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育课的认识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美育课的认识(精选9篇)

对美育课的认识 篇1

一学期的时间很短暂,很快地这一学期的美育课结束了。大学的两年里,我选修了两门美育课,都受益匪浅。上一学期,我选修了国标,感受到了力与美的结合,而这一学期,我选修了杨越老师的礼仪与形体课,之所以选修礼仪与形体,是因为我认为礼仪是人一生的必修课,虽不能短时间内形成,但是却可以慢慢培养,这对于我们以后步入社会也是大有裨益的。

我认为美育课是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发展的一门课程。美育不仅是一种审美能力的培养,而且是人们思想情感、个体意识的再造。美育对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品格,作为一个极好的切入口,重视审美教育的独特功能,以及由于它自身的特点,在培养人的优良素质方面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首先杨老师的这门课程教会我们培养自身良好的气质修养,其次是能够使我们明确大学四年的甚至是人生的规划,这些对于我们现在的大学生都是有很大帮助的,对于一些有长远目标理想的同学,也许还会是影响一生的一门课程。

通过这大半学期对礼仪与形体的学习,我对于美育课程又有了新的认识,对于杨老师的这一门课程,我认为,美育是重在育人,教会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同时,杨老师的这一门课程,在礼仪方面的学习,让我更是深深感受到礼仪方面的知识在未来求职中的重要性。而其中的接待礼仪,餐饮礼仪,职场礼仪,还有一些应试技巧,如何正确合适的处理人际关系,及一些职场中可能会面临的一些问题等,都将让我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里受益,这些对于我们在大四时面临的求职都将帮助我们披荆斩棘,虽然这不是必然因素,但是礼仪必将是我们工作的一块敲门砖。

除了这些,对于我们学校的美育课程,我觉得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课程很少,虽然多数情况下都是由于老师有事而不能上课,但是我觉得这一方面,老师可以通过延后结束课程时间来平衡这个问题。还有就是,虽然这门课程学到的东西很多,但是我觉得知识面可以再扩展一些,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扩展了我们的知识面。但是另外一方面,我觉得杨老师在与学生互动这点上做的很好,让部分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

对美育课的认识 篇2

1.舞蹈教育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发育, 锻炼孩子的体魄

幼儿期音乐与舞蹈教学是对幼儿艺术素养开发与培养的关键时期, 加强幼儿本身对行为艺术的理解, 必须尽快让幼儿认识与喜欢舞蹈课程, 对舞蹈行为艺术产生兴趣, 而且舞蹈本身是一种艺术性的体育活动, 可以促进幼儿的骨骼生长、加强肌肉的活力、调解呼吸能力、促进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的有效运行与发展, 增强免疫力。例如, 课程《小燕子》之中, 手臂模仿小燕子的飞行动作, 可以提升幼儿的手臂力量, 改善肘关节的灵活性与力量, 还可以提升腿部肌肉的拉伸力。

2.舞蹈教育可以陶冶幼儿的性格情操, 培养孩子的情感

舞蹈教育可以使幼儿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 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易使幼儿形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而且通过不同题材的幼儿舞蹈, 可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社会以及生活的审美情趣。例如, 舞蹈《姥姥门前看大戏》, 展现的是民俗文化之美;舞蹈《小火箭》给孩子们以科学美的启迪;舞蹈《我们去郊游》则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舞蹈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大脑开发, 培养孩子的智力

幼儿舞蹈可以培养孩子们对生活的观察力, 提高对一项活动与行为的注意力, 改善幼儿思维能力与记忆能力。比如, 在幼儿舞蹈课程教学过程中, 幼儿会对感兴趣的舞蹈动作进行观察和认真的分析, 对充满乐趣与柔和的信息会进行记忆, 并且会在回家之后将这些信息模仿给家人观看, 有助于幼儿提高自我的自信心, 或者家人的夸奖和支持, 帮助幼儿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和观察能力, 改善记忆力功能和思维能力。

二、把握幼儿身心特点是开展幼儿舞蹈教育的前提条件

1.幼儿的生理特点对幼儿舞蹈教育的要求

由于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 具有心脏收缩力差, 肌肉纤维细、弹性小, 容易疲劳, 小肌肉群不发达, 运动神经尚不健全等特点, 所以幼儿舞蹈动作一般要求比较简单、自然。例如, “踏点步”“娃娃步”“错步”等舞步的动作都具有这些特点。又由于幼儿头大四肢短, 神经系统和大脑发育迅速, 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 所以幼儿往往在高兴时, 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连蹦带跳。这就要求幼儿舞蹈的动作要短促有力、节奏明快, 而且不断地反复。

幼儿由于存在年龄不同与性格不同的现象, 对舞蹈动作的喜爱也是各不相同, 年龄比较小、性格比较活泼的小朋友喜欢动作灵活, 力度弹性相对较大的舞蹈动作。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针对这类小朋友给予一些独特的教学指导, 在动作上针对性地给出一些特别的辅导, 通过韵律与节奏让幼儿掌握简单的舞蹈技巧。还有的年龄大一些的性格内向点的幼儿, 喜欢一些基本上动作单一, 简单化的舞蹈, 可以尽情地跳来跳去, 相对简单的舞蹈就符合他们的需求, 教师在教学时, 针对这类小朋友可以放松和活跃教学, 整齐地带领他们做动作, 让小朋友们一边唱一边跳。

