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南通语文中考模拟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3年南通语文中考模拟(精选6篇)

13年南通语文中考模拟 篇1

一、选择题 1.毛泽东曾说:“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中国人民海军诞生的标志是 A.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的筹建 C.人民解放军海军领导机关成立

B.华东军区海军的建立 D.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的建立

2.近年来,我国海军多次完成亚丁湾护航任务。这充分表明 A.中国海军活动范围扩大

C.中国海军武装力量强大

B.中国政府重视外交活动 D.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3.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下列成就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C.中日建交

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说:“如果这些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声明中提到的原则,应该适用于 ①发展中国家 A.①③ ②经济发达国家

B.②③④

③弱小落后国家

C.①③④

④资本主义强国

D.①②③④

5.2012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无视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再次进行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这表明 ①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③要不断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A.①② B.③④

②国际经济旧秩序没得到根本改变 ④争取世界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C.①④

D.②③

6.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11月7日在开罗访问了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并发表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讲话,强调不同文明要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它体现出我国的外交方针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一国两制

7.2009年11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华。在他之前,已有6位美国总统访问过新中国。其中,第一位访问新中国的是()

A.罗斯福 B.艾森豪威尔 C.肯尼迪

D.尼克松

8.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从此,我国以崭新的外交形象活跃于外交舞台。下列图片反映的外交成就中哪一项不是70年代所取得的()

A B C D 9.小敏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 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 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是 A.民主法制遭受践踏

C.文化教育历经浩劫

B.国民经济破坏严重 D.外交事业停滞不前

10.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关系的改善

C.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苏联解体

11.法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说:“中国在我们当中就坐了属于她的席位,不公正和荒谬的状态结束了。”材料中“不公正和荒谬的状态结束”的因素有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②越来越多国家对中国的支持 ④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C.①③④

D.②③④ ③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12.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十年后”中美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D.尼克松访华 C.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二、简答题

13.某校历史探究学习小组以“中国的过去与未来”为主题,决定举办一次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演变历程的展示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回答下列问题。展示一:近代屈辱外交篇

材料一 1842年,英国同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材料一中,英国迫使清政府签订的条约是什么?(1分)

展示二:现代独立自主篇

材料二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20世纪50年代,中国率先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1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事件。(举出两例即可)(2分)

展示三:新时期改革开放篇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设立“经济特区”始于哪一年?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新格局?(2分)

(5)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经历了屈辱外交——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的演变历程,对此你有何感想?(2分)

14.中、美、俄是当今世界的三个大国,历史上他们的关系变化跌宕起伏。

【侵华的帮凶】

(1)19世纪中期,美俄两国在哪一次侵华战争中扮演着帮凶角色?(1分)

【战时的合作】

(2)二战中面对共同的敌人,包括中、美、苏三国在内的正义力量联合起来的标志是什么?此后在雅尔塔会议上又决定成立哪一国际组织?(2分)

【关系的转变】

(3)20世纪70年代,当中苏关系恶化后,中美关系却出现转机,其缓和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两例即可,2分)

【上海的聚首】

(4)2001年中国上海科技馆前出现了中、美、俄三国领导人的身影,这次聚首是为了出席哪一会议?(1分)

【历史的启示】

(5)从中、美、俄三国关系变化的过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1942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12月23日,在重庆召开了中、美、英三国军事代表会议,讨论了有关对日作战问题,并确定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总司令,成立三国代表组成的联合作战参谋部,由史迪威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

——据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整编 材料二 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迈向世界的关键性第一步。……中国实现对外开放与现代化战略需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

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只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动力之一;到了90年代,改革开放则成了发展中美关系的最主要动力。……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制度保证。十四大后中美关系之间的贸易、投资、技术合作迅猛发展。

——《当代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

材料三 下图为中美贸易情况统计图(部分年份)

材料四 历史表明,每当两国对涉及对方核心和重大利益的问题处理得比较好,中美关系就比较顺畅和稳定。反之则会麻烦不断。我们希望美方始终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以实际行动反对“台独”,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2012年2月15日习近平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上的演讲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原因。(1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正常化始于何时?根据材料二,归纳中美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

(3)根据材料三,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美贸易总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在中美关系上中方的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是什么?(1分)

(5)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中美关系顺利、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2分)

2007-2012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整理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国防与外交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BDDDC BDADB AA

二、简答题 13.(1)《南京条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等。(4)1980年;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5)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有理即可)14.(1)第二次鸦片战争。(2)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3)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交。(4)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5)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国与国应该求同存异,合作共赢。15.(1)原因:迫切需要中国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

(2)时间:1972年;联系:中美关系正常化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我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中美的不断发展。

(3)跨越式高速增长。从美方看:因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美国放弃了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当时苏美经济发展受阻,在苏美争霸中并不占优势,所以有必要加强中美贸易;从中国方面看:实施改革开放战略,打开国门,积极进口美国商品;自身经济实力也逐步增强,对美国的出口也逐渐增加。

(4)台湾问题

2010年天津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篇2

初三年级 连英贤

自四月份以来,我校组织全校教职工就法制方面的知识进行了集中学习,通过认真学习,我收益颇丰,亦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在学习各项法律法规的过程中,我的思想和心灵都得到了又一次的洗涤,法律法规的制定为我们这群教育工作者指明了目标,端正了方向。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因此,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要树立事业心,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同时,也要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

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然而,教师只有“爱的教育”和“奉献的教育”还远远不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才是教师在爱学生这一基础上的发展方向。

在学习了《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后,我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履行的义务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讽刺,挖苦,不威胁、责难家长。时刻以教师的道德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处处做到“身正为范”。学生们就像是一株株稚嫩的幼苗,需要我们用适当的方法和爱心去培育、呵护和灌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以这些法律法规来鞭策自己,保障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在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事业经久不息,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健康成长。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学习,我认识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名教育一线的工作者,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这一方针。学生在校期间老

师不仅要教育好学生学习好文化知识,还要保护好每一位学生的人身安全,心理健康,让学生健康成长。《教师法》不仅帮助教师得到其所得,也让教师有了行为上的准则,只有学好它才能保证教师享有自己的权利。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更新了自己对法律的认识,更是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

13年南通语文中考模拟 篇3

(一)参考答案

一、基础部分(24分)

⒈(10分)⑴芳草萋萋鹦鹉洲

⑵会挽雕弓如满月

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⑷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⑸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⒉(4分)⑴吹毛求疵⑵抽噎⑶栈桥⑷无与伦比

