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编写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学设计编写(共11篇)

教学设计编写 篇1

《××××》教学大纲(宋体 小二 加粗)

课程名称及代码:(内容:宋体 小四号,下同)

课程学分与学时: 分/ 学时(课堂讲授 学时,实验实践 学时,自主学习学时)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内容:宋体 小四号,下同)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学时)

第一节 ××

一、1. 2.

二、1. 2.

„„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四、课程考核方式

五、其他

(一)作业及自主学习要求

(二)课程资源

1、建议教材

《××××》(书名),×××(作者),××××(出版社)第×版。

2、主要参考书

《××××》(书名),×××(作者),××××(出版社)第×版。

3、课外学习资源

大纲执笔:

,×年,×年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审核签字: 教学院领导审核签字: 制订(修订)时间: 年 月 日

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要求

一、基本信息

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准确、完整的填写课程的各项信息。

1、课程名称及代码:必须与培养方案课程统一。

2、课程学分与学时:分别用阿拉伯数字填写。课堂讲授学时、实验实践学时和自主学习学时,若某类学时“无”,则填“0”。学分、学时须与培养方案一致。

3、先修课程:明确此门课程的直接先修课程。未有先修课程的,则填“无”。

4、适用专业:按专业全称填写。若涉及多个专业,则逐一输入填写,每个专业则用“、”分隔。

二、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说明该课程性质和类别(性质: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等,类别:必修或选修)。示例:《××》是全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通识课程,或《××》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目的与任务:明确该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宏观角度阐述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字数一般控制在300左右。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教学内容设计应注意:

(1)内容设计应充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该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层次分明、逻辑清晰、重难点明确的授课内容体系。

(2)考虑改课程与培养方案中先修和后续课程的逻辑关系,避免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重叠;同时确保整个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内容的闭合。切忌以某一教材框架直接替代教学大纲内容体系。

(3)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注重课程实践内容的设计与实施,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中设有16学时以内的实验/实训内容须单列,并参照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中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写法。

2、教学时数: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按章合理分配学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调动学生课内、课外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同时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尝试翻转课堂等模式。

五、课程考核方式

(1)过程考核:考核方式与课程成绩占比。(2)期末考核:考核方式与课程成绩占比。

注:过程考核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出勤情况、作业成绩、期中考试、项目考核等;

期末考核方式包括:理论笔试(开卷或闭卷)、技能考试、综合考试。

六、其他

1、作业及课外学习要求

明确作业的次数及目的;为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明确课外学习的任务和要求。

2、课程资源(1)建议教材

选用符合教学大纲需要的最新、权威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材。(2)主要参考书

作为学生拓展阅读的资料,应起到对教材的有力补充和拓展学生知识的作用。(3)课外学习资源

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有效的课外学习资源,如利用在线课程平台建设丰富网络学习资源等。

七、相关信息

1、大纲执笔:执笔教师的姓名。原则上,大纲执笔只有一个人。

2、大纲审核: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如教研室主任或专业负责人姓名;教学院领导:教学院院长或副院长。

教学设计编写 篇2

一、押韵法

押韵法也称之为顺口溜法, 是将动作要领运用类似绝句、律诗的形式表述出来的方法, 讲究音调阴阳顿挫、平仄押韵, 使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 便于记忆。例如, 双杠支撑摆动的动作要领:“前摆腿前踢, 后摆腿后甩, 直臂肩为轴, 前后自如摆。”

二、比喻法

比喻法是将动作要领、运动轨迹, 结合身体基本姿态方面的要求, 用新颖独特、形象生动、诙谐活泼的语言表达方法。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童趣, 让学生充满想象。例如, 教授鱼跃前滚翻动作口诀:“蹬地摆臂身腾空, 恰似鱼跃出水中;两臂撑垫要缓冲, 低头团身速滚动。”又如单杠骑撑前回环的动作口诀:“反握高撑腿前跨, 上体远倒不要怕;回环一周前压腿, 抬头挺胸骑大马。”再如连续前滚翻挺身跳的口诀:“团身一个蛋, 滚动一条线, 跳起似飞燕。”身体基本姿态要求方面的口诀:“开始姿势要亮相, 好似大鹏欲飞翔。”“体操动作要像样, 全靠脚面绷成棒。”“动作美不美, 要看胳膊腿”等等, 都是强调动作基本姿态的重要性。

三、单字法

单字法是选择确切、精练的动词, 用几个单字描述动作的方法,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运动感, 同时要抓住体操动作的关键点进行表述。单字法在技巧动作中用的较多。例如, 头倒立动作要领:“撑 (头手撑) 、提 (臀) 、蹬 (腿) 、并 (腿) 、挺 (身) 。”单杠支撑后摆下要领口诀:“摆 (支撑后两腿先前摆, 上体稍微前倾, 接着两腿加速后摆) , 推 (后摆过水平部位时, 稍微提臀收腹, 腿制动, 接着两臂迅速用力顶肩推杠) , 挺 (推杠后, 抬上体挺身至落地) 。”

四、概括法

概括法是指将动作要领, 某动作环节或同类动作进行高度归纳、简化、凝缩、提取其本质, 用标题式的词组来表达的方法。例如, 技巧后滚翻动作要领口诀:“三靠 (下颌靠锁骨、大腿靠胸、小腿靠大腿) 一并 (两腿并拢) 。”中学体操教学跳箱 (或山羊) 主要突出第二腾空, 不强调第一腾空的高度, 但总的来说可概括为:“三快一挺稳。” (起跳快、摆臂快、推手快;一挺, 即充分展身;稳, 落地稳) 。器械体操的屈伸类动作可概括为:“伸髋、制动、上体急振。”

五、指令法

指令法指动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非动作技术要求的屈、分、勾、碰、晃、摆等, 用揭示、命令的词语, 令其纠正的方法。例如, 技巧侧手翻动作如果按照“地上一条线, 空中走平面”的口诀去做, 有的学生就会出现两腿分不开, 膝关节伸不直的毛病。这时教师可用“分腿!伸直!”等指令, 提醒学生纠正错误。

