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向日葵(精选10篇)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每学期的种植活动又要开始了,这次我们可以种些什么,既可以增加一点生机、增添一点绿色,而且又有教育价值呢?于是,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种红豆”、“种绿豆”、“种黄瓜”……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时,以为小朋友举起小手说:“老师,我想种向日葵。”咦,这个想法很特别,我突然有了灵感,“那你们知道向日葵是用什么种子种出来的吗?”“把葵花籽放在土里就会长出向日葵了。”小朋友们很肯定地说。“那我们就种向日葵,好吗?”“好!”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顷刻间在我的眼前出现一片向日葵欣欣向荣的美丽景象。第二天的早晨,许多孩子都带来了葵花籽,“老师,我带来了的葵花籽是生的,妈妈说熟的葵花籽是不能长出葵花的。”“我们什么时候种向日葵呀?”瞧,孩子们有急切的种植欲望,为了满足孩子的欲望,我们的“神奇的向日葵”活动开始了。
活动目标:
1.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让幼儿认识向日葵种子。
2.猜想并记录向日葵种子的播种方法,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猜想记录表、记录笔每人一份。 2.葵花籽若干。
活动过程:
1.观察葵花籽。
(1)师:“老师给小朋友们猜一个谜语:高高个儿一身青,圆脸金黄喜盈盈,天天向着太阳笑,结的果实数不清。”(向日葵)
(2)出示葵花籽提问:“这是什么?”(这就是向日葵的果实,也叫做葵花籽。)“请你们来仔细观察一下,葵花籽的形状、气味、颜色是怎样的?” (幼儿自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
2.幼儿交流葵花籽。
(1)师:“葵花籽是什么样的?谁来说一说?”
(2)师小结:向日葵的种子是黑黑的、扁扁的、一头尖尖的还有一头是圆圆的。剥开来里面有白白的瓜子肉。
3.幼儿猜想:如何播种向日葵的种子。
(1)师:“你们想一想,怎样播种向日葵的种子呢?”
(2)(尖头朝上、平放、拨去瓜子壳,把瓜子肉放在土里、大头朝上)
(3)师:“请你猜一猜,哪种播种的方式可以使葵花籽最快的长出来呢?为什么?”(请幼儿说出理由)
4.出示记录表。
老师交代记录要求,请幼儿把自己的猜想记录下来。
5.结束活动。
活动目标:
1.欣赏名画向日葵,并仔细观察向日葵的形状、色彩、动态。
2.认识梵高,简单了解梵高。
3.引导幼儿创作出自己心目中的向日葵。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大范例一张,白纸一张,油画棒一盒。
2.幼儿:幼儿用书、油画棒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好,我是你们的宋老师。今天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知道这位新朋友是谁吗?好,我们一起拍起小手请他出来吧。(春之声音乐响起,出示梵高图片)这位新朋友是荷兰的大画家梵高叔叔。让我们一起跟梵高叔叔打个招呼吧。梵高叔叔好。小朋友们他是谁呀?小朋友们真聪明。他是梵高叔叔。
二.激趣创作
梵高叔叔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支小蜡烛,(加示范画)被一个神奇的火柴点着了,高兴地跳着火花舞。(加火光音乐)它跳呀跳,(老师动作示范)变成了一朵漂亮的花。小花怎么画呢?(先画一个小圆,再加上半圆形的花瓣)小朋友们看看老师画了几个小花瓣,一起数数一、二、三、四、五,一共是五个小花瓣。(加示范画)小蜡烛跳的越来越高兴,又变出一朵美丽的花。这朵花是这样画的。先画一个圆,再画上三角形的花瓣,一朵长着三角形花瓣的花画好了。(加示范画)小朋友们,让我们和小蜡烛一起跳,让它跳的更高兴,看看它还能变出什么花?