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精选12篇)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篇1

中元节(中国民间传统2113节日)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5261月半、施孤4102、地官节或斋孤,1653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七月十四),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民间有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汉代时,中元节是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道教认为中元节为地官诞辰,祈求地官赦罪之日,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佛教中称为盂兰盆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祭祖先、荐时食等活动。

祭祖先、荐时食我国南京及江淮地区又将中元节称为斋孤,旧时僧人在河边超度亡魂,将纸做的荷花灯放在河里,所以又称“斋河孤”。旧时的中元节整个节日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元节的禁忌

鬼节禁忌一:床头挂风铃

风铃容易招来好兄弟,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鬼节禁忌二:偷吃祭品

这些是属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鬼节禁忌三:晚上晒衣服

当好兄弟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鬼节禁忌四:夜游

八字轻的人千万不要夜游,否则只会自找麻烦。

鬼节禁忌五:非特定场合烧冥纸

冥纸是烧给好兄弟的,金纸是烧给神的,烧冥纸的结果只会招来更多的好兄弟。

鬼节禁忌六:喊名字

夜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叫出名字,尽量都以代号相称,以免被好兄弟记住你的名字。

鬼节禁忌七:游泳

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鬼节禁忌八:熬夜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篇2

消费者面对种类繁多的鞋类品牌和产品, 他们首先想要了解的是:什么是高品质合脚、舒适、美观、新颖的鞋类产品?例如:消费者在市场购鞋的过程中, 多数人是看鞋的外观款式, 对什么是优质高档、合脚、舒适皮鞋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 但他 (她) 们都希望能选购到自己喜欢、穿着舒适、美观得体的好鞋。笔者针对什么是高品质合脚舒适的皮鞋作些简单的论述:高品质、合脚舒适的皮鞋最大的优点是让人们穿着该品类皮鞋后足下感受到美观大方、行走轻松、舒适、环保卫生、安全、护足等穿着优点。这是高品质合脚舒适的鞋类必须要具备的主要特征。

从专业的产品质量要求来讲, 优质、高档、合脚、舒适的皮鞋应该具备以下产品优点:首先我说说皮鞋合脚舒适的定义:皮鞋是否舒适是消费者在穿着皮鞋的过程中对皮鞋的心理和生理感受的综合评价。是指皮鞋符合人足形态结构和功能要求的程度。主要包括:鞋的合脚性、功能性、和鞋内环境卫生等产品质量要求。

高品质合脚舒适的皮鞋应该具备以下三方面的条件:

一、鞋的合脚性:

首先皮鞋鞋楦的楦体结构设计要符合标准鞋楦的型号尺寸数据的要求, 这些技术要求需要制鞋企业清楚掌握, 鞋楦尺寸要和鞋与足的匹配程度相符, 鞋号和型号尺寸要符合目标市场的要求, 鞋对足部的压力在鞋楦设计中要得到有效分布。简单讲:鞋是否合脚舒适, 鞋楦数据尺寸要按设定的型号尺寸数据为依据, 例如:要制造一型的鞋就要按一型脚的数据要求设计鞋楦, 一定要高度重视数据尺寸的控制, 鞋企要增强“数控”意识和“标准”意识。第二是鞋楦造型设计要追求合脚性和楦体造型的美观性。第三是找到符合该型号数据尺寸的脚进行试穿。选择符合标准鞋号、型号的试穿脚型, 试穿符合标准鞋号、型号的鞋, 才能符合真正的制鞋技术要求。数据是鞋子符合标准的关键依据, 造型设计决定着鞋子是否美观, 试穿的条件符合该型号尺寸的脚, 鞋长度、宽度、高度、围度、必须符合鞋号和型号的尺寸要求, 才有试穿的价值, 不能以几个试穿脚决定鞋的合脚性和舒适性, 现代制鞋生产工艺是批量化生产方式, 不等同于个性化的“量足订制鞋”。批量化生产要求标准化鞋楦为依据, 因为标准是根据广大消费者脚型规律研究总结出来的数据, 它符合大多数人群的脚型规律。让个性脚试穿只能作为参考。标准数据尺寸是科学的依据。我们在皮鞋的销售中可以设计不同的肥度型号尺寸的皮鞋产品, 大多数产品以目标市场的中间号为主, 让消费者要根据自己穿着的鞋号型号购鞋, 消费者购买前一定要试穿鞋, 感受到鞋的长度、宽度、高度、松紧度, 以及感到不松不紧为合脚。让消费者试穿到合脚的鞋、让消费者购买到合脚的鞋才是关键。鞋子材质不能过硬, 也不能过软, 因为鞋过硬在行走时会感到不舒服, 过软脚在行走过程中会产生不稳定性, 容易扭伤脚。所以鞋底硬度不是越软越好, 硬度应该确保在60~65%左右。鞋垫硬度确保在45~50度左右为宜。制鞋的中底、半托底、钢勾心、大底内衬里材料一定要选用优质的材质。这样才能确保鞋子的优质。

