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教育工作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残疾人教育工作(共11篇)

残疾人教育工作 篇1

“十五”期间,我市以努力改善残疾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为宗旨,扎扎实实开展残疾人教育、就业和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面完成了《湖北省残疾事业“十五”计划纲要》下达我市的残疾人教育、就业、扶贫等各项目标任务。

一、残疾人教育工作稳步发展

特教学校龙头作用逐步显现。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教育工作,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我市三所特教学校的硬件建设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市财政和市教育局投入300多万元,在市特教学校新建了2000多平方米的高标准教学楼,并对学生宿舍、食堂等配套设施进行了改造,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部门进一步加强对特教工作的领导,三所特教学校师资力量明显增加,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充分发挥了特教学校在残疾人教育的龙头作用,全市有200多名听力和智力残疾儿童集中在特教学习。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不断深入普及。据统计全市有4000多名残疾儿童少年在各中小学随班就读。在教育、[范文搜网-http://找文章,到范文搜网]残联和共青团组织的共同倡导下,红领巾助残活动在我市蔚然成风,为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高考上线残疾学生被顺利录入高校学习,“十五”期间我市有39名残疾学生参加普通高考,其中今年14名,这些残疾学生在残联和教育部门的关心下,均顺利被相关高校录取,录取率达到100。省、市残联分别对他们给了5万多元奖励,社会各界对贫大学生进行了资助,确保了这些残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认真开展助学活动,确保残疾儿童不因贫困而辍学。在省残联的指导下,扎实做好盲童入学、扶残助学和国彩助学项目,对66名视力贫困残疾儿童和20名其他贫困残疾儿童进行为期5年的救助。对黄石特校和阳新特校40名贫困学生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救助,在社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我市教育部门还根据有关规定,对义务阶段的贫困残疾学生实行“二免一补”,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市减免贫困残疾人学生书本费、学杂费160多元,提供务种助学经费30多万元。切实保证了我市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的稳步提高,目前,我市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6。

二、残疾人培训工作不断创新

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是提高残疾人素质和技能,是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十五”期间我们根据省残联下达我市的残疾人培训任务指标,制定计划,并向县市区分解,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全市共对2200名残疾人进行免费职业技术培训,60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对6600名农村残疾人进行免费实用技术培训,不少农村残疾人走上自强创业之路,家庭生活得到了改善。全面完成了省残联下达我市的残疾人培训任务。

成功举办了欧盟与中国残联合作开展残疾人教育与培训项目,黄石作为这一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点之一,在省残联的指导下于2002年3月成功举办了全省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管理人员培训班。2003年元月份,又成功举办全省残疾人信息及计算机技术研讨班,期间我们还根据项目管理要求,貌一新举办了多期残疾人职业技术培训班,培训各类残疾人500多名。欧盟官员和中国残联教育处的领导在对项目实施验收评结后,给予了很评价,认为我市残疾人培训和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此中国残联向省残联和黄石残联发来传真,表示祝贺和肯定。欧盟项目的成功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和支持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为我市的残疾人培训和就业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确定培训基地,形成培训网络。市残联及各县市区残联依托劳动部门就业训练机构建立起了残疾人定点职业培训基地。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在市劳动就业局就业训练中心正式挂牌,利用劳动就业部门训练机构的资源优势给残疾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残疾人到该中心培训随到随学,实行免费,市残联对困难的残疾学员还给予适当生活补贴。市残疾人培训中心成立以来每年培训残疾人都在150人以上,培训后就业率达到了65以上,效果十分突出。黄石市残疾人职业培训中心因此被省残联授予全省残疾人职业培训示范基地。

进一步加大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大冶市、阳新县、西塞山区、下陆区结合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展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十五”共免费培训残疾人6600多名,投入培训资金50多万元,其中市残联投入补贴经费20多万元,有力促进了农村残疾人就业和扶贫工作。

三、残疾人就业工作成绩显著

残疾人教育工作 篇2

一、特殊教育高职院校残疾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 高校残疾学生党员队伍的党员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

党员意识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 部分残疾学生党员在入党动机上存在狭隘的“功利性”、“盲从性”、“虚荣性”等不良思想。 虽然组织上入了党, 但在思想上仍然没有入党, 没有真正确立起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对党的认识没有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将入党的光荣感、 自豪感转化为责任感、使命感, 在荣誉和责任、奉献和索取等关系处理上有待加强, 作用发挥得不明显。 此外, 高校残疾学生党员也存在党性修养较为淡薄, 自我要求放松, 理想信念动摇, 宗旨意识淡薄, 组织纪律不强等现象。

(二) 从发展标准上看, 过于看重学习成绩, 综合素质不够突出。

对于高校残疾学生党员发展的标准, 相当一部分院校认为, 残疾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 学习成绩不够突出被当做一票否决的指标, 在学习优秀的基础上, 结合其思想政治、道德品行、能力素质等进行考察。 这种对残疾学生党员发展标准的认识, 直接影响残疾学生群体看待党员身份的视角, 认为只有学习成绩好的残疾学生才有资格加入党组织, 对于那些思想政治素质高、品行优秀、综合能力突出、但由于学习底子较差而导致成绩不够突出的残疾学生被排除在党的组织之外, 这就导致党的组织不能将那部分学习不够优异但综合能力突出的青年残疾学生吸纳进来, 直接影响残疾学生党员发展入口标准的偏差。

