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孩子》读后感(推荐9篇)
新学期开学快两个月了,我更加感觉《倾听孩子》太有效了,几乎每次都非常成功:孩子感觉到被接纳和爱,以前积压的问题获得疏通,同时规则被孩子接纳,倾听里面包括着对孩子或自己的内在孩童的感觉和情绪的无条件接纳,包括在对方需要的时候陪伴、给予爱,倾听对方的声音。
大部分的父母只注重在物质生活上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和愿望,当孩子在精神上和感情上需要支持和帮助时,却往往因为时间和精力的不足无法满足他们,情急之中便同意满足孩子的某个物质要求,以便使自己迅速从麻烦中解脱出来。当孩子意识到父母及老师的这一弱点时,意识到自己的精神和感情难以得到关注时,他们就会以不断提高物质需求的方式来获取关注,直到父母发现孩子被“宠坏”了。物质是最容易实现的关怀,心灵的关怀却是需要我们用身心来付出的,无疑也是更艰巨的付出。
倾听这两个字本身就意味着少说话。不要急于劝说孩子,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而是让孩子先表达自己的情绪。就好比家长和孩子都各有一只装满了彩色珠子的瓶子,家长特别想把自己的漂亮珠子分给孩子一些,然而当孩子的瓶子满的冒了尖儿的时候,你怎么给他,他都盛不进去,都会洒出来,弄得一团糟。因此我们必须拿出倾听这个空瓶子来,让孩子把情绪的珠子倾倒出来一部分,他的瓶子有了空当,才能装进我们的珠子。哭泣表明孩子感到伤心了。越是爱哭的孩子,越说明他心里深藏着一些痛苦和压抑。而哭泣本身能够愈合孩子的创伤。因此我们要允许孩子发脾气、大哭,以排解创伤,发泄平日里积攒的缺憾。
当孩子得到有效倾听之后,会逐渐平息下来,并且开始转变。但我们一定要耐心,不要流露出不耐烦或者干脆命令孩子停止哭泣。不要期望或者要求孩子,因为他们大脑的发育还没有成熟到那个阶段。他们可能会找到一个补救的办法,也就是所谓的给自己找个台阶下来,并且讨好家长。我们要悉心捕捉孩子这种细微的转变,并给予积极的响应。当孩子出现美好、善良的行为时,我们要由衷地给予赞美,让这种行为保留下来。
倾听是一门重要的社会、人际交往技巧,学会倾听孩子不仅有助于亲子关系,亦有助于身边其他的人际关系。通过书中的观点,我觉得孩子的确不会存心跟我们为难,大多数时间是我们误解他们或者我们的要求孩子们力有不逮!我们必须重视与孩子的对话,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
最近又听说有孩子跳楼了。孩子们怎么了?他们不快乐,快乐是童年给孩子的。没有童年的孩子,人生不快乐。但是,童年快乐吗?今天我们做幼儿工作的是在成龙成凤的路上教育孩子,让孩子真正快乐。人各有其长,我们要扬长避短,而不是让孩子什么都长。龙有不同,人有不同。有的孩子是学音乐的孩子,音乐响起就翩翩起舞,就像舟舟。他天生弱智,但他爸爸没有放弃他,天天带他上班。爸爸在中央乐团工作,忽然有一天看见他孩子拿着筷子当指挥棒,爸爸很高兴就给他买了指挥棒,阿姨也很喜欢他,让他去指挥,最后他上了国际舞台。人家说舟舟是天才指挥,给幅画就给谱出曲子来。老天很公平,没给你这个,一定给你那个。这样的孩子多了,爱因斯坦也是一个例子。有的孩子是图画的孩子,他的想象能力很丰富,右脑很发达,这种人记忆基本上不是用文字,而是用图画记忆。我就是图画记忆,我讲话从来不拿稿,我是把心中的图画描绘给你听,这是我的一种记忆方式。有的孩子是文字孩子,过目不忘,一本书一会儿就看完了。你说他囫囵吞枣,他全知道,他是全脑记忆的。很多领导人就有这样的天才,胡锦涛总书记就有这种本事。还有的孩子是数学孩子、数字孩子,对他们来说做数学就是玩数学。
我说我妈是教育家,她只有小学文化,但她很会教育孩子,她不把孩子互相比较。我妈只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妈曾说要送给孩子们每人一个礼物,我二姐特细心,妈妈就送她把锁,她会看家;我妈说要送给我一个喇叭,让我去外边吹去,因为这是我的爱好。今天我们培育孩子要给他自信心。所有幼儿园老师要会笑,孩子爱不爱你决定他爱不爱上幼儿园,就这么简单。现在的孩子都是龙和凤,怎么把他培育好,早期教育至关重要。幼儿园太重要了,0—3岁,3—6岁都是人的关键期、黄金时期。我记得有一个很著名的科学家,人们问他,“在你的一生学习历程中,哪一个印象最深?”他说幼儿园。如果问我,我也会说幼儿园,其实我只上了两年幼儿园,五六岁时上了两年。我觉得幼儿园给了我三大宝贝。
第一就是想象力。
上幼儿园第一天老师发给每人六支彩色铅笔,我当时非常高兴。我从小爱画画,在地上用铅笔画。第一次用彩色铅笔画了之后,自己很得意,交上去后老师问我,“你画的是什么?”我从来不知道画的是什么,我只是试试我画的颜色是什么。但老师问我,我就说“烟”。老师笑着说:“好,你去观察一下你家的烟是什么颜色的。”于是我就开始研究,路上开始看,烟是什么颜色。后来觉得很失望,没有彩色的,都是黑白的。然后我就开始想象,烟都是彩色的,如果像画的那样就美丽了。第二天我跟老师说:“我画的是彩色的烟,明天的烟。”老师说我“想象力真丰富”,从此以后,想象力变成优点了。
