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备课(精选8篇)
各位同行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认识大家,说实话今天坐在这里我很难受。因为我对科学这门学科了解的也不透。却要坐在这给大家做讲解,真是赶鸭子上架。难是难,可是领导安排了我也没法抗拒,只能尽我最大努力去做,所说的只是我个人的见解与想法,不到之处请大家多多包涵。
三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内容,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的。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在“植物”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初步概念。
如果说“植物”和“动物”展开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学习旅程,那么“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陶瓷等常见材料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将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选择植物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大门的单元,将对学生们以后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围绕着生命体的基本特征来设计,以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来组织学习活动的。对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来说,植物单元只涉及生命体特征的1、2、4、6四条,其余的很少涉及,这跟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关。
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过程与方法,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微观察的观点,教科书将把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
观察是本单元的主要技能,学生将学习用感官进行观察,用简图进行记录和描述,用维恩图帮助整理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1课主要解决什么是真正的观察问题,通过有目的的比较,让学生明白观察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更多、更有用的信息,同时也点出本单元的主题——观察生命体。第2课至第4课,从不同植物的个体来了解植物都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尽管它们的形态各不相同,生长环境也有区别,但是它们都有相同的特点,学生通过画维恩图分析这些特点,将建立起植物多样性下具有相同特征的认识。这几课,还将利用画简图的方式,来把握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这是学生形成技能的一种手段。第5课从植物中单独剥离出叶子进行研究,从叶片的不同到相同,学生发现原来叶子也是有生命周期的,也具有生命的特征,从而加深对植物整体的生命概念的认识。第6课主要强调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观察,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有些变化较快较明显;有些变化较慢,一下子难以观察到,但在一个大跨度的时间里,变化还是很明显的。这课要求学生作长期的观察记录,是对学生毅力的培养。第7课主要帮助学生总结梳理,把具体的经验上升到普遍的认识,形成他们对植物生命体基本特征的理解。主要采用比较和填写维恩图的方式进行。
对学生来说,植物单元既有熟悉的一面,又有平时不太注意的一面,本单元的学习,将打开学生关注周围生命的心灵之门,学习过程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本单元所选择的植物都具有显著的不同特点,代表了自然界植物的多样性,参考资料库中的“令人惊奇的植物”内容,更加说明很多植物具有独特的个性,体现出植物的多样性,同时植物又具有共同的特点,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这也是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之前,我们教师要了解每个单元里应该包含哪些主要科学概念?它们之间是一个怎样的逻辑关系呢?了解每一课里面应该开展哪些主要科学探究活动?这些活动都指向哪些教学目标?各个活动之间是一个怎样的逻辑关系呢?教材中哪些活动超出了学生的认识范围,或者组织活动比较困难。
用“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交学生带入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把自己对科学的已有认识表述出来。教材上给出好多画面,这个图画是启发孩子,这些都是科学。比方说,太空观测,科学家用显微镜观察,科学家在农田里观察,进行科学研究,医生给孩子看病等,这里面都有科学。这一系列,是引发孩子的一个话题,你是否有类似的经历?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问题是让孩子自己去充分的发散,让他去联想,还有哪些是科学,还有哪些里面包含着科学,这个话题,孩子会很积极很热情,孩子们会以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说很多很多,老师的任务要从科学家研究的科学逐步引导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科学。比如我们每天吃饭是否有合理的营养,里面就有科学,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事物,里面包含着科学,我们同学的日常生活和搞游戏里面也包含着科学,参考教材中的画面提示。这样一步步地把学生们对科学的理解从发明创造之类的“大事情”,逐渐引导到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将“科学只与科学家有关”这种认识逐渐提升到“科学也与自己有关”,拉近孩子们与“科学”之间的距离。让他们知道科学是无所不在的,处处有科学。
《校园的树木》教学建议:教科书第一部分,要求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树木,这是延续上一课的做法。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为后面比较树的相同和不同打下基础。
观察的顺序是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我们所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指向树木的生长地点和生长环境,环境是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不同的环境会影响树的生长发育。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是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形状很难用语言描述,最佳的办法是用简图来描述,因此教科书提出要求,让学生画一幅树的简图,画在右上部分的方框里面。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抓住树的主要特征进行画图。树的简图的画法,可以是先画树干,再画树冠,只要大致画出轮廓即可。教科书第5页下面提供的“不同形状的树”的简图,是为学生画图作参考用的,也是说明树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教科书第6页要求学生具体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教科书用樟树作例子,让学生展开观察。照片上的图分别是樟树的树干、果实、叶片和樟树皮拓片。观察植物不同的部分有不同的观察方法,要求学生运用感官和工具对樟树进行细致的观察,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本页的下面,教科书提出了观察内容记录的要求,教科书第7页还提供了一个小组的记录,帮助学生模仿着对观察内容进行记录,并进行整理。
在学生到校园里实地观察之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做好一些观察、记录前的准备。(1)明确本次观察的任务:观察一棵树(一个活的生命体),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2)组织学生讨论观察一棵树的顺序和方法。顺序是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方法有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叶的气味、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果实和树叶等。(3)教学生学会用简图来描述一棵树的整体形状。(4)教学生学习怎样拓印树皮的拓片。
(5)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观察笔记,讨论怎样写好观察笔记。提示学生写观察笔记必须真实、客观,记录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观察校园里的树木并做好记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棵树作为观察对象,不同的组最好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都要有观察的任务。在校园里观察时,可采用简单词语的记录方式,然后到教室里根据这些关键词语,整理成一篇观察笔记。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可以把捡到的树叶、拓印的树皮贴在记录纸上,文字记录、图画记录和标本是科学观察记录的重要手段。这段时间可以安排20分钟左右。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每年期中考试都考,所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去拓印树皮,只有亲身实践,他们才能记得牢。另外在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中有几个字学生经常写错,如“纸、复、捏、染、凸还经常不会写。在学的时候一定要学生多读,读完问学生有哪几个字比较难记,说完后再让学生抄写,多写多背,多检查。
《观察水生植物》教学建议:本课主要认识水葫芦和金鱼藻,因此教科书中用“水葫芦和金鱼藻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来表述,而画面中间有一句话“我还认识水花生、浮萍”,意思是学生仅仅认识水葫芦和金鱼藻是不够的,在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认识更多的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认识这些水生植物,是建立在学生的经验基础上的,并不是在课堂上一次完成,应该在课外请父母帮助继续认识水生植物。
教科书第11页的上半部分是两个活动,一是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的形态;二是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的形态结构,仍然采用画简图的方式进行描述,这是一项观察描述的要求,贯穿在本单元之中。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是在观察中产生的问题,实际上这两个活动是连在一起的,当学生把水葫芦和金鱼藻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形态时,会很自然地提出一个问题:水葫芦能浮在水面的秘密在哪里?教科书提供了剖开叶柄的水葫芦的照片,叶柄中部有膨大如葫芦状的海绵体气囊,提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探究这个问题。
教科书第11页下半部分是总结本课的观察研究结果。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指向水生植物的共同特点和生长需要,也是生命体特征的总结;水葫芦和狗尾草的比较,代表了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总结出的结论,为建立植物的共同特点打下基础,实际上也指向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有:生长在水中,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条件需要水、阳光、空气等。
.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教学这部分内容,教师首先要多准备一些水生植物做教具,特别是当地常见的水生植物。课前可以布置学生调查周围有哪些水生植物。课堂教学开始时,用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水生植物的了解程度,以此为起点,展开教学活动。
认识水生植物,主要是要把水生植物特征与名称结合起来认识,不要贪多,要求精。教科书要求认识两种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可以把这两种植物装在塑料袋中,防止因水分蒸发植物萎缩。
2.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20分钟)教师把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的塑料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轻轻拿出这两种植物,放入水槽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水葫芦和金鱼藻的样子画下来。画完之后进行交流,交流的过程中要把握两种水草的形态特点,并希望学生提出有关水葫芦为什么会浮在水面的问题,从而顺势进入下一个探究环节。
研究水葫芦的叶柄,可以让学生先猜测里面的结构,然后用小刀剖开叶柄观察里面的结构,再让学生说说其中的道理。当然这里的道理只要求说出里面有气囊,充满空气即可,并不涉及其他因素。同样的,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继续提供水花生,剖开水花生的茎,也可以看到中空的结构,里面充满气体,所以水花生也能浮在水面上。
《植物的叶》教学建议:本课是在观察了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个体之后,出现的专门观察植物器官的内容。植物的个体具有生命体的特征,植物的叶也具有生命体的一些特征,从而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生命特征。学生对叶子的经验是很丰富的,但是对叶的结构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叶的生命过程认识不够,这方面是本课的重点。
捡落叶是为研究叶子做准备的。研究叶子从是不是同一种叶开始,发现叶子有相同的结构。再从新鲜的叶与落叶的比较中,显出叶子的生命特征,最后从一条枝条上的叶子变化过程中看出,叶子具有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从而显出叶子的生命轨迹。让学生从植物器官的角度进一步体会到,植物的整体具有生命特征。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对形状、颜色、大小都存在明显差异的树叶,学生可能比较容易分辨。但有时同样一种树叶,有大的,有小的,有黄的,有绿的,有形状存在差异的,有完好无缺的,也有残破不全的,辨认它们对于学生可能比较难。为此,教科书中首先安排了两幅插图进行比较来说明。以此作铺垫,再让学生去观察树叶,说一说观察到的内容,相信在讨论和交流中,学生的辨别能力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观察比较许多叶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发现,大部分的叶有叶柄和叶片两部分,很自然地引出叶的结构的教学。教科书第13页上部分,出示了叶的结构,卡通补充了叶脉的知识。在一片叶中,一般都会有叶柄和叶片两个部分,叶片中的叶脉是比较重要的部分,又是传递水分和营养的通道,在日常的学习中经常会用到,所以加入进来。在这项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不要把叶脉归到叶的结构中去,叶脉只是叶片中的一部分,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叶的结构一般只要求到叶柄和叶片两部分为止。
我捡了几片树叶?——为什么用“捡”?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思考。我们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树的叶?我们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树的叶?——一个非常值得孩子去探究的问题,必须要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求一种他们认为比较合适的解释。“一片完整的叶”一片完整的叶具有共同的构造,包括叶片和叶柄。植物叶的叶片、叶柄、叶脉、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各自特点对它们进行描述和区分。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画一画一片完整的树叶。并标出叶的部分结构,然后学生小组展示、交流、评比。.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比较新鲜的叶和落叶的活动,必须让每个学生都来参与,并且要做好记录。教师在听学生汇报时,应该紧紧抓住两种树叶的不同,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长在树上的新鲜的叶与落叶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应该引导学生明白: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叶的生命特征。
观察一条枝条上的叶的活动,教师可以给每一组提供一条树枝,让学生找出这条树枝上有几种不同生长阶段的树叶。用词语来表述树叶的生长阶段,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等。从几张叶的不同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使学生明白叶的生命特征。
通过学习我认为第一单元应掌握以下知识:
一、我看到了什么
1、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二、校园的树木
2、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3、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4、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三、大树和小草
5、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
6、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7、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8、木本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
9、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小麦、向日葵。
四、水生植物
10、根据生存环境的不同,植物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1、陆生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等。
12、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荷花。
13、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14、为什么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因为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部分的海绵体充满空气。
五、植物的叶
15、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16、叶的结构:
17、植物的叶一般由叶柄和叶片组成,叶片上面有叶脉。
18、叶也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19、植物的叶同样都有生长、衰老和死亡的完整过程。
六、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0、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21、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22、用量叶片的长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七、植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23、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土壤。
24、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25、所有植物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空气、营养。
26、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
27、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28、植物的相同特点:
第二单元:动物本单元是三上生命世界(植物、动物、我们自己)中的第二部分内容,教材由“寻访小动物”“蜗牛”“蜗牛和蝗虫”“蚂蚁”和“我的观察研究”共5个内容组成。学生在第一单元中,去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叶片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或即将被提出。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到动物的观察研究活动。去亲近观察研究动物的活动从“寻访小动物”开始,鼓励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寻访、、去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指导学生在动脑筋、想办法的基础上,尝试调查、观察,获得更多的生活在附近环境中的小动物的信息。整个单元以对蜗牛、蝗虫、蚂蚁的一系列观察活动经历,在观察内容的发现和开掘,观察方法的思考和改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等方面,对孩子在课外、校外的自发观察认识活动施加积极的影响。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过程与方法。对学生来说,喜爱动物之情是与生俱来的。秋天是动物活动频繁的季节,也是观察研究动物的好时机。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就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仍然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尽管有植物单元的影响,但平时更主要的来自于对动物的认识,学生往往从自己所饲养的小动物的生老病死的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显现出对生命的关切之情。本单元所涉及的生命体的特征主要是: 1.生命体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命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命体都有应激性;
4.生命体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
5.生命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在学生发现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的时候,我们科学课的教学,我们科学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 学生又希望教师做些什么呢?