六、类推法

教学设计编写 篇3

[关键词] 教材 变迁 创新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20 008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沪教版教材的变化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本文以九年级沪教版

《几种重要的盐》

为例,分析教材编写思路的变迁及相应的教学设计。

一、从《几种重要的盐》位置的改变看教材编写思路的变化

在2011版中,碳酸钙放在《石灰石的利用》中,作为一种矿石来介绍相关碳酸钙的用途以及和氧化钙、氢氧化钙之间的转化;关于盐类物质的应用,放在第一章第四节《酸碱盐的应用》,简要介绍了氯化钠、纯碱的用途,亚硝酸盐和重金属盐有毒,知识显得很零散。

在2012版修订本中《几种重要的盐》内容包括:①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常见的盐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用途;②鉴别碳酸盐的方法;③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的相互转化。去掉了亚硝酸盐和重金属盐,增加了碳酸氢钠(小苏打)的相关知识。很明显,新版中对“几种重要的盐”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整合。在学习了酸、碱、盐相关概念和性质之后再来学习碳酸钙这种重要的碳酸盐,进而构建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的相互转化,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碳酸盐整合在一起学习,使碳酸盐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改变了原来《酸碱盐的应用》中零散地介绍几种盐类物质应用的形式,可以避免“记流水账”式的教学过程。

二、从教材编写思路的变迁看如何创新《几种重要的盐》的教学设计

【引入】图片“耕云推浪晒盐忙”,设问:晒出的盐,主要成分是什么物质?答:氯化钠。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食盐开始,由图片直接导入新课。因为在2012版修订本中,关于氯化钠的知识已经在第三章《物质结构》、第五章《金属锈蚀》、第六章《溶液》中都有所涉及。

【设问】结合已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说出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获取方式和用途。

【小结】结合学生的讨论给出完整的氯化钠相关信息。

【过渡】再分析氯化钠组成:根据阳离子种类,它属于哪一类盐?答:钠盐。

设计意图:从阳离子的角度将氯化钠和其他钠盐联系起来,过渡到碳酸钠、碳酸氢钠,尽量避免流水账式的介绍。

【追问】回忆已学知识,说出你所知道的其他钠盐的名称。(学生回答,教师附板书记录)

【投影小结】常见钠盐:硫酸钠、硝酸钠、碳酸钠、碳酸氢钠。

【过渡】这几种钠盐样品,在同学们桌上都有,只是都没有标签,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能否将其中的碳酸钠找出来?请说出鉴别方案。(或不能鉴别出来的理由)

【进一步解析】对学生提出的方案、现象、疑问,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

设计意图:抛出问题,从钠盐承接到碳酸钠,并且预设多种可能:①基础较好的学生会想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和酸反应;②学生也能联系前面知识想到用酸检验;③可能还有学生会想到用石灰水和碳酸钠反应。

【过渡】根据演示实验可以看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都产生了气泡,难以区分,根据目前的知识我们还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到了高中我们就可以鉴别它们了。

设计意图:渗透理念:知识学习是一个逐步提升逐步完善的过程,许多化学知识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还将不断拓展、不断完善。

【过渡】结合上述性质,分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其相似的性质与组成结构中哪部分有关?

【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属于碳酸盐。回忆学过的1~6章知识,咱们还学过一种很重要的碳酸盐:碳酸钙。

设计意图:从阴离子的角度,将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串联成碳酸盐完整的版块。

【投影并展示】展示碳酸钙粉末样品,投影“生活中的碳酸钙”:钙片、牙膏中的摩擦剂、大理石洗脸盆、一幅豪华装修的图片等。

【质疑】图片涉及多种建筑材料,怎样证明某材料中含有碳酸钙呢?学生讨论方案。

【小结】完整的碳酸盐检验的方法:与盐酸反应产生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实验验证】学生当场验证教师准备的两块“石材”,看是否含有碳酸盐。

设计意图:从自然界存在的碳酸钙到身边的碳酸钙,将用途与存在结合一起学习,使学生通过解决具体的情境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总结出碳酸盐检验的方法。

【过渡】自古以来石灰石就有很重要的用途,投影天工开物图。

【演示实验】石灰石煅烧转化:

设计意图:请学生做演示实验的助手,描述实验现象,边画流程进行

实验,边让学生分析每一步的变化及产物。

设计意图:与酸反应是碳酸盐的共性,高温煅烧是碳酸钙的个性,物质结构组成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相似处即体现化学性质共性一面,差异处即体现化学性质个性的一面。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体会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善于从已知发现未知、解释未知;体验将零散的知识点构建成知识网络。

三、从教材编写思路的变迁看新版《几种重要的盐》的教学反思

1.先从阳离子的角度将氯化钠和其他钠盐联系起来,过渡到碳酸钠、碳酸氢钠,再从阴离子的角度,将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串联成碳酸盐完整的版块,尽量避免流水账式的介绍,使这几种盐的学习呈现一定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2.将书本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的演示实验,设计成学生探究实验:“从常见钠盐中寻找碳酸钠”,使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对碳酸盐与酸反应的现象有更深刻的体验,为后续碳酸盐的检验做铺垫,也较好地承接了氯化钠到碳酸钠的过渡。

3.在2011版《石灰石的利用》中进行“钙三角”相关知识的教学时,学生还缺少相关知识铺垫,显得比较被动。2012版是在已经学习碱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所以学生构建出“钙三角”关系比较顺利,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主动建构的知识掌握更到位,应用时会更自如。

模块2 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篇4

学习目标

在本模块的学习中,您要努力达到如下目标: ◆ 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和作用(《标准》2.1.3)◆ 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及关键环节(《标准》2.1.2,2.2.3)◆ 能够运用教学设计方法设计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标准》1.2.1,3.1.1,3.3.1,4.2)◆ 在小组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理解合作的意义;在对个人活动、小组活动评价与 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反思的意识(《标准》1.3.2,3.4.3,3.4.6,4.4)您的学习成果

