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时代面对面有感

2024-1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读新时代面对面有感(推荐12篇)

读新时代面对面有感 篇1

《新时代面对面》出版发行。该书延续“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的一贯风格,直面现实热点问题,积极回应百姓最大关切,全面系统地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观点立意高远,内容逻辑缜密,此书几大特点。

一是立意高远,逻辑严密。《新时代面对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灵魂主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和有机凝练出13个重大问题,并以此展开论述,深刻解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处在什么方位”“到哪里去”等根本性问题。既标定出新起点接续奋斗的时代坐标,又擘画出新时代建构的美好新蓝图;既围绕十九大精神的核心要义、内容进行阐释,又对百姓最大关切进行积极回应和解答。全书站位高远,内容丰富,主题明确,主线清晰,视野开阔,把十九大蕴含的重大思想、重大判断、重大战略和重大任务,完整透彻地展现出来。

二是虚实相生,解疑释惑。全书通篇没有空洞的理论说教,没有枯燥乏味的固化分析,有的是百姓听得懂的政策话语,有的是当下中国最生动实践经验的总结。《新时代面对面》用生动的事例和故事、巧妙的比喻及最新数据,将生硬的理论化无形为有形、变停滞为流动、寓理于情于事,拉近新理论与读者之间的心灵距离。比如,“如何看待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通过一张张图说、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项项取得的重大突破等进行由点及面的陈述,托物立论,寓事明理,极大增强理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是情真意切,凝聚共识。全书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逻辑贯穿始终,带着真感情叙述家事国事天下事,字里行间渗透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从对思想理论的精准阐发到对领导核心的强烈认同,从对五年来历史性成就的总结凝练到对美好新征程的描绘期盼,从对民生苦乐的真情关注再到管党治党、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决心意志,这些嵌入其中的有温度、有梦想、有情怀的文字和图说,让人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发生的具体变化,这些直抒胸臆、直白朴素、真实立体的呈现,既不回避矛盾,也不掩盖问题,既不忽视风险,也不放大风险,所讲之理、所述之事有理有据,从而让感性的共鸣走向理性的认同,切实凝聚思想共识。

四是全面系统,重点突出。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标定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前进的时代坐标,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我们党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五是理性严谨、求真务实。这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和分析问题,实事求是地进行理论阐释和实践解读,做到理性客观、全面辩证。比如,在阐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时,既说明我国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又提出不能忽视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在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领域广、影响范围大,既需要法律政策和体制机制完善配套,也需要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转变;在讲全面从严治党时,阐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需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坚持不懈抓下去。六是视野开阔,团结奋进。这本书以世界眼光、历史视角深刻分析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找准时代新坐标,在世界浩浩荡荡的洪流中把握前进大趋势,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读起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同时,这本书不忘本来,承续过去,饱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养分,处处可见中国元素、中国精神。

读新时代面对面有感 篇2

前一段时间, 在北师大教育家书院举办的“论道:对话顾明远先生”活动中, 我有幸小范围、近距离地和顾明远先生亲密接触。在访谈中、在餐桌上, 处处感受到一代教育大家的风采和睿智。顾先生虽是83岁的高龄, 但他思想敏锐, 表述平实温和却又严谨。两天的对话, 谈及教育方方面面的问题, 顾先生的高度和视野, 无不令我们叹服。活动结束后, 我认真拜读了《顾明远教育口述史》一书, 又生出诸多感慨。

“像松树一样做人, 坚挺不拔;像小草一样学习, 随处生根;像大海一样待人, 容纳百川;像细雨一样做事, 润物无声。”这是顾明远先生总结的人生格言, 透过《顾明远教育口述史》平实朴素的叙述, 我的心目中确实在勾勒着这样一位教育大家的形象:有松树挺且坚的风骨, 也有小草一样坚韧的生命力;有大海一样宽阔的胸怀, 也有细雨一样濡养后学的无声的力量。

从《顾明远教育口述史》中我们看到的是一部新中国的教育发展史。从时间跨度上看, 从1949年8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继而五年的苏联留学, 回国从事教育事业至今, 顾明远先生以83岁高龄, 依然活跃在教育发展的阵地和教育改革的前沿, 不知疲惫地鼓与呼, 贡献着自己的智慧。顾明远先生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和学术视野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对幼儿教育高度重视, 1987年曾带领幼儿教育代表团访问北美;亲身实践基础教育, 在师大附中工作了整整四年;在大学工作时, 在教务处从事教学管理, 做北师大副校长, 亲手创建了教育管理学院和特殊教育专业, 筹备了北师大燕化附中;从事教育科研工作, 创办《外国教育动态》 (后更名为《比较教育研究》) , 担任北师大外国教育研究所首任所长, 为比较教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顾明远先生在世界比较教育领域的巨大贡献和崇高威望, 他被选为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联合主席。从呼吁建立到成为第五届和第六届中国教育学会的会长, 顾明远先生对中国教育学会的发展倾注了心血。在这期间, 学会欣欣向荣, 各项工作卓有成效, 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这些成就, 单拿一项, 就可以称之为很成功的人生了, 而顾明远先生所做的比列举的还要多得多。在感慨之余, 我们很想弄明白顾先生成功的原因, 在《顾明远教育口述史》一书中, 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教育大家成长的坚实足迹。