(小朋友一起做动作)哇,它变成了一朵美丽的向日葵,向日葵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怎么画呢?我们先画一个大大的圆,圆里长满了瓜子,还长了好多花瓣,我们一起数数长了几个花瓣呀?!来自快思老师教案.!一、二、三……一共是十个花瓣,好漂亮的向日葵呀。(加示范画)小蜡烛还在跳,变成一朵聪明的小花,正低头思考问题呢。它在这里。(加示范画)小花还少点什么呢?小叶子还没画呢。(示范叶子画法)小蜡烛跳着跳着突然听到了一声鸡叫。鸡叫声在哪?(播放鸡叫音乐并出示教具)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梵高叔叔打开窗户看见了一个小花瓶。(加圆舞曲音乐)梵高叔叔在花瓶里种了一颗小种子。小种子晒着暖暖的阳光,喝着甜甜的水,又吹了吹风长成了一棵小苗。小苗又晒晒太阳吹吹风,长呀长,长成一朵漂亮的花。小朋友们花漂亮吗?让我们一起给它吹吹风,让她长得更美丽吧。吹呀吹,它又长出一朵美丽的橘色的花。他长呀长长呀长变得越来越美,最后长成了这样。出示梵高《向日葵》作品。这些花被梵高叔叔画的美极了,梵高叔叔也非常喜欢他们,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向日葵》。小朋友们它叫什么呢?对,《向日葵》小朋友们真聪明,给自己鼓鼓掌。老师知道你们已经等不及了,也想画一幅美丽的向日葵。请小朋友们坐好,老师给你们发画纸和画笔。请小朋友们把画纸这样(教师示范)放在桌子上,把小画笔放在纸的旁边。
发纸,画笔,并放音乐,进行绘画。孩子绘画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三.激趣点评:
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且把自己画中的情景讲出来,让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评价,能真正画出孩子心里的世界,心里的色彩。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并没有运用范画,而是让幼儿欣赏梵高的作品《向日葵》让幼儿观察向日葵颜色,构图,摆放等,幼儿能够根据老师的引导发现向日葵花盘朝着不同的方向,颜色也并不都是一样的,向日葵的状态也不同,有的开的很大,有的开的很小,还有的花瓣已经凋谢了,幼儿知道梵高爷爷是一个很著名的大画家,他能够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教师也引导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景物来表现大自然的物体。幼儿在绘画时能够合理构图,花瓶里插的花有高有低,朝着不同的方位,颜色也不同。
活动目的:
1.通过欣赏文森特·凡高的作品《向日葵》,让幼儿从色彩这方面来感受作品的美。
2.让幼儿在创作活动中运用色彩感受表示向日葵,激发幼儿内在的艺术潜能。
活动重点: 让幼儿在创作活动中运用色彩感受表示向日葵,激发幼儿内在的艺术潜能。
活动准备: 老师: 向日葵绢花 多媒体向日葵课件 葵瓜子
幼儿: 油画棒 画纸
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
向幼儿展示向日葵绢花,让幼儿观察并展开提问:
小朋友你们看到的是什么?
那么你们能够通过观察,告诉老师向日葵是怎么样的吗?
花芯是什么形状的? (又大又圆的……)
里面有什么颜色呢? (黑、棕、灰、蓝、红、黄……)
那么花瓣的形状呢? (椭圆形的、长长的……)
花瓣有什么颜色呢? (黄色的、橙色的……)
向日葵的花芯里还有很多的小果实,你们知道这些小果实是什么吗?
对了,向日葵的花芯里的小果实就是葵瓜子。
小结:小朋友们观察得很仔细。可你们知道为什么它叫向日葵吗?原来啊,向日葵的花朵是向着太阳开放的。当太阳下山了、天黑了,向日葵就会低下了它的头了。所以我们在英语里叫向日葵sunfower。
Sun就是指什么啊?fower呢? 那向日葵呢?
对了,好聪明的小朋友!
2. 欣赏课件
展示凡高的《向日葵》
向日葵这么漂亮。现在,赵老师让小朋友看一幅画,看看里面画了什么?
对了,是刚才我们看到的sunfower 向日葵。
你们能给老师讲一讲这幅画里的向日葵是怎样的吗?
只有一朵向日葵吗?
它们都是朝着同一个方向的吗?
