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精选12篇)
【摘要】角色扮演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给学生提供各种运用语言的情景,在实际运用中巩固所学知识。角色扮演是一种切实可行、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活动欲望、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角色扮演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自我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角色扮演英语教学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106-02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的学习不仅是词汇、词组、句子的记忆和英语语法规则的学习,而是让学生通过英语的学习,发展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并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说教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保证“听”“说”先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他们创造更多的真实情景,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实践证明,角色扮演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英语复习教学中,它不仅能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给学生提供各种运用语言的情境,在实际运用中对巩固学过的知识起到更为明显的作用。以下是我在“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的复习课堂。
1.课前老师提出复习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复习范围来确定目标,范围如下:
(1)复习本话题有关职业的词汇。
(2)搜集制作与职业词汇相关的图片资料。
(3)列出询问职业和工作地点的句型。也可根据自己家庭成员的生活实际或自己喜爱的人物和职业来确定词汇和话题目标,还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介绍自己喜爱的人物和职业,如用绘画、相片、图片等方式来角色扮演,道具自备。
2.角色扮演
2.1 角色扮演对话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在没有真实语境的情况下,让学生通过模仿课文对话进行练习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课堂上我先组织学生分开两组角色朗读,再现本话题的内容。如:
Group1: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Group2: She is a nurse.Group1: Where does she work?
Group2: She works in a hospital.Group1: And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Group2: He is a cook.Group1: Where does he work?
Group2: He works in a restaurant.课堂上全班同学大声表演,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对话不仅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使用语言还可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而且,角色扮演对话是一种合作学习活动(萧若瑜,2003),能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合作精神,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提高学习成就感,从而培养团结合作精神,提倡同学共同进步。
2.2 角色扮演家庭成员
在学生对话内容有了进一步熟悉的情况下,继续引导学生小组表演。
T: Now,let’s review and act this topic“What does your mother do?”,are you ready?
Ss: OK!(第一小组先举手)
S1: Hello,this is my family.There are six people in my family.They are my father,my mother,my brother,my sister and I.S2:(手拿一幅医生的照片)Hello,I’m father.I’m a doctor.I work in a hospital.I can help you if you don’t feel well.S3:(举起自己的相片)Look at this beautiful girl.I am sister.I am a nurse.I work in a hospital,too.I can look after the sick people carefully.S4: Good morning!I am mother.I am a teacher.I work in No.9 Middle School.I like making friends with you.S5:...角色扮演家庭成员的实际生活,是让学生把知识融于现实生活。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给学生提供各种运用语言的情景,在实际运用中巩固所学知识。如该小组通过表演牢固掌握了有关职业和工作地方的词汇、句型。而且台下看表演的同学对这些词汇、句型的掌握也得到了加深。课堂上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融入角色,体验职业生活,不但在角色扮演中学习知识,理解、巩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挥创造,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如:医生帮病人看病,照顾病人等句子的英语说法。
自己家庭成员的职业生活每个同学都非常熟悉,为使每个同学都有表演的机会,以达到共同进步,所以在小组表演后,我提供了一个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自由活动,下面是部分同学的表演:
T: OK.Group1 did a good job in the perform.Now,which group will try again?
(其他小组的同学纷纷举手,课堂气氛活跃,热烈)
T: How do you introduce your family members?
S7: I use a picture.(展示他的绘画作品)This is my father.What does my father do? He is a driver.Where does he work? He works in a TAX company.S8: I use a drawing.(展示他的简笔画)This is my mother.She is a teacher.She works in a middle school.S9: I use a photo.(展示她的相片)This is my uncle.What is he? He is a farmer.Where does he work? He works on a farm.S10: I use a photo.(展示她的相片)This is my sister.She is an office worker.She works in an office.S11:...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表演,语音、语调准确,有关词汇句型掌握很好,学生激动、兴奋,课堂气氛活跃。
2.3 角色扮演理想人物
美国学者克斯雷指出:“能够引起学生英语最好的方法就是角色扮演。”良好的动机、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动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形成于语言实践中,中学生好动、好说,模仿性强,善于表演,角色扮演是一种切实可行、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活动欲望、学习动机和兴趣。复习课的最后是让学生表演自己喜欢或理想中的人物。课堂活动达到了高潮。
T: Which group want to try again?(学生高高举起相片和绘画作品,师生共同欣赏).Group3,please.S12:(戴上警察帽)I want to be a policeman.I like to work at a police station.I like working for the people.S13:(戴上憨豆的面具)I like to be an actor.I will make our lives funny.S14:(戴上医生听筒)My dream is to be a doctor.I like to work in a hospital.S15:(戴上厨师帽)I hope to be a cook.I like to work in a restaurant.S16:(拿着一个扫帚)I like the cleaners.They work in the street.They make our city clean and beautiful
S17:……
T:Wonderful!You all did very well.I’m proud of you.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理想中的人物来进行角色扮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活跃,寓课堂内容于真实生活情景中。角色扮演首先继承和发扬了“交际法”,是“交际法”学科内所诞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技巧(胡红辉,2004)。它要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下各自扮演指定的角色,进行情景对话,用英语表达自己人的观点,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语言表达式中的主动性格创造性,做到各尽所思,畅所欲言。在这个追求创新与个性发展的时代里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自我发展的空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角色扮演的效果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的话题复习,通过角色的教学法进行,使学生走出了死记硬背的胡同。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课后我还经常发现学生在课余时间里交换角色扮演各种人物以应用英语。由此可见,我们的角色扮演教学在英语课堂的应用,已经使学生认识到交换角色扮演能让大家有更多的尝试,不拘泥于一种表演模式。英语学习的课堂是开放式的,学生的角色是灵活多样的,在多样中体会到变化、体会到不同的人使用语言的不同的特点、差异。
综上所述,角色扮演在英语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之一,运用此方法可以使学生把学到的英语运用到生活中,在我国缺少英语学习自然环境的情况下把英语口语化。它使学生从以前被动的听讲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与强化,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使学生的能力多方面得到提高。
[ 参考文献 ]
一、结合学生学习的需求,引导学生拟订扮演的主题
部分初中英语教师通常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计划,而不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教师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完全分离的情况出现,当学生觉得他们学习不到需要的英语知识时,就会被动地接受英语知识,失去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英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然后依照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安排教学计划,这是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顺利应用的基础。
以一名英语教师开展英语会话教学为例,这名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学生交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他发现很多学生对商务英语有浓厚的兴趣,于是决定在英语会话教学中以“商务英语”为主题,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这一名教师在开展教学以前,先给学生看了一段英语视频,这段英语视频的片段如下:
……
A:We proudly produce a variety of own patent items.