鞋楦是制鞋的模具, “母样”是鞋的灵魂, 鞋楦要符合鞋号、型号、尺寸要求, 鞋楦设计首先要了解掌握脚的运动规律和脚的行走规律方面的专业知识, 要掌握 (国家鞋楦标准) 中的数据尺寸、专业知识和经验技术。

鞋楦设计要按照我国鞋楦标准数据尺寸为依据, 根据中国鞋号、型号尺寸要求设计鞋楦, 设计中数据是关键, 造型设计美观是重点, 只有这二大方面都做好, 鞋才能真正合脚舒适, 美观大方。

二、鞋的功能性:

稳定性、减震性、柔软性、防滑性、轻量化等设计是皮鞋合脚舒适的重点。

例如在功能性方面:有吸湿透气性功能, 有护足保健功能等设计。

在稳定性方面:选择优质的真皮材料, 优质的鞋底、鞋跟、中底、半托底、钢勾心等材质, 确保人们穿鞋后行走稳定性好, 使鞋起到护足保健康的作用。

在减震性方面:在鞋底、鞋跟、鞋垫、等主要部件的设计中, 可增加减震性方面的设计, 使鞋具有减震功能。

在柔软性方面:主要鞋帮面材料、鞋底、鞋垫、等材料柔软性要好, 要正确控制材料的硬度和柔软性, 使设计的皮鞋感到柔软舒适, 但不能过柔软、合适的柔软性才能确保起到保护脚不受伤害, 在此基础上再追求鞋的柔软性。设计要符合人性化的要求、用科学的设计方法指导产品设计, 确保鞋具有合适的柔软性。

在防滑性方面:在鞋底和鞋垫的设计中要加入止滑设计, 使鞋具有防滑功能, 这关系到穿鞋的安全, 所以设计中必须重视防滑性能设计。

在鞋的轻量化方面:皮鞋在设计中在鞋底、鞋跟、鞋垫材料的选择中应该选择轻量化的制鞋材料, 例如橡胶发泡鞋底, PU鞋底, TPR、TPU等发泡轻量材料。在确保鞋质量的前提下, 在设计中高度重视轻量化的设计, 是确保皮鞋轻型的关键。

三、鞋内环境:

吸湿透气性, 卫生性等方面的设计和材料的选择十分关键, 在皮鞋的鞋内衬里要选用天然皮革或全棉材料, 鞋垫上面要贴上天然皮革或全棉材料, 这样鞋内环境才会卫生, 一定要重视鞋内材料的吸湿透气性, 鞋垫设计和选择材料要选择具有防霉抑菌性能好, 可洗耐压缩性能好, 穿后不容易收缩变形的材料制造皮鞋。符合以上要求设计制造的皮鞋才是一双优质高档、合脚舒适、美观、新颖、环保卫生、护足保健康的皮鞋。

