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审题、拟提训练

2024-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话题作文审题、拟提训练(精选8篇)

话题作文审题、拟提训练 篇1

【何为话题作文】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由头。如:请以“心愿”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文题解读:

①“心愿”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作文内容只要“心愿”有关,都符合要求。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讲述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③题目自拟。

由此可知,由某个设置好了的“话题”所引发出来的作文就是“话题作文”。

【如何判断话题作文】

一般来说,是否“话题作文”还是比较好把握的,因为它往往有明显的语言标志:

1.题中有要求写话题作文的词与句,如“请以‘早’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在有关说明中点示出这是一篇话题作文。如“请以‘绿’为写作的内容,写一篇作文,内容只要与‘绿’有关就行,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3.在提示中尽量让你明白要写话题作文。如“写法可多种多样,自选一个角度,比如编述故事、介绍说明、发表见解、展望前景、进行想象等等。所写内容只要与“**”有关就行”。

4.有时出题者只划出一个范围,同时说明你想在这个范围内写什么都行,文体也不限制。

【如何写好话题作文】

1.话题作文的话题只是一个引子,它不要求你对话题本身进行引用,进行分析,它只需要从话题出发进行作文,只要是与话题有关的作文,但是不能离“话题”,不能真正地想入非非。

2.你所选写的内容,你所运用的体裁一定要是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这样就能得心应手、确保质量。个人认为,最好不要去写议论文、空洞的抒情散文,还是写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最佳,只是写作角度可以巧妙变化。

3.切入点不要太大太空,最好能以小见大。

注意点:一不要生搬硬套,特别不要将自己背读下来的文章套到话题中去。

二不要离题写作,这里的“题”是指“话题”,如果不受“话题”的约束而另起炉灶,那写的也就不是“话题作文”了。如以“生活”为话题,有学生写成了“生活不免有挫折,我们要勇于战胜挫折”,显然偏离了话题。

三不要否定“话题”或与“话题”展开辩论,如果那样的话,就完全不是在写话题作文了。如以“校园”为话题,有学生拟题为“校园之外”,很显然背离了出题者的出题意图。

[教你一招]话题作文拟个靓题是得高分的关键一步

1.拟题首先要审清文意。文题应符合话题作文的命题要求,这是拟题的基本原则,也就是说文题要符合话题在内涵、范围、重点等方面的限制。拿到作文试题,一定要花三五分钟的时间把表述话题的文字、有关提示、注意等认认真真读两遍,把试题的内涵、范围、重点等理清楚,特别是要搞清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

2.拟题要符合文体。文章体裁是文章行文的内在规范,对整个文章的结构、语言、题目等都有相应的要求。因此所拟的文题要与文章的体裁协调一致。这是拟题的另一个原则。如以“挫折”为话题作文,全文为记叙文,而你拟的标题是“谈挫折”,一个明显的议论文题目,显得不伦不类。

文章题目在达到两大基本要求后,要想让文题熠熠生辉,还要遵循以下原则,避免以下几个误区。

遵循原则:①用语新奇,亮出文采,给人一种耳目一新之感。②着意铺排,强化主旨,使文题生动、活泼、形象。③文题要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能给人以广阔的想像空间,营造一种悠远而抒情的意境,引人遐思。④要尽量拟出自己的个性特色,有个性的文题,可以使人文思泉涌,有难以抑制的写作欲望和冲动。

避免误区:①表意不明如雾里看花;②题目太大,不便驾驭;③脱离话题,另起炉灶;④俗不可耐,了无新意;⑤千人一面,千篇一“题”,将话题当标题;⑥冗长繁杂,没有个性,缺乏文采。

【如何巧妙拟标题】

1.善补题,以小见大。在所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进行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这是最简捷方便的拟题方法。如以“体验”为话题,可拟《爱的初体验》、《生命的体验》、《体验孤独》、《体验长大》等,文题从各个角度缩小了写作范围,选材范围更明确集中,极利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顺利展开,避免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

2.巧点化,妙趣横生。此法指的是引用或化用大家所熟悉的诗词、歌词、名言、俗语书名、影视剧名、广告词等作为文题。这种方法可使文章标题显得新颖别致,妙趣横生,产生独特的魅力。如:

①“诚信”话题——《众里寻它千百度》(引用诗词名句)

②“宽容”话题——《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引用大家熟悉、喜欢的歌名)

③“读书”话题——《爱你没商量》(引用影视剧名)

3.妙修辞,匠心独运。这种方法,是指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诘等修辞手法拟题,可以增强文题的美感,使题目生动,鲜明,美妙,贴切。使文章锦上添花。如:

①“心愿”话题——《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运用比喻)

②“故乡”话题——《千年月色万年情》(运用夸张)

③“生态”话题——《一只小鸟的自述》(运用拟人)

④“青春”话题——《长发长,短发短》(运用对偶)

4.新视角,别开生面。拟题不仅要恰当,更要新颖。这就要求我们克服思维定势,逆向思考,追求陌生效果,拟写让阅卷老师怦然心动的好标题。可以违反常情,如《苦难也是一笔财富》、《真想做个差生》、《我最需要一剂良药》等;也可展开想像,如《古莲家族的灭绝》、《灵魂的乞求》、《最后一只老虎》等这些文题就拟得很有穿透力,阅卷老师自然会“一见钟情”。

5.设悬念,矛盾生疑。悬念就是疑团,文学上称之为“卖关子”,其效果就是让人虚惊一场,产生一种勾魂摄魄,欲罢不能的感染力。让文题一反常规,从反差上制造悬念,如《防盗门不防盗》;可以以怪生悬,如《100分,我恨你》;可以小题大做,运用错觉制造悬念,如《明天我们有水喝吗?》;可以借用数字设悬,如以《1、3、5》抒写音乐情怀;还可以添加标点符号或采用标点符号拟题来设置悬念,如《我最需要„„》、《?——!》等。