……
当学生发现教师为他们设定的主题是他们很想学习的知识时,学习的兴趣便会大增,学习的自主性明显上升。
总之,初中英语教师在把角色扮演游戏融入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以前,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层次、学习兴趣等,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学习的主题,因为这是角色扮演游戏活动能顺利开展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自主地阅读英语材料,积累扮演的素材
初中生的英语积累少,他们仅仅依靠现有的知识积累是无法完成角色扮演游戏的,当他们觉得自己无法完成游戏时,便会产生挫折感,从而用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开展会话教学以前,要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英语材料,让学生一边积累英语素材,一边为后续的会话教学做好准备。
依然以一名英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商务英语对话为例,这一名英语教师在引导学生会话以前,先让他们阅读英语材料,英语材料的片段如下:
……
This is our new model for the coming season.Please try it.
……
这一名英语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英语材料的时候抓住了三个要点:第一,在引导学生阅读英语材料时注重层次性,即学生可根据学习的需求选择想要阅读的材料,这种层次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第二,强调了英语阅读材料的专业性,即该英语材料应能真实地反映商务活动的情况,能够让学生愿意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第三,引导学生阅读的英语材料具有变化性,即这名英语教师虽然要开展的是英语会话教学,但是他布置给学生的英语材料却非对话材料,他要求学生阅读完英语材料后,自己转述为对话材料.这种教学方法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之,初中英语教师在引导学生参加英语会话活动以前,要帮助学生积累英语素材,只有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在会话教学的过程中有话可说。
三、强化学生的参与情感,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会话知识
初中英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时,要引导学生投入到角色中,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学习氛围。具体来说,教师可用以下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投入情感:第一,可引导学生布置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氛围。比如可让学生把课桌、课椅布置分别成办公桌、办公椅,用课本当作办公室的文件,强化学习环境可让学生投入情感进行学习。第二,可应用多媒体技术进一步强化学习氛围。如在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时,为学生播放多媒体,让学生听到多媒体模拟的办公室活动的声音,学生受到多媒体声光的影响,学习时会更加积极投入。第三,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真正的演员,演出故事角色的喜、怒、哀、乐。比如以下是学生角色扮演的一段台词:
A:As we talked last time,we will send you updated forecast this afternoon.
B:That is great!We are waiting the email.Will you send weekly forecast every week?
A:We indeed have this plan and our team are working on this.As you know,our team,the supply chain department is a very new team.
教师引导学生揣摩角色的心理,使学生的语言、表情像真实的销售人员,让学生的动作、神态像真实的客户。教师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投入学习情感,学生才会愿意主动地参与会话学习。
四、结语
角色扮演游戏是初中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初中英语教师可把这种游戏引入到会话教学中,让学生一边游戏,一边快乐地学习。本次研究说明了这种教学方案实施的方法,希望笔者的经验可成为其他初中英语教师的有效借鉴。
摘要:初中生通常很喜欢角色扮演,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初中英语教师可把角色扮演游戏引入初中英语教学中,以提高英语会话教学的效率。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角色扮演;初中英语;会话教学
英语教学工作始终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通过把角色扮演融入初中的英语会话教学中的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一、善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来丰富角色扮演的教学应用
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角色扮演的实现需要相关教学资源的协助,通过这样的形式能更好地丰富角色扮演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当前多媒体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互联网信息技术成了教学资源的重要支撑,很好地丰富了角色扮演的形式,老师应积极通过现有的多媒体信息资源包括视频、音频等视觉和听觉上的结合来带给学生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好地提高英语会话能力。
二、对角色扮演的环节进行创新高效的设计
英语教学任务的完成根本基础是把英语教材作为基础,所以角色扮演的根本参照也是来自教材,老师在设计角色扮演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合理恰当地安排教学场景,要围绕教材展开趣味性的角色扮演。例如,在学习与weather有关的话题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多种有关天气的图片,比如wind、rain、sun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学气氛,并让学生通过图片的欣赏加深对课文的学习,同时场景设置增加了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潜移默化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英语应用。
三、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老师要通过有效地引导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角色扮演时,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发挥,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不断挖掘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老师在创造角色扮演时,要让学生提前预习所要學习的课程内容,制订学习目标,然后再进行角色扮演的教学实施,能够让教学会话效果达到更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角色扮演作为初中英语会话教学的重要教学模式,老师要强化和深入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并通过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来不断让角色扮演地更加有趣和生动,从而提高学生英语会话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摘 要:体育教学是九年义务教学的组成部分,以往的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老师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由于教育理念陈旧,思路狭窄,方法单一,学生的思路被禁锢,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的教育改革使教师由授课者变成探索知识的引路人,教师身份与角色的改变,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师生角色的互换,消除了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得师生和谐相处、教学相长,共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换位思考 角色任务 角色合作
