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案例

2024-12-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生产性服务业案例(通用8篇)

生产性服务业案例 篇1

本章主要是从国外典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及经验上看,发展好生产性服务业,组织好其业态的发展模式,有四大启示值得关注:一是建立健全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体系;二是构建完善的产业集群融资服务体系;三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四是加大政府对产业集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3.1 国外典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

3.1.1 美国硅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服务体系

美国硅谷地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创新能力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其全球领先的技术包括生物技术、网络信息化、半导体、通讯等,集聚了一大批如微软、英特尔、雅虎等世界知名企业。这个产业集群的成功,与为其提供各种专业化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密不可分。

大学和研究机构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硅谷中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大学及相关研究机构,其中斯坦福大学发挥着重要作用。斯坦福与产业界合作开展大量的科研项目,为硅谷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大力支持;向硅谷输送高水平的毕业生,为硅谷高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为已参加工作的工程师提供在职研究生培训课程;斯坦福学生和教授直接参与创办企业等商业活动,如做兼职咨询顾问。风险投资产生资金“放大器”和企业“孵化器”效应。硅谷是美国风险资本活动的主要中心,这里孕育和催生了一大批如今赫赫有名的高科技公司,比如亚马逊、Intel、Cisco和Digital等。

风险投资在硅谷高科技成长的过程中发挥了三方面作用:一是具投资放大器的功能,为硅谷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供急需资金;二是具有企业孵化器的功能,利用自身的经验、专门知识和社会关系网络帮助高新技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开拓市场,提供增值服务;三是具有市场筛选的功能,经过严格的项目评估选取优质商业计划书,培育了硅谷的整个高技术产业群。

商业银行给予资金支持。在硅谷中,存着大量为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的商业银行,如美洲银行、富网银行、硅谷银行,其中以本土诞生的硅谷银行最为特色。硅谷银行将业务重点确定为技术型和成长型企业,不仅提供支票帐户、现金管理和信用证服务,而且为技术型提供融资服务,包括为专利、工艺、商业计划等无形资产提供贷款。

律师业发挥顾问和经纪人等作用。律师业十分发达,硅谷的律师已经成为当地创业企业的重要资产。硅谷律师起着经纪人、顾问、“媒人”、“看门人”角色:律师作为经纪人角色明显体现在风险资本融资中,从众多新投资项目筛选出有前景的一部分项目引荐给风险投资家;充当企业法律和商务咨询顾问工作;作为“媒人”角色利用广泛网络将其他客户引荐给各种供应商、合资者和其它交易伙伴;作为“看门人”角色,使用他们的经纪人能力去建构和捍卫硅谷的社区认同。会计师事务所提供财税指导。硅谷内有如普华永道、毕马威等全球知名会计事务所。典型的硅谷企业是新兴企业,其有形资产很少,收入极不确定,没有利润,股票期权未兑现,其需求和实际都不甚符合通常意义上的会计规范和标准。硅谷会计师超越传统的审计师或报税顾问的职能,创造性地阐释会计师业务,为新的风险企业的交易结构设计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3.1.2 英国生物技术产业集群服务体系

英国的生物技术产业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在英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占世界市场份额一成以上,产业涉及制药、农业和食品等领域。目前已拥有270家生物技术中小企业,约占欧洲生物技术公司的1/3,且在不断衍生。英国生物技术产业集群生产性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类:

世界一流的研发服务体系。科学基础是英国生物技术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英国已经获得了20多个诺贝尔奖,拥有剑桥生物科技公司、重组DNA公司等闻名于世的企业;产业集群内有许多世界知名的大学和生物技术研究机构,如伦敦生物技术协会、分子生物实验室和欧洲生物信息协会,为生物技术企业解决生物共性技术,提供技术支撑及保障;英国科学园中有众多的为初创企业设立的生物技术孵化器;慈善团体、癌症研究协会和皇家癌症研究基金等社会机构对生物技术领域各环节的研究进行资金赞助,促使其从生物原料到生物中间体的转变;政府每年对生物技术的投入高达6.5亿英镑。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活跃的金融市场是英国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又一重要原因。伦敦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同全球金融市场联系紧密,也使资本更具有流动性。英国具有较为完善的银行体系和证券市场,满足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资金借贷、财产抵押、风险投资和欧盟对中小企业的投入计划等,值得一提的是对技术创新型企业所提供的特殊服务项目,急需资金的企业只需要在当地商业银行申请,符合条件便可获得资金资助。英国有非常活跃而又成熟的风险投资基金,风险资本投资额占欧洲的42%,在过去的10年已为生物技术领域累计投资3.44亿英镑,这类基金往往与特定的大学相关联;伦敦股票交易市场的灵活的发票规则和退出机制,也刺激了风险投资机构的积极性。

健全的劳动力市场和用人机制。英国高质量的生活水平、秀丽的风景和国际化都市都是吸引国际人才的环境氛围,更重要的是英国具有一个比较健全的劳动力市场和用人机制:一是劳动力市场的开放性,二是低个人所得税,三是股权激励。英国独特的人才市场环境,吸引大量的在美国的生物技术人员,形成了生物技术人才集聚,进而促进了生物技术企业集群的发展。此外,在劳动力市场加强对熟练工人队伍的培训教育,提供了不同层次的培训课程。

3.1.3 意大利中小企业集群服务体系

意大利是一个自然资源高度匮乏的国家,能源和原料大多依赖于进口,同时意大利也是一个“中小企业的王国”,其特色是地域同业中小企业集聚,全意大利产业集群地有199个,产品主要涉及劳动密集型的日用品,如皮鞋、家具、食品、机械等。

中小型企业融资体系。意大利建立有一整套完善的和高效率的私营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一是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如合作银行、互助银行、国民银行等,向中小企业提供比市场利率低2—3%的低利息长期贷款,或认购中小企业银行发行的股票或公司债券;二是私营中小企业基金,为私营中小企业特别是风险适中、市场前景较好的创新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基金包括“技术创新滚动基金”(用以支持中小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互助信贷集团”(加入该集团,贷款额度为入会费的20倍,且无须担保和抵押)、“投资项目补贴基金”(补贴额度为投资项目总额的10—50%)和“购买高新技术产品基金”(为购买高技术设备补贴其总额的25%);三是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由手工业和行业工会以及国家银行联合组成,并由政府提供一部分必要的基金,起“倍增器”作用,私营中小企业一旦获得信贷担保机构的担保,往往能增加其正常的贷款额;四是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包括证券交易市场、第二板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进行融资。

职业技术培训制度。意大利的职业技术院校很有名,其独到之处在于厂商与职业技术院校的互动式发展,产业知识和技术发展高度专业化,学生走出校门就能熟练掌握纺织、服装、瓷器制作等企业需要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厂商对职业技术院校特别青睐,给予资金上的赞助和技术上的支持要比政府多得多。职业学校提供的培训是多层次的,以布伦塔河制鞋学校为例,其提供三种培训方式,第一种形式是面向企业中的设计人员在职学习,一般学制三年;第二种形式是欧盟资助的专业化培训,获得资助的必须是有威尼托户口的人员,培训的内容主要是皮鞋的制作、经营、管理等;第三种是面向高中生的,一般培训期限为5个月左右,毕业后从事皮鞋生产。