⒊(3分)D

⒋(3分)C(语序不当,“许多实体和网络书店里”与“短短一天之内”位置调换。)

⒌(4分)贫困虽然是人人不愿过的生活,但有时却能成为人们奋斗的动力;

痛苦虽然是人人不愿经受的情感,但有时却能造就人们刚强的性格。

6.(3分)D(D:尽力做好分内的事。A:杀死/使动用法,让„„被杀,损失;

C:表转折却、可是/表顺接,不译; B:用来、拿来/按照。)

7.(3分)虽然如此,公输盘(已经)替我造好云梯,(我)一定要攻取宋国。⒏(4分)九设九距公输盘诎(公输盘之攻械尽)吾请无攻宋矣 ⒐(2分)⑴驻扎(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⑵遗憾

⒑(3分)B

⒒(4分)宽厚仁爱,体恤将士,善于收揽人心。(意思对即可)【译文】贞观十九年,太宗亲征高丽,驻扎在定州,只要有士兵到来,太宗都亲临州城北门楼抚慰他们,当时有一个随从的士兵病重,不能进见。太宗诏令把他抬到自己的床前,询问他的病情,下令州县的医官给他好好治疗。因此将士们没有不心甘情愿跟随太宗出征的。等到大军回师驻扎柳城,又诏令收集前后阵亡将士的骸骨,设太牢隆重祭奠。太宗亲临祭祀,为死者哀悼痛哭,全军将士无不落泪哭泣。观看祭祀的士兵回到家乡,把这件事情告诉阵亡者的父母,他们的父母说:“我们的儿子战死,天子为他哭丧致哀,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太宗亲征辽东,攻打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被乱箭射中,太宗亲自替他吮血止伤,将士们没有不因此而受感动和深受激励的。

⒓(3分)C(是从反面展开论证)

⒔(3分)D(作者在文中并未提倡)

⒕(4分)注重心灵和图书的互动,让心灵走进名著,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培养恬淡闲适、从容独立、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读书性格,在轻松自由的读书环境中有所体验,有所发现。从高品质文字中寻觅乐趣和意义,真正闻得到书香,注意语言的积累、分析与欣赏,在理解内容和思想的同时,提高语言能力。(缺少自己的理解的扣1分)

⒖(4分。)文章叙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母亲讨饭(米)供儿子读书的故事(2分),表现了母爱无疆的主题(2分)。

⒗(4分。)(1)“轻轻地、细细地”表现对儿子的呵护,通过细节描写,体现了深厚的母爱。(揣摩词语2分,细节描写1分,句意理解1分)

(2)斑驳陆离:形容土墙已经百孔千疮破败不堪了。噌噌:形容长得很快。本

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儿子”家虽然十分贫穷,但儿子在母亲的呵护下健康地成长。((揣摩词语2分,比喻1分,句意理解1分)

⒘(4分)因为这三袋米,凝聚着母亲的汗水和心血,是母爱的结晶(2分),母爱是无价的,金钱买得到粮食,但买不到母爱。(2分)

⒙(5分)示例:天啊!那位靠乞讨大米供儿子上学的母亲竟是我的娘。娘啊!您拖着残疾的身躯乞讨供我读书,那漫长的乞讨路上却印下了您对儿子的一片深情和殷切希望。儿子不知怎样才能回报您的恩情。(内容合乎情理2分、生动感人2分)

▲附加题

⒈《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

⒉研究怎样把人的粪便还原为食物;从黄瓜提取出阳光;从屋顶开始建房屋;用猪来耕地等。

13年南通语文中考模拟 篇4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⑪道狭草木长。(陶渊明《归园田居》)

⑫。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2分)

⑬,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朝民歌《木兰诗》)⑭回首中国大地5000年历史,真令人感叹“,”!(用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上阕的句子),而我们更看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⑮把王维《终南别业》默写完整。(4分)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⑪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shànxiào()。

⑫我似乎遇着了一个pīlì(),全体都震悚起来

⑬他就是这样chuīmáoqiúcī()。

⑭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ruìbùkědānɡ()。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有的书可供一读,有的书可以吞下,而有不多的几部书应当消化。

(2)我单位原公章已作废,自2002年5月1日起新公章,特此通告。

(3)地铁三号线18个车站站名经市地名委员会,已经正式确定。

A.咀嚼启用审查B.品尝启用审察

C.咀嚼起用审察D.品尝起用审查

4.下面是某同学写的日记中的一个段落,画线部分有语病的一处是()(3分)那一次,学校组织卫生大扫除,我和一个同学被安排打扫教室卫生。(A)贪玩的我竟对那个同学说我生病了,硬要她帮我打扫一下。(B)当我在外面玩得痛痛快快后走进教室时,却发现训斥她的老师正在教室里。(C)原来她先帮我完成了任务,而自己负责的区域却没来得及打扫。我的脸一下子热起来。我的行为真可耻啊。(D)是啊,自己应该承担的事情,怎么可以强加在别人身上呢?我和那些自私自利的小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5.仿照下面画线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意思相承或相关。(4分)大自然给我们很多启示。滴水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学习要广读博览;,是在告诉我们。

二、阅读(46分)

(一)伤仲永(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伤仲永/以伤先帝之明B.世隶耕/隶而从者

C.即书诗四句/无从致书以观D.固众人/吾义固不杀人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8.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二)(9分)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但屡顾我,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帝怆然,遂舍之。(《西京杂记》)

9.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⑪帝忍而愎忍:

⑫益死之速耳益:

10.对画线句“汝临去,但屡顾我,我当设奇以激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你将要离开时,只需频频回头看我,我会设下奇计来激怒他。

B.你将要离开时,只需频频顾及我,我会设下奇计来激怒他。

C.你将要离开时,只需频频顾及我,我会设下奇计来感动他。

D.你将要离开时,只需频频回头看我,我会设下奇计来感动他。

11.东方朔用什么办法解救乳母?(4分)

(三)去繁就简的人生(10分)

