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法制教育课程计划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安全法制教育课程计划

安全法制教育课程计划 篇1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平安校园,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根据市区教育局安开设全教育课程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我校安全教育课程计划。

一、安全教育课程的意义

学生的安全是数以万计的学生及其家庭安宁、幸福的前提,是进行正常教育和教学秩序稳定的前提,也是社会稳定、兴旺的重要条件。开展安全教育对于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和危险情况下的自助自救能力,减少恶性事故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安全教育课程的原则

1、以人为本,依法教育原则

学生是安全教育与管理活动的主体,是教育与管理的对象和主要参与者。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适应学生在校生活、学习、成长的需要,一切教育和管理的内容与方法必须有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将学生培养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同时,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还必须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依法教育,依法管理。

2、预防为主,教育先行的原则

预防为主,教育先行,是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基本方针。“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等名言警句充分说明了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在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做好预防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人身、财物受到的侵害。但是预防工作必须以教育为先导,让学生明确预防工作的目的、意义、作用和方法,重视预防工作。预防方法与技能的传授,需要教育来实现;同时安全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预防措施,在安全防范工作中占有重要地

3、明确责任,管教结合的原则

明确责任,管教结合,即在安全教育与管理过程中,学校要将教育与管理的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将这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学校对此项工作负有领导责任,有关部门和群众组织要主动配合,同时要落实目标考核责任制,由一名校领导负责,并落实到年级和班级;二是学校要积极组织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防范能力;三是要建章立制,严格管理,搞好日常防范工作。

三、安全教育课程教学目标:

1、明确安全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探索校本课程教学方式,为全面开设校本课程积累经验。

2、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学会一些安全常识,学会一些防范技巧,增强遇到意外时的自卫能力。

四、安全教育课程内容

(一)社会安全教育

1.遵守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增强自律意识,自觉不进入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逐步养成自觉遵守与维护公共场所秩序的习惯。

2.理解社会安全的重要意义,维护社会安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不参加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形成社会责任意识。

4.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学会识别生活中的骗术,防止被骗、被拐卖。

开展一次以“防范侵扰 保护自我”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二)公共卫生安全教育

1.了解重大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生活水污染的知识,掌握基本的预防、急救、处理方法。

2.了解简单的用药安全常识,能够合理、安全用药。

3.了解青春期的卫生保健常识,形成维护生殖健康的责任感,安全度过青春期。

4.了解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知道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措施,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正确认识艾滋病,关爱艾滋病患者。

5.学会选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学习识别毒品的知识和方法,拒绝毒品和烟酒的诱惑。

举办一场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三)意外伤害安全教育

1.学习了解关于道路交通的法规知识,增强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的意识;主动分析出行时存在的安全隐患,寻求解决方法;防止因违章而导致的交通事故的发生。

2.正确使用各种设施,具备防火、防盗、防触电及防煤气中毒的知识和技能。

3.了解和积极预防在校园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公共安全事故,提高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4.学习消防法律法规的有关内容,培养消防意识,了解家庭、学校等公共场所的防火常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观看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片,或请交警来校作交通安全报告。

调查自己所在的社区在防火、防盗、防触电以及防煤气中毒方面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并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意见。

举办消防知识专题讲座,并指导学生掌握消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自然灾害安全教育

1.了解当地常见的自然灾害,学会冷静应对自然灾害事件,加强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应急训练,提高在自然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2.了解自然灾害的类别,了解我国曾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逐步树立起生态文明观,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组织一次自然灾害自救模拟演习,如发生地震、雷电、洪涝时的自救。

(六)校园安全教育

1.了解校园暴力造成的危害,学习应对校园暴力的方法,避免不应有伤害的发生。

2.学会在人际交往中有效保护自己的方法,增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能力,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收集有关校园暴力的案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正确的应对方法。

五、课程实施

1、加强安全教育,利用好班会、国旗下讲话等渠道,帮助学生确立安全意识,严格课间、午间活动,尽可能地杜绝追逐、打闹现象,规范学生在校行为,增强安全自护能力。

安全法制教育课程计划 篇2

面向小学, 为社会发展服务, 是小学教育的根本方向, 也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灵魂。小学教育专业是高师本科教育中的一个新系列, 其课程计划应充分体现小学教育的特点和需求。作为师范生应具备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必备的各种能力和技能, 这些建立于文化知识之上的能力和技能, 应当成为教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 并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灵活自如得到运用。作为新型小学教师要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 懂得小学教育教学规律, 具有从事多学科教学的知识、技能和基本能力, 同时, 还应具有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等。在课程计划中, 第一, 提高学生的教育理论水平, 开设《教育基本原理》、《教育科研研究方法》、《现代教学基础理论》、《小学教育管理》《心理学原理》、《小学生心理学》、等课程, 而且在选修课里又开设了六门教育理论课程。第二, 重视对学生教师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 开设《书法》、《教师口语》、《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在选修课里开设了如《数学思想方法》、《小学科学教材教法》、《小学社会教材教法》、《微格教学训练》等十几门与小学教学密切相关的课程。这无疑对学生将来从事小学教育科研特别是多学科教学有益;第三, 为突出课程设置的师范性, 各科教学目标中都确立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标准, 把这些内容集中到前两年的教学过程中, 每学期按计划和标准严格考核验收, 不合格者必须重修, 重修不合格者不予毕业。

