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法理学讲义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司法考试法理学讲义(通用8篇)

司法考试法理学讲义 篇1

视频1、2

一、制定法

二、习惯法

三、法理与情理

四、自然法

五、权限内的裁量

六、定义之争

第二讲 法律的功能及特点

视频3、4

一、功能

二、法律的功能

三、法律的特点

四、后果主义

第三讲

法理学问题(法律起源于复仇)

视频5、6一、三种规则遵守方式

二、复仇

三、复仇的弱点?

四、复仇弱点之校正

五、制度化的复仇

六、法律的发生

第四讲

法律的起源(视频7、8

一、前提条件

1.劳动分工 2.剩余劳动 3.国家分工?

二、新问题

1.代理问题 2.信息问题

3.意识形态问题

第五讲

法系问题

视频9、10

一、法系作为法理学问题

二、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特点

三、大陆法系的制度优点

四、英美法系的制度优点

五、中国在法系上的制度选择

第六讲

自由主义(个体主义)

视频11、12

一、基本观点

二、自由主义的多种形态

三、法治

四、自由:消极与积极

五、自由的限度

第七讲

自由主义(个体主义)

视频13、14

一、基本观点

二、自由主义的多种形态

三、法治

四、自由:消极与积极

五、自由的限

第八讲

自由主义(个体主义)

视频15、16

一、针对的问题(背景)

二、什么是社群

三、主要观点与主张

四、社群主义的理论困境

五、社群主义法学的实践难题

六、中国的社群主义问题

第九讲

利维坦法理学

视频17、18

一、问题

二、被遗忘的利维坦

三、现代民族国家的利维坦问题

四、人治到法治

五、法理学 中国的经验

第十讲

利维坦问题

视频19、20

三、民族国家建立过程中的利维坦问题

四、利维坦之后(从人治到法治)魅力型政治 传统型政治 法理型政治

五、经验总结(利维坦法理学)

第十一讲

职业主义法理学

视频21、22

一、职业

二、职业主义及其发生

三、核心主张

1.法律的治理

2.司法独立

3.法律形式主义

4.法律论证及推理

第十二讲

法律与经济(以传统农业社会为例)

视频23、24

一、概述

二、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与社会组织

三、制度需求

四、法律制度供给

五、儒家思想(意识形态)作为制度

六、弱点

第十三讲

现代化与法治

视频25、26

一、现代化 1.经济发展

2.人的解放(社会结构的变化)

二、制度需求 1.防止各种机会主义 2.管理各类新问题 3.立法、执法、司法的变化 4.职业伦理

三、政府的法治 1.大政府 2.控制权力 3.防止腐败 4.知识与信息

第十四讲

法治与空间

视频27、28

一、空间问题

二、大国与小国 1.古希腊 罗马

2.现代欧洲 3.美国

三、中国作为大国 1.政治 2.经济 3.文化

四、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平衡)

第十五讲

法律与时间

视频29、30

一、法律中的时间变量 核心是预期的成本问题

二、法律不溯及既往 刑法、民事经济法律

三、法治中的时间维度 稳定 现状的神圣化 革命、改革与时间

四、中国法治中的时间问题 1.时代问题

2.理论逻辑的实践逻辑 3.社会心态调整 4.空间问题的

第十六讲

法律的人性基础

视频31、32

一、人性基础 意义,人性的含义

二、人性的基本假定 1.理性人 2.有限认知能力 3.常人标准

三、经验考量 1.法律中的经验传统 2.早期研究 3.社会生物学发现

四、社会生物学的法律制度启示

第十七讲

法律与科技

视频33、34

一、法律为什么关心科技

二、科学对法律的影响

三、法律限制科学因果关系

四、技术对法律的影响

五、法律的因果关系

第十八讲

法律、国家、政治视频35、36

一、什么是政治 1.政治

2.国家 3.政党政治

二、革命时期的法律与政治 1.革命 2.建国 3.转型

三、常规时期的法律与政治 1.宪政 2.经济建设 3.管理公共事物 4.民生与福利

第十九讲

司法的边界

视频37、38

一、校正正义为司法 1.分配正义(立法)2.校正正义(司法)3.司法的特点

二、司法的社会制约 1.政府的资源 2.信息获得的难易 3.交通与人员流动

三、制度供给与纠纷者的特点 纠纷者、政府、解决纠纷者

外在性问题、收费问题提

四、原则

1.重大 2.有利于非正式制度 3.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一致性

第二十讲

司法独立问题

视频39、40

一、两种司法独立 宪政的、司法的

防范政党用胡萝卜和大棒两种方式来影响司法独立

二、司法为什么独立 1.孟德斯鸠 2.联邦党人 3.比较制度能力

司法独立是因为相对于检察、公安而言它实力最弱,只能保证它的独立。

三、司法独立与专业化、民主化 1.与专业化 2.与民主化

四、司法的自我约束和限度。

与时俱进也应当保持制度稳定性。中国大量的纠纷是在派出所解决的。

第二十一讲

法律解释与判断

视频41、42

一、为什么及何为法律解释

二、文义解释

字面解释、特殊文义解释

三、法意解释 原意解释 目的解释

四、体系解释 语境解释

五、解释规则问题

六、重要的是判断 先判断后解释 关于后果

第二十二讲

法治意识形态

视频43、44

一、中国传统法治意识形态 先秦

秦 汉

二、当代法治意识形态构建 1.法治乌托邦

2.法律万能

3.司法是正义最后一道防线 4.实现正义哪怕天塌下来 5.法律必须信仰

司法考试法理学讲义 篇2

(一) 人民法院司法职权配置于实证层面的困境

1. 从外部关系的角度:存在其他国家权力对人民法院行使职权的不当干预

其一, 党委、政法委作为党的机关在实际工作中, 出现以党的名义直接干涉司法具体案件的情况, 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地“越俎代庖”。 (1) 其二, 党委和政府以组织控制、人事控制和财政控制的方式制约人民法院。从法官的任命到法院经费的拨付处处体现着对法院限制和制约。其三, 其他机关或者团体对人民法院司法职权的横向制约。表现在他们可以实质上对法院的裁决进行审查, 并启动审判监督程序上。

2. 从内部结构的角度:存在人民法院司法职权与行政权力的角色混同

首先, 法院内部管理行政化且上下级法院也对案件审理也具有某些行政化。比如法官等级评定上, 是把行政级别作为等级高低的重要参考依据。其次, 人民法院职责定位的本末倒置, 弱化了法院的职能。当事人之所以将上访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 主要是因为其非常清楚地了解社会稳定对于司法者的重要意义, (2) 结果却让人民法官的司法行为恰似如履薄冰。

(二) 人民法院司法职权配置于立法层面的困境

鉴于篇幅所限, 本文将人民法院民事行政执行体制作为一个典型事例, 来分析司法职权配置中立法缺位的问题。执行权, 特别是民事行政执行权是人民法院的重要职能, 但实践中其他司法部门、行政部门对此却不断地出质疑, 一定程度上在于我国宪法对人民法院的地位及职权的规定不够明确。这对人民法院司法职权的建构与配置无疑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缺陷和障碍。

概而言之, 人民法院在社会博弈中的最大困境, 即公正、高效的司法权威未能够有效地建立。可以说这是人民法院当前没有能够实现其纠纷的最终裁决者、社会公正的最后防线这一角色定位的关键问题所在;这也是人民法院未能有效实现党和国家所寄予的、其作为“社会稳压器”职责的重要原因。

二、“信号传递———合作”理论视角下的司法职权优化配置

(一) 司法职权配置何以打破现有的“恶性均衡”?

“均衡”也被称为纳什均衡 (Nash Equilibrium) 意味着这样一个行动组合:

在其他人不改变行动的情况下, 每个人都没有动力选择其他行动。 (3) 如果将人民法院置于博弈论的视角之中, 在其他博弈主体 (尤其是单向干涉、制约法院的权力主体) 没有改变的情况下, 人民法院实际上是处于这种纳什均衡之中。而且, 基于上文司法职权配置困境的分析, 这种均衡并非是一种良性均衡, 一定意义上人民法院是处于一种恶性均衡之中, 这表现在:

首先, 立法层面的制度缺失造成人民法院职权行使的合法性与正当性遭到其他博弈主体的质疑甚至是否定。其次, 其他权力主体的外部干涉严重地损害了司法权威。再次, 人民法院内部行政权与司法权的混同严重影响了司法职权行使的效率。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目标, 但处于受制约位置或者说处于恶性均衡的人民法院将以何来打破现有的这种不良的僵持局面呢?

(二) 人民法院的司法职权配置与“信号传递———合作”模型理论

1. 重复博弈与信号传递 (4)

博弈论的经典论证模型便是“囚徒困境”, 即参与博弈的双方, 在无特定机制保障的任何一轮博弈中, 双方参与人都会选择背叛。但当双方在一段不特定的长时间内反复进行博弈时, 情况便有所不同。假设博弈双方都预期, 如果自己在某一轮博弈中欺骗或背叛了对方, 那么对方将会以下一轮博弈中的欺骗或背叛作为回应。于是, 只要每个参与人对其未来博弈的收益给予足够的关注, 他就将会在每一轮博弈中都选择合作而不是背叛, 延续重复博弈的逻辑会表明, 最佳的选择总是合作。之所以说这种假定是合理的, 是因为它们符合直觉与经验:相对于彼此不再相见的预期而言, 当人们预期彼此还会反复打交道时, 他们更可能会合作。而且我们看到, 许多制度都通过以促进合作的条件替换囚徒困境的条件来增加合作, 特别是提供一些促进声誉发展的条件。“在此模型中, 声誉指的是人民心中关于某人过去是合作还是背叛的观念”。 (5)

详言之, 信号传递博弈中, 人们通过遵守行为的规律性来表明他们是合作事业中的理想伙伴。由于害怕声誉受损, 合作事业中的背信行为会受到抑制。关心未来收益 (payoffs) 的人们不仅会抵制在合作关系中欺骗的诱惑, 他们还会通过信号的方式显示出其抵制诱惑的能力。由此而来的行为规律性能够极大地增加社会福利。 (6)

2. 规范创造者与信号变迁

根据信号传递理论, 只要一个行动在实际上和表面上都是成本高昂的, 它就可以作为信号发送者用以表明自己属于好人类型的信号。但在博弈中是什么控制着信号的形式呢?

