室内PM2.5污染公益调研报告(精选3篇)
经过四个月的调研,研究团队收集了北京407位志愿者累计11万小时的室内PM2.5数据,覆盖13个区县的7703个地理位置。结果显示:在 11月到今年2月期间,北京室内平均PM2.5浓度为每平方米82.6微克,属于轻度污染,室内空气质量等级在33%的时间为污染,22%为良,45%为优。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员张林说,研究发现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室内PM2.5的吸入量是室外四倍。
张林:现代人大概在室内停留20小时,在室外停留4小时。这就意味着室内的贡献是非常大的,是室外的四倍。
研究还发现,建筑对人具有保护作用,办公环境的室内空气等级略优于居住环境,楼层高于17层的空气最优,距离主干道大于500米的比小于500米的略优。
张林:当室外空气比较好的时候,内外比是1.33,严重污染时,就变成了0.65,说明当室外空气差时,建筑会对人产生保护。
如何让室内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张林说,人的主动行为是影响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
1材料与方法
1.1监测点与研究对象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房山区交通繁忙区、工业生产区、扬尘作业区、生态洁净区4个不同区域内分别选取居民家室内、办公室内、教室内和室外各1处为监测点,进行空气中PM2.5浓度现场监测;同时收集当日气象资料,调查各监测点人员,调查内容为出行方式、每日活动时段、活动时间等。
1.2方法每个季度对选择的16个场所采用直读仪对现场进行PM2.5浓度监测,分上午、下午两个时间段, 分别监测室内外空气中PM2.5质量浓度,其中居民家室内及室外增加傍晚烹饪、睡前和凌晨3个时间段,每次连续采样5 d。室内监测点位于居室中央,室外对照监测点位于室内监测点窗外,各监测点均位于呼吸带高度(1.2~1.5 m),距离遮挡物1.0 m以上。
1.3质量控制测量前对检测仪器进行校准比对,现场检测与数据记录由2名人员共同完成,每个监测点连续监测3次,间隔1 min,取均值作为最终浓度值,并当日完成质控与审核。
1.4统计学分析采用Excel 2007进行数据录入和整理,采用SPSS 18.0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PM2.5浓度数据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区域室内外PM2.5浓度比较
2.1.1不同监测区域室内外PM2.5浓度比较交通繁忙区、工业生产区、扬尘作业区、生态洁净区居民家室内的日间平均浓度分别为 (109.83±107.38)、(101.50± 93.90)、(108.23 ±101.18)和(48.07 ±44.28)μg/m3;办公室内日间平均浓度分别为(118.26±99.17)、(93.13± 88.11)、(147.93±128.88)和(55.70±49.40)μg/m3。与生态洁净区相比交通繁忙区、工业生产区、扬尘作业区居民家室内PM2.5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16、 1.974、2.329,P分别为0.000、0.048、0.020)。交通繁忙区、扬尘作业区办公室内的PM2.5浓度高于生态洁净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534、3.327,P分别为0.000、0.001)。见表1。
注:与生态洁净区比较,aP<0.05。
2.1.2办公室内、教室内、居民家室内与室外日间PM2.5浓度比较所有监测点的办公室内日间平均浓度为 (103.76±100.60)μg/m3、教室内内日间平均浓度为 (119.13±106.79)μg/m3、居民家室内日间平均浓度为 (91.91±80.59)μg/m3、室外日间平均浓度为(130.67± 120.60)μg/m3。室外与办公室内、教室内、居民家室内PM2.5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不同时段居民家室内外PM2.5浓度比较
2.2.1居民家室内、外上下午PM2.5浓度比较居民家室内上、下午平均浓度分别为(98.33±86.22)和(85.48± 75.07)μg/m3;室外上、下午平均浓度分别为(145.77± 130.70)和(115.90±100.10)μg/m3。室内外上、下午两个时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2.2不同时段居民家室内、外PM2.5浓度比较居民家室内烹饪、睡前、凌晨平均浓度分别为 (171.91± 123.02)、(122.46±104.65)和(125.37±112.52)μg/m3;室外烹饪时、睡前、凌晨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67.97± 163.70)、(170.00±155.45)和(178.54±152.68)μg/m3。这3个时段居民家室内与室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4。