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意大利的中介服务业比较发达,完善的市场体系为社会化生产和专业化服务机构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企业只需要负责内部的生产经营,其财务、产品设计、产品销售、物流服务、广告服务、法律咨询等都可外包给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来完成。例如,在萨斯索罗与瓷砖产业有关的企业200多家,有许多与之配套的模具、釉料、包装材料、仓储、运输等各类服务企业,为瓷砖生产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3.1.4 印度班加罗尔的服务外包经验

班加罗尔是印度南部城市,卡纳塔克邦的首府,印度第5大城市,人口约650万人。印度在1947年独立以后,班加罗尔发展成重工业的中心。高科技公司在班加罗尔的成功建立使其成为印度信息科技的中心,俗称“印度硅谷”.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印度服务外包领域的发展和所取得巨大成就,背后有着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政府的支持表现在税收激励、政策监管、兴建科技园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在税收方面:20世纪80年代后期,印度政府对软件产业实行10年免税;90年代,进一步推出“零赋税”政策,出口软件全部免税,对生产软件产品不征收流转税。此外,很多地方政府还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给外包企业不同的优惠,如经济特区内土地出让价格的减免,强制性用地规划条件的调整等,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印度发展服务外包的成本要比中国低30%左右,这在相当大程度上形成了承接服务外包的成本优势。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印度自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大力度修订本国的知识产权法律,1994年,印度通过的“版权法”被称为“世界上最严厉的版权法”之一,印度政府重视长远规划,建设了富有特色的科技园区。迄今已建成20多个软件园,园内企业近6000家。

完备的人力资源环境。印度技术型劳动者素质较高,相当部分外包企业学历都在本科以上,印度在英语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整个国家语言环境好。同时,印度人才教育培训富有特色,在近3000所中学、1000多所大专院校开设不同层次的IT专业课程,还依靠民办、私营机构以及软件企业实行人才的整体培训和整体转移,印度大多数的软件人才都来自于职业化培训机构,为印度培养了百万计的软件人才。印度理工学院居于顶端、各大学居中、国家信息技术学院居于底层的金字塔式的人才培养体系每年为印度培养软件设计人员约1.78万人。所以充足、合格、高水平的人力资源成就了印度外包企业强大的环境优势。

注重服务创新与服务价值链升级。印度外包业很早就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过去若干年里,印度已成为美国和欧洲客户最热衷的IT服务外包地。而从2005年以来,印度服务外包在不断向规模和领域扩展的同时,向知识外包过渡的速度逐渐加快。外包业务正在从呼叫中心、数据录入和售后服务等位于价值链低端的业务向市场分析、工程设计、法律咨询、专利申请等位于价值链高端的业务转移。在制药、生物技术、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汽车和航空业的研发和设计等技术支持服务业务等领域中,以知识服务为主的外包业务在不断扩大。同时印度不仅追赶行业科技前沿,并能适应新兴市场低收入人们的需求来研发新产品,在开发低成本和创新的新产品方面占有独特的优势。

强大的行业协会推介力量。印度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软件和服务公司协会NASSCOM是印度IT软件和服务产业的一个非赢利性组织,该组织拥有包括来自印度、美国、欧盟、日本以及中国的1100多家相关企业。其主要任务包括协调产业与政府的关系,推动产业规划与发展,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协调国内外合作等问题。与政府沟通,帮助进行产业规划,协调建设软件科技园,争取有利于软件发展的政策优惠;与WTO沟通,争取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有利地位和条件;帮助企业与电讯行业谈判,争取低价格的优良服务,维护企业知识产权;与大学等机构沟通,开展人才培训,通过设立基金方式进行电脑知识的普及,特别是向贫穷落后地区推广;推动服务外包由后端办公服务等业务向金融、保险、软件开发与研究等领域发展。

3.2 几点启示

启示一:建立健全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体系。启示二:构建完善的产业集群融资服务体系。启示三: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训。

生产性服务业案例 篇2

中山市NIO电子公司, 是一家专业从事音响产品的大型港资企业, 建有30条生产线, 员工3000多人, 年产音响产品100多万台 (套) , 年销售额达数亿元, 是全球集研发、制造、营销于一体的最大迷你音响制造基地之一。该公司与荷兰飞利浦、日本山水、韩国LG等国际诸多品牌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产品远销欧美、中东及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组合音响出口量连续多年名列广东省前茅。

2 NIO公司产品生产流程简介

NIO公司基本为代工型企业, 生产以计划推动式为主, 公司组织架构有行政部 (兼管人事、后勤、IT技术等) 、计划科、制造部、品管部、市场部 (负责海外订单) 、销售部 (负责国内市场) 、开发部等等部门。其中制造部包括6个车间:AI车间 (自动插件、波峰焊、SMT设备都属本车间) 、MI车间 (手动插件焊接等) 、2个成品车间、喇叭车间、音箱车间及1个仓库, 还包括负责生产工艺的技术科。

以i Pod/i Phone专用底座DC295产品为例, 生产工艺流程简介如图1。

3 NIO电子公司自动焊锡机导入改善案例

3.1 成品车间简介

本车间的面积约为40m*80m, 布置了12条生产线, 公司的大部分产品都在本车间组装成型。以第12条拉为例, 典型的工位设置、工时如图2。

产线平衡说明 (Remark) 如表1、表2。

最大节拍:38秒

可以看出, 该生产线的工序间已实现基本的平衡。正常班下, 一条产线的日产量为95*8=760 (台) ;考虑到待料停工、产品切换等因素, 平日产量按500台计算, 每月工作日为26天, 每条产线的月产量为13000台。因此, 车间平时员工有200人, 能满足8条生产线运作。

3.2 问题的提出

如前所述, 成品车间经过多年的运作和持续改善, 生产工艺已经比较稳定, 产能也基本满足订单的需求。但有几个问题仍比较突出:

(1) 喇叭线的焊接品质不能保证。喇叭接口处经常出现两种NG品 (不良品) :

1) 焊锡太少而导致接触不良、虚焊;

2) 因焊锡太多、形成堆积状甚至“拉尖”;另外因加热时间过长, 而使喇叭的焊盘烫伤了喇叭的纸盆、线圈的漆包线或喇叭引线本身。

(2) 喇叭焊接作业时间较长, 焊接1对喇叭需要36秒的时间;如果员工技能不熟练, 每对喇叭的焊接时间甚至长达50秒, 影响了整个生产线的节拍。

(3) 锡丝用量无法控制, 有时, 同一批喇叭, 一个班的锡丝用量甚至比另一个班多30%。

由于喇叭在音响设备中是至关重要的器件, 因此, 成品车间于2013年1月, 进行了“自动焊锡机导入改善”项目。

3.3 问题原因分析

生产中个别改善, 针对的就是“重复故障、瓶颈环节”等现象进行的。改善小组根据“准时化、自働化、标准作业、少人化”的原则, 从喇叭焊接的动作分析入手, 查找问题原因, 提出改善方法。

3.3.1 喇叭焊接工位现行动作分析

焊接工具:普通恒温锡焊烙铁;

取样类型:熟手工, 取5个周期样本, 求平均值;

焊接喇叭种类:2寸纸盆喇叭;

锡线直径:1.0mm;