在合作博弈开始之前, 规范创造者 (7) 宣布某一特定的行动将被理解为一种合作信号。合作博弈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实现:每个人都以信号发送者的身份在所有可能作为信号的行动中做出选择。“在合作博弈完成之后, 规范创造者获得收益, 该收益是采用了他所推荐的信号的人的数量的函数”。 (8)

“由于博弈是重复进行的, 如果先前的信号没有产出高收益的话, 规范创造者还可以在未来轮次的博弈中发明出新的信号”, 以期能有更好的结果。人们将创设出新信号以取代那些没能产出期待的均衡的旧信号的过程成为“信号变迁”。

3.“信号变迁”与司法职权优化配置的“源动力”

上文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人民法院司法职权的优化配置何以打破现有的恶性均衡?借助信号传递理论不难看出, 当我们将这一恶性均衡置于一个更大规模的博弈之中, 特别是这一均衡没有能够如期产生高收益甚至造成较大损失时, 规范创造者将会采用“信号变迁”, 即创造新的信号以取代旧的恶性均衡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当现有的恶性均衡不能使党和国家、人民群众获益, 甚至会破坏双方的合作时, 规范创造者完全可以借助“信号变迁”的方式发出新的信号从而建立起新的均衡。

当我们以“信号传递———合作”模式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人民法院司法职权配置的问题时, 我们便可以深刻地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规范司法行为, 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指示。

在党的领导下的“信号变迁”无疑成为了人民法院转变恶性均衡、实现司法权威的“源动力”。借助这一契机, 人民法院应当适时地使用各种方法、运用各种理论按照党的正确指引, 积极主动地与其他权力机关协调配合, 在解决社会纠纷、维护社会公正的领域尽快地树立起公正、高效的司法权威, 并有效地向人民群众传递出良性的“合作信号”。

三、人民法院在良性信号的传递中确立公正、高效的司法权威

基于“信号传递———合作”理论的分析可知, 人民法院在党的领导下, 顺应司法改革的必然规律, 积极主动地探索司法职权的优化配置, 具体则应当针对前文所述的一个核心、两个层面、三个角度所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改革。

首先, 司法职权优化配置的核心应当是着眼外部关系的协调以实现司法权威的有效确立。

从党的十五大到十六大, 之所以至今司法权威仍未能有效建立, 就在与司法层面的“外部”问题———其他权力机关对人民法院不正当干预的问题始终难以触及。而十七大以来这一问题能够进行讨论的基础则在于党和国家力图改变:由于其他权力机关在司法领域中的“越俎代庖”, 导致司法权威缺失、司法公正遭到挑战的不良局面或者称为“恶性均衡”。党作为“规范创造者”所主导的“信号变迁”成为人民法院着手解决“外部”问题的有效源动力。

其次, 司法职权的制度化保障也将有力地推动司法权威的最终确立。

前文谈到了人民法院的司法职权, 特别是执行权一直备受非议。这种观念的存在, 使其他主体包括其他司法机关与人民法院的协作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非常消极的影响。试想, 在人民法院的基本职能尚存在“争议”与抵触的情况下, 人民法院何以实现社会纠纷的有效解决与司法公正的切实保障;在司法职权的存在仍有异议的前提下, 何谈职权的优化配置;没有扎实的制度基础, 司法权威的建立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再次, 人民法院内部司法职权与司法行政权的区分均衡是司法权威得以确立的内在根本。

人民法院内部应当严格依法明确区分司法职权与司法行政权的界限, 以提高人民法院处理社会纠纷的效率, 保障人民法院司法职权的公正行使。只有司法权与行政权各司其职、各谋其道, 实现两者的区分并达到均衡, 才能将公正、高效、权威三者辩证地统一起来。通过公正赢得权威, 以高效体现公正, 以权威保障公正。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实现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建设的重大目标。

最后但并非是不重要的, 通过将党和政府的行为纳入宪法和法律的范畴之中, 树立起人民法院在解决社会纠纷与维护社会公正领域中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以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改善而真正加强党的领导。这既是胡锦涛同志对政法工作的要求, (9) 也符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 我党一贯坚持的领导方针:“党的领导责任是放在政治原则上, 而不是包办, 不是遇事干涉, 不是党权高于一切, 这是与‘以党治国’完全相反的政策。” (10) 也就是说加强和完善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 确立人民法院在司法领域中的权威, 根本目的还在与树立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确立人民法院的司法权威恰恰是党发出的、不断完善对政法工作领导的“良性信号”, 其目的当然是实现与人民群众“合作博弈”或者说是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①黄晓静.论司法职权配置.www.ahcourt.gov.cn/.最后登陆日期为2009年6月12日.

②赵信会.司法职权与其他权力配置的非均衡性反思.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3) 总第108期.

③[美]道格拉斯.拜尔, 罗伯特.格特纳, 兰德尔.皮可.法律的博弈分析.严旭阳译.法律出版社, 1999.序言.6.

④⑤⑥⑧[美]埃里克.A.波斯纳.法律与社会规范.沈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19-50, 22, 7, 45.

⑦CassSunstein, “Social Norms and Social Roles, ”96 Columbia LawReview 903 (1996) .原翻译为“规范创业者”.

⑨《胡锦涛同志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时的讲话》, 载新华网, 最后登录时间2009年6月12日。

浅议高师心理学的考试改革 篇3

关键词:高师;心理学;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79-02

心理学课程是高等师范学院中师范生的必修课之一,它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是为了提高师范生从业技能的基础课程,为师范生发展专业化道路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实践训练。但是,很多师范生学习了心理学,不但自己没有从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中获益,而且不能主动将教学实际与心理学知识相联系。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发挥出心理学考试的积极功能,在考试的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例如,考试目的、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等。这些问题妨碍了高师对师范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影响了教与学和学校的教学管理效果。所以,在进行高师教学改革的时候,对考试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加大改革力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师心理学考试存在的问题

1.考试目的异化。考试可以检查学生所学的知识和已养成的能力是不是达到了规定的要求,从而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的信息,让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去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让学生改进学习。考试不仅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能预测学生的潜能及其未来可能发展的趋势。但是,现在很多学生考试只是为了分数高,名次前,可以拿到奖学金或者为了混个毕业成绩;老师出考试题只为了图省事,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中的这个必要环节。所以,现行考试无法真正体现考试的目的。

2.考试功能扩大。考试在现实中成了学生学习和老师教书的唯一标准,考试的要求是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只是为了达到考试的要求,取得理想的成绩。学生们“考什么、学什么”,使考试具备了单一的淘汰功能,而不是“学什么、考什么”的检测功能。考试本来是教育评价的一部分,而现在变成了它的全部。学校的教育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受到考试的冲击和影响。衡量教与学有效性和质量的一个指标就是考试,学生取得优异成绩就是教师的工作获得肯定。这种“双丰收”会极大地激励老师和学生更加勤奋地工作和学习。然而,现在考试和教育的关系本末倒置,本来应该服务于学生发展、服务于教育的考试,如今却成了教学的目的和核心,考试由手段和工具变成了教学的目的。

3.考试形式单一。受付出最小而收益最大化客观规律作用,现行考试模式简便易行,易于控制,一次性期末考试占主导地位,基本以闭卷测试为主。

4.考试内容机械。考试内容多半是检查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机械记忆,以及理论的浅层次应用,以纸上谈兵的方式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缺乏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缺少对各种能力的综合考核,从而造成学生在毕业后的教学工作中不会应用所学的知识。

二、高师心理学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对策

要进行高师心理学考试改革,首先就要考虑考试的最基本的两个问题:一个是考试内容,一个是考试方式。所以确定考试目标,然后根据考试目标的性质和特点来确定恰当的考试方法。根据高师培养中学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要求,心理学课程应主要考核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规律和事实;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素质,树立正确的心理学观点,让学生形成从心理学角度理解人、理解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观念,初步形成多视角的心理学观点,了解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树立人格毕生发展的观点,理解个体动力系统的结构,掌握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和心理辅导的原则与方法、自觉自主地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提高适应教师职业和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自身心理发展、增强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明确考试目标的基础上,心理学课程的考试成绩应采取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考试方法采取开卷与闭卷、笔试与口试、小论文、调查报告和读书笔记等相结合。现行的期末考试主要是考试课采取闭卷,考查课采取开卷。其实考试课可以将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取其优点,避其缺点,达到较为理想的考试效果。闭卷部分主要以考察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情况为主;开卷部分以考察学生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加强主观题目,题目力求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考试题目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思维,举一反三。现代社会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而口试就能很好的考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且口试也就是面试,老师可以面对面地看出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语言组织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可以发现学生的不足,更好的因材施教。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通过面谈就可以大致看出一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口试一般不好做假,我们可以将口试与笔试结合,更能全面地考出学生的实际能力。小论文、调查报告和读书笔记可以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查阅资料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查,这些也会为学生今后写毕业论文,在教学中提高科研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平时成绩可以用小论文、调查报告和读书笔记来评定,期中成绩可以用口试加开卷考试来衡量,期末成绩用闭卷的笔试来测定。这样可以根据心理学课程特点,将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适应教师职业和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考察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看学生能否对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进行心理辅导、能否自觉自主地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等。

三、高师心理学考试改革阻碍及其对策

教师、学生和管理者在现实中总是处于矛盾的状态,锐意改革与满足现状交织、纠缠。对他们来说“一切在掌控之中”才是最为现实的目标。为了不消耗精力去適应新的考试模式而改变管理方法,为了不承担改革带来的风险和压力,管理者会更愿意满足现状。教师是考试改革的真正实践者,他们同样想付出最小而收益最大。教师们熟悉现在的考试模式,整个流程容易操控,比较轻松。如果改为多次考试和多样化考试,工作难度肯定会增加,工作量也无形中扩大许多,尤其是要承担必然出现的各种压力。对于教师来说,现在的高校评价教师主要看他的学术水平,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那么考试改革对他们而言是投入多而收益小,所以,不如保持原状。因此,高校管理者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首先,要充分认识考试改革的意义,只有先从自身的观念改变了,才能推动学校考试改革的进度和深度;其次,要充分认识教师在考试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师是考试改革的主体,是考试改革的最终执行者,只有他们积极主动的去实际做这件事,考试改革才能有效的、不断的深入和推进。再次,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探索科学的、先进的学生学习评价模式,建立规范的考试制度。先进的评价方法要以制度的形式和可操作的模式固定下来,使考试的科学性落到实处,在规章制度上使考试改革得到保障。最后,要肯定教师在考试改革中所投入的精力,并做好相应的服务和评价工作,使考试改革得到组织上和机制上的保障。

考试是学校培养人才,评价人才的主要手段和工具之一,只有考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具备了,才能指引老师和学生,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教与学的有效性。因此,只有把高师心理学课程考试改革中的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中小学教师。

参考文献:

[1]蔡敏.教育心理学考试改革新探[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1,(12).