二、加强实践性

面向改革开放, 面向广大城市和农村小学教育的需要, 在课程设置的设计上加强了实践性研究, 第一, 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 要培养新型的小学教师, 又要使毕业生切实具有大学本科水平, 既不能搞简单的中师“延长”, 也不能搞普通高师的“照搬”。在必修课里开设了《现代汉语》、《高等数学》、《写作》、《普通生理学》等课程, 在选修课中开设《古代汉语》、《儿童文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自然辩证法》、《科技发展简史》等, 使学生掌握较为宽广、扎实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第二, 我国农村人口多, 居住分散, 小学校小人少, 有的学校还在进行复式教学, 因此我们的毕业生的能力应是多方面的, 即“多能一专”型。这样在课程设计中还开设《体育》、《大学音乐教育》、《大学美术教育》、《大学英语》、《计算机》、《社会科学概论》、《自然科学概论》等必修课, 还开设了文化素质课程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2-3门选修课, 目的是让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都有提高, 更好地为小学服务, 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第三, 重视学生的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 加大教育实践的比例, 一、二、三年级各进行一周教育见习, 四年级十八周教育实习, 包括教育调查与毕业论文, 对毕业论文以往的中师和专科生没有明确要求, 只是号召通过教育实习写出心得体会, 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 论文答辩不通过不能毕业, 这充分体现了小教本科学生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强化综合性

小学教育的特点是综合性, 小学生的特点是对教师有更多的模仿性, 小学教师必须对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和谐发展承担更多的责任。当代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日趋整合。而在小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 课程的综合化又是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因此我们新的课程设置必须面对这种挑战, 适应这种要求。第一, 在科学文化素质上, 必须从小学教育实际出发, 为师范生构建一个较完备的知识系统, 建立以语文、数学、教育专业知识为主的知识体系。如语文学科的构建, 本着“大语文教育”的思想, 增加课时比重, 融文学与写作、教师口语、语言文字基础知识、书写等课为一体。语文学科的性质比较复杂, 从语言文字上说具有工具性, 从思想内容上说具有文学性, 从知识内容 (包括社会历史生活知识、科学知识、理论知识以及语文知识) 上说还具有知识性。这些性质是综合在一起的, 因此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师范院校的语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语言和思维的综合训练, 以思维增强语感, 促进语言的鉴赏、评析和表达能力, 使师范生掌握较系统的汉语知识、文学基础理论和写作理论等;同时通过大量文学作品的选读, 了解和把握中外文学发展的历史概貌, 以形成语言、文学、写作等有机组合的知识体系。充分融合听话、说话、阅读、文学、写作、书写等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此基础上形成胜任小学语文教学的能力。数学知识方面, 在高中学习的基础上, 开设高等数学等课程, 这些课程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强调理性抽象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胜任小学数学教学, 特别是提高了学生毕业后指导小学数学竞赛和小学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能力。在形成以语文、数学、教育学科为主干的课程体系的同时, 特别强调教育专业课的特殊地位与作用, 力求科学构建系统的完整的课程结构。第二, 在以语文、数学、教育学科为主干的课程体系中, 还加大了思想政治课课程的比例, 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 使未来的小学教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除了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 还在选修课中开设伦理学、美学概论、社会学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不仅在于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 而更重要的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 为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第三, 在高中学习了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六大基础课的基础上, 开设两门综合性较强的必修课, 即《社会科学概论》和《自然科学概论》。这两门课程既注意了知识的横向联系, 又体现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综合训练, 同时要反映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研究的新进展, 使师范生的知识面更开阔, 为他们继续深造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四、体现灵活性

以往的课程设置中, 必修课安排的较多, 选修课和活动课较少, 学生的学习不可能有自主性和选择性, 毕业生在座谈会上也说:“在校时学的课程有些没有用, 多开点选修课和活动课有利于我们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第一, 加大了任意选修课的门类和比重, 现设选修课30门,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去选择性的学习, 而且鼓励学生多选课, 从评价制度上得以体现。评价制度中有合格加特长的学分, 学生选学的课多, 他的特长学分也多, 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是一个重要内容, 这无论对学生的就业和对社会的贡献都是值得肯定的。而且选修课的门类、内容还可以由学校灵活掌握。第二, 加强对活动课程的管理和研究, 活动课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但在过去的课程设置中没有被高度重视在组织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将活动课分为三大类, 即兴趣组与社团活动, 军训, 劳动教育, 而且这些课的开设遵循三个原则即求是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时代性原则。保证活动课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 内容和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发展, 同时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 活动课纳入课程方案, 就一定加强管理, 要有授课计划和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的活动课学习成绩档案, 进行等级评价和成果汇报, 将成绩记入学生学籍。