一、深深扎根, 方成栋梁

中学时代为顾先生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培养了他多方面的兴趣爱好。顾先生回忆, 虽然小学和初中都是在最黑暗的年代度过的, 但在南菁中学“有几位好老师, 使我的青少年时代没有虚度年华”, 在这些好老师的教导下, “我的中学生活丰富多彩, 没有现在这种高考的压力, 因此学习比较主动、生动”。顾先生在课下临摹《芥子园画谱》, 和同学自办《曙光》杂志, 举办假期补习班、图书室、歌咏队……良好的中学教育对顾先生的生活道路产生很大的影响, 自述中说:“我后来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与南菁中学六年的生活不无关系。”我们不禁由衷地感谢一所伟大的学校为我们贡献了一位教育界的巨人。

艰苦的苏联留学时期, 顾先生拼命学习俄语, 蚂蚁啃骨头一样地学习《联共党史》, 潜心攻读马列主义和教育理论的原著, 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功底。顾先生说:“认真阅读原著是我在苏联学习的最大收获。现在研究些问题, 写些文章, 还常常得力于当年读的马列主义和教育理论的原著。”当顾明远先生以自己深厚的哲学素养和广博的学识引领我们向前走的时候, 我们也明白了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这个道理。

二、敏于思考, 勇立潮头

顾明远先生一生执着于教育, 一生都在思考教育。由于他开阔的理论视野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的观点总是超越这个时代, 始终在引领着人们对教育的新的思考。

从1958年到1962年, 顾明远先生在北师大附中工作, 这期间, 他就坚定了这样的教育信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并大力倡导和亲身实践。80年代初, 顾明远先生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一是“现代教育是现代生产的产物”;二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规律”。对于第一观点, 人们尚可以接受, 而第二个观点, 直到1992年第一期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上面的一篇文章《略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还用阶级分析的观点, 对顾先生进行了批评。今天, 我们都已经接受了顾先生的观点, 并且视其为当然, 但时间倒推20年, 这样的提法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 还是让人“捏一把汗”的。可以说, 顾先生的教育思想, 是超越时代的。

1980年, 顾先生编写《教育学》时就提出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 又是教育的主体”这样的命题, 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1991年, 顾先生又写了《再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辩证关系》一文, 文章提到, 他赞成在教育过程中提“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但是“主体作用并非主体, 主导作用更非主体, 它只是表明教师和学生两者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在教育过程中,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 就在于教师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我们强调在教育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主人翁感, 使他主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现在, 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 而且主体性教育的实验也开展得很热闹。今天大家都提学校要“以学生为本”, 这与当时顾明远先生说的“学生是主体”是一个意思。但那已经是30年以前的事情了。

1982年, 顾明远先生发表《教育立法刻不容缓》, 呼吁教育立法, 为我国的法制建设贡献了智慧。参与学制问题的讨论, 赞成“五四三”学制, 体现了顾先生对教育本质的深切理解和实践品格。而近些年来, 顾明远先生经常呼吁的废除“三好学生”评比和停办“奥数班”, 无不高瞻远瞩, 满怀对少年儿童的热爱, 也引领着中国教育思想的现代化进程。

三、淡泊宁静, 桃李天下

口述史的整理者李敏谊在《后记:向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光荣与梦想致敬》中, 表达了在顾明远先生门下求学的心灵自由和耳濡目染地聆听先生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时灵魂的震撼。有顾先生的弟子这样表述道:“他有菩萨的心肠、佛祖的胸襟、大师的眼界、先生的气度, 宽容学生个性, 包容晚辈奇想, 使我的自由心灵得到了灌溉和滋养。”

顾明远先生一生培养了60多位研究生, 其中博士生就有50多位, 这些学生或在学术上卓有建树, 或在教育行政部门担当要职。口述史中提到了我国培养的第一个比较教育博士王英杰、我国第一位获得文科博士的韩国留学生具兹亿。顾先生培养的韩国、日本和越南留学生7名, 日本的铃木正彦在日本大阪教育大学做教育学部长, 越南的裴明贤现在越南高教部工作。顾明远先生是真正“桃李满天下”的大师。

顾先生能够培养出灿如星斗的教育人才, 与他渊博的学识、崇高的品格和独特的教育理念分不开。顾先生说, 他培养研究生的经验很简单, 只有一条, 就是让他们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给研究生制定的课程中, 专业课比较教育反而不是重点, 哲学史、教育哲学才是重点, 因为哲学史是培养人思维的学科, 一名文科研究生如果没有哲学和哲学史的基础, 是做不好研究的。他要求学生多读书, 多组织一些针对教育热点问题的讨论, 让学生自主成长, 在思想的激荡中成长, 鼓励学生独立的见解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比如, 顾先生的博士薛理银的博士论文《当代比较教育方法论研究》, 评价了当代世界比较教育多名学者的理论观点, 在中国选取了滕大春、王承绪、朱勃和顾先生作为靶子进行评析, 指出了包括导师在内的老一辈研究者的不足。这篇论文得到了顾先生的高度评价, 显示了顾先生无比宽阔的胸怀。

力求读懂对面人的心灵 篇3

这是一起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案。去年2月21日13时30分,犯罪嫌疑人于夕海无证驾驶无牌农用三轮车载人行驶。当行至222省道交叉路口时,与一辆重型半挂牵引车相撞,造成三轮车严重损坏,车上坐的于作真重伤,抢救无效死亡。

作为侦监科的案件承办检察官,我们就此案进行了讯问。第一次见到于夕海,首先给我的印象就是他陈旧的穿着,粗黑的皮肤,满脸的忏悔和无奈。没等我们开口问,他就胆怯心诚地说:“都是我的错,都是我不对。是我害死了作真。怎么处理我都不过分。人要死能复活,用我的命换她……”他声泪俱下。用职业思维判断,于夕海所说都是心里话,没有虚假成分。这次交通事故主观恶性较小,属于过失犯罪。

