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英语语法大全(推荐7篇)
主格: I we you she he it they
宾格: me us you her him it them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my our your her his its their
名词性物主代词: mine ours yours hers his its theirs
2.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
(1)一般在形容词或副词后+er
older taller longer stronger, etc
(2)多音节词前+more
more interesting, etc.(3)双写最后一个字母,再+er
bigger fatter,(4)把y变i,再+er
heavier, earlier
(5)不规则变化:
well-better, much/many-more,3.可数词的复数形式
Most nouns + s a book –books
词尾 +yf or fe +ves a knife –knives a shelf-shelves
4.不可数名词(单复数形式不变)
bread, rice, water ,juice
5.缩略形式
I’m = I am you’re = you are she’s = she is he’s = he is it’s = it is who’s =who is can’t =can not isn’t=is not
6.a/an
a book, a peach
an egg an hour
7.介词
on, in ,in front of, between, next to, near, beside, at, behind.表示时间: at six o’clock, at Christmas, at breakfast on Monday on 15th July On National Day
in the evening in December in winter
8.基数词和序数词
one – first two-second twenty-twentieth
9.Some /any
I have some toys in my bedroom.(陈述句)
Do you have any brothers or sisters?(疑问句)
10.be 动词
(1)am/are/is
(2)肯定和否定句 I am(not)from London.My eyes are(not)small.My hair is(not)long.(3)一般疑问句: Am I a Chniese? Yes, you are.No, you aren’t.Are they American? 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Is the cat fat? Yes, it is.No, it isn’t.11.there be 结构
肯定句: There is a „
There are „
一般疑问句:Is there „? Yes, there is./ No, there isn’t.Are there„? Yes, there are./No, there aren’t.否定句: There isn’t „.There aren’t„.12.祈使句
Sit down please
Don’t sit down, please.13.现在进行时.通常用“now”.形式: be + 动词-ing
eg: I am(not)doing my homework.You/We/They are(not)reading.He/She/It is(not)eating.动词 —ing 的形式
Most verbs +ing walk—walking
Verbs ending in e-e + ing come—coming
Short verbs ending in a vowel + a consonant run –running swim—swimming 14 一般现在时。通常用 “usually, often, every day, sometimes”。
形式:
肯定句:
I go to school on foot every day.She goes to school on foot every day.一般疑问句:
Do you jump high? Yes, I do./ No, I don’t.Does he jump high? Yes, he does./ No, he doesn’t.否定句: We don’t go to school on Sundays.My mother doesn’t like watching TV in the evening.15.(情态)动词can,must, should,may 后面直接用动词原形。
eg:
1.I / He / She / They can sing.2.You should keep quiet in the library.16.一般过去时态
(a)be 动词的过去式:
I/He/she/it was(not)„.You/we/they were„.一般疑问句was, were 放在句首。
(b)动词过去式:
肯定句: I watched cartoons.She visited the zoo.一般疑问句: Did you read book last night? Yes, I did.No, I didn’t.Did she clean the desk just now? Yes, she did.No, she didn’t.否定句: They didn’t go the the part yesterday.He didn’t make model ships last week.(3)动词过去式的变化:
规则动词的变化:
Most verbs +ed eg.planted,watered,climbed。
Verbs ending in e +d eg liked。
Verbs ending in a consonant +y--y +ied eg : study—studied
Short verbs ending in a vowel + a consonant eg: stop--stopped
不规则动词的变化:
is/am—was,are—were,do—did,have/has—had,make—made,fly-flew/u:/
eat—ate,take—took,run—ran,sing—sang,drink—drank 等等
17.“Wh-” questions.What are you doing?
What colour is it?
What time is it? What’s the time?
Which is your watch, the yellow one or the white one?
Who’s the man with a big nose?
Whose bag is it?
When is your birthday?
Where is my ball pen?
Why do you like summer?
How many books are there in the school bag?
How old is the young man?
How much is the toy bear?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every day?
What are you doing?
What colour is it?
What time is it? What’s the time?
Which is your watch, the yellow one or the white one?
Who’s the man with a big nose?
Whose bag is it?
When is your birthday?
Where is my ball pen?
Why do you like summer?
How many books are there in the school bag?
How old is the young man?
How much is the toy bear?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every day?
1、反义词
big---small大的/小的long---short长的/短的tall---short高的/矮的thin---fat瘦的/胖的heavy---light重的/轻的happy---sad高兴的/悲伤的open---close打开/关上good---bad好的/坏的new---old新的/旧的old---young年长的/年青的cold---hot冷的/热的far---near近的/远的right---left右边/左边east---west东面/西面south---north南面/北面go---come 来/去up---down 上/下here---there这里/那里
2、方位及方位介词
south南north北east东west西left左边right右边in在…里on在…上under在…下面near在…旁边behind在…后边 next to与…相邻over在…上面in front of在…前面
3、疑问词
what什么what day星期几what color什么颜色what time什么时间why为什么who 谁where哪里which one哪一个when什么时候which哪一个how多么,怎样how old几岁how many多少how tall 多高how much多少钱how heavy多重
4、动词词组
swim游泳fly飞jump跳walk走run跑sleep睡觉drink water喝水get up起床go to bed起床go home回家go to school去上学go swimming去游泳
go fishing去钓鱼go shopping买东西go hiking去远足go skiing滑雪go skating滑旱冰
go ice-skating滑冰play sports做运动play ping-pong打乒乓play football踢足球
play the piano弹钢琴play chess 下棋play computer games玩电脑游戏
play the violin拉小提琴listen to music听音乐watch TV看电视read a book看书write a letter写信write an e-mail写邮件write a report写报告take pictures拍照片sing and dance唱歌跳舞draw pictures 画画fly kites 放风筝watch insects观察昆虫make kites 做风筝pick up leaves摘树叶do an experiment做实验catch butterflies抓蝴蝶count insects数昆虫collect stamps收集邮票have a picnic野餐do homework做家庭作业eat breakfast吃早餐
do morning exercises晨练have English class上英语课plant trees种树visit grandparents看望爷爷奶奶make a snowman堆雪人ride a bike骑车climb a mountain爬山row a boat 划船take a trip 旅游do housework做家务clean the room打扫房间cook dinner做晚饭make the bed铺床wash clothes洗衣服do the dishes洗碗sweep the floor扫地set the table摆饭桌answer the phone接电话
有些英语教师, 对课文中出现的语法现象讲解得详详细细, 认认真真, 学生也能背出那些语法规则, 但是实际运用起来却错漏百出, 没有真真正正地运用好语法, 掌握好语法。例如: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材初一下学期教到一般现在时态, 教师很容易讲清楚, 学生也很快记住了相关语法规则:一般现在时, 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 谓语动词要加s或es;当主语是其他人称时, 谓语动词用原形。但是, 由于汉语没有这种变化, 学生很容易做错。
教师要使学生真正接受这种语言现象, 养成习惯, 做起题来万无一失, 就必须经过多次的反复的练习才行, 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多给出例子, 例如:他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He gets up at six every morning.他们 (你们) 经常在学校吃午餐。They (You) have lunch at school.等等, 老师还要指出动词加es或es的变化与名词的复数形式一样, 并注意把以上两句变为否定句和一般疑问句时的情况作讲解。变否定句时把doesn’t或don’t加在动词gets和have前, 第一句加了doesn’t以后gets要改为get, 第二句动词have照抄即可。把以上两句变为一般疑问句, 第一句在句子开头加Does, 动词gets变为原形get, 大写H要改变为小写h, 第二句在句子开头加Do, 大写T要改变为小写t, 其他照抄, 句末加问号即可。又如, 在教学现在进行时, 学生也很快记住了语法规则:现在进行时是由助动词be的现在式 (is, are, am) +动词现在分词 (动词+ing) 构成;现在分词构成有三种情况:一, 一般的动词直接加ing;二, 以不发音e结尾的动词去掉e再加ing;三, 以重读闭音节结尾的, 且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 应双写这一辅音字母再加ing。可是学生翻译或运用起来不是把助动词be丢掉, 就是把现在分词的ing丢掉。例如翻译:我正在读英语, 正确翻译是:“I am reading English.”而学生往往翻译为:“I am read English”或“I reading English”。再如学习了动词以后, 学生们学习了行为动词作谓语, 还是忘不了“be”, 例如翻泽“我每天学英语”, 正确的翻译是:“I study English everyday.”多数学生却翻译为:“I am study English every day”.
总之, 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来说, 犯这种或那种语法性错误的现象很多, 它的主要原因是东西方语言习惯的差异。要克服这种错误现象, 必须着重听说读写的训练, 着重于实践。反复实践, 反复训练, 才能得以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 才能做到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
那么, 对课文和句型中出现的一些新的语法现象怎么教?我认为不是当新的语法知识一出现就开始大讲, 特讲, 讲个不停。特别是一些比较难的语法项目, 很难在学生初次遇到时就能讲明白的。有些语法知识最好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以后再进行讲解。比如, 教到被动语态时, 先让学生理解了句子意思才讲解。The desk is made of wood.这书桌是木材做的。English is spoken by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世界上大多数人讲英语。然后, 教师指出被动语态的结构是由be+动词过去分词构成, 不同的时态be的形式分别不同。举例一一讲解不同时态被动语态的句子。
对于一些还没有教到的语法知识, 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其意义, 把它作为句型来记忆, 而暂不作其他要求, 等到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以后再回过头来讲解, 这种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学生听不懂, 做不对, 说不出, 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例如, 现在完成时是初中阶段很难学的一个时态, 内容多, 难理解, 与汉语习惯差异大, 只能一点一点地讲从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Book III里的unit 6开始, 课本里有四个单元, 在十六课中都逐渐出现现在完成时态, 先从对话Have you got...?入手, 指出现在完成时的结构, 及逐一举例讲解出现的各种情形。总之, 现在完成时只能慢慢地讲解, 等到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 才能系统地加以归纳、比较、总结并用于指导实践。
“理想是人生的太阳”德莱特的这句话至今仍是很多人的座右铭。理想,不仅是一个美好的名词,更是人活一世奋斗努力的目标,倘若没有了这个目标,人生也会随之黯然失色。
奥运史上第一个独得三枚田径金牌的女子是美国的威尔玛·鲁道夫,她辉煌的成绩足以令世人感叹,可她曾经被医生判定为终生残疾,曾经有六年不会走路。年幼的威尔玛立志要成为最优秀的田径运动员,这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激励着她不顾别人的嘲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终于赢得了鲜花和掌声,创造了辉煌的奇迹。
理想,这一盏不灭的灯趋走了威尔玛心灵的阴影,照亮了她前进的方向。人生之路不是一马平川,也不是鲜花碧草铺就,困苦挫折在所难免。但只要有理想这盏不灭的灯相伴,就能冲破迷惘,步入灿烂的里程。
毛主席年轻时借问大地谁主沉浮,可谓是鸿鹄之志比天高。但如果不去努力,不带领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奋战,哪来的新中国的成立,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歌德说过:“人人心中有盏灯,强者经风不熄,弱者遇风即灭。这盏灯,就是理想。”理想之灯虽然美好,但也是虚无缥缈的。若想让理想之灯放出光芒,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是一生的努力。前人说得好: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据于理想而不去奋斗的人是平庸的,他们像阿Q一样整天处在幻想之中,把未来的生活打扮得五光十色,然而却只能是雾里看花,海市蜃楼罢了。因此,单单手执理想之灯是不够的,更需要你汗水凝成的灯油与奋斗汇成的火焰。
没有理想的人,就像一艘无舵的孤舟,终将被大海吞没;不肯为理想奋斗的人,就像一颗黑夜的流星,不知会陨落何方。寻找你的理想之灯并将它点亮,让不灭的灯火伴你一生前行!