五、确保发展性

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21世纪我国社会发展趋势及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出发, 借鉴发达国家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 结合我国现行小学课程的实际, 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确保发展性, 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保证语文、数学基础科目在课程体系中的优先比例,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 克服中师毕业生文化底蕴过弱的不足。第二,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 增强科技意识的培养。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 这对我们来说是一场挑战, 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方法日新月异, 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课堂上占有很大比例, 而且呈迅猛发展的趋势, 因此在新的课程设置中加大了外语、计算机等课程比例, 同时开设《现代教育技术》、《教具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小学科技活动指导》等选修课, 目的是培养掌握信息教育技术的新型小学教师, 使他们提高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会制作教学软件、教具,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第三, 加强人文及社会学科教育, 21世纪,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师范生必须加强人文及社会学科教育, 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一方面提高这部分课程比例, 另一方面拓宽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 1999.1

[2]陈永明, 钟启泉.现代教师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3]吕达.积极进行课程教材改革[J].中国教育报, 2000.3.14

[4]钟启泉, 崔允.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7

[5]王智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2007.5

安全法制教育课程计划 篇3

摘 要 户外运动课程不仅能有效锻炼学生体魄,还能培养大学生的坚强毅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对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户外运动的定义及特点,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户外运动的现状及安全问题,并探讨了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策略。希望为高校户外体育运动课程的良好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 高校 户外运动课程 安全保障体系

一、户外运动的基本定义及特点

户外运动的基本定义为:一项在自然环境和场地内举行的一组集体体育运动项目群。也有部分学者将以走出家门,而更加贴近大自然的运动统称为户外运动。无论定义如何,户外运动都是一项具有很强自然性和綜合性的运动,广泛的涉及水、陆、空三界的多种体育运动。参与者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具体需要,进行户外运动形式的自主选择。

与一般性的运动相比,户外运动有其自身的一系列特点。首先,当前的许多户外运动带有探险性质,其不乏很大的挑战性,具备一定的极限及亚极限运动特点。其次,户外运动要求贴近自然,挑战自我,对个人毅力及团队合作精神都有很强要求。另外,户外运动对场地的要求较低,随户外环境的变化可选择不同的项目及难度。

二、高校户外运动课的现状及安全问题分析

我国自21世纪初以来,对高校户外运动的发展日益重视。2002年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2003年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试行方案》。这两项文件,明确将露营、野营、溯溪、攀瀑、攀岩、登山、野外生存、远足、郊游、山地自行车、穿越、蹦极、漂流、潜水、探险、滑冰、滑雪、定向越野等户外运动纳入了大学体育教育的范畴。2005年,“山地户外运动”正式被国家体育总局列入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之一。

但随着户外运动的开展,很多的户外运动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据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一年,其发生的户外安全事件就多达100多起,而其中,高校学生户外运动事故占到了其中的三成以上。目前,造成学生户外运动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安全意识薄弱;二是户外运动的相应安全教育缺失;三是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四是公共救援体系的相对不足。

三、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一)强化户外运动的教育培训

“安全”是户外运动首先应该重视的。而要保障户外运动的安全,其安全教育必须先行。在户外运动课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唯有如此,才能在课程活动中保持警惕,避免因疏忽大意出现的安全问题。户外运动的安全教育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首先是专业教师培训,由于户外运动在高校的普及较慢,所以部分高校的户外运动课程并非专业教师任教,这也给相应的户外运动课程留下了安全隐患,因此,高校要注重提高相应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可利用相应的在线课程培训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利用寒暑假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实践技能培训。这样不仅能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还能促进其实践水平的提高,为户外运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

其次是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培训。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及户外运动的安全防范能力;另一方面,还应该提高学生在安全事故中的应急救护能力。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可先对学生进行户外安全常识的教学,并进行相应的测试。之后再通过实践教学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之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通过两者结合运用,促进学生对户外运动的危险预测、安全防范及应急救援等多种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二)强化户外运动安全监督管理

强化户外运动安全监督管理对户外运动的安全保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而言,户外运动安全监督管可分为技术监督和行为监督两种。其中技术监督指代的是对物质条件的一系列监督,包括设备器械、场地环境等,防止这些物质条件问题造成的安全隐患。行为监督则主要针对师生的行为规范,通常包括规章制度建设、组织管理、安全责任的实施、师生安全培训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另外,还应该针对户外运动进行危险预警,通过对各类户外运动安全信息的收集、分析及整理工作,向学生及教师发布响应的预警信息,避免危险时段在危险地区进行户外运动课程,以降低户外运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强化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面对户外运动的安全事故,预防是第一重要的。但在安全之外,还要注重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避免万一情况下的事故处理,以便事故出现时能够进行快速而有效的应急救护。首先,学校要在户外运动课程中开展有关户外运动急救课程的单元,并注重模拟实践,培养学生的自救及救援能力。并通过授课的方式,不仅要教导学生充分利用现场的人力物力进行应急处理,还要教导学生利用多种途径进行外界求援,从多个方面进行事故的应急处理。

另外,针对较为严重的事故,要协调处理好各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其他部门帮助时,要积极联系,并对相关课程的安排、人数等具体情况做好详细的上报,以便于消防、通讯、医疗、交通、专业户外救护等组织机构的协调处理。

四、结束语

户外运动课程的开设对高校学生有着诸多益处,不仅可能锻炼其体魄,还能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但户外运动又有其危险性,因此,学校方面一定要注意做好相应的安全教育,并协调建设好相应的安全保障体系,以便防止户外安全事件出现,并在万一的情况下,也能做好突发状况下的应急处理。

参考文献:

[1] 刘微娜,周成林,孙君.青少年户外运动动机对运动坚持性的影响:运动氛围的中介作用[J].体育科学.2011.10:41-47.