随即,我们又询问了受害人家属。于作真家人说,于夕海家跟他家的关系一直很好。于夕海忠厚老实,乐于助人。这次是于作真主动上的于夕海的车。家人一再表示,谁都不想发生这样的事,于夕海更是不乐意发生这次悲剧。并表示原谅于夕海,请求从轻处理他。同时写了书面证明材料。随后,我们又去了于夕海家,发现真是家徒四壁,是一个标准的贫困户。如果将于夕海送进看守所,家里失去顶梁柱,贫困户将更加贫困。作为受害人家属也不愿意看到人死情断两相伤的局面。

根据讯问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向领导作了汇报,根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有关规定和新的量刑实施意见,作出决定:犯罪嫌疑人于夕海涉嫌交通肇事罪,无逮捕必要,依法不予批准逮捕。公安机关变更强制措施为监视居住,法院以于夕海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缓刑二年, 此案判决以后,于夕海感激得痛哭流涕,他感谢受害人家属的谅解,更感谢司法部门的宽大。并一再表示,做牛做马,也要报答。

与此案件相反,王林(化名)酒后寻衅滋事案,就有了不同的结果。37岁的王林是开歌厅的小老板,到邻居饭店喝了酒后,无理闹事,动手打人。并召集歌厅人员手持刀棍,打砸饭店和顾客,致使一人轻伤,两人轻微伤。案发后,我们讯问了犯罪嫌疑人和知情群众。当我面对王林时,他也表示忏悔,并说自己喝多了酒,打砸的事记不得了。并主动提出愿赔偿经济损失。

随即我们询问了多名群众,并查看了案发时的全部监控录像。群众反映,王林平时就有黑老大的作风,经常打仗斗殴,不做好事。从监控录像看,王林这次带人打砸饭店,场面残忍,性质恶劣,社会影响极坏。尽管有人为王林说情担保,甚至有关领导也打招呼要求从轻处理,我们还是依法以寻衅滋事罪对王林依法批准逮捕。这一害群之马绳之以法,大家拍手称快。

读新时代面对面有感 篇4

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全面从严治党面对面》(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聚焦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解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清新生动、说理透彻,读后有种春风拂面、开卷有益的深切感受。该书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独具匠心,精益求精。从2003年《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开始,到2005年正式确立“理论热点面对面”品牌,中宣部理论局围绕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坚持每年推出一本通俗理论读物。15年来,年均数百万的发行量、干部群众的热议好评、优秀通俗理论读物评选年年“榜上有名”……“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丛书捷报频传,成为通俗理论读物中的佼佼者、理论宣传普及工作的优秀样本。它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一群具有工匠精神的理论工作者真诚坚守、精益求精的结果。15年来,他们按一年一本的节奏,深耕细作,精致打磨。每一年,从前期深入群众和基层广泛调研、确定选题,到中期集中专家学者成立课题组深入讨论、分头撰写,再到后期精选多样素材、最终统稿定稿,一步一个脚印,精心运作;每一年,不管主题如何变化,都一如既往回应热点、直面难点、解疑释惑;每一年,不管具体组织撰写的工作人员是否变动,但哪一茬都能坚守初心、承前启后、推陈出新。《全面从严治党面对面》同样历经数月打磨,更是集15年经验于一身,展现出“理论热点面对面”品牌的高水准,成为理论界匠人匠心的最好注脚。

言简意赅,独具特色。翻开《全面从严治党面对面》,会感到它的书目和标题吸人眼球、扣人心弦;细看,会发现选题精准得当、语言简洁有力、文风朴实细腻。在选题方面,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内容十分丰富。哪些是干部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如何才能把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内容囊括进来,把相对严肃的主题大众化?该书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精选11个热点问题集中剖析,达到了以点带面、提纲挈领的效果。在语言方面,该书不仅标题简洁明了,行文也直截了当、干脆利落。比如,用烧旺“大熔炉”来阐释《准则》的精神,用自身净化、祛病强身来表明《条例》的核心要义,用补足精神之“钙”来说明坚定理想信念,用绝不触碰带电的高压线来说明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在文风方面,不发无病呻吟之言,不作无关痛痒之论,不表哗众取宠之态。

读新时代面对面有感 篇5

微笑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不可低估的力量,相对于我们这种职业来说,微笑也显得尤其重要。一个微笑可以让孩子喜欢你,让家长放心。那么如何才能学会微笑呢?在《做一个智慧女孩》这本书中,我体验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其中有两点说的就是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抛弃消极悲观的心态,让带来轻松愉快的事情围绕着你,学会对自己笑,一旦学会这些,孩子和家长们将喜欢你,愿意与你打成一片,那样生活将变得更轻松,工作变得愉快。

如今幼儿园教育不单只是教育,其中也是一个服务于家长的工作。那么如何做好家长工作我想我找到了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微笑。一旦学会了微笑,并形成习惯,那么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取得好的效果。当心情好的时候,当心情不好的时候,更应该保持微笑,让所有面对你的人因为你的微笑而心情愉快。

面对我们的孩子,老师的一个微笑,似和风细雨滋润着孩子的心田,孩子们一定会以天真可爱的微笑汇报我们;老师的一个微笑,似春花夏荷烙印在孩子的脑海,孩子们带着甜甜的微笑向我们倾诉心声。记得有个小朋友的奶奶告诉我说:“我家的宝贝回来悄悄地告诉我说:你知道我什么时候最开心吗?——那就是老师对我甜甜的微笑”,孩子的一句童言稚语,道出了孩子们的心声。