【拟题训练】

请判断以下作文是哪种类型的作文,如是话题作文,请拟写至少2个标题

1.请以“春”为话题,写一篇不超过900字的文章。

2.日记是什么?是成长的足迹,是青春的音符;日记中有美丽的生活篇章,日记中有绚烂的思想火花;日记里记录着现在,日记里展望着将来„„请以“日记”为话题,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切身感受,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3.题目:爱心

要求:①结合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②根据内容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③600字左右。

4.题目:

要求:

1、请在横线上补充一修饰性定语。

2、文体自定,字数在600—9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

5.常见这样的孩子,自己有了成绩,有了荣誉,就欢呼雀跃,神采飞扬;别人有了成绩,有了进步,却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甚至冷嘲热讽、挖苦、嫉妒,很少真正从心底里为别人喝彩。其实,随时发现别人的进步,为别人的成绩而喝彩,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健康的心态。

话题作文审题、拟提训练 篇2

想知道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首先, 要弄清话题作文的结构。请看以下几个题目:

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情境中觅得了闲适淡远;王维在“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的优美意境中找到了精神归宿;朱自清在月下荷塘的美景中偷得了片刻的宁静和欢愉;李乐薇在“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里构建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 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

请你以“自然与心灵”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注意: (1) 立意自定; (2) 文体自选; (3) 题目自拟; (4) 不少于600字; (5) 不得抄袭。

题二、请以“窗外”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 标题自拟, 文体自选, 不少于600字。

提示:“窗外”的世界是五彩斑澜、纷繁复杂的。写“窗外”自然要写窗外的景象, 窗外的人, 窗外的世界。把窗外的这一切有机地联缀在一起, 进行合理的安排, 恰当的选材, 巧妙的分析和议论, 便构成了这篇文章的主体内容。

题三、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珍珠 (黎巴嫩) 纪伯伦

一只海蚌对它身旁的同伴说:“我身子里有一颗东西, 很痛, 它又重又圆, 我真苦恼。”它的同伴高傲、得意地回答道:“赞美天空, 赞美大海, 我身子里没有痛苦。我里里外外完整无缺, 安然无恙。”这时, 一只螃蟹正好走过, 他听到了两只海蚌的对话, 便对那只里里外外完好无缺的说道:“是的, 你的确完整无缺, 安然无恙, 但你要知道, 让你同伴忍受痛苦的是一颗无与伦比的美丽的珍珠。”

我们知道:人类的丰收成果、辉煌业绩、伟大事业, 往往要历经磨难走过痛苦的征程才能取得。你有过痛苦的经历么?对痛苦有何认识?

请以“痛苦的价值”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或记事, 或议论或抒情, 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 (1) 立意自定; (2) 文体自选; (3) 题目自拟; (4) 不少于600字; (5) 不得抄袭。

题四、俗话说:“三个臭皮匠, 合成一个诸葛亮。”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吃, 二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

请以此两句俗语或其中一则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 标题自拟, 文体自选, 不少于600字。

题五、我们的生活、学习、思维都需要一定的空间, 有的空间需要我们保持, 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打破, 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拓展, 有的空间需要我们开创……

请以“我与空间”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注意:1、文体不限, 2、题目自拟, 3、不少于600字

题六、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 问道:“青蛙哥哥, 到河边去, 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 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 还是没走到河边, 后来, 螃蟹遇见了青蛙, 指责道:“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 你却横着爬, 当然到不了河边。”

要求:1、细读寓言故事归纳出一个观点, 或扩写成螃蟹问路的故事, 或抒写自己的生活感想, 或议论社会现象, 写一篇文章, 体裁不限。2、题目自拟, 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提炼主题, 全文不少于700字。

观察上面几个题目, 不难发现, 话题作文的结构一般分为四类:

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材料——话题——要求;提示语——话题——要求;话题——要求。

我们把第一个类型称为完整型, 其余的则称为非完整型。以完整型话题为例, 审题的方法就是审材料、审提示语、审话题、审要求。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审材料。

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词语, 明确命题者的出题意向。

比如题一的材料, 从中我们找出的关键句子是“大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 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 我们找出的关键词是“大自然、精神家园”。题四的材料, 蕴藏在其中的关键词是“合作”或与此相关的词语。

第二步、审提示语。

从提示语中确定命题者的出题意图。

如题目二的“提示”, 题目明确告诉我们要“写‘窗外’的自然, 要写窗外的景象, 窗外的人, 窗外的世界。把窗外的这一切有机地联缀在一起, 进行合理的安排, 恰当的选材, 巧妙的分析和议论, 便构成了这篇文章的主体内容。”题目三更明确要求写“对痛苦有何认识”, 而且是“历经磨难走过痛苦的征程”之后“对痛苦有何认识”。

第三步、审话题。

这是话题作文审题的核心步骤。较长的话题可用比较法、化繁为简法来审题;独词话题则用添加前后缀、引申法进行。

“自然与心灵”、“我与空间”、“痛苦的价值”都是较长的话题。我们用比较法来审“自然与心灵”、“我与空间”两题。比较法就是用自己的题目与原话题进行比较, 明确其中内容。“自然与心灵的关系”、“什么样的心灵能够欣赏自然”、“伟人眼中的自然”、“自然对心灵的影响与促进”……用这些题目与原题“自然与心灵”进行比较;“我的空间”、“我需要的空间”、“我的需求”、“我的未来”、“空间的局限”……用这些题目与原话题“我与空间”比较, 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话题的关键、范围了。当然, 还可以用化繁为简法来解决较长的话题, 如“痛苦的价值”。这种方法是找出题眼, 找出词语的主次。“痛苦的价值”的中心词是“价值”, 限制词是“痛苦”。再如, 以“生活中的方西瓜”为话题、以“学会说‘不’”为话题、以“为别人喝彩”为话题, 这几个题目的题眼分别是“方西瓜”、“说‘不’”、“喝彩”。比较或找题眼之后, 学生对题目的把握自然就胸中有数了。

