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时代为主题的诗歌(精选11篇)
人生有很多次选择,
不是每一次选择都可以到达终点,
人生有很多次相遇,
不是每一个相遇都可以修成正果,
相识是缘,
相知是份,
无须计较明天结局如何,
过好今天,
把握现在,
该牵手时,
绝不只是并肩而走,
该拥抱时,
绝不只是默默而视,
要知道,
即使只是回眸一笑,
也是前世姻缘所致,
茫茫人海,
有无数的.邂逅,
但能在记忆留下印迹的,
不会很多,
有些人,
有些事,
时间可以冲淡,
岁月可以忘怀,
有些人,
有些事,
却需要一生去释怀,
与其事后追悔
一、ESP理论基本内容
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即专门用途英语,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当英语成为全球最主要的交流工具之后, 英语的用途也就逐渐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ESP正是为了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而产生的。1987年, 哈金森 (Hutchinson) 和沃尔特斯 (Waters) 将专门用途英语分类为:科技英语 (EST) , 商贸英语 (EBE) 和社科英语 (ESS) 。一直以来, 大学英语教学都以EGP (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即一般用途英语为主, 学习者将英语学习定位于加强基础和满足日常交流,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 EGP英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习者更注重进行专业知识领域的英语学习, 将提升英语运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结合在一起。
二、英国诗歌教学的发展现状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 英国诗歌教学也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 学习效果不理想。英国诗歌作为大学英语的选修课, 教学对象是全校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 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第二, 课时是有非常限的。英国诗歌历史悠远, 数百年来产生无数知名诗人, 诗作更是世界文学的瑰宝。课程的信息量大是毋庸置疑的,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 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教师在课程设计上需重点考虑。
第三, 多媒体技术参与度不高。教师仍然是使用多媒体技术的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多媒体资料;学生仍然是被动的接受者, 观看或聆听多媒体信息。
三、以ESP为基础的英国诗歌教学发展方向
1. 根据ESP理论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
哈金森 (Hutchinson) 和沃尔特斯 (Waters) 提出“需求分析”[1] (needs analysis) , 将需求分析划分为目标需求 (target needs) 和学习需求 (learning needs) 。目标需求是指英语学习者在目标情境下应该完成的任务;学习需求是指学习者需要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从而达到学好英语的目的。英国诗歌教学的群体不再是英语专业的学生, 面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首先要了解学生学习英国诗歌的需求, 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知识水平, 以及怎样能达到这样的知识水平。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细致深入地分析, 才能顺利安排教学内容, 设置教学环节, 有的放矢地完成教学任务。
2. 根据ESP理论明确教师素质
讲授英国诗歌课程的教师需要适应作为ESP教师的角色转化。ESP教师相对于EGP教师来说, 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 在安排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 既要考虑到学生作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 又要将主要的诗人诗作以丰富生动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出来,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 《合二为一》 (The Convergence of the Twain) 是哈代为1912年失事的“泰坦尼克”号豪华巨型客轮所著的一首蕴涵哲理的诗。在诗的开篇诗人就向读者展现出一片孤寂落寞的景象, 教师可以结合《泰坦尼克号》电影中的沉船片段, 让学生体会诗人在行文中的措辞solitude, stilly, shadow和silent等渲染的孤凄的气氛;bleared, black, blind烘托的悲凉的基调。
3. 根据ESP理论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ESP为导向的英国诗歌课程教学不仅包括课堂内教学, 还应包括学生在课余时间的自主学习。学校为学生提供硬件设备,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学习,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指导和鼓励学生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 将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综合运用到自主学习中, 帮助学生掌握诗歌方面的理论, 了解作者创作的背景, 品味诗的内涵, 体会诗歌的意境, 并通过网络平台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促进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新一轮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 使大学英语课程顺应社会和广大学生的需求就显尤为重要, 以ESP为基础的英国诗歌教学正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Purpos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32
一、反复诵读,初步感受诗歌情感
在以意境为中心,组织古诗教学之前,首先应使学生明白何谓意象和意境。简单而言,意象就是蕴含了作者深情的典型事物,由这些典型事物构成的特定环境就可以称之为意境。
在学生明白了何谓意象和意境后,就要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初步领会诗歌的情感。古代诗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诗人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经验和体验通过诗的形式表达出来。我们读古诗,实际上就是通过对诗歌字词句的诵读、品味,还原诗人当时的生活情态。好的诵读不但可以体会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而且能够带领学生进入诗人为我们所创造的深邃优美的意境,从而领会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
例如,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首先要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这首诗歌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整体印象,品味由这个整体印象所营造出来的情景氛围;接下来要带领学生一个词一个词地慢慢地反复地吟咏、咀嚼、揣摩,并想象和联想,还原诗人生活的一个个小小的似曾相识或经历的场景。通过反复地读,有感情有节奏地读,一个词一步台阶,让学生的每一次诵读都必须有所收获,都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这样,学生就渐渐地走进了诗人所创设的天地之中,就能让学生与诗人进行面对面的亲切交谈和对话。
二、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意境美
