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境建构与大学英语阅读理解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语境建构与大学英语阅读理解

论语境建构与大学英语阅读理解 篇1

论语境建构与大学英语阅读理解

语言的.使用和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这种复杂性体现在言语交际受制于交际场合和社会、文化因素,也表现在说话人的话语组织依赖于听话人在特定交际环境申的语境假设能力以及推理能力,即语境建构能力.本文探讨了语境建构对大学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并提出了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申培养语境建构能力的方法.

作 者:刘丽军 作者单位:湖北经济学院外语系,湖北武汉,430205刊 名:湖北经济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年,卷(期):5(5)分类号:H3关键词:语境建构 英语阅读理解

论语境建构与大学英语阅读理解 篇2

1. 语境

关于语境,中外语言学家曾有过种种论述。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了“语境”这一概念,并把语境分为“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英国语言学家弗斯接受了马林诺夫斯基的主张并明确了“情景上下文”定义,把语境分为语言内部结构因素构成的上下文和外部情景上下文。之后,韩礼德把语境划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把语境因素归为三个组成部分:场境、交际者和方式。在中国,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陈望道在其《修辞学发凡》中提到“情境”。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按内容又把语境分为现实的语言环境和广义的语言环境。

参考中外语言学家的论述,语境就是指使用语言的环境。语境可以是一篇文章的上下文;可以是文章的时间、地点、历史背景;也可以是对话人的身份背景、对话人之间的关系等;还可以是语言交际活动中经济、社会、文化、风俗等因素。语境分为语言语境和语言外语境。而语言外语境又可以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语境为我们准确理解和传达语言所表示的意义提供了一个赖以依靠的依据。只有联系语境,语言才能更准确地表达意义、传递信息,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

2. 语言语境与语言理解

语言语境,是指言语内部环境,主要指搭配和上下文。通过语言语境,我们可以理解某些生僻词的词义,也可以更好地分析一句话的含义。

2.1 结合语言语境理解词义

“uplook”是从前面的“outlook”仿造而来的,没有“outlook”、“uplook”无从理解。但没有后句话“我在社会上处于底层地位”,“uplook”也不会得到更准确的理解。“uplook”在这指“向上爬观”。

(1) I had no outlook, but an uplook rather.My place in society was at the bottom.

2.2 结合语言语境理解句义

(2) And when the eruption ended, Pompeii was buried deep.A city had perished.

后句含义取决于前句的制约。根据前句,后句指“庞培被埋在火山灰尘下面消失了”。否则,只有后句,我们会理解得很模糊,并会发问“一个城市为什么会消失”之类的一系列问题。

作为语言语境因素,我们应把重点不只放在上文也要放在下文,如,有人说:“我读的是医学专业”,听话者会以为他将来想当医生,但他接着又说:“但我毕业以后并不想从事医务工作,而是想当作家。”情况便大不一样了。因此,一个词或句子的意思在很多情况下要依赖语言语境才能确定。离开语言语境,很难理解一些词语、句子的含义,更不用说很好地理解话语、语篇了。可见,语言语境对理解语言是必不可少的。

3. 语言外语境与语言理解

3.1 情景语境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形式,而交际总在一定情境中进行。语言必然依赖于其产生的环境,时间的特征、性质,谈话的主题、时间、地点等。因此,在解读语言时就必须考虑交际活动的物理环境———时间、地点、交际的主题、交际活动的参与者及交际方式等因素。

首先,语言的交际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如,学生在教室上课,说话庄重,话题集中,目的明确;而在寝室里聊天,则话题分散,目的不明。如果说话不分时间地点,就会影响语言的交际效果。再如“Butter, please.”这两个单词所构成的一个独立完整的语篇,需要依据语境条件才能确定含义,如果在餐厅就餐,意思就是“Pass me butter, please.”,但如果是在商店买东西,意义则是“I want to buy butter, please.”。

其次,交际的话题是交际的中心议题,是涉及的中心内容。一般说来,交际双方对交际话题越感兴趣,交际就越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反之,交际就会被中断或话题被转移。如语言学家格赖斯举了下面这个发生在一次高雅的茶会上的例子:

(3) A:Mrs.X is an old bag (a moment of appalled silence)

B:The weather has been quite delightful this summer, hasn’t it?

这是一个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中关联原则的例子。因为A在这样高雅的场合谈论别人的长短处,况且是说某夫人是老丑妇这样不登大雅之堂的话题,B故意说了一句与A的话语毫无相干的话语,其隐涵就是:“你的话语不能登大雅之堂,让我们还是谈谈别的什么吧。”在这样的情景下,A的话语就进行不下去了。

再次,人们之间的言语交际,总是在特定的地点、场合进行的。交际方式因交际场合的不同而不同,它有庄重与随意、正式与非正式等之分。交际双方对语言形式的采用和理解,都要受到一定场合的影响。一般说来,场合越正式,所使用的语言也就越正式。例如:

(4) A1:Would you please open the window?

A2:Open the window.

A3:The window is still closed.

A4:Isn’t it hot here?

B:Ok!Let me open the window.

这里A1, A2, A3, A4表达的都是要求听话人B打开窗户,但表达方式却各不相同。A1是疑问句,表示请求,用于正式场合,为礼貌用语;A2是祈使句,说话者带有“命令”的口吻,一般是上级对下级发号施令;A3则是陈述句,在特定的语境下,其隐涵是暗示受话人去打开窗户;而A4虽然是一个疑问句,但不是询问事实,而是婉转地暗示“该打开窗户了”。这样,尽管在不同的语境下,受话人都做出了“去打开窗户”的言语反应和话语后反应,但是其所依赖的情景语境是不一样的。

3.2 文化语境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使用者都属于某个特定的言语社团,每个言语社团在自身的发展中形成各自特定的文化规范———特定的历史、风俗人情、价值取向等。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起交际作用的。

英语中许多词脱离了文化语境,意思就不明确。对词义的理解需要依赖文化语境推导其恰当的词义,而不只从词汇的基本意义和语法意义上去理解。如:

(5) He is loyal to his master like a dog.

这句中的“dog”带有很强的文化意义。英美人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忠诚可靠。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他对他的上司非常忠诚。所以“dog”在英语中往往含有褒义,如“Love me, love my dog.”,“lucky dog”等。中国的“狗”的文化意义与英美国家的“狗”的文化意义却相差甚远。“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总是贬义的,汉语中常用“走狗”、“丧家之犬”、“狗仗人势”等来形容所厌恶的人。

理解词义离不开文化语境,理解整个句子有时也离不开文化语境,如:

(6) 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when the clay begins to breathe.

