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鸟语教学实录(精选7篇)
城南完小 彭柏丽 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一册(湖南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意境。
2、欣赏作者对各种鸟语的准确描摹及形象感受。
3、学习作者通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使描写更生动更形象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在理清课文写作思路的基础上,对课文主体部分进行精研赏析,结合最后两段的抒情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在领略自然美的同时,懂得热爱自然、尊重生命。
重点难点
品味作者对鸟语的生动描摹及形象感受,学习作者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鸟叫的录音、二胡曲、钢琴曲、录像、木琴、茶壶、茶杯。《空山鸟语》教学实录
师:亲爱的同学们,上节课大家学得很认真,所以,今天我要颁发给大家几份精美绝伦的奖品,你们想要这几份奖品吗?那好!下面,大家就随着作家林红宾的摄像机,怀着与作家同样愉悦畅快的心情,一起走进空旷的深山,尽情欣赏这拨人心弦的鸟之绝唱,用心接纳这极为难得的特殊奖品吧!(板书:空山鸟语)大家把奖品名称齐读一遍好吗?我要颁发给大家的第一份奖品是什么呢?先请大家听一段二胡曲,听完后回答:你从二胡演奏中听到了什么?
(乐曲播放:二胡曲《空山鸟语》)
生:我从二胡演奏中听到了悠扬婉转的鸟叫声。生:我从二胡演奏中听到了娓娓动听的鸟语。生:我从二胡演奏中听到了精美绝伦的空山鸟语。生:我从二胡演奏中听到了优美嘹亮的鸟之绝唱。
师:你们说得太好啦!老师觉得这么悠扬婉转的二胡曲,这么精美绝伦的空山鸟语,理所当然要奖给大家口罗!这是老师颁发给大家的第一份奖品,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奖品1——欣赏悠扬婉转的二胡曲《空山鸟语》)师:你想知道老师将要颁发给大家的第二份奖品是什么吗?老师暂时不告诉大家,先听老师给大家进行配乐朗诵,内容是课文中有关鸟语的精彩语段,达到老师的要求了,就自然可以收到奖品了。
1(课件出示:(1)边听空山的鸟叫录音、轻柔的钢琴曲、老师的朗读,边看课文第4-7自然段。(2)画出文中提到的几种鸟名。)
师:鸟儿音乐会已经开始了,参加的鸟儿有哪些?(板书:喜鹊、云雀、腊子鸟、南雀、大尾莺、啄木鸟、山鸡、画眉、山鹁鸪、沙溜鸟、斑鸠、布谷鸟)
师:鸟叫声优美吗?钢琴曲悠扬吗?老师的朗诵动听吗?你们听完后心情好吗?这就是老师颁发给你们的第二份奖品。
(课件出示:奖品2——欣赏老师优美动听的配乐朗诵。)师:第三份奖品是什么呢?谁能认真顺利地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谁就能得到这份精美的奖品。
(课件出示:(1)自由研读,从文中勾画出描写鸟的形态、动作及作者听鸟语后感受的句子,读一读。(2)画出描摹鸟叫的象声词,读一读。(3)小组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听鸟语后的感受的?(4)互相质疑)
师:老师要来检查你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啦!作者写了哪些鸟的形态、动作,运用了什么方法来抒写自己听鸟语后的感受?
(生各抒己见)
师:作者是怎么描写喜鹊的?(指名生回答)
(课件出示:喜鹊衣着典雅,黑衣白领,站在高枝上喳喳喳地大声叫着,俨然一位落落大方的节目主持人)
师:“俨然”怎么理解? 生:好像。生:仿佛。生:宛如。生:似乎。生:形容庄严。
师:咱们联系课文来理解,好吗? 生:课文是形容喜鹊庄严、沉稳的姿态。
师:理解得很准确。此句中作者先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喜鹊的什么?再用什么手法写喜鹊的什么?