读新时代面对面有感 篇6

一本名叫《岛》的书,在去年炎热的暑假,在我眼前徐徐打开。阿丽克西斯发现自己的母亲——索菲娅,从不让她了解母亲的过去。无意之中她看到了一封信,来自她母亲从小生活的那座小岛——克里特岛。她随着地址,找到了母亲的老朋友——佛提妮·达瓦拉斯。佛提妮向阿丽克西斯讲诉了她母亲一直深藏多年的秘密——她家族的腐败、居住在斯皮纳龙格岛上患有麻风病的外婆和舅妈、努力生活,战胜心魔的外公、以及被枪杀的妈妈,犯罪的爸爸。最后,索菲娅走出这座小岛,对过去的`往事说再见。

读完这本书时,我感觉思绪是如此之乱。三代人的恩怨情仇,对命运的顽强反抗,刻骨铭心。当整个家庭支离破碎,从前快乐的一切都灰飞烟灭,只有自己去面对这可怕的命运的感觉,妈妈感受极深。妈妈只有十二岁时,外婆因重病去世,外公在他乡重组家庭,哥哥常年在外打工。莫大的家里,以往的笑声,欢乐声,说话声转瞬即逝,只剩无尽的寒冷和孤独的妈妈。从此妈妈只能一个人照顾自己,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学,生病了也是自己照顾自己。身边再也没有家人的陪伴,温暖,爱护。但妈妈像索非亚的爸爸一样,并没有像命运低头,努力学习,成为了一个最好的自己,张开双臂拥抱了悲伤的往事,和命运由仇人演变成了朋友,学会了爱自己,爱他人,给予他人温暖。

读新时代面对面有感 篇7

回顾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耳边依然回荡着胡总书记所说:“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为繁重、更为紧迫”。

“精神懈怠的危险”被胡总书记放在首要位置提出,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时下党情的洞悉与清醒,也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精神懈怠的危险”严重性的高度重视。面对“精神懈怠危险”,作为8000多万党员中的一份子我们拿什么来面对?所谓精神懈怠也就是思想上放松,不求上进,贪图享受,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时下我们部分党员以为执政了62年,应该躺在功劳薄上好好享受。毛主席曾经说过“我们要时常警钟长鸣,我们的事业才能长盛不衰”。我们每一位党员必须时常居安思危的意识,我们的党才能固若金汤;我们每一位党员要有时常提醒自己不要做“温水中的青蛙”,我们的党才能稳如磐石。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如果一名党员没有干事业的精神,就会影响身边的一群人,好的榜样可以影响人奋进;颓废的精神面貌也会影响人不思进取。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只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恪尽职守、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以一位的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做平凡的琐事,在平凡中拒绝平庸,在平凡中彰显伟大。

当今是科学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每一位党员要学会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业务水平或领导能力,来面对“能力不足的危险”。古人云“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我们党员、干部、职工只有不断用新的理论、新的业务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才能适应形势和时代的需要。

常言道“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知道职工的所思所想,只能勤于下基层,和职工打在一片,才能摆脱“脱离群众”的危险。领导干部和职工的关系是鱼水情的关系,只有良好的务实工作作风,才能提高良好的服务。作为领导干部或党员,要及时和职工沟通,了解职工的家庭困难,以及职工思想动态。要坚持做到对群众的困难真重视,真情关怀,真心帮助,真心实意地解决与职工生活的具体问题。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落实在平常的工作点点滴滴,和职工做真心朋友,凝聚人心。我们的干群关系才能得以融洽,才能体现到和谐的队伍建设。

面对“消极腐败”的危险我们每一位党员和领导干部要用“勿以恶小而为之”常常警免自己。基层领导的形象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单位的声誉,一名基层领导更应该“慎独”、“勿以恶小而为之”,当勤政廉洁的表率,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重托。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和实现的,都是属于人民的;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在全国执掌政权,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我们所有党员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职工谋利益,而绝不允许搞任何形式的以权谋私。摆正权力观是应对消极腐败危险的基础,权力观正确了,掌权者就会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职工谋取利益。珍惜手中的权力,才不会懈怠消极,才能在自己的岗位有所作为。

面对四种危险,我们每一位党员和领导都要时常提醒自己不要做“温水中的青蛙”才能摆脱“精神懈怠”的危险;我们每一为党员要与时俱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摆脱“能力不足”的危险;我们每一党员要脚踏实地,帮助和团结广大职工,深入开展“三基”工作,把职工凝聚在以党支部为中心周围,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应对和化解“脱离群众”的危险;我们每一位党员只有珍惜手中的权利,为职工谋利益,心中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我们才能摆脱“消极腐败”的危险。

参考文献

面对一“网”打尽的时代 篇8

网络让很多家长又爱又恨,它给工作、学习、生活带来的高效便捷无需赘述,但它同时给家庭教育带来了很多困难。很多家长都在犯嘀咕:“不上网吧,有时候孩子问的问题我都答不出来,面子上过不去;上网吧,又怕孩子沉迷网游,难以自拔,还可能染上网瘾,真是左右为难!”

