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描写景物的作文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生描写景物的作文(精选7篇)

小学生描写景物的作文 篇1

一走进去,就可以看见一座高大的石马像,它们抬起自己的四条腿,头向上仰,嘴巴张开着,好像在跟人们诉说。

在石马巷的后面有一个石马湖,它像一面镜子,倒映着云朵姐姐那美丽的身姿。到了晚上,石马湖周围的彩灯就会亮起来,仿佛给这面“大镜子”带上了一条五颜六色的项链,美丽极了。在湖边停着几只小船,当游人们坐船来到湖中央,小鱼儿就会从水里冒出头来跟游人们打招呼。

从湖一直走到尽头是一面壁画,在壁画上雕刻着十二只英俊的马,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神态各异。一到晚上,壁画前人山人海,有的在跳广场舞,有的在一旁聊天,还有的人在欣赏这些马的英姿。

从壁画中间的一条小路走出来,就是一块巨大的草坪。草坪里的植物宛如有了生命一样:小草在和清晨的第一丝清风谈话;花儿勇敢的从土地里探出头来;蝴蝶给柳条带上了发夹。游人们躺在那小草编织的垫子上,仰望着天空,天上的云变化多端,一会儿变成一只小兔子,一会儿变成棉花糖,一会儿……

小学生描写景物的作文 篇2

一.要仔细观察所写景物, 要善于抓住景物特征, 通过不同视角来表现景物。

如《竹林深处人家》采取移步换景手法, 从不同视角描写茂密的竹林;又如朱自清描写的《春》这课中的“春花图”和“春风图”中, 作者仔细观察, 通过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相结合的感觉角度, 以及虚实相结合, 自上而下, 正面侧面、动静相结合, 抓住了景物“春花”和“春风”的特征:春花是繁多的, 春风是和煦、轻柔、芳香、悦耳的;再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小山雪 霁图”, 通过视角自上而下, 由点到面观察, 抓住景物———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特征暖和舒适, 进行描绘。因此, “观察”不同于“观看”, 观察是有意识、有计划进行的。它要求观察者仔细观察景物的特征, 并有所分析。如果漫无目, 走马观花, 任一时兴趣去看, 往往观察得不全不深不细, 因而收效甚微。观察要确定观察点和观察范围。描写景物要选取一定角度, 或仰视, 或平视, 或府视, 或正看, 或侧观。从不同角度, 看到的景物特征不一样, 作者的心情也会不一样。此外, 还要讲究一定的顺序。

二.描写景物要有顺序, 做到井然有序。

《树林和草原》按时间顺序描写了各种景物从清晨到夜晚的变化, 而《巴东三峡》以空间为序, 《周庄水韵》是空间、时间顺序相结合。

三.描写景物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使景物生动逼真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春》中的春花图运用大量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来描绘景物, 抒发感情。作者写花色鲜艳, 不直接说桃花红 、杏花粉 、梨花白 , 而是“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通过几个恰当比喻, 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 春风图, 作者用了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四.描写景物的同时要融入自已感情, 做到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济南的冬天》处处流露出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有时直接抒发感情。如“这一圈小 山在冬天特别可爱”, 那些小山太秀气,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济南真算得上个宝地”“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等, 这些句子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喜爱、赞美之情。

五.写景时要明确写景作用, 不要为了写景而写景。

《坟》有一段景物描写:微风早已停息了, 枯草支支直立, 有如铜丝, 一丝发抖的声音, 在空气中愈颤愈细, 细到没有, 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 仰面看那乌鸦, 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 铁铸一般站着, 这段景物的描写的作用渲染了坟场凄凉的气氛, 更衬托出华老栓夫妇失去宝贝儿子华小栓那种悲凉的心情。又如孙犁的《荷花 淀》中的“水生嫂月下编蓆”那段景物描写。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 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 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 风吹过来, 带着新鲜的荷叶花香。这段景物描写渲染宁静的气氛;烘托水生嫂勤劳, 纯朴温顺;为下文话别提供背景, 起烘托、渲染的作用。又如在《记一次救灾活动》中也有一段景 物描写。星期天的清早, 我起床后推门一看, 太阳还没有露出来, 过了一会儿, 东方出现了一片红色, 后来越来越大, 红红的, 照得大地全亮了。到了中午云层逐渐变厚, 天气逐渐变得闷热, 到了下午, 突然雷声隆隆, 天空不时划出一道道闪电, 不久就下起了大雨。大约下了三个多小时, 雨停了, 天气也凉快了许多, 河水暴涨……这段景物描写就不恰当, 从题目中看, 这段景物的作用只需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 直接或间接地为文章主题服务, 渲染气氛, 为文章情节发展作辅垫就行, 而一些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如开头划线那一句不如不要。