(三) 从党员教育上看, 教育培养途径单一, 培养阶段发展不平衡。

一方面, 高校部分基层组织党员教育活动形式呆板, 对于新一代大残疾学生党员来说缺乏必要的吸引力。 面对残疾学生党员的消极参与, 组织生活的各项工作更难于落实。 与此同时, 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出现了党员教育职能的偏差, 以娱乐活动和文体活动代替党员教育活动。 这种形式表面上看起来能够吸引很多人员参加, 但是已经完全脱离了党组织教育党员的初衷, 使得原本薄弱的思想教育工作进一步被弱化。 另一方面, 在培养阶段上, 重前期发展而轻后续教育, 后续教育明显不足, 这也导致部分预备党员或正式党员对自己放松要求, 不再重视党的理论学习与自身修养的提升, 甚至做出一些不符合党员身份的行为, 严重影响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

二、特殊教育高职院校党员发展、培训、教育的措施

(一) 积极引导残疾学生端正入党动机, 保证党员发展质量。

各特殊教育高职院校要加强大残疾学生党员思想道德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 要把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放在首要位置, 始终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发展党员, 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坚决防止把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吸收到党内。 以端正入党动机为重点, 加强残疾学生入党前的教育培训。 高校学生年纪轻, 社会经验比较缺乏, 世界观正在形成和坚定, 需要接受各方面教育。 在开放环境、信息社会和多元文化背景下, 各种思潮冲击不断, 各种影响不可避免, 要他们面对复杂、多样、多变的社会因素, 分清是非, 明辨方向, 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 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同时, 要求入党的残疾学生, 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坚定阶段, 他们要健康成长并成为共产党员, 更需要比其他学生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 重视对预备党员的培养考察。

在时间上, 可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进行; 在谈话内容上, 要涉及政治、经济、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 采取测试、问卷、答辩等方式进行考察, 努力提高政治理论素质。 结合本单位实际, 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培训计划。 在方式上, 可以选择面谈也可以选择书面汇报;考察的范围, 既包括学业成绩、工作表现, 又包括在残疾学生宿舍、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三) 拓展党员教育培养的多元化途径。

我们应积极拓展多元化途径才能更好地开展党员教育培养, 有效提升党员综合素质。 一是不断拓展教育空间, 积极开展红色教育网站建设。 二是鼓励党员、积极分子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锻炼。 三是积极树立残疾学生身边的典型, 以鲜活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党员先进事迹和形象, 引导和激励入党积极分子不断进步, 吸引普通学生不断向党组织靠拢, 端正他们的入党动机, 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 特殊教育高职院校党员发展、培养、教育管理是特殊教育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的系统工程, 因此, 我们应该时刻用与时俱进的精神, 结合特殊教育高职院校的残疾学生教育特点, 不断创新, 凝聚党的力量, 使之成为源源不断向周围普通学生辐射的党建小高地。

摘要: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与多元价值观并存, 这给特殊教育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带来了挑战, 也带来了机制创新机遇。如何把优秀残疾学生培养发展成为共产党员, 如何加强对残疾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提高残疾学生党员质量, 是特殊教育高职院校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总结了当前特殊教育高职院校残疾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加强特殊教育高职院校残疾学生党员发展、培育、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特殊教育高职院校,残疾学生党建,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韦怀波.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思路[J].教育与职业, 2009 (35) .

[2]郑永廷.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3 (20) :4-7.

残疾人教育工作 篇3

残疾人就业对策尽管《残疾人就业条例》于2007年2月14日国务院第169次在常务会议上通过,于2007年5月1日起实施。但是现阶段残疾人就业问题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残疾人的发展,也是我国治国安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和谐社会中,如何让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通过特殊教育而能够相对独立生存,对我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更应该寻找合理的途径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

残疾人渴望社会关注并期望在社会中体现自我价值,他们渴望靠自己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然而,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就业难的现有条件下,作为残疾人群体,他们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尽管他们有强烈的生活和就业的欲望,但在社会中仍然存在许多残疾人无法就业的现象。

首先,我国是一个劳动力大国,从整个的社会大环境下,劳动力已经供大于求了,并且每年的劳动力不断的在增加,同时,还面临着很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所以,从残疾人就业的问题看,矛盾更加突出。

其次,尽管我国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已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在我国,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必须提供1.5%到2%的残疾人就业的比例,用人单位如果未安排残疾人就业,应根据上一年度平均工资和年度的差额人数来为残疾人支付就业保障金额。但有些用人单位宁愿缴纳残疾人的就业保障金额,都不愿意为残疾人提供工作机会,个别单位甚至拒绝接受残疾人。

第三,残疾人在社会上的服务体系不健全和一些执法单位的执法力度不够,使得现在的残疾人保障体系和职能没有发挥,而且存在其实残疾人就业,个别企业对残障人士靠“名义”的虚挂和只得到“生活费”等现象,不仅骗取了国家的税收,并且侵犯残障人士的个人权益。

第四,很多残疾人的就业观念素质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他们的文化素质低,学的专业技能不能适应就业需求,也不适应当下的竞争机制。部分残疾人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并且容易与人发生冲突,因此容易受到同事的排挤,也容易被解雇,失去很多的就业机会。更严重的是,一些残疾人有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竞争和自我完善意识。

由上述看出,残疾人在寻找成功的路上要比正常的人困难许多,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帮助。所以,针对残疾人当前的就业形势,谈谈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一些对策:

第一,政府应宏观调控残疾人就业政策并对残疾人就业加以重视,提高残疾人的就业环境。

要做到认真落实好残疾人就业比例的有关规定。税务、工商、金融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保证就业的保障金足额缴纳。综合利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支持和大力安排残疾人就业。在产业调整、企业改革中,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在企业福利改革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而不是使残疾人就业的企業重组或使他们下岗。

完善残疾人就业的法律法规,使残疾人的就业联合会的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并能做出相应的处罚。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保险,福利,工资等等进行检查和监督以保障残疾人的权利。