2.幼儿的心理特点对幼儿舞蹈教育的要求

由于幼儿具有好奇、好模仿、好幻想等心理特点, 他们喜欢听寓言故事, 喜欢拟人化的动物舞蹈, 这就要求幼儿舞蹈中应多采用童话、科学幻想的题材, 多采用模拟动作、直观形象性动作, 充分体现新颖、活泼、生动的艺术特色, 而且要求教师上课时所运用的教学语言也要形象具体。

三、提高儿童兴趣教学是加强幼儿舞蹈美育教学的关键

1.培养孩子们的好奇心

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是幼儿舞蹈教学的有效途径, 幼儿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兴趣的培养, 提高幼儿本身对舞蹈的一种学习动力, 模仿的兴趣。幼儿本身其实是具有求知欲与好奇心的, 关键是需要教师将其引导出来, 利用好奇心, 将舞蹈教学内容中的美育教学信息都学好, 掌握好, 幼儿在舞蹈学习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案例与情节, 让学生了解到舞蹈教学的一些道德信息。比如, 可以引入一边跳舞一边唱歌, 歌曲《粉刷匠》《一分钱》, 都可以在幼儿心中树立起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评判方式与标准, 让孩子们正确认识社会, 利用舞蹈培养美育观。

2.要把孩子对舞蹈的兴趣引导成稳定的爱好

成功的舞蹈教育, 不仅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和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让幼儿获得一种积极、快乐的情感, 更要善于把这种兴趣引导、升华为对舞蹈的热爱。在这方面, 教师能否创造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 能否掌握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至关重要。例如, 在教屈膝蹲的动作时, 大多数幼儿只是机械地蹲下、起来, 做不出屈膝的弹性感觉, 如果让幼儿想象着用膝盖去拍皮球, 并让幼儿边拍边数, 不仅可以提高乐趣, 而且可以让孩子无形中找到屈膝的感觉, 做起来就不再那么松懈呆板了。

3.要把孩子对舞蹈的爱好保持为持久的学习动力

幼儿对舞蹈具有兴趣, 一些幼儿也从小时候就表现出了舞蹈的潜力与天赋, 活泼与愉悦的舞蹈表演, 对于一个幼儿来说足以提振自我学习其他知识的欲望, 也改善了幼儿本身的兴趣观念与欣赏能力, 提高了自身对舞蹈的热爱, 加强了学习的兴趣与对生活的乐趣, 改善了心情, 也让幼儿自我意识到了舞蹈带来的快乐, 积极应对生活的信心与健康的人生信念。

4.树立幼儿舞蹈教学的学习价值理念

舞蹈艺术的美育教育, 还有另一个特殊的功能, 即儿童舞蹈教育可以播洒民族舞蹈艺术的种子, 此举预示着民族舞蹈的光明未来。我国各民族儿童音乐舞蹈是中华民族歌舞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儿童美育教育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优秀的儿童舞蹈作品, 它以特有的形态描绘和表现了美丽丰富的童心世界, 又以其斑斓多彩的艺术形象对孩子们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它陶冶和开启着儿童的心灵智慧, 同时, 又通过儿童自身实践获得感性认识, 快乐的舞蹈使孩子们的感情渴望得到满足, 使身心得到愉悦。

参考文献

[1]康玲霞.试论儿童舞蹈的美育教育功能.黄河之声, 2012, (3) :33-35.

[2]王丽娟.谈舞蹈的美育功能——对幼儿舞蹈教育的几点认识.鲁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5) :120-122.

[3]吕璐.舞蹈教育与美育的相交功能研究.才智, 2011, (8) 88-90.

对当前数学公开课的再认识 篇3

摘 要数学公开课对推进当前我国新课改理念的传播与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引起了数学教育工作者与一线教师的密切关注。然而,目前数学公开课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数学公开课以竞赛型为主,忽视了对日常数学课堂教学的示范、引领功能;数学公开课的评价主体单一,造成评价结果使用率不高;数学公开课评价体系运用得不够灵活,缺乏与质性研究的有效结合;数学公开课在反映教师教学水平、日常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上有悖真实。本文将对数学公开课的类型、功能、评价主体、评价标准与结果使用方面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数学公开课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学公开课 数学公开课的功能 数学公开课的评价

数学公开课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由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学生及被评教师多方参与的一种教学研究、交流的专业活动。公开课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出现,当时采用的主要形式是请全国优秀教师为高师院校师范生做教学示范,即为职前培训。后来,为了进一步提升一线教师的教学素养,从80年代后期,公开课逐步转向中小学,成为一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讨的主要形式,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更改不当教学行为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承担起为日常课堂教学提供借鉴、引导、示范的责任。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中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公开课的要求日益强烈,各级各类的数学课堂教学评比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及水平鉴别中的作用日渐突出。现阶段,竞赛型公开课逐渐成为数学公开课的主要类型甚至是唯一的类型。相比而言,传统的示范型、研讨型公开课却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数学公开课对推进当前我国新课改理念的传播与实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引起了数学教育工作者与一线教师的密切关注。然而目前数学公开课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首先将对数学公开课的类型、功能、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及结果运用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数学公开课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数学公开课的应有之义

1.数学公开课应以对常态数学教学提供示范、引领功能的示范型、研讨型为主,而以竞赛型为辅

数学公开课共有三种类型,示范型、研讨型及竞赛型三种,以下将对三种不同类型公开课的含义、功能进行阐述。

示范型公开课是指“专家型教师、优秀教师专门为新手教师或是教学能力比较弱的教师进行教学示范的一种教学交流活动”[1],它具有引领常态教学、传播新课改理念、推广新课改经验、促进数学理论实践化的功能。一方面授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是否熟练、教学经验是否丰富、对教学现场是否具有足够的驾驭力、对教学惯例的运用生成是否灵活都是判断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新手与优秀教师的区别恰恰就在这里,因此为新手教师提供教学示范,能够帮助他们在观看、分析、借鉴、内化吸收优秀教师成熟经验的过程中达到专业智慧综合成长、提升专业素质的目的,这对促进新老教师经验交流、加快年轻教师成长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数学新课改层次正不断加深,对教师教学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原有落后的教学观念无法适应新课改要求,因此对常态教学进行示范引领,能够加快新课改理念传播与实践化、教师不良教学行为改善的步伐,为新课改的深入化、实效化奠定基础。