每篇文章的景物描写须根据文章中心来写, 是否起到服务主题、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 衬托人物形象, 推动情节的发展的作用来定。不要为了写景而写景, 殊不知成了画蛇添足。

自然界景物, 都处在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描写景物方法当然也是多种多样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即便是同一事物, 在同一时间, 由于观察角度不同, 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谈谈提高小学生景物描写的技巧 篇3

一、要注意观察,把握景物的特征

一般说来,我们先要确定观察的对象,否则会无的放矢。一旦选择了观察的对象,我们要对其进行长期的、全面的、仔细的、深入的观察。我们不仅要观察它的整体(大致轮廓),还要聚焦它的局部(特写镜头);不仅要观察它的动态(生长过程、四季变化、风吹雨打),还要注目它的静态(形状、大小、颜色、数量、结构)。我们还要善于将自己观察的对象,与别的景物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寻找出与其他景物的区别之处,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景物的特征。

二、要确定位置,选好观察的角度

要想达到观察的目的,我们要选择好观察的角度并确立观察的最佳位置——观察点。所谓观察点,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的角度选好了,观察点确定了,才能搞清方位,清楚的叙述,正确的描写。有时为了更加全面、更加细致地观察描写对象,我们不仅需要固定的立足点,还需要变换立足点,并按照一定的空间关系进行观察。从观察的顺序看,或由近及远、由远及近、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或从外到内、从内到外,或先中间后两边、先两边后中间,或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观察的角度看,可以远眺,可以近瞧,可以平视,可以仰视,可以扫视,可以环视,可以透视,可以腑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景物做出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有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观察角,看到的景物也不一样。

三、要描写有序,避免杂乱无章

文无定法,但也要有序可循。描写景物的顺序通常有两种,其一是空间顺序,其二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通常是选取一固定的最佳的观察位置,随着视线的移动顺序,依次地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还有一种空间顺序,是不选取固定的观察位置,而是随着观察者位置的移动来描写景物,如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南(正面)→东→北(背面)→西”,这叫瞻仰顺序,也叫游览顺序。而时间顺序是指同一景物,在不同的时间里也是有所变化的,如柳树在“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里,是有变化的,即使在同一个下午的“暴风雨前→暴风雨中→暴风雨后”也会全然不同。我们将这些景物按照一定的时间段来写,也能描绘得多姿多彩,给人以美的感受。实践证明,按空间顺序或时间顺序描写出来的景物,才会井然有序,而避免杂乱无章。

四、多感官并用,让文章更加出彩

观察的立足点确定了,角度选好了,描写的景物就会条理有序、层次分明,但不一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它说明了文章的语言,如果没有文采,写得不生动形象,就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更谈不上流传很远。小学生在自己的写景作文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全方位地调动自己的感官,大开“五觉”,以视觉绘其形,以听觉摹其声,以嗅觉闻其息,以味觉尝其味,以肤觉体其感。我们要善于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再辅之以诸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这样流淌在学生笔下的景物就会栩栩如生,就会使人触手可及,就会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学生的文章就会更加出彩,行之远矣!

五、要动静结合,让画面更具动感

在一篇写景的文章中,如果一味地写静景,文章就难免显得呆板;如果一味地写动景,文章又难免失去稳定,正确的做法是动和静交织。静态描写擅于表现景物形态特征,动态描写利于景物生动传神,两种描写各有所长,只有将两者的长处结合起来,所写景物才能各具情态。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有时在人们的感觉中常常难以割裂,如果你的联想和想象足够丰富,即使静态的景物在你的笔下也会变为动态景物。如毛主席《沁园春·雪》中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就是把蜿蜒的雪中群山比作了飞舞的银蛇,将莽莽的雪域高原比作了奔驰的蜡象。“巍峨的高山”和“起伏的丘陵”这些本来静止不动的景物,在诗人想象的笔下却成了飞舞灵动的景物。所以,在景物描写中,坚决不能流于一般化,一定要体物入微,给自己的思维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既写静,也写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交织,以动写静。如此,方能绘形、绘声、绘色,使人能够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但还应注意不要堆砌词藻。

六、要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纵观古今中外写景之佳作,没有一篇是纯粹写景的,或者说为了写景而写景的。我国的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没有感情,可是写景的人对自己笔下的任何景物总是会倾注自己满腔的感情,它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表达一种主观感受——情感。我们知道,如果景物失去了感情的色彩,充其量也只能算一具苍白而美丽的“躯壳”,是难以感动人的,写景贵在有情。所以,在写景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处理好“景”与“情”的关系,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倾注到作品的字里行间,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物我一体,进而与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七年级学生描写景物的作文 篇4

我突然一惊,不对呀,这邮义公园我从小到大来了这么多次,什么时候又多出了这样的一个池塘?难道我精神失常了?是真,是假?

