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2024-1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通用12篇)

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各国食品卫生法》,进一步抓好学校卫生及食品及安全工作,最大限度地遏制学校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针对学校卫生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卫生工作制度,特制定凯里市第十二小学2013食品安全工作计划如下:

二、工作重点:

通过广大师生开展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同时增长消费知识、科学合理消费,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上好健康课,充分认识食品卫生安全和饮水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严格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学校的卫生设施、自备水源和学校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作为重点检查,要求各校做好各项工作,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确保学校稳定,师生平安。各校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健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及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朱滨

副组长潘年烈

组员杨武卫文吉萍陆远慧龙春燕文秀花李军欧燕李毅

潘光英杨燕向瑞云杨胜菊陈唯寄杨莉杨玉红

韦艺张红英高洁吴丽娟田敏邓建宇潘晔

舒芸张云红刘秀莲

四、领导组的职责:

1、组长负责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工作,听取成员的汇报,布置各项工作。

2、副组长负责食品卫生的把关和监管工作:检查学校食品卫生的工作和供应。

3、各组员具体负责各学校食品卫生的各项工作:及全部食品卫生安全的把 1

关工作。

4、发生食品卫生安全事故,领导小组成员必须最短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按照应急预案,积极组织拯救工作。

5、发生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第一时间上报上级部门并及时与各相关部门联系,保护事故现场。

五、具体的工作:

1、学校每学期召开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会议,参加对象为领导组全体组成人员和负责食品安全卫生的老师。

2、学校经常检查食品卫生情况。

3、利用广播、主题班会、健康教育课、校会等对师生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教育。

4、提倡勤俭节约、管住口手,不乱扔垃圾,不乱卖三无食品和流动滩点加工销售的食物。

5、教育学生不喝生水。

6、每天做好卫生工作的一日两扫和保洁检查工作,每周对教室、办公室、厕所等进行消毒

凯里市第十二小学

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2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梅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立足部门职责, 认真落实企业食品安全责任主体, 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整顿整治工作, 积极创新并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 全力规范全市食品生产经营行业市场秩序,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工作, 提高公众食品安全知识, 巩固发展创建成果, 切实推进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 亮点纷呈, 成效显著。

近日, 本刊记者走进梅州, 采访了梅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张峰和政策法规科科长凌征昶。

“四点工作法”确保餐饮食品安全

梅州市食药监局的领导向记者介绍, 该局把餐饮食品安全当作监管工作的重点。近年来, 食药监局认真研究, 结合梅州实际, 创立了“四点工作法”确保餐饮食品安全

一是突出重点, 强化重点领域监管。一方面重点加大对学校食堂、旅游景区餐饮单位、大型聚餐活动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 圆满完成央视秋晚、客商大会等重大活动的餐饮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任务。另一方面, 重点加大对餐饮环节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深入开展对“食品非法添加”、“滥用食品添加剂”、“瘦肉精”、地沟油等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工作。

二是突破难点, 规范工业园区企业食堂建设。年初, 该局餐饮监管工作人员发现东升工业园企业食堂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该园区共有进园企业94家, 其中有集体食堂的企业59家, 然而, 仅有13家企业食堂办理了《餐饮服务许可证》, 符合餐饮服务条件, 而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另外46家企业食堂厨房大都设施设备较差, 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管理缺失, 存在巨大安全隐患。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该局联合工业园区管委会开展了为期一个半月的食堂专项整治工作。经整治, 园区食堂持证率由22%提升到75%, 园区企业食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三是夯实源点, 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梅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大力气加强餐饮服务企业负责人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 提高餐饮服务企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强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源头管理。经统计, 2013年该局共组织开办培训班21期, 培训食品安全管理员2542人 (次) , 其中初级788人 (次) , 中级1634人 (次) , 高级121人 (次) 。

四是争创亮点, 推行量化分级动态评级的监管制度。该局扎实开展餐饮安全示范点创建活动, 2013年全面启动了新一轮餐饮服务企业示范点创建活动, 通过“以点带面、先易后难、统筹协调、分布实施”等有力措施, 圆满完成了“220家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的创建任务, 有效发挥了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 使该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梅州市共有餐饮服务企业8753家, 其中需量化评级的餐饮企业7891家, 已评定7553家 (其中:A级37家, B级1561家, C级5955家) , 评定率为95.72%。

掀起打“四非”行动“剑指”保健食品市场

针对保健食品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 梅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重拳出击, 加强对重点监管品种和重点监管企业的监督检查, 对保健食品经营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查, 重点针对减肥、辅助降血压、辅助降血糖、缓解体力疲劳等保健食品进行快筛快检, 严厉打击保健食品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和非法宣传的“四非”行为。

开展打“四非”行动以来, 该局共出动执法人员3300人次, 检查生产经营企业1700多家, 责令9家保健食品经营企业补办《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 立案查处2宗。