第二个就是创造力。
我觉得幼儿园里最好玩的就是搭积木,可以搭成各种各样的,很有成就感。因为搭积木,我对房子很感兴趣,后来开始研究房子和设计。应该说,在玩的过程中就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创造能力,你可以把一个东西变成这样或者是那样。积木这个东西太好了,它能给你多种变化。但是很遗憾,现在很多积木我们不敢给孩子,因为它有毒,还有很多积木不够大,太小,容易吞到肚子里。我曾经在一个城市的幼儿园给孩子们画了三五个圆,让他们把圆变化一下,看可以变成什么。城里孩子说,变化成葵花、小人,画得很复杂。我到一个农村小学,让孩子们画五个圆。他们在上面画了一个说是鸭梨,下面是气球,下面再画是太阳从地上升起,还有铜钱和刚买的芝麻烧饼。拥有的东西越多的孩子越缺少想象力,相反,缺少东西、渴望愿望成真的孩子越有想象力。
第三就是领导力。
在幼儿园,小朋友中年纪稍微大一点儿就是头儿,我那会儿是个头儿。我不仅跟女孩子玩过家家,我还跟男孩玩沙土。我引导他们做一个工程,老师一检查卫生,我就说“卧倒”。我毕业的时候,老师给我的评价是:“卢勤小朋友活泼可爱,爱帮助别人,组织能力很强,但是要注意个人卫生。”后来我长大了,个人卫生不太好,但我从小学第一天开始就当干部,直到我退休。
孩子到三岁就要进入幼儿园。真正办好幼儿园不容易。孩子的童年需要什么?这个至关重要。有一种声音是来自心灵的声音,我们怎么能听到呢?一个小女孩蹲在地上看蚂蚁。
大人说:“你干什么呢?”
小女孩说:“我在听蚂蚁唱歌。”
大人说:“蚂蚁还会唱歌?”
小女孩说:“你不蹲下来你能听到吗?”
你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所以说,要蹲下来跟孩子交流,这至关重要。你想听到孩子的声音,就要跟他在一个水平线上,用他的眼神看世界才可以看懂今天的世界。孩子有什么需求?
第一,童年需要童话。
孩子的童年时间是非常珍贵的,孩子离不开童话。如果一个孩子三岁开始就考虑国家大事,考虑你们家挣钱的事,他的愿望说出来就是当大款、赚大钱,这个孩子的一生不会幸福。因为他没有童话般的童年。
第二,今天的孩子需要倾听。
我们老是让孩子听话,听老师的话,听爸爸妈妈的话,他们自己说话谁来倾听?我们所有的父母和老师都要认真听孩子说话。你说我听,我说你听,就是沟通。不要老去教训孩子,不要老把孩子当教育对象,喋喋不休。孩子提了一个问题,很小的问题,便无需说一大堆,其实你一句、我一句就够了,没有那么复杂。
第三,孩子需要尊重。
孩子怎么成人?他被人尊重,他有自尊,他就长大了。孩子说话要管用,如果孩子说的都是小屁孩儿的话,孩子永远长不大。你要让孩子有尊严,就要从小尊重他说的话。我做知心姐姐一直做这样的工作,满足孩子这个需求,让他有尊严地活着。如果你让他从小就觉得“我说话也管用”,他多么自豪,他对这个集体和国家会产生一种崇高的责任意识。所以,要重视孩子说的话,在我们幼儿园建设中,孩子有什么好的建议,采纳之后一定要说“这是某某小朋友提的建议”,这样他就很自豪。
第四,他们需要自信。
老鹰生小鹰之前,会搁一些茸茸的小草和羽毛在坚硬的树杈上。小鹰在软软的羽毛上,鹰妈妈给它喂食。等它长大一些,给它把毛撤走,草也撤走,只剩下很尖的树枝,小鹰待不下去了,掉下去了,老鹰就把它接起来……所以,小鹰后来能够飞向蓝天。放开手,让孩子去体验,在体验中长大,这个非常重要。今天我们管得太多了,爸爸妈妈不管,爷爷奶奶也管。管得太多的孩子最后的结果就是无能,无能的孩子就没有自信,这些孩子走上社会,变成了啃老族。要往远看,对孩子放手,让他们飞翔。
最后一个需求就是创新。我们国家进入创新的时代,不能只满足中国制造,要有中国创造。创造靠什么?靠创意。创意靠什么?靠提问。可是今天的孩子不大会提问,只会回答问题,不会提出问题。科学家有一句话:求学问先学问,只学答非学问,只会回答不叫学问。让孩子从小学会提问,这是创新的开始。当孩子向你提出“为什么”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回答,不要直接告诉他答案,那样不好。瓦特小时候看到,水一开壶盖就开始蹦。奶奶说:“水一开就顶起来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一直把问号放到心中许多年,最后终于明白了,水变成气膨胀了,把壶盖顶开了。他想:如果气有这么大能量,能不能做机械运动的能量?最后,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成为工业革命的开端,为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我研究半天,他为什么有贡献?就是因为奶奶告诉他“我不知道”,所以需要他自己找答案,可见自觉去发现特别重要。
培养幼儿的倾听,绝不是“听听而已”,除了动作上的倾听,我们更要注意用心、动脑,注重沟通。
一、静下心来听孩子说话