研讨型公开课是指数学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对某一类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诊断、提出解决对策、进行经验总结的一种教学交流活动,具有诊断、处理、推广经验的功能。研讨型公开课侧重于对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解答,帮助教师纠正思想与行为上的误区,在提出具体细节处理对策与注意事项的同时,推广优秀教师的成熟经验,达到促进教师陈旧观念转变、欠当行为更进的目的。

竞赛型公开课是指教师面对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评委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比赛活动,是数学新课改中推广新模式、传播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的重要展示平台,具有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增强教职业荣誉感、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精神功能,也是教师本人教学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标志,可为其带来一定的物质奖励,具有实用性。

考虑到数学公开课的发展历史、数学新课改的有关理念及要求,笔者认为数学公开课最首要的类型就是对数学常态教学的示范、引领、更进的示范、研讨型,其次才是倡导教师间进行比较、排名的竞赛型,即要通过数学优秀教师的示范、引导,让那些即将成为教师的师范生、刚刚踏入教育领域的新老师、处于停滞阶段的老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数学教学。因此“示范、引领应该作为数学公开课的本体功能,而研讨、竞赛则可作为衍生功能”[1]。

2.数学公开课的评价主体应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评价主体是指“参与评价的人员或机构”[2]。数学公开课上的评价主体由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学生、授课教师本人四部分组成。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组成的评委由于与被评教师接触时间较短、对后者教学风格及个人特征缺乏充足了解,只能通过一节课的课堂教学表现对其进行评判,可能会因为个人偏好、见解的不同造成结果与实际出入,因此数学公开课的评价主体应呈现多元化,将学生评价与教师自我评价结果纳入进来。

学生与授课教师亲身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对数学公开课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教学任务是否有效有着深刻的认识与优先发言权;此外,教师最为清楚自身的教学特色与风格,因此将教师的自我评价、反思结果融入到公开课评价结果中,有利于结论的有效、真实、契合性。“现代教学评价不仅要强调自身以外的评价者,而且也还要强调评价对象的自我评价。即使两者并不统一时,评价者也要注意评价对象的意见与其自我评价的结果,将此作为进一步评价的基础。”[3]

3.数学公开课应采用灵活的量化研究与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一定的质性研究

目前通常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来分析数学公开课教学质量,这种方法“可以尽可能地删除主观成分,可以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得到较好的融合,克服主观随意性,提高了模糊综合评判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客观公正性”。[4]具体方法是使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由数学教育专家制定量表中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权重。

而数学课堂教学现场的复杂性、数学教学活动的丰富性、教学系统元素的关联性造成单一使用量化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并不能反映出数学教学特征与全貌,因此需要将质性方法纳入到数学公开课的评价方法体系中来。新课改背景下的公开课不仅应该关注教师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精神面貌是否饱满真实,更应该关注学生课上的学习表现和精神状态、教师与学生是否有情感、精神上的交流与互动。因此,数学公开课极力倡导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统一,在使用量化研究时,一方面要注意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灵活运用,要对评价项目及对应权重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变动,以适应不同数学公开课的内在需求,另一方面还需注意与质性研究的有效结合。

4.数学公开课的结果应该指向日常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成长,淡化功利主义

数学公开课的类型及功能决定了评价结果具有两个方面用途,一是帮助被评教师对自身教学特色认识得更加明晰,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与行为纠正,达到更新教学理念、积累教学经验、提升专业智慧、引领职业成长的目的,是教师职业生涯中宝贵的经历与财富;二是公开课的竞赛性质决定了评价结果的适用意义,它是教师本人教学能力达到某种程度的重要标志,说明其已然获得了数学教育界一定范围内的肯定、欣赏与鼓励,是数学教师获得荣誉、提升地位、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捷径。

另外,数学公开课除了帮助授课教师本人带来荣誉及奖励外,其所在的教学团队、学校都会收益良多,很多学校、数学教研组都会将获得国家、省市级优质课教师的名单、照片、个人简介放在校园最显著的位置上,成为学校展现师资力量的主要形式。

5.数学公开课最重要之处在于真实

数学公开课是数学课堂教学课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样遵循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是师生、生生之间进行知识、情感、精神层面上的交流、互动与生成过程;此外数学公开课的引领、示范功能也要求数学公开课以日常数学教学为基础,不仅应该体现出新课改倡导的新理念、新要求,更应该反映出当代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在数学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活动形式的安排上贴合真实情况,以此达到通过展示课堂常态、反映真实问题最终实现教学能力提升的目的。

因此,数学公开课的关键之处在于真实,这“是公开课立课的生命线与存在的本初意义之所在”[5],事先的美化、不断修改及预演遮蔽了教学中潜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少教师临时抱佛脚、不顾日常教学质量投机取巧之风。长期以来也使竞赛成为数学公开课唯一的功能”[6],失去了数学公开课的真实意义。