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已经处在了一个无“网”而不胜的年代。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王选院士曾断言:抱着键盘长大的一代,一定能够超过老一代。青少年越早接触网络,其成长可以参照的知识就越丰富,其发展可以发现的机会就越多,他们奋斗可以达到的高度就越高。因此,对于孩子上网,家长要更新观念,“网”开一面,变堵为疏,引导孩子会用网络、善用网络。

“霍桑效应”的现实应用

有关机构调查显示,家里没有电脑,家长也反对孩子上网的家庭,孩子染上网瘾的几率很高。原因在于孩子在家不能上网,就钻到网吧里上,而网吧的环境就如一个大染缸,刚去可能是为了查查学习资料做做作业,等出来时什么游戏都会玩了。孩子越陷越深,除了影响学习和健康,还可能结交损友,或者为了搞到上网的钱,衍生出其他不良行为。

堵是堵不住的,唯有疏导才是硬道理。让孩子在家上网,就要创造符合人体科学的上网环境。管理学有个著名的“霍桑效应”,是说当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家里用来上网的电脑可以摆放在客厅,或者家长能够随时看顾的地方,这样孩子上网的时候,不自主地会约束自己,不去不良的网站,控制游戏的时间,把网络当做“学习园地”而不是“游乐场”。

家长要“杀得了木马、筑得起防火墙”

在网络世界,“家长态度决定孩子态度”依然是普遍真理。给家长提出的要求就是要主动学习应用网络,并率先垂范。

家里有了电脑,上了网,那么孩子在网上看什么您知道吗?孩子遇到问题了您会解决吗?网络时代的父母不止要“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更应该“杀得了木马、筑得起防火墙”。如果您拒绝学习,对网络一无所知,却不时地对孩子提出一些“外行”的要求,或者生硬地剥夺孩子上网的自由,当孩子比家長懂得多的时候,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形象绝对一落千丈,甚至失去了话语权,这就是“后喻”时代对家长的挑战。因此我们家长很有必要补上这一课,不仅仅是为了孩子,对于父母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必须的,要放下架子,不耻下问,与时代共进步,与孩子共学习。

已经对电脑网络十分精通的家长,则要注意率先垂范,如果回到家就忙着偷菜、打牌、玩游戏,被孩子看在眼里能不学吗?家长要给孩子当好榜样,才能“其身正,不令而行。

教孩子学会“三个自我”

这“三个自我”是什么呢?就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保护。

自我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于上网时间的控制。要让孩子合理分配好上网、学习、生活的时间,防止顾此失彼,别让“兴趣至上”、“玩乐第一”的不良思想进入孩子的潜意识。家长应该坐下来与孩子民主协商,引导孩子清点自己面前的学习任务、每天要做的事情,学习整理自己的思路,安排一天的时间,确定合理的上网时间,最后双方制订上网协议。一般来说,学习任务重时少上网,学习任务轻时、周末和假期可以多上网。协议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应该写出来,贴在墙上,并做到赏罚分明。赏罚的方式可以是精神的、物质的,多种多样,但原则是必须落实到位,绝不通融。如此既满足了孩子上网的合理需要,又有效避免了孩子长时间沉溺于网络,让统筹兼顾、守时守信逐步成为他们的生活指导原则,对于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也是大有裨益的。

自我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力。网络具有多样性,在爱学习的人面前,网络就是一个图书馆;在爱交际的人面前,网络就是一个交友中心;在爱玩游戏的人面前,网络就是一个游戏广场。如果不加引导,孩子对网络的兴趣就会仅仅局限在浏览网页和网络游戏上。所以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从开始就给他们打上一剂“预防针”,让他们知道,上网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为了查找、收集有价值的资料,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量大、图片丰富、搜索存取方便等优点,让孩子获取利用更多的学习资源。家长可以这么做:

指导孩子获取信息。教孩子利用搜索引擎,搜索歌曲、图片、地图,并利用工具下载,然后根据信息内容分门别类地进行储存,例如,可以建立“百科知识”、“历史典故”、“佳作欣赏”等不同文件夹,而“佳作欣赏”又可细分为写景、状物等不同的子文件夹,自成知识体系。教孩子学会剪切复制、搜索文档等操作技能,做个小小“信息管理员”。

指导孩子建立个人形象馆。包括注册邮箱,收发邮件;注册网站用户,检索下载资料;申请QQ号、开通空间博客、微博,更新个人信息、编辑发表日志,发布说说、微博信息等。例如,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把平时的一些趣事、趣话和口头作文放到博客上,配上活泼的生活照片,可以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在看到网友留下的评论后,孩子会更加喜欢阅读、写作,对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交际能力大有好处。

鼓励孩子使用网络学习工具。网上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学习方法、学习课件、习题资料、上课视频等资源应有尽有,图文声像俱全,比传统教学更生动。家长可以启发孩子善用网上资源,让他们逐步认识到网上查询资料的快捷性和资料的丰富性,真正把网络看成一个建在手边的图书馆,从网上体会到更多学习的快乐。

自我保护是孩子上网特别需要具备的能力。家长要对孩子上网的内容进行适当的限制和监控,必要时要安装绿色上网软件,把病毒和不良信息隔离开来。同时还要把网上与现实生活中交往的区别跟孩子讲清楚,经常和孩子讨论一些青少年上当受骗的案例,来提醒和教育孩子“网络有风险,上网需谨慎”。

自我保护的原则主要包括:凡是那些不良信息的网站,都不应该浏览;不健康的聊天室,都应该马上离开;如果不小心点击出了不良页面,应该马上关闭;要保护好自己的密码,不要向别人透露;网上的朋友很有可能用的是假姓名、假年龄、假性别,不要轻信,也不可把自己的地址、姓名、家庭住址、学校名称或电话号码等有关的信息提供给聊天室或公共讨论区;不要轻易向别人提供自己的照片,或与对方进行视频;不要理睬暗示、挑衅、威胁等一切负面信息,一旦遇到情况应立即告诉自己的父母;未经父母同意,不能答应网友的馈赠、约会等;如确有必要见面,应由家人陪伴,并谨慎地选择时间、地点,切勿在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前往,等等。

另外,家长还有必要让孩子明白,虚拟世界和现实社会一样,都需要有一套道德规范,不能因为网络的隐蔽性而随心所欲,忘记了起码的行为规范,无论在网上还是网下,都要做有公德、守诚信的好孩子。

读新时代面对面有感 篇9

建功新时代》有感

穿岁月峰头,伴历史云烟,新中国走过了71年的风雨征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一代代优秀青年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循火红足迹,经坎坷征程,一代代优秀青年紧跟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的峰顶浪尖!