生:作者先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喜鹊的外形,再用“喳喳喳”这个象声词准确地写出了喜鹊的叫声,最后用比喻手法写喜鹊的姿态。
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两种手法的综合运用,把喜鹊端庄、大方、沉稳的仪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录像出示:电视节目主持人主持节目的现场。让学生体味作者设喻的形象、生动性)
(引导学生朗读,表现出喜鹊的庄严、沉稳姿态)
师:你喜欢哪个描写鸟语的句子?(让学生读出喜欢的句子)生:我喜欢写云雀的句子。(课件出示:云雀是山中的民歌高手,3 在蔚蓝色的空中振翅啼啭,“啁啁唧唧勾哩嘀,哩哩哩哩唧勾哩嘀嘀„„”歌儿悠扬婉转,娓娓动听)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生:因为这句话先用比喻手法总写云雀的歌唱技艺高,把它喻为民歌高手,再写云雀的动作、声音,最后用拟人手法总结云雀歌声的特点。比喻恰当准确,拟人手法的运用把云雀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化了。
师:你说得有理有据,简直太棒啦!那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调读这句话呢?(引导学生用高昂的语调读出云雀的特点)
(众生举手,跃跃欲试)
(大家评议,着重指导一连串象声词“啁啁唧唧勾哩嘀,哩哩哩哩唧勾哩嘀嘀”的读法)
(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师:你们还喜欢哪些句子?
生:我喜欢写腊子鸟的句子。(课件出示:腊子鸟的叫声优美,歌声嘹亮,传得很远,尤其那花腔,宛若有人在演奏木琴)作者先用两个四字词“叫声优美”、“歌声嘹亮”概括了腊子鸟叫声的特点,再用比喻手法将之形象化,所以我很喜欢这个句子。
师:你讲得头头是道,太好啦!
(课件播放:弹奏木琴的声音
让学生直观体会作者描写声音的形象性、生动性)
师:我们怎么读这句话呢?(指导学生用高亢、嘹亮的声调去朗读)
(分组比赛朗读)
师:谁还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出来?
生:我喜欢写南雀的那句话。(课件出示:南雀的语音颇有南方的腔调,叫起来嘟嘟噜噜的,就像有人高擎茶壶往茶杯里斟茶的声音)因为这句话也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很形象、很逼真地描绘了南雀叫声的特点。
师:你说得真好!南雀的叫声像什么呢?(指名学生回答)(现场演示:让一个学生上台高擎茶壶往茶杯里斟茶,其他学生闭目静心聆听斟茶的声音,体会作者拟声的生动性、准确性)
师:你们还有喜欢的句子吗?
生:写大尾莺的那句话我比较喜欢。(课件出示:大尾莺只会那么一句词儿“唧唧鬼儿,唧唧鬼儿”,却还在孤芳自赏反复吟唱)因为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运用了拟人手法,还准确地用上了“唧唧鬼儿”这个象声词,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尾莺叫声的特点。
师:你真会说!你能为大家朗诵一下这句话吗?(生表情朗诵,师指导“词儿”,“ 唧唧鬼儿”两个儿化词的读法,范读、齐读)谁来表演一下大尾莺孤芳自赏的样子?(指名上台表演,大家评议,老师点评)
(学生表情、感情齐读此句)
师:你们还有喜欢的句子要读吗?
生:我很喜欢写沙溜鸟的那句话。(生读此句)(课件出示:沙溜鸟“嘀溜溜溜溜”地叫着,如同一枚水漂石,漂过平静如镜的湖面,溅起一串晶莹的水花儿)
师:你很喜欢这句话的原因是什么?
生:因为这句话不仅用上了象声词“嘀溜溜溜溜”,向我们形象地展示了沙溜鸟叫声的特点,而且生动地运用了比喻手法,把沙溜鸟的叫比喻成一枚水漂石,擦过平静如镜的湖面,溅起一串晶莹的水花儿。
师:你说得很好!沙溜鸟的叫声与水漂石的响声很相似,谁玩过水漂石?
(课件出示:人们玩水漂石的情景。音响重点播放声音,让学生静静感受)
师:愿意读此句的同学站起来读,可加上打水漂石的动作。师:当鸟儿音乐会又掀起高潮时,有哪些鸟儿在场呢?(课件出示:啄木鸟在拍打着手鼓助兴,山鸡忘情地大声喝彩,画眉和山雀在发表天真活泼的议论,斑鸠不满,与山鹁鸪在低声嘀咕着,布谷鸟则老是催促:“布谷!布谷!”)
(指名女生齐读)
师:这些鸟儿们当时的心情如何? 生:很激动、很开心。
生:很兴奋、很欢喜。生:很高兴、很满意。
生:有些鸟儿(比如斑鸠)对这场音乐会抱着不满的情绪。师:鸟儿很高兴、很满意的心情是从哪些语句表现出来的呢? 生:从“啄木鸟在拍打着手鼓助兴,山鸡忘情地大声喝彩,画眉和山雀在发表天真活泼的议论”看出啄木鸟、山鸡、画眉和山雀都很高兴、很满意。
师:你能不能用高兴、满意的语气大声地为大家感情朗读一遍呢?(生读)
(大家评议、全班齐读)师:从哪个语句看出斑鸠不满呢?
