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性制度

2024-12-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适当性制度(精选7篇)

适当性制度 篇1

应怎样贯彻投资者适当性制度

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是指规范投资者与证券公司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制度,是证券公司向客户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时,应确保其所提供的金融产品或服务与特定客户的财务状况、投资目标、知识经验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等相匹配。不得将高风险产品或服务推荐或销售给低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而到指客户利益受损。本质上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就是投资者保护制度。

证券公司制定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客户的标准、程序和方法

2、了解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的标准、程序、方法

3、评估适当性的标准、程序、方法

4、执行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保障性措施

要贯彻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确保公司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得到有效执行,证券公司应当明确管理层、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的设计、评审、销售等部(或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各自的适当性工作职责,应当要求公司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的部门加强对公司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中国证券业协会对证券公司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自律管理。

证券公司基于委托协议向投资者提供诸如证券经营、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服务并收取佣金等费用。因此,可以规制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的角度在证券市场基本法律《证券法》修订时规定,证券公司应当在向投资者提供相关投资服务时承担“适当性义务”,确保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式提供适当的产品和服务,否则应承担违反适当性义务引发的各项法律责任,尤其是民事赔偿法律责任。

适当性制度 篇2

适当性制度建立在投资人保护的理念之上,在一些国家,被作为投资顾问品质的衡量标准,也被视为降低零售市场上不当销售风险的重要工具之一。其理论基础是投资人与金融机构相比,不具有信息优势,其专业度也通常较低,因此将适当性义务和产品说明义务以及反利益冲突的规定配套,可以减少产品规范失败的风险以及减轻信息披露规则本身限制的影响,是投资者保护体系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实质上是一项投资者保护制度,它要求金融机构只能向投资者提供与投资者自身条件相匹配的投资产品或服务。因此,有学者认为,适当性义务的存在,是允许一般投资者投资较高风险产品的基石。

我国资本市场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新兴加转轨市场,个人投资者人数较多,投资规模小、风险承受能力低,其中新入市投资者比重高,知识、经验欠缺;投资者以非现场交易(网上交易)为主,具有信息渠道不畅等结构特点。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产品不断创新,产品风险类别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如何将各类金融产品,尤其是创新产品,按照风险程度进行归类,并制定相应的投资者适当性要求,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是市场各方的新课题。本文拟对投资者适当性的现有研究进行综述,为我国这一领域的探索提供参考。

一、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定义和作用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证监会组织、国际保险监督协会于2008年联合发布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零售领域的客户适当性》中的定义,适当性是指“金融中介机构所提供的金融产品或服务与客户的财务状况、投资目标、风险承受水平、财务需求、知识和经验之间的契合程度”。国际证监会组织于2012年2月发布了《复杂金融产品销售适当性顾问报告》,将适当性定义为“金融产品销售过程中中介机构应遵守的用于评估所销售的产品是否契合客户的财务状况和需求的任何标准或要求”。

适当性制度来自全美证券商协会的规定。2011年5月,美国金融业监管协会发出监管通知,rule2111和rule2090将于2012年7月9日取代rule2310和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Rule405,成为新的适当性自律规则。在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欧盟《欧盟金融工具市场法规》、加拿大《销售非常规投资产品的要求与最佳实践》、日本《金融商品销售法》和《金融商品交易法》、新加坡《证券及期货法》和《财务顾问法》、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和《持牌人或注册人操守准则》、台湾《金融消费者保护法》都分别制定了自己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但这些制度在适用范围、金融产品或服务与客户匹配的监管要求、金融产品分类、对投资者的分类、产品尽职审查、对客户的了解等方面规定都不尽相同、各具特色。

二、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设计

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目的和主要工作是要求金融机构只能向投资者提供与投资者自身条件相匹配的投资产品或服务。因此,“了解你的客户”原则是最早被确定的适当性原则,同时也是适当性工作中最核心的内容。在欧盟、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海外成熟市场的法律法规与操作指引中,“了解你的客户”原则作为指导性原则已被充分贯彻在客户新开户、为客户执行交易以及后续的客户回访的过程中。各国和地区的一般操作包括以下步骤:(1)了解客户范围;(2)尽职对新客户进行调查,收集所需信息;(3)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客户进行分类。如果客户被评估为普通投资者,则需进一步对其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确定其可承受风险等级,并在其可承受风险范围内向其推荐适合的产品。而当客户被评估为专业投资者,券商可以解除部分或全部适当性义务。

从广泛的意义上说,这一要求目的在于确定客户在金融工具的交易中具有必需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经济实力及正确的投资目标,并且能够理解与交易活动相联系的风险。在实践中,以上信息通常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收集,这一方面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其客户以降低误解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保护金融机构受到可能的责难。各国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并没有为中介机构提供统一的问卷形式,所以各金融企业都会使用自制的表格以与其竞争者相区别。

三、投资者适当性“了解客户”合理性研究

2012年2月,国际证监会组织发布的《提供复杂金融产品的适当性要求》报告,建议中介机构在向客户提供复杂金融产品时,应当充分了解客户的投资知识、投资经验、投资目标、财务状况、风险容忍度等信息,充分了解所推荐或销售的金融产品或服务,从而使所推荐或销售的金融产品或服务适合客户。前面已提到现有中介机构对投资的了解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那么金融中介是否能够通过问卷的内容对投资者投资知识、投资经验、投资目标、财务状况、风险容忍度进行判断和分类,是能为其提供相应风险的产品的前提。现有研究中针对适当性管理问卷有效性的研究较少,但一些学者对投资者个体特征与其投资行为之间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

对于社会背景及经济背景,Channon(1985)认为,收入、专业、生命周期阶段在评价金融产品和服务与特定投资者的适合程度上应予以考虑。Violano and Van Collie(1990)认为其他一些社会背景变量(如地域、人口、社会经济和类似的信息)也应关注。传统标准的优势在于这些因素可以完全被理解,而且从已有客户资料中很容易获得。但是,实证研究却显示只使用社会经济的因素并不足以对客户的实际行为进行解释(Moschis et al.,2003)。社会经济背景相似的金融顾客也许对金融产品和服务具有不同预期。除此之外,一些学者并不依据顾客的社会背景和经济信息进行分类,而是对在向其提供特定金融产品和服务时,通过提问了解投资者投资意图和期望,并按其对问题的回答来进行分组。也就是说,顾客是依据他们在特定产品中寻求的“利益”来进行分类。金融知识是文献中关注的另一组变量。Brucks(1985)、Alba and Hutchinson(1987)、Mishra et al.(1993)通过测试投资者对各种金融产品的知识和询问其在金融交易中的经验来对投资者的金融专业知识进行衡量。