夏秋相交之时,家门口的一棵柿子树被一场罕见的大风拦腰吹断了,很是让人心痛。那棵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每年都给当时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我当时少不更事,便问正在对树叹息的祖父,冬天风大,还那么冷,它怎么就没被吹断呢?祖父说,这树亏就亏在了结果太多,枝叶太旺,招风啊。我当时听得似懂非懂,并不完全明白祖父话中的意思。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情渐多,才慢慢体会到祖父话中的意味。柿子树在夏秋之际的断折,是因为它在最为繁华的时节,背负了太多的沉重,就像英雄往往魂断于盛年。而在深秋或寒冬,华叶落尽,果实卸下,生命开始简单而平静,再次面对风霜雨雪的袭击时,就显得无畏无惧,宁静泰然了。

在人的一生中,也会有许多的追求、许多的憧憬。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生活,追求刻骨铭心的爱情,追求金钱,追求名誉和地位。有追求就会有收获,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拥有很多。有些是我们必需的,而有些却是完全用不着的。那些用不着的东西,除了满足我们的虚荣心外,最大的可能,就是成为我们的一种负担。

古人有句话叫“大道至简”,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越是真理的就越是简单的”。的确,古往今来,那些真正健康长寿的人,那些人格高尚、具有爱心、在专业上有所建树、给人类社会留下精神财富的人,无不生活简朴,思想单纯专一,在世人眼里,他们看起来也许并不怎么聪明,甚至会有些傻里傻气。实际上他们只不过是大智若愚,自觉淘汰了对他们来说多余的东西罢了。

智者的简单,并非因为贫乏或缺少内容,而是繁华。著名的美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有一个很有趣的“数学人生法则”,说数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九九归一,化繁为简。在人生的过程中,往往越是单纯专一的人,就越是容易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而那些想法很多,在许多方面都行,都一试身手的人,则往往终其一生而无所作为。一个人一生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即便你健康地活到80岁,才有29200多天。这里面还要除去2/3的时间用于睡眠和其他琐事,还要除去童年、少年和老年的时光,其实你可以利用来做事情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千天。在有限的人生中,你不可能做得太多,所以只能有选择、有方向地去努力。

一个心中有坚定信念的人,一个有明确目标的人,他会心无旁骛,并善于将可能引起忧思苦恼及妨碍行进的事物丢弃掉,不让它干扰自己的身心和脚步。使用电脑的人都知道,你安装使用的软件越多,电脑运行的速度就越慢,还会有大量的垃圾文件、错误信息不断产生,若不及时清理掉,不仅影响电脑的运行速度,还会造成死机或者整个系统的瘫痪。所以,你就必须定期地删除多余的软件,这样才能保证电脑的正常运转。人的身心何尝不是这样,你要想有所作为,想在生活中健康有力地向前走,就不能背负太多无用的东西,要学会清理和放弃。

简单的过程是一个觉醒的过程。大道至简,健康人生一定是一个去繁就简的人生。简单使人宁静,宁静使人快乐,而快乐才是生命不断走向高处的动力。

12.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去繁就简”,是指将人生多余的东西丢弃掉,专注于自己的信念与目标,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

B.“大道至简”,真理总是简单的,不简单的就不是真理。

C.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情渐多,才能够慢慢体会小时候不理解的事情。

D.文章举出一些电脑之所以死机瘫痪的例子,说明必须及时清理和放弃无用的东西。

13.作者在文中提出了提倡“去繁就简”人生态度的理由。下面不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那些用不着的东西,会成为我们的一种负担。

B.古往今来,健康、高尚、成功的人无不生活简朴,思想单纯专一。

C.人生有限的,不可能做得太多,只能有选择、有方向地去努力。

D.简单能使人身体健康,而身体健康能使人快乐,走向成功。

14.请你举一个例子来证明本文的观点。(4分)

(四)目送(17分)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A]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⑾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⑿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⒀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⒁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⒂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B]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⒃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5.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历程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4分)

16.“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这是本文的题记,请你结合文章第⑨段和第16段的内容说说作者意在告诉我们什么。(4分)

17.按要求对文中A、B两处画线句进行鉴赏。(5分)

⑪从A句中任选一个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简要品析。(2分)

⑫从表达效果的角度简要赏析B句。(3分)

18.《目送》一文发表后,在世界华人中产生了很大反响。读完此文,你能说出它受欢迎的原因吗?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三、作文(50分)

19.请以《思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附加题(10分)

(A)可是,我一连跑去挤了两三天奶,什么也没有看到,我的胆子稍稍大了一点。我想,其实没有什么事情,都是我的想象罢了。但我还不能使自己确信那一定是自己的脚印,除非我再到海边去一趟,亲自看看那个脚印,用自己的脚去比一比,看看是不是一样大;只有这样,我才能确信那是我自己的脚印。不料,我一到那边,首先发现的是,当初我停放小船时,绝不可能在那儿上岸;其次,当我用自己的脚去比那脚印时,发现我的脚小得多。这两个情况又使我马上胡思乱想起来,并使我忧心忡忡,忐忑不安。结果我吓得浑身颤抖,好像发疟疾一样。我马上跑回家里,深信至少一个人或一些人上过岸。总之,岛上已经有人了,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对我进行突然袭击,使我措手不及。至于我应采取什么措施进行防卫,却仍毫无头绪。

(B)一位信使早我们半天先出发了,他去报告国王我就要到了,请陛下规定一个日子和时辰,看看他什么时候高兴见我,好让我有幸去“舔他脚凳子跟前的尘土”。这是这个国家朝廷的规矩,不过我发现它并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因为我到达后两天被引见的时候,他们命令我趴在地上朝前爬,一边爬一边舔地板;但因为我是个外国人,他们倒注意事先将地板清理得干干净净,这样尘土的味道倒还不是很讨厌。不过,这是一种特殊的恩典,只有最高级的官员要求入宫时才能得到。不仅这样,要是被召见的人碰巧有几个有权有势的仇敌在朝,有时地板上还故意撒上尘土。我就看到过一位大臣满嘴尘土,等他爬到御座前规定的地点时,已经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这也没有什么办法,因为那些被召见的人如果当着国王陛下的面吐痰或抹嘴,就会被处以死刑。另外还有一种风俗,说实话我也不能完全赞同:如果国王想用一种温和宽大的方法来处死一位贵族,他就下令在地板上撒上一种褐色的毒粉,舔到嘴里,二十四小时后毒发身亡。但是说句公道话,这位君王还是非常仁慈的,对臣子的性命相当爱护(这一点上,我很希望欧洲的君王都能向他学习)。为了他的荣誉,我一定要说一下:每次以这种方法将人处死后,他都严令叫人将地板上有毒粉的地方洗刷干净,侍从们要是大意了,就会因惹恼了国王而受刑。