小结:对了,它们有的抬着头,有的侧着脸,有的低头,朝着不同的方向。
证明了在画这幅画的时候,到处都充溢了阳光。
所以整幅画都是金黄、金黄的,给人感觉很温暖、充溢了生命力。
以前我们学过这种属于什么色调?
那么,小朋友想认识画这幅画的人吗?
这个叔叔就是文森特·凡高,这幅《向日葵》就是他画的。
凡高叔叔出生于荷兰。在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好穷,但凡高叔叔克服了很多困难,通过细心的观察和不时的练习,终于成为了世界闻名的画家。
赵老师还悄悄地告诉你们一个凡高叔叔的小秘密。他最喜欢的花就是向日葵了,因为他说向日葵就象一个不怕困难的小朋友,遇到困难也会抬起头,克服困难。
凡高叔叔向向日葵学习了不怕困难、勤奋好学的好品质。你们也要学习吗?
3. 展示范画和步骤图
刚才我们看过凡高叔叔的作品,知道他画的向日葵非常漂亮。
现在希望小朋友也能够通过观察画出更漂亮的向日葵,好吗?
4. 介绍绘画要求:
通过观察,用油画棒在画纸上画向日葵。
5. 幼儿创作,老师指导。
6. 评价幼儿作品.
刚才我们的小朋友都画得好认真,现在请一位小朋友给我们讲一下他画的是什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 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教法选择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描绘不同季节的文学作品片段凡·高的代表作、课本等。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分两课时,每课时 45 分钟。第一课时:启发、引导与体验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欣赏,侧重对色彩的心理效应的介绍。使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表现自我的关系。第二课时:活动课,运用不同的色彩、富有个性的笔触来表现春、夏、秋、冬四季的感受。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一、组织教学
投影仪分别打出冷暖色调布置的房间图片,同时播放冬天刮风、下雨的声音。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问:(1)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天气里,外面刮着风,下着雨。你出外归来,先后走进这两间房,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 分钟)让学生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
提问:(2)两间房间为什么给人的感觉会不同 ?(2 分钟)学生回答,老师暂不总结。
老师: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的课题。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导入新课
展示课题: 《向日葵-色彩的心理效应》 1 .展示两组色彩卡片,与学生共同分析。a 红、橙、黄 b 蓝、绿、紫
提问:这些颜色分别会让我们联想起什么 ? 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2 分钟)2 .展示课本 11 页风景图片。
提问:同一风景,画面色调不同,给人感觉相同吗 ? 0 分钟)师生共同小结: “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色彩的这一特性常被运用到艺术作品中,用它来营造气氛和传达情感。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想像力。通过回答、分析使学生了解色彩富有表情,具有强烈的感情性。六个基本色相(红、橙、黄、绿、蓝、紫)的心理效应是色彩感情性表现的重要基础。举例:欣赏课本 12 页农民画《猴子吹号》。
提问:这幅画在色彩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3 分钟)小结:在我国传统观念中,红色往往与吉祥、好运(红运)、喜庆相连。红色便成为一种节日、庆祝活动中的常用色。这幅画以红、黄色为主配以红、黄色的对比色蓝、绿色,画面色彩饱和强烈,营造出了一种“普天同庆”的喜庆气氛。(3 分钟)通过欣赏富有民族特色的农民画《猴子吹号》,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民间艺术的根基深厚,源远流长。并了解我国民间绘画的用色特点。
3.运用电脑,改变《猴子吹号》这幅画的色调以蓝、绿色为主。(图略)提问:色调改变了,画面的气氛有没有变化 ?(2 分钟)利用电脑的优势,加强直观感受。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色彩在绘画中表现情感的重要性。4。展示课本 11 页色彩搭配的图片。