生:从“斑鸠不满,与山鹁鸪在低声嘀咕着”可看出斑鸠不满。师:怎样读这句话?
(生用不满的语气轻声地齐读这句话)师:布谷鸟又是持着怎样的态度呢? 生:布谷鸟老是在催促。
师:用什么样的口吻,什么样的语速读这句话?(生用催促的口吻快速地齐读这句话)
(先让男生,再让全班学生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诵“啄木鸟在拍打着手鼓„„布谷!布谷!”)
师:作者在此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使句子的意思更生动形象 7 呢?
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把鸟儿们的动作和声音表达得形象逼真。
生:作者还运用了排比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不同鸟的不同动作、声音。
师:你们回答得太好啦!作者在此处运用了拟人、排比两种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琅琅上口,优美动听。
(指导学生用轻快、高兴、激动的心情读写啄木鸟、山鸡、画眉和山雀的句子,用低弱、不满的语气读写斑鸠、山鹁鸪的句子,再用较快的语速读写布谷鸟的句子)
(生再次有感情、有表情地齐读此句)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猜到老师要颁发给你们的第三个奖品了吗?到底是什么呢?
生:是作者对各种鸟语的准确描摹。文中运用了很多形象有趣的象声词。
生:也是作者对各种鸟语的形象感受,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师:对,作者的词汇语言这么美,表达方法这么好,不就是一份特殊的奖品吗?你们都收到了吗?学会了定会收到的。祝大家学有所获。
(课件出示:奖品3——学习形象生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表 8 达方法)
师:老师马上要颁发给大家第4份奖品啦!想要吗?下面大家用心来接受礼物吧!
(课件出示:奖品4——学习深切、强烈地抒发感情)师:课文中哪些内容是作者在抒发感情?(生回答课文第8、9自然段)
(1、2大组读第8自然段,3、4大组读第9自然段)师:第8自然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课件出示:啊,你们这些善唱的精灵,我知道,你们本身就是大自然放飞的音符,借用你们的歌喉,对我,对人类,转达它神秘而饱含善意的问候!)作者听了空山鸟语后神清气爽,心情开朗、激动,所以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并且用丰富的想象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抒发了对鸟语的赞美之情。
生:作者在第8自然段中强烈地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生命的尊重。
师:还有哪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生:(课件出示:啊,听不够的鸟语!这是精美绝伦的山曲经典,这是大自然的原声唱片。听上这样一声空山鸟语,心如大山一样空旷,顿觉神清气爽。随后,好些日子,我不管走到哪里,耳畔也常常萦绕这刻骨铭心的鸟之绝唱!)这段话抒发了作者对空山鸟语的无比喜爱。
生:这段结束语在文中点题,抒发了作者对空山鸟语的赞美和难忘之情。
生:由这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深切感受到了自然之音的美妙,自然生命的可爱,“空山鸟语”让作者得到了美的享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板书:神清气爽、刻骨铭心)
师;你们真是太聪明了啦!太能说会道啦!老师想问你们,(板书)“鸟之绝唱”这个词你们如何理解?
生:我认为“绝唱”这个词是指没人能赶上的演唱。生:我认为是指鸟儿们独一无二的演唱。
生:我是这样理解的,是指鸟儿们精湛的、少有的唱曲。生:作者用“鸟之绝唱”来比喻空山中的鸟叫,形象、准确、恰到好处,起到了点明题意、总结全文的作用。
生:我觉得作者用“鸟之绝唱”这个词强有力地抒发了自己对鸟语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师:你们的感悟能力太强啦!太了不起啦!老师很欣慰地恭喜你们,你们已经获得了第4份奖品,因为你们从此文中学会了如何深切、强烈地抒发感情。现在,咱们用高昂的语调,饱含深情地朗读第8、9自然段。
(生感情齐读第8、9自然段)
师:我想知道这节课上咱班谁还未举过手。(来到一生面前)老师很想听听你动情的朗读。
10(生读)
师:你读得挺好嘛!下面,大家四人为一组合作研讨3个问题。(课件出示:(1)课文体现了人与自然一种怎样的关系?(2)生活中人与自然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3)假如你是自然中的一员,你想对破坏自然的人说些什么?)
