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督季度工作计划(精选7篇)
责”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由我来汇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季度“一岗四责”工作进展情况。
一、食品药品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工作稳步推进 餐饮监管方面,先后开展了学生小饭桌专项整治、工地食堂检查、单位食堂检查等专项检查5次,开展民运会等一级安全保障15天。共检查餐饮单位853家,下发监督意见书581份,排查餐饮食品安全隐患260个,查办案件38起,发现的主要问题为无证经营餐饮食品和存在“三无”食品。
药品医疗器械方面,检查涉药单位289家,排查药品医疗器械安全隐患172个,查办案件35起,查处的违法行为主要是经营使用过期医疗器械和非正规渠道购进药品。
在保健食品、化妆品方面,检查保健食品经营单位163家,111家化妆品专营单位进行了排查,共排查保化安全隐患85个,下达责令整改书46份,查办案件2起。发现的主要问题为进货渠道不规范,进过查验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截至目前,我市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二、强化表率作用,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各项规定
一是管好自己。坚持勤奋学习,真抓实干,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加强党性修养和煅炼,班子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带头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带头执行《四项纪律八项要求》,始终做到慎待权力,平时带头住区下村,不搞特殊化。二是管好班子成员和干部队伍。始终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班子成员严格执行廉政准则,顾全大局,令行禁止,维护中央和上级党委的权威。认真开展对干部职工谈心教育,做到防微杜渐。三是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教育他们培养良好的政治品格,懂得自尊自爱,严禁他们打着单位领导的旗号办个人私事,没有发生违法、违纪和违规的现象。
三、信访工作有效开展,群众来访及时回应
一是深入开展领导接访制度。每周固定两天时间分别确定为领导集中办公日和一线执法活动日,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在单位面对面向领导反映,由领导现场进行答复。同时,局领导结合“一线执法”活动走进服务对象,对他们的诉求进行深入了解,及时对接协调解决。
二是不断完善监督举报渠道。为保证“民有所求,我有所应”,市药监局采取信函、完善网站平台、设置来访接待岗、开通12331投诉举报专线等形式受理各类投诉问题,深入开展捆绑式服务,将移动电话与投诉举报电话进行捆绑,确保不漏接一例电话,全面落实接到投诉举报第一时间出现场的工作制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开展工作。截至目前,共接投诉举报电话136次,当场答复116次,出现场进行执法检查20次,答复率100%。
三是结合实际分类进行解决。针对投诉者所反映的问题,24小时内展开现场调查,针对实际情况,要求相关责任企业进行整改;对于需要延期处理的,在做好信访人的解释工作的基础上,联系相关领导及负责人尽快给出处理措施;对于历史遗留环境欠账的投诉件,要把国家关于食品药品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职责说清楚、讲明白,力争做到群众满意,防止重复投诉或越级上访的发生。
四是逐步健全信访工作制度。要建立健全信访举报督办机制,形成统一领导、指定科室归口管理和协调、其他科室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督办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行信访举报件的办理责任到人,建立案件主办人,让每一个信访举报件都有人主办,同时要规范督办工作中程序类、职责类、方法类制度,形成完整的督办工作法规制度体系。同时,要建立信访举报问题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对一些重要的和疑难复杂的信访举报问题,实行主管领导包案制,限定办案时间,一抓到底。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执法装备欠缺、技术力量薄弱等原因,无法达到监管全覆盖,存在一定的安全漏洞。建议进一步加强政府投入力度,完善执法装备、办公场所、技术检验力量。
二是餐饮食品从业人员平均素质不高,家庭状况收入不高,餐饮从业门槛低,各种违法现象时有发生,监管难度大。建议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尤其是城乡结合部食品安全。
三是工作宣传力度不够高,许多涉及到其他部门的信访问题均投诉到我单位,仍需进一步加强。建议进一步加大宣传投入,多部门、多途径开展工作宣传。
质量黑榜:
报告解读
截至2014年9月30日,上海市共有99家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基本符合上海《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集体用餐配送膳食生产配送规范》要求。详细名单可登录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http://www.shfda.gov.cn)查询。