本模块的真实任务是制定出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方案。这是整个培训课程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后续媒体选择、教学课件设计与开发的基础。

本模块学习结束时,您将会获得如下学习成果: ◆ 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的教学设计方案 ◆ 本模块的学习记录

活动1:了解教学设计(30分钟)说明:本活动的目的是帮助您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和作用。师生互动1: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和作用(30分钟)活动2: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190分钟)说明:本活动的目的是帮助您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以及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的选择与活动设计、学习情境设计等主要环节。

师生互动2:了解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40分钟)师生互动3:掌握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40分钟)师生互动4:理解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方法(50分钟)师生互动5:掌握教学策略选择的原则和方法(45分钟)师生互动6:了解学习情境设计(15分钟)活动3:编写选题教学设计方案(65分钟)说明:本活动的目的是使您有机会运用上面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在设计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过程中更深入地理解教学设计的理论、方法以及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师生互动7:观摩与分析优秀教学设计方案(35分钟)自主活动1:编写教学设计方案(30分钟)活动4:分享与修改教学设计(35分钟)说明:考察一个教学设计方案的优劣,一是看设计的质量高低,二是看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是否规范、清晰。看设计质量的高低,主要看设计的理念是否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环节的设计是否到位以及是否能体现整体性,教学策略与活动的设计是否能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并能真正发展学生的能力。本活动将有助于您进一步理解教学设计的方法,完善您的教学设计方案。小组活动1:分享与修改教学设计方案(20分钟)小组活动2:分享教学设计实践心得(15分钟)活动5:填写评价量表(10分钟)思考题

1.什么是教学设计? 2.您认为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应包括哪几个主要环节? 3.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有何特点? 4.对教学目标的阐述应注意哪几点? 5.简述学习者特征分析应包括的内容。6.简述教学策略的类别及选择原则。

7.什么是先行组织者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有几种类型? 8.什么是教学模式?它与教学策略有什么关系? 9.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创设情境? 10.教学设计实践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1.利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编写出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技术环境不限)。课外延伸

1.回忆和反思本模块的学习过程。如果对哪一部分的培训内容仍有疑问,您可以记录下来,在后续培训中向主讲教师咨询,或者在网络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利用网络培训平台的答疑区解惑。

2.查阅有关教学设计方面的资料或观摩一些教学设计案例,进一步理解教学设计的方法和实践。

3.修改您以前的一节备课案,使之成为合格的教学设计方案。

4.预习模块3关于教学媒体应用的内容,思考选题的教学设计方案中需要运用媒体的内容及其应用的形式。

参考文献

l 乌美娜主编.教学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李克东,谢幼如编著.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3 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编著.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何克抗.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http://,2005年5月检索

编写《童话故事》教学设计 篇5

君山小学

王则君

【设计理念】

本次习作着重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新的理念:“鼓励学生写想象中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教学时,尽可能地减少束缚,努力为学生创设适宜的作文情境,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互相激励,激发学生乐于写作的激情,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去写作。【教学目标】

1、完整地编写一个童话故事,童话要符合现实生活,并有一定寓意。

2、能根据童话故事的内容恰当地给习作起个名字。

3、发展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4、从编拟童话故事的过程中接受自我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编写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难点:通过童话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给人以启迪。【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听狐狸和老虎的故事好吗?出示课件:狐假虎威的视频故事。

2、我们再来欣赏狐狸和老虎的新故事,好吗?(出示课件)

上一次,狐假虎威,吓跑了众兽。老虎知道上了狐狸的当,败坏了自己的名声,它发誓,总有一天要抓住狐狸吃掉它。

一天,老虎和狐狸狭路相逢。老虎瓮声瓮气地对狐狸说:“这回你无话可说了吧?”狐狸知道靠硬拼是拼不过的,要是再用一次“狐假虎威”,老虎肯定不相信。它眼珠一转,装出一副很不服气的样子,说:“因为我在找食物,所以我没有发现你,要是发现你,我早就跑掉了。”老虎疑惑地问:“你能跑过我吗?”狐狸说:“当然了。我原来是长跑冠军,连小白兔和大袋鼠都逊我一筹呢。”老虎说:“那我们来一个跑步比赛,从山这头跑到山那头。你能跑得过我,我就不吃你;要是跑不过我,我就对你不客气了。”

比赛开始了,老虎为了挽回自己的名声,像离弦的箭一样跑得飞快,它的脸都涨红了,跑得气喘嘘嘘也不肯停下来歇歇。狐狸却故意跑慢,落在老虎的后面。

老虎心想:我肯定能吃到狐狸。老虎拼命地往前跑去。狐狸等老虎跑远了,它一溜烟跑进了树林。

老虎发现又一次上了狐狸的当。它气的牙直痒痒,也只能望狐狸兴叹了。这篇童话故事构思巧妙,注意了新旧两个故事的衔接,不忘老故事中各人物的性情特征,狐狸采用了“激将法”又一次脱险,显示了狐狸狡猾,聪明的本性,极富教育意义。

二、小组合作,创编童话

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学习了四篇童话故事。童话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它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是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带我们走进了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了通话内容,品味了童话的语言,体会了童话的特点。今天老师带大家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当一当童话作家。

1、了解童话特点:

师:同学们都读过不少童话,童话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同时课件出示:

童话的特点:(1)采用拟人手法,把物当作人来写;(2)采用夸张的手法,想象丰富合理:

(3)童话里的事物都具有象征意义,说明一个道理或给人以启迪.。

3、激发兴趣,了解写法。

在我们这个单元的童话中,哪些事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发现故事中描写人物的什么最多?(板书:对话、动作、心理)

要想把一个故事写得完整有趣,必须要把什么写清楚?

(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条件来编故事。(板书课题:编童话故事)三、习作构思

1.确定人物:这个人可以是人、动物、生活用品或植物等。

2大胆想象,“人物”之间遇到什么问题?他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最后结果怎么样?

