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1篇)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篇1

教师:王敏

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多年来,我们加强了学生德育教育、教学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研究。

1、加强师德理论学习。我们在教师政治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省、市教委有关师德教育和建设的文件资料等,有效地加强了师德建设。

2、积极参与德育科研活动,我们以新课程理念努力转变班主任的角色,并通过小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案例撰写等形式开展德育科研活动。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提高了自身的德育理论水平。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德育处认真抓好了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2、安全法制教育: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继续抓好学生校内、校外的安全工作,签定有关责任书,规范制度,落实好各种措施。本学期此项工作运行良好,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各班继续深入学习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一些苗头性现象及时加以教育,杜绝学生的各种违纪现象;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黑板报、专题广播等,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3、环保教育:我们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4、文明礼貌教育本学期,本人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开展“文明班级百分赛”活动,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红领巾督察队为阵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学校认真开展了关爱“后进生”教育工作。

三、切实加强家校联系。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篇2

一、以言育情

首先, 应该培养聋哑学生学说话的兴趣, 除了新颖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外, 还必须使聋哑学生在学说话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受到鼓励。因此, 在教学中如果聋哑学生发音不准或不会发音时, 老师应当多示范鼓励、耐心辅导, 一旦聋儿发出音来, 就应当适时表扬,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 要把表达美好情感的语言渗透到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笔者在训练聋哑学生发音时穿插训练了“元旦、快乐、礼貌”三个词。几个月后, 时逢元旦, 班上一名聋哑学生把一张精致的贺年卡摆到了我的书桌上, 上面工整地写着“祝王老师元旦快乐!”这个事例说明语言培训工作不能“为语而语”, 而应以言育情。

二、循情育行

情感交流是培养聋哑学生品行的首要方法。首先, 教师必须从学习、生活各方面给予聋哑学生关爱, 替他们排忧解难, 鼓励他们努力上进, 帮他们树立信心。但教师的方法要科学, 应侧重于聋哑学生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对于其力所能及的事应当引导他们独立或互相合作完成, 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和合作意识。其次, 利用情绪循情育行。情绪是情感发展的基础, 利用情绪作情感文章, 既符合心理学规律又有事半功倍之效。

三、果行育德

首先, 教师要有正确的道德观、处理问题的理性和必要的美学修养。其次, 要正确评价聋哑学生的行为, 教师要适时对聋哑学生进行道德上、美学上的评价。对于好的行为, 教师可用“好”、“对”等简练的表扬性语言或微笑的表情进行肯定;对其不良行为则要适时给予规劝, 但要把握分寸, 必须控制聋哑学生的情绪, 一切以不引起聋哑学生的过激反应为原则。再次, 可把聋哑学生的行为准则编成有趣的角色游戏进行练习, 吸引他们参加集体活动, 帮助其克服自卑感和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倾向, 从而养成讲文明、守礼貌的良好习惯。

四、借境育美

心灵美是一切美的源头, 教师要充分创设并运用各种情境对聋哑学生开展美的教育。一是美化生活环境。要力争把校园建设成绿树成荫的花园, 把教室打扫干净, 并在适当位置张贴具有教育启迪作用的图片, 为聋哑学生创设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使他们受到美的感化, 增强情感的稳定性。二是融入自然环境。要适时带领聋哑学生走进大自然, 引导他们逐步走出封闭的“小天地”, 以开阔的胸襟拥抱生活。三是营造人文环境。适当带领聋哑学生参加人文实践活动, 扬善抑恶, 增强聋哑学生的荣辱观、道德观。

五、因人育才

浅论用故事教育学生心得 篇3

一、教师教育学生要“学”为“法”。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教,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我们教师不可能一直跟学生一辈子,学生也不可能一直在老师的呵护下成长,总有一天它们要展翅飞翔,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清楚这样一个道理: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而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不是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仙人可以点石成金,很多人竞相抱来石头让仙人为其点化成金,而有一孩童且两手空空地来到仙人面前,仙人问这孩童,你两手空空地来此何为。孩童则答道:老爷爷,我不要您为我点金子,我希望您传授给我点石成金的方法,仙人面带微笑,赞许地点点头。这个孩童为什么要点金法,老仙人为何赞许地微笑,答案不言而喻。这是我们做教师的要告知学生的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也是我们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是想如果我们的学生都掌握了学习方法,我们还用搞体海战术吗?