什么是基因芯片?它有什么用? 篇3

大多数人都会对这一问题不以为然:参加到社交活动中去当然远比一个人坐在墙角要有意义得多。但是,答案也许不那么简单。

科学家认为,外界事物要引起人们的反应,需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其中有生物、遗传和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参与,更重要的是还与一个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很久以来,科学家都没弄清楚一个人的大脑在决定性格方面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最近,美国科学家用功能性磁共振扫描仪对人的大腿进行观察发现,对于一件愉快的事,每个人的反应是不同的,由此快乐也是不同的。

当一个人看到美好的东西如一张笑脸的时候,这个人的反应如何,取决于两侧大脑的杏仁样的组织所产生的冲动,神经学家称这个组织为杏仁核。它的活动可以通过核磁成像扫描仪观察到。

科学家挑选了15名学生参与到这一研究中。科学家事先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来判断他们的性格属于哪种类型,是开朗,乐观(外向),还是焦虑或没有安全感,甚至有一点神经质。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受试学生看一系列照片,而且要求他们将精力集中在照片上,对照片进行判断,如哪些是女人,哪些是男人。结果,科学家通过扫描仪的监测,在每个人身上都发现:当受试者看到照片上的人物有令人不愉快或感到威胁的表情时,杏仁体总要产生某些冲动,与受试者的性格无关。但是,当受试者看到一张快乐的脸时,性格不同的人表现出来的反应就不尽相同,一些性格外向的人不仅杏仁体产生冲动,大脑皮质的愉悦区也会兴奋,而一些性格内向的人似乎无动于衷,杏仁体的冲动也不强烈。

科学家通过研究认为。开朗的人很容易与外界产生共鸣,而害羞的人则不容易产生愉悦感。现在的争议是,到底是谁影响谁?是杏仁体发出的冲动让一些人兴奋开朗起来,还是性格决定那些对快乐的脸无动于衷的人的大脑不容易产生愉悦感?

科学家认为二者的关系就像“鸡和蛋”的关系,尽管目前的研究并不能告诉我们人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但提示我们人的性格与大脑有关,如果一个人多看一些美好和愉悦的东西,多想一些愉快的事,就会使性格开朗起来。

那么为什么不同性格的人对不愉快或有被威胁感的表情都会产生反应呢?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求生是人的本能,人类面对危险都会产生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应对反应(虽然方式不同),这与性格没有关系。

问:什么是基因芯片?它有什么用?

科学家将基因芯片形象地描写成携带生命之书的掌上电脑。就像电脑芯片一样,基因芯片在一个硬币大小的芯片上,配备有上万条甚至数万条基因,科学家可以用它来对未知的基因样本进行检测。比如说,如果发现一个新的病毒,如果想搞清它的基因结构,就可以用基因芯片来检测。用基因芯片检测要比传统的方法更便捷和准确。

基因芯片如何在临床上应用呢?科学家举了一个例子:“一天凌晨3点。你刚出生不久的儿子突发高烧,但你并没有急急忙忙地抱着他去找医生,你只是用棉签在他的嘴里擦了几下,然后把上面取下的标本放进一个装有基因芯片类似掌上电脑的仪器内。这个仪器很快就得出结论:你的儿子是因为感染了链球菌而患了脑膜炎。随后,仪器还通过电子邮件把检测的结果告诉了你的医生,并且推荐了除青霉素以外的其他有效抗生素,因为电脑知道你的儿子对青霉素过敏。”

听上去很像天方夜谭,但科学家相信这一定会成为现实。更有乐观的科学家认为,在5年之内,这个技术就会被医生所使用,而在10年以内,它就将进入寻常百姓家里。人们相信,有一天上面的想像变为现实后,人们可以将自己的整个基因——“生命之书”全部存储在一个芯片里,随身便可以携带。

问:每当天气转暖,蚊子就开始肆虐,到处叮咬人,十分讨厌,有没有什么方法让蚊子不叮咬人或者将它们消灭干净?