沿着新铺的青苔小路,缓缓地靠近了那亦幻亦真的池塘。

水好浅,浅得都淹不到脚踝。几条红鲤鱼在池塘里不住地打转。看着水里的倒影,我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她?我多想成为她。水中的倒影被风吹散了。散了,慢慢地又静下来了,可水中的倒影不是我,是一位陌生的女子。

她的头发像水一样顺,眼瞳是红色的,嘴唇也没有一点血色。

我揉了揉眼,她还在!

她盯着我,问我:“你想要她的所有吧!我能帮助你。你拿着这条鲤鱼,把她带回家,养好,养好!切记,不要让她死了!切记......对了,她的名字叫幸好!”

不知什么时候,我到了她家门口。

这是一座大别墅。三尺高的大门正立在我的面前。我要进去吗?你?喂!幸-----好-----!你只不过是一个平民家的女子!别做白日梦了!快,快快回去,也许还不会被爸妈训。

对啊,走吧,可这条鱼是什么情况?

“小姐,您还在发什么呆啊!快进来啊!”

我?好吧,去看看。

天哪,这花园也太大了吧,跟我们小区一样大!还有,还有,这简直就是个动物园!有三条狗,两只猫,还有一只刺猬......

“小姐,好----”

这句话让我打了个颤,有钱人家都这么阔气吗?

大厅内的陈设更是华丽,楼梯旁的两座雕塑不正是风湖博物馆那两件拍卖过千万的大师之作吗?鹅绒的地毯铺满整个大厅。

走在楼梯上,纯玻璃的楼梯是那么长,那么长。

回到了我的房间,一件件挂饰让我快要晕倒。

看到了那个床那么大的鱼缸,我突然想到了手中的那条鱼,赶忙将她倒入那温暖的水中,可她死了,死了......

窗外骤起大风,雨倒了下来。

我听到了一阵声音,死的不是鱼,是你!

我崩溃了,我死了,不会的!

描写景物的小学作文250字 篇5

从我家向左200米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河,听我爸说,那条河通芜湖长江大桥呢!

每到阳春三月,河坡上就长满了芦蒿,那里的芦笋比城里的好吃多了。

站在我家门口向远处一望就可以看见许多高低不平的山,每到春天,山上面野花盛开,站在不远处,就能闻到一股清香。眼望着远山,听听枝头上摇头摆尾的鸟儿所唱的“大自然交响曲”,那种感觉真爽呀!

小学描写景物的作文:美丽的古镇 篇6

到达了龙凤古镇,“哇噻!”偶(我)惊叫起来。一到大门就惊叹不已,这座大门非常雄伟,大约5、6米高。门上写着“龍鳯”两个行书大字,我立马冲到大门前,学着古代人说:“令牌、虎符在哪儿?暗号是什么?”大家都说我还真像个小护卫。走进大门,看见了好多的美味,馋嘴的毛病又犯了。顺着香味走进去,好多好多的糖啊,上面还有字,“龙年吉祥,寿,福,亲……”样样字都有,顺着楼梯上去,就看到了琳琅满目的美味,缠着妈妈一起陪我上去。看到了豆豉,全是我们遂宁的特产,豆腐干,牛肉“别忙,牛肉。”我退了回来,发现这居然是我最喜欢吃的黑牦牛肉。我不禁大叫“妈妈,快来,我就要这个,我就要这个。”妈妈说:“再看一会儿其他的商品吧,万一还有你更喜欢的呢。

”我心不在焉的转了一圈,就像坐飞机。最后,买了两大包。提着牛肉,甭提多么高兴了。往前走,又看到了著名小吃“呙凉粉”,旁边有我第二喜欢的羊肉串,我吃了5串羊肉。可是我还没有吃够,还目不转睛的盯着羊肉串。又吃了一碗“呙凉粉”。嘴角边还留着几滴油,赶紧用舌头舔了。我又看见了一个大花轿,我坐上去,姑姑说:“如果穿上旗袍,就更像一个小公子了。”我心想:这回可当了一回“贵族”。走到观音32应身墙,看见了许多的观音,周围响起了“大悲咒”。接着我们走到了月老树,月老树上面有很多的锁,锁的形状是爱心,上面刻着很多人的名字,我猜可能是象征“心心相印”吧。