1.这两段话分别出自哪部作品?作者是谁?(2分)

A段出自《》,作者是。

B段出自《》,作者是。

2.你觉得这两段文字在叙事上有什么不同特点?结合文段内容简要说说。(4分)

3.设想这两部作品改变成戏剧,出现了上述两个片段。表演A段中的“我”或B段中的国王的演员在这场戏中表情应该是怎样的?假如你是导演,请你选择一个片段,为演员在戏中的表情写几句描述性的提示语。(100字以内)(4分)

参考答案

1.⑪夕露沾我衣⑫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⑬万里赴戎机⑭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⑮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⑪讪笑⑫霹雳⑬吹毛求疵⑭锐不可当

3.A

4.B

5.绳锯可以断木,是在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大海能容纳百川,是在告诉我们心胸要宽宏大量;壁立能够千仞,是在告诉我们要无私无欲;粒沙可以成漠,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坚持到底

6.D

7.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8.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

9.⑪残忍⑫更

10.A(个人以为激为激将而非激怒)

11.根据武帝的性格特点,从武帝与乳母之间的关系入手,让乳母“慎勿言,但屡顾帝”,动之以情。然后用训斥乳母的方式委婉劝谏皇帝。

12.B

13.D

14.略

15.一是目送儿子渐渐长大的背影,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与不舍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落寞;一是目送父亲渐渐老去远离的背影,表达出面对父亲的老去而无法挽留的痛楚。

16.①任何亲人只能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片段;②生命中的有些成长是我们必须独立面对的;③面对生活中种种失去的落寞与痛楚是我们生命的必然;④我们应珍惜属于我们的每一份情缘。

17.⑪可选择“无边无际”“时空长河”“凝望”“交会”等词语进行品析,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示例:“交会”一词写出我对儿子的牵挂与儿子对我的依恋融合在一起的情形(1分),形象表现出母子间无法割舍的深情。⑫作者以斜风细雨烘托惨痛别离的心情,再连用两个“深深”将自己对父亲的难舍和失去父亲的痛心直接抒写出来,使深情的描写与抒情自然融合到一起。(语意相近即可)

18.参考角度:⑪文章的选材;⑫章的情感;⑬文章所蕴含的哲理;⑭文章的语言;⑮文章的表现手法。参考示例:文章将深刻的哲理寓于深情的叙述之中。透过作者极富真情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寄寓其中的人生哲理,让人学会珍惜亲情、珍惜生命,让我们沉静下来,纯粹起来,带着爱和释怀与生命和解。

附加题

1.A《鲁滨孙漂流记》笛福;B《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

13年南通语文中考模拟 篇5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卷共四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湖泊 淡泊 遗憾 震撼 无暇顾及 白璧微瑕

B、桑梓 辛苦 炽热 纺织 断壁残垣 持之以恒

C、拱桥 哄骗 奖券 试卷 漫不经心 慢条斯理

D、剽悍 漂移 阔绰 辍学 笑容可掬 鞠躬尽瘁

2.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项是()(2分)

A、走投无路 谈笑风生 变本加厉 一视同人

B、一愁莫展 众口铄金 改邪归正 锲而不舍

C、中流砥柱 甘败下风 川流不息 好高骛远

D、锐不可当 张皇失措 迟疑不决 咄咄逼人

3、下面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年体通史,以写人物传记为主。

B: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特定的环境和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文体,人物、环境、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其中情节是最重要的要素。

C:词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文体,起源于唐朝,兴盛于宋朝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又称“长短句”。

D:《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文中的“我”不是作者本人。教材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都是作者本人。

4.古诗文默写。(共8分)

(1)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3)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井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富于想象,意境奇美,如(夜雨寄北》中“,”一联,突破时空局限,憧憬与亲友秉烛欢谈的场景。杜牧则善用绝句讽咏史事,寄托心志,如《赤壁》中“。”两句,用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运。

(4)《桃花源记》中“。”两句,表现了老有所养,幼有所托的和乐情景。,5.名著阅读。(共6分)

○1初中三年想必同学们读了不少名著,依据示例为下面的名著导语写出书名。(4分)

示例:在苦难中长大 书名《童年》 作者 高尔基

A 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书名 作者

B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书名 作者

C痛苦和磨难造就伟人 书名 作者

D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书名 作者

○2请从A或B项著作中,讲述一个故事(不低于80字)(2分)

6、阅读下面两则新闻,按要求答题。(7分)

2012年2月12日恰逢诗圣杜甫诞辰1300周年,近日,倍受众人喜爱的圣人老杜,成为一大瞩目的关注重点。相关纪念活动未见多大影响,倒是近日微博上疯传有关他的恶搞图片网络爆红,关于这位唐代大诗人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俨然成了微博红人。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由此被好事的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

身处全民娱乐、恶搞盛行的时代,什么是底线?还真难整齐划一。因为缺乏对历史的敬畏,缺乏对古人的尊重,也因为面临文化危机不是一天两天了,因此,诸多名人被重新解构,主流价值观常被漠视,历史总是被戏说,但仔细想想还真是,若无涂鸦,谁还记得杜甫诞辰1300周年?

(1)请用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求不超过20字,书写正确、规范、整洁)(3分)

(2)个别网友恶搞杜甫,引起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如果让你策划纪念杜甫的活动,你会怎么做?(2分)

修改意见:

(3)根据你的积累,结合杜甫具体诗句(或作品)说一说抒情的感情。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一12题。(共14分)

鳝鱼骨里的妈妈滋味

①小时候,我家门前的“亭仔脚”(就是屋檐下),摆了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鳝鱼面。

②摊子黄昏才开张,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间,远远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香味猛然飘进我的鼻子,把我勾到摊子前面,我便低着头绕过巷子,回到家里。

③为什么要低着头呢?

④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们根本吃不起。

⑤不要说炒鳝鱼,连鳝鱼面也吃不起,我们家兄弟姐妹很多,一人吃一碗面,恐怕是一星期的饭钱了。

⑥妈妈经常向卖鳝鱼的妇人央求拜托,杀了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妈妈深信鳝鱼的骨头布满钙质,还有各种维生素,对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有帮助。

⑦每天晚上,妈妈总会从鳝鱼摊提回一大袋的骨头,洗也不洗就丢到大锅里熬煮。⑧为什么洗也不洗?