独词话题如“窗外”, 就给其添加前后缀, 比如:窗外的世界、我的窗外、记忆中的窗外、神秘的窗外、窗外的人、窗外的朋友、窗外的天空、窗外的梦想……添加前后缀, 或者让学生进行由具体到抽象的联想、引申后, 再让学生结合材料进行作文, 就是很简单的事了。

对于以材料为话题, 关键在于读懂材料, 比如题四“请以此两句俗语或其中一则为话题”, 可参考前面“审材料”相关内容。要注意的是, 引导学生抓住感受最深、与生活联接最紧密的方面去写。

第四步、审要求。

审要求, 就是要求学生不要违规, 字数、规格、文体、范围等都要符合要求。比如题三的“注意”;题六的“要求”, 鼓励学生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写。

话题作文的审题指导 篇3

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从命题形式上看,尽管呈现出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开放格局,但从整体上来看,话题作文仍以其独特魅力占据着重要席位。命题者为了避免宿构和抄袭成文的可能,在内容上加大了限制。这样,就给学生审题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再加上以前较少限制的话题作文,让学生产生了一种思维定势:作文只要粘上话题的边就不算离题。因此,审题的意识相对淡薄了,作文中偏题、离题的现象比较严重。针对学生作文过程中的这个弱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审题指导。

一、吃透“材料”,准确把握命题意图

话题作文所给出的材料,是经命题人精心挑选,用于启发引导考生思维的媒介。所以材料中往往隐含着命题者的一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因此,在审题时,首先一定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挖掘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的作文方向。

“审材料”的关键在于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审清材料中的思想倾向,即材料中暗含的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美什么、批判什么、讴歌什么、鞭挞什么等等。

如2001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须有所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对于人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怎么可以抛弃呢?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结论,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很清楚的:诚信不可抛。要按这个道理立意,才切合材料的寓意,切合命题者的用意。2004年高考江苏卷作文的材料是: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这个材料告诉人们,事物具有多面性,应全面地看问题;事物处在动与不动的对立统一之中,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事物往往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应保持并张扬个性。读懂了材料,明白了这样的中心,写作时才不至于跑题。

再如2005年全国卷Ⅲ的话题材料: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关键句是材料的最后一句:“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过去,正确地看待历史。”考生只有正确解读了材料的内涵,方能从容应对,写出精彩的文章。“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这句话具有很强的的思想倾向:忘记仇怨,铭记恩情;忘记矛盾,铭记友善;忘记厌恶,铭记感激。它正好暗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中“结草衔环”“乌鸦反哺”等美德。“忘记”意味着宽容、大度和与人为善,“铭记”意味着感激、感恩和知恩图报,但不论是“忘记”还是“铭记”,都要有宽广的胸怀、高尚的情操。

二、推敲“提示”,抓住关键问题思考立意

话题作文的提示部分,起着引领考生的思维方向的作用。能否审清提示,往往直接影响着考生思路打开的宽窄程度,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审提示”的关键在于围绕提示展开联想和想象,寻找与所给材料相似、相反、相关、相连的作文素材。

如2000年高考作文,在引出“话题”之前,有这样一段提示: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对问题的看法、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这里面包含着很多信息。如,它提示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命题的认识论、方法论的哲学基础,如果要写成议论文的话,这个提示中的有关内容就可以成为文章的分论点。为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因为“世界是千变万化的”(客观原因),人们“对问题的看法、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主观原因)。在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里,有这样两个分论点,完全能够把道理说得比较透彻了。这个“提示”还告诉我们,写关于这方面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都是符合题意的。再如200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提示“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干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正如最后一句“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所言,作文的提示能让考生展开无限的遐想。

萧乾的“几个枣核”写出一个老华侨的深深乡思,张新民的“两次下棋”确定一个车间主任,鲁迅的“一个圆圈”刻画出阿Q的麻木无知,吴敬梓的“两根灯草”写活了严监生的悭吝本性,奥莱尔的“车厢一幕”鞭挞了二战的血腥残酷,茹志鹃的“两棵樟树”讴歌了宋庆龄的人格品质……

生活中看似很简单、很平常的小事,却往往能挖掘出极丰富、极深刻的内涵。不是常说“一粒砂粒看世界”,“一滴水能折射出一个太阳”吗?相信只要考生抓住生活中的一些平常小事进行联想、开拓、深思、挖掘,一定能通过“一枝、一叶”发现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写出令人惊喜的文章。

三、看清“话题”,深刻理解话题内涵

话题作文的“话题”一般是一个词语或者短语,对话题内涵的理解不可脱离材料,应据材料确定词义。汉语词语含义很丰富,如果没有语境,很多词其语义是很难确定的;在话题作文中,话题材料就好比词语的语境,话题中词语的内涵应是明确而固定的。

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的作文题话题:

“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山东等地用)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但二者并不完全矛盾。强调“相信自己”,不能否定“听取他人的意见”;强调“听取他人的意见”也不能否定“相信自己”。对于“相信自己”和“听取意见”,应该是既充满自信又虚心纳谏。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偏重“相信自己”,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偏重“听取别人的意见”。

“遭受挫折和放大痛苦”(吉林等地用)体现了“客观”与“主观”的辩证关系。“遭遇挫折”是经历,“放大痛苦”是态度;“遭受挫折”是前提,“放大痛苦”是重点。有的人遭受挫折,能坚强面对,化解苦难;有的人遭受挫折,却常常夸大事实,放大痛苦。前者是乐观、积极的;后者是悲观、消极的。

再如2005年高考山东卷作文的话题“双赢的智慧”:

“双赢”的内涵是利人利己,“智慧”的内涵是处理问题的能力。“双赢”是目标,“智慧”是方法。“双赢”是话题范围的外圈,“智慧”是话题范围的内圈。作文不能只重视“双赢”而忽视“智慧”,也不能大谈“智慧”而抛弃“双赢”。话题旨在引领考生在将来的为人处世中,不“损人利己”,也不一味“损己利人”。前者有违道德良心,后者有违正常人性,最恰当的方式就是取得“双赢”。不过,在立意中还必须强调“智慧”两字,解决“如何争得双赢”这个问题。

四、审读“注意”,明确具体写作要求

在引出话题之后,都有一个“注意”(有时写作“要求”),对写作作一些明确的限制,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这些内容考生绝不能忽视,否则,前面的功夫可能会付之东流。

“审注意”的关键在于看准作文要求中的“能”与“不能”、“可”与“不可”。

如1998年的试题要求考生“举出自己心理承受方面的实例”,那么你就一定要联系自己来写。又如2000年高考的试题,“注意”中说: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如果你仅仅抱住“四个图形”不放,或者以图形类比不同性格的人,或者以图形类比国家与民族,甚或只是对原来材料进行简单地扩写,都是不切合题意的。近几年在写作字数上都有“不得少于800字”的要求,那么写作时就不能少于800字,低于800字就要扣分。“不得抄袭”,则是要求考生写作时引述材料要特别小心,不可去“穿靴戴帽”进行套作,更不可完整地搬用别人的文章。

总之,话题作文虽然淡化了审题,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不是不要审题。考生写作时,一定要绷紧心弦,认真揣摩题意,千万不能马马虎虎、掉以轻心。

话题作文审题、拟提训练 篇4

在话题作文审题训练中符合题意是关键

高考作文命题从内容选材到思想定位,都比较宽泛,要求也相对灵活,但一定要符合题意.本文从出现偏离题意的`原因,审题时应该注意的内容,审读材料一定要明确体裁、写作范围、写作中心、写作角度等方面,论述了怎样在话题作文审题训练中做到符合题意,试图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创作出符合命题要求的作文.

作 者:朱保华 作者单位:鹿邑县伯阳双语中学,河南・鹿邑,477200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23)分类号:G633.3关键词:符合题意 审题内容 把握写作中心 把握写作角度

话题作文的审题 篇5

第2题:随着交通、通讯越来越发达,随着网络的出现,世界似乎正变得越来越小;而随着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地球不过是人类居住的一个小小的村落。于是,一个新名词“地球村”出现了。“地球村”,多么形象的称呼。对此,你有什么联想、想象或见解呢?请以“地球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这篇文章容易犯的毛病就是重复话题材料已经说明的意思,地球变小了,变成村落了。这是话题材料已经说明的意思,不宜再多说。这个题目实际上是要求以“地球已经是个 村”为前提,来写你的联想、想象和见解。明白了这一点,思路就不难打开,文章也不难写好。如,地球变小,经济一体化了,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可以联系我国加入WTO来写,这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可以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再如,在一个村子里,和平显得格外重要,而现在的世界还不怎么安宁,呼吁和平可以成为很好的立意。再如,地球变小,资源更应珍惜,环境更需要保护等等。这些方面都有很多文章可做。明白了这一点,在文章的结构上也容易把握住。对地球怎么会变小就不能花较多的篇幅去论说,三言两语开个头就行,主要篇幅要用来论说我们该怎么办的正题。?

三、看清话题,避免脱离命题范围

话题的文字总是很简短。但尽管这样,对话题也一定要看清,想清,否则也有偏出去的可能。

的话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的考生在文章中大写特写记忆到底能否移植,也有的写记忆移植的试验如何如何,完全脱离了话题规定的范围。话题假设记忆可以移植,

就是规定了前提和范围,考生只能在这个范围内作文。再去讨论能否移植的问题,就是对这个前提有意见,也就越出了话题的范围,在写另外的题目了。这在高考作文中是不允许的。

再如下面的题目:?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可不少。灯红酒绿、金钱美色、名誉权位……甚至赌与毒,都能让你的心灵经受考验。面对诱惑,人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充实的、高尚的、有意义的人生呢?请以“战胜诱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可以用话题也可以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这里的话题是“战胜诱惑”。如果忽略了“战胜”二字,大写特写“诱惑”的种类、危害以及深受其害的各种案例,文章也许可以写得很精彩,但对于话题来说,却肯定是偏出去了。因为根据这个话题,作文的重点,应该放在“战胜”二字上。?

中考话题作文审题立意 篇6

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比起供料作文降低了许多,但在写作话题作文时,仍需注重审题立意,这是关系作文成败的关键一环。而要想审明题意,准确立意,首先要把握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认真揣摩。

例一:每到“五一”、“十一”等旅游黄金周,人们纷纷离开喧嚣的城市,前往向往已久而又难得一见的海滨、山林、水乡、牧场……而那些长期生活在景区的人们,根本不觉得本地有多少值得流连的景致,格外羡慕城市生活的丰富与便捷–––由此看来,熟悉的地方似乎没有风景。

其实,世间万象,又何止旅游如此呢?请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材料中的这两句话“熟悉的地方似乎没有风景”,“其实,世间万象,又何止旅游如此呢”极为关键,它是一把钥匙,可以开启审题立意之门,引导我们找准命题者的命题所在。结合材料开头的叙述,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既然如此,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没有发现身边的“风景”呢?是熟悉,是因为熟悉而产生的麻木,是熟悉蒙蔽了我们的“眼睛”,使我们没有发现身边“风景”的美丽,没有珍惜自己所拥有的“风景”的价值。而“世间万象,又何止旅游如此呢”又提示我们对“风景”一词意义的理解不能只局限在它的表面含义上。其实,这里的“风景”已具有了象征意义,象征世间所有的美好事物,比如亲人无私的关爱,家乡人情的淳朴,朋友一直以来默默的付出,等等。综合起来,上面作文的立意便是:我们要善于发现身边的美好,或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身边的美好事物。如果不注意关键语句,只把目光盯住“风景”这个话题,再由此生发联想,凡是与风景有关的便写进作文,极有可能走题,造成不可挽回的失误。

