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专业成长反思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教师专业成长反思(精选8篇)

新教师专业成长反思 篇1

摘要:反思是校本教研的核心,每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逐渐地使教师由经验型教师转变成学者型的教师。同时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反思校本教研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吾日三省吾身”。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这几句话说明了人要进步、要成长、要发展就要反思。我们从哲人的观点可以看出反思的重要性。今天在全国上下都大力提倡的校本教研中,反思是校本教研的首要核心。可见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反思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学会静下心来不断叩问自己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因为只知道重复,一味照搬,教学工作只能是“年年岁岁花相似”,绝不会出现“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新气象的。也只有反思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因为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美国心理学家吻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可见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

在校本教研中,“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最基本的核心要素。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个方面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反思行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我们所说的教学反思不仅仅指教师个体的反思,又包括教师群体间共同的反思。归纳起来,反思应该分这样几个方面:

1、反思教学设计,也就是教学过程中的“前反思”。指的是教师反思在教学中是如何收集、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的;做出教学决策的基础,包括情感体验、信念,价值观和道德等成分,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等。它深刻地影响教师对情境的理解,影响到所关注的问题以及问题解决的方式等。同时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行之有效。

2、反思教学行为,这是教学过程中的“行动反思”。指的是反思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解决现实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地说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包括反思教师自己的教学态度、行为、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最终达到教师会教,学生会学的目的。(1)反思教学态度、行为。为了更好地调控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自然要对自己的已有态度、行为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检讨自己的教学言行。教学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认知、达成教学目标的师生共同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行为的合理与否。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一般包括:教学行为是否明确;教师的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教师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在教学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等。(2)反思教学策略。抓住教学策略的反思,就是抓住了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的反思,抓住了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何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反思。如可以反思这些方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教学策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的教学策略,如何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策略等。(3)反思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

通过这种反思,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教师对成功的经验归纳整理,作为自己成长的动力,教师对问题性经验作批判性分析,这样他就能主动地将与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来,重审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教学问题。按照教育家杜威的说法,当教师进入反思时,应该是自觉地、积极地、心甘情愿地思考自己的行动,即使不会令人满意或非常劳累也会坚持不懈。

3、反思教学效果。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后反思”。主要反思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以及未能达标的原因,将来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等等。从而达到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每位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做出的教学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反思,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使教学和反思有机结合,成为真正的研究者。

总之校本教研中的“自我反思”不仅仅是回忆或回顾已有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而是要通过教学主体的不断探究、质疑,找到其中的问题和答案,审慎地考虑教学实践并不断矫正不正确的教学行为,是合理地进行自我评价,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指导未来的教学行动,这样使自身的教学具有发展的价值、创造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价值,使自我经验型的教师发展成为学者型的教师。同时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作者姓名:白芮鸿

作者单位:河北省易县教研室

邮政编码:074200

联系电话:***

新教师专业成长反思 篇2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学反思

1.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反思的几个方面

一方面,反思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育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初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

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 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动量守恒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这个定律的发现过程:它起源于16~17世纪西欧的哲学家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

2.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是物理教学反思的主要方向

物理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要转变教学理念,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加强对历史与社会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 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二、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在老师的专业成长中具有强有力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反思有利于形成新课程理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对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和调整,无疑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对教育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教学反思的过程是质疑、学习、创新的过程。在反思过程中,要把观念的学习反思放在首位,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自觉研究课程理论的宏观发展趋势,领悟新课程理念的创新,优化自身的课程理论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充分发掘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学生个性健康的促进者,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使新课改理念落到实处。

2.教学反思是“学会教学”、全面成长的过程

任何一个教师,哪怕是一个高明的教师,在其执教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教师对教学结果进行“追问”,对目标行为和成就进行质疑,由果索因,进行深思,促进教学经验的总结,促进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反思中,教师就能不断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实施反思性教学,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必将促进教师全面成长。值得提及的是,课程不仅是预设的,也是“生成”的。课堂生成是一种高度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的教学思想,它意味着学生生命的唤醒与欣赏,它关心人的生命的完整性、丰富性、自主性、独特性,关注人精神的成长与人格的健全。丰富繁杂的生成性问题普遍存在于真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应对“生成”,鼓励和促进开放与“正向”的生成,纠偏“反向”“无意义”的生成,唯有教师不断反思以找到应对策略。

教师开展自我的行动性研究是内在的、自发的行为,而诱发教师行为研究的“催化剂”则是教学实践和学习交流中引动的教学反思,对教学中具体问题的直觉反思是平时养成的反思习惯的基础。 在此前提下,不断拓展教学反思的领域,逐步形成理性的认识和批判性的观点。通过这样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由实践到理论的循环往复的反思,逐渐使自己不但成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和探索者,还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促进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

3.教学反思是产生集体智慧的过程

反思的过程也是专业引领、同行互助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在专家报告、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示范课等。换一个角度可以更加全面而准确地认识自己。相互学习讨论,也才有思维碰撞的火花产生,进而产生集体智慧。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之间相互切磋、互相交流,能避免漫长的摸索过程,在最短时间掌握实践性知识,并融会贯通于教学中。

反思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篇3

教育部近日下发了《关于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通知引述总书记的讲话,“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希望和要求上来,用中国梦打牢青年师生的共同思想基础,用中国梦激发青年师生的历史责任感。

教师专业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人才素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高素质教师的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来实现。青年教师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主力军,其专业成长越来越受到关注。暑期将近,教师如何將假期作为—种资源和财富很好地进行利用是很有意义的。在这个假期,教师可利用空闲时间,以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科学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反思 篇4

这学期学校组织我们共同阅读了《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使我有幸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境界也得以升华。作者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教育、专业成长、人生和幸福的课,发我深省,令我受益匪浅。书中对影响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的因素进行了细致分析,指出教师要想追求职业的幸福感和人生的幸福,就得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而健康心态的拥有从“十六字”上获取:接受现实;悦纳自己;心存感激;追求卓越。他特别指出,拥有健康人格的人,不必浪费时间去处理内心的挣扎;拥有乐观的心态的人,不会将精力浪费在对付情绪的起伏上;拥有健康的自我形象的人,不会浪费心力去在乎别人的评头品足;拥有进取的人生态度的人,不必浪费心力去担心未来风雨;拥有稳定的精神情绪的人,不会生活在自怨自艾之中;拥有积极的自我肯定的人,不必浪费精力去寻找外在的肯定。这无疑是肖川教授馈赠给我们的一杯清茶,一杯醇酒,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而远离教师职业倦怠,做一名幸福的教师,更让我重新审视起教师这个职业,明白了教师的幸福来自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自教育教学的工作,来自享受几缕闲暇时的沉淀和宁静观照。

一、善待学生体会幸福

教育是弃恶扬善,使学生向真、向善、向美,求真、求善、求美的事业,而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让学生随心所欲地成长,或是仅为教学成效突出而一味严格要求,严肃管教。其实,大多数学生纯真、质朴,对老师表现出了特有的信赖和崇敬。有效的、敏感的、互动的师生关系始终是高质量教学、扎实学习与亲密教学的核心。如果教师更多的感受到学生的昏昏欲睡,学生对学习、教育的冷