⑨因为,妈妈说鳝鱼骨头上还带着鲜血,那是最为滋补的,洗净多么可惜!

⑩熬过两三个小时,鳝鱼骨头几乎在锅中化完,汤水变成咖啡色,水面上浮着油花,这时,妈妈会撒一把葱花,关火。

⑾鳝骨汤熬成时,夜已经深了。

⑿妈妈把我们叫到灶间,一人一碗汤,再配上她在另一家面包店要来的面包皮,在锅里烤热了,变成香味扑鼻的饼干。

⒀我们细细地咀嚼面包皮,配着清甜香浓的鱼骨汤,深深感觉到生活的幸福。⒁只要卖鳝鱼的来摆摊,我们一定会喝鳝鱼骨汤,奇怪的是,我从来没有喝腻过,而且一直觉得这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⒂妈妈担心我们会吃腻,有时会在汤里加点竹笋,或下点蛋花;有时会用豆腐红烧,或与萝卜同卤„„固然用的都是普通的食材,却布满了美味的魔术。⒃最神奇的,算是炸鳝鱼骨了。

⒄鳝鱼骨本来是歪曲扭动的,下了油锅时忽然被拉直了,一条一条就像薯条一样,起锅时撒一些胡椒盐,香、酥、脆,真是美味极了。

⒅我吃了好几年的鳝鱼骨头,一直到我到外地念书。偶然回到乡下,喝到妈妈亲手熬的汤,总是觉得美味如昔,心中更是布满了感动,妈妈把深情与爱熬进了那平凡的汤里,使我们身强体健,在普遍营养不良的乡下孩子中,我们总是气色红润,精神饱满。

⒆也许是小时候吃不到鳝鱼,长大之后,只要到馆子吃饭,看到有卖鳝鱼的,总会点两道来吃,一边吃一边怀念起那一段艰苦的岁月。

⒇妈妈早已离世,在异国的雪夜中,我想到再也喝不到清炖的鳝鱼骨汤,再也不能,一口一口,细细体会妈妈的深情。

(21)想着想着,我的眼泪一滴一滴地落下,像窗外的雪花。只要有爱,(22)只要有爱,就是无价的。

(摘自《林清玄散文自选集》河北教育出版社)

7、文章以“鳝鱼骨里的妈妈滋味”为题有何好处?(2分)

8、从全文来看,为什么说鳝鱼骨里有“妈妈的滋味”呢?(3分)

9、第⑥段中说到“妈妈经常向卖鳝鱼的妇人央求拜托”,请发挥想象补写出妈妈的语言描写。(2分)

10、第⑧段在文中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11、母爱如水,温柔细腻,读完这篇文章,文中“母亲”的形象一定会触动你的心灵。请写出一则1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把你的感悟写出来。(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共12分)

食品添加剂

①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近年来,我们的食品安全环境日趋严峻,随着毒奶粉、染色馒头等事件的不断出现,人们不禁要问,食品添加剂安全吗?

②食品添加剂是指经国家批准的,因防腐保鲜、提高加工工艺等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分为防腐剂、凝固剂、品质改良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等22类1500多种。当人类的食品进入工业化生产之后,除了极少数的天然野生食品外,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含添加成分的。目前,近97%的食品中使用了各类添加剂。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③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防腐保鲜效果十分明显。根据食品安全要求,每克食品的细菌总数不能超过8万个。假如不用防腐剂,即使在0——4℃的低温环境中,肉制品保存到第五天,细菌总数也将超过每克10万个。而防腐剂能遏制肉制品中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大量繁殖,有效延长肉制品的保持期。

④食品添加剂不但能防腐保鲜,还能改善食品的外观和口味。食品的酸、甜、鲜通常不是食品天然拥有的口味,往往是由添加剂“调”出来的。食品的诱人口感,如面条有弹性,点心酥脆,大多也是添加剂的功劳。

⑤现在,人们又发现不少食品添加剂还具有防病抗病的功能。如腐乳红曲是由大米发酵而来的,能够降低血脂,它既是色素又是功能性添加剂;从甘草里面提取的甜味剂,能改善肝功能;从玉米芯里面提取的木糖醇具有护肝、防龋齿的作用。除此以外,食品添加剂还能够调整食物的营养结构,如在面粉里面添加钙粉、维

生素等,能使面粉的营养更加全面。

⑥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离不开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直接影响食品安全。例如,摄入过多的膨松剂或防腐剂,轻则会引起流口水、腹泻、心跳加快等症状,重则会对胃、肝、肾造成严重危害。为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如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就明确规定,山梨酸钾可以作为食品防腐剂,但必须严格控制添加比例,它的许可添加量为0.5%以内。在美国,苯甲酸钠只允许在化妆品中使用,并且浓度必须在0.1%——0.2%范围内。世界卫生组织也规定了一个“ADI”值,即依照人体体重,一种无健康危害的食品添加剂的每日允许摄入量的估计值。例如:糖精钠的ADI值为5毫克/公斤,即糖精钠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5毫克。

⑦必须指出的是,一直受到人们谴责的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这样的非法添加物常见的还有块黄、硼酸、硫氰酸钠、蛋白精、酸性橙等。一般来说,不违规不超量不超范围的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是安全的。(选自《科学画报》有删改)

【链接材料】

某食品配料表

原料 比例 添加剂 比例

小麦粉 83% 山梨酸钾 0.7%

鸡蛋 10% 硫氰酸钠 0.2%

白砂糖 6% 腐乳红曲 0.1%

12、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有哪些功能?请简要概括。(4分)

13、联系上下文,请简要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

除了极少数的天然野生食品外,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含添加成分的。

14、作者在第③段中采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请分析它们的作用。(2分)

15、阅读链接材料,请你根据本文有关食品添加剂的知识,判定这一食品能否安全食用?说说你的理由(3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文段,完成17——20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6.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有仙则名()(2)妻子不觌()

(3)无案牍之劳形()(4)或栖于椟()

1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18、语段(一)中“孔子云:何陋之有?”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19.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

甲 乙 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 “,”,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来表达。

(二)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21、22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0、“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中“寂寞”“深”“锁”呼应了上句中的 “ ”字。作为亡国之君,词人在这首词表达了 之情。(2分)

21、任选角度,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2分)

四、作文(50分)