毫无疑问,学生希望他们的“观察研究活动”得到肯定,得到鼓励,得到指导,得到帮助。这正是动物单元中第2课至第6课“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等教学内容所希望完成的任务:以科学课观察研究活动的名义使学生的一系列活动得到首肯、并加以鼓励;以对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的一系列观察活动经历,在观察内容的发现和开掘,观察方法的思考和改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等方面,对学生在课外、校外的自发观察认识活动施加积极的影响,尝试初步的指导。
同时,经过对一个个动物个体的观察,让学生认识到动物世界的多样性,这四种动物,有陆地动物、水生动物,有软体动物、昆虫、鱼类和环节动物,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动物的观察研究,让学生逐步形成对生命体特征的认识。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还要尝试饲养小动物,这将加深学生对动物生活特性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生命的意义。
可以设想,学习了这个单元之后,学生在校外发现了一只甲虫,他立刻被吸引住了,并习惯性地看了起来,玩了起来。忽然,他想起了曾经做过的观察蜗牛的活动,于是他思考起甲虫能观察出什么名堂,又该怎样观察这样的问题来。也许他一开始就联系到蜗牛的观察,也许他只是模仿着像观察蜗牛那样观察甲虫。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动物单元的教学要能收到这样的效果,那真是令人欣喜万分的事。这是本单元教学指向的十分重要的目标,意义是十分深远、很有价值的。
在动物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将获得不少有关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等动物的知识。这些知识将会大大丰富学生对这些小动物的直接认识,这对他们认识、形成相关的核心概念,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同样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寻访小动物》教学建议:本课是观察小动物的开始课,本课的学习将对本单元小动物的观察开启探索之门。以寻访作为话题,鼓励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指导学生在动脑筋、想办法的基础上尝试调查、观察,获得更多的生活在附近环境中的小动物的信息。
学生对身边的小动物还是比较熟悉的。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对一些小动物进行了观察,但是都是零碎的,不成结构的。现在,我们要真正来观察小动物了。这些小动物在哪里活动?我们怎样观察它们的活动?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是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之一。在观察的过程中,感受动物的多样性,感受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本课的目标。
本课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讨论秋天里有哪些小动物;第二部分是调查周围的小动物;第三部分是提出观察中要注意的事项。1.什么是小动物
(1)教师可以先做个游戏性的测试:
一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来的是什么动物? 如果说“大动物”,我们想起的是哪些动物? 如果说“小动物”,我们想起的是哪些动物?
(2)通常我们是用例举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的。2.秋天里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1)秋天里,我们能在附近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2)估计一下或者猜一猜,在那棵大家都熟悉的校园里的树上(或者花坛、草地等),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猜猜会有多少种小动物? 老师可以画一棵树或者贴一张事先画好的树,在大家的估计猜测中一张张地展示粘贴课前准备的自己所发现的小动物的卡片。学生能说出名称的展示卡片写名称的一面,说不出名称的展示卡片画着小动物草图的一面。
(3)附近还有哪些能找到栖息和活动着好些小动物的地方?如果进行一次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我们应该留意哪些地方呢? 3.寻访活动的准备——观察和调查的方法
(1)寻访活动的任务设置和寻访活动计划的讨论。
主要任务:了解这个季节里,我们能在附近观察到哪些小动物。其他任务:各小组和个人自己设置。
计划:关于寻访活动的时间、地点的安排和小组内部的分工,调查记录的选择或设计等。(2)观察调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问题解决方法的讨论。不知道名称的小动物的记录问题。一些难于接近的小动物的观察问题。
学生和老师提出的其他问题,例如:雌蟋蟀和雄蟋蟀,应记录为一种还是两种小动物„„ 4.寻访活动的准备——注意事项(1)寻访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哪些场所隐藏着危险? 哪些活动可能出安全事故?
哪些小动物有可能造成对人的伤害?
从安全考虑,我们的寻访活动需注意哪些事项,做哪些规定?(2)关注和爱护小动物。假如我是只小蚂蚁„„
我们的动物朋友,我们的动物邻居。
我们所观察的是一个生命体。和我们人一样,所有的生命体只有一个生命。(3)保护观察调查地的环境。从学做一个合格的观察者开始。5.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记录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师可以以学生的记录表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另外,可以安排在1周左右的时间里交一份寻访小动物活动的调查记录。
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能做到什么:这个问题是这学期考试的重点之重,一定要学生都能掌握,会背诵,会默写。注意:第二句“保持”与“保护”要区分开。《蜗牛》教学建议:2.观察蜗牛的身体
在教学时可以投影出示谜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名字叫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小孩子都喜欢猜谜语,这样做可以一下把学生的学习蜗牛的兴趣激发出来。观察蜗牛的准备。区分蜗牛的壳和蜗牛的身体,确定蜗牛的身体为本次观察的重点;确定“了解蜗牛的身体,回答‘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的问题”为观察目的。提出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的要求: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和尾部。重点观察头部,观察蜗牛的眼睛、触角和嘴。进行分组或个人的观察活动。描述所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尝试按一定顺序、有一定条理、有重点地描述蜗牛身体的特点。
在观察的过程中,可以提供给学生一张白纸,让他们把自己的蜗牛画在上面,也像教科书上一样,标上名称。写上用铅笔轻轻触碰蜗牛时它的反应。在学生画画时可以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让学生在享受音乐中画画,会收到很好的效果。3.观察蜗牛的运动
观察蜗牛的运动可以与观察蜗牛的身体合起来观察。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等学生基本完成蜗牛身体观察的内容之后,给学生提供观察要求的小纸条,让学生自动转入对蜗牛运动的观察。
指导观察的小纸条上可以写上几个问题:蜗牛有脚吗?蜗牛的脚是怎样的?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试一试,让蜗牛在玻璃、树枝和线上爬行。
等学生基本上完成观察项目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整理观察器材,把蜗牛装入杯子,收起其他物品,然后专心进行汇报讨论。
在观察蜗牛爬行的时候,学生也许会发现蜗牛爬行的痕迹,这是一个很好的发现,可以引导学生讨论黏液对蜗牛爬行的作用。4.饲养蜗牛
教科书第28页最后提供了饲养蜗牛的方法。其中有一张图上是一个饲养箱,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每一组学生负责一个饲养箱,养好一组蜗牛。另外一张图上是一个广口瓶,上面蒙上纱布,这个饲养瓶学生基本上能完成,所以要求学生都能自己做个饲养瓶,开展养蜗牛的活动。
教科书要求每天观察蜗牛的情况并做好记录。教师可以考虑两种记录方法,一种是表格式的,另一种是记科学日记,记录的好处不言而喻,它将成为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蚂蚁》教学建议:这是本单元要专门认识的第三种小动物。蚂蚁是昆虫的代表,它有头、胸、腹三部分和六只脚。在这个世界上,昆虫是一个最大的类别,也是动物多样性表现得最充分的一类。
学生对蚂蚁的熟悉程度是很高的,对蚂蚁的喜爱程度也是很高的。但是,蚂蚁的个体不大,学生对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不是很清楚。
观察蚂蚁的身体特点有两条途径,一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另一种是在课堂中的观察。教科书设计了这两种观察的方法,提倡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因为这样的观察更接近科学观察。蚂蚁作为一种生命体的代表,我们应该了解它的哪些生命特征呢?教科书安排了在自然状态下蚂蚁的寻食、搬运、积极活动和信息传递,这些内容与生命体的环境适应、新陈代谢有关。教科书安排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蚂蚁的生活环境;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并画一画蚂蚁的身体;第三个活动是交流发现,进一步观察蚂蚁。1.蚂蚁的生活环境
课前布置学生到校园里找蚂蚁,最好能够找到蚂蚁的窝。教师也要在课前找好观察蚂蚁的地点,以便上课时有针对性地找到观察的最佳位置。2.观察蚂蚁 带领学生到校园里找蚂蚁,要求细心地找,找到蚂蚁后悄悄地把一部分食物放在蚂蚁的面前,观察蚂蚁的反应。
如果找到了蚂蚁出入的小洞,洞里肯定有蚂蚁窝,那么就把一部分食物放在蚂蚁窝附近有蚂蚁活动的位置,然后安静地等待和观察。
当许多蚂蚁出来活动、搬运食物时,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身体,注意不要让放大镜碰到蚂蚁的身体。然后,按照观察到的情况,把蚂蚁的身体结构画下来,尽量画得准确。在蚂蚁的画旁边,记录观察到的其他现象。
如果观察活动不在校园中而在教室里进行,那么,教师事先要布置学生捉一些蚂蚁,装在玻璃瓶里,待课堂上观察时使用。教师也要准备一些观察用的蚂蚁,备用。
在教室里观察蚂蚁,要解决蚂蚁放在哪里的问题。选择观察瓶里的蚂蚁,还是放在白纸上的蚂蚁?观察瓶里的蚂蚁,不容易看清楚蚂蚁的身体,把蚂蚁放在白纸上,蚂蚁会乱爬。让学生讨论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既能看清楚,又不会到处乱爬。等学生讨论出方法之后,就可以开始观察了。教师分发放大镜观察蚂蚁。注意控制观察时的呼吸,别吹走了蚂蚁。教师提醒学生要把蚂蚁的身体画准确,边观察边画,最后标上名称。这两年考试经常会考画图题,所以在画图上要下些功夫。我认为第二单元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寻访小动物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2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能做到什么:
二、蜗牛
(一)2、蜗牛的身体分头部、腹部、尾部三部分。头部有眼睛、触角和嘴巴。蜗牛有两对触角,前面一对比较短,后面一对较长,长的触角顶端有眼睛。
3、蜗牛靠腹足爬行。蜗牛腹足中的粘液可以保护腹足(腹足经常保持湿润,避免爬行时受到损伤)
4、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三、蜗牛
(二)5、蜗牛喜欢吃菜叶等食物。
6、蜗牛用肛门排泄废物。
7、蜗牛用气孔进行呼吸。
四、蚯蚓
8、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9、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10、我们用手等碰触蚯蚓时,蚯蚓身体会收缩。
11、蚯蚓不适应水中的环境,不能把蚯蚓长时间放在水里。
12、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五、蚂蚁
13、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14、蚂蚁喜欢吃白糖、面包屑等甜食。
15、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六只脚)。
16、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7、蚂蚁在行进的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蚂蚁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
六、金鱼
18、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19、金鱼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金鱼是人工培育的,品种很多,是常见的家养动物。20、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21、金鱼的进食方式是吞食。喂金鱼时一次喂得太多,会把金鱼胀死的。
22、金鱼呼吸时,水流过金鱼的鳃部,鱼鳃就能利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
23、金鱼不断地喝水,会胀破肚子吗?
