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讨(共11篇)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讨
作者:马晓雁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1期
摘 要: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是体现专业教学理念及成果的最终环节。本文提出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造成问题的原因,针对性的提出了毕业设计的改革措施,改革选题内容,建立毕业设计指导组制度,改革指导模式等,通过改革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毕业设计教学效果。
关键词: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4(b)-0082-02
Reforms on Undergraduate Thesis for Specialty of Water Supply and Sewerage EngineeringMA Xiao-yan
(Municipal Engineering of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College,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14,China)
Abstract: For tertiary institutions, undergraduate thesis is the important teaching term in which applied talents are cultivated,and in which teaching methodology and result is reflected.In this paper,problems in undergraduate thesis were put forward,and reformation advice such as thesis selection reform,the mode of tutoring improvement through establishing tutor group were also put forward.By the way of reformation,interest and initiative of students can be improved,thus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thesis will be enhanced.Key words:Specialty of water supply and sewerage engineering,undergraduate thesis,reformation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的应用型人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体现专业教学理念及成果的最终环节,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评价内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集综合性、探索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研究内容、技术手段及发展方向的巨大变化与内容延承不变且流于形式的毕业设计环节形成了反差,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发展与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应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相适应[1,2]。因此,随着专业由单一学科走向更深层次的学科交叉和融合,现
阶段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需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措施,从内容、形式和标准等方面进行改革。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过程普遍存在一些问题[3,4],诸如选题不合理,进程安排不恰当,指导教师和学生时间、精力投入少等问题,导致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相对下降,严重的削弱了毕业设计的实践效果。
(1)毕业设计效果与学生的认识水平、学习态度和主动性等主观因素密切相关,毕业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度不够,认为没有过不了的毕业设计,许多学生存在心态浮躁、做事潦草、敷衍教师等问题;部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协作能力较差,对现行的制图标准不清楚,对专业规范、标准的了解很少,在毕业设计环节暴露出很多问题。客观上,目前社会经济和就业形势严峻,在择业高峰期的毕业设计环节往往被学生置于第二位,很多学生忙于面试和应聘,导致很难抽出充足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
(2)教学科研任务重,教师指导毕业设计投入精力不足。随着招生规模扩大,教师队伍相对不足,且由于科研压力、学校各项考核压力,很多教师承担了大量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相对而言,对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不够重视,投入的精力不足。甚至有教师的设计题目、设计方案用于几届毕业生,导致抄袭现象严重。此外,刚刚毕业投入工作的年轻教师缺乏工程经验,或者专业不对口,指导水平不高也是导致毕业设计效果差的原因。
(3)毕业设计管理措施不力。尽管毕业设计教学管理文件齐全,各项规定明确,但很多高校仍存在执行不严的问题,对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和成绩评定标准的不能严格实施,使得评审和答辩流于形式。毕业设计改革措施建议
2.1 合理选题,实现先进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1)毕业设计选题应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环保行业和水行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社会对给水排水人才的需求类型和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设计内容应紧密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如根据目前水工业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技术发展方向进行设计,充分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2)选题内容应注重学科内容的涵盖,兼顾多学科交叉。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的学科概念日益丰富,给水和废水处理间的界限逐渐模糊,自动化、智能化在水处理及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选题需在原有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新内容,如很多自来水厂和污水厂采用了自动化控制系统,在选题内容安排上可适当增加处理单元或系统的自动化设计,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多学科交叉。
(3)选题内容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重点,应尽量真题真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课题分为设计型和研究型,通常论文型课题比例较低,近几年就业压力高导致学生考研比例上升,应适当提高研究性课题比例及难度,培养和挖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潜能,为其完成本科到硕士教育的过渡奠定基础。
2.2 整合资源,构建指导教师团队
(1)校内联合指导模式。改变教师“个体”指导模式,构建老中青,多专业结合的群体指导模式。一方面可通过优秀老教师的帮带作用,尽快的提高年轻教师的指导水平;另一方面可实现取长补短,多学科的融合,同时解决指导教师相对匮乏的问题。
(2)校企合作指导模式。聘请设计院、净水厂、污水厂和环保监测站等专家作为合作指导教师,充分利用他们的专业素质、专业知识、工作经历弥补校内教师实践经验缺乏的不足。这种横向联系可以调动社会资源,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受到充分锻炼的同时,为学生和企业搭建了相互联系的桥梁。
2.3 学主教辅,改革指导模式
毕业设计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使其承担一定的责任和压力,完成自我实践过程,教师在难点和重点环节给予指导,指导可辅以各种形式[5],如开展毕业设计专题讨论会,定期进行以学生主讲为主的毕业设计交流会,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关理论和技术,通过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纠正错误。
2.4 强化实践平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1)进行拓展性教学,一方面是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开设与工程设计相关的选修课,如开设水处理构筑物设计等工程设计课程,不仅可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促进学生个人兴趣的良好发展,提高学习积极型。选修课对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作用是隐性的,它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更广、更精。选修课的开设需与市场需求、学生兴趣紧密联系,使得课程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等。
(2)提高实践性教学课程的比重。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部分主干课程中实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时分配比例,成绩评定分配比例。