在对诗歌进行反复地诵读之后,学生已经有了对诗歌意境的初步体会,接下来就要引领他们对诗歌意境作更深层次的感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在情与景的关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诗人笔下的诗歌都有不同的灌注着作者思想情感的意象,这些意象的组合经人们整体感知顿悟所形成的美妙境界就是诗歌的意境。情景交融是古诗的重要艺术特点。诗人们时而触景生情,景中寓情;时而因情布景,移情入景;时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而这种情感仅用教师的语言是很难完全传达的,我们可以借助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将抽象的、模糊的情感变成具体的、形象的画面,在清晰的、可感的画面中深刻领悟诗人的所思所想。
诗人的创作过程离不开想象,他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将自己内心复杂的情绪图像化;而鉴赏者更要借助想象将诗歌抽象的文字还原为具体的画面,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所以教师可以在学生基本理解诗歌文本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还原、再现诗中隐含的情景,以此来探寻诗歌的意境美,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分析柳永《雨霖铃》中的典型意象。寒蝉常用来表达悲伤之情,长亭就是送别之地,兰舟顿增漂泊游离之感,暮霭渲染了伤心别离的凄婉迷惘,酒是排解愁绪的不可或缺之物,杨柳往往表达依依惜别之情深,月亮更是思念的代名词。在难分难舍的离别之际,词人和他的恋人只能相互看着对方泪光闪闪的双眸,千言万语噎在喉间说不出来,就觉得重逢之遥遥无期。可是分别就在眼前,不舍终归得舍,难分终究得分,分别还是要分别……在词人为我们描绘的这幅离别图中,我们感受到了缠绵悱恻,深沉婉约。
三、意境具体化、图像化,再现诗歌情感美
学生在对诗歌画面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后,虽然对意境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但还是比较模糊、笼统的。对诗歌的意境有更具体的感知,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情感,从而深刻地领会诗歌的图画美、情景美和意境美。
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展示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和画面,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景与情的关系,在情与景的碰撞中与诗人的情感发生共鸣。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欣赏中获得美的享受与满足,感悟到诗歌的真谛,与诗人的心灵“契合”。
以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极目远眺,但见天的尽头有一缕孤烟直直地往上升,旁边是气势磅礴的黄河,浩浩荡荡的黄河水像一条盘旋的长龙蜿蜒向东流去,落日的余晖泻在河水里,闪着粼粼的波光。一轮红日好像从黄河的尽头冉冉升起又徐徐落下,在水中沉浮,好一幅河水吞吐日月的壮阔景象!学生在自由畅想、任情发挥中,大大地激发和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性、想象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高中古诗词教学应以意境为中心,侧重对古代诗词意境的分析与感悟。首先要反复诵读,初步领会诗歌的情感;其次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情与景的关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再次要对意境进行具体化、生活化和图像化,再现诗歌的情感美,从而达到领悟诗歌意境,与诗人情感产生共鸣的目的,实现诗歌教学的最佳效果。
作为和祖**亲同一年代诞生的老一辈们已到古稀之年,和我们伟大祖国一起经历了70年的风风雨雨,不得不说,50、60年代的人是我们国家崛起、腾飞和强大的最有力见证人。
我的哥哥姐姐都是七八十年代出生,在这一辈中,有不少人的父亲叫“建国”,他们的名字被刻写进了浓重的时代色彩,70、80后生在计划经济时代,所有人衣食住行都靠“票”,虽然经济环境谈不上繁荣,但至少大部分国人都没有挨饿受冻,高考制度也开始恢复,年轻一辈在相对健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
90后出生的时代,社会风气逐渐开放,至八十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我们的父辈开始下海打拼,家庭物质条件逐渐富足,生活环境不断提升,网络也开始流行和发达,出国更是不再成为少数人的专利。90后开始拥有更广阔的世界观和多样的价值观,也逐渐展现出更加个性化的一面,但同时,在他们的身上也背负着更多的期望、偏见,让他们感受到压力,而这种压力却也是不断努力奋斗和证明自己的不竭动力。
00后出生在一个社会环境更加公平公正和自由的年代里,年轻的父母更是给他们创造了极其优渥的物质条件和成长环境,被富养的00后一代似乎表现出更倾向于精神世界的追求,渴望实现人生价值,他们爱好广泛,想象力丰富,创造力爆棚,他们更加自信积极,也更加不在乎外界的眼光和评价,拥有的展现自我和追求自我勇气,他们是祖国发展的最新鲜血液和动力。
50、60后渐渐退出时代舞台,70、80后正是中坚力量,90、00后正在逐渐接手这个世界。我们的国家,如今70岁了,正处于它发展壮大的青年时期,虽然他还有着不太完美的一些地方,但它一直在前进。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说到朗诵稿,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朗诵指大声朗读。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朗诵稿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时代为主题的朗诵稿(精选8篇),欢迎大家分享。
新时代为主题的朗诵稿1我们手挽着手向春天走来,
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描绘绚丽的色彩。
我们肩并着肩沐浴早春的阳光,
在春光中抒发希望的情怀。
回首曾经拼搏的足迹,
我们有许多许多的感慨。
瞩望高新区的沧桑巨变,
我们倍感亲切豪迈。
深圳高新区的每一寸热土,
都有我们谱写的乐章。
一项项科研成果的孵出,
都展示着我们超人的风采。
屏幕前、灯光下,
我们的眉宇舒展睿智。
长廊里、楼宇间,
我们匆匆的步履
留下我们对创新的激情和挚爱。
我们是新时代的女性,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永不言败。
优柔懦弱不再是我们的代名词,
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我们从不徘徊。
那智慧和汗水创造的奇迹,
是我们奉献者的庄严告白:
自强——是我们远航的征帆,
自立——是我们巍峨的山脉,
自尊——是北国青松傲然的品格,
自爱——是南国鲜花真挚的期待!
我们自强,让勤奋的学习告诉时代,
我们自立,让顽强的工作告诉时代,
我们自尊,让高尚的言行告诉时代,
我们自爱,让博大的胸怀告诉时代!
把握今天,赢得明天,
新时代的女性,正勇敢的游向知识的大海。
赢得明天,奔向未来,
新时代的女性,笑迎挑战与成功同在!
携手同心,共创辉煌,
新时代女性激情澎湃。
以前瞻的理念抒写新时代的风采,
让奉献之光辉映新的时代!
新时代为主题的朗诵稿2男:敲响历史的钟声,我们听到了中华五千年的梦想
女:穿过岁月的河流,我们看到了龙族实现梦想的力量
男:五千年的厚重历史,赋予我们智慧的双眸
女:五千年的坚守传承,赐予我们钢铁的脊梁
合:七十三年前,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庄严的宣告在长城内外回响
合:七十三年后,一个民族巍然屹立,蓬勃的生机在天地之间飞扬
男:五千年的蕴涵积淀,七十三载的奋斗自强,实现了国富民强的梦想
女: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我们听到了一声触及心灵的召唤:
合:同心共筑“中国梦”
男:刹那间,满腔的热血在沸腾,满怀的豪情在唱响
女:我有一个红色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实现
合:鲜艳的五星红旗定会高高飘扬在世界之巅
男:我有一个橙色的梦想,冰冷的心灵变得温暖,漠然的面孔变得灿烂,孤寂的角落有了光明,盛开的鲜花取代了硝烟
女:我有一个黄色的梦想,黄河之水奔流激荡,凄风苦雨一去不返,春和景明充满人间
男:我有一个绿色的梦想,秀美的山川如诗如画,绿色生态永续发展
女:我有一个青色的梦想,年轻的中国青春激荡,改革奋进永向前方
男:我有一个蓝色的梦想,纯净的天空一片蔚蓝,幸福的生活充满阳光
女:我们有一个紫色的梦想,东方大国,紫气东来,中华崛起,世界同享!
男:这是我的梦
女:这也是我的梦
合:这是你我的梦
这是我们的七彩梦——中国梦
男:中国少年,意气风发,矢志不渝,将与天地共存
女:少年中国梦,雄奇瑰丽,亘古不变,定与日月同辉
合: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中国梦添彩,让中国梦飞翔!