答:不会。因为金鱼将水吸入口中,又通过鳃部排出。
24、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七、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25、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的运动方式:
26、蜗牛、蚯蚓、蚂蚁、金鱼遇到危险时的反应:缩进壳里、身体收缩、逃跑、逃跑。
27、蜗牛、蚯蚓、蚂蚁、金鱼喜欢吃的食物:菜叶、树叶、甜食、鱼食
28、世界上大约有一百五十多万种动物。
29、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30、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小学科学是一门形象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对瑰丽多彩的自然现象、生动直观的科学实验十分感兴趣,然而对于刚刚接受科学启蒙教育的三年级学生而言,在直观现象、感性知觉到逻辑思维、理性分析的教学过程中产生质的飞跃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如何在两者之间铺设自然过渡的台阶,提高教学成效?我认为修订版教科书引入了多种形式的概念图,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科学时的有用工具。概念图是一种视觉组织工具,它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理论等,是把人脑中的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人们思考、交流和表达。把概念图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策略,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表达知识结构,能有效地呈现思考的过程及知识的关联,引导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理解抽象概念,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加深记忆。把概念图融入小学科学三年级教学,符合建构主义理念的教学策略,能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提高教学效率。在这两单元还运用“维恩图”分类比较信息,梳理概念 维恩图是一种选择、分类和比较信息的非常有用的工具,它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维恩图的操作方法是先把两个个体的特点分别写在各自的框里,然后对照两边的特点,把共同的特点写入交叉的位置,再把两边共有的特点划掉。
在教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植物》单元时,教材选择樟树和狗尾草作为例子进行对比,樟树和狗尾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学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差别,从而获取两者之间多个零散的知识点。维恩图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点分类集合在一起,梳理形成木质茎、草质茎等概念,然后从樟树和狗尾草的分类信息中找到信息之间共同的内在联系,感知对“植物”概念的理解。
(一) 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 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 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 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 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 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 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 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 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 然后欣赏动画片,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然后小组合作, 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 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 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 近处的什么大 (高) ?远处的什么小 (矮) ?然后让孩子们总结。 (同样大小的物体, 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 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 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 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 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 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 让孩子们欣赏, 教师引导, 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 能力反馈, 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 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 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 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 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 (绘画, 拼贴, 或两者结合) , 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 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 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 课后拓展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是从认数里抽取出来单独设置的,这样的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分与合”这部分内容在本阶段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它是学习10以内加减法的前提。在学习10以内数分与合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在帮助学生建构10以内加减法的算法,这是一个重要的实践和探索的过程。
第二,它是认识20以内数的思想基础。学生习惯于从“分”与“合”的角度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例如:12里面有1个十和2个一,19可以分成10和9等等,这些都是“分”与“合”的思想。
第三,它为进一步学习进位加和退位减的方法做铺垫。进位加中需要将一个加数“分一分”再和另一个加数“合一合”凑成十,退位减中需要将被减数或者减数“分一分”再进行计算。
2学情分析。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并且已经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部分学生甚至有了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经验,可以通过计算直接得出分与合的结果。但是他们大都是对计算结果的提取,如果提及方法或过程他们则难以完满回答。
本单元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就是“分”与“合”的思想,在生活中这种思想还是比较普遍的。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算理,会比较容易。
3重难点分析。
能够识记、理解、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基本知识要求,也是教学的重点,虽然教材的安排大致分为7以内的分与合和8~10的分与合这两个阶段进行,但其实在教学每个数的分与合时,都有各自其侧重点的不同,这种不同并不在于知识结果本身。而在于过程目标的差异。
4、5的组成重点是理解“分”与“合”的思想;6、7的组成侧重引导学生体会“有序”:8、9的组成要求学生运用“有序”的思考方式进行探索;10的组成则要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探索、推想。
本单元教学,操作是主要的教学策略,其教学难点在于数学思想的渗透、思维方式的转变。如何将“分”与“合”的思想内化为学生认识数、进行计算的基本思想方法,如何引导、帮助学生养成“有序、有条理”的思维习惯,这些都是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典型课例设计分析
教学内容:2~5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探索和掌握2~5的分与合,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2-5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分”“合”的思想。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桃子图片,猴子图片,圆片。
教学设计:
(一)教学4的分与合
师:猴妈妈有两个猴宝宝,出示两个猴宝宝图片(贴有名字:多多和乐乐)。一天猴妈妈拿来4只桃子分给她的两个猴宝宝吃。
课件展示:第一次分完,多多就大叫:我不同意我不同意。
师:猜猜看,第一次猴妈妈是怎么分的?可以用桃子图片摆一摆。
学生用桃子图片摆一摆,并汇报:多多分到1个,乐乐分到3个。多多分到的比乐乐少,所以多多不同意。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思考把4个桃子怎样分,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趣味性,又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片段2:
课件展示:
乐乐说:那怎么办呢?
一、教学内容:
(一)、发声训练部分:
1、学会连音唱法,逐步做到声音自然而连贯、圆润而流畅。
2、运用非连音及断音唱法时,声音要有弹性。
3、初步运用气息控制,做力度变化的练习。
4、在韵母变换时,逐步做到声音位置不变,注意咬字、吐字的正确。
5、二声部发声逐渐做到声部和谐。
(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读谱知识:结合键盘认识音名从c1到c2在高音谱表上的位置。认识各种常用音符、休止符,知道名称及它们的名称和时值。学习附点音符,知道它们的名称和时值。学习各种拍子的指挥图式。学习顿音记号及其唱法。
2、视唱部分:视唱C调号上的自然大、小调音阶及五声徽、商等调式音阶。在教师帮助下视唱C调号上的单声部歌曲(包含所学过的音程及节奏)。练唱有大小二度、大小三度、纯
四、纯五度、大小六度、纯八度旋律音程的练习(不出现名称)。划拍视唱各拍子歌曲。
3、练耳部分:练习听记两个音——四个音连续进行的旋律音程,增加大小六度音程。(不说出名称)。练习听记2——4小节的节奏。听辩二拍子、三拍子歌曲,标出小节或节拍。
(三)、欣赏部分:
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歌曲和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2、了解祖国的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的思想感情。
3、在音乐活动中增强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建立共同的学习态度。
4、鼓励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创新。
三、教学重点:
1、能有表情、富有情感地演唱歌曲。
2、加强在课堂上的互动合作。
3、用优美的声音表现歌曲。
四、教学难点:
1、初步学习二声部演唱。
2、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五、学生情况分析:
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经过两年的音乐学习,学生对学习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自己的见解。这时对今后学习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必须要抓住这个阶段的学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我要巩固学生上学期学习的知识,并做好本学期的学习,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感情。
六、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七:注意的问题:
本学期共八个学习部分,每一部分又有代表课题的歌曲,乐曲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所以在学唱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由于本学期将二声部的演唱加入其中,所以难点在于培养学生之间更加默契的配合。要在平日的学唱中,渗透二声部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合唱。
本学期共需学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全书共八个单元,教材难度较大,任务教重,希望通过努力,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成果。
本学期授课20周,复习考试2个周,学完六个单元,压力较大,我基本遵循5课时一单元,希望能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能保证教学效果。
八、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演示法
九、教具准备:多媒体,琴
十、课时分配
1—3 周 5课时
第一单元 3—5 周 5课时
第二单元 5—7周 5课时
第三单元 7—9周 3课时
第四单元 9—11周3课时
第五单元 11—13周 3课时
第六单元 13—15周 3单元
第七单元 15—17周 3课时
第八单元
一、快乐的DO RE MI
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一、歌曲:《快乐的DO、RE、MI》、《我是小音乐家》。
二、欣赏《多来咪》。教学目标:
通过演唱、欣赏歌曲和音乐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歌唱和欣赏歌曲、音乐创编活动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难点:识记DO、RE、MI三个音。教学用具:
风琴、数码视频展示台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课
时:
5课时
第一课时
快乐的DO、RE、MI 教学内容:
歌曲《快乐的DO、RE、MI》。教学目标:
通过歌唱和欣赏歌曲、音乐创编活动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并识记DO、RE、MI三个音。
教学重点及难点:
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认识和演唱唱名DO、RE、MI。教
具:
风琴、数码视频展示台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是开学的第一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快乐的DO、RE、MI》。
二、教授新课:
1、发声练习:MA— | MA— |MI—| MI— |
2、请同学们有节奏的齐读歌词.3、听录音范唱歌曲,请仔细听歌曲里唱的是哪几个音符?他出现了几次?
4、请学生跟琴唱一唱这三个音。
5、教师演唱《快乐的DO、RE、MI》,学生接唱歌中的DO、RE、MI。
6、学生演唱歌曲第一段,教师仔细听学生演唱,加以指导。听录音范唱第二、三段,请学生跟琴直接演唱。
7、全体演唱全曲二至三遍。
三、巩固新课:
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
学生掌握音准准确,对歌曲的学习认真,能随教师伴奏很好的演唱歌曲,情绪活泼,但在个别字、段落的处理上,不够干脆。空拍的节奏处理不好。
第二课时
快乐的DO、RE、N、MI 教学内容:
音乐游戏识记DO、RE、MI。教学目标:
认识和演唱音符DO、RE、MI。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
具:
风琴、数码视频展示台 教学重点及难点:
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认识和演唱唱名DO、RE、MI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一、二、导入新课: 教授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玩跳房子的音乐游戏。
1、跳房子游戏:DO、RE、MI分别在三座房子里(小房子建在五线自己唱名的位置上),部分同学分别戴上DO、RE、MI三个音的头饰,当听到教师弹奏自己所戴音符时,唱出唱名并跳到与自己头饰相符的小房子里,弹下一个音跳出房子。教师开始弹奏速度要漫,逐渐加快速度。
2、演唱歌曲:以小组为单位齐唱或领唱与齐唱,小组派出代表演唱等形式。
3、表演唱或小组表演唱、个人表演唱。
4、进行歌词创编。
三、巩固新课: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
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授课,学生的积极性明显调动起来,对歌曲的演唱及表演较上一节课有所进步,但在歌词的创编上不够切合题目要求。
第三课时
我是小小音乐家
教学内容:
唱歌《我是小小音乐家》。教学目标:
学唱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气氛。教学重点及难点:学会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教具:
风琴、数码视频展示台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一、导入新课: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理想,有的同学想当科学家、有的同学想当发明家、还有的同学想当明星等等。同学们想不想当音乐家呀?
二、教授新课:
1、初听歌曲:教师进行范唱,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是几拍子的?
2、听歌曲:学生可以跟着小声唱一唱、动一动。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要特别注意歌曲的弱起小节和0XX节奏。
4、在涂颜色处拍手或用打击乐器(铃鼓)伴奏并演唱。
5、听歌曲、自由表演。
三、巩固新课: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
能很好的对弱起小节有所认识,并能了解其含义,在涂颜色处的拍搜和用打击乐器伴奏上,学生表现到位,在实践中能更加深学生对节奏的认识,也对铃鼓乐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四课时 我是小小音乐家
教学内容:
创编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教学目标:
通过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表现力。教学重点及难点:学生能创编歌词并能演唱。教学用具:
风琴、数码视频展示台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能把你的理想编创在歌词中吗?你能唱一唱吗?