[2]汪利,刘海燕.制约高校考试改革有效深入的因素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

[3]姬建锋.心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病理生理学讲义--水中毒讲稿 篇4

二、水中毒

当水的摄入过多,超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和肾脏的排水能力时,使大量水分在体内潴留,导致细胞内、外液容量扩大,并出现包括稀释性低钠血症在内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被称为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特点是体液量明显增多,血钠下降,血清钠浓度小于130mmol/l,血浆胶体渗透压小于280mmmol/l。但体内钠总量正常,有称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一)、病因与发生机制 .摄入或输入过多不含电解质的液体 由于肾脏具有强大的调节水平衡的能力,因此正常人摄入较多水时,一般不会发生水潴留,更不会引起水中毒。然而,口渴中枢受刺激所致饮水过多或精神性饮水过多,超过肾脏排水能力的最大极限时(1,200ml/h),也可能发生水中毒。尤其是婴幼儿,由于其水、电解质的调节功能尚未成熟,过多给予不含电解质的液体更易发生水中毒。.急慢性肾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时,肾脏的排水能力降低,容易发生水中毒,特别是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晚期对水的摄入未加控制者。在这种情况下,有功能的肾单位太少,不能排出每日的水负荷,因此即使摄入正常水量也可引起水中毒的发生。. ADH 分泌过多 ADH 分泌过多使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肾排水能力降低,若一旦摄入水稍多,就会引起明显的水中毒症状。这里的 ADH 分泌过多不是指因血浆渗透压增高或血容量降低等生理性刺激引起的 ADH 分泌增多,而是指在某些病理条件下发生的 ADH 异常分泌。其原因为:

(1)ADH 分泌异常增多综合征(SIADH):常见于: ① 可引起丘脑下部 ADH 分泌增加的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肿瘤、脑脓肿、脑血栓、脑出血等;急性精神病;药物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结核、肺脓肿、肺不张等。② ADH 异位分泌,见于多种肿瘤如肺燕麦细胞癌、胰腺癌等。

(2)其它原因:主要有 ① 疼痛、恶心和情绪应激。② 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糖皮质激素不足,对下丘脑分泌 ADH 的抑制功能减弱。③ 某些药物如吗啡、氯磺丙脲等的作用。上述因素也通过与渗透压和血容量无关的刺激使 ADH 分泌增加,氯磺丙脲在刺激 ADH 分泌的同时,又能增强肾小管对 ADH 的敏感性。④ 外源性 ADH,如加压素、催产素。4 .某些特殊病理状态 心力衰竭、肝性腹水等可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排水减少,这时如果增加水负荷,就易引起水中毒;

使用抗利尿激素、口渴中枢受刺激所致饮水过多和精神性饮水过多等,也是水中毒的常见原因。

低渗性脱水时机体处在水缺失的状态,但是由于存在细胞内液增多的情况,因此,此时如大量补充不含电解质的液体,则可能在增加细胞外液的基础上导致更大量的水进入细胞内,从而引起水中毒的发生。

(二)、水中毒对机体的影响

细胞内液容量增大或细胞水肿是水中毒的突出表现。这是由于水中毒时,细胞外液量明显增多,且细胞外液的低渗状态又促使大量的水分进入细胞内所致。在临床上常可见血液稀释,重度者可出现凹陷性水肿,脑细胞水肿,颅内高压的情况,严重者可出现脑疝死亡。

妇产科护理学讲义第十七章 篇5

妇产科护理学

第十七章 外阴、阴道手术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外阴、阴道手术病人的一般护理

本节考点:

(1)外阴、阴道手术种类

(2)手术前准备

(3)手术后护理

(一)外阴、阴道手术种类

外阴手术是指女性外生殖器部位的手术,主要包括外阴癌根治切除术、前庭大腺切除术、处女膜切开术、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成形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尿瘘修补术等。

(二)手术前准备

1.心理护理 护士应主动与病人沟通,对她们的感受表示理解,并鼓励她们说出内心的忧虑与痛苦,教给她们积极的应对策略;同时做好家属特别是丈夫的工作,使家属能与护士共同帮助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皮肤准备 常在术前1天进行,其范围上至耻骨联合上10cm,下包括外阴部、肛门周围、臀部及大腿内侧上1/3。

3.肠道准备 同腹部手术涉及肠道者

妇科一般手术病人肠道准备于术前1日开始。手术前1天清洁肠道,可口服20%甘露醇250m1加生理盐水250ml导泻,也可用1%肥皂水灌肠,服药或洗肠后护士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如服药后8小时左右病人仍无排便,要给予1%肥皂水洗肠1次。术前8小时禁止由口进食,术前4小时严格禁水。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由于肿瘤组织有可能侵犯肠道,术中要剥离癌组织或切除病变部位的部分肠管,肠道准备从术前3天开始。术前3天进半流食,口服庆大霉素8万单位,每日2次,口服20%的甘露醇250ml加生理盐水250毫升,每日1次。术前2天病人进流食,其他内容同术前3天。术前1天禁食,静脉补液,继续口服庆大霉素及甘露醇,并行清洁洗肠。手术当日清晨清洁灌肠,至排泄物中无粪渣。对年老、体弱者清洁灌肠应按其承受能力而定,警惕腹泻导致脱水。

4.阴道准备 术前3天开始进行阴道准备,一般行阴道冲洗或坐浴,每天2次,常用1:5000高锰酸钾、1:20碘伏等溶液。术晨用消毒液行阴道和宫颈消毒。必要时宫颈涂甲紫。

(三)手术后护理

1.心理护理 应主动关心病人,耐心倾听,教会她们积极的应对措施。

2.体位 处女膜闭锁及有子宫的先天性无阴道病人,术后应采取半卧位,以利于经血的流出;外阴根治术后的病人则应取平卧位,双腿屈膝外展,膝下垫软枕,以减轻腹股沟及外阴部的张力,有利于切口的愈合;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或盆底修补术后的病人以平卧位为宜,禁止半卧位。从而降低外阴、阴道张力,促进切口的愈合。

3.疼痛护理 护士应该正确评估病人的疼痛情况,采取多种措施止痛,如更换体位、应用自控镇痛泵、按医嘱及时给予止痛药物等,并及时、准确地评价止痛效果。

4.切口护理 外阴部肌肉组织较薄、张力大。切口不易愈合,有的外阴部手术需加压包扎或阴道内留置纱条压迫止血。应观察切口有无渗血、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征象;并仔细观察切口周围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以及有无皮肤或皮下组织坏死等。

5.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每天行外阴擦洗2次,观察阴道分泌物的量、性质、颜色及有无异常气味。手术3天后可行外阴烤灯,以保持切口干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切口的愈合。

6.保持大小便通畅 外阴、阴道手术一般留置尿管5~7天,应注意保持尿管的通畅,并作好保留尿管

第1页 初级护师考试网上辅导

妇产科护理学

病人的护理;拔除尿管以后,观察病人自解小便情况。为防止大便对切口的污染及排便时对切口的牵拉,以控制术后5天大便为宜。术后第3天开始可服用液体石蜡30ml,每晚1次,使大便软化,避免排便困难。

7.出院指导 嘱病人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如蹲、用力大便等,以免增加切口局部的张力,影响切口的愈合;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重体力劳动;保持外阴部的清洁,防止感染;出院1月后到门诊检查术后恢复情况,术后3个月再次到门诊复查,经医生检查确定切口完全愈合后方可恢复性生活;休息过程中,如有切口异常应及时就诊。

第二节 外阴癌

本节考点:

(1)概述

(2)病因

(3)病理改变

(4)临床表现

(5)辅助检查

(6)治疗要点

(7)护理措施

(一)概述

外阴癌是女性外阴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4%,多见于60岁以上妇女。主要包括外阴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前庭大腺癌等,以外阴鳞状细胞癌最为常见。

(二)病因

外阴鳞状细胞癌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外阴癌病人常并发外阴色素减退疾病,其中仅5%~10%伴不典型增生者可能发展为外阴癌。其他如外阴受慢性长期刺激如乳头瘤、尖锐湿疣、慢性溃疡等也可发生癌变。外阴癌可与宫颈癌、阴道癌合并存在。现已公认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巨细胞病毒等与外阴癌的发生可能有关。