漠与迟钝,教师的内心也会变得麻木和苍白;教学也将成为教师无聊的劳役,机械的应付。那么,此时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调整,积极创造一个充满快乐、富有魅力的课堂。

教师应该学会心疼自己的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一缕阳光。作为教师,要关注细节,要抓住各种机会善待学生,如休息时间、在走廊上、实践活动中等等,尤其要善待那些近来表现不佳而被你警告过的学生。尤其是一些后进生、边缘生往往都有着不幸的生活经历,一颗颗脆弱却充满渴望的心灵渐渐冰封了自己。因此,教师应该做火把,用智慧和关爱融化冰霜,让他们感受温暖和光明,这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更是教师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只有在与学生深入交往与互动的过程中,才更可能在师生情谊的自然加深中体味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更能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教师,谆谆善诱,守望的是讲台,放飞的是希望,播种的是知识,收获的是未来。”

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的成长,让学生的心灵可以自由舒展,在学生的进步与对社会的贡献中,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达至的快乐。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教师是一种知识转化与智慧增值的职业,是一种心灵浸润与人性化育的职业。

二、善待自己感受幸福

目前,教师的职业倦怠,正在消磨无数教师的工作热情,迫使其远离学生、远离工作岗位。教师的人生,应该是书香人生,一个善于读书、热爱读书的老师,必将影响他的学生也读书、爱书。幸福就是一种感受,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很欣赏书中这样一句话:“生活中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的,也许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情和态度。从某种意义上

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当我们面对困难或挫折的时候,如何看待,就决定了你幸福与否,很多时候,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看待问题,你就会觉得天空不再那样昏暗,也会拥有阳光般的人生。在匆匆忙忙的步履中,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工作和休闲时间分不清界限。他们随时可能被学生、家长“打搅”,随时就进入工作的状态,许多教师几乎忽略、遗忘了休闲。所以,教师也要学会给自己几缕闲暇,这样,他的人生不会枯燥,讲课不会干涩,才知道如何让教育芬芳弥漫。

三、善待家长分享幸福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以言表的。对于教育工作者,应该理解他们望子女成龙凤的急切心态,在对家长进行理性说服的基础上加以情感的感化,表达对家长的理解和认同,并同时提出一些理性的建议。但教师要学会提升自己的智慧,老师大都有一颗对学生充满热爱的心,兢兢业业工作,期望家长能够配合学校、教师的工作,共同携手教育好孩子。然而善意并不一定能带来好的结果和反馈。家校沟通中,涉及学生、学校、家庭之间的诸多问题都非常复杂,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智慧才能解决,而不是简单的一番热血加一片诚心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审时度势、把握时机、理性分析是家校沟通的基本前提,沟通的智慧体现在教师的言谈举止之间,体现在教师处理家校间问题的机智上,体现在保护学生、自己和家长三者的身心上。提升教师的智慧,是为了让生活更有意义,让人活得更轻松,让琐事也变得那么有内涵,更是为了让教师更能悠闲自得地过上幸福的人生,达成专业的理想和事业的目标。当家长对你充满了信任,对你的工作予以理解、支持,愿意开诚布公地讨论孩子的学习、成长时,你会发现善待家长,家校共育的过程也是一种幸福。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篇5

本学期,我校教师的备课薄上新增了教后记这一栏目。学校领导本想引导教师反思教学的成败得失,可是对教师的备课进行常规检查后,笔者发现教师的反思有许多雷同或似曾相识的现象,有的教师蜻蜓点水,简单写几句;有的教师颇于应付,习惯于照搬照抄,不假思索。再加上没有必要的指导,这样一来,教师对教学的设计是否合理、对教学的效果和成败得失,没有作过细致的思考,没有经历真实的分析研究,心中无料,哪有内容可写?种种现象表明,教师对写教学反思有畏惧感,把写教学反思当成了负担。

然而,教师实现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学会自省、反思。在回顾一段段教育经历的同时,叩问心灵:“我做好了吗?我做错了吗?哪里出了问题?我该怎么办?”通过反思,树立鲜活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行为,融洽师生关系,提升教育智慧和生命境界。一个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必是一个会反思的教师。当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一种校园文化,那便会有与众不同的价值意义,教师的成长就会突飞猛进。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可以总结课堂得失,梳理工作思路,捕捉精彩“插曲”。那么,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得入手,记亮点

一堂课、一篇课文或一个练习教下来,我总是扪心自问:这节课成功在哪里?教学的亮点在何处?上完一堂课,教师应仔细梳理自己的得意之处,把握亮点,及时记录,为以后的成功作好铺垫。每节课都有不同的成功之处,如巧妙新颖的引入,形象贴切的比喻,教学难点的有效突破,直观教具的合理运用……将这些引起教与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记录下来,将会促使教学水平的再提高。不论是哪方面的收获,经过不断的积累和归类整理,势必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大有益处。

二、从失入手,记败笔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更何况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难免会出现教材因素处理不当、课堂气氛调控不好等情况。所以,我们只有及时、客观地予以记载,并分析问题原因,研究解决的方法,才能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蹈覆辙。如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甚至由于某种原因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等,将这些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深刻的分析与探究,使这些教学后记成为以后教学吸取的教训,在适当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弥补与矫正,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三、从疑入手,记偶得

课堂上,学生总会有自己的疑惑,我们要善于捕捉这些疑点。教师是如何解决的,学生又在课堂上生成了什么新知识……这些都是我们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内容。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可能会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是“突如其来,突然而逝”,如不及时利用教后感去捕捉这些“偶得”,它们就会转瞬即

逝,在以后的教学中造成遗憾。因此,抓住这些偶得,认真地记录,自觉地反思,就会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完美。

四、从难入手,记拦路虎

教学中,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拦路虎”,教师要善于发现;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交谈的形式,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所在。这样才能及时查缺补漏,对症下药,及时搬掉“拦路虎”,及时予以补救。

五、从创入手,记生成

新教师专业成长反思 篇6

一、课题的概况(一)选题的背景:

1、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当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度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社 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空前提高。而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这一背景之下, 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改革,已成为当代教育的趋势。教师专业化成为世界教 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和趋势,极大地推动了许多国家教师教育新理念和新制度的建立。199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 届国际教育大会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达成了一致 认识,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师范教育经过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开始更加正规化,基本形成了新的教师教育(包括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体系。在世界性教 育专业化潮流的影响下,大力推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提高教师队 伍质量的基本策略之一。从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看,不重视教师专业化问题,就 会对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水平、教育事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反之,就会促进教师的发展。