二、教授新课:
1、教师进行范例,请同学们进行创编。
2、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进行创编,并进行演唱。
3、全班同学进行创编比赛,创编好的给予表扬。
4、师生进行课后小结。
三、巩固新课:
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
学生能在创编比赛中,各展所能,能掌握好教师的教学思路并能随着延伸。同学们的理想让我很感动,因为很多人说做像我一样的老师后,我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了收获。学生也对老师有了更多的理解。
第五课时 多来咪
教学内容:
听赏歌曲《多来咪》,并进行律动表演。教学目标:
听赏歌曲《多来咪》,进一步巩固对音符DO、RE、MI的识记,并在欢快的歌声中进行律动表演。
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生能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教具:
风琴、数码视频展示台。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一、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歌曲《快乐的《多来咪》。
二、教授新课:
1、初听歌曲录音:问学生:歌曲演唱的什么内容?听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2、教师简介歌曲,引导学生朗读歌词。听录音学生轻声跟唱,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3、师生共同演唱歌曲并自由的表演,教师唱第一乐段,学生分为七组分别演唱
DO、RE、MI》引到这一课的听赏课DO、RE、MI、FA、SOL、LA、SI
七个音,衔接处全体演唱。
4、进行音乐表演:学生都参与表演,教师也加入其中承担一个角色。
三、巩固新课: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
学生音阶的掌握很好,衔接处也很自然,虽然有的同学对音阶中高音唱的不够好,但是能尽量的表现,这就是一种进步。
二、在祖国怀抱里
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一、歌曲《在祖国的环抱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二、欣赏《最美丽》、《中国娃》。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唱一组歌唱祖国的歌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的思想感情。
二、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在音乐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教学重点及难点:
一、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在歌表演中学会合作。
二、欣赏歌曲时学生能感受欢快的情绪。教学用具:
风琴、数码视频展示台。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课
时:
5课时
第一课时
在祖国怀抱里
教学内容:歌表演《在祖国的怀抱里》。教学目标:有表情的演唱、表演歌曲。教学重点及难点:学会演唱歌曲并表演歌曲。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书上的插图,说一说图上有哪些少数民族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二、教授新课:
1、教师范唱:请同学们听听歌曲中唱到了哪些少数民族?教师简介这些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及音乐风格。
2、录音范唱:请同学们重点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3、学唱歌曲:教师提示歌曲演唱顺序。反复播放范唱录音(2—3遍),让学生用听唱法学习歌曲。教师分乐句教唱歌曲,提示八分休止符的“演唱”。
三、巩固新课: 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
通过学唱歌曲,学生加深了对祖国各民族的的认识,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祖国大家庭中孩子们的幸福生活。在演唱中,学生情绪欢快,能很好的用声音表现歌曲。
第二课时 在祖国怀抱里
教学内容:
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在祖国的怀抱里》。教学目标:
歌表演《在祖国的怀抱里》。教学重点及难点:
启发学生有感情、有语气的演唱歌曲。教
具:
风琴、数码视频展示台。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的我们生长在祖国的怀抱里,你对祖国的感情是怎样的?
二、教授新课:
1、第1—8小节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表达出和少数民族小朋友亲切交流的感情。
2、第9—10小节用连贯的声音演唱,力度中强,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第11—12小节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表达出欢快、幸福的情感。
4、第13—16小节用跳跃的声音演唱,结束句要唱准一拍,不要拖,表现出少年儿童活泼的性格特征。
三、巩固新课: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
详细的对歌曲进行了分析,学生对歌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在教师伴奏演唱上,加入了情感和一些特别的小动作,使课堂气氛热烈。
第三课时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教学内容:
歌表演《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教学目标:
学会演唱歌曲,活泼有序的表演。教学重点及难点:
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教学用具:
风琴、数码视频展示台。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一、导入新课:
复习歌曲《在祖国的怀抱里》。引到本课。
二、教授新课:
1、创编练习:请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创编成果。教师和同学评价。
2、感受情绪:请同学们感受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欢快的情绪。
3、感受民族风格:请同学们听辨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与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相同?
4、感受歌曲节拍:一边听,一边拍手。
5、歌表演:一边听歌曲,一边表演。
三、巩固新课: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这首歌曲与上一首歌曲的区别,并能很好的跟随教师思路学会演唱新学歌曲,并能从民族风格上进行思考、总结。
第四课时 中国娃娃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中国娃娃》。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能听辨出齐唱、合唱、轮唱的演唱形式。
教学重点及难点:
欣赏《中国娃娃》,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教
具:
风琴、数码视频展示台。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一、导入新课:教师伴奏,请同学们齐唱、独唱《在祖国的怀抱里》。
二、教授新课:
1、第一遍:请同学听赏歌曲的情绪,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第二遍:
A.请同学们仔细听每一句歌词的第一个字,有什么特点? B.回答书上的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关于四大发明和五岳的知识?请大家一起交流。
3、第三遍:再次感受歌曲轻快活泼、有朝气的情绪。
三、巩固新课: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
通过欣赏和演唱,学生在了解祖国悠久文化的同时,更体会到了歌曲所富有的含义,而且能用更富朝气的声音进行演唱。
第五课时 最美丽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最美丽》。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歌曲《最美丽》学生能听辨出齐唱、合唱、轮唱的演唱形式。
教学重点及难点:
欣赏《最美丽》,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教
具:
数码视频展示台、风琴。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一、导入新课:听赏《中国娃娃》导入新课。
二、教授新课:
1、第一遍:请同学们听赏歌曲的情绪,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第二遍之前教师提示:这首歌曲用了 齐唱、合唱、轮唱三种演唱形式,你能听辨出来吗?
3、第三遍:带领同学听辨三种演唱形式。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用这么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学生回答。
4、第四遍:再次感受歌曲中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三、巩固新课: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
区别出演唱的三种形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对三种演唱风格的特点进行了自我总结,并通过听乐曲找演唱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演唱风格及方式的选择。
三、地球,我们共同的家
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一、唱歌《留给我》、《美丽的黄昏》。
二、欣赏《森林与小鸟》、《绿荫》。教学目标:
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挚、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及难点:
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热爱地球、热爱动物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教学用具:
风琴、数码视频展示台。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课
时:
5课时
第一课时 美丽的黄昏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美丽的黄昏》。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声乐教学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学生们自学、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在教师指导下,正确的运用轮唱的方式有感情的完整表现歌曲。
教学教学重、难点:
学会演唱歌曲,并正确的运用轮唱的方式有感情的完整表现歌曲。
教
具:
风琴、数码视频展示台。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一、导入新课:学生在歌曲《美丽的黄昏》的伴奏为背景音乐开始学习。教师提问:这段音乐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他是几拍子的乐曲?
二、教授新课:
1、解决歌曲的旋律难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音乐),可以出示卡片,也可以利用柯尔文手势唱准下面的音。1、2、3、1、4、3、3、2、1。
2、解决轮唱难点:教师可以直接出示下面的音程,也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出一个新旋律:A、1、2、3、1、4、3、3、2、1;3、4、5、3、6、5、5、4、3。B、3、4、5、3、6、5、5、4、3、1、2、3、1、4、3、3、2、1。
3、学唱歌曲的曲谱:采取个人学习或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师的指导应该注意音准和节奏,引导学生注意三拍子的韵律感。
4、指导学习歌词:教师提问:你感觉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子的?歌曲表现了什么意境?你想用什么样的歌声表现?
5、学习轮唱:教师解释轮唱的含义,并作示范。(教师可以选择演唱能力相对较强的同学和自己合作,完成示范演唱。)
三、巩固新课: 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
本节课,学生懂得了什么是轮唱,并能在教学过程中很好的配合老师,进行协作范唱,收效不错,同时也通过这首歌曲,体会到了轮唱的美感,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二课时
森林与小鸟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森林与小鸟》。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正确的聆听音乐的习惯;能够正确区分乐曲的两个段落,并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记忆摸唱乐曲的第二主题片段。
教学重点及难点: 聆听乐曲让学生能感受乐曲的情绪。教
具:
风琴、数码视频展示台。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一、导入新课:
看课本上的图片,引入本课。
二、教授新课:
1、初听乐曲:你听到了什么?
2、分段欣赏第一部分:这段音乐描述了什么情景?为什么?
3、欣赏第二部分: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情景?为什么?再来听听这段旋律,它是几拍子的乐曲?随着音乐用“LA ”轻声摸唱。
4、教师出示谱例:有条件的班级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视唱,再听听这段音乐,看看我们刚才哼唱的旋律出现了几次?
5、完整欣赏全曲:请你为乐曲起个好听的名字。
三、巩固新课: 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
学生对音乐乐曲能进行发散联想,并能通过欣赏,极好的回答旋律主题,并能在聆听中给乐曲起名字。这说明学生需要教师调动,才能将积极性发挥更好。
第三课时 绿荫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绿荫》。教学目标:
欣赏歌曲《绿荫》,感受乐曲优美的情绪,增强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欣赏歌曲,学生能感受乐曲的情绪。教
具:
风琴、数码视频展示台。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一、导入新课:
复习歌曲《美丽的黄昏》。引入新课。
二、绿荫。教授新课:
1、初听乐曲:地球需要绿荫、小鸟需要绿荫、我们人类更需要
2、再听乐曲:请问这首乐曲的速度?情绪?
3、教师出示歌词: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旋律。
三、巩固新课: 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 通过欣赏,学生能了解地球的过去及现状,通过题目,学生发表了自己感受,并且说出了自己的愿望,在欣赏中,能真正从音乐中受到感染,课堂气氛积极热烈。
第四课时 留给我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留给我》。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并为歌曲设计演唱方式。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生能学会歌曲,并能为河曲设计演唱形式。教学用具:
风琴、数码视频展示台。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一、导入新课:
有关环保主题的录象片段。
二、教授新课:
1、初听歌曲: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再听歌曲:你喜欢歌曲的 哪一句?
3、小组学习歌曲的旋律:唱一唱你最喜欢的四—六小节旋律(应该用什么样的歌声表现它)。
4、在教师风琴伴奏下,完整演唱歌曲旋律:注意用声方法。
5、演唱歌词: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正确的演唱歌词、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6、学生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有感情的表现歌曲。
三、巩固新课: 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
学生能在伴奏下,完整演唱歌曲,并能在老师引导下,很好的注意发声,对歌曲的理解到位。
第五课时 我来奏
教学内容: 活动《我来奏》 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器乐教学为主的活动课。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生学习SOL、LA、DO在键盘上的位置和正确指法。
教
具:
电子琴、数码视频展示台。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一、导入新课: 学生在《快乐的DO、RE、MI》音乐伴奏下开始进入学习。
二、教授新课:
1、复习基本演奏姿势和指法:身子坐正,手型是圆的、手心里像握着一个鸡蛋,DO用大指、RE用二指、MI用三指,注意气息均匀。
2、教师范奏:同学们思考这段旋律是几拍子的 ?
3、学生视唱旋律。教师讲授指法:MI用三指、DO用一指、RE用二指。学生练习。
4、一半学生唱旋律,一半学生演奏。最后完整的演奏这首乐曲。
三、巩固新课: 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
学生能理解老师给出手势的意思,并能根据出示的指法,进行简单的练习,在生生互动环节,学生们能互相用指法手势来做表演,并能采取比赛的形式来促进自己的学习。
四、健康歌
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一、歌曲《健康歌》、《小小足球赛》。
二、欣赏《溜冰圆舞曲》、《跳绳》。
三、活动《趣味运动会》。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唱歌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健康、热爱体育运动,继续学习富有表情的歌唱和即兴表演。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会歌曲,听赏歌曲,能随音乐即兴表演或听辨音乐中的段落。教
具:
风琴、数码视频展示台。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课
时:
5课时
第一课时 健康歌
教学内容:
演唱歌曲《健康歌》,并随歌曲进行律动表演。教学目标:
能理解《健康歌》的全部歌词内容,感受其跳荡的律动,学会一段歌词。
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会歌曲,并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教
具:
风琴、数码视频展示台。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一、导入新课: 播放《健康歌》的录音或录象,引入本单元的主题。
二、教授新课:
1、学生议论,歌中唱了些什么?教师随歌曲录音即兴做动作。
2、学生跟着录音轻轻唱两遍,教师出示全部的歌词。并鼓励学生跟着伴奏带大声唱出一段歌词,并随音乐自由表演动作,再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
3、请学生说说,健康的生活好习惯有哪些,歌中唱了哪些,还有哪些,还有哪些没有唱的?能不能编成歌词唱一唱。
三、巩固新课: 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课堂小结: 教后记:
本节课,同学们都能始终保持欢快的心情,能随音乐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在学习动作中,很快的学会并表演出来,在优秀学生示范上,使学生的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健康的好习惯以及如何保持生活健康好习惯,实现了本节课的目标。
第二课时
小小足球赛
教学内容:
歌曲《小小足球赛》。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会歌曲的第一段歌词。并进行表演。教
具:
风琴、数码视频展示台。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踢足球吗?今天,我们来学一首关于足球的歌曲,同学们想不想学呀?