第二,社会要全面展开助残的宣传力度,组织助残活动。

尤其是媒体宣传方面的加强,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残疾人就业的舆论环境,开展残疾人企业的宣传工作,如问卷、传单,以便广大残疾人能够有一个正确认识,真正从残疾人的意识形态转型,全社会要尊重并接受残疾人,残疾人与常人平等。

社区、街道和其他服务单位也要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帮助残疾人找到就业机会,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残疾人的就业,使全社会能充分认识到实现残疾人的就业不仅是追求目标,也是社会文明的象征。

第三,残疾人群从学生时代开始要加强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

残疾人从学生时代就要意识到今后要走进社会、服务社会。培养自身技能,是解决残疾人学生毕业后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特殊教育的学校要培养的目标。

1.学校教学生要根据他们的能力,扬长避短,建立职业教育课程。

例如,由于严重的耳聋学生的听力损失无法形成听觉,认知不全面,影响发展的能力感知的东西。但比普通学生的视觉图像更有发展。他们的视觉意象丰富,容易找到的东西所有的小细节,所以在艺术或设计上的选择职业教育,很容易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还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因地制宜,进行个性化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再如,选择和使用很弱或没有听力和视力有更高的职业需求的残疾人进行职业教育,开设专业课程。根据当地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长期的专业课程培训,或短期培训课程,以便他们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然后进入社会,被社会所接受。

2.课堂教育要走出去,打破封闭式教育,发展多种形式的教育

职业教育要服务于社会,它是社会性的教育。和“校厂联办”,“校厂挂钩”是解决残疾人学生就业有效的途径。学生学习一些技巧,使他们在社会中生存,学校可以走出课堂,让学生进车间,并采取请专家,民间艺人为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教学。这样既可以解决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也可以解决职业教育的教师缺乏的问题。

加强学生的劳动实践,创造就业渠道。现代社会要发展生产力,不断创造出许多新的工种,所以学校应该组织学生去参加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使企业了解残疾学生的技能和工作能力。同时,特殊教育学校和学生自身也可以推荐给企业和机构,并积极参与社会竞争和就业。

3.使学生认识到就业的形势,加强其对传统美德的教育

努力工作,坚定地专注于创业,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成果。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特殊教育学校应该组织学生参加自愿劳动、公益活动,培养学生努力工作、奋斗、努力、勇敢的精神。同时我们应该让学生看到社会就业形势,通过形势教育,加强学生对当前的就业竞争形势的理解,这样他们能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并努力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和进行社会现代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郭毅.中国残疾人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8.

[2]赵闽琴.城镇残疾人就业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7.

[3]孙宝建.残疾人就业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8.

[4]任友媛.社会转型时期苏州市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9.

[5]顾茜.残疾人失业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校外素质教育新蹊径——微社会活动中心新构想◆刘锐李娅娟(西安高新第二小学;西安高新第一小学)

学生应该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按学段、分层次地在“微社会活动中心”对身边的社会和职业进行必要的了解、体验、实践,在“学有所用,用有所想”充分的感知之后,不定期地修正航向,明晰自己的价值取向,这将会更有效地提升他们在校学习的自主性、方向性与目标性,也会更科学、更有效。

残疾人教育工作 篇4

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

各中小学:

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进一步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根据《潍坊市教育局关于做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鲁教函„2017‟92号)要求,现就做好2017年全县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招生工作的组织领导

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是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有关学校要高度重视,将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纳入义务教育招生整体工作,统一部署安排。

8月底,县教育局将召集县残联、县卫计局及县医院、特殊教育、心理等专家代表组成临朐县残疾儿童入学鉴定和咨询委员会,对全县适龄未入学残疾儿童进行免费入学评估。各学校要做好片区内残疾学生家访、入学动员及招生工作,依法接收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接受入学鉴定和评估后,要优先安排适合在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对不能到校的残疾儿童少年要通过提供送教上门服务等方式实施义务教育,并全部纳入学籍管理,真正做到“全覆盖、零拒绝”。

二、做好数据核实和入学前登记

校要按照市教育局、市残联提供的《临朐县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原始数据》(见附件1),逐一排查落实,精准摸清底数,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前登记工作,填写《临朐县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统计表》(见附件2),并于8月11日前将核实修改后的附件1和附件2,发马桂凤邮箱dcjbmgf@126.com(教办汇总后报基教科),为实施“一人一案”、落实教育评估安置奠定基础。

三、加大支持保障力度

根据《临朐县随班就读工作实施方案》(临教字„2015‟104号),残疾学生达到5人的学校需建设标准资源教室,每镇街至少建成一处标准资源教室。请双语学校提报现有资源教室及今年建设计划(见附件3)。根据入学鉴定意见,对于无法到校入学的适龄残疾儿童,要积极与其家长及其他法定监护人沟通,确定送教上门名单(格式参考附件4),积极启动送教上门服务活动。双语学校要统筹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的规划建设,各校要配好专兼职资源教师,落实学校资源教师和承担随班就读、送教上门服务教师的待遇,为更好开展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工作创造条件。

四、抓好特殊教育政策的学习宣传

各学校要大力宣传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意义,积极动员残疾儿童少年家长送孩子入学,依法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要大力宣传、倡导扶残助残精神,广泛动员富有爱心的企事业单位和人士帮扶残疾儿童少年,支持特殊教育发

展。

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及各学校在招生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对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填写《2017 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汇总表》(附件5),与附件3-4,一并于9月18日前报马桂凤邮箱dcjbmgf@126.com,教办汇总后报基教科。

附件:1.临朐县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原始数据

2.临朐县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统计表 3.临朐县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规划表 4.随班生、送教生名单汇总上报格式

5.2017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汇总表

残疾人教育工作 篇5

将残疾人纳入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并予以重点保障和特殊扶助逐步建立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