2、加强教学反思是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方式之一。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萌发的反思之风催产了“反思性文化潮流”,反思性教学被大 量地用来作为教师教育、课程开发、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学反思作为教育理论和 实践的热点问题之一,为全世界的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所接受。可以说教学反思是教师研究 解决教学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尽快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路径。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开始关注“反思性教学”。在大量相关理论在研究和实 1 践探索的基础上,作为对传统操作性教学或常规性教学的反动,“反思性教学”理念已经为 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普遍接受,成为各种教育交流活动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语 汇之一。然而,理念的接受并不等于实践的完善。深入中小学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就会发现 教学反思还存在诸多误区,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反思的基本策略还不成体系,教师们的教学 反思在深度和频度上都还有欠缺。应该说,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反思,有效地促 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却仍然是一个远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探索。

3、该课题研究可以促进山东师大附小的改革与发展。我校是山东师大附小的一个分校,自2003 年9 月开始办学,��资队伍年轻化。特别是数 学老师,平均年龄28 岁。年轻教师由于缺少教学经验,缺乏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以及活泼多 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难免走些弯路,或造成工作失误。通过此课题的研究,使青 年教师的专业化尽快成长。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数学师资队伍,培养一批名师,提高学校声誉 和教师的社会地位。(二)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 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探索,可以为教学反思理论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的进一步 完善提供实践支持,并在通过教学反思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路径方面形成初步的系统 理论。

2、实践价值: 通过课题研究,可以探索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教学反思的实践操作模式,为中小学 教学改革和教师发展提供借鉴。通过课题研究,可以促进山师附小数学教师提高教学反思意识和能力,掌握教学反思的 有效方��,形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促进其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可在学校范围内产 生辐射效应,促进学校反思性教学文化的形成。(三)研究的目标: 2

1、总结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方式和方法,建立持久性的教师教学反思制度。

2、让本校数学教师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理解“自觉反思”的基本理论,形成教学反思的 强烈意识,提高教学反思的基本能力,掌握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实施教学反思的有效行为 提升教学反思的品质。

3、通过教学反思实践,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塑造一支具有山 东师大附小雅居园校区教学特色和具有每位教师独特教学风格的年轻数学教师队伍。(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路径及影响因素;

2、有效教学反思的类型、机制、方法及前提;

3、满足年轻数学教师专业成长需要的���实可行的教学反思策略与方法;

4、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专业化成长的典型案例。(五)主要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开展研究,在形成总体研究思路的基础上,边实践边研究, 以提高研究的实践效应。在研究中,主要采用下面几种具体研究方法:(1)案例分析法。从具体教师的反思行为看教师的专业化成长。(2)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教师专业化成长以及教学反思中的障碍及解决方法。(3)文献研究法。形成一套教育教学反思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模式。

二、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工作(一)广泛查阅资料,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初步的教学反思理论和教师专业 发展理论,为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目前写“教学反思”存在的主要误区 写“教学反思”一般存在两种误区: 3(1)不合理规定。有些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反思���出了硬性规定:每一节课教师都必须 在教案本上写出教学反思,字数不低于多少字;每学期必须上交几份 2000 字以上的教学反 思,以备上级检查等规定,致使有的教师在教案簿上,随意写几条提纲,没有实际内容。只 看字数不看质量的机械要求,是对教师反思的僵化要求,无异于逼鸡下蛋。这种硬性的、过高 的、机械的、僵化的管理,只会引起教师的反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更达不到预期的目的。(2)认识上的偏差。有些教师认为反思就是自我批判,就是反思自己做的不好。不能理 性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分析,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学反思。即:不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 本点,误认为教学反思就是寻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是以提高教学效果为出发点。误认为教学反思只是发现自己教学上的问题,总结教学经验而已。上述两种误区,导致教师孤���对待“教学反思”,为“反思”而“反思”,根本没有 把“教学反思”和“专业化成长”联系起来,大大降低了“教学反思”的实效。

2、核心概念界定及其相互关系:(1)教师专业化成长 我们所提出的教师专业化成长,主要指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技能方面 的成长,以及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的成长。特别是课堂的“预设”和“生成”是否共精彩。(2)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 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 节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 来解决问题的过程。(3���二者的关系 目前学术界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可以归结为三种取向: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和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其中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 业发展理论对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有着非常透彻的分析。4 该理论认为,所谓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并不是掌握多少外在的教育教学理论,获取 了多少教育教学方法技术,而在于通过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反思”,促使教师对于自己、自 己的专业活动直到相关的物、事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以形成自己的“ 内隐理论”或“个人化理论”,促成“反思性实践”的发展。因此,教师专业发展主要的不 是靠聆听专家报告或系统理论学习来获得,而是主要通过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体验与 反思来获得,如写教学日志、个人传记、教学构想、文献分析等方式单独进行反思;或通过讲 故事、信件交流、教师晤谈、参与观察等方式与人合作进行反思;或以“合作的自传”的方式 , 即由一组教师一起围绕目前工作的背景、当前正使用的课程、所奉持的教育理论、过去的个人 专业生活等主题写出自我描述性的文字,然后进行批判性的评论。可见,教师的教学反思对 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既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技巧,又能提升教 师的理论水平,并促进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发展。

3、教学反思的特点: 教学反思与一般的教学思维不同,它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1)问题性。反思来自于自 我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的觉醒则产生于在旧理念导向下的实践迷茫,反思产生于“问题” 这里所提的“问题”是指能够引起自我信念的疑惑或心理上的不适。(2)研究性。反思需要 意识的参与,需���智力与情感的投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 从多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反思具有研究性。(3)辩证性。反思的“辩证性”是指 理解知识相对性,反思能够接受互不相容的知识系统,了解到要发现绝对真理是不可能,反 思接受并承认矛盾是现实的一部分,并能整合矛盾和冲突。(4)发展性。发展性是指个体的 反思具有过程性,在反思过程中,不同的教师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

4、教学反思的心理机制 对于教学反思的过程,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狭义的教学反思是指从觉察、分析教学活动开始,到获取直接、个人化的教学经验的认知过程;广义的教学反思不仅包括 狭义的反思,也包括对自身教学经验的理论升华、迁移,还包括教师主动探索教学问题,进 5 而监控、调节、修正教学实践的过程。杜威曾指��,“一个人进行反省思维时需要从观察开始,以便审查种种情景。有些观察 是直接通过感官进行的;另外一些是回忆自己的或别人的旧经验。”教师的教学反思也始于 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观察或教学后对教学过程以及自身或他人教学经验、理念的回 忆。然后会在头脑中产生种种“暗示”,对于这些“暗示”,通过和教学事实、教师已有的教 育理论的比较和分析,就会产生一种或多种“观念”。如果教师通过比较、分析,只产生一种 “观念”,教师就将这种观念概括、总结成为自己的经验,然后在实践中检验经验,在此过 程中会有新的观察或回忆。