扬起自信的风帆
在茫茫人生大海中,我们需要一张风帆来作为我们前进的动力,那就是自信。因为我们的心灵是平等的是可以沟通的,因此我们不必自卑。虽然自信与自卑只是一字之差,但其意义却大相径庭。自信是阳光,是海岸,是蓝天,它可以送你走上成功之路;自卑,是阴云,是礁石,是暴风雨,它可以把你从阳光大道推向无底深渊。
简·爱,一个丑女孩,小时候受过无数苦难,被人殴打、辱骂的事时有发生,可由于她的自信,她才重新踏上了美好的人生之路。我们也自信一点,因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好的时代,这么好的环境里,干嘛要自暴自弃呢?
再说爱因斯坦,科学巨人。小时候曾被老师们称为“弱智”,而他的母亲却时时鼓励他,让他找回了自信,成为了一个“巨人”。如果没有他母亲的鼓励,没有他的自信,也许就不会有“相对论”和“E=mc2”了。
我曾看过一篇短剧,是上帝和自卑者的对话,其中有一句台词让我至今难忘,上帝说:“站起来吧!你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了你,你的亲人会寝食不安,你的朋友会伤心难过。”是呀,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你。因此我们不必为了一点小事而放弃自己的未来,也不必为了别人比自己强而自卑。
自信是天使,它能让你和上帝平等对话,自信不是武断,也不是骄傲。自信可以是简短的一句“我能”,也可以是一个轻松的笑。自卑则是自信的敌人,自信是可以战胜自卑的。朋友们,如果你们总是一脸阴云,难以挂上自信的笑容,那么请你们好好想想自己的优点,你们并不比别人差,因为你自己也同样会有强项、成功和美丽。我们应该每天对着镜子,笑一笑,说一句“我能行!”
我们正年少,正处美丽的青春,我们应该在人生大海中扬起自信的风帆,让它伴你度过美好人生。
扬起自信的风帆 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上,我们哭过、笑过、成功过、失败过。当种种情形摆在我们眼前时,我们又该如何抉择呢?是的,人生并没有人们所期待的一帆风顺,面对成功,人们总是欣喜万分,因为它是我们努力的认可;面对失败,人们总是黯然神伤。但我们真的没必要因为失败而心灰意冷,不是有句付出总会有回报的话吗?所以挫折是难免会有的,但自信却是我们不可遗弃的。
人生的航程本来就是有波浪,有涟漪;人生的道路上一样也会有坎坷,有崎岖。我们应该坚信付出就会有回报的真谛,同时既不要因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失败而闷闷
不乐,要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来面对成功与失败,从而以成功或失败作为契机,并以此当成新的开始。
在我的记忆里,曾有一个人令我钦佩不已。他从小热爱音乐,在他的世界里到处充满着悦耳动人的旋律。但天不从人愿,偏偏让他成了聋人,使他向往美好世界的道路上又增添了一堵厚重而严实的墙。难以想象的是他并不是因为前途困难而退缩,而是以积极的态度接受命运的挑战,坚持不懈的创作,终于,他的努力得到了人们由衷的赞赏,他也因此成为了闻名世界的著名音乐家。也许你们早已猜到,没错,他就是为世界创出无数动人乐曲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从他的人生中,我明白了人生并不是那么不堪一击,阻碍我们的是在于我们是否有坚强的意志和信念。我相信,只要我们真诚地付出就没有任何事能难倒我们!
同学们,让我们扬起自信的风帆,越过波涛汹涌的大海,抚平微风荡漾的涟漪。你会发现,成功的彼岸就在不远的前方。笑对人生,以自信来面对我们可能遭遇的挫折与痛苦。
考虑到很多人对信用卡的观点两极分化,我觉得首先得制定个目录,这样可以按图索骥来查找自己想看的内容:
1、信用卡的利弊;
2、信用卡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使用技巧?
3、哪些信用卡值得办? 信用卡的利弊;
01信用卡由银行或信用卡公司依照用户的信用度与财力发给持卡人,持卡人持信用卡消费时无须支付现金,待还款日时再进行还款。eg:本书生持有的招商信用卡账单日为3号,还款日为22号,即我在3月4号刷的卡在4月3日出账单,然后要求我在4月22日把钱还给银行,等于我无偿拥有一笔钱50天左右;「早晚都是要还的」这是很多不敢办信用卡的人的口头禅,大概说出这种话的人大都不理解金钱的时间价值;我只说一句:如果你有大宗支出,用信用卡支付,节省下来的钱即使放余额宝都能有几十块钱收益,何况其他理财平台;如果是做生意,不用信用卡简直就是愚蠢;02如果只是利用信用卡缓解资金紧张和理财也只是小打小闹,其实,信用卡有很多可以薅羊毛的地方;信用卡积分算是最实在的,不但可以兑换吃的(如必胜客)、喝的(如星巴克)、玩的(如电影票)、住的(如星级酒店)、飞的(里程数)等,还能在你各种消费时给予折扣,例如汽车加油、免费洗车、洗牙、体检。总之,信用卡贯穿你的吃穿住用行,随之而来的也是这些生活的方方面面——要知道,这些统统都是免费的!羊毛之处在于:吃的喝的你都用不着,你就可以放在「闲鱼」或者其他平台上转手给别人,别小看这些东西,集腋成裘,赚的钱可能比你工资还多;03虽然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到处可见,但并没有覆盖全球,未来你走到任何地方,现金都有丢失的可能性,但信用卡即使丢失了,也只是补办时的十块钱而已,可以省却很大的丢失顾虑;其次,信用卡是身份的象征,以白金卡为例,可享受机场,动车vip候车,高尔夫球预定,医院排号,接机订车,签证办理,航空保险等服务。其他卡种也可享受一些商户的会员服务待遇。04未来是一个信用时代,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就属于信用卡业务,未来的生活一切都将与信用挂钩,及早有一张自己的信用卡,可以提前积累信用额度,未来如果要贷款买车、买房,额度很重要。如果你一直没有信用卡,你就没有证明自己信用的证物,不是说你没有信用,而是你无法证明自己有信用,不客气的说,将来要买房申请贷款的额度都不会高到哪里去;05信用卡:对于自律性极差的人不适合,尤其部分喜欢剁手的女生不适合,所有不认真考虑自己还款能力而进行超前消费的,信用卡就是一把双刃剑; 信用卡:一直都是替你的现金买单,只支付那些刚需或者次刚需的商品,其他一概默认自己没钱买。如果你爱一个人,就推荐她办信用卡,因为有卡就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推荐她办信用卡,因为刷卡就是地狱。信用卡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使用技巧?不取现、不分期、不逾期,这是用卡的基本准则。针对信用卡的好处一一说明一些比较好的使用技巧:06修改账单:本书生持有的中信信用卡账单日为10号,还款日为29号,如果我在8月11号上京东商城用京东白条买了10000元的商品,京东白条会在9月11号要求我还款,我用中信卡支付10000元,然后在10月9日打电话让银行把信用卡账单日修改为8号,由于10月8号已经成为过去式,所以账单日会在11月8日发出,然后要求我在11月27日把钱还给银行——即我8月11号买了东西一直到11月27日才需要还钱回去。整整102天,就意味着这一万块你可以先放在余额宝,102天后再还给银行,你就赚了至少102块钱,如果我投资收益率为12.5%的P2P,就能赚347元,如果你支付的是10万、100万呢?注:修改账单功能平均6个月才能使用一次,而且很多银行信用卡是不支持修改账单日的,如果有,请仔细把握。(经网友提醒,信用卡还白条功能已停,能不能再开尚未得知)07十倍积分:有人说信用卡的积分其实还是蛮值钱的,平均1个积分=0.04元,但是很多时候,你消费的时候会有双倍积分,而且会在你生日的当月,给你十倍积分的奖励,so,你知道花大钱应该选择什么时间了吧。PS:支付宝提现收费问题可以一并解决。就是把你的信用卡绑定支付宝,并设置自动还款,这样你就不会忘记还款而担心逾期了。同时设置支付宝支付优先选择信用卡支付,这样一次支付,信用卡和支付宝账户能同时获得积分。支付宝的会员积分达到6000分以上,就可以升级为铂金会员,铂金会员下,是可以用积分抵扣提现银行卡手续费的,你还担心支付宝提现收费问题吗?08至于薅羊毛环节,则需要一定门槛,一般是要求你每月必须达到多少消费额度才有资格,所以,刷卡一定要大方。例如:同学聚餐、朋友聚会,你负责买单,回头在让大家把钱给你,出去玩遇到朋友花钱购物的,也可以帮他们刷卡;还有一个广撒网的方式,就是开通亲密付,让朋友们帮你刷卡,但要做好记账和收账记录;最后,有个小技巧,大家要小心使用。如果还款日马上就到了,但是你无法修改账单日,也不想拿自己的钱去还款,那就提前几天去京东上随便买个大件商品,然后在收货的时候选择拒签,京东会把你的钱原路返回,打回你的信用卡里。信用卡有一套特殊的结算方式,无论哪种途径收到进账,都默认还款,这样一来,只要这件商品的价格高于你的账单,你就算还款了,而且你本次购物获得的积分并不会取消。但是每次都欺负京东也不行,快递员也是无辜的,你可以试试天猫,还有就是,你可以买机票、火车票然后再退票,但一定要提前了解清楚,别扣手续费是前提;09信用很重要,信用卡则是考察信用高低的纽带;以芝麻信用分为例,分数700以上,签证新加坡;750分以上签证卢森堡等欧洲国家将省略很多很多麻烦;远的不说,近的如果你分数高毕业后在城市中租房子都可以免押金、更不用说免押金租车等便民设施。哪些信用卡值得办?现在很多信用卡中心为了业务拼了命的给用户好处,但实际上我不建议普罗大众有太多信用卡,每人三张最好,账单日最好刚好可以均摊一个月三十天。以下都是我目前在用的卡:10招商信用卡「推荐指数:★★★★★」首先是下卡快,基本上没有拒绝你申请的可能性,除非你是黑名单;然后是额度高,提额快,我从12000提到108000也只用了两年;再后是积分贵,可以直接卖钱的那种;再次是羊毛多,就看你会不会薅羊毛了;最后是周边多,可以用信用卡享受很多现金无法体会到的欢乐。办卡链接:https://dwz3.cn/uw2Y 中信信用卡「推荐指数:★★★★」9积分薅羊毛、9元看电影、航班延误1小时立赔1000元,经常坐飞机的首选信用卡(有的2小时,有的4小时)办卡链接:https://0x9.me/sBIKS 浦发信用卡「推荐指数:★★★★」看电影、看话剧、积分兑换的好卡办卡链接:https://0x9.me/Ep21S 广发信用卡「推荐指数:★★★」吃货们的首选,几乎吃喝购物都能打折办卡链接:https://dwz3.cn/LQnh 民生信用卡「推荐指数:★★★」吃货们的二选,几乎吃喝购物都能打折,而且每周的每一天都有自己的固定优惠办卡链接:https://dwz3.cn/arFU 以上除「广发」均有修改账单日功能(经网友提醒,说广发白金卡或升级至5星可以修改账单日,未尝体验,有待考证)。12办卡策略:原则上不建议一次性申办多张卡,可以先申请招商或者中信的卡,集中一张卡把额度提到很高时,再以卡办卡,就能办更高额度的卡,如果同时办的卡较多,分散支付又要同时提额比较困难,所以可以申请一张适合自己的卡。如果还有什么关于信用卡的疑问,欢迎大家留言沟通:奉劝一句:信用卡利大于弊,好好利用,但别反被利用。文 |书生
一、从A一D中选出最合适的词,填写在下面句子里。
1.日本では__とき、「さようなら」と言います。
A.帰る B.帰って C.帰った D.帰っていた
2.家に__時、鞄を忘れたことに気が付いた。
A.帰り B.帰る C.帰った D.帰って
3.家族が__時は、いつもアルバムを眺める。
A.恋しい B.恋しかった C.恋しくて D.恋し
4.お金が__時は、よく友達と飲みに行った。
A.ある B.あって C.あるの D.あるな
5.子供__時、おじいさんの小さな村に住んでいた。
A.な B.の C.で D.まで
6.こちらに__時は、前もってお知らせください。
A.いらっしやいB.いらっしやる
C.いらっしやったD.いらっしやって
7.はじめに校歌を歌い、__校長が開会式のあいさつをする。
A.後に B.後で C.それから D.そして
8.彼は転勤__後で、一度も連絡しなかった。
A.する B.するの C.したの D.した
9.料理が出ていない__はゆっくり話をしましよう。
A.間 B.間に C.までに D.まで