(一)建立完善残疾人社会救助制度。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实现应保尽保靠父母或兄弟姐妹供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单独立户的按规定纳入低保范围。提高残疾人专项生活补助标准,加大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力度,逐步提高补贴标准,建立市、县分担机制,确保应补尽补。逐步建立按残疾等级实施分类救助的生活补贴制度。加强贫困残疾人住房保障。落实贫困残疾人住房保障政策,对符合城镇购买或承租保障性住房条件的残疾人家庭优先予以保障。农村危房改造计划要优先解决贫困残疾人家庭的住房困难。 

(二)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和各项待遇。积极帮助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县(市、区)政府,落实贫困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的政府补贴政策按规定享受参保待遇。城镇残疾职工按规定享受生活护理费、伤残津贴等各项特惠待遇。用人单位要按规定为残疾职工办理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为残疾职工办理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单位)招用残疾人就业困难人员可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有条件的地方可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按规定将白内障复明手术、精神病治疗、畸残矫治手术以及以治疗性康复为目的的运动疗法、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作业疗法、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逐步增加工伤保险职业康复项目。 

(三)实施康复人才培养工程将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从业人员及特殊教育学校复教师纳入国民教育和职业培训计划将残疾人康复服务技术纳入卫生系统相关培训内容年为每个基层康复站(室)及特殊教育学校培训至少1名康复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选聘至少10名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优秀大学生强化训练后充实到社区和专业康复机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专业医疗康复、教育康复人才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工作稳定残疾人康复人才队伍。

(四)建立规范化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落实残疾人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安置残疾人单位税收优惠、残疾人个体就业扶持以及政府优先采购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产品或服务等残疾人就业促进和保护政策。政府招录公务员时不得拒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报考和录用。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置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提供适当的工种、岗位;对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按规定给予奖励。认真执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与管理、审计等政策规定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地税代收制度。对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依法落实资金、场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规定。

(五)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加快残疾人脱贫致富步伐。政府有关部门要将农村贫困残疾人作为扶贫开发重点对象予以扶持农村金融机构要向残疾人提供方便可及的金融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农村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等要加强对残疾人的帮扶。落实好康复扶贫贴息贷款健全担保体系简化贷款程序提高贷款扶持贫困残疾人(户)的到位率和扶贫效益。探索公司农户等产业化扶贫模式帮扶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等多种形式的生产劳动并为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保障农村残疾人充分享受各项惠农政策。巩固发展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政府举办或补助的面向三农的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要将残疾人优先纳入培训范围。

(六)健全残疾人维权服务体系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建立以各级司法行政部门提供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主导以有关部门、社会力量等提供的法律救助为补充的残疾人法律救助体系为符合规定的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提供经费补助。市、县(市、区)残联要强化信访、维权和法律救助等职能,建立残疾人法律援助站。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信访工作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健全信访事项督查督办与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严厉打击侵害残疾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计划,作为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列入各有关部门、单位的职责和目标管理。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重大事项,加强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城乡基层组织要将残疾人保障和服务列入社区建设规划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将无障碍建设、扶残助残工作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创建内容。残联、统计等部门要加快建立残疾人事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财政投入要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步增加各级残联机构应向同级民政、财政部门提报福彩公益金使用计划,民政、财政部门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通过财政预算安排一定的福彩公益金用于残疾事业发展。各级慈善组织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实施扶残助残救助。通过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或政府补贴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各类残疾人服务业。

(八)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针对残疾人的各项特惠扶持政策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倡导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残疾人观积极营造人人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良好舆论氛围。大力宣传残疾人自强模范和扶残助残先进事迹。各地要将志愿助残纳入本地志愿服务总体规划开展志愿助残阳光行动培育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扶残助残志愿活动。各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要切实发挥自身优势依法维护相关残疾人群体的合法权益。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助残捐赠活动。

姓名:杜文武52

残疾人工作专职委员的工作职责 篇6

(1)在乡镇残联理事长、副理事长或村居(社区)残协主席、副主席的领导下开展残疾人工作,完成上级残联下达的有关残疾人社会保障、就业、康复、扶贫、维权、无障碍环境建设、志愿者助残、文化体育活动等各项工作任务。

(2)密切联系残疾人,经常走访残疾人家庭,掌握残疾人基本情况,建立残疾人档案。

(3)开展需求调查,听取残疾人意见,反映残疾人的心声,做残疾人的贴心人,充分发挥助残自愿者组织的作用,切实为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4)向残疾人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鼓励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教育残疾人遵纪守法,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5)以“全国助残日”、“国际盲人节”、“国际聋人节”、“国际残疾人日”等节日为载体,宣传残疾人事业,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争创残疾人工作先进社区活动。

(6)按时参加乡镇残联、村居(社区)残协的工作例会,定期向组织汇报工作情况,完成组织和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残疾人教育的有效途径浅见 篇7

一、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现状

早在1990年12月28日, 我国的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 就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并于2008年4月24日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修订了该法案。不仅让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到法律的保护, 并且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来保障残疾人的权益, 真正地去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该法案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1994年8月23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颁布实施, 标志着从法律上进一步保障我国残疾人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促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直以来, 我国都将残疾人教育看作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初, 全国只有几十所特殊教育学校, 而如今, 特殊教育学校达到1640所, 使41.7万余残疾儿童能接受到良好、系统的基础教育, 并在多个省市设立了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如今, 越来越多的普通高校也能满足残疾人受教育的条件, 可以说, 我国的残疾人教育事业一直在良好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二、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存在的问题及重要性