提问:同一种颜色在不同色彩的衬托下,给人感觉相同吗 ?(5 分钟)通过回答,提出色彩搭配知识。如:服装的色彩搭配、家居的色彩搭配等。让色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切认识到掌握色彩知识的重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展示课本 11 页不同形状、笔触的色块图片。
提问:同一种颜色,呈现出不同的形状、笔触时给人感觉相同吗 ?(2 分钟)通过回答,让学生了解色彩能够表达情感,而且当它依附的线条、形状不同时,能够加强或减弱色彩给人的感受。6 .欣赏
(1)欣赏凡·高的《向日葵》
提问:凡·高的画,用笔、用色都很有特点。他为什么要这样用呢 ? 讲解:色彩作为绘画表现的手段对人的视觉情感会产生刺激作用。这是由于人在大自然的生活体验中形成的色彩心理反应。《向日葵》用响亮的黄色和奔放有力的笔触,把向日葵绚丽的色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从画中,我们会强烈感受到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2)欣赏康定斯基的《即兴二十六号》 提问:你看得懂这幅画吗 ? 讲解:康定斯基的画彻底抛弃了描写性的和让人产生联想的绘画语言,而借用类似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某时某刻对周围世界的感受。用线条、色彩以及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巧妙地安排符合自己心境的画面,开创了没有具体物象的抽象画。(6 分钟)总结:通过比较、欣赏,我们知道了色彩和笔触是绘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1 分钟)简介荷兰画家凡·高的生平及后印象派的特点。简介俄国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风格。通过欣赏他们的画,使学生了解西方美术史中的重要画派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不同流派的风格和特点。学会多角度的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从中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7 .课堂活动
(1)播放两首不同风格乐曲的片段。
第一首: 《丰收锣鼓》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wNTI5MDQw.html 第二首: 《二泉映月》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g2OTUzODg=.html 引导学生体会这两首乐曲的主题、意境和节奏。(8 分钟)提问:如用色彩、笔触在纸上来表现这两首乐曲的意境、情绪、节奏,你会如何
表现 ?(2 分钟)(2)布置下节课的活动内容:春、夏、秋、冬四季的色彩表现,让学生准备。最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下课。(2 分钟)美术与音乐、美术与文学的整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向日葵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2、尝试用不同的分割方式将纸杯变形、涂色、制作出向日葵。体验变形所带来的快乐,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并能耐心地进行创作活动。
3、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一次性纸杯若干,蜡笔、剪刀等。
2.自制纸杯花(向日葵)3.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随着背景图片,教师有表情地描述:早晨,太阳慢慢升起来了,葵花向着太阳,弯弯腰、招招手说:太阳你好!中午,太阳升得高高的,天蓝蓝的,云灿灿的,向日葵抬起头,对太阳说:太阳,你好!小朋友你们要说什么呢?向日葵你好!
二、出谜语引出主题:高高个儿一身青,金黄圆脸喜盈盈,天天对着太阳笑,结的。果实数不清.(“向日葵”)
引导幼儿观察向日葵的外形特征:脸庞是圆圆的,花盘上布满了一个个小房间,里面住着葵花籽,花盘的周围有许多半圆形花瓣,绕着花盘手拉手,风一吹,他们就跳起了舞。
三、出示纸杯:师:小朋友们,我们都用过这样的纸杯吧。那么,喝完水后你会怎样处理它?(扔掉)3.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师:你看小纸杯多伤心呐!它觉得自己还有用处呢。我们小朋友帮忙想一想:用过的纸杯还能做什么呢?
(2)幼儿出主意,开阔思路,教师随机评价。
(3)师:看,老师把纸杯变成了绿色礼品,是什么呀?(出示实物向日葵)
二、鼓励幼儿探索向日葵的制作方法。
1.纸杯花又环保,又漂亮,你们喜欢吗?我们一起看看用了哪些材料?