需要说明一点,只有雌蚊子才吸血,雄蚊子是不吸血的。自然界大约有100种叮咬人的蚊子,它们在叮咬人的过程中还可能传播一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然而,要彻底消灭蚊子却是不可能的。

为此,一些科学家想通过基因手段构造无毒的蚊子。他们设想去除蚊子身体中的寄生病菌,然后通过蚊子叮咬人后使人产生免疫反应来杀死可能传给人的病原体,或者干脆通过基因改造使蚊子只能产生不叮咬人的雄性后代。科学家曾设想将转基因蚊子释放到自然界,作为野生蚊子的竞争者,使这些带有额外的抗体的蚊子与野生蚊子杂交,并取代它们,从而防止疾病的传播。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许多科学家一直在探索蚊子如何传播疾病,以及使这种特性遗传的基因。由于实验室在数十年前通过基因制造出新品种的果蝇,因而他们认为对蚊子基因改造非常有把握。

为此,科学家首先研究带有疟原虫的按蚊,这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蚊子之一。他们设想将可以杀死疟原虫的蛋白质抗体插入按蚊基因中,使它无法携带疟原虫。另一种设想是在蚊子体内插入带有可以抵抗某种疾病抗体的基因,在它叮咬人后使人产生抗体。遗憾的是,蚊子基因改造者遇到了麻烦,他们面临的主要的挑战是很难将有用的基因插入蚊子的基因中。

尽管目前的研究还没有结果,对制造转基因蚊子是否有用、是否明智的担心也越来越大。因为对于100种对人类有害的蚊子,要使每一种都生产出转基因蚊子是不太可能的。更麻烦的是,在有些地方,有些蚊子可以携带多种病菌,而在另一些地方,某种病菌可能由几种蚊子所携带。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由来 篇4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是道教的说法。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是“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七月十五是“中元”,为地官赦罪日;十月十五是“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据《修行记》记载:“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因此,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民间都会准备丰富的牲礼,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

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在唐代官方的提倡下,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福纳吉、祭祖拜神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三元日成为民俗节日。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等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将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称为鬼节,称农历7月为“鬼月”。

佛教传入后,佛教中也有一种追荐祖先的超度仪式,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盆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且佛教也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超度法会,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习俗

中元节“庙普”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时,要选择断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中元节是哪一天有什么讲究 篇5

不可偷吃祭品,不可乱捡冥钱。

在我家那边的习俗里,每每到七月半也就是中元节,前几天都会分好冥钱,比如冥纸,元宝等,然后将他们装进纸袋子里,并在纸袋上写好祖先的逝者的名字,然后带到各自的坟前焚烧,那些钱是给祖先亲人用的,我们不可以在坟前乱捡那些钱,不然先人会有怨气而找上你。

避免夜晚出门,不要走路时回头。

中元节那天气氛是比较诡异的,感觉晚上的时候路上都是亡者的魂,这天最好不要走夜路,万一一点风吹草动,会吓着自己,特别是生辰八字不怎么好的人更要注意,如果实在有事要夜晚出行,最好一定要拉上几个人和自己一起,给自己一点安全感,毕竟人多力量大嘛。

切忌半夜照镜子,熬夜。

中元节前后人间的阴气是比较重的,万一在照镜子的时候,鬼像恐怖片里播放的那样突然出现在镜子里,然后伸出手来把你掐了怎么办,这是非常恐怖的,半夜的时候,是人体比较虚的时候,元气比较弱,万一鬼近身了怎么办,在养生上也告诉我们尽量早点休息。

中元节象征着什么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另一方面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

中元节的禁忌有哪些

1、姓名勿直呼 晚上不要穿戴绣有自己姓名的衣物,以免元神被附身,另外避免连名带姓的直呼别人名字,否则一旦给好兄弟听到后,会趁机取走他的三魂六魄,同时若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时,也千万不要立刻回头或回应。

2、别拍肩膀 从灵学的角度来说,人的身上有三把火,分别在头及两个肩膀上,所以鬼月的时候不要随便拍别人的头及肩,以免熄掉他身上的火,让好兄弟有机可乘。

3、不可吹口哨,当心好兄弟喜欢你; 经过坟地时,口中要不断默念“对不起,打扰了!”并保持肃穆不可吹口哨,以表示对好兄弟的尊重。

4、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5、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与鬼争食,恐遭来厄运;