师生角色转换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同时又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使命,确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育人观,提升教育教学的品味,关注自己的学生,探求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重视育人过程中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和谐型。中学体育教育所追求的不是僵化的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科学的思想、客观的态度和现代的理念。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发展的是学生的个性,打破一切传统的思维定式,让学生的头脑产生许多新鲜的想法、创造出许多新的形象。
一、学会体育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思考就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一切,替对方预想到一切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换位思考是体育教学中“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在体育教学中使用换位思考,能更有效地把握整个体育教学过程的进程,能够预先模拟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有效地把握体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掌握每一项运动项目的难度和深度,以致在体育课程设计时,对课程目标和课程要求提出更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建议。比如跳高这个项目,要完成教学目标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克服心理的恐惧感,特别是一些女同学,要侧身翻越竹竿对于她们来说是一道心坎,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方可化解她们心中的恐惧。只有教师具有针对性地分解每一个具体的动作,学生深得要领之后,才能克服心理这一道难关。
如果教师不学会换位思考,就不能有效地化解学生心中的疙瘩,使这项具有挑战意义的运动变成学生心中恐惧的阴影,让学生望杆却步,造成教学的负面影响。因此换位思考能促进体验角色在课堂教学中的趣味体验,活跃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二、体育教学中角色任务的设置
每个学生都有模仿角色的自然心态,人人都有过一把明星瘾的心理体验。我们上体育课的时候,可以创设明星的角色人物情境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这种兴趣情境与教学结合,不仅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而且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反串角色教学的好处在于能把枯燥无味的体育动作与学生的活泼好动结合起来,为体育角色任务教学找到更好的切入点。比如反串四乘一百米接力跑项目,这是一项世界级的体育赛事,笔者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将能力较强的分为A组,由笔者担任组长;将能力很强的人员,分入B组,由一个负责任的学生担任组长;将能力都比较强的人员分别分入C组、D组、E组和F组。由笔者担任A组的第三棒接力,由另一位班长担任这一次比赛的裁判。随着一声哨响,六组人迅速地跑起来,轮到笔者跑第三棒的时候,笔者故意掉棒了,就这么一个环节,笔者所在的那一组成绩排在最后面。结果同学们议论开了:“我们组一开始就很好,就因为老师掉了棒,所以才跑到最后面。”看到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我终于说话了:同学们,世界冠军靠的是什么才能获得胜利?靠的`就是小组的通力合作,个人主义赢不了比赛。讲到这,同学们似乎有所感悟,如果没有他们对这次接力跑的亲身体验,他们是不会体验团体的力量的,因此,角色反串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三、体育教学中的角色合作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完善,其中包括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生能否学会合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体育中的“项目学习”不同于一般学习,它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科内容的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一般在课前,要根据教育课程的实施项目,了解学生,吃透教材,判断该项目是否适合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活动,对合作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评估。角色合作课题多半与田径类项目有关,如跳远课就需要角色合作教学。一般在学生中轮流抽出三位学生与教师合作,一位负责清理沙坑,两位负责拿皮尺丈量跳远距离,老师负责发令和指导学生。这个教学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师生角色的合作,活动的组长便是教师本身,而助手就是学生,小助手工作得力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小组活动的成败。因此,小组成员的轮替与更换应以学生自愿为原则,以体现地位平等和机会平等,培养学生的平等参与意识。合作小组每一组轮换一次,以便让学生有更广阔的交往空间。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摘要:目的 探讨角色扮演应用于精神科护理临床带教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精神科实习的护生100人,将100名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3例,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出科时进行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测验,并发放教学效果评价表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理论和操作测验成绩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教学效果的认可度比对照组高。结论 角色扮演能激发护生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兴趣,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护生交流沟通能力,培养护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角色扮演;精神科;护理;临床教学
角色扮演法(role palying teaching,RPT)是指让人暂时处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所处位置要求的方式和态度做事,以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更有效的旅行自己角色职责[1]。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提出来的,角色扮演因其有许多优点[2]而被教育、管理、医疗等领域广泛采用[3]。精神病护理学作为护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用护理学和精神病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精神患者康复和预防疾病。因精神疾病的特殊性给精神病护理学的临床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但精神疾病有着丰富而特异的精神症状,又使精神疾病在临床教学有章可循。已有学者将角色扮演引入精神科护理学的理论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际效果。现笔者将角色扮演引入精神科临床教学进行探讨,探索精神科临床护理教学的新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精神科实习的护生10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93人;本科生23人,大专生66人,中专生11人;年龄在17~23(19.3±1.1)岁。入科实习前均已接受精神病护理学的理论学习。
1.2方法
1.2.1分组 将100名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3例,对照组47例,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学历、精神病护理学期末成绩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学生以6~10人的小组进入精神科,入科前进行抽签决定该组进入对照组还是观察组,若本组学生进入对照组,则下一组护生自动进入观察组。
