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生的开题报告

2025-0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共管理硕士生的开题报告(共8篇)

公共管理硕士生的开题报告 篇1

[01] 傅家骥、仝允桓等. 技术创新学.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02] 吴贵生. 技术创新管理.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XX

[03] 柳卸林.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

[04] 赵志、陈邦设等. 产品创新过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问题研究. 管理科学学报. XX/2.

[05] 王亚民、朱荣林. 风险投资项目ecv评估指标与决策模型研究. 风险投资. XX/6

[06] 赵中奇、王浣尘、潘德惠. 随机控制的极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控制与决策. XX/6

[07] 夏清泉、凌婕. 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研究. 国际商务研究. XX/5

[08] 陈劲、龚焱等. 技术创新信息源新探. 中国软科学. XX/1. pp86-88

[09] 严太华、张龙. 风险投资评估决策方法初探. 经济问题. XX/1

[10] 苏永江、李湛. 风险投资决策问题的系统分析. 学术研究. XX/4

<11> 孙冰. 企业产品开发的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 中国管理科学. XX/4

[12] 诸克军、杨久西、匡益军.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石油勘探有利性综合评价.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XX/4

公共管理硕士生的开题报告 篇2

关键词:开题,答辩,教育学硕士,学术能力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是国家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具有坚实的专业素质与人文情怀的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对于丰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也会对改革与发展国家教育的创新体制、培养大批高精尖的学术人才起到奠基作用。教育学研究性人才主要任务在于带着深刻的人文情怀发现现实中各级各类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与创新性人才上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 揭示现行教育制度以及培养体制上的弊端, 反思影响人们教育与受教育行为深层次的哲学基础, 探讨解决现实教育问题的对策。顺利掌握这种学术能力是教育学研究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和价值追求, 同时也是教育学学科对于其共同体的研究者研究旨趣的基本要求。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上, 存在着诸如问题意识的缺失与模糊等一系列的问题, 反映了我们目前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制以及制度保障上存在有弊端。

一、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开题答辩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规定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之一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而授予硕士学位的条件之一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因此,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应该比教育学本科生具有更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同时, 教育学硕士学位属于学术性学位, 因此它区别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有所区别的, 前者主要培养科学接班人, 后者以培养高层次技术与管理人员为主, 即高层次应用型人才[1]。所以, 教育学硕士学位相对而言更加强调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要求, 这种学术能力不仅要求逻辑思维水平的提高, 也要求对教育问题的意识水平以及阐述、解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目前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在学术能力养成上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这些问题集中反映到了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以及答辩报告上。

1. 问题意识不清楚。

问题意识是指“主体在进行认识活动时, 通过主体对认识对象的深刻洞察、怀疑、批判等多种方式, 产生了认知冲突, 经过深入思考后仍困惑不解时, 出现了一种具有强烈的探索情境的真实问题或想做出发现式创新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不断地积极地思维, 直至问题解决。”[2]教育学的问题意识就是教育研究者对于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由来以及进化非常清晰, 在意识中相信自己能够设计出问题解决的策略。这里的“问题”是“problems”而不是“questions”。教育学硕士毕业论文开题答辩过程反映了研究生问题意识的缺失与模糊, 具体体现如下:

第一, 假问题。所谓假问题就是学生选择的课题在逻辑上不成立, 或者与事实不相符合。如利用社会分层理论研究教师群体内部分层对于教师工作绩效的影响就是一个假问题。因为这个假设暗示着教师工作绩效是由教师群体内部的分工, 以及所谓的“分层”所决定的。实际上, 处在所谓“底层”的教师与处在“上层”的学校领导者在工作绩效上具有某种程度的不可比较性。之所以硕士论文选题会出现“假问题”, 一方面源自我们的研究生缺乏实际的教育教学经验, 不了解一线教育的细节;另一方面主要源自我们的研究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致使在选择合适的理论解释现实教育问题上茫然无措。

第二, 有问题域, 没有问题。换句话说, 就是“问题太大”, 或者“大题小做”。“大题小做”实际上就是问题意识不清晰, 没有把握住自己所要研究的那个“确切的”问题。“大题小做”的弊端主要在于研究者在论述问题时逻辑混乱, “一旦问题不明确不具体, 涉及的面漫无边际, 肯定不容易论述清楚。现在有些论文动不动就是“论我国……”, “论我国……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但实际上往往文不对题。[3]问题与问题域的关系是主要矛盾与矛盾的关系。事物之间的矛盾是多样化的, 但是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却决定着矛盾运动。认识了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 相当于找到了问题域;抓住了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 则相当于找对了问题。这种认识的逻辑也是我们做任何研究的一般的逻辑。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应该“小题大做”, 也就是找对了问题, 然后针对问题阐发出深刻的、普遍的道理, 这就是“一滴水见太阳” (吴康宁语) 。之所以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会出现“大题小做”, 主要因为我们缺乏对问题追根求源的愿望、毅力、能力及其锻炼。

第三, 言说空洞, 缺乏证据。上面两点情况必然反映出论文陈述上的空洞, 缺乏有效的理论支撑与实证材料的证明。教育学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一般可以采取两条路径:其一走理论逻辑路线, 这条路径对于研究者的理论功底以及逻辑思维水平要求很高, 同时还要占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其二走实证调查路线, 这条路线要求研究者必须参与问题的实地调查, 获得大量的第一手的实证资料。不管走哪一条路线, 论文观点的提出必须获得丰富完整的理论的支持或者实证的材料的支持。缺乏了这些证据, 教育研究就落入了“假、大、空”的窠臼。文章也就失去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与严肃性。

2. 研究方法的误用。

教育学硕士论文开题答辩过程中暴露出了我们的研究生在掌握与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研究教育问题上存在着不能回避的欠缺。

首先, 没有分清楚教育学研究的两类基本的方法范式。教育学研究具有两大基本的研究范式, 它们分别是教育中的定量研究与教育中的质性研究。两种范式下分别包括了数种不同的下位的研究方法, 例如教育中的质性研究包括了个案研究、民族志研究、批判理论研究以及历史研究等[4]。再往下细分, 更下位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比较法以及文献法等。由于没有分清楚教育研究方法的层次性, 我们的研究生在陈述论文的研究方法时就出现了诸如把观察法与田野调查法 (民族志方法) 并列, 或者把个案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相并列的逻辑混乱问题。

其次, 研究方法选择得不当。正是由于上面那种逻辑上的混乱, 必然影响到了研究者对于研究问题的把握, 适合质性研究的题目却使用了定量研究, 适合定量研究的题目却被质性研究所取代。例如研究课堂学生话语权的相关问题, 有研究生竟然使用了定量研究的方法来统计课堂中学生发表言论的次数, 并认为这个次数是衡量学生话语权强弱的主要指标。这就没有把握住研究此问题最佳的方法。实际上, 话语权的大小并不主要在于言说者发表观点的次数, 而主要在于言说者的地位以及权利, 甚至言说者的话语影响力。显然该研究更适合采用质性研究方法。