10.このカプセルは、6時間__飲んで下さい。
A.ほど B.ずつ C.たびに D.おきに
11.卒業後、学校の先生を__ながら、新聞記者もしていたから大変忙しかった。
A.する B.し C.した D.して
12.林さんが入社__から、会社の中は明るくなりました。
A.します B.して C.し D.する
13.宿題を__から、家に帰ることにしましよう。
A.すませた B.すませて C.すませる D.すませ
14.両親が外出__間は、私はずっと家で留守番をした。
A.な B.の C.に。D.で
15.金曜日__荷物を届けてもらえませんか。
A.前に B.までに C.後に D.ころ
16.女たちは__とき、よくおしゃべりをしながら、セーターを編む。
A.暇だ B.暇な C.暇だった D.暇
17.家に__前に、靴を脱いでください。
A.上がった B.上がって C.上がり D.上がる
18.工場見学に行く人は、あしたの10時__、知らせてください。
A.まで B.間 C.までに D.間に
19.先に復習して、__予習しなさい。
A.それから B.その上 C.しかし D.そして
二、将括号里的词改成适当的形式,完成下面的句子。
1.私が__時、会議はもう始まっていた。(行く)
2.あの作家はいつも町を__ながら、人の表情を観察する。(歩く)
3.客車が__後に、貨車が続いてきた。(通過する)
4.風呂に__間に、電話のペルが三度も鳴った。(入る)
5.子供がまだ__時は、いろいろ苦労が多かった。(小さい)
6.__間、いろいろお世話になり、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長い)
7.お母さんが__うちに、部屋の片付けをしておきましよう。(帰る)
8.この文章を__から、なにか感想を言ってください。(読む)
三、从框里的A一H中选出最合适的词,填写在下面句子里。注重一个词只能使用一次。
A.までに B.それから C.うちに D.おきに
E.まで F.前 G.後で H.ながら
1.忘れない__、書いておいてください。
2.2時__知らせがなければ、試合は中止だ。
3.団地の中は、五メートル__街灯が立てられている。
4.朝起きるとジョギングをして、__顔を洗って、食事をします。
5.朝食をとる__に、朝刊を読むことにしている。
6.彼は高校を卒業した__、特にすることもなく、毎日ぶらぶらしている。
7.会議中、発言を聞き__、新聞を読む人がいる。
8.レポートは来週の水曜日__に出しなさい。
第1回练习时间空间关系·期间·期限
一、1A2C3A4A5B6B7C8D9A10D11B12B13B14B15B16B17D18C
二、1行った 2歩き 3通過した 4入っている小さかった 6長い 7帰らない 8読んで
三、1C2A3D4B5F6G7H8E
1 动态语法理论的内涵
传统的语法教学认为, 语法是由形式和功能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组成的, 在这种观点指导下的传统教学, 强调对语法规则的机械记忆, 忽视了与语法实际应用的有效衔接。这种教学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 虽然在课堂上或考试中能够应用目标语法规则, 但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往往不能运用自如, 常常口误百出。美国密歇根大学的Larsen-Freeman教授是国际语法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 她在2009年提出了动态语法 (Grammaring) 这一全新理念, 即语法不是一系列的静态知识, 而是和听、说、读、写并行的一项动态技能。她提出了从形式 (form) 、意义 (meaning) 和使用 (use) 3个维度来看待语法的三维一体模式:形式关乎准确性, 意义涉及实用性, 使用强调得体性, 3个维度相互作用, 构成一个整体系统, 共同发挥交际功能。“语法技能是准确、有意义、得体地使用语法结构的能力”。语法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培养这种“语法技能”。Larsen-Freeman教授的动态语法教学理念, 抓住了语法教学的主要矛盾, 以“形式、意义、使用”为内容, 以语法技能为目标, 把语法提高到技能的高度, 较好地解决了传统语法教学形式和意义相分离或只偏重其中一方所带来的问题。这一理论令人耳目一新, 为广大语法教师和研究人员探讨语法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2 动态语法理论对英语专业语法教学的启示
Larsen-Freeman教授的“语法技能”理念以及动态语法三维模式, 符合语言学习规律, 有利于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可以为“枯燥沉闷”的语法教学注入新鲜活力。根据动态语法理论的内涵, 笔者认为, 它可以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带来以下有益启示:
2.1 视语法为动态技能, 而非静态规则
传统的语法教学将语法视为一系列静态规则, 这种把语法的形式与意义割裂开的观点, 导致了惰性知识问题的产生, 表现在学生熟谙语法规则, 可是在英语交际中却不能准确把握, 常常语病百出。根据Larsen-Freeman教授的动态语法理论, 如果将语法视为一种动态技能, 就需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把规则与应用结合起来, 这样既可以有效解决规则与交际相脱节的问题, 同时还可以赋予语法教学以活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大大改善语法课堂的教学氛围和教学效果。此外, 动态语法理论“形式、意义、使用”的三维一体模式, 更是强化了语法作为一项动态技能的本质属性。它关注的是如何使学习者在真实语境中内化语法规则, 将静态的语法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语法生成和监测能力, 从而有效提高语法教学质量与效果。根据Larsen-Freeman教授的观点, 每一个语法项目都包含形式、意义、使用3方面的内容, 这3个方面相互联系并相互作用, 都会影响到语法技能的掌握。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在语法教学中需要平均用力。教师应根据学生在不同语法项目学习中的难点, 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 不同时态的意义、虚拟语气的形式、被动语态的使用, 等等。这种形式、意义、使用兼顾又有所侧重的方式, 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灵活掌握语法技能, 避免出现学习内容庞杂凌乱碎片化, 交际应用困难的状况。
2.2 在真实语境中教语法, 活化教学内容
以往的语法教学往往采取语法———翻译法, 对语法项目讲解时附加的三两例句多数是脱离语境而孤立存在的, 内容单调, 不够鲜活。这样既破坏了语言的整体性, 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造成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压抑。根据Larsen-Freeman教授的动态语法理论, 只有将语法项目的学习融入语篇语境中, 才能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话语的形式、意义、使用, 在交际中是如何各司其职的。相反, 如果把语言规则与交际实践分割开来, 所产生的只能是语言规则上的“巨人”, 交际活动中的“矮子”。因此,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丰富真实语料库。例如, 讲授某个语法项目的形式、意义、使用时, 引用相关的名著作品选段, 或热播英文影视作品的视频片段, 等等。学生通过在贴近生活实际的语言材料中, 感知形式、意义、使用之间的联系, 这样既掌握了语法结构, 又培养了对语法学习的意识和兴趣。
2.3 采用灵活方法讲解语法规则, 减轻记忆负荷
学生对英语语法课程兴趣不高, 学习积极性差, 主要原因在于语法规则的“晦涩难懂”。通过笔者对所任教班级的调查与访谈发现, 学生普遍认为语法内容庞杂刻板, 记忆起来颇为吃力, 因此常常是花了很多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 无论在能力测试还是实际应用中, 都不能准确把握, 导致错误连连。Larsen-Freeman教授认为, 人们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记忆, 效果会更好, 特别对于成年人来说更是如此。因此, 对于语法规则的讲解, 教师应该积极思考与探索, 利用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注意多种方法与策略的灵活应用, 引导学生探寻规则背后的语义解释及认知规律, 从而加深理解性输入, 减轻记忆负荷。例如, 在学习语法难点之一———虚拟语气时, 不要一次课只讲一个类型然后反复操练, 可以将虚拟语气的基本结构进行对比和总结, 创设相关的真实语境, 使学生能够在语境中体会虚拟语气的形式、意义和使用, 这样更符合语言习得规律, 有利于学生对于语法规则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从而改变学生“语法规则就是死记硬背”的固有印象。
2.4 丰富课堂活动, 增加语言输出训练
语言习得需要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但是, 可理解性输入并不能保证可理解性产出。Larsen-Freeman教授的动态语法理论表明, 语言输入和产出需要不同类型的处理机制。因此, 输出活动在语言教学中必不可少, 它不仅可以解决以往语法教学产生的惰性知识问题, 同时又可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因此, 在语法教学中, 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 发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变提供语法规律为发现语法规律, 变被动接受者为积极参与者和主动发现者。例如, 让学生根据所讲语法项目组织对话, 或者要求学生在杂志、书籍或影视剧中寻找相关语法知识点, 然后进行课堂呈现和分享。这些活动把语法练习融入到一定的情境中, 使形式、意义、使用有机生动地结合在一起, 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其效果远远大于机械死板的语法习题训练。
3 结语
语法教学虽然改变不了语言的习得规律, 但是却可以加速和规范对语言的掌握, 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广大英语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 借鉴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帮助学生激活所学语法知识, 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法技能, 为日后的语言交际和更高层次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Hadley, A.O.Teaching Language in Context[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9.