1.2.2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教学方法,按常规的临床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执行,实行“一对一”临床带教,理论和操作教学均以传统的讲授方法进行。出科时进行常规理论和操作考试,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1.2.3观察组 观察组入科后也实行“一对一”的临床带教,日常倒班随带教老师进行,理论和操作的教学则按如下方法步骤进行:①前期准备。由科室总带教老师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相应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护生入科后给予1w的时间熟悉病房工作环境,复习理论知识,并交代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告知学生本轮实习的教学安排,使护生有目的有计划进行学习、观察和模仿,为角色扮演做准备。②制作脚本。本科室实习第2w则安排护生制作角色扮演脚本,进行情节设置,指导学生选择病例脚本,并提出必须扮演的精神疾病临床症状、精神科常见危机处理、精神科常规护理、精神科冲动暴力事件防范等内容,并对要求有必要的护理操作技能的展示,如保护性约束、静脉输液、口服给药等内容。由护生组成小组进行角色的设定、分工和具体情节的设置,并进行演练。每个人可以扮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色,也可以相互交换扮演的角色。③剧情演出。第3w则由学生分别对制作的脚本进行演示,并对扮演角色及情节内容作出必要的说明,主要说明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个阶段只是表演,老师及旁观者不能评价或打断演出,只可以做记录,及时给与肯定的反馈(如微笑、点头等),以示鼓励。④总结交流。每一轮表演结束后表演者和旁观者均进行反思和总结,最后一场演出结束后组织一次总结交流会,表演者和旁观者均参与交流,表演者对自己和其他表演者进行自评和他评,相互交流体会心得。旁观者也以旁观者的角度对表演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老师对涉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表演进行评价,做出肯定的评价和诚恳的建议,并布置护生完成一篇心得体会,最后与对照组采用相同的出科考试试卷和操作技能考试题目进行出科考试,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1.3统计分析 使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x2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进行认同度调查,调查表列出了12个问题,并进行赞同、部分不赞同、不赞同的三级评价进行单选,对两组“赞同”项目的统计结果进行列表对比,见表2。
由表2 看出,虽然两种教学方式均有较高的认同度,但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的认同度比传统教学法要高,可能学生会更喜欢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由表1可以得知,角色扮演的教学法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RPT教学法可以使观察组的成绩优于对照组,也有更高的认可度。因其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理解精神科疾病,体现了精神科护理的工作环境,也能巩固基础理论知识[4]。角色扮演使护生对精神科护理工作有兴趣,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护生交流沟通能力[5],更是素质教育实践的一个方式[6],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而非应试能力。总之,我们可以肯定的说,精神科临床护理带教中使用的角色扮演法的效果是肯定的,值得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摘要:教育一项复杂的工程,而教师在这项复杂的工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随着任务的不同而不同。笔者在参考各种资料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要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师扮演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角色:控制者,评估者,组织者,推动者,参与者和信息提供者。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师;角色
一、前言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而英语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根据义务教育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教育实施的基本途径,具体实现着教育的目的和功能(李方,2010)。因此,教师作为教学过程诸要最核心,最基本的四个要素之一,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教学的目标呢?笔者认为在这之前,教
师首先要明确的是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
教师在不同的任务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本文旨在探讨教师在教学中的普遍角色。根据教师在不同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教师扮演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角色:控制者,评价者,组织者,推动者,参与者和信息提供者。
二、教师的角色
(一)、控制者
教师在课堂中恰当的管理有助于教学的成功开展。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进行速度,使教学活动得以平稳、有效地进行下去。例如在训练阅读题的寻读(scanning),略读(skimming)时,教师应当合理地控制好时间以达到既定的目标。
(二)、评估者
教师作为学生表现的评估者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行为作出评价被认为是教师职责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Harmer的观点,教师作为评估者所要做的主要有两件事,一是改正学生的错误;二是组织反馈(王蔷,2006)。任何事都不能过意而为之,纠正学生的错误也不例外,应当遵循温和、适当的原则。学生犯了错误作为评估者的教师应当指出来,但却不应该在该错误上大做文章。教师作为评估者所要做的另一件事是组织反馈。这是一个对学生行为作出评价的有效方法,它可以预知学生的发展潜力或者犯错误的趋向。评价反馈的目的就如《英语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
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活动中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馈的信息量大,客观性强。在进行组织反馈的过程中有一点教师需注意的是教师不应该过于“刻薄”,教师应当把焦点放在学生所取得的成功或者进步上,而不是在学生的失败上吹毛求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营造一个以成功为导向的学习氛围。
(三)、组织者
在教师的诸多角色中,教师作为组织者是最为重要和有难度的角色。如今在外语教学中,很多教学方法都提倡“任务型教学法”。因此教师作为组织者最主要的一项工作是设计和组织好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效执行与完成的教学活动。
(四)、推动者
在英语课堂中,当学生不知道怎么开始一项学习活动,或者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事、说什么话等等的时候,这时教师应当扮演一个推动者的角色,给学生恰当的鼓励、推动,使他们能更有效地进行学习活动。例如在进行外出旅游选地点的话题中,当学生不知道怎么开口进行话题训练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引导他们考虑距离(distance),交通方式(means of transport),有效时间(time available),安全(safety)等;当学生在一个问题上被“卡住”时,教师可以适当地给予提示;又或者当学生回答问题答案过于简单时,教师可以通过 “and…?”, “anything else?”, “yes, but why…?” 等等来诱导他们讲得更多。
(五)、参与者