6、床头不挂风铃,因风铃会招阴;也不玩碟仙 。住家门口前别种容易卡阴的榕树,另外屋子内也别乱挂风铃,不玩碟仙、不上阴庙,这样可以减少阴灵上身的可能。

7、夜晚,少去荒郊野外或偏僻的地方,八字轻的人怕会撞见好兄弟;

8、地上的零钱及红包袋,不要乱随便捡起来; 不要随便捡起路边的钱,因为这些钱可能是好兄弟们的,要不然这些就是冥婚招亲用的。

9、路经丧事场所,嘴里及心里不可有不敬的念头或言语;

中元节有什么禁忌 篇6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节”,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中元节是8月21日,即今天是中元节。传说中元节这天的.子夜时分,阴气特别重,中元节禁忌也特别多,中元节禁忌有哪些呢?

鬼节禁忌一:床头挂风铃

风铃容易招来好兄弟,而睡觉的时候是最容易被“入侵”的时刻。

鬼节禁忌二:偷吃祭品

这些是属於好兄弟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鬼节禁忌三:晚上晒衣服

当好兄弟觉得你的衣服好看,他就会借去穿,顺便在衣服上留下他的味道。

鬼节禁忌四:夜游

中元节是什么意思 篇7

二、传说中元节当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按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

三、中元节时间:月05日 星期二 (丁酉年(鸡年)七月十五)

中元节的来源和传说

中元节的意义是什么 篇8

中国的文化,是独一无二的。中国文化保持以拥有自己的特色而存在于世,不能全盘西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是对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贡献,更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留后路,对子孙后代负责。自结束以来,中元节节日的习俗逐渐在民间复兴。固然,烧纸燃放鞭炮对环境卫生有些破坏,但是政府应该引导民众如何过适应现代化的中元节,如通过网上祭奠的形式传承民间习俗,并深入挖掘中元节的文化内涵,综合创新以弘扬优良传统。我们要大力弘扬自己的优秀文化。

中元节鬼门开是什么时候 篇9

鬼门开是什么时候

鬼门开在什么地方

鬼门开要注意什么

中元节的诗歌

鬼门开是什么时候

七月十四的午夜,到七月十五的十二点之前,鬼门是从大开到关上。

一般人都认为,七月十四是鬼门大开的日子,因此都极少出夜门。事实上是七月十四的午夜,到七月十五的十二点之前,鬼门是从大开到关上。古籍记载,这个时候,应该是游荡人间的鬼魂回归地府的最后限期。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初八也就是人日之后的那天,鬼门又会再开一次,让鬼魂再次游历人间。大概这两次鬼门大开。

<<<返回目录

鬼门开在什么地方

鬼门的方向

在风水学说中,鬼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家居风水实地勘测时,以东北45度的方位为外鬼门,以西南45度的方位为内鬼门。房屋内太阳始终照射不到、或者说阳光很难充沛光顾的地方是东北角和西南角45度范围,这里被人们认为是阴冷潮湿的区域,这个区域风水忌讳颇多,若不加以注意,则邪气横生,与其说是不吉,不如说大凶来得更加贴切。

西南方

先天八卦中“巽”卦在西南方,后天八卦中“坤”卦在西南方,“坤”卦是纯阴卦,“巽”卦也属阴,两个阴卦相见为重阴之地,所以西南方是阴气最重的方位。在民间传说中,人死了之后要魂归西南方,古代丧礼中的招魂仪式要在西南方向举行,丰都鬼城也在我国西南的川渝地区,在奇门遁甲中更是把西南坤位直接定义为死门。

<<<返回目录

鬼门开要注意些什么

1、传说这一天的子夜时分,阴气特别重,停留于荒郊野外会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观,所以在鬼节的时候大家要早点回家呆着。

