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通报学习体会

2024-12-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事故通报学习体会(精选8篇)

事故通报学习体会 篇1

检修部汽机化学班

奚斌

目前我们组织学习了《金陵电厂“3.31”6kv开关短路人身伤亡事故情况通报》,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检修工作人员未认真检查工作结束遗留现场及运行人员未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操,不按章作业,操作人员现场麻痹不到位。这些事故的发生,暴露了安全麻痹的一系列问题,凸现了工作人员安全责任不清,现场不进行查勘,作业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技能。事实证明,如果对危险点不预测,不防范和控制,那么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就可能演变为事故,后果不堪设想。通过学习,再次强化了我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生产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并切实落到日常工作中。这些事故的发生,使每个员工的心里都十分沉痛,同为电力人,发生在他们身上,如同发生在我们的身上一样,沉痛的教训,只有认真思考,进行反思。通过学习,体会如下:

1、这次事故充分暴露出来的问题是:“违章,麻痹,没有责任心”,三违行为就是野蛮行为,不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只图省事、快当、存绕幸心理,怕麻烦,这就是事故发生的必然。

2、检修作业人员不负责任心,操作作业人员严重的违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不验电不挂接地线,无安全措施保障的情况下就作业,严重违反《安全工作规程》和保障安全的技术措施,这也是事故发生的必然。

3、管理的缺位。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执行力差,而且在检查中只报喜不报忧,平时操作不认真,致使存在不安全的因素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4、制度流于形式,有章不循,有规不遵,工作浮躁,作业人员现场操作不按要求执行,危险控制措施虚设。

事故通报学习体会 篇2

1 灾害事故的特点

(1) 破坏性大、多为突发性; (2) 在瞬间导致破坏和人员伤亡; (3) 可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 (4) 伤员数量多; (5) 多种致伤因子并存; (6) 伤员多为复合伤; (7) 事故现场情况复杂, 有后继损伤可能。

为了及时准确做好现场医疗卫生救护工作, 救护人员应及时准确掌握现场情况, 保持清醒头脑, 客观的评估现场环境的安全性, 在保证救护者自身安全的情况下, 有条不紊的进行救护工作。

2 救护原则

(1) 服从领导, 协调统一, 有全局观念; (2) 首先是伤员脱离危险环境; (3) 坚持先救命、后治伤、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 (4) 救护人员注意自身的安全和防护。

3 检伤分类原则

(1) 评估伤员数量, 快速救治和分流; (2) 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生存率; (3) 如果现场伤员太多, 有没有足够的救护人力、物力时, 必须对全部伤员进行快速检伤和分类; (4) 危重症患者、标红色标, 应优先处置和转运; (5) 重症患者、标黄色标, 次优先处置和转运; (6) 轻症患者、标绿色标, 可延期处置和转运; (7) 濒死或死亡者、标黑色标, 可暂时不做处置。

4 救护程序和步骤

伤员进行分类后应进行现场救治, 并分诊转运, 应先抢救生命为重, 其次是防止"二次损伤", 或尽量减轻伤残及合并症。急救处置方法应简单、易行、快捷、有效, 尽量采用无创措施。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补液、给药等给予生命支持的基础疗法。对于休克的伤员, 由于灾害事故的特殊性、复杂性, 其休克是多方面造成的, 可牵扯到多学科, 故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患者应置于硬板床或硬板上, 并注意患者体位的放置正确性; (2) 有活动性出血时要紧急止血和吸氧; (3)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扩充血容量, 及时恢复组织有效循环血量; (4)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生命支持疗法; (5) 有骨折患者及时固定受伤部位, 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5 准确的判断

由于灾害事故情况不同, 有很多受伤人员在救护人员到达现场时就已经死亡, 救护人员应准确判断死亡伤员: (1) 无自主呼吸, 无颈动脉搏动, 双侧瞳孔散大固定; (2) 有明显的重要脏器损伤迹象, 如头部变形、胸廓完整性破坏、躯干离断等。