2.一次性纸杯怎么才能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呢?(教师示范)请幼儿示范用剪刀把纸杯剪成花的过程:从杯口沿直线剪到杯底,相隔一段再从杯口沿直线剪到杯底,直到将杯身全部剪开,用手将剪开的长条状花瓣向外打开即变成花。
3.幼儿尝试不同的分割方式,制作向日葵。
做好了。剪完的小朋友拿出水彩笔,就可以给向日葵进行装饰了。
1.提出要求:先用剪刀从杯口往下剪,要是直线,一直剪到杯底,相隔一段再从杯口沿直线剪,接着把剪好的花瓣向外翻,后涂色,然后画花心。
2.幼儿探讨、操作。(放音乐背景)
四、展示评价1.时间到,每个小组 举起你的作品,没做完也没关系,让大家看看你的设计。
课题: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3课 向日葵
一、教 材 分 析(向日葵)
本单元(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3课 向日葵)选择色彩表现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本质特征、色彩的象征意义和向日葵色彩使人产生的不同情感反应,并运用色彩进行自主表现。按照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有关要求,向日葵设置欣赏感受和创作表现两个学习活动,旨在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教材侧重让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自我表现的关系,改变传统教学的色彩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法的传授,努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艺术感受。
教材以“向日葵”照片导入,一方面从向日葵的生长特性,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促使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形成。另一方面从自然形态感受色彩的基本特征。教材从自然形态过渡到绘画作品欣赏,呈现凡·高的一幅《向日葵》作品,对其色彩进行重点
分析,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了解色彩和笔触的关系。
教材从《向日葵》的色彩分析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层层展开教学。“活动一”要求学生尝试改变向日葵的色彩、笔触,感受画面效果,这种模仿改造的训练,使学生在欣赏感受的基础上加强情感体验。
教材还安排了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欣赏,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从色彩情感方面使学生对美术作品作出积极的反应。学生通过对抽象、具象的美术作品的色彩分析,认识色彩依附于线条和形状,运用色彩的对比、协调,达到情感表现的目的,使其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活动二”设置两种方式,其一把对自然景物的感受用色彩表现,其二直接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某种感受,为教学开展提供灵
活的选择。
“评价建议”一栏对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以及学生作业的要求提出评价指标。学生作业侧重色调、笔触、色彩搭配等方面的评价,为教学
评价提供参考。
资料库中对色调、冷暖对比、补色对比有解释,并附色轮和补色关系图片,作为教材知识的补充。本栏还对凡·高作了简要介绍,帮助学
生认识画家,从而进一步了解画家作品。
学习大空间一栏提供色彩的情感特征在生活中运用的图片两幅,并建议学生尝试用色彩改善生活环境,提供学习迁移的途径。
二、教 学 目 标
*让学生体验不同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让学生能够尝试运用色彩的情感特性进行大胆表现。
*让学生发挥个性的表现,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 学 思 路
教材提供的向日葵照片紧密结合课题,可以此导入新课,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
教材说明色彩在绘画创作上的独特作用,选择了凡·高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向日葵》,从主题与色彩的情感表现和画家的艺术魅力而言,凡·高的《向日葵》无疑是很有说服力的图例。从色调、对比色彩的运用、用笔特点等方面予以分析,对其细节放大,加强视觉效果。教学可以此为切入口,对作品从色彩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色彩的表现力。
画家运用色彩特征能增强作品的情感力量,为此教材提供了三幅不同风格的作品,一幅康定斯基的抽象画,以及一幅农民画和一幅油画作品,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欣赏,培养其基本的艺术态度。“活动二”学生运用色彩创造表现,教材附两张学生作业图片,一张是表达快乐的情绪,另一张表达对自然风景的感受,可以用来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本课重学生感受体验,强调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因此教学应创设条件,提供学生感受、体验的环境,在教学组织中教师应利用媒材,生动的语言,积极的启发引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