“三大机制”确保食品安全

梅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有效监测, 建立了三大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制。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要求, 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建立以市疾控中心为龙头, 各县 (市) 疾控中心为骨干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 确定了以梅江区、梅县区 (新县城、丙村镇) 、蕉岭县 (蕉城镇、新铺镇) 为省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

二是建立健全事故快速反应机制。组建梅州市食品安全应急队伍, 成立由15名各领域专家组成的梅州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专业委员会, 由58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库, 由150人组成的9支专业应急分队, 定期组织各县 (市、区) 食品安全应急管理人员、应急处置人员进行培训。

三是建立健全产品召回、质量追溯、事故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和完善企业生产经营的监管制度, 制定完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不合格食品召回、流通环节不合格食品退市和销毁的管理制度, 防止过期、腐败变质等不合格食品回流生产经营环节。出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等制度。按照循序渐进原则, 先行在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肉类、蔬菜、酒类产品、保健食品等方面实现电子追溯, 并逐步拓展到其他重点食品。落实地方政府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 健全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机制。

抓住食品安全的源头 严管食品生产经营企业

在人们的印象中, 假冒伪劣及问题食品常常与诸如“黑工厂”、“黑作坊”和“黑窝点”或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等字眼相连。但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除了越来越多外, 还变得越来越“大牌”, 一些大企业、知名企业甚至龙头企业也纷纷卷入各种质量安全的漩涡。

梅州市食药监局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 高度重视辖区各大中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 实现“生产的安全生产, 经营的规范经营”, 全力确保全市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吃上放心的、健康的、绿色的食品。

在该局的扎实工作下, 梅州市一批当年的小作坊逐渐成长为大企业, 广东省梅州市超顺服务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超顺公司创办于1999年, 从当年的一个小作坊, 现已成为梅州市实力雄厚的专业膳食综合管理企业, 其经营模式是梅州市致力推行的食堂连锁“超顺模式”。该公司在梅州市承办了17间学校食堂, 拥有超顺养殖农业合作社、超顺养殖基地、超顺信息科技公司和超顺面包厂及超顺商务酒店等下属企业, 每天在超顺就餐的人数高达10万人次以上。

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3

卫生部成立食品安全工怍领导小组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为进一步加大卫生系统食品安全工作力度,卫生部27日成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卫生部部长陈竺担任。

陈竺在卫生部10月27日举行部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指出,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要适应新形势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主动承担法律规定卫生系统应当履行的食品安全职责,尽快建立相应的队伍和体系,从“大卫生”的角度,推进地方卫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沟通协调,加强能力建设,发挥县级疾控中心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方面的主体作用。

中英艾滋病防治及策略支持项目日前如期完成

据健康报:历时5年的中英艾滋病防治及策略支持项目日前如期完成。在2叭1年10月30日国务院防治艾滋病项目办公室于北京举行的项目总结会上,卫生部副部长尹力称,该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我国应对艾滋病的战略能力,有力促进了艾滋病相关政策和策略的制定和落实,扩大了艾滋病防治的覆盖面和效果。

新研究支持用手机不致脑癌观点,但青少年要慎用

新华社伦敦10月21日电:今年以来关于手机是否会致癌尤其是脑癌的问题,在科学界引发热烈讨论。而2011年10月21日发布的一份丹麦大范围研究报告则为手机不会导致脑癌的观点提供了新证据。

新一轮讨论由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引发。今年5月,该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长期、高强度使用手机和其他无线通信设备可能增加患癌症几率。但该结论随即受到一些无线通信行业组织质疑。2011年7月,英国癌症研究所专门就此发布报告说,现有证据无法证明使用手机致癌。

使用手机与癌症尤其是脑癌之间有无因果关系,还需要科学界进一步研究。目前,科学界和各国管理机构都强调一点,即青少年应该慎用手机。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他们在使用手机时,脑部吸收的辐射据称比成年人要高出50%。

新版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发布

据健康报:2011年10月16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正式发布最新一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与2007年版相比,此次《指南》在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特殊人群血糖控制目标等方面均作出调整,同时首次提出糖尿病治疗流程图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筛查和诊断流程。

《指南》提出,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每升3.9毫摩尔~7.2毫摩尔,非空腹血糖小于等于每升10毫摩尔。与2007年版相比,血糖控制目标的范围有所放宽(2007年版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每升4-4毫摩尔~6.1毫摩尔,非空腹血糖为每升4.4毫摩尔~8毫摩尔)。此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从2007年版的小于6.5%,变更为小于7%;危重患者血糖控制标准变更为7.8毫摩尔~10毫摩尔。

长期在Ⅱ曾杂环境中工作更易患心脏病

最新研究指出,长期在嘈杂环境中工作的员工,患心脏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得多。

专家解释,长期在嘈杂环境中工作,持续的噪声会对人体造成巨大的外在压力,从而对人体内部造成影响,限制血液通过冠状动脉。

我国有2亿劳动者遭受职业病危害

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表示,我国有30多个行业不同程度遭受职业病危害,估计有2亿劳动者在从事劳动过程中不同程度遭受职业病危害。