这个句子中沿用了《圣经》中的典故,根据《圣经》记载,上帝用底墒的尘土造人,并将生命之气吹入他的鼻孔,使之成为有灵气的人,这样上帝造人的工作便完成了。很明显,该文作者很巧妙地运用了《圣经》典故,把教师比喻为创造生命的上帝,即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当然,我们汉语中也常常听到“肚子唱空城计”、“解决牛郎织女问题”、“他在家是个气管炎”等,如没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知识,就不易理解其含义。非语言语境中文化语境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我们要重视语言的文化内涵,因为这些文化内涵是语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结语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因此,运用和理解语言总是离不开一定的语境。语境像一种无声的语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在很多场合,语境的作用就像一句古诗所描述的那样“此时无声胜有声”。可见,词语脱离了语境,词义就无法被理解。句子脱离了语境,句义就无法被理解。

因此,我们学习语言,不仅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语音、词汇、语法等有关语言知识,还要善于解析语言内部环境和语言发生时的情景、社会文化因素。所以,我们应建立语境意识,提高语境分析能力,善于依据一定的语境准确理解语言,在特定的语境中恰当使用语言,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摘要:语境的研究由来已久, 语言语境、语言外语境对语言理解有很大影响。理解语言不能脱离语境。

关键词:语言语境,语言外语境,语言理解

参考文献

[1]Mey, J.L.Pragmatic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2]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认知语境与英语词语理解 篇3

【关键词】认知语境 词汇 语言学习

引言

语言是每一个人类社会中都必不可少的交际工具,而在语言的理解中,对于词汇的意义的理解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什么是“意义”?语言学中对于意义的解释一直都不曾中断。例如C.K.奥格登和I.A.理查兹在他们1923年出版的《意义的意义》中就列出了意义的16个大范畴、22个子范畴。除此之外还有Leech的意义七分法,还有语境理论下、行为主义理论下和概念论下对于意义的定义。虽然人们以及不同的理论下都对于“意义”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但是却无法给出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大致上人们还是将“意义”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纯的只关心的是语言本身的意义,这种意义往往不受语境的干扰,这种就是我们语义学所研究的“意义”。往往它是单词本身所包含的意义,例如在字典当中chain的意义只是指“a series of connected metal rings, used for pulling or fastening things; a length of chain used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链子;链条;锁链)”。“语义三角”是语义学中非常重要的理论,但是这种理论不仅无法解释例如to, how, of这样的词,而且也无法解释单词的多义现象。于是另一个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语用学的出现使人们开始研究语言在语境因素下的意义,例如当两个人在购物中心闲逛的时候,突然一个人突然指着房子说了一声“chain”,这个时候另一个人对于这个单词的理解绝对不是这个单词本身的意义,听话人会理解到对方想要表达的是“连锁商店”这一类的意义。而本篇文章则着重去讨论在语境的因素影响下词语的语用意义。

一、认知语境

语境从字面上来看就是语言表达的情境,最初习惯的对于语境的理解就是指文本(text)范围内的上下文(context)。但是这种语境的定义却是不完整的这种语境实际上只能算是语境的一种,而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着上下文以外的多种语境。1923年马林诺夫斯基提出了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从此之后,包括Firth,Hymes等中外语言学家又进一步发展了对于语境的定义。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认知语言学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在美国、欧洲兴起,并且迅速成为语言学研究的前沿。随着对认知语言学的不断研究,人们开始将认知语言学与语境相结合并逐渐发展出认知语境这一概念。可以说认知语境是语境的进一步发展,语境从最初的语言层面上逐渐发展到客观物质世界层面直到现今的认知层面,经历了这样的三个阶段。也正是因为如此,认知语境和语境在本质上虽然相同,但是却仍然有着许多的不同。认知语言学是人类对于世界的经验,是我们感受和概念化的世界。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认知是我们大脑中的一种活动,是我们感知外部世界的重要存在,同样认知语境也是人们在经验、认识基础上对某一个概念的心理认知构造网络。人类在对世界的接触过程中,会将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所有信息,在人类的大脑中进行一系列的整理、排列、分类等处理方式,通过人类的大脑对外部世界认知化、结构化,最终将具体的信息形成抽象的概念储存在大脑中。认知语境是将我们所经历的经验内在化大脑中并形成的一个固定的模块,它的存在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对于语言的隐形信息得到充分的认识。例如说如果我们在考试结束的时候,会听到“到时间了”这样的一句话,但是这个时间是指什么时间?哪一天的时间?当我们听到这一句话的时候,我们并不会产生上述的疑惑,那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已经将考场上老师这样一个背景,以及在这个情况下所说出的“时间”的所代表的意义,交卷和时间这样的理解,作为一种经验、情形、心理图示、百科信息内在化为我们的认知语境。所以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可以立即明白其中所指代的意义。在传统语境学中,人们认为语境是交际双方已知的,给定的,人们通过上下文和客观语境等具体语境去理解意义的。可以说在传统语境学中,人们将语境看作是静态的,不变的,先于话语而存在的,但是认知语境的出现却和传统的语境出现了完全的不同。关联理论在语用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由Sperber和Wilson(1986)年提出的“认知环境”这样一个概念,第一次提出了语境的认知性。关联理论中对于认知语境有过定义,Sperber和Wilson认为在语言交际中,听话者对世界的假设以概念表征(conceptual representation)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构成用来处理新信息的认知语境。关联理论下的认知语境不再认为语境是静态的,而是提出了语境是动态的一个过程。因为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的 “共同的背景知识”也并不完全,而且随着交谈的进行两个人的语境也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例如小张问小王今天有没有作业,而当听话者的小王回答了小张的问题,告诉他今天有作业,那么小张就得到了新的信息,他所处的状态就已经不再是最初那个不知道有作业的状态了。所以显而易见随着交流的不断进行,说话者与听话者所需要理解对方话语所需的语境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人们在语言交际时是动态的,所以与之相应的语境也应该是动态的。

二、认知语境对于英语词汇学习的作用

1.认知语境与词语的隐喻意义。隐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语言现象,可以说隐喻的思想在人类的思维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人们习惯于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去理解那些对于自己抽象的、或是不熟悉的事物,而对于隐喻理解和生成都要依靠人们的认知语境,可以说人们对于隐喻的认识往往还要依靠“认知”的力量,因为人们在理解的时候,需要将未知的概念通过大脑中已经认知化、结构化的概念进行识解,可以说隐喻是从一个认知域到另一个认知域的映射。

1980年,美国当代语言学家莱考夫和约翰逊在他们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中提出了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的概念,他们认为“隐喻普遍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存在于语言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是隐喻式的。”可以说他们从认知的角度去分析和解释隐喻,隐喻是和认知有着很深的联系的,人们随着经验的增长,在大脑中所储存的系统的认知语境也就越多,对于世界的认知程度越深,那么人们就更加擅长运用自己大脑中的认知语境去理解隐喻意义。人们从自身的概念出发以认知语境为依据从而理解话语或是词语的隐喻含义。所以当我们理解“green hand”这样的词语时,我们很少将它理解成“绿色的手”而是将它理解成“新手”,因为在英文当中绿色往往就会与自然当中绿树、绿草所联系,而这些事物的共同特征就是都含有朝气蓬勃的含义,给人一种新生的感觉。所以当我们看到这个词的时候,绿色这个词就首先会刺激到我们大脑中对于绿色早有的认知,所以也就更容易去理解 “green”的含义了。从You are in high spirits.(你兴高采烈的。)这句话中,我们知道此处high代表着情绪的高涨,因为high本身的所含有的意义往往是指“离地面远的”、“高处的”、“高的”的意思,而此时我们人类身体和文化的经验在我们大脑中形成的认知语境则会让我们在接受到“高的”的这一个信息后,我们的大脑会产生“高的身体”、“声调的高”、“地位高”或者是“价值高”等信息,同时我们在看到“spirits”这个单词的时候,我们会想到的是“精神、情绪、态度”等。此时我们会将这样的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在大脑中联系起来。“高”对应的是“情绪的高涨”,从而可以明白这句话的意义。