(3)开放性教育环节的设置。通过为指导教师提供经费等手段,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开展与生产和应用紧密结合的实验项目,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2.5 规范体制,完善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
笔者所在学校制定了相对完善的毕业设计指导规范文件和管理文件,但此类文件对毕业设计过程约束的可行性较差,加上历届学生没有因为毕业设计而无法毕业,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教师布置任务后迟迟不见学生反馈现象比比皆是。笔者认为杜绝或减少这种现象发生,建立完善奖惩制度是有必要的。对于优秀毕业设计给予资金支持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对于临时突击,抄袭应付的学生坚决进行末位淘汰。结语
影响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因素比较多,通过改革选题内容、指导模式等途径可强化毕业设计教学效果,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工程观念的建立;进一步提高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使用工具书、应用计算机进行工程设计与科技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调研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
参考文献
1 存在问题
1.1 学生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
由于毕业设计是大学生活的最后一个实践学习阶段, 时间上更具有灵活性, 时间安排上学生掌握着更多的主动性。但是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 会和找工作, 研究生复试等学生的其他事情相冲突, 从而占用毕业设计时间。另外, 部分学生的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 平时大量时间去做毕业设计以外的事情, 而在开题, 中期, 以及最后的答辩阶段, 会临时突击, 最终不合理地使用时间导致了毕业设计质量下降, 甚至有些同学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1.2 学生查找资料能力欠缺
毕业设计是将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从理论运用到实践的真实模拟, 因此,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 学生所参考的资料不再局限于教材。对于给排水毕业设计, 课题的划分更加细化, 比如给水或污水处理, 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工艺选择要考虑原水水质, 出水水质要求, 当地地质地貌, 经济条件等等各方面因素, 然后才能合理地选择工艺。另外构筑物的计算, 参数选择, 图纸的绘制, 更是要查阅相关设计手册和规范。因此, 对资料的查找能力要求就很高。而学生平时在查阅资料这方面接触较少, 当面对课题时, 经常会无从下手。因此这方面的能力亟需提高。
1.3 实践经验欠缺
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 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 导致在设计方案的选择, 构筑物的选择, 文档的编辑, 以及图纸的绘制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细节上的问题, 不知所措。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 就无法判断对错。即使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过, 但用到实际的设计中仍然觉得很陌生。这就直接导致了毕业设计质量的下降, 不能对所做课题进行优化, 达到最佳效果。
1.4 学习态度不够认真
学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 部分同学表现出学习态度不够认真。除了上述会临时突击做毕业设计之外, 在毕业设计论文文档的编辑和图纸的绘制过程中, 不能很好的按照学校学院及专业制定的相关规范进行编辑和绘制。比如在图纸的打印过程中, 由于布局不恰当, 字体大小设置不合适, 最终导致图纸的质量严重下降。另外一些同学, 在指导老师指出错误之后, 并不能及时认真的改正。这些都会直接导致毕业设计质量的下降。
1.5 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 有些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很高, 但是有些同学却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在毕业设计中会遇到各种问题, 都要及时和同学老师沟通, 并且积极查阅相关资料, 从而解决问题。缺乏主动性, 就会不能及时解决问题, 问题累积, 并且不能按时完成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也不能保持高效的状态。从而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2 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给排水毕业设计中存在的典型的问题, 提出以下措施, 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2.1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
为了缓解时间不足的问题, 毕业设计的工作可以提前到第三学期的后期, 发放毕业设计任务书, 下达设计任务, 让学生提早接触到课题, 做一些前期准备, 在以后的设计过程中会更加有的放矢。在毕业实习的方向选择上更加贴近毕业设计。另外, 指导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按进度完成任务, 不能突击, 经常督促提醒学生, 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合理安排毕业设计的时间。
2.2 强化资料查阅能力培养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文献查阅的作用。比如互联网, 校园图书馆电子数字资源, 图书馆馆藏给排水专业相关资料及设计手册, 在毕业设计中都会用的到。如工艺的选择时, 就可以查阅电子数据库, 进行工艺的比选和优化。要学会查阅教材以外的资料和书籍, 拓宽知识面, 使得设计的知识丰富,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2.3 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毕业设计中课题的进行, 应该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在真实课题中的运用。因此, 需要设计过程中在遵守设计规范的前提下, 应该更加灵活, 不能死搬硬套, 充分考虑课题中给出的各种实际条件, 这样才能优化工艺, 将毕业设计做的更加合理。另外还应该充分发挥毕业实习阶段的作用, 更多关注毕业设计中可能遇到的实践问题。比如阅读图纸过程中, 就要注意到图纸的布置, 绘制, 符号的表示, 字体的大小, 图纸的具体内容等细节问题, 在接下来的图纸绘制中遇到类似问题, 就会迎刃而解了。
2.4 绘图能力和文档编辑能力的培养
在毕业设计图纸的绘制过程中, 可以要求学生至少有一张手绘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在绘图过程中思考的全面性, 创意性等。在CAD课程的学习中, 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绘图的基本命令。在毕业设计环节, CAD绘图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 学生应该在绘图方面多下功夫, 如线条的使用, 图层的设计, 字体的大小, 绘制比例的选用等等。在毕业设计过程中, 设计计算说明书也是体现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环节, 除了保证设计内容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以外, 说明书的编辑能力也很重要。比如利用公式编辑器, 数字的上下标, 字体, 行间距, 目录的生产, 页眉页脚等都是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的。
2.5 加强过程管理, 严格考核制度
指导老师不仅需要对学生在专业知识上进行指导, 而且还应该在学生做毕业设计过程中进行督促和监督, 使得学生保质保量的完成毕业设计课程的学习。在学生的开题答辩, 中期答辩, 以及最终的答辩环节, 都需要制定严格的评分标准, 对学生认真考核。在平时的答疑过程中, 也要全面了解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 计算书和绘图的质量等等。
3 结语
针对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提出上述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和管理, 能够提高给排水毕业设计质量,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并且为学生以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给排水人才。
摘要:该文主要针对目前给排水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比如学生的时间安排不合理, 查找资料能力欠缺, 实践经验少, 学习的主动性缺乏等, 提出如何在现有基础上, 进行改革, 从而提高给排水本科毕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给排水,毕业设计,改革
参考文献
[1]王荣林, 范欢迎, 何旭东.“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12 (22) :168-169.
[2]童荣, 高军.加强工科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J].科技信息, 2013 (2) :195.
[3]李友志.提高给排水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 2012 (10) :104.