喇叭引线:带接插头的2.5mm导线, 长10cm。

焊接动作分析如图5。

3.3.2 动作分析

对以上动作分析发现:

操作人员需要对焊盘加热两次:第一次加热, 添加焊锡, 第二次把焊锡熔化, 再把喇叭引线焊上去。这是非常显著的一个浪费———既浪费时间, 又浪费能源。

无论是谁操作, 焊第二个喇叭的时间都远大于焊第一个喇叭线的时间。这主要是因为, 第二个喇叭焊盘上的锡经过较长时间的冷却, 重新加热熔化它所需要的时间比第一个喇叭所需的时间大约多4秒。

如果一次只焊一个喇叭会怎样呢?事实证明, 虽然熔化焊锡的时间缩短了, 但频繁地取料、放料、取放锡丝和烙铁, 焊接速度更慢。

由于担心出现焊锡不够、产生不良品, 一些技能不熟的员工会出现反复补锡的动作, 严重影响了生产节拍。

3.4 自动焊锡机导入改善

3.4.1 改善方案与计划见图6和表3。

3.4.2 改善方法

经过技术部的提议, 决定引入“QUICK376D自动出锡焊台”以实现改善。本设备在加热的同时能自动出锡, 由步进电机控制出锡速度、出锡量、出锡间隔时间, 快速完成焊接。拨码开关设计使各出锡参数可调, 还设有回锡功能, 可以减少焊锡的浪费。设备的外观如图7、8。

3.5 改善实施报告

3.5.1 改善后的工序动作分析

3.5.2 工作效率提升情况

由于省去了“加焊锡”这个动作, 也避免了重新加热熔化焊焬, 而是一次性加热, 将引线焊在喇叭焊盘上, 焊接速度有了显著提高。从改善前的36秒焊接一对喇叭线, 到改善后24秒焊好, 效率提升了33.3%。

3.5.3 品质改善的情况

由机器自动出锡 (出锡量提前设置好) , 克服了人工控制送锡量、导致焊点不饱满或焊料堆积的问题, 使每个焊点都饱满、可靠, 焊接质量获得了显著的改善。

3.5.4 焊锡节约情况

改善小组对不同尺寸的喇叭的焊接参数设置进行了测定, 对不同尺寸的喇叭、不同直径的锡线、不同直径的导线, 进行焊接时的自动出锡速度、出锡量给出了参考值, 出锡间隔时间则由操作者自行设定。这样, 每个班使用焊锡卷的数量不再有大的差异, 焊锡用量也节约了10%。

3.6 改善活动小结

本次改善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虽然表面上是一项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 实质上这项改善包含了准时化、少人化、标准作业的思想。改善小组经过动作分析, 找出了问题的原因所在, 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引入新设备价值低廉 (约1500元/台) 、易于操作, 节省了焊接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设备具有自动送锡的功能, 通过参数设定, 有效地克服不同人员操作的差异性。

4 改善后的工序间平衡问题

由于自动化设备的导入, 喇叭线的焊接速度提高了33%, 从原先的36s/对, 到现在的24秒/对。但这并没有加快生产节拍, 因为喇叭线的焊接并不是总装线上时间最长的工序。事实上, 改善小组测定的时间, 是以2寸纸盆喇叭、1.0的锡线、10cm长的2.5公母喇叭引线为样本测定的。当焊接更小的喇叭、或采用较粗的锡线时, 焊接速度甚至可以提高到16s/对。那么, 喇叭线焊接的这位员工的时间节省了, 能不能把其它工序交给他做呢?由于这条生产线没有进行U型改造, 工序、工具基本是固定的, 所以在同一条拉上, 这种调整暂时不容易实现。

但如前所述, 本车间共有12条生产线, 产线之间距离比较近;而“QUICK376D自动出锡焊台”, 体积小、重量轻 (约3.5kg) , 能非常方便地移动。因此, 改善完成后, 每2条拉可共用一个喇叭焊接工位, 整个车间能节省4-6人。在人力资源紧缺的今天, 这项“少人化”的措施意义重大。

5 结束语

NIO公司是一家管理规范、效益良好的企业, 很早就已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等认证, 并坚持引入现代生产管理的方法与理论, 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本项目只是公司的一个小项目, 但正是这些细微的、持续的改善, 使公司能经受住各种经济浪潮的冲击, 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缩短交期, 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益。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家典型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NIO公司的订单情况、生产流程, 重点介绍了企业开展的一个现场改善项目——自动焊锡机导入改善, 利用工业工程的分析方法, 查找问题的原因, 进行改善并测定了改善的效果。

关键词:精益生产,电子企业,自动焊锡机,改善

参考文献

[1]刘树华, 鲁建厦, 王家尧.精益生产[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10.

[2]吴懿平, 鲜飞.电子组装技术[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12.

炫,北京生产性服务业 篇3

最新统计显示,2009年第三产业对北京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74.7%。三次产业结构中三产以75.8%的占比居于绝对主导。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以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为主导的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情况究竟如何?经市政府批准,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于2009年初颁布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分类标准》。有了这一科学可行的统计界定,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和特点将不再“雾里看花”。

增加值占地区GDP半壁江山

经初步核算,2009年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878.9亿元,按现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同期增长9.8%,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2.3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9.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5.3%,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2009年1~11月,全市共有限额以上生产性服务业法人单位19378家,实现收入3279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实现利润总额4729.7亿元,同比增长8.5%;从业人员210.6万人,增长3.8%。企业效益稳步回升,收入和利润总额累计增速逐季递增,并在1—11月实现由负转正,扩内需及结构性减税等政策作用效果明显(见下表)。

五大领域全面向好

金融服务快速增长。2009年,全市金融机构积极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信贷的大量投放拉动了金融业快速增长。中资金融机构全年人民币贷款规模达到24805.1亿元,同比增长27.7%。经初步核算,金融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720.9亿元,同比增长13.3%,为生产性服务业中增幅最高的领域,对生产性服务业增长贡献率达到38.5%。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由上年的18.1%提高到19.1%,带动着全市服务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科技服务作用增强。近年来,北京科技研发投入持续保持较高水平,科技服务增加值在全国居于首位,保持引领态势。”保增长”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实施,使科技服务需求有所增加,科技服务业在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增强企业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力、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等方面作用有所增强。2009年,科技服务领域实现增加值793.7亿元,同比增长12.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8%,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信息服务总体平稳。尽管软件业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但随着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实施,3G推进、三网融合进程进一步加快,电信及网络业务量快速增长,支撑着信息服务业的平稳运行。信息服务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107.6亿元,同比增长10.9%: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3%,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商务服务逐步向好。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需求不足,商务服务业受到较大影响,增速大幅下滑,但下半年以后企稳向好趋势明显。商务服务领域全年实现增加值816.2亿元,同比增长6.7%,低于生产性服务业平均增速,但比上半年增速加快6.3个百分点。商务服务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1%,与上年持平。

流通服务降幅收窄。受全球经济下滑、市场需求不足、原油价格回升和人工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2009年,流通服务发展出现下滑,但进入下半年以来降幅有所收窄。流通服务全年实现增加值1440.4亿元,同比增长5.5%,增幅较上半年提高2.8个百分点。2009年1—11月,限额以上流通服务单位与1—5月相比,收入和利润总额降幅分别收窄16.0个和35.8个百分点。从货运市场看,2009年北京货物周转量持续处于低位,累计增速自2月份起连续4个月同比下滑。下半年随着实体经济的逐步恢复,货物周转量有所增加,累计增速降幅持续收窄,但全年仍未实现增长。