教学有条不紊,环环相扣,且不失良好的气氛。
教学以欣赏向日葵的照片进入,从向日葵的生长特点感受其勃勃生机和顽强的生命力,并通过向日葵饱和的色彩,以及大片向日葵所产生的视觉冲击,感悟色彩的魅力。在对色彩进行初步感受的基础上进入美术作品的欣赏。选择凡·高的《向日葵》作为欣赏图片,向学生介绍艺术家的生平和心路历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感受艺术家对艺术的真挚感情,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色调、对比关系、笔触等方面予以分析,同时还可以选择凡·高的另外几幅《向日葵》作品对比欣赏,对同一题材的不同色彩关系带来的不同情感反应比照,从而加强对色彩的本质特征的进一步认识。
接下来安排一系列小训练,其一是观察不同色调画面,学生通过色调比较,感受不同色彩对营造气氛、传达情感的作用;其二对色彩的对比关系进行讨论,了解色彩画中运用对比的手法能使色彩表现更强烈;还可以让学生对比分析认识色彩依附的形状、笔触不同会呈现不同的感觉。此环节可以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结合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研究色彩的本质特征。本课教学过程,应更多地体现为“引导”与“体验”之中。教师采用谈话的教学方法,更多地使用启发式谈话,教师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欣赏、演示、讨论引导学生寻找答案。教师提问要目的明确,紧密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
在“活动一”环节,学生尝试改变《向日葵》的色彩和笔触,来表现不同的画面效果,学生对画面的造型构图不变,只改变画面的色彩关系,提示学生在改变画面色彩时与原作品色彩要有较大反差,使学生对色彩表现有较强感受。
通过欣赏、感受、体验,学生进一步欣赏绘画作品,了解画家运用色彩的本质特征增强作品的情感力量,欣赏不同风格、不同色彩关系的绘画作品,感受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和色彩使人产生的不同情感反应,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习活动二要求学生尝试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或对某事物的感受。学生作业减弱对形的要求,强调色彩的作用,教学可展示有针对性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教师对作画工具提出一定要求,建议用水彩或水粉作画,掌握调色用笔技巧,教师可以示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法表现。
本单元教学以学生欣赏、体验、感受为主,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评价的标准,以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
状况,对教学进行有效调控。
对色彩的感受,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们的教学不可能也不必要让学生对色彩形成统一认识,教学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色彩的情感反应,以及能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色彩尝试表现,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意见,保护学生个性,教学重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个性表现等方面的评价。学生作业以自评、互评为主,学生依据一定的评价指标谈创作意图、谈感受,学生间相互
交流意见。
四、教 学 选 择
建议按照学习活动设置两课时,教学过程可以按照教材安排开展,也可在领会教材意图,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调整。例如先创设情境,学生联系生活中色彩的象征意义,在尝试体验中认识色彩的本质特征,再欣赏绘画作品,感受色彩对绘画中表现情感的重要性,获得初步的审美体验和鉴赏能力,在此过程中可以进行临摹、改画练习,加强感受,并掌握一定的表现技法,然后学生运用色彩进行创作表现;或者教学可以从学生直接尝试体验开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 学 建 议
1. 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教材选择一幅凡·高的《向日葵》作为教学欣赏图片,教学中还可以选择凡·高其他色调的《向日葵》作品对比欣赏。色彩的比较教学可以直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片,还可以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例如分析服装的色彩搭配,家居的色彩处理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绘画作品欣赏环节,除教材提供的作品外,还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京剧脸谱艺术、抽象画让学生欣赏,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其对色彩的感觉。