新时代为主题的朗诵稿3(男): 我的梦激荡五千年的回响
四大发明,闪耀你不灭的光芒
万里长城,镌刻你不倒的精神
丝绸之路,诉说你不朽的辉煌
(女):我的梦历经近百年的沧桑
黑夜凄凄,曾让我几度迷茫
硝烟滚滚,曾让我几多伤痛
誓言铮铮,曾让我血脉贲张
(男):我的梦凝聚亿万人的渴望
五星红旗,牵来世界的目光
睿智老者,讲着春天的故事
炎黄子孙,高唱崭新的梦想
(女):唱响你的梦
(男):唱响我的梦
(女):用你嘹亮的歌声
(男):用你优美的旋律
(合):唱响我们美丽的中国梦
(女):我的梦,唱响在浩瀚的宇宙
牵着嫦娥的衣袖我要自由飞翔
(男):我的梦,唱响在蔚蓝的大海
挽着蛟龙的臂膀我要尽情徜徉
(女):我的梦,唱响在广袤的天空
让阴霾散尽让风清气爽
(男):我的梦,唱响在辽阔的草原
让黄沙退却让青草飘香
(女):我的梦,唱响在遥远的边疆
让天路穿山越岭伸向远方
(男):我的梦,唱响在文明的殿堂
让花蕾沐浴阳光茁壮成长
(女):我的梦,唱响在美丽的黄昏
让灿烂的晚霞映红苍老的脸庞
(男):我的梦,唱响在月圆的中秋
让游子在母亲的怀中醉入梦乡
(女):我的梦,唱响在肥沃的土地
让奋斗的汗水激情飞扬
(男):我的梦,唱响在林立的广厦
让漂泊的脚步停下
(女):我的梦,唱响在祖国的领海
让怒吼的波涛迸发正义的力量
(男):我的梦,唱响在世界的东方
让报晓的雄鸡迎来火红的朝阳
(女):唱响你的梦,(男):唱响我的梦
(女):伴着社会和谐的`乐章
(男):踏着时代铿锵的节奏
(合):唱响我们美丽的中国梦
新时代为主题的朗诵稿4女合:我有一个梦想,是中国梦!
男合:我有一个梦想,是中国梦!
女1:中国梦,是我们守望千年可望实现的梦。
男1:中国梦是我们奋斗百年即将腾飞的梦。
女2中国梦,有着长城蜿蜒的骨胳,有着黄河奔流的.脉搏。有着黄山劲松的坚定,有着航天精神的开拓。
男2:中国梦,是历代传承的风雅颂,是几经磨难的钟鼎文。是一幅幅水墨的江山图,是一卷卷古典的线装书。
女合:中国梦,是编钟里铿铿锵锵的旋律,是甲骨上密密麻麻的传说。
男合:是敦煌壁画上无声的舞蹈,是秦始皇兵马俑无言的沉默。
女1:中国梦,是一条龙,日夜盘踞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和历史一起铭记,和现实一起瞩目,期待巨龙腾飞的那一刻。
男1:中国梦,是中国结,将无数仁人志士连在一起。让我们和昨天一起创建,和未来一起编织,为中华崛起,继续努力。
女2:中国梦,是家梦,是父亲晚餐的一杯老酒,聆听一首老歌喝出的半生的滋味
男2:中国梦,是家梦,是母亲从绿色园区摘回的一把青蔬,炒出多年自然淳朴的味道。
合:中国梦,是家梦,是家家团圆欢聚一堂的盛宴,是户户吉祥和谐美满的欢歌。
女1:中国梦,是国梦,是百年前虎门销烟的壮举,是辛亥革命跨世纪的成功。是红军长征胜利的会师,是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勇猛。
男1:中国梦,是国梦,是新中国成立天安门前的礼炮,是改革开放唤醒中华大地的新绿。是汶川地震检验出民族的凝聚力是十八大胜利召开吹响新启程的号角。
合:中国梦,是国梦,是美丽中国,万紫千红的梦。是可爱中国,和谐美满的梦。
女:2:中国梦,是强军梦,是维护世界和平,捍卫伟大祖国神圣不可侵犯的梦想。
男2:中国梦,是强国梦,是国富民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女合:中国梦,是我们守望千年可望实现的梦。
男合:中国梦,是我们奋斗百年即将腾飞的梦。
女合:我的中国梦!
男合:我的中国梦!
合:我们的——中国梦!
新时代为主题的朗诵稿5十月的金秋
迎来你的生日
六十六年的历程
铸就了今日的辉煌
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
今天是你的生日
可曾见到
华夏大地已经翻天覆地
几代人的心血
绘出的宏伟蓝图
已经初现
然而,经济的富裕
却苍白了未来的精神
路人倒下了
不是先给予拉一把
而是拍照证明是我在帮你
可悲,可叹的华夏儿女
是什么让道德沦陷
泱泱大国,礼仪之邦
要从此失落吗?
不!不!不!
祖国妈妈在哭泣
我的孩子们,是我错了
几十年的拼搏
只是想让你们富起来
脱掉贫困,走出国门
让世界来看到我们的神采
然而,经济的复苏
却换来道德的沦丧
我的孩子们重新拿起书本
温习千年道德经
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
不要再为昨日烦恼
你听,惊雷已经在平地炸响
魉魈鬼魅已经无处可逃
国外列强已不敢偷觑
中华大国地位不可撼动半分
今天是你的生日,你的自豪
生日歌再次动情地为你唱响
祝你生日快乐
新时代为主题的朗诵稿6我爱我的祖国
爱她那奔腾的黄河、长江
以及丰盈的“北大仓”和“鱼米之乡”
哺育我们成长
我爱我的祖国
爱她那峻美的山河,
为我们好奇的眼球
捕捉快乐
我爱我的祖国
爱她那富饶的“天府之国”
和位于东南角的“宝岛”
使这片土地更加丰沃
我爱我的祖国
爱她东方明珠的夜色
和乡村淡淡的稻香
交织着祖国多元化发展的成果
我爱我的祖国
爱她世界屋脊的轮廓
和珠穆朗玛峰的巍峨
汇聚成中华儿女的骄傲与快乐!
我爱我的祖国
爱她那凝结了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
——万里长城
屹立在中华民族的领土上
像一个活跃的精灵
我爱我的祖国
爱劳动人民丰收的喜悦
和他们脸上深深的皱纹
他们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我爱我的祖国
爱人民子弟兵不畏艰险
面临灾难勇往直前
他们不愧为龙的传人!
新时代为主题的朗诵稿7歌颂祖国
祖国啊祖国!
您用睿智的灵魂,
带领普天大众,
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使祖国鲜花般娇艳,
描绘出东方的璀璨。
祖国啊祖国!
您用勇敢的精神,
带领革命红军,
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难,
使祖国有了长期的和平,
让我们新的一代不忘国耻。
祖国啊祖国!
您用宽广的胸怀,
带领广大民众,
原谅那些不平等的条约,
使祖国有了包容万物的精神,
让我们成了强壮自信的一代。
祖国啊祖国!
您用伟大的智慧,
带领我们走向富强,
使中华民族屹立世界,
让中国在世界挺起了脊梁,
给我们新一代的儿女铸造了坚强的后盾。
祖国啊祖国!
您用伟大的事迹,
让我们刻苦铭心,
在我们心中源远流长!