(小组讨论,意见不一。紧扣中心:“人与动物和睦相处”、“热爱自然、亲近自然、走进自然”进行讨论、交流,培养人文情怀、人文素养)
师:从你们绝妙的发言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你们对鸟的那份浓浓爱意。那么,你们智慧的头脑中装了多少有关鸟的好词佳句呢?
(学生畅所欲言)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鸟的好词、佳句、名诗,咱们一起来赏析,朗读。
课件出示:
(1)有关鸟的成语:惊弓之鸟、一石二鸟、一箭双雕、鸟语花香。
(2)有关鸟的俗语: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凤凰落地,也要比柴鸡高一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3)有关鸟的谚语:燕子低飞要下雨;鸟瘦毛长,人穷志短。(4)有关鸟的歇后语:鸟过拉弓——错过时机;百灵戏牡丹— 11 —鸟语花香。
(5)有关鸟的诗句。
a.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珠《浣溪沙》
d.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秋词》
师:老师还想和大家一起来鉴赏一些鸟的名画。(课件出示:有关鸟的名画)
师:老师颁发给你们的第5份奖品收到了吗?
孔子曾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确,人之乐山好水,自古皆然,因而才留下了这么多佳词妙句。诗人常建曾写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王维也曾作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而小时候生长在江苏的台湾作家郭枫身处空山,聆听鸟语,又会引发怎样的感慨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散文———《空山鸟语》,品读美文,感悟真情。(板书课题)
【学习生词】
1.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
婆娑奇崛爽飒迸落红喙厮磨
微醺斑驳鹧鸪缥缈寂寥沧桑
【进空山】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对于一篇文章来说,题目就是它的眼睛。透过今天这双眼睛,老师有个疑问:
1.“空山鸟语”,你觉得山“空”吗?作者为什么说空山?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寻找答案。
预设补充:作者融入山林,此时“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抛开一切烦忧,让内心空旷,盛满自然美景。我觉得,“不空”在风景,“空”在心灵。陶渊明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原因不就在于“心远地自偏”吗?这真是“心静自然凉”———心空则山空。空出心灵,是为了全身心地听鸟叫。那么,山中哪些鸟叫声吸引了作者?
【听鸟叫】
1.山中哪些鸟叫声吸引了作者?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
第一步:概括不同鸟叫声的特点。
第二步:通过反复朗读,重点品味修辞美、措辞美:
“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
“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
“咕———咕———”……“ 咕———咕———”……
第三步:请从文中挑选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用批注阅读法,读一读,品一品。
【懂鸟语】
1.作者说谁都懂得鸟的语言,那么,作者在同鸟的交流中,听懂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5、6两节,谈谈你的发现。
2.谈到这里,老师有个疑问:在众鸟之中,作者为什么只对鹧鸪的叫声情有独钟呢?请你参考老师提供的资料作一番探究。
出示补充资料:鹧鸪,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是一种候鸟,即使生活在北方,冬天也要返回南方去。鹧鸪的叫声,古人觉得和“行不得也,哥哥”这一话音近似,因此,当人们不情愿远行又不得不走时,听到这种叫声,心里就更加悲凉。古诗中的鹧鸪:“鹧鸪声又闻,疑是故乡地。”“鹧鸪声里情如梦,夜夜思乡又一年。”
朗读指导:这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鹧鸪就好比唐诗里的“折柳”,“折柳”意味着送别,鹧鸪就表示“思乡”。台湾的作家很容易被某一个事物勾起他特殊的思乡情绪,郭枫17岁离开家乡江苏到台湾,20年来,故乡只是在梦里,这种惆怅,这份寂寥,这种乡愁,我们岂能感受不到呢!下面咱们就用朗读来展现这种惆怅、这份乡愁。
3.不同的鸟语让作者感慨万千,行文到最后,作者又用一句话对自己听懂的内容作了高度的概括,你们觉得是哪一句?(生:“你不是从
这美妙的清音中, 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呢?
让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若理解出现疑难,教师就补充相关资料:
作者资料:郭枫是一位民族意识和传统意识强烈的台湾作家,他常常通过对黄淮平原的回忆,表现他对故乡的真挚热爱之情。他的散文充满着对台湾社会现象的审视,剖析了当时社会的丑态和病态(人们追名逐利、迎合他人、冷漠自私、唯利是图等现状)。
【悟乡情】
1. 正是因为作者看透了社会的丑态和病态,所以他渴望回归自然,渴望自由,以至于不单单喜欢听鸟叫,还有着更迫切的愿望———“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他为什么想做一只鸟?为什么想在山中,而不在高楼大厦间?