2. 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教学可以欣赏向日葵图片导入,有条件可以准备向日葵鲜花加强学生感受,结合音乐文学语言帮助学生感受意境。
3. 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凡·高的《向日葵》改变色调的训练,可以利用电脑优势,多处理几种不同色调和笔触效果,可以设计学生操作环节,让学生利用Pho
toshop软件改变美术作品色调。
教师自己制作色卡训练学生对色彩的感觉,例如:找出与某种情绪、气氛相吻合的颜色。准备的色卡以六个基本色相为主(红、橙、黄、绿、蓝、紫)。
4. 关于采纳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
启发学生自主表现,可以组织学生室外感受,教师把指标、要求用表格形式列出,学生在校园里观察某一景物,根据要求填写表格,然
后再利用色彩把感受表现出来。
5. 关于学习指导方法和学习小窍门的建议。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把色彩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强调色彩知识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价值。
六、教 学 资 料
●参考书目:
*《色彩技法》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色彩艺术学》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文森特·凡·高(1853—1890)出生于荷兰南布拉邦特的格鲁宗德埃一个小镇新教牧师的家庭,逝于瓦兹河畔安威尔。凡·高当过画店职员,做过牧师,由于种种原因,绘画成为他最终的选择。凡·高走进绘画,严肃而狂热地研究一切画理画法。33岁时来到巴黎,他弟弟提奥在那里销售油画和版画,生活就靠弟弟资助。他在柯尔蒙的画室里认识了贝尔纳,又结识了劳特累克,受到过毕沙罗的指教,同高更有过交谊,目睹修拉的红极一时,从此他投入了整个蓬勃兴旺的艺术世界。35岁时来到阿尔,他狂喜地发现“这真是东方啊!”这时他以激情拼命作画,在15个月中竟画了二百余幅作品。不过画卖不出去,生活极其艰苦,加之幻觉症发作,变得痴呆,最终住进了精神病院,就这样也从未停止过作画。1890年7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旧病复发的凡·高用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时年37岁。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水_中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在玩水的的过程中,让幼儿感知水的特性,水是流动的、无色无味、透明的。
2、积极与同伴交流,分享受自己的发现。
活动过程
1、水是没有颜色的。
有的孩子说水是白色的,有的孩子说水是黑色的,有的孩子说水是无色的……到底水是什么颜色的呢?我决定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去发现水的颜色。于是找来几个脸盆,里面盛满清水,给幼儿准备了不同的颜料,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把不同的颜料分别倒入每个脸盆中,水一下子就变成了各种颜色,这回孩子们总算明白了,在水中加入不同的颜料就会变成不同颜色的水,水本来是没有颜色的。
2、水是透明的。
知道了水的颜色后,我让每个幼儿都拿一块石子分别放到清水中和带颜色的水中去,看看会有什么结果?孩子们通过实验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有的孩子说:“石子放在带有颜色的.水中就会看不见了。”有的孩子说:“放在清水里的石子还能看的见。”有的孩子就说:“水也和玻璃一样是透明的,所以才能看见石子的。”于是我根据孩子们的发现,总结得出:水是透明的,所以放在水中的任何东西都能看的见。
3、水是没有味道的。
在知道了水是没有颜色、透明的后,我们继续做实验。让每位幼儿用自己的杯子接上水,然后去闻一闻、喝一喝会有什么味道?孩子们都摇头说什么味道也没有。这时我拿出一包糖来给每个孩子的杯子放上一点,再让孩子们去尝,这时孩子们都高兴地喊起来:“老师老师,水变成甜的了。”然后我又在每个孩子的杯子里放了一点盐,这回喝了后他们都不由地吐出了舌头,“老师,水怎么又变成咸的了?”在孩子们亲身实验的基础上,我进行了小结:水是没有味道的。
4、水是流动的。
孩子们已经迫不急待地想玩水了,我就在脸盆里放上许多玩水的小器具,然后提出玩水的要求:卷好衣袖,不要弄湿衣服,不要把水洒到外面,玩时说话声音要小,不要影响到别人,玩完后要把你的想法告诉别人。一声令下,孩子们开始玩水了,一会把瓶子里的水倒进脸盆里,一会又把碗里的水倒进小瓶子里,玩得不亦乐乎。这时我蹲下来问幼儿:“你们碗里的水是怎么到瓶子里去的啊?”孩子很自然地就告诉我:水是从碗里流到瓶子里去的;有的孩子说水会流啊,所以就流到那里面了。就这样在玩水的过程中很容易就领会到了水是流动的这一特性。
活动小结:
中班音乐教案:喜洋洋_中班艺术教案
教学构思:
在充满民族氛围的音乐中,让幼儿从小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把各种舞蹈动作融合于教学活动之中,和教师的互动过程中,幼儿能孕育创造性思维,有施展个性的`天地。
教学目标:
1、在熟悉音乐曲式和性质及初步学会舞蹈的基础上,启发幼儿尝试用铃鼓的不同敲法来表现舞蹈,动作符合节奏。
2、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发挥想象力、创造性。
3、在边敲边跳的过程中体验集体舞的欢快情感。
准备:
会跳舞蹈、会基本舞步(进退步.踮步.踏步.小碎步)、图示谱。
过程:
一.感受音乐,复习舞蹈。
1、听前奏回忆名称:感觉怎样?