2、不要把两根筷子插在饭中央,这好比香插在香炉上,是祭拜的模式,那个会以为是你在招他来分享食物。

3、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传说中水鬼会找人当替死鬼,以便投胎。

4、不可捡捡路边的钱,这些钱是用来买通牛头马面的,如果侵犯了他们东西,就很容易被他们教训。

5、不可轻易的回头,当走在荒郊野外或人烟稀少的地方时,觉得好像有人叫你,不要轻易回头,那可能是那个。

6、不要熬夜,人阳气最虚的时候是在深夜,鬼阴气最旺的时候也是在深夜,熬夜很容易致泄气入侵。

7、不要偷吃祭品,这些是属于那个的食物,未经过他们的同意就动用,只会替自己招来难以解决的厄运。

8、避免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尽量避免出门。

<<<返回目录

中元节的诗歌

中元日观法事

(唐)卢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

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

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

<<<返回目录

★ 中元节诗词

★ 关于中元节诗词

★ 中元节寄语

★ 中元节祝福语

★ 中元节问候语

★ 关于中元节的古诗词

★ 中元节有什么故事

★ 关于中元节的作文

★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

龙抬头有什么风俗 篇10

在北方大部分地区,有引钱龙的习俗。二月二日这天一大早,人们便从井里河里挑回水来。等水缸满后,用簸箕盛灶灰从大门外曲曲折折撒进院内,直到水缸,再绕水缸撒一圈。人们对这一活动寄托着两个愿望:一是引回了“钱龙”,象征着有钱、富贵,这一年生产兴旺发达,生意兴隆昌盛。二是认为引回了龙,蛇蝎百虫都不敢出动了。那时候由于医疗条件差,“百虫”肆虐,疾病流行,人们以躯百虫而防病,求得一家人身体健康。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剃龙头

民间有正月不剃头的习俗,但每到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无论老少,都要理发,称为“剃龙头”。

民间有正月不理发的说法,从过年时剃的头,到二月二日大体上是一个多月,头发又已长长,正是剃头的时候,人们把剃头说成是剃龙头,加上一个“龙”字,以取吉利。据说在这一天剃头,可以使人健康,像龙一样在空中自由自在地腾飞,将来必能飞黄腾达。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画仓子

有句谚语是“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在龙头节这一天,我国北方的很多地方流行“画仓子”的习俗。这天一大早,家家户户在打谷场或庭院里画仓子。画仓子的习俗是为了祈祷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有的地方还用纸剪成鸡或猫,用松树明子烟熏后,贴在墙上,取意鸡吃虫子,猫捉老鼠,以避虫、鼠破害粮食。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照房梁

俗语云“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农历二月二,天气逐渐转暖,民间传统习俗,讲究在这天打扫房舍,清洁卫生,驱逐害虫,故有“二月二,熏虫儿”的说法。其作法是在二月二这天,点着过年祭祀时剩下的蜡烛,照射房梁和墙壁,以驱逐蝎子、蜈蚣等虫子。将要复苏的虫儿,被蜡光晃照后,会自动掉下来,即可驱灭,以达到消灾防病,保证健康之目的。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照房梁

二月初二是土地神的生日,各地有祭土地神的习俗。

在民间,十地神的形象多被塑造成一个鸡皮鹤发、老态龙钟的长者、他身穿土色长袍,手持拐杖。二月初二清晨,家家户产在土地神龛前摆上各式供晶,点燃香烛,鸣放鞭炮为土地神祝寿,祈求土地神在大门口或村口看管恶鬼和虎狼严禁进入,保佑一方平安。另外还祈求土地神保佑田间禾苗茁壮成长,秋后五谷满仓。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忌动针

妇女们不沦有多么紧要的针线活,但在二月二这大不作针线活,说这天龙抬头,动针会伤龙的眼睛,为了避伤龙的眼睛,这天就免作任何针线活了。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间二月二的应节活动亦丰富多采。福建、浙江等省的畲民二月二开展“盘歌”活动;四川中部一·带还多在二月二这天“迎富”等等。纵观二月二的各种民间活动,多数和龙相关连,且带有较强的封建迷信色彩。如今,科学技术逐步普及,战胜天灾、疾病的能力增强,人民生活富裕,寄希望于龙的人恐怕是没有了,或者在迷信的程度上至少有所减轻,这个节的不少习俗也渐渐地被人们遗忘了,但打扫房舍、清洁卫生仍有积极意义。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忌动针