2014年第二季度,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全市食品生产、流通企业开展粮食和食用油及其制品、薯类及膨化食品、蔬菜、水果及其制品、肉及肉制品、水产及水产制品、饮料、乳制品、调味品、特殊膳食食品、焙烤食品、豆类及其制品等食品的监督抽检,抽样量为:粮食及其制品625批次、食用油及其制品186批次、薯类及膨化制品23批次、蔬菜及其制品290批次、水果及其制品232批次、肉及肉制品911批次、水产及水产制品159批次、特殊膳食食品243批次、焙烤食品153批次、豆类及其制品216批次,分别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显示,粮食及其制品有7批次不合格(主要为米饭和面条微生物超标),合格率为98.9%;食用油及其制品、薯类及膨化制品合格率均为100%;蔬菜及其制品有4批次不合格(主要为克百威、啶虫脒农药残留量超标),合格率为98.6%;水果及其制品有1批次(山楂羹)不合格(不合格指标为苯甲酸),合格率为99.6%;肉及肉制品有36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为96.0%,主要为熟肉制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标;水产及水产制品有15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为90.6%,主要不合格指标是孔雀石绿、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呋喃唑酮代谢物等(其中1批次鱿鱼丝菌落总数超标),主要为养殖和运输过程违规使用所致;饮料(含饮用水)和乳制品合格率均为100%;调味品有3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为98.9%,其中1批次五香粉中铅含量超标,1批次椒盐粉中菌落总数超标,1批次鲜甜酱中霉菌和酵母超标;特殊膳食食品合格率为100%;焙烤食品有1批次桃酥饼菌落总数超标,合格率为99.3%;豆类及其制品有7批次豆制品菌落总数或大肠菌群超标,合格率为96.8%。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依法对以上不合格食品采取下架、召回措施,并对生产经营不合格食品的企业进行立案查处。详细名单可登录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http://www.shfda.gov.cn)查询。
一、目标指标
(一)、生活饮用水监管
1、加强卫生许可管理,严把卫生许可证发放关。对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供水单位要依法监管,消灭监管空白,对不服从监管要依法查处。
2、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对新建、改建、扩建的饮用水供水工程项目进行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审查,建立健全建设项目档案。重点是对新建、改建、扩建供水单位的选址、设施设备、布局、工艺流程、组织制度、内部自检、供管水人员健康状况、涉水产品卫生质量安全等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对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进行一次全监测和评价,使其符合卫生要求和标准。
3、加强经常性监督监测。一是按照供水人口、日供水量和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合理安排水质监测频次,所有供水单位每年进行一次全监测,县自来水公司每月进行月监测1次。对水质监测不合格的必须立案查处,并督促整改到位,确保供应的饮用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二是督促供水企业建立自检系统,加强水质消毒,完善相关资料。
4、加大农村小型供水单位的监管力度。对以前未纳入监管范围的乡镇水厂及自建水厂,要加强对其设施、设备、布局、工艺流程、制度、供管水人员健康状况、涉水产品等全面监管,以确保饮用水安全。
5、继续对农村小型供水单位基本情况进行模底统计,并建立台帐,掌握全县供水的基本情况。
(二)、餐饮安全
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履行餐饮消费环节安全监管职责,加大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高风险品种监管力度。
1、全面推行量化分级管理,量化分级率达100%。严把餐饮服务许可证发证关,餐饮服务许可证持证率达100%,从业人员体检率达100%,餐饮单位索证索票及台账建立率达100%。
2、切实加大餐饮具消毒监测力度,特别对提供消毒餐具的餐具消毒单位要加大监管和监测力度,合理安排监测频次,采取随机抽样监测的方法,全面考核餐饮具消毒效果。
3、加强专项整治。特别是要加大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三)、公共场所卫生
以推行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为抓手,促进工作质量提高,监督覆盖率达100%,量化分级率达100%。一是加大现场监
督检测力度,对新、改、扩建单位必须进行预防性评审;二是要加大对超市、美容美发美体、车站等从业人员的体检力度;三是加大处罚力度。对公共用具监测不合格和未取得健康合格证及卫生许可证从事公共场所服务的必须立案查处并督促整改到位。
(四)、学校卫生
一是在春季学校开学之时,组织专班深入各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展学校饮水、校舍、传染病防控、餐饮安全等监督检查,督促学校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从业人员和幼师体检制度、食品索证、索票制度、学生因病缺勤登记及病因追踪排查制度、晨检制度及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新生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等制度,防范和
杜绝食物中毒及重大传染病流行事件发生;二是要加大学校食堂餐饮具消毒监测和学生饮用水监测力度,检查学校饮用水是否符合卫生要求,管直饮用水有无卫生许可证,二次供水环境是否达到卫生要求,学校是否建立饮用水卫生管理制度;三是加大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
镇卫生院
1—4月份我科在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管理,理清工作思路,规范卫生监督执法行为,树立卫生监督新形象,进一步加大卫生监管力度,认真开展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使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逐步走向正轨。圆满完成了1—4月份上级下达的各项卫生监督专项治理工作任务和日常卫生监督工作,有效维护了全县公共场所卫生、消毒产品卫生以及生活饮用水卫生的安全稳定。现将1—4月份工作小结如下:
一、卫生监督工作情况
1、为加强经营单位负责人法律意识,刚过完春节我所对全县城区公共场所负责人举办了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并聘请市监督所杨玉萍科长授课。共举办培训班两期。第一期为美容美发场所负责人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应到97人,实到94人;第二期为住宿业、文化娱乐业负责人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应到99人,91人。