2.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追求自由、快乐、宁静的人生境界,因而想做一只鸟。我国自古就有陶渊明借菊抒怀,周敦颐以莲花自喻,在中华文化中,一草一木都经常被赋予一定的内涵,比如小草象征着平凡、松树象征着坚贞、梅花象征着高洁……那么,你想做什么呢?请张开想象的翅膀,抒写自己的心愿。
【结束语】
清代学者张潮说:“文章是案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让我们也走进自然吧,阅读自然山水,抒写案间华章!
教学反思
《空山鸟语》是一篇空灵的散文,含蓄隽永、富有哲理,语言充满诗情画意。在教学本文时,我确立了两个重点:(1)领悟作者对自由、宁静的人生境界的追求,体会作者寄托在字里行间的浓郁乡情。(2)引导学生品读优美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精彩的文段。
余映潮老师注重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扣住一词,带动全篇”是一种颇为讲究技巧的教材处理方式,他给这种方法命名为“一词经纬”。那么从“一词经纬”的角度设计,这篇文章最佳“突破口”应该在哪里呢?我认为在题目———“空山鸟语”。
因此,我从经纬之词“空山鸟语”入手,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文题是“空山鸟语”,你觉得山“空”吗?作者为什么说“空山”?(2)山中哪些鸟叫声吸引了作者?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3)从这些鸟语中,作者听懂了什么?(4)作者用一句话对自己听懂的内容作了高度的概括,请找出来,再谈谈你的理解。(5)作者为什么想做一只鸟?这样,整篇文章用几个问题串联起来,逐渐深入地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使他们水到渠成地体会作者表达出来的情感。此外,我觉得语言和内容应该是一个整体,对语言的品读应该和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把握结合在一起,因此,我将品味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融入到解读文本的每个环节中去,这样,学生或许更投入,更容易品读出文章的情感。
文中具体的写了自己在三个不同的时期所听的三种不同的鸟鸣声:
第一种鸟是“绿背黄纹的小巧的红喙鸟”,从外形特征上判断是红嘴相思鸟或者七彩相思鸟,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就是白居易在《长恨歇》中所说“在天愿作比翼鸟”中的比翼鸟,忠贞不渝爱情的象征。鸣声欢快、体态玲珑、色彩华美,常相偎相依相互舔整羽毛。
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写出自己对此鸟的喜爱是儿时埋下的种子,此鸟在作者眼中属于“爱情之鸟”,他们的歌声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似灵泉进落,他们的体态灵活,彼此偎依着,厮磨着,难分难舍。令“我”十分神往和感动。以至于在“我”的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是“我”爱鸟和爱鸟鸣声的心里根由,以至于自己虽然身在台湾也恋恋不忘儿时心中的“爱情之鸟”。此鸟是和谐和睦、亲善友好的象征。
第二种鸟是山雀,其极喜鸣叫,性活跃,时在树顶,时在地面。少年的“我”恰是顽皮欢快的山雀,具有奢侈的自由,天真的欢快,可惜的是它们流逝得太快太恍惚。但是谁能永远不长大呢?长大成人了就不自在了,就得适应社会,适应各种规则,为了更好的生存就不得不用各种“桎梏”去套牢自己,如此就会失去自由与欢快,失去自我的本真。你的快乐、忧伤、思想等等一切,山雀们是不知道的,也是无法知道的,为了快乐,他们忙碌在属于自己的深山广林里,自由自在的起起落落,这深山广林既是栖身之所,也是快乐之源。其实,正如美国黑人歌星史蒂夫·旺达在一首歌中所唱的那样:每一个人都应为自己寻找一个阳光普照的地方,在这里每一个孤独不安、疲惫的心灵都可以得到休憩。山雀是“快乐之鸟”,是欢快自由的化身,象征着自己少年时代自由快乐的生活时光。
第三种鸟是鹧鸪,常见留鸟,分布中国南部及东南亚,叫声独特而洪亮:“行不得也,哥哥。”作者称其为“鸟中的诗人”、“诗人的化身”,中国文人往往用其表达思乡和送别之情。如“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郑谷),“送人发,送人归,白萍茫茫鹧鸪飞”(张籍),“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李殉)
午后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喧嚣的山间一下子显得十分空寂了,但是并非没有一点声响,你听,此时幽远断续的鹧鸪之声,隐隐地传来了,透着薄薄的寂寞,唤起身在台湾的作者的思乡之情,飘渺的几声,不禁让人回到了古老的世界。