再次, 具体研究方法掌握不牢。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论文选题以及论文创作的过程之中。从目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以及答辩的情况来看, 研究生缺乏对具体的研究方法的掌控能力, 是影响他们研究水平的重要因素。由于平时缺乏相关具体研究方法的训练, 很少参与具体的教育科研项目, 我们的研究生仅仅通过学习相关研究方法的课程或阅读相关的研究方法方面的书籍, 远远不能有效提升自身教育科学研究的素质与能力。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缺乏具体教育研究方法的掌控能力与整个教育类研究生的培养机制有关, 当然也与研究者自身对教育研究方法重要性的意识程度有关。

3. 研究缺乏创新性。

学术研究的创新性是学术研究的价值所在, 失去了创新性, 学术研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性与自然科学研究的创新性有所不同。自然科学研究的创新主要是研究结果的创新, 而人文社科研究的创新包括研究证据、角度以及结论的创新。这种创新主要体现在“这种理论与世界的同构度的高低水平”, 如果这个角度或者理论能比较贴切地解释社会现实, 并能比较有效地预期社会发展趋势, 那么其合理性的程度就高[5]。

第一, 研究证据上缺乏创新。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与答辩的现实情况发映出了一部分研究生在研究证据上缺乏创新性, 用于支撑自己主要观点的证据主要来自多年前的或者已经被研究“烂”了的二手资料。例如有些比较教育学的研究生在参考文献中仅仅列举了少数几篇外文文献, 大量的文献来自于国内已有的相关研究, 并且这些研究已经相当深入。有人认为相对于教育学博士研究生论文的“言之有理”, 硕士研究生论文的“底线”则是“言之有据”, 颇有道理。

第二, 研究角度缺乏创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某一问题,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研究角度的变换可以拓展人们对于此问题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因此, 研究角度的创新也是教育学研究的价值所在。当前的一些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对某一教育问题的研究缺乏发散性思维, 在选择不同研究角度切入研究问题上相当迟钝。以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为例, 研究者可以从调查研究入手, 按照问题———原因———对策的理路进行研究, 也可以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探讨教师职业态度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 还可以从非连续性理论的角度探讨教师职业倦怠这种非连续性事件对于师生发展的影响, 当然还可以做相关的叙事研究等。但是, 根据笔者的文献搜索, 相当一部分硕士学位论文仅仅选择上面第一种研究角度, 只不过在教师前面加上了无谓的“小学”、“中学”、“大学”甚至“幼儿园”等限定词, 研究结论以及对策上则没有丝毫的新意。

第三, 研究结论缺乏创新。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在开展教育学研究, 特别是教育法学以及教育政策学的相关研究时, 其研究结论往往会落脚于教育对策的提出, 这些对策极容易变得口号化。很多口号化的研究结论实际上并不能反映出文章的创新性。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论文结论的得出完全依赖于研究资料的堆积, 答辩委员这时候最经常的、也是最尖锐的话语就是:“你认为论文中哪些结论是自己的?”或者“你认为自己的创新点在哪里?”研究结论缺乏创新性在参考文献的列举中也能反映出来。例如有人研究教师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中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论文占了绝大多数, 这样的参考文献势必造成作者研究结论的雷同。研究结论缺乏创新与上面证据缺乏创新以及研究角度缺乏创新密切相关, 都体现了硕士研究生“看书多、思考少”的毛病。

4. 写作能力水平不高。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在论文的准备与写作过程中, 也暴露出了写作能力不高的缺点。教育学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 它对研究者研究素质的要求具有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特点。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生在写作的风格、遣词造句上, 在写作的规范化程度上都必须严格要求, 这样才能提升本学科研究的规范化以及科学化水平。

第一, 写作规范问题。任何科学研究在陈述本研究的文本时都要讲究文本的规范化。对于教育学研究生而言, 写作的规范化程度反映了研究者研究问题的态度以及对学术的信仰程度, 而这种态度与信仰水平必然会体现在研究者研究问题的思路与研究的行为过程当中。从以往研究生开题与答辩的情况来看, 写作规范问题主要体现在:错别字问题、标点符号问题、参考文献与脚注的区别问题、文献的著录格式问题以及排版问题等。这些问题是小问题, 同时也是大问题。“小问题”意味着这些问题经过研究者的认真细致的审查之后完全可以避免;“大问题”则意味着这些问题实际上在几乎所有的研究生论文中都普遍地存在着。因此, 加强研究生规范化写作必须从日常的学术训练中进行。

第二, 语言风格问题。1898年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了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他认为:“译事三难, 信、达、雅……。”[6]仔细想来, “信达雅”三字其实也完全适合于文科研究生的论文写作。“信”就是要求论文在遣词造句、证据收集上可信, 能够让其他研究者顺着自己的思路与证据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达”就是要求文章的字里行间能够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思想原意, 而不能出现“文不达意”, “所说非所思”;“雅”就是要求论文文辞优美, 诗意盎然。当前很多的硕士生毕业论文显然并没有达到“信达雅”的要求与水平。官方话语不绝于耳, 冗余罗嗦的句子充斥着整篇文章。

二、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养成建议

针对上面所述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在开题与答辩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自身学术能力某些方面欠缺的弊端, 笔者试图提出以下几方面较为针对性的建议。

1. 加强学术课程的学习与管理。

培养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 特别是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 在平时就要加强研究生学术课程的学习。其基本的学术课程有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发展专题、教育心理学进展等。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把握学术前沿, 训练学术思维, 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改革这些学术课程, 必须增强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深度, 传统的大班化教学方式应该被小班化的讨论、合作学习所取代, 学生要在课堂下面充分准备, 收集相关专题性知识信息, 做好发言提纲, 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硕士研究生应该自我组织“学术席明纳”, 每期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学术讨论, 每期都要有几个学生做主题发言, 然后同学们就这些发言从研究者的问题意识、研究方法、写作风格以及创新性进行学术批判与学术争鸣, 其形式类似于开题答辩报告会议。这种形式的课程应该形成制度坚持下去。实际上, 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就是一个发现探究、相互促进的研究过程。通过学术课程的学习,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要达到以下目标:问题意识清晰, 能够简洁概括出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逻辑思维较为严密, 总结概括能力得到提升;表达阐述能力得以增强, 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观点;最重要的是形成对于学术研究价值的信仰, 能够忠诚于学术的“真”、“善”、“美”。

2. 导师严格负责。

导师是研究生学习研究阶段的领路人与合作者, 他们的言行以及对待学术、对待学生的态度必然会影响到研究生对于学术的自我感觉及其学术行为。研究生导师好坏的标准不在于导师职称、学历的高低, 也不在于其职位的大小, 而在于导师能否在学术上起到领路人的作用, 在于其能否树立起研究生对于学术研究的信仰与忠诚。研究生导师为人处世的方式, 人格上的魅力对于学生学术行为也有重要影响。因此, 研究生导师必须在多方面对学生严格要求。导师的严格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导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 对待学术研究的态度与研究行为都要起到表率作用;其次, 导师应该腾出足够的时间指导学生的研究与学习, 甚至应该让学生参与到导师本人的课题研究中来, 在共同研究中促进学生学术能力的提升;再次, 应该形成导师组, 对学生论文的指导放在平时, 在经常性的学术锻炼与批评中发展学术能力。