2、对全县城乡50平米以上或安装有空调设施的就餐场所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经过摸底调查全县达到要求的餐饮单位87个,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47个,未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40个。
3,城区共有美发业97家,以对28家美容美发场所,1家住宿业进行了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初审评定。
4、今年1—4月份对所有的公共场所进行了全面监督检查,对经营单位卫生许可情况、从业人员“健康证”、共用物品消毒、卫生设施等进行了重点检查,共计检查美容美发店145户、宾馆、招待所23户、酒吧KTV22户、洗浴单位10户、茶园棋牌室38
户,对新坝、红崖子、南华、骆驼城、合黎公共场所43户,进行了日常监督检查,城区美容美发业户均监督频次已达到了2次以上,下达整改意见书143份。
5、对我县康宝清洁消毒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卫生监督检查,重点对卫生许可情况、从业人员“健康证”、消毒记录、周围环境、卫生设施进行了专项检查,并下达了整改意见书。6、1—4月份共发放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89本(其中宾馆、招待所6户,美容美发业21户,茶园棋牌室9户,酒吧、KTV5户,浴室1户,餐饮业47户)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将克服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继续按照上级的各项工作要求,努力将公共场所卫生、消毒产品卫生以及生活饮用水卫生等重点核心工作全面开展起来,积极推行美容美发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并扎实巩固住宿业的量化分级管理成果。
1、继续对剩余的乡镇公共场所进行日常卫生监督检查。
2、继续对剩余的美容美发场所进行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3、开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专项检查。
4、对康宝清洁消毒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卫生监督检查,并对消毒碗进行抽样监测。
5、对乡镇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6、对城区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卫生监督一科
为了认真贯彻市、县两级卫生局相关文件精神,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依法执业意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乡卫生监督协管站在全乡范围内对各类医疗机构单位进行了拉网式的集中大检查,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统筹安排
根据市、区卫生局有关文件精神,我乡成立了以××为组长,××为副组长,××、××、××为成员的基层医疗机构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我乡实际情况,制定了××乡基层医疗机构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对监管对象、监管内容和要求、监督方式、各部门职责分工等作了详细安排,并对监督检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作了预案。同时,组织全体执法人员召开职工大会,对基层医疗机构监督检查工作作了思想动员。为使执法人员做到依法执法、规范执法、严格执法,我大队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尤其是新考进的同志认真学习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内容,以此提升执法水平。
二、严格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一、炼油行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炼油行业也趋向集中型和规模化发展, 对企业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 我国的炼油行业的HSE管理局面比较复杂,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制度体系不完善, 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是确保安全环保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石。但目前, 中国炼油行业的HSE管理制度体系还未能全面地覆盖安全生产工作的关注重点, 存在着环保犯罪的入罪门槛和处罚力度不到位等问题, 导致部分企业对安全环保工作不够重视, 不能树立良好的安全环保意识;评价体系方面, 目前, 评价体系中的指标大多针对的是已经发生的事故 (件) 的相关情况或其他经济性指标, 缺少反应企业在事故预防工作方面的评价性指标, 导致不能很好地指导企业在事故预防方面的工作,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
2. 企业并购带来安全管理水平不一致的问题
经济发展的需求使国内外大型炼油企业实施收购、并购小型炼油企业的措施以提高企业在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 这种措施的实施导致由于被收购企业之间的安全管理水平存在差异而给收购企业带来严峻考验, 留下安全隐患。
3. 资金不足导致管理不善
以此种情况为例, 有些企业刚从集团分离出来, 市场竞争力无法与如央企、上市公司相比, 致使企业亏损严重, 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差, 为控制甚至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 企业很可能会削减诸如在安全环保工作方面的成本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不足, 很可能导致企业在安全生产及环保方面硬件设施配备不到位等问题, 造成企业安全管理难度加大。
4. 健康和环境受到威胁