在相关的文章中,Hackethal&Jensen(2008)以投资专业度为基础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专业度对投资者对其金融业务的感兴趣的程度提供了信息,也揭示了他们的金融专业技能和金融知识水平。另一个领域的研究主要以投资者风险的承受能力作为风险的分类标准,并以此为其提供产品和服务。风险承受能力可以被定义为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和对风险的承受水平(Cordell,2002)。风险承受能力的这两个部分具有本质的不同:风险态度是一种心理因素的评价,是投资者所愿意承担的风险水平(Weber、Blais and Betz,2002);而风险承受水平主要是对投资者财务能力的评价,衡量了其所能够承受的风险的大小(Grable、Davey and Roszkowski,2005)。对风险承受水平的评估依赖于一些可以被观察到的变量(如年龄、收入、储蓄、健康、职业、家庭状况和构成等),这与背景风险的概念紧密相连(Guiso et al.,1996;Heaton and Lucas,2000;Shum and Fain,2006),代表了投资者由于财富(如劳动能力、财产和房屋)以及借贷能力等限制的风险承受能力。对风险态度的评估是更为困难的部分,涉及到心理学领域,通常通过问卷或心理测量的工具进行衡量(see Lucarelli and Brighetti,2010)。过去对投资者描述的文献考察的大部分变量都假设年龄、性别、生命周期等相同的投资者有相同的金融产品需求和偏好。最近的文献则研究了一些不可观察因素的影响,比如投资者的信念对金融市场参与者的选择和行为有更好的解释力(Heckman,2001;Pennings and Garcia,2009)。不可观察的个体差异有助于解释大量投资者行为异象形成的机制(Dhar and Zhu,2006;Lee、Park、Lee and Wyer,2008;Graham et al.,2009)。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研究成果还未被广泛用于实践中对个人投资者决策或投资绩效的分析。

四、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效果实证研究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作为投资者保护的重要措施,对其实施效果的评价并没有一定的标准,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很少。但在投资者结构金融产品投资行为中的相关研究,也许可以为适当性管理的绩效评价提供一些启示。Henderson and Pearson(2011)发现“金融创新的阴暗面(dark side of financial innovation)”:结构产品价格普遍被高估并且被销售给无知的投资者(uninformed individual investor)。人们对结构型产品的过度购买是由于低估了可能的损失(风险)(Gennaioli、Shleifer and Vishny,2011)。适当性检查是金融市场上投资者保护制度的主要措施,有助于减少金融中介可能的不当销售行为(Inderst and Ottaviani,2011)。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是否降低了投资对高风险产品的购买、是否能增进对所购买的金融产品风险的认识、是否能够有帮助投资者避免由于低估风险而造成的损失以及是否降低了金融市场上的不当销售行为,现有研究通常采用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的形式进行考察,如考察的业绩标准(如风险产品占投资者财产(总投资)比率、风险调整收益率、不当销售行为等)与是否进行适当性管理的哑变量及代表投资者个人特征变量(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赌博行为、家庭收入以家庭住房等)之间的相关关系,对适当性管理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进行探讨,但现有研究并未得到一致结论。

摘要:随着金融商品及衍生金融商品的日益复杂化,投资者对资本市场上各种产品的风险进行判断的难度大幅增加,为保护投资者利益,世界各国相继推行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对我国而言,证券市场建设不完善,个人投资者众多、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为维护投资者利益,对投资者适当性的分辨是必要的制度安排,但我国在这一领域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对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在其他各国的发展及研究状况进行综述,以便为我国适当性制度的建立提供参考。

关键词:投资者,适当性,金融商品

参考文献

[1]Benmelech,Efraim and Tobias Moskowitz.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financial regulation:Evidence from U.S.State Usury Laws in the 19th Century,Journal of Finance,2010.65.

[2]Campbell,John,Howell Jackson,Brigitte Madrian and Peter Tufano.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11.25.

[3]Henderson,Brian J.and Neil D.Pearson.The dark side of financial innovation:A case study of the pricing of a retail financial product.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1.100.

[4]Gennaioli,Nicola,Andrei Shleifer and Robert Vishny.Neglected risks,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financial fragility.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2.104.

适当性自慰,无害! 篇3

性自慰的作用包括:没有结婚或婚后分居者,自慰是没有性交对象时最好的替代型性行为,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性活动;夫妇性生活时自慰可以作为添加剂,作为前戏的一部分而使性生活丰富多采,夫妻一方身体不适或没有性生活要求时,另一方以自慰自我满足是对夫妻关系影响最小的一种方式t通过训练自慰可以作为治疗方法用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早泄等性功能障碍;从防止性传播疾病的角度,自慰是最安全和最可靠的性行为。可是过度的自慰,就会影响正常生活及身心的健康。

那么,如何判断自慰是否过度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参考:

性心理。如果频繁想性自慰,或者每逢色情小说,影视引起性冲动,必以性自慰解决·或者脑子里总是想性问题,自己完全没有控制能力,心理上失去自控的防线,这都说明有性自慰过度现象。

性生理。简单地说就是如果性自慰之后,感觉身心舒展、精力充沛、精神愉快,增加了学习或工作效率,那就是适度的表现,反之如果第二天感觉身心疲惫、精神不济、提不起劲,学习或工作效率下降,那就是过度了,必须适当进行调节,使身体有一个充分的休息期。

性器官。性自慰时或性自慰后,局部出现隐痛、麻木等不适应感觉,或者性自慰后经常出现排尿不适与尿道部位烧灼感等不舒服现象·或者女性外阴部分泌物增多且下腹部隐隐作痛不适等,都可能与性自慰过度有关。

除了不要过度性自慰以外,还应注意其它几个相关的问题:

慢性前列腺炎。由于害怕精液的丢失会损害身体健康,所以养成性自慰时不射精的习惯,久而久之,使得前列腺组织长期处于慢性充血状态,因而容易导致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

膀胱异物。由于好奇心作怪或为增强性快感,个别缺乏常识的人性自慰时会把笔心、发卡等异物插入尿道,结果很容易将这些物品掉入膀胱,尤其是女性的尿道短且直更易出现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就必须到医院才能够取出来,各大医院的泌尿外科都治疗过这类病人,因此也应该引起注意。