例二:在霍金的一次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捷足跃上讲坛,面对这位已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余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道:“霍金先生,疾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

报告厅内鸦雀无声,霍金的脸庞却仍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敲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然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霍金的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你认为决定生命品质、塑造人生境界的关键是什么?对霍金所说的“活动”、“思维”、“理想”、“亲友”、“感恩的心”,你认为哪个更重要?请从中选取一个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这个话题比较复杂一些,但我们只要抓住关键语句,仍然不难准确立意。“你认为决定生命品质、塑造人生境界的关键是什么?对霍金所说的„活动‟、„思维‟、„理想‟、„亲友‟、„感恩的心‟,你认为哪个更重要?请从中选取一个作为话题”,这几句是审明题旨的关键。据此,我们便可这样立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决定生命品质、塑造人生境界的关键,或者拥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是决定生命品质、塑造人生境界的关键,以此类推。

由此可见,把握关键语句对审题立意是多么重要。我们在面对一则材料时,一定要有意识地去寻找其中的关键语句。从话题作文的材料特点看,关键语句往往处在中间部位,即情境材料之后、话题之前,往往是议论性文字,由前面的情境材料引申到现实生活,谈它对我们的启示。我们把目光集中在这里,自然不难发现对立意有导向作用的关键语句,再结合整体材料全面考虑,就可准确立意了。在立意时,我们要尽量用一句观点鲜明的判断句来表达自己的审题结果,它即是我们下面作文的中心所在。审明题旨,中心明确,这就为下面作文奠定了成功的基石。

思路开拓

1.立意要正确,有积极意义,符合客观实际。2.立意要集中,只有一个中心意思。3.立意要新颖,选择角度的切入口要小。

4.立意要深刻,选择自己最有体会的人生感悟,挖掘生活底蕴。这四条要求在所有作文立意时都应遵循,但如果在短时间内不能兼顾新颖、深刻的要求,则首先要做到正确、集中。

1.话题作文“脚印”立意示例

①由脚印想到鲁迅的话:“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②从脚印的大小、深浅可以鉴别人的高矮、胖瘦,这有助于公安人员缉拿罪犯。

③常言说:“一步一个脚印”,所以做任何事都要踏踏实实,反对浮夸的作风。

④人走过后会留下脚印,从而想到每个人的一生应留下一段怎样的历史。⑤有的人喜欢踏着前人的脚印走,这样比较平稳,不会有风险;有的人喜欢走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披荆斩棘,敢于冒风险,为后人开创出一条新路。在今天改革的年代,要敢于走出自己的道路,留下自己前进的脚印。

2.英国的皮亚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循环图。谁能想到,这竟是一个闯了祸的小学生的作品。当年,小学生麦克劳德出于好奇心,想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的,就杀了一只狗,谁知这只狗恰巧是校长的宠物。校长决定给他以惩罚,罚他完成上述两幅画。麦克劳德后来成了著名的解剖学家。请以“闯祸”为话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思路开拓]根据话题提供的材料,我们不难看出,材料对“闯祸”这一在人们观念中属贬义的行为赋予了褒义色彩,因此我们在构思时就必须对“闯祸”作出重新的认识和评价。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许有不少“闯祸”确实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它会给人们带来不幸和灾难,但也应该看到,有些“闯祸”恰恰是对旧观念的冲击,对旧事物的破坏,对旧传统的反叛,因此,这种“闯祸”就具有创新的内涵,带有一种革命的色彩。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思路可以就此展开:

你可以从历史事件入手,或具体叙写历史故事,或对历史事件作深刻剖析,阐明历史上的种种变革也是一种“闯祸”,它恰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如历次农民起义,对反动统治者来说就是“闯祸”,而对广大人民来说,就是一次革命,具有伟大的意义。

你也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写起,描述生活中你是否有过“闯祸”的经历,是否从中得到了某种启迪?是否从中学到了某中知识?你还可以从生活中寻找素材,客观地再现人们面对“闯祸”事件表现出来种种态度,从而揭示不同的人对“闯祸”的不同理解,进而引发人们的思考:对“闯祸”这一现象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理解?它反映了人们思想深处怎么样的世界观个认识观?

当然你也可以虚构故事来表现“闯祸”的深刻内涵,揭示“闯祸即创新”这一道理。比如用童话、寓言故事等来演绎,也可以自编小说来反映。

3.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调查:世界上谁最快乐?在上万个答案中,有四个答案十分精彩;它们分别是:吹着口哨欣赏自己刚刚完成作品的艺术家;给婴儿洗澡的母亲;正在沙地里堆城堡的孩子;劳累了几个小时终于救治了一位病人的外科大夫。

要求:请以“快乐”为话题,自拟文题写一篇作文。

[思路开拓]快乐,时时刻刻围绕在你身边,只要抓住“快乐”这个话题,去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人和事,便能扣题。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具备正确的、高品位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要写无聊、庸俗、低级趣味的快乐;其次,要有具体的、切实的事例作支撑,不能流于空洞。写记叙文,就要想一想,在自己的生活中,哪一些事、哪一些经历是自己感到最快乐的?写议论文就要想一想: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快乐来源于什么?怎样才能得到快乐?有了立意,有了材料,就可以拟定一个合适的标题,进行构思,组织材料写作了。

4.一位得知自己不久于人世的老者写道:“如果我可以从头活一次,我要尝试更多的错误,我不会再事事追求完善。”活着是美丽的,工作着是美丽的,必要时,犯错误亦不失为一种美丽。