二、数学公开课实践中的问题审视

1.数学公开课以竞赛型为主,遗忘了对日常数学课堂教学的示范、引领

数学公开课的首要功能在于对常态数学教学的示范、引领,以示范型、研讨型为主要形式,竞赛型公开课应作为一种辅助形式。但现实情况是,竞赛型成为数学公开课的主要甚至是唯一形式,示范型、研讨型两种反而渐渐淡出人们视野;此外教师们也越发重视起公开课给教师、教研组与学校带来的荣誉、知名度等外在功利功能,数学教师是否参与公开课、最后名次如何总是与其奖惩、升降职等功利化目的挂钩,成功的公开课会给教师个体带来荣誉、晋升机会,而它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指向教师生命成长、提升职业素养的内在精神价值常被有意或暗地中被忽视了。

具体而言,参与数学公开课评比的教师早就接到通知,通过提前精心构思教学设计、雕琢教学表现、预演教学流程,最终将一堂数学教学课完美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并通过反复修改、多次筛选和重组,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师由于先前理念上的偏差、经验的欠缺造成的教学行为不当。但这种公开课是并没有从实质上帮助被评教师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实践智慧的积累、教学行为的精进,对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意义不大;更大的危害在于,这种类型的公开课会为不少数学教师带来认识上的偏差,助长他们投机取巧、临阵磨枪、不顾平日教学行为改进的应付心理。

因此,强调数学公开课的示范、引领功能,淡化数学公开课的功利主义,改变目前数学公开课依赖数学教师“事前准备、最终表演”的唯一途径,倡导对评比教师常态教学观摩、评价的新思路,并结合抽查、临时听课等方式,达到全面展示教学风格、增进评委对教师深刻了解的目标,从根本上发挥出数学公开课的导向功能,使数学公开课贴近课堂教学常态,从真正意义上促进评比教师的智慧成长。

2.数学公开课的评价主体单一,并造成评价结果使用率不高

前面提到,数学公开课应该采用由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授课学生组成的他人评价与授课教师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主客观评价方式的结合有利于评价结果的真实、有效、适切性,但目前数学公开课的评价主体仍存在着单一化的不足,具体表现为学生无法参与到评价教师工作当中来,授课教师自身对自己在数学公开课上的表现也没有多大的发言权。

数学公开课单一的评价主体模式存在着不少弊端,数学公开课评价结果合理性、代表力差。由数学教育专家、教师同行组成的评委并非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与被评教师接触时间较短,两者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与隔膜,对后者的教学风格与特色缺乏充足的认识与了解,加上主观偏爱、观点偏差,势必会使评价结果与真实情况存在差异,不可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素养唯一、乃至最为关键的因素,必须要将数学教师的自我评价结果考虑进来。而目前授课教师对评价结果几乎没有发言权,仍然处于被动、消极、待评价的尴尬地位,也由此造成了数学公开课的结果使用率不高。由于评委与教师间存在隔阂,就使不少教师比赛结果的不认同,如果教师事后缺少进行反思的意识与努力,就会失去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机会与可能。

此外,目前对学生在数学公开课的地位缺乏明确的认识,他们在评价授课教师教学效果方面的作用得不到重视。只有他评、教师自评形式的结合方可构建出数学公开课评价的完整体系,保证评价结果的合理与真实性,从而使被评者心服口服地制定、实施教学改进策略,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益、促进生命成长的初衷。

未来的数学公开课评价将更多的突出师生地位,善于倾听师生意见、切实感受,加强对一线数学教师教学评价理论、方法运用的培训,增强他们对数学公开课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在情感认同与深刻认识,为评价数学公开课培养后备力量。

3.数学公开课评价体系的运用不够灵活,缺乏与质性研究的有效结合

目前常见的误区在于量化研究中数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不顾客观差异、盲目套用,且缺乏与质性研究的有效融合。因此,需要根据数学公开课在授课内容、课型、学生需求与特征间存在的差异来对量化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变动,“要在众多的评价指标中筛选出一部分最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特性的指标,而舍弃某些虽有影响,却属于非本质的、次要的目标”[7],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具可比性、契合性、适用性。

当前就存在着不少评委漠视客观差异、运用相同眼光看待不同,陷入“只见表不见人”的可悲现象。数学公开课的评价内容比较繁多,被评教师实难面面俱到,为了迎合评价指标而忽略数学教学规律的行为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的。只有当被评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后,才可以充分抵制为提高评价分数而东拼西凑、为追求形式上的最佳而导致整体公开课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花架子”;其次,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也要求数学公开课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评委需要具有动态、生成思维,运用辩证、系统的视角看待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事件”、“偏差”,观察教师是否能够灵活处理珍贵的课堂生成资源,实现对教学惯例的熟练运用与超越,并结合质性评价方法,通过观察、记录、分析、评价教师对教学细节的处理,来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基本功水平、精神面貌进行综合评价。

4.数学公开课在反映教师教学水平、日常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上有悖真实

目前数学公开课在反映教师实际教学能力与水平、日常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上有悖真实,教师经过长期的准备、修改与预演,修正了本应出现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问题,影响了公开课调整、示范日常课堂教学过程实效的发挥。因此,笔者认为,对被评教师的评价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而应将其平日教学表现纳入进来,将一段时间内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表现上的进步作为一个指标,并通过结合临时听课、抽查等形式,弥补公开课评价方式的不足,达到对被评教师的深入理解,最终完成评价的整个过程。

三、欣赏、学习是广大一线教师对数学公开课的正确态度

在对数学公开课类型、功能、评价主体、标准及结果使用方面的应有之义与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后发现,欣赏、借鉴、学习是数学教师对数学公开课的正确态度。