5、教学反思的类型:零散的反思与系统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与教学后的反思

6、教学反思的层次:事件描述水平的反思、技术有效性分析水平的反思、理念分析水平的反思、价值判断水平的反思。

7、教学��思的方式 反思方式指教师对具体的反思内容进行思维加工时所采用的外显的方法, 教学反思的 方式分为下列四种。一是在头脑中想一想。这种反思方式是教师的自我内部对话,它对教学反思水平的作用 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师的自我约束能力。二是以“教后记”的形式记录所想,然后自我分析,。运用“教后记”是现实中教师常 采用的方法。在“反思”中记录授课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下一步改进 的方法和解决的策略。三是同事合作讨论。教师之间在课余时间或集中教研时间就所发生的问题、困惑进行讨 论,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每次的讨论要确立一定的主题 ,并使这种讨论持之以恒。四是行动研究。教师以所遇到的问题为课题,通过多种研究方法来研究、解决问题。实际 上,“行动研究”的方式可能包括上述三种方式,���上述三种方式的综合和深化。

8、教学反思的组织形式:个体式反思、互助互研式反思。

9、有效教学反思的前提条件:反思意识、反思能力、反思行为、反思的心理品质(开放性 执着性、责任性、质疑性)。6(二)开展相关专题的校园培训活动,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存需求,指导青 年教师将反思落到实处。针对教师反思中出现的以上情况,我们结合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运用当前先进的教育 教学理论,定期进行以“如何撰写反思”为主题的培训活动,对老师的“反思”进行指导。首先我们请了省市教研室的专家为我们做有关“青年教师如何在反思中成长起来”的 报告;请了山东师范大学的专家教授为我们做有关“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讲座;学校领导 给青年老师做了有关“如何撰写教学反思”的培训讲座;组织了有一线优秀教师结合自己的 教学实践介绍���己如何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的经验。从多种活动中我们每位老师都收获了很多,知道了怎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怎样把自己经历的生动的教学实例转化为自己思想深处的感悟。这样一次次的活动使每位青 年老师走出反思误区,利用反思这个好的途径指导自己下一步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反思促教 学,反思促成长的目的,提高了反思的实效性。(三)坚持定期的多种形式的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反思的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需要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式。

1、以常规教学为主的自我反思 课题组的每位成员,都是教学的一线教师,他们的手中会有很多生动的事例,所以我 们提倡教师要养成随时记录的好习惯,从对每堂课的教后总结反思(即教后记),到每月进 行定期的教学反思,这些都是我们对教学进行定期反思的途径。在这��常规的教学反思中既 有精彩的课堂实录,又有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及宝贵的教学经验,还有学生课堂上碰撞出来的 智慧火花,这些都是教学中一笔丰厚的财富。下面是我们课题组一位教师执教《四边形》后的自我反思: 在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形 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鉴于此我在在设计本节课时着重注意了 两点:一,通过调用以往的知识储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摆拼图形,在摆拼及汇报的过 程中提炼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二,为学生今后研究其他几何图形提供研究思路。反思一 从生活场景中辨认各种图形,凸现生活中的数学美 课前让学生欣赏一些生活的图片,既有幼儿单纯的涂鸦画,又有震撼人的古现代建筑, 还有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意图不仅仅是让孩���们体会到几何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更加让孩子 7 们能够感受到单调的几何图形一样可以为生活增添许多的美,从而领悟到数学的美。让学生 带着“你发现了哪些图形”的问题去欣赏,在学生找到几何图形之后导入有关四边形的教 学。反思二 注重调用知识储备,突出几何探究过程 本节课着重以画、选、拼四边形操作活动为主,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有条 理的思考和交流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1、画 学生已经对四边形有感觉,所以,课一开始,我便选择让孩子们自由的画自己想到的 四边形,借助他们所画出来的各种各样(不规则的居多,但有画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和梯形的意识)的四边形,通过找寻不同四边形的共同点来明确四边形都有“4 条直边和4 个角”。并通过肯定学生“能够从边和角两个方面来找图形的特点,真不错!”引导学生初 步明确研究图形特点的着手点。继而在各种特殊图形的辨析中引出“四边形是一个封闭图形”进一步完善孩子们对四 边形的认识,最后让学生用刚刚学习的辨析标准(即图形特点)“4 条直边、4 个角、封闭图 形”去辨别开始时自己所画的图形是否是四边形结束这一部分的学习。

2、选纸条,拼图形,找特点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有所了解,所以我选择了给孩子们 提供纸条(每组10 条),使他们通过调用知识储备,选择合适长度的纸条进行拼摆图形来 解决长、正方形边的特点,继而通过我所按照他们同样的标准选择出的纸条拼出的非长、正方 形的图形,让孩子们很容易找到关键所在,迫使他们使用���角板来验证,从而突出长、正方 形的角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特点。在总结出图形的特点之后再反过来运用特点去验 证拼出的图形时否是长方形或是正方形已到达强化特点的目的,并通过这个过程暗示孩子们 数学讲求的是精准。反思三 注重方法指导,适当进行知识延伸 学生在具体学习了线段和角之后这是第一次具体学习几何图形的特点,如果每次都是 被动的以学习新知识的方式去学习,那么学生就永远不会学习。所以在开始学习几何图形阶 段,就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一种研究图形特点的方法或模式,这样他们就能够在今后的学习8 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的去进行记忆搜索。这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从边、角两个方面研究图形特点, 去暗示学生今后研究这类问题的着手点。另外四边形的特性--不稳定性,如果割裂开来单讲似乎不那么明显,所以在找出它 ���特性之后引出了三角形的特性,并通过“你能把四边形上加一条,使得它也不容易边形呢 ”这样一个问题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反思四 问题与不足

1、从生活中着手,却忘了返回到生活中去 课前提供给了孩子们各种欣赏的图片,那些图片当中,严格得来说都是立体图形,孩 子们需要的是从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找到各种平面图形,安排这个环节的想法很好,但 是落实起来很肤浅,只是让孩子们在看到图片时就说出平面图形的名字,没有让他们真正的 到前面将图形指(抽象)出来,现在想想其实可以先以一幅图为主,让学生指(抽象)出图 形,然后让学生不自觉地带着使命(寻找图形)再去欣赏图片,这样学生可以在寻找的过程 中体会几何图形造就的生活中的美。看到事物能够将图形抽象出来这是一个层次,当真正认识过一种图形之后能够凭借生 活记忆将图形回归到生活之中去这是另外一个层次。我只是走了一个过场粗略的完成了第一 个层次,在孩子们认识四边形之后,没有引导他们进行相应的生活场景记忆再搜索,看似很 小的一个环节,却是一种学习方法指导的忽略。

2、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生成资源。起初我设计的是从孩子们画的四边形当中寻找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四边形,课前也曾估 计到孩子们受到作图水平的限制,可能画不出标准图形,因此我自己画好了各种图形。在上 课的过程中果真没有找到我需要的这四种标准的图形,虽然我从他们的作品当中收取了四份, 但为了课程的顺利进行,将我提前备好的图形替代了收上来的图形。现在想想这种做法是一 种很消极的作法,并且原本设计的“画”的环节也就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出“画”的作 用。现在试想一下,可以这样处理会更好:出示��们所画的近似的长、正方形,在开始辨认的 环节肯定就会出现争议,这个争议就成了很好的课堂生成的资源,让孩子们带着这种争议去 继续学习,待到学习了长、正方形的特点之后让他们再次回到原点自己进行辨析,这样处理 的话一来充分利用了课堂生成的资源,二来还能够对知识进行巩固。