要求:请以“错误”为话题,自拟文题,写一篇作文,体裁和字数不限。

[思路开拓]错误,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它。“人们若要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人生的路,没有坦途。人生中的一些错误,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是探索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当然,这绝不是说不要努力去防止和减少错误,或者说可以对错误持满不在乎的态度,而是说不要因为惧怕错误而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有了这样的立意,就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想一想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有哪些“错误”是你成长过程的趣事,为促进你成长起了作用;有哪些“错误”的认识,使你在人生道路上走了一段弯路,付出了代价。把这些切身的体验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既是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成长过程进行思考,也可以给别人一些启迪。

5.21世纪世界教育的核心主题之一是“学会共同生活,”而“学会共同生活”的核心内容是“学会合作”。试围绕“学会合作”的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思路开拓]合作的领域很多,同学们可以从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中选取材料,可以写与老师、家长、同学、朋友等熟悉的人合作,也可以写与陌生人合作,还可以写与集体的合作,更可以写与“自己”合作(学会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或自己的毅力与勤奋等)。可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说起;可高层建瓴叙谈,也可以小见大行文;既可写正面的(成功的)合作经历,也可写反面的(失败的)合作经历。可以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文。可以表达这样的主题:合作是事业取得成功的保证,合作万事兴。

6.有人说:“友情,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请以“友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题自拟,文体不限,600字以上。

[思路开拓]材料用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写作时思路要展开,将上述比喻的内涵外化出来。友情可以是师生之间的,同学之间的,和父母亲戚之间的,也可以是和一种心爱物品之间的。可以写“友情是犯错误时的逆耳忠言”;还可以写“友情是跌倒时的一把真诚的搀扶”等。写成记叙文应当化大为小,集中、深入地写一到两件事,把友情体现得充分、深刻。写作时可采用顺叙,也可采用倒叙的手法。标题可以活泼、生动些。如:

1、友情有浮力;

2、友情是一把伞。写议论文则着重谈对“友情”的认识,但要言之成理。

7.秋天到了,蚂蚁忙着储备粮食准备过冬,而蟋蟀却大声地在草丛里歌唱当冬天来临时,蚂蚁可以美美地藏在洞穴里享受自己劳动的果实,而蟋蟀却会渐渐地被冻死在野外,它们的寿命往往只有三个月

读完上面的寓言,你有哪些感想?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思路开拓]本题着重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以培养其正确的人生态度材料中有两种行为和结果对比鲜明的动物——“蚂蚁”和“蟋蟀”,立意时要考虑到它们的行为和结果立意角度有三:①蚂蚁的行为和结果从这一角度出发,大部分学生可能要从正面立意,颂扬蚂蚁的勤劳,如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幸福,胜利源于充分的准备等其实,“蚂蚁忙着运粮食”一句也应该是一处思维的触发点蚂蚁一天到晚忙忙碌碌,追求的只是填饱肚皮的生活,由此可以逆向思维,拟出人生不能缺少精神生活等立意来②从“蟋蟀的行为和结果”这一角度出发,多数学生看到的是蟋蟀只会享受,而想不到或者忽视从“大声地在草丛里歌唱”的角度立意:即使生命短暂,也要把美好的歌声留给世界③对比蚂蚁和蟋蟀的行为和结果这一角度多数学生最容易忽视——“忙碌”“默默”“生存”,——“悠闲”“歌唱”“死亡”,组合起来就可以产生“忙碌与悠闲”“默默无闻与宣扬自己”“生与死”三个方向的立意,结合寓意,就可以写出有一定深度的文章

8.一个船夫摇着一条小船在大海中行驶,浪花不断地向小船涌来,小船随着波浪微微地荡漾一只海鸥落在船夫的肩头,对他说:“你多幸福啊,大海摇荡着你,就像荡秋千似的”船夫听了,摇摇头笑着说:“不对,是我在摇荡着大海!你看,大海的波涛都被我摇起来了”

在全面了解材料内涵的前提下选择话题,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思路开拓]本题着重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着意培养其良好的审题能力这是一道带有创新性质的命题,它不同于纯粹的话题作文(话题只有一个),也不同于一般的题意作文(即提供材料并作提示,而不出现话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进行作文),而是话题由材料中来的多话题作文注意材料中的三个主要形象和他们的特点:大海——苍茫、波涛汹涌,船夫——弱小、勇敢顽强,海鸥——渺小、胆小怯懦三个形象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结合作文提示“在全面了解材料内涵的前提下选择话题”(这句话非常重要,忽视它,很容易偏题甚至跑题,从而造成严重的审题失误),我们会得出如下话题:大与小、强与弱、勇敢与怯懦等在选择了话题进行立意时,要注意符合关系型话题作文立意的特点和要求

9.微笑,是人们美好生活中的一剂神秘配方它可以完善你的自我形象,使你在社会交际中独具魅力;它还可以给你带来成功效应为你创造出经济价值„„

请以“微笑”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话题作文审题、拟提训练 篇7

关键词:职校生,话题作文,审题能力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 也是中职毕业生参加高职单招考试必考的科目。

自从2000年福建省实施高职单招考试以来, 高职单招语文考试作文大致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三个阶段。笔者认为, 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是审题, 在高职单招语文复习及中职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就如何培养职校生话题作文的审题能力谈谈看法。

一、引导学生明确话题作文的特点

话题作文是当前职校生最为常见的一种作文训练形式。什么是话题作文?迄今为止尚无明确定义。怎样写话题作文, 现行的中职语文教材也没有系统安排。话题作文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作文形式, 也是这几年高职单招作文命题的主要模式。