这天龙抬头,所以炒的豆子叫“龙眼豆”。炒“龙眼豆”最标准的就是有一种黑色、圆形的大豆,上边还分布着褐色的圆圈,和眼珠相似,这是孩子们最欢迎的。但大部分人家没有这种豆子,于是便炒一般的大豆、蚕豆、豌豆等。

立夏有什么风俗习惯 篇11

立夏,是一个反映季节变化的节令,立是开始,夏是季节,按照传统认识,这是当年夏季的开始日。一般在公历5月5日或6日。

立夏当天,太阳运行到黄经45度,正午用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四寸三尺六分,相当于今天的1.108米。夜晚观测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巳的位置,也就是东南方向,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四月,又叫巳月、初夏、槐夏、孟夏。

按照气候学的标准,5天平均气温达到22℃才算夏季开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立夏时节的候温同气候学标准大致接近,而这一地区正是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由此看来,二十四节气把立夏节这天作为夏季。

立夏节气有何寓意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

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所以,我国古来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立夏风俗活动

立夏吃蛋

虽然全国各地立夏这天的传统食俗各有特色,但说起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节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古人认为,鸡蛋圆圆溜溜,象征生活之圆满,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之平安,经受“疰夏”的考验。立夏日一般在农历的四月,“四月鸡蛋贱如菜”,人们把鸡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烧就成了“茶叶蛋”。后来人们又改进煮烧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卤、桂皮、姜末,从此,茶叶蛋不再是立夏的节候食品,而成为我国传统小吃之一。

忌坐门槛

立夏日还有忌坐门槛之说。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坎,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说是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30年代《宁国县志》中记载:“立夏。以秤秤人体轻重,免除疾病,所谓不怯夏也。俗传立夏坐门坎,则一年精神不振。”立夏日,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

斗蛋

立夏节时,大人用丝线编成蛋套,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挂在小孩子脖子上。疰夏绳即长命缕,用五色丝线系于小孩手腕等处为其消灾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

立夏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小孩子相互比试,称为斗蛋。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疰夏绳即长命缕,用五色丝线系于小孩手腕等处为其消灾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

秤人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

煮鼎边做夏

立夏季节,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荤美可口。凡在福州生长或长期客居福州的人无不爱吃。它成为福州著名的风味小吃,成为福州地方的一种特殊标志。离乡旅居海外的福州人,在异国他乡,一听“鼎边糊“三字,就好像见到家乡的“倩影”,成为恋祖爱乡的风味小吃。

三月三广西有什么风俗活动 篇12

1、包五色糯米饭

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色糯米饭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

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3、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4、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

5、对歌谈情

“三月三”歌圩是男女青年进行交际的好时机。每逢歌圩,方圆数十里内的男女青年聚集在歌圩点。小伙子在歌师的指点下与中意的姑娘对歌。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动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便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若有意就答应。男青年再唱询问歌,彼此有了情谊,唱爱慕歌、交情歌。歌词皆即兴发挥,脱口而出。

若姑娘觉得眼前的小伙子人才、歌才都满意,便趁旁人不注意,悄悄将怀中的绣球赠与意中人,“他”则报之以手帕、毛巾之类的物品,然后歌声更加甜蜜,遂订秦晋之好。

6、打铜鼓

广西的一些少数民族素来有在节日庆典或祭祀中击打铜鼓的习惯,这一风俗一直沿袭至今,现在东兰、天峨等地壮族群众每年过“三月三”和春节,都安、巴马、大化等地瑶族群众过祝着节,南丹瑶族举行葬礼祭祀,南丹中堡苗族过春节或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

7、碰彩蛋

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如今,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运气”的意头。

三月三的传说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道教宫观(如: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真武山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农历三月三也是通灵人士,如女巫、神汉等宴请鬼神的日子。在这一天通灵人士常聚在一起欢庆,并摆宴席宴请鬼神,以感谢他们赋予自己的神通能力。