3、两点思考 9(1)关于画不出标准长方形、正方形的思考。学生在正式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有实际的经验,那么他们画不出标准图形的原因 应该说是教师没有适时的去引导。现在的反思使我想到了这一点,刚好适用于我现在的学生 和现在的状况。如果现在(刚刚认识过直角)就对二年级的学生提出画图的问题,迫使学生 将所学的知识和活动经验前后联系起来,尝试去摸索画出标准的长方形、正方形的方法应该 是一种不错的锻炼。(2)关于“角”的思考。在学生去���认这个()图形是不是四边形的时候,实际引起争议的就是角的问 题,在课上我只是将答案直接告诉了学生。现在想想看有两个问题没有处理好,第一个问题 是在找各种四边形的共同点学生发现都有四个角的时候,没有让学生指出每个图形的角,也 就是没有总结出四个角指的都是图形内部的角,所以学生很自然的在这个图形找角时找出了 他们所认为的那个角。第二个问题就是对角认识的不足。二年级上学期已经认识了角,教材当 中对角的认识定位比较低,实际学生能够接受更深一层次的认识,我们可以采取课外补充的 形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一下角的分类,比如优角,也就是这个图形当中的那个角。反思这节课的同时让我能够将学生已经学过的和将要学习的知识前后贯穿起来,使得 我为今后的教学做好充足的提前准备的同时,也可以引导我的学生在比较轻松��情况下,借 助学习过的知识和课外搜索的知识进行提前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一种学习方法。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注意对老师优秀的教学反思及有价值的教学经验进行整理,通过多种 途径推而广之,如,将有价值的月教学反思挂到学校网站上进行交流,让全校老师都能从中 受益;另外学校将老师近几年的优秀教学反思整理成册,出版了《反思中成长》一书,使老师 手中都能有一本丰富的教学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既激励了老师撰写反思的积极性,更重要的 是将这些宝贵的教育教学财富及时记录,并且互相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每位老师都能开拓 视野,集思广益,提高教学水平,使每位老师都能在反思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 高。

2、以教研组为主体的互助互评式反思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加强教研组教研的力量,重视并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导和 管理,大力倡导“集体备课-个性修改-课堂研讨-课后反思”捆绑式教研策略。通过先进 10 教研组评比,教研组长培训,学校教学年会等活动,加强了教研组建设,年轻教师得到迅速 成长。学校业务领导分工挂靠,跟踪参与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授课和评课,提高了教研组互助 互评的实效性。我们要求教师在备好上好每一堂课的同时加强课堂研究,提出每月要深入研究1--2 节课,并且向全校展示交流,教师通过上校级“公开课”的形式,不断锻炼和提升他人和自 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自己的设计思路与课堂上学生的生成很好的加以反思,进行一 次次的剖析,反复改进教学设计,并且与组内教师多次进行交流,交流后认真的进行反思和 总结,总结自己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差距,总结自己的驾驭课堂技巧上的差距,同时其他教 研组的教师要将自己��收获与建议毫无保留发表出来。各组的教研活动都能做到人人踊跃发 言,个个直言不讳,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不同层次的评析。这个过程是总结的过程,是反 思的过程,也是大家一起成长的过程。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100 以内数的认识》后在组内的自评与互评: [自评]:

1、充分数,在数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一一对应。很多学生在入学前就能够很流利地空数出1~100 甚至100 以上的数,但是在实际数实 物尤其是数量众多时,不是多数就是少数,常常手口不一致。在教学中,当学生在很好的拍 手数出1~20之后,引导学生说出拍手数数时要拍一下数一个数,第一次强调了一一对应;出示智慧星在学生点数时第二次强调了一一对应;各小组在数小棒时每一个学生真正的去体 验一一对应;全班验证当学生不能够手口一致时才一次强调一一对应,数完之后仍然强化�� 一对应。学生在动手操作反复点数的过程中,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通过充分动手操作, 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体会到在数数过程中一一对应的重要性。

2、不断估,在估与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感建立估的意识。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任务之一。一年级学生对于数(尤其是20 以上的大 数)所对应的事物的多少的基本是模糊的,学生的数感仍然在20 以内。在教学过程中,我力 求让学生在估数中建立数感,并教给学生估数的方法。首先在学生空数出100 之后,先来估 计智慧星的数量,然后实际点数去验证;之后,让学生数出10 根小棒,仔细看看10 根小棒 有多少,再让学生感知20 根小棒有多少,在学生头脑中对10、20 有了一定的印象之后,最 后让学生估计这么一大堆小棒有多少根。最后,让小朋友感受百羊图等...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 常常需要估���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对估算方法的体验,建立学生的数感。11

3、借助数位桶,在数小棒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十进制。学生在上学期学习20 以内数的认识时,已经建立了10 个一就是1 个十的概念,之后一 直没有机会运用。在学生展示出35 根小棒的摆法之后,让学生将35 根小棒放入相应颜色的 盒子内(数位桶),然后从35 开始一个一个地数,当数到39 之后,“再添一根小棒......”, 我用沉默加动作表示出了我的疑问,学生能够运用上学期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满十了, 把10 根小棒捆成一捆,放进橙色的盒子里”,之后继续一个一个地数,再一次强化“满十 进一”,当数到99 之时,“再添一根小棒......”“又满十了,捆起来放进橙色的盒子里。”我 提出:“这时橙色的盒子里怎么样了该怎么办”这是学生很容易就自主迁移前面的知识 “也满十了,再加一个��子,把十捆捆成一大捆,放在那个盒子里。”学生能够想到再用一 个盒子来盛放那一大捆。“满十进一”的思想已经被孩子们不自觉地运用了。[组内互评形成的意见]:

1、数得太多,数的方法过于单一 本节课确实让学生在不断地数事物的个数中逐步建立数感,但是却忽视了多种数法,在 数小棒的过程中单一的采用了一个一个地数的方法,在数的组成中略有10 个10 个地数,但 是对于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地数的方法没有练习。

2、注意了估计方法和意识的培养,但是落实得不好。教学中,教给学生估的方法:先找出一部分,然后再去估整体。因为这是第一次让学生 估,学生只拿眼睛看,没有实际的用手去感受一下,在学生数出100 之后没有让学生再次去 用手感受与前面的估形成统一的认识。在练习当中也没有让学生应用学到的估的方法去估计 20~100 之内的数。只能���估计的方法和意识在教学中注意了,但却没有切实落实好。[组内形成的改进方案]:

1、在拍手数数之后,引导学生数数不仅可以一个一个地数,还可以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为后面数100 根小棒做好准备。