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一样需要审题, 但二者之间审题宽严有所不同:命题作文要求学生对题目的每一个字都加以审查与落实, 既要审文体、审范围, 又要审写作重点理解命题意图。话题作文只有一个松散的话题, 在话题的范围内, 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文体, 题目可以自拟, 立意、取材不加限制, 写作重点也由自己确定。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虽然都有“材料”, 但二者对待材料的“态度”不完全一样, 在试卷上的指令也不完全一样。材料作文是根据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是阅读材料根据话题要求作文。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虽然都有“题”, 但命题作文的“题”是标题, 所有的考生都必须共用这个标题;而话题作文的“题”是话题, 也有考生用话题作为自己作文的标题, 但更多的考生是在话题的范围内自拟标题。

作为话题, 可以无限多, 举凡自然、社会、人生、艺术、学习、生活、情感、幸福等都可以成为话题, 但就高考作文而言, 话题又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即话题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就高职单招作文来看, 以下的话题是每年必须关注的作文话题。

关注自我———学会做人, 学会交往, 学会协作, 学会发展。

感受真情———亲情, 友情, 师生情, 乡土情, 爱国情。

话题作文的“话题”只不过是个引子, 它不要求对话题本身进行引用, 进行分析。它需要从话题出发进行作文, 只要与话题有关的, 不论写什么, 用什么样的体裁都可以。

话题作文是一种只提供一个写作话题或写作范围, 而没有限定立意、选材和写作方法的自选作文、自由作文。正是因为这样, 审题对于写好话题作文尤其重要。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关。“题”, 包括作文话题、作文材料、写作要求。“审”, 即是对题的内容逐项细读, 咀嚼话题及各项要求的意味, 准确地把握话题中所“明示”和“潜在”的各项界定。对于题目提供的材料与话题, 动笔之前要好好地分析背景材料、作文要求及限制条件, 进而确定作文的写作内容, 否则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的现象。

二、帮助学生分析话题作文审题不当的原因

学生写不出高质量的话题作文, 审题不当是根本原因。学生审题不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只看话题要求中的一个词, 而不顾其他, 就会出现审题不当。例如, 2009年福建省高职单招作文题:“舞台上, 几个角色演出一台戏;生活中, 众多角色组成一个团体。你对‘角色’有什么见闻或体验, 认识或感想?请以‘角色’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 (诗歌除外) , 不得抄袭。”如果学生在作文中只强调舞台上的“角色”, 忽略了“生活”中的角色, 就有可能导致审题失误。有一部分考生立意时只侧重于“舞台”, 认为只要文章内容与“舞台”有关就可以, 如果忽视话题后边的限制性语言, 就有可能导致偏离题意。

(二) 顾此失彼, 理解狭隘。

也就是说, 对题意的理解不全面, 导致审题不当。如有的学生面对《诚信》文题, 往往把“诚信”拆成“诚实”、“诚恳”、“真诚与信任”、“真诚与自信”等, 导致审题偏差。又如2010年福州市高职单招质量检查卷作文题“照亮理想的月光”, 有的学生只写了“理想”而没有写到“月光”, 基础等级只能归入三类卷以下打分。有的学生只写了“月光”, 根本没有提及“理想”, 这就更属离题, 这类作文只能归入四类卷打分。

(三) 分析肤浅, 中心游离。

也就是说, 不能准确理解材料和把握材料的中心, 导致审题失误。话题作文一般都会给一个材料, 而所给的材料都与写作的中心有关。例如2012年泉州市高职单招质量检查卷作文题:“1.曾有人问周恩来总理怎么没有写一部回忆录, 他说如果有时间的话他倒想写一部像卢梭那样的忏悔录。2.每年犹太人都要过一个‘赎罪节’, 到那天, 所有人都要到教堂里去祈祷, 为自己的罪过由衷地忏悔。请以‘忏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自定立意, 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这个材料的中心是“忏悔”。忏悔不同于我们经常讲的后悔、检讨或自我批评, 不是迫于外界压力或是迎合某种需要, 而是真诚的自发行为, 它不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 更伴随着悔恨、愧疚、羞耻、自责等情感体验。只有深入地分析理解材料, 把握中心, 拓展思维, 才能写出生动感人、入情入理的好文章。人不可能不做错事, 但若有忏悔之心, 就能回归正确, 不至于错了又错, 不可救药。有忏悔之心的人是正直善良的, 而有忏悔之心的民族是强大的、优秀的。忏悔是对灵魂的自我拯救, 也是良知的闪耀、人性的升华。它能荡涤污秽, 净化心灵, 催人上进, 促人有为。也许在你的内心早就有过忏悔, 也许你的朋友也曾向你吐露过他的忏悔, 也许你已认识到忏悔对人的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性, 也许你感到正是由于忏悔意识的缺失使社会道德日益滑坡。有些忏悔虽然是迟到的, 已于事无补, 但对世人却是一帖清醒剂。抓住了这一中心, 记叙、议论或二者兼而有之, 对此文题皆相宜。

三、指导学生掌握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如前所述, 写好话题作文, 要过的第一关就是审题, 审题不准造成的影响极大, 一旦偏离题意, 得分就会大打折扣。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话题作文不是没限制的, 只不过限定的范围比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范围宽了一些。审题

WENJIAOZILIAO

的主要任务, 就是要弄清题目中到底有哪些规定。

作文的审题方法一般可分为直接审题法和间接审题法。

直接审题法就是直接解剖题目的词语, 分析词语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而确定命题的范围和写作重点。这种方法适用于命题作文的审题。

间接审题法要求写作者按照作文题所提供的材料, 联想、想象、思考与话题有关的生活情景、社会现象、生活经验、历史故事……确定立意、选择文体、拟定题目, 进行作文。这种方法适用于话题作文的审题。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重视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几种常用的审题方法, 为提高作文能力和水平奠定基础。

(一) 不要漏掉题中的任何一句话, 一定要把题目反复看几遍。

就像做数学题一样, 如果一个已知条件都没用到, 这个题就很可能解错了, 作文题目也是一样, 每句话都要考虑到, 想一想这句话对作文内容作了怎样的限定, 写作时应注意什么, 然后才能动笔。