新时代为主题的朗诵稿8我的祖国长江、黄河横越的山川神洲
处处呈现出灿烂
辉煌的征程如金色的灯盏
光芒照亮了远航的船帆
我的祖国您用睿智的灵魂
带领普天大众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使祖国鲜花般娇艳描绘出东方的璀璨
我的祖国鲜
花般美丽的祖国
从你的精神里
从你的蓝图中
读懂了燃烧的灵魂
开拓辉煌明天的艰辛
我的祖国
从边疆到海岸
有你的娇娆美丽
我怀揣质朴的情感
将满腔的深情遥寄
愿祖国更加繁荣璀璨
我的祖国黄河、长江、长城铸就了亘古的河山
改革、开放、发展点亮世界的眼光
我自豪于祖国的辉煌
我的祖国黎
明般的太阳怀抱着坚定的信念
将澎湃的斗志化作永恒的执着
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伟大的祖国
东方文明的摇篮
犹如奔驰的列车
迎着世纪的曙光
擎起燃烧的信念
奔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本。一位好老师,要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做好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作为教师,我想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做师德表率。理想信念是指路明灯。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我们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肩负起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将远大的理想追求与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在平时工作中,一言一行,都要遵循师德规范;一举一动,都要做好学生榜样。要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做有教育情怀的、有道德情操、有理想追求、受人尊敬的精神文化传播者。
第二、提升专业能力,做育人能手。教师学养厚实、育人得法、教艺精湛,是担当教书育人重任的基本前提。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要勤勉奋进,海纳百川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在实践中丰富教育智慧,潜心钻研,在研究中成就专业精彩。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己任,以新理念新要求倾情打造魅力课堂,全身投身,教学改革。在实践中锻炼能力,走好专业发展之路。
第三、满怀博大爱心,做心灵使者。没爱就没有教育。任何知识的传播、德行的熏习,都需要通过我们为人师表者的一颗博大的爱心,传递到学生的心灵,成为他们人生成长的精神养分。在教书育人中,我们要时刻牢记“育人育心”的基本方法,给受教者抵达心灵的教育、砥砺精神的滋养。
《2012年浙江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规定诗歌鉴赏考察的内容是: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内容的评价。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从往年高考该题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诗歌鉴赏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比较难的一个考点。我所任教的学校是温州市“三类”普通高中。学生底子薄,多数学生读不懂诗歌或仅限于对诗歌的一知半解。学习主动性差,不愿意去深入探究题目,答题没有思路,盲目作答。针对上述情况,如何进行卓有成效的复习训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解题能力,成为摆在我们这一类学校高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堂实践
我任教两个班级,在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这一课题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一的基本教学步骤:
1. 课前准备。
给学生印发有关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的一些常识。
2. 考题回顾。
出示幻灯回顾浙江省近三年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考点的题目。2011浙江卷第22题: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4分) 2010浙江卷第22题: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3分) 2009浙江卷第23题: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4分) 我总结该考点的基本情况,点明基本的提问方式。
3. 真题回放。
出示幻灯展示2010年浙江卷诗歌鉴赏题王安石的《定林》及第22题的题目,首先以我自己对诗歌的解读去引领课堂,然后幻灯出示第22题的参考答应,进而由对答案的分析为学生总结出回答诗歌表达技巧类的题目的答题基本思路——明技巧、说内容、表效果。
4. 真题演练。
以2009年浙江高考卷王旭的《踏莎行雪中看梅花》第23题和2011年瑞安中学期末卷叶燮《客发笤溪》第21题为课堂教学效果反馈题,让学生在课堂作答。学生作答完毕后,我出示答案,让学生校对答案。布置作业,课堂结束。
教学方式二的基本教学步骤:
1.2与方式一相差无几。
3.真题回放。出示幻灯展示2010年浙江卷诗歌鉴赏题王安石的《定林》及第22题的题目,给学生一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自行答题,同时让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现场展示其答案。接着让学生给黑板上的答案打分并说出赋分的理由。然后幻灯出示第22题的参考答应以及赋分情况,让学生结合赋分情况试着去总结答题的基本思路。最后我稍加引导,由学生自行去提炼回答诗歌表达技巧类的题目的答题基本思路——明技巧、说内容、表效果。
4.真题演练。与教学方式一不同之处在于,学生答完题目后,我增加了一个同桌相互评分的环节,并选择两份答题相对规范赋分相对客观的答案当堂进行宣读和点评。布置作业,结束课堂。
三、课堂总结
1. 相同之处:
(1) 教学目标相同。都把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作为本课唯一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明确,切入点小,课堂针对性强。 (2) 教学重点相同。都把回答表达技巧类试题的答题模式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课堂的分析明确了诗歌表达技巧类的题目的答题基本思路——明技巧、说内容、表效果。 (3) 教学难点相同。懂得诗歌表达技巧鉴赏试题的赋分方式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若能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就不仅仅是停留在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 (4) 教学环节相同。两种教学方式都围绕着“课前准备、考题回顾、真题回放、真题演练”这一教学流程进行,教学的思路清晰。
2. 不同之处:
(1) 课堂的主体不同。教学方式一重在老师的讲解,作为老师的我是课堂的绝对主体,我的任务是不断地给予,学生的任务是充分地接受。与教学方式一相比较而言,答题的基本思路是让学生通过试题的参考答案自行去概括,而身为老师的我只是略加点拨,规范表述而已。 (2) 教学效果迥异。教学方式一的教学,对学生真正能理解多少,学生解答这类题目的难点在哪里,我知之甚少。而教学方式二由于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并且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他的解题答案,同时通过对其他学生的课堂巡视,我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答题情况,教学的针对性就比较强,知道了学生答题的误区主要在哪些方面。
四、教学反思
1. 从学情出发,以学生为本,是有诗歌鉴赏复习有效性教学的前提。
教师要关注学情,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帮助学生在诗歌鉴赏的实践中掌握解题的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就要以学情为基础,要分析班级学生的学习程度,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答题能力是教学的起点,只有通过了解学生已有的能力去确定复习的目标,才能使高三的复习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省时高效。
2. 从考纲出发,了解考情,是有诗歌鉴赏复习有效性教学的必然要求。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落后、贫穷的小山村。父母均是地道的农民,没有文化,整日的劳动和对苦难的承担,构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在我的记忆里,父母脸上的表情从来都是愁苦的,不见一丝笑容,像我们置身的那块土地,干裂、荒败、缺乏生机。他们除了种地,不善说话,畏惧权势,性格自闭,沉默是他们的品质。他们一辈子都不会也不需要去关心国家大事,他们只关心立春、秋分、寒露、霜降;小麦什么时候播种,果树什么时候杀虫,归仓的粮食应该怎样储藏过冬;天什么时候亮,什么时候黑,何时该睡觉,何时该劳动。他们只担心寒冷会不会冻死圈里的牛羊,黄历上预示来年是个荒年,还是丰年。除此之外的一切,他们是不会去关注的,包括他们自己的命运,也包括他们子孙的命运。这不是他们自私,不愿去关心更长远更深刻的人和事,而是没这个能力。
我不止一次地说过,童年经历是一块胎记,镶嵌在人的灵魂里,并时刻影响他现在的生活和思考。于是,我的文字就这样诞生了。我不是要借文字去刻意宣扬苦难,而是对记忆的唤醒,记录或见证一类人的生命历程——那种人与土地的关系,现实的无奈与精神的疼痛,以及生为底层人的苦乐悲欢,生离死别。
提到现实,我不妨给大家讲两个小故事,这两件事,都是我近年来回乡时亲眼见到的。一件事是我陪一个亲戚去镇上的卫生院看病,恰好这个卫生院的一个医生是我初中时的同学。因为多年不见,我们彼此都为突然的相逢而感到高兴。那天下午,他陪我说了很多话。从谈话中,我明显感觉他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状况很满意。穿着打扮也很时尚。后来,可能是因为炫耀,也可能是因为真诚。他毫不避讳地说:“老同学,这几年我在卫生院也算没白干。我在县城买了两套商品房,车也有了。”说完,他用手指给我看他停在卫生院门口的车。这位同学的话,让我很是诧异。我想,我在城里辛苦打拼这么多年,都买不起一套房,他竟有如此大的能耐。再后来,我才真正了解到。这个卫生院实行的是自主管理,医生收入跟看病数量挂钩。为医院创收越多,自己拿的工资就越高。这里的每个医生都在想办法如何挣钱。有的病人本来生的是小病,可医生却故意说得很严重。动不动就要求病人输水、住院,或者尽开些高档药品。同时,他们还给县里面的一些医院介绍病人。介绍一个得不少回扣费。当得知个中真相后,再看看躺在医院病床上那些衣衫褴褛、神情沮丧的农民们,说实话,我的心情很不好。
第二件事发生在今年春节。一对长年在外打工的中年夫妇春节回家,决定要在镇上购买一套商品房。可他们这些年在外打工的所有积蓄,还不够交付5万元首付款。万般无奈之下,这对中年夫妇打起了他们父母喂养的几头猪的主意。可没曾想,当儿子儿媳刚一提出这个想法,即遭到了老人的坚决反对。老人用手指着儿子说:“这几头猪,是我跟你妈熬更守夜养大的,是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这些年,你们俩口子在外头打工,不但没寄一分钱回来,还把两个孩子丢给我们抚养。你说,把猪卖了,我们吃什么?你妈身体又不好,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更没想到的是,老人的这番话却激怒了心急火燎的儿子。于是,父子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吵着吵着,儿子跨步上前抡起手就给老头一耳光。老头当即被吓傻了。当天后半夜,那个挨了儿子打的老人,实在难消心中的屈辱,偷偷地跑去村前的池塘里自尽了。
这两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我搞不明白,到底是这个社会的什么东西,使得现在的很多人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什么东西导致了亲情的冷漠和人伦的丧失?
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我觉得,我有责任把这些人的生存隐痛传达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在幸福生活之外,还有另一类人的存在。世界不是哪一个人的,历史的发展也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
活着的每一个人,都有享受正常生活的权利。我的文字,代表了我的写作态度和精神立场。自拙著《掌纹》《院墙》《在黄昏眺望黎明》等散文集出版以来,很多人都给予赞赏和鼓励,其中有专业的文学评论家,更多的则是普通的读者。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反馈信息,说看了我的文章,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我要感谢一直以来,对我的散文给予关注的朋友们。是他们,让我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同时,也给了我写作的力量和信心。
写作一旦找到了理由,要想改变是困难的。这好比让一个农民放下手里的锄头,去握一把小提琴一样,结果只能徒增笑料罢了。
倘若说故土是我文字的根。那么,那些在故土上生活着的人,则是我文字的藤。他们与我的关系,是血脉的关系,是骨肉的关系。他们的生存状态,决定我文字的走向。他们的精神处境,塑造我文字的内质。
基于此,我把自己对当下社会的感受和思考,转化成了笔下的文字,它们来自于我对生活的观察,以及生命的直觉。我的文字是从我的血脉里流出来的。有痛感、有抵抗、有挣扎、有宽容,它们是我心灵的“场”和精神的“核”。我所写的是我的生活观感和生命体验。拒绝虚蹈、拒绝浮华。我希望自己的文字所传达出来的,除了美,更是力量——向下的、金属般的力量。换句话说,就是在求善、求美之前,先要求真。
我尊重散文,就像尊重生活给予我的一切。散文不是一种小摆设,更不是供人轻蔑的小玩意儿。那么,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散文呢?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真正的散文应该是那种形式和内容完美统一的,具有强烈的文学性,诗意,睿智,深邃,饱满,能够触及人的心灵和灵魂的文体,是具有纯正的文学品质和写作难度的文字,让人读起来质朴,亲切,牵动心灵,启迪思索。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对散文的认识。于我而言,就其中的某一项标准恐怕永远也难于达到,但我不放弃探索的努力。
岁月从树林走过,留下圆圆的年轮
我们与初一相约,洒下滴滴汗水
不能忘记已嵌入生命的阳光
通身的幸福从眼波里流淌
用顽强拼搏浇灌悄然绽放的理想之花
用不懈努力谱写激情荡漾的青春舞曲
在浪尖起舞,在风里跳跃
用不屈诠释青春的力量
忙碌是一种幸福
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