[2]Larsen-Freeman, D.Teaching Language:From Grammar to Grammar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9.
[3]戴炜栋.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发展报告 (1978-2008)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4]郭颖, 王静.基于网络语料库资源的动态语法学习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 2012, (12) :89.
[5]贺学贵.高师英语专业语法教学问题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8, (04) :97.
古英语文学 英格兰岛的早期居民凯尔特人和其他部族,没有留下书面文学作品。5世纪时,原住北欧的三个日耳曼部落——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侵入英国,他们的史诗《贝奥武甫》传了下来。诗中的英雄贝奥武甫杀巨魔、斗毒龙,并在征服这些自然界恶势力的过程中为民捐躯。它的背景和情节是北欧的,但掺有基督教成分,显示出史诗曾几经修改,已非原貌。按照保存在一部10世纪的手抄本里的版本来看,诗的结构完整,写法生动,所用的头韵、重读字和代称体现了古英语诗歌的特色。
6世纪末,基督教传入英国,出现了宗教文学。僧侣们用拉丁文写书,其中比德所著的《英国人民宗教史》(731年完成)既有难得的史实,又有富于哲理的传说,受到推崇,并译成了英文。此后,丹麦人入侵,不少寺院毁于兵火,学术凋零。9世纪末,韦塞克斯国王阿尔弗雷德大力抗丹,同时着手振兴学术,请了一批学者将拉丁文著作译为英文,并鼓励编写《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这是用英国当地语言写史的开始。
中古英语文学 1066年诺曼人入侵,带来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制度,也带来了一批说法语的贵族。古英语受到了统治阶层语言的影响,本身也在起着变化,12世纪后发展为中古英语。文学上也出现了新风尚,盛行用韵文写的骑士传奇,它们歌颂对领主的忠和对高贵妇人的爱,其中艺术性高的有《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它用头韵体诗写成,内容是古代亚瑟王属下一个“圆桌骑士”的奇遇。
14世纪后半叶,中古英语文学达到了高峰。这时期的重要诗人乔叟的创作历程,从早期对法国和意大利作品的仿效,进到后来英国本色的写实,表明了英国文学的自信。他的杰作《坎特伯雷故事集》用优美、活泼的韵文,描写了一群去坎特伯雷朝圣的人的神态言谈;他们来自不同阶层和行业,各人所讲的故事或雅或俗,揭示了多方面的社会现实。同时,还有教会小职员兰格伦写的头韵体长诗《农夫皮尔斯》(一译《农夫彼得之梦》),用梦幻的形式和寓意的象征,写出了1381年农民暴动前后的农村现实,笔锋常带严峻的是非之感。同样宣泄下层人民情绪的还有民间歌谣,它们往往是在长时间的口头流传之后才写定的,其中最初见于15世纪抄本的罗宾汉歌谣,描绘了一群农民劫富济贫、打击教会僧侣和执法吏的事迹,传诵至今。
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6世纪,由于新航路发现后海外贸易发达,英国国力逐渐充实,民族主义高涨,1588年一举击败大陆强国西班牙派来入侵的“无敌舰队”。文化上也出现了一个活动频繁、佳作竞出的文艺复兴局面。
一如在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在英国是以重新发现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开始的。大学里恢复了古希腊语的教学,接着出现了规模宏大的翻译活动,众多的学者、作家将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意、法等国的学术和文学名著译成了早期近代英语。哲学家、教育家、历史家、政治家、宗教人士纷纷从事著述,用不同方式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有托马斯·莫尔用拉丁文写的《乌托邦》(1516)。这部作品借一个旅行者谈海外见闻的方式,描绘了一个没有私有制和宗教压迫而崇尚学术的理想社会,而对为了能多产羊毛而大规模圈地、迫使贫苦农民流离失所的“羊吃人”的现实英国作了有力的谴责。
诗歌创作空前活跃,大批诗集出版,开一时风气的重要诗选也陆续问世,其中《杂集》(1557)发表了华埃特和萨里两人对于意大利十四行诗的仿作,使这一诗体在英国生根。到了90年代,锡德尼等著名诗人都出版了十四行诗集,虽然仍以歌颂爱情为主,却能突破旧格局而注入新内容。比十四行更重要的还有其他诗体,或抒情,或叙事,或讽刺,或探讨哲理,都有出色的代表作家,而成就最大的则数斯宾塞。他的主要作品《仙后》(1590~1596)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利用中古骑士传奇的体裁,以寓言为主要手法,在精神上却反对天主教而歌颂作为英国民族象征的伊丽莎白女王,传达了正在兴起的清教主义的严峻的道德观,并且出之以优美而多变的韵文,使得斯宾塞不仅独步当时诗坛,而且成为后世讲究诗艺的作家所仰慕的“诗人的诗人”。
诗歌的成就还包括无韵体诗在剧本里的成功运用。诗同剧的结合产生了这一时期文学最骄傲的成果:诗剧。从16世纪80年代起,诗剧作者们摆脱了中古神秘剧、奇迹剧、道德剧的宗教色彩和粗糙技巧,建立了一种生气勃勃的新戏剧,敏锐、强烈地表达了时代精神,在艺术上作了多方面的大胆创新。第一个成功地使无韵体诗变成戏剧媒介的是马洛。他用“壮丽的诗句”写壮丽的人物,如《帖木儿》(1590)中的中亚大帝国的创立者和《浮士德博士的悲剧》(1604)中的追求无限知识的德国博士,同时又在《爱德华二世》(1594)里将一个国王的遭遇写成了英国第一个历史剧。马洛早死,但是诗剧继续成长,经过基德、格林、查普曼、德克、米德尔顿、马斯顿、海伍德等人的创作实践,题材扩大,技巧更趋成熟,至莎士比亚而集大成。
莎士比亚是演员和剧作家,一生写了37部剧本。他博采众长而又自有创造,在历史剧、喜剧、悲剧、传奇剧各方面都写出了杰作。他的9个历史剧包括了从约翰王到亨利五世(亦即从13世纪初到15世纪末)之间连续300年的英国历史,场面之大实属空前,而作者也写得波澜壮阔,反封建、反内战,热情地歌颂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他的喜剧活泼多趣,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其中《仲夏夜之梦》(1596)和《皆大欢喜》(1600)又充满浪漫诗情,令人神驰;《威尼斯商人》(1597)用生动的法庭对抗的场景提出了海外贸易和犹太人放高利贷等经济问题;而结构完整、语言锋利则又数揭露清教徒虚伪的《第十二夜》(1601)。他写悲剧的天才首先见于《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这个歌颂自由恋爱的剧本象朝露一样新鲜,而一对纯真青年的死又对封建门第的残酷作了有力的控诉,为后来的西欧乃至世界的文学艺术提供了又一个有长远吸引力的主题。1600年以后,他的思想更深刻,技巧也更老练,创作了一系列卓越的悲剧,其中《哈姆雷特》(1601)写一个年轻的人文主义者面对邪恶势力,在怀疑、犹豫之后终于为“重整乾坤”而献出生命;《奥瑟罗》(1604)写一个威尼斯的黑人大将虽然武功盖世,却仍然受到邪恶势力的捉弄,以至亲手杀了无辜的爱妻;《李尔王》(1606)写一个国王在老年做了极不合情理的事,因此也受到极不合情理的对待,终于流落在民间,而在这过程中反而悟到了真理;《麦克白》(1606)则深入探索了野心的毁灭性,在充满迷信和恐怖的气氛里,作者却让他笔下的罪人不时剖析内心,沉思和反省给了这个悲剧以更大的深度。这一时期的作品标志着莎士比亚达到了他的戏剧艺术的顶点。以后他转入传奇剧的写作,以宽恕和解为主题,其中《暴风雨》(1611)仍是有魅力的佳作。
在莎士比亚创作的末期,诗剧仍然繁荣,不仅有鲍蒙特与弗莱彻等人在写传奇剧,还出现了莎士比亚所未曾尝试的社会讽刺剧,其代表作家是琼森。他的最好的剧作是《狐狸》(1606年上演)和《炼金术士》(1610年上演),它们把17世纪初年伦敦社会上的骗子、方士、食客、荡妇、清教徒之流暴露得淋漓尽致,诗句也典丽有力。但琼森后来为了投合宫廷所好而去写假面剧。同时舞台上出现了韦伯斯特、特纳等人写的凶杀剧,他们以绝好的诗才而渲染色情和恐怖,诗剧的败象已现。等到福特、修莱等人的剧本上演,不仅内容猥琐,韵文也虚浮,深为在政治上日益强大、信仰清教主义的资产阶级所不喜,他们所控制的国会于1642年通过法令,封闭了所有戏院。从16世纪兴起的英国诗剧,在经历了60年的光辉灿烂的成长过程之后,至此乃告衰竭
文艺复兴文学中还有丰富多采的散文作品。16世纪的英语虽然稍嫌芜杂,却十分富于表达力,叙事、状物、写景、辩难,无所不能,因此出现了各种风格的散文,繁丽工整如黎里的《尤佛伊斯》(1579~1580),明白晓畅如纳什的《不幸的旅人》(1594),绵密雅洁如胡克的《论教会政策的法则》(1594~1597),简约隽永如培根的《随笔》(1597~1625)。上述黎里与纳什二书也是原始形态的小说。此外还有德洛尼写小城镇手工业者的三本书,特别是写鞋匠的《高贵的行业》(1600),在细节的叙述上已接近后来的现实主义小说。正是由于这时英语表达力强,所以在大规模的翻译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译作,如诺斯所译的普卢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1579)和弗洛里奥所译的蒙田的《随笔集》(1603)。它们都是莎士比亚参考过的书。17世纪初最重要的译作则是1611年由国王詹姆斯一世下令出版的英文《圣经》。它是47位学者集体翻译的成果,吸收了以前英文译本的优点,用词纯朴而富于形象,韵律也饶声调之美,对后来的英语产生了重大而持久的影响。以上思想、学术、诗、诗剧、散文、翻译等方面的活动成就卓越,尤以诗剧为最,使这一时期文学成为欧洲以至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
三、17世纪文学 16、17世纪之交,英国国内政治经济的矛盾加深,人心动荡,反映于文学的,除了上述诗剧的衰败,还有在散文作品中围绕政治与宗教问题的论争文章的急剧增多,在诗歌中出现了以多恩为代表的玄学派诗和一些称为骑士派的贵族青年所写的爱情诗,前者用新奇的形象和节奏写怀疑与信念交替的复杂心情,显示出当时科学大进展冲击传统文化的影响;后者则表达了一种末世情调。
17世纪40年代,革命终于爆发。人民经过公开审判,处决了国王查理一世,并在打了一场激烈的内战之后建立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资产阶级政权。在文学上,革命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是有大量的传单和小册子印行,各种集团特别是属于革命阵营左翼的平均派和掘地派通过它们来发表政见,其中李尔本、温斯坦利等人写得犀利有力;二是出现了一个革命的大诗人——弥尔顿。
弥尔顿对于革命的贡献,首先在于他的政论文。从1641年起,他搁下了早以优美著称的诗笔,而用英文和拉丁文写了许多政论小册子,为英国人民处死国王的革命行动辩护,也发表他的进步主张,如《论离婚》(1643)和《论出版自由》(1644)。他的文章虽然句式繁复,却有雄奇之美,在英国散文中自成一格。