2.2.3不同时段居民家室内PM2.5浓度比较居民家室内日间、睡前、凌晨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 (91.91± 80.59)、(122.46 ±104.65)和(125.37 ±112.53) μg/m3,烹饪时的室内平均浓度为(171.91±123.02)μg/m3;烹饪时的室内平均浓度高于日间、睡前、凌晨3个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4.888、2.544和2.214, P<0.05)。
2.3人员活动与室内水平的关系无人员活动时室内PM2.5平均浓度为(70.781±57.37)μg/m3,有人在室内吸烟时为 (660.95±599.18)μg/m3,打扫时为 (171.22± 138.72)μg/m3,后两者分别与无人员活动时室内PM2.5平均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8.647和4.714,P<0.05)。
3讨论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北京市房山区的交通繁忙区、 工业生产区、扬尘作业区和生态洁净区室外空气中PM2.5平均浓度无统计学差异,可能由于生态洁净区虽然机动车流量、工业生产及扬尘作业相对较少,但由于周边区域污染较为严重,且由于地理环境特点,房山区内污染物不易扩散等因素,导致该区室外空气中PM2.5污染程度无差异。但交通繁忙区、工业生产区、扬尘作业区居民家室内日间PM2.5平均浓度与生态洁净区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可能由于生态洁净区居民家室内为平房,其建筑特点为建有封闭性的门廊,起居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不直接流通,门廊起到了缓冲的作用。 而其他3个区域内居民家室内均为楼房,且窗户为单层,室内外空气直接流通。提示,室内PM2.5污染程度受室外空气影响较大,具有相关性[7,8,9]。同样,4个区域办公室内内PM2.5平均浓度的差异性也是由于门窗密闭性引起的。观察4个室内监测点密封条件发现,窗户密封性好为对照区和工业生产区办公室内,与其他作者研究结果一致[10]。因此,用密封条或双层窗户等方式增加门窗密闭性,对降低室内PM2.5浓度非常重要。
通过调查显示,烹饪时室内PM2.5平均浓度显著高于日间、睡前及凌晨等时段,说明烹饪是室内PM2.5污染的重要来源,与其他学者调查结果一致[11,12]。而睡前与烹饪时PM2.5浓度有显著性差异表明经过机械通风 (抽油烟机) 及室内外空气渗透作用,PM2.5浓度已下降至日常水平。因此,在烹饪结束后,应继续保持抽油烟机工作状态30min以上,以快速降低室内PM2.5浓度。 除此之外,吸烟能导致室内空气中PM2.5浓度快速升高数倍,与部分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13,14,15]。打扫也可使PM2.5浓度明显高于无人员活动时,与其他学者研究结果一致[16],可能与未采用湿式打扫有关,灰尘瞬间扬起, 导致监测时PM2.5浓度显著升高。
调查结果提示,相对于室外空气质量改善速度而言,室内空气质量改善滞后,原因是由于室内气流流动性差,不利用污染物扩散。因此,室外空气改善后,应及时开窗通风。
由于人员活动及门窗密闭性不同,而导致的室内空气PM2.5浓度水平差异,在本次研究未涉及,因此,相关内容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调查北京市房山区不同区域、每日不同时段居民室内外PM2.5的污染状况及人员活动对室内空气PM2.5浓度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场所不同时段进行室内外空气中PM2.5质量浓度现场监测,同时收集人员活动和气象资料。