尊重孩子是做孩子倾听者的前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如无其事”或“漫不经心”地在“听”孩子说话,孩子表现出“很无奈”很不受重视“的表情,甚至有的孩子问:“你到底听没听我说话”我们不是没有听孩子说话,而是没有用心倾听孩子说话。要想真正成为孩子的倾听者,就必须尊重孩子,静下心来全心全意的倾听孩子说话。
二、蹲下身来与孩子交流
在孩子面前教师仍是高大巨人,同样站着“对话”时,必然迫使孩子做出仰视的姿态,这就在心理上给孩子造成一种巨大的压力,有一种强迫感,从而失去安全和信心。所以,教师在听孩子说话或与儿童讲话时,最好能蹲下身来,与孩子形成“目光平视”,并表现出孩子说话的兴趣、用心和关注,从而鼓励他们多与他人交流,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从中得到自信和成长。倾听孩子时,最好不要打断孩子说话。在孩子完成对一个事物完整的描述、对一种愿望充分的表达、对某种时间精力的感受等过程中,如果孩子还没有“说完”就打断孩子,不仅使孩子的语言发展受到影响,而且也不利于孩子思维连续性和逻辑性形成,为此,我们一定要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
三、打破常规与孩子多样沟通
倾听孩子,不仅表现在倾听孩子说话的外显语言层面,而且还有多渠道、多途径关注儿童“心声”的更深层次之意味。如,儿童绘画作品、平时“怪异行为”、破坏行为“以及涵盖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细节,或许都表达了他们的信号。我们幼儿教师就必须打破常規,“另辟蹊径”,要读懂他们这些“密码语言”,真正走进孩子心灵世界。探索寻找有效途径,与孩子多沟通,在沟通中建立和谐、安全、信任的人际交流环境,进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四、教会孩子学会倾听
我们在倾听孩子的同时,还让幼儿学会倾听,这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目标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时代要求。要尊重孩子的同时,也要教会孩子学会倾听。
教育绝不仅仅存在于育儿讲座、兴趣班,教育存在于孩子的每一个生命时刻。只有孩子内心被充分倾听、被真正理解,才能在自由的教育环境中锻炼成长。
(作者单位 吉林省扶余市幼儿园)
鲁迅先生《野草•秋夜》是这样开头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身为父母,在我们生命的后园里也存在着两株树,一株是孩子“认知发展”的树,还有一株是孩子“情感发展”的树。这两株树伴随孩子生命的开始而扎下根,却由于后天承受的阳光、雨露或者雷暴、冰霜从而呈现出差异极大的生长景观,带来完全不同的生命意义和结果。
“认知发展”这株树长得好不好,要看最终这树的躯干和枝叶是不是自由地涌动着“创造力”独特的浆液;“情感发展”这株树长得好不好,要看最终这树的果实是不是个个坚实、成熟、饱满,经得起风、雪、雷、电的威胁甚至摧折。越来越多的统计数字表明:一个孩子未来的希望有多大取决于“认知”与“情感”这两株树共同生长的结果。换句话说,没有创造力的深度也就难以推开真正成功的大门。同时,如果没有情感的深度,即使侥幸获得了一时的成功也还是难以将成功进行到底,长久地拥有幸福、自在的人生。
与国外作父母的相比较,我们中国作父母的似乎太多地把物力、精力和梦想集中在了培养孩子“认知”之树的单一茁壮成长上,忽略甚至蔑视了孩子“情感”之树成长的正当渴望,似乎“奥数”、“过级”、“满分”等等也就构成了孩子生活世界的全部。
也许,做父母的可悲之处恰恰在于:我们同样经历过孩子心灵和肉体成长的的所有阶段,然而当我们终于“长大成人”,身为父母之后,却断然拒绝和我们的孩子共同完成再一次的成长。我们开始以爱的名义仰仗自己经验的权威,施展自己顽固不化的意志,面对着清新、蓬勃、有着无限种潜能的生命却强迫它束手无策地就范于我们已经停止生长了的观念、情感以及对周围世界不加选择的好奇。我们不知不觉中成了一厢情愿、喋喋不休、自私自利的“布道者”;而孩子则成了无所适从,充满着困惑、压抑和挫折感的孤独的“倾听者”。毫不夸张地说,孩子此后人生成功希望的破灭大致根源于此。
我想在这里对所有作父母的大声疾呼:培育孩子不同于培育任何其它的生命。孩子需要父母和他们一起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奥秘其实就是对这一严酷事实进行毫不妥协的颠覆——互换角色,让孩子成为自己“认知”和“情感”发展历程的“布道者”,而作父母的要努力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倾听者”,一个真正的、积极的、平等的,值得孩子信赖的“倾听者”。如果成功的父母无一例外首先必须是成功的“倾听者”,那么我们怎样倾听?倾听些什么?