[关键词]土木工程 毕业设计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邵莲芬(1974- ),女,河南驻马店人,黄淮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教学;马长波(1975- ),男,河南洛阳人,黄淮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河南驻马店463000)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1-0148-02
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完成四年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一过程既是对学生四年学习成果、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检验, 也是对教师四年教学质量所进行的全面、综合的检查。本文结合黄淮学院近几年的实际情况,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一、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近几年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及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分析,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毕业设计选题。(1)模拟课题与实际工程存在距离。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内容主要采用模拟课题的形式,即课题大多是由指导教师根据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训练要求而从实际工程图纸中杜撰出来的假想题目,由于受到工程量大小等因素的种种限制,常常使模拟课题与实际工程之间存在差距。这样就使毕业设计局限在就事论事、纸上谈兵的状态,缺乏工程意识训练,图纸脱离工程实际,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2)选题空泛,难以深入。从笔者接触到的毕业设计来看,多数题目选得过大且难度过高,过多地考虑长远性,难以在毕业设计教学阶段完成任务。这样势必影响学生取得成果和完成设计,降低学生对研究的决心和信心。
2.教师的指导。指导教师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参差不齐。毕业设计要求指导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工程阅历。部分学校不少青年教师参加科研、工程设计的训练不够,基本功不扎实,因而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3.毕业设计评价。以往的考核是对整个毕业设计期间学生的学习态度、设计成果、答辩情况的笼统考核,进而评定出优、良、中、差,缺乏针对性,没有体现出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设计水平。由于是集中一次考评,学生根本没有改过的机会。此外,更难以控制个别学生抄袭、蒙混过关的现象。
二、教学设计改革的措施及对策
(一)科学选题,提出毕业设计选题指南
1.选题的指导思想。应尽量做到完整、综合、理论联系实际,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创新,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设计任务量要饱满,难易要适度,要有合理的进度安排,且保证有阶段性的成果。
2.选题的原则。应符合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毕业设计的题目应考虑培养目标的要求。
3.有利于综合能力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因此选题不能太窄,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满足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在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不仅要求学生手工绘制工程图,同时还要求利用Auto CAD或天正建筑等绘图软件进行计算机绘图,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计算机绘图能力;鼓励学生在手算基础上利用计算软件进行电算;在毕业设计中使学生注重新型建筑材料的利用、新规范的应用和结构计算方法的演变;考虑到一部分学生即将从事道桥工程方向的工作,我们在毕业设计选题时加入了桥梁设计题目。总之,设计不但要求学生掌握交通领域、桥梁领域和土木工程领域等的知识,而且还要掌握计算机软件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等。
4.因材施教。毕业设计的选题应贯彻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原则,即根据每个学生自身不同的特点设定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课题。毕业设计课题大约可以分为工程设计型、产品开发型、实验研究型三种类型。而一般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已保送或考取研究生的学生,一般可结合指导教师的课题从事研究工作,完成研究型毕业设计,培养和挖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潜能,同时也可尽早地完成本科与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过渡。第二类为已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协议或正在联系接收单位的学生,他们可结合就业实习,在用人单位或校外其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这类学生完成的多为工程设计型。第三类学生将在学校进行规范、系统的学习和训练,选题可以是工程设计型、研究型、产品开发型等多种形式。
(二)毕业设计选题指南的确定
专业教研室作为组织、管理、指导本专业毕业设计的功能单位,应及早组织相关指导教师拟定毕业设计题目,编写毕业设计提纲,并由院系成立的专家评审小组对题目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提出毕业设计选题指南,让学生和教师自主进行双向选择。
(三)导师的遴选
1.指导教师的资格与职责。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原则上应具有中级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指导教师应认真负责,严格要求,以保证毕业设计的水平和质量,鼓励聘请校外专家担任指导工作。为了保证学生掌握与实际工程贴近的设计、施工方法,首先,指导教师不但要有高深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搞得了设计、下得了工地;其次,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要体现教学互动原则,既要认真负责,定期检查,在关键问题上把好关、作好导向工作,又要对学生放手锻炼,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
2.建立严格的指导教师遴选和评估制度。从提高指导教师队伍的素质出发,彻底消除论资排辈的现象,使每一位指导教师都能够站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这样一个高度,正确对待毕业设计工作。对年轻指导教师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同时以拓宽年轻教师的思路,提高其带教水平为目的,适时地邀请一些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专家举行讲座。对老指导教师,定期对其教学实践进行考核,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评估,对于责任心不强,自身素质较差,指导水平较低的教师,相关管理部门要敢于进行批评,向其提出警告甚至停止其指导资格。这样在逐步扩大指导教师队伍过程中,不仅形成了能上能下的运行机制,同时提高了指导教师质量,优化了指导教师队伍结构。
3.毕业设计的评价。(1)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的功能。毕业设计作为工科本科教学中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其在四年本科教学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成绩评定工作做得好,会营造学校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成绩评定工作做得好,可以真正发现毕业设计工作中,乃至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进一步做好今后学校的毕业设计工作,乃至学校的整个教学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2)构建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的原则。针对性:根据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评价要求;导向性:围绕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考虑毕业设计应达到的要求;设计指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教学条件、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相结合的原则,重点突出、导向明确的原则,简明性与可操作性原则,通用性与兼容性原则;现实性:从大多数院校实际情况考虑,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专家组评价相结合及模糊判断的评价方法,力争较准确、较完整地提供毕业设计质量状况的信息,以利于各院(系)加强毕业设计工作;科学性: 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应遵循教育规律,符合现代化教育管理的要求。(3)毕业设计评价体系的模块构成。毕业设计的质量评价体系由三个评价指标,15个评价要素组成。评价指标和评价要素的内涵见149页表。每一个指标评价等级标准分为A,B,C,D 四个等级,分别表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为使评价工作简单易行,评价标准中只设计了A级和C级,符合A级标准的定为A级,符合C级标准的定为C级,介于A级与C级标准之间的定为B级,低于C级的标准定为D级。
三、结束语
进一步提高土木工程各专业方向的毕业设计质量,全面提升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既是一个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努力探索,才能为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土木工程的专业人才。也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科学的改革,我们的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实现素质和技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从钜,梁炳钊,蓝才武,苏初旺.努力抓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高教论坛,2003(5).
[2]陈岳林.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3(5).
[3]邹永松,徐天茂,杨锡阶,等.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探索与实践[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4]胡圣军,郑长成,吴晓,等.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5(1).
[5]李文磊,林卫星,刘士荣.在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中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5).