托里二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4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规定》和《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要求,巩固和进一步开展等学校食品安全与管理,预防和遏止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努力营造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放心的环境,坚持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全面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从根本上增强我校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确保师生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教育教学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特制定本计划。

一、加强领导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校成立了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书记任副组长,德育校长及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我校切实加强领导,提高师生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认识,从保障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行和长期性。明确专门机构、专人负责,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管理;成立了由一把手总负责的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组织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有效的食品卫生安全网络。

二、明确职责

(一)学校行政部门应当履行的职责如下。

1.加强对学校的食品卫生工作的行政管理,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列入对学校的督导评估和考核指标。学校行政部门与学校食堂签订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每学期会同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一至两次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并做好学生食品、饮用水及其他方面的学校食品卫生的管理和督查。

2.有计划的对学校食品安全的管理人员和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实施食品卫生知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的培训,并做好必要的考核记录。

3.加强学校食堂及饮用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学校食堂建设与管理规划并督促实施,使其达到卫生要求。

4.积极开展师生的健康教育,普及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二)学校食品卫生管理职责如下。

1.学校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专门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明确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校长负责制,校长为食品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校级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具体分管领导和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分工协作,各尽其职,在各个岗位和各个操作环节都要责任到人,坚决做到“谁主管、谁负责”。

2.学校定期召开食品卫生安全专题会议,每月检查学校食堂、商店食品及饮用水卫生安全,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达不到卫生基本要求的要坚决予以关闭。同时要做好四个“备案”:一是各层次的检查和自查工作都要有检查记录备案;二是发现安全隐患要有整改记录备案;三是出现食物中毒要有处理意见记录备案;四是要制定饮食卫生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备案。

3.学校食堂应坚持“服务师生,保本经营”的原则,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4.学校要加强饮用水的卫生管理,必须向学生提供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和必要的洗手设施。学校供水工作由专人监管,盛装学生饮用水的容器必须加盖加锁,每天清洗消毒。

5.学校食堂、商店必须符合食品卫生经营的基本条件,取得卫生许可证,严禁出售“三无”食品和过期食品。

6.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要求接受食品卫生知识和卫生法律知识培训,并持有卫生监督部门指定医疗单位检查的健康证明。发现患有影响食品卫生安全疾病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疾病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7.学校食堂物资实行准入制度,定点采购,并建立采购索证及验收制度。

8.开展健康教育,普及饮食卫生安全知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9.加强食堂及饮用水源的安全保卫工作,禁止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坚持留样制度,严防投毒事故的发生。

10.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后,应当迅速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采取积极措施开展救助工作。

三、具体措施

1.建立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制度。一是建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包括食物中毒在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上报工作。发生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立即报告卫生、教育行政部门,同时全力配合抓好救治和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行政部门报告人要在接到报告后15分钟内逐级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内容为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临床表现、已采取的措施、可疑食物、联系人姓名、联系方式等有关内容。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得到控制后,学校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将该事件的详细情况和处理结果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二是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学校应当建立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

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后,应采取下列措施:(1)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2)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3)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4)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5)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三是建立学校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定,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学校和责任人,以及造成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后,报告不及时、瞒报、漏报的学校和责任人,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

2.继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确保所有学校食堂、小商店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达100%。

4.加大经费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在学校规划、建设和危房改造过程中要统筹考虑食堂、宿舍、厕所设施和条件的改善;每年必须安排相应的专项经费改善学校食堂、宿舍、厕所等卫生设施条件,使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卫生要求符合规定。

5.切实加强监督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监管,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和完善各项食品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托里二中

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意见》,围绕“学校为学生着想,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生命健康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确保学校安全无事故.二,主要工作:

1,加强宣传,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2,与卫生部门联合每季度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进行一次检查.3,暑假对全校校后勤人员进行一次培训,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4,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工作总结,评比.三,活动安排:

二月份:安排布置全校食堂食品卫生工作

三月份:学校食堂食品卫生检查

四月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检查

五~六月份: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第二次检查

七~八月份:后勤工作人员培训

九~十月份: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第三次检查

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6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学期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一、建立健全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机制

1、成立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2、建立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责任制。把学校的卫生防疫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与个人。由一把手校长负责学校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工作,总务处具体落实监督管理工作,教务处负责全校师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商店、学生饮用水的承包商负责校内的组织供应中的卫生管理工作。

二、加强卫生安全管理

1、定期对学校教室、办公室进行全面检查。

2、对商店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卫生方面的培训,并有考核记录。

三、强化学校传染病防治和管理工作

1、成立领导小组,对校内发生的各种传染性疾病采取疫报制度,由班主任和医务室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上报校长室,同时填写好疫报单上报防疫部门。

2、根据传染病流行的季节特点提早做好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全校师生掌握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基本防治知识,杜绝传染病在学校发生。