3. 制订研究生科研激励计划。

鼓励硕士研究生参与教育科学研究计划, 对于发展学生的学术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上文分析了, 阅读相关书籍、学习相关课程并不是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充要条件。在日常学习中参与教育科学研究计划, 完成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才是促进硕士研究生学术能力进步的重要条件。研究生科研激励计划制订的主体可以是学校科研管理部门, 也可以是学院、研究所的科研管理机构, 甚至也可以是导师组。研究生科研激励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申报课题名称、申报材料与课题论证、共同体成员、研究计划、预期完成时间、经费申报等。科研激励计划需要学生提交充分的课题证明材料, 需要开展课题的论证会议, 当然也需要竞争。科研激励计划对于调动学生参与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对于养成学生规范化的科学研究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4. 以学习开题答辩为契机开展学术批评与自我总结。

每学期两度的教育学硕士生与博士生毕业论文开题与答辩论证会是硕士研究生学习的重要机会。开题答辩会议需要研究生提交论文选题与答辩的论证材料, 这些材料的主要内容包括:选题缘由、文献综述、关键概念界定、创新点与拟创新点、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基础、论文框架以及参考文献等信息。研究生在这些材料的陈述过程中会体现出自己问题意识水平、对于基础知识与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逻辑思维水平、创新水平、以及写作与语言表达能力水平。专家组对于论文选题与答辩的会诊过程就是指出研究者学术能力中相关要素欠缺的过程, 是指导研究者本人正视问题、加以改进的过程, 也是其他研究生引以为戒以及吸收借鉴的过程。这样的会议可以说是硕士研究生阶段最为重要的学习机会, 因此,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应该积极参与到会议的旁听中来, 总结他人的经验教训, 提出改进自身学术水平的方案与计划。

(邱关军,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研究生, 重庆北碚400715;么加利,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 重庆北碚400715)

参考文献

[1]胡玲琳, 潘武玲.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 2005 (10) .

[2]房寿高, 吴星.到底什么是问题意识[J].上海教育科研, 2006 (01) .

[3]陆有铨.从学位论文看基础教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教育学报, 2008 (04) .

[4]乔伊斯.P.高尔, M.D.高尔, 沃尔特.R.博格.教育研究方法实用指南[M].屈书杰, 等,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03-06.

[5]胡守钧.社会共生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6.

浅谈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篇3

一、开题报告的含义

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是大学本科生在完成文献调研(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文献综述的撰写)后写成的关于毕业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是开题者对毕业论文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开题报告主要说明选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本科生作开题报告的时间一般在第七个学期末或者第八个学期初,即基础课程学习完成之后,研究工作实施之前。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二、开题报告的意义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一般没有硕博研究生开题报告要求严格,在深度和广度上也小于科研课题的开题报告。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主要意义在于使大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开题,熟悉科研工作的一般步骤、流程和解决科研课题的思路与方法。同时,在本科毕业论文的形成过程中,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是提高毕业论文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开题者可以通过开题报告把对课题的认识和想法加以整理、概括、提炼,并通过开题报告的答辩明晰解决课题的思路,纠正一些可能错误的方法,以使具体的研究目标更加明确,解决的方案更加切实可行。

三、开题报告的内容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选题研究内容、选题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调研计划及主要参考文献。由于开题报告主要体现论文的构思和写作的大致思路,因而篇幅不必过长,一般以2000字左右为宜,但要侧重把计划研究课题的题目、研究的大致思路、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说清楚。

1.选题目的和意义

选题目的和意义就是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这个课题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有什么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有关历史背景,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或现实应用中存在这个问题,有研究的必要性。要写得具体、精炼,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这一部分内容的写法与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大致相同,但更加精炼。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总结三部分。

3.选题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研究的对象和问题,主要介绍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基本基础理论以及研究内容的确定。重点写研究过程中的主要理论、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包括对解决问题的一些假想或构思,可以问句的形式进行陈述。

4.选题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研究的技术路线”主要涉及研究中需要的一些基础理论,包括收集的文献中的一些论点或论据;“研究方法”一般指归纳、分析、证明、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样做”;“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论文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开题者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构思。

5.调研计划及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般应以文献综述部分所引用的第一手资料为主,以创新性强、可信度高、科学性强的核心期刊文献为主,且一般要引用新文献,这些文献相对来说容易反映选题的研究最新进展和争论焦点。参考文献格式的写法可参照一般正式发表的学术期刊上的格式来写。

调研计划中,方案的制定要做到切实可行,操作性强。因为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周期偏短,在这一部分一般不提倡难度较大的调研方案。相反,一些电子文献的查找、简单的实验或就某个问题的问卷调查,这些方案都是可行的。

四、开题报告的答辩

关于开题报告的答辩,研究生的答辩时间一般是一个小时。由于每个教师指导的本科生较多,同时其要求没有研究生的标准高,因此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答辩的时间较短,一般是陈述10分钟,然后评委提问和学生回答问题约10—20分钟。因此,文献综述部分宜精炼,不能为求全面而掩盖了综述的重点;同时,应该把报告陈述的重点放在拟研究的内容或关键问题上,并在陈述时对拟研究的内容进行必要的阐述,尽量解释内容的含义,以及自己对此的观点或打算着手解决的构思,使人容易明白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创新性。另外,在评委提问过程中,要注意倾听,认真思考,对不能回答的问题最好明确表示不懂,不能糊弄评委。要认识答辩的目的,答辩不是为了蒙混过关,而是通过答辩,从评委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中明白研究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使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受到启发。

五、开题报告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来讲,学生在写开题报告时,往往只是知道开题报告要填写的表格及需要填写的内容,但难有一个可以参考的范例。所以,在写作中仍然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1.文献综述部分力求精练

简要介绍选题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切忌长篇大论。关于这一部分的写作,很多同学常常是将文献综述的内容直接粘贴到开题报告中来,冲淡了开题报告的主题。正如前面所述,开题报告的重点应放在陈述拟研究的内容上而不是陈述文献综述。因此,这一部分的写作其实是单独文献综述的“综述”,即浓缩或提炼。另外,学生在写作中,要注意一些叙述的术语表达。例如,许多学生往往在开题报告中作如下的叙述:“本文主要对……问题进行了……研究”。须知,开题报告是在毕业论文形成之前就要写的,而文章还没有形成,因此建议改成“本选题主要对……问题进行……研究”。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部分,在写作中要简短醒目,叙述清楚