发展优势已经显现

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上述一系列分析数据已经显示北京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巩固,其中生产性服务业贡献突出。这表明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对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的大幅提高,既有生产性服务业自身发展趋势因素的影响,也离不开保增长各项政策措施的作用。

产业内部结构趋于高端。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五大领域增加值比重“三升二降”,呈现高端化发展趋势。2009年,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商务服务四大高端领域增加值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5.5%,同比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其中,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提高0.9个、0.3个和0.2个百分点;尽管外部需求不足,商务服务业受到较大影响,但其所占比重仅下降0.4个百分点。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各行业对商务服务需求的增加,商务服务仍将保持较快发展,不断巩固其在全市经济主导产业的地位。流通服务比重延续下降趋势,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

产业集聚发展特点突出。从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看,在各项优惠政策的作用下,北京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快速发展,各功能区已基本形成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带动着全市经济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的集聚效应日益明显。2009年1—11月数据显示,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共有限额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单位6702家,以全市7%的占地面积,集聚了限额以上生产性服务业34.6%的单位,42.3%的资产,42.3%的收入、41.9%的利润、56.3%的税金和44.6%的从业人员。中关村科技园区以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为主导,其收入分别占全市限额以上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单位收入合计的74.9%和52.9%;金融街功能区继续保持金融服务绝对主导地位,其金融服务收入占全市限额以上金融业单位收入合计的76.0%。

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规模迅速扩大,增长速度不断攀高,快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速,顯示出较强的吸纳就业能力。2009年1—11月,北京生产性服务业限额以上单位从业人员达到210.6万人,同比增长3.8%,高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长0.9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48.1%,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五大领域从业人员人数全面增加,其中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和科技服务从业人员增速高于生产性服务业平均增速,分别达到5.9%、7.2%和4.8%。

总体效益有待提高

全年数据显示,北京生产性服务业正在逐步恢复活力,并开始稳步回升。尽管如此,对生产性服务业部分领域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仍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流通服务领域效益不高。2008年底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物流市场需求急剧萎缩,运输和仓储等收费价格及利润大幅度下降,部分中小物流企业经营出现困难。2009年下半年,尽管货物周转量降幅逐渐收窄,但全年仍比上年下降6.0%。物流业尚未摆脱业务量萎缩的状况,企业效益特别是货物运输企业效益仍处于较低水平。

非公企业经营状况不佳。随着北京第三产业所有制类型构成的日趋多元化,非公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已经成为首都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9年1—11月,限额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中,非公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单位数、收入合计、利润总额和从业人员比重分别达到84.9%、73.7%、53.9%和73.0%。但是,无论从收入增长率还是从利润增长率看,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均存在明显差距(见下表)。

药品生产案例 篇4

一、案例二

浏览次数:1234 次

案例一:更改药品生产批号案

【案情简介】某药厂是一家有着30年历史的医药企业,然而长期以来,这家企业却把退货回场的旧批号药品进行翻新再出售,他们洗掉了这些药品原来的生产日期,印上新批号,经过重新包装后再返回市场销售。

经查,该厂从1998年开始就存在更改药品批号的行为。从1998-2002年9月,共更改药品批号22个品种,508个批次。

2001年12月1日-2002年9月,更改了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氯化钾注射液、硫酸镁注射液、酚黄乙胺注射液等15个品种,109个批次的药品生产批号。

2001年12月1日前,该企业更改了有效期药品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5个批次的药品生产批号,2001年12月1日前还更改了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等21个无效期品种,394个批次的药品生产批号。该企业更改批号的行为由来已久,涉及品种之多,批次之广,企业管理之混乱非常惊人。

2002年9月13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洗不掉的恶行》为题,对该企业更改药品生产批号的问题进行了曝光。国务院领导同志对此极为重视,要求作为大案严肃查处。

【问题与思考】

试对该制药企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分析。

案例二:“亮菌甲素注射液”案

【案情简介】2006年4月22日和4月24日,广东省某医院住院的重症肝炎病人中先后出现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后证实是由于患者使用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引起。截至5月19日16时,黑龙江省共查封、扣押“齐二药”生产的药品3243750支,其中5个有问题品种8476支。共涉及8个省份、5个品种、6个规格、24个批号、2058600支药品。

齐二药违反有关规定,将“二甘醇”冒充辅料丙二醇,药桶上贴的合格证是中国地矿总公司泰兴化工总厂出据的,但产品是常州华格尔有限公司的,而购货发票却是江苏美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也就是说这批三合一的东西,在原辅料阶段就构成了假药。

假辅料通过采购、验收、检验并用于“亮菌甲素注射液”生产,丙二醇检验方法是红外光谱检测,但因没有标准图谱使这项关键的检测就是形同虚设,从而使假药流向市场,导致多人肾功能急性衰竭甚至死亡。然而,齐二药的一车间和二车间分别在2002年和2004年通过了国家GMP认证验收,其中仅一车间GMP工程建设的花费就达1600万元。同时,该厂的化验室在人员资质、仪器设备和检测能力等方面也都是经过GMP认证通过的。

【问题与思考】

请根据本章所学内容,说明上述事件反应出这两个企业通过GMP认证后,在实施GMP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案例分析】生产者虽然都是通过了GMP但却没有严格执行GMP,没有严格要求生产药品的各个环节。其共同特征就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环节出现问题。

“齐二药”事件发生的原因是:

(1)生产和质量管理混乱。

(2)没有遵守GMP 要求对物料供应商和物料来源进行合理的评估。

安全生产教育案例 篇5

一、目的

通过深刻汲取近年来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惨痛教训,警示广大从业者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提升安全素质和技能,消除侥幸心理,规范操作行为,杜绝“三违”现象;警醒企业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从事故教训中及时找准保护生命的硬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不让血的教训重演。

二、范围

全区工矿商贸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和道路交通领域。重点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及化工、冶金等八行业、煤矿、建筑业、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中开展。

三、时间

205月10日至10月31日

四、内容

(一)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专题宣讲活动。事故案例要以我们身边反复发生和近期区内外发生的事故为重点,工矿商贸典型事故案例主要以自治区、市安监局提供为主(另行下发),重

点企业根据实际安全生产特点编辑整理有关事故案例在本企业组织开展宣讲活动。住建、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行业本系统典型事故案例宣讲教育活动。宣讲必须深入到基层、企业一线,直接面对从业人员,直入主题,直观面对案例场面宣讲案例,每起事故案例宣讲做到过程明了、原因清楚、罚责和措施得当,使事故教训入心入脑,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二)编辑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系列宣传手册。自治区安监局将总结分析近年来工矿商贸行业发生频率居高的几个类型事故分别汇编成案例教育系列宣传手册,分发到各工矿商贸企业。各生产经营单位要结合本行业领域和本企业安全生产阶段性、气候性特点,有针对性的编辑案例宣传品作为补充。建筑、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由主管部门根据本行业实际编辑印发宣传品。