二、我们在教育学生努力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需要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让班级搞好团结,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呢。这是我们每一个做班主任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非常想做好的一件事情。请再听这样一个故事,也许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说有一位老人,膝下有四位孩子,这四位孩子团结不够,老父亲为了教育他们搞好团结。有一天,老人家找来两捆筷子,站在他们面前让四个孩子先打开一捆把单根筷子分别折断,一会儿,一捆筷子就被他们毫不费力地全部折断。随后老人又让他们用力来折剩下一捆,可是他们兄弟四人费了很大力气还是没有折断,老人就顺势利导说:孩子们,之所以单给筷子轻而易举地被你们折断,在于它们没有形成一个整体,而这一捆筷子你们费了好大力气反而折不断,就在与它们形成一个整体,搞好了团结。团结就是力量,这就像一滴水只有溶于大海中才永不会干涸。这样,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也就深深地铭记住:团结就是力量。懂得掌握学习方法,明白团结的重要性,再加上强烈的责任心,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不是就形成了呢?。

三、我们工作中,在培养学生责任心的时候,做班主任的又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结合这样一个故事让大家慢慢体会:从前在庙里住着一个小和尚,每天他都自己亲自挑水吃,并且把整个庙堂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生活也过得非常有滋味。可是有一天来了瘦一个和尚,自此之后他们的吃水问题出现了,让谁担水谁都不担水,商量来商量去,只有两人合抬,否则他们谁也不去挑水,生怕自己上当吃亏,就这样日子过了很久,倒也相安无事。结果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他们三个到一起后,水没人挑,也没人抬,庙堂也无人打扫,三个和尚没水喝。直到有一天,庙里突然着火,把它们的庙宇化为灰烬,他们才连连叫苦不迭。后悔没有充足水來救火,以至于酿成这样的后果。通过这个生动故事说明人多缺乏责任心反而没人干活,都生怕自己吃亏。这就涉及到责任心的问题,同学们,我们是一个集体,人多力量大。要牢牢记住:众人拾柴火焰高,千万不能重演三个和尚这样的悲剧。

综上所述,对我们做班主任或身为学生管理者说是否有一定的启发呢?

当然学生管理是一门学问,运用故事教育学生仅仅是多种方法中的一种,但是他对我们的工作在我感觉是很有帮助的,希望大家不妨一试。

教育学生心得体会 篇4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状况,我们系统地介绍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大学生校园生活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与计算机违法犯罪预防、人身与财产安全、交通与旅行安全、社交与求职安全、卫生健康安全、国家与社会安全、施救、自救与安全服务等,旨在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增强自我防范能力。

一、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目的在于防止大学生抛弃社会意识形态和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使其能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条件下隐蔽斗争的新形式和新特点,自觉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

二、遵守校纪校规和维护自身利益方面,目的在于使大学生知法守法,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避免因违法导致法律的制裁和违法带来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

三、日常安全常识,主要包括消防安全、财产安全、人身安全、社交安全、公共安全等,目的是使大学生熟悉安全常识,增强安全意识,避免人身伤害、财务受损失。

学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 篇5

伴随着美妙的音乐,王老师深情讲起了感恩。首先我们要感谢的是父母:懂得去孝敬父母,因为他们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把我们养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同学、爱社会。其次是感谢老师:懂得去尊敬师长,因为老师不仅赐予了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教师职业需要付出太多的爱心,这份工作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选择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谁的记忆里会没有老师呢?再次,感谢关心、帮助过我们的同学和他人,因为他们不仅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陪伴着自己度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更与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安慰、在交流中获得欢乐和充实。

俗话说:“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是有责任把“感恩”这个传统美德传递下去。让我们把“感恩之心”化为行动吧。让我们回报父母:多回家看看年迈的父母,帮他们捶捶背,揉揉肩,聊聊天,主动做一些家务;让我们回报社会: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为文明社会尽一份力,让我们知恩、感恩、报恩吧;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的拥有幸福。