摘 要:现阶段,湖南城市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基于对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制度的分析,我们应该加强实验室设备和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该文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以利于更好地培养出适合于社会需求的现代给水排水工程师。
关键词:注册制度 给水排水 工程师 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2(a)-0158-02
2003年,我国建立了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制度,该专业教育评估成为了注册设备工程师制度的基础环节。从2004年开展专业教育评估。各高校与行业都参与其中,以评估促建设,不仅提升了专业教育的质量,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其发展[1]。然而,我国的高等教育与注册工程师制度并不适应,普遍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专业所使用的课本过于陈旧、教师缺乏实际的工程经验、学生的实践活动偏少和动手操作能力低等,导致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足够但实践经验不足,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湖南城市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应该以注册设备工程师制度和专业认证为动力,不断加强专业的建设,推进教育的改革,重点培养学生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所培养出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更加满足企业的要求[1-2]。
该文参照专业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结合湖南城市学院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给排水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探讨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它与理论知识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又相对独立。实践教学包括实验与实践、实习阶段和设计(论文)三大部分。它可以充分展现出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和关联性,并可以与其他的课程相互联系和充分配合,形成整体的一个系统。参考评估指标体系结合我校实践教学情况来看,我校给排水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实验教学不够重视
在2012年以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被称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其专业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水量的输送”,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设计院,施工单位[3]。因此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方向不是去设计单位就是去施工单位,这些单位基本上都不需要做实验;学校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不足,实验方面投入的经费较少,因此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居多,而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较少;同时,学校对实验教学的考核力度不够,历来学校都是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基于以上原因,大部分的实验课程都形同虚设。不仅为学生的进一步深造造成困难,同时难以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
1.2 实习质量不能保证
我校给排水专业的实习期为2周,校外实习主要是以参观的形式进行,包括基础的认知实习、生产作业流程实习和毕业实习三部分,由于实习经费的限制基本上选择在益阳市周边,其处理工艺均为传统工艺,学生无法通过实习去了解专业方面的前沿动态;同时,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目前我校已经签订协议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习基地只能提供给水处理方向的实习条件,而无法满足污水处理和建筑给排水方向的实习条件,只能依靠实习带队老师临时联系,无法保障实习质量[4]。
1.3 毕业设计达不到要求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科研和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我校目前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质量普遍达不到要求。目前大部分的高校仍以一种精英教育的人才质量观点来衡量毕业设计质量,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大多数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相去甚远,学生敷衍了事,只求通过;另外,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不太合理,传统的毕业设计开始的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毕业实习之后,而这一阶段好多学生要为寻找用人单位或考研复试而奔波,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学生在毕业设计上花费的实际有效时间,从而不能专心去设计,导致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倾向严重;同时,高校在引进人才方面,过分地强调要有高学历、从事科研的学术成果甚至要求海外留学经历,结果导致教授工程专业的教师缺乏工程经验,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的改革
2.1 加强实验室的建设
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我校给排水实践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首先就需要解决实验室人员不足问题,学校应加大师资引进力度,放宽对实验岗人员的学历要求,在此基础上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的开放管理,方便学生、教师进入实验室,促进实验教学;同时,鼓励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改革,通过增加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减少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从而激发其工程学习兴趣。
2.2 加大力度建设专业实习基地
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是确保学生能够进行良好的工程训练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从本质上解决学生“走马观花”式的实习状态,是学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但是我校给排水专业存在实习基地的数量很少,且处理工艺流程简单落后的状况,为了节约实习经费,而且要求实习基地要就近,目前我校已与桃江、宁乡、常德等多家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的协议;因为建筑给排水的地点不固定,不能与企业签订协议,建议学校建立自己的建筑给排水实习场地方便以后的学生进行实习;改革实习教学内容与实习方式,缩短认识实习时间,增加课程实习教学环节,以便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生产实习与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充分结合起来,建立学校与实习基地之间共同培养的模式,运用分组、轮换的实践方式,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水厂的水处理工艺和运行管理。
2.3 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
实践教学是高等工程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教育部在《关于逐渐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文件》中提出“要增强学习,实践和研究的密切合作,增加学生在校外的实践渠道,学校要与企事业单位及相关行业等共同建设实习基地。”现阶段,该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相互配合示范基地、人才培训方面与周边企业进行了相关合作。同时,成立了产学研办公室,以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激励师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促进学科基地建设。为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学院还应将“基地的建设、专业的设定、教与学结合、科研合作、共同管理、按岗就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六位一体”,实现校企共同对人才进行培养[5]。
2.4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本专业优质人才培养的关键。目前,学校的师资队伍在从某方面来说存在以科研为主,教学为辅;理论知识为主,工程实践为辅的倾向。一些青年教师直接来自于博士、硕士,自身缺乏工程实践能力,难以承担实践性环节的教学、难以保证指导质量[1-3]。如何增强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提高实践教育的质量,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想要发展急需解决的首要任务。学院应鼓励教师勇于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去,定期到不同企业进行锻炼,参与企业的培训与技术咨询,不仅可以让教师获得工程实践能力,还可以利用其扎实的理论知识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可以引进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既可以弥补青年教师实践经验缺乏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影响,又有利于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方面,安排青年教师承担学生的实验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开放性实验和项目创新,这样既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增加了实践知识;同时,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其将科研向产品转化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6]。
依据专业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结合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实践情况分析得出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不足学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加大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力度、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对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环境工程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设“环境工程”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在高年级设置环境工程专业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分组选修课,由学生自行选择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城市、区域和企业的给水及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其他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环境修复以及环境规划、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从事环境污染控制和给水排水的规划、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城市、乡镇和企业的给水与排水系统以及给水处理、废水处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从事给水排水的规划、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二)、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三)、基本学分学时