农村宴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体会 篇7

1 存在的问题

当前,民间宴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条件相对简陋,一般都是在空场上临时搭个棚子,卫生设施不全,餐具不消毒,且冰箱保存成品、半成品;宴请时间长,大多2天以上,冷菜制作时间过长且保鲜设施又不全。二是掌勺厨师大多为当地的民间厨师,服务人员临床组成,厨师和服务人员都没有经过健康体检。三是厨师和服务人员大多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缺乏食品卫生安全常识和法律意识,食品加工操作不规范,菜肴卫生质量不符合要求。四是用餐者没有使用公用筷子的习惯,容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五是农村有向周围邻居分享剩菜的陋习。自办宴席属非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为卫生监督盲区,食品安全无法得到有效监督。看似普通的农村宴席,存在着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已成为农村食源性疾病“祸首”之一。

2 中毒分类

(1)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在农村自办家宴中最常见,大多由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肉毒杆菌、蜡状芽胞杆菌等致病菌引起。其中以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比较常见,其原因主要是食用被沙门氏菌污染的病死猪、牛、羊、鸡、鸭等畜禽肉,奶、蛋加热不彻底;生熟肉食在加工及储存过程中,如刀具、菜板、储存容器被污染;加工好的食物在室温下放置时间过长引起中毒。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来源于鱼、虾、蟹、贝类和海藻等海产品,其次为咸菜、熟肉、禽肉、禽蛋、腌制品,在烹调时未烧熟煮透或熟制品被污染。蜡状芽胞杆菌存在谷物和含淀粉高的主食和乳制品等食品中。剩饭在夏秋季的室温下,放置8小时以上,残留在米饭和飘浮在空气中的蜡状芽胞杆菌,会在米饭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隔夜的剩菜饭即使经过高温加热,再吃也是不安全的,须放在冰箱里低温保存。(2)化学性食物中毒:近几年化学性食物中毒在民间宴请中发生的比例较少,大多发生在建筑工地的食堂。主要有以下4种情况:一是有机磷农药污染了绿叶疏菜造成的食物中毒;二是有毒有害包装袋(如化肥袋)盛装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三是误将有毒有害化学品作为食品、食品添加剂;四是食品超量使用或误用食品添加剂,常见的是超量使用亚硝酸盐发生的化学性食物中毒或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引起的化学性食物中毒。(3)有毒动植物中毒:此种情况在农村自办家宴引起的食物中毒中也相对少见,多由以下2种情况引起:一是某些动植物食品由于加工处理不当,没有去除不可食用的有毒部分引起的中毒,常见的有猪甲状腺、四季豆等引起的食物中毒。二是一些食物保存不当产生毒素引发的食物中毒,如发芽土豆中的龙葵素,这类食物中毒一般发病快、无发热等感染症状,有较明显的特征性症状,通过了解进食情况和食物形态学的鉴定,较易查明中毒原因。

3 做法与建议

据江苏省历年食物中毒统计分析,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主要发生在餐饮场所、集体食堂和家庭。现在,家庭自办宴席食物中毒已由过去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一位,且较多发生在农村。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宴席的食品安全监管,常熟市出台了《农村家庭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管理暂行规定》(简称《决定》),《规定》要求镇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村委会对本村范围内家庭自办宴席食品安全负责。梅李镇的具体做法是年初由镇长与村主任签订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纳入考核内容;确定村食品安全工作负责人,建立村级食品安全工作台账,登记家庭自办宴席表格并汇总上报镇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简称食安办);操办民间宴席的主厨对宴席的食品安全负直接责任。同时,镇食安办每年开展全镇民间厨师专题培训,要求民间厨师须取得有效健康证明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方可从业;自办5桌以上宴席者应提前告知村食品安全工作负责人;村联络员和信息员必须提前1天派人到宴席主办地进行实地察看和现场指导。对宴席操办过程中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规定》明确了宴席主办者、村委会、镇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和当地医疗单位应采取的应急救治措施,同时严格实行考核考评,与村委会年终分配挂钩。虽然常熟市出台了《规定》,但其仅是一个地方性的管理规定。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农村宴席,保障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有法可依,从而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目前食品安全形势及工作重点 篇8

关键词:食品安全 形势 工作重点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6-0000-00

1目前食品安全形势

2014年和2015年期间,国家食药总局、山东省食药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抽检,以通过抽检的方式发现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并采取合适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对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目前面临的形势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1没有高度重视细节问题

通常情况下,食品都是要经过一系列流程才可以供人们食用的,因此,必须对每个加工环节给以高度重视,才能真正保证食品的安全。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与农产品选种、土壤选种、灌溉剂量、农药等多个方面的规定不够完善,没有对细节问题给以足够的重视,使得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一般情况下,食品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采用的是国家颁布的相关条例,其工作重点主要是食品的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并没有对食品生产的其它环节给以严格规定,使得食品食用过程中出现各种安全问题。