3人物可以自己定,也可以喝老师资源共享。

四、资源共享(出示课件)

1、可以选几种动物。如:老鹰和小鸡,狼和小兔,鸟儿等等。

2、可以选几种物品。如:铅笔和文具盒,书和书包,桌子和椅子 牙膏盒牙刷等等。

3、可以几种选植物。如:树和树叶,树和花等等。

4、也可以使动物与植物,或物品和动物等等。

师:童话王国里来了这么多朋友,一定会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发生。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飞过连绵起伏的群山,飞过苍翠葱郁的森林,飞过一望无垠的草原,飞过浩瀚无边的大海,来到充满梦幻的童话王国,创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五、习作方法

1、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定好内容,思考可能会发生些什么事?并认真构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在构思故事时可以大胆、自由地想象,要尽可能地使故事过程具体些,在现实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编一个故事。

2、运用拟人的手法,是它们人格化,能像人一样有不同的性格。

3、故事要有教育意义。

4、我们可以给自己的故事拟个题目。

(以事情的内容为题,以事情发生的地点为题,以人物语言为题,以事情结果为题,以人物为题)

5、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大胆、新奇、丰富的想象,互相补充,共同编排。教师 随机指导。

六、编写故事,修改评议

1、让学生把创编的童话写下来,完成初稿。2、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编写的童话,互相修改。

3、每个小组推选一篇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4、全班评议、修改。

七、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分组排演自编的童话:

钻井地质设计编写总结 篇6

钻井性质:

注水井或采油井对井网的要求不同,在开会时一定要明确钻井性质的要求。对评价井有什么要求,对资料准备井有什么要求,思路一定要清楚。

靶点的选择:

一定要考虑井网的要求、储层展布有什么要求、周围断层的影响,另靶点坐标取整数(因为精度的要求)。

地质任务:

要考虑井网的完善,或对储层的评价。或更新井的要求。

靶区的选择:

与其周围油水井在横向上及纵向上的相对关系,与周围断层的相对位置。

目的层段:

明确本井的主要目的层及次要(要兼顾)的目的层。

井口坐标:

一定要用实测坐标。

靶点坐标:

用取整数坐标值。

设计完钻层位及垂深:

保障主要目的层段和兼顾目的层段,并留足工程所需要的口袋深

度。

设计钻遇层位及深度:

要考虑相邻井钻遇的层位及深度,一定要在钻井地震剖面上进行校正。最好在工区内做好测井的横向储层展布情况描述。

断层情况:

从地震剖面上明确所钻井与断层的相对关系,并描述好断距长度。

钻井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定要考虑该工区的情况:各储层的展布情况、是否有坚硬的岩石、是否有易于垮塌的情况,是否有漏失的情况,是否有要取芯的情况,对钻井所用钻头的影响。

附图表:

构造图的编绘,一定要确保钻井井口坐标及靶点坐标的位置的准确性。

地震剖面一定要用十字性剖面。

油藏图的编制。

编写钻井地质设计所需要的技能和要求:

1、要会landmark地震解释软件的应用。

2、要会编写地质构造图的能力,和对软件的应用。

3、油藏剖面图的编制,一定要有软件的应用能力。要学会图的清

关于游戏设计文档编写的探讨 篇7

游戏“决战辛亥”是我们针对中学历史课堂开发研制一款RPG小游戏, 游戏以辛亥革命为背景, 玩家以穿越时空的学生形式进入辛亥革命的历史中, 通过与路边百姓的交谈熟悉当时平民生活的水生火热, 与封建官僚的较量透视腐败黑暗的封建统治, 与革命领袖的交流, 了解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本游戏的类型为角色扮演类 (RPG) 小游戏, 所以在游戏设计文档的编写方面也比大型的网络游戏简单明了, 主要包括部分游戏名称、游戏类型、游戏技术设定、游戏内容设计及游戏系统介绍。

一、游戏名称

“决战辛亥”

二、游戏类型

角色扮演类 (RPG) 小游戏

三、技术设定

本游戏使用flash actionscript2作为游戏的开发语言, actionscript是面向对象的脚本语言, 因此在程序的编写中要用到大量的面向对象的编程方式, 例如:典型的游戏编程样式model-controlview。

四、游戏内容设计

辛亥革命与郑和下西洋相比, 后者是一个娱乐性的题材, 能够让玩家贯穿于历史环境中去。而辛亥革命的线索是散点式的, 人物丰富, 事件发生的地点与时间也比较复杂。因此我们选择使用以地点为主线, 以时间顺序将辛亥革命发展的不同时期特征及该时期的重大事件连接起来, 让玩家全面了解这段历史。选择的地点是日本——广州——武汉——北京四个地方来代表辛亥革命的四个时间阶段, 即革命思想启蒙, 革命的尝试与准备, 革命的发起及革命的结果。这样选择的好处是将处于同一时期却互不认识的革命英雄人物联系起来, 通过不同事件的交互发生来使玩家对革命的爆发有更深的了解。同时也通过对这些地点文化环境的刻画, 使玩家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有更全面的认识。

玩家以一个穿越时空的学生形式出现, 被梦境的强大力量卷入到辛亥革命时期, 加入到游戏中来。在这里, 他通过与游戏环境进行交互的形式来获得历史背景知识, 通过与辛亥革命中的人物的交谈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和事迹。

当玩家在某个地点探索到了一定程度时就会进入到历史魔方中, 在这里玩家掌握的知识要接受检测并加以巩固。此时玩家需要通过回答问题来战胜革命党人在当时的敌对势力的代表, 比如代表清政府权利的慈禧, 代表保皇派人士的梁启超, 代表外国势力的洋人士兵, 代表窃取革命果实的袁世凯等。如果问题都答错的话就会迷失在历史魔方当中, 游戏失败。如果玩家战胜了敌人通过了魔方, 则到达下一个事情发生的地方。游戏的最后, 玩家心中也就能形成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五、游戏系统介绍