(三)集中观看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视频光盘。自治区安监局将收集整理刻录近几年区内外较大、重特大典型事故案例视频以及国家安监总局推荐的光盘或影片。各有关部门、各企业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周、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各类安全专项整治活动,组织安全生产执法人员、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生产一线从业人员集中观看。

(四)安全生产事故案例作为安全培训“必讲”内容。高危行业企业“三项岗位人员”资格培训、全员培训和各类专题业务及更新知识培训将安全生产典型事故案例讲解作为培训“必讲”内容。

五、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教育活动是今年全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各有关部门、各企业要高度

重视,将此项活动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指派专人负责,确保活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并将本次活动具体负责部门、负责人及联系方式于5月12日前报区安委办。

(二)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各有关部门、各企业要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宣讲活动,加大宣讲教育力度,充分发动安全监管人员和企业安监机构、人员广泛参与进来。要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领域)从业人员宣讲教育。要积极采取事故分析、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进行宣讲,切实让大家用心灵去感受事故案例,增强警示教育的威慑力和说服力。

(三)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实效。各有关部门、各企业要切实落实开展这次活动的主体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做到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通过开展典型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宣讲活动,能够切实增强企业广大职工安全意识,预防和避免事故的发生。区安委会有关成员单位和相关企业要于每季度初5日前将上季度事故案例教育活动开展情况及《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警示教育行动情况统计表》报区安委办。

附件:生产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宣讲活动登记表

生产安全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宣讲活动登记表

说明:1、组织单位指区有关部门或生产经营单位;

2、听讲组成人员指政府、部门人员或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

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篇6

SHENGCHAN ANQUA SHIGU

DIANXIN

GANLI

号:

QG/LXL/AQ-02-2009 版

次:

一、机械伤害事故 1、2002年12月23日,原三车间操作工人赵利刚,19岁,工作时站违规在2#上面把盖板踩翻(本应站在操作平台上),导致右脚踩进螺旋输送机内被旋转的绞龙叶片绞伤,造成右小脚以下被绞断的严重后果。

根据事故现场的调查和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操作工人赵利刚违章作业,负主要责任;次要原因是螺旋输送机盖板未按规范固定。整改措施是:①按规范固定螺旋输送机盖板;②在螺旋输送机和安全通道间设置安全防护栏杆;③在防护栏上挂设“禁止翻越”的安全警示标志。2、2003年8月15日,成品车间(原三车间)操作工人卢志兵,18岁,在交班前的生产现场卫生工作时,违规翻越2#螺旋输送机和安全通道间设置的安全防护栏杆,跳上2#螺旋输送机,把盖板踩翻,导致右脚踩进螺旋输送机内被旋转的绞龙叶片绞断而不能拔出,因现场抢救不力,时间过长,流血过多,造成送医院后死亡的极严重后果。

根据事故现场的调查和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操作工人卢志兵无视安全警示标志,违章翻越安全防护栏,负主要责任;次要原因是螺旋输送机盖板仍未按规范固定,成品车间承担管理责任。整改措施是:①按规范固定螺旋输送机盖板;②加强员工(特别是青工)安全教育和培训;③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3、2007年11月25日,磷酸分厂生产三班操作工人刘云,31岁,在调整球磨机输料皮带跑边时因违章操作,衣袖被运转皮带滚筒绞住,导致左手也被卷进皮带和滚筒之间,造成左上臂肱骨骨折,左手和左胸肌肉被挤伤的重伤事故。

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是操作工人刘云违章操作,未按劳保用品正确使用的安全规定,将衣袖袖口扣紧,负事故直接责任;磷酸分厂维修组对设备检修、维护保养不力,承担间接责任;磷酸分厂设备主管副厂长承担管理责任。4、2005年11月19日,成品车间(原三车间)操作工人杨策发现螺运机外壳底部漏料,用左手拿着塑料内袋去赌塞,由于用力过猛导致指尖被螺旋叶片擦伤,造成左手中指指尖被旋转的绞龙叶片绞断。

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是操作工人杨策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匮乏,不懂装懂,违章操作,负事故直接责任;成品车间维修组对设备检修、维护保养不力,承担间接责任;成品车间设备主管副主任承担管理责任。5、2002年10月16日,磷酸车间白肥离心机操作工人孙加德,32岁,在操作离心机时,用一块三层板盖在离心机上防水,设备运转过程中的强烈震动使层板掉入转筒,虽立即刹车但未能杀死,木板飞出后击中手臂,造成手臂肌肉受伤。

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是操作工人孙加德安全意识低下,违章操作,负事故直接责任;磷酸车间生产主管领导对员工安全生产技术教育不够,承担管理责任和领导责任。6、2002年12月1日,磷酸车间白肥离心机操作工人龙福太,22岁,在离心机未停稳时将滤布丢入,致使滤布飞出打中其下身,造成 下身受伤事故。

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是操作工人龙福太思想上不重视安全,片面追求产量,违章操作,负事故直接责任;磷酸车间生产主管领导对员工安全生产技术教育不够,承担管理责任和领导责任。7、2004年11月22日,磷酸车间白肥离心机操作工人曹运多,在离心机未停稳时就用钢铲伸入离心机出料,导致旋转的转筒把钢铲把弹断,飞出后打在其左手上,造成左手食指

[编者按] 磷酸车间白肥离心机上的类似违章操作事故反复发生,折射出我们的生产主管领导和操作员工片面追求产量,不重视安全之隐患的严重,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俗话说:人不怕犯错误,有错改了就好了,但重复发生相同的错误就是低级错误,就是愚昧。9、2007年11月20日,氢钙分厂生产二班包装王志萍,37岁,在为缝包机穿线时,不慎踩动脚踏开关启动了自动缝包机,致使针头扎伤右手食指,造成指尖软组织挫伤和刺伤。

根据事故现场的调查和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包装工人王志萍安全意识不强,违章操作,在穿线时未切断电源开关,负事故直接责任。10、2007年9月24日晚11点半左右,氢钙分厂机电班机修工杨茂才38岁、林玉华36岁,在检修B线1#布袋圆筒筛作业时,圆筒筛突然启动,将正在圆筒筛内的杨茂才甩出,卡在下料斗与滚筒筛之间;将正在操作平台上的林玉华带倒在圆筒筛外表面。造成杨茂才左胸4、5、6肋骨骨折,林玉华胸部等软组织挫伤。

根据事故现场的调查和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工人邹文刚违章操作,在接班后未对生产现场和生产设备进行认真的检查,作好工作准备,就盲目地启动布袋圆筒筛的电源开关,负事故的主要责任;次要原因是机修工杨茂才和林玉华,在检修作业前虽断开了圆筒筛的电源开关,但未在开关上挂警示标牌,也未在配电室切断该设备电源,负事故的次要责任;另外交班工人在交接班时未对1#布袋圆筒筛的检修作业事宜向接班人邹文刚作相关交接,也是次要原因之一,也应承担次要责任;氢钙分厂主管设备的副厂长和主管生产的副厂长承担直接管理责任。11、2007年9月26日,综合分厂MCP一班下料工完晓辉,23岁,在未停止螺运机和关风器的情况下即用手从关风器口往上拉被负压吸入的布袋,不慎操作失度,右手手指接触到正在旋转的关风器叶片,造成右手中指、无名指指端离断性切断。