本科培养总学分173,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41,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7学分,综合论文训练15学分。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 35学分
(1)“两课”5门 14学分
1061019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学分(秋)3学分(春)4学分(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学分(春)
(2)体育4学分
第1-4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1学分;第5-8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5-7学期为限选,第8学期为任选。体育课学分不够或不通过者不能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
(3)外语4学分
大学外语教学实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入学后建议选修并通过4-6学分的英语课程后再参加《清华大学英语水平I》的考试。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水平I考试。学生课选修外语系开设的不同层次的外语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4)文化素质课13学分 必修课程1门,1学分 000500
31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概论
1学分(秋)
本科培养方案设置文化素质课程八个课组:1.历史与文化、2.语言与文学、3.哲学与人生、4.科技与社会、5.当代中国与世界、6.艺术教育、7.法学、经济与管理、8.科学与技术。要求在以上八个课组中选修若干门课程,修满13学分,其中必须包含2门文化素质核心课程。课程详见每学期选课手册。
2.自然科学基础课程35学分
必修课可以在同类课中选更高档次课程,但多出的学分记入任选学分。(1)数学16学分
必修课 10学分 10420743 10420753 10420684 10420764 10420692 10420243 10420803 10420854(2)物理9学分
10430205 10430782 10430792
微积分(1)微积分(2)几何与代数(1)微积分(3)几何与代数(2)随机数学方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数学实验 物理学导论 物理实验A(1)物理实验A(2)
3学分(秋)3学分(秋)4学分(秋)4学分(春)2学分(春)3学分(秋)3学分(秋)4学分(春)5学分(春)2学分(秋)2学分(春)
选修课 在下列课程中选修不少于6学分
(3)化学、生物10学分
必修课6学分 20440314 无机与分析化学 20440532 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B 选修课在下列课程中选修不少于4学分 30450014 生物化学原理 10450012 现代生物学导论 30450114 分子生物学
4学分(秋)
2学分(秋)4学分(秋)2学分(春、秋)4学分(春)
3.专业相关课程 71学分
必修课可以在同类课中选更高档次课程,但多出的学分不记入学分要求。(1)工程技术基础课 9学分
必修课7学分 20130433 20220044 20740042 20740073
机械设计基础B(1)电工与电子技术 计算机文化基础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3学分(春)4学分(秋)2学分(秋)3学分(春)
选修课在下列课程中选修不少于2学分
20740033 必修课 32学分 20440333 20440513 20440441 20310314 30030234 20040083 20040122 30050032 30050053 40050013 30050174
计算机信息管理基础 3学分(春、秋)
(2)专业基础课 36学分
有机化学B 物理化学B 物理化学实验c 工程力学A 工程结构 流体力学⑴ 流体力学⑵ 环境学导论 环境工程监测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环境工程原理
3学分(春)3学分(秋)1学分(秋)4学分(春)4学分(秋)3学分(秋)2学分(春)2学分(春)3学分(春)3学分(春)4学分(秋)1学分(秋)2学分(春)1学分(春)2学分(春)2学分(春)2学分(春)
选修课程在下列课程中选修不少于4学分
20440201 有机化学实验B 40440122 仪器分析B 40440011 仪器分析实验B 30050162 生态学原理 30050152 环境化学 30050182 环境土壤学(3)专业课26学分
本科生专业课程根据研究生“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四个学科方向(“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环境规划与管理”)和“市政工程”的一个二级学科(给水与排水)设置。学生所修专业课程应至少覆盖2个(含2个)以上的专业或学科方向,各专业的具体要求如下:
环境工程专业:
必修课(5学分):A类课(1门)
限定选修(11学分):从B类课中任选不少于2门、C类课中任选不少于1门 选修课(10学分): 从B、C、D类课中任选不少于10学分(3-5门)(同一门课不得重复计算学分)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必修课(12学分):A类课(1门)、B类课中的“城市与建筑给排水工程”、C类课中的“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限定选修(4学分):从B类课其它课程中任选不少于1门、选修课(10学分): 从B、C和D类课中任选不少于10学分(3-5门)(同一门课不得重复计算学分)专业课程设置
A类(核心专业课、各专业必修)40050455 水处理工程(含实验)
「公共、水、给」5学分(春)B类(主干专业课、限定选修)40050414 城市与建筑给排水工程[给」
40050424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含实验)「固」40050444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含实验)「气」40050434 环境数据处理与数学模型 「规划」 C类(设计课、限定选修)40050473 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给」40050523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 「固」40050463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设计 「气」40050483 数据库与信息技术
「规划」
D类(选修课)40050332 给排水与环境工程施工 「公共」 40050492 环境工程技术经济和造价管理 「公共」 30050092 专业外语 「公共」 40050532 环境物理性污染与控制 「公共」 30050192 水资源利用工程与管理 「水、给」40050502 环境评价与工业环境管理 「规划」 40050512 环境管理与环境社会学方法 「规划」 30050202 流域面源污染控制与生态工程 「公共」 40050542 环境中有害化学物质的迁移、归宿及去除注∶各学科方向/专业缩写如下: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水」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 「气」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 「固」环境规划与管理 「规划」给水与排水专业 「给」各学科方向/专业公共平台课缩写为 「公共」
4.实践环节 17学分
12090043 军事理论与技能训练 3学分(夏)10640852 大一外语强化训练 2学分(夏)40050202 认识实习2学分(夏)40030282 测量
2学分(夏)21510082 金工实习C(集中)2学分(夏)40050401 校园环境质量监测 1学分(夏)40050222 生产实习
2学分(夏)40050343 水处理工程设计
3学分(夏)
5.综合论文训练 15学分
40050390
综合论文训练
15学分
给水排水工程研究的是水的一个社会循环的问题。“给水”:一所现代化的自来水厂,每天从江河湖泊中抽取自然水后,利用一系列物理和化学手段将水净化为符合生产、生活用水标准的自来水,然后通过四通八达的城市水网,将自来水输送到千家万户。“排水”:一所先进的污水处理厂,把我们生产、生活使用过的污水、废水集中处理,然后干干净净的被排放到江河湖泊中去。这个取水、处理、输送、再处理、然后排放的过程就是给水排水工程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 学校名称 |
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2 | 华中科技大学 |
3 | 重庆大学 |
4 | 河海大学 |
5 | 合肥工业大学 |
6 | 长安大学 |
7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8 | 北京建筑大学 |
9 | 太原理工大学 |
10 | 华侨大学 |
11 | 浙江工商大学 |
12 | 贵州大学 |
13 | 武汉科技大学 |
14 | 华东交通大学 |
15 | 长沙理工大学 |
16 | 青海大学 |
17 | 新疆大学 |
18 | 青岛理工大学 |
19 | 兰州交通大学 |
20 | 山东建筑大学 |
21 | 河北农业大学 |
22 | 济南大学 |
23 | 湖南工业大学 |
24 | 安徽建筑大学 |
25 | 武汉轻工大学 |
26 | 安徽工业大学 |
27 | 河北科技大学 |
28 | 江西理工大学 |
29 | 南昌航空大学 |
30 | 武汉纺织大学 |
31 | 兰州理工大学 |
32 | 湖南科技大学 |
33 | 吉林建筑大学 |
34 |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
35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36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37 | 长春工程学院 |
38 | 河北工程大学 |
39 | 西南林业大学 |
40 | 山东农业大学 |
41 | 湖北工程学院 |
42 | 湖北理工学院 |
43 | 吉林化工学院 |
44 |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
45 |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
46 |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 |
47 |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
48 | 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 |
49 | 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 |
50 |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
|
1. 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本科毕业设计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最后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 要求学生将大学期间所学的课本知识综合运用到工程设计中去,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缩短从理论过渡到实践的周期, 从而为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 从我校交通工程专业历届毕业生的设计成果看来, 普遍存在注重理论、忽视实践的现象。
(2) 创新意识薄弱。在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过程中, 考虑到经费和社会资源等因素的制约, 设计题目很难实现真题真做, 从而导致毕业设计的重复性过多, 难度低, 无法体现创新。对于部分可以实现真题真做的设计课题, 往往是学生直接参与设计单位课题来做毕业设计, 其出发点是让学生在学校提前接触工程实践, 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 在此过程中学生往往被沦为画图的工具, 设计单位可能会认为工程设计就是在以往类似工程图纸的基础上对相关参数进行更改, 认为工程经验可以取代书本上那些复杂的算法和深奥的理论, 完全不重视新知识、新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因此, 在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完全没有将所学的知识和工程实践相联系, 这样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 也不可能做出高质量的工程设计。
(3) 毕业设计题目太大且模式单一。大部分学校的本科毕业设计一直是沿用多年来的传统模式, 即教师选定设计题目, 并将毕业设计的整个工作安排在大四的第二个学期进行, 选题内容基本不变。
2. 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措施