中流击水可话年少轻狂
全力奋争能敌岁月沧桑
清风是我的歌声,请你静静倾听
空气是我的问候,请你用心体会
青春的气息在指尖跳动
奋斗的步伐在铿锵前行
爱如灯盏
照耀着夜灯下奋斗拼搏的身影
站在街道一侧做个深呼吸
立志做最好的自己
并且期待美丽
红梅不与群芳争艳,独品冬的烈味
誓言入绽放的笑脸,在风雨中盘旋
如花的心情,美丽的人生
我们的双手能铸造出多少经常永恒
寻一朵雪莲的曼影绽放心间
觅一朵幽兰的清香沁人心脾
青春是用意志和拼搏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
青春是用希望和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
让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
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通往成功的路注定荆棘密布
只有勇敢的人才能找到幸福
关键词英语教学 学生中心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1-0065-01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英语学习费时低效:从小学、初中到大学学习跨度较长,效果却不理想,高分低能现象甚为普遍,哑巴英语,聋子英语比比皆是,结果是绝大多数学生仍过不了英语这个关。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失误,是时间,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思想和方法陈旧。多年以来,外语教学就是沿用这种陈旧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其特点是:在学生学完发音书写之后,让学生系统地学习语法,然后阅读课文。这种方法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法,课堂上老师先讲语法规则,再举几个例句说明,并把例句译成母语,然后做语法练习,把母语句子译成外语。学生语言学习的途径就是课后死记硬背,并做无休止的练习。这种方法有五大缺点:1.对语言是一种习得性技能认识不足,教师的教成为中心,而学生的学处于附属、支配、被动的地位。2.过分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语言技能的培养。3.夸大语法和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4.教学过程比较机械,脱离语言环境,脱离实际意义。5.只重视笔语,不重视口语,听力。其结果是课堂上教师头头是道,连篇累牍地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仍旧不得其法,错误无法避免。
(二)教材老旧,千篇一律。教材老旧最主要表现在遵循一种过时的教学思想“语法-翻译法”编写教材。“精读课基本上是结构主义教学法指导下的语法翻译法教学”,我国编写出版的教材千篇一律的是课文,生词,语法,练习,其语法是中心,课文是围绕讲解语法而组织的,其内容脱离实际,适合外语文化背景在所难免,学生所学内容与语言实际使用不是一回事。
(三)考试方法误导。教育改革其重要的一项就是考试方法的改革。传统的只注重语法知识阅读的技能的检查,以及衡量人才,选拔人才的标准是建立在客观的答题能力上,导致教师学生为达到这一目的千方百计地提高自身的应试能力,而忽视,削弱了听说读写诸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分析
“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融合了当今先进的教学思想,汲取了语言教学中最先进的教学方法中的精华部分,并结合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加以应用,这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是“认知法”和“交际法”这两种先进教学方法、教学思想的有机结合和灵活应用。2.取代以教师为中心,提出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3.“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需求,要考虑有知识,有智慧,思想活跃,想象力丰富,求知欲望强的大学生的智力和情感需求,课堂教学还应该考虑学生用英语交际的需求。课堂教学只是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经常有机会表现他们的知识和能力,这才有利于学生产生内在的动力。4.注意培养学生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要解决几个问题
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材,在实施中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收到了一定成效。然而,如何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彻底改革大学公外教学,最大限度地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发挥新教材的作用,将外语教学提高到新的水平,培养出较高外语素养的人才,笔者认为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甚为重要。
(一)教师必须加大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的学习、领会和研究。在教学理论方面,外语教师不仅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还要学习外语教学分支的理论和方法,了解与外语相关的学科的知识,具有完善的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学理论方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对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才能在新教材的教学中活学活用,不断前进,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语言能力的学生,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中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的核心。可以说能否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是老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成败的关键。“认知法”和“交际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简单地讲: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语言复用的时间是否应该大于教师课堂讲授时间,甚至是教师占用时间的倍数,这些都是需要细致探讨的。显而易见,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准确合适的语言行为达到课堂活动的要求,对教师的素质,语言技能和备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同时“以学生为中心”也意味着同原来的教学方法相比教师在职能上的转变,教师由过去占用整个课堂时间,有条不紊地讲述语法和课文,变成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发动者、合作者、解惑着、评判者和评价者。