《踏上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这本书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峥嵘岁月;也书尽了几代青年舍生忘死,鞠躬尽瘁的人生。这带着墨香的每一个字都凝结着中华儿女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而指尖划过的每一句话都浸染了无数英雄儿女让人动容的爱国情怀。这薄薄的154页纸,将会是我不忘的初心、牢记的使命。

无论是那些为建设新中国而披荆斩棘的先辈,或是已经踏上了新征程的新时代青年,我坚信:心之所向,无往不利。所行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我们可以用心境适应环境,用行动逆转颓废。以梦为马,砥砺前行,我们将承先人之志,启后世之师。新时代是开始,亦是传承。我们是新时代的亲历者更是新时代的建设者。我们将开启新的奋斗,新的创新,新的征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一文中曾说,“广大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2012年8月,我进入了北京局集团公司塘沽站学习客运员。刚刚大学毕业的我认为有些大材小用,客运员有什么难度吗?不就是检票、接送列车吗?有一天一位旅客问我去北京的城际有几趟、分别是几点发车?我说“您等一下,我去查一下时刻表”。这时候我旁边的一位客运员脱口而出为旅客解答了问询,说完还细心地嘱咐列车开行前5分钟停止检票,要做好出行计划,以免漏乘。看到他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态度,最重要的是他不浮不躁的气度,我的脸红了,我开始不再抱怨不再浮躁。首先我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利用休班时间背诵客运规章、熟背列车时刻表、默画全国铁路营业线示意图,很快我成为了客运车间的业务尖子,参加车站技术比武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然后我着重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细心周到的为每一名乘客服务,让旅客出行更加温馨,对老弱病残孕乘客更是全程陪护确保乘车安全,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

青年正处于人生精力最旺盛的时期,是读书学习、积累知识的最佳时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2016年6月,我进入了职教科工作,那时候的我又陷入了新的迷茫,从一线岗位转到管理岗位,不知道该如何转换角色。经过长时间的一线工作,我养成了勤奋学习、不怕辛苦的良好习惯,这使我能够快速的适应新的工作。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有关的文件办法,5厘米厚的一大本文件汇编上全是我用彩笔做的笔记,我还将其中的重点工作摘抄,不到半年,就适应了这个新岗位。慢慢的,我发现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现在的学习要求,职工们坐在下面听课觉得枯燥乏味,我在上面讲课也没什么激情。随后,我开始学习新本领,自学PPT制作、微课制作、视频剪辑等新技能,制作了防暑降温PPT课件、驼峰作业视频微课等课程,备受职工好评。

党的十九大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希望广大青年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冠疫情期间,我看到了84岁高龄、经历过SARS的钟南山院士又一次站在了台前;看到80后、90后的年轻护士、长时间辛勤工作后的医务人员,摘下口罩时,满脸都是创伤;全国无数医务工作者主动请战,支援武汉抗击病毒一线。在这场全球性的灾难面前,我们新时代的铁路青年,也展现出了应有的担当和奉献。

作为一名团干部,我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学习集团公司和车站文件要求,同时与团员青年加强沟通,及时了解掌握大家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困难和想法,组织成立青年突击队,协助车站做好扫码测温、定时定点消毒、卫生环境整治等工作,带领团员青年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

读新时代面对面有感 篇10

大家都知道,现在人人都要争当新时代好队员。在我的“思想”中,新时代好队员的标准是:美、善、学、思。其中“学”和“思”是第二重要的。

《论语》中写道: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的意思是:只是一味读书而不知道动脑筋思考,就会惘然无得;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读书,就会思维枯竭。如果你不思考,只学习会怎么样呢?如果你只空想不学习,那又会怎么样呢?

就拿背课文来说如果你不懂这篇课文的意思,死记硬背,那就会变得非常困难。时间会浪费太多,还会过一夜就忘。假如你懂得了这篇课文的意思,可第二天再让你背的时候,就会变得结结巴巴,说得疙疙瘩瘩,这不就是浪费时间嘛。

倘若你学的这篇课文你懂它的意思,懂它的想法,那就会成为一个特别简单、轻松的方法:将它想象成你喜欢的一个画面,把这些画面按顺序排列起来,这样你就能很容易地背诵下来,如果再熟悉一点儿,甚至可以倒背如流,没有一点难度。

但是,说到争当新时代好队员我还是差好多,还差了这两条——“学”和“思”。

每一次做题目时,遇到不会的,老师总是教我直到做会。可是,碰到相似的,只是形式不太一样,又不会做了,又要教我!为此,哥哥总说我:“三角形正着放是三角形,反着放就不是三角形了吗?”

在我看来,新时代好队员的标准是美、善、学、思。而“学”和“思”就像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样。让我们一起改正“学”、“思”上的错误,一起争当新时代好队员吧!

优爸点评:这是一篇读后感,文章写得很有深度,小作者从《论语》说开,从简单的解释深入到理解,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阐述,层层深入,由浅入深,以书本的理论知道实践,又不断总结,这方面很不错!文章的第二、第三段和第四段,小作者从论语中的内容出发,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原文,再用生活中的例子浅显易懂地阐述,紧接着用自己身上的例子来更具体地说明“学”和“思”之间的关系,很有说服力!最后,小作者更是以此升华中心,总结出与现代学习生活想结合的内容,用来指导实践,值得学习。小作者对于《论语》里“学”和“思”的认识还是很清晰、到位的,优爸希望看到更多小作者关于《论语》的理解的文章,加油!