尽管残疾人教育环境明显得到改善, 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 依然有很多残疾人得不到应有的教育机会。我国残疾人人口众多, 残疾人教育事业起步较晚, 再加上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偏远落后地区信息的闭塞、交通的不便以及传统观念的排斥, 都迟滞了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残疾人渴望受到平等的教育, 渴望获取知识, 并最终能利用这些知识来和健全人一样, 为人类、为社会创造价值、创造财富, 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保护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利、重视残疾人教育事业水平, 是我们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三、残疾人教育有效途径浅见

(一) 真正落实各项法律法规、规划政策

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 还是其他各项规划政策, 我们不仅仅只能把它当做一类公文、一个指示、一种精神, 不能笼统地去看待, 不能仅仅只是做做“面子工程”, 而是要把这些落到实处。例如规划建立多少特殊教育学校, 就不能只把建学校停留在冰冷的数字上, 而是要监督并保证这些学校的质量以及建立之后的使用情况, 使其能真真正正为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实际的作用。

(二) 加大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力度

加大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力度, 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偏远落后的地区, 不仅要为残疾人建特殊教育学校, 更要保证教育环境、师资力量、交通及信息通讯的加强, 真正做到残疾人学生有学可上, 有书可读。

(三) 普及残疾人义务教育

普及残疾人义务教育, 要让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 能够免费接受最基本的义务教育, 使其能够有基本的受教育权, 从根本上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

(四) 大力发展专业技能的培训教育

大力发展残疾人专业技能的培训教育, 使得接受过义务教育的残疾人能够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为其更好地走向社会、求职就业创造条件。大力发展残疾人专业技能的培训教育, 是残疾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五) 大力发展残疾人的高级中等以上特殊教育

大力发展残疾人的高级中等以上特殊教育, 给残疾人带来更多的自信, 使其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为社会作出贡献。为残疾人提供提升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重要平台, 为他们创造更多的与健全人平等竞争的机会。并要根据残疾人的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 采取普及教育方式与特殊教育方式分开教育的形式, 依照实际状况, 有针对性地对其实施教育。

四、结语

残疾人教育不仅是为了让其获得平等的教育权利, 更是要使其成为对社会产生贡献的人才, 也是为了残疾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总在说一句话:上天给你关上一扇窗, 就必然会为你开一扇门。残疾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只是在一种主观的表象上区别于健全人, 如果能和健全人一样去接受教育, 学习知识, 其一样能为社会创造财富, 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世海.我国残疾人事业研究[J].中国青年, 2011, 12 (35) .

[2]刘岑岑.残疾人教育探讨[J].教育在线, 2012, 5 (47) .

残疾人教育工作 篇8

关键词:残疾人 高等教育 受教育机会权 受教育条件权 受教育评价权

一、引出思索之案例分析

大连盲人姑娘董丽娜从小就便梦想做一名播音员,初中失明之后,在父母的安排下到盲人技术学校学习按摩专业,毕业后到按摩店做按摩师。“我喜欢按摩师这份工作,但我更想当一名播音员。”董丽娜说,没有机会得到播音专业的培训,她就捧着收音机,一句一句地对照着学,“为了增加练习机会,我跟别人交流时,从来不说大连方言,只说普通话。”几年锻炼下来,她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像播音员了。2006年,董麗娜当上网上播音员。2007年拿下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 2010年6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夏青杯”播音主持大赛上,董丽娜从上千名专业播音员、演员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二等奖。中国传媒大学几名知名教授与她联系,推荐她免费就读该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的播音主持专业。

今年1月和7月,她两次报考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播音与主持专业遭拒。为此,董丽娜前往北京市自考办并递交了一封信,信中说明其有能力参加考试,并询问不让自己参加考试的理由。“播音与主持专业有7项口试、4项笔试,口试我可以摸着盲文念,笔试只要给我一台带语音读屏功能的电脑,我就可以答题了。” 9月6日,北京教育考试院自考办公室针对董丽娜递交的信回复称,已将问题反映至她的主考学校、考区和有关专家,并征求三方面意见,三方均指出董丽娜目前的身体状况不宜参加该专业的考试,希望她在已开考的专业中,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恰当的专业。日前,董丽娜已经向北京市教委送去投诉信,下一步可能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身权利,维护盲人参加自学考试的权利。

二、残疾人受高等教育权的权利体系及存在的问题

残疾人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体系,可将残疾人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对应为:入学阶段的受教育机会平等权,接受教育过程阶段的平等享受教育条件权,以及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和毕业时、毕业后获得客观、平等评价的受教育评价权。这三项有机联系在一起,组成了完整的残疾人高等教育权利体系。但是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对于残疾人的这三项权利,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憾。

(一)受教育机会权

受教育机会权,是指个人依法获得符合其生理及心理特征的一定形式、一定阶段的受教育机会的权利。受教育机会是受教育权存在与发展的前提性和基础性权利。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权,是指残疾人享有的,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时,要求相应的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机构等高等教育单位准予其入学的权利。但我国残疾人的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权却远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残疾学生因为身体的局限确实无法参与某些专业学科的学习,但是可供选择的专业仍然不少,比如可以回避视觉障碍的按摩、声乐、器乐等专业;选择回避听觉障碍的艺术设计会计学、美术学以及计算机应用等专业。但是很多高校因为残疾人生理上的不足而不愿意招收残疾考生,残疾人的高等教育得不到高等院校的重视,很多有志于接受高等教育的考生却只因自身生理上的残疾而被拒绝入学。

(二) 受教育条件权

我国绝大多数普通高校在进行校园建筑设计和建构中没有考虑到专门为残疾人生活、学习便利提供无障碍设施,公共设施的残疾人保障工作不到位。如为视觉障碍学生入学提供盲道,为下肢残疾的学生提供轮椅通道等。再则,在教学设施上,多数普通高校的教学设备基本是为普通正常学生购置的,对残疾学生的需要考虑得很少。例如,为听觉障碍的学生提供助听器及康复设备,为视觉障碍学生提供放大镜等。