2、复习舞蹈。
老师:我们来用好看的舞蹈把这首乐曲的活泼欢快、抒情优美表现出来。
二.尝试用铃鼓的不同敲法来表现舞蹈。
1、出示铃鼓:可以怎么敲?可以怎么摇?(幼儿说出一个方法,老师引导全体幼儿练习一个方法。)
2、出示图示谱:哪里是敲,哪里是摇?(断断续续练习→完整集体配乐练习。)
3、幼儿尝试用铃鼓跳舞。
老师:我来跳舞,你们拿着铃鼓和我一起跳,边跳边试试想想做什么动作时铃鼓敲,怎么敲?又做什么动作时摇,怎么摇?
(1)第一遍集体尝试边跳边敲。
(2)第二遍老师按舞蹈顺序提问,个别幼儿做出,老师重复后,再集体练习。(重点、难点:敲肩、进退步摇、在头上方翻手腕敲。)
(3)集体完整配乐练习二~三遍。
三、节奏乐舞蹈的欣赏与练习。
1、请两位老师表演。
2、请能力强的幼儿表演。
活动目标:
1、运用各种几何图形,组合拼贴不同的楼房。
2、添加相关景物,发挥想象丰富背景。
3、敢于创造,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大小、颜色、形状的几何图形若干。
2、辅助材料:糨糊、蜡笔、剪刀、抹布。
活动过程:
一、音乐律动:数高楼
提问:楼房是什么样子的?
二、出示图纸,了解楼房的结构。
提问:
1、图纸上的楼房有些什么?(有门有窗有房顶)
2、图纸上告诉我们楼房是怎么造的?(一层一层往上造)
三、出示范例,寻找优缺点。
1、老师也设计了两幢楼房,请你帮我看一看,我的楼房建得好不好?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
小结:造楼先要打好基础,平平的,把楼建得稳稳的;然后一层一层往上造,最后加上门和窗。
2、请一幼儿为没有门窗的楼房任添一门或者窗,引导发现没有合适的图形时可以请小剪刀帮忙。
3、楼房造好后还要美化一下,可以帮他添点什么呢?
4、请个别幼儿尝试造楼,强调地基要打得平,一层一层往上造。
四、幼儿造楼房。
1、制作步骤:设计——拼摆——粘贴——添画
2、制作要求:自己设计,自选图形,地基要平,一层一层往上造,图形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修改,造好楼房帮助绿化。
3、陈列、展示。
介绍“我造的楼房”。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方法。
2、引导幼儿初步学习水粉平涂的技能,3、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自然角内提供小蝌蚪工幼儿观察,2、黑色、淡兰色水粉颜料、油画笔、抹布、图画纸。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师:春天来了,河里的冰都融化成了又清又凉的水,小朋友我们来用颜料画一条小河吧!
2、幼儿用水粉平涂练习。
引导幼儿观察操作卡片的画,在没有荷叶、水草、蝌蚪的空白处画上淡兰色的河水。提醒幼儿蘸了颜料的毛笔要舔一舔,按一个方向平涂,从纸的左端涂到右端,要涂满整张纸。(只能涂空白处)
3、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基本形态。
教师出示自然角的蝌蚪:蓝蓝的小河水把许多小蝌蚪吸引来了,它们是什么颜色的?长得什么样子?它们在水中是怎么游泳的?引导幼儿说出小蝌蚪有圆圆的身体和细细长长的尾巴,在水里向各个方向游动。
4、教师示范讲解小蝌蚪的画法。
用食指的指腹在黑色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轻轻提起向后一拉,一只小蝌蚪就画成了。
5、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教师指导幼儿注意点画的方法,画出朝不同方向的小蝌蚪,鼓励幼儿大胆细心的操作。
6、评价和欣赏幼儿作品。
教育幼儿要爱护小蝌蚪。
河南教师资格网:http://he.zgjsks.com/
新浪微博:@河南中公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