旧时的江南:淡烟疏雨、暗绿苔痕、苍凉落日、长檐飞角、石头城石板路……此情此景,触发作者的思乡的情怀。“咕咕”之声,撩人回忆,催人乡思。这是奇幻的梦境,作者明知但是仍然不愿醒来,仍喜欢重温。“重温”,不仅是故乡,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追求:古朴、淡泊、宁静、清雅。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作者怀着一种向往崇敬之情来到山里的,这里远离尘世,是心灵归隐之所在,“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我是我自己的”,可以找回本真的自我,作者让自己躺在铺满落叶地上,让自己的心灵与山的心灵紧紧相贴,紧闭双眼,静静昕鸟的鸣叫,体会这飘飘仙乐,美妙的清音,从中听出了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自然的消息乃指自然的时序的变迁,人世的沧桑乃指世事的无常,作者呼吁要敞开心灵去谛听鸟叫,净化心灵。
经过一番游历与遐思,文末作者道出了自己的心愿——“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作者就是一只羁鸟,回到旧林里,获得人生的自由,此鸟可谓是庄子笔下的鹏鸟,逍遥之鸟,自由之鸟,自由自在邀游于天地之间,与天地之精神相往来,志向高远,心地纯洁,以达“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不会“摧眉折腰”。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充满了各种诱惑,人们的心灵往往很浮躁,有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就是其鲜明的写照。人们很少有闲暇去“驻足片刻闻花香”,一切都很匆忙,在路上也很少欣赏沿途的风景,我们原本纯洁的心灵被许多俗务和虚名浮利所熏黑了,忘掉自我的本真。
一、导入新课
学生看课题,展开想象,描绘由“空山鸟语”所想象的画面。
引导学生注意“空”字,体会“空山”与俗世鸟语的区别。
面对如此静谧绝美的景象,你是否也会如陶渊明一般,产生要遁入山林做一个隐士的想法?置身这样的境地修生养性,你是否才会真正明白什么是超然物外,超尘脱俗?
(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想象唤起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景象的主动体验。再用优美的导语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一个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语文学习需要学生的感性参与,而想象力的唤起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积极地调动了起来。富于诗意的导语,又为这篇用诗化语言写成的文章的学习营造了一个绝佳的氛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关上课本,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喜欢的原因。
(让学生在初读中就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不必追求体验的深度和广度,只要有感受即可给予肯定,让学生在初读中就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新课标一再强调,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中就更应重视这一点,要对学生的富于个性的观点与见解,作出及时的适当的肯定。)
3、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笔下的“空山”“鸟语”,可借用课文中的词语,但一定要符合文中描绘的“空山”“鸟语”的特点。
(这一处的处理既完成了对课文中内容的熟悉,又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让学生对文中的景物描写有自己独到的`体验和感受。语文课应该有语文课的特点,要有朗朗的读书声,要有优美语言的品味,更要有学生对优美语言地使用。文章中的优美语言,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丽,那么,教师就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运用这些优美的语言。)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教师提出疑问:在课文的最后,作者发出了“我想做只鸟,在山中。”的感叹,你是怎么看待作者的这一感叹的?要求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与小组成员探讨这一问题。这一步只要求学生能谈出自己的观点,但一定要言之成理。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也可结合课文中的内容谈。
(这一步设计主要是想通过学生自读,来完成学生对文本的初步解读,在解读中要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观点。特别强调学生在解读中要有自己的观点)
2、分组研读课文,让学生结合郭枫的生活经历以及其他作品,对作品中的一些内容进行研读,体会作者的情感。明确:想做一只山林中的鸟,其实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追求。
此处可着手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
作者为什么说“鸟的声音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② 作者“想做一只鸟,在山中”的原因仅仅是因为“鸟语”好听吗?