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观、知识观、学生观上有所更新及突破,但由于教师行为具有一定的累积性,难以实现快速转变,教师缺乏进行相关培训与系统学习的精力与机会,再加上传统教育评价制度、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束缚等原因就造成不少数学教师的举步维艰、停滞不前。而数学公开课作为“数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1],在推广新课改理念、示范新课改成果、传播新课改经验、总结新课改成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对数学公开课态度是否端正、认识是否明确对数学公开课使用效果至关重要。

就竞赛型数学公开课而言,作为评委的数学教师应该以欣赏、客观的视角对待公开课,避免带着挑错、找茬的错误心理对待授课教师;作为观众的数学教师应该以扬弃、借鉴的视角对待公开课,需要设身处地地构思自己处于同样教学情境下的个体行为,并与台上教师的教学行为表现、细节处理间存在的异同进行比较,达到丰富教学经验、积累教学案例、提升专业智慧的目标;而作为参与比赛的数学教师应该端正态度,保持平和的心态,正确对待比赛结果,抵制功利主义,将评委老师的意见及建议、课下反思、教学结果反馈当做引领专业成长的重要资源,在对教学理论与实践智慧不断的积累、灵活运用中达到职业成长水平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 安富海.公开课问题再审视.中国教育学刊,2013(5).

[2] 范晓玲.教学评价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 王淑慧.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研究——基于芙蓉中华中学华文多元化教学评价的个案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5).

[4] 丁家玲,叶金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5] 宋立华.走向真实的公开课——为何、何为与达成之策.中国教育学刊,2012(10).

[6] 徐丹,傅海伦.对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再认识.教育科学研究,2013(4).

我对乒乓球课的感受与认识 篇4

姓名:李传新

学院专业:资环学院土管三班

学号:20095753 说起来接触乒乓球可以追溯到小时候拿着乒乓球在地上乱砸的年代了,但是真正的开始拿起拍子来打却是到了初二的时候了,鉴于本人资质平庸,所以这五六年来技术一点进展都没有,所以想凭这一个学期乒乓球课上来个大的飞跃的话也不太可能,因此要做一个技术上的总结几乎是不可能了,虽然很小就接触乒乓球,真正系统学习,却是在今年的体育选修课。我们今年的学习,理论和实战练习,穿插进行,一年下来,乒乓球的水平可谓突飞猛进,对于乒乓球的规则打法,也有了初步的认识理解。下面我就简单讲一下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对乒乓球的新的认识和感受。

教我们的庄老师很可爱,不是很高,看起来就很和蔼、友善,其人也真的是很友善,还有些小幽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才矫正了自己长期以来的握球拍姿势,也掌握了如何压球的要领。良好的基础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终于有所见效,打起来顺手多了。上乒乓球课果然很轻松,大部分时间是我们自己练习的,因为乒乓球不同于其他深奥的理论,是不需要老师做什么详细的教学的,完全靠多练习,练出手感的。毕竟很久没打乒乓球了,手感还真不是怎么滴,总打不出几个好球。上了几节课之后,发现会打的很多,当然也有才刚开始接触乒乓球的同学,跟着这么多不同年级不同学院的同学一起上课,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甚至连自己小学时候的水平都没达到。

刚进入课程的时候,看到班里有好几个同学都很有基础,打的很好,我就有一点自卑,觉得害怕自己学不会。但是在庄老师耐心的讲解下,我发现看似飘忽不定的乒乓球其实并非无章可循。它和任何其它的球类一样,都有自己的基本功和技法。只要按照老师说的去练习,我就能够逐渐进步。在开始的几次我都打不好,老师告诉我不要急,只要把动作尽量做好,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打好。事实验证了他的话。

乒乓球课是汗水与成就感的交融。只在上课时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还不够,还须有亲自的感受与实践。一次又一次地做模仿动作,一次又一次的细心体验,一次又一次地纠错。不停地挥拍,不停地移动步伐,连捡球也是种体能消耗。可挥洒汗水的同时,我们也得到了成功的喜悦。

再谈谈这一学期的收获。我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将乒乓球的基本动作都以基本掌握。我们从握拍学起,接着学了发球,这些基本动作对我这个乒乓球爱好者来说非常重要。接着就学习了攻球。老师将发球分解成几个动作,让我们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练习。说来也惭愧,我现在攻球还没过关,不过我会努力的。

真的很感谢老师的帮助,他使我更快的改正自己的错误,使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让我更快的掌握了乒乓球的基本知识,这对以后学习乒乓球实战技术无疑有很大帮助。但是遗憾的是平时练习的机会还不是很多,学习进步自然就较慢,所以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多练习,熟悉各个动作要领,熟练掌握各技术,好好的跟随老师学好乒乓球。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练习,按照老师要求去做一定能够把乒乓球学好!

对美育课的认识 篇5

各位业务园长:

为了保证5月份即将开展的《幼儿园评课》专题研训活动的实效性,使培训真正发挥指导作用,培训前,我们特向各位业务园长,对幼儿园评课方面的一些内容做一调查,希望大家能够如实将自己的认识进行反馈,以此保证我们的培训内容指向性更加明确。

一、请结合日常工作,用自身的认识和理解,谈谈您对幼儿园评课的认识。

二、目前,您对幼儿园评课方面工作有哪些困惑和问题。

注:

此问卷请在4月28日3点前传到49966916@qq.com邮箱中,为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请各位业务园长遵守上传时间。