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是操作工人杨策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匮乏,不懂装懂,违章操作,负事故直接责任;综合分厂维修组对设备检修、维护保养不力,承担间接责任;综合分

厂设备主管副厂长承担管理责任。

二、物体打击事故 12、2002年07月28日,磷酸车间电工冉小勇,25岁,在放电缆线时,被上面作业放好的钢管掉下打着头部,造成轻伤。

根据事故现场的调查和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电工冉小勇安全意识不强,负事故直接责任。作业现场放置的钢管存在安全隐患,是次要原因。13、2008年6月11日氢钙分厂生产一班工人李继华,32岁,在抬废旧风机外壳时,其左手中指不慎被滑落地面的风机外壳砸伤。经诊断为左手中指指尖末端骨折、肌肉挫伤。

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是李继华安全意识不强,在抬废旧风机外壳时,操作方法不符合安全管理要求,临危处置又不当,负事故直接责任。14、2009年3月29日,生产部安装队焊工谭中勤,33岁,在拆除六米沉清器型号为159的废旧管道时,被割断后的钢管反弹将谭中勤右手拇指挤压致伤,造成拇指末节骨折

根据事故现场的调查和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是谭中勤安全意识不强,在作业时对159的废旧管道支撑不当,致使割断后的钢管反弹造成事故,负事故直接责任。

三、起重伤害事故 15、2002年9月5日,三车间机修工曾伟,40岁,在吊装输送机滚筒时,滚筒摆动被挤压致伤,造成大小腿骨折,小骨移位。

根据事故现场的调查和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作业前没制订吊装作业技术方案和安全组织措施方案,未开展安全交底,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事故的次要原因是曾伟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临危处置不当。16、2002年8月31日,磷酸车间刘明山,40岁,在起吊减速器时未充分考虑到连接皮带的负荷,致使皮带断裂链条从右手无名指滑过,造成右手无名指骨折。

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作业前没制订吊装作业技术方案和安全组织措施方案,未开展安全交底,没有落实防范措施,事故的次要原因是刘明山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

护技能,临危处置不当。17、2008年9月7日,磷酸分厂机电班机修工杨文荣,41岁,六人在白肥离心机电动装置检修的电机起吊作业中,机修工杨文荣担心套着的联轴器脱落,便用双手扶着联轴器,因电机吊离机架移动过程中联轴器出现转动,将左手无名指挤压致伤,导致左手无名指 20、2007年11月29日,生产部安装队焊工谭中勤,33岁,在综合分厂白肥厂房上安装氟洗涤塔时,踩烂石棉瓦后连带折断的锈蚀屋架,坠落地面,臀部着地,造成髋部左耻骨、坐骨骨折。

根据事故现场的调查和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谭中勤作业时没搭设梯子,没有系挂安全带,更没有落实任何防范措施即上房顶作业,属于违章作业,承担事故直接责任。21、2008年5月27日,磷酸分厂生产三班球磨机操作工李柱明,43岁,因球磨机衬板螺栓松动漏料浆,操作工李柱明随即停机爬上磨机用套筒扳手拧紧松动的螺栓,拧紧过程中因扳手打滑,站立不稳从磨机上坠落地面,造成左足跟骨闭合性粉碎性骨折。

根据事故现场的调查和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李柱明在高处作业时没系挂安全带,也没有落实其他防范措施,属于违章操作,承担事故主要责任;磷酸分厂生产主管领导对员工安全生产技术教育不够,承担管理责任和领导责任。

五、放炮事故 22、2006年7月6日,原成品车间生产三班操作工人荀天成,36岁,在从车间会议室开完会后回工作岗位的途中,被金锐水泥厂采石场放炮飞石击伤右臂,导致右手肘骨受伤,经鉴定伤残等级为柒级。

本事故属于意外伤害事故,由水泥厂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但从侧面反映出公司各级领导疏于防范,员工安全意识不足。

六、车辆伤害事故 23、2002年5月27日,内转车辆司机杨明光,45岁,在转运报废车辆作业中,因报废车停驶时间太长,发动机无法打火,采取挂档滑行发动,按理不会有危险,下滑过程中突然车辆无法控制,翻倒在凉亭对面沟内。造成杨明光右手受伤。

该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司机杨明光处置措施不当,承担事故直接责任;但在车辆转运方案上存在技术性错误,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24、2004年10月9日,化验室员工王金兰,33岁,骑自行车途径昆禄公路何关营叉路

口时被云南省建设厅一轿车撞伤,造成盆骨骨折。

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小轿车行驶速度过快,承担主要责任;次要原因是王金兰过路口时处置不当,承担次要责任。25、2006年2月27日,原综合车间生产三班包装工杨富兴,39岁,中班下班后到淋浴室洗完澡后,在淋浴室旁凉亭处被云南五建公司项目技改施工车辆撞倒,造成肱骨、左下肢等多处伤害,司法鉴定为4级伤残;凉亭也被撞受损严重。

根据事故现场的调查和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五建公司施工车辆严重违反公司交通安全规定,驾驶员入场后未经安全培训就上岗作业(入场后的 29、2002年8月17日,成品车间搬运工人段旭东,35岁,在转运成品时,被顶上的包倒下砸伤,造成软组织损伤。

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搬运工人在堆码成品过程中,堆码不规范,次要原因是代月华违规操作,取包方法不当,临危防范不力。

八、灼烫事故 30、2004年6月9日,原料库李正源在放酸时,离酸罐还有15㎝就满罐的时候,又去收石灰,造成酸罐溢出,喷在其右手上,造成右手皮肤表皮烧伤。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李正源违规操作,离开放酸岗位时未关闭阀门所致。31、2004年7月23日,原综合车间唐洪荣在放酸时因管内硫酸压力过大把胶管冲落,硫酸溅到衣裤上造成轻微烧伤。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唐洪荣放酸时未穿防护用品,硫酸溅到衣裤上时又未及时冲洗,违章操作。32、2007年6月4日,磷酸分厂仪表工程师康联和,26岁,在检修氟硅酸管道仪表过程中拆卸法兰盘时,管道中的氟硅酸喷出溅入双眼,造成眼部化学性灼伤。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康联和违反操作规程,作业中未采取防护措施所致。

九、触电事故 33、2007年10月20日下午,设备厂家邢台司南净化有限公司维修人员杨仕春,在为原湖北尧治河新希望磷化有限公司下属拥和科技有限公司维修调试电除雾器设备作业时,不慎触电身亡。

根据事故现场的调查和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设备内作业未按规范使用有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的低压工作行灯,而且要戴好绝缘手套,站在绝缘板上才能作业,违章在电除雾器内使用了220伏的普通照明灯具进行防腐作业;之二是午餐时饮酒;之三是设备内有较浓的有毒气体而未采取抽风或置换措施。34、2007年10月4日,成都华融化工有限公司发生一起因移动移动式皮带输送机致人触电受伤,其中一人死亡的严重安全事故。

究其原因是装卸工人在移动移动式皮带输送机过程中违章作业,输送机铁轱辘轧破机带电缆线使机架带电所致。其一,在移动移动式皮带输送机之前没有拔掉电源插头,切断设备电源;其二,在移动过程中,机带电缆线拖在地面;其三,电源前端未安装漏电保护开关;其四,皮带输送机机架未保护接地;最后一个原因是触电身亡者赤脚作业。