2.认知语境与词语的语用含义。认知语境除了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我们上面所说的隐喻含义之外,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的理解词语的语用含义。单词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仅仅指他本身的含义,很多单词往往都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密切相关的意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多义词。多义词的出现实际为语言的学习者减轻了相当多的负担,同一个单词可以拥有多种意义,但是同样也为我们判断单词的具体意义造成了困难,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单词所处的语境去判断一个单词在这个语境下的准确含义。认知语境是我们大脑对于经验、知识等系统化在我们大脑中的一种存在,不论是语言的交际,还是对于词汇意义的确定,我们都需要依靠认知语境,例如当我们听到某一句话“the family that lives three doors up from us”中的“door”这一词的时候,这个新的信息就会刺激我们大脑中的认知域,此时我们的大脑中会出现和“door”相关的概念,我们首先在脑中会反映最直接的信息,那就是门边、门口、出入口这样的一类信息并从而激活与门相关的动作和行为,例如敲门、关门、开门、锁门等行为。但是当我们看到单词“family”时,我们会发觉此时“door”的意思并不是指门,因为“family”的意思为“家族、家庭”的意思,所以此时我们就会将有关于“door”与“family”这两个的认知语境联系在一起,并从中选取“door”的准确含义,从而我们就可以推断出在此处的“door”指的是“住户”、“人家”这样的隐形信息。同样在句子“He breaks the record”我们都知道record是一个多义词,而在此处我们既可以把它理解成“记录”也可以把它理解成“唱片”或是“经历”等意思,所以此时认知语境的存在非常的重要,随着认知语境的不同,我们对于这个单词的理解也会随之变化。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多义词的理解,认知语境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当然认知语境也会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借代含义,在我们对于语言理解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词语的修辞含义,而此时我们的认知语境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对于很多单词的理解,如果没有我们大脑中早已存在的认知语境的话是很难理解的。我们都知道对于隐喻的理解是我们要清楚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而同时借代是要求我们必须能够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可以说如果听话者(或是学习者)如果没有一定的认知语境知识在大脑中的储存的话,是很难理解词语的修辞含义的。例如在“sharp tongue” 这样一个短语中,人的舌头不可能锋利,能够锋利的只有人所说的话语,但是人们早已将这种身体部位可以取代它所具有的能力这样一个经验以固定的知识草案模型存储在我们的大脑中,当我们将它与“sharp”搭配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sharp”所要修饰的是语言,所以这个短语表示的是“尖酸刻薄的言语”。而对于 “Have you ever read Shakespeare?”这一句话的理解关键就在“Shakespeare”的意义,首先我们要明白这个单词代表的是英国著名的剧作家,当我们再一次看到“read”这个单词的时候,我们明白要去读的并不是作家,而是他的作品。同样当我们听到Beware of the bottle(谨防喝醉酒)当我们听到这个语境下的bottle一词时,会马上把bottle与“喝酒”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在我们听到bottle这个词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中会接受到bottle这样一个信息,在我们的大脑中就会刺激到大脑中已经形成的固定的知识草案。也就是说我们说到bottle就会想到装酒的容器,那么我们的大脑中就会想到喝酒的这样一个动作,从而形成这样的逐步联想,使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的理解词语的意义。

三、结语

认知语境作为近年来开始被人们逐渐重视起来的理论,它的出现为我们研究和理解语言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语言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发展起来,可以说它是我们人类经验不断积累起来的,很多语言的理解并不是仅仅靠具体的上下文或是具体的情景语境就能够理解的,人们对于语言的理解是更加深刻的,是因为人们早已将各种语用因素内在化、认知化在我们的大脑中,所以人们对于话语的理解并不是简单的因为某些具体的语境因素。当然,这并不是表明认知语境这样一个概念就是完美无缺的存在,从认知语境的概念被人提出开始,很多的语言学家就对“认知语境”的提出了诸多的疑问,因为认知语境毕竟不像是传统的语境般是具体的,人们可以容易理解的,而它是存在于我们大脑中,认知化的语境,所以很多语言学家对其的准确性以及可行性上抱有一定的疑问,而这也恐怕是我们今后在研究认知语境时不得不去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2]Leech,G.1974/1981.Semantics:The Study of Meaning[M].England:Penguin Books,1983.

[3]Ungerer,F & Schmid,H.J.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

[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论语境对英语翻译的重要性 篇4

论语境对英语翻译的重要性

英语的遣词造句,篇章结构以及语体形式均离不开语境,因而正确翻译的`基础应在于准确地把握语境.从这一观点出发,得出语域理论是有关语境的理论中最具效力的.在翻译中,要注意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所具有的不同意义,翻译表达应再现原文情景,要注重不同的语篇具有不同的功能.

作 者:马冰 MA Bing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23刊 名:辽宁高职学报英文刊名:LIAONING HIGHER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 JOURNAL年,卷(期):9(9)分类号:H315.9关键词:语境 语域 翻译

论语境建构与大学英语阅读理解 篇5

宁夏银川九中 沈洪泉

一、图式阅读理论对改进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活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的心理机制和相关因素很多,按照传统的观点,阅读是一个从字母→词→句子→语篇的有序的自下而上的理解过程。阅读一篇文章的过程就是对构成该文章的语言的理解过程,阅读过程所遇到的问题被单纯地归结为语言上的问题。因此,教师的唯一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扫清语言上的障碍。这种观念的片面性及其对阅读教学带来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近些年来,在国际上许多认知心理学家, 语言学家和人工智能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一种较为全面的阐释阅读过程的理论-图式理论(schematic theory)诞生了。国内许多学者如陈思清(1992)、李绍山(1992)和李维等人(由于本人手头文献资料有限,恕不能将他们一一列举)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都曾引进并运用该理论结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针对英语阅读理论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使英语阅读理论的研究和实践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图式阅读理论把传统的阅读观念、心理学观点和一些全新的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已及人工智能理论融合起来,将阅读过程解释为读者在语篇的各个层次上和各个层次之间的从上而下(top-down processing)和自下而上(bottom-up processing)的两种信息处理方式相互作用的过程,即读者的知识和语篇中的各个层次(即字-词-句-篇章-语义-结构)中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什么是图式?图式(schema)就是知识在大脑中的储存单位,它包括各种各样的知识,图式的总和便是一个人的全部知识。图式的表现形态为树形结构,其主干图式上往往衍生出许多分枝子图式,而分枝子图式又衍生出更多的细小子图式。图式的抽象程度与其层次成正比,层次越高越抽象,越低越具体。每当一个图式中的大部分子图式被启动时,该图式便被调用了。

图式是认知的基础,人们处理外界的任何信息都需要调用大脑中的图式。依据图式来解释、预测、组织、吸收外界的信息。

根据图式阅读理论,读者的阅读能力由三种图式决定,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

1. 语言图式

语言图式是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的基础。语言图式的建立对于外语学习至关重要,因为语言是学生掌握外语最薄弱的环节,而语言又是传递信息的媒介,没有相应的语言图式,就不能识别文章中的字、词、句,也就无法利用文章中提供的信息和线索去调用大脑中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因而也就谈不上对文章的理解。

2. 内容图式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尽管读懂了文章中的每一词句,却无法理解全文的意义。图式理论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学生或者未具备有关的内容图式,或者缺乏调动内容图式的能力,因而无法将文章中的信息和大脑中的知识联系起来,于是出现了读后不知所云的现象。图式理论认为文章的内容也是构成文章难度的一大要素。