很多学生在写作此部分时,常常叙述得很多,而一些常识性的问题也成了其研究的关键问题。有同学在写作时,把一些概念的定义也作为研究关键问题,给人一个无论什么问题都是关键问题的感觉。关键问题一般应是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在这部分要把关键问题和选题用到的基础理论分清楚。

3.关于开题答辩进行中的问题

为了使评委能对开题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在开题时最好能用幻灯片进行演示。在演示时,应重点展示研究的思路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必要的时候可以边展示边口头阐述,以便评委能对方案的可行性有一个较好的把握。

4.关于开题答辩之后的问题

这一部分往往被大家所忽略,很多学生只重视开题答辩之前和进行过程中的准备工作,而对开题答辩之后的工作则极不重视,把开题报告当成了一种“期末考试”,答辩完毕后就不再考虑开题报告的问题了。实际上,开题答辩是对选题是否恰当、研究能否如期进行的一个初步检测,在答辩过程中,答辩评委往往会提许多不曾想到的问题,纠正一些可能错误的认识,帮助同学们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答辩完毕后,应该根据答辩情况,再次修改开题报告,有时甚至可能要重新选题,并且将答辩时的一些思想贯彻到今后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去。

总之,一份较好的开题报告,不能仅仅停留在开题报告的一张表格上,不仅要把开题报告的表格内容填好,同时要重视开题报告进行中和答辩后的问题,在答辩完毕后还要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这一过程的工作,开题报告的目的才算真正达到了,也为今后毕业论文的顺利写作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人力资源管理硕士开题报告参考 篇4

论文语种:中文

您的研究方向:项目管理

是否有数据处理要求:是

您的国家:哈尔滨

您的学校背景:国内一流重点大学

要求字数:4000开题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是否需要盲审(博士或硕士生有这个需要):否

补充要求和说明: 1、需要建模; 2、不需要开题报告; 3、引用率低于30%;

人力资源管理硕士开题报告:“某新一代航天型号研制工程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研究”

1.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1课题来源

目 录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

1.1课题来源………………………………………………………… 3

1.2研究目的………………………………………………………… 5

1.3研究意义………………………………………………………… 5

2.国内外研究现状………………………………………………… 6

2.1 国外研究现状…………………………………………………… 6

2.12国内研究现状………………………………………………… 7

3.主要研究内容…………………………………………………… 7

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8

5.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8

6.主要参考文献………………………………………………………8

6.主要参考文献

[1] 徐佩, 章仁俊. 吉小燕.企业项目团队创建研究[J]. 企业管理,(7):247-249.

[2] 徐旭珊. 企业项目团队的绩效管理研究探析[J]. 中外管理导报,(7):32-34.

[3] 严梅福. 团队管理与团队建设[J].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4):27.

[4] 徐旭珊,黄玉清,吴碧英. 企业项目团队的绩效管理研究探析[J]. 现代管理科学,2003(6):3-6.

[5] 陈万明,张哗林. 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J]. 现代科学管理,2004(8):13-15.

[6] 吴其伦,卢丽娟,钱刚毅. 项目团队的文化与激励[J]. 广西社会科学,2003(11):59-61.

[7] 谢福泉. 团队绩效及其评估设计探讨[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3):13-15.

[8] 徐芳. 团队绩效测评技术与实践[M]. 比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9] 成虎. 工程项目管理[M]. 北京:中国建筑上业出版社,.

[10] 江丽,刘红霞. 2002项目团队生命周期中的人力资源管理[J]. 市场周刊,2004(2):44-45.

[11] 冯丽霞,陈义. 完善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51-53.

[12] 黄金枝. 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应用[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

[13] 蒋跃进,梁梁. 团队绩效管理研究述评[J]. 人大书报资料中心, .2004(9):46-49.

[14] 姚兵. 施工项目管理概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5] 王要武. 工程项目管理百问[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6] 戴铁良. 绩效评估方法的分析与比较[J]. 人事管理, 2002(2):15-16.

[17] 王建军. 绩效考核管理中的沟通问题研究[J].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3):56-59.

[18] 解荣娟. 绩效考评的发展趋势与框架设计[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4(10):52-53.

[19] Ulrich D. Measuring Human Resources: Overview of practice and a Prescription for Results [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1997, 25(3):311-315.

公共管理硕士生的开题报告 篇5

MBA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XX行业物流优化研究

指导老师: 学 生: 学 号:

2011年03月12日

XX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

四、工作特色、难点及解决措施

五、论文工作量与预期进度

六、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

七、参考文献

XX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从来没有任何一种原料和商品像成品油那样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对国家和地区经济产生过如此重大的冲击。人类对成品油的关注,决定了成品油虽然是商品但却具有超越普通商品的特性。

对于成品油销售企业来说,表面上销售的是成品油,实际上销售的是成品油的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而成品油的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是通过相应的物流功能来实现的。物流活动通过运输功能实现成品油的空间价值,通过存储功能实现成品油的时间价值。成品油时间价值的实现需要消耗成品油经营企业总费用的20%左右;成品油的空间价值的实现需要消耗成品油经营企业总费用的45%左右,即成品油物流总费用将达到经营总费用的65%左右。因此,研究实现成品油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物流问题就成为了研究成品油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20%35%实现时间价值消耗的费用实现空间价值消耗的费用其他费用45%

随着我国成功加入WTO,成品油零售、批发市场的逐步放开,我国的石油石化行业已经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新形势下,石油石化物流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石油石化物流体制与机制暴露出诸多弊端,如:区域条块分割严重、油库和加油站管理分散粗放、运输资料有效利用率低、运输成本高等等。因此,创新机制与体制,整合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业务流程,建立跨区域、流向经济的大物流,已成为石油石化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不仅各石油巨头的物流业各自为政,就连旗下企业也各成一体。形成物流系统三分天下、多头管理,效率效益低下的格局。在国内成品油流通领域中,目前主要由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公司控制。然而在组织油品生产并向市场配置过程中,目前缺乏统一的管理,排产计划和配置方案的制定过多的依赖于决策者的主

XX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观经验,缺乏科学性和优化思想,导致每年成品油流通费用中不合理的部分估计将达数十亿元。

目前,现代物流业发展迅猛异常,国外石油石化仓储业即将进人国内市场;国内各地纷纷兴建石油石化物流中心,市场竞争已兵临城下。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石油石化产业来自成本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巨额的物流费用将会对产品价格产生极不利的影响,不利于参与市场的竞争。因此,只有深化物流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利用先进信息技术优化物流,充分发挥特大型企业物流集中管理的优势,使物流成为新的效益增长点和利润源,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控制力。综上,物流优化的研究成为当前成品油销售企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二)选题的意义

成品油是指用于最终消费的油类石化产品,包括轻油(各类汽油、柴油、煤油)和润滑油,其特点是该产品属大众消费品,且其产品物流无需特殊的物流设备(如加热、低温、加压设备)。