广西三月三有什么美食

五色糯米饭

黑、红、黄、白、紫5种颜色的糯米饭,五彩缤纷的,让人看着都觉得好想吃,虽颜色鲜艳,它用的都是天然的植物色素——枫叶、黄姜、紫饭叶、红蓝草等植物的汁液,每逢清明节、农历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端午节等民间传统节日,壮族家家户户都喜欢做五色糯米饭吃,以作赶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寄托着人们五谷丰登的祝愿。五色糯米饭有“坚筋骨、益肠胃、能行、补髓”的作用之说。三月三当天,南宁的街头早餐店也可以见到。

乌米饭

在广西梧州,吃乌米饭是“三月三”的传统习俗,很多人会选择在市场上买枫叶,自己在家里做乌米饭,三月三当天,街道上乌米饭飘香。乌米饭的口味分为咸、甜两种,有人说乌黑发亮的乌米饭有祛邪扶正,健身暖胃的功效,吃起来也是相当美味。

凭祥竹筒饭

广西生活中,常常会见到竹筒饭。岭南一带盛产竹子,凭祥的气候和环境十分适宜竹子的生长,竹筒饭是把大米和水放到竹子的节中,密封后烤熟,吃起来粒松软,既有米香,又有竹香,清爽可口,很受人们的喜爱。

八宝鱼生

武鸣两江镇的八宝鱼生最出名,用花生、木瓜丝、萝卜丝、酸姜丝、香菜、紫苏,还有自腌的柠檬、酸梅,这些配料与鱼生拌在一起,吃起来可谓五味杂陈。

艾叶糍粑

清明节前后,是艾草生长茂盛且最为鲜嫩的时节,由于农历三月三与清明节靠近,艾叶糍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俗话说,“年年艾叶绿,岁岁馃泛香,当天,艾叶糍粑遍布南宁街头巷尾,得到很多人喜爱和追捧,艾叶糍粑清凉香甜,味道鲜美,有消除腻意,增进食欲的作用。

蕉叶糍

蕉叶糍是壮家民间风味小食,南宁街头巷尾随处可以买到,也是南宁人的家常早餐的选择,磨好的米浆加糖搓匀,用蕉叶包成长条状,放到蒸笼上蒸,蒸好的蕉叶糍有股淡淡的清香味儿,一口就能咬到陷,一般的蕉叶糍有花生馅或者芝麻馅的,也根据各人口味,有咸和甜两种。

红薯糍粑

红薯糍粑是扶绥县有名的特产之一,具有壮家的独特风味,扶绥当地的做法是把选好的红薯洗干净后放在蒸笼里蒸熟,然后剥去薯皮,再和糯米浆放在一起搅拌均匀,就做成了具有天然清香味儿的糍粑皮。

壮粽

壮族称粽子为“粽粑”,宁明壮粽是用糯米、猪肉等煮制成的一种大粽粑,是壮族“三月三”特制的传统食品,也是用来祭祀拜祖的食品。壮粽比我们一般吃的粽子要大很多,一般要几个人一起吃才能吃完。

龙州金龙镇角粽

角粽形状似牛角,所以壮话叫“角莫”,“角莫”是用上乘的糯米做的,用粽叶或楠竹叶卷成斗斗状,用禾草捆扎,金龙镇的村民们把“角莫”当成送礼佳品,特别是寻亲访友时,都喜欢带上几串“角莫”。

鸡屎藤面

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面,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鸡屎藤面是选用刚采摘下来的新鲜的鸡屎藤叶子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丝藤面,用这种面做成的鸡丝藤粿仔汤,味道清香甜美,是当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除了面,还有鸡屎藤糍粑。

把荷鱼丸

把荷鱼丸,是崇左市天等县地道的地方风味小吃,汤煮、酥炸、煎蒸均可,韧而不硬,营养丰富,没有腥臭味,清爽不腻,味道别具一格,深受人们青睐。

菜包

上一篇:中班美术教案:蜘蛛与网下一篇:思念的作文选登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