1. 人物对话系统

在预先设计好的游戏中将角色的对话存储在xml文件中, 在游戏运行时, 使用对话管理类装载xml文件中的对话信息。为了更好的阐述对话系统的作用原理, 我们假设主人翁与标的触碰为触发对话的机制, 当玩家控制主角触碰到标的时, 能够产生对话的标的上的触碰检测函数hittest函数, 调用对话管理类中的相关方法并将自己的识别标识符和当前的场景标识符传给该方法, 来取得所触发的对话信息, 然后再由对话显示类显示对话信息。

2. 事件管理系统

时间系统采取的是线性加散点的模式。之所以采取线性模式是因为历史的进程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进行, 采取线性的事件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游戏开发的资源浪费。而在线性模式中又添加了散点事件 (与主干事件无直接联系的事件) , 其作用是增加让玩家生动地了解历史发生背景的环境, 产生一个较为真实的游戏环境, 以避免一味的主线事件造成游戏的虚假感。对每一个事件的管理方式如下:首先将一个事件设置适应其事件大小的阶段数, 给每一阶段赋予一个标识符以标识该事件所进行的阶段, 然后在游戏中对于每个事件阶段的标识符进行检测来布置相应事件元素的状态。

3. 历史探索进度系统

该系统是对于事件系统的补充, 类似于其他RPG游戏中的升级系统中的经验条, 玩家每对游戏世界进行探索并获得历史知识时历史探索进度就会增长, 当增长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进入历史魔方系统。

4. 历史魔方系统

历史魔方系统是本游戏的特色系统, 总的说来它是一个学习效果的检测系统或者深入学习系统。在初步设计中, 它最初呈现形式是一些拥有奇怪标记的方块组成的正方形区域, 这个区域在最开始是不能够被玩家通过的, 但玩家通关又需要通过。

具体机制如下:每一个临近玩家的方块都能够被玩家选择, 当玩家确定所选择的方块后点击确认键, 对于不同的方块点击确认键会出现不同类型的题目或益智游戏。答对题目或在游戏中取胜的玩家就可以通过该方块, 如果失败则出现路障阻止玩家通过, 针对不同的情况玩家可以选择相应的道具来应对。同时在进行方块选择时也可以进行多选, 多选并答对时就会获得双倍的奖励和通行机会, 当然此后出现的题目也是更有挑战性的。另外在有些方块上会有敌人存在, 也就是之前介绍过的阶段性的对立敌人, 他们的存在不仅让玩家能记住在辛亥革命中所存在的各种阻力, 同时游戏的娱乐性也增强了。

为了提高游戏的挑战性, 在一些情况下, 当进入历史魔方后所遇到的敌人是被我们设定为不可战胜或者很难战胜的, 玩家需要在关卡的探索中学习克敌制胜的办法。游戏魔方是一个很灵活的系统, 有时甚至可以以非方形的形态出现, 所以在以后的制作中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

5. 战斗系统

战斗系统包括两个方面:战斗系统的操作方式和战斗系统的显示界面。

战斗系统的设计也是遵循了简游戏的思路。由于要模拟一个类似拳皇的打斗环境需要比较复杂的编程以及动画效果的绘制。因此, 我们采取一种较为传统的但同样有不错刺激效果的打斗系统。在这里, 玩家并不是直接控制角色进行出拳、踢腿、跳跃等训练玩家反应能力的战斗方式, 而是通过智力游戏问答, 下勾叉棋等方式来间接控制角色进行出招, 当玩家答对一个问题时, 战斗界面的玩家角色出招打击敌人。答题的出色程度会决定玩家出招的显示效果, 完美的答题会让角色使出绚丽的绝技。

而在界面显示一方面, 我们借鉴“拳皇”类游戏的界面, 设置一个打斗场面的显示条, 安放在玩家棋盘控制界面或是答题界面的上方。将打斗双方放置在两边, 每一次的出招都会带有招数相应的效果, 每次出招都能够使敌人的生命值减少, 当一方的生命值减少为0时, 战斗结束。胜利者得到相应奖励 (道具的次数, 历史完成度) , 失败则受到惩罚。战斗不会出现死亡, 只会导致角色的失败。

6. 道具系统

炸弹:在历史魔方中使用的道具, 能够使玩家跳过障碍物或是问题。

弹簧:炸掉打错问题时所显现出来的障碍物。

记事本:记录玩家的游戏所进行的程度, 记载经历过的历史事件以及显示历史完成度。当有外部事件或是有引发事件时, 也会由记事本中的公告栏提示。

7. 角色系统

主角:具有当代小孩子的集体性格:早熟、在生命的早期就接触了极大的信息量、肥胖、被家长驱赶着学习、喜欢睡觉、不听副科老师讲课, 以为“学好数理化, 走偏天下都不怕”、老是看电视、喜欢玩游戏, 傻乎乎的老是很高兴。