成品油物流是指成品油从各大炼厂到各省级公司所属油库的流动,以及油品从各省级(直辖市)石油公司经过市级、地县级石油公司,直至加油站,最终被消费者消费的过程;同时还包括由配送中心直接供社会终端用户消费和由批发中心向社会经销商批发的过程。其中:成品油从各大炼厂到各省级公司所属油库的流动属于一次物流;油品从各省级公司油库出库到所属加油站、社会终端用户、社会经营单位的流动过程属于二次物流。

具体到中国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而言,公司作为中国石化销售事业部的下属公司,其一次物流主要是“被动接受”,即由销售事业部下达成品油月度计划并安排大区公司组织发运到湖南省内各油库;而从省内各库发送到各加油站、社会终端用户及社会经营用户的过程属于二次物流范畴。在二次物流的整个流程中,通过自有加油站零售是主导模式,也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成品油一、二次物流如图。

XX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图1.2 省级石油公司成品油一二次物流示意图

这种“三级进货,三级管理”的模式存在许多问题。

1、物流体制上存在的问题。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落后,物流管理条块分割问题比较突出。各主营业务专业特点突出、独立性强,但是缺乏有效协调,各层级、各行政区域之间信息闭塞,没有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没有独立的区域仓储配送部门对企业的物流活动进行专业的组织和管理,物流管理要经过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内部按照行政区划条块分割,不能从更高的层面进行资源和作业的优化;油库布局不合理,无统一规划;各级销售企业之间缺乏统一、明确的指标体系,各系统数据的统计口径不一致,数据可利用价值低,准确性差。

2、管理手段上存在的问题。运输可控程度低;运输线路不优化;运输方式不优化;运输工具不优化;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管理和反馈系统,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准确,完全凭各级管理者的主观经验和落后的信息传导工具;物流成本运作不透明,物流费用成为各级分公司用以挪作他用的“唐僧肉”,导致物流费用虚高不下、居高不下,难以对物流进行严格的考核。

由于整个物流信息反馈的不及时,所以成品油市场的“牛鞭效应”尤其明显。当物流活动流程上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一级企业的需求信息进行各种决策制定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整个流程逆流而上,并且逐级放大。这一现象在管理学界被称为“牛鞭效应”。“牛鞭效应”的出现给我国的石油石化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它会无形中增大上游公司的工作量,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同时,还会延长成品油物流活动的时间,降低效益。成品油物流中之所以出现“牛鞭效应”,归根结底还是企业成品油物流管理水平、信息化程度低所导致的。

综上,成品油物流存在的各种问题已经成为湖南石油发展的瓶颈,而居高不下的运杂费也成为湖南石油直面竞争的最大障碍。这也正是本文研究成品油物流优化的现实意义。

XX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二、文献综述

二战以后,西方工业化国家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产量与质量。随着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看到企业自身的在降低成本方面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这时,竞争的焦点开始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人们开始研究如何降低如材料管理、货物配送等物流活动的成本,由此开始产生了物流的理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物流管理学已经成为了系统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物流的内涵和外延也有了新的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物流的概念尚无一个统一的定义。

目前比较常用的对物流的定义是美国物流管理协会(Th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CLM)对物流的定义,即: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进行的从起点到终点间的原材料、中间过程、最后产品和相关信息有效流动和储存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管理过程。

欧洲物流协会(European Logistics Association,ELA)于1994年发表的《物流术语》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在一个系统内对人员或商品的运输、安排以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计划、执行与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现阶段物流科学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重视,物流理论不断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完善和发展。经济界有一个共识,即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

我国学术界从80年代开始研究现代物流问题,介绍了国外有关物流的最新研究情况。到了90年代初,各类物流学术活动进一步深入,物流研究的重点也从物流概念的界定,基本知识的介绍转变为专题性的研究。而到上个世纪末与本世纪初,随着“物流热”在中国的兴起,物流学术研究与物流实践的结合,推动了对物流的学术研究向专业化、系统化、迈进。当前国内外学者对成品油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流“冰山”学说

随着经济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愈加激励。企业在生产和销售领域内降低成本的空间越来越小,而在运输、仓储和配送等物流环节上能够节省的成本相比之下显得越来越可观。1962年,管理学权威P.E.德鲁克指出:“流通是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在消费者所支付的商品价格中,约50%是与商流流通活动有关的费用,物流是降低成本的最后领域。

XX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20世纪60年代,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提出的物流冰山学。他在专门研究物流成本时发现,现行的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可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因而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额的虚拟性,他把这种情况比作“物流冰山”。其特点是大部分沉在水面以下的是我们看不到的黑色区域,而我们看到的不过是物流的一部分。成品油销售企业的物流成本与西泽修描述的物流“冰山”异常相似。

(二)供应链管理说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供应链管理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供应链管理是一种能够优化整个供应链上企业的资源配置、以满足以顾客需求为标志的商业需求的增长的方法。

供应链管理,是对商品、资金、信息在供应商、分销商和顾客组成的网络流动的管理。供应链管理的核心是以供应为基础,将生产、流通直到消费者终端连接起来,实施高度组织化和现代化的管理。它的三大因素是:电脑及通讯网络技术、优化的组织构架和良好的贸易伙伴关系。供应链管理的精髓表现在:以顾客的需求为大前提,通过供应链内各企业紧密合作,以效益的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对从供应链内各企业紧密合作,有效益的为顾客创造更多附加价值;对从原材料供应商、中间生产过程到销售网络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对企业实体、信息及资金的双向流动做出管理;强调速度及集成,并提高供应链中各个企业的即时信息可见度,以提高效率、对企业来说,供应链管理可以提高效率,加快贸易循环,节省库存、运输及生产的成本,增加流动现金,还可以提高公司的对外服务质量。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上个世纪80年代在于企业的规模,90年代在于产品的成本,进入21世纪在于企业的反应速度。21世纪的竞争,将是供应链的竞争。

(三)物流战略研究

对物流战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角度:一是从货主物流需求的角度,研究即时物流战略、协同或一体化物流战略和高度化物流战略,二是从竞争优势的角度进行战略选择,探讨物流战略包括的内容对竞争战略的影响及物流战略选择。在这个问题上,有的认为,战略选择可以直接导致其模式的差别,所以,物流战略往往决定了物流模式的选择。有的专门针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精益物流、价值链联盟、虚拟化战略三种可供选择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战略。还有的深入研究了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形成动机,认为它是“核心能力和资源外取理论的一种衍生形式”。三是从理论应用的角度,从物流与商贸流通的关系入手,研究区域性商贸流通现代化进程的物流跨越式、社 7

XX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会化、一体化、集成化和专业化发展战略及其规划和选择。有学者进一步提出,通过培育中国物流企业的核心能力,用品牌战略构建中国物流业的竞争战略。

(四)成品油配送制

配送是指按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节点进行分货、配货工作并将配好之货以最合理的方式送交收货人。配送制是一种先进的物流方式和物流体制,它有益与物流运动合理化,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料。成品油采用配送制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大幅降低物流费用,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五)成品油物流合理化