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学前研训部

我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识 篇6

我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识

来到大学后,从大一到大二,我们每个学期都要上这么一门课------《形势与政策》,讲述的是中国已经国外的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等的事件。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虽然只是短暂的4次课(共8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我对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我认识了什么是《形势与政策》,弄清楚了他们关系,我想这形势就是我们面临无形的推人前进的压迫感吧!而政策就是我们的按照客观事实制订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吧!它们的关系就是互补互促进的关系吧!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为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它的草本任务是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国际关系草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和适应能力。

热点问题是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有时形势(尤其是国际形势)受偶然性囚素影明而发生突然性的较大变化,由这种变化引发的、产生一定程度影响的问题,我们称之为热点问题这一部分内容业然也遵循形势发展变化的大趋势和总的变化规律,但由于时问的不确定性、突发性及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因而在一段时期内有其自身的特点。

第1页

我 对 《 形 势 与 政 策 》 课 的 认 识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要求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尖锐复杂;国内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和发展的黄金时期的矛盾凸显时期,我们的思想观念受到一定的冲击。在复杂的形势面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困惑,亟需教育和引导,特别要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引导我们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高度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开阔胸襟,立志奋斗。从这个意义上看,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是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

我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敏感、勤于思考,但科学思辨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侵蚀。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使之更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既对形势与政策以及重大事件进行理论阐述,又针对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指导,帮助其正确分析认识党和国家面临国际国内形势以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这对提高我们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要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必须认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使其实现帮助我们形成科学的形势与政策观,掌握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的方式、方法,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最终目标。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思想觉悟高、精神面貌好、人生价值科学、社会追求高尚的人来影响国家的未来。

我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可塑期。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我们的自身发展也呈现出一些不协调,如对事物反应敏锐但分辨是非能力较弱;重知识技能而思想修养略显欠缺等,我们也因自身发展的不协调易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形势与政策》课,从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出发,帮助我们全面、正确、准确地把握形势、认识事物,实现自身全面协调发展。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

第2页

我 对 《 形 势 与 政 策 》 课 的 认 识

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其次,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再者,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 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过去了。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抛掉守旧的观念,放眼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我们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

第3页

我 对 《 形 势 与 政 策 》 课 的 认 识

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树立一个远大理想,做一个成功人士!

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非常必要。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增强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我们与世界的差距,以及我们自身的不足,使我在思想上迈进了一大步。

浅谈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认识 篇7

一、求“实”的课堂

实实在在的阅读教学课, 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切实, 所为切实, 就是切合实际, 即教学目标、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切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 依纲扣本进行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训练, 既不拔高, 也不降低。然而,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并没有切实地完成语文课的任务, 已失去了“语文味”。有的教师在教学一年级的《我们爱祖国》一文时, 反复讲解什么是“首都”, 五星红旗为什么是红色的, 又用几倍于课文的语言旁白渲染吉鸿昌爱国的故事, 一节课除了开始例行公事般读一遍课文, 最后齐读一遍课文外, 再也没有听到读书声。我们提倡教师要深钻教材, 但要钻进去, 跳出来, 不能把自己钻研教材的全过程和盘托给学生, 不能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拔高, 也不能脱离学生的知识、经历和认知水平深挖课文的思想意蕴。否则, 所传授的知识和“渗透”的思想教育是徒劳无效的。

2.扎实, 所谓扎实, 是指课堂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扎到深处、落到实处, 训练步骤一环扣一环, 训练方法不扎花架子, 使学生实实在在学到知识, 能力实实在在得到训练。

3.朴实, 所谓朴实, 是指我们应追求那种朴素、真实、有效的课堂。那种追求场面热闹, 形式花哨的阅读课终究不长久。如关于小组合作, 是否每堂课都要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讨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小组合作的成员是否在合作中有碰撞?而不仅仅是几个优秀的学生在撑场面。

二、求“活”的课堂

在“实”的基础上得“活”一些。

1. 教师“导”得活。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导演, 是导游, 是舵手, 起着指导、引路和调控的作用。“导”得活就是指教师的课堂教学机智发挥淋漓, 驾驽课堂水平高超, 无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什么意外情况, 教师总能应付自如, 不留痕迹, 以“思想家”的睿智来把握课堂局面。

2. 学生“学”得活。

一节好课固然需要教师的“活导”, 但关键是学生的“活学”, 其表现是学生思维活跃, 敢于发言, 且发言的质量高, 做到言之有序, 言之有理, 言之有情。目前, 课堂上还存在着这样几种“活跃”现象: (1) 教师提问设计肤浅, 学生不用动脑, 便能随口答出, 一问一答, 看似热闹。 (2) 教师把课文内容设计成提问, 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提, 学生忙不迭地从书中找答案。 (3) 教师胸无成竹, 随意提问, 学生东拉西扯。要改变这种现状, 必须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当学生口欲言而不能, 心欲通而不达时, 教师要以巧妙的点拨之术, 使课堂呈现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喜人局面。

三、求“真”的课堂

在平中生奇, 高潮迭起, 令人耳目一新, 回味无穷。

1. 在不经意处出新。

课文的不经意处, 往往是作者为表达某种情感或表现某种写作技巧而设的着意之笔, 抓住这不经意处, 就能无疑中生疑, 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把学生带进一个不曾涉猎的境地。如《金色的鱼钩》中写了老班长先是“笑着说”, 而后“皱起眉头”, 最后又“露出笑意”, 可在此提问:老班长前后两次笑有什么不同?学生马上进入思考:老班长第一次笑是故意装出来的, 为的是动员同志们吃下东西。而第二次才是真情的笑, 这有两个意思:一是这笑虽然勉强而微弱, 但看到同志们毕竟喝下了鱼汤, 他欣慰地笑了;二是鱼汤毕竟太少, 难以填饱同志们的饥肠, 他觉得自己没有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苦涩地笑了。