二、教授新课:
1、请学生齐读第一段的歌词,并跟随录音学唱第一段歌词。
2、跟着老师学会歌曲的曲谱,要求划着拍子唱,唱的较连贯。
3、教师把较难的节奏写在黑板上,重点教授。并加上歌词进行演唱。
4、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分小组,进行表演足球赛。
三、巩固新课:学生能学会所学内容。课堂小结: 教后记:
本节课,学生懂得了什么是轮唱,并能在教学过程中很好的配合老师,进行协作范唱,收效不错,同时也通过这首歌曲,体会到了轮唱的美感,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三课时
溜冰圆舞曲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溜冰圆舞曲》。教学目标:
能听辨出乐曲中各段音乐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多做一些有益于身体的运动。教学重点及难点:
能随着乐曲的音乐模仿溜冰的动作。教
具:
风琴、数码视频展示台。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溜冰吗?请会的同学上台表演。
二、教授新课:
1、先听一两遍课本中出现的主题。
2、随教师学唱起这 一主题的乐谱,请学生试着在风琴上奏出这一主题。
3、听《溜冰圆舞曲》全曲,注意上述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三、巩固新课: 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课堂小结: 教后记:
本节课,同学们都能始终保持欢快的心情,能随音乐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在学习动作中,很快的学会并表演出来,在优秀学生示范上,使学生的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健康的好习惯以及如何保持生活健康好习惯,实现了本节课的目标。
第四课时 跳 绳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跳绳》。教学目标:
能听辨出《跳绳》中三个乐段ABA的结构。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生能听出乐曲的结构,并能学唱歌曲的主题。教
具: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风琴、数码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一分钟你能跳多少个?开展跳绳比赛。引入本课。
二、教授新课:
1、请学生完整的欣赏一遍歌曲《跳绳》。在听赏过程中,教师可做微小的动作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例如在第一、三乐段时可做挥绳动作。第二乐段可做跳跃动作和轻盈的舞蹈动作。
2、引导学生听出第三段与第一段是相同的,再在课本中第三部分的空格中画上绿色。
3、学会第一段的部分乐曲,教师进行教唱。
三、巩固新课:学生能学会所学内容。课堂小结: 教后记:
本节课,同学们都能始终保持欢快的心情,能随音乐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在学习动作中,很快的学会并表演出来,在优秀学生示范上,使学生的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健康的好习惯以及如何保持生活健康好习惯,实现了本节课的目标。
第五课时 趣味运动会
教学内容:
综合性音乐活动《趣味运动会》。教学目标:
1、能听辨《溜冰圆舞曲》、《跳绳》、《拔河》。
2、能初步唱准1-
2、1-
3、1-
5、1-
6、1-i诸音程。教学重点及难点:
在诸项表演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
具: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风琴、数码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一、导入新课:
在《运动员进行曲》的音乐声中开始本课教学。
二、教学过程:
1、师生共同讲述一些有关运动会的趣闻。
2、找两三组同学表演《小小足球赛》。
3、在欢跃的音乐声中表演踢毽子动作。
4、按课本上的圆盘图,做一个可转的盘,中心是“1”。进行练习。
5、随着优美的音乐表演韵律操动作。
三、巩固新课: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课堂小结: 教后记:
本节课,同学们都能始终保持欢快的心情,能随音乐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在学习动作中,很快的学会并表演出来,在优秀学生示范上,使学生的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健康的好习惯以及如何保持生活健康好习惯,实现了本节课的目标。
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一、活动《丰富多彩的动画音乐》。
二、歌曲《动画城》、《机器猫》。
三、欣赏《哪吒再生》。教学目标:
一、本单元进一步将儿童对动画片的兴趣引向音乐,通过演唱、表演、绘画等手段,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音色、旋律等音乐要素的感受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发展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了解国内外优秀的卡通文化,感受视觉与听觉艺术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一、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自然大方的演唱习惯。
二、通过乐器伴奏,进一步熟悉乐器丰富的表现力,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以及对声音的感受力。
三、模拟不同的动画人物的表情、动作进行表演,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用具:风琴、数码视频展示台 课
时:3
动 画 城
教学内容:歌曲《动画城》。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动画城》,分辨真善美。教学重、难点:学会歌曲,并进行歌表演。教学用具:风琴。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二、导入新课:听音乐《动画城》,引入本课。
1、请学生讲出曲名,并说出在什么节目中播出过?让学生说出在这个节目中都看过哪些动画片?
2、复听音乐《动画城》,播放动画城堡片段。请学生说出在这里认识了哪些动画人物?
三、教授新课:
1、听教师演唱:教师演唱《动画城》,启发学生感受欢快的情绪。
2、跟教师学唱歌曲:教师教唱唱名。教师教唱第一、二句,学生自学第三、四句。教师教唱第五、六句,学生学唱。学生随琴完整的演唱全曲旋律。学生随琴演唱歌词,教师重点解决第三乐句的“这里有”的添字法及最后一乐句的弱起拍。学生学唱后完整的演唱《动画城》。
3、歌唱并表演:A、提问:教师提问:动画城里“有诚实、有狡诈、有糊涂的智者,也有聪明的傻瓜”,你能举例说明吗?B、分小组讨论,可按不同形式分别展示。如讲故事、唱歌曲、画人物等。C、全体学生演唱《动画城》,并分角色扮演动画人物。
四、巩固新课: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
课堂小结: 教后记:
本节课,同学们都能始终保持欢快的心情,能随音乐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在学习动作中,很快的学会并表演出来,在优秀学生示范上,使学生的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健康的好习惯以及如何保持生活健康好习惯,实现了本节课的目标。
机 器猫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机器猫》。
教学目标:学唱《机器猫》,并能主动大方的演唱。教学重、难点:学会歌曲,有感情的表演。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二、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继续带同学们到动画城堡节目中去,认识新朋友。
三、教授新课:
1、看头饰,听音乐。请学生戴上自制的头饰,说说自己是哪部动画片的人物。同一部动画片中的人物集中在一起。每提到一部动画片,教师就放这部动画片的歌曲或音乐。如:提到动画片《西游记》,教师就放《一个师傅三个徒弟》音乐;提到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就放主题歌《快乐父子俩》等。
2、教师播放《机器猫》的歌曲录音,拿出“机器猫”——阿蒙的头饰,请学生猜出动画片的名称《机器猫》。
3、请学生说出《机器猫》是哪个国家的动画片,并讲解故事片段。
4、教师播放动画片《机器猫》片段。
四、巩固新课: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
课堂小结: 教后记:
本节课,同学们都能始终保持欢快的心情,能随音乐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在学习动作中,很快的学会并表演出来,在优秀学生示范上,使学生的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健康的好习惯以及如何保持生活健康好习惯,实现了本节课的目标。
哪吒再生
教学内容:欣赏乐曲《哪吒再生》。教学目标:
通过童话故事对学生进行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教育,并从中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分辨表现不同情景的音乐,并从音乐中联想一定的情境;能否记住《哪吒再生》的故事情节。
教学用具:风琴。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二、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教师:欢迎大家进入动画城节目。你们看,谁来了?(出示图片)提问:图片上画的是什么?讲述的是其中哪段故事?
三、教授新课:
1、请一位同学叙述《哪吒再生》的故事情节。
2、初听:音乐是怎样表现这段故事的?