从孩子出生到跚跚学步(infants, toddlers, 0岁—3岁):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自我”开始奠定基础,孩子的“情感”开始初步整合。这时的倾听意谓着:同尚不能用语言清晰表达自己内在要求的孩子建立基本的信任,也就是,努力“正确”、“及时”地对孩子含糊表达出的“意义”做出积极的回应。容忍孩子模棱两可的行为特征。耐心而明确地帮助他们建立对自己行为后果的好与坏、肯定与否定等的初步意识。孩子情感的生长此时最需要的是足够的安全感和明确的鼓励。
学前期(preschoolers,3岁—5岁):进入这一阶段,孩子对于父母的期待和培养标准有了渐渐清晰的意识。孩子对父母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从行为到情感开始敏感,知道如何讨好或激怒他们的父母。孩子以性别区分的情感表达方式开始形成。这时的倾听意谓着:鼓励孩子学习用具体而准确的语汇表达他们的情感,尤其是帮助他们仔细分辨特殊的情感。例如,这一阶段的孩子很容易分辨“快乐”与“忧伤”,但面对“忧伤”和“愤怒”之间的区别却往往困惑不解。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对外部世界发生兴趣。想像和幻想成为他们同外部世界沟通的主要方式。他们常常会把故事的想像直接等同于现实。此时的倾听意谓着:借用优秀的故事作为有力的手段,让他们参与其中,引导他们主动讲述或复述,在一种完全不涉及敏感自我的放松心理状态下,间接表达出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察、思考、挣扎和期望。
学龄期(school-age children,6岁—12岁):这一阶段伴随着孩子身体生长的需要以及不得不同外部世界沟通的需要。集体性的游戏以及运动等带有“竞争”意味的活动就变得十分重要。此时的倾听意谓着:尽量多地亲自参与这些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与“团队协作”的意识,帮助孩子的“自我”初步适应外在的社会环境。
青春期(adolescents,13岁—18岁):进入这一阶段,孩子一方面越来越强烈地体验到自身生理、心理的巨大变化,同时还强烈意识到社会地位的微妙变化。“叛逆”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表征。夸张地表达自身的情感说明这一阶段的孩子对诸如“痛苦”之类的精神挫折感有了强烈的认知。追求行为上的独立,并且随着认知能力的进步开始习惯于摆脱具体的事件或情境而代之以初步的抽象思维。此时的倾听意谓着:鼓励孩子行为、情感方面的独立意识,关注他们生理健康的细枝末节,平等地以自己成人的经验帮助他们养成对事物的判断力,帮助他们缓解来自同辈人各式各样的压力。要理性地面对孩子青春期对成人的挑战、对成人观点的争论,引导他们从以前“自由地”(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表达内心的情感过渡到“艺术地”(考虑到他人的感受)表达内心的情感,令他们领悟到要想让人尊重自己先要学会尊重他人。进入青春期,孩子的情感成长不再仅仅与“当前”事件或情境有关,而是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信仰的体系。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这个世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孩子,就像这个世界不存在一模一样的两片树叶。然而,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道路中最重要的一条却是作父母的要用真心的倾听与有效的沟通和孩子再一次经历共同的成长。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把孩子引向未来真正的幸福。所谓真正的幸福只可能来自孩子自身健康的情感能力和创造性的认知能力的共同创造,而不是来自我们自以为慷慨的给予。如果说世界上一切都可能被以某种方式给予的话,只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是注定要靠自己才能获得的。
我不由地想起一则意大利的童话故事“幸福者的衬衫”(The Happy Man‟s Shirt)。从前,有一个王子总是很不开心,任何物质的享乐也无法让他露出一丝笑容。他整天坐在窗户边,呆呆地盯着外面的世界,沉默得一言不发。眼看着心爱的儿子愁眉不展,国王四处求救,召见有学问的医生、学者和哲人,希望得到他们的指点。“我该怎样帮帮我的孩子呢?”国王逢人便问。博学之士们占星问卜,有一天终于带来了答案:“陛下,只有一件事可做。找到一个真正幸福、快乐的人,然后让您的孩子和他交换身上的衬衫。”国王像捞到了救命稻草,广而告之,普天之下寻找一个真正幸福、快乐的人。第一个来到王宫的人是位神父。“你幸福、快乐吗?”国王问。“当然,陛下。”“那你想做我的主教吗?”“如果能做,那当然好啦。”“给我滚开。”国王怒吼道。“我要找的是一个为自己拥有的一切而感到真正幸福、快乐的人,而不是什么“„如果……就……‟的人”。没多久,国王听说一个他国的统治者十分幸福、快乐。他的国家国富民安,妻子美貌倾城,五个孩子漂亮可爱。国王立即派人去想同他交换身上的衬衫。可信使到了他国,却见这位国王整天哀声叹气,寝食难安。“我拥有了一切。可迟早有一天我会死去,而这一切却带也带不走。” 信使断定这个国王根本不幸福、快乐,于是决定不要他的衬衫,宁可空手而归。
最近女儿学了瓷器制作的过程——拉坯、利坯、挖足、仰烧、上釉。那朴实芬芳的泥,清纯贞洁的水,经过人手的揉合,再进入陶窑经受烈火的洗礼,最终冷却、定格,成为了精美陶器,无人不为之倾倒。
我想孩子的培养就是制作瓷器的过程,每一个孩子开始都像这和好的泥,混沌一片,他们能否成为精美的瓷器就看家长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制陶者。一个合格的制陶者,制陶时不仅需要精湛的手艺、丰富的想象,更需要与陶瓷沟通交流,这样才能赋予陶瓷真正的生命,让它成为真正的艺术品。很多家长初为人父、初为人母,会手忙脚乱是正常的,只要能倾听孩子,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一定会成为合格的“制陶者”。
孩子还没成瓷器,可他们的心就如同瓷器,经不起太大的挫折和打击,别看他们只是几岁的孩子,可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自尊心。所以,我们无论是批评还是教育时,都要讲究场合和尺寸,千万不能情绪一来,行动也随之过激,可结果适得其反,他们会闹得越厉害。所以教育孩子要建立在不伤害他们的原则上。我家女儿现在四周岁,和所有的孩子一样顽皮淘气有时还爱发脾气,挑食爱吃零食还爱哭鼻子;可她也可爱贴心有爱心——她就是一个完美的孩子。为了“对付”这个甜蜜蜜的“负担”,我算是使尽了浑身解数。一般以讲道理为主,而且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讲道理。比如她要吃糖,我就问她:还记得老虎吃糖,最后怎么了吗?她马上回答:长蛀牙了,最后牙齿都拔光了。我接着问;牙齿拔光了还能吃很多好吃的吗?她答:不能。我又问:那你还吃糖吗?她如释重负的说:不吃了。或许这时我该庆幸,我生了一个肯讲道理的宝贝。
讲道理哄不住,那就转移注意力。曾经说的比较多的是“妞妞,你看,天上掉什么下来了”,她的反应是看窗外,因为什么都没看到,好奇心会让她忘了刚刚的不快,转而会问:掉什么了啊?我的回答是:猪八戒或林妹妹。当然接下来就是给她编故事了。故事讲完了,刚刚的不快也被丢到九霄云外去了。这个方法有效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是我会忽悠呢,还是孩子天真呢?两者都有吧,只要能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态,不那么娇气,这点忽悠也无可厚非吧?