在外语阅读中,外国文化背景知识是内容图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语言并不等于语音+词汇+语法,它还渗透着该民族的文化。缺乏对该民族文化的了解往往是造成阅读困难的一大要素。学生有时之所以无法理解某些文章的意思是由于文化差异而未能具备相应的内容图式,因而在阅读中无从调用,阻碍了对文章的理解。

3.结构图式

阅读理解不仅受到文章的语言和内容的影响,还要受到文章结构的影响。特定的内容往往需要特定的结构才能被有效地表达,例如,政论文章通常是比较型的,科技文章通常是问题解决型的,历史文章通常是时间型的,这些结构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框架。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调用了相应的形式图式,就能够提纲挈领地理解文章的大意以及各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我认为借鉴图式理论改进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其重要意义有以下两点:

首先,在阅读过程中,信息处理的方式既是自下而上又是从上而下的。在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过程中,读者根据输入信息调用一个最低层次的图式,随着信息的不断输入该图式便逐渐升级到高一层次的图式。而在从上而下的信息处理过程中,情况恰好相反,读者根据预测和部分信息启动一个高层次的图式,然后在输入信息中寻找其子图式,进而肯定或否定该图式。在阅读过程中,无论在哪个阶段,哪个层次,以上两种信息处理方式总是在同时进行,起着互相弥补的作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帮助读者发现新的信息以及与其假设相悖的信息,而从上而下的方式则帮助读者消除歧义,作出抉择。阅读过程是一个读者与阅读材料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是在已有信息(图式)与新信息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过多地依赖“自下而上”的信息处理方式(即依赖文本提供的语言信息),阅读理解就会受到影响;而如果能同时利用已有的背景知识进行“从上而下”的处理,阅读理解的速度和质量都会得到提高。

其次,图式理论既考虑了文章本身的因素,又考虑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它将阅读过程解释为读者的知识和技能与文章中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语篇的意义并不在其本身,而是在读者的图式之中,是读者赋予的,不同的读者就同一篇文章可以根据自己的图式赋予不同的意义。语篇只是向读者提供了调用图式的线索和方向。因此读者大脑中的图式越多,越完善,则被调用的可能性越大,调用的速度越快,阅读效率也越高。

二、阅读图式、阅读策略与元认知结构的关系

关于中小学英语学习策略研究论著的目前已有许多见诸于书籍和刊物,但在我本人手头的文献资料中尚未见到有关英语阅读策略研究的专门论述。下面我将参考借鉴章兼中、俞红珍二位学者对中小学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谈谈自己对英语阅读策略及其在教学中作用的看法。

阅读策略主要是一种内隐的思维活动,它有时以一种外显的行为(程序、步骤)显示出来,但并不十分明显的表现出来,而仅仅是一种在大脑中的内隐思维活动而难以被人观察和感知。中学生阅读英语的目的就是在掌握一定量的语言知识、阅读技能和阅读能力的前提下用英语阅读理解有一定难度和长度的材料。我们可以根据英语阅读的目的、内容、过程和方法把阅读策略界定为引起语言知识、阅读技能和能力、智力和情感因素持久变化的有效活动、途径、方法、思路和行为的综合体。

阅读策略可以进一步划分为:阅读过程中的情意策略、认知策略和智力策略。

情意策略:阅读过程中的情感监控、社会学习和情感动机。

认知策略: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和保持策略、记忆策略、学习策略、提取和使用各种阅读图式的策略、监控、评价策略。

智力策略:阅读过程中的计划、选择、注意、综合和自我管理策略等元认知策略。

在外语阅读过程中,学生总是不断地接触新的阅读材料,他们在理解这些材料时不断碰到各种问题,这就要求他们利用已经掌握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去解决问题。这种为了理解语篇而调用各种图式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方式就是学生在阅读语篇时采用的阅读策略。但是外语阅读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孤立地研究阅读策略,恐怕难以揭示问题的本质。我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学生在使用阅读策略时,或许有一些更深层的因素在发生作用,这些深层因素与阅读图式的不断扩充和丰富有着十分重要但却是间接的联系,策略的使用是介乎这两者之间的一种伴随物,这些深层次因素主要与元认知有关。

其次,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外语阅读只不过是人类各种认知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认知策略又是人类了解和探索未知世界的一般思维方式--人类认知能力的组成部分,并非外语阅读活动所独有。因此我们研究外语阅读策略,就有必要溯本求源从智力开发的中心环节入手,研究学生的元认知结构和元认知训练。

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和辛涛(),林崇德和陈英和(1996),董奇、周勇和陈红兵(1996)在他们的著作中对元认知结构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等各种心理要素和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对我们运用元认知理论研究阅读图式和阅读策略的运用过程很有启发。

元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1.元认知知识是关于任务、自我、策略和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的知识。

2.元认知体验是认知主体随着认知活动的展开而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它是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同时产生的即刻反应。与之相比,元认知知识则是贮存在大脑中并可以从记忆中提取来指导认知活动的概念和知识系统。二者之间密切相关。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元认知知识,才可能产生有关自身、任务、目的等元认知体验。

3.元认知监控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控和调节。

通俗地讲,元认知就是对认知活动的认知。在阅读过程中离开了元认知这个“后台总管”的有效调控,阅读图式和阅读策略是无法发挥作用的。随着阅读训练的深入,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在不断提高,并且在与阅读图式和阅读策略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中带动它们不断充实与完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元认知结构的特点和要素有针对性地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强化和充实他们的元认知结构。

第一、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决策过程。这一过程可能是自动进行的,通常只需1/10或1%秒,但这是这些决策引导着学生的阅读活动。教师必须注意学生的阅读决策的种类、影响因素以及决策过程中的个体发展差异。

第二、要帮助学生完善自我调节机制。与上述控制执行阅读决策的过程相比学生自我调节过程中意识的参与较多,耗时也较长。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作用尤为重要。

第三、要重视阅读策略的持续训练和迁移。如果阅读训练的效果只是短期的或固着于某个特定的任务而不能迁移,那么这种训练就是失败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阅读策略训练中融入元认知知识的一种或多种成分经常对学生进行自我调节训练。

综上所述,阅读图式、阅读策略和元认知结构在学生的阅读活动中有着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它们是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有机结合体。学生成功的英语阅读就是建立在良好元认知结构和元认知训练基础之上的有效运用阅读策略和阅读图式的具体体现。

三、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丰富阅读图式掌握阅读策略完善元认知结构的几点体会

按照现行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要综合训练,侧重培养阅读能力。目前高中阶段的课文教学实际上是一种综合课型。如何做到在不偏废听说写的训练同时又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确实是一个体现高超教学艺术的重要课题。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阅读综合课型的特点就是综合训练,全面提高。接收技能和产出技能是既有区别又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的。这就是目前为中学英语教师所广泛认同的“为交际而教学”的观点。在阅读教学中,它的具体体现就是“为获取知识和信息而阅读”。为使学生在阅读训练中快速高效地掌握阅读技能和方法,不断扩充图式结构,完善阅读策略并提高元认知水平,我在总结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杨连瑞、汤成雄和胡士田(1995), 王才仁(1996)、 贾冠杰(1996)以及畲广安(1999)等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以下几个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要素。

1.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阅读时被启动和调用的直观信息中,学生的语言知识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是辨认视角信号的基本手段,语言图式的缺乏和不足会阻碍阅读技能的发挥。心理学家认为不能满足于学生自觉推理掌握语言,应注意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贯彻“为交际而传授语言知识”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断扩充丰富学生的语音、词汇、语法、短语、句子结构、段落和篇章结构等各方面的语言分枝图式。