3、分段细听:
(1)金光洞里(2)哪吒苏醒(3)师徒相见(4)出发报仇
4、完整的听全曲。
5、由学生来复述音乐的内容。要求学生随音乐的出现顺序简单讲述。其他同学可边听边画出你最喜欢的人物或情节。
四、巩固新课: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课堂小结: 教后记:
本节课,同学们都能始终保持欢快的心情,能随音乐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在学习动作中,很快的学会并表演出来,在优秀学生示范上,使学生的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健康的好习惯以及如何保持生活健康好习惯,实现了本节课的目标。
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一、歌曲:《红星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二、欣赏:《嘎子嘎》、《我是人民小骑兵》、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歌曲和演唱歌曲,对学生进行革命史教育,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远大理想。
二、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进行曲风格和“>”(重音记号)的效果。教学重、难点:
一、学生能学会歌曲,并能感受乐曲的音乐风格及重音记号的效果。
二、学习用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情绪。
三、了解木琴的音色,感受乐曲的音乐风格、节奏特点,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学用具:风琴。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课
时:3
嘎 子 嘎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嘎子嘎》,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加伴奏。
教学目标:
欣赏歌曲,结合电影《小兵张嘎》了解革命历史,更好的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歌曲,并能进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用具:风琴。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二、导入新课:教师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的片段:请学生说说影片中这个人物生活在什么时代?他的家乡在哪里?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三、教授新课:
1、歌曲中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听上去那么亲切、自然。教师提问学生还听到了什么,学生谈论自己听后的感受。
2、有节奏的读一读歌词,了解歌曲的内容。
X | X X| 节律进行。第二遍:嘴念歌词,按照X
X | X X| 节律进行。
4、播放歌曲第一乐段,用手中的乐器在歌曲间奏的部分伴奏。
四、巩固新课:学生用能掌握所学内容。课堂小结: 教后记:
本节课,同学们都能始终保持欢快的心情,能随音乐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在学习动作中,很快的学会并表演出来,在优秀学生示范上,使学生的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健康的好习惯以及如何保持生活健康好习惯,实现了本节课的目标。
红星歌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红星歌》。教学目标:
一、学唱歌曲〈红星歌〉,感受歌曲中进行曲的雄壮的风格。
二、体会重音记号的作用,用队列行进的方式进行表演。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学会歌曲,并有感情的表演。教学用具:风琴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二、导入新课:战争岁月里,涌现出无数优秀的少年儿童,他们不仅机智勇敢而且从小就立志干大事,张嘎子就是其中的代表,而电影〈闪闪的红星〉里塑造的少年潘冬子更是坚定的跟着党走的典范。
3、声势练习:第一遍:嘴念歌词,双手拍腿按照X 播放〈闪闪的红星〉片段。
三、教授新课:
1、播放歌曲的录音,让学生体会歌曲中雄壮的情绪,并随音乐走步。
2、出示歌谱,唱旋律,学唱歌词部分。
3、体会重音记号的演唱方法:演唱时要 果断地、坚定地,用行进的步伐做律动。
4、边唱边做队形的变化,走出五角星的形状,之后队伍散开,形成一个大圆圈。
5、完整的演唱歌曲,注意表现音乐雄壮的气氛。
四、巩固新课: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课堂小结: 教后记:
本节课,同学们都能始终保持欢快的心情,能随音乐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在学习动作中,很快的学会并表演出来,在优秀学生示范上,使学生的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健康的好习惯以及如何保持生活健康好习惯,实现了本节课的目标。
爷爷为我打月饼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教学目标:
学生能感受乐曲带来的情绪,能体会符点音符及休止符对表现作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唱会所学歌曲,唱出歌曲的感情。教学用具:风琴。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二、复习〈红星歌〉引入本课。
三、教授新课:
1、出示歌曲的乐谱,完整的学唱歌谱。
2、学唱歌词部分,结合电影〈啊!摇篮〉进行歌曲体验。
3、体会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对比有符点音符和休止符和没有符点音符和休止符的演唱,体会两种唱法的感受。
4、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播放歌曲的录音,用响板和双响筒在有重音记号的地方为歌曲伴奏。
5、完整的演唱歌曲,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巩固新课: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课堂小结: 教后记:
本节课,同学们都能始终保持欢快的心情,能随音乐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在学习动作中,很快的学会并表演出来,在优秀学生示范上,使学生的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健康的好习惯以及如何保持生活健康好习惯,实现了本节课的目标。
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一、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蜗牛与黄鹂鸟》。
二、欣赏《小巫师》、《蜗牛与黄鹂鸟》。教学目标:
一、激发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在演唱、表演、创编等艺术实践活动中,促进音乐感知、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二、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及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会歌曲,了解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事迹,并从中受到相应的思想教育。学生能积极参与音乐剧。
教学用具:风琴。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课
时:3
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内容:
唱歌《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了解王二小的英雄事迹,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教学重、难点:
继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不断提高演唱歌曲的质量。
教学用具:风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二、导入新课:以学生们看过的有关抗日战争的电影或电视剧为话题,引起学生的议论,从而引入本课内容。
三、教学新课:
1、感受音乐、学唱歌曲,听录音或教师范唱。
2、组织学生完整的朗读歌词。
3、随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分句唱词,并给予必要的提示及向导。
4、组织简短的讨论:概述歌曲所表达的故事,说说最让自己感动的段落或句子。
5、随着教师的琴声,完整地初唱歌曲。
四、巩固新课: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课堂小结: 教后记:
本节课,同学们都能始终保持欢快的心情,能随音乐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在学习动作中,很快的学会并表演出来,在优秀学生示范上,使学生的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健康的好习惯以及如何保持生活健康好习惯,实现了本节课的目标。
小
教学目标:
了解交响诗的基本概念,了解《小巫师》所描绘的故事以及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
教学重、难点:欣赏器乐曲《小巫师》的内容和情绪。教学用具:风琴。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二、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引入本课。
三、教授新课:
1、教师向学生介绍作曲家并讲解交响诗的基本概念。
2、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故事?教师总结。
3、分段播放录音,让学生熟悉各段的主题旋律。
4、请学生谈谈这首乐曲所描绘的故事中蕴涵了什么道理以及给自己的启发。
5、请学生分组根据音乐编排动作来表演,看哪组表演的更生动。
四、巩固新课: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
巫
师
教学内容:欣赏器乐曲《小巫师》。课堂小结: 教后记:
本节课,同学们都能始终保持欢快的心情,能随音乐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在学习动作中,很快的学会并表演出来,在优秀学生示范上,使学生的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健康的好习惯以及如何保持生活健康好习惯,实现了本节课的目标。
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作好排演小小音乐剧的准备与安排。教学目标:
能较准确而熟练的演唱《蜗牛与黄鹂鸟》。激发学生参与小小音乐剧创编表演的热情,并根据要求积极思考,提出收集有关资料的设想。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学会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用具:风琴。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二、导入新课:播放
三、教授新课:
1、熟悉歌词。可在先连贯朗读的基础上,再按歌曲节奏进行朗读。
2、分句摸唱,连贯完整的进行。
3、随琴声摸唱曲谱,加深“XXX”的节奏印象,并对该部分单独予以指导。
VCD《蜗牛与黄鹂鸟》。教师以《蜗牛与黄鹂鸟》的范唱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歌曲内容并谈感受、、、、、、4、随琴声完整的唱词。
5、指导学生用风趣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分句演唱。
6、组织讨论,为歌曲设计出强弱起伏的安排,并尝试表现,评价、修改。
7、选用适当的打击乐器,并尝试设计伴奏。
8、个人、小组做演唱展示、交流。
9、教师告诉学生:下节课将以这首歌为内容,组织学生做小小音乐剧的创编及合作表演活动。
四、巩固新课: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课堂小结: 教后记:
本节课,同学们都能始终保持欢快的心情,能随音乐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在学习动作中,很快的学会并表演出来,在优秀学生示范上,使学生的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健康的好习惯以及如何保持生活健康好习惯,实现了本节课的目标。
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一、唱歌《地有多厚,天有多高》、《老水牛角弯弯》。
二、欣赏《种太阳》、《星空》。教学目标:
让学生尝试多种演唱形式以更好的表现歌曲,还可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大胆梦想和对作品的理解。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能积极查找资料,并能与同学们交流。
教学用具:风琴。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课
时:3
地有多厚
天有多高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地有多厚,天有多高》。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能够懂得强烈的求知欲是揭开天地间无穷奥秘的金钥匙。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尝试借助包括顿音记号在内的多种音乐表现手段,由衷的表达歌曲的含义。教学用具:风琴。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二、导入新课:请学生试着就太阳、地球和星星提一些问题。
三、教授新课:
1、听歌曲的范唱录音。
2、提问学生这首歌曲是哪部动画片的主题曲。请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述〈蓝猫淘气三千问〉的内容,并竟相说出片中主要角色的名字。
3、让学生复听歌曲的同时,教师可采用将图片与名字连线或欣赏动画片片段并按顺序说出角色名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分句教唱,并在其间解释顿音记号的意义和演唱的方法。
5、分组简单讨论出能够概括整首歌曲中心思想的一句歌词,然后分组表述其选择的理由。让学生开始认识到强烈的求知欲是揭开天地间无穷奥秘的金钥匙。
6、在此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演唱方法和力度变化,有感情地、更准确地演唱这首歌曲。
四、巩固新课: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课堂小结: 教后记:
本节课,同学们都能始终保持欢快的心情,能随音乐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在学习动作中,很快的学会并表演出来,在优秀学生示范上,使学生的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健康的好习惯以及如何保持生活健康好习惯,实现了本节课的目标。
种太阳
教学内容:听赏歌曲《种太阳》。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朗诵、听赏、演唱、讨论、编创等形式,体会、熟悉歌曲《种太阳》的音乐、内容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各种相关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歌曲,并亲身感受并表达对作品的理解。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太阳吗?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关于太阳的歌曲。
三、教授新课:
1、教师播放《星空》,请一名学生朗诵《种太阳》的歌词。
2、教师出示歌词,请全体学生在乐曲《星空》的伴奏下,朗诵《种太阳》的歌词。
3、教师可带领学生从分析这段歌词中“我”的年龄、身份特点等入手,让学生设想这首歌曲的基本情绪。教师出示歌谱,请学生初听《种太阳》这首歌曲的演唱录音。并判断自己的的分析是否正确。
4、请学生复听歌曲的录音,注意歌曲的情绪变化。
5、根据这首歌曲的掌握程度,教师可继续选择听唱法并在某些难点处,运用教唱法使学生基本掌握这首歌曲的演唱。让学生用自己的歌声唱出歌曲的情绪变化,并和歌中的小朋友共同表达这一美好的愿望。
6、分组创编动作,表现歌曲。学生可在演唱录音的带领下,共同演唱歌曲或表演舞蹈动作。
四、巩固新课: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课堂小结: 教后记:
本节课,同学们都能始终保持欢快的心情,能随音乐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在学习动作中,很快的学会并表演出来,在优秀学生示范上,使学生的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健康的好习惯以及如何保持生活健康好习惯,实现了本节课的目标。
老水牛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曲,学生能体会并表达乡村孩子们天真、纯朴的美好愿望,启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学会有表情的演唱全曲。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进行课堂礼仪,师生问好(音乐)。
角弯弯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老水牛,角弯弯》。
二、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几张牛的图片,请学生任意说出自己看到牛以后所能联想到的一切事物,也可简单说水牛、黄牛、奶牛的区别。最后逐步引导学生讲述看到水牛后所产生的联想。
三、教授新课:
1、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2、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演唱中出现的音准、节奏及倚音的唱法问题。
3、指导学生用甜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用歌声表达出一个农家孩子天真、质朴、美好的愿望。
4、请各组用简单的演唱形式背唱这首歌曲。
5、分组相互做简单评价。
6、引导学生感受到要想成为宇航员探索宇宙的奥秘,就应该从现在起不断克服自身缺点,持之以恒的努力学习,这才是实现美好愿望、理想的金钥匙。
四、巩固新课:学生能掌握所学内容。课堂小结: 教后记:
学习目标:
1.观察校园文化建设,能清楚的描绘出校园文化的种类和内涵,提高自身的文明行为。
2.3.4.初步学会收集、调查和整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的交往能力;增强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协调的意识。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提高学生
主人翁意识和严于律己意识,为学校的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学习主题:调查学校的文化建设,对学校现有的校园文化进行整理,并分析这些校
园文化对我们平时学习生活的影响,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方案。
实践方法:实地调查;收集资料;查阅资料;网络浏览;制作标牌;集中总结。
学科整合:与科学、语文、数学、微机等学科整合。
课时建议:4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教师谈话引入: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
终处在社会文化的前言。校园文化是科学思想萌生的催化剂,是先进文化创新的重
要载体,它既从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又为发展现金文化提供强大动力,做
出巨大贡献。
二、参考主题:本次活动以《校园知识知多少》为主题,展开研究活动,也
可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研究。主题如下:我们去看看校园里有哪些校园文
化吧?观察一下这些校园文化都有哪些特征?这些校园文化对我们有什么用处?
我们改为绿色校园做些什么呢?
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分组讨论。
四、(第二课时)活动体验。学生分组在校园内观察,进行记录,讨论校园
文化观察主题,进行活动体验。
五、(第三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填写活动调查表。并根据调查结果写出收获。
六、(第四课时)我为校园建设添砖瓦。根据此次调查结果,你对学校校园
文化建设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可以写下来。教师整理汇总,挑出好的建议。
二我们身边的动物
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动物的情感,树立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2.激发学生探究动物秘密的兴趣,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 科学态度。
3.发展观察动物并进行记录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能用语言描述小动物的基本特点,并尝试运用网络认识我们身边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生活习性。
2.激发学生探究动物秘密的兴趣,教育学生保护动物。
参考主题:
1.动物的本领;
2.动物对人类的益处;
3.动物的生活习性。
学科整合:
与信息技术、语文等学科相结合。
课时建议: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教师多媒体出示动物图片、视频,学生观看,教师谈话引入:动物是人类的伙伴,也是人类的朋友,其实爱护动物,也等于爱护我们自己,毕竟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大自然当中获取最多的资源,本就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古人说:“仁民爱物”,你喜欢动物吗?你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吗?
学生讨论。
教师出示参考题目:你知道动物有哪些本领吗?你知道我国野生动物的种类有多少吗?你知道动物对我们人类的益处吗?你知道哪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呢?我们应该怎样与动物和谐相处呢?