1.2食品安全标准不够明确

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中,食品安全标准的合理制定,是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的重要保障。但很多情况下,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都太过笼统,没有对重要内容给以高度强度,使得食品安全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安全标准不够明确的问题,给我国食品食用安全性带来一定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国家、地方、行业和企业等的制定的质量标准存在一定差异,使得相关机构在进行食品安全的界定时出现执法不确定情况。与此同时,食品安全的界定质量标准水平不够高,很多都是沿用的早期标准,使得食品安全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条例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情况,给相关法律体系和立法水平的完善与提高带来极大影响。

1.3各部门执法不够协调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不协调情况,部分工作环节出现疏漏问题,并且,各部门的食品安全标准存在一定差异,给食品安全实际工作带来一定困扰。因此,食品安全工作存在的连续性不够强、各部门执法存在的标准模糊等情况,大大提高食品安全工作的难度,并不断降低食品安全工作的整体效用,导致我国食品安全工作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

1.4相关机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存在执法不够严格、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等各种问题,给食品安全工作有效开展带来了极大影响。首先,食品安全的预防机制不够健全,其次,没有制定合适的奖惩制度和考核机制,使得部分工作人员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出现有法不依、徇私舞弊等情况,给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和食品安全工作有效性等带来严重影响。

2食品安全工作重点

2.1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在不断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等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健全其管理体系,才能真正促进我国食品安全工作有序开展。首先,制定统一、标准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其次,对各种有害物质、污染物质、色素等的监管给以高度重视,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体现食品安全工作的权威性;最后,对各种食品的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给以高度重视,注重养殖、运输、储藏等多个方面的细节问题,才能确保食品的质量,以减少各种食品安全事件。

2.2提高执法部门的协调性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提高执法部门的协调性,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才能促进食品安全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与此同时,有效落实责任追究制,在中央、省级、市级、县级和地方各设立相应的食品安全检查部门、管理部门,以防止徇私舞弊、执法不严等情况出现,从而加强各部门的配合和监督,真正发挥食品安全工作的作用。总的来说,把事故的事后处理移至事前预防,必须要夯实安全生产的基础,从而真正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将安全重心下移,安全工作必须深入现场、深入基层,从而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最终实现防患于未然。

2.3完善质量标准体系

在实践过程中,食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需要对政府、地方、行业等各种标准进行统一规定和合理调整,尽早将落后、与实际不相符的各种标准消除,才能确保食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此同时,加大食品安全质量标准体系的研究力度,注重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吸收和培养,才能真正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最终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2.4全面提升执法水平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效率,才能推动各部门管理体制不断创新,以在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食品安全工作的效用。在实践过程中,注重监测机构的有效建设,加大各基层的检测设备和技术等的资金投入,注重食品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综合素质提升,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最终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执法水平。与此同时,注重监督机制的不断完善,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作用,有效提高预警效用,才能真正避免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出现。

3结语

综上所述,不断完善各种管理机制,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督,注重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有效提高食品安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解决当前食品安全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提高食品食用过程的安全性,最终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肖峰,王怡.我国食品安全公众监督机制的检讨与完善[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93-102.

[2]刘文萃.协同治理视域下农村食品安全教育问题探讨[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140-145.

[3]王巍栋.食品安全大于天[J].现代商业,2015,01:20-29.

收稿日期:2015-03-22

作者简介:亓振(1981—)男,汉族,山东莱芜人,本科,初级职称,研究方向为检验方面。现在从事食品监督抽检。

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简报 篇9

春风吐绿,草木初萌。3月12日下午我园各班级开展了 “食品卫生安全”主题活动,从而加强了幼儿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了全园幼儿的食品安全意识。

各班主要以误食不卫生食品、过期变质食品,购买食品看清楚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及地址,不购买“三五”食品等内容,通过给幼儿播放视频,讲解通俗易懂饮食卫生小常识等丰富多样的形式,教育幼儿在生活中增强食品安全能力,不断克制自己,从小养成少吃零食的好习惯。

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疫工作计划 篇10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落实工作责任,防止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流行和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本学期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提高认识,健全组织领导,完善学校卫生防病工作管理制度

1、充分认识学校卫生防病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传染病预防与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是学校的一项基础性、保障性工作,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的稳定。加强学校卫生防病工作,是开展“人文校园、活力校园、和谐校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增强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健全和完善学校卫生防病工作组织网络。各学校、要建立学校卫生防病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园长)负总责、校医或保健教师为骨干、班主任为网点负责人,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覆盖全校的“群防群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卫生防病工作网络。

3、建立健全学校卫生保健机构。初中、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必须建立卫生室或医务室,并配备1名以上专职校医;有一定数量住宿生的学校要适当增配专职医务人员,负责全校师生的卫生保健工作。

4、完善各项卫生防病常规管理制度。各学校要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疫情管理台帐制度、晨检制度、缺课监测制度、长期缺课家访制度、校医门诊日志制度、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教室宿舍等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和师生健康管理等制度。

5、进一步落实师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使青少年学生每年都能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各学校要每年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建立健全师生健康档案。对体检中发现患有传染病和器质性疾病的师生,要及时做好转诊和治疗工作。