(三) 受教育评价权

受教育评价权,是公民受教育权的重要内容,指公民在利用教学条件促使身心发生变化以后,其身心状况获得公正评价的权利。残疾人高等教育评价权,是指残疾人享有的,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和毕业时,获得心理状况、身体状况、学习状况及道德状况等方面的客观评价,并在符合条件时获得学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权利。

三、残疾人受高等教育权实现的路径

残疾不是“天意”,残疾人也不是低人一等,残疾人的教育问题也是牵动着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一脉,我们没有理由推诿甚至放弃残疾人的高等教育受教育权。就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完善保护残疾人高等教育受教育机会权的相关法律制度。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普通高级中等学校、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机构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二拒绝招收。”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第九条规定:“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对此,高等院校要履行自己的职责,保障残疾学生的受高等教育权利的实现。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在执法、司法等环节也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对残疾学生的保护力度,更好地为其受教育权的实现奠定基础。

(二)加大对残疾教育投入,保障残疾学生高等教育受教育条件的公平。

教师不能因为残疾人的种种缺陷二放弃对他们的教育,相反,教师要深入残疾学生的生活,充分理解他们、关心他们、信任他们,并以真心唤起他们对于生活、对自己的信心。

(三)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体制,实现学生的就业平等。

改变对待残疾人的观念,相信残疾人也能在适合其能力的岗位上做出一番业绩。为残疾人提供切实有用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以个人能力能否胜任岗位需要来衡量残疾学生,鼓励兴办社会福利企业等创业就业岗位吸引残疾人就业,如此才能为残疾学生扩大就业机会,进一步推动残疾人就业,提高国民的整体幸福度,促进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宗占国.关于残疾人高等教育几方面问题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5(1).

[2]唐忠辉,余海燕.论我国残疾人受高等教育全的法律保障[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6).

[3]雷江华.关于残疾学生在普通高等学校接受教育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3(5).

[4]葛新斌.人道主义是特殊教育的思想基础[J].中国特殊教育,1997(2).

残疾人教育工作 篇9

二、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总体目标,继续深化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已被授予全国和省级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的城区,要进一步充实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被确定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的县,要按照《全国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标准》,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完善创建工作内容,迎接上级残联的检查验收。

三、继续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以开展新农保、新农合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逐步建立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做好“一户多残”的贫困残疾人家庭的救助工作,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鼓励残疾人个体从业或创业。积极开展居家托养,依托社区开展日间照料,形成机构托养,日间照料,居家托养三位一体的残疾人托养体系,制定残疾人托养补贴办法,促进全市残疾人托养工作全面发展。认真做好危房改造工作,努力完成十一五我市残疾人危房改造任务。

四、将残疾人扶贫纳入各级政府大扶贫范围,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扶贫的落实力度。认真贯彻省政府号文件精神,形成我市扶助贫困残疾人的长效工作机制,认真落实我市扶贫工作“五个一工程”,从机构、职责、任务、政策、经费等方面扎扎实实为贫困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上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

五、抓住残疾人就业这一主线,认真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做好“残保金”征收工作。继续贯彻执行省政府号令,把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努力向农村个体企业延伸,使农村残疾人与城市残疾人一道共同发展。加强对残疾人保障金使用监督,利用国家赋予残疾人事业各种优惠政策,举办第届全市残疾人就业招聘洽谈会,积极扩大残疾人就业面,提高残疾人就业率。扶持残疾人大学生实现就业和创业,加大对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六、加大扶残助学与培训的工作力度。会同教育部门在全市中、小学开展随班就读的情况摸底。继继续做好残疾学生高考录取工作,使高考录取率达到%以上,逐步提高我扶残助学奖励标准,完善对残疾学生奖励资助办法。对贫困残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的扶助政策,把全市残疾学生全部纳入微机管理。进一步做好“扶残助学”和“盲童入学”等项目,使“三类儿童”随班就读率达到%以上。研究解决当前我市三所特教学校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推进全市特殊教育的发展。继续依托社会资源,广开就业培训渠道,在实现我市培训基地列入全省培训示范基地的同时,努力完成职业技术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各项任务。

七、做好残疾人无障碍城市的创建工作。成立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监督员队伍,认真履行残联监督职能,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与相关部门一起成立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监督员队伍。继续协调建设管理委员会等单位,共同做好创建全国第一批无障碍城市建设工作,争取以实际工作成果迎接全国中期检查。

八、加强各级残联的自身建设,加强残工委秘书处的工作。教育各级残联干部职工要倾听残疾人呼声,反映残疾人愿望,代表残疾人利益,为残疾人服务。残联干部职工要提高政治素质,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本领,努力把各级残联建设成为能力强、业务精、素质好的综合型服务机关,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加强与市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的工作联系,充分发挥残工委的议事协调作用。研究协调残疾人工作中重大问题,保持与各残工委成员的工作联系,积极主动向各位委员宣传残疾人政策,及时召开有关会议,通报情况。开展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工作前期调研。

九、继续按“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的要求,加强基层残联的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基层残联的组织建设面临困难,实现中残联提出的“三个单列”做到“三个落实”压力很大,使基层残联工作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的支持,巩固基层残联的组织工作。要充分发挥各级残联专门协会的作用,加强各个专门协会的建设。县市区级残联各专门协会建立要达到%以上。完善各专门协会活动的方式方法,探索各专门协会民办公助的工作机制,积极支持各专门协会开展活动。