2.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即语篇信息,语境氛围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学生的人文、历史、地理、科技、体育、卫生、环境、生活、习俗、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知识的多寡,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善于帮助学生不断启动并扩充他们的阅读内容图式,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的元认知结构。

3.重视阅读过程中的元认知监控。学生对通过视觉得到的语言符号进行加工的过程受到学习目标和要求的制约和控制,即“过滤屏障”的作用。充分发挥监控的作用是元认知训练中“有效教学”和“任务性学习的” 重要原则之一。

4.贯彻整体教学的原则。语篇的整体性不仅表现在表层结构或结构层次中词、句、段等方面的联系,还表现在深层结构或意图结构层次中存在的语义中心。语篇理解往往是一个语义整体在话语层面上的一个交际过程的完成。

5.运用上下反复平行交叉的交互式阅读教学方法。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语篇到语句,从梗概大意到微末细节充分调用主干图式和各种相应的分枝子图式,利用语言形式去构建全文的语义图像,再利用这个语义图像去理解段落、句子、词组单词的语言形式。从而帮助学生把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完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6.重视语篇中的非语言因素,即语篇中的中心思想、推测判断、时空顺序、观点评价、图式图表、语气心绪等等,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准确地理解和体会所阅读的内容,减少理解的偏差,以达到语言习得理论中的 “移情”(empathy)境界。

7.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这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无论在阅读前,阅读中或阅读后,都要要求学生多向自己提出问题。通过鼓励学生经常用自我提高的阅读方法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8.注意阅读和口语的关系。口语是阅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阅读课的任务之一就是保证学生得到有关的听说训练,并把它作为引导和推进阅读的前提。学生在辨认理解语言符号时,利用先前掌握的口语迅速作出反应,其阅读速度反而能够得到提高。

9.重视读后活动。在读后活动中要侧重于对课文中语言形式的分析以及对课文的第二层次即意图层次的理解。在读后活动中教师可通过运用内容图式对课文作进一步归纳;运用结构图式对语篇的线性结构或层次结构进行分析和讨论;围绕课文内容开展诸如复述、角色扮演、缩写、改写、续写、听写、完形填空等口笔头交际活动,以进一步激活和扩展学生的阅读图式,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1. 陈思清:《从图式论来看阅读的心理过程》,见桂诗春主编《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 李绍山:《影响中国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主要因素》,见桂诗春主编《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 李维:《学习心理学》,四川人民出版社,版。

4. 林崇德、辛涛:《智力的培养》,浙江人民出版社,版。

5. 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版。

6. 董奇、周勇、陈红兵:《自我监控与智力》,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7. 章兼中、俞红珍:《中小学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见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编《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版。

8. 畲广安:《阅读的心理机制以及英语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见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编《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19版。

9.杨连瑞、汤成雄和胡士田:《英语教育学》,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0.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1.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语境理论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篇6

一.论文的目的:

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Wilkins,)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一书中说:“没有语法,可以传递有限的信息;没有词汇,则什么都不能表达。”由此可见词汇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而且高中英语教学阶段是词汇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词汇教学应当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中探讨和研究的重要方面。然而当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着费时低效的现象,另外,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多,近义词间存在着语境差别,需要通过语境或使用语境策略来解释。因此词汇教学中,需要通过语境的输入来丰富学生词汇的语境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和语境策略。二.语境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为了有效地将语境理论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我研读了一些语境研究文献。语境理论最早是由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提出的,他指出“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并提出了情景语境这一概念,又在1935年提出文化语境的概念。后来伦敦学派的创始人弗斯在吸收了马林诺斯基的语境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语境理论,把语境概念引入语言学的研究。之后的学者如韩礼德、莱昂斯等都对语境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肯定了语言环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和作用。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的语言学家开始研究语境理论。他们引进并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在陈望道先生的语境理论基础上,从不同的视野

对语境开展了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胡壮麟教授认为语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上下文语境;二是情景语境;三是文化语境。何兆熊在《新编语用学概要》中将语境分为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语言知识包括对使用语境的知识和语言交际背景知识(即上下文);非语言知识包括背景知识、情景知识和相互知识。何自然在谈到如何理解使用中的语言时,也提到了语境,在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一文中将语言语境分为词汇语境、语法语境和言语语境。

三.语境的定义和分类:

对于语境的定义和语境的分类,语言学界的中外学者有许多论述。对于语境的定义说法不一,这些定义强调了对语境研究的不同侧面。根据语境的丰富内涵及其特征的多样性,一些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将语境作了不同的分类。参照各种文献,我采用何自然、何兆熊先生的观点,给语境下出定义:语境是任何一种自然语言的语言表达式所依赖的语言知识及蕴含的非语言知识的总和。简单地说,语境就是言语交际所依赖的环境。我将语境分为语言语境(包括词汇语境、语法语境、言语语境)和非语言语境(包括情景语境、文化语境)两大类。其前者决定语言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后者指语言外部诸要素对语言应用所产生的影响。鉴于我的教学经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在本文我将从词汇语境,语法语境和情景语境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介绍以语境理论为依据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四.当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常见问题: 1.教师通常以模块为单位,单词一次性呈现,且要求学生掌握 教材中出现的所有单词,平均分配力量,造成学生词汇记忆负担过重,词汇教学效率低下。

2.词汇教学方法单一,脱离语境,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教师在模块词汇教学时,一般采用的方式是:根据课后词汇表领读单词,讲解词义。

3.教学单词时,教师常把单词所有的意义及用法全部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对词汇学习丧失兴趣,不能使用恰当的英语进行交流。

五.基于语境理论的教学实例 1.词汇语境案例与分析

词汇语境(lexical context)主要指词义间的搭配(collocation).词汇语境是最常见最实用的词汇教学方法之一。强调一个词与其它单词间的搭配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多义词通过和不同的词语搭配构成词汇语境,明显地体现了具体的义项。英语中有许多词搭配不同,意义也会有所差异。举look为例:

①look back(on sth.)think about(sth.)in one’s past ②look forward to(sth./doing sth.)anticipate sth.with pleasure

③look into(sth.)investigate or exam sth.④look up to(sb.)admire or respect sb.⑤look through(sth.)act of reading some quickly 很多英语短语是以固定搭配的形式出现,老师应该提醒学生重视这些词组。例如,“与……有关”这个词组be relevant to, be associated with, be connected with, be related to etc.老师应该让学生注意到这些固定搭配中的近义词不可互相替代,“be associated to, be relevant with” 这些都是错误的表达方式。这样的例子很多,offer和provide是近义词,但搭配方式是不同的offer sth.to sb.;provide sth.for sb.但是如果仅仅将近义词互换,就会导致词汇运用上的错误。

当学生读文章时遇到生词,他们往往会求助于字典,然而却很难从字典中找到其准确的词义。最好的办法是教师鼓励学生依据该词的上下文语境推测出该词的词义。下面以heavy为例,heavy在字典中有如下的解释和例句; ①The box is too heavy for me to carry.having weight;difficult to lift or move ②Traffic on the road is heaviest at weekends.more than the usual size ,amount, force, etc