学校安全法制教育计划 篇4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学校将继续建立健全由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把安全工作摆到学校的主要工作议事日程中去。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和分别召开班主任、体育教师、值班教师、领导以及食堂工人等有关会议,落实安全责任和自查自纠责任。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工作的网络机构。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使学校的安全工作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完善、制度健全、职责明确、层层签订责任状,齐抓共管,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二、继续做好全体师生的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继续举办好一年一度的《法制教育周》和《安全教育月》活动,请峦庄派出所来校做法制教育报告,使之学法、懂法和守法,增强全体师生安全的意识。对学生特别要加强防止青少年犯罪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师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依法办学,按章管理,不发生影响学校和社会稳定的治安问题,使全校的普法率达到100%,犯罪率控制在零。

三、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做好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切实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进一步加强值班的管理,严格执行值班工作制度,并经常检查来客登记盘问制度的落实情况,严禁社会闲杂人员进入校园,以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2、坚持实行领导值班制度,坚持实行每天领导、教师值日制。负责督促检查学校的日常教学秩序、管理秩序和卫生、安全,以及学生的行为规范。以确保学校的安全和正常秩序。

3、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县教育局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十不准”》、《中小学生“十严禁”》,继续抓好暑期开展教师政治和法律法规学习,要认真组织教职工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法律知识考试或竞赛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要继续开展以加强师德修养为目的的“ 学英雄、讲奉献 ”、“创五好家庭”、“文明之家”等活动,弘扬“敬业、爱岗、奉献”精神,引导广大教师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中弘扬正气,遵纪守法,关爱生命,做学生的楷模。

4、继续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各校要组织师生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千方百计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使广大师生自觉养成遵守纪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良好风尚,预防和杜绝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安全事故的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具体可行的校规、校纪和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设立“纪律安全监督岗”,全天候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纠正学生中的不良倾向。

5、交通安全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学校将加大交通安全教育的力度,增强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结合《安全教育月》,举办安全教育报告会,请交警峦庄中队派人来校进行交通法规讲座,在校园里举办交通事故案例的黑板报展览,做到交通安全警钟长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事故消灭在萌发状态。

6、学校安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要定期布置自查安全工作,实行安全工作自查制度,各部门、各人员要认真仔细地检查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整改,排除不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学校师生人身安全和公共财产不受侵害,确保全年无死亡事故或重大伤害事故发生。

7、学校实施安全工作报告制度和重大事故报告制度,坚持每月月底向主管部门报告学校安全工作情况,发生重大事故在第一时间报告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并积极争取时间,做到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8、学校实施师生集会和校外集体活动申报制度,经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由学校领导对全校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并与各责任人签订安全责任书,确保出游和校外集体活动安全开展。

9、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因人施教,把法制安全教育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 、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每月要安排一节安全教育课,继续开展社会主义和公民道德教育。在法制安全教育“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活动中要组织师生参加法制教育图片展,观看法制教育录像、电影,举办法律安全知识竞赛,开展法律安全知识、征文、演讲比赛,邀请有法律专长的人到校作法制安全报告,设立模拟法庭,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做到活动有计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讲究活动效果,达到人人参与、个个受教育。

学校安全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篇5

为了深入贯彻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我校法制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指定安全法制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按照科教兴国、依法制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坚持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努力把学生

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完善在校学生的知识结构,使法律知识成为我校学生的必修课,努力形成科学、合理的法制教育体系。确保我校学生在教育期间完成“三结合”的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网络。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切实维护在校学生的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努力使我校法制教育工作在工作理念上与时俱进,在工作方式手段上实现创新,在规范化、制度化方面有新进展。

三、工作措施

1、逐步将法制教育纳入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坚持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增强普法教育的针对性,保证普法教育的效果。

2、发挥学校法制教育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初中思想品德课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同时,要在相关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利用板报、讲座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宣传活动。

3、聘请兼职法制副校长,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开展学法、用法实践活动。结合我校实际,适时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法律在我身边有奖征文、模拟法庭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

4、开展依法治校。我校制定了安全法制制度,落实责任,把我校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加强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落实预防学生违法犯罪的各项措施,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切实保证师生有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5、建立法制教育基地,依托课外活动基地开展法制教育;积极开展调查与理论研究,把握法制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学生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

小学法制安全教育工作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民主法制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八荣八耻”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法治教,坚持法制教育和法制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广大教师、学生的法制观念,保障师生合法权益,使学校法制教育工作趋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全面推进学校教育工作的发展。

二、重点内容

1、小学法制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律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品德。