人际和谐应从学会感恩开始,将感恩理念大胆引入学校德育,开展感恩教育和活动,让学生常感父母养育之恩;感师长教导之恩,感同学帮助之恩;感党和国家关怀之恩;常怀报效党和国家之心,报效父母之心,报效师长和同学之心。有利于学生的思想转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健康心理、人格的形成,有利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的建设。试想,一个怀着感恩理念的学生,感受到父母节衣缩食,含辛茹苦供养自己读书学技术,为的是让他成为有用的人过上幸福生活时,他能不努力学习,以优越的成绩报效父母吗?一个怀有感恩理念的学生,一旦感受到老师呕心沥血教育他成长时,能不刻苦钻研,力求以最好的成绩回报老师吗?所以我们懂得感恩,我们拥有幸福。

记得有一首小诗写得很好:“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态;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谢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塑造了你的自尊;感谢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独立,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是你成长的人。”

在这次活动中,让我们明白了许多,知恩者,幸福!感恩者,快乐!报恩者,成功!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感恩于心,报恩于行,让感恩的种子在每一颗心中扎根,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的旋律吧!

学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范文2

众所周知,小草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茁壮成长;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让他更加芬芳;雄鹰感恩蓝天,因为蓝天让它自由翱翔。而我们更需要感恩,感恩给予我们生命的父母,因为是父母为我们的生命谱写了爱的篇章。

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感受到了父母、老师、同学们对我的深切的爱和不言回报的付出,才明白我的身边一直充满了爱。

当同学演讲感恩父母时,我便回忆着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当演讲感恩老师时,我脑海中又浮现出老师诲人不倦的画面;当演讲感恩同学时,我仿佛又看到了他们如山泉般清澈的笑脸。每一个瞬间都是那么难忘,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灵。

我要感恩生我养我的父母,父母给予了我们太多。据统计,父母把一个孩子抚养成人,至少需要三十万元!为了它,父母终日操劳,付出了多少努力,又有多少艰辛。那无言的爱,化作一个更忙碌而又瘦削的背影,渐渐远去。为了它,我更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拿到好成绩,与其说是为自己,不如说是为父母。因为,只有看到优异的成绩,他们疲惫的脸上才会荡漾起笑容——因为他们知道,一切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其实这就是感恩父母最好的方式。

当我听到母亲为等待儿子而中暑时,我不禁想起,我的母亲何尝不是一样:多少个雨天,为了给我送伞,母亲冒雨等我,看到我,就急忙跑过去,眼里流露出慈祥的目光,却不顾自己的脸上在不停的滴下水,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看到此情此景,我的眼泪夺眶而出,紧紧拥抱着母亲,轻声说:“谢谢您!”

这就是感恩,最朴实无华,真挚动人的感恩,我们应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对待他人,对待社会。让感恩在心间长存。

又响起了那熟悉的旋律:“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带着万千的感慨,一个个感动和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结束了这次活动,但感恩永不结束。

这种教育和实践,对于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明白了爱从来就是双向的,谁都没有只奉献无回报的义务,也没有只索取而不付出的权利。人人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父母、他人、社会、祖国、大自然恩惠,要用感恩心来融化自私心、冷漠心和自卑心,培养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同时也使学生深知感恩不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情感上的回报,而且情感的回报是双向的。

人处于感恩的心态时,其精神需要从中能得到一种欣慰的满足,能真切地从感恩中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这种愉悦是物质和金钱所不能替代的。

真正的“知恩”是发自内心的,是流淌在人的血液中的,是一种自然和本性的流露。只有用心去感受、品味生活中、学习中的美好,从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才能得到幸福感。从而精神更自由,精神生活更拓展、丰盈。

学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范文3

5月4日,我校组织全体师生和家长一起在学校听了一场让人感动的演讲。这次演讲是王老师主讲的,她的演讲深深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家长,老师和学生。王老师从感恩父母,感恩老师两个方面演讲的。这是一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讲座。一边听讲座,我们一边哭,王老师的演讲如同给我们的心灵进行了一次洗礼,唤醒了我们沉睡已久的感恩之心。

首先是感恩父母,世上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珍爱,用至诚的心去感激,用切实行动去报恩。“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人也应有尽孝之念,莫等到欲尽孝而亲不在,终留下人生的一大遗撼,要想将来不后悔莫及,从现在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回报也不一定非的是物质上的回报,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从一个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倾注了父母无尽的爱与祝福。或许,父母不能给我们奢华的生活,但是,他们给予了一个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出国留学已经是足够的伟大,且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回报,默默的为我们付出,学会感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孝顺父母!