有以上现象、救护人员即可判断伤员死亡, 无呼吸及脉搏无法进行救治。

6 转运和分流

根据伤员受伤程度不同, 有些伤员需运转和分流: (1) 充分做好转运前准备工作, 包括伤员的准备、救护车及其他运输工具, 物资及抢救设备, 医护人员、通讯联络的准备等; (2) 合理分流, 坚持先重后轻的原则, “就近救急专科的特点和尊重病人意愿”等, 并根据医院承受能力合理统筹安排, 科学分流; (3) 急救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变化, 及时检查伤病及治疗的具体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医护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采取隔离防护措施, 对有特殊需要的患者应注意避光、声刺、或颠簸; (5) 人工搬运时, 应注意防止增加患者的痛苦, 特别注意防止造成颈、胸、腰椎或其他部位的"二次损伤"; (6) 负责转运的救护人员, 应详细填写"患者转运卡", 记录病情和抢救情况。

事故通报学习体会 篇3

【中图分类号】R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342-01

紧急医疗救援的成功,需要在应急预案、指挥调度、现场指挥、急救操作、救护装备、通讯支援、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加强和完善。

正文 2012年 2月25日上午9时31分,晋城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120调度指挥中心接到110通报,一辆旅游大巴途经207国道衙道乡附近发生车祸,车辆翻至路边近80米沟中,车上人员伤亡情况不明,要求120派车进行紧急救助。

10时22分,第一批4辆救护车到达现场。11时37分,第一名伤员成功送至市医院急诊科。截止中午1时,除事故当场死亡15名乘员,其余全部19位伤员(重度伤员15名,中度伤员4名)被分别安全送至晋城市人民医院和晋煤集团总医院进行救治。下午3时,15名遇难者遗体全部救出送至太平房。(经过精心救治,19名患者全部伤愈出院)

纵观本次紧急医疗救援,共派出救护车辆23辆,医护人员50余人,往返现场40余次。严格依照制定的应急预案进行处置,真正做到了科学、及时、有效,为抢救伤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体会颇深:

1 指挥调度反应快速、处理得当

120工作人员接警后,迅速启动橙色警报预案,当即作出应对措施:

1.1 立即派出4辆救护车先行赶赴事故現场。

1.2 向总值班及中心领导进行汇报并立即通知中心全体人员到中心增援参加救援。

1.3 按照中心领导指示立刻上报市卫生局应急办。

2 应急领导小组分工明确、紧密配合

2.1 中心领导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和成立应急领导小组,主任担任小组组长。同时立即向市卫生局领导、分管副市长汇报。

2.2 立刻由组长和一名副组长分别带领增援6辆救护车及急救物资赶赴现场,进行现场指挥抢救。

2.3 一名副组长在中心调度指挥中心负责指挥协调工作,通知市直各大医院启动应急预案,急救人员全员上岗,相关科室做好急救准备接收事故伤员;调集各医院救护车共计13辆赶赴现场。

2.4 后勤保障小组成员准备应急物资、饮水、食品,陆续送达现场。

3 现场指挥科学、救援及时

到达现场后,中心领导立即分工,由组长在地面指挥,副组长带领急救医护人员立刻下到70多米深的沟里开始抢救工作,同时把现场情况进行了反馈,为后续的增援工作提供了方便。根据现场事故地点情况复杂、死者、伤员掺杂、散乱的状况,尤其是车尾部大量柴油泄露和车体正对面不时有乱石滚下,急救队员和交警及随后到达的消防战士沟通,一起清理现场,转移较轻伤员,同时选择车头部北面十米处有约5m2的平坦空地进行抢救;救治和捆绑好重伤员,开始转送。

组长则指挥救护车有序停放,急救队员严阵以待,每一名伤员到达地面,医护人员迅速开通液路,启动监护,送往医院。

4 急救队员规范操作、处置娴熟

平时急救队员的培训学习就非常注重特殊现场的救助,特别是急救第一时间内,对重要组织器官的保护。这次救援,由于是高空坠落伤害,急救队员在紧急开放保护气道、止血包扎、骨折外固定等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对每位伤员都进行颈托固定,防止二次损害的发生。急救现场的两位急救护理队员,一边帮助包扎固定伤员,一边为多名重伤员开通了静脉通路,有力保证了伤员的成功救治。

5 相关救护装备完备、功能齐全

中心救护车除配置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先进急救设备外,还配备了对讲机、舟式吊篮担架、消防绳等急救装备,在此次事故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事故现场短期内参加救援的人员不断增多,通讯容量剧增,会出现通讯中断,无线对讲机及时应用,保证了沟内、沟外的沟通、配合;还有吊车和舟式吊篮担架的科学应用,消防绳对伤员进行捆绑固定、搬运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大大加快了救援进程。