(二) 准确理解话题的含义。特别是有的题目中用了比喻、寓言等材料, 一定要弄清比喻或寓言的含义。

(三) 学会分析材料。

有时候, 材料比较复杂, 在审题时, 要学会分析。如“照亮理想的月光”, 关键词是“月光”, 月光在材料中的含义有四种:一是实指的月光, 可以借助它来抄写乐谱。但光凭月光还不足以支持巴赫走过“那么艰苦的岁月”。二是明亮温柔的月光, 一种美好境界的象征。三是哥哥的帮助, 这种帮助虽然微不足道, 却是必不可少的, 有如屋顶上的月光, 在艰苦的岁月总是无法叫人忘怀。从这个角度出发, 可以写亲情、友情、爱情。四是艰苦的环境。巴赫靠哥哥的辛勤演奏来生存, 徒步求学, 借助月光抄乐谱, 这样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一位音乐大师。从这个角度来看, 逆境造就人才, 似乎也可以写, 但范围较大, 难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走出话题作文审题的误区 篇8

1.就事论事;2.顾此失彼;3.喧宾夺主;4.另起炉灶。

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这些误区呢?一般来说,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一、化实为虚,不就事论事

所谓“化实为虚”,就是指“实题虚作”,即化具体为抽象。所谓“实题”,就是指由具体的概念构成的“话题”。从表面上看,实题,都是些实实在在范围较小的事或物。在审这种“话题”时,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化实为虚,作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深层思考,深挖其内在含义,或揭示“话题”的比喻意义,或挖掘“话题”象征意义,或表现“话题”的引申意义。从而深化主题,使文章升格。绝不能流于肤浅,就事论事,在“话题”的表面意义上做文章,把注意力放在对“话题”的表层意义的理解上,而置“话题”的比喻意义、引申意义、象征意义等寓意于不顾,导致跑题。

二、关照全局,不顾此失彼

所谓“顾此失彼”,是指考生审题时,马虎草率,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话题作文题或“话题”的某一要素上,以偏代全,把构成话题的其他要素抛到了九霄云外,而导致跑题。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只顾及由多要素构成的话题作文题中的“话题材料”这一要素,而抛弃了其它要素,或只顾及“简析”等要素而舍弃“话题材料”。

话题作文题,按构成方式来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话题+注意事项(写作要求);

(二)话题材料+话题+注意事项(写作要求);

(三)话题材料+简析+话题+注意事项(写作要求)。

在审由多要素构成的话题作文题时,由于“话题材料”在前,其它要素在后,这就往往容易形成一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审题时,顾此失彼: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话题材料”的分析、理解上,而将话题作文题的其他要素抛到了九霄云外;或者,只重视话题作文题的其他要素,而完全舍弃“话题材料”。

第二种:只顾及由多要素构成的“话题”的某一要素,而抛弃了其他要素。

话题作文的“话题”,有的是由一个要素构成的,如: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是“诚信”;2003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是“杂”,这些“话题”都只有一个要素。有的“话题”是由两个要素构成的,如:2002年全国高考作文的“话题”是“心灵的选择”。这个话题是由“心灵”和“选择”这两个要素构成的。有的“话题”是由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的,如: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的“话题”是“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就是一个多要素“话题”。

在写这种“话题”由多要素构成的作文时,考生也往往容易犯顾此失彼的错误,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话题”中的某一要素上,而忽略了其他要素。如2002年,有考生写“心灵的选择”这一话题时,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如何选择”,而把“心灵”这一重要要素丢在一边,只字不提。其结果可想而知。

三、突出重点,不喧宾夺主

有的“话题”是一个偏正关系的短语,至少由两个要素构成,这种“话题”的各个要素之间并不是平等的,而是有主次之分的。因此,在审这种题时,一定要过细分辨,抓住重点。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不分主次,不辨轻重,喧宾夺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详略不当,主次颠倒。

“话题”的重心,往往最能体现题旨,它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型的“话题”,其表意重心就是“偏的部分”(定语)。审题时,只要抓住了“偏的部分”(定语),就不会跑题。

如2002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是“心灵的选择”。这个“话题”就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选择”,“偏的部分”(定语)是“心灵”。因此,“心灵”就是这个“话题”的重心。“心灵”一词,《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是:指人的内心、思想、精神等。这就是说,考生在写“心灵的选择”这个“话题”时,所写的选择的事件,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无论是经常发生的还是偶发的,无论是个体的还是集体的,等等,在选择时,都必须有内心的活动,有思想的参与,有精神的引导;都必须倾听心灵深处的声音,让内心站出来抉择。但是,有的考生在审题时,不认真思考、辨析,而颠倒了主次,详写“选择”,略写“心灵”,喧宾夺主,结果走进了喧宾夺主的误区。

四、紧扣话题,不另起炉灶

所谓“另起炉灶”,是指在确立主题或自拟题目时,抛开“话题”,用意义相近或相关的概念取而代之,使文章的内容超出了话题所限定的范围。

另起炉灶,也有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抛开话题,另立中心。

在确立文章的中心(主题)时,由于受与“话题”意义相近或相关的概念的干扰,对所供“话题”的理解出现错误,往往容易抛开“话题”,另起炉灶,用别的概念来取而代之。而所确立的主题(中心)与“话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结果,走进了审题的误区,造成跑题。

第二种:抛开话题,随意拟题。在自拟话题作文的题目时,抛开所供“话题”,另起炉灶。所拟的题目的内涵和外延,与命题者所供的“话题”的内涵和外延有一定的距离。行文时,抛开“话题”,紧扣自拟的题目去着笔,结果跑题。

上一篇:企业成本分析报告范文下一篇:大学党支部组织委员竞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