再次我们要感恩老师,尊重老师。我们每学一点知识,每得到一点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教导,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老师不仅赐予我们知识,还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尊重老师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具体行动中。王老师在讲演中有好几个互动过程,其中一个让是让班主任老师站到演讲台上,问学生爱不爱他们的老师,同学们一口同声说爱,王老师说,爱你的老师就去拥抱你的老师,我们大家一起冲上去拥抱班主任,嘴里还说着,“谢谢老师,老师您辛苦了”,此时我的心中既是幸福又是快乐,与老师拥抱的那一刻,是心灵的碰撞,是心灵的交流,每个学生都泪流满面,表达着对老师的感激和尊重之情。

最后我们要感谢学校给了这次机会,有这么好的演讲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能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无比珍贵,更能让我们的精神变得无比崇高!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粒美好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快乐的生活。

学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范文4

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我们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父母,生育我,养育我。如果没有父母,那现在也就没有我。我的生命,我的身体,我身上流淌着的血液,都是父母赐于我的。我生活的种种条件,包括吃住行都离不开父母。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不需要回报的,是无私的,世界上最平凡的爱就是父母的爱,最伟大最特殊的爱也是父母的爱。有人说,感恩是鞋,穿上它,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健步如飞。而我觉得,感恩更像是生命中那一朵朵不谢的花。因为感恩,所以我们的生命变得五彩斑斓。

感恩是牡丹。人人都知道牡丹的惊艳,可没有多少人能真正地沉下新来领略其中的美。就象,人人都知道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无私的爱,却没有多少人真正地学会了感恩这至亲的亲人。在这个世界,在芸芸众生中,我们可以没有朋友、没有同学,甚至没有兄弟姐妹,但是,我们不能没有父母。是父母赋予我们血肉之躯,养育我们长大,又教会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做一个有用的人。父爱是山,伟大坚实而又广博,他教我们学会了坚强,记住了宽容,懂得了自制。母爱是海,温暖无私而又细腻。她教会了我们如何用爱去善待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

只要你学会珍惜生活中的幸福点滴,总有一天你会发现那个老冲着自己发火的爸爸和那个老爱唠叨的妈妈,在他们的伪装下藏着深沉的爱。感恩是牡丹,他告诉我们要学会感恩,就要先学会感恩我们亲人。

【学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范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2.学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范文

3.教师感恩教育心得体会

4.教师感恩教育心得体会

5.小学生感恩教育心得体会

6.感恩教育心得体会

7.关于感恩教育心得体会

8.感恩教育心得体会

学生教育心得体会 篇6

一、发挥自身优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

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身心障碍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生活的快乐。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亮点,在张扬个性、发挥特长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拥有一份成功的自信,以自强的心态淡化自卑意识。

二、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脑便有一种刻画的痕迹。当重新忆起往日的成功模式时,又可重新获得成功的喜悦。

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应特别注意教育他们树立自信心,不断改变自己的形象:如穿戴整洁大方的服装;讲话爽快,敢于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等等。每当学生遇到困难,不敢接受挑战时,要求他们先在头脑中复现成功时的画面和情景,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胆量,战胜畏惧心理,愉快地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三、善于积累成功。

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不妨让他们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把握较大的事情。哪怕这些事很“小”,也不要放弃争取成功的机会,因为任何成功都能增强他们的自信。

此外,指导他们建立成功档案,将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与进步都记录下来,积少成多,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经常重温成功的心情,这样能使他们生活在愉悦的状态之中。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篇7

一、研究课题的选择

面对众多的研究方向, 我们小组成员一开始都有些迷茫, 不知该选择什么样的研究课题。根据指导老师的建议, 小组成员首先查阅了大量书籍资料和网上信息, 了解到近年来养鸭业在我国发展迅速, 然而, 随着养鸭规模的扩大, 疾病也不断增加。因此我们决定要做一项关于鸭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方面的研究课题。通过电话询问和实地走访, 我们了解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雏鸭的一种高发细菌性传染病, 会给养鸭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确定要通过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分离菌株的耐药性分析来进一步完善山东省鸭病的流行病学资料, 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这一过程让我们懂得了任何一项研究课题的确立都是建立在查阅大量资料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通过查阅文献可以了解相关背景信息, 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往往会闪出创新的火花, 形成新的思路和想法;通过调研可以了解社会需求, 从而保证科研与生产实践的密切联系。