小学生描写景物的作文 篇7

关键词:景物描写;技法;立体;多角度

景物描写就是对自然环境中的景色、风土、物体、设施等各种事物所作的形象描绘。精彩出色的景物描写,不仅能使读者游览自然美景,而且在艺术上更让人得到美的享受。因此,指导学生学会景物描写的技法,就成了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写作技法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的景物描写能力呢?在景物描写的作文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以下六种写作技法的训练,较快地提升学生的景物描写能力。

技法一:渗透感情,紧扣主旨

【技法分析】景物描写不是仅仅把客观景物精细地刻画出来就算完成写作任务的,我们在下笔之前一定要明确对景物的描写是

围绕一定的主旨而写的。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简单,不值一提,甚至可能在某些人眼里显得有些愚笨,但只有弄清了这个问题,后面的写作条理才会变得清晰。如果这个问题都没有弄清,整篇文章在阅读时就会觉得不知所云。同时我们也都有这样的体会:心情舒畅愉快的时候看月色就是那么的皎洁明亮,而当情绪沮丧低落的时

候看月色就是那么的凄冷灰暗。其实,月色本身是不会发生变化

的,变化的是我们的心情。所以,我们在描写景物的时候,就会将主观感受融入其中,通过笔下景物特征的呈现来表现此时此刻的心境。因此,我们在描摹景物时要注意这种主观情感的渗透,通过这些情感渗透来揭示文章的主旨。

【经典例文】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孙犁的《芦花荡》)

分析:“敌人”“炮楼”,点明了社会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水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着微风的轻拂激起层层涟漪,使得星星也闪烁不定起来,因而给人以“要滴落下来”的幻觉。这句富有特色的景物描写,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渲染了斗争环境的艰苦,表现了中国人民永不屈服的斗争精神。

技法二:调动感官,立体描绘

【技法分析】任何景物的描写不能只是平面描写,而应该是立体的刻画。人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去感知外界的各种事物的,所以,在写景过程中我们必须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等对景物进行立体的描摹,突出其可感性,以便让读者在阅读时也能借助作者的立体描写来还原写景的现场,以此真切地感受作品描绘景物的神韵。

【经典例文】整个天空一片蔚蓝。天上只有一朵云彩,似乎是在飘动,又似乎是在消散。没有风,天气暖和……空气里仿佛弥漫着鲜牛奶似的味道!云雀在鸣啭,大脖子鸽群咕咕叫着,燕子无声地飞翔,马儿打着响鼻、嚼着草,狗儿没有吠叫,温驯地摇尾站着。空气里蒸腾着一种烟味,还有草香,并且混杂着一点儿松焦油和皮革的气味。大麻已经长得很茂盛,散发出它那浓郁的、好闻的气味。(《乡村》屠格涅夫)

分析:这里屠格涅夫对俄罗斯广袤的草原的六月景物的描写,就将多种感官器官参与到景物描写中。“整个天空一片蔚蓝”是视觉描写,“空气里仿佛弥漫着鲜牛奶似的味道”是味觉描写,“马儿

打着响鼻、嚼着草,狗儿没有吠叫”是听觉描写,“空气里蒸腾着一种烟味,还有草香,并且混杂着一点儿松焦油和皮革的气味”是嗅觉描写。人们在阅读本段时脑海里自然会立体地涌现出俄罗斯大草原粗犷、单纯、原始、生机勃勃的场景。

技法三:变换角度,写出层次

【技法分析】对景物的描写应该是多角度的,让人感受到景物的全景性。因此,我们可以从时间的变化和动静的不同上去描写,以此来多方面、多角度地表现景物特点。在时间上,我们可以从一天时间段的不同上来描写景物(清晨、正午、傍晚、深夜);也可以从一年四季的不同来描写景物;从气候不同方面来表现同一景物在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所展现的景观是不同的。在空间上,我们可以从远、近、高、低等方面来描写景物;也可以从不同的地域(南方、北方、城市、乡村、高原、平地)方面来表现景物的不同特征。在动静上,我们可以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不同特点。通过写景角度的变换,让我们笔下的景物显得更立体、更丰满。

【经典例文】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它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都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鲁迅《雪》)

分析:重点写雪花落下后的具体形态特点,描绘点由上而下,井然有序,接着写晴天之后雪在风中飞扬的情状,描绘细致,层次分明。可见,描写景物时还应根据表达的需要变换角度,写出层次。