生产性服务业文献综述 篇7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

1966年, 美国经济学家H.Greenfield在研究服务业及其分类时, 最早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生产性服务业又称生产者服务业, 在理论内涵上是指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 即可用于商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服务。

1975年, Browning和Singelman在对服务业进行功能性分类时, 也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 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法律工商服务、经纪等具有知识密集和为客户提供专门性服务的行业。

我国学者侯学钢 (1997) 认为, 生产性服务业也可称为厂商服务业, 它随着西方“工厂制度”的确立而迅速发展起来, 是为社会物质生产提供各种非实物形态的服务性产业。

钟韵、闫小培 (2005) 认为, 生产性服务业是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提供而非直接向消费的个体使用者提供的服务, 它不直接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 但却是任何工业生产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活动。

目前, 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对其定义为“Producer services are intermediate inputs to further production activities that are sold to other firms”, 即生产性服务是指作为中间性投入提供给其他企业的促进生产活动的服务。

二、国外生产性服务业务研究

(一) 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分析研究

Goe (1990) 认为, 生产性服务业销售的最大部分是其他服务业而不是制造业, 对大多数生产性服务业而言, 市场主要面向最终需求。他还认为, 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几大要素有: (1) 产品和服务生产的转型; (2) 大多数产品生命周期被削短了; (3) 短期的顾客货物的生产正在取代大批量生产经营方式。Coffey和Bailly (1991) 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和区位间的关系以及弹性生产方式的兴起, 认为在货物生产和服务业部门生产中弹性生产方式的兴起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活动的增长。Daniels (1993) 的研究显示, 在大部分的经济体系中, 虽然生产性服务业并不是服务部门中最大的部分, 但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就业增长是服务业中最快的。Beyers (1993) 研究指出, 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增长最快的大都市区增长最快, 同时在整个区域也显现了较快的增长势头。Harrington (1995) 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增长。Coffey (2000) 经研究后认为, 生产性服务业是二战后发达国家就业增长最为迅速的部门。他认为, 就其促进经济的转变和适应性而言, 生产性服务业在投资、创新和技术转变等方面扮演了战略性的作用。

(二) 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研究

Harrington (1995) 指出, 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的两个重要因子是:可能顾客的当前区位和多样劳动力的成本与获取。这两个因素间相互作用受服务业生产技术及其市场结构、大容量的远程通讯依赖的调节。这些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是相反也可以是一致的。许多研究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上的不均衡发展、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大都市化倾向。Beyers (1993) 研究发现, 1985年美国90%的生产性服务业就业集中在大都市区, 占总就业的83%。Coffey (2000) 认为, 在区域、国家、国际尺度下, 生产性服务业都倾向于在大都市区布局, 而非大都市区、甚至较小的大都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则处于相对的劣势。有学者还关注到跨国生产性服务的布局对世界城市网络和大都市区自身的影响。Sassen (1991) 研究指出, 伦敦、纽约和东京作为全球城市, 集聚有多项高级专业服务业。她认为, 高级生产性服务业是当前世界城市形成的一个主要特征。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郊区化”趋势, 有学者研究认为, 大城市的办公成本太高, 导致一些服务企业的外迁, 二级城市成为了它们的优先选择。也有学者认为, 不同种类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区位选择上有不同的偏好。Gil1espie和Green (1987) 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布局行为的逆大都市化趋势。Illeris (1996) 认为, 家庭服务业和部分生产性服务业主要考虑接近客户, 由于区域市场可以提供足够的收益, 生产性服务业趋于分散化。

(三) 生产性服务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

Hansen (1990) 分析了美国教育、生产性服务业密度和大都市区人口规模对大都市区人均收入的效应, 结果表明, 在日益增加的信息指向经济中, 生产性服务业部门的增长实际上扩大了劳动分工和生产率。而且, 生产性服务业的出口或外销也加速了区域的发展, 充当了催化剂的作用。Harrington (1995) 通过对美国的研究认为, 生产性服务业对区域的贡献为: (1) 对区域就业、收入和税收的直接和非直接的贡献; (2) 对区域活动生产率和竞争的贡献, 这表现了一种市场外部性。Grubl (1993) 提出了三个基本种类的服务贸易:要数服务贸易、附带有人员和货物暂时移动的贸易、物化的服务贸易。他认为, 生产性服务贸易只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个人和商品的移动并进行贸易;另一种是通过装运服务物化在其中的物质材料来进行贸易。Illeris (1996) 指出, 在正在出现的服务社会, 一些生产性服务通过出口到区域外, 对其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直接的贡献。他还指出, 还有部分生产性服务活动通过提供必要的服务和符合条件的劳动力、或通过吸引这样的劳动力前来就业的方式来提高区域的直接基本经济活动企业的竞争力, 以此间接对区域经济发展作贡献。OECD (2000) 的研究也表明, OECD国家以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业服务业为主要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产值比重从1987到1997年间已经基本上稳居各服务行业的首位, 并且增长率仍是各部门中最高的。Thompson (2004) 的研究, 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增长率从1992年到2002年间保持了极高的增长水平, 其吸纳的就业总量在2002年已经超过了制造业, 占全部非农部门就业的比重为1319%, 仅次于政府服务 (1615%) 。

(四)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研究

Cohen and Zysman (1987) 认为, 服务业部门的存在要以制造业为基础, 因为制造业是服务业产出的重要需求部门。格鲁伯、沃克 (1993) 用奥地利学派的生产迂回说来阐述生产者服务业同制造业之间的关系。Eswarn and Kotwal (2001) 认为, 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制造业部门的收益, 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生产率得以提高的前提和基础。Park, Chan (1989) , Shugan (1994) 和Bathla (2003) 等通过研究, 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表述为协同发展、互为基础和推进动力的关系。Riddle (1986) 提出了交互经济模型, 认为生产性服务业是促使其他部门进行发展和增长的过程产业, 它的作用在于使得一切经济的交易更为方便, 是经济的黏合剂。Lundvall and Borras (1998) 也认为,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边界正在模糊, 两者之间的融合互动逐步加剧。Guerrieri (2005) 通过对8个国家11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指出, 一个国家制造业的专业化分工是决定一个国家生产者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反过来, 生产者服务要素的使用也能促进制造业以及服务业本身专业化分工。Alan Macpherson (2009) 指出, 一个知识密集型制造业通常会对生者服务有着较高的需求, 因此, 也更有可能生产和出口这些生产者服务业;制造部门的结构能够影响生产者服务业以及生产者服务贸易的发展。

三、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务研究

(一) 对国内外研究成果评述

甄峰、顾朝林、朱传耿 (2001)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和评述。赵群毅、周一星 (2005) 对西方生产性服务业地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地梳理, 归纳了西方生产性服务业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提出新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地理学研究的拓展方向。李江帆、毕斗斗 (2004) 对国外生产服务业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跟踪梳理, 系统介绍和阐述了生产服务业的概念、生产服务业对于经济与就业增长的贡献、生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关系、生产服务业外包、生产服务业布局、生产服务业对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作用等生产服务业焦点问题。王敬荣 (2006) 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国外和国内学者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成果, 并归纳了今后的研究趋势。吕拉昌、阎小培 (2006) 总结了生产性服务业的若干理论问题, 重点就生产性服务业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和区位三大问题进行探讨。