1660年革命遭受了重大挫折,王政复辟。这时弥尔顿已经双目失明,受着政治迫害,但他痛定思痛,把自己的一腔孤愤写进了他一生最后的三大作品。首先是《失乐园》(1667)。这首以人类祖先失去乐园的圣经故事为主题的史诗表达了作者的清教主义,而在对于撒旦的描写中则又倾注着他的革命思想,正是那些歌颂叛逆者的响亮诗行构成了诗中最动人的篇章。继之而来的《复乐园》(1671)叙述耶稣拒绝撒旦诱惑的节操,虽见平淡,仍多佳句。同时出版的《力士参孙》是英文中最出色的希腊式古典悲剧,结构严谨而人物突出。作者写参孙双目失明,身陷囹圄,而仍力抗强暴,终于与敌人同归于尽。这当中有弥尔顿对自己不平凡的一生的回顾,炽热的情感溢出诗行,表示他依然壮怀激烈,不变革命初衷。在艺术上弥尔顿力求完美,以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为典范,然又不失英国本色,在他的笔下无韵诗更具有庄严灿烂之美,表现了“雄伟的风格”。
王政复辟以后,文学风气为之一变,盛行嘲笑清教徒的讽刺诗,法国式的“英雄悲剧”和反映浮华、轻佻的贵族生活的“风尚喜剧”。这类喜剧中也有意存讽刺的,如康格里夫的《如此世道》(1700)。这时文坛上的领袖人物是德莱顿,他有多方面的才能,主要成就在政治讽刺诗和文论。也有作家反对当时的社会风尚,如来自下层人民的班扬,他的《天路历程》(1678)用朴素而生动的文字和寓言的形式叙述了虔诚教徒在一个充满罪恶的世界里的经历,对居住在“名利场”的上层人物作了严峻的谴责。这里有清教主义的回响,而作品的卓越的叙事能力又使它成为近代小说的前驱。还有两类散文作品,带来了新气象。一类是科学文章。1660年成立的皇家学会要求会员用“工匠、乡下人、商人的语言”,尽力把一切事物表达得“象数学那样朴实无华”。另一类是哲学著作,先有霍布斯,后有洛克,都用清楚、有力的文字发表了他们的经验主义哲学和政治思想,特别是洛克的影响深远的社会契约论成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求实的文风和民主思想都是资产阶级所欢迎的;国王虽复位,实权还在他们手里。1688年,他们把另一个不得人心的国王赶下了台,从此政权被商人和地主的联盟所牢牢掌握,文学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四、18世纪文学
18世纪前半叶,英国社会安定,文学上崇尚新古典主义,其代表者是诗人蒲柏。他运用英雄偶句体极为纯熟,擅长写讽刺诗,但以发泄私怨居多。表现出启蒙主义精神的主要是散文作家,他们推进了散文艺术,还开拓了两个文学新领域,即期刊随笔和现实主义小说。
期刊文学是应广大读者的要求而兴起。斯梯尔与艾迪生两人有首创之功。前者创办《闲谈者》报(1709~1711),后者继出《旁观者》报(1711~1712),将街谈巷议和俱乐部里的风趣幽默写上了期刊。艾迪生的文笔尤见典雅。后来笛福、斯威夫特、菲尔丁、约翰逊、哥尔德斯密斯等名家都曾主编期刊或为期刊撰稿,可见此风之盛。由于他们的努力,英国式的随笔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题材更广泛,文笔也更灵活。
更具英国特色而又对欧洲大陆产生重大影响的则是散文小说。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1719)、《摩尔·弗兰德斯》(1722)等书把水手和女仆当做英雄人物来介绍,细节写得十分逼真,虽然书的结构松散,作者却有娓娓动听的说故事的本领,使读者始终保持兴趣。他的文字口语化,善于绘声绘形,而又迅捷有力。这些特点,加上笛福对英国城乡诸色人等的深刻了解,使他奠定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基础。斯威夫特的《格利佛游记》(1726)是以讽刺朝政、表现人类的丑恶为目的的寓言,然而作为故事,也是十分引人入胜。他把现实细节放在十分奇特的幻想的情景之中,而幻想也是正在发展中的英国小说所需要的。世纪中叶,理查逊用书信体小说细致地描写遭遇不幸的少女的内心,以《克拉丽莎》(1747~1748)等大部头小说感动了一整代英国和西欧的读者,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称之为伟大创造力的表现。但在菲尔丁的眼里,理查逊只是市侩哲学的代表,于是他起而用仿作去讽刺之,其结果却掌握了写小说的艺术,于是有了他自己的创作,其中最受称道的是《弃婴托姆·琼斯的故事》(1749),它的人物、风景、场面都是典型的英国式的。作者歌颂真诚、热心、忠实而又不受传统束缚的青年男女,全书有一种爽朗、清新的空气,而又结构完整,把现实主义小说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当时及稍后还有斯摩莱特、哥尔德斯密斯、斯特恩等人的小说,或扩充了题材,或实验了新写法,都有建树,因此虽然世纪末出现了渲染神秘恐怖的“哥特小说”,但是现实主义已经成为英国小说中的主流,继续向前发展。菲尔丁的作品《弃婴托姆·琼斯的故事》插图
出色的散文还见于其他文学品种。约翰逊的《诗人传》(1779~1781)是传记和文论的卓越结合,鲍斯韦尔的《约翰逊传》(1791)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境界,伯克的《论美洲的赋税》(1774)展示了政治讲演术的力量,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1776~1788)更以其深刻的启蒙主义思想和典丽的文笔成为全欧钦仰的史学杰作。
然而散文之势虽盛,诗歌并未沉寂,不仅有世纪初的蒲柏和汤姆逊在创作,就是一些散文名家,如斯威夫特、约翰逊和哥尔德斯密斯,也善于写诗。等到世纪后半叶,感伤主义抬头,诗歌也复振,出现了扬格的《夜思》(1742~1745)和格雷的《墓园挽歌》(1750)等佳作,反映了英国许多人在产业革命加紧进行中所感到的痛苦和彷徨。珀西编的《英诗辑古》(1765)引起了对古民歌的爱好,于是仿作者有之,伪造者有之,形成一种对中世纪神往的风气。这时从经济不甚发达的苏格兰传来了农民诗人彭斯的声音,他既是旧民歌的整理者,又是新诗篇的创造者,而吟唱的内容则是爱情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新思想。后者正是法国启蒙思想的结晶,在80年代之末导致了法国大革命。对这次革命的迎或拒,同情或反对,使英国散文作家发生了严重的分裂,但大多数诗人却在革命初起的“黎明”时刻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在这样的气氛中产生了浪漫主义诗歌。
考研英国文学复习要点(参照教材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
本文供考研英国文学复习第二遍和第三遍的时候使用,第一遍要把教材细读一遍。
很多人觉的文学学的乱七八糟,主要是因为脑子里没有一个清晰的纲领,在临考前脑子里要对文学有很清晰的纲领,这样就算复习的差不多了。有人又问?什么是纲领?比如说英国文学吧,你要知道英国文学大致分为多少个时期,每一个时期有什么总体特点,有什么总体的literary trend,然后这个时期有那些重要的作家,每一个重要的作家都写过什么重要的作品,这些重要的作品大致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写作特色,除了这些之外,再对基本的文学术语有所了解就差不多了。当然如果要求选读的,选读作品得另看。这里名词解释都没有具体打上,因为我在做另外一份专门的名词解释的文件,做好了传上来。还有选读作品的,本人学力有限,诗歌部分学的不错,等有空了也制一份文件传上来。
Part One: Early and Medieval English Literature 1.Beowulf: national epic of the English people;Denmark story;alliteration, metaphors and understatements(此处可能会有填空,选择等小题)
2.Romance(名词解释)
3.“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a famous roman about King Arthur’s story 4.Ballad(名词解释)
5.Character of Robin Hood 6.Geoffrey Chaucer: founder of English poetry;The Canterbury Tales(main contents;124 stories planned, only 24 finished;written in Middle English;significance;form: heroic couplet)7.Heroic couplet(名词解释)Part Two: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8.The Authorized Version of English Bible and its significance(填空选择)
9.Renaissance(名词解释)10.Thomas More??Utopia 11.Sonnet(名词解释)
12.Blank verse(名词解释)13.Edmund Spenser “The Faerie Queene”;Amoretti(collection of his sonnets)Spenserian Stanza(名词解释)
14.Francis Bacon “essays” esp.“Of Studies”(推荐阅读,学习写正式语体的英文文章的好参照,本文用词正式优雅,多排比句和长句,语言造诣非常高,里面很多话都可以引用做格言警句,非常值得一读)
15.Christopher Marlowe(“Doctor Faustus” and his achievements)16.William Shakespeare可以说是英国文学史中最重要的作家,一定要看熟了。四大喜剧,四大悲剧比较重要,此外就是罗密欧与朱立叶了,这些剧的主题,背景,情节,人物形象都要熟悉,当然他最重要的喜剧作品是Hamlet这是肯定的。他的sonnet也很重要,最重要属sonnet18。(其戏剧中著名对白和几首有名的十四行诗可能会出选读)Lecture 1 Part 1 Early and Medieval English Literature “Early” here means English literature in primitive and slavery society.“Medieval period” is a quite special period in English history.In Chinese “Medieval” or “The Middle Age” means “中世纪”.You may hear something about this period.It was called “The Middle Age” because it was considered as the time between ancient world and the modern world.Here “Medieval” means English literature in feudal England before the Renaissance.I.Early English Literature(Anglo-Saxon Literature)1, Historical Background 1 The earliest inhabitants of the British Isles were Britons, a tribe of Celts.Today most Celts lived in Scotland and Wales.2 From 55 B.C.to 410 A.D.Romans conquered the Great Britain.The Roman army was led by Julius Caesar, who was a very famous figure in ancient Rome.He was a famous general and conquered lot of places in Europe and then he became dictator of Rome.He had famous words “I came, I saw, I conquered”.You can see how strong this man’s will is.Consequence of Roman conquest: a network of highways;scores of towns, including London;Roman lifestyle 3 English Conquest •Shortly after Romans’ retreat, the Britain was invaded by Anglos, Saxons and Jutes.And by the 7th century Old English emerged.