物流合理化是现代物流的标志。现代物流是相对传统物流而言的,按7R(Right)定义,现代物流是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和合适的条件下,将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方式和合适的成本提供给合适的消费者。成品油生产和销售企业物流合理化可以降低物流费用,使企业的产品更具竞争力;可以缩短产销周期,加快资金周转;可以降低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等。

(六)新的物流理论研究

近年来,国内对绿色物流、精益物流和逆向物流的研究也逐渐多了起来。在绿色物流研究方面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从政府规制和企业行为的关系,提出建立共生型绿色物流体系;从绿色物流的内涵分析,认为它不仅是一种环保,也会创造价值,是一种商机;从物流与环境之间的双向制约机制和生态环境对物流的反向制约机制分析,认为“绿色物流目标的准则是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提出绿色物流管理的战略价值;从管理和规制的角度,建议申请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认证,以标准化促进绿色化。在精益物流研究方面,有研究者提出用精益思想重新审视物流本身的系统性,有必要重新对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精益化改造;在精益物流的实施上,从全流通、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高效配送、一体化物流方式和逆向物流管理的综合思路出发,提出精益物流成本管理思路,采用现代新的技术方法和快速响应策略;还有的用波特的竞争理论和技术方法作为精益物流实施的工具,研究出“四种技巧”,根据物流环节存在的问题,判断和改造物流系统。在逆向物流研究中,更多的是在物流服务和制造过程的产品质量方面,有的从战略上分析逆向物流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比较分析企业自营逆向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逆向物流服务的优劣。也有的从利益驱动、企业责任驱动和法律驱动的角度分析,认为逆向供应链增值价值的实现问题是企业价值实现和最大化的一种新策略。

XX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分析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为基础,结合湖南石油分公司的各类经营数据,采用对比分析、重点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研究框架和主要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和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成品油物流基本概念 1.2.2成品油物流管理文献综述 1.3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湖南石油分公司物流现状及分析

2.1成品油物流的特点

2.2湖南石油分公司物流管理体制现状概况 2.3物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湖南石油分公司物流经营管理体制优化

3.1基于现代物流的组织理论概述 3.2物流体制改革思路 3.3物流机构设置和职责职权 3.3.1省物流中心组织结构和职责

3.3.2市(洲)区域仓储配送中心岗位设置与职责 3.3.3物流中心运营模式与业务流程

第四章:湖南石油分公司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优化

4.1物流优化方案设计的总体目标 4.2物流优化方案设计原则

4.3业务和信息流程的现状和优化方案对比 4.4物流信息系统优化总体方案设计 4.4.1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建模方案 4.4.2物流优化系统的设计 4.4.3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

XX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4.4.4项目实施的组织结构 4.4.5项目实施规范及完善方案 4.5物流优化系统特点 4.6试行效果 4.6.1 社会效益 4.6.2 经济效益

第五章: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四、工作特色、难点及解决措施

(一)工作特色

本研究主要是探讨作为一家大型流通企业,如何发挥集团化优势,利用先进信息技术优化成品油物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控制力,降本增效,获取成本优势。

(二)工作难点

1、基础数据采集难度较大。如:成品油库存过大,库存量很难弄清楚。加油站、油库点多面广,对于运距、路况等基础数据、指标的测算工作量极大,量化困难。

2、各个地市的物流发展水平不平衡,要如何设立一个系统解决差异化较大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问题,也是一个难题。

(三)解决措施

1、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引进科学适用油品配送优化软件,以形成专业化和精细化的统一管理;

2、从导师、行业专家获得指导和支持。

五、论文工作量与预期进度

(一)论文工作量

论文预计4-5万字,工作时间约12个月。

(二)论文预期进度

XX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2008.06—2008.08 文献阅读与理论研究 2008.09—2008.11 收集数据资料、问题调研 2008.12—2009.02 论文撰写,形成初稿 2009.03—2009.04 论文充实、修改、定稿 2008.05—2008.06 提交论文、答辩

六、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

(一)预期成果

1、通过对中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的物流体制改革与成品油物流优化,可以达到节省运输费用、降低库存、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劳动效率、提高销售管理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2、最终撰写出4-5万字左右的论文。

(二)论文预期创新点

1、本文尝试以供应链管理理论和业务重组理论为理论基础,用现代物流管理的方法研究中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的物流体制改革方案,根据总部的思路,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案和初步规划,并比较得出新模式的优势所在。

2、有步骤地实施成品油的物流体制改革和优化方案。

七、主要参考文献

(1)李炜.建立成品油配送体系,实现供应链优化.石油商技,2002年第2期(2)陈明军,降低成品油物流运输成本的思考,石油库与加油站,2006年15卷2期(3)董黎明,尹强.成品油物流的合理化问题.中国石化,2002年第3期

(4)刘勤.挖掘国企“第三利润源泉”的途径.石化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5)荆浩,奕秀云.我国成品油物流信息化建设探析.中国石油和化工,2004年第59期

(6)王喜梅.牛鞭效应在石化企业供应链中的表现及对策.石化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XX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

(7)邬跃.中国企业物流管理及运作实务.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8)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物流信息

(9)Robert B.Handfield, Ernest L.Nicols, Introduction 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Jr,Prentice-Hall,1999(10)徐昕,成品油销售企业的物流“冰山”,石油商技,2004年第3期

(11)王功礼,葛雁冰.对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国际石油经济,2005年第3期

(12)陈勇、刘飞、王平,基于敏捷供应链的网络化物流配送模型研究,实用物流技术,2003年第三卷

(13)Donald J.Bowersox.Logistical Management:The Integrated Supply Chain Process.McGraw-Hill Companies,Inc,1998(14)阮平,董明望.物流生成机理与中国物流分析.物流技术,2004年第1期(15)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年鉴(1999一2007年).中国石化工业出版社

(16)陈岗,石化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化工进展,2003年第22卷第7期(17)张健新,张焕腾,姜玲,物流第三利润源,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18)吴清一,物流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6(19)Ronald H.Ballou,Business Logistics Management: Planning, Organizing,and Controlling the Supply Chain.王晓东,胡瑞娟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0)丁立言,张铎,物流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1)陈福军,如何做物流管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22)刘官树,三管齐下,破解石油困局,中国石油石化,2005年第3期

(23)张全林,关于我国石油战略储备的几点思考,石油库与加油站,2005年第3期(24)阎慧容,中国石化携手艾斯笨优化成品油配送,中外物流快讯

公共管理硕士生的开题报告 篇6

培养管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论文题目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员工业绩评价研究

指导教师姓名职务工作单位

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一、选题依据

1、问题提出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表现为人力资源的竞争,所以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人力资源的价值。员工业绩评价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员工考核实质是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更好的信息,以此为人力的招聘、调迁、升降、委任、奖惩等人事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员工绩效考核也可以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更适合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专长,从而达到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双赢目的。