心理焦虑。有些人担心性自慰会影响将来的婚姻生活和生育能力。 “性自慰有害论”带来的心理挫伤,性自慰后的恐惧心理、犯罪感、自我谴责、悔恨心理才是一切性自慰危害的真正根源。

适当性管理 篇4

投资者适当性不应是证券监管部门或行业自律组织强加给证券公司的,而是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是其经营活动中应履行的最基本社会责任。它要求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在对投资者和金融产品或服务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将合适的金融产品或服务提供给合适的投资者。当然,义务要内化为制度才能长期有效。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是指证券公司在向投资者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为使其所提供的金融产品或服务与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而采取的合理步骤和必要措施。这里所说的“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包括向投资者提供投资建议、推荐或销售金融产品等金融中介服务活动。

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根本制度之一。由于各种原因,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主要以中小散户为主,对证券投资缺乏充分了解,风险意识不强,盲目跟风,炒新、炒小、炒短等投机倾向较重。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在指导和规范证券公司及从业人员行为的同时,可以提升投资者理性判断能力,有助于投资者防范风险和防止损失,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也是证券公司提供差异化服务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伴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加快推进,投资者需求日趋多元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复杂化,需要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提供适合其自身特点和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建立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还可以起到加强对证券公司创新风险的防控作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范围内反思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对复杂金融产品的投资者适当性要求。证券公司在金融创新过程中,有一些金融产品设计过于复杂,一般投资者很难了解其中的风险特征。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要求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向投资者充分揭示其风险,并只能向明确理解这些产品的投资者推荐,这在客观上会起到抑制过度创新的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仅有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是不足以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的。我国证券市场最显著的两大特点是:90%以上的投资者为中小散户自然人;80%左右的理财计划和绝大部分客户资金投资于股票二级市场。单一的产品结构,使证券公司难以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不同的产品配置和投资组合,不能为广大中小散户提供合理收益的低风险的财富管理。因此,要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增强证券公司适应我国证券市场特点的产品创设能力,扩大证券公司产品营销范围,使证券公司真正发挥金融中介服务和财富管理的功能。

二、为什么要实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是规范投资者和证券公司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制度,已为当前世界主要资本市场所普遍采纳。究其含义,就是指证券公司在向其客户或潜在客户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时,应当确保其所提供的金融产品或服务与特定客户的财务状况、投资目标、知识和经验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等相匹配,不得将高风险产品或服务推荐或销售给低风险承受能力客户而导致客户利益受损。因此,就其本质而言,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是一项投资者保护制度。

一、证券业亟须加深理解和认识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基本内涵和理念

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对我国证券市场而言,尚属新鲜事物。虽然近年来,证券监管机构、行业自律组织以及证券公司对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入,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并出台了一些规范性文件,但当前证券业界对于该制度的内涵还有待于进一步统一认识。对证券公司而言,“适当性”的内涵更多属于证券公司为投资者主动提供的一种服务,是证券公司应当承担的一种义务和责任。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投资者适当性要求方可内化为证券公司的自觉意识和自主行动,投资者适当性工作的目的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也是适当性制度的目的,但这只是对证券公司从事经营活动的最低要求,是底线。相比较而言,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具有更高的商业道德诉求,它不仅强调客户合法权益应当受到保护,而且还进一步敦促证券公司要以客户利益为优先,要尽量为客户最佳利益着想,对证券公司的良知、道义和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适当性制度是平衡证券公司与客户之间利益诉求的有效制度

证券公司与投资者虽然同为资本市场的参与者,但二者的市场地位和角色却迥然有别:证券公司是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投资者是购买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消费者。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天然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在资本市场,投资者的这种弱势特征更为明显和突出。

在证券公司与投资者利益诉求的平衡方面,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正是制约证券公司短期利益冲动、保护投资者权益的一剂良方,也是维护投资者对资本市场信心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尤其在金融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产品结构日趋复杂、交叉销售日渐频繁的当今资本市场,投资者更迫切地需要适当性规则的保护。

三、做好投资者适当性工作对证券公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在有着完善适当性制度的国家,不履行适当性义务,将可能使证券公司面临高额的财务损失或负担。

其次,不履行适当性义务,将使证券公司的声誉受损,并由此有可能带来流动性风险和其他偿付风险。

最后,随着我国投资者权利意识的觉醒,维权行为的频率和力度逐步提高,如果证券公司不做好适当性工作,投资者不但会质疑证券公司的诚信水准,受损失的客户还会通过各种手段维护自身利益。

四、我国证券市场迫切需要统一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

我们认为,建立健全并贯彻落实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不但是解决中国资本市场目前面临问题的有效抓手,更是今后我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开放的制度保障和客观需要:

第一,与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不同,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参与者中个人投资者所占比例很大,他们还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判断力,难以理解较为复杂的金融产品,容易受误导而产生无法预见的损失,因此更为迫切地需要适当性规则的保护。而投资者适当制度要求证券公司必须了解自己的客户和产品,只允许证券公司将产品推荐给具有相应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这就从制度上限制了证券公司在无视客户需求、没有说明任何理由的情况下,随意将高风险产品推荐给不适合客户的情况的发生。

第二,此前,我国已经在创业板、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领域制定了专门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但随着投资者适当性理念深入和市场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资本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和借鉴国际市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建立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这对于在各具体产品中的适当性工作统一规则、理顺思路有着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投资者配合、理解和参与证券公司的适当性工作。

第三,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处在重大变革时期,在放松管制、鼓励创新的市场化监管思路和政策推动下,大量新的更为复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推出将是市场的客观需要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体系化、带有较强指导性和兼容性的适当性制度,不仅能够有效约束和规范证券公司的经营行为,也可以让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客户远离此类产品。可以说,适当性制度是金融创新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制度性保障和前提条件,适当性工作做得好与坏将关系到进一步深化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进程的成败与得失,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业务操作指南

为全面做好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工作,指导证券公司办理相关业务,根据《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规定》、《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等有关文件的规定,制定本指南。

一、客户开通申请处理

1.证券公司可以通过营业场所现场或网上接受客户开通创业板市场交易的申请。

2.证券公司在接受客户申请的同时,可以通过现场询问、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客户信息,包括客户身份、财产与收入状况、证券投资经验、风险偏好、投资目标等。收集信息表格及具体内容由证券公司根据自身客户管理工作需要制订。