(1) 引入毕业论文选项, 培养创新型人才。交通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面较广, 指导老师所擅长的领域往往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应适当地提供毕业论文选项。在召开选题动员会时, 指导老师应详细介绍各毕业论文选题的来源、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等, 合理地促进学生进行选题。结合交通工程专业的特点, 由于毕业论文的完成往往要运用交通模型、算法和专业仿真软件, 实现成果创新的空间较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努力开展校企联合指导的模式。根据我校的情况进行分析, 毕业设计 (论文) 一般安排在第八个学期进行, 而大多数学生在第七个学期期末就已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绝大部分用人单位希望学生一边进行工程实践, 一边完成毕业设计。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如质如量地完成毕业设计, 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是学校应与合作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可以通过协议的形式明确校外指导老师的义务和责任, 实现双重指导老师制度;其次是必须规范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范围, 在设计院、规划部门和施工企业中建立高质量的校外毕业设计基地, 设立完善的校企联合毕业设计选题体系。然后还应将校内外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之间的联系制度化, 校外指导老师负责学生设计的内容, 校内指导老师负责毕业设计的规范性, 并规定双方检查设计成果的次数和内容, 以确保毕业设计 (论文) 的进度和质量。
(3) 指导教师复合化。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 伴随着的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现已派生出交通仿真技术、智能交通系统、交通安全技术和交通土地科学等研究课题, 其知识体系日益庞大, 道路供给和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仍将突出, 呈现在教师面前的首先任务是培养一批能够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专业技术人员。因此, 要求教师除了应有较强的理论功底, 还应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使学生的设计课题来源于实际, 而又真正应用于实际。
(4) 加强对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来,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交通工程专业的大多数学生需要指导老师“手把手”教, 否则不能熟悉地查阅规范和使用专业软件, 所以应对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实行全方位监控和指导。在选定设计题目后, 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各自题目的特点制定详细的设计进度, 从时间上避免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 并严格控制校外毕业设计的学生人数。
3. 结语
毕业设计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独立从事设计和科学研究任务的开端, 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性。本文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角度, 结合交通工程专业的特点探讨了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改革的措施。但是, 对于交通工程专业而言, 毕业论文仅仅是对毕业设计的补充。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还应结合学生的就业形势和本专业的特色, 针对部分毕业学生提供毕业论文选项, 并保持在一个恰当的比例范围内。
摘要: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最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 本文针对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角度, 结合我校的具体办学情况, 探讨了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引入毕业论文、校企联合指导、指导老师复合化等改革措施, 可以为创造更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意识,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吴立烜, 龙科军.关于交通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选题的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 2009, 7.
[2]张瑞芳.工科类毕业设计现状及多途径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08, 5.
关键词:高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项目化教学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高职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能力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培养从事建筑给排水设计的一线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传统教学内容包括建筑给水、消防、排水、屋面雨水排水、热水供应、饮水供应、居住小区给排水、中水等系统,内容涵盖广泛。就笔者所从事该课程的教学经验来看,其教学内容过多,学生学习难度大;理论学时比例过多,学生实践技能没有得到充分锻炼,整体的课程教学质量很难达到理想状态。因此,传统的静态讲授型教学模式显然已不能满足当前高职教学的要求,应当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来扭转这种教学局面。由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这门课主要培养学生从事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能力,而设计项目化特点突出,非常适合项目化教学改革。因此,笔者主要从项目化教学这个角度出发,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一、课程教学项目的选取
所谓项目,即课程教学项目,是指以实际的职业活动、企业工作为背景,按照认知论的要求改造一件具体工作。对于项目化教学来讲,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是展开教学的首要任务。而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这门课程的项目化改造中,比较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引入实际案例教学就认为是项目化教学,其实这是不妥的,实际案例和教学项目的区分需要把握学生能否参与进去这一特点。案例是已成事实,在上课时可以拿过来进行分析,而项目是一件没有完成的工作,要师生共同参与。还有另外一点需要注意,不经改造的企业活动也不是我们所需要的课程教学项目,即课程教学项目不是实际生产项目,必须要经过改造这一环节,课程教学项目服务于教学,实际生产项目追求利润,这样的实际生产项目缺少认知元素,学生很难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获得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因此,真正符合要求的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需要教师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教学功底,还要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后者是我院年轻教师的短板,因此,我们选择将“案例”改造成“准项目”来进行初步的项目化教学改革。这也是项目化教学专家戴士弘在“论课程项目”中认可的做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选取三个左右的实际项目案例,以民用建筑为主,涵盖住宅、公共建筑,有多层和高层,并结合教学进程,以先易后难、先小后大、难度台阶式递进的方式引入。
二、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
制订项目化课程标准、整体设计、单元设计等教学文件,这是项目化教学实施的前提。教学文件的编写应紧扣课程项目化设计理念。我院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团队在已有教学经验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逐步提炼出了该课程的设计理念,即从设计单位对从事建筑给排水设计的一线设计人员岗位要求出发,以“理论知识为项目服务、为项目所用”为原则,基于实际设计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和梳理,并基于设计工作程序开发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认知→学习→运用”的学习规律,完成课程教学项目的制订,即“建筑给排水系统认知实习→建筑给水系统设计→建筑消防给水系统设计→建筑排水系统设计→某建筑给水、消防给水、排水系统设计”五个项目。第一个教学项目围绕参观、模拟实验、设计程序等方面展开认知实习,第二到四个教学项目是围绕“教学做一体”展开的三大系统学习,最后一个项目是整周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给定设计任务,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运用。
1.理论知识的删减与编排
我院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共有90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践36学时,其中包含26学时为1周的整周课程设计。传统教材涵盖系统多、范围广,很难在54学时内讲完,更难以保证一定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团队首先考虑删减教学内容,并最终确定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最常接触到的给水、消防(包含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灭火器)、排水(包含屋面雨水)三大系统作为课程教学环节的主要内容,其他系统的学习资源发布在本门课程的网络平台,主要依靠学生自学完成。理论知识在项目中的编排以“为项目服务,为项目所用”为原则,以教学任务的实施为载体来完成。
2.实践教学环节的制定
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在设定实践教学环节时紧扣这门课程的主要技能点,比如系统方案制订、设备选型、设计图纸绘制、水力计算等。在不同的设计项目中,尽量避免实践教学项目类别的重复,设置不同的难易程度,以正向实施、逆向验证、错误问题分析解决等不同形式体现。
3.考核评价指标的确定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这门课重在培养学生对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制订考核评价指标时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即着重考核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课程综合评价中专业能力考核占80%,方法和素质能力考核占20%。专业能力考核包括实践教学考核、理论知识考核两个方面,实践教学评价以技能点考核为依据,理论知识评价以平时作业、期末考试为指标,实践教学评价占50%,理论知识评价占30%。方法能力和素质能力考核,以教学任务完成过程中体现的网络资源检索应用能力、个人自主学习和分析、总结创新能力、小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课堂考勤等为指标。
三、项目化教学实施
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以“教学做一体化”为核心,辅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做到以学生“做”为核心的能力培养主线,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门课程的教学可安排在本校给排水设计实训室进行,该实训室配备有规范、图集、工程案例图纸等教学资源,可供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本门课程搭建有校级网络教学平台,可供师生交流互动。此外,教师还利用微信、QQ、云平台等进行资源共享与发布。
四、项目化教学遇到的问题
1.教学团队经验不足
我院给排水专业教师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不足,这是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需增加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的机会。此外,在实践教学环节引入企业兼职教师代课是另外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2.项目化教材缺乏