商业银行作为成熟的金融服务行业,其经营特点是任何一项金融产品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当银行向客户提供某一项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时候,除了需要提供产品本身的实际资本外,更多的是提供人力资源成本,以银行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投入到金融产品及服务中去。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作为企业,我国银行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由于诸多原因多数仍处在旧的人事管理层面上,在绩效评价方面,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国有商业银行所推行的绩效评价手段仍然是建立在传统的、以经验判断为主体的绩效评价手段基础上,缺乏客观的标准,没有一个规范化、定量化的考核评价体系。而考核结果的不准确性容易致使银行缺乏可靠的激励依据,挫伤员工的积极性,造成组织效率低下和企业战略实现的困难。所以研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绩效评价在国外银行中的应用已经较为完善,其评价鉴定功能和内部平衡功能在不断强化。

这也导致银行业的快速发展与传统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日益冲突,银行业传统国企的人事管理制度等与目前银行业体制的改革措施日益不相匹配,这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瓶颈。为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银行业已经开始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在此方面投入的精力和财力也大大增加。在企业管理中,绩效评价是最能直接总结员工以往工作成绩,指出员工优缺点的管理方法,故此,多数企业比较重视这一管理环节,对于银行业来说,如何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价是银行业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作为一个企业,也面临这个问题。由于分行的人员管理机制与制度相对滞后,加上历史原因形成的人事双轨制,以至于在分行内部出现了同工不同酬问题,正式职工自视高人一等、满足现状、不思进取,聘用职工应付差事、消极怠工等现象,也出现因不满足分行现有的经营状况和个人的发展前途,纷纷外流,使得分行的人才流失现象非常严重。

所有这些现象,除去行业国有垄断等体制上的原因,主要是原来基于国有企业的员工考核机制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已经过时。因此在新环境下,推出运作良好、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体系,建立一套有效的绩效评价方案对促进分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上述思想,本文对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员工绩效评价进行了深入研究。

2、研究意义

银行进行金融产品的开发、营销、服务活动,就是为了获取更大的业绩价值。员工绩效评价可以促使评价对象不断创造出银行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和管理方式,通过绩效评价激励评价对象向着目标努力,使银行产生高涨的经营热情与创新激情,从而增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由此而形成的巨大动力可以推动银行不断发展。

本文从绩效评价的一般理论入手,结合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的绩效评价的具体实践,将我在学习、工作中所听、所见、所做和所思进行一下归纳,希望从中可以发现一些有利于完善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绩效评价的方法,也是本文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之一。

3、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研究现状

就商业银行的绩效评价而言,目前在国外银行业员工评价研究方面,我们经常能见到的是对银行绩效评价某个专题或层面进行的研究和评价,由于具体的评价办法是企业的商业机密,很难获得某个系统、具体的适用于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文章。许多学者关于银行绩效的认识常常见诸于各种相关资料中。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帕特里克.T哈克认为影响金融机构绩效的因素有战略、战略实施和环境三类,在每一大类下可以又分解出许多因素。Roth和van

der Velde(1991,1992)研究认为,营销、业务设计、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在银行绩效研究中是紧密相联的。Roth

和Jackson(1995)认为业务能力—服务质量—绩效的三元模型集中体现了服务-收益链。目前一些学者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为识别影响绩效的操作性和战术性因素提供了框架。

(2)国内研究状况

从实践发展情况看,我国银行绩效评价开展的时间较长,而部门、个人绩效评价开展时间相对较短,对部门、个人绩效的认定缺少客观、科学的方法和标准,工作相对滞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取得了长足发展,国有银行在商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较大的步伐,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断涌现,外资银行正逐步进入我国的金融市场。银行的经营理念和方式正发生积极的变化,单纯追求规模发展忽视绩效的做法正在被放弃。但是由于我国银行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的市场化运作,其绩效评价的发展慢于工业和商业企业的步伐。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商业银行法》的逐步贯彻和落实,商业银行的企业的性质逐步得以认同,各个银行业务经营和内部管理的水平逐步提高,逐步形成了规范的绩效评价制度和考评体系。但是绩效评价的发展仍然慢于工业和商业企业的步伐。从研究的角度来看,目前,关于银行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考评体系进行研究。比如学者熊晓彤在《我国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考评体系的研究》一文,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考评方法,该方法按团队与员工个人一体化考评、按职能考评、按职责考评及开放的考核资讯等原则设计,对银行各层级员工采用不同的考评方法与指标进行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表现等方面的科学考评。(2)对银行绩效评价进行反思。对我国当前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现状进行反思,指出目前的绩效评价不能适应银行业发展,为此,必须进行再设计。比如学者王小军在《T银行员工绩效考评方案的研究与再设计》,文章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脉络,运用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并分析了T银行绩效考评方案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经典管理理论—目标管理,以及目前被广泛应用的系统考评技术-关键绩效指标考评,对公司绩效考评方案进行了再设计。(3)对银行管理层绩效考核进行研究。银行业的管理层在银行业的发展及其运作中发挥着重要影响,也是员工绩效评价的重点,因此,研究管理层的绩效考核具有重要意义。

学者谷雷在《建行济宁市分行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研究》一文就对管理层绩效评价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绩效考核理论发展的文献,陈述了部分国内外绩效考核实践先进经验;然后分析了中国建设银行济宁市分行的发展状况及绩效考核现状,并对该行中层管理人员岗位进行了工作分析,制定了考核业绩的关键指标,建立了绩效考核体系,确定了模型中各考核指标的类别;接着阐述了绩效考核实施过程,最后提出了针对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实施要点。

但是不可否认,上述关于银行业员工绩效评价的研究仍然还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主要是;(1)一些研究没有很好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研究缺乏理论支持。(2)不能很好的借鉴国外银行绩效评价经验。(3)就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员工评价来说,其绩效评价具有自身特点,研究其员工绩效评价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其人力资源管理。

有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实际工作,对银行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绩效评价改进措施,从而为中国工商银行乃至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各商业银行的长足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维政、余凯成、程文文:《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版。

[2]焦瑾璞:《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3]张福荣:《现代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4]姜定维:《KPI一关键绩效指引成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崔满江:《银行经营管理学》,中国商业出版社,2003年版。

。。。。。。。。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健康发展以及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文章从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员工绩效评价入手,进行评价方案设计。通过研究希望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1)准确认识当前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员工绩效评价性质及其存在的问题。

(2)

为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员工绩效评价提出合理而又科学的评价方案,从而有助进一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更适合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专长,从而达到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双赢目的。

(3)为其他商业银行的员工绩效评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主要研究内容

为实现上述研究目标,本论文拟研究以下三部分:

(1)对国外银行员工绩效评价进行研究,并从中发现值得我国银行员工绩效评价借鉴之处。有比较才有鉴别,也更好的认识我国银行绩效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对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员工绩效评价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这也是本文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部分。为此要设计调查方案,并进行结果分析。从中发现中国工商银行