小作者:王语萱

指导老师:沈利平

读新时代面对面有感 篇11

【關键词】中文教学 教学改革 信息时代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大众化正成为教育的时代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校学生的要求也在改变,高校中文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体现教学特点,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是培养初级人才的摇篮,作为基础教育中重要学科的语文,责无旁贷地要担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

一、教学目标准确定位,联系实际,和专业结合

在高校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探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勤于思考,善于反思,在教学实践中遇到问题和困难,要积极面对这些困惑和疑问,要深刻地思考,认真地研究,仔细地分析。联系实际和专业结合,教师教学要内容力求做到典范性、时代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统一。要让中文内容和专业贴近,中文思想和专业互融,口语、写作为铺垫。在实际的中文教学中,我们应正视现状,承认学生的差异,扬长避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发挥他们的长处。

二、教学内容要根据实际需求,将中文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吕叔湘先生曾说:“智慧就是能动脑筋。你会动脑筋,所有的知识都能供你使唤;你不会动脑筋,那些知识不为你所用,不是你的东西。”我们教书,要使学生“有知识,这是不错的,更重要的是要有智慧”。这段话形象概括了掌握能力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对能力的要求是显而易见的。现在的企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如能掌握能力就好比获得一把钥匙,在今后学习生涯中,自己能自由掌握开启通往成功的道路。

如何实施高校中文教学策略,笔者多年从事高校中文教学,认为应从以下几个面着手:1. 教学目标要与学生实际认知状况和能力水平相适应。中文教学目标的建立,要从高校学生实际认知状况和能力水平出发。因此,教师要根据高校学生的专业特点,根据高校学生的认知情况和中文能力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这样的目标,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2. 教学内容要突出中文教育特色,强化能力训练。强调能力应用,是高校中文同普高语文最大的区别。高校的中文教学,应紧扣专业特点,紧密结合专业需要,强调适用性、发展性,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积极开展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中文应用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3.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把课上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开启未来职业生涯的钥匙。教学方法有很多,作为高校的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从高校学生的认知特点、专业的差异性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养成多思、善问、独立思考、认真钻研的习惯。4:考核评价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应多元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获得成就感时,就会有一股动力推他向前进。因此,传统的考试不适应中职学生发展的需要,对传统的考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三、高校中文面对信息技术时代教学方法探析

当代信息技术时代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导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个性化。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教育时空,使大学在网络经济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世界各国大学之间的距离正在大大缩短,大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变得更加方便、也更加重要。这对高校课程与教学既是严峻挑战,又是发展的重大机遇。为了系统地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技术高效学习的能力,中文学习不仅需要理论和方法,而且需要介于理论和方法之间的技术。学习技术既是学习理论的具体化和操作化,又是具体学习方法的综合与规范化。要改变高校中文教学的尴尬状况,必须跳出中文是纯基础性课程的旧框框,在遵循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增强语文的“适应性”。一方面,高校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中文基础相适应。另一方面,高校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应用相适应。在高校教学改革中,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认清形势,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改革教材,突出实用性,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中文包含着博大的中华文化的精华,能够孕育高尚的道德情操。每个教师的知识和阅历能够给予学生的也许只是茫茫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这一滴滴的水终究会汇集成小溪,汇聚成江河。高校中文也要尽量适应社会的需要,为中文教学找到一条良好的发展道路。

总之,信息时代社会生活越来越走向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个性化,因此现代教育技术正在扮演着教育改革杠杆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将会不断增加教育活动中的高科技含量,彻底改革千百年来以教师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融为一体,实现教育中人力、物力资源的多层次开发与合理配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这也正是高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魏辉.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措施的创新[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8).

读高更有感 篇12

看的多了, 不免对一些画家慢慢有了另一种新的认识。这有点像交朋友, 相处的时间长了, 一些客套、俗礼的东西就慢慢淡化。如果再能体会到一些人所难见的细微妙处, 就更能感受到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不凡, 之所以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绝对不是偶然性因素造成的。

对保罗·高更 (Paul Gauguin, 1848—1903) 的再认识, 亦是如此。只有真正面对他的作品时, 才能深刻地体会到画布上表现出的强烈悲剧性色彩以及对天堂乐土的人类家园的向往与追求。巨大的叶子上金黄与绿色的斑点;相同的底色上同一平面上的轮廓;深红色的沙土;橘黄色的天空———一切都在此时定格了。在第一刻就能以自己非凡的真诚和空前绝后的质朴打动人。这是什么?是被遗忘的儿时的童话、或是重新寻找天堂的传说、抑或关于天堂传说的神话……?而所有的这些感受, 如果不是数次接近原作, 反复揣摩, 用心体会, 单凭缩印到画册上的那些偏色跑调的图片, 是绝对难以体会得到的。陈丹青就一直主张, 年轻人如果有条件, 无论是靠自己的积累还是依家庭的资助, 都应该尽早的出去看看, 到欧美的博物馆中, 真正的领略一下大师的风采。

高更的生平是小说家的绝妙素材。与家庭乃至社会的决裂;市民中的革新家的悲剧;流亡远方的岛屿;与另外一个悲剧性人物文森特·梵高 (Vincent Van Gogh) 的超乎寻常的友谊和决裂;在获得世界的赞扬与荣誉前夕默默死去。一生的艰难与荣耀, 似乎都基于他所具有的狂野的西班牙人的基因和原始秘鲁人的血液之中, 正是这些矛盾的性格, 才造就了他作品中鲜活的个性特征。