6 急诊、急救无缝衔接

依靠网络信息及时沟通,急救队员和送达医院相关科室做到了伤员抢救急救无缝衔接,确保患者第一时间内享受到准确、及时、有效救治,从而提高了存活率。

7 缺憾

7.1 缺少个人防护装备,由于事发地怪石林立,且非常锐利,许多队员的鞋子、裤子出现破损,甚至影响急救操作。

7.2 救援参加单位较多,但缺乏统一指挥,引起救援秩序一度混乱,不能发挥全部效能。

7.3 公众包括媒体对120、对急救中心缺乏认识,新闻图片中为急救队员,但报道内容均为其它部门人员。

7.4 通讯支援不到位,手机信号一度中断,与外界联系出现障碍。

参考文献:

学习电力事故通报反思 篇4

我作为一名农村供电所人员,自己的岗位在电力最前沿,是最危险的一线,要想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就必须多学习业务技能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为以后自己的人生保证自己、他人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电网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上典型的五起事故,其中四起是典型的恶性误操作事故,是人员责任事故,另一起是无票操作事件,xx无票操作事件就发生在我在的公司中,让我无比痛心,这些事故、事件的发生说明我们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漏洞,说明在管理工作中尚有许多管理不到位的薄弱环节。学习案例后,让我又再一次的为自己敲响了警钟,再次提高了自己的安全意识,更能够体会到责任,细心,严格要求自己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

通过了这次的学习,我查找了自身的不足,也为自己的不足制定了学习和改变计划。

一、不足之处:

1、农村供电所这个岗位上的员工的业务技能水平不是很高、责任心和安全意识都很淡薄,这是我自己的不足:

2、对《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学习认识不够,不熟悉,由于我们是供电所,对变电这块不是很熟,还学习不够,在日常的工作中不能够很好的按照规程中一些规定严格做好自己的工作。麻痹、不负责任。

3、没有接受过专业领域知识的长期学习,只有实践工作中积累的少量安全知识、业务技能,对理论知识知之甚少,思想上和行为自由散漫,业务知识水平低。这些都严重的影响着自己的工作岗位,人员不足,通常都是一人多岗,一人多责,导致了不能够很好的按时按质量完成公司和领导交给的工作。

4、在工作中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危险点没有足够的认识或疏忽,由于自己的岗位在基础,习惯了按工作经验做事,业务技能水平不高,导致不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工作中的缺陷和危险点。盲目的去做工作等。

二、制定的计划:

1、农村供电所这个岗位本身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责任心和安全意识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必须加强学习《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两票三制,做到作业前都要知道那些应该做,那些不应该做,切切实实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八字方针。

2、多学习本专业的业务知识,把理论知识和工作现场相互结合,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容量和业务技能水平。

3、积极参与公司组织、学习下发的事故案例、事故通报等,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好组织反事故演习和事故预想,做到事故在心中,预防靠行动。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避免自己在工作中出现“麻痹、大意、不负责任”的现象出现自己的工作中。

安全事故学习体会 篇5

4月13曰一上班,车间各班组相继召开安全学习会,学习山东聊城供电公司“4.12”人身事故快报。

会上,各班组对山东聊城供电公司“4.12”人身事故发生经过、现场一次接线图及现场照片进行详细的解读,查找事故原因,分析事故暴露问题,结合工作实际,讨论配网设备安全运维检修办法。本次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不到位,工作负责人未全过程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监护;二是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未得到现场工作负责人同意,无视安全措施警示,擅自移开围栏,开启后柜门违章作业;三是设备本体原因,线路非常规运行方式时,在开关停电而线路带电的情况下,无法闭锁开关柜后柜门,造成员工误开柜门发生触电事故。