3.证券公司可以根据所收集的客户信息,结合自身条件及设定标准,对客户风险认知与承受能力进行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告知客户,作为客户判断自身是否适合参与创业板市场交易的参考。

4.证券公司在对客户进行风险测评后,认为其不适合参与创业板市场交易的,应当加强市场风险提示,劝导其审慎考虑是否申请开通创业板市场交易。

5.证券公司应当要求客户真实、完整地填写个人信息,对明显提供虚假信息或提供信息不完整的客户,应当提醒其予以纠正。对不配合适当性管理的客户,经劝导无效后,证券公司可以拒绝为其开通创业板市场交易。

6.证券公司可以直接为机构客户开通创业板市场交易。

7.证券公司所属营业部可以受理在本公司异地营业部开户的客户的开通申请和进行风险揭示书的签署。

二、交易经验的具体标准与查询数据服务

《实施办法》第五条有关交易经验的具体标准以及中国结算提供的数据服务具体如下:

1.交易经验的具体标准

(1)《实施办法》第五条所称“股票”是指:

a.包括所有A股和B股,但不包括基金、债券、权证等交易品种;

b.包括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股票,但不包括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非上市公司股票。

(2)《实施办法》第五条所称“交易”是指:

a.股票的买入或卖出;

b.不包括可转债转股、权证行权、ETF申赎,但包括其转换后所得股票卖出;

c.IPO与增发中的新股认购,但不包括新股申购;

d.不包括非交易过户,但包括其所得股票卖出。

2.中国结算向证券公司提供的数据范围及统计口径

存量客户数据范围为客户本人名下沪、深市场A股证券账户从1991年7月8日、B股证券账户从1992年2月21日至2009年6月30日发生的首笔股票交易的日期。

新增客户数据范围为客户本人名下沪、深市场A股证券账户从1991年7月8日、B股证券账户从1992年2月21日至查询日前一交易日发生的首笔股票交易的日期。

数据统计口径以证券账户为单位进行统计,即一个证券账户对应一个首次股票交易日期。中国结算对存量客户数据进行一次性集中批量发送时,证券账户无首次股票交易日期的,不发送相关信息。同一客户的不同证券账户的交易信息不作合并统计处理。

3.数据发送

中国结算对存量客户数据进行一次性集中批量发送:

(1)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通过D-COM系统向各证券公司法人集中批量发送深圳市场存量客户A股、B股证券账户首次股票交易日期数据,本次发送数据的账户范围包括证券公司已经申报了账户使用信息的A股账户及有托管余额的B股账户,各证券公司自行加载后使用。

(2)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把上海市场存量客户A股、B股证券账户的首次交易日期数据放至A股PROP公告板->工具箱栏目中,各证券公司自行下载后使用。

4.数据查询与交易经验认定

对存量客户数据的查询,各证券公司加载或下载中国结算发送的存量客户数据后,可自行对存量客户的首次交易日期数据进行查询,并可根据查询结果对客户的交易经验进行认定。

新增客户数据的查询,证券公司可通过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实时开户系统查询新增客户账户在深圳市场的首次股票交易日期,实时开户系统以电子数据形式实时反馈查询结果。服务时间段为工作日的8:30-17:00。证券公司可通过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PROP综合业务终端-账户资料管理系统查询新增客户账户在上海市场的首次股票交易日期,系统将以电子数据形式实时反馈查询结果。服务时间段为8:30-17:00。

5.客户查询

证券公司的客户可以通过中国结算的网站对本人证券账户的首次股票交易日期进行参考性查询,查询方式见中国结算网站的查询指南,中国结算的网址为:http:///。

6.数据接口

数据接口见附件。

三、风险揭示书签署与交易开通

1.证券公司应当要求所有申请开通创业板交易的自然人客户本人或持公证委托书的代理人到营业部现场签署风险揭示书及特别申明。营业部应当安排工作人员、客户经理等作为经办人,见证客户签署过程,并对客户抄录申明内容进行必要的核对。

2.对于交易经验不足两年的客户,营业部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讲解风险揭示书内容,提醒客户审慎考虑是否申请开通创业板交易。客户仍坚持直接参与创业板交易的,营业部应严格要求其在营业部现场签署风险揭示书和特别声明,同时营业部负责人应当对相关工作进行确认并在风险揭示书上签字或签章。

3.对年龄超过70周岁、身体残疾等特殊情况的客户,证券公司可视需要安排工作人员上门与其签署风险揭示书,但应当在风险揭示书上载明原因及具体签署地点。

4.对于跨证券公司转托管,在甲公司提出申请但未开通交易期间发生的转托管,投资者到乙公司需要重新提出申请办理开通。已经开通创业板交易的转托管,投资者可向乙公司出具在甲公司签署的风险揭示书复本,乙公司在复核签署时间等内容后,可以为其开通创业板交易。

5.因继承、离婚分割等情形被动成为创业板市场的投资者,在发生涉及权益处理,包括配股,增发、可转债、公司债优先配售、股东大会提案、表决、收购预受要约、现金选择权等事项时,证券公司在审核投资者所提交的申请及必备材料后,可在上述事项的截止日当天,提前为该申请人开通创业板市场交易。

6.证券公司应以电子或书面的方式,妥善保存客户信息及评测结果、交易经验核查结果及已签署的风险揭示书等资料,保存期限不少于两年。

四、投资者教育与风险提示

1.证券公司应当拟定创业板投资者教育工作方案,就投资者教育工作的形式、时间和内容做出安排,并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客户举办投资者教育讲座及培训,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投资者特别是非现场交易投资者、新入市中小投资者的创业板风险教育和提示工作。可以通过交易系统、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信函等方式为投资者提供创业板知识服务,设立咨询电话及时答复客户有关创业板业务的咨询。

2.证券公司应在公司网站或营业场所投资者园地等处增设创业板专栏,并及时更新专栏内容。对本所发布的创业板规则及其相关材料,及时张贴在专栏内。

3.证券公司应当按照本所要求积极参加本所组织的各项创业板培训,并对公司创业板相关营销、管理、业务及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对营业部证券从业人员的培训,确保相关员工及时、充分了解创业板相关知识、规则和制度。

4.证券公司应当指定一名会员业务联络人负责与本所就创业板投资者教育工作进行联系,并负责将证券公司创业板投资者教育工作方案于2009年8月1日前报送深交所备案。上述报送内容应包括会员业务联络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