结果 交通繁忙区、工业生产区、扬尘作业区、生态洁净区居民家室内日间平均浓度分别为(109.83±107.38)、(101.50±93.90)、(108.23±101.18)和(48.07±44.28)μg/m3,不同区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16、1.974、2.329,P<0.05);交通繁忙区、扬尘作业区办公室内日间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18.26±99.17)和(147.93±128.88)μg/m3,生态洁净区为(55.70±49.40)μ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34、3.327,P<0.05);居民家室内日间、睡前、凌晨、烹饪时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91.91±80.59)、(122.46±104.65)、(125.37±112.52)和(171.91±123.02)μg/m3,不同时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88、2.544、2.214,P<0.05);吸烟、打扫和无人员活动时室内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660.95±599.18)、(171.22±138.72)和(70.781±57.37)μ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647、4.714,P<0.05)。结论 室内空气中PM2.5浓度随室外浓度增加而增加;吸烟、烹饪及打扫均会导致室内PM2.5浓度瞬间急剧增大,空气质量严重下降,是室内重要的污染源;室外颗粒物的渗透作用是影响室内环境的主要因素,可通过增强门窗密闭性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篇
在现有的汽车尾气治理中,对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CO、HC、NOx、PM2.5的控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机外净化,即在尾气出口处加设带有催化剂的过滤器,将尾气中的CO、HC、NOx、PM2.5污染物转化成低害物质;另一种是机内净化,即直接在燃油中加入添加剂,促进燃油充分燃烧,减少CO、HC、NOx、PM2.5等有害气体的生成,后一办法是当前普遍采用的较好办法,但现有的燃油添加剂有的效果欠佳,作用不能持久,有的成本较高。
技术原理
LYWSQ汽车尾气PM2.5治理剂,是一种燃油高含氧量化合物,当燃油中添加LYWSQ汽车尾气PM2.5治理剂后,可使燃油中的含氧量提高,形成燃油自供氧体系,常温下燃油中的活性氧能稳定的存放在燃油中,当LYWSQ汽车尾气PM2.5治理剂与燃油混合后,喷射到发动机气缸时,燃油中的油分子与活性氧会自燃分开,LYWSQ汽车尾气PM2.5治理剂含氧活性是空气中含氧活性的几倍,能够明显改善燃油的燃烧条件,促进燃油完全燃烧,提高发动机功率。节省燃油,减少尾气中CO、HC、NOx、PM2.5的排放。
治理效果
汽车尾气净化PM2.5治理剂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促进燃油在汽车燃烧室内充分燃烧,降低CO、HC、NOx、PM2.5的排放,能有效清除积碳的燃油添加剂。汽车尾气PM2.5治理剂具有能促进燃油在汽车燃烧室内充分燃烧,降低CO、HC、NOx、PM2.5的排放,能有效清除积碳等优点,使尾气排放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国家规定的汽油的尾气排放标准(汽油);小车:CO含量4.5%,HC含量1200PPM以下;大车:CO含量5%,HC含量2000PPM以下,使用汽车尾气净化PM2.5治理剂后,经检测,小车排放的尾气中CO含量1.5%~3.7%,HC含量230~960PPM;大车尾气中的CO含量1.6%~4.3%,HC含量320~1540PPM。依据GB14761-1999《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和GB/T18927-2001《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以及GB17691/2001《车用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量方法》,在相同条件下,用工况法测定0#柴油及添加剂柴油的排放,CO降低15~43%,HC降低16~41%,NOx降低5-13%,烟度降低17~38%。以上数据说明:汽车尾气净化PM2.5治理剂能促进燃油在汽车燃烧室内充分燃烧,降低CO、HC、NOx、PM2.5的排放,能有效清除积碳,节约燃油,提升动力,降低尾气中PM2.5的排放。
【室内PM2.5污染公益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室内环境污染调查报告05-28
浅析室内化学污染物污染与防治10-16
清除室内空气污染的有效对策06-14
我们的室内空气污染治理体系09-22
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危害的案例10-07
室内模型制作实验报告06-22
生活垃圾污染调研报告11-19
水质污染事件报告制度05-27
水污染调研报告范文10-04
农村“白色污染”调查报告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