十、继续开展残疾人文体活动,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组队参加在荆门举办的湖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做到早计划、早部署,选派精干队伍参加田径、举重、乒乓球和游泳四大项比赛,争取成绩比上届有所提高。选送队员参加在广州举办的亚洲第十届残运会。做好国家队籍田径运动员的服务工作,继续协调国家残疾人轮椅训练基地的相关工作。特别关注我市在基地训练运动员的生活,解除后顾之忧,使其安心训练,争取亚洲残运会上取得好成绩。选送运动员参加在福州举办的全国第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继续做好省残联高尔夫球训练基地的各项协调工作,承接省残联下达的项目训练计划。继续开展全国助残日等大型宣传活动,组织新闻作品参加湖北省年度残疾人好新闻评奖活动,争取选送质量较好的作品,提高获奖份量。做好各类残疾人协会工作,丰富各类残疾人的文化生活。

残疾人工作总结 篇10

2011年社区残疾人工作以“创建”工作为契机,严格按照年初残疾人工作计划,以残疾人政策宣传、扶贫慰问、康复等项目开展工作,使各项工作稳定推进。现将上半年社区残疾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是加强宣传,摸清底数。为配合市、区顺利通过四月底中残联的验收工作,社区加大创建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辖区内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残疾人优惠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宣传口号5条,悬挂宣传横幅标语4条,截至目前,辖区共有残疾人187名,其中听力残疾7人、智力残疾11人、精神残疾32人、肢体残疾79人、视力残疾12人、多重残疾5人,共有57名残疾人享受到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二是健全组织,落实扶贫。上半年社区进一步健全了残疾人就业、扶贫、维权等工作领导小组,并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为社区日后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由于我社区困难残疾人较多,因此残疾人扶贫始终是我社区的一项重点工作。年初,省、市、区三级领导分别对我辖区的8名残疾人进行了看望慰问,送去了慰问金、慰问品等;红十字会对残疾人发放了棉衣、棉被等物品;“助残日”期间,社区领导看望了贫困重度残疾人。6月份区民政局对我社区残疾人进行了临时救助。三是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残疾人的就业工作是残疾人工作的一个难点项目。年初,社区残协对辖区内的退休、买断、下岗、自主创业以及有就业、培训意愿的残疾人进行了详细登记。上半年,多次组织残疾人在社区文化中心开展十字绣、绢花等技能培训,推荐4名残疾人参加了由区残联开展的各类就业培训,为广大残疾人就业创造了条件。6月份区残联还组织残疾人开展就业指导员培训班,提高了专职委员就业指导与应变能力。

四是开展娱乐活动,丰富残疾人生活。社区残协利用文化活动中心积极的组织残疾人开展棋牌、唱歌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5月20日开展“残疾人趣味游戏”。通过一系列活动调动了广大残疾人的积极性,丰富了残疾人的生活。

五是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社区残协认真排查社区残疾人情况并作详细登记。“助残日”期间,与社区卫生服务站联系组织辖区残疾人开展了“残疾人康复知识培训班”。9月份与区残联联系为我社区2名残疾人赠送了轮椅,为他们早日康复提供便利。10月份我还为残疾人填写了“蹲改座的申请表”。

2011年,我社区残疾人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履行“代表、服 务、管理”的职能,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在市委、市政府、市残联和街道民政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积极地开展工作,尽力为残疾兄弟、姐妹办好事、做实事,推进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2011年我社区残协所做的几项具体工作。

(1)定期对社区残疾人进行了走访服务。

(2)2011年上半,我社区贫困残疾人办理了医保申请。

(3)2月4日,“春节”前夕,市政府及市残联等部门走访了我社区的贫困残疾人郭福镇;为他送去了新年的祝福及助残金。

(4)5月11日,我社区邀请了4名肢体残疾人参加了天津市带传培训企业培训班”。在这次培训班中参加的学员都学到了不少的知识,为他们今后的自主创业提供了必要的知识。

为庆祝全国助残日,天津市肢残协会在“天津市残疾人康复就业中心”举办了“助残日趣味文体活动”,主要以简单、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的健身项目为主,这也是为了让体育健身项目进一步向特殊群体延伸,满足特殊群体对体育健身的需求,同时也是让残疾人朋友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感受社会的关爱。

日远里社区居委会

残疾人教育工作 篇11

关键词:残疾人;高等教育;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278-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待残疾人的认识和态度逐渐深刻而全面,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一个提升自我、实现自我的重要途径,更给了他们一个与世人平等竞争的机会。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首次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特殊教育作为八大教育改革发展规划之一,并强调了“重视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本文从教育公平的三个层面,通过与美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对比,对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些教育不公平问题进行探讨,最后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残疾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均等

入学机会平等是残疾人接受平等教育的开端,也是所有教育平等的起点。我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全国残疾人为8296万人,具有大专及以上程度的残疾人94万;高中程度(含中专)的残疾人406万;初中程度的残疾人1248万;小学程度的残疾人2642万(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1]。可见我国残疾人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可接纳残疾人的高等院校大多停留在专科、职业教育的层次上。下面将从两个方面阐述目前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所存在的问题。一是残疾人数量与接收残疾人的高校不成比例。我国6岁及6岁以上残疾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残疾人占总数的比例为1.44%,远低于普通人口5.46%的比例[2]。而且,目前我国从事高等特殊教育的院校较少。据统计,截至2010 年底,我国专门招收残疾人的残疾人高等院校( 系、专业、班) 17 个[3],不仅办学层次较低,且很多学校都没有专门针对残疾学生的服务和支持项目。相比,美国对于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入学机制就相对完善得多。资料显示,目前美国有 1500 多所高校接受残疾人学习,占全美国大学的1/3。而且,学校提供的支持相对比较完善,当进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知名高校的网站,搜索“services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时,可以看到每个学校都为残疾学生提供了详尽的技术和环境支持,美国加劳德特大学还面向美国及全世界的聋人招生,并且拥有学士、硕士、博士的授予权。通过以上的数据表明了我国从事高等特殊教育的院校远远不能满足残疾人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需求,同时关于残疾人入学的指导和咨询也不够完善,这些都造成了残疾人入学机会的不均等。二是考试招生录取不完善,入学标准不统一。2003年,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了对于高考成绩达到录取要求的考生,学校不能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但仍有个别院校以“高等学校可根据本校情况提出补充规定”为由拒收残疾考生。相比之下美国在保证公平录取的基础上专门为残疾人制定特别保障措施,制作盲文试卷、延长考试时间、允许携带助听器等。