5.证券公司自2009年8月1日起一年内每季度首月的15个工作日内,将上季度创业板投资者教育工作总结报深交所,工作总结包括开展创业板投资者教育工作情况、成果及经验、遇到的新情况及新问题等。其中,首次总结报告报送时间为2009年10月15日前。

6.前述报送材料请通过深交所会员业务专区“公文上传”通道上报。

深圳证券交易所咨询电话:0755-2591 8760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咨询电话:

深圳分公司:400-883-3008 上海分公司:400-883-8058

深圳证券交易所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

适当性义务的请求权基础分析 篇5

适当性义务的请求权基础分析

作者简介:凌文君,(1988.―),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级商法硕士研究生。 摘要:适当性义务的请求权基础关乎投资者能否要求金融机构承担相应民事责任以维护自身利益。投资者无法直接援引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行政法性质的适当性义务规范来寻求救济。因诚信原则与适当性义务的法理基础具有共通之价值内涵,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投资者可依据诚信原则来要求金融机构承担违反适当性义务的民事责任。 关键词:适当性义务;信赖;诚信原则 在确定民事责任时,最重要之工作“在于探寻得支持一方当事人向他方当事人有所主张的法律规范”,即明确具体的请求权基础,在当事人的法律关系中得出“谁得向谁,依据何种法律规范,主张何种权利”之结论。①当金融机构向投资者销售了不适当的商品或提供了不适当的服务,投资者要求金融机构承担民事责任的请求权基础何在?具体而言,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适当性义务是否可以直接援引作为投资者寻求救济的诉因?抑或是不具有独立请求权基础而需要结合侵权法或合同法来追究金融机构的民事责任? 一、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的适当性义务规范 在对适当性义务的请求权基础进行索引时,首先要看现行法律体系中是否存在可以被投资者直接援引作为救济依据的适当性义务规则。通过对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对于金融机构适当性义务相关规范的梳理,发现我国适当性义务规范体系有以下特点:规范的效力层级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规范的调整对象涵盖证券公司的大部分业务、银行业的理财业务等,规范对应的法律后果为监管机关的行政处罚、自律组织的纪律处分。 就其性质而言,适当性义务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属于国家管制制度的一环,是行政机构在法律授权下,对于信息不对称的金融行业市场主体的某些特殊行为限制和监督。在适当性义务所涉法律关系中,与金融机构义务相对应的是监管机构的处罚“权力”。因此,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适当性义务虽为“法定”,但仅是面对市场经济微观主体设置的行政法义务,不能仅以违反适当性义务来追究金融机构的民事责任,即适当性义务不具有独立的请求权基础。 二、传统民法之回应:适当性义务与诚信原则 对具有行政管制性质的适当性义务的违反不能作为投资者进行民事赔偿的请求权基础不等于民事责任否定说。我国对于适当性义务的立法模式与日本、韩国相类似,即未直接规定违反适当性义务的民事责任,而它们的司法实践却早有对于违反适当性义务之民事责任的裁判经验,此种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日本的司法实务对于金融机构适当性义务之违反,结合诚信原则或顾客信赖保护原则,认定金融机构构成民事上的侵权行为,顾客可以主张损害赔偿。②在韩国颁布《资本市场法》之前,韩国法院在对金融机构违反适当性义务的民事责任进行判决时,确定了不能仅以违反适当性义务而应当结合金融机构是否从事了不当劝诱和保护义务等事实进行综合判断违法性的基准。在《资本市场法》颁布之后,由于未直接规定违反适当性义务的民事责任,因此司法实践还是延续之前通过保护义务说追究金融机构民事责任的通行做法。③ 因此,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适当性义务规则不能单独作为投资者提请民事赔偿的依据时,对适当性义务的请求权基础的探求可以另辟蹊径:通过探寻适当性义务产生的法理基础与我国各种类型民事义务之根源的共通之处,从解释论的角度对现行民事义务体系进行扩张,对适当性义务的内涵进行合理吸收,以金融机构违反适当性义务之“实”、其他民事义务之“名”确定其民事责任。 (一)适当性义务的.法理基础 适当性义务肇始于美国,且经历了从自律规范到法律的进化过程。美国SEC依据四种法律来源来证成对证券经纪商施加的作为信义义务(fiduciary duty)的适当性义务的合法性:有关代理的普通法―― “代理理论”;信托法―― “特殊情节理论”;普通法的“自称”原则和联邦法规对SEC监管证券经纪商的授权――“招牌理论”。④ “代理理论”认为,代理关系是一种信托关系,任何一个代理人都是受托人,负有与受托人一样的忠实与勤勉义务。代理人一直负有向被代理人提供与受托事务相关的重要信息的义务,此义务要求代理人将其所了解,而被代理人不了解且又希望能了解的相关信息提供给被代理人。适当性义务完美地契合了代理人向被代理人提供相关信息的义务。适当性义务要求证券经纪商针对特定的客户进行信息的披露或基于合理的理由拒绝出售特定的证券。在证券经纪商作为“经纪人”提供证券推荐的交易中,普通法上的代理为在此种场合课以经纪商适当性义务提供了连贯的解释。当从事经纪业务时,证券经纪商从投资者处得到指令,进入市场为投资者购买特定的证券。此时,经纪人是投资者的代理人,就代理范围所涉事务对投资者负有忠实和注意的信义义务,包括向投资者作出的证券推荐应当适当的义务。⑤ “特殊情节理论”来源于英美信托法。信托法中的信义义务之存在往往取决于特定的关系,比如一方因为合理、特别地信赖另一方而处于易受侵害的地位,而另一方知晓并同意这种信赖,此时就存在信托关系,且受信赖的另一方要承担信义义务。美国SEC认为证券经纪商在与投资者的关系中,因其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使自己处于被信赖的地位,即使其不是投资者的代理人,仍应承担信义义务并以投资者的最大利益行动,只能向投资者推荐适合的证券。但SEC强调,证券经纪商对投资者的信义义务不是在所有的场合均自动产生,仅在投资者对经纪商产生信赖的情形下产生。 “招牌理论”由美国Loss教授首先提出,该理论认为只要券商在证券交易中通过“挂出招牌”标榜其为经纪商或自营商,就默示他们会与公众进行公平的交易。⑥“招牌理论”具有监管法和普通法的基础。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规定了非会员的禁止交易,即证券经纪商必须加入自律性组织NASD或NYSE,并遵守经SEC同意而发布的自律性规则。这些自律性规则的目的在于“提倡公平、公正的交易原则”,而最能体现这一法律原则的自律性规则就是适当性义务。因此,当券商没有遵守自律规则中的适当性义务时,SEC就认为其违反了与投资者公平、公正交易的法定义务。而且SEC和法院都认为,当券商通过“挂牌”默示承当了公平交易的义务后,其因故意或过失对适当性义务的违反即属于欺诈行为。普通法上的“自称”原则增强了“招牌理论”的监管法基础。该原则认为自称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必须承担与其表述相一致的更高标准的注意义务。券商自称为证券市场的专家,由此诱使投资者对其推荐行为的依赖,券商即对其所作的证券推荐要承担高标准的注意义务,因此券商向投资者作出的证券推荐行为就默示包涵了所推荐之证券会符合投资者的特定需求和投资目标。⑦