③ “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并在此时引入作者的生平简介和他的作品风格介绍,并可适当选择他的作品《草虫的村落》,让学生在作者生平和其他作品中寻找作者的思想根源。
(此处的研读,主要是想让学生学会结合作者的经历及相关作品来理解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
3、自主研读课文,选择文章中富于哲理的句子进行品评,体味其中的深刻哲理,并可适当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自己的认识。
(这篇文章篇幅不长却含蓄隽永,富有深刻的哲理,体会这篇文章中的哲理应该成为文章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
四、美读课文,积累佳词美句。
1、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进行朗读训练,要求读出美感。
(诗化的语言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读出它的美感,让学生在美的语言中体会感受文章,会比老师去教要好得多。)
2、对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加以点评。引导学生总结前几课点评的内容,指导他们抓住文中生动精美的字词、关键的句子、巧妙的构思、精彩的手法等进行点评。
(在这一单元中,学会对文章进行点评是一项重要内容,这一环节的设计可对学生的这一能力进行训练。同时,品味语言的妙处也应是处在语言积累阶段学生的学习重点。)
3、小组交流点评内容,推选好的全班交流。
4、把文中你最喜欢的词和段积累下来。
【教学后记】
课堂上的“语文味”
《空山鸟语》教学后记
在《空山鸟语》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再次发现语文教学应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那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味”。所谓语文味,即是课堂上有朗朗的读书声,有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有在具体语境中对语言的运用,更重要的是语文课中,学生要有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
这是一篇隽永含蓄,富有深刻哲理的散文。对诗化语言下的深刻哲理的体味,应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所以,在教学安排中,我把体会诗化语言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设计第一个环节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去体验文中所描绘的景象,营造一种浓郁的语文学习的氛围。为了唤起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景象的主动体验,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去描绘由空山鸟语所想到的景象。再用富于诗意的导语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习。这样不仅一种浓郁的语文学习氛围被营造了出来,而且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了起来,这就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第二个环节中,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空山”描绘“鸟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来谈印象深刻的地方,不仅符合新课标中,学生在阅读中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的要求,也让学生在初读中就有了初步的审美体验。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空山”与“鸟语”,这不是对第一个环节中安排的重复,而是在有了对课文熟悉的前提下的对课文内容的再巩固,是学生在一定语境下对优美语言的运用,也是学生的一次审美体验。在这个审美环节中,学生对于文章中所营造的优美意境,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
在第三个环节中,我安排学生采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来研读课文。要想使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刻的认识,就必须对文章作者有更理性的认识。为此,我引入了作者生平简介,并把他的一篇相关的文章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这种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前面的情感体验转化为理性的思考或感性认识,为全面而深刻的体会作者的情感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富于哲理意味的句子进行分析,这时的分析中,我们将不仅看到学生对文章中作者情感的感性认识,也将看到他们文章中所蕴含的哲理的理性的思考。
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应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能体现“语文味”的地方,它既有对优美语段的朗读,又有对优美文字的点评。如果说前面的所有安排都是铺垫的话,那么这个环节应是这次教学活动的主角。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评中去思考。在读与评中,把前面环节的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都表现出来,从而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纬度有全面收获。
教学内容:
欣赏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了解民族音乐家刘天华的生平。
2.了解二胡的音乐与表现力。
教学重点:
《空山鸟语》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资料分析:
一、《空山鸟语》是“五四”时期杰出的民族音乐家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的代表作之一,作于1918年,于1928年定稿。乐曲得名于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乐曲虽为带引子和尾声的多段式结构,却做到了紧而不乱,实在是二胡难得的精品。
引子:八度大跳起伏的旋律,节奏自由,营造了宁静、深邃、神秘、肃穆的气氛,好似让人听到了空谷里的回响。
第一、二、三乐段: 旋律活泼、流畅,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