•Anglo-Saxon period witnessed a transition from tribal society to feudalism.•Anglo-Saxons were Christianized in the 7th century.Before Christianization, Anglo-Saxons believed in old northern European mythologies.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old Britain mythologies you may read the famous novel “The Lord of the Rings”, which was a collection of old northern European mythologies.The Christianization of Anglo-Saxons influenced the record of old English literature.2, Beowulf ?? National epic of English people 1 Definition of epic: an extended narrative poem in elevated or dignified language, celebrating the feats of a legendary or traditional hero 2 Story of Beowulf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story of Beowulf on textbook by themselves and then ask them “What are the three adventures mentioned in the story?” •The story of Beowulf includes three adventures: killing monster Grendel, killing Grendel’s mother and killing a fire dragon.3 Some important points •“Beowulf” is a folk legend brought to England by Anglo-Saxons from their continental homes.However it also reflected the features of the tribal society in Britain.•Originally Beowulf, the great epic, was in oral form and it must be a collective creation.•Beowulf in the epic is a legendary figure.In formal history you can not find a man named Beowulf.④ Artistic features of “Beowulf” •Using alliteration Definition of alliteration: a rhetorical device, meaning some words in a sentence begin with the same consonant sound(头韵)Some examples on P5 •Using metaphor and understatement Definition of understatement: expressing something in a controlled way Understatement is a typical way for Englishmen to express their ideas.You may find some examples on P6 ⑤ Epic tradition in Europe long narrative verse, part-historical and part-legendary origin This tradition can be traced back to Homer’s “Iliad” and “Odyssey”.Similar works in Europe are “Edda” and “Saga” from Iceland etc.(referring to 《欧洲文学史》)3, “Anglo-Saxon Chronicle”
• The book was conceived by King Alfred the Great.He also organized and supervised the writing process of the book.•This book is a very important historical document and specimen of Anglo-Saxon prose.II, Medieval English Literature 1, Historical Background 1 Norman conquest in 1066 marks the establishment of feudalism in England.2 By the end of the 14th century, the Middle English emerged.3 The ecclesiastics, from the monks and the clergy to the bishops and archbishops, together possessed over one third of the land in the country and owned numerous serfs, and had their tithes and ecclesiastical courts and the backing of the Pope in Rome.They had much political as well as religious power.Understanding the great influence of Christianity in the medieval Europe is very important for you to understand their literature because Christianity is one of the two resources of European culture.(referring to 《欧洲文化入门》)
一、中世纪文学
古英语文学 英格兰岛的早期居民凯尔特人和其他部族,没有留下书面文学作品。5世纪时,原住北欧的三个日耳曼部落——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侵入英国,他们的史诗《贝奥武甫》传了下来。诗中的英雄贝奥武甫杀巨魔、斗毒龙,并在征服这些自然界恶势力的过程中为民捐躯。它的背景和情节是北欧的,但掺有基督教成分,显示出史诗曾几经修改,已非原貌。按照保存在一部10世纪的手抄本里的版本来看,诗的结构完整,写法生动,所用的头韵、重读字和代称体现了古英语诗歌的特色。
6世纪末,基督教传入英国,出现了宗教文学。僧侣们用拉丁文写书,其中比德所著的《英国人民宗教史》(731年完成)既有难得的史实,又有富于哲理的传说,受到推崇,并译成了英文。此后,丹麦人入侵,不少寺院毁于兵火,学术凋零。9世纪末,韦塞克斯国王阿尔弗雷德大力抗丹,同时着手振兴学术,请了一批学者将拉丁文著作译为英文,并鼓励编写《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这是用英国当地语言写史的开始。
中古英语文学 1066年诺曼人入侵,带来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制度,也带来了一批说法语的贵族。古英语受到了统治阶层语言的影响,本身也在起着变化,12世纪后发展为中古英语。文学上也出现了新风尚,盛行用韵文写的骑士传奇,它们歌颂对领主的忠和对高贵妇人的爱,其中艺术性高的有《高文爵士与绿衣骑士》。它用头韵体诗写成,内容是古代亚瑟王属下一个“圆桌骑士”的奇遇。
14世纪后半叶,中古英语文学达到了高峰。这时期的重要诗人乔叟的创作历程,从早期对法国和意大利作品的仿效,进到后来英国本色的写实,表明了英国文学的自信。他的杰作《坎特伯雷故事集》用优美、活泼的韵文,描写了一群去坎特伯雷朝圣的人的神态言谈;他们来自不同阶层和行业,各人所讲的故事或雅或俗,揭示了多方面的社会现实。同时,还有教会小职员兰格伦写的头韵体长诗《农夫皮尔斯》(一译《农夫彼得之梦》),用梦幻的形式和寓意的象征,写出了1381年农民暴动前后的农村现实,笔锋常带严峻的是非之感。同样宣泄下层人民情绪的还有民间歌谣,它们往往是在长时间的口头流传之后才写定的,其中最初见于15世纪抄本的罗宾汉歌谣,描绘了一群农民劫富济贫、打击教会僧侣和执法吏的事迹,传诵至今。
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6世纪,由于新航路发现后海外贸易发达,英国国力逐渐充实,民族主义高涨,1588年一举击败大陆强国西班牙派来入侵的“无敌舰队”。文化上也出现了一个活动频繁、佳作竞出的文艺复兴局面。
一如在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在英国是以重新发现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开始的。大学里恢复了古希腊语的教学,接着出现了规模宏大的翻译活动,众多的学者、作家将古代希腊、罗马和近代意、法等国的学术和文学名著译成了早期近代英语。哲学家、教育家、历史家、政治家、宗教人士纷纷从事著述,用不同方式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有托马斯·莫尔用拉丁文写的《乌托邦》(1516)。这部作品借一个旅行者谈海外见闻的方式,描绘了一个没有私有制和宗教压迫而崇尚学术的理想社会,而对为了能多产羊毛而大规模圈地、迫使贫苦农民流离失所的“羊吃人”的现实英国作了有力的谴责。
诗歌创作空前活跃,大批诗集出版,开一时风气的重要诗选也陆续问世,其中《杂集》(1557)发表了华埃特和萨里两人对于意大利十四行诗的仿作,使这一诗体在英国生根。到了90年代,锡德尼等著名诗人都出版了十四行诗集,虽然仍以歌颂爱情为主,却能突破旧格局而注入新内容。比十四行更重要的还有其他诗体,或抒情,或叙事,或讽刺,或探讨哲理,都有出色的代表作家,而成就最大的则数斯宾塞。他的主要作品《仙后》(1590~1596)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利用中古骑士传奇的体裁,以寓言为主要手法,在精神上却反对天主教而歌颂作为英国民族象征的伊丽莎白女王,传达了正在兴起的清教主义的严峻的道德观,并且出之以优美而多变的韵文,使得斯宾塞不仅独步当时诗坛,而且成为后世讲究诗艺的作家所仰慕的“诗人的诗人”。