周围人物:取自当时历史背景相符的人物, 为了配合剧情以及游戏设计的难度会有相关取舍, 但是不违反历史的真实性。

反派性格:无性格设定, 人物形象为清王朝的统治者, 保皇派人事, 突出在一定历史环境下的历史冲突, 是对于阶级矛盾的简化。

注:不能丑化游戏中的历史角色, 但是可以通过相关的动作描述展示其符合历史史实的表情与行为。

8. 操作系统

地图的形式:二维平面模拟三维效果

操作方式:鼠标

9. 界面设计

游戏总体上采取的是2.5d的显示界面, 三维的场景和二维的前景人物相结合的第三人称RPG的视角, 为玩家呈现一个生动, 丰富的色彩世界。

参考文献

浅谈项目式教学校本教材的编写 篇8

导读: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源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产生的新型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项目而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其中的项目既可以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工作任务,也可以是一项服务。职业教育“项目化”课程模式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其职业生涯所需要的实践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态度,体现的是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课程与教学理念。通过岗位任务的分析、主题任务的确定、项目情境的创设及典型产品的形成等方式,建构职业院校学生健康、优质生活所需要的实践知识、操作技能和职业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合作态度等职业素养。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项目化教学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还存在一些需要探索和完善的地方,如项目化教学中教师的及时辅导与师生比例之间的矛盾;项目严格的时间控制与学生个体适应能力之间的矛盾;教师的双师型要求与职校师资来源之间的矛盾;等等,很多问题都需要在发展改革中研究解决。另外一个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以行动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有其适用的范围,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课程,还要积极关注其他行为导向的教学法,如“头脑风暴”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等,根据课程特点,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摘 要】项目式教学普及于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学中。要想搞好项目式教学,提升教学成果,必须要有一套适合实际教学需要的项目式教学教材。中职教学制冷与空调类的课程教材比较注重理论教学,不适合进行项目式教学使用,对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编写显得很有必要,须整合专业课程,综合优化教材;针对教学实训设备,设置教材项目任务内容;兼顾基本内容,提高通用性;针对学情,科学选择项目内容;选择合适版式,谋篇布局。

【关键词】项目式 校本教材 开发 编写

一、教材调研

职业学校的电气技术、机电应用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等相关专业,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教学大纲要求,很多开设了“制冷与空调”课程。专门给以上所述专业配套的“制冷与空调工作原理与维修”的教材比较少,且多为理论内容,很难和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设备及项目任务相适应。

我校教授“制冷与空调”课程的相关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和总结,同时参考其他教材和最新技术资料,结合我校实际教学情况,采用自编教学讲义进行教学,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项目式校本教材。

二、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编写

(一)整合专业课程,综合优化教材

1.学制学时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三年学制通常有半年的离校顶岗实习,学生实际在校学习的时间为2.5年。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学习“电子电工基础”专业课,二年级2个学期学习“制冷与空调”专业课程。按照我校教学计划,第三、四两个学期各安排10周和6周的时间,共计16周课时用于“制冷与空调”课程教学,前10周用于电冰箱和空调制冷系统学习,后6周用于空调器电路与维修学习,课程结束后进行制冷设备维修中级工技能鉴定。

从“制冷与空调”课程学习的内容和中级工技能鉴定要求的内容看,学习内容主要是操作技能与专业理论。由于学制学时的限制,以及对电工、电子、制冷等理论的要求,要对有关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形成较为综合的校本教材,才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2.学情知识分析

刚开始学习“制冷与空调”专业的二年级学生只有1个学期的电子电工专业知识,制冷与空调控制电路的学习基础很欠缺,要对“制冷与空调”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编写内容全、涉及面广的教材。

由于16周的教学内容都是“制冷与空调”的内容,必然导致其他专业课程教学时间减少,所以要将有关的专业课程整合到“制冷与空调”的教学中来,这样不仅学习内容和实用技术相结合,而且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

3.基础专业课整合

电子电工专业的基础课程一般都要开设电工基础、电子线路基础、电机与变压器、脉冲与数字电路、无线电基础、传感器与控制等基础科目。在“制冷与空调”教学教材编写过程中,根据电冰箱与空调器控制电路教学项目的确定,以项目需要为抓手,以项目教学为目的,将上述各科基础专业课根据教学需求进行优化组合,抽取组编和“制冷与空调”控制电路教学内容有密切关系的内容,编写校本教材。

(二)针对教学实训设备,设置教材项目任务内容

我校编写的“制冷与空调”教学教材,技能训练的部分都是针对自有的设备进行设计编写的。为配合项目式教学的顺利开展,我校目前的教学设备主要有四个部分。

首先是实际空调器设备。考虑到实际空调器电路结构的不同,教学过程中采用三个不同的品牌、形式的产品,共设定15个工位,来满足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分组教学活动,以及学习市场上不同的分体式空调结构。

其次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冷与空调专用设备。为了适应职业教育与发展的要求,满足我校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制冷与空调项目技能比赛的需要,我校购进六台制冷与空调比赛专用设备,以实施项目式教学,进行参赛选手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

再次是制冷与空调教学演示的教学实验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制冷系统和电路工作原理可以使用模拟的信号状态变化以及各类仪表来演示,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制冷与空调设备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最后,利用淘汰下的空调器,弥补设备的欠缺。

各个学校很难做到教学设备统一,而全国大赛的竞赛设备是统一的。这样针对设备编写的教材就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和针对性,不仅可以自用,还可以和其他学校交流使用,甚至公开出版发行,大范围推广运用。

(三)兼顾基本内容,提高通用性

校本教材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它不是国家规划通用教材,而是自编自用的。又由于很多教学设备都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并且理论内容基本都是通用的,所以校本教材编写时应适当注意通用性,以利于正式公开出版,推广教学经验。同时编写校本教材还要和教学模式、手段等相结合,所以要注意编写的理论教学内容、操作技能训练教学内容,以及教材的排版模式等。

“制冷与空调”的教学内容,其制冷与控制原理,以及制冷系统管路的制作与操作流程等都是基础内容,和设备的不同没有太多的关系,所以在编写教材时适当侧重这些项目内容设定。

(四)针对学情,科学选择项目内容

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不是很强,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能懂会干,对理论的要求不是很高,注重的是操作技能训练,所以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根据实际制冷与空调维修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项目内容编写教材。

(五)选择合适版式,谋篇布局

教材编写在设计教学内容上进行项目内容科学分解,以任务驱动进行学习和训练来完成项目内的各个任务,每个项目配若干任务书。校本教材设定12个项目,每个项目有3~5个任务内容,每个任务和项目完成后都要进行测评、总结等。在每个项目和任务中,合理安排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两大模块。

在教学过程的布局上,注重教师指导为辅、学生自主研究学习为主。在教学环节上注重入门指导、巡回指导,单独或集中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在教学流程上教材内容以情境导入、基本技能、基本知识、课堂练习、学习评价、课后练习等标题条目来推进项目式教学进程的开始、发展和结束。■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编写意见 篇9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编写指导意见