若讲道理、转移注意力都没用,那就和她一样,她哭,我也哭;她大吼,我也大吼;她坐地上,我也坐地上;她躺地上打滚,我也躺地上打滚。这招叫“以
1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付“无赖”的最好办法就是比她更“无赖”,事实证明这招很管用。
她会一哭二闹三打滚了,说明她长大了,知道无休止的闹可以让大人满足她那些无理的要求(他们可都精着呢,不要小瞧),可当你是跟着她闹,而不是去哄她时,她没辙了,她知道闹不管用了。她看到妈妈这么大的人也会哭,会在地上打滚,反而觉得新鲜好玩,马上就破涕为笑,还会反过来安慰你,然后我们就借此机会,“撒撒娇”,告诉她,我这样完全是因为她无理的要求,并反问她:以后还这样吗?这时她一定会说:不会。在孩子面前,不要总觉得自己是大人,要有大人样,那种交流不平等,不平等就会有伤害。
鉴于她刚才的表现,我会夸夸她:你真是个体贴的宝贝!我们都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孩子们也天天唱“爱我你就夸夸我”。
但夸奖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孩子就像苹果树一样,如果把赞赏的目光放在风枝上,不但得不到收获,反倒阻碍孩子的成长,如果把赞赏的目光放在果枝上,孩子则会硕果累累,伴随着赏识的目光桃李芬芳。我们夸一个小孩子漂亮,我们不应该夸奖他长得如何漂亮或者穿的衣服如何漂亮,因为这些并不是经过他自身的努力和付出所得到的,这样反而促使了孩子虚荣心地增强,反倒帮了倒忙。不如夸奖她笑起来很迷人,或者他的衣服穿得很干净等等,这样的夸奖同样会使他感到开心,还能意识到对人微笑是一种礼貌,会得到他人的喜爱和夸奖;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衣服洁净,也能获得他人的称赞和表扬,而这样的表现也将成为他们今后继续保持的目标和方向,这样的赏识和表扬,才是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孩子做得越来越好。
夸奖宝贝时也不要只用“乖”“听话”“好”来形容,多一些具体形象的词语,如;体贴、勇敢、大方、有礼貌、讲道理、不挑食、爱劳动、讲卫生……可以用到的句式有“你真……”“你是一个……的宝贝,妈妈好喜欢”,这样不仅让她知道自己在各种情况下对自己的要求,而且可以丰富她的词汇量。我女儿好动,经常摔跤,每一次摔了跤,她都会马上爬起来,然后边拍身上的土边说:看,我摔跤了都没哭,我很勇敢。女儿有时心血来潮抱着你说:妈妈是最温柔的妈妈,我是最贴心的宝贝。面对这样一件“贴心小棉袄”你不想幸福都难啊!
有一次,由于我太累,无法满足女儿想抱着上楼的要求时,女儿显得很不开
心,就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于是,走到女儿的面前,蹲下来轻轻地抱着她,真诚地说道:“我知道,宝贝一定是走累了,所以才想让妈妈抱着,可妈妈太累了,不能抱你上楼,你一定感到很伤心吧!这样好不好,妈妈拉着你一起走,这样你就可以省些力气了,妈妈也不会那么辛苦了,你是最贴心的宝贝了!而且我们边走边说儿歌,怎么样?”女儿听后,顺从的和我一起上楼了,嘴里还不停地说着她稍微改编过的儿歌:小河流水哗啦啦,我和妈妈去采花,妈妈采了3000朵,我只采了一朵玫瑰花……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真情互动,便博得了孩子大大的好感,当孩子对你有一种亲切和信任感之后,接下来的建议就很容易被接受了。你懂换位思考,孩子也就会换位思考。
说到换位思考,让我想到了我和女儿在家常玩的一个游戏——角色互换,她当妈妈,我当宝宝,我喊她“妈妈”,她喊我“宝宝”。在这个游戏中,女儿很尽责,我说饿,她就给我调奶粉,边喂边说:慢点,别呛到了!我说想睡觉,她就抱着我边拍边唱催眠曲;我说要买玩具,她马上就拿来了。她还会拎着我的包,煞有介事地说:宝宝,妈妈去上班了,在家里听奶奶话啊。……那样子俨然一个温柔贴心的好妈妈。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游戏,他们需要在游戏中找到快乐,也许要在游戏中成长,作为父母的我们也会在游戏中重新觅回已逝的童心。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孩子都是天真的,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浪漫、神奇、多姿多彩的。我们应该珍惜并呵护孩子的这份童心。有的时候,我们不妨忘记现实的日常生活,在孩子周围创造一种童话般的氛围,努力与孩子的童心进行诗情画意的交流。陪女儿睡觉时,女儿最爱听的故事有四个:《猴王出世》《天上掉下个猪八戒》《灰姑娘》《白雪公主》。记得又一次,女儿一直守着一个大石头,盯着它左看右看,我觉得很奇怪,就问她在看什么,她说:我是在看孙悟空会不会蹦出来。她马上又问到:妈妈,你说会不会有猴子蹦出来啊?我答道:如果这是花果山的神石就会。女儿肯定地说:这是花果山的神石。于是继续盯着,我当然是奉陪到底啊,直到天黑,她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马上圣诞节了,我已经买好圣诞树了,各位“同病相怜”的家长们你们为你们家的宝贝准备好装进袜子里的礼物了吗?12月2号的时候,就跟女儿提到了圣诞节,女儿听了很激动,欢呼雀跃,后来天天追着问怎么还没到圣诞节。这时
我多了一个心眼,说那个孩子开心、不爱哭(女儿最近很爱哭,让老师家长都头疼)才会得到圣诞老公公的礼物。她记着呢,幼儿园排练亲子操时,一位叫甜甜的同学有些哭闹,女儿很认真地边摇手边说:甜甜,别哭了,要不然圣诞老公公不会送礼物给你哦。
孩子需要想象的童话世界,当然也离不开能触摸到的大自然。玩耍是儿童的天性,在大自然中玩耍更是一种认识世界、陶冶性情、锻炼身体、增长知识的有益活动。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女儿很爱乡下,她舅曾经问她:妞妞你是哪里人啊?她说:我是乡下人。在乡下可以玩沙玩土,逗猪,抓青蛙(美名其曰带它找妈妈,当然我会让她轻点,告诉她青蛙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能伤害它,让她与大自然接触是要让她学会作为强大者应该要爱护弱小者,而不是欺凌)„„大自然这位老师不仅能丰富孩子的视觉、听觉,甚至是嗅觉,让孩子的感官得到充分的满足,更给她心灵的快乐。各位“同病相怜”的家长们别把孩子交给ipad或 iphone了, 让孩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吧!