(三)必须始终贯彻课前,课中,课后“输入——输出”的原则。新的教学大纲提出:“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大量的语言输入上,尤其是大量地阅读基础上的。”克拉申提出的“监控模式”(The MonitorModel)理论(Krashen 1985.)也强调语言的学习是建立在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读和听)的基础上的,说和写是输出形式,是语言知识的创造性应用,没有读和听,就谈不上说和写,读和听是前提,说和写是目的。只有强化教师和学生的“输入、输出”观念,让这种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有机配合,形成良性循环,才能达到外语能力的综合提高。
1、漂泊在城市与乡村间
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时代背景, 打工是出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大地上的一次突发事件。城乡二元身份体制确立以来, 农业户籍成为农民进入城市不可逾越的鸿沟, 农民成为城市人眼里贫穷、落后、土气的底层一族, 城市成为农民眼里的天堂, 城市户口成为所有人向往的奢侈品。随着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 跨国资本大量进入, 依靠简单廉价的劳动力存活的加工业迅速发展, 10亿农民第一次拥有了进城打工的机会, 第一次拿到了城市暂住证, 成为都市里的一群临时居民。他们既兴奋又惶恐, 他们所面临的是低廉工资, 高强度劳动, 合法权益和应有福利难以保障的现实。现代文明令他们渴望成为一个城市人, 他们通过城市想象来建构都市人的身份, 但都市却以其巨大的压迫形成反向塑造, 将打工者边缘化。现实残酷地揭示着他们农村人的标签, 暂住证成为他们仅有的护身法宝, 身份成为他们最急于解决的问题。
第一代打工作家张伟明是最早关注打工一族身份认同危机的, 他的多篇短篇小说都展现了这个主题。最富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下一站》就呈现了这个主题。主人公“我”是一个因怒斥香港老板而被炒鱿鱼的失业青年, “我”搭上了一辆不知开哪的公共汽车, 怀着“此处不留爷, 自有留爷处, 处处不留爷, 爷去当八路”的潇洒踏上了“下一站”。在一个工业区“我”下车了, 从墙壁的小广告里找到了新的工作, 面试结束后, “我”成为某家工厂的质检管理员, 幸福又一次降临了。为了保住工作, “我”兢兢业业的工作, 认识了同命相怜的朱江和崔多达。幸福总是那么短暂, 当大家正沉浸在忙碌的工作和无聊的夜晚的时候, 工厂倒闭了, 我们又失业了, 成为都市里一群漂无依泊的流浪汉, 如同断了线的风筝, 失去了方向。
打工者在城市人眼里是一群可怜的流浪汉, 他们的灵魂飘荡在城市的上空, 但他们的躯体却无落脚之处, 都市人拒斥的眼光让他们找不到归属感。工作是他们唯一的依靠, 失去了这份依靠, 他们就是迷途的孤雁, 他们是一群非农非工的暂住者, 是都市人眼里的异乡人。在城市寻求身份认同未果之后, 他们中的一些人选择了回乡, 但农村对他们来说已是一个陌生的地方, 农村的生活方式令他们无奈。
在林坚的代表作《别人的城市》中, “我”名叫段志, 是千千万万打工仔中的一个, 每天在工厂里细数着沉沦的岁月, 在都市里寻找着自我。在一次圣诞舞会上结识了心仪的女孩——齐欢, 彼此以朋友相处。“我”深爱着齐欢, 但齐欢并未投入我的怀抱, 而是投入到经理的怀抱。面对她的堕落, “我”选择了离开, 但在“我”未离开之前, 她却以命丧黄泉。因为爱她, “我”毅然当起了侦探, 查寻她死亡的原因。谜底揭开了, “我”作出了自己的抉择。在公司两周年庆典酒会上, 在宾客的嘲笑蔑视声中, “我”要回家了。久违的家乡对“我”竟是那么陌生。“我”不禁感叹“凤凰山勾起的回忆和情感, 竟然和我相隔如海的两岸。我在这生活的18年, 竟然是莽莽苍苍一片空白。我惊骇地发现, 我已无法寻见重新焊接的缝口了。”对农村生活方式的不适应, 让“我”成为父母眼里的懒儿子。家乡并没有成为“我”躲避风浪的港口, 它没能给“我”渴望的那份归属感, 没能消除身份认同危机, 彷徨在人生路口, “我”再一次离去。
打工者们从农村来到城市, 他们渴望得到城市的身份认同, 但城市拒斥他们的存在, 令他们处于一种尴尬的身份之中。传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在现代文明面前土崩瓦解, 他们在城市寻找身份未随之后, 希望退回到农业文明中去, 但农村也已不是过去的农村, 二者之间的紧张关系造成了复杂的身份认同危机。于是, 打工一族就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漂泊无依, 失落了身份。
2、挣扎于生存与理想中
打工者作为一群都市异乡人, 他们大都来自于落后的内陆地区, 为了赚钱,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们来到了沿海经济特区。但解决温饱成为打工者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吃饱穿暖, 他们起早贪黑的忙碌着, 在当时深圳流行着一首顺口溜:“一早起床, 两脚齐飞, 三洋打工, 四海为家, 五点下班, 六步晕眩, 七滴眼泪, 八把鼻涕, 九做下去, 十会死亡。”。这首顺口溜真实的记录了打工者们辛酸的生活状态。
在周崇贤九十年代的短篇小说《我要活下去》里, 作者讲述了打工妹吴媚艰辛地打工生活以及在工厂里的种种遭遇。小说中介绍了一条令人啼笑皆非的厂规:“上厕所不得超过三分钟, 谁不按时解决问题, 则每超一分钟罚款人民币五元。”“而从车间到厕所, 即便放小跑过去立即返回, 也准超时, 换句话说, 上一次厕所只是得先做好心理准备, 以半天乃至一天的工资作为代价。车间里忙碌的都是外来妹, 谁都知道打工求生之不易, 便少喝水, 多流汗, 然后, 憋到下班。”这群打工者的生活是充满血泪的艰辛, 他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尊重、没有同情、满是白眼的城市里, 坚守着东家不打打西家的信念, 彷徨在“下一站”的十字路口。他们的内心孤独而寂寞, 都市生活带给他们的是无尽的失落感和挫败感。他们挣扎在生活的最底层, 在内心深处发出了痛心疾首的呐喊之声, 面对真实的生活, 只能愤愤地感叹一句:“狗日的, 咱们活得实在太累了!” (《禁止浪漫》)
王十月《出租屋里的磨刀声》小说中的主人公“天右”在老是听见隔壁磨刀声的“出租屋”里蜗居着, 他无法入睡, 无法安稳工作, 也无法与女友做爱。这种带有强烈象征意味的“磨刀声”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的灵魂, 他竟然被隔壁的磨刀声威胁得“性无能”。被理想召唤进城却被生存压迫得体无完肤的“天右”最后竟然也有反抗的时候, 他本能地想到并实现着也去磨刀, 也想去砍人, 于是可怕的磨刀声“霍—霍—霍”地钻入读者的耳朵, 钻入读者灵魂之中, 无形中给人一种不可阻挡的震撼的力量。“在外打工多年, 总是在不停的漂泊, 从异乡走向异乡, 打工人没有家的感觉, 也普遍缺少安全感。无论是黑道上的烂仔、还是治安、警察, 或是工厂里的老板、管理员, 都可以轻易的把天右这样挣扎在最底层的打工者的梦想击得粉碎。然而这么一群最卑微的打工者正是建设这个城市的主力之一。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在这片土地上是如此的矛盾而又统一。”打工者挣扎在城市生活的边缘, 在内心做着无助的呐喊, 他们虽孤独寂寞, 但却是城市里最坚强的一个部落。
二、情感的寻找与异化
1、相濡以沫的力量
打工潮是上世纪末中国内地出现的一次大的移民浪潮, 许多人为了赚钱, 为了理想来到南方开垦自己的希望。他们是都市人眼里的“打工仔”, 是老板眼里的“机器”。他们的生活简单枯燥, 但情感世界却很丰富。因此在打工文学里从来就没有缺少情中出来的歌厅歌手“我”在女性温柔的爱情里灵魂苏醒的过程。由于爱的力量, “我”抵制了金钱的巨大诱惑, 良心发现了的“我”举报了偷车的阿华, 最终落得无家可归。但是“我”却得到了一颗善良的心。正是因为有了温柔的爱情, “我”不回头, 也不后悔, 并觉得无比温暖。“波音737在琼海海峡上空平稳地飞行, 机窗外漆黑一片, 隐约可见宽长机翼下点点微光。我和小娘在座位上紧紧地拥抱。她的头埋在我怀里时久不肯抬起来。我抚摸她柔软的散发着迷人芬芳的短发, 觉得人生旅途不再孤独。我不知道前面的天空里气候如何变幻莫测, 但是我知道我已经抓住了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东西。”因为有了爱情的召唤和归宿, 灵魂得以重生。