2、去掉小组数百根之后,学生展示数百的过程,在学生数百的时候引导学生够十就捆成 一捆,满十进一的思想落实到每个人。

3、在数百之后,让学生双手抓小棒,感受一百,再回忆自己估的数量。然后拿出一把(少于100 根)让学生抓后估计。总之反思的关键在于改进教学,因而,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是反思的应有意义;同 样总结规律,迁移经验,提升教学效果是成功反思的必然要求。12 课题组集体教研、备课、上课、评课、反思一线贯通,对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起到极大的 推动作用。教师在展示研讨的基础上,积极撰写“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反思。无论是刚参加 工作的青年教师,还是工作多年有经验的教师,在课题组这个教学研究的共同体中,集聚智 慧,穷究于理,成就于工,共同分享参与研究的快乐。

3、以典型课例剖析为主的专题型反思 我们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不断吸收来自各个方面的有效资源,一方面来自我们校内的 宝贵资源,如,把每位教师的一堂精彩课堂实录并制作成光盘,以供本人课后反思及他人借 鉴之用。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校外丰富资源,如,参加观摩全国和省级的评优 课活动,将典型课例整理,以便每位教师借鉴其中的精髓,对比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辨正的 吸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能领略到名师的风采,学习借鉴名师的教学技巧和课堂驾驭能 力,又能借此对比反思自己,寻找自己成长的捷径,受益匪浅。下面是课题组教师以《如何进行运算定律��教学》为主题展开的专题反思 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五大运算定律(加、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和(减 法和除法的)两大运算性质,以及对于它们的一些比较简单的运用。本单元所学习的运算定律及性质,不仅适用于整数范围内,也适用于小数及分数的范围 因此,本单元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些运算定律及性质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 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基于此,我 们在实际的教学中打破了教材原有的体系,将各运算定律归类进行教学,下面具体谈一谈。反思一 合并交换律和结合律,引导学生走入更深境界 交换律实际在学习数学的各个阶段都以实际运用过,在解决应用题和验算加、乘法时更 是明显,但那时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它的名称。另外,教材之中只分别讲解了加法和乘法的交 换律,没有给学生继续思考的空间,教材之中提供的例题均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在以往的 计算教学中发觉这种方式影响到了真正的重点,基于众多原因才有了交换律的教学。课上先给学生提供了两组口算(第二组只是交换了加数的位置),当第二组口算出现 2 题后,孩子们已经能够根据题意说出后面的题目。之后又让学生列举了很多这样的例子,目 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规律的总结要站在大量的例子之上。当刚刚总结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 和不变。”之后,有的学生立刻提出了“乘法中也可以”,这样就在学生的主动联想之中发 现了“乘法交换律”。13 接着教师又提出,“两个数相加或相乘可以交换数的位置,那么三个或是三个以上的 数相加或相乘呢”学生在例举了若干例子��后得出“加数(因数)的位置可以任意交换。” 教师乘胜追击继续问道:“四则运算中的加法和乘法中都存在交换律,那么减法和除法 中是否也有交换律呢”并建议学生从两个数相减或相除入手举例说明。学生在讨论的过程 中发现:两个数相减或相除时不能随意交换位置,两数相等时除外;但是当三个数或更多数 相减或相除时,只要被减数或被除数不变,减数或除数则可任意交换位置,从而证明了在减 法和除法中也存在交换律,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后引导结合课本,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认识比课本上研究的更深更广,也为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深究”的习惯更进了一步。因为有了交换律作基础,学生在总结结合律时,自然联想到要探究减法和除法中是否也 有结合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将探究的任务放手给学生课下研究。反思二 多种方法理解乘法分配���,在变式中提升认识。按照常规的思路进行教学,发现学生开始时都能够比较熟练的正向运用,但是不可否认 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套用总结出来的字母公式,并不真正理解。课后通过后进生辅导时 的一些经验以及与课题组教师的交流发现了如下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方式: 比如:35×24+65×24 方法一(常用方法):35 个24 加上65 个24,共100 个24。方法二:打包法 之后,我们又上网搜索,在人教论坛上,发现了一位老师的《乘法分配律课后反思》, 这位老师将分配律分为四课时(可见其重视程度,同时啃这块硬骨头的难度也可见一斑)。结合这位老师的经验,加上我们找到的上述理解方案,在学生能够比较好的正向理解分配律 之 后 , 将 分 配 律 与 乘 法 结 合 进 行 了 对 比 , 在 对 比 的 过 程 中 解 决 形 如 24 个 35 35 35......35 35 65 65 65......65 65 24 个 14 35 35 35......35 35 65 65 65......65 65 24 包 “25×44,36×101,125×92”这类应用分配律简算的问题。之后专门拿出一节课对分配律 进行正用、反用的变式练习。反思三 减法除法的性质反用不可忽视 在学习减法和除法的性质时,正用的题目学生能够比较好地掌握,但是在反用时出现 混乱,这是教师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很多教师会认为,正着用了,反过来不一样吗学生 并不按照教师的预料进行,有一部分学生去掉括号之后就是不变号,尤其是形如 “810÷54”这样的题目。于是专门拿出时间进行拆数和找公约数练习,并巩固混合运算的运 算顺序,引导学生不能只关注数的特点而忽视运算的性质及顺序。从上例可以看出,教师借助优秀课例及教师的教学经验带给的启示,对教材重新进行 了整合,通过典型课例的剖��和反思,教师更深刻认识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教学观念发 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学能力获得了较快的提高,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4、以相关课题为引领的研究性反思 在这两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逐步认识到,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教学反 思,需要在反思内容上相对集中,互助互研式教学反思尤其如此,否则教学反思便极有可能 流于偶然、零散,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于是我们选择以相关课题研究为引领的方式来组织教 师的教学反思,要求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结合本课题以及自己年级特点选定适合自己教学的 子课题,在子课题研究中开展系统的、深层次的教学反思。如,低年级选定了“如何培养学生 的口算能力和兴趣的研究”,中年级选定了“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技巧的研究 ”, 高年级的课题研究方向是“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问题的能力”。每个年级针对本 年级的子课题提出了有效的研究策略和研究方案,把教学反思融于子课题研究之中。每学期 期末阶段都要对本年级的课题进行反馈总结,对出现的问题及研究过程中的困惑与其他老师 进行交流及质疑,为下学期的研究奠定基础。通过每个子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在课题研究和 教学反思中得以成长,促进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以上是对本课题的实施过程进行的具体分析和诠释。教育科研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 意识的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工作总结、经验总结不同,需要经历一个科学而严密的研究过 程。这个过程要求我们要经常深入实际,收集信息,分析比较,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不断 地调整实施方案,以保证整个研究活动的正常进行。本课题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的不足 及疏漏,但是我们相��在今后不断的反思和调控过程中,我们的研究方案和计划会不断改进 和完善,逐步达到预设的效果!15