实验幼儿园张琴
本学期,我园全体教师在园领导的带领下,共同深入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在学习和研读中不难发现,其核心理念是育人为本,尊重儿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做到倾听、理解、包容和接纳每一位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发展需求,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儿童有个性的发展。
由此我想到了德国教育学家卡尔威特曾说过的一句话:“我认为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敬,表达关心,也是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的对任何事情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他的认识又没有受到轻视和奚落,他就变得毫不迟疑、无所顾忌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先是在家里,然后是学校,将来就可以在工作上,自信勇敢地正式和处理问题。的确,在我们工作中,幼儿就是在倾听中渐渐的成长起来的,幼儿喜欢表达,是因为他学会了倾听,通过倾听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表达后很想得到老师及家人的鼓励和表扬,所以说,幼儿是在倾听中慢慢成长起来的。
而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很多教师往往注重培养孩子学会倾听,习惯于让孩子倾听老师的语言指令,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教师学会倾听孩子是同样的重要,两者缺一不可。那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没有让自己学会用心去倾听孩子的表达,倾听其所言,倾听其所想呢......?
在指南学习过程中,我结合本班幼儿情况,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及与孩子们的交流方式,从中我也有所感悟:
倾听让教师走进孩子心中
每天早晨,孩子们到班级里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我身边,告诉我他们昨晚在家或是早晨在路上看到的事情。如:老师,我爷爷回来了,给我带了好多好吃的东西;老师,我爸爸买的新车今天到家了;老师,今天我穿了新鞋子,漂亮吗?老师,我昨天发热,到医院去挂水了,我没哭......。而这时,我总会停下手中的事,认真听他们的叙述,并微笑着及时给与回应。孩子们叽叽喳喳说完,心满意足地跑开了。
由此可见,教师的倾听让孩子们感觉到了重视和关爱,让他们产生了积极愉快的情绪。在一对一的交流中,我为促进孩子们的语言发展提供了宽松、积极 1的环境,激发了孩子们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兴趣。而在学习《指南》之前,我虽知道倾听的重要性。但有时工作很忙时,当有孩子找我聊天时,我有时会以“老师现在很忙,等会儿再说好吗?”为由,把孩子们先打发走。
倾听让教师更有效地帮助孩子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叫乐乐,他平时不爱与小朋友交往,总是自己一个人玩,课间时与他交流过几次,怎么哄,可他就是一句话不说,后来,有一次午睡时,大家都睡得很香,突然听到了一个小朋友的哭声,哭得很伤心,寻声走去原来是乐乐在哭,只见他闭着眼睛流着眼泪,边哭边说:“妈妈,我爱你,妈妈,你不要走,我要你,妈妈,你快回来吧”。我和刘老师听到孩子的话语,站在一旁流下了眼泪。乐乐,一直不愿说话原来他有心思,等到起床时,我边给他穿衣边和他谈心:“乐乐,你想妈妈了,对吗?” 乐乐看着我难过地说:“是的,我要妈妈快回来,陪陪我。”我看着乐乐问:“乐乐,妈妈不在家里吗?”这时,乐乐突然抓着我的手说:“妈妈和爸爸又吵架了,妈妈又走了,她不要我了,我要妈妈快回来......,”就这样,乐乐一直拉着我的手说了好多好多的话,我把孩子搂在怀里,轻轻抚摸着她,“老师,我好想妈妈。妈妈不要我了。”这是乐乐入园来,第一次和我说这么多的话。听了乐乐的一番话,突然觉得我这个老师很不称职,我没能细心的去了解孩子的心理,没能细心的去观察孩子,没能主动跟孩子去交流,去倾听孩子的想法。我及时与乐乐的奶奶取得了联系,大概了解了乐乐家的情况,原来乐乐的父母已离婚了。后来我说服乐乐妈妈定期回来探望孩子。同时,我会经常和他谈心,听他说说自己开心或难过的事,及时给与鼓励与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以前那个沉默不语、心事重重的乐乐不见了,我看到了一个每天都开心、快乐、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乐乐。有时他会自豪地告诉同伴:“老师也是我妈妈!”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的失误和不足。倾听孩子的心声,让教师能更好地纠正失误,弥补不足。
如何做儿童喜欢的少儿节目呢?已成为广播人必须迫切思考的问题。因为这不仅是全社会的责任与义务, 更肩负着引导和培育民族未来一代的神圣使命。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美国纽约举行了“国际儿童广播电视日奖”的颁奖会上, 由北京电台和中央电台选送的广播节目《倾听孩子、倾听自然》获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最佳节目奖和全球大奖提名奖。这一消息发布后, 不禁让所有从事少儿广播的业内人警醒。“倾听”一个令我们无比熟悉却又陌生的词。做媒体做广播需要倾听受众的声音, 做少儿广播更需要倾听孩子的心声。
一、倾听孩子的童话世界, 避开成人化的思维
放眼看去, 当今的少儿广播节目大都是一个模式, 灌输的说教模式, 完全的成人化模式。有时我们会说西方孩子有创新精神, 而我们的孩子缺少这些, 试想一下, 还不是成人化的思维下给孩子设定了一个固有的模式么?比如, 孩子们在画画, 有些孩子给花儿涂上五颜六色的花瓣, 这时可能成人会说快改过来, 花儿怎么是这样的呢?其实在孩子们的世界里, 花儿就是这样的, 不仅是这样的, 而且可以是任何样子的, 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就是一个童话的天地。此时我们应该正确地去引导, 说:你真聪明, 现在的花都不是这样的, 但说不定以后会是这样啊, 你要用心学习, 以后做一个植物学家, 好好地研究一下。
要让孩子喜欢少儿广播, 需要有一个不仅懂得节目设计而且能从思想上下工夫、动脑子的制作团队。首先这个团队不能停留在墨守成规、闭门造车的原始思维模式下, 要紧跟时代、引领潮流。在走进孩子生活中的前提下, 不断挖掘孩子的潜能, 了解他们对什么感兴趣, 才能做出孩子喜欢的广播。
二、走出直播间、走入孩子中, 给孩子一个倾诉的空间
其实要想做好一名优秀的少儿节目主持人是非常不容易的, 不仅要懂得孩子的心理需要, 更要了解孩子们的想象空间;既要迎合孩子的收听习惯, 又要引领孩子们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既能在节目中了解世界的真善美, 又能通过节目给孩子自由成长、发挥特长的空间。
记得新华网上的一条新闻“卉卉的‘拼音日记’”曾经引起网友热议:“王女士, 无意中看到了刚上一年级的女儿 (卉卉) 写的第一篇日记, 当看到用汉语拼音拼出的日记的第一句竟然是“我的愿望是妈妈不要打骂我”时, 想到自己“盼女成凤”心切而对女儿的“严格”教育, 王女士忍不住泪流满面, 她没想到女儿人生的第一篇日记, 竟然要求母亲不要打骂她, 而且稚嫩的言语中居然对深爱她的母亲充满了怨恨!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在学习上严格要求, 如果孩子一旦表现出一点不想学的意思, 家长不是骂就是打, 而且总是说是为孩子好。恐怕很多家长都没有想过, 我们要求孩子做事情的时候是否给了他们发言的权利呢?恐怕很少甚至没有!所以要想做孩子信任的节目, 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可以倾诉的空间。