事故学习心得体会 篇6

有人说,生产单位的事故发生率之所以很高,是由于它的行业性质所决定的。诚然,电厂不但有高温度、高压力的设备及管道,还有电压远远高于生活用电的高压电器。种种特殊,决定了我们在生产中所面临的危险系数大大增加,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在事故发生后推脱、逃避责任的理由。虽然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兮旦福”,但是,在“天灾人祸”面前,难道我们就只能束手无策、坐以待毙吗?当然不是。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曾经有过一项统计:国内发生的重大事故里面,7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人的因素造成的。这一数据说明,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员工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对于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或许有的人听到这些会微微一笑,觉得事故的发生必然是“天灾”大于“人祸”,上班期间遇到了事故,只能说自己的运气不够好。事实真的如此吗?当我们没有按照规程和条例进行操作时,心里虽然不安,但是当看到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的时候,就会觉得违章操作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自己小心一点,就不会酿成事故。岂不知,正是因为这样的侥幸心理,使得我们在以后的操作中,一而再地违规操作,最终造成悲剧发生。新职工在入厂教育时没有认真学习,未充分认识到生产的危险性,而老职工在日常工作中麻痹大意,对于现场的危险源视而不见,最终造成悲剧一次又一次发生。还记得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矿医院的王院长在讲课期间给我们展示了几张井下工人受伤之后的照片,虽然数量不多,仅仅只有两张,但是那触目惊心的画面直到现在仍让我记忆犹新。当时王院长看着我们仍有余悸的样子,说他曾见过比这些还要惨重的伤者。那时的我才深深地感受到什么叫做“水火无情”。

安全生产应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尽管严重事故发生是小概率现象,单起事故伤害程度的大小受到偶然因素支配,但是事故是有规律并可以预防的。如果同类轻微伤害事故或无伤害事故多次发生,当达到一定概率后,必然发生重大事故;要防止发生重大事故,必须从防止无伤害事件和轻微伤害事故做起,而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必须做到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和控制。因此,加强管理者和当事人的安全意识,做到责权到位,是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

安全管理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体现了对社会生产力的保护,更强调了对劳动者的保护,这是一个谋求发展的永恒话题。而安全教育说到底是人的意识教育,是企业强化安全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手段和具体内容。安全教育投入多少,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其作用不可低估。从近年来的工伤事故来看,绝大部分事故的发生均与职工的安全意识不强、违章操作和违规违纪有密切关系,细细分析都属于人为因素所致。此外,企业劳动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职工的安全与健康,而只有不断改善劳动条件,积极采取安全技术和工业卫生技术措施,才能消除生产中不安全、不卫生因素,使之成为保证安全生产的有力措施。

改善劳动条件的根本途径是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逐步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电子化和与之相配套的环保设施。只有这样,生产中不安全、不卫生因素才能完全消除或大大减少,从而有效地杜绝事故发生。

事故通报学习体会 篇7

数控机床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较高, 一旦操作失误, 就可能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自己的数控教学和实训经验, 在教学中摸索出了一些教学方法, 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数控加工过程中基本无事故发生。具体操作办法如下:

1 编程方面

1.1 固定进刀退刀模式。

每把车刀从换刀点以G00模式运动到进刀点, 进刀点应在X、Z两个方向离工件有一定的距离, 太远太近都不行。太远会增加G01进给的空行程, 效率低下;近的话容易增加安全隐患。进刀时 (从起刀点到加工开始点) 必须以G01方式进刀, 退刀时必须以G01方式退到退刀点 (退刀点距离工件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后再以G00方式运动。如图所示:

1.2 循环起点的设定。

运用循环指令时每把车刀加工都需要设有一个循环起点, 在设定循环点时我们一般把循环点在X、Z两个方向离开工件2-3mm为宜。

1.3 换刀点设定模块化。

换刀点的设定关系到加工的效率和安全问题。换刀点设得太远, 刀具从换刀点运动到进刀点的时间就会加长, 降低了效率;若太近, 在换刀时就可能造成刀具、工件及机床的损坏。所以我根据刀具及工件的实际情况用子程序把换刀点固定下来, 学生换刀时只需将刀具回到退刀点, 然后调用子程序即可,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

1.4 编程格式的规范化。

学生的编程思路不同, 他们在编写程序时也会写成不同形式的程序出来。在实习的开始阶段, 实习指导老师在实习开始阶段必须仔细检查每一位学生的程序, 以免在以后的环节中出现问题。但是同学们的程序一般都不同, 要挨个检查的话, 很浪费时间。为此, 我要求学生按照我规定的编写程序要领写程序。要求他们把每把刀的加工内容写成独立的程序, 程序开始时必须都设定加工环境, 如主轴转速、程序状态等, 加工程序严格按照固定的进刀退刀模式编写, 程序结束时, 加上M01语句。例如:

这样编写的优势在于: (1) 每把刀有独立的加工程序, 可以根据每把刀的加工内容, 加工调试时出现的问题快速的检查该把刀的加工程序。 (2) 在程序调试时, 可以方便的从修改过程序的刀具开始执行, 不必从头到尾都执行, 避免重复的操作流程。