三、阶段性收获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专业化成长”已经进行了两年多,为了了解我校教师专 业化成长的现状,将此项课题的研究引向深入,本学期,我们对学校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抽 样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结合这两年来积累的大量材料,我们认为我们在以下 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一)教师普遍认同了教学反思对其专业成长的意义与价值。我们发现98%的教师认识到反思对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二)绝大多数教师已经形成了自觉反思的良好习惯。88%的教师能够在课后或是一个练习结束之后及时地进行反思,100%的教师通过反思 发现问题之后主动采取措施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三)教师反思的广度及深度有所提高 ���过前期开展的“如何撰写教学反思”的系列活动,使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及广大中青 年教师走出了反思的误区,教师通过对自己或他人课堂教学的反思,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通过对教学中疑难问题的反思,提升了个人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对教育契机的反思,升格了 教育水准。两年来,教师的反思由原来的疲于应付到现在的主动探索;由摘抄拼凑变为有感而发;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反思变为教书育人整体推进;由泛泛而谈变成精细到点、拓展到面、联想到 体;由人云亦云走向了同事儿不同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教师的反思涉及到了教 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做到了具体详细,以小见大,每一位教师教学思想逐渐活跃起来,教学 经验逐渐丰富起来。在本课题的带动下,学校2006 年开始计划出版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 论文集”,并于2007��6月结集出版了《反思中成长》一书,共收录各类反思151 篇,篇 篇精彩纷呈,其中课题组成员的反思有11 篇。(四)教师专业化水平有所提升 反思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教师自身或他人教学过程及教育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师个体 16 及团体的专业化水平,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地修炼自己的文学素养与专业化水平,将反 思转化成一种习惯,这种勤思、善思、会写的习惯将引领教师在更高层面上展现教学本领和技 能。

1、课堂教学能力 正因为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得以大幅提升,由原先 的机械重复的抄写备课变为现在的个性化备课;由依赖他人的指导到指导他人;由简单的模 仿他人的教学到为他人提供观摩课;由课堂的“霸主”到师生的融洽;由沉闷变为鲜活,教 师的教学能力及水平不断攀升。2006~2007 学年度,课题组成员提供各���各类观摩课、评优课 共计11 节。

2、撰写教学论文的能力 2006~2007 学年度,我课题组成员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纷纷摘得硕果。(见下表)2007 年,我校结集出版了《探索的路》一书,共收录教师论文159 篇,其中课题组成员的论文 10 篇。2006~2007 学年度课题组成员论文获奖情况统计 级别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国家级 6 1 2 省级 7 9 1 市级 2 5 1 区级 3 4 0 合计 18 19 4

3、其它 就在教育及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的同时,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水平及课件开发方面也有 不俗的收获。其中课题组成员自行设计制作的课件及教具共计14 件分别获得市、区一、二等奖。课题组成员刘冬梅在参与本课题研究的同时,根据研究过程中学习到的理论和专业知 识,带领一个年级的数学教师申报并通过了市级的立项课题“基于网络平台的数学课外教学 研究”,该课题正如火如荼的开展进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1、需要进一步加大课题组成员之间研究指导的力度和密度。现在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分散 17 在三个校区,各校区在独立实验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要定期组织三个校区的成员进行讨论 交流,把各自实验中的困惑之处寻求大家帮助,成功之处供大家相互借鉴。

2、需要进一步探究“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与专业化成长”的方法和技能。

3、目前还没有找到教师反思自己教学设计成功和不足的捷径。

4、课堂中不能时时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满足各层面学生的不同需求。

5、还有待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和教学反思意识的提高幅度。总之,在课题研究实验中,教师的反思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 了迅速的成长,教育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但是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题研究是 它永恒的主题,课题组的教师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行动是力 量,研究在实践,实践在提升,智慧总是在行动中迸发,没有最好,力求更好。附:主要参考文献

1、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

3、[美]Stephen D.Brookfield 著,张伟译:《批判反思型教师AB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年;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年。

自我反思: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篇7

关键词:反思,教学资源,合作学习

孔子云:吾一日三省吾身。常反思才能有大成, 圣贤的至理名言与躬身实践对我们这些为人师者也有极大的启发。作为一名身处一线的普通教师, 我也时常提醒自己:在关注学生发展的同时, 还应时刻谨记“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反思是跟随在实践后面的反复回溯、反复思索。在教学实践中, 我也不断地进行反思, 虽屡经思想的战栗与阵痛, 但身置其中我也享受到了精神的欢愉。每次反思都促使自己有了一些新的收获与提升, 现摘录两则反思随笔。

一、反思随笔之一:对教学资源呈现时机的反思引发的二次备课

随着多媒体手段使用的日渐频繁, 语文课堂亦丰富多彩起来。在溧阳市别桥中学听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公开课, 结合我平时的教学, 我感到自己在这一问题上仍有很大的疑惑。

【案例描述】

师:请你描述一下“魔鬼的海”这一现象。

一位学生找到文中相关语句并朗读。

师:能否用简要的语言说说其成因?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 结合文本并联系物理知识明白了是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形成的。

师:出示三幅图片。 (一为“魔鬼的海”, 其余为“海市蜃楼”)

学生情不自禁发出“噢, 海市蜃楼”的惊讶之声。

师:请你描述一下“鸣沙”的现象并说说其成因。

一位学生找到文中相关语句并阐述。

师:播放“鸣沙”视频。

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

师组织总结:作者对沙漠里奇怪现象的成因的剖析是为了告诉我们读者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

师组织全体学生齐声朗读以上两者的成因和结论。

【案例解读】

以上教学设计思路清晰, 实施的也非常的顺畅, 给人感觉很圆满。但我所思考的是这些图片和视频在这里面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呢?它们是否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呢?难道它们仅仅是为了对文本既有结论的一种印证吗?再反观学生学习的情绪体验, 当学生看到三幅图片时都情不自禁地发出“噢, 海市蜃楼”的惊讶之声;当观看视频时一个个更是津津有味, 全神贯注, 可见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确实对天性好奇的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这与这一环节之前学习文本的安静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此处应该是学生在本课学习中的兴趣点和兴奋点, 教师可以围绕这方面做点文章。

我觉得这些教学资源挖掘的非常好, 但在呈现环节或时机上还可以做些调整。如:可以先一一展示图片和视频, 激发起兴趣, 再让学生采用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去探究其成因, 当他们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无法作出合理解释时, 教师不妨点拨一下告诉他们答案就在文中, 从而通过学生主动地寻找完成对文本的学习, 明确其产生的原因, 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 这是第一。第二, 让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图片, 要求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描述你所看到的画面, 然后再画出本文中描述这一画面的语句, 两者加以比较, 这样既感知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又进行了口头表达训练。第三, 当激发起的兴趣可能因口头表达训练后逐渐减弱下去时, 下面再尝试给予新的刺激, 让学生补充其他“画面”:你在生活中看到了哪些奇怪现象?又有谁能为它作番科学的解释?最后归结出结论。这结论是学生自己得出来的, 也是文本所要阐述的观点: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都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虽然世界上有许多未解之谜, 我们也坚信科学终能一一解答。仅仅调整了呈现的先后顺序, 但它却能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也产生了迫切阅读的需要和动机, 这样就把阅读文本内化为一种内在的需要, 也能完全落实并达成了预设的学习目标中的情感态度这一纬度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热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教学并非是为教师教的顺畅, 而应是让学生学的有味, 我们相信学生“乐学”才可能学好。只有学生精彩了, 我们的课堂才精彩。