目前我国市面上虽有适用于高职高专教学的建筑给排水教材,但是从内容来讲,与传统的本科教材相差无几,无法适应项目化教学的需要。因此,编写项目化教材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论课程项目[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4):1-10,
论文摘要:根据我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特点,对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指出原有专业课程设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围绕该问题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种教学手段相融合的教学方法,以供热、通风类课程为例,对该教学方法进行了设计和探讨,同时指出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于将原有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简称暖通空调专业)与燃气工程专业合并后重新组建的一个新兴专业,其中还涵盖了给排水工程专业中的建筑给排水的部分内容。作为一个重组后的专业,其所涵盖的内容并不是原有专业内容的简单合并,而是从学科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角度对现有内容进行融合。从教育部公布的调整后的本科专业目录可知,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土建类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但由于其涉及的专业基础课程多数是隶属于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为此当前开设该专业的大专院校均是在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和办学特点的基础上对其专业的从属进行归类。我校于依托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开始着手组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并于开始招收建环专业的本科生。由于办学历史较短,办学经验与老牌暖通类院校相比略显不足,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方面均存在某些不足。但是经过系室老师们不断的探索、改革,经过长期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本文以供热、通风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例,对建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以及课堂教学各环节进行回顾和探讨。
一、原有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办学之初,本专业以主要培养具有室内环境系统与设备及建筑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特殊建筑环境研究开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建筑环境与设备的设计研究、制造安装、物业管理等部门及相关的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从事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提出以工程热应力、流体力学和传热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以建筑环境学、供热、通风、空气调节、燃气工程作为专业必修课,以建筑冷、热源,制冷等作为专业选修课并结合工程力学、机械、电子类课程以及相关的课程设计为整体的课程体系,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原有课程设计体系存在如下的问题。
1.专业课程总学时过长,教学计划分布不均
相对于其他专业,由于建环专业是将原有的暖通专业与燃气工程专业进行了合并,其涵盖的内容有所增加。同时,由于专业课的教学主要集中在大三的下半学期以及大四的上半学期,而这一阶段正是学生考研复习和找工作的黄金时期,在考研和找工作的双重干扰下,学生不能集中精力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进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学生听课不认真的现象时有发生。
2.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脱节,课程设计时间不充裕
对于建环专业的学生来说,课程设计是检验其是否真正掌握专业知识的一个重要依据。但在课时安排上,为了避免与主干课程冲突,课程设计往往安排在学期之末,即在专业课程完全讲授完以后开始进行课程设计。这样就会造成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学生无法掌握这些理论知识所具有的实践价值,而到进行课程设计时,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已经比较陌生,不知道如何利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同时,由于需要安排课程设计的专业课程较多,往往出现一个学期末要同时完成几门课程设计,时间比较紧张,此时学生还要面临考试、考研以及找工作等事情,无法抽出足够的精力来投入到课程设计中去,这就造成了课程设计的整体质量不高,并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
3.实验课程涵盖内容不够全面,学生动手能力锻炼不足
在课程体系制定之初,相关实验环节部分也进行了考虑,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将实验环节单独作为一个整体,而是将其融入到理论教学内,将实验环节所需的课时数纳入到理论教学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实验任课教师,具体的教学安排则取决于专业任课老师的教学计划,这样一来,就导致实验课程不能充分受到重视,学生实验能力无法得到充分锻炼。
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针对原有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我们在着手修订新的培养方案的同时,根据“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原则对专业课程体系的制定也进行了相关的调整。
1.强调学科基础,突出专业特色
建环专业的突出特色是人工热湿环境。随着当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这就迫切需要有更宽厚的学科基础。因此,在修订培养方案时将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建筑环境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流体输配管网六门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程。 2.减少专业重复内容,优化教学质量
建筑环境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流体输配管网三门主干课程是将原有专业课程中的共性部分经提炼而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理论课。为了避免与原有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相关内容重复,就必须对原有专业必修课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重组。以建筑环境学为例,该课程主要由建筑外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热湿环境、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以及人对热湿环境的反应等知识模块组成。其中热湿环境与空气品质知识模块主要涉及的是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围护结构热湿传递的机理、冷负荷与得热量的关系、典型冷(热)负荷计算方法的原理、通风稀释方程、新风量的确定、自然通风与局部通风等知识点,而这些内容又分别涵盖在工业通风、供热工程以及空气调节等专业课程中,为了避免重复教学,就需对这些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适当的删减和合并,在不打乱教学系统性的同时减少教学的课时数。
3.注重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同步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原有课程体系调整的一个重点就是如何解决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存在的严重脱节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引入理论教学与课程设计同步的教学思想,即将课程设计穿插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开始着手进行课程设计,这样就能够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应在原有课程体系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验课程以及生产实习课程所占的比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三、多种教学手段相融合的教学构想与实施
通过对原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改革,已经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从具体的实施过程来看,还是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导致调整后的课程体系无法充分发挥出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等环节不能很好地融合。为此,笔者总结最近几年在供热、通风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一些经验,结合本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提出了多种教学手段相融合的教学构想。其具体的思路如下。
1.深入分析理论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内在联系,实现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
以工业通风和供热工程课程为例,两者的研究重点在通风管路以及室内供暖管路和供热管路的设计与运行的相关知识上,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一般民用建筑以及工业产房通风系统和供暖以及供热系统的设计能力。为此,在进行理论教学之前,可以先展开生产认知实习,即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亲身接触一些已投入运行的系统设备,并结合其具体的运行过程简要地阐述这些设备的运行原理以及设计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在认知实习结束后开始理论教学,同时将课程设计融入到其中,即理论教学一开始,就向学生布置课程设计任务,明确设计内容,并结合教学进度合理安排设计进度。当教学环节结束后,课程设计基本完成,此时再带领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让学生对课程设计进行自我总结,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现场给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一来,一方面加深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深入研究专业理论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为后面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2.因地制宜,平衡理论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各环节的主次关系
仍以工业通风和供热工程课程为例,由于二者侧重解决具体的工程实际问题,所包含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考虑到本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问题(一部分选择就业,一部分选择考研),在理论教学、课程设计以及实践教学环节三者课时的分配上要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灵活地调整三者之间的课时分配比例。即一方面重视理论教学、课程设计以及实践教学三者并行、有序进行,另一方面要依据学生自身的原则有所侧重。对于直接就业的学生要锻炼其动手实践的能力,而对于考研的学生,则要锻炼其理论功底。
四、结束语
轮机工程专业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探讨
为了加强课程设计与轮机工程专业的联系,提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质量,针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设计模式、时间安排、选题等方面提出具体改革措施.