(三)病理改变

外阴癌约2/3发生在大阴唇,其余1/3发生在小阴唇、阴蒂、会阴、阴道等部位。

外阴癌的癌前病变称为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包括外阴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外阴上皮内瘤样变分为轻、中、重度三级和原位癌。病变初期多为圆形硬结,少数为乳头状或菜花样赘生物,病变继续发展可形成火山口状质硬的溃疡或菜花状肿块。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外阴瘙痒是最常见症状,且持续时间较长。外阴癌常表现为结节肿物或疼痛,有时伴有溃疡或少量出血。如果有继发性感染则分泌物增多有臭味。自组织向深部浸润,出现明显的疼痛。当血管被浸润时可有大出血的危险。肿瘤侵犯直肠或尿道时,产生尿频、尿急、尿痛、血尿、便秘、便血等症状。

2.体征 早期起病时表皮出现突起小结、肿块或局部变白,呈菜花状。癌肿向深部浸润,致基底皮肤变硬。组织脆而易脱落、溃烂、感染,流出脓性或血性分泌物,继发感染后有红、肿、痛。淋巴转移时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质硬。

(五)辅助检查

活组织病理检查:采用甲苯胺蓝染色外阴部,再用1%醋酸洗去染料,在蓝染部位做活检,或借用阴道镜观察外阴皮肤也有助于定位活检,以提高活检阳性率。

(六)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

第2页 初级护师考试网上辅导

(七)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妇产科护理学

(1)手术前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积极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完善各项化验检查。特别是糖尿病病人,纠正血糖,防止影响术后伤口愈合。

(2)皮肤准备:多数外阴癌病人局部病灶都有溃疡,脓性分泌物较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继发感染,术前3~5天给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日两次,保持外阴清洁;外阴及双侧腹股沟备皮。备皮动作轻柔,防止损伤局部病变组织。

(3)肠道准备:同妇科阴道外阴手术前准备。

(4)阴道准备:同妇科阴道外阴手术前准备。

(5)尿道准备:去手术室前排尿,将导尿管带至手术室。

2.术后护理

(1)按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护理常规,保持病人平卧位。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严格记录出入量及护理记录。

(2)伤口护理:手术后外阴及腹股沟伤口加压包扎24小时,压沙袋4~8小时,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外阴及腹股沟伤口拆除敷料后,要保持局部清洁,每日用1:40碘伏溶液擦洗两次,病人大便后及时擦洗外阴部。

(3)尿管护理:保持尿管通畅、无污染,保留尿管期间鼓励病人多饮水,观察尿的颜色、性质及量。一般5~7天后拔除尿管,拔尿管前2天训练膀胱功能,拔除尿管后注意观察病人排尿情况。

(4)保持局部干燥,手术后第2天即用支架支起盖被,以利通风;外阴擦洗后用冷风吹伤口,每次20分钟,同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5)手术伤口愈合不良时,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日2次。

(6)饮食:外阴癌术后1天进流食,术后2天进半流食,以后根据病情改为普食。

3.健康指导

(1)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滥用药物,内裤和卫生用品要干净舒适。

(2)注意外阴部的各种不适,如瘙痒、疼痛、破溃、出血等,有症状及时就诊。

(3)注意外阴部的颜色改变、发白、局部黑斑、痣点、紫蓝结节等。

(4)注意外阴部的硬结、。肿物,如发现任何的异常要及时就诊,不要随意抠抓。

(5)外阴癌手术后遵医嘱坚持放化疗,按时随诊,观察治疗效果及有无复发征象。

(6)鼓励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加强营养,促进机体康复。

第三节 外阴、阴道创伤

本节考点: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治疗要点

(4)护理措施

(一)病因

1.分娩 分娩是导致外阴、阴道创伤的主要原因。

2.外伤 如骑跨伤或不慎跌倒,外阴骤然触于锐器上。创伤有时可伤及阴道,甚至穿过阴道损伤尿道、膀胱或直肠。

3.幼女受到强暴致软组织损伤。

第3页 初级护师考试网上辅导

妇产科护理学

4.初次性交可使处女膜破裂,绝大多数可自行愈合,偶可见裂口延至小阴唇、阴道或伤及穹隆,引起大量阴道流血,甚至导致失血性休克。

(二)临床表现

创伤的部位、深浅、范围不同,临床表现也存在着差异。

1.症状

(1)疼痛:疼痛是外阴、阴道创伤的主要症状。疼痛程度可轻可重,随着局部肿块的逐渐增大,疼痛也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疼痛性休克。

(2)局部肿胀:由创伤后的水肿或血肿引起,是常见的临床表现。

(3)外出血:由于局部组织受到损伤。血管破裂,少量或大量的新鲜血液从阴道或外阴的创伤处流出。

(4)其他:由于疼痛,病人常出现坐卧不安,行走困难;出血量多时,可有头晕、乏力、心慌、出汗等症状;合并感染时可有发热和局部红、肿、热、痛等。

2.体征 外阴皮肤、皮下组织或阴道有明显裂口及活动性出血;形成外阴血肿时,可见外阴部有紫蓝色块状物突起,压痛明显;伤及膀胱、尿道,可有尿液自阴道流出;伤及直肠,可见直肠黏膜外翻等。出血多者,可出现脉搏快、血压低等失血性体克或贫血的表现。

(三)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为止痛、止血、抗休克和抗感染。

(四)护理措施

1.预防和纠正休克 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作好输液、输血准备,及时给予止血药物;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并准确记录;使用镇痛药物止痛;作好手术准备。

2.心理护理 护士应对病人和家属表示理解,鼓励他们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

3.保守治疗病人的护理 对血肿小,采取保守治疗者,应嘱病人采取正确的体位,避免血肿受压;及时给予止血、止痛药物;24小时内冷敷,降低局部神经敏感性和血流速度,减轻病人疼痛与不适感;24小时以后可行热敷或外阴部烤灯,促进水肿或血肿的吸收;保持外阴部的清洁、干燥,每天行外阴冲洗3次,大便后及时清洁外阴。

4.做好术前准备 需要急诊手术的应进行皮肤准备、肠道准备等。

5.术后护理 外阴、阴道创伤手术后阴道常填塞纱条或外阴加压包扎,病人疼痛程度较重,应积极止痛;阴道纱条取出或外阴包扎松解后应密切观察阴道及外阴伤口有无出血,病人有无进行性疼痛加重或阴道、肛门坠胀等再次形成血肿的症状;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继续给予心理支持,促进心理康复。

第四节 子宫脱垂

本节考点:

(1)概述

(2)病因

(3)临床表现

(4)治疗要点

(5)护理措施

一、概述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或脱出,当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阴道口以外,称子宫脱垂。子宫脱垂常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

第4页 初级护师考试网上辅导

二、病因

妇产科护理学

1.分娩损伤 分娩过程中软产道及其周围盆底组织极度扩张,肌纤维拉长或断裂。产后过早从事重体力劳动,也会影响盆底组织张力的恢复。

2.支持子宫组织疏松薄弱

(1)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使盆底组织萎缩退化而薄弱。

(2)营养不良导致的子宫支持组织薄弱。

(3)盆底组织先天发育不良。

(4)多产妇、多次分娩影响盆腔支持组织的恢复。

3.腹腔内压力增加 长期慢性咳嗽、长期站立工作、长期重负荷体力劳动、久蹲、便秘、腹水或盆腹腔巨大肿瘤,均会诱发子宫脱垂。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轻度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Ⅱ、Ⅲ度病人主诉有外阴“肿物”脱出,行动不便,轻者卧床后 “肿物消失”,重者“肿物”一直存在,不可还纳。中度以上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腰骶部酸痛或下坠感,久站或劳累后明显,卧床休息后可缓解。重度病人常伴有直肠、膀胱膨出,出现排便、排尿困难。暴露在外的宫颈由于长期受到摩擦,组织增厚、角化、出现溃疡、分泌物增多或因感染导致脓性分泌物。

子宫脱垂很少影响月经,也不影响受孕、妊娠、分娩,但子宫脱垂不可还纳者,可因子宫颈水肿而宫颈扩张困难导致难产。

2.体征 子宫脱垂的分度,以病人平卧用力向下屏气时子宫下降的程度,分为Ⅲ度:

Ⅰ度:子宫颈下垂距处女膜<4cm,但未脱出阴道口外。

轻型: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4cm,未达处女膜缘。

重型:宫颈已达处女膜缘,阴道口可见子宫颈。

Ⅱ度:子宫颈及部分子宫体已脱出阴道口外。

轻型:宫颈脱出阴道口,宫体仍在阴道内。

重型:部分宫体脱出阴道口。

Ⅲ度:子宫颈及子宫体全部脱出阴道口外。

四、治疗原则

加强盆底肌肉和筋膜张力,促进盆底功能恢复,积极治疗使腹压增高的咳嗽、便秘等慢性疾病。

1.非手术治疗 包括使用子宫托及盆底肌肉(肛提肌)锻炼。另外应改善全身情况。

(1)子宫托:适用于不同程度的子宫脱垂,因体弱以及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目前以环形和喇叭花形子宫托最为常用。使用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

(2)盆底肌肉(肛提肌)锻炼:适用于轻度子宫脱垂者。可配合服用中药补中益气汤同时进行。

(3)改善全身情况:治疗使腹压增高的慢性疾病;绝经者在妇科内分泌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雌激素;注意劳逸结合。

2.手术治疗 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子宫脱垂Ⅱ度、Ⅲ度、合并直肠阴道膨出者。

手术方式根据病人年龄、生育要求及全身健康情况选择。方法有:

(1)加强盆筋膜支持的手术;

(2)经阴道全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

(3)阴道封闭术。

五、护理措施

第5页 初级护师考试网上辅导

妇产科护理学

1.心理护理 护士应亲切地对待病人、理解病人;讲解疾病知识和预后,协助病人早日康复。

2.日常护理指导病人:

(1)及早就医,及时将脱出物回纳,避免过久的摩擦。病情重,不能回纳者需卧床休息,减少下地活动次数、时间。

(2)保持外阴部的清洁、干燥,每日使用流动的清水进行外阴冲洗,禁止使用酸性或碱性等刺激性药液。若出现溃疡需遵医嘱于冲洗后涂抹溃疡油;有感染时,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3)冲洗后嘱病人更换干净的棉制紧内裤,或用清洁的卫生带、丁字带,它们可有效地支托下垂的子宫,避免或减少摩擦。