③Next Monday will be a heavy day.full of activity;busy ④My car is rather heavy on petrol.using large quantities of sth.根据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 heavy 的词义由于搭配不同,语义的非常差别很大,学生需要根据上下文才能推测出单词的确切词义。

2.语法语境理论案例与分析

语法语境(grammatical context)也称为句法语境。由于词的多义性,同一个词出现在不同的语法语境,呈现出的意思也会有所不同。单词的词义以及词性具体来说是由语境来决定的。语法语境指一个词所处的句法结构。一个词的意义会受到它所处的语法结构的影响。举well一词为例比较下列句子: ①The villagers get their water from a well.(水井)Here well is a noun, because a noun is often used as object or subject.②Blood was welling out from the wound.(像泉水般涌出)Here well is a verb, because a verb often follows the subject and the tense of a verb is the symbol of judgment.③She is well enough to travel.(身体好的;健康的)Here well is an adj., because a noun is often used as predicative.④I can read well without glasses.(好地)

Here well is an adv, because an adv is often used modify a verb.3.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案例与分析

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交际,学习英语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交流信息。就是指在自然真实的社会情景下,话语者即席地运用语言和话语规则来展开言语交际活动。有意识地创设情景语境来进行词汇教学,则更贴近生活,更加形象生动。在情景中教学词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有助于学生把所学单词在交际中恰当地使用,体现外语教学的交际目的性或交际方向性。一方面,先让学生熟读课文,然后表演对话;另一方面,我们创造情景语境,模拟对话运用新单词。在教新单词时,适当介绍词汇的背景语境、文化语境。我以高二外研版教材必修5为例,讲述如何运用情景语境来进行词汇教学。①模拟交际情景呈现词汇

第二模块主题是A job worth doing,在课文导入环节中,我尽力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前准备不同职业人的照片,在PPT上呈现出来,并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What are their jobs and how important are their jobs? What job will you do in the future, and give us your reason.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描述职业的单词例如,badly paid, dangerous, intellectual, manual, satisfying, stressful,well paid, etc.通过这个练习学生对生词会有更为深刻的印象。教师在设计情景时一定要注意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生活,同时与学生的语言能力一致。②在句型中记忆词汇

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好的词组、好的句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它们,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背诵,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素材。例如,学了Module 1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后,我让学生记住以下词汇: have…in common, make a difference, get around, be similar to, in favor of, have difficulty(in)doing sth., lead to,refer to… as… and thanks to,这些词对他们的写作很有帮助。再如,Module5 The great sports personality一文中学生会遇到一些有用的句式例如:

It is …that make him determined to succeed in his new life;His dream is to do something;Even though he had won everything it was possible to win in his life,… 这些句式的积累和运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③在篇章中实现词汇复现及运用

新教材内容丰富、话题新颖,每个模块都按照warming-up, listening, reading, grammar and writing编排,而且每个单元的话题都是独立的,所以在结构上很难做到“循环往复”。新

课标的实施,要求学生的词汇量较以前有大幅度地提高,然而学生却没时间练习词汇,复现率很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若不把短时记忆变为长时记忆,学习或记忆的东西很容易被遗忘。所以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词汇,我经常创设语境,帮助学生复现所学的词汇。对情节较连贯的文章可以设计缩写练习,突出重点词汇。

例如: 讲完Module 2 A job worth doing的单词后我让学生完成以下练习,以实现关键词的复现。Fill in each blank a proper word.Timoteo is a gentle 46-year-old man who lives in a village near the most dangerous part of a road in Bolivia.The road is in bad c______ because it is in a high mountain, which rises steeply, and has a s_______ drop on one bend.Anyone who can s_______ from such a travel is lucky.But t______ to Timoteo, the death t________ has fallen.Every morning he c_________ up to the bend with a large circular b______ in his hand, which is red on one side and green on the o_______.When two vehicles a_____ from o______ directions, they can’t see each other and situation may be d______.But they can see Timoteo.In this way, Timoteo d_____ the traffic.You may think his job is well p______.You are wrong!He receives nearly nothing from doing it.He is a v______.Nobody asks him to do so.Only a few drivers give him a tip which is just enough for him to live on, most of them just p______ by, because they t______ it for g______.You may want to know why Timoteo does so.It’s because he think it his m______ in life to help others.(Keys: condition, sheer, survive, thanks, toll, climbs, board, other, approach, opposite, dangerous, paid, volunteer, passing, take, granted, mission.)④利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教材只是我们教学的“纲”,如果教师和学生仅仅把学习的重心放在教材上,而不利用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强化与扩大词汇,那么英语词汇量不可能扩大,英语学习的视野也不可能开阔。阅读教学中也有一句名言“To read well, you need a strong vocabulary;To build a strong vocabulary, you need to read well."。教师要认真挑选课外阅读资源,如英语周报,二十一世纪报和新概念英语,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他们学会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学会快速阅读、略读和跳读。培养他们养成根据上下文或构词法猜单词的意思,而不是碰到生单词就去查词典。总之,只有在保证阅读量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单词的复现率。学生对学过的词汇见多了,自然有助于词汇的记忆。⑤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测词义

语义的确定要靠语境来实现,但又受语境制约与影响的。学

生往往记忆词语的某个含义,但在接触呈现其它意义的语境时会错误的理解语义。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应该向学生介绍语境与语义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语境,通过上下文理解来猜测语义、选择语义、消除歧义。

英语周报阅读理解中有这样一句话:

Students who choose to boarding schools are known as boarders.They will stay in the school during schooldays and return back to their homes in the weekends.根据上下文,学生可以猜出boarder的词义是“寄宿生”.⑥利用直观法教授词汇

在教材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一些抽象的、难以解释的词语,如果我们借助于直观教学法,如图片、多媒体、肢体语言等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词语本义与所指物的直接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Harmer said,“The teacher can also ensure that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a word by showing pictures(photographs, cards etc.)而多媒体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统一,所以在当今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多媒体授课。例如我在教授Module 4 Carnival的词汇时,运用多媒体首先展示了一些和狂欢节有关的图片,如:面具,节日盛装,游行,火器和魔法等等,然后让学生先用英语说出来,如果不知道,再调出相应的英语。在高中教材中,一些课文已经被拍成了电影,如:The Lion,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 The

Cat That Vanished和Oliver Asks for More当学习这些文章时,我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先看电影,通过看电影不仅让学生了解内容,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特定的语境中巩固和掌握词汇,欣赏外国文学的魅力。

我将语境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词汇课堂教学,通过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有以下优势:

第一,有利于学生记忆词汇,避免感到词汇学习枯燥乏味; 第二,有利于学生得体地运用词汇,提高词汇的运用能力; 第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主性。

认知语境与英语听力理解 篇7

国内外学者(Brown&Yule,1983;熊学亮,1999)设专章论述语境的特征、构成因素及其功能。胡壮麟教授(2002)撰文分析了语境研究从一元化语境→语境特征二元化→语境特征三元化→语境研究多元化的发展轨迹并对多元化语境的特征进行了归纳。由于人们的知识结构是对外部世界结构化的结果,因此集体场合及各种经常用到或出现的语言使用特征便在大脑中结构化,原来的具体语境因素,结构化后就成为认知结构单位和关系。此后一提到有关具体场合,便会自然想到这种场合可能使用的语言表达。因此可以说,语境内化后便成为认知语境。熊教授认为,“语境主要指的是认知语境,即语用者系统化了的语用知识,因此在具体场合不明确的情况下,语言使用者可以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知识进行推导,而种种知识推导所依赖的主要是认知语境”(熊学亮:115—115)。认知语用学认为,认知语境包括语言使用涉及的情景知识、语言上下文知识、背景知识、语篇认知语境及社会团体所共有的集体意识,即社会文化团体“办事、思维或信仰的方法”。集体意识以“社会表征”的方式,储存在个人的知识结构里,使个人的言语行为适合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听力对学生来说始终是一大难关。为此,我们试图探讨认知语境对听力语篇的解释力。

2. 认知语境与听力理解解析

2.1 情景知识(具体场合)

情景知识是指现实世界里关系相对固定的许多概念单位和事件单位通过感知进入人的认知结构后,便以知识草案或情景(节)模型等知识结构单位的方式储存于大脑的认知单位。它们是真实世界的心理对应物,以后只要别人提到某特定概念或事件,与其相关的一系列组构成分便会自动出现在脑海,协助语言交际。

例如:(CET4,2005年1月第3题)

M:If you aren’t doing anything particular,shall we see the new play at the Grand Theater tonight?