2、普及和宣传法律的常识,让每名学生不断提高和增强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增强广大师生的法律意识,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创建法制教育立体网络,注重开展实践活动,加强宣传,为家乡的法制建设服务。

三、具体措施

1、发挥班会、晨会等阵地作用,广泛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活动。

(1)、每月一节法制教育活动课。各班利用班会课观看相关录像片;进行法律、案件的品评、讨论与辨析;巩固课堂教学主渠道,提高法制课质量;注重法制内容向其它学科的渗透教育,提高学法效果。

(2)、每周一次事例说法教育。各班利用班会,通过国旗下演讲、校园广播、教组织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犯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法律。

2、采用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形式,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1)、要求班班刊出一期以“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与防范”为主题的黑板报。

(2)、刊出一期“走进文明”简报,不定期对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尤其是卫生、公物保护、仪表等违纪现象进行检查。

3、做好后进生思想行为转化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

(1)、对后进生建立个人档案,了解该生后进的原因;建立跟踪调查,定期研讨的制度。

(2)、建立一对一的帮教结对制度,明确要求对这些学生要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护,尽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转化环境。

(3)、一月谈话制。学校会同法制副校长对后进生每月进行一次谈话,了解后地生的思想动态,用真诚的感召帮助后进生进步。

4、积极展开法制安全教育宣传,大力推进学法用法实践活动。

(1)、积极开辟第二课堂,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专题讲座、开展征文演讲、模拟法庭、法制电子小报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与法制教育基地建设、社会实践、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法规颁布实施日、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等有机结合。

(2)、积极开展交通法规、禁毒、环保、青少年自我保护等学习、宣传、实践活动,提高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青少年学生在学法中学会用法、守法,努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

5、学校要与社区和家庭的教育引导相结合,增强法制安全教育工作的合力。

(1)、在师生中进行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师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有效地防止后进生流失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坚持法制教育无小事,常抓不懈,做到教育有针对性,切实把普法教育落实到实处,促进学校工作的发展。

(2)、要依靠家长,依托社区,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社区学校的作用,开展家长学校法制教育专题讲座和专题活动,与社区共建青少年法律学校,进一步实现学校、家庭和社区三方联动机制,力求形成全方位、不同空间的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新局面。

赵家寨小学

安全法制教育课程计划 篇7

解决高校培养高素质国防后备人才的问题;明确金融安全意识和技能也属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 丰富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内容。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高校金融安全的国防教育课程。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高校金融安全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国防教育课程内容的有关资料, 借鉴国外对高校金融安全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国防教育课程研究资料, 重点阅读国内较有影响的国防类期刊和国防类学报;阅读有关国防方面的资料, 重点参阅高校国防教育和全民国防教育。

2.2.2访问调查法

为了得到更多的信息资料, 笔者走访了学校的部分老师、领导, 尤其是学生的大量走访和问询, 同时拜访了包括证券交易市场在内的金融交易机构的领导和业务员, 以及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 更进一步了解以前未知的信息, 为本研究奠定一定基础。

2.2.3定性分析法

通过对高校金融安全的国防教育课程内容的分析, 归纳学校、教师、学生对研究问题的认知程度, 排列三者对研究对象问题的解决可行性高低次序,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2.2.4探索性研究法

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 产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根据金融市场的各种金融交易类别, 比如:股票、原油、黄金、外汇等, 开设“交易通”模拟金融交易的课程。 通过对学生进行交融交易课程的训练, 形成培养具有金融安全意识和全球视野的国防意识的教育。

2.2.5描述性研究法

目前我国沪深股票市场非常发达, 每周五日交易时间, 影响广泛, 认可度高。 通过对学生访问和问卷, 还没有相关内容的教育和训练, 预示今后设立“交易通”会有一定认可与基础。

3.结果与分析

3.1金融安全知识技能教育对学生和国家意义重大

3.1.1对学生个人素质提升的意义

中小学生也要学金融理财。 广州成为国内首个将金融理财知识教育纳入到国民教育地方课程体系之中的试点地区, 36所试点学校约有一万名学生参与该课程。 目前广州已制订《广州市中小学金融理财知识教育的课程方案 》, 方案明确了中小学金融理财以金融证券基础知识的学习为核心, 以培养学生金融理财意识和基本能力、经济素养为基本目标, 以塑造学生的正确财富观、理财观为教学理念, 力争通过基础教育普及金融证券知识, 培育合格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 从青少年阶段开始加强投资者教育[1]。 中小学已经开始试点金融理财, 高校更应提高一个层次, 以国防为目的金融安全意识教育是个人素质提升的一个途径。