(4)使用纸垫时需选择吸水性、透气性均佳的用品。

(5)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促进溃疡面愈合,增加机体抵抗力。

3.子宫托的使用 使用子宫托的病人需注意:选择合适的型号、详细学会放置的方法、保持子宫托及阴道的清洁。另外,子宫托应每天早上放入阴道,睡前取出消毒后备用。上托后,分别于第1、3、6个月时到医院检查1次,以后每3~4个月到医院检查1次。

4.手术前护理 同妇科外阴道手术护理。

5.术后注意事项 子宫脱垂术后存在复发的可能,因此病人术后仍需注意休息。

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举重物、长时间站立、行走,预防咳嗽及便秘等使腹压增加的活动及慢性病。术后要坚持做肛提肌的锻炼,使松弛的盆底组织逐渐恢复张力并起到进一步的预防作用。术后一般休息3个月,出院后1、3个月时进行复查。

6.预防措施

(1)实行计划生育,避免多孕、多胎。

(2)医护人员提高助产技术。

(3)进行产后体操锻炼,帮助机体恢复。

(4)产后避免重体力劳动,以免影响盆底支持组织的恢复。

(5)盆底肌肉组织的锻炼:每日做收缩肛门的运动,用力收缩放松盆底肌肉2~3次,每次10~15分钟。

(6)积极治疗使腹压增加的慢性疾病,如咳嗽、便秘等。

(7)避免长时间的站立、行走、久蹲。

(8)更年期及绝经期的妇女在妇科内分泌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激素替代疗法,并定期复查。

(9)注意饮食结构,保证营养物质及粗纤维的摄入,防止便秘。

(10)注意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第五节 尿 瘘

本节考点:

(1)概述

(2)病因

(3)临床表现

(4)辅助检查

(5)治疗要点

(6)护理措施

一、概述

第6页 初级护师考试网上辅导

妇产科护理学

尿瘘是指泌尿生殖瘘,是指人体泌尿道与生殖道之间形成的异常通道。病人无法自主排尿,表现为尿液自阴道外流。根据发生的部位,尿瘘分为膀胱阴道瘘、膀胱宫颈瘘、尿道阴道瘘、膀胱尿道阴道瘘、膀胱宫颈阴道瘘及输尿管阴道瘘。以膀胱阴道瘘最多见。

二、病因

泌尿生殖瘘的病因很多,以产伤和妇科手术损伤为主,其他原因引起者罕见。

1.产伤 产伤引起尿瘘占90%以上。

2.妇科手术损伤 妇科手术所致尿瘘发生。

3.其他 膀胱结核、生殖器放射治疗后、晚期生殖道或膀胱癌肿、宫旁注射硬化剂治疗子宫脱垂不当、长期放置子宫托、膀胱结石以及先天性输尿管口异位畸形等,均能导致尿瘘,但并不多见。

三、临床表现

1.漏尿 尿液自阴道不断流出而无自主排尿。漏尿出现时间与尿瘘形成的原因有关,分娩时压迫及手术时组织剥离过度所致坏死型漏尿,多在产后及手术后3~7天开始漏尿。手术损伤者术后立即开始漏尿。漏尿的表现形式还因瘘孔部位不同而异,如膀胱阴道瘘通常不能控制排尿,尿液均由阴道流出;尿道阴道瘘仅在膀胱充盈时才漏尿;一侧性输尿管阴道瘘因健侧尿液仍可进入膀胱,在漏尿的同时仍有自主排尿;膀胱内瘘孔极小或瘘道曲折迂回者在取某种体位时可能暂时不漏尿,但改变体位后出现漏尿。

2.外阴皮炎 由于尿液长期刺激,外阴部甚至大腿内侧常出现皮炎,外阴不适、瘙痒;范围较大,继发感染后,病人感外阴灼痛,行动不便。

3.尿路感染 可引起尿道逆行感染,病人有尿频、尿急、尿痛等。

4.闭经或月经稀发 有的病人出现长期闭经或月经减少,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精神创伤有关。

四、辅助检查

1.亚甲蓝试验 目的在于鉴别病人为膀胱阴道瘘、膀胱宫颈瘘或输尿管阴道瘘,并可协助辨别位置不明的极小瘘孔。

2.靛胭脂试验 亚甲蓝试验瘘孔流出清亮液的病人,静脉推注靛胭脂5ml,10分钟内见到瘘孔流出蓝色尿液,确诊为输尿管阴道瘘。

3.膀胱镜检查 了解膀胱内情况,有无炎症、结石,特别是瘘孔的位置及数目。必要时进行双侧输尿管插管。

4.排泄性尿路造影 可了解双侧肾功能及输尿管有无异常,用于诊断输尿管阴道瘘、结核性尿瘘和先天性输尿管异位。

五、治疗原则

根据病因采取手术治疗为主,少数病人保守治疗。手术时间的选择应根据病情,器械损伤所致的新鲜清洁瘘孔一经发现应立即手术修补。坏死型尿瘘或伴感染的应等3~6个月,待炎症消除、瘢痕软化、局部血供恢复正常后再行手术。

六、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让病人了解手术方法及效果,增进其治疗疾病的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2.适当体位 对有些妇科手术后所致的小瘘孔,给予保留尿管,并根据瘘孔的位置采用正确的体位,使小瘘孔自行愈合。一般采用使瘘孔高于尿液液面的位置。

第7页 初级护师考试网上辅导

妇产科护理学

3.保证液体入量 由于有漏尿的症状,病人往往不愿意喝水,造成尿液呈酸性,这样漏出的尿液对皮肤刺激更大。因此,应嘱咐病人多饮水,一般每天入量不要少于3000ml,必要时按医嘱静脉输液,以保证液体入量,达到稀释尿液、自动冲洗膀胱的目的,减少漏出的尿液对病人皮肤的刺激。

4.做好术前准备 除按一般外阴阴道手术前准备外,协助病人每天用低浓度的消毒液坐浴,常用的有1:5000的高锰酸钾和0.02%的碘伏液等。外阴局部有湿疹的病人,可在坐浴后进行红外线照射治疗,然后涂氧化锌软膏。使局部干燥,病人舒适。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老年妇女和闭经者遵医嘱术前一周开始服用雌激素,或阴道局部应用含雌激素的软膏。以促进术后阴道上皮生长,有利于伤口愈合。

5.术后护理 术后病人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除一般护理外,应根据病人瘘孔的位置选择体位,如膀胱阴道瘘中如瘘孔在膀胱后底部者,应取俯卧位;瘘孔在侧面者应健侧卧位,使瘘孔居于高位,减少尿液对修补伤口处的浸泡。保留尿管者,应注意防止尿管脱落,勿打折、堵塞,保持其通畅,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影响伤口愈合。一般情况尿管要保留10~14天,拔管后协助病人每1~2小时排尿一次,以后可慢慢延长排尿时间,但应避免膀胱过度膨胀。术后要加强盆底肌肉的锻炼,同时积极预防咳嗽、便秘等使腹压增加的因素及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

6.健康教育

(1)病人出院后应按医嘱服用药物,告知病人服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出院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及重体力劳动。

(3)如出现咳嗽、便秘等应积极治疗。

(4)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脂的饮食,注意粗细粮的搭配。

(5)如再次出现漏尿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6)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日清洗外阴,勤更换内裤。

司法考试法理学讲义 篇6

2010年司法考试培训民法总论讲义—李仁玉(8)

十六、民事行为一般

民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这种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但不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行为。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2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具有下列特征:(1)应是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2)应是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的行为;(3)应是合法行为。[难点辨析]

第一,事实行为的概念及与民事行为的区别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主要区别是:(1)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2)民事行为依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而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而直接产生法律后果。(3)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而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后果。(4)民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而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事实行为包括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遗失物的拾得行为、埋藏物的发现行为、先占、添附、善意取得等。应予注意的是,侵权行为、违约行为、不履行债务的行为不能认定为事实行为,因为事实行为是以适法为前提。

第二,民事行为与准民事行为的区别。准民事行为,是表意行为的一种,但其效力非基于表意人的表意,而是基于法律的规定。准民事行为可以分为催告、通知和宽恕。(1)催告。如《合同法》第48条规定:“……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予追认的,视为拒绝追认……”。在相对人的催告行为中,虽然可以看出相对人的意思,但其法律后果只是为期一个月的期间的开始,期间届满后,对方仍未作出意思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这一后果的产生,与催告人具有何种意思毫无关联。在一般情况下,催告人更希望对方作出追认表示。(2)通知。在这类行为中,行为人表示的并不是某项意思,而是一种事实或情况,通知行为所发生的法律后果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非基于当事人的意思。如《合同法》规定的迟到的承诺,要约人负有通知的义务,要约人不通知的,承诺有效,合同成立。要约人通知的,则不发生承诺的后果。在这里,通知行为仅具说明情况的意义,其法律后果完全基于法律规定。(3)宽恕。如《继承法意见》第13条规定,对于遗弃人有悔改表现的,被遗弃人生前表示宽恕的,可不丧失继承权。宽恕是一种以感情为表意内容的行为,但继承人不丧失继承权,并非宽恕内容所包含,而是基于法律规定而发生的法律后果。第三,应特别注意民事行为与道义行为、戏言的区别。民事行为以发生民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而道义行为、戏言不具有民法上权利义务关系的真实意图。【题例】

刘某家住大连,因其制作五层陶艺作品而独步天下,人称陶王。一次,刘某在接受电视台采访中,对着电视镜头说:“如有谁能制作该五层陶艺制品,就将自己的陶艺馆给他(该陶艺馆为五层小楼)”。洛阳青年王某,经多年努力,成功制作该五层陶艺制品,要求刘某兑现,刘某未予理睬。为此,王某诉至法院。问题:刘某的上述语言应当如何认定?