2. 在课文结尾处出新。

高明的教师不但善于深挖教材, 更重要的是善于灵活巧妙地处理教材, 在课文的结尾处稍作文章, 便能使课堂高潮又起, 火花再现, 听着更加心满意足, 课堂教学更加完美。讲完《找骆驼》一文时, 有的教师根据文中插图, 不失时机地“无中生有”:商人手里牵着骆驼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他又和老人在一起?他会向老人说些什么呢?顿时学生的思绪又掀起高潮, 有的说, 商人是特意来向老人道歉的, 他会说, 老人家, 谢谢您, 是您指点我找到了骆驼。有的说, 商人会说谢谢您, 是您教会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遇事只有仔细观察, 认真分析, 才能解决问题, 办好事情。这样, 在学生的纷纷议论中, 延续了故事情节, 使学生对课文的哲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对开展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几点认识 篇8

传统欣赏教学方法一般为先介绍作品基本情况、创作背景、作曲家情况,然后进行欣赏。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在于只注重知识传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音乐教学中要探索新的欣赏途径,不单从音乐作品感受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欣赏、感受、讨论、表现音乐。突出主体,重在欣赏,具体表现为:课始,可不告之作品名称、作者情况等,让学生先聆听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特点、情绪,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音乐,展开想象。之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甚至可以运用绘画、编舞等形式进行表现。这样学生表现的音乐形象具体、实在,都是通过认真聆听得到的。课堂上学生往往会听得认真、学得开心,教师上课会上得轻松舒心,增强音乐鉴赏教学效果。如上《黄河大合唱》,教师要想方设法通过导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认真聆听后,说说音乐特点和各自感受。教师不要高高在上,而是作为合作伙伴,无需步步传授,学生已基本体验和感悟内涵,最后,教师对作品背景、演唱者情况做简单介绍,即可完成本节课教学。

2.合作式教学方法

高中生是一个拥有一定知识量,同时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的学习群体,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感受能力、认知能力和自律能力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明显延长,观察思考问题常富于联想和想象,且思维方式较具理性化。但学生往往存在思想不切实际、审美取向偏差的状况。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种心理特征,积极引导他们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音乐鉴赏教学活动中有许多内容是合作性很强的,老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创造合作机会,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体会集体的力量,在合作中掌握与人默契交往的能力。

3.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音乐课程标准》在其实施建议中,对21世纪新型的师生关系进行了明确的表述,即“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教师要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不同观点,让学生有思维和发表见解的自由度;尊重学生的见解,尤其在师生间见解相悖时,要科学地利用“无错原则”评价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在学生见解过于偏激或近于荒谬时,提出善意的批评或纠正时尤其要讲究方式方法,态度应亲切诚恳,才不会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才不会造成师生间的情感疏离。从根本上说,在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之后,音乐鉴赏教学中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才可能真正实现。

4.注重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

好的教学目标只有具备可操作性,才是它的价值体现,才能用它指导教学,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教学目标的实施必须是灵活、多样、可操作的,而不是单调、乏味、缺少情感与活力的。如果教学不是从学生角度出发,其行为方式必定会不合时宜,只有真正熟悉、理解、研究学生的教师,才能制定出深受学生喜爱、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与实际水平的行为方式。避免过大、空洞的没有实际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否则会出现没有教学效果的盲目教学活动、浮躁的不贴切的行为方式。此外,我们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尖子生,如果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不是最基本、最普通、大多数学生都能实现的标准,那教育就不是面向普通人的基础教育。因此,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多数学生的实际程度,又让那些接受快的学生有继续发展的空间。

5.注意对音乐鉴赏课教学内容进行“选择”

如欣赏民族歌剧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时,首先播放了彭丽媛演唱的版本,学生无精打采,接着播放了王菲演唱的版本,同学们立即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调查发现,他们大多数不知道彭丽媛,对王菲特别喜欢,甚至是很多同学的偶像。因为他们这个年龄段基本都有自己的偶像,都有自己的“明星梦”。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找不同明星的多个版本的音乐给同学们欣赏,以便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共鸣。浪漫意境美,是他们放飞心情的需求。在钢琴音乐单元,我们欣赏了肖邦的《“革命”练习曲》和李斯特的《爱之梦》,两首都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杰作。但学生更喜欢《爱之梦》,因为《爱之梦》更让他们觉得“浪漫”,更适合高中生的情感需求。所以教学过程中,笔者总是从他们的兴趣入手,由浅入深,选择一些诸如《神秘园》、《神话》等音乐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逐步过渡到对他们来说较“难”的音乐,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动听配器美,是他们体验音乐魅力的需求。

6.选择恰当的学习形式

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储备一定的知识量,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目需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适当运用各种类型的小组学习形式,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高中生的信息收集来源和途径比较多,对于音乐知识的筛选比小学生和初中生强,在小组协作中能使信息得到合理整合。如果让高中生自由组合,就会出现几个玩得好的组合在一起,这样上课学生容易讲话,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学不单起不到有利的效果,还会影响课堂正常教学,于是在音乐课学生分组上,在老师的组织调配下自由组合。有一些高中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家长刻意培养,从小学过乐器,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和音乐常识,每个小组都会安排至少一两个具备这种条件的学生或对音乐感兴趣的同学,学生课下搜集的音乐资料可以由小组内有一定音乐基础的同学先筛选把关,这样既可以使老师讲授的内容得到巩固,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主动性。