鄢文江《南国泪》呈现了一个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关昌和芸儿是一对恩爱的夫妻, 为了赚钱, 蜜月没过关昌就进城打工了, 农闲之时, 芸儿为了补贴家里, 只身来到深圳找关昌, 并希望能在深圳找份工作帮助丈夫, 但不幸得是她在广州火车站被人拐骗卖给了一个容貌被毁的富商李一夫。同时, 关昌也从公安局得到了芸儿已死的噩耗, 误会由此展开。关昌为了芸儿, 拼命打工, 完成了妻子盖新房的夙愿, 用所有积蓄, 盖起了村子里第一栋楼房, 并为妻子守节三年。芸儿为了向关昌保住贞节, 以死抗争李一夫的非礼行为, 并用行动证明她有多爱关昌, 最终, 他的真情感动了李一夫, 李一夫放她而去, 在关昌为芸儿举行的葬礼上, 两人意外见面, 误会终于解除, 二人喜极而泣。这是一个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情节曲折感人, 催人泪下。
一个个感人涕下的情爱故事, 弹奏了一曲曲爱的旋律, 面对枯燥的打工生活, 他们用爱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美化着世界。
2、无尽的欲望与异化的情感
90年代中期, 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政策进入成熟阶段, 各种欲望在市场经济自由开放的口号下显得更为裸露和张扬。文夕作品《野兰花》、《婴粟花》、《海棠花》称为“打工妹三部曲”, 讲述的就是一系列女性在外闯世界却被无尽的欲望所吞噬异化成为玩偶的命运。《野兰花》讲述了在深圳海关边上富凤阁里生活的一群女人的命运。她们或天生丽质, 清纯如水, 或美艳如花, 亮丽照人, 在美女如林的深圳是美人之中的美人, 却不约而同地做了港台商及大陆新贵的情妇与妾侍。她们凭美貌与金钱红极一时, 占尽风流, 最后却风卷云散, 先后都离开了富凤阁。有人因情夫的倒台而走上绝路;有人因怀上他人私生女而被供养者逐出家门, 当上了拉皮条的老鸭;有人贪婪成性, 索贿受贿, 银销入狱;还有人携款潜逃, 不知所踪。《海棠花》讲述了江南柔情女子来到特区, 逼人的美丽惹得商海骑士们跃跃欲试。面对“干金买笑”的种种圈套, 小女子固守地老天荒的至爱信仰, 并试图唤醒人们沉睡的真诚和良知。然而, 在理性法则尚未普遍建立的时候, 人伦颠倒、金钱至上、权谋欺诈搅起的一股邪恶的力量, 使小女子防不胜防。《婴粟花》通过一个弱女子的命运牵出缺德无序的经济竞争和致富梦想, 揭露和批判了所谓红顶商人和金融巨子的腐败和虚伪, 戳破泡沫经济背后灰色交易的林林总总, 直指人类文明和社会良知因无尽的欲望和异化的情感而千疮百孔。
三、暗合传统的叙事模式
1、“逼良为娼”模式
打工对于女性而言, 等待她们的是更低的待遇, 遭受更多的歧视。身份的制约、负担的重压, 逼使她们往往走向一条廉价出售肉体的不归路。
安子《风吹响一树叶子》中就塑造了一个被动为娼的女性形象——苏青。苏青本是一个北方小城的女孩, 家境不算殷实, 但还算“小康”。可她并不喜欢吃父母老本, 她喜欢闯荡。高考落榜后, 她毅然地来到了深圳, 成为联兴鞋厂的一名车工。工作虽然很辛苦, 但凭着一股倔劲, 她坚持下去, 并结识了机器修理师傅阿伦, 开始了幸福恋情。为了更配阿伦, 她考上了夜大, 工作虽然很忙碌, 但她不悔的坚持着。这份坚持没有给她换来幸福, 阿伦为了钱背弃了苏青, 娶了老板那患有羊癫风的女儿。伤心欲在都市里实现自己的“金钱梦”。
苏青本身是一个倔强坚强的女孩, “左手的几个指头被粗糙的鞋垫磨出了血泡, 血泡一破就火灼一样疼痛, 十指连心啊!苏青这个左撇子只好把痛楚的眼泪往肚里吞。”那一刻她是那么的坚强, 这是许多打工妹们身上所具有的品质, 她们不怕苦, 不怕累, 为了目标而拼搏进取。但天意弄人, 她们却被骗入一个个陷阱, 成为金钱大口里的猎物。这类女性形象令读者对他们既爱又恨, 既欣喜又心痛。爱的喜的是他们身上有一种坚忍不拔的韧劲, 她们敢同男性一样在城市里为了理想打拼, 执着不悔;恨的痛的是由于她们保护意识淡薄, 没能逃脱恶人的魔爪, 成为恶魔口中的猎物, 并在物欲里沉沦, 放弃了自尊, 成为被人唾弃鄙视的群体。
与此不同的是, 一部分女工的“逼良为娼”并非来自太多的生活窘迫和贫穷, 而是出于一种自发追求城市欲望的满足和享受。她们将身体主动交付给城市, 交付给欲望的满足和快感。刘玄《发廊》中的方圆, 不愿在工厂里当一名工人, 而重操开发廊这个职业。因为“当工人原来很没意思, 还不如开发廊, 替客人敲背比装搭好玩多了”。阿宁《米粒儿的城市》中的米粒儿, 不愿意呆在曹老师家中作保姆, 认为“我到这里是想脱离农村, 过一过城市生活。城市是什么?就是一个孩子和家里的四堵墙吗?上午到院里转一圈儿, 下午到院里转一圈儿, 这也叫城市生活吗?你就是再给我涨工资, 我也不干了。”她以她身上特有的清纯和美丽, 一步步成为包养在高级别墅中的“金丝雀”。她有时感到失落, 有时却感到一种莫名的满足。她的城市生活历程, 是一个寻找土壤的过程, 也是一个寻找生机的过程。
方圆和米粒儿两人主动“为娼”, 本质上体现了一个更为强大的无形逼迫力量, 其中不仅仅是社会因素, 更多来自人性深处的东西。这些人物的“逼良为娼”, 在貌似和谐的状态之下, 传达出一种人性深层的隐痛。
2、“功成名就”模式
“功成名就”模式, 是一种寄寓人们理想的传统文学模式。这种模式大都追求一个大团圆的结局, 体现了中国民众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安子的系列报告文学《青春驿站——深圳打工妹写真》正是由这样一个个的打工小故事构成。每一个故事的叙述, 总是伴随着人物坚韧的努力和不断的进步, 最后圆了自己的都市寻梦。《打工女郎》中的康珍, 从一个扛石头的建筑女工, 不断把握住机会, 勤奋学习电脑操作技术, 到大学中坚持业余充电, 最终成为一个成熟艳美的白领丽人。《罗湖的姑娘》中的罗玲, 从一个贫穷的乡村进入一个电子厂打工, 她爱上了一起打工的小伙子任洪辉, 并捧出自己的全部积蓄资助他开了一个快餐店。当生意红火时, 任洪辉背弃了她, 爱上了别的女人。于是, 罗玲利用业余时间拜师学艺, 最终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服装设计师。《晚霞, 在燃烧》中的川妹子于凤, 一个中学毕业的女孩, 从普通车位干起, 到流水线去扎扎实实地学技术。于凤凭着强烈的好胜精神和过人的魄力, 被老板升为中方厂长。从这些都市寻梦人的人生经历中, 我们能读出青春无悔、人生无悔的悲壮与自豪。
功成名就的模式可以归纳为:打工者处于逆境——经过不断努力和奋斗——最后成就梦想。这种先抑后扬的情节模式, 一方面能直接和大众的心态结合起来, 与大众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并符合当下官方意识形态的时代精神倡导;另一方面决定了作品无法太多地兼顾人物本身的心灵冲突, 无法深入体会这些人物从乡村到城市的具体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 阻滞了人们进一步展开深层的思考。
摘要:本文第一章论述打工小说的写作主题, 认为打工小说的写作主题是对立与融合的, 表现为身份的失落与挣扎、情感的寻找与异化。第二章论述打工小说的叙事模式, 认为其暗合了“逼良为娼”和“功成名就”两种传统故事模式。
关键词:打工小说,主题,叙事模式
参考文献
[1]杨宏海.打工文学作品精选集[M].深圳:海天出版社, 2007.
[2]杨宏海.打工文学备忘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3]谢丽华.寻梦——中国打工妹生存报告[M].三联书店, 2009.
【以新时代为主题的诗歌】推荐阅读:
请以新时代的工人力量06-14
以母爱为主题的现代诗歌:母亲的手07-16
为新时代做奉献06-21
为新时代奉献青春朗诵09-12
拥抱新时代展现新作为演讲稿06-25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思想交流报告10-18
我的英雄时代为题目的诗歌06-12
新时代、新思想、新作为专题研讨发言材料09-07
学校新时代心遇见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总结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