解析:刘某的上述行为,是否构成单方允诺?一般认为,单方允诺艺自身获得利益为前提,如果不存在利益前提,往往不认定为单方允诺。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悬赏广告,即具有要约的性质?要约是当事人表示订立合同的愿望,而订立合同应具有当事人希望设立民事关系的目的意思和效果意思,如无此种意思,则不构成要约。刘某的上述语言,具有吹嘘的性质,构成戏言。

第四,应注意民事行为和行政行为的区别。行政行为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行为,如行政奖励行为、行政委托行为、拆迁行为、征收征用行为均为行政行为,不是民事行为。现实中,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行为,是行政行为还是民事行为?该问题具有争议。通常认为,该行为为行政行为。

十七、意思表示的类型

1意思表示的概念

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把进行某一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心效果意思,以一定的方式表达于外部的行为。特别注意,意思表示的意思,包括进行民事行为的目的意思和效果意思,如无此两种意思则不为意思表示。[难点辨析]

无意思的表示与因重大误解民事行为的撤销。如果行为人无设立民事法律关系的目的意思和效果意思,则为无意思的表示,无意思的表示不能成立民事行为,因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的撤销,行为人存在目的意思和效果意思,只是在意思的内容、意思的方式等方面存在错误,因此因重大误解导致的是民事行为的撤销,而不是民事行为不成立。【题例】

下列哪些情形构成意思表示?(BCD•2007/三/51)A甲对乙说:我儿子如果考上重点大学,我一定请你喝酒 B潘某在寻物启示中称,愿向送还失物者付酬金500元

C孙某临终前在日记中写道:若离人世,愿将个人藏书赠与好友汪某 D何某向一台自动售货机投币购买饮料 2意思表示的类型{重点掌握}(1)明示与默示。区分明示的意思表示与默示的意思表示的意义在于:有的意思表示必须是明示的,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意思表示必须明示;默示的意思表示可区分为推定和沉默,推定是以行为人的积极作为推定其内心的意思。推定的意思表示依照法律确定或者依照习惯确定。沉默是指行为人的不作为表明其内心的意思。沉默必须在法律有明确规定或当事人有特别约定时才发生效力。

(2)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与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前者如债务免除、合同解除、授予代理权等,后者如遗嘱行为、抛弃动产所有权的行为。区分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与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意义在于,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在到达相对人时才发生法律效力,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于完成时立即发生法律效力。如果相对人恶意地阻止意思表示到达,如充耳不闻,则应视为意思表示的到达。如果意思表示的相对人是失聪人或者不懂得此种语言,意思表示是否达到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对特定人的表示与对不特定人的表示。前者如承诺、债务免除;后者如悬赏广告。(4)对话表示与非对话表示。其区分意义在于二者的生效时间不同。对话的意思表示何时发生效力,通说认为,从意思表示到达对方,处于客观上可了解的状态时起发生效力。非对话的意思表示,我国现行民事法律采到达主义。如《合同法》第16条规定,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难点辨析]

第一,意思表示的生效时间问题。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在到达相对人时才发生法律效力,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于完成时立即发生法律效力。

第二,默示形式包括推定形式和沉默形式。推定形式是指通过实施某种行为来推定其具有某种意思表示。身份行为一般不适用推定,如结婚、收养。但财产行为可适用推定,如租赁期满以后继续缴纳租金,出租人接受的,视为不定期租赁成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沉默形式是指以消极的不作为方式进行意思表示,沉默只有在法律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有约定的情况下,才可以视为意思表示。例如,《继承法》规定,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未表示接受继承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在继承开始后两个月内未表示接受遗赠的视为放弃接受遗赠。3意思表示的瑕疵

欺诈,是指当事人一方故意编造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使对方陷入错误而为违背自己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其构成要件是:(1)须有欺诈人的欺诈行为。(2)欺诈人必须有欺诈的故意。即行为人须有使对方受欺诈而陷入错误,并因此为意思表示的目的。(3)须表意人因相对人的欺诈而陷入错误。(4)须对方因陷入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即错误与意思表示之间有因果关系。【题例】 某手表厂为纪念千禧年特制纪念手表两千只,每只售价2万元。其广告宣传主要内容为:(1)纪念表为金表;(2)纪念表镶有进口钻石。后经证实,该纪念表为镀金表;进口钻石为进口人造钻石,每粒价格为1元。手表成本约1000元。为此,购买者与该手表厂发生纠纷。该纠纷应如何处理?(B)A按无效合同处理,理由为欺诈 B按可撤销合同处理,理由为欺诈 C按可撤销合同处理,理由为重大误解 D按有效合同处理 [难点辨析]

欺诈的认定和赔偿问题。欺诈要求行为人存在主观故意,行为人是否具有主观故意往往应从行为人的经验、阅历、专业知识等方面判断,还可以从行为后果是否给表意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角度进行判断,否则只能认定为错误。在商业活动中,如果认定为错误则不能要求双倍赔偿,而只能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欺诈还要求表意人因欺诈行为陷入错误认识,或者加深错误认识,如果表意人知假买假,不为欺诈。对于欺诈行为造成的损失,一般实行补偿原则,但对于消费欺诈,则应双倍赔偿。【题例】

上海满堂春黄金饰品有限责任公司,出售的黄金饰品产品说明书中称:(1)足金;(2)每件黄金饰品为20克;(3)保值。顾客王某购买20件该黄金饰品,一年后,王某所后买的饰品颜色少有光泽,经称,20件黄金饰品有的为20多克,有的为19克多。王某便以该公司欺诈为由,要求双倍返还。经查,黄金饰品由满堂春公司委托他人制作,而黄金制品的制作程序复杂,必然发生氧化作用,故存在失去光泽的现象,同时,每件饰品的不重量也不可能丝毫不差。

问:满堂春公司是否存在欺诈?

解析:本案涉及欺诈与违约区别问题。欺诈一定要有行为人的故意,如果不存在故意则不存在欺诈,当然也不存在双倍赔偿。从本案交代的案情来看,满堂春公司存在过失,不存在欺诈,故应承担违约责任。胁迫,是指因他人的威胁和强迫而陷入恐惧作出的不真实意思表示。胁迫的构成要件是:(1)须胁迫人有胁迫的行为。(2)胁迫人须有胁迫的故意。(3)胁迫的本质在于对表意人的自由意思加以干涉。(4)须相对人受胁迫而陷入恐惧状态。(5)须相对人受胁迫而为意思表示,即表意人陷入恐惧或无法反抗的境地,与意思表示之间有因果关系。

乘人之危,是指行为人利用对方当事人的急迫需要或危难处境,迫使其作出违背本意而接受于其非常不利的条件的意思表示。其构成条件是:(1)须有表意人在客观上正处于急迫需要或紧急危难的境地。(2)须有行为人乘人之危的故意,即相对人明知表意人正处于急迫需要或紧急危难的境地,却故意加以利用,使表意人因此而被迫作出对行为人有利的意思表示。(3)须有相对人实施了足以使表意人为意思表示的行为。(4)须相对人的行为与表意人的意思表示之间有因果关系。(5)表意人因其意思表示而蒙受重大不利。[难点辨析]

乘人之危的认定问题。这里涉及乘人之危与单方允诺、乘人之危与显失公平的区别。乘人之危与单方允诺的区别在于:在存在一个危难背景的情况下,如果是行为人主动索要,则可认定为乘人之危;如果是行为人被动接受,则可认定为单方允诺。乘人之危与显失公平的区别在于:在乘人之危中必须存在危难背景,而在显失公平中则不存在危难背景。

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造成较大损失的意思表示。其构成要件是:(1)错误是由表意人自己的原因造成的;(2)表意人的内心真意与表示不一致;(3)表意人不知其内心真意与表示不一致;(4)错误必须具有严重性,即足以影响表意人决定为意思表示;(5)错误是否存在,以意思表示成立之时为决定标准。动机的误解不为重大误解。[难点辨析]

第一,重大误解的认定问题。(1)误解必须是重大的,如果是普通误解、轻微误解,则不为重大误解。对此,当事人不能请求撤销民事行为,而只能请求变更民事行为。(2)误解是指内容和方式的误解,动机的误解不为重大误解。动机的误解对民事行为的效力不生影响。例如,甲去刀店买刀,其买刀之动机是为了杀乙,该动机是不法、邪恶的,但不能因此否认买刀合同的效力,也不能因此撤销买刀合同。(3)重大误解与显失公平的区别在于:如果是一方当事人利用自己的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违反公平原则,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当然,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的适用范围不一样:显失公平仅适用于实行市场价的财产行为,而重大误解没有此限制。

第二,重大误解与合同解释的区别问题。重大误解是指因行为人的错误而导致的对行为性质、对方当事人、行为内容、行为方式等发生的错误理解,且造成一方当事人重大损失。就行为内容的重大误解而言,往往与合同解释相混淆。对行为内容的重大误解,是指因行为人的错误而导致的合同内容的错误,行为人对合同内容存在争议,而合同解释是双方当事人对合同内容本身不存在错误,合同内容本身不存在争执,只是对于合同的内容存在不同的解释。【题例】

甲企业因基建需要竹签,与乙厂签订了一供货合同。合同约定: 乙供应甲竹签100捆,每根竹签单价1元,未约定总价。乙如约供应甲竹签。甲以自己认为每捆竹签为10根,现每捆竹签为100根,主张变更合同,遭乙企业反对,双方发生纠纷。对此纠纷应如何处理? 解析: 本题是按重大误解处理还是按合同解释处理差别很大。按重大误解处理,甲企业享有合同的变更权和撤销权。而按合同解释处理,则可能存在两种情况,如果解释为每捆为100根,则甲企业必须按合同履行义务,如不接收构成违约;如果解释为每捆10根,则企业有权拒收多余的竹签。按照上述分析,本案按合同解释处理为宜。因为双方对于合同内容没有争议,其争议点为对“捆”的理解不一致,属于合同解释的范畴,而不属于重大误解的范畴。