二、创新性课题立项的开展

在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确定了研究方向和内容后, 我们开始着手准备实验操作。在指导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实验注意事项并示范了正确的操作方法后, 小组成员首先根据拟定的研究内容进行分工与合作。从病料的采集到细菌的分离培养、分离菌株的鉴定、药敏实验、耐药基因的检测, 每一步实验都环环相扣, 任何一个步骤操作失误, 都可能导致后面结果的错误。因此, 必须认真谨慎地对待每一步操作。我们也经历了一个由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操作自如的过程。在整个立项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有失误, 有失败, 在认真总结教训的同时, 我们不断改进实验方法, 摸索最佳反应条件, 最终完成预期的立项内容。

三、创新教育立项的体会

1. 培养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实践能力。

大学生创新教育立项是我院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整个立项实施过程中, 从查阅资料寻找研究方向到实验内容的确定及实验材料的准备和实验方案的实施, 我们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不但拓宽了视野和知识面, 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用创新性思维思考问题,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此外, 通过接触临床病例, 我们感觉到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了“用武之地”, 也深刻体会到老师课堂上强调的微生物学实验中无菌操作和纯培养的重要性。

2. 培养了协作意识, 锻炼了意志力。

“同心山成玉, 协力土变金”。整个实验过程离不开小组各成员间的密切协作与配合, 由于每个人的选修课程不一样, 因而业余时间不一致, 我们根据每个成员的业余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以确保实验的连续性。实验并非一帆风顺, 我们遇到了培养基污染、杂菌形成生长优势、PCR反应条件优化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为实验的失败苦恼过、气馁过, 也为实验的成功兴奋过、自豪过。每当遇到问题, 我们就聚在一起分析原因, 查资料问老师, 直到找出症结所在。实验就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磕磕绊绊地完成了。通过参加这次科研活动, 我们深刻体会了科研的严谨与艰辛, 科研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 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 这需要有认真务实的科研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

3. 培养了良好的科研素养、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兰荪提出了科研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一名科研人员, 除了具备创新思维和意识, 以及对科学锲而不舍的探索和追求之外, 还要有一股为科研献身的精神和拼劲。有了这些还不够, 一位科学家最为重要的, 要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从实验开始到结束, 我们都秉承着认真负责的态度, 完全遵循生物安全的原则对病料进行无害化处理, 绝不随意丢弃;全面客观地统计实验数据, 绝不按照自己的意愿修改, 从而保证了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实验过程中, 老师教会我们怎样做科研笔记,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讨论分析, 加强科研道德和科研素养的培养。我们将药敏实验结果及时反馈给养殖户, 他们在用药后及时控制了疫情, 大大减少了经济损失, 这让我们感觉到我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具有理论意义, 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从小学开始, 父母和老师关注我们最多的就是分数, 过于重视知识的掌握, 而忽略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至于到了大学时代, 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很淡薄, 凡事还是喜欢父母拿主意, 习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通过参加本次大学生创新教育立项活动, 我们不但锻炼了动手能力, 熟练了操作技术, 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实验的自主管理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自主能力。当然, 大学生创新教育立项也存在一些不足, 比如实验与上课的冲突, 往往导致实验的中断;科研经费太少, 往往导致一些有价值的想法难以实现;对立项内容缺乏充分论证, 目标定得过高或与预期有偏差等, 因此选择课题时必须有切实的可行性。科技创新活动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其中可能存在失败的风险。高校对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考核标准不应单纯看结果的成败, 而应更看重在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中所起到的作用[5]。

总之, 大学生创新教育立项的实施是锻炼本科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良好途径, 在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综合素质得到充分提高, 这也是开展大学生创新教育立项的根本意义所在。同时, 撰写分析报告大大提高了论文写作能力, 为后续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希望学校能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也呼吁更多的大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外的创新活动中。

摘要:大学生创新教育立项是大学生利用自己富余的业余时间来申请一些简单的研究项目并实施的过程。对于大学生而言, 积极参加创新教育立项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参加大学生创新教育立项工作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立项,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晓江, 赵雪婷.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12, 10:111-112.

[2]鲍晓萍.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策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 33 (2) :193-194.

[3]纪峰, 姚澜, 章倩, 等.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培养创新型人才[J].纺织教育, 2011, 26 (4) :293-295.

[4]段风华.郑兰荪为祖国做一流的科研[J].创新科技, 2006, 4:27-29.