炼油行业是高危行业, 其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原料、辅料、中间产物及成品, 不同程度地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特点, 同时, 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 (废水、废气、固体废物) 也会对环境造成威胁。国内部分非法经营的炼化企业, 以营利为唯一目的, 逃避社会责任, 由于经营管理不善, 甚至在不具备资质的条件下进行产品生产, 常常导致有害物质通过生产、存储、运输、处理等环节影响环境, 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存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三、炼油行业安全环保监督管理策略
1. 强化并完善企业安全环保技术措施
对生产设备, 要做到三重检测:出厂前、安装前和开车后检测, 减少新设备调试安装生产中的安全隐患。下面列举几个安全技术措施和实例:
同时, 还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研发并推广新型安全、节能、环保的炼油技术。从工艺、设备、“三废”处理、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实现炼油行业环境友好的目标。
2. 炼油行业环保措施
首先, 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体系, 完善环保工作机制, 认真做好环评工作。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确保建设项目的环保设施能够有效投用。
其次, 要强化环境保护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环保统计台帐以及环境事件管控台帐, 做好环保数据资料统计与上报工作;按照规定计划完成环境监测, 保证监测水平;增强环保应急建设, 定期开展各项应急预案演练活动, 根据演练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 不断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切忌走过场。加强环境保护考核、前端治理和清污分流工作, 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每月按照污染物总量浓度控制指标对各车间排放口进行通报并纳入各单位业绩考核。
然后, 加强环境污染源头管控, 开展清洁生产工作, 通过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环保技术, 提高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率, 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为废水、废气的达标排放, 及固废的有效处置提供保障, 促进环境保护绩效的有效提高, 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
此外, 要注重员工培训及环保工作宣传力度, 积极开展各项环保信息交流工作, 广泛提高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和工作水平。总结
炼油行业作为重要的能源行业, 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炼油行业的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越来越成为社会舆论的关注重点和敏感话题, 各个国家都在不断地加强对炼油行业的管控和监督, 完善其法制化建设。
对炼油行业来说, 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环保工作体制, 形成具有长效机制的安全生产, 是炼油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 建立国际化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尤为重要, 这对炼油行业在市场经济下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奠定了基础。
摘要:近年来, 炼油行业快速发展, 炼油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与环保也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对于高危的炼油行业, 任何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问题都是不容忽视且必须重视的问题。为减少甚至避免事故的发生, 需从根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因此, 完善企业的安全环保监督机制, 对社会稳定和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炼油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安传周.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年.
[2]杨波, 戴兵.石油化工行业产业政策与污染物排放特征探析[J].化工进展, 2009, 28 (增刊) :505-507.
[3]王天普主编.石油化工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技术进展[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5:56.
【食品安全监督季度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食品安全监管季度工作小结及计划11-19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工作总结10-19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总结汇报10-18
关于开展食品安全责任监督工作报告02-02
在第四季度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0-23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资料12-23
镇第一季度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情况汇报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