适当性制度 篇6

分公司名称:营业部名称:姓名:

一、单选题(每题2分):

1、普通投资者申请成为专业投资者应当以

A

向经营机构提出申请并确认自主承担可能产生的风险和后果,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A、书面形式

B、电子邮件 C、电话

D、以上均可

2、经营机构应当

B

开展一次适当性自查,形成自查报告?

A、每季度

B、每半年 C、每年

D、不定期

3、下列(C)不属于《办法》约定的金融资产的范畴?

A、银行存款、银行理财产品

B、股票、债券、基金份额 C、银行贷款、融资融券份额

D、资产管理计划、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及其他衍生产品

4、经营机构向普通投资者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前,下列(D)不属于应当告知的信息? A、可能直接导致本金亏损的事项及可能直接导致超过原始本金损失的事项;

B、因经营机构的业务或者财产状况变化,可能导致本金或者原始本金亏损的事项; C、因经营机构的业务或者财产状况变化,影响客户判断的重要事由; D、产品或服务的预期收益率

5、关于牛熊利产品说法错误的是(B)

A、说明书中提到的产品收益率是年化的

B、如果沪深300指数期末收盘价等于期初收盘价,则牛熊利产品到期收益率为高收益率(银牛/熊利6%,金牛/熊利10%)

C、适合有一定判断能力、想博取较高收益,又不想因为判断失误而承担较大风险的客户

6、经营机构应当妥善处理适当性相关的纠纷,存在 C 情形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A、与投资者协商解决争议

B、采取必要措施支持和配合投资者提出的调解 C、履行适当性义务存在过错并造成投资者损失的

D、提供相关资料,证明经营机构已向投资者履行相应义务

7、普通投资者在下列哪个方面不享有特别保护(a): A、收益保证

B、信息告知 C、风险警示

D、适当性匹配

8、当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风险等级不匹配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投资者不能购买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产品

B、经营机构允许投资者购买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产品

C、经营机构不需要确认投资者是否属于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类别的投资者

D、投资者坚持购买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符的产品或者服务时,经营机构应该进行特别的书面风险警示

9、下列哪项业务通过营业网点办理时,不需要“双录”(b)A、退市整理

B、上海风险警示 C、融资融券

D、分级基金

10、申请验证类和申请转化类的专业投资者的有效期认定为:以其申请日起算,(b)年审核一次。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11、以下哪个金融产品或者业务服务属于高风险(c): A、融资融券业务 B、A股股票

C、AA-以下级别信用债 D、股票质押式回购

12、基金产品或者服务风险等级属于R1级的是(a): A、货币市场基金 B、普通债券基金 C、股票基金 D、可转债基金

13、补充资料中,不良记录来源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税务管理机构,还包括(D)A、最高人民法院失信执行人名单、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监管机构、自律组织 B、投资者在证券经营机构从事投资活动时产生的违约等失信行为记录、恶意维权等不当行为信息

C、监管机构、自律组织、恶意维权等不当行为信息

D、最高人民法院失信执行人名单、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监管机构、自律组织、投资者在证券经营机构从事投资活动时产生的违约等失信行为记录、恶意维权等不当行为信息

14、针对适当性管理办法,网上开户后台主要涉及视频见证、开户审核、开户复核、开户查询等几大块功能模块。另外,还增加(A)功能? A、协议签署留痕查询 B、业务流水查询 C、客户资料查询 D、账户查询

15、存量谨慎型客户在进行融资融券业务的融资买入时,(C)A、禁止交易

B、正常交易

C、客户确认后交易

D、都不正确

16、存量谨慎型客户在进行融资融券业务的担保品卖出时,(B)

A、禁止交易

B、正常交易

C、客户确认后交易

D、都不正确

17、个人投资者参与期权业务的资产要求是总资产不低于人民币(D)万元。

A、10

B、20

C、30

D、50

18、三级投资者可以进行的操作是(D)

A、备兑及保护性认沽

B、买入开仓

C、卖出开仓

D、以上都是

19、下列需要留存影像资料的环节是(D)

A、客户期权知识测试承诺

B、期权业务风险揭示 C、股票期权经纪合同签署

D、.以上都是 20、期货行业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类别的投资者明确坚持主动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为其设置不少于(D)小时的冷静期;

A、24

B、48

C、36

D、72

21、期货行业中在专业投资者的认定钟,自然人投资者应提供本人()金融资产证明文件或近(A)收入证明,投资经历或工作证明、职业资格证书等。

A、近1个月,3年

B、近2个月,3年

C、近1个月,5年

D、近3个月,5年

22、保守型投资者可以在柜台市场购买产品的产品是(C)A、稳得利

B、稳健增利

C、固得利

D、稳健收益

23、客户在柜台市场购买理财产品时(B)情况需要进行“双录” A、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风险评级不匹配时 B、购买高风险理财产品时

C、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级为保守型

D、专业投资者购买“月月利”收益凭证 24、5.柜台市场准入标准是(E)

A、在近两年内参加过风险承受能力评测 B、《柜台交易基础知识水平测试》得分不低于80分;

C、签署《柜台交易业务合格投资者风险揭示书》和《柜台交易业务客户协议书》 D、购买柜台市场产品时符合认购(交易)产品最低金额要求 E、以上全选

二、多选题(每题2分):

1、《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证券经营机构的适当性义务包括

A、B、C、D ?

A、投资者分类

B、产品分级 C、适当性匹配

D、风险提示

2、禁止经营机构进行下列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活动

A、B、C、D ?