二、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学校健康教育氛围

1、要充分利用板报、专栏、校刊、校园网、广播、电视等多种宣传载体,并通过主题班会、队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强化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师生预防传染病和防范食物中毒的能力,增强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

2、要把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各学校必须开设包含健康教育内容的综合教育课程,落实课时和教材。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卫生防病知识教育。

3、各学校应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落实晨检与考勤、通风与消毒、卫生清扫、个人卫生管理、师生定期体检、除“四害”等各项制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阻断传播途径,防止各类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4、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四勤”,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四不”,即不随地吐痰、不喝酒抽烟、不共用毛巾、不过度紧张和疲劳;“一报告”、即发现传染病可疑者立即报告。

5、各学校应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每年至少集中开展两次以上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宣传教育活动。学校一旦出现传染病疫情或食物中毒事件,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同时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等形式,及时宣传相关预防知识,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与支持。

三、落实“早发现”措施,对传染病疫情和食品卫生安全要高度警觉

1、中小学、幼儿园要坚持晨检制度并保持经常化。晨检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和发生疫情的学校,应增加午检,对疑似病例应由校医进一步检查、确认。

2、各中小学、幼儿园以班为单位,由班主任负责对班级学生缺课情况进行每日统计,密切关注疑似病例,及时上报校医或保健教师,由校医或保健教师汇总后,及时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区教育局。班主任对缺课一周以上的学生,要进行家访,了解学生长时间缺课的真实原因,及时报告校医,并按照有关规定层层上报。

四、落实“早报告”措施,及时处置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责任制度。各学校内的报告责任人为校医或保健教师。

2、明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权限及程序。一是学校报告责任人应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发现可能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问题,必须及时向主管校领导报告。二是学校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应立即向镇卫生院和区中心校报告;发生食物(饮用水)中毒或疑似食物(饮用水)中毒事件时,学校报告责任人应及时向卫生执法部门和中心校报告;如疑似人为投毒事件,还必须及时向区公安部门报告;同时,按照有关要求认真做好疫情及食物中毒的登记、分析和整理工作。

3、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内容。初次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事件人数、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及采取的措施等情况。初次报告后要继续做好进程报告,在进程报告过程中对疑似病例进行确诊或排除,并及时向上级机关发出更正报告。疫情或食物中毒事件结束后要上报结案报告。

4、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对学校传染病情及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瞒报、缓报和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和谎报,确保信息准确、畅通。在疫情及食物中毒事件处置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保密工作。

五、落实“早隔离、早治疗”措施,有效控制学校传染病疫情及食物中毒事件的蔓延

1、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接到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后,镇中心校会同镇卫生院按照各自职责,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做到有人指挥,有人值班,有隔离、消毒、防护、救护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证,争取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疫情、救治病人,保障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2、各学校要在卫生执法部门的指导下,对病人生活、学习的场所进行认真消毒。如发生大面积疫情时,在自愿的原则下,可对与病人接触的其他人员进行预防性服药,对所在场所进行定期消毒。如出现爆发性疫情需要形成“免疫屏障”时,学校要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应急免疫接种工作。如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学校应保护现场,并对本餐次食品封存留样,以备调查。需要采取停课措施的学校,应按照《新密市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实施。

3、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学校应根据不同类型传染病,在通知家长的同时,及时将病人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在家隔离治疗。同时,根据传染病类型和传染性强弱,必要时对与病人接触的人员进行相应隔离,确保其他学生不与之接触。

4、传染性病人必须待传染性消失后,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传染病结核病人需持结核病专业防治机构的无传染性诊断证明),并经学校审核后,方可复学或参加工作。在治疗继续期的非传染性病人,要在学校的严密观察下,可以工作或学习,同时接受医疗机构的正规治疗。

六、加大经费投入,切实改善学校卫生条件

1、学校要将卫生专项经费纳入预算之中,切实改善卫生防病条件,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做到教学用房、宿舍、餐厅通风良好;食堂建筑、设备及环境要求符合《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厕所有冲洗和洗手设施;为师生提供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完善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设施设备及完善的校卫生室。

2、确保疫情发生时有足够的消毒、防护用品及应急处置所需的经费。各学校购置消毒用品必须从正规渠道购货,并明确专人负责管理,专人负责消毒,加强卫生安全保护措施,避免造成伤害事故,确保消毒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保证师生的身体健康。

七、严格落实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1、各学校要严格按照《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落实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度、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制度、食物中毒事件处理与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与食物中毒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四项基本制度。定期组织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按照岗位责任制严格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全过程的检查考核。学校卫生专业人员必须定期监督各项制度及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向主管校领导汇报。

2、来集镇中心校将对各学校、单位食堂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对达不到合格等级的学校食堂,建议卫生执法部门吊销其卫生许可证,学校法定代表人及负责人还需写出书面检查,并在一个月内接受食品卫生知识培训,限期达到考核要求。