课程标准是对传统大纲的超越,它赋予了教师更大的教学权力,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课程标准规划和设计教学,编写融课程标准、学习评价和教学活动为一体的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能打破教师过于依赖个人经验、过于依赖教科书的思想束缚,从课程建设者的角度整体地思考课程标准,实现标准、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也能为广大教师营造课程标准实施的氛围和环境,在实践中领会、渗透基于标准教学的理念,加强专业学习,将课程标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有效落实。为深入推进基于标准的教学,现就中小学教师编制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的理念、内涵及基本程序

1.理念:基于课程标准,追求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以评价驱动教学,有效落实国家课程,实现有效教学。

2.内涵:(1)既定教学目标、课中学习目标及评估目标三者内容上的同一性(2)教学目标、学习方法、评估工具三者本质上的同一性。

3.基本程序与原则:以“教学效益”为纬线,“教师的教学哲学、智慧与能力”为经线,遵循“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处理好三个程序:

制定学习目标(回答:什么最值得学习)——设计课堂评价(回答:如何证明实现了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回答:怎样安排教学活动帮助达标)。

二、把握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的基本结构

包括四部分:(1)学习目标的设置(2)评价任务的设计(3)教学过程(4)作业/拓展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采取“逆向设计”思路,即先设计学习目标,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回答“学生要到哪儿去”;其次设计教学评价,通过什么方式知道学生“到达了那里”;由目标和评价最后来设计教学过程,回答“通过怎样的方式把学生带到目的地”。通过逆向教学设计使教师带着问题思考教学,确保学习目标的实现。

三、落实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的相关要求 首先,确立准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制定目标的三个依据:课标在哪里?——回答:学生需要学什么?文本在哪里?——回答:学什么最有价值?学生在哪里?——回答:学生学习的起点是什么?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制定出准确、清晰、可测量的学习目标。

分解与整合课标是制定学习目标的前提。课程标准是对学生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学生需要学什么”首先由课程标准作出回答,它是学习目标的立足点。

分析与把握教材是制订学习目标的着力点。它既需要站在学段整体内容的高度将本节所学内容看成知识网络中的一个点,分析其在知能网络中的关联作用,确定“学生学什么最有价值”,教师就等于占领了教材内容的制高点。在这种情况下,教材就不再是“ 教材编写者” 的教材,而是经教师创造性解读的“ 教师的教材”,是因地制宜的、适用的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是学生达成目标的前提、基础。“学生学习的起点是什么” 指的就是学生现有学情,也是学习的重点、难点。通过对学清的分析能深知学生前备知能及其在接受新知上的短板,能够准确地找到最近发展区,从而准确推断 出学生的学习结果。

叙写学习目标时的注意事项有:

1.学习目标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习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在陈述时应以学生为主体,有时目标陈述中省略了“学生”两个字,但学生作为目标陈述的主体也应是隐含的。

2.学习目标是具体的而不是一般性的学习结果。相对于课程标准的一般性特征,学习目标更加清晰、具体。通过学习目标,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结束后自己应该“知道什么”“能够做什么”。

3.学习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当前的学习结果。即学生在学习之前不具备这种学习结果,是经过一定的学习过程之后在未来能达到的行为。

其次,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

明确目标之后,教师就应该设想“我用什么样的检测工具可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了解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以便于自己作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

学习目标直接影响着评价任务中内容的选择,不同的学习目标所采用的评价任务也不同,评价任务中的内容设计要与学习目标保持一致,保证评价任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次,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评价任务的设计。其中作为课堂评价诸多方式之一的表现性评价,清晰界定了学生应知的和能做的,学生通过完成表现性评价任务实现这些标准,把评价与教学结合起来,给教学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应符合以下四个原则:

1.价值取向原则:解决“评价是为了什么”的问题。包括评价任务的目标具体性和明确性,教师据此建立适当的表现标准与评价程序。

2.表述简明原则:回答“评价任务是什么”的问题。表现在评价任务的指导语、作业内涵及评价标准三个方面,“指导语”讲明任务是什么,“作业内涵”申明“学生做什么或成果是什么”,“评价标准”是考量“学生做得怎么样”的具体指标。

3.难度适当原则:明确“怎样的任务才适当”的问题。要做到表述准确,用语得体,准确预估学情,将评价任务建立在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之上,并在评价任务介入之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并通过设疑、激疑等手段,扫清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主要障碍。

第三,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上述的评价任务,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不断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这样既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以学定教、目标导向教学等思想,也体现了教学与评价二合一的思想。需要思考:(1)什么样的活动(工作/经验/任务)能有效达到学习结果;(2)什么样的方法、顺序能使该有效的活动最能吸引学生;(3)为了确保有效的表现,需要在各环节上给予怎样的预设。

第四,实施规划好的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最关键的问题有三个:一是自始至终把目标当作一节课的灵魂,教学的关键行为都应指向目标的达成;二是把教的过程当作评的过程,不断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不断作出后续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第五,布置基于目标检测的有效作业。在设计、实施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思考作业的问题,如,布置的作业是检测什么目标的,与目标相匹配的作业是什么样的,如何反馈作业结果才能促进学生的后续学习等。

白云三中教学案设计编写新规定 篇10

教学案设计评分标准

(讨论稿)

“教学案设计”评分实行100分制,并与奖励性绩效挂钩。根据我校“课堂教学五步法”的课改要求,特制定白云三中教学设计评分标准。

一、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标分析、考点分析。占10分。

二、有具体教学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占10分。

三、有具体教学重点及如何来突出教学重点说明。占5分。

四、有具体教学难点及如何来突破教学重点说明。占5分。

五、有具体课时安排或课时计划。占5分。

六、教学过程体现“五步教学法”的所需环节:占50分。

1、明确目标、设计问题。占10分。

2、布置任务、指导自学。占10分。

3、组内检查、合作探究。占10分。

4、小组展示、师生点评。占10分。

5、当堂检测、归纳小结。占10分。

七、有适当的课后作业、预习布置。占5分。

八、有及时的课后反思(300字以上)。占10分

以上各项评分标准是基本标准,每项分值具体给多少,由检查考评人员统一决定或取其平均值。

教学设计编写 篇11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课件质量

目前,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已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成为高校普遍采用的课堂教学手段和工具。但是,无论教学形式如何变化,教学过程总是沿循着一定规律进行的。备课作为教师上好一堂课的第一步,取代原有备课教案的课件编写的质量优劣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贴近教材是编写好课件的依据