三、突破广告创收的藩蓠, 让少儿广播蓬勃发展
在媒体逐渐走向市场的大趋势下, 不少电台为了广告的创收压缩、取消了少儿节目。原因就是少儿节目不能够招来更多的广告资源, 其实不然。营口广播电台《童心对对碰》节目开办10年来, 不断以节目为平台组织少儿大赛, 得到了全市少年儿童的积极参与, 不仅获得商家的认可, 更赢得了听众的好评。所以要想让少儿节目在市场经济下发展, 就需要从节目下手, 包装一个清新、时尚、活泼的少儿节目, 通过对节目的创新来赢得更多的广告创收, 从而使少儿广播蓬勃发展。
关键词:言传身教;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9-093-2
你在讲话的时候,希望别人做些什么呢?认真倾听。没错,学会倾听不但能听清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更是表现你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然而,在教学中,我们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数学课堂却是不善于倾听,当老师问:“这个问题,哪个同学来回答?”同学们往往一边举手,一边大喊:“我来,我来”,大声抢着发表自己的见解,谁也听不清谁的发言;在小组合作完毕进行汇报实验结果时,教室里乱糟糟的,有的做着无关的事,有的在说悄悄话……,台上汇报的同学在唱独角戏,很多同学听不清甚至没听台上同学的发言,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也违背了全员参与的原则。
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学生的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善于捕捉信息,还不会倾听。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喜欢被关注,被表扬,为了表现自己而不会去理会其他同学的发言。此外,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倾向,影响了学生的倾听,教师的提问没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探索空间,所提问题过小、过浅、过易,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对答如流,不仅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还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面对如此现状,在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以帮助我们的孩子学会倾听,善于倾听。
一、言传身教,让学生学会倾听
1.专项训练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自主倾听的意识不强,倾听的情绪不够稳定。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听后复述的方法先来训练,先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语言。作为学生,上课时必须听清老师的讲解,领会其意思。再复述同学之间的交流语言,可先复述简单的,再复述较难的,这样由简到繁,慢慢过渡,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其次,可采用听后评议的方法,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别的同学的发言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自己还可以补充说明些什么。经常这样训练,可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并提出合理意见的习惯。
2.榜样示范
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富有个性和活力的生命个体,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自己首先要用心倾听,教师自己要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不管是好学生,还是潜能生,无论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教师都要专注倾听,不能有不耐烦,更不能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专注倾听是一种美德,是对他人的尊重。善于倾听的人身上有一种善良的天性和善解人意的特质,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同感,能自然而然地赢得别人的尊重。倾听需要目光的交流,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交流的过程也是心灵沟通的过程。教师在倾听学生诉说的时候要与学生进行眼神的交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在专心地听其发言,这就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与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下会潜移默化,学会倾听。
3.善用表扬与激励
法国著名教育家斯第多惠曾说:“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唤醒,是激励,是鼓舞。”社会心理学家也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对于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孩子,作为老师的我们千万不要吝啬言语的激励。
每个孩子都十分希望老师多表扬、多鼓励。在教学时我们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恰当地进行评价,激励会听的学生。比如表扬正在倾听的孩子:“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得多认真啊!” “XX听得最认真,老师很欣赏他。”鼓励认真倾听的孩子:“你把别人说的话都听懂了,真了不起!”“你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通过这样一些导向性很强的言语激励,促使学生更进一步寻求更好的倾听方式,也让学生在一次次赞赏中快乐成长。
另外,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只高高翘起的大拇指,不花时间,不费力气,但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无言的激励。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特别是那些认真倾听的孩子,运用体态语言暗示他们、回应他们,与他们一起真诚聆听,使他们时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期待,在课堂上学生又怎么会不认真倾听呢?