诗歌的成就还包括无韵体诗在剧本里的成功运用。诗同剧的结合产生了这一时期文学最骄傲的成果:诗剧。从16世纪80年代起,诗剧作者们摆脱了中古神秘剧、奇迹剧、道德剧的宗教色彩和粗糙技巧,建立了一种生气勃勃的新戏剧,敏锐、强烈地表达了时代精神,在艺术上作了多方面的大胆创新。第一个成功地使无韵体诗变成戏剧媒介的是马洛。他用“壮丽的诗句”写壮丽的人物,如《帖木儿》(1590)中的中亚大帝国的创立者和《浮士德博士的悲剧》(1604)中的追求无限知识的德国博士,同时又在《爱德华二世》(1594)里将一个国王的遭遇写成了英国第一个历史剧。马洛早死,但是诗剧继续成长,经过基德、格林、查普曼、德克、米德尔顿、马斯顿、海伍德等人的创作实践,题材扩大,技巧更趋成熟,至莎士比亚而集大成。
莎士比亚是演员和剧作家,一生写了37部剧本。他博采众长而又自有创造,在历史剧、喜剧、悲剧、传奇剧各方面都写出了杰作。他的9个历史剧包括了从约翰王到亨利五世(亦即从13世纪初到15世纪末)之间连续300年的英国历史,场面之大实属空前,而作者也写得波澜壮阔,反封建、反内战,热情地歌颂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他的喜剧活泼多趣,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其中《仲夏夜之梦》(1596)和《皆大欢喜》(1600)又充满浪漫诗情,令人神驰;《威尼斯商人》(1597)用生动的法庭对抗的场景提出了海外贸易和犹太人放高利贷等经济问题;而结构完整、语言锋利则又数揭露清教徒虚伪的《第十二夜》(1601)。他写悲剧的天才首先见于《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这个歌颂自由恋爱的剧本象朝露一样新鲜,而一对纯真青年的死又对封建门第的残酷作了有力的控诉,为后来的西欧乃至世界的文学艺术提供了又一个有长远吸引力的主题。1600年以后,他的思想更深刻,技巧也更老练,创作了一系列卓越的悲剧,其中《哈姆雷特》(1601)写一个年轻的人文主义者面对邪恶势力,在怀疑、犹豫之后终于为“重整乾坤”而献出生命;《奥瑟罗》(1604)写一个威尼斯的黑人大将虽然武功盖世,却仍然受到邪恶势力的捉弄,以至亲手杀了无辜的爱妻;《李尔王》(1606)写一个国王在老年做了极不合情理的事,因此也受到极不合情理的对待,终于流落在民间,而在这过程中反而悟到了真理;《麦克白》(1606)则深入探索了野心的毁灭性,在充满迷信和恐怖的气氛里,作者却让他笔下的罪人不时剖析内心,沉思和反省给了这个悲剧以更大的深度。这一时期的作品标志着莎士比亚达到了他的戏剧艺术的顶点。以后他转入传奇剧的写作,以宽恕和解为主题,其中《暴风雨》(1611)仍是有魅力的佳作。
在莎士比亚创作的末期,诗剧仍然繁荣,不仅有鲍蒙特与弗莱彻等人在写传奇剧,还出现了莎士比亚所未曾尝试的社会讽刺剧,其代表作家是琼森。他的最好的剧作是《狐狸》(1606年上演)和《炼金术士》(1610年上演),它们把17世纪初年伦敦社会上的骗子、方士、食客、荡妇、清教徒之流暴露得淋漓尽致,诗句也典丽有力。但琼森后来为了投合宫廷所好而去写假面剧。同时舞台上出现了韦伯斯特、特纳等人写的凶杀剧,他们以绝好的诗才而渲染色情和恐怖,诗剧的败象已现。等到福特、修莱等人的剧本上演,不仅内容猥琐,韵文也虚浮,深为在政治上日益强大、信仰清教主义的资产阶级所不喜,他们所控制的国会于1642年通过法令,封闭了所有戏院。从16世纪兴起的英国诗剧,在经历了60年的光辉灿烂的成长过程之后,至此乃告衰竭
文艺复兴文学中还有丰富多采的散文作品。16世纪的英语虽然稍嫌芜杂,却十分富于表达力,叙事、状物、写景、辩难,无所不能,因此出现了各种风格的散文,繁丽工整如黎里的《尤佛伊斯》(1579~1580),明白晓畅如纳什的《不幸的旅人》(1594),绵密雅洁如胡克的《论教会政策的法则》(1594~1597),简约隽永如培根的《随笔》(1597~1625)。上述黎里与纳什二书也是原始形态的小说。此外还有德洛尼写小城镇手工业者的三本书,特别是写鞋匠的《高贵的行业》(1600),在细节的叙述上已接近后来的现实主义小说。正是由于这时英语表达力强,所以在大规模的翻译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译作,如诺斯所译的普卢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1579)和弗洛里奥所译的蒙田的《随笔集》(1603)。它们都是莎士比亚参考过的书。17世纪初最重要的译作则是1611年由国王詹姆斯一世下令出版的英文《圣经》。它是47位学者集体翻译的成果,吸收了以前英文译本的优点,用词纯朴而富于形象,韵律也饶声调之美,对后来的英语产生了重大而持久的影响。以上思想、学术、诗、诗剧、散文、翻译等方面的活动成就卓越,尤以诗剧为最,使这一时期文学成为欧洲以至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
三、17世纪文学 16、17世纪之交,英国国内政治经济的矛盾加深,人心动荡,反映于文学的,除了上述诗剧的衰败,还有在散文作品中围绕政治与宗教问题的论争文章的急剧增多,在诗歌中出现了以多恩为代表的玄学派诗和一些称为骑士派的贵族青年所写的爱情诗,前者用新奇的形象和节奏写怀疑与信念交替的复杂心情,显示出当时科学大进展冲击传统文化的影响;后者则表达了一种末世情调。
17世纪40年代,革命终于爆发。人民经过公开审判,处决了国王查理一世,并在打了一场激烈的内战之后建立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资产阶级政权。在文学上,革命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是有大量的传单和小册子印行,各种集团特别是属于革命阵营左翼的平均派和掘地派通过它们来发表政见,其中李尔本、温斯坦利等人写得犀利有力;二是出现了一个革命的大诗人——弥尔顿。
弥尔顿对于革命的贡献,首先在于他的政论文。从1641年起,他搁下了早以优美著称的诗笔,而用英文和拉丁文写了许多政论小册子,为英国人民处死国王的革命行动辩护,也发表他的进步主张,如《论离婚》(1643)和《论出版自由》(1644)。他的文章虽然句式繁复,却有雄奇之美,在英国散文中自成一格。
1660年革命遭受了重大挫折,王政复辟。这时弥尔顿已经双目失明,受着政治迫害,但他痛定思痛,把自己的一腔孤愤写进了他一生最后的三大作品。首先是《失乐园》(1667)。这首以人类祖先失去乐园的圣经故事为主题的史诗表达了作者的清教主义,而在对于撒旦的描写中则又倾注着他的革命思想,正是那些歌颂叛逆者的响亮诗行构成了诗中最动人的篇章。继之而来的《复乐园》(1671)叙述耶稣拒绝撒旦诱惑的节操,虽见平淡,仍多佳句。同时出版的《力士参孙》是英文中最出色的希腊式古典悲剧,结构严谨而人物突出。作者写参孙双目失明,身陷囹圄,而仍力抗强暴,终于与敌人同归于尽。这当中有弥尔顿对自己不平凡的一生的回顾,炽热的情感溢出诗行,表示他依然壮怀激烈,不变革命初衷。在艺术上弥尔顿力求完美,以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为典范,然又不失英国本色,在他的笔下无韵诗更具有庄严灿烂之美,表现了“雄伟的风格”。
王政复辟以后,文学风气为之一变,盛行嘲笑清教徒的讽刺诗,法国式的“英雄悲剧”和反映浮华、轻佻的贵族生活的“风尚喜剧”。这类喜剧中也有意存讽刺的,如康格里夫的《如此世道》(1700)。这时文坛上的领袖人物是德莱顿,他有多方面的才能,主要成就在政治讽刺诗和文论。也有作家反对当时的社会风尚,如来自下层人民的班扬,他的《天路历程》(1678)用朴素而生动的文字和寓言的形式叙述了虔诚教徒在一个充满罪恶的世界里的经历,对居住在“名利场”的上层人物作了严峻的谴责。这里有清教主义的回响,而作品的卓越的叙事能力又使它成为近代小说的前驱。还有两类散文作品,带来了新气象。一类是科学文章。1660年成立的皇家学会要求会员用“工匠、乡下人、商人的语言”,尽力把一切事物表达得“象数学那样朴实无华”。另一类是哲学著作,先有霍布斯,后有洛克,都用清楚、有力的文字发表了他们的经验主义哲学和政治思想,特别是洛克的影响深远的社会契约论成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理论基础。求实的文风和民主思想都是资产阶级所欢迎的;国王虽复位,实权还在他们手里。1688年,他们把另一个不得人心的国王赶下了台,从此政权被商人和地主的联盟所牢牢掌握,文学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四、18世纪文学
18世纪前半叶,英国社会安定,文学上崇尚新古典主义,其代表者是诗人蒲柏。他运用英雄偶句体极为纯熟,擅长写讽刺诗,但以发泄私怨居多。表现出启蒙主义精神的主要是散文作家,他们推进了散文艺术,还开拓了两个文学新领域,即期刊随笔和现实主义小说。
期刊文学是应广大读者的要求而兴起。斯梯尔与艾迪生两人有首创之功。前者创办《闲谈者》报(1709~1711),后者继出《旁观者》报(1711~1712),将街谈巷议和俱乐部里的风趣幽默写上了期刊。艾迪生的文笔尤见典雅。后来笛福、斯威夫特、菲尔丁、约翰逊、哥尔德斯密斯等名家都曾主编期刊或为期刊撰稿,可见此风之盛。由于他们的努力,英国式的随笔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题材更广泛,文笔也更灵活。
更具英国特色而又对欧洲大陆产生重大影响的则是散文小说。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1719)、《摩尔·弗兰德斯》(1722)等书把水手和女仆当做英雄人物来介绍,细节写得十分逼真,虽然书的结构松散,作者却有娓娓动听的说故事的本领,使读者始终保持兴趣。他的文字口语化,善于绘声绘形,而又迅捷有力。这些特点,加上笛福对英国城乡诸色人等的深刻了解,使他奠定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基础。斯威夫特的《格利佛游记》(1726)是以讽刺朝政、表现人类的丑恶为目的的寓言,然而作为故事,也是十分引人入胜。他把现实细节放在十分奇特的幻想的情景之中,而幻想也是正在发展中的英国小说所需要的。世纪中叶,理查逊用书信体小说细致地描写遭遇不幸的少女的内心,以《克拉丽莎》(1747~1748)等大部头小说感动了一整代英国和西欧的读者,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称之为伟大创造力的表现。但在菲尔丁的眼里,理查逊只是市侩哲学的代表,于是他起而用仿作去讽刺之,其结果却掌握了写小说的艺术,于是有了他自己的创作,其中最受称道的是《弃婴托姆·琼斯的故事》(1749),它的人物、风景、场面都是典型的英国式的。作者歌颂真诚、热心、忠实而又不受传统束缚的青年男女,全书有一种爽朗、清新的空气,而又结构完整,把现实主义小说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当时及稍后还有斯摩莱特、哥尔德斯密斯、斯特恩等人的小说,或扩充了题材,或实验了新写法,都有建树,因此虽然世纪末出现了渲染神秘恐怖的“哥特小说”,但是现实主义已经成为英国小说中的主流,继续向前发展。菲尔丁的作品《弃婴托姆·琼斯的故事》插图
出色的散文还见于其他文学品种。约翰逊的《诗人传》(1779~1781)是传记和文论的卓越结合,鲍斯韦尔的《约翰逊传》(1791)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境界,伯克的《论美洲的赋税》(1774)展示了政治讲演术的力量,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1776~1788)更以其深刻的启蒙主义思想和典丽的文笔成为全欧钦仰的史学杰作。
然而散文之势虽盛,诗歌并未沉寂,不仅有世纪初的蒲柏和汤姆逊在创作,就是一些散文名家,如斯威夫特、约翰逊和哥尔德斯密斯,也善于写诗。等到世纪后半叶,感伤主义抬头,诗歌也复振,出现了扬格的《夜思》(1742~1745)和格雷的《墓园挽歌》(1750)等佳作,反映了英国许多人在产业革命加紧进行中所感到的痛苦和彷徨。珀西编的《英诗辑古》(1765)引起了对古民歌的爱好,于是仿作者有之,伪造者有之,形成一种对中世纪神往的风气。这时从经济不甚发达的苏格兰传来了农民诗人彭斯的声音,他既是旧民歌的整理者,又是新诗篇的创造者,而吟唱的内容则是爱情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新思想。后者正是法国启蒙思想的结晶,在80年代之末导致了法国大革命。对这次革命的迎或拒,同情或反对,使英国散文作家发生了严重的分裂,但大多数诗人却在革命初起的“黎明”时刻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在这样的气氛中产生了浪漫主义诗歌。