农村初中学生思想教育的点滴体会 篇8

【关键词】主题式德育教育 学生承办 自主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81-01

我们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全部来源于农村家庭,他们有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极度缺乏父母的关爱,严重缺少父母的监督,学生的思想教育面临极大的挑战和困难。为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从而更好的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我在思想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现将我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一、实行德育导行语制度,指导学生行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自己。

为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拓宽德育教育途径,丰富德育教育内涵,创新德育教育方式,结合学校实际,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努力践行“日行一善周明一理月养一习”的养成教育,让学生在养成中完善自己。

教育学生每天做一件好人好事,每周明白一个道理,每月养成一个好习惯。班级每天有好人好事记录,把班级内发生的好人好事及时记录;学校每周有一篇德育导行语,以此来指导学生这一个周的行动;每月有一个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每月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此项活动,贯穿始终,以此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打牢学生思想教育根基。

三、不断深化“主题推进式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改变自己。

为了学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以及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开拓德育新思路,创新德育新机制,积极开展以“责任、担当”教育为取向,构建“主题推进式”德育机制。

学校以月为推进时间单位、以学生学习阶段特点为推进依据,根据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特点为推进顺序,制订每月的实施方案为推进方式,将主题德育不断推向深入、不断总结升华和完善。

四、全面实行“大型活动学生承办制度”,让学生在参与中丰富自己。

学校的各种大型活动,由学生进行承办,教师当导演。学生主持、学生发奖,让学生成为各种活动的主角,既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又能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既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这项制度的实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中不断丰富自己。

五、实施“1511”学生自主管理工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

为实施以人为本理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高品位人文管理模式。我校实施“1511”工程,加强学生自主管理。

通过1511工程的实施,使学生在教师积极引导下自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确立自我发展目标、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它是一个较好的教育过程,是一个社会实践过程,也是学校励志教育的一种体现。

六、实行学生家长同台领奖,让学生在自信中激励自己。

为了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共同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立体教育网络,鼓励先进,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家长参与管理的主动性,我校每学期都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并在会上对部分表现突出的学生和学生的家长进行表彰,获奖的学生和家长同台领奖。

七、关注留守儿童,让学生在关爱中成长自己。

我校地处偏远的西北山区,最远的自然村距离学校19公里。在2006年新一轮的合班并校时期,我校由原先三处初级中学合并为一处,造就了岚山区黄墩镇初级中学是日照市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住宿生比例达75.7%,因此产生了大量留守儿童。

为此,我校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其健康成长。实行结对帮扶走进学生心灵。组织教师、学生与留守儿童建立帮扶制度,积极建立一整套学校、班级、老师、同学关心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体系。开展“走近学生心灵”活动,每名一线科任教师至少与一名家庭贫困、成绩落后或者有不良行为习惯的留守学生结成帮扶对子,通过经济资助、课外辅导、思想教育等方式给学生以更多关心关注,提高学生学习欲望,增进教师生之间的感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配备专业人员,开设心理咨询。几年来以“服务学生心理健康”为宗旨,以增强同学们的心理素质为目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困扰,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努力开发个人潜能,促进同学们全面成长。

总之,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充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让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实践,在各种活动中不断成长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促使学校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学生教育心得体会 篇9

个人认为,励志教育就是由外而内的反思过程。现在的学生都背负着很大的压力,内心都是很复杂的,学生最大的心理问题就是麻木冷漠,对一切事情漠不关心,缺乏感恩之心。学生为什么会没有感恩之心,主要是因为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提出的苛刻要求没有加以阻止和教育;还有社会风气不好,同学之间的攀比,而这又恰好没有被老师加以改正;再加上孩子的虚荣心在作怪。这样一来孩子还哪有什么感恩之心了呢?