“任务型教学法”倡导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来。当教师在课堂上已经对教学活动作出了指示而活动已经开展后,这时教师如果只是站在讲台上而“无所事事”,那真的是“无所事事”了。这时教师除了随时监控课堂活动的进行状况,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参与到一两个小组的活动中,但需注意的是一旦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后,教师就不应该再扮演一个象征“权威”的角色,而是真正地以一位“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
(六)、信息提供者
虽然现在“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教学被广泛批评,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师依然是向学生提供信息的便利途径。因此为了使课堂更有效,为了给学生提供有用的信息,教师应当在课前精心备课。现在我们都提倡备课不只是备内容,还要备学生。备课一定要备学生,问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度,要尽量贴近学生,贴近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才容易被他们接受和理解。
三、总结
以上就是笔者所认为要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师应当扮演的角色:控制者,评估者,组织者,推动者,参与者和信息提供者。由于笔者的知识有限,本文还有诸多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会进一步地学习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猜谜语游戏。
(一) 猜字母游戏
对于刚接触英语的七年级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来说, 他们当中有的人对字母表记得不熟练, 或者字母记忆比较模糊。教师应想尽一切办法去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起一座连接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如在字母教学中穿插趣味游戏, 让学生亲身体验与实践, 使枯燥乏味的字母教学变得生动形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 26个英文字母与语文学科中的26个大小写字母的形状是基本一样的, 但它们的读音完全不同。在教学字母时, 教师可设计猜谜语的游戏, 在上课时播放Powerpoint课件, 训练孩子们的听说能力。例如, 可以用课件展示几个谜语:
1. 妈妈的漂亮梳子 (猜一个大写字母) ——F;
2. 爷爷坐在一把小小的太师椅子上 (猜一个小写字母) ——h;
3. 老头的钓鱼钩 (猜一个大写字母) ——L;
4. 芭比娃娃的大耳朵 (猜一个大写字母) ——B。
然后让学生抢答, 答对者给予奖励, 答错者要被扣分, 游戏活动使教学显得情趣盎然、妙趣横生, 而且使学生掌握了各个字母的字型特点和读音。
(二) 猜单词游戏
1. 利用游戏教单词
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多种多样, 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记忆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 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 每个小组派一个人参加。第一个学生说出一个单词后, 第二个学生用这个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作为自己要说的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依此类推, 单词不能重复, 如果重复就自动退出, 类似于语文教学中的成语接龙游戏。这样的游戏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他们的思维。
2. 利用构词法教单词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拼读规律等方式记单词。例如, 在教了quiet (adj.) —quietly (adv.) 后, 教师应让学生尽可能地去利用这一规律学习掌握更多的单词:l o u dloudly, quick-quickly, carefulcarefully, slow-slowly等, 让学生自己观察、归纳出adj.+ly→adv。当然教师要做适当的补充说明, 但切忌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应让学生应养成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句型会话游戏
在七年级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表演, 着力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和参与意识, 以及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这样, 一方面可以检查学生理解的正确性, 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提供发挥主动性的机会, 从而培养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例如:在学完Can I help you?后, 笔者首先要求学生把自己带来的水果等摆在书桌上, 然后安排几个人进行商品买卖的对话。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游戏活动就轻松地就掌握了Can I help you?How many/much do you want?How much is it?Here you are!等有关购物的句子。再如, 在学习《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4 (Where’s my book?) 时, 教师上课前先把英语书放在讲桌里, 然后开始询问学生:Where is my book?
T:I can’t find my book.Who can help me find it?
S1:We can help you.Is it on the desk?
T:No, it isn’t.
S2:Is it under the desk?
T:No, it isn’t.
S3:Is it behind the desk?
T:No, it isn’t.
S4:Is it in the desk?
T:Yes, it is.You’re right.Thank you!
通过这一个会话游戏活动, 学生既熟练掌握了句型“Is it…”这个句型, 又掌握了“in、on、behind、under”等介词的含义和用法,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又如, 在学习《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 时, 教师可以运用直观教具和游戏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教师拿一些水果放在讲台上, 然后让学生们用句型“I like…best.”说出自己最爱吃的水果。
S1:I like apples best.
S2:I like oranges best.
S3:I like bananas best.
S4:I like pears best.
然后让他们猜教师最爱吃的水果。
S5:Do you like oranges?
T:No, I don’t.
S6:Do you like bananas?
T:No, I don’t.
S7:Do you like apples?
在这个会话中, 由于学生急于知道教师最爱吃什么, 就大大地诱发了他们急切探求答案的欲望, 新的句型就会得到充分训练。
当然,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恰当地贯穿游戏活动, 更要注意一些基本原则:一是游戏应有一定的目的性。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 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 而不是放任学生漫无目的地去玩。二是游戏应有一定的启迪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游戏, 开发学生的潜能, 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三是游戏应有一定的层次性。教师在设计游戏时, 要有一定的梯度, 做到循序渐进, 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的需要。四是游戏应有一定的趣味性。趣味是吸引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关键所在, 只有学生对活动感兴趣了, 他们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关键词:教材分析;角色扮演;课堂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88-1
一、教材分析