高等院校的学生实施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是教育改革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一项重大决策。 《兵役法》赋予高校的一项战略任务是国家对国民进行国防教育的最佳基本形式之一[2]。 2011年10月29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决定》。 其中, 对大学生征集及其相关方面的指向性, 成为其显著特征。 从征集范围和兵役登记时间的调整看, 新修订的《兵役法》删去了全日制学校在校生可以缓征的规定, 增加了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征集年龄可以放宽至24周岁的规定, 明确地将大学生纳为征集对象, 同时将兵役登记时间从每年的9月30日前提前到6月30日前, 也即将兵员登记时间相应调整到与大学生毕业和高校招生的时间同步, 解决了大学生毕业和复学时间差的困惑[3]。 由此可见, 国家对大学生的重视和要求, 不但看中大学生的文化程度, 更加注重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适应现代国防的综合素质。所以高校开设金融安全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课程, 对于增强大学生金融安全意识认知程度, 对于提升大学生整体素质、综合素质, 为国防建设提供优秀、高素质国防后备人才十分重要与必要。

3.1.2对国家增强国防实力的意义

1991年12月25日, 前苏联宣布解体。 在此前1年多的时间, 以俄罗斯为主的苏联分化成15个国家。 在此期间, 没有军事冲突的内战, 也无外国军事侵略, 但一个强大的苏联解体了。 其军事力量不能说不强大, 但此次国家解体与军事力量没有了关系, 说明国家领土的维护不仅是因为军事强大, 还有其他因素。 经济衰退、不发达也不是主要因素, 不见得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就会解体。 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汇率看1美元兑换1卢布, 到1991年的货币改革1美元兑换2卢布, 以美元计价, 整整损失一半的财富。 政治还是那个政治, 经济还是那个经济, 军事还是那个军事, 但金融不是以前的金融, 汇率变化巨大, 贬值100%, 金融出了问题, 从前苏联国防角度讲, 就是金融安全出现问题。 可见, 金融安全与否也是直接影响到国防实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金融市场也随之逐步壮大, 并且由于互联网的发展, 全球金融市场几乎接近一个整体交易市场。 在货币数字化时代, 交易极为便捷, 在货币电子化时代, 交易瞬间完成。 现在的金融安全问题远甚上世纪金融时代, 所以, 防范金融风险, 保障金融安全也是国防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 要防范、抵御金融风险, 没有基础的金融安全教育和训练, 没有后备人才的储备是不行的, 因此, 开设金融安全教育课程就是提升高校国防教育水平, 就是增强国防建设, 就是稳固国防安全。

3.2高校金融安全知识技能国防教育几近空白

查阅最近几年出版的《高校军事理论教程》教材, 未见到任何关于金融安全方面的课程内容。 绝大部分教材仍然以中国国防、军事思想、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共同条令教育与训练为主要内容。 可能有人会想金融安全那是另外一种行当, 不能归属国防系列。 猎枪是用来狩猎的, 不是武器, 但是如果用在战场, 那就是武器;电子不是武器, 但用在战场上就是激光武器;鼠疫不是武器, 但用在战场上就是细菌武器;毒气不是武器, 但用在战场上就是生化武器。 利用金融手段对别国进行经济打击和消耗, 金融就是武器, 就是金融武器。 只是金融武器不似常规军事战争直接致死致伤, 而是通过金融失衡促使自我消耗, 直到消亡。 高校国防教育内容, 不应仅仅停留在常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层面, 增设非常规的军事理论与技术知识是非常必要和有现实意义的。

3.3国外高校金融安全知识教育形式

查阅王建中先生的文章《中外国防教育:比较与启示》[4]、李释然等先生文章《中外学校国防教育的比较》[5]、张利菊先生的文章《中外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比较研究》[6], 以及其他国外高校国防教育资料, 均是军事理论及军事技术的比较研究, 未见有金融安全方面的理论知识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信息。

4.结论与建议

4.1 把金融安全知识技能教育与军事理论技能训练并列与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当中

既然会出现没有一枪一炮的无硝烟金融打击, 就使前苏联土崩瓦解, 怎么能不重视和防范金融安全的问题。 国与国因为有互相依存的经济贸易往来, 金融市场、金融汇兑必是互相关联, 形成全球一体化。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货币数字化, 存入银行的现金钞票在手机上或电脑上只是一连串数字来体现;货币电子化, 钞票从本地到某地因为电子技术的发展, 只是瞬间的事情。 金融网络化, 使得全球各国之间金融发展完全联系在一起, 持有银联卡的用户可以在世界各地提取等值外币, 外汇市场更是因为金融手段的便捷与速度交易活跃。 由此可见, 在未来必是金融发展壮大的过程, 培养具有金融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大学生, 不管是个人素质, 还是国防人才储备都是必要和有远见的。 高校大学生设立金融安全知识技能国防教育课程, 是新形势下新的挑战与机遇。

4.2特聘具有金融知识背景的人员教授金融安全的课程

聘请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 可以不定期进行金融知识理论的讲授。 银行人员、证券公司人员、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人士、黄金外汇交易市场人士, 都是备选人员。 理论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融及金融市场, 金融的本质是价值流通。金融产品的种类有很多, 其中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 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市场, 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 广而言之, 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 二是金融市场分类及金融工具, 根据具体的交易工具类型划分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金融工具是指在金融市场中可交易的金融资产, 是用来证明贷者与借者之间融通货币余缺的书面证明, 其最基本的要素为支付的金额与支付条件。 金融工具如股票、期货、黄金、外汇、保单等也叫金融产品、金融资产、有价证券。 三是金融武器及金融安全, 利用金融工具作为消耗经济实力的一种武器;金融安全指货币资金融通的安全和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金融安全是金融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 金融安全在国家经济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 金融安全是和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既可用风险和危机状况解释和衡量安全程度, 又可以用安全来解释和衡量风险与危机状况。 安全程度越高, 风险就越小;反之, 风险越大, 安全程度就越低;危机是风险大规模积聚爆发的结果, 危机就是严重不安全, 是金融安全的一种极端。