更多时候,激励是在无声中即时进行的,它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学生是敏感的,教师的一些细微改变,他们都能感受到。所以,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种种从教师内心流露出的理解和欣赏,对正在倾听的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有时我“无意”间坐到“听众”席,真诚地和他们一起聆听,让听者更感兴趣,说者倍添鼓舞。
总之,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寻找学生发言的闪光点。这样,学生无形中受到了影响:听别人发言时,要先找到值得自己学习的内容,然后才是指正、补充等。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倾听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上课容易分心。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喜爱倾听。
首先,教师要用爱心和激励来吸引学生。小学生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就喜欢听他的课。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鼓励的话语来吸引学生。
其次,要使学生学会倾听,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
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现代心理学证实,即使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不同。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但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要能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音乐、儿歌、图象、故事等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倾听下去的强烈愿望。
再次,教师要用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数学知识对于他们还显得抽象。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认真倾听。在上新课时,可采用故事或游戏导入新课,再根据故事情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用游戏贯穿始终,并且鼓励学生多讲,引导学生善于听,倡导学生多思。对于一些操作实践课,教师更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感知,分析问题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应用的价值,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成就感。
倾听需要集中注意力,而且要让听到的内容和自己的认识和知识结构比较对照,产生碰撞和融合,才会有新的感悟、新的知识的融入。只有产生冲撞和融合了,听到的东西才会有意义。课堂上老师常常强调要专心听讲,就是希望学生通过听来理解知识,把知识融会贯通。
三、培养习惯,让学生善于倾听
良好的习惯是成才的基石,使人终身受益。要使学生善于倾听,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并把它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
要求学生倾听时做到:一要细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完整;二要耐心,特别是当同学发言有错或不完整时,一定要等别人把话说完了再举手表达自己的观点;三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念。
课堂上,说、听、思三者并重。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说”,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听”,更要倡导学生“多思”。而“听”是衔接“说”和“思”的桥梁,没有它,“说”和“思”都成为一句空话。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倾听至关重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不断强调: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让学生学会倾听,才能把学习的时间、空间真正还给学生,才能让学生有更多思想碰撞的机会,才能让课堂洋溢着生机和活力,成为获取知识、生命成长、享受快乐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捕捉适当的教育契机适当引导,让学生学会倾听,喜爱倾听,善于倾听。
磁县白土镇池上学校索涵庭
有一篇文章里是这样说的:“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们能读懂花儿的心思;倾听溪水的歌声,我们能读懂山林的呼吸;倾听孩子的心声,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经过十年多的教育工作,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蹲下来倾听,才能让花儿开得更美。
在刚参加工作的几个月里,我很不习惯一下子管那么多孩子,他们每天都是叽叽喳喳地吵闹,怎么打骂都不听。我每天都是生气的过日子,感觉每天过得很累。直到有一天,我上课很累,突然感觉到头晕目眩,就在我要摔倒时,孩子们一下子喊了起来:“老师,您怎么了?”“老师,您辛苦了,您休息一会儿吧。”“老师,您就坐着上课吧。”“老师,对不起,我们不再吵闹了。”听到孩子们的一句句肺腑之言,我激动得流下了感动的眼泪。从那一刻开始我才知道孩子们是多么的懂事,多么的聪明。一个8、9岁的孩子就有了这么大的爱心,面对这样的孩子,我还有什么埋怨,还有什么不满足呢?觉得之前对他们的打骂教育方法都是错误的,心理感到很内疚,很对不起他们。从此我改变了原来的教育方法。我把自己当作小孩子,给自己一片童心,每天跟他们学习,做游戏,玩耍,蹲下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后来他们也把我当作他们的朋友一样,每次玩什么游戏都拉着我去玩:跳皮筋、拍皮球、跳绳„„如果我累了,他们就会去拿凳子来给我坐,帮我捶捶背。同时跟我聊他们家里的事情,有的说跟爸爸去哪里钓鱼;有的说跟妈妈去公园玩有趣的事情;有的说爸爸妈妈又吵架了;还有的说爸爸妈妈离婚了。他们说高兴的事情时我跟他们一起分
“倾听孩子,共同成长”主题征文 享快乐,他们说伤心的事情时我就引导他们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我跟他们说,我既是你们的朋友,也是你们的“妈妈”,所以有时他们就叫我“妈妈”。我很自豪,我不介意。孩子们每天都很快乐,我也很快乐。
从这些经历中我一直相信:只有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才能让孩子更健康成长。只要我们真正俯下身来,放下架子,给予孩子们足够、充分、宽松的爱,他们一定也会敞开心扉,接纳我们这些大朋友,老朋友。只有关注孩子,尊重孩子,才能在爱的长河里与孩子们共同成长,让他们拥有一片晴郎、明净的天空,拥有一条积极、健康的人生路。因为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纯洁的,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要了解他们心中所想,要光顾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的思想一起漫游,而不是一味的牵引。倾听能让孩子愿意说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事,倾听能让孩子们更加的有智慧。
【《倾听孩子》读后感】推荐阅读:
倾听孩子 共同成长11-09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的论文05-24
《倾听着的教育》读书后感06-12
学会倾听善于倾听05-26
倾听的作文400字:倾听,才有共鸣07-26
耐心倾听客户06-17
倾听学生心声07-14
倾听高考作文07-18
无人倾听美文09-06
口语交际学会倾听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