民法总论讲义—李仁玉(8)

2010年司法考试培训民法总论讲义—李仁玉(9)

十八、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1民事行为的成立

民事行为的成立是指符合民事行为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情况。民事行为成立要件可分为一般成立要件和特别成立要件。民事行为的一般成立要件指民事行为必须具备当事人、意思表示、标的等几个方面的要素。民事行为的特别成立条件,是指成立某一具体的民事行为除须具备一般条件外,还须具备的其他特殊事实要素。如保管行为以保管物交付为特别成立要件。2民事行为的生效

民事行为的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因符合法定有效要件而取得法律认可的效力。生效的民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具有同一含义。

民事行为的成立与民事行为的生效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法律概念。民事行为的成立是民事行为生效的逻辑前提。一项民事行为只有成立以后,才谈得上进一步确认其是否有效的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民事行为的成立与民事行为的生效在时间上是一致的,即在民事行为成立时即具有法律效力。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在时间上才不一致。例如,附延缓条件的民事行为具有成立效力,在条件成就前不具有生效效力。3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包括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

其实质要件为:(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的行为,因此,它要求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即行为人的意思表示须是自愿的、意思表示须是真实的。(3)内容合法。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合法并非指必须要有法律依据,而是指不违法,即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范。不违法的行为就是合法的。依据《合同法》,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无效。违反地方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不能当然作为合同无效的依据。在身份法领域,行为不能违背社会善良风俗。(4)标的须可能和确定。标的可能是指民事行为的标的可能实现。标的不能,即民事行为的标的不可能实现的,民事行为不生效力。标的确定,即标的是具体的、明确的,如大米、小麦可为确定,粮食则不确定。

其形式要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民事法律行为只要具备实质要件就发生法律效力,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民事法律行为还须具备形式要件才发生效力。[难点辨析]

第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效力。其规则如下:(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报酬、赠与、奖励的行为有效,该行为自始、当然有效,不存在其监护人的追认问题。(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进行的细小民事行为有效。例如,9岁的三年级学生,利用母亲所给的零用钱到商场购买铅笔、橡皮的行为。(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进行的其他民事行为无效。其他的民事行为,应由其监护人代理。在实务中,其监护人对无民事行为人进行的其他民事行为,予以追认也发生效力。例如,9岁的小学生将自己的钢笔送给同学作生日礼物的行为,经父母追认,就发生效力。问题是,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均未规定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监护人的追认权问题。此处,监护人的追认与监护人对限制行为能力人的追认不同,对限制行为能力人行为的追认,是辅助行为,是使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效力未定行为通过追认发生有效效力。而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行为的追认,不应视为辅助行为,而应视为代理行为,因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其他行为不具有意思行为的意义,其行为性质是无效行为,而不是效力未定的行为。

第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效力。其规则如下:(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报酬、赠与、奖励的行为有效;(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进行的与其能力相适应的民事行为有效。这里所说的与其能力相适应,应根据行为的性质、交易数额、与限制行为能力人生活的关联程度等方面予以认定。(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进行的与其能力不相适应的合同行为效力未定。通常认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进行的涉及不动产的行为、涉及知识产权的行为,均认定为与其能力不相适应。(4)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进行的与其能力不相适应的单方行为、身份行为无效。例如,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进行的抛弃财产的行为、遗嘱行为均不具有效力。在此种情况下,其监护人也不存在追认其行为效力的问题,否则,不利于对未成年人利益的特别保护。【题例】

甲、乙均为年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一次,甲和乙互换价值大约3000元的礼物,甲的父母表示同意。乙的母亲因在外地,乙的父亲表示同意。乙的母亲知道后,表示反对。甲、乙互换礼物的行为效力如何?(A)A有效,因为得到了双方法定代理人的追认 B无效,因为乙的母亲表示反对 C可撤销,因为乙的母亲表示反对 D部分有效,因为乙的父亲表示同意

第三,注意登记生效的民事行为。法定登记才能生效的民事行为一般包括婚姻行为、收养行为、公司设立行为等。

十九、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1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条件,是当事人以将来客观上不确定事实的成就或不成就来决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发生或消灭的附款。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规定一定的条件,并且把该条件的成就或者不成就作为限定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依据。

民事法律行为所附的条件,是指决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发生和消灭的特定事实,它应当具备下列特点:(1)应是将来发生的事实。如果在为民事法律行为时已经发生的事实,则不能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所附的条件。(2)应是不确定的事实。如果能够肯定将来必定会发生或者能够肯定将来根本不会发生的事实,不能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所附的条件。条件之确定,以民事法律行为当时客观不确定为必要,当事人是否知其不确定,在所不问。(3)应是由行为人约定的事实。条件是行为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而不能是法律规定或者合同性质决定的事实。(4)应是合法的事实。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条件不能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所附的条件。民事行为附有违法条件,该行为当然无效。[难点辨析]

第一,不得附条件的民事行为。《民法通则》第62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符合所附的条件时生效。通说认为,除了法律明确规定不得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外,其他民事法律行为均可以由行为人设定条件,以此来限制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从而满足行为人的各种不同需要。不得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1)妨碍相对人利益的。这主要是指形成权的行使。如:《合同法》第99条第2款规定,法定抵销不得附加条件。(2)违背社会公共利益或社会公德的。这主要有:结婚、离婚、收养或终止收养、接受继承或抛弃继承、票据行为等。如:《票据法》第33条规定,背书不得附有条件。背书附有条件的,所附条件不具有效力。

第二,民事法律行为与其所附条件的关系。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与该民事法律行为不形成主从关系,即不能认为,民事法律行为是主行为,所附条件是从行为。因为,条件是否成立,不决定于条件所附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民事法律行为的所附条件是该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款,构成对该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限制。它与民事法律行为的要素不同。民事法律行为的要素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如:你要买货就得付钱,就不为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买货不是付钱的条件,买货与付钱都是民事法律行为的要素。2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1)附延缓条件与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延缓条件又称停止条件,是指民事法律行为中所确定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要在所附条件成就时才能发生法律效力。解除条件又称消灭条件,是指民事法律行为中所确定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在所附条件成就时失去法律效力。(2)附肯定条件与附否定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肯定条件又称积极条件,是指以发生某种客观事实为其条件的内容。否定条件又称消极条件,是指以不发生某种事实为条件的内容。

3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关于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应明确以下几点:(1)条件成就,是指构成条件内容的事实已经实现。对于积极条件,以条件事实的发生为条件成就。对于消极条件,以条件事实的发生为条件不成就。(2)条件不成就,是指构成条件内容的事实确定不实现。对于积极条件,以该事实的不发生为条件不成就。对于消极条件,以该事实的发生为条件不成就。(3)条件成就或不成就的拟制。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阻止条件成就或不成就的人,须为因条件成就或不成就而受利益的当事人。如为第三人阻止条件的成就或不成就,不为拟制。(4)条件成就的效力。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条件成就时,该民事法律行为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条件成就时,该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解除。非要式法律行为的条件一旦成就,民事法律行为就直接发生或解除效力。而对要式法律行为,条件成就并不直接发生或解除行为的效力,还需确定形式要件是否具备。(5)条件不成就时的效力。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条件不成就时,该民事法律行为不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条件不成就时,视为该民事法律行为不再附有条件。(6)条件成就与否未确定前的效力。相对人在条件成就与否未确定前,应有因条件成就而取得权利或利益的希望。此种权益状态,称为期待权,法律应予保护。【题例】

甲打算卖房,问乙是否愿买,乙一向迷信,就跟甲说:“如果明天早上7点你家屋顶上来了喜鹊,我就出10万块钱买你的房子。”甲同意。乙回家后非常后悔。第二天早上7点差几分时,恰有一群喜鹊停在甲家的屋顶上,乙正要将喜鹊赶走,甲不知情的儿子拿起弹弓把喜鹊打跑了,至7点再无喜鹊飞来。关于甲乙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C•2008/三/6)

A合同尚未成立 B合同无效

C乙有权拒绝履行该合同 D乙应当履行该合同 4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期限,是当事人以将来确定事实的到来决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的发生或消灭的附款。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约定一定期限,并把该期限的到来作为行为人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发生、变更、消灭的前提的民事法律行为。

附期限民事法律行为可以分为:(1)附延缓期限与附解除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附延缓期限又称为始期,是指民事法律行为虽然已经成立,但在所附期限到来之前不发生效力,待到期限届至时,行为人双方的权利义务才开始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附解除期限又称为终期,是指在约定的期限到来时,该民事法律行为所确定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法律效力消灭的民事法律行为。(2)附确定期限与附不确定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确定期限是指期限事实和时间业已确定的期限。不确定期限,是指期限事实的发生虽已确定,但其发生时间不确定。

附延缓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期限到来时,民事法律行为发生效力。附解除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期限到来时,民事法律行为效力消灭。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期限到来前,其效力与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条件未成就时效力相同,即相对人享有期待权。[难点辨析]

应注意附条件民事行为与附期限民事行为的区别。其区别在于条件是可能发生或者不可能发生的,而期限则是肯定要到来的。

2012年司法考试《行政法》重点法条速记

1、认为下列规定不合法,在对具体行政行为申请复议时,可一并向复议机关提出对该项规定的审查申请:

(一)国务院部门的规定;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

(三)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以上规定不含国务院部委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2、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复议申请,但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

3、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亲属可申请复议;同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也可以口头申请。

4、对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派出机关所属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该派出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5、对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复议,国务院依照行政复议法规定作出最终裁决。

6、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以自己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应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该部门的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复议。

7、对于有行政复议法第15条所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人也可以向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复议,由接受申请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自接到该复议申请之日起7日内,转送有关行政复议机关,并告知申请人。

8、法律、法规规定复议为必经程序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自收到不予受理决定书之日起或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依法起诉。