课堂教学是贯彻教材知识体系的过程,教师备课的依据就是教材,要紧紧围绕教材来组织材料,编写好课件。课件的编写一定要紧紧围绕教材纵横捭阖。 首先要吃透教材,要下大力气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理解教材。要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結构,梳理好知识脉络,要深入到教材的内部和里层,探索知识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把握规律性的东西。要研究教材的每一个细节,逐字逐句地推敲和品味。要研究教材的系统性,注意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选用恰当的教学法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深究关键点。

其次要善于驾驭教材,不能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平铺直叙。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如何进行容易地让学生接受理解和消化知识,决定与教师的能力本事的大小高低。要按照学科要求紧紧围绕知识要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要把自己或别人的不断更新发展的教学理念贯彻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创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求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意识,提升学生自主的能力。要结合学生的专业需求和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以达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要探究学科前沿的东西,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再者要勇于剪辑教材。教材有使用对象相对宽泛性和编者专业局限性的特点。同时由于教材编写周期的客观存在,教材所载知识有一定的时间延迟性。还有任何一本质量再上乘的教材,都有待提升的空间。因此,要结合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要敢于对教材进行取舍、增补、勘误、拓展,要结合科技飞速发展的实际,对相关的新理念、新潮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成果,最大限度地出现在教学活动中。

二、处理好表现形式和知识内容的关系

可以说表现形式是课件的“筋骨肉”,所要传授的知识体系是课件的“精气神”。

有许多形容把事件和人物写活了词语,如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栩栩如生,过去这都是在大师级之人手下所能表现出来的,但对多媒体作为工具的今天来说则是振木落叶般容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使人通过多个感官来感知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这种教学手段,可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是多媒体课件“筋骨肉”,是课件的外在表现。编写课件时注意表现形式一定要讲究适度,使之精练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切忌哗而不实,只追求表面上的五彩斑斓,夺人耳目。实际是喧宾夺主,牵制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注意力,势必降低教学效果。二是切忌形式呆扳,照抄照搬。如果只是把教材搬到投影的幕布上 学生就会感到厌倦无趣,缺少了兴趣,也就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三是切记“拼盘”式,材料与内容胡拼乱凑,简单堆砌。课件编写是教师的再创作,如果教师出于一时懒惰图省力,网上一搜,东拼西凑,课件没有了再创作的心血,也就没有了活气,没有了灵气,没有了生命力,更何谈教学效果。

教学活动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形式只是一种工具而已,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形式,或者说目前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形式,说到底还是为传授知识服务的,只不过利用的好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罢了。因此,教师应在教材所载知识体系上下大气力。

一名教师要教好一门课程,要上好一堂课,仅仅掌握这门学科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要明白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要知道自己所讲授课程的学生要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其次,要明白所培养人才所构成的知识体系,为保证这个知识体系是有哪些课程共同组成的。再者自己所讲授课程在这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份额和作用,进而需要那些知识点,精通哪些,掌握哪些,了解哪些,都要心知肚明。还有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有哪些联系,与前设课程在知识点上的关系,又应用的哪些后续开设的课程之中。最后,为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安排了哪些教学活动。在此基础上要在如何传授知识上下工夫。编写课件时,首先要做到知识层次要清晰、逻辑性要强。科学知识是发展变化的,是日积月累的过程,知识链条环环相扣、互相关联,有着前因后果的联系,要想把问题讲明白,就要按照一定的层次,知识的逻辑性,讲授的层次性,也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了逻辑的思维方式。其次要注重启发教学,在新知识点的导入上,要讲究点艺术,要先提出问题,诱发学生主动思考,在经过思考的基础上引出新的知识点。还要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不要“匀速运动”,要“变速运动”,要有正的“加速度”,也要有负的“加速度”,有张有弛,松紧有度,这些都是根据所要传授的知识点所决定的。

一味讲究表现形式是避重就轻,不顾表现形式只注重知识的讲授可能会举步维艰,只有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表现形式为辅佐、两者有机结合达到完美统一的教学活动,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不断修改完善是提升课件质量档次的手段

编写课件的过程是教师再创作的过程,课件当然就是老师辛勤劳动形成的作品。一个成熟的作品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完善形成的。可能一名教师从教十年抑或数十年都要讲授此一门课程,但课件的完成决不是一劳永逸、几年一贯制的。要有“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精神和行动,对自己创作的课件不断修改、不断充实,不断提升其质量的档次。

首先,古人云“温故而知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次研讨教材、每次备课、每堂课下来,对教材所载知识的理解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体会,可能会有新的火花、新的感悟、新的收获,这些都应在课件中有所体现。其次教材的改版其内容也肯定有所变动,无论在信息容量上还是编排次序上,以教材为依据的课件当然也要随之变动。再者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知识的更替周期明显加快,一个合格的教师就要关注本学科的发展动向,不断搜集本学科的科学成果,并结合自己的科研情况,进入到课件中,带到课堂上来。还有,表现形式本事也有表现效果的要求,随着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提高,随着知识群体审美理念的变化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也要求课件编排形式上的不断修缮和提高。

备课是教师上课的第一步,课件是备课的具体表现,为使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确保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必须提高课件的编写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敬花关于多媒体教学课件创新设计的思考 教育教学论坛,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10.

[2]王小兰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职业技术,哈尔滨: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2012/06.

[3]韩英鹏高校教师的多媒体教学之比较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学院,2010/10.

上一篇:建筑消防设施常见问题下一篇:房屋翻新装修合同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