二、反思随笔之二:借我一双慧眼吧——也说教学资源的开发

结束了在武进东安中学的公开课教学《木兰诗》, 自感不甚满意。在评课时, 常州市初中语文教育岳亚军名教师工作室成员的点评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特别是朱淑兰老师对我漠视了多媒体教学中图片资源的利用给予了很大的提醒。回校后, 我在自己对教学资源的开发方面进行了反思, 并为此进行了实践。

公开课教学:美国动画片《花木兰》的电影宣传海报仅仅作为我上课伊始的背景图片, 在制作课件时并没有细加审视这张海报, 更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可资利用的教学资源。当时的想法很简单, 当学生走进多媒体教室时总不能在投影幕布上是白茫茫的一片吧, 我投影这张海报仅想告诉学生今天这节课将学习《木兰诗》, 请同学们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反思后的实践:为了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我也把这张电影宣传海报展示了出来。由于是自己带的学生, 学生们一看到海报, 就兴奋地说起了影片里的故事情节和自己的观看感受, 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一些学生甚至没等我发问就急着把手举了起来, 嘴里还嘟囔着:“老师, 叫我, 叫我回答, 我看过的。”

“别急, 别急。”我卖着关子故意说, “老师知道很多同学看过这部电影, 可是谁知道这张电影海报的设计用意吗?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张海报。”原本热闹的课堂开始安静下来, 面对电影海报夸张的描绘, 有些人在沉思, 有些人在翻看书本, 寻找创意的根据。过了不久, 学生们又充满了自信, 高高地举起了手。

“海报中的人物手握宝剑, 表示这个故事和军事战争有关。”海报中的木兰手持宝剑, 这和诗歌中表现的战争情节的确符合。

通过对电影海报设计用意的分析, 学生基本抓住了木兰的形象和诗歌的内容, 于是我再要求他们速读课文, 找出关键语句, 筛选重要信息, 整体把握故事的内容。由此, 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文中最关键的信息, 并轻松地归纳了本文的主要情节。

立足反思促进科学教师专业成长 篇8

一、反思成功之处,积累教学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我们自己上课,还是去听其他教师的课,每堂课总有成功之处,精华之所在。所以我们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人,及时发现这一闪光点并把它记录下来,经过长期积累,教学经验自然日益丰富,有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例如我听了一位特级教师上的《观察水》一节课,他的引题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听说外星人没有水,他们很想了解我们的水是怎样的。你们能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水是怎样的吗?”之前学生们对水的特点已经有了一些粗浅认识,但是不是很全面,甚至有可能是错误的。所以在介绍水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于是学生就展开了重新构建水的特点的研究活动。在课堂的最后,让学生再次向外星人介绍水。这样首尾呼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始终在一种激情的环境中开展研究活动。我们大家也感觉安排得非常巧妙和成功。回来后,我也运用了类似的方法,效果不错。所以我们最好多去听一些特级教师或者是优秀教师的课,吸取他们的优点,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二、反思失败原因,优化课堂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中,无论我们教学经验是如何的丰富,难免也会有疏漏之处。这就要我们反思其中原因,并作调整,以优化课堂教学。例如我在教《怎样加快溶解》这一课时,在活动开始的时候,设计了一个比赛的环节:把一片“口含片”发给学生,学生可以使用任何方法,看谁能够把口含片最先溶解完。我认为这样设计的优点是能够让他们将平时的生活知识运用到活动当中来,本以为会达到不错的效果。可是到了课堂上,由于一开始就进行了比赛活动,课堂就很难控制,导致了教学失败。课后,黄老师认为,根据现在的生活经验,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加快溶解的方法,我们没有必要再采取这比赛的环节。这个实验跟下面的实验有重复的现象,应像章鼎儿老师说的将多个小实验合并成一个大实验。于是我在上另一班《怎样加快溶解》这一课时,采用了黄老师的办法,结果教学效果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后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仔细分析,查找根源,以免重犯低级的错误,使教学日趋完善。此外,自己上课,自己反思,一些大的问题不容易被发现。为此,教师之间最好多互相听课,最好请教研员多来听课,这样他们就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毛病之所在,及时“对症下药”,以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三、反思教学机智,提高瞬时悟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生成性。有时学生会提出一些我们预想不到的事,因此我们教师要对自己如何处理这些“预设”以外的事的闪光点进行反思,锻炼自己的教学机智,以启发在以后教学中的悟性。例如,我在教《水的观察》这一课,让同学们汇报时,其他同学讲的都在我的预料之中。可是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还知道水有放大的作用。”一时间,我停顿了下来,并思考,水的放大作用其实并不是水的特点,主要是水跟瓶子组成了凸透镜的缘故,我们不能把它说成是水的特点。但如果我说不是,那也不行,这是一些学生用眼睛观察到的。究竟怎么办?通过思考之后。我说:“这位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能够发现其他同学没有发现的现象,但是是不是就是水的作用呢?我们也不能肯定。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继续拿方形的、扁形的等不同形状的瓶子的来装水实验,假如都有这样性质的话就说明是水的作用,否则就不一定就是水的作用。”这样,我既表扬了这位同学仔细观察,又进一步激发了他探究科学真理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的生成中应该及时关注“学情”,注意把握好方向,适时地作出反应和调整,以提高自己的瞬时悟性。

四、反思疑难之处,实现教学相长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总会碰到许多困惑、疑难之处。我们要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什么,面对困难,我们要如何调整。例如,我在教《植物的根和茎》这一课时,由于第一个实验“根的作用”在一堂课之内很难完成,需要1~2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我就将自己做过的实验器材带到学校讲给学生听,也没有让同学做。另一个实验“茎的作用”就让同学们一起做了。这样一来,我想应该不错了吧,但是当我看到同学的活动手册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的想法是错的。有很多的同学把“根吸水”的实验跟“茎输送水”的实验给弄混了,错把“茎输送水”实验写成了“茎吸水”的实验。通过反思,我认识到,主要是自己这两个实验有些相似之处,而我出于“省事”考虑,没有让学生亲手做,所以就产生这样的后果。吸取教训以后,我再上其他平行班的时候,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五、反思改革创新,挖掘创新潜能

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情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例如我们在教《蚕的一身》这一课时,其中有个活动是“抽蚕丝”,蚕丝抽是比较容易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断,而且用手绕的速度又很慢。我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班里没有一个学生能抽完。于是我就寻找原因,发现主要是我们绕蚕丝的设备不够好,手的用力不够均匀,就很容易断,假如有专门的机器就好了。于是,我就把这一要点讲了出来,鼓励学生去发现各种绕蚕丝的方法。到了第二天,同学们拿出了很多的办法。其中一位同学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去找一本荣誉证书的外壳,然后用透明胶布把开口粘住,再拿一根筷子从荣誉证书的中间穿过,使两边可以用手拿。这样我们就不必用手去绕,只要用手握住筷子的两头,然后把整体转动起来就行了,这样一来,蚕丝既绕得快,又不容易断,到其他班里上课时,有些同学十几分钟就成功了。

上一篇: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下一篇:预防溺水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