9、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停止执行:

(一)被申请人认为需要;

(二)复议机关认为需要;

(三)申请人申请,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

(四)法律规定。

10、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申请笔录复印件之日起十日内提出书面答复。

11、申请人、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呢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材料,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行政复议机关有权拒绝。

12、在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或其他有关组织和个人收集证据。

13、一并提出对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的,复议机关有权处理的,应在30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在7日内依法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在60日内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14、复议机关审查具体行政行为时认为其依据不合法,有权处理的,应在30日内依法处理;否则应在7日内转送有权机关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15、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16、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依法取得的自然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应先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可起诉。

17、根据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行政区划的勘定,调整或者征用土地的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认自然资源梭鱼权或使用权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

18、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决定,则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完成上述行为。

19、受害的公民死亡,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可要求赔偿。

非法经营罪司法扩张的法理分析 篇7

一、非法经营罪的司法扩张现象

在司法实践中, 对于一些性质模糊、被社会公众所鄙夷的, 但是却没有违反我国刑事法律规定的经济行为, 由于它们可能与“国家规定”相违背, 或者扰乱了市场秩序、道德秩序、行业秩序, 而被纳入“非法经营”的行为范畴, 司法机关便以“非法经营罪”定罪量刑。我国非法经营罪中规定, 不能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 而如果买卖的属于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禁止买卖的物品, 是否也可以归入非法经营行为范畴, 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

在相关司法案例中, 由于法官的不同理解可能会引发不同的判决结果。当前非法经营罪中这种极大的兜底性赋予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法官可以通过解释该条款来禁止更多不当的、但未被刑法明确禁止的经营行为, 这就极大地扩张了该罪的覆盖面。一度在我国各地方人民法院出现以“非法经营罪”来惩治销售小产权法的行为, 毋庸置疑建设和销售小产权房是不合法的行为, 但是不合法并不等于犯罪。司法机关在面对不合法的行为, 却首先想到以口袋罪来治之, 这无疑值得我们深思。如果一种行为, 刑法并没有明确予以禁止, 而司法解释中也未作出相关规定, 但是该行为与灰色经营有关、与金钱挂钩的时候, 法官更倾向于认定其扰乱了市场秩序, 符合非法经营罪的规定, 而不是以做出无罪判决。显然, 如果法官在此种情况下判定无罪, 理由更加充分, 也更符合法治的要求, 但情况却并非如此。

二、违法行为的宽容性分析

我国传统礼教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出规定, 并且很大一部分介入了个体的私人生活。以“孝道”统率, 全面规制个体的行为, 一旦个体的行为违反了礼制, 则对其施以刑罚。因此古代对于“违礼”行为是无宽容性可言的, 而新中国成立以来, 以“孝道”为核心的礼制被以“有法必依”的法制所取代, 个体的自由空间也得到扩大。新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给人们带来更多样化的选择, 但是在此进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经济犯罪行为, 还有许多所谓的灰色经营行为。非法经营罪规制的就是对于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威胁的经济犯罪行为, 而对于其余的灰色经营行为, 却没有全部囊括, 这也成为当前非法经营罪司法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经济行为的可选性增多, 而立法的速度又是滞后于经济行为的发展速度, 因此许多似乎违背了非法经营罪的行为出现之后, 立法者与司法者都显得无所适从。对于不断涌现的灰色经营行为, 如果不加以打击, 则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跟风群体。但是如果以非法经营罪处置, 则明显违背了罪行法定的基本原则。两权相衡, 则更多的司法机关选择以非法经营罪来制止灰色经营行为的不断涌现, 这并不是对“罪行法定原则”的蔑视, 而更多的是一种法律心理的适应问题。

前文已述, 我国自古有“出礼入刑”的传统, 对于一个违背了礼教的人, 通过刑罚进行威慑, 而不是通过其他更温和的措施加以制裁, 已经是我国法制史上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在当代, 我国并不只有刑法, 我国的行政法律体系也在逐渐完备, 对于部分没有构成犯罪的行为, 通过行政法律制裁也是一种重要的选择。特别是“销售小产权房”等经营行为, 以刑法治之则过重, 但是司法机关则认为以行政法规制显得过轻, 这无疑是我国“出礼入刑”和对违法行为的宽容性不足的体现。并且我国一直以来都以“违法所得金额”来判定情节, 许多灰色经营行为的所得是巨大的, 因此在这一情节的影响下更加深了各地方司法机关扩大非法经营罪外延的决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传统的法制理念对当前的司法运作还产生巨大的影响, 罪行法定的原则似乎还不够深入人心。一个违法经营行为, 以非法经营罪界定存在模糊性和争议性, 司法机关选择无罪判决, 则是法制进步的体现。因此, 在对于灰色经营行为的规制中, 多采用行政手段, 少采用刑罚规制, 对违法经营行为给予一定的包容性, 对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可能有着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兴良.刑法的明确性问题:以<刑法>第225条第4项为例的分析[J].中国法学, 2011 (04) .

司法考试法理学讲义 篇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95-02

2008年通过的《护士条例》提出“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实习结束即可报名参加护士执业考试,考试合格者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医疗卫生机构以此作为聘用护士的先决条件之一”。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我国护理管理工作步入法制轨道,逐步与国际接轨的必要途径,是规范化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考试合格与否是关系到考生护士职业生涯能否顺利起步的关键,是我国检验医学院校护理专门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也是衡量护理专业学生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改革无疑给学校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内科护理学教师,应将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渗透入内科护理学的日常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校时就能够接触到与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关的内容,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这就需要我们在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做好以下环节:

1 授课前准备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作为国家级考试,具有严肃性和规范性,考题难度和范围严格按照大纲设置,考题的信度和效度都经过严格检测,考生必须切实掌握大纲要求的内容。而考试大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从2011年 开始执业资格考试发生了重大改变,可以归纳为“七变”:

“一变”:主要考试内容的编排形式:由学科到系统。即由原来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改为将这些临床学科糅合在一起,按系统划分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并将护理穿插其中,强调整体护理的理念。

“二变”:考试内容的范围:由专科到全能。增加了精神疾病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与法规、人际沟通。这些共约占总分的5%左右。

“三变”:考试形式:由四门变为两门。专业实践、专业实务。每门135分,一天考完。

“四变“:考试题型及所占比例如下:A1型占20%,A2型占60%,A3/A4型占20%。

“五变”:知识点“重预防、轻临床”。

“六变”:内容的删减与增加。内科增加了心肌疾病、肥厚性心肌炎;健康评估融合在疾病章节。而基护、外科删减较多。

“七变”:大纲抽象化。没有熟练掌握、掌握、熟悉、了解等层次。而且对有些要点进行了改动,一些重点章节增加了许多细节性内容。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充分分析以往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考试的考点和知识点,在备课时加以侧重。同时可依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及考试指南编写讲义,使护理知识与医学基础及临床知识并重,以达到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

2 上课突出重点

使用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编写的讲义,同时以教材为蓝本进行授课。将多学科知识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可以使学生全面认识疾病。采取指导预习、吃透要点、归纳总结、联系实践、强化训练的方法进行授课。

指导预习预习是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授课教师结课时要用言简意赅的语言,提示后续课预习内容,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点。这样能够增强预习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

吃透要点授课时,结合学生预习情况详细讲解要点,并联系近几年考题进行分析,不但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活学活用。针对学生学习不太主动的特点,重视课堂提问。对知识的讲解要循序渐进,重点突出,并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笔者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如在讲授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措施时,采用口诀教学法,将要点总结为:端坐位腿下垂,高吸氧打吗啡,速利尿快强心,茶碱血管扩张药,扎四肢慢放血,病因诱因要去掉。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临床实例引入新课,如在讲授“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护理”时,先引入以下病例,然后提出何为有机磷农药中毒、它有哪些临床表现、由哪些原因引起、为什么能置人于死地等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课堂演示,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糖尿病护理时引入大量图片和录像,生动直观地将饮食护理、胰岛素治疗和足部护理等重点知识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印象深刻,易于理解。

归纳总结将课堂教学内容的各要点按一定规律或用某种方式整合到一起,以便学生记忆和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例如不管什么疾病,都可以按照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的顺序记忆重难点;护理措施可以按照一般护理、病情观察、对症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的顺序记忆。就像项链一样,用一根线将各知识点像串珠一样穿起来。

3 課后复习,做好各知识点的串联

课后要更好地促进师生间的教学沟通,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性。同时设立激励机制,如给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在平时成绩中加分等,鼓励学生课后多主动学习,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给后进生开设课后辅导课,帮助他们理解并记忆知识。要求学生按顺序记忆各知识点,把重点内容像串珠一样穿起来。

4 备考环节,反复练习,增强实效

强化训练,改变考试方法,提高学生应试能力传统的学校考试试卷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填空题、问答题等题型,较侧重记忆性考题;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采用选择题,包括A1、A2、A3、A4型题。通过对近几年试题分析得知,记忆型题目逐年减少,而解释、尤其是综合应用题型逐年增加,重视对考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查。故传统的学校考试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侧重点不同。我们通过强化训练,强调知识要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提高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综上所述,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渗透到内科护理学的日常教学当中,有利于提高学生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同时,我们也发现尽管已把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内容纳入教学改革计划,但在日常教学中这些内容往往受课时偏紧等因素影响,致使阶段性测验成绩不理想。因此,今后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考点知识的提炼和强化,特别是专业教师应认真研究和理解考试大纲,熟悉题型,并将其很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举一反三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在训练中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

参考文献:

[1] 朱鹏云. 对全国护士执业考试的几点思考[J].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

[2] 管绍兰. 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J]. 重庆医学,2007,36

[3] 张立新. 美国护士的执业资格考试[J]. 中华护理杂志,1997,32(3)

[4] 吴卓洁。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看内科护理学教学的调整.卫生职业教育,2010,8

上一篇:Cover Letter.简历 .面试下一篇:学生开学代表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