益阳分行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

(3)对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绩效评价方案进行设计。这是文章重点,也是文章的写作目的。为此提出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绩效评价方案设计的思路以及进行的基础性工作。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绩效评价进行具体方案设计。

3、论文拟分为五个部分,写作提纲如下: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和目的1.3研究文献综述

1.4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外银行员工绩效评价现状及对我国的借鉴价值

2.1国外银行员工绩效评价状况

2.2国外银行员工绩效评价对我国的借鉴价值

第三章 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员工绩效评价现状与问题分析

3.1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员工绩效评价实证调查

3.2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绩效评价现状

3.3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3.4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绩效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绩效评价方案的设计

4.1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绩效评价方案设计思路

4.2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绩效评价方案设计的基础性工作

4.3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绩效评价的具体方案设计

第五章 研究结论及进一步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进一步展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谢 辞

4、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本文根据本人在攻读硕士学位过程中所学到的各方面知识,以人力资源等理论为指导,依据收集的有关银行业以及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的有关数据,进行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结合基本导向,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规范性理论分析方法

文中首先对人力资源以及绩效评价相关理论进行论述,在对其详细论述的基础上对其在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员工绩效评价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2)实证调查与分析方法

通过对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找出分行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后面具体的绩效评价方案制定有坚实的现实基础。

(3)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本文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分析分行绩效评价现状时主要侧重定量描述和定性分析,在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分析和关键绩效指标确定中主要采用定性分析等等。

5、预期进展

(1)、2007年05月——2007年07月,阅读人力资源和员工绩效评价有关方面的书籍和文章,确定研究方向。

(2)、2007年08月——2007年09月,与导师商议,拟定论文题目,并针对所研究的问题搜集资料。

(3)、2007年10月——2007年11月,继续资料的搜集工作,同时认真研读,完成开题报告的写作。

(4)、2007年12月——2008年03月,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初稿,并最终定稿。

(5)、2008年04月——2008年05月,校正论文格式,装订,提交并准备论文答辩。

三、研究基础

1、与本论文有关的工作积累、已取得的工作成绩和研究条件

(1)本人自1992年至今一直在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工作。既从事过柜台记帐员、主机员、统计员等基础工作,也担任过会计结算部门经理、信息科技部门经理、几个支行行长等管理职务,对工商银行多年来绩效考核工作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认识到该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由于本人从事过绩效考核办法的制订,也从事过信息科技工作,便于搜集大量原始数据。

(3)本人有较长的工作经验,长期接触各个阶层的员工,对于中国工商银行益阳分行绩效考核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有深刻的了解并进行过深入研究。

(4)本人的导师在电子商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均有丰富的经验,导师系统的指导对于论文的顺利完成将起到重要作用。

2、存在问题与解决的途径措施

(1)存在问题:受工作的影响,在完成论文的时间进度上,可能与原计划不完全吻合。数据收集量比较大,需要大量时间进行归纳整理。

(2)解决途径与措施:本人会尽量按照原计划进度完成,在工作之余挤时间、抢时间,并随时与导师进行联系、沟通,向导师请教,求得导师的最大支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四、导师意见

导师签字:

年月日

五、论文选题评议

考核小组负责人签字:年月日考核小组成员

姓 名研究方向职称、职务工 作 单 位

公共管理硕士生的开题报告 篇7

跨入21世纪,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国力逐渐强盛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创新性的人才。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种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时候,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

我们对当前的学生状态做了较普遍的调查:本校是一所民汉双语学校,少数民族占53.32%,由于少数民族学生语言障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缺乏问题意识、创新的思维能力。大部分学生具有盲从性,习惯于听从别人的意见,跟着别人走,对问题不了解无从下手更没有独特的见解,缺乏一种学习的“灵气”,学生的思维不够积极和不够自信。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进行数学思考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问题意识,才能进行创新。

由此可见,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对学校的发展,提高双语数学的教学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形成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通过解决日常生活、實际情景问题,发展提出数学模型、了解数学方法、注重数学运用的创造数学的能力,并形成坚定、自信的意志品质。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造精神,能用数学的观念和态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

3.通过课题研究,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不断提高双语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与自信心,进一步提高学生提问题的水平,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和追求知识能力。

4.通过课题研究,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一个平台。使教师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能够把握学科知识的发展趋势和时代要求,巧妙地、具有创新性地组织教学。

5.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能把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教师能有意识地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把实验经验提升为理论,并能推广应用。

四、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1.探究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2.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汉语教师进入双语课堂进行授课,进行摸底调查、发现双语学生学习的困惑和不足进行取样调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整改和研究。包括调查表、访问调查等。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2.案例研究法:根据具体的教学案例对教学活动中具有典型事例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进行总结分析,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

3.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不断的总结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的实施课题的研究

五、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

摸底调查了解班级学生,根据任教班级的特点,进行摸底,并提出教学上的一些困惑,让大家一起研究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制定研究的计划。

2.研究阶段(2013年4月—2014年5月)

模仿阶段:这个阶段是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准则,而进行的训练。如当某位学生提出的有价值问题时,教师要给予明确的评价“这个问题提得好,有创意”,为其他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范例和启示。成型阶段:这个阶段是学生在进行了模仿训练后,提升出来的阶段。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所产生顿悟和灵感,经过大脑深思熟虑,提炼出新的观点和看法。深化阶段:在新的观点和看法产生后,学生能进行自我反思,通过必要的验证和深化的思维进行再次加工,对结论进行系统化。

3.总结阶段(2014年6月)

整理分析实验数据资料、案例分析、撰写实验论文,汇报研讨课。

六、课题保证

1.学术保证:课题负责人韩为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研究,曾荣获新疆教育学会小学数学学科研究会优秀辅导教师荣誉称号。并一直担任伊犁教研室课改成员。

2.组织保证:成立以韩为民为组长课题组,构建科学的组织管理网络,努力为实验者提供学习机会。

3.时间保证:其他成员绝大多数均为学校一线实验教师,正从事教科研和教学工作,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保证实验的正常运行。贾玉芬、帕孜拉、王晓道等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公共管理硕士生的开题报告 篇8

四川大学动物疾病防控与食品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选题背景(重点)

1.国内外研究进展(硕士论文不少于3000字,博士论文不少于5000-10000字)

2.国内外需要解决的问题

3.本实验室对该研究的工作基础

4.本研究的创新点(硕士不少2个创新点,博士不少5个创新点)

5.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二、本研究需准备的关键材料和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重点)

(关键材料指的是需要研究所需的重要研究材料,如菌种、基因工程载体、表达系统、关键药品试剂等;关键技术指的是该研究课题主要使用或重点研究的科学技术、方法和重要仪器设备,区别于后面的材料和方法,这里先重点提出,在开始做实验前准备好)

三、技术路线(使用图表、流程图对整个实验的规划)

四、材料和方法(可以先设计出来,在做的过程中完善)

五、实验进度安排

上一篇:大班数学主题教案《我要上小学》下一篇:美术字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