从下列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1、请以“从那一刻开始”为题目

2、请以“我和 一起 ”为题

要求:①写一篇字数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② 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③字迹清晰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

1、D2、D3、B4、① 断肠人在天涯

②塞下秋来风景异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① A 《西游记》吴承恩

B 《水浒传》施耐庵

C 《名人传》罗曼 罗兰

D 《朝花夕拾》 鲁迅

② 示例:A 三调芭蕉扇

唐僧师徒四人路过火焰山,要想过山,只有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扇灭火后才能通过。悟空前往芭蕉洞找铁扇公主。悟空初次借扇,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得无踪无影。灵吉菩萨得知实情,给他一粒“定风丹”再去借扇。公主急忙回洞,闭门不出。悟空变作一只小虫,乘公主喝茶之际进入铁扇公主腹中。公主腹疼难忍,答应借扇,但给的是一把假扇。第三次,悟空变成牛魔王模样,骗得真扇。牛魔王到家得知真相后急忙追赶,悟空与牛魔王大战。八戒、沙僧上前助战,最后把牛魔王打得现出原形。悟空用芭蕉扇扇灭山火,师徒四人继续西行取经 示例 B 风雪山神庙

林冲遭到高俅陷害,被发配沧州看管一个草料场。一天,大雪纷飞,他到附近小

酒店打酒,回来看到他住的那间草屋已被大雪压塌,于是就到不远的一座山神庙中躲雪喝酒。正喝之间,见草料场起了大火,林冲正要出去救火,忽听门前有三个说话,一听才知道是高俅的心腹买通监狱牢头,放火烧了草场,想把林冲烧死。林冲怒火中烧,冲出庙门,一口气杀了这三个仇人。这样,林冲走投无路,只好投奔梁山泊。

6、①恶搞杜甫引起众人对文化危机的深思。

②示例:举办“杜甫杯”赛诗会;瞻仰杜甫故里(陵寝)等

③杜甫在《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

7、①、点明文章线索。②、暗示文章的中心。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出两点即可)

8、因为这鳝鱼骨是妈妈向人央求得到的,并熬制到深夜,妈妈把深情与爱熬进了那平凡的汤里。

9、示例:大嫂,我的孩子多,家境困难,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营养;就把你们不要的鳝鱼骨留给我吧!我就先谢谢你了,大嫂。

10、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洗也不洗就丢到大锅里熬煮”的原因,引出对下文不洗原因的叙述。

11、感悟真挚或联想合理、中心明确、语言通顺、富有感染力。可酌情给满分。有感悟或联想、中心较明确、语言不够通顺。可给3、4分。

有感悟或联想、中心不明确、语言不够通顺。可给1、2分。

12、防腐保鲜功能,改善食品外观和口味的功能,防病抗病功能,调整食物营养结构的功能。

13、答案示例一:“极少数”是说明不含添加剂的食品很少,“几乎”说明含添加剂的食品很多,它们准确说明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使用广泛(或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示例二:“极少数”和“几乎”都起了限定作用,准确说明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4、列数字 准确说明食品添加剂的防腐保鲜效果十分明显。

15、答案示例:该食品不能安全食用。理由1:该食品添加剂中的硫氰酸钠是非法添加物,超出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理由2:山梨酸钾的添加量超出0.5%的规定标准。

16.(1)出名(著名)(2)妻子和儿女(子女)(3)使 ┄劳累(4)有的17.(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18.运用反问句进一步强调了“陋室不陋”,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19.(4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分)信乎其似巢也(1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分)

20、独 亡国之君的孤独寂寞

13年南通语文中考模拟 篇6

语文模拟试题三

(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勉强(qiǎng)倒坍(tān)草檄(xí)廓然无累(lěi).... B烟囱(tōng)狡黠(xiá)告罄(qìng)锲而不舍(qiè)... C糯米(nuò)哂笑(shěn)稽首(qǐ)呱呱坠地(guā).... D绮丽(qí)连亘(gèn)荫蔽(yìn)怏怏不乐(yà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帷幕 焦灼 压轴戏 张惶失措 B健忘 旁骛 撒手锏 囊荧映雪 C逞能 炫耀 窝囊气 共商国是 D蓬蒿 脏款 挑大梁 莫衷一是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位多年从事教育事业的老教师,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分热心,一贯好为人...师,给了青年教师很多的帮助。. B.我市积极搭建德育教育实践平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未成年人的真挚情感和高尚品质。.... C.2016年4月4日,姚明正式入选NBA名人堂,使国人对篮球的热衷程度可谓迫在眉睫。.... D.动漫巨制《大圣归来》上映后,影迷们没有了以往的莫衷一是,而是好评如潮,这启示每位....导演,只有诚意之作,才能够打动人。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俗语讲:日久见人心。心者思想也,常人之心,年月可现,哲人之心,世纪方知。B.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了入春以来的最高值。

C.蝴蝶纵有千般不是,还是有一桩长处:不做室中物!飞,则飞于野;舞,则舞于田。D.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怎样才能打开

一练语文试题第 页

(共8页)产品的销路?

5.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你要坚强地生活下去,迎接新的明天。”句中两个加点词语词性相同。.... B.短语“极速前进”、“我是歌手”与“最强大脑”的结构相同。

C.“美哉,中国!”和“甚矣,汝之不惠!”都属于主谓倒装,突出强调谓语。D.“唉,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背影》中的这句话中“聪明”是褒义词。6.下列文化知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古代“书”“铭”“说”“记”“序”“表”“传”等多种文体,它们体现了古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方式。

B古人对不同年龄有不同的习惯称谓,如“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金钗”“及笄”“弱冠”“半老徐娘”等,现在的初中生是“豆蔻年华”,真正的妙龄人生。

C中国的科举考试历史久长,等级分明。根据相关知识推断,孔乙己应参加过“院试”,而

范进中举参加的应是“乡试”。

D中国的毛笔书法在世界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门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中王羲之的成就尤

为突出,他的《兰亭集序》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7.下段话有两处语病,请在原文中修改。(2分)

①“我成功了,”我喊了出来,“朋友们!”②为了这一刻,我顶着骄阳,踏着严霜,道路在脚下延伸;为了这一刻,我跌倒了爬起来,失败了挺起胸,成功在奋斗中缩短。③而现在,我将登上领奖台,心里别提有多高兴!④这一次我终于握住了“成功”的手,虽然只得了一枚银牌,却是我血汗的结晶,是对我苦练的肯定。⑤我要将这一刻与我的朋友分享,是他们在我失意时为我鼓劲。⑥我要向教练保证,下一目标是以夺取金牌为目的!8.名著阅读(5分)