老师提醒: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问题自由结组,根据下表有组织、有计划、有分工地进行实践活动。
学生根据参考题目制定活动方案,学生填写活动计划表。
二、(第二课时)让我们思考。
教师出示故事:多媒体出示。
媒体报道的硫酸泼熊、虐杀猫和狗的事件。学生讨论:
1.灭绝的动物及灭绝原因。
2.我们保护动物的方法。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总结。
三、(第三课时)拓展与创新。
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吗?学生讨论回答。
2.讲有关动物的故事。
3.唱有关动物的歌曲。
4.给动物画画。
四、活动总结。
五、(第四课时)完成小小反思卡
1.小组内完成自评、同学评和老师评。回家完成家长评。
2.写收获体会,小组交流。
三让我们和鸟儿一起展翅翱翔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了解鸟的样子、叫声、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鸟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保护鸟类的意识。
2.通过网络、图书、咨询等途径了解鸟的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在于鸟交朋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3.通过护鸟实践探究,增强学生护鸟的责任感。
活动重难点:了解鸟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道德及爱鸟、护鸟的习惯和意
识。
过程与方法:运用上网查询、动手实践、活动体验、参观访问等多种方式进行研究。参考主题:1.认识鸟儿;2.了解鸟儿;3.鸟儿和人类的关系;4.保护鸟儿。
学科整合:与信息技术、手工劳动、语文等学科相结合。
课时建议:4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教师谈话引入。
二、认识鸟儿。把知道的鸟儿填入表中。学生交流。了解鸟儿。参考主题如下:你
知道鸟儿有哪些本领吗?你知道我国鸟类的种类有多少吗?你知道鸟类对我们人类的益处吗?你知道哪种鸟类的生活习性吗?我们应该怎样与鸟类和谐相处呢?根据主题自由结组,以进行实践活动。
三、(第二课时)根据活动计划表有组织、有计划、有分工地进行实践活动。填写
完成活动计划表。
四、(第三课时)1.小制作。制作介绍鸟类的小卡片。小组交流。2。画一画。把
自己感兴趣的有关鸟类对人类的作用,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五、(第四课时)写一写。1.我们保护动物的方法。2.我们具体的活动计划。3.小
小倡议书。把自己认为可行的护鸟方法用倡议书的形式写出来。
四饮食安全伴我行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饮食安全的重要性,了解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2)通过对饮食问题的了解与探究,让学生掌握健康饮食知识,使学生讲究合理 的膳食,注意食品的安全,教育学生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调查活动、搜集资料、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运用资料、处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并通过研究的现象分析出科学的 结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求知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激发学生探究生活现象的兴趣;培养学 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及知识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性格,逐步形成关
注健康、关爱生命的人生观。
实践方法:文献搜索、调查采访、比较分析、设计表格。
方法引导:如何合理地分组;怎样进行调查研究。
学科整合:与健康教育、数学等学科整合。
课时建议:4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教师谈话引入。
二、研究准备。
关于饮食的问题,你有哪些提问呢?学生分组整理。
三、方法引导。教师引导分组。师生一起来选择和确定活动主题。
四、制定活动方案。
五、(第二课时)活动与体验。
1.通过各种方法了解饮食安全的知识。
2.师生讨论了解,哪些食物不能一起食用。
3.利用“饮食安全”情况调查表和调查记录表进行调查研究。
4.进行分析总结。
六(第三课时)根据前面进行的调查研究写安全饮食倡议书。小组讨论定稿。七拓展与创新。
1.小组设计营养食谱。分组比赛。
2.写收获与体会。
五了解石油常识珍惜石油资源
研究目标:
1.通过校本教材的学习,使学生对石油常识和石油精神有初步的了解。
2.通过上网搜集、采访、参观、调查等形式,方法学生石油常识,感受石油 精神。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索、自主创新、团结协作的 好习惯。
4.培养学生珍惜石油,激发学生保护地球、保护石油资源的精神。
参考主题:石油的由来、石油的成分、石油产品、石油的分布及开采等。实践方法:资料收集、调查采访、做手抄报、诵读演讲、演讲报告等。方法引导:如何参与小组讨论。
学科整合:语文、美术、学校课程。
课时建议:4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教师谈话引入。
二、研究实施。从六个参考主题中选择一个课题,和研究相同主题的同学结成 一组。分组进行研究。也可以自己拟定主题分组。
三、(第二课时)共同探究。围绕感兴趣的活动主题制定符合自己的活动方案。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学生根据制定方案小组讨论。
四、(第三课时)丰收园。各组以各种形式来展示本次活动成果,如调查报告、手抄报、故事、朗诵、演讲等。
五、(第四课时)感悟表达。如何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石油呢?如何更好的让石油为人类服务呢?以感悟体会的方式写下来。
主备人:杨萍孔子拜师
一、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二、本课的学习目标是?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三、怎样进行本课识字教学?
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字的指导,可以有机地穿插在课文学习当中,和词语、句子的学习结合起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交流读音是否准确,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认记字形。可以通过扩词的方法增加生字的复现,体会生字的用法,如:纳:纳凉,纳税,出纳,吸纳;兼:兼职,兼并,品学兼优;佩:佩带,敬佩,玉佩。另外,“仆”易被误读为三声,在教学时要加以注意。
要求写的12个字,要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几个容易写错的字。如,“尘”字,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迎”字的里面是“”,不是“卯”或“印”;“境”字的右半边是“竟”,不是“竞”。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观察所得,互相提醒容易写错的笔画。有的字不容易写好,如,“等”字容易写得过长,中间的几横长短也不一样,学生不易把握,教师可以通过板书示范,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汉字的结构和笔画及部件的占位。
四、如何理解重点词句? 课文中有一些词语不太好理解,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词语的意思。如,“远近闻名、渊博、拜访、纳闷、佩服、敬重”等词语,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并试着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运用。“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词语,可以查字典,并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境,体会词语的含义。
课文中有两对意思相近的词语,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领会。(1)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这两个词语意思上有细微的差别,可以通过朗读课文中的句子,细细品味。
(2)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多谢老师等候。
“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迎接,“等候”则不表达迎接的意思。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表现出他非常谦和、知礼。在这里,如果换成“等候”,就不能充分体现出老子的美德。“多谢老师等候”一句中,“等候”也不宜换成“迎候”,因为这里是晚辈向长辈致谢。
以下几个句子对学生加深了解孔子的品行很有帮助,可以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体会。
“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这里,可以抓住重点词“终于”,提醒学生联系上文的描写来体会。文中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就是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这句话的意思。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短短的一句话,把孔子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要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词句体会孔子的心理和情感,并通过恰当的语气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他认为“学无止境”,所以三十岁的时候,他还要千里迢迢去拜师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这句话,体会孔子拜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等品质;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
教学时,还可以重点抓住孔子和老子的对话,通过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读的方式,体会二人在对话中表现出的谦虚、礼貌的品行。
正因为孔子和老子一个虚心求教,一个诲人不倦,都表现出了高尚的品行,所以获得了人们的敬重。学生读最后一段时,可以引导学生对孔子、老子作一下简单评价。
点。
五、怎样进行综合性学习?
这组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是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在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要把学生引向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并使学生感受到,传统不一定很古,它有时离我们很近,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材用举例的方式提出了活动的指向:民间工艺、民族艺术、风俗习惯等。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单是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就有节日风俗、各地民俗、各族风土民情等;民族艺术,有各种门类的戏剧、园林建筑、民族舞蹈等;又如民间艺术,可以分为剪、扎、编、织、绣、雕、塑、绘等种类,也是多姿多彩,异彩纷呈,如泥人、彩绣、陶艺、微雕、篆刻等,都可以纳入学生了解的范围。在开展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与学生一起,充分利用适合学生开展本次活动的资源。
开展活动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当地的教学条件,给学生提出恰当的建议,如,查阅图书、图像或音像资料,访问长辈,实地考察,搜集或制作实物。
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一次综合性学习的经历,所以在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上可以更放手一些,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如,自主选择活动伙伴,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自主选择活动方式。在学生自由组成活动小组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各小组制定一个简单的活动计划,比如,打算了解哪方面的内容,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计划用哪种方式开展活动,以及时间安排。可以设计一个活动计划表,做到分工明确,心中有数。老师对制定计划有困难的小组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18 盘古开天地
一、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三、如何教学本课生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数量较多,要抓住重点进行指导。对课文中的生字,可以先让学生分一分,哪些是已经在生活中认识的字,哪些是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记住它?交流时,可以把几个字按难易程度进行分类指导。如,“猛、肢、肌、辽、液”都是形声字,声旁和字的读音有一定关系,是比较容易识记的。“丈、宗”可以通过熟字“仗、踪”或组词的方法来识记,“逐”也可以借助认识的汉字如“家”迁移识记。另外,课文中出现的多音字“倒”,可以用组词或说句子的方法体会三声和四声用法的不同。“血”在课文中读四声,不是三声,也要提醒学生注意。
要求写的字,教师要抓住难点进行指导。如,“降”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创”字的左边是“仓”,不是“仑”。另外,“辽”“液”等字要指导学生写端正,写匀称;“阔”“滋”的笔画较多,要指导学生写字时摆好各部分的位置。
写字的指导可以与抄写词语和句子的练习结合起来。
四、如何教学生复述课文?
复述是中年级很重要的一个学习要求。这篇文章,比较适合用来训练学生复述,可以在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练习复述。刚开始练习时,可以降低要求,就内容和顺序做一些提示。如,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再将每段主要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这样就容易把课文的内容复述出来。让学生在自己练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并评议复述中出现的情况,如顺序混乱、语言表达不清楚等问题。也可以用给画面配音的方式让学生练习复述,以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还可以建议学生回家以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赵州桥
一、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以建议学生了解关于桥的一些知识,如,桥有哪些种?世界上著名的桥有哪些?可以通过文字、邮票或图片来获取这些知识。
2.本课要求认的10个字中,“县”字可以结合学生生活识记,“抵”字可以和“低”“底”进行比较识记,“雕”字可以和“准”“堆”“推”等字比较识记。可以让学生充分交流各自的识记方法,并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给学生多提供一些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或句子,在语言环境中多次复现生字,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本课新学多音字“爪”,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或组词的方法区分它的不同用法。爪(zhǎo):张牙舞爪;爪(zhuǎ):爪子,鸡爪。
本课要求写的字较多,有14个。要抓住难点进行指导,如,“县”字的上面是两横,不是三横,且与左竖相连;“设”字的右上角,第二笔是横折弯,不是横折弯钩;“横”字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要把其中的“由”写成“田”;“举”字的下面只有两横,不是三横,且上短下长;“贵”字上面不是“虫”,不要多写一点。这些易错的部分要提醒学生注意。另外,“参”字下面三撇的占位,“案”字的结构布局,是把字写美观的关键所在,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模仿。
3.为了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教师可以提出总览全局的问题: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赵州桥的?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小组交流阅读所得。
4.学生在总体把握课文内容之后,可以抓住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法。
5.课文写赵州桥的雄伟,主要运用了数字表达的方法。在学生朗读时,可以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这些数字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把“雄伟”的气魄读出来。
6.课后练习从三个角度,提示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
第一个题目,是读背的题目,提示了朗读课文的情感基调──自豪。建议学生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由学生自主选择想背的部分,可以是某些优美的句子,也可以是某个段落。教师也可以把自己希望学生背诵的部分提出来跟学生交流,由此引导学生发现值得积累的部分。如果有可能,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为什么要背某一个部分,相机引导学生欣赏、品评语言的能力。
第二个题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运用自己的语言练习。题目的角度比较新颖,也比较灵活。学生可以就某一个方面夸赵州桥,也可以从几个不同的侧面来夸赵州桥;可以就课文内容夸赵州桥,也可以把自己从课外了解到的有关赵州桥的知识补充进来;还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情绪体验。第三个题目是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题目。有着直接的指向:第三自然段写得很生动,就像把龙写活了一样。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表达的基础上,抄写下来,积累在自己的语料库里。如果学生有兴趣,也可以让他们抄一抄自己喜欢的句段。
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一、教学重难点?