2 调试方面

2.1 培养学生不急不躁的调试心理。

注重培养学生的心态, 让学生养成谨慎认真的调试心理。在调试前一定要让学生从头到尾仔细检查程序的正确性。机床产生碰撞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2.1.1 程序数据输入错误。学生容易把程序数据输入错我, 如有时把G01输成G00, 或X、Z值输错, 数值错误将对下面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要让学生在程序输入后不要急于开动机床, 继续往下操作, 应该仔细检查输入的数据是否正确, 如发现, 及时改正, 尽可能的避免失误。

2.1.2 编程错误, 有些程序在结构和句法上没有错误, 但当装上工件和刀具加工时, 极有可能发生碰撞。如刀具路径直接简化写A→C点, 而不是A→B→C, 就会和工件发生碰撞。

2.2 养成规范的调试动作。

2.2.1 我们必须把G00速度选择开关打在F0挡上, 让刀具以较慢的速度靠近工件, 否则, 如果刀具的刀偏值有误的话, 刀具从换刀点以G00方式极快地运动到进刀点时, 可能会与工件发生强烈的碰撞, 无法及时应对调整;相反如果让刀具以相对缓慢的速度靠近时, 如果刀偏值有误, 可以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来调整。

2.2.2 在调试时, 必须使机床处于单步执行状态。操作者在机床执行上一句语句后, 必须再次检查下一句的正误性和合理性, 并相应作出调整。

2.2.3 机床在运动时, 操作者必须时刻观察屏幕上刀具坐标的变化和程序中的运动终点坐标与刀具实际运动坐标是否一致。

2.2.4 调试过程中, 操作者可将一只手指放在循环开始按钮上, 另一只手指放在循环保持按钮边, 以便在紧急时刻能及时停止程序的执行。

为了减少学生在数控车实习中, 由于编程和操作不当而造成对数控车床的损害, 减少事故的发生, 确保实习的科学安全有效率的进行, 教师必须从从编程和调试方面对学生严格要求,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能直接上岗的专业人才, 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数控加工技术》浙江大学出版社, 来建良主编.

[2]《数控车工》中级, 机械工业出版社, 韩鸿壖编.

[3]何学崇.数控车床的手动对刀方法[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房长隆.数控加工中编程误差的分析[J];黑龙江纺织;2004年03期.

[5]张宁菊.提高数控加工质量的几个措施[J];机床与液压;2005年03期.

[6]丁亚军.提高经济型数控车床车削精度的方法[J];机电工程;2002年04期.

[7]周晓宏.数控加工中程编误差的分析[J];机电一体化;2003年02期.

事故通报学习体会 篇8

关键词:LPG储罐;事故树分析;事件;三角模糊数

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07)12-0018-05

Abstract: It builds the fault tree on the basis of considering each factor for incurring fire disaster and explosive of LPG tanks. Firstly, calculates importance of structure for qualitative analysis; Secondly, on the basis of experts' marking, shows probabilities of incidents applying triangle fuzzy numerals; arranges the incidents applying importance of fuzzy, and establishes the main factors for this accident are losing efficacy of safety valve and static spark. At last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improving measures to enhance reliability for LPG tanks.

Key words: LPG tanks; FTA; incidents; triangle fuzzy numerals

0引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液化石油气(Liquefied Petroleum Gas,LPG)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逐步提高,但同时也潜在着危险。LPG的最大危险性就在于它具有易燃、易爆特性,被列为十大化学危险品之一,其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均为易燃易爆气体。近几年我国许多地方都新建了具有一定规模的LPG储存站,由于LPG的储运都是以液态形式进行,储罐及管线内的石油气都是高压低温的液体,具有极大的爆炸及泄漏危险。一旦发生泄漏事故,达到爆炸极限,一遇到火源即将发生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进一步还有可能导致更大范围的火灾。尤其是在大量储存、运送或装卸过程中,稍有不慎即可在瞬间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应加强对LPG的安全管理,重点做好危险性最集中的LPG储罐的安全工作。预防LPG储罐的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的发生,提高其可靠性并延长其安全使用寿命,对于安全生产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建立LPG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树

1.1FTA简介

事故树分析(FTA)又称故障树分析,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它是现代安全系统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它可全面地找出系统中潜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和影响程度,从而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预测系统的危险性,评价系统的安全性,进而采取最优安全措施和最佳的控制手段。