3、学校食堂要严格实行索证制度,采购食品要符合卫生规范;存放食物要生熟分开,并定位存放;公用食品容器要按时消毒;环境卫生要遵循“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制度,确保食堂内外卫生干净、整洁。

八、强化督导检查,严格实行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

1、各学校、单位要加大卫生防病工作的检查力度,主要领导定期组织专项检查,每学年不少于4次。来集镇中心校将进行专项检查或抽查,每学年不少于2次。

2、学校主管领导要熟悉卫生防病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及时了解师生对卫生防病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定期查看教室、食堂、宿舍等人员集中场所的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和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并将卫生防病工作纳入学整体考核与奖惩机制。

食品卫生安全工作计划 篇11

三门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将其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民生工程和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与各县(市)、区和相关监管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食品安全工作,重大节日带队对食品安全监管情况进行督查,主管领导具体组织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市人大、市政协积极对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有力地推动了食品安全工作。

三门峡市成立高规格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进一步明确各监管单位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工,建立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了全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市食安办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监督指导职能,组织全市各单位认真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重点开展了酒类、调味品、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标签标识、饲料农药兽药、保健食品、“地沟油”和私屠乱宰等专项整治,进一步实施“四大放心”(放心奶、放心肉、放心菜、放心豆制品)工程和“放心主食”工程。

为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三门峡市重拳出击,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端掉了一批违法犯罪窝点,抓获了一批犯罪嫌疑人,有效遏制了食品安全领域的违法犯罪。同时,三门峡市稳步推进诚信体系建设,食品安全培训扎扎实实,宣传教育活动有声有色,食品生产经营者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使全市食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状和对策 篇12

1 赣榆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现状

1.1 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状况

目前, 全县取得生产企业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有398家, 从业人员约2 600人;取得食品流通企业许可证的流通企业有3 200家, 从业人员约4 000人;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服务业有623家, 从业人员约2 500人;保健食品经营企业有193家, 从业人员约500人;生猪屠宰企业26家, 从业人员约600人;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有2 000家, 从业人员约1万人;规模化水产养殖、育苗企业有126家, 从业人员约3 000人;规模化农产品种植企业有88家, 从业人员约1万人。此外, 我县尚有3 000余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由于不具备办证条件处于无证经营状态。农村红白喜事群体聚餐数量大, 多数在自家露天操作, 条件极为简陋, 规模从三五桌到三五十桌不等, 厨师等操作人员不经培训和体检就上岗, 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食品生产企业规模小, 产品档次低, 扩大再生产能力差, 证照不全和失效现象较为普遍。多数企业没有配备必需的质量检验设备和安全检测仪器。食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 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 对有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 对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不理解、不配合, 监督管理难度大。

1.2 食品安全检测机构概况

我县与食品有关的检测机构主要在4个部门, 即农委、海洋与渔业、质监和卫生部门。质监和卫生部门能开展一般性细菌和理化指标检验, 这两个部门多年以来人员只出不进, 设备老化不能得到及时更新。我县是农业大县, 又是淡水和海水养殖较发达的地区, 但全县没有一家获得资质的农产品、水产品检测机构, 随着食品行业的高速发展, 已不能适应风险检测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需要。

1.3 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概况

我县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监管任务面广量大。按照国家质监总局要求, 每50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需要配备2名专职监管人员;按国家卫生部的有关规定, 卫生监督所人员编制至少应占当地总人口数的1/万;按国家照江苏省农委的要求, 每个建制镇必须建立农产品监管专职人员3人, 并纳入政府“三定方案”。然而, 我县离这个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如负责126家规模化水产养殖、育苗企业监管的县海洋与渔业局只有4名兼职人员, 负责全县食品生产环节398家企业监管的质监部门只有3名专职人员, 负责全县3 200家食品流通企业监管的工商部门只有30名专职人员, 负责全县623家餐饮服务企业监管的卫生部门只有8名专职人员。此外, 《食品安全法》规定以分段监管模式为主, 这种监管模式容易出现监管空白和职能交叉, 遇到利益容易相互争夺, 遇到困难和问题容易相互推诿[1], 且在部分职能部门中食品安全工作只是其工作中的一项工作, 人力、物力投入和重视程度并不一致。

1.4 食品安全监管经费和人员编制没有保障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 卫生行政部门承担着综合协调的职能, 但在实际工作中, 综合协调工作需要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没有得到落实, 原因是缺乏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定。《食品安全法》规定“对食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样检验。进行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 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这一规定理顺了监管部门与市场的关系, 但相应的经费投入还没有纳入财政预算, 常规检验和抽样检验缺少稳定的经费保障, 难以准确地掌握我县食品质量的动态变化, 给监管工作带来很大的盲目性。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 地方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 但奖励经费却得不到落实, 奖金也无法兑现。