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培养自学能力。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如果有条件,可以建议学生了解北宋的时代背景;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如画册、邮票,欣赏这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师准备有关挂图,有条件的也可以准备《清明上河图》的光盘或制作课件。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时,要把握中年级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可以让学生先通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并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
3.课文所选画面的内容十分丰富,课文的文字也非常生动。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建议学生对照图画多读几遍课文,特别是作者描写画面内容的三个自然段,非常生动,传神,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以一边读课文,一边看图画,并随着课文展开想象,感受《清明上河图》画面的生动。
4.在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之后,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交流时间,交流各自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的内容,大都是对《清明上河图》这幅画的了解,包括它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以及历史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交流课文描写的与图画内容相对应的部分,使学生在交流中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还可以让学生当小讲解员,对照相应的画面,介绍课文中涉及的人物或场景。
5.鼓励学生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并试着用恰当的方式解决问题。比如,有的学生不理解某些词语,对理解课文内容造成了一定影响,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解决。如,“作坊”是什么意思?(手工业工场)可以用查字典的办法解决词义;又如,“一乘轿子”是什么意思?(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可以结合观察画面理解。
6.建议学生根据自己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对照画面,向爸爸妈妈介绍这幅名画。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有效问题
1、《孔子拜师》一课,如何进行本课识字教学?
2.《盘古开天地》的教学目标如何定位?
3、《赵州桥》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有哪些?
4、如何确定《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教学目标?
《Unit3 My friends》Story time
二、教材分析
应用“任务型”教学方法,以活动来支撑课堂,把每一项教学目标看成本课时的主要任务,精心设计,巧妙铺垫,在教师示范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归纳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设计理念
坚持融对话教学于情景表演之中,在表演中学、在表演中练,采用活动途径,倡导学生体验参与,让学生在一个个交际活动中达成习得语言的目的。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起到了作用。
四、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读、会说goodbye,my friend,he’s,she’s.
2.能听懂、会读、会说日常交际用语Goodbye,…He’s/She’s…
He’s/She’s my friend.
3.能正确地理解并朗读对话内容,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尝试表演对话。
五、教学重点
1.能在情境中理解friend一词的意义。
2.能理解Goodbye,…(在第二单元通话中出现过)这一交际用语的含义并知道如何在生活中运用。
3.能理解对话内容,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
六、教学难点
1.能根据性别的不同,用He’s/She’s…来介绍自己的朋友。
2.能在情境中初步运用本课所学的词汇和日常交际用语与人告别,以及向他人介绍自己的朋友。
七、教学准备
图片、PPT卡通头饰
八、教学过程
Step1.Warm up:
1.Greetings.2.Sing a song<Good morning>3.Free talk(T-S,S-S)
T:Good morning/Hi/Hello…!S1,2,3,4:Good morning/Hi/Hello...
4.Play a game:Magic eyes.
Step2 Presentation
1.T:I like make friends.And I went to visit my friends this summer.
Look!(PPT呈现照片)
Teach“my friend”
2.Say a chant
Friend,friend,my friend.
Friend,friend,good friend.
Friend,friend,my good friend.
Friend,friend,Yeah…
3.T:She’s my friend.And he’s my friend.
T:They’re my friends.
4.Try to say
PPT快速闪现表示男女的图标和单词he,she,he’s,she’s。
5.Work in pairs.(T-S,S-S)
T:Now,you know my friends.Can you introduce your friend to me?
T:Look!You may say‘She’s/He’s…She's/He's my friend.
S1,2,3:(Try to introduce)
S1:Hello…
S2:Hello…
S1:(手指另一个同学)She’s/He’s…She’s/He’s my friend.
S2:She’s/He’s…She’s/He’s my friend.
6.Watch and fi nd
T:Look!Who’s he?
Ss:He’s Mike?
T:Do you want to know Mike’s friend?Watch the cartoon and tell me.
T:How do you know?Watch the cartoon again,Mike和Yang Ling是怎样向父母介绍自己的朋友的?在文中找出来!
S1:She’s Yang Ling.She’s my friend.
S2:He’s Mike.He’s my friend.
Step3.Practice and Production
1.Let me try(PPT出现小灰灰和它的朋友)
T:Look!They’re Xiao huihui and his friends.If you are Xiao huihui,how do you introduce your friends?You may say‘She’s/He’s…She's/He's my friend.’(PPT呈现句型)
S1:She’s/He’s…She’s/He’s my friend.
S2:She’s/He’s…She’s/He’s my friend.
2.Show time
表演内容:放学了,你和家长在校门口遇见了你的朋友。
Step4.Summary:
1.Let’s summary:
What have you learnt today?(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Topic:My friends(我的朋友)
呈现一幅朋友互助的场景,及标语。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 deed.
(1)当我们跟别人告别时,可以说:Goodbye.
(2)男性的“他”,我们用:he,he's=he is
(3)女性的“她”,我们用:she,she's=she is
2.He’s/She’s…-He’/She’s my friend.
T:同学们,这些你都掌握了吗?在你的学习卡上给自己打个分吧!
Please use them as much as you can!
Step5 Homework
1.跟录音指读Story time三遍。2.试着背诵课文,注意模仿语音语调哦!3用今天所学知识,向别人介绍你的朋友。
歌曲Goodbye
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找拱形》。这一课是在前面一课研究了拱形的特点之后,进一步发展学生对拱形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认识圆顶形和球形等具有拱形相似特点的弧形结构。2、认识生活用品中的拱形。3、认识生物体中的拱形。本课就紧紧围绕这三个活动,扩展学生对拱形的认识,提高学生过程与方法的能力。
◆ 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半的科学学习,其科学探究的意识已经较为清晰,探究过程已基本掌握,探究方法更为实用灵活,这已经为其在方法论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在前面几课的学习过程中,拱形承重的特点已基本掌握。学生具备一定的迁移能力,这是其认知上的储备,为今天的探究成功奠定了知识上的基础。六年级学生,在实验室学习常规的不断熏陶和影响下,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品行,能充分调动小组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团队的力量,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行为上的储备。
◆ 说目标:
正是对于上述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实际的分析,特制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所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1)、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2)、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2)、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的影响
◆ 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圆顶形、球形以及各种弧形结构的受力特点。
2、教学难点:能用已有的知识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合理的解释。
◆说用具:
1、分组准备:(1)完整的和对半剖开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饮料瓶。
(2)若干根相同的硬纸条。每组一个圆环(主要在实验时能更好地起到抵住拱足的作用。)
2、教师准备: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的实物、课件等。
◆ 说教法、学法:
根据这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探索”法。
刘默耕先生的“引导——探索”教学方法,有利于布鲁纳的“发现法”,也不同于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引导——探索”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索大自然秘密的探索者。
2、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乐于交流,并能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根据新教材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作启发式的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
◆说理念:
《小学教育学》告诉我们:直观形象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为学生所接受,本课教学中我通过直观生动的语言,图片,实物,课件等,把静态的课本教材转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一次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讨方法——实验证明——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完整的探究过程。组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大胆讨论,积极交流,探索研究,使他们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演绎科学概念构建的完整思维过程,从而有效构建科学概念,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
◆ 说设计: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教后学”,主要依靠老师在课堂上大量的教,甚至是满堂的灌,来使学生获取知识,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得到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因而课堂学习效率不高,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一件很难的事。
近几年来,我试行了一套符合小学科学课堂的“五自”教学模式,来实施“先学后教”,并做了课题研究。现在我就《找拱形》这课是如何实施“五自”教学模式的,谈谈我的设计。
(一)激趣设疑,自主学习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课堂教学也是这样。新课导入,能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
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欣赏课件中的圆弧形、圆顶形等建筑物和周围熟悉的物品(如安全帽等)的图片。让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发现它们的共同点:都有类似拱形的结构。在此,我引导学生回顾拱形结构承重的特点,并让学生找找身边的拱形结构。同时板书课题来揭示新课的学习。
这个导入,我用知识铺垫,以旧引新,设置悬念,学生则回忆知识,引起期待,思考质疑,提出“它们与拱形有相似的特点吗?”这个问题展开自主探究活动。
(二)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之后,接下来是讨论研究方法。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明确,科学探究中方法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虽然,探究方法有很多,但是有的方法还受现场材料的限制,针对材料的特点和實验效果,选用更合理的方法和材料进行实验,是学生有效实验能力的培养,更是学生探究品质的一种培养。仔细分析我们发现,让学生选择一种他们认为合理的方法去实验,能锻炼学生的选择能力,也同时蕴含问题。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对于其探究的质量无疑是一种考验。
讨论之后,我们最终选用了前几课中用过的材料:硬纸条。我在这时向学生出示这样的“探究活动记录表”。
探究活动记录表
许多同样的拱条可以组合成一个圆顶形。测试不同数量的拱条组合在一起时能承受垫圈的数量。
实验方法
预测能承受的垫圈数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能承受的垫圈数
一个拱形
二个拱形
三个拱形
更多拱形的组合
我们的发现:
先让学生作出假设:随着拱形数量的增多,承受的垫圈数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预测这样的问题。一是源于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要求,让学生经历一次完成的探究过程。二是从中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水平,为学生后续的重难点解决做好认知上的铺垫。三是,与上节课《拱形的力量》的场景再现,以求建立起心理和思维的对接,有利于学生探究思维的构建。
(三)归纳提炼,自觉巩固
有了方案,又做好了预测,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一下。在尝试的过程中,有的小组会成功,有的小组则不会成功,这就有方法上或材料把握上的问题,是对前面小组确定实验方法、材料数量使用的反思。从某种角度上将,需要部分小组不成功,只有这样,才能吃一堑长一智,在今后的探究中,方案规划和考虑的更加周密。个人认为,实践中构建思维和构建思维之后再实践,在学生的思维培养中同等重要。关键在于,在什么样的环境和什么样的需要。
合作探究之后,自觉地去整理数据,分析现象,汇报交流,最终获得这样的结论:拱形越多的组合,承重力越大。就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解决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反馈矫正,自行提高
有了前面的理论作支撑,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半个乒乓球有多大的承重力?以及对塑料瓶形状的分析,那就轻而易举了。学生通过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放上重物试一试等方法,当堂检测了“圆顶形有拱形承载压力大地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的事实。接着就顺理成章地学习“球形”的受力特点。
紧接着,让学生认识生物体结构中的拱形。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分析,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形状对它们自身有什么意义。更有意思的是有的学生想到:眼皮、鼻子是拱形的,指甲是拱形的,屁股是拱形的,鸟类等动物的蛋也是拱形的,甚至有孩子会说“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也是由球形的子宫保护着”。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此环节的设计,还能提高学生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教育就应该让儿童结合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来学习科学,通过观察、试验、综合及运用,在掌握科学概念原理的同时,获得对社会、自然的真切了解,增加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五)课后延伸,自由发展
前面的“认识生物体中的拱形”,学生兴致非常高,不由自主地滔滔不绝地交流着、讨论着。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因此,我就顺势设计了这样的课堂延伸“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品、建筑物、生物体上有拱形结构?请课后继续收集资料,下节课在一块分享。”
作为探究的延伸,学生绝对有这样的兴致去进行探究。这就是,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素养提升,串成一个整体,一个过程,努力营造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的有机结合。
◆ 说特色: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里一次较为完整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尤其是对实验有效性的探索,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跨出了坚实的一步,学生思维构建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在本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生成,尊重学生的选择,是本课一个显著的特点,如何做到既尊重又不放羊,主要体现在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帮助,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提供策略支持。
我力求从上课到下课都在真正地全面放手——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自我总结,自我提升,自我发展。在这种充分期待与信任之中,学生就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但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同时做到“自主而不自流,放手而不放任,互动而不浮动”,也就是我们教师要切实做个问题的发现者、指导者、引领者。
【三年级科学上册备课】推荐阅读:
三年级科学上册科教版06-18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资料07-18
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题06-10
三年级科学上册 鸡教案 鄂教版11-11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05-30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教学设计09-19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11-06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整理11-20
三年级科学上册玩小车第二课时教案07-24
粤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的期末测试卷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