作 者:朱发新 丁天明 王伟军 龚雅萍 卢金树 张志斌 作者单位:浙江海洋学院海运学院,浙江,舟山,316000刊 名:航海教育研究英文刊名:MARITIME EDUCATION RESEARCH年,卷(期):201027(1)分类号:U676.2关键词:轮机工程 机械设计 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
摘要: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的题目选择、进度控制与指导方式、实践环节、相关课程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如何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课程设计进度实践
[abstract] Of the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curriculum design topic selection, schedule control and guidance methods, practice, discusses the related aspects such as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Curriculum design; speed of progress;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32
建筑给排水工程是给排水工程专业三个研究方向之一,在高校培养计划中,主要有《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以下简称《建水》)、《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以下简称《建水设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毕业设计》)。系统学完这些课程后,学生将具备民用与工业建筑内部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能力。《建水设计》是把《建水》的理论知识转换成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的基础教学环节,学生在进行模拟的工程设计后,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具备基本的工程设计能力,为毕业后成为一名工程师打下基础。因此,《建水设计》的教学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笔者经过《建水设计》几年的教学实践,再结合自身曾在设计院工作的经历,认为应在专业特色、课程特点、就业需求、培养目标等方面,需要引起教学重视。本文主要对该课程的题目选择、进度控制与指导方式、实践环节、相关课程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提高该课程教学的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得到全面的提升。
1 题目选择
《建水设计》的题目既要以专业教学大纲为基础、完成相应的设计内容,又要兼顾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学生的基础水平相适应,还要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融合本专业最新的技术与工艺,同时应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弱化毕业设计“纸上谈兵”的缺点。
因此,《建水设计》的题目选择一般考虑几个方面。首先,应选择功能相对简单的多层民用建筑,以便既覆盖“建水”知识、让学生得到系统的训练,又相对简单、学生容易完成设计。其次,该建筑应实际存在,且已基本完工或进入管道安装阶段,以便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前往参观、学习,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提高对毕业设计的兴趣。最后,应有该建筑的实际施工图,在《建水设计》结束后,让学生进行对照、找出自己设计和绘图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深化对工程的理解。
笔者一般选取多层办公楼、商住楼、厂房、教学楼等作为《建水设计》题目,并且都是曾经的设计院同事或自己以前的作品,且均已完工或处于施工状态。从实际教学效果看,此类题目比较合适。这样笔者清楚该建筑的设计理念与内容,了解设计与施工的衔接过程,能结合当前最新、最实用的材料、技术指导学生设计;工程相对简单,图纸绘制较容易,学生能顺利完成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带领学生现场参观、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立体印象并提高了对设计的兴趣;在完成设计后让学生与实际施工图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加深学生对理论与实际的认识,强化对本专业的理解。
2 进度控制与指导方式
高校一般把《建水设计》安排在《建水》课程快结束时进行,时间为1~2周,时间比较集中、短促,学生往往匆忙赶完设计、质量不高;在《建水》教学过程中,由于专业知识较多、抽象,学生的兴趣不浓、难以理解。
因此,应把《建水设计》设计周期拉长到整个学期内进行。即在学期初就布置《建水设计》题目,随着《建水》课程教学进展,每教完一部分内容(如给水系统),就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设计内容;在《建水》课程结束后,再集中1周时间进行设计、调整。这样,在《建水》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有个实际工程在脑中,目的明确;而边学习、边设计,使专业知识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实用性强,可提高学习兴趣;最后的集中辅导对整个设计进行回顾、优化,提高了设计质量。
由于学生设计进度快慢不一、现代通信手段发达等特点,《建水设计》的指导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可采取教室集中、网络、通信等方式,既让学生感受集体设计的氛围,又能回答学生日常的疑问。
3 实践环节
课程设计是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理论与实践相衔接的一个模拟战场。给排水工程专业尤其着重对学生进行工程师目标培养,使学生进入社会后能从事设计、施工、管理、研究等岗位,因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除了理论提升外,还需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如参观工地、参加设备展览会、参观设计院、听取相关讲座等。
笔者在《建水设计》中间阶段,一般会带学生去工地或学校相关建筑参观,使学生对管道安装、管材、设备、系统形式等有了直观的印象,再结合自己的设计方案,对各系统的组成和理论有了深刻的认识。
4 深度要求
如前所述,大纲规定的《建水设计》时间较短,若按施工图要求完成设计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对学生的设计要求可适当放宽,主要以熟悉设计流程、检验对“建水”知识的理解、掌握绘图技巧、编写计算书为主。
笔者按正规的设计文件标准(施工图),并结合设计院流行的设计、绘图理念,要求学生图纸规范、准确(手绘、机打均有),计算书内容准确、排版美觀,而设计内容可适当简化、图纸数量适当减少。同时传授相关水力计算小软件(如自喷系统水力计算),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减少学生工作量。
5 相关课程教学
教师应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把抽象的书本知识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让学生更直观、更有兴趣学好专业知识。如《建水》课程,教师除了制作一份科学合理、适合学生特点的课件,还应进行一些教学创新,让学生充满兴趣学习、让课堂生动有趣、提高教学质量;又如《给排水CAD》、《房屋建筑学》课程,则应以实际工程为目标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习目的更明确。
6 结论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讨】推荐阅读:
给水排水施工组织设计10-08
建筑给水排水个人小结11-04
市政工程道路排水管道施工技术探讨论文06-09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10-16
给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07-14
给水管道工程常用管材10-06
某民用建筑消防给排水设计浅析建筑工程论文07-12
排水工程个人简历07-22
排水工程实习报告11-06
建筑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的课程改革论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