江苏省现行初中英语教材是由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译林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牛津初中英语》。该套教材“语言好,理念新,方法活”,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体育、娱乐、环境、动植物、饮食文化、风土人情、自然灾害、慈善机构等等,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的关系。教材在编排和设计上突破了传统的模式,体现了语言教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每个单元均由以下七个部分构成:Comic strip(卡通漫画)and Welcome to the unit(导入); Reading(阅读); Grammar(语法); Integrated skills(综合技能); Study skills(学习技能); Task(任务); Selfassessment(自我检测)。学生将通过参与、探究和合作等实践方式,学会如何用英语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套教材里新鲜、丰富的话题为初中英语教师开展“角色扮演”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因为它可以创设与文本相应的语言情境,同时凭借“夸张”的语音、语调,简洁明了的肢体语言,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自然地进入文本角色,一步一步深入理解文本,巩固所学语言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二、角色扮演
(一)角色扮演的定义
角色扮演理论是由心理学家莫雷诺提出来的。角色扮演是指运用戏剧表演的方法,将个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地位,并按照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和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角色的心理技术。
(二)角色扮演的原则
1.适用性原则。“适用性”是角色扮演的重要元素。它意味着角色扮演应该有合理的场景和角色,相关的教学内容和适度的难度。
2.创新性原则。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教师通过提供一些主题,帮助学生链接到真实的生活场景,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综合运用语言的平台。这些活动的创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互动性原则。教师设定适当的交际情境和一定的指示,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学会分析,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参与课堂活动。
三、课堂运用
1.控制性角色扮演。
每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均为Comic strip(卡通漫画)and Welcome to the unit(导入)。每单元开篇的卡通漫画(Comic strip)以风趣的漫画、简洁的对白带领学生开始新单元的学习。接下来的导入(Welcome to the unit),一组图片、一段对话,激活学生关于单元话题已有的知识储备。
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5, Lets celebrate!第一课中西方一些传统的节日时,笔者在学生了解一定的相关知识后,如节日名称、时间、风俗后,设计了这样的角色扮演活动:
首先,创设情境。来自英美国家的交换留学生们想要了解一些中国传统的节日,你们也想要了解他们国家的节日。
其次,分好小组和角色。四、五个学生一组,角色:英美交换留学生和中国某中学学生。
再次,确定好表演形式和准备时间。通过问与答,介绍节日名称、时间、风俗。小组准备时间为3至5分钟。
最后,小组展示并评出最佳组织奖、最佳默契奖、最佳表演奖。
教学《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4, Finding your way第五课时Integrated skills(综合技能)。这一课时,主要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本节课A Finding treasure部分,遵循由易到难,层层推进,设计了三个任务。先是A1,借助图片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指令,并能选出表达指令正确的图片。接着是A2,在学生对指令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呈现了与寻宝有关的六句指令,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以先后顺序把六句指令正确排序。最后是A3,再听A2中的寻宝六句指令,让学生在寻宝图上画出路线。一步一步,水到渠成,学生顺利找到宝藏。
2.自由式角色扮演。
这类角色扮演意味着教师只能给学生提供一个任务或一个情境,学生根据情景和任务完全自由发挥想象,可以用尽可能多的语言和动作来表达他們的意思,学生自己分配角色,自己完成各角色的语句,然后根据各自的身份通过语言、表情、语气以及手势等各种交际手段来进行练习,生成一个作品展示出来,其他观看的学生就此发表评论,提出建议,做出评价。所有这一切均出自于学生,教师可以只是一名观众,不给学生任何的控制,让学生的创造性与主观性都发挥出来。当然,最后给出适当的反馈也是必不可少的。
笔者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9B Unit 3 Robots第二课时Reading(阅读)Living with a robot后,提供了一个任务:就拥有机器人的好与坏展开辩论。当笔者一布置完这个任务,教室里马上沸腾起来。有学生提出建议,模拟辩论会现场,主题 “Have robots”,正方“Good points of having robots”,反方“Bad points of having robots”。建议通过,班级学生自动分成两大组。两大组进行紧张地商议,确定本组的四位辩手。四位辩手生成后,全体组员通力合作,集思广益,积极为各自的观点做好充分准备。笔者宣布辩论开始,双方队员各抒己见,不分上下。辩论时间到,其他观看的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建议,做出评价,笔者也给出自己的观点。在这次的角色扮演中,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狂风呼啸地敲打着窗外的玻璃,发出一阵尖锐的叫声。瘦弱的小树苗在萧瑟的风中站不住脚,准备随时扑入大地的怀抱躲避风雨。我静静地坐在窗边,面无表情地品着一杯略带苦涩的“苦丁春芽”,回味着苦后回甘的清香。要是你在我身边,一定会惊异,“诶?西瓜,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冷静了?”是的,我变了。变得那么冷淡了,这一切不能怨我,只能怨你,我曾经最亲爱的“朋友”,小虾。
小学时代的我们是那么快乐,那么没心没肺。我扮演着父母的乖孩子,老师的好学生。而你,则扮演着令老师头疼的学生,令父母上火的孩子,当初的你,是那么叛逆!我羡慕你,羡慕你那随意大方的性格。而你又嫉妒着我,嫉妒我是大人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就是抱着不同的心情,我们走到了一起,变成了所谓当时,最好的朋友。
你是我的好哥们儿,有错了我们一起担,你想逃课了,我还傻乎乎地跟着你,怕你出危险。我是你的竞争对手,考试时不断传纸条问我问题,打扰我做卷,总爱抢风头。这些我心里都很清楚,但我从不会戳穿你,以为我这样就可以尽一份作为朋友的情谊。可是呢?关于我的任何谣言都是来自于谁的口中呢?这些话,我记得只是跟你讲过的啊?当年的我,是那么傻。你说的任何一句话我都义无反顾的相信,义无反顾的为你去做。我天真地想,这就是友情吧。
“闺蜜一出手,真让你难受。她内心也许经历过翻涌。相伴到永久,是幻灭童梦,现实教会了人要往前游,却弄丢朋友。”许嵩的《闺蜜》又一次地让我不自觉地湿了双眼,眼眶里的透明液体在翻滚着,迫不及待从眼眶中跳出,顺着脸颊慢慢流进脖颈。十几年的友情,难道就因为你的嫉妒,而毁于一旦么?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比你活得精彩。
外面的风还在刮着, 看见路上的两个女孩携手一起逆风行走,我的心里不仅有淡淡的惆怅,还有撕心裂肺的痛楚。我们......回得去么?应该......不了......
新课程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带着新的教育理念走进了中小学校园,走进了师生的生活,并正在改变着中小学师生的生活方式。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受到挑战,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再单一化,教师的角色也不再是主讲和指挥。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趋向多元化。教师不仅仅是课程标准的执行者和实施者,还应该是课程设计的参与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课程开发的促进者和研究者。具体角色表现如下:
一、教学过程的设计者
教师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教学过程。作为设计者,教师要考虑三个问题:教学目标是什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选择什么样的检测手段来检验教学效果?