现在的孩子都会有这种情况,在学校看到谁谁买了新衣服、新电话、新的运动鞋,又加上拥有新东西的孩子跟所有人炫耀自己的东西有多好,这种时候孩子的心就受不住诱惑了,就会回家跟父母要这要那,这时有些父母就会说,如果不给买孩子就会一直不理他们,回家也不说话,但是如果你买了,那下一次有新产品他还是会继续跟你要,有了新产品哪有心思学习呢,虽然说不能让孩子一味的学习也要适当的放松,但不代表让孩子有攀比心理,要让孩子学会控制住自己对新事物的欲望,或者也可以跟孩子说考试考好就会有奖励,这也是可以的,这样他就会对父母有感恩,说白了如果只是一直惯着他,那他只会变本加厉,严重的会误入歧途。

所以说,人人都有感恩之心,教育孩子的确辛苦,但也不能爱孩子反而让他变成冷血人,有感恩的心就会记得回报,世界会充满爱。

学生德育践行心得体会 篇10

然而,不可以否认,即便如此,大学生仍然是国家的栋梁,是祖国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大学生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因此,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应对大学生的成长予以充分的关注。

大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其与初等教育的最本质区别,在于它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自身动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包括品质,知识,体能以及其他社会能力等等。而其中,德育的地位更加突出,因为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将直接影响到后中国主流社会的道德水准。

接下来,我将用四年时间,通过自身经历,探索如何砥砺德行,寻求一条针对个体的德育发展道路。以下内容作为开题报告,将重点陈述我对大学生活的理解以及对自己德育总方向的要求

一、以德育为灵魂的综合发展

任何一个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整体发展,因此,个人发展必须与社会需求保持相对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社会发展需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必要能力包括:健全的人格,专业技术以及强健的体魄,即传统意义上的“德智体”。

在这三者中,“德”起到的是支配性地位。没有健全的人格,就无法赢得他人的信任、肯定与尊重,就失去了成功的基石,就不可能在任何领域取得建树。

因此,德育,是整个人生,特别是大学四年的重要课题,是人生综合发展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

在我眼中,德育的进程,其实是其他方面进步的副产物。品格的塑造,离不开其他能力的提高。

1、身体素质

体育锻炼可以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工作;同时,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体育锻炼通过与他人竞技的过程,可以培养人的进取精神,磨砺意志品质;特别是在德育的进程中,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美国华尔街的金融精英们都曾经是运动健将,许多卓有建树的人也精通一项体育运动。

2、文化素质

作为社会中新锐势力的典型代表,大学生的思想就是整个社会思想的风向标。只有具有进步思想的大学生才能具有高尚的追求,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塑造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因此,品德的塑造离不开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综上所述,大学四年,我的德育成长之路应着眼于身体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双重提高,以此作为全面发展的基础,从而带动整体素质的提高。相信随着总体能力的提升,许多从前的不足之处将会迎刃而解。

二、关于我达到目标的方法

德育作为一个遥远的征程,既需要长期投入,更体现出了达到目标的多种可能性。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最佳路线,结合自身实际,达到最终目的。下面陈述关于我如何达到目标的想法。

1、通过集体生活,严格自律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一个无法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根本没有资格去对别人要求。大学是走上社会的前奏,我们需要在这里培养基本的生存能力——尤其是自律。别人迷茫时,我们不仅需要清醒的头脑,更需要强大的自律能力使自己的生活始终处在正确的轨道上。而当你发现同学的闪光点时,我们更需要强大的执行力,使我们得以时刻效仿对方,最终将对方优点吸收到自己身上。因此,不断自律的过程,不仅是对意志品质的不断考验,更是对自身素质的综合提高,是德育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而言,我是个善于观察的人,但我却不善于将想法付诸长期行动。通过集体生活对其他同学的不断关注,相信我可以得到快速的提升,尽早适应社会。

2、树立远大追求,不断进步

远大追求,既体现出一个人对生活的最大期望值,更体现出一个人的视野开阔程度。心有多宽,舞台就有多大。大学时期,更应该树立远大理想。钱钟书说过,一个人20岁时不狂,是没有气魄。大学生作为未来民族的栋梁,更需要这种气魄。没有远大理想,就不存在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就不存在自身能力的大幅提高。我本是个不敢想象未来的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即便是录取结果出来前,我一直内心觉得会落榜,因为我不敢相信我能考进北京理工,但我真的做到了,于是我认为,生活中,如果多一些梦想,多一分勇气,我们或许就可以走的更远。