高更是一个很少为人理解的孤独者。终生奋斗不息, 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创作主张, 曾先后几次毅然离开巴黎, 前往太平洋上的小岛。生活在近乎与世隔绝的岛国, 为用颜料来表现他的艺术本质的观念而斗争。他的这些观念植根于西方绘画的伟大传统之中, 又吸收了大洋洲岛国土著居民岩画艺术中的有益成分, 并深受东方艺术尤其是日本浮世绘的启发和感染, 以极大的热情真诚地描绘了远岛上的土著民族及其生活。他早期作品追求形式的简化和色彩的装饰效果, 但还没有摆脱印象派的手法。后来多次到法国布列塔尼的古老村庄进行创作, 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间版画及东方绘画的风格感到兴趣, 遂逐渐放弃原来的写实画法, 形成了独具风格特色的个人绘画面貌。作品大胆地用明朗的色块与线的组合, 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装饰效果。

还是让现藏于冬宫博物馆的这些作品来说话吧!

《海岸边的女人》这幅画由远及近, 以浅淡的蓝紫色配以橘红的色块表现背景的沙滩和海面, 用一种微弱、平和的对比关系, 营造了平面中无忧无虑的自由感受。橄榄绿的长裙和妇女们棕色的肌肤, 穿插在背景色块之中, 运用近乎垂直的色块的构成, 恰恰衬托出了远岛居民们质朴、直爽的性格特征。尤其是画面左侧, 那个臂挎水果篮的妇女, 直愣愣的站着, 以略带惊奇的目光, 回过头看着那个给小孩喂奶的妇女。第三个则轻松地站立着, 继续着她们平静的谈话。远方的人影也是照旧进行着自己的事情, 互不搅扰、悠然自得。整个画面的气氛非常宁静和含蓄, 人物动作、表情都很深沉, 有难以捉摸的魅力。

《拿果实的姑娘》中, 赤色的沙地、令人激动的金色阳光的斑点、简陋的茅舍、姑娘健美的裸体和稚拙的眼神, 再加上中景里两个席地而坐的女孩子那纯净、无邪的眼神、深色的树叶, 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浪漫, 透出些许耐人寻味的神秘气息。

《塔希提风景》中的红色的树叶和女人的精巧的轮廓、宁静的羊群、画中人物看似若无其事、游离不定的目光, 实际上却暗示着无尽的遐想和耐人寻味的深邃含义。单纯的平面性表现手法, 通过高纯度色彩的巧妙对比, 描绘出了如梦幻般的诗意境界。充分展示了颇具东方艺术韵味的单纯之美和装饰性魅力。

《摘果实的男人》、《向日葵》、《谈话》、《塔希提的田园生活》《偶像》等等这些油画, 无不充斥着金黄色的、浅蓝色的、绿色的———真实的远方岛屿的故事。使观者能真切地感受到远岛居民无尽的爱、质朴的生活方式和平和的精神状态。而有些作品中还能明显地看到与圣经故事有所关联, 如《婴儿》一画中描绘的情节, 很明显与基督诞生的传说很相似。但更多的还是表现当地居民的现实生活, 以古代宗教故事的题材为载体, 着重强调了远岛居民与当时欧洲大陆文明的显著差别。高更在画完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以后说过这样的一段话:“这里有多少我在种种可怕的环境中所体验过的悲伤之情, 这里我的眼睛看得多么真切而且未经校正, 以致一切轻率仓促的痕迹荡然无存, 它们看见的就是生活本身……整整一个月, 我一直处在一种难以形容的癫狂状态之中, 昼夜不停地画着这幅画……尽管它有中间调子, 但整个风景完全是稳定的蓝色和韦罗内塞式的绿色。所有的裸体都以鲜艳的橙黄色突出在风景前面。”这分明是在给我们讲述着他所向往的单纯、宁静、和谐的天堂传说的人生理想和理想破灭后孤独、矛盾的内心感受。

高更的油画色彩明度极高。他试图以明亮的色彩来加深大自然给我们的印象。迫使我们看到的所有一切都是过于亮丽, 过于动听, 是的, 过于响亮。可以想见, 高更的画笔轻快地在画布上来回游弋, 轻轻的触感描绘出他那朴实、真挚的内心感受, 得心应手, 表里如一。1893年, 在巴黎举办的高更画展的序言里, 有这样一句话:“艺术家前往那里, 不是为了用新的题材来使自己的心灵复苏……他不屑于被我们的世俗眼光、偏见和在艺术与生活方面的条条框框, 以及我们的只知道模仿的习惯, 还有令人窒息的风景画。他想找寻自己的圣殿和前行的道路。这也说明了他为什么去到远方, 为的是忘记我们。”

高更本人其实和许多现代艺术家一样, 在给我们讲述有关色彩和阴影间的音乐般的画面, 讲述神话般的和弦。其中蕴含着类似音乐的旋律, 旋律中又容纳了喜悦、灾难、悲伤与希望等等情感的因素。使人不时地联想起色彩斑斓的波斯挂毯;布列塔尼的彩色玻璃画和中世纪教堂里的壁画, 无不笼罩着神性的伟岸光辉。通过这些画作, 高更把他那付诸毕生心血, 追寻得到的天堂乐土的神话, 毫不吝惜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参考文献

[1]美术丛译.1980 (2) .

上一篇:公共卫生监督和管理下一篇:2022年上海高考分数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