技法四:善用修辞,丰富意蕴

【技法分析】客观事物本身是固定的,如果只是直接对它进行描摹,那有可能就显得干瘪而了无生趣。景物描写要生动形象是离不开对比、比喻、拟人、夸张、排比、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所以,写景时要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丰富语言,对景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创造出“诗情画意”的意境,使读者获得艺术和美的享受。

【经典例文】海是深绿色的,说不上光滑:排了队的小浪开正步走,数不清有多少,喊着口令“一,二——一”似的,朝喇叭口的海塘来了。挤到沙滩边,啵澌!——队伍解散,随着忿怒的白沫。然而后一排又赶着扑上来了。三只五只的白鸥轻轻地掠过,翅膀扑着波浪——一点一点躁怒起来的波浪。

风在掌号。冲锋号!小波浪跳跃着,每一个像个大眼睛,闪着金光。满海全是金眼睛,全在跳跃。海塘下空隆空隆地腾起了喊杀。而这些海的跳跃着的金眼睛重重叠叠一排接一排,一排怒似一排,一排比一排浓溢着血色的赤,连到天边,成为绀金色的一抹。(茅盾《黄昏》)endprint

分析:本处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海浪的自然运动拟化成队列有规律的行进,将跳跃着的小波浪比作“闪着金光”的大眼睛,并用排比的手法描写了黄昏时一排排波浪勇猛地冲向海塘。这里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对黄昏时的海浪进行分外传神的描摹。

技法五:精选词汇,传神摹写

【技法分析】我们知道描写必须具体,可以选用一些像“优美”“寂静”等形容词,也可以使用“非常”“十分”等副词,但如果仅仅用这些词语描摹景物,效果是很有限的。因为这些词语并不具体,你在写景时用得再多,阅读者也无法得到实感。所以我们在写景时不如精选一些词语,进行具体的描摹,更能表现出景物的特征,使人恍如亲见。

【经典例文】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鲁迅《故乡》)

分析:“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这枯萎的野草,没能享受阳光雨露,在寒风的摧残下,只能是“断”了,“抖”着,一个“断”字,何等伤痛;一个“抖”字,何等凄惨。本出写出旧中国在军阀割据的战乱、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农村的破败与萧条。

技法六:展开想象,拓展意境

【技法分析】在写作活动中,想象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想象,可以提高选材构思能力,使表达内容更丰富,思路更开阔,形象更生动。想象(联想)能够将作者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事物形象化、艺术化地表达出来。有时候,作者的感情特别强烈,只靠一般的描写不足于传达;或者所写的内容比较抽象,很难加以描写,这时候就需要借助于想象。想象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表象集中在一起,创造出新的形象,因此,能强烈地感染人。文章插上想象(联想)的羽翼,就会在艺术天空中自由翱翔。

【经典例文】“铮……”忽闻优雅的古琴声。侧眼看去,青竹为栏,幔帘轻垂,古雅香炉袅袅、沁静之香。一张青竹琴案,一张古琴。琴声淙淙,如高山中穿流而出的小溪,清澈见底,水波清亮,溪底的鹅卵石在闪闪发光,仿佛每一个石子都有它小小的快乐、小小的忧伤。喜欢这般琴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细细听来,一种深沉却飘然出世的感觉,仿佛一切尘嚣都已逝去,只有这天籁之音,让人陶醉在这优美的旋律里,而“沉醉不知归路”,宛如“又绿江南岸”的春风,悄无声息,又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润物无声,更如“朗照松间”的明月,清幽明净。让人身在浮世中,却有皓月当空、清风徐徐之感。(2010年高考天津卷优秀作文《生活在清雅的世界里》)

分析:本段对琴声的描写颇值效仿。琴声,无色无味无形,难以描摹。作者通过想象小溪在高山穿流时的情形,避虚入实,化抽象为具体,结合自己的感受,为我们营造了一个立体、真实、形象的清雅世界。

【技法演练】作业布置:“我家的”(景、物)为描写对象,灵活运用以上所讲的写景方法,写一段500字左右的短文。

总之,中学生在景物描写时,如果能细心观察,讲究技巧,巧妙运用以上六种方法,就能把景物描写得生动传神,为突出文章中心起到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杰.论景物描写的三个层次[J].科教导刊,2011(04).

[2]叶圣陶,夏丏尊.叶圣陶教你学作文[M].吉林: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2.

[3]陈敏.自然美的营构及其蕴涵:屠格涅夫景物描写特色探略[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05).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福建晋江季延中学)

上一篇:专科生的自我评价下一篇: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