W:Sounds great.But I’ve got to go over my notes for tomorrow’s midterm.

Q:What does the woman imply?

A)She has to study for the exam.

B)She is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plays.

C)She is eager to watch the new play.

D)She can lend her notes to the man.

若听者只是听到了会话双方所说的话,并不一定能理解女士到底是什么意思,因为在会话中女士为了礼貌没有直接拒绝,而是采取比较委婉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意图。在此,听者需要填补“去看戏?”和“明天要考试”之间的认知空隙。他会自动激活知识草案层次上的“看戏”和“考试”两个知识草案。“看戏”作为一个知识结构单元,内部包括“去剧院”、“买票”、“入场”、“找座位”、“看戏”、“退场”等子成分;“考试”包括“准备”、“应考”等子成分,因此就形成了“明天要考试”、“今天要准备”的关联,又由于这些成分和“看戏”草案内容成分的共同特征是“花时间”,因此其含义只能是“不去看戏”。

2.2 语言上下文知识(工作记忆)

2.2.1 语音知识

影响和制约话语生成和理解的语音知识主要包括重音和语调。人们在说话时可以籍此刻意强调或淡化句中的某些成分,以便更好地表达话语含义,而听者则可以利用这两个超音质成分来判断理解说话者意图。例如:

M:I heard there are a few seats left for the show tonight.

W:↗Really?I was under the/impression that the tickets were sold out a long time ago.

Q:What do we know from the woman’s reply?

A)She thought there were no tickets left for the show.

B)She thought the seats were fully occupied.

C)The show was planned a long time ago.

D)The audience were deeply impressed by the show.

在这个会话中“Really”用升调表示惊奇、怀疑,将impression重读,强调它后面同位语从句的内容,听者通过升调和重读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故选A。(CET4,2002年1月第8题)

2.2.2 语法知识

正是因为语言语境的存在,语法形式的意义才得以表现和固定,在此仅以指称为例加以说明。Halliday和Hasan(1976)认为指称对象在语篇内成为内向参照。内向参照包括反向参照和正向参照。反向参照是代词替代前面提到过的某一事物或某一内容;正向参照是代词替代后面出现的某一内容。例如:

Around the year 1000 A.D.,some people from northwest India began to travel westwards….(1)they did not settle down again,but spent their lives moving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their later generations are called the Romany people,or Gypsises....Gypsies have their own language,Romany.(2)They like music and dancing,and they often work in fairs and traveling shows...(2001年1月Passage 2)

在上下文中要知道人称代替(1)they指称对象需要参照下文“the Romany people,or Gypsises”,这属于正向参照;要知道(2)They指称对象则需要参照上文Gypsies,这属于反向参照。正是有了这些语法手段,语篇准确、完整的意义才得以表达。

2.3 语篇认知语境

根据Richards(1985),不同文章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们的主题、命题和其它信息的连接形式各不相同,构成了文章不同的“结构图式”,即“底层结构”。听力材料的体裁主要有叙事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作者在叙述、说明和论证事物时需要遵循相应的“底层结构”,即认知图式,而听者则需借此帮助理解语篇。我们在此仅以说明文为例。例如:(2006年1月,Passage1)

(Topic sentence)Reducing the amount of sleep students get at night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ir performance at school during the day.(假设/提出问题)According to classroom teachers,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ho stay up late exhibit more learning and attention problems.(实验例证/分析问题)This has been shown by Brown Medical School and Bradly Hospital research.(介绍研究步骤)In the study,teachers were not told the amount of sleep students received when completing weekly performance reports.(叙述结果)Yet they rated the students who have received eight or less as having the most trouble recalling old material,learning new lessons,and completing high quality work.Teachers also reported that these students had more difficulty paying attention.The experiment is the first to ask teachers to report on the effects of sleep deficiency in children.“Just staying up late can cause increased academic difficulty and attention problems for otherwise healthy while functioning kids”,said G.F.,the study’s lead author.(说明意义)So the results provide professionals and parents with a clear message:When a child is having learning and attention problems,the issue of sleep has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If we don’t ask about sleep and try to improve sleep patterns in kids’struggling academically,then we aren’t doing our job”,F.said.For parents,he said,the message is simple.(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Getting kids to bed on time is as important as getting them to school on time.

这是一篇科技语体结构的说明文。作者首先提出观点,也就是报告的目的:夜间学生睡眠量减少会对他们白天在校表现产生直接影响;然后提出研究假设:根据教师的观察,晚上熬夜的中小学生在学习、注意力方面存在更多问题;接着通过实验证实这一假设;最后说明实验的意义:让孩子准时上床睡觉和让孩子准时到校同等重要。本文基本采用了科技论文结构,即报告目的→对研究提出建议→介绍研究步骤→叙述结果→说明意义,也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述模式。如果听者熟悉语体特征,便会利用这个篇章结构,首先抓住主题句,在介绍研究步骤部分,听者可以根据有关心理图式进行篇章信息处理,通过“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相互参照方式将信息进行组织、选择和过滤,填补篇章语义空缺,或将信息同化到已有的背景知识(个人的亲身体会/经验,即熬夜后,第二天很可能会出现: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减弱、做不出难题等)。同样听者也能推出:既然晚上熬夜对白天有影响,那么父母有责任督促孩子早点睡觉。由此可见,语体特点和相关心理图式能使听者宏观把握结构框架,轻松预测篇章发展方向及正确推出可能的结论。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境研究的多元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161-166.