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一练语文试题第 页

(共8页)次日,孙坚来辞袁绍曰:“坚抱小疾,欲归长沙,特来别公。”绍曰:“吾知公疾,乃害传国玺耳。”

(1).袁绍为何说孙坚害传国玺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后孙袁双方围绕“传国玺”做了什么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默写(共5分)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3)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可清人赵翼却在《论诗》中另辟蹊径,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风骚的创作真谛。(4)对不少普通老百姓来说,“中国梦”就是“安居梦”,就是杜甫曾经喊出过的“

。”的梦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5)情怀是诗。关注百姓疾苦是古代无数仁人志士的情怀,请写出一句古诗文中同情劳动人...民的美联佳句。10.综合性学习活动(共6分)

下面是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

(1).请想象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写一条宣传珍惜水资源的标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练语文试题第 页

(共8页)

二、阅读(共40分)

(一)诗歌阅读(共6分)

(一)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回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释】飕飗:(sou liu)形容秋风。

11.这首诗的题材是:____________,第三联是___________联(2分)12.这首诗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刻画了怎样的秋风形象?(2分)13.有人说“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与“秋风”无关,有些离题。你是怎么认为的?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

(二)(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共6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1)居庙堂之高:(2)吾谁与归: ..15.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练语文试题第 页

(共8页)16.处在当今社会的现代人,是否还有必要具备“古仁人之心”呢?请谈一谈你的认识。(3分))

(三)苏武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须发尽白。(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改。)【注释】①亡:通“无”,没有。②信义安所见乎:信义在哪里显现呢?见:通“现”,呈现。③春秋:年纪。④夷灭:被杀。⑤子卿尚复谁为乎:你又替谁(守节)呢?⑥亲近:皇帝的侍从。⑦斧钺:古代兵器,汤镬:古代大锅。⑧卫律:人名,与李陵一样,为投降单于的汉将。⑨衿:衣襟。⑩决:通“诀”。

【背景资料】本文选自班固所著《汉书》中的《苏武传》。苏武作为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达19年之久,始终没有投降。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武使匈奴明年

安陵君固使唐睢使于秦

B 为武置酒设乐

且焉...置土石

.C 请毕今日之欢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D 与武决去 委而去之 ....1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一练语文试题第 页

(共8页)⑧

⑩⑥

⑦⑤②

①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李陵劝说苏武投降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结合文段说说苏武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说明文语段阅读(共5分)

元青花之谜

在青花瓷的家族里,元青花的名字一听就如雷贯耳。然而元代青花瓷从诞生之日起,就给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谜团。

第一个谜就是它的纹饰为什么是蓝色的。蒙古人尚白尚蓝,是受波斯文化的影响。蒙古当时跟西域的关系十分密切,在13世纪初,由于成吉思汗异军突起,他和他的继承者多次征服了西亚中亚,打通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大批阿拉伯人波斯人和突厥人涌入中国,其中包括工匠天文学家医学家等,他们带来了西域的文化,蓝色是西域波斯文化的主色调,今天去中东我们依然可以看见到处都是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建筑。

第二个谜就是它的发展没有初创期,没有萌芽期,它是突然成熟的。过去任何一个瓷窑,其发展脉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元青花则不然,你看见的时候,它就不是襁褓中的婴儿,而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这有多种解释:有的说元青花不是元代早期出现的,而是元代中晚期出现。那个时候,波斯人带来了现成的原材料和成熟的工艺,元青花直接受波斯文化的影响另外一种说法是元代以后有大量北方工匠南迁,他们绘画能力都比较强,他们来到南方的景德镇驻扎下来,在景德镇漂亮的瓷胎上重新开始作画,就跟一个画家到另外一个地方画画似的,只不过是换了纸,换了颜料而已,技艺上没有什么区别。元青花的这种突然成熟,从学术角度讲,至今还有很多问题尚待研究

第三个谜是元青花纹饰为什么题材众多。元青花跟其他瓷器的题材表现不一样,它的题材尤其多。元青花早期的题材大都是花卉鸟兽龙凤,后期才出现了人物题材。后期画人物的第一个原因是元青花受元曲和小说的影响,注意展现情节;第二个原因是在元朝后期,朱元璋没有

一练语文试题第 页

(共8页)拿下江山之前,曾长时间驻扎在景德镇,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他对战争故事的关注,以人物为纹饰题材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

第四个谜是元青花造型硕大,大件瓷器特别多,如大盘大罐大瓶,土耳其的托布卡比宫里有元青花大件瓷器几十件,都是中国当时出口的。元青花大器特别多有一个原因,就是跟蒙古人的性格有关,蒙古人性格粗犷,不拘小节。比如江西高安出土的元青花当中有一个把杯,所谓把杯,就是高足杯,下面的足可以用手攥着,为什么做成这样的呢?因为元人是马上民族,他骑在马上,一只手腾出来就可以攥住这个杯子,欲饮琵琶马上催就是这个感觉。高安出土的这个把杯,上面写着两句诗,非常有意思: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我能够活一百年,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天天喝醉一场,也无非三万六千场,人生苦短啊!元青花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迅速繁荣起来。后来的明清两代,瓷器都以青花为主,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正是因为其产生的特殊历史背景和蕴藏的民族文化内涵,千百年来,它以扑朔迷离的光泽闪烁在历史的记忆中。2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由于他对战争故事的关注,以人物为纹饰题材的作品开..始逐渐增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为什么说元青花是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请整合文本信息回答(3分)

答:__________

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五)散文阅读(共15分)

看火车

○1当这一家三口衣着簇新地出现在这个山里小站时,见惯不怪的站台工作人员还是有些诧异了。如果这工作人员长年在此上班并且记性不错,他可能会认出这一家三口,特别是那位双鬓已有些泛白的父亲。

一练语文试题第 页

(共8页)○2是的,十六年前的每个星期六的下午五点钟,这父亲会带着不到三岁的儿子准时来这儿,看从京城驶来的火车。

○3那时候父亲还是一位年轻的父亲,甚至还像一个翩翩少年。

○4年轻父亲的衣着是朴素的,夏天来时脚上会随性地趿着凉拖鞋。是白色塑料凉拖鞋,有些破旧,却洗得很干净,一处两处破损的地方,被白色棉线很仔细地缀着。

○5小站管理不严,站囗任人进出。上了月台,年轻父亲会在水泥台上铺开一张报纸坐下,看儿子在空旷的月台上玩耍。五点钟时,爷儿俩会同时站起来,迎视着从北京驶来的绿皮客车如一滴水珠从绿色的山褶里渗出,又看着它在小站上吞吐下三五名旅客,喘息片刻,渐渐地又融进绿色深处……

○6看着火车,爷俩会有一些即兴对话。

○7“爸爸,你为什么每次回来都带我来看火车?”