2 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主要措施

2.1 政府统一组织协调, 全程监管责任落实

明确政府在食品安全工作中负总责, 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加强综合协调, 健全各项工作制度, 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对各镇和各部门的年终考核目标, 县政府和各镇、食安委的成员单位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 层层落实责任, 将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分解, 分片包干到人。以《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 (国发[2012]20号) 为契机, 建立统一协调与分工负责相结合、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政府监管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相结合以及执法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管格局, 加强各执法环节的密切协作, 做到发现问题反应迅速, 上游环节查明原因, 下游环节控制危害, 消除监管空白。应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严密排查安全隐患;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严禁以罚代刑;落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 建立企业诚信体系, 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提高整体素质;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测体系建设, 将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经费、监管工作经费、风险监测经费和有奖举报奖励经费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2.2 健全执法监督网络

坚持食品安全监管重心下移, 加强基层监管网络建设。在加大县级执法队伍建设的同时, 在乡镇设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 聘任食品安全协管员, 在各行政村聘任食品安全信息员, 建立以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为主体, 以镇食品安全领导小组为枢纽, 以镇食品安全协管员、村信息员为网底的“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2.3 加强食品安全预警

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的季节性和我县种植、养殖较为发达的县域特点, 定期和不定期地在县电视台、报纸和互联网等媒体上发布预警信息, 及时提醒广大群众注意危险食品。同时, 组织沿海各镇的各有关单位加强对海产品捕捞、养殖、加工、销售和餐饮等环节的监管, 严禁销售腐败变质、感官性状异常及不明物种的鱼贝类产品, 特别是在夏季严禁织纹螺等极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的海产品上市交易、上餐桌, 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使预警工作成为食品安全相关部门的一项常态工作。

2.4 科学、高效地处置突发食品安全事件

定期组织开展针对各种重大食品污染事故、群体食物中毒及食品安全恐怖事件应急处置演练, 完善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物资、技术和人力资源储备体系, 实现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快速反应、科学决策和果断处置。

2.5 加强社会监督

将食品安全监督举报电话在县内主要媒体、食品消费场所进行公开, 24小时接听, 及时受理群众举报。对群众举报查实的案件进行奖励, 提高举报投诉问题查处率。广泛动员群众关注食品安全, 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舆论监督力量。

2.6 实行农村群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制度

群体聚餐50人以上的实行申报备案制度。聚餐承办人提前3天向所在地村委会申报, 村食品安全信息员负责将备案表报到镇食品安全领导小组, 镇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接到申报后与承办人签订《赣榆县农村群体聚餐食品安全告知承诺书》, 填写《赣榆县群体聚餐申请备案登记表》一式二份。同时, 镇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派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或食品安全协管员在聚餐前一天到现场进行检查指导,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书面意见并督促整改。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或食品安全协管员若发现聚餐承办点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立即监督聚餐承办人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隐患不能消除的应当依法禁止聚餐行为。

3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

3.1 巩固食品安全责任机制

按照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要求, 提高食品安全工作在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的权重。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体系, 明晰部门职责, 增强工作合力, 减少部门之间、环节之间管理的交叉和重复, 消除监管空白, 强化生产经营者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加强宣传培训, 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管理规范的自觉性。

3.2 健全食品安全监测机制

合理整合食品质量检测资源, 落实人员编制, 加强人员培训, 提高业务素质, 加强检测机构的设备更新, 落实日常运行经费。建立统一的监测责任分工、监督抽查计划和监测信息协调通报制度, 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覆盖率。及时掌握全县食品安全质量动向, 客观、全面地评估食品安全风险。

3.3 强化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2]

完善生产经营台账记录和进货查验等相关制度, 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溯源管理能力, 实现生产的全程跟踪和食品产业链的全程可追溯;整合各类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保证追溯链条的完整性和兼容性;完善食品召回制度, 加强召回过程监督, 健全不合格食品市场退出机制。

3.4 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开展食品安全诚信文化建设, 营造食品安全诚信环境;推进食品安全信用平台建设, 建立企业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制定企业诚信评价办法和奖惩措施, 定期开展企业诚信评估和等级评定, 建立完善“黑名单”制度, 实施信用分级监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加强行业自律, 开展“诚信经营”和“放心消费”等示范创建活动, 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 提高企业诚信水平。

3.5 构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体系

开展食品安全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和进企业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 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培育健康科学的消费方式, 切实增强群众的监督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建立企业食品安全教育培训机制, 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守法和道德责任意识;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 定期发布食品安全信息, 客观、公正地曝光食品违法案件, 大力宣传诚信生产经营企业和放心食品, 引导市民客观、理性地对待食品安全问题。

3.6 严格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机制

市场准入是国家针对食品安全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严把现场核查关。凡是不具备许可条件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 一律不予许可, 同时要加强服务, 帮助具备基本条件的企业取得许可证;要加强市场巡查, 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黑窝点”、“黑作坊”的打击力度, 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关键词: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参考文献

[1]孙伟, 张正竹.中国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2011, 29 (2) :59-62.

上一篇:不忘初心逐梦前行教师演讲稿下一篇:幼儿小班阅读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