二、残疾人高等教育过程中支持条件不足

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和高校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在残疾人高等教育过程中较为突出的两个问题。从我国目前招收残疾人的数量(包括专门招收残疾人的院校和其他高等学校)和从事高等特殊教育教师的比例来看,特殊教育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另外,在特殊教育教师的任用( 特殊教育教师任职资格制度) 、教师进修制度等方面还很不规范[4]。美国实行资格准入式的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特殊教育教师资格标准包含了对特殊教育教师应掌握的公共核心性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包含了对从事幼儿早期特殊教育和教授八种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所应具备的技能[5]。另外我国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明显不足,残疾学生和普通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态度较为消极[6][7]。在美国,学校都设有专门的为残疾人服务的办公室,这个部门专门提供支持服务,还尽可能在每周的专业课程上为残疾人提供一个助教,并协助制订学习计划[8]。学校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也很完备,如哈佛大学各种分门别类的图书馆都为残疾人提供了服务项目,拉蒙特本科生图书馆主入口的左侧设有残疾人轮椅坡道和供残疾人使用的卫生间;卡波特科学图书馆提供六个供轮椅进入的工作室,设有网络打印机和Zoomtext8.0(即为弱势力者使用的放大电脑屏幕的软件)。耶鲁大学也有专门负责残疾学生事务的办公室(Resource Office on Disabilities),主要负责是为残疾学生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通过创建学生社区,改变全体学生对残疾学生的态度,使残疾个体尽快地融入到集体中来。

三、残疾人高等教育结果公平堪忧

教育结果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最终目标和理想。作为一种客观评价和监控的工具,教育结果公平在教育公平体系中,应该同教育起点公平和教育过程公平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教育结果的公平与否主要涉及教育质量和就业水平两个方面。我国的残疾人高等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教育质量的重要性,教育手段单一,不能保证每个残疾人学生得到应该有的学习效果,无法保证教育质量。相比而言,美国在对残疾人的高等教育过程中因材施教,用多样化、人性化的课程使得残疾人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因为自身的缺陷而失去取得良好教育结果的机会;另外就是缺乏就业指导,就业方向窄。为了确保残疾人就业,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例如《残疾人保障法》规定了机关、团体、企事业组织、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但由于用人单位观念滞后,残疾人就业制度建设还不完善,残疾大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还是会遇到诸多困难。而在美国,每个州都设有一个州职业康复机构以及地区性办公室,特殊教育工作者和职业咨询师也强调独立的生存技能、职业规划、面试技巧的重要性,认为这些都应当包含在IEP计划中[9]。

四、发展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公平的建议

1.健全特殊教育法律法规,完善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招生体制

目前,我国规范特殊教育活动的法律比较零散,主要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中。这些法律由于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从而未形成有机的整体和合理的体系[10]。立法机关应尽快制定统一的《特殊教育法》,并在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法律基础上尽早出台相配套的政策、法规或规范性文件,明确具体教育过程的操作性细则。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高等特殊教育的资金投入、入学标准、就业政策等。

2.加快残疾人高等教育专业建设,加强师资培养

专业和课程的设置不仅要适应市场的需要,还应符合不同残疾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随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弹性变化。此外,高等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应该成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基地,除了承担在职教师学历提高的任务外,也可对没有经过特殊师范培训的教师进行职后培训,使之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特点和规律,适应特殊教育工作需要[11]。

3.加强残疾人大学生教育质量和就业指导,推进实现结果平等

从整个国家的角度来说,政府要完善残疾人就业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加大残疾人就业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引导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做好政策舆论的宣传工作,消除社会、企业对残疾人就业的歧视和偏见;残疾人自身也要摆正心态,也可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自主创业[12][13]。学校作为残疾学生进入社会的一个窗口,应该为他们做好就业服务,为学生寻找实习单位,并对实习单位进行跟踪访问;教授学生求职技巧,如怎样做简历、如何面试等。

参考文献:

[1]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领导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二号)[EB/OL].http://www,gov.cn/fwxx/cjr/content_

1311943.htm.[2007-05-28].

[2]黄伟.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公平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4).

[3]李强,鲍国东.中、日、美聋入高等教育模式的对比与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04,(11).

[4]陈小饮,申仁洪.试论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5]姚璐璐,江琴娣.美国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9,(2).

[6]朱珊珊.普通高校健听大学生对听障大学生接纳态度的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教学院为例[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9,(3).

[7]陈光华.对视障生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态度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5,(12).

[8]David J. Conner. Helping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transition to college: 21 tips for students with LD and/or ADD/ADHD[J].Teach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2012,(44):16-25.

[9]Carol A. Dawdy.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and Special Edu-

cation: Partners in Transition for Individual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J].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1996, 29( 2).

[10]李继刚.美国特殊教育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8,(8).

[11]蒋云尔.高等特殊教育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J].中国特殊教育,2004,(7).

[12]余慧云,韦小满.我国高等特殊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6,(4).

上一篇:小升初语文作文指导技巧:如何掌握写作技巧下一篇:《菜根谭》读后感精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