A、向不符合准入要求的投资者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 B、向投资者就不确定事项提供确定性的判断,或者告知投资者有可能使其误认为具有确定性的意见;

C、向普通投资者主动推介风险等级高于其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或者服务; D、向普通投资者主动推介不符合其投资目标的产品或者服务; E、向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类别的投资者销售或者提供风险等级高于其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或者服务;

3、经营机构对投资者进行告知、警示,的内容应当符合下列

A、B、C 的要求: A、真实、准确、完整;

B、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C、语言应当通俗易懂; D、语言应当简明扼要;

4、证券经营机构可以根据差异化服务和管理需要,依据投资者的下列A、B、C、D

因素,明确可以或不得向其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投资者类型以及可以或者不得向各类投资者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范围?

A、年龄、收入情况;

B、风险偏好、生理和心理状况; C、资产状况、诚信状况;

D、投资交易行为特征。

5、下列业务属于中高风险等级的有(BCD): A、创业板

B、新三板 C、股票质押回购

D、股票期权

6、分支机构向普通投资者销售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应当遵守所有下列匹配要求:(ABCD)

A、投资期限

B、投资品种

C、预期收益

D、产品风险等级符合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

7、分支机构自行销售产品或提供的相关服务(如投顾产品或服务),由分支机构根据产品或服务特性编制标准话术,揭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BCD)A、产品关键要素和主要风险 B、产品匹配度 C、客户权益须知及应知悉的其他关于本产品的重大信息 D、客户对相关内容的确认语句

8、针对适当性管理办法,网上开户前台改造主要涉及(ABCD)功能模块? A、补充资料B、风险测评C、协议签署D、选择账户

9、以下那(ABCD)客户属于保守型(最低类型)的投资者

A、风险测评为保守型,年龄大于等于70岁 B、风险测评为保守型,没有固定收入

C、风险测评为保守型,无证券期货投资知识或投资经验 D、风险测评为保守型,无风险容忍度或不能承受任何损失 E、风险测评为保守型,有严重失信等不良诚信记录

10、公司信用业务上线范围包括:(ABCD)

A、融资融券

B、约定购回

C、股票质押

D、融易通

11、下列哪些业务需要双录(AB)

A、融资融券开户

B、增加股票质押权限

C、约定购回初始交易

D、融资买入

E、担保品买卖

12、期货行业风险承受能力经评估为C1类的自然人投资者,符合以下(ABCD)任一情形,经营机构可以将其认定为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类别的投资者。A、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B、不具备证券期货投资知识或金融投资经验 C、仅追求稳健收益或表现出极低的风险容忍程度 D、监管机构认定的其他情形

三、判断题(每题1分):

1、分支机构对投资者进行告知、警示应当采用书面形式送达客户,并由其确认已充分理解和接受。(√)

2、分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投资者填写基本信息表、风险承受能力评估问卷时,不得进行提示、暗示、诱导、误导、欺骗投资者,影响填写结果。(√)

3、直接认证类的专业投资者可书面通知分支机构选择成为普通投资者。(╳)

4、存储于本地的“双录”资料分支机构应指定专人每日从录制设备导出,存储于专用电脑;每季定期刻录制作光盘保存,保存期限不少于20年。(╳)

5、“双录”资料的回放应清晰辨别机构讲解员工和客户的面部特征,显示风险揭示的具体时间和过程。录音资料应完整、清晰记录双方的交流过程。录音录像资料应连续、不能中断,且应是原始资料,不可剪辑。(√)

6、对于投资组合或资产配置,证券经营机构应当按照投资组合中的单个资产进行风险评估,从而确定单个资产风险等级(错误)

7、为了能够对用户的风险等级进行匹配,需要在用户选择账户之前就对用户进行风险测评,获得用户的测评风险等级。所以,风险测评需要在协议签署和选择账户步骤之前进行。答案:正确

8、适当性管理办法要求在投资者客户办理开户业务的过程中,需要证券公司采集更为详细的客户信息,不需要对开户过程中投资者客户填写的投资经验,投资水平、财务水平等进行落地保存进客户信息库。答案:错误

9、在我公司,谨慎型客户签署风险警示书后,可以开展融资融券业务。(错)

10、约定购回业务股票已过户到公司账户,风险较小,因此增加约定购回权限时可以不双录。(错)

11、激进型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强,虽然可匹配任何业务、产品,但在信用账户开户时,也必须双录。(对)

12、信用业务适当性管理实行业务准入制,交易弱匹配制。(对)

13、机构投资者不进行交易权限分级管理√

14、在本公司开立普通证券账户、其他证券公司开立融资融券账户的,不能在本公司开立期权账户×

15、公司系统升级后,产品认购当日产品即成立计息(错)

论个人破产制度之适当构建 篇7

在理论界, 关于是否将个人破产制度加入现有破产法律体系, 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个人破产应该写入破产法, 因为世界上各市场经济国家的破产法中都包含有个人破产的内容;而且我国正处于建立诚信社会的关键阶段, 个人信用是市场和社会信用的基石。另一种观点认为, 个人破产入法的时机尚未成熟。笔者认为, 经济实践中, 个人破产现象的发生将是无法回避的经济现象, 那么在立法体系中, 就应该有相应的法律规范来调整个人破产行为中的各种精经济关系;一定程度上, 不包含个人破产制度的破产法, 不能称之为一部完整的破产法。

1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势在必行, 其必要性主要有如下四点

首先,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市场经济就是一个法治经济, 应贯彻主体平等的原则, 对于市场中的主体, 不论是国有还是民营, 不论是内资还是外资, 不论是法人还是非法人, 都应该接受统一的法律调整。在具体的经济活动中如何贯彻公平竞争的原则, 就要求各市场经济主体无论大小、强弱、性质如何, 都要受到同等的待遇, 在市场面前人人平等。平等的经济主体要得到平等的保护, 不仅平等的债权要受到保护, 当平等的债务主体陷于无力清偿到期债务时, 法律也应为其创设平等的淘汰机会。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调动各利益主体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才能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制定个人破产制度是使破产者和社会损失最小化的一种制度安排。