4.3开设专门针对高校学生的 “ 交易通” 模拟金融交易课程

“交易通”是一种模拟真实金融交易的软件, 设定与各金融市场的交易同步进行, 但资金只是一个虚拟数字, 不是真金白银, 不是货币。 学生可以选择任何一种金融工具, 股票、黄金、外汇、大宗商品等。 这样训练可以获得以下几种能力:一是通过交易操作掌控止损和盈利, 形成自己独特运行模式和操作交易的能力。 各种金融交易时间不一致, 根据自己喜好和时间选择一种满足自己需求的交易工具。 唯有实际操作才可训练实战能力。 考核办法以亏损盈利多少来评价、以阶段性结果来判断, 比如上传一个月赢亏结果、一学期赢亏结果、一年赢亏结果、离校前盈亏结果。 二是通过交易了解世界金融交易市场的规模和影响经济途径, 具备全球视野分析问题能力。 格局和层次是培养做高端事情的基础, 国防教育本身就是针对国与国之间斗争的教育, 没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层面的意识, 只能事倍功半。 这种“交易通”模拟软件的设立, 就是为了培养高精尖的国防后备人才。 三是培养金融安全的国防意识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金融工具本身并非武器, 但当把金融工具作为攫取一国财富和破坏经济的手段时就是金融武器。 在国防金融安全的前提下, 制定金融政策才是保护财富的根本, 大学生应该了解国家有关金融方面的政策法规, 在实际操作中有针对性地制定交易方法。

枪炮进攻和攻城略地是一种战争, 是一种在文明时代较为常见的战争形式, 也是一种为世人恐惧和唾弃的战争形式, 在主要是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流上受到众人抵制。 但战争从未停止, 只是转换成一种隐蔽的方式, 一种通过金融工具侵害别国的金融战争。 高校国防教育应该适应新形势下战争形式, 培养提高大学生国防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晓星.广州日报, 2015年8月27日A14版.

[2]田钢.论高校实施国防教育的意义和措施[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报, 2007, 4.

[3]贺幸平.盛欣《兵役法》新修与高校国防教育创新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 1.

[4]王建中.中外国防教育:比较与启示[J].江苏高校, 2011, 5.

[5]李释然, 于涵宇, 沈玉婷, 丁一帆.中外学校国防教育比较[J].法治与社会, 2012.12 (上) .

安全法制教育课程计划 篇8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生命安全课程

俄罗斯在1994年制定了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专门开设了生命安全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生产事故、交通事故伤害与攻击等知识,并形成应变所需要的能力。这门课程多由体育教师担任教学工作。由于生命安全基础课程的内容很难由一个专门的专业或学科来承担,因而其任务只能由体育专业来承担。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对各种类型的意外事故的研究和管理一直是个薄弱环节。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安全问题将会越来越繁多和复杂。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建设安全文化,发展安全科学”已成为社会向学校提出的艰巨任务。而学校作为专业的教育部门,特别是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提高全民安全素质方面责无旁贷。应该成为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目前对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生命安全课程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意义有如下三点:为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生命安全课程提供理论依据。积极推广和普及生命安全在体育教育专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改革。

一、生命安全教育的概念及其内容

(一)生命安全教育的概念

生命安全教育就是指人针对突发性事件灾害性事故的应急、应变能力,避免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遇到人身伤害时的自我保护、防卫能力,以及法律。生命安全教育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化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此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它首先是从人们要求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的这一残酷现实开始的,是作为预防未成年人自杀的权宜之计被提出来的。如何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健全其人格,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让每一个学生懂得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从而让学生珍惜生命,正确对待危机,勇敢地面对现实,增强抗挫折承受力,使学生学会掌握自我心理调整、自我控制的方法,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出危害他人、危害社会以及危害自身的行为,而生命体育又寓于生命教育中,是中小学体育新课程中一个崭新的重要内容。

(二)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

中国有句老话,叫“宜未雨绸缪,勿临渴掘井”。生命安全教育最重要的是加强人们的安全意识,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意识,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才有可能,提高安全意识,进行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的教育,应当意识到在人的权益当中,“生存”权是第一位的。

据民政部统计近几年的数字显示,我国因自然灾害(主要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包括地震、台风、洪涝、滑坡泥石流和冰雹等)死亡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这说明我国在自然灾害的防御上存在很大的缺陷。以及民众的防灾意识淡薄有很大的关系,据调查我国46%的民众对突发性事件的应对措施了解十分有限,26.6%的人甚至对这方面的知识根本不了解。从已发生的重特大火灾事故来看,80%的以上的事故都是民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所致。