二、教学过程的组织者
教师要转变其作为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角色,而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这是最重要也是最难担当的角色,因为成功的教学活动取决于教师良好的组织,同时取决于学生对活动的目的、内容和方式的理解。课前教师要规划活动内容,准备合适的学习资源。课堂上教师要以良好的形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面向全体学生,唤起他们的学习需要。
三、学习知识的引导者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组成的完整体系。教师既要注重“教”法,很好地讲解、传授;更要研究学生的“学”法。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引导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使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充发挥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课堂内外学习行为进行控制引导,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学会获取、分析、判断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让他们勤听、勤说、勤写,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外教师也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掌握一些有利于自己生活、工作和发展的知识信息。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学习过程的促进者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不再是定型知识的传声筒,照章行事的盲从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是促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催化剂。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支架、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支持来促进学生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审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知识的个人意义。
五、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平等地与学生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决不能以自己的认识去支配学生的思维,以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学生的活动,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各项任务活动中,教师没有理由不作为学生的一员参与进去,教师的表演越生动,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就会越深刻,而且通过与学生的合作可以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气氛,淡化学生的心理压力,沟通师生情感,使他们思维活跃,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六、学生情感的支持者
学生在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都有满腔的学习热情,随着学习的深入、难度的加大,很多学生就会感到越学越难,越学情绪越低,甚至失去学习信心,最后有的人就放弃了。这种现象在初中是常见的,初一认真学习,初二放弃学习,初三时好象从来就没学过英语,什么都不知道,全忘了。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上教师不能照顾个体差异,满足不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一些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厌倦思想。越来越多的统计资料表明,非智力因素,如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认识学习英语的意义;教会学生注意并调整自己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情绪,与同学彼此理解、相互帮助;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激励学生勇于接受并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
七、信息的咨询者
学生在面对问题情境的时候可能会感到信息匮乏,这时候教师要作为一个信息中心,及时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显得更为主动。要当好这一角色,教师除必须具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科专业知识、灵活的教育教学方法之外,还应具有现代语言学、英语教学理伦和跨学科知识的素养。
八、学习过程的评价者
教师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水平以及表现出来的发展潜能等,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当然,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应当仅仅由教师来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可包括:课堂反馈检测、作业、课内外参与英语活动的表现等,教师可通过观察、交谈、问卷调查、学生自评等方式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习惯和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应采用宽松、开放的描述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包括听力、口试、笔试等在内的期中、期末考试等。
九、学生心理的保健者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会遭遇各种心理挫折,出现各种心理障碍,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特征的形成。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控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教师要谅解和宽容学生,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倾听学生的苦闷和烦恼,让学生克服害羞和焦虑的心理,在他们学习受到挫折,心理产生障碍时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十、问题情境的创设者
强调问题意识,是创新教育的本质要求。“解惑”当然是教师的职能,但以往的“解惑”更多的是越俎代庖,使问题止于教师。事实上,“解惑”不能替代学生自己的思考,教师应该激疑善问,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大胆批判。教师要承认自己有所不知,以坦荡、诚实胸怀激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怀疑,鼓励学生进一步去探讨,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索精神。
十一、教学过程的反思者
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我行为表现及其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和素养。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则只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十二、教育科学的研究者
教师要走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道路,从事一些与自己的教学有关的科学研究,从理论上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远离“教书匠”的旧形象。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要勤读书,读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积累的过程;教师要勤思考,思考的过程也是研究的过程,它要求教师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探索规律。教师要有探讨问题的意识,注意收集资料,勤于动脑思考和反思。最后要勤总结,总结自己或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总结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理论来解决自己在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
总之,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要坚持面向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态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教师也要加强自我学习和研究,实现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教师是教育的灵魂,课程是教
育的核心,只有两者齐头并进,教育才能实现其真正意义的飞跃。
主要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出版。
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 钟启泉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关键词】角色扮演法;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运用
近年来,素质教育体制改革趋势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发展。思想品德课程作为一项基础性课程,在教学中,应立足于学生的基本生活,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使得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地服务。新时期下,越来越多的新教学方法应用在实践教学当中,其中角色扮演法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且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因此加强对角色扮演法应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角色扮演概述
文中研究的角色扮演,是指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创设价值争论、道德两难的问题情境,以此来调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并体会角色内涵,从而能够自主解决问题。角色扮演法的提出建立在社会直觉论、社会学习理论基础之上,使教育教学理论发展的成果,在具体应用中通过道德导向对学生的正向引导,探索道德教育、人格塑造有效途径。
二、角色扮演法应用的重要意义
角色扮演法应用,使得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增强学生对角色的认同感、完善学生人格,为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从心理学层面上来看,初中时期是学生的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阶段,合理的角色扮演法,能够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另外,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角色扮演法具有游戏属性,与学生心理特征具有较高的契合度。通过角色扮演,能够改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枯燥、乏味等不足之处,且能够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化处理,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自身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面对多元化社会发展趋势,课程改革明确要求思想品德教学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更为关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未来生活中道德两难矛盾、明辨是非,增强学生责任感。
三、角色扮演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结合上文角色扮演法运用的重要意义,可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广泛推广。在运用中,应立足于初中生当前身心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够最大限度上提高教学效果。详细来说。
(1)设置教学情境。情境设置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决定角色扮演法应用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对活动主题进行设计,帮助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合理安排角色,为角色法教学进行预热。另外,教师还需要给学生观众设置相应的观察任务,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出观察任务。
(2)实施角色扮演。布置完任务后便可以进行实际表演。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指导者、组织者积极作用进行实际表演。既要灵活调控扮演过程,还需要引导观众进行细致的观察。通常情况下,一堂课共有45分钟,为了获得最佳活动效果,可以将扮演时间控制在5~8min为最佳。角色扮演并非独角戏,需要两个及以上同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因此同伴之间的合作和配合非常重要。所以说,教师要给予学生强烈的归属感,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如在学习“行为与后果”相关内容时,海因茨为了医治妻子的重病需要一种新药,但是药品价格很高,自身经济条件负担不起。教师可以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进行空椅子技术的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海因茨,对着另一种空椅子表述自己内心的想法等,通过角色互换,让扮演者能够充分感受到人物的真实情绪及内心感受,进而做出倾向性选择。在此基础上,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倾诉,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会及时与教师、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地解决相关问题。