3、多种途径组合,形成合力

这里必须提到我以往经历。我在高考中失误,距离北京理工分数线33分,自主招生只能加20,但我还是被录取了。这一事件中,首先得感谢学校给我的机会,让我得以在更高的平台施展能力,让我拥有一群优秀的同学和我共同进步。但这里重点是到我自己的付出。别人都认为,高中三年唯一任务是高考时,我却一门心思弄起了竞赛,生物弄完弄化学,顺便弄起了物理,虽然我学习在班里一般,但由于参加了这些活动,得了3个省级奖,拿到了北京理工的自主招生名额,所以在高考严重失误的情况下仍然逢凶化吉。别人通过一次高考做到了,我通过很多次其他途径也做到。高考是“独木桥”尚且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走过,大学生活中,选择更多,更可以如此。这件事给我的启示,就是大学作为多元社会,更应该通过全面发展,将德智体三者的发展进行有机结合,竭尽全力,将成功的几率加到最大。

三、结语

学生德育教育心得体会 篇11

小学生心理健康体会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为何有那么多的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为患社会,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

教育家洛克说:“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培养出心理素质良好的新时代人才是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也是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和有效接受完整教育的良好基础。作为学生主要生活环境之一的学校及引领学生成长的教师,应该首当其冲去为他们做些什么,怎么去做,值得我们去探讨。

我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如下体会。

一、敞开心扉,真诚沟通

心理活动课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的是学生心理活动的轨迹。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真诚地与老师沟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

1.倾情投入

心理活动课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全面扎实的教育能力,要求教师掌握辅导的基本技巧,如倾听、共鸣等。当教师进入活动中时,就要卸掉自己的心理防护,坦诚地面对自我和学生。在活动中,我坚持这一原则,努力调节好自己的心境。面带笑容,倾情参与活动中,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真挚感情。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形象思维丰富,感性认识充分,教师的思想、情绪的轻微变化都能给他们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教师倾情投入是整个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

2.倾诉真情

有些学生看见我就会说:“我最喜欢的课是心理活动课,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各抒己见,大胆地说出我们的心理话……”心理活动课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内心交流的良好场所,在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心、诉真情,体会情感交流带来的满足感。例如,在我辅导《自信不倒翁》一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优点。有一位学生就站起来告诉大家:“我身上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我的个头比较矮,皮肤比较黑……”他不怕同学们笑话,正确地对待自身的不足,敢于向大家表露心迹,充分说明了活动中融洽的气氛让他能敢于和别人真诚沟通、乐于和别人真诚沟通。再如,我们班曾有这样一位女同学,很长时间以来,我发现她的胆量很小,上课从不敢主动发言,特别对考试很紧张,答题时显得谨小慎微。

前不久,我在她给我写的信中发现她对自己的父亲“积怨”很深,认为父亲对自己极为“凶狠”,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父亲亲生的,其措辞令我很是震惊。课后我立刻找到这位同学,同她谈话,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此后,我又赶紧与她的父亲取得了联系,向这位父亲通报了孩子近期的表现,以及孩子的心理负担,并同他探讨了教育孩子的方式问题。交谈中,孩子的父亲主动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方法上可能过于简单粗暴,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过于苛刻了,以至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表示要和老师一道教育好孩子。第二天,孩子主动找到了我,告诉我,爸爸昨天晚上和她谈了很久。她也认识到,爸爸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成才,只是方法不够好,并表示今后要多理解爸爸、妈妈。在此后一段时间的观察中,我发现孩子开朗、活泼了许多。

二、通过角色扮演,感受真实生活

角色扮演,就是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如扮演班长、班主任、教师、服务员、主持人等角色。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调节、变换自己的角色,适应不同社会环境,学会社交技巧。在角色扮演中,学生通过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模仿现时生活情景,宣泄和释放压抑的情感,达到排除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内化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三、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事实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含有心理教育的内容,因此,只要老师平时把心理教育的内容能渗透进去,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从而把心理教学与其它各科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四、创设育人情境,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

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园,学生在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印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活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如现在一些学生自制力差,性情暴躁,逆反心理强,教室里有纸屑箱,他偏把纸屑往窗外丢,看见瓶罐偏要用脚去踩和踢,随意采摘践踏花草等。为改变这个坏毛病,学校开展了“丢下的是垃圾,拣起的是品质”活动,并在校园内各个角落安放了环保型的果皮箱,果皮箱天天擦得光亮如新,花坛内竖起木板,写上“请爱护我们吧!”等恳请的话语,果然学生不忍心破坏,过去的坏毛病也改了。可见,有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表现出最佳的行为效果。因此,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心理暗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事实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方法与手段。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上一篇:干部考察之考察制度下一篇:《倍数和因数》听课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