学生作为我国弱势群体之一,由于知识结构较简单,身体、生理都处于生长发育、成熟阶段,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危险分子的目标以及在自然灾害面前最无力的群体。据电视、报刊新闻报导,2010年发生在小学、幼儿园的人为伤害惨剧,造成多个幼儿死亡。就拿汶川大地震来说遇难人数为69142人(官方公布),其中学生就有5335人。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衰。所以学生是生命安全教育的重点,因为学生是一个发展的群体,是我们国家教育的主要对象,生命安全教育要作为一门课程固定下来,经历过生和死考验的国人应深刻认识到素质教育才是教育应当追求的目标,而作为素质教育突破口的学校体育教育以及生命安全教育是最应该为当今学生补上的必修课.并把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列入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大纲之中。

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开设生命安全教育必要性

(一)是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决定的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些危险是瞬间产生的,而有些灾难事故是几十年、上百年才一遇。中国目前正面临新的安全事故高发期。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1998年的大洪水、2003年的非典、2004年春节北京密云灯展特大踩踏事故和吉林市百中商场特大火灾、2008年初的大雪和四川汶川大地震,2009年的玉树大地震等,另外还有就是2009年以来,发生在小学、幼儿园的惨案告诉我们,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有助于某些体育运动技能迁移于生命安全教育,提高课程的文化价值和实践效益。

(二)符合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发展趋势

近几年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一直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生命安全教育完全符合这一原则。生命安全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形式来锻炼学生在自然灾害面前应如何更好的使自己不受伤害,培养在危险的情况下求生的能力。体育教学中的这种能力不只适用于一种情况,体育运动技能具有迁移性,通过学习这些求生技能,使学生能够在自然灾害来临时能够更好的保护好自己。同时生命安全教育应与体育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摒弃传统体育课中的主要由老师到学生的单向传授技能的弊端,变成师生互动的双向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主体性、自由选择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性,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三)是体育教育专业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新世纪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不再仅仅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素质较高的窄面层次的人才,而是指宽面的既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同时还应具备应有的生存技能,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实现更高的人生追求。调查表明,不少中、小学生在遇到安全问题时,因处理不当,激化矛盾而加重危害或造成本可避免损失的现象屡有发生,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因为缺少起码的生存技能和防范意识。我们国家长期以来对各种类型的意外事故的研究和管理一直是个薄弱环节。而生命安全教育由于其安全特点使其不仅能掌握基本的生存本领,更能激发中、小学生一旦遇险,即使未能想出万能之策,也知道一些基本的应对办法,转危为安。对中小学生进行必要的生存技能训练,既有助于他们适应当前紧张的学习生活,也有助于他们应对各种突发性事件,同时更有助于他们将来追求卓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因而把生命安全教育作为体育院校体育教学的内容是极为正确之举,它不仅可以弥补传统体育教学项目的教学效果的不足,而且也必将成为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四)是实现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师范院校的生命安全教育教学是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开展的,是在完全尊重学生的意愿,从挖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开展的,因而学生的参与是主动的、积极的,而非强迫性的,非被动的,因而也就能够很好地实现高校体育课程标准中的运动参与领域里的目标。

由于生命安全教育教学把常规体育运动中的各项动作融在生命安全教育中进行,而且生命安全教育教学中有很多应用动作技能是传统体育课中所没有的,其内容新颖,吸引力强,如奔跑、行走、躲闪、滚翻、解脱、防卫、自救(包扎、固定、呼救)、互救(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固定与搬运)、攀爬、跳跃、支撑、负重、游泳、定向、联络、找水等技能。为了完成教学活动学生事前必须主动学习并掌握这些生命安全教育必备的知识和运动技能,并积极思考、锻炼思维,这有助于实现师范院校体育课程标准中的运动技能领域的目标。

(五)符合体育教育专业体育教学理念

新世纪,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师范院校的体育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把生命安全教育作为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的内容能全面的反映时代的特征,全面地体现了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的理念。

生命安全教育作为师范院校的体育教学的内容,充分地体现了学校体育的人文性原则,生命安全教育不仅能建立强烈的个人内在安全感,更能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去制止一些灾难,保护自我。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团结协作的精神。

生命安全教育作为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充分地体现了学校体育的主体性和选择性原则,其开展是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为基础的,只有中小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才有利于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顺利开展以及取得良好的效果,打开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三、结语

生命安全教育新颖、实用,它的兴起充分地反应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进步,把它作为师范院校体育教育课程是时代的需要,顺应了体教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也符合新世纪体教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求,它在师范院校的盛行体现了新一代体教学生对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师范院校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完全符合现代体育教育的特点,也是师范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必将对师范院校体育教育改革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子朴.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和结构体系的构建[J].体育教学,2009,(12).

[2]秦毅妮.体育课程中应渗透生命安全教育[J].企业科技与发展(下半月),2009,(8).

[3]姚云.扎实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势在必行——有感于桑枣中学师生在汶川地震中无一伤亡的奇迹[J].教育科学,2008,(4).

[4]李春芳.关于高校安全教育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上一篇:客户摆场流程下一篇:城市供水一表一户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