事故树图是一种逻辑因果关系图,它根据元部件状态(基本事件)来显示系统的状态(顶事件)。一个事故树图从上到下逐级建树并且根据事件而联系,主要包括顶事件、中间事件和基本事件。

顶事件:所谓顶事件就是系统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也就是要研究的事件。通常选择系统最不希望出现的事故为顶事件,它位于事故树的顶端,把它形象地理解为“树根”(显然,本文顶事件为LPG储罐火灾、爆炸)。

中间事件:又称故障事件,它位于顶事件和基本事件之间,并紧跟一个逻辑门表示,可形象地理解为“树枝”。

基本事件:位于树的底部,可理解为“树叶”。

1.2LPG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树的构建

为了分析LPG储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成因,首先根据FTA,综合考虑有可能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各个基本因素,构建事故树,如图1所示。图中各符号所代表的事件见表1[1]。

2LPG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树分析

2.1定性分析

(1)求最小割集

事故树中,一组基本事件发生能够导致顶上事件发生,这组基本事件就称为割集。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就是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割集。只有割集中所有基本事件同时发生,顶端事件才发生;割集中任何基本事件不发生,则顶端事件都不发生。一个最小割集代表系统的一种故障模式。

用布尔代数法求本事故树最小割集,结果化简如下:

上述最小割集总数为46个,其中二阶最小割集26个,三阶最小割集20个。

(2)求最小径集

与割集的概念相反,在故障树中,有一组基本事件不发生,顶上事件就不发生,这一组基本事件的集合叫径集。径集是表示系统不发生故障而正常运行的模式。最小径集是顶上事件不发生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径集。

求最小径集是利用它与最小割集的对偶性。根据布尔代数的对偶法则A·B=A+B和A+B=A·B,便可得到与原事故树对偶的成功树。求成功树的最小割集,就是原事故树的最小径集。本文不再赘述。

(3)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分析

根据对事故树结构重要度的分析,可以看出引起LPG储罐火灾、爆炸的主要因素有:LPG泄露、明火及火花。

2.2定量分析

(1)三角模糊数的运算

作为一种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FTA便于进行定性分析,也可以进行定量计算。但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可以容易进行定量计算的定性模型。通常的FTA都要求系统的基本事件和顶事件是一个确定性的事件,即要么发生事故,要么正常,这样才能确定顶事件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在LPG储罐系统中,由于各基本事件的发生原因很复杂;同时,其发生的可能性也很小,因此我们并不能得到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精确值。对此,可以应用模糊数学理论,认为这些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是一个模糊数。本文采用三角模糊数来表征基本事件发生概率。

由于LPG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基本事件的概率没有统计数据,因此,本文采用专家评定法确定各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评定组由四位专家组成,评定概率见表2所示。

(2)求顶事件模糊概率可能性分布

(3)从上面LPG储罐失效基本事件模糊重要度排序可以看出,为提高可靠性,应主要通过避免安全阀失效(包括安全阀弹簧损坏、安全阀选型不当)和静电火花产生这两个因素。

针对安全阀失效问题,有关企业应加强安全管理,定期检查储罐进出口阀门、阀体及连接部位是否完好。针对静电火花这一问题,LPG储罐的周围环境应注意防止静电产生,对能产生静电引起火灾或爆炸的储罐、管道要采取防静电跨接和搭接措施;同时,在储罐上应有可靠的防静电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储罐内壁尽量不要有凸起物,若存在凸起物,其凸起物的曲率半径应大于l0mm。对于大型储罐,其内部应设金属柱或栏杆,以此分离储罐内的电场,来抑制因蒸汽带入的空间电荷导致的危险性放电现象。

参考文献:

[1] 黄昆,蒋宏业,李余斌,等. LPG储罐火灾与爆炸事故分析[J].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4,26(5):74-76.

[2] 贾智伟,景国勋,张强,等.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矿井火灾事故树分析[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12):62-65.

[3] 李文忠. 浅析液化石油气储罐泄漏事故后果类型[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9):48-49.

[4] 李骁骅,王晶禹. 火灾环境中LPG储罐失效的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32(6):43-45.

[5] 胡广霞. 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火灾爆炸事故分析与危险控制[J]. 安全科学技术,2007(1):8-11.

上一篇:爱情的伤感日志下一篇:新进员工试用期工作总结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