论语境建构与大学英语阅读理解 篇8

[关键词]英语语法;交互式语境;建构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104-02

交际能力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ell Hymes提出,通常被认为是针对Chomsky的“语言能力”提出来的概念。Chomsky认为语言能力是一种纯净齐一的语言社团里的理想化了的人的知识;而Hymes则把语言能力解释为知识和知识的运用能力,他认为交际能力不仅应包括语法知识和语言能力,而且还应包括心理(可行),社会文化(得体)和使用概率(实际出现)等方面在内的一种判断能力。两者的观点中都明确了语法知识的前提性,认为语法知识也是交际能力缺一不可的重要成分。

一、语法教学重在语法能力的培养

Rutherford认为,语法教学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语法教学因而被广为研究,近几十年来,尤其是随着交际教学法引入我国,广大群体逐步认识到语法学习并非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Rutherford进而指出:在语法教学中,语法能力的培养是其归宿,但其重点应是培养学习者的语法意识,语法意识服务于语言习得,在语言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在于能否正确使用这门语言,即语法能力要转化为交际能力,输入要转化为输出,切实用于现实的交际活动。

二、交互式语境教学模式的建构

英语语法交互式语境课堂模式大致遵循Larsen-Freeman的三维教学法,首先展示给学生相关阅读或影音材料引出话题,学生组队围绕话题讨论,同时关注材料中所运用的语言形式;其次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该话题开展相应的读写活动,调动学生去共同分析、关注相关语法点的使用;最后回归语言本身,深化学生对相关语法规则的提炼和理解,进而凸显所学语法形式的结构及其特征,提升学生对语法形式的敏感度。实际教学操作设计如下:

(一)条件句

条件句通常由if引导,包括真实条件句和非真实条件句。追根究底,条件句是通过变换谓语动词的形式来实现:现在客观事实谓语动词使用一般现在式,过去客观事实使用一般过去式;与现在客观事实相反的条件句谓语动词使用一般过去式,与过去客观事实相反的条件句使用过去完成式。

课堂上教师先给学生观看一组漫画图片,内容大意是一男职员参加朋友派对凌晨才回到家,次日晚起导致其没有赶上末班车,急匆匆赶到单位却因迟到被老板炒了鱿鱼。心情沮丧之际他独自去公园散心,邂逅一女孩,两人相恋后走上结婚殿堂并生儿育女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图片浅显易懂,故事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用英语讲述故事梗概。教师最后话锋一转,设计诸如If he hadnt taken part in the party, … If he hadnt gone back home late … 等情景要求学生补充主句信息。答案不言自明,学生们也能轻而易举地完成此项任务,同时还能深切体会到该语法现象愈渐鲜明的具体用法。为加强学习效果和增进学生学以致用的时效性,课后教师可以布置命题作文“If I were a senior student again”。该标题显然主导学生写作时使用虚拟语气,即与客观事实相反的条件句来阐述各自的观点。

(二)不定式

动词不定式是由to 加上动词原形所构成的一种非限定性动词形式,有时可以省略to,在语法功能上可作主语、宾语、表语、定语和状语,除去谓语,不定式几乎可以充当其他各种成分,教师应引导学生弄明白动词不定式为何属于非谓语结构的道理。

课堂上教师先引出熊猫的话题,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有关熊猫的知识信息。讨论熟悉的话题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学生互动讨论后大致得出共同的结论:Pandas are in a serious situation,进而补充关于东北虎、亚洲象和蓝鲸几种濒临灭绝动物的图片以及信息资料。该类动物濒临灭绝主要因为人类的捕杀和环境的恶化,这样使学生意识到保护动物责无旁贷而又任重道远,最后归结到如何唤起最大化人群的动物保护意识。目前在校大学生力所能及的莫非开展宣传活动,并借此呼吁社会大众保护动物,保护地球环境,因此教师最后布置一篇演讲稿的写作任务,并要求学生用上所有提供给他们的20个动词及动词词组,即谨记对动词不定式学习和使用的观照:

accelerate, benefit, compensate for, cultivate, devote…to, enhance, establish, implement, improve, make great efforts, minimize, popularize, promote, raise, remain, strengthen, strive, treat, turn out, work out.

(三)从属

并列和从属是句子扩展的两个主要手段。并列通常运用连词词汇和标点符号将若干短语或分句连接成句;从属通常运用从属连词引导某个短语或分句之后充当另一个分句的某个句子成分进而构成一个复杂句。从属的学习主要涉及从句和主句的界定,两者的逻辑关系,适当连词的选择,继而时态的正确使用。

福尔摩斯是位鼎鼎有名的英国私人侦探,学生大多读过相关小说或看过相关影片,对其生平故事略为熟悉。课上教师先让学生分享他们已知的信息,描述福尔摩斯的生平事迹或性格特征,确保所有学生对福尔摩斯都能形成一个大致的认识。继而通过电影《大侦探福尔摩斯》预告片的放映,促使学生对该侦探进一步了解,发现他不仅头脑冷静、观察力敏锐、推理能力极强,而且剑术、拳术和小提琴演奏水平也相当高超,即通过视频观看帮助学生立体化认识该人物形象。信息具备之后,教师给出一个符合剧情的虚幻故事开头,并引出相关的写作任务:假设自己就是福尔摩斯,续写该故事。

One day I was sitting at my desk, absorbed by what I was reading when the doorbell rang. A young lady came in, frightened and puzzled, which could be read in her eyes. I asked her what I could do for her. Then she began to tell me an alien creature called Future, ...

提醒学生写作过程中谨记福尔摩斯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推理能力,进而体现在语言表达上要求尽可能多地使用从属结构以求故事的逻辑缜密性和完整性。

(四) 将来时间表示法

章振邦采用两个“时”和两个“体”的动词体系,即:现在时和过去时,进行体和完成体,将来时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将来时间表示法”。因为will/shall不是将来时助动词,其所表示的意义主要为情态意义;再者,英语表示将来时间的语法手段若干,可以使用“will/shall+不定式,will/shall be + -ing, be going to +不定式,be+-ing, be to +不定式”,还可以用一般现在式表示将来。

听、说、读、写、译为英语学习的五大基本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适当结合各个技能对学生进行学习和训练。笔者节选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3月28日在亚洲博鳌论坛所做的主题演讲片段给学生布置翻译任务: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将继续给包括亚洲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市场、增长、投资、合作机遇。未来5年,中国进口商品将超过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完善国内投资环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同大家一起,共同驱动亚洲发展的列车,不断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低年段大学生尚未接受篇章翻译方面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对此政治类文字也较为陌生,基于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任务开展之前为他们提供部分难词、难句片段,学生主要就是理清句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选用恰当的将来时间表示法来进行翻译,如此一来他们的注意力聚焦在语法形式的学习和认识上,进而预期提高他们语句表达的准确性。

三、结论

上文仅对四个语法知识点的课堂教学建构模式进行了陈述,但交互式语境教学模式可适用于几乎所有语法教学,即首先给学生输入一定量的语言材料,引出话题,激发其对某种语法形式的焦点关注,通过和同学的探讨加深其对该语法形式的认识;然后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写作或翻译任务,即通过语言输出来促进他们学习并且使用该语法形式。

单纯的交际法虽然有效地活跃了语法课堂,但在实践中却忽略了语法知识的讲解和操练。而在课堂教学中创建交互式语境模式,即同时观照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借鉴两者的互动性,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和效果。检验学生语法能力是否有效提高需要进一步跟踪调查,分析研究其输出,同时组织学生分享并讨论自己在产出语言形式时的思路和遇到的困惑,探究预先接触的语料对其输出是否产生潜移默化的功效。

[ 参 考 文 献 ]

[1] Wilkins, D. A.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2:111.

[2] Chomsky. N.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5.

[3] 陈昌义.Hymes交际能力理论的反思[J].外语学刊,2003(2):93-97.

[4] Rutherford, W. E. Second Language Grammar: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New York: Longman, 1987:27.[5] Ellis, R. SLA Research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6] Spada, N. Form-focused instruc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 review of classroom and laboratory research[J].Language Teaching,1997(29):1-15.

[7] Larsen-Freeman, D. Teaching Language: From Grammar to Grammaring[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8] 章振邦. 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125-160.

上一篇:微信个性哲学名言警句下一篇:强大的祖国伟大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