○8“因为爱!”

○9“你爱谁呀?”

○10“爱你呀!唔,还爱学生!”年轻父亲的脑海里便会生动地映现出一群学生鲜艳的脸。

○11“妈妈也说她爱我,也说她爱学生!”儿子嘟着小嘴说。

○12“妈妈还说高山红能考上大学,钟耕田将来可以当钟家滩的好村长。”儿子继续嘟着小嘴说。

○13父亲笑笑。其实,还有一个爱,年轻的父亲没有说出,那就是爱妻子,这是他领着儿子看火车的一个重要原因。

○14 结婚五年了,小夫妻俩一直分居两地。他在县城中学,妻子则在四十里外一个叫钟家滩的只有一名任课老师的教学点。儿子生下就有点缺钙,常常夜里惊醒,妻子也就常常彻夜不

一练语文试题第 页

(共8页)眠。为了让疲惫不堪的妻子能好好休息一个下午,他每周六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领着缠磨了妻子一周的儿子,到这三里外的小站看火车。

○15每周一次的看火车总让儿子充满新鲜感,车站上的每一种活动都会让儿子欢呼雀跃。儿子的欢呼又会让年轻的父亲耳边响起妻子银铃般的笑声。

○16“火车撒尿喽!火车撒尿喽!”看着火车在排水,儿子一如既往地欢呼,这欢呼也是这趟看火车的句号。

○17“猜猜看,妈妈今天下午睡得怎样?呼呼大睡?或者躺在床上看书?或者备课?或者改作业?”父亲回放式地问儿子。

○18“或者给高山红‘开小灶’?或者浇向日葵?或者给咱俩摊煎饼?”儿子模仿着父亲的语气,咂巴着小嘴描绘着过去回家常常看到的情景。儿子熟稔的用词和生动的表情,把年轻的父亲又惹笑了。

○19小站所在的小镇并不大,千把人口,适宜生长新闻。十六年后,钟家滩的那位一人守着一个教学点的女老师被评为“最美乡村教师”,儿子考中京城名牌大学,丈夫也获得“特级教师”称号的消息很快传遍小镇。不过,这一家三口同时进京,既参加相关表彰活动,又送儿子上学的消息倒少人知晓,这就难怪小站人诧异了。

○20呜——驶向京城的火车进站了……

22.分析文章标题“看火车”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1段中写道:“见怪不怪的站台工作人员还是有些诧异。”这句话中的“见怪不怪”与“诧异”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练语文试题第 页

(共8页)24.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父亲笑笑。其实,还有一个爱,年轻的父亲没有说出,那就是爱妻子,这是他领着儿子..看火车的一个重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儿子熟稔的用词和生动的表情,把年轻的父亲又惹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读完这篇小说,相信你会深有感触。请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谈谈你或的的启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27.以“远方有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50字的文章。要求:

(1)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学校、班级、姓名等敏感信息。(3)不得抄袭套作。

一练语文试题第 页

(共8页)德州市2017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一三

(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1.A 2.C 3.B 4.C 5.C 6.B 7.第②句中“缩短”一词改为“实现”(或“获得”“获取”“夺得”等能与“成功”搭配的动词)。第⑦句删去“以”和“为目的” 8.(1)袁绍得知孙坚得到了传国玉玺。

(2)①孙坚发誓他没有得到玉玺。②袁绍叫来从孙坚营中逃出的军士对质。③孙袁双方欲动手,被众诸侯劝住。(意思对即可

9.(1)独怆然而涕下(2)欲上青天览明月

(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0.(1).图标由水滴、手掌和圆形组成。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水能保护地球生态;手掌托着水滴,象征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掌又像一条河流,象征滴水成河。(2).例如:珍惜一滴水,造福千万家。11.七言律诗,颈。

12.拟人。刻画了有情有义的秋风形象。

13.没有离题。是秋风使马和雕精神抖擞,充满了生气,通过这两个形象来渲染秋风,也是这两个形象比喻自己。14.(1)处在(2)归依(2分)15.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16.有必要具备。要以天下为己任,居安思危,要有吃苦在先的精神。(3分 17.B 18.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怨恨的,希望你不要说了。

19.匈奴单于愿意诚心相待苏武,苏武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法令随时变更,安危不可预料。

一练语文试题第 页

(共8页)20.不能删去。“应该”一词表明推测朱元璋曾影响了瓷器的纹饰,若删除,则变为他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有影响,与原意不符。这个词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严密性,故不能删去。(2分)

21.因为元青花受到了汉族文化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等三种文化的影响,其纹饰的题材与汉文化关系密切,其颜色原材料工艺与西域的波斯文化有关,造型的硕大与蒙古文化有关。(3分)22.(1).是文章行文的线索。(2).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父亲带着儿子看火车。(3).巧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3.不矛盾。“见怪不怪”是因为父亲以前经常带儿子来看火车,工作人员早已知晓。“诧异”是因为一家三口同时坐火车去北京。

24.(1).父亲听到儿子讲述妻子爱学生的事情,即因理解妻子而欣慰地笑,也因儿子的纯真稚气而笑。

(2).儿子模仿父亲的语气,描绘着过去回家时常常看到的情景,既调皮天真又天真可爱,所以把父亲惹笑了。

25.文中的父亲是一个称职的丈夫、父亲,深深地爱着妻子。他还是一个敬业的好教师,对学生一片热忱,从他获得特级教师称号可以看出来。

26.示例:爱就是奉献,爱就是给予。文中的那个女教师尽管没有出场,但她缺失一个令人敬佩的人。他一人守着一个学校,数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学生。她任劳任怨,默默地奉献着。社会上像他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人。

一练语文试题第 页

上一篇:高中信息技术 认识画图教案下一篇:给淘宝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