考研英国文学复习要点(参照教材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
本文供考研英国文学复习第二遍和第三遍的时候使用,第一遍要把教材细读一遍。
很多人觉的文学学的乱七八糟,主要是因为脑子里没有一个清晰的纲领,在临考前脑子里要对文学有很清晰的纲领,这样就算复习的差不多了。有人又问?什么是纲领?比如说英国文学吧,你要知道英国文学大致分为多少个时期,每一个时期有什么总体特点,有什么总体的literary trend,然后这个时期有那些重要的作家,每一个重要的作家都写过什么重要的作品,这些重要的作品大致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有什么写作特色,除了这些之外,再对基本的文学术语有所了解就差不多了。当然如果要求选读的,选读作品得另看。这里名词解释都没有具体打上,因为我在做另外一份专门的名词解释的文件,做好了传上来。还有选读作品的,本人学力有限,诗歌部分学的不错,等有空了也制一份文件传上来。
Part One: Early and Medieval English Literature 1.Beowulf: national epic of the English people;Denmark story;alliteration, metaphors and understatements(此处可能会有填空,选择等小题)
2.Romance(名词解释)
3.“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a famous roman about King Arthur’s story 4.Ballad(名词解释)
5.Character of Robin Hood 6.Geoffrey Chaucer: founder of English poetry;The Canterbury Tales(main contents;124 stories planned, only 24 finished;written in Middle English;significance;form: heroic couplet)7.Heroic couplet(名词解释)Part Two: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8.The Authorized Version of English Bible and its significance(填空选择)
9.Renaissance(名词解释)10.Thomas More??Utopia 11.Sonnet(名词解释)
12.Blank verse(名词解释)13.Edmund Spenser “The Faerie Queene”;Amoretti(collection of his sonnets)Spenserian Stanza(名词解释)
14.Francis Bacon “essays” esp.“Of Studies”(推荐阅读,学习写正式语体的英文文章的好参照,本文用词正式优雅,多排比句和长句,语言造诣非常高,里面很多话都可以引用做格言警句,非常值得一读)
15.Christopher Marlowe(“Doctor Faustus” and his achievements)16.William Shakespeare可以说是英国文学史中最重要的作家,一定要看熟了。四大喜剧,四大悲剧比较重要,此外就是罗密欧与朱立叶了,这些剧的主题,背景,情节,人物形象都要熟悉,当然他最重要的喜剧作品是Hamlet这是肯定的。他的sonnet也很重要,最重要属sonnet18。(其戏剧中著名对白和几首有名的十四行诗可能会出选读)Lecture 1 Part 1 Early and Medieval English Literature “Early” here means English literature in primitive and slavery society.“Medieval period” is a quite special period in English history.In Chinese “Medieval” or “The Middle Age” means “中世纪”.You may hear something about this period.It was called “The Middle Age” because it was considered as the time between ancient world and the modern world.Here “Medieval” means English literature in feudal England before the Renaissance.I.Early English Literature(Anglo-Saxon Literature)1, Historical Background 1 The earliest inhabitants of the British Isles were Britons, a tribe of Celts.Today most Celts lived in Scotland and Wales.2 From 55 B.C.to 410 A.D.Romans conquered the Great Britain.The Roman army was led by Julius Caesar, who was a very famous figure in ancient Rome.He was a famous general and conquered lot of places in Europe and then he became dictator of Rome.He had famous words “I came, I saw, I conquered”.You can see how strong this man’s will is.Consequence of Roman conquest: a network of highways;scores of towns, including London;Roman lifestyle 3 English Conquest •Shortly after Romans’ retreat, the Britain was invaded by Anglos, Saxons and Jutes.And by the 7th century Old English emerged.•Anglo-Saxon period witnessed a transition from tribal society to feudalism.•Anglo-Saxons were Christianized in the 7th century.Before Christianization, Anglo-Saxons believed in old northern European mythologies.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old Britain mythologies you may read the famous novel “The Lord of the Rings”, which was a collection of old northern European mythologies.The Christianization of Anglo-Saxons influenced the record of old English literature.2, Beowulf ?? National epic of English people 1 Definition of epic: an extended narrative poem in elevated or dignified language, celebrating the feats of a legendary or traditional hero 2 Story of Beowulf •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story of Beowulf on textbook by themselves and then ask them “What are the three adventures mentioned in the story?” •The story of Beowulf includes three adventures: killing monster Grendel, killing Grendel’s mother and killing a fire dragon.3 Some important points •“Beowulf” is a folk legend brought to England by Anglo-Saxons from their continental homes.However it also reflected the features of the tribal society in Britain.•Originally Beowulf, the great epic, was in oral form and it must be a collective creation.•Beowulf in the epic is a legendary figure.In formal history you can not find a man named Beowulf.④ Artistic features of “Beowulf” •Using alliteration Definition of alliteration: a rhetorical device, meaning some words in a sentence begin with the same consonant sound(头韵)Some examples on P5 •Using metaphor and understatement Definition of understatement: expressing something in a controlled way Understatement is a typical way for Englishmen to express their ideas.You may find some examples on P6 ⑤ Epic tradition in Europe long narrative verse, part-historical and part-legendary origin This tradition can be traced back to Homer’s “Iliad” and “Odyssey”.Similar works in Europe are “Edda” and “Saga” from Iceland etc.(referring to 《欧洲文学史》)3, “Anglo-Saxon Chronicle”
【最全的英语语法大全】推荐阅读:
最全小升初英语语法点09-09
史上最全英语语法汇总10-14
学生的英语谚语最全09-14
最全的采矿工程专业英语词汇总结10-08
英语介词用法最全总结12-22
精选最全高一英语知识点总结06-22
大学英语四级语法大全11-07
最全的鸡年贺词09-07
最全的成语资料10-25
最全的出纳岗位流程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