7.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教学中微课的认识误区 篇9

【摘要】当代教育中,微课作为教学新概念已经悄然而至,它必将对知识的获取途径,学习资源的类型、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面对微课,是坚守传统,还是做出改变,相信大家作为一线教师,会从陌生到接触,从接触到尝试,从尝试到应用,在认识和实践中逐步成长。

【关键字】教育信息化 教学资源 微课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00-00

目前对微课程概念的界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2008年美国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设计师David Penrose提出了如今人们热议的微课程。微课作为教学新概念引入实际教学的时间有限,大家对微课的认识有深有浅、参差不齐,也出现了一些认识误区,现整理如下,以期引起大家对微课程的继续关注、研究与探讨,充分发挥其在初中教学中的作用。

误区一:微课程是课堂实录

许多刚刚接触微课程的教师会误认为微课程就是课堂实录或其中的某一片段。迄今为止,国内学者对微课程进行解释较典型的有胡铁生、焦建利、张一春、黎加厚和吴秉健等。其中以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黎加厚教授所论述的“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小问题的小课程”较为全面。

首先,微课程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一般只涉及一个小问题,或者只是一个知识点,时间较短,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而不会像课堂实录是长达一节课的冗长录像文件。其次,在功能上,是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的学习资料,是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为目的,而课堂实录是上课全过程的再现。最后,其视频内容主要由教师自己策划、创作完成,而不像课堂实录包含了学生活动、师生互动和教师组织教学等。

误区二:微课程就是微视频

“微课程”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适合学生学习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教师在开展微课程教学时应注意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学习评价、教学反思以及学生反馈等方面的内容,其中教学资源除了包含设计、制作微视频这一核心内容外,还应包含学习任务单、测试题、拓展延伸、知识图谱。这些配合起来,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过程,真正体现微课程的优点。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flash中的《引导动画》教学为例,1.学习任务单。首先我下发了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单上有本节课重点、难点的简要概述;分别针对三个微视频的知识点概述及根据微视频不同层次学生需完成的学习任务(学生在观看微视频自学时可进行参考);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后学生填写的反馈。2.微视频。其次由学生观看教师制作的三个由易到难的微视频进行自学,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这三个微视频,分别是针对铅笔的使用、颜料桶的使用、空隙大小按钮的使用、引导动画的制作、将普通图层转换为引导层、一个引导层可以有多条引导线这些知识点的操作演示。3.测试题。然后学生完成教师通过广播系统制作的在线测试卷,共设计了4道测试题,测试题的内容力求简单,同时紧扣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并通过广播系统将测试的时间控制在两分钟之内,学生提交答案后广播系统实现了测试题的自动评分、统计,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情况,便于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做出及时调整。5.拓展延伸。在完成了基本任务后,设计了两道拓展题,对本节知识点理解的提升。6.知识图谱。最后教师利用知识图谱对本节课进行复习、巩固和总结,学生填写学习任务单的反馈。通过这些配合起来,学生很好地完成了自主学习过程。

误区三:微课只是教师的讲解过程

其实这是对微课认识的又一误区。首先,微课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1.有故事讲述型:以图片、动画展示为主,通过图片、动画来讲述,进而进行知识的学习。2.新课讲述型:以学科知识点,以及重点、难点、考点的讲授为主,授课形式多样,形式不局限于单一的课堂讲授。3.复习总结型:针对已经讲授过的学科内容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4.习题讲解型:针对某个典型的例题、习题、试题的讲解分析与推理演算,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与过程。5.操作演示型:针对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信息技术、美术等典型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的视频,具有较强的交互性。6.问题解决型:针对特定疑难情景问题进行呈现描述,提出解决办法的视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问题解决性。

其次,微课的运用使翻转课堂得以实现。不同程度的学生课前通过观看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师和学生就有充分时间展开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对重点、难点、疑点和考点进行探究、释疑、应用、拓展、反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培养。

误区四:微视频的制作复杂,一般教师难以完成很多教师都接触过微课,但真正制作过微视频的教师却寥寥无几,很多教师感觉制作过程复杂,很难完成。微视频的制作真的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难吗?下面笔者介绍几种常用的微视频制作方法。1.拍摄式微课:主要使用手机、数码相机、DV摄像机、视频摄像头等一切具备摄录功能的设备,对通过“白板、黑板、白纸、课堂、游戏活动、表演”等形式展现的微课教学进行拍摄记录。如手机拍摄操作步骤:①固定支架,将手机等安放好,调整镜头对准所拍摄桌面,②根据镜头录制的范围在桌面上画好定位框,根据需求可选择出现教师形象或不出现教师形象。③按下手机视频录制按钮,开始录制视频。2.PPT录制式微课:首先,利用PowerPoint 2010(及以上版本)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然后,通过将PPT等演示文稿转换成视频“文件”→保存并发送→保存;或直接用录屏软件将PPT设置为自动播放时进行录制成视频等等。注意:①播放幻灯片时,你就像有学生听课一样,进行语音讲解。②点击鼠标即可翻页,结束录制【ESC】键(或鼠标右键)③正常放映幻灯片即可查看旁白和PPT播放配合的效果。3.混合式录屏微课:利用“录屏Camtasia Studio汉化版”软件。录制操作步骤:打开该软件一单击软件左上角“录制屏幕”→带好耳麦,调整话筒位置和音量,并调整好所需录制的操作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单击最右侧“rec”,进入录制状态(教师一边演示操作,一边讲解)→录制完成,双击右下角红色方框图标或F10,停止录屏查看播放效果→点击右下角“save”保存→对视频进行必要的处理和美化。

上一篇:物业管理案例分析题下一篇:《关于开展作风大整顿的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