第四、五乐段:利用轮指,泛鸣音等二胡特殊技巧,模似了各种鸟鸣,描绘出了鸟儿在天空与森林中自由飞翔的情景,鸟鸣与音乐创造性地融合,使其生气盎然。尾声:采用第一乐段的素材,做到了首尾呼应,完整统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的文化光辉灿烂,源远流长,中华的民族音乐更是世界音乐的一朵奇葩,从以往的学习当中,我们大家已经初步了解到了民族乐器可分为拉弦乐器、弹拔乐器、吹管乐器以及打击乐器等,今天,老师将带你们进入到拉弦乐器的世界。
二、拉弦乐器介绍 1.出示课件乐器图。
师:“同学们,初看老师这里的几张乐器图,有几张好像是一样的,其实它们又是有区别的,老师教你们学会辨别。乐器的辨别有很重要的两方面,一是形状,二是音色。” 从形状与音色方面给学生以直观演示。(教师的导语先吊一吊学生的胃口,从言语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为器乐欣赏与乐器直接相关,如果不了解乐器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乐曲内涵)并感受拉弦乐器那独有的震撼人心的音色。2.重点介绍二胡。
出示二胡图,重点介绍二胡的音色特点(二胡:胡琴的一种,因为有内外两条弦而得名,二胡的内弦音色优雅丰满,外弦明亮刚健。可以持续出音,强弱自如,音色又接近人声,适于演奏柔和细致的抒情乐曲,还能表现欢快、活泼、激昂深沉的情绪,通过特殊的演奏手法甚至可以模仿鸟鸣、锣鼓、马嘶、马啼声等,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是乐队合奏、独奏及伴奏的重要乐器。)教师用二胡演奏几小段不同风格音乐和模仿几种自然声音,用以提高学生兴趣和更直观地了解二胡特点。
三、欣赏教学 1.作曲家介绍。
“谈到二胡,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名叫刘天华。”介绍刘天华及其主要成就和贡献。2.初听。
“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听完后告诉老师,这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你听到了些什么?” 3.分段听,理解各段意境。
分段听时,出示乐谱,学生跟着乐谱看,更直观,每一段听完都请学生起来谈感受,同组互相交流。4.再听。
让学生用自己有的打击乐器或者用手势、姿势等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教师小结乐曲内涵。用打击乐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
四、小结
空山鸟语
■郭枫
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当然,山上有的是娇艳的花、婆suō( )的树,有的是崎岖的岩石、爽shà( )的风、飘逸的云朵;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神迷。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
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
你不懂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它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huì(
)。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到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么?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嗳!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zhè( )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鹧鸪么?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歌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还要做些什么呢?
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选自《新世纪文学选刊》)
注:作者,郭枫,原名郭少鸣,江苏徐州人,台湾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1、请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阴翳( ) 悒郁( ) 桎梏( ) 寂寥( )
2、请给文中拼音处填汉字:
婆suō( ) 爽shà( ) 红huì( ) zhè( )鸪
3、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那几种鸟的鸣叫声,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4、文章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绘鸟的鸣叫声,摘抄出一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5、仔细阅读文章第④段,概括写出作者感到“悒郁”和“怅然”的原因。
6、你怎样理解第⑤段中作者的“梦境”?
7、文章开头说“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结尾说“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试联系全文说明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作者为什么“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为什么说“想做一只鸟”?
9、作者为什么重点描绘鹧鸪的鸣唱,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10、联系全文,作者为什么会感慨“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一篇精致的“美文”,在艺术上表现了作者构思之缜密,结构之谨严,抒情之真挚等一些基本特点。
B.这篇散文最显著的特点是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在整体上完成了“我想做一只鸟”的抒情构思。
C.在作者看来,在空山中,清风、白云、流泉、小花蛇以及作者自己都能听懂鸟的语言――因为大自然能让人的心灵净化。
D.结尾段语言简短,情韵却很悠远,将自己思乡的意绪抒发到了极致。
一次野游,注定这场欢聚。
而在此之前――空山清寂。
人散后,仍是空山清寂。
初入山中,满怀欣喜对群山高呼,“嗨――嗨――”山谷回音不断。
将世事抛在进山之前,一个洁净的人,回归自然。
随意在山腰草地躺下,仰望蓝天,有鸟掠过眼际,叽叽欢鸣,轻灵而自由。
高山流水琴韵。
山不算高,但是很美,也有山瀑如白练,也有流水潺潺。
只是没有弹琴的人,或许,很久以前,也曾有宽袖长衫的古人再次抚琴……携一张黑漆斑驳的旧琴,也是随意坐下,手指轻勾,那琴音,便自空谷而起,打破空山的沉寂,便有飞鸟和歌而舞……
其实,也无需弹琴。
鸟语,便是最动听的歌。
或许,也曾有人于此欢声笑语,倾听过山鸟的.歌,与我们一样的年轻热情。
而今,他们已不知何往?
我又将去向何方?
生命如此仓促!如此仓促!
而山,它无生无死,看过多少人世变迁你、经历了几许风霜雨雪?面对或欢喜或悲伤的众生,它,漠然不动声色,不喜,亦不忧。
人散后,山依旧空寂。空寂到震撼人心。
物是人非,人将衰老,最终与风离去,不留任何痕迹、淡然若云……
归去。
山已在背后,但闻空山鸟语,唱什么样的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