(3)采取多元扮演法。扮演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教师不能够只选择某一种方法,可以尝试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除了上述提到的空椅子方法,还可以采用新闻发布会、辩论赛及模拟法庭等方法。青少年关心社会发展,可以从时事政治入手,在教学活动开展前五分钟,让学生扮演新闻发言人进行新闻发布,其他学生对热点新闻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形成良性循环,以此来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良好习惯。对于辩论赛,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主题,如“社会秩序的维护靠法律、还是道德”,帮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意义,最后明确法治与道德二者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缺一不缺,不可以顾此薄彼。采取这种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认识和学习,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4)及时讨论及分享。在课程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已经做了足够的预设。通过预设,能够将扮演活动转变为具有目标性、计划性的活动,以避免扮演活动与主题相脱离。扮演活动是一种具有开放性特点的教学方法,如果不能够加以控制,极有可能出现突发状况。因此教师在活动中,要加强调整和控制,并处理好课堂意外情况。最为关键的是讨论环节作为价值引导的重要时机。在讨论中,教师要强调重點,避免在表演技巧上的讨论,从而实现道德认知具体化目标,使得学生能够与道德认知形成共鸣,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
(5)给予学生独立思考机会。与其他学科不同,思想品德并非纯粹的客观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及对是非的有效把握,为学生未来工作、生活提供更多指导。因此即便是角色扮演,也不能够在讨论过程中完全传递给学生。所以教师要坚持合理原则,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不需要强求教学效果在课堂内呈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任务布置的形式,帮助学生对思想品德内容的消化和理解,在下节课堂教学开展之前,对任务完成成果进行分享,对其他同学也能够产生积极影响。
四、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取传统教学方法之精华,树立现代教学理念,立足于新课改精神,将理论与实践、逻辑与情感有机整合到一起。深入分析学生个性化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关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合理安排扮演者及观察者,结合角色扮演内容进行及时的讨论和总结,将教学内容重难点呈现出来,最后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初中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实现全面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冬梅.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策略[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2.
[2]胡成亚.角色扮演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探索与反思[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7):41-42.
[3]冯高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策略[J].成功(教育),2012,(03):155.
综合性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产物, 它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将学生放置在教学中的主体位置。 综合性学习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作用, 引导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收获更多, 所以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扮演的角色
1.学习目标的制定者
学习的过程离不开学习目标的指引, 只有有了学习目标, 学生的学习才能有具体的方向。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给学生制定一个学习目标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特别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 在综合性学习中, 初中语文教师通过学习目标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在综合性学习中, 初中语文的学习目标也体现出综合性的特点, 不仅包含了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还包含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法以及学习的态度。 初中语文教师在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制定中应当不仅仅基于课堂的教学内容, 还应当将学习目标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体会语文, 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综合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学习活动, 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充当着组织者的重要角色, 促使学生之间一起合作, 从而高效有序地完成活动。 如在开展“ 读书会”的活动时,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以小组的形式来阅读相同题材的书籍, 而在小组的分类过程中, 教师则需要考虑到每个小组之间人数的差别, 学生活动能力的强弱, 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等等, 尽量使小组之间的综合能力是相等的。其次, 教师还应当告诉学生具体的活动内容和活动计划, 并对活动时间进行安排, 这些准备工作都完成了之后再让学生开始活动。 教师对学习活动进行了组织之后就能保证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避免因缺少组织而影响综合性学习的效果。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角色定位的策略
1.减少管控力度,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管控, 包括学生的学习内容, 学习的方法, 学习的进度以及学习的时间, 教师起完全支配的作用, 而学生仅仅是处在一个被动的状态。综合性学习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要求较高, 其形式并不局限在课堂和教材上, 所以教师应当适当地减少管控力度,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性,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 水调歌头》 时, 一些学生并不善于记忆, 因此便将诗词与王菲的歌曲《 水调歌头》 联系在一起, 通过学唱歌曲《 水调歌头》 来背诵诗词《 水调歌头》 。 学生将语文学习与音乐学习结合起来能打破传统的学习限制, 体现综合性学习的优点。 因此, 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 教师应当适当地减少管控力度, 让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充分发挥自由性, 进而培养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
2.加强个性化教学
综合性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性, 所以为了适应学生的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实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态度和习惯, 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法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式。 传统的教学中, 学生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教师便进行全面的指导, 而在综合性学习中, 教师应当采取引导的方式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 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找寻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教育, 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语文学习态度, 培养语文情感。 同时, 教师还应当充分发掘学生在学习上的优势, 利用一些教学活动, 如情景教学、比赛、交流会等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学生全面的支持。
3.注重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育更应注重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多样性与学习途径的多样化,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还可以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但在实际教学中语文综合性教学对教师有很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需要提高自身的指导能力还需要联系实际, 即部分教师虽然有着专业的语文知识, 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还没有深入的认识与了解。 因此教师要采取开放式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需要课前备课, 不仅要准备好课本专业知识还要准备课本扩展知识;其次在综合性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起到灌输知识的作用还要起到引导作用即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内容开发新的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资源;最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外学习, 如教师可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增强师生的课外阅读量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的实践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还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结语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是新课程语文教学的重点与亮点, 要求教师以课本基础内容为基础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 促进初中语文资源最优化发展, 从而提高学生综合性学习。 教师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所扮演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起来, 从教学方法、评价机制上以及对学生的引导上做好自己的角色工作, 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吴跃平.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J].课外语文, 2015 (24)
[2]李朝霞.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分析[J].新课程导学, 2016 (01)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推荐阅读:
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探究12-14
简析英语作业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11-28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让学引思06-08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德育渗透07-08
赏识教育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7-06
洋思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中的应用02-26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角色浅析10-04
课堂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差异教学中的应用10-28
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专题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