(二) 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研究

张文忠 (1999) 从经济区位论的角度出发, 研究了不同类型服务业的区位特征以及服务业布局的理论依据,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发达国家大城市服务业布局的特征和空间演变趋势。宁越敏 (2000) 以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市为例, 分析转型时期城市生产服务业和办公楼区位的分布特点, 得出影响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的因素。陈殷, 李金勇 (2004) 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模式和影响机制, 认为聚集因素在生产型服务企业区位模式中扮演主导作用。钟韵 (2004) 通过对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实证研究, 从产业功能的角度探讨了广州生产性服务业的成长历程特征、及其对腹地珠江三角洲的影响, 并提出我国中心城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思路。曾国宁 (2006) 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和制造业集群的比较, 形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基本因素。李普峰 (2009) 和贺天龙 (2010) 分别利用区位商和赫芬达尔指数揭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规律。

(三) 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研究

考虑生产性服务业对某个区域或某个城市的影响, 更重视个体差性。钟韵、阎小培 (2003) 从全国、区域以及城市三个层次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地位与影响, 并以此来探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经济结构变化及经济发展水平的特征及关系。姚耀, 陈高森, 骆守俭 (2006) 比较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社会性服务业三种类型服务业对于上海市经济增长的贡献, 得出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市GDP贡献最大。郑吉昌 (2005) 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分工深化的关系进行了考察。认为, 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 另一方面又是分工经济的“黏合剂”, 是现代经济增长的牵引力和经济竞争力提高的助推器, 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来源。张亚斌、刘靓君 (2008) 利用1997—2006年国内东、中、西部三大地区面板数据, 对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同时, 生产性服务业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杨玉英 (2010) 对中国的省际数据进行了分析, 得出对不同地区和区域的不同影响。

(四)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研究

植草益 (2001) 和周振华 (2003) 认为,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边界正在模糊, 两者之间的融合互动逐步加剧。李冠霖 (2002) 用投入产出的分析法揭示了我国第三产业外部和内部相关行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趋势。魏江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创新》 (2004) 一书中, 通过知识密集型要素视角, 分析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 从中得出了其知识创新行为与制造业创新的关系。陈宪, 黄建锋 (2004) 以古典经济学的分工理论为出发点, 从产业间的分工、互动与融合的角度, 考察了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关系的动态演进。顾乃华等 (2006) 利用我国大陆31个省 (市、区) 2000年、2001年和2002年的面板数据, 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效率提高的关系。江静、刘志彪 (2007) 认为, 经济全球化要求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来分析产业升级问题。长三角制造业要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向高端攀升, 根本途径在于发展现代服务业, 尤其是高级生产性服务业。江静、刘志彪 (2010) 认为, 当前政府鼓励生产性服务发展的政策应该以需求为导向, 立足于巩固和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 进而扩大对生产性服务的中间需求。

四、生产性服务业研究不足与展望

国内外对生产性服务业整体的研究比较充分, 对服务业的区位因素、与经济发展和制造业的关系等等都做了大量的研究, 但是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具体行业、生产性服务业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状况、信息通信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关系等的研究还比较少, 尤其是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研究。随着新技术和新的商业运行模式的不断出现, 以及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崛起, 学者在关注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的同时, 也应更多地关注发展中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会展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之功能谈 篇8

归纳来说,所谓生产性服务可以理解为服务生产的外部化或者市场化,即企业内部的生产服务部门从企业中分离和独立出来,目的在于降低生产费用,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专业化程度。生产性服务业在理论内涵上是指市场化的中介投入服务,既可用于商品和服务进一步生产的非最终消费服务。生产性服务业是生产者在生产服务业市场上购买的服务,是为生产、商务活动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的服务。无论从会展业的侠义还是广义的概念来看,会展业符合生产性服务业的特点和要求。

在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6种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国际贸易业、信息服务业、国际金融业、现代会展业和中介服务业。会展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意义是深远的,其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和其本身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功能主要变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节约交易成本功能

会展的本质在于提供了一个节约交易成本和信息集聚的平台。按照现代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制造业的生产包括制造成本和交易成本两部分。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化的加深,制造业成本大大降低,制造效率将提高。但是工业革命造成生产专业化的另一个现象就是分工精细化,社会分工越细,交易成本将越高。在制造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交易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而会展的服务功能可以使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会展的存在将有关信息的供需双方整合到一个平台之上,大大节约了有关信息需求者和供给者传递信息的成本,促进了有关交易的达成及市场的顺畅运行。只不过会展平台所节约的交易成本不是会展企业本身的交易成本,而是替会展参与者节约的交易成本,这也是会展存在的基础价值所在。

2整合营销功能

会展作为企业的一个有效的营销平台,为企业展示产品、收集信息、洽谈贸易、交流技术、拓展市场提供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会展营销已经成为企业的主要营销手段。现代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在制造业的作用日益突出,其进入生产过程是通过厂商使用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进行的。而会展能帮助参展商、客商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制订符合实际的生产、经营战略、策略和计划,而且其作为低成本的营销中介体,平均费用优于推销员推销、公关推销、广告推销等其他手段。

3产业关联功能

会展经济的产业链很长,涉及服务、交通、旅游、广告、装饰、边检、海关以及餐饮、通信和住宿等诸多部门,不仅可以培育新兴产业群,而且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这样高的产业关联度使得会展经济成为带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自然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青睐。作为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会展经济所带来的多米诺效应在促进就业方面也同样具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它带动的大多是吸收就业人员较多的第三产业。据测算,在一些大城市,每增加1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就可以创造近百个就业机会。

4推动自主创新功能

会展作为信息集聚和交流的平台,可起到推动生产性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从科技发展史来看,许多划时代的发明创造,如电话机、留声机、蒸汽火车、电视机等都是在展览会上首先进行展示和推广的。即使是在信息技术和手段迅速发展的今天,会议和展览的便捷性、集中性、直观性和快速性,在新技术的推广方面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这种信息传播的功能来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能力,促进各种形式的知识流动与技术转移。广泛普及和应用先进技术,加快电子化、自动化进程,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

5优化产业结构,改变供给和需求结构

在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第二产业比重最大,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小,形成了中间大两头小的局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发展会展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途径。一方面会展通过积聚大量的商品、技术和信息,有利于技术的引进,改变资本和劳动力的资源拥有状况和使用效率,为产业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从而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另一方面会展通过汇集大量的人流和物流,为相关产业带来了需求,会展业的发展壮大增强了第三产业的实力,会展业的强大带动效应势必全面刺激第三产业的繁盛,从而实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会展业内部实力得到增强,改变了会展业的供给结构,优化了会展市场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会展业提供的多元化进一步促进了需求的多层次化,进一步改变了需求结构。

此外,会展业可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这是它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国际上许多知名的城市,会展业都为其带来了直接的收益和经济的繁荣。会展业还可以改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当地居民生活的便利度。会展业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反映在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其他相关硬件设施建设的拉动方面。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客观上提升了当地居民生活的便利度,当地居民成为主要的受益者,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水平,更增加了居民的幸福指数。

编后

上一篇:苏州中小物流企业人才流失分析与对策探讨下一篇:国际物流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