其次,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的一种法律保障。一方面, 市场经济是一个紧密而复杂的大网络, 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纷繁复杂, 多方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更是复杂。如果一个债权债务关系没有解决好, 那么其他与之相关的债权债务关系也无法彻底理清。另一方面, 现在一些民事经济案件, 常常遇到执行困难的情况, 被执行者没有可以执行的财产, 致使债权人的利益无法得到满足。遇到这种现象, 对于企业法人来说, 可以利用现行的破产法来解决;那么对于自然人来说, 实质上就成为个人破产问题, 当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时, 可以由债权人或债务人提出破产申请, 这样就使“执行难”案件有章可循, 既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 也保护了债务人的利益。

第三,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也可以弥补民事诉讼制度的不足, 更好的维护债务人和债权人的权益。破产法属于强制执行法的范畴, 具有不同于个别强制执行程序的独特价值, 主要表现在它可以在程序的进行中创制一些独特的实体制度和程序规则, 以适当改变破产程序开始之前既存的实体间权利义务关系。破产法实行的是一般地、概括地强制执行, 它避免债权人对债务人发动单独强制执行, 而是对破产程序开始时有效成立的全体债权人债权的共同满足, 并使各债权人公平受偿, 且不管这个债权人是破产申请者还是后来的参与者。而民事强制执行程序, 是由个别债权人提起的, 它只能满足个别债权人的需求, 难以实现全体债权人的公平受偿。在破产法中制定个人破产, 遇到此类问题就会有法可依。

第四,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是我国法制与国际接轨的时代化要求, 顺应了法制国际化、统一化的趋势。从各国破产法的情况来看, 个人破产法是所有市场经济国家破产法的重要组成内容。美国的个人破产法又称为消费者破产法, 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日本的破产法中, 个人破产都占据重要位置。

2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可行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各经济主体的自由度更加广泛, 各式各样的主体形态涌入市场经济浪潮中, 个人自由度变得更高, 私人财产的规模发展得更大, 有关个人破产的问题也频繁出现。市场经济的有序性, 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 而完善的法律体系的建立, 在破产制度方面, 需要充实现有体系, 填补现有破产法中个人破产制度的空白, 从而为市场经济的国际化、开放化铺平道路, 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紧迫性和价值便体现于此。而且, 目前在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实际也基本成熟, 其具体可执行性也已基本具备。

首先, 个人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为个人破产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可执行的平台。近年来, 随着汽车、住房等高档消费品的出现和日益普及, 提前消费的意识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个人消费者接受, 银行信贷事业也发展得风生水起。利用分期付款等银行借贷方式进行提前消费, 可以使个人消费者购买到以前可能积攒一辈子的收入都无法享有的高档消费品。提前消费方式的运用, 使得个人信用制度显得格外重要。银行或信用资金提供商为了减轻风险, 确保对个人消费者的借贷资产不会变成不良资产, 就会在个人信贷业务发生前就对借贷者进行严格的信用审查, 包括对个人资料的审查、以前的银行信用记录、社会信用等方面的综合考察。但即便是各种预前方案都实施, 仍难保风险事项不会发生, 也仍难保进行过个人累计未清偿借贷额超出其自身偿还能力的情况出现, 因此, 个人破产制度既可以借助个人信用管理制度大平台下的事前审查、事中偿债能力监控、事后信息归集等功能, 还可以顺而向下延伸, 为个人信用失败情况下的进一步管理不良信贷资产提供有效的制度出口。

其次, 破产制度发展到现代, 原来不利于债务人的三大制度:破产有罪主义, 破产惩戒主义和破产不免责主义已经被其对立面破产无罪主义, 破产不惩戒主义和破产免责主义所取代。破产已经不单单维护债权人的利益, 而是倾向于维护债务人的利益, 大多债务人现在愿意申请破产大概也缘于此。它使这些债务人从因破产而倾家荡产、负债累累中逃脱出来, 为重新生活打开了亮窗。免责制度对推动个人破产制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另外, 破产法中的自由财产制度, 即保留债务人的生活必需品并对这些必需品免于强制执行, 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债务人生活的保障, 是对其人格的尊重, 也是破产制度文明的体现。

3 建立个人破产的相关制度

首先, 要界定“个人”范围。笔者认为“个人”在此不仅仅指自然人, 还应该包括对企业法人破产负主要责任的责任人。包含自然人自然不用多讲, 自然人的破产能力以其民事权利能力为基础, 破产能力只不过是民事权利能力的延伸, 这一点不管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是理所当然的。对企业法人破产负主要责任的责任人实行个人破产, 主要是“人格破产”, 这是法国破产法中一个概念, 即债务人受破产宣告后被限制或丧失某些公民权利和职业权利。“人格破产”仅仅适用于自然人个人, 因此将有关这方面的制度分散地划分在企业破产法和公司法中稍有不妥, 在制定个人破产制度中, 应该集中统一规定, 将对企业破产负有责任的相关人士划入“个人”名下, 以便统一执法操作。

其次, 在制定个人破产相关制度时, 可以借鉴企业破产制度中的破产财产制度、破产和解制度和破产整顿制度, 但这些制度是否适用于个人破产制度?笔者认为, 应做具体的分析。设立破产财产的目的是提供破产债权人可用以分配清偿的财产, 债务人对破产财产不再具有占有权和处分权。对于企业来说, 破产财产是指破产宣告后, 为保证破产分配的顺利进行, 依法由破产清算组织进行管理的破产人的全部财产。在此制度下, 企业法人破产始终以其自身所有或经营管理的财产为清偿界限, 而不扩及其成员或职工的个人财产。但如果将此制度贯彻到个人破产中, 将破产财产的范围扩及到个人所有的全部财产甚至其家庭成员的全部财产, 其结果必将影响到个人的生活需要或生命存续, 这即偏离了破产制度的价值所在, 又危及到人的基本生存权利。鉴于此, 在设立个人破产制度时, 有必要引入“自由财产制度”, 它是与破产财产制度相对应的概念, 意指法律规定的有法院酌情决定的, 可由破产人自由使用和处分的, 不得扣押和查封并用于分配清偿的财产。

再次, 为防止个人利用破产恶意逃债, 应该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 更好的发挥破产的价值功能。立法上设立破产制度的目的, 一方面是平等的满足债权人的利益, 另一方面也是为债务人提供了一次摆脱债务缠身的合法选择。但是, 有些债务人恶意利用破产制度, 以逃避债务。因此在具体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就要有相关的一些制度条款来杜绝类似逃债行为的发生, 防止负面影响。

4 结语

上一篇:感动中国最美教师下一篇:小学信息技术兴趣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