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古代文学史(精选8篇)

古代文学史 篇1

先秦文学

一、远古社会-------公元前221年(秦建立)

1、先秦时期的社会状况

原始群 群体生活-----------氏族公社(母系)传说有巢氏、神农氏、伏羲氏→(父系)传说有黄帝、尧、舜、禹---------奴隶制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 2、先秦时期的文学

(一)诗歌和词赋

(1)原始诗歌

产生于原始社会是在原始人类为求得生存的发展的集体劳动中产生的,是集创作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是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歌乐舞三者一体

(2)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分风 雅 颂

风指国风即民风

是文学成就最高的部分

雅分为大雅、小雅

颂即宫廷乐曲及祭祀

写作手法:赋比兴三种

(3)《楚辞》 屈原 爱国诗人

风即国风属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骚即离骚属于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各领风骚数百年的风骚是指国风

《离骚》是楚辞的一部分

二、散文

包括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1)历史散文以记言记事为主 《尚书》是中国第一部古代文献资料汇编的散文总集

《左传》以记言为主《尚书》以记言为主

《战国策》是汇编 的(2)诸子散文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包括《论语》、《庄子》、《孟子》、《老子》、《墨子》、《孙法》、《荀子》、《公孙·孟子》、《韩非子》等的文学成就最高。

(3)寓言和神话 寓言很少 神话有《女娲补天》《夸父逐日》《混沌开天》《鯀禹治水》《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 第一章 上古神话

一、神话 概念:神话 是指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通常以神为主人公,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神话的产生是以语言为前提的

功能:

1、是为了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2、是把 个人与集体联系为一体的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3、神话传说宣泄了人们的不安情绪。

二、《山海经》

《山海经》是保存了古代神话最多最集中的一本书。《诗经》《楚辞》《左传》《国语》《庄子》《孟子》《墨子》《韩非子》《淮南子》《吕氏春秋》《 逸周书》等也多取材于神话

三、《山海经》

时间:战国时期至汉朝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神话保存最多最集中的资料。

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五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外,宗教祭祀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材料。

《山海经》中的神话反映了人类早期的思维特征,不少故事已经具有清晰的轮廓,甚至可以得到相当完整的故事和形象,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神话的一座国库,对我国神话的传播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中国神话及其蕴含的民族精神

共8页

第1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一、创世神话

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盘古开天辟地)----------垂死化身

是对宇宙等自然现象的积极探索

二、始祖神话

故事有《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商颂·玄鸟》、《大雅·生民》

是对人类起源的探索

三、洪水神话

故事有鲧禹治水、大禹治水

四、战争神话

黄帝和炎帝在中原的战争(阪泉之战)、黄帝和蚩尤之间的战争、刑天与天帝之战

五、发明创造神话

燧人氏发明火、有巢氏发明家、神农氏发明种子、后羿发明弓箭等

它标志着人类自身的主体性突出了

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

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 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六、神话对民族精神的形成及特征的影响:

1、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2、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爱民意识

3、中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一、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二、具体形象的思维

三、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四、是一种象征性隐喻性思维

象征、隐喻就是具体的物象和某种特定意义之间的联系。第四节

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

一、神话的历史化

途径:删(削)

如兽——半人半兽——人

改造

如黄帝四面——

二、神话发展为仙化

中国古代神话发展变化的另一条道路,是被道教改造,成为仙化的一个来源。

仙化一般讲述的是通过修炼或仙人导引,使人长生不老或幻化成仙的故事,在仙化中,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帝和西王母。

三、神话作为文学素材

宋玉《神女赋》

巫山神女

曹植《洛神赋》根据洛神 而作

四、神话原型对后世影响

1、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

2、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欣赏效果等

如:孙悟空大闹天宫,根据刑天与天帝争神

贾宝玉坚持男的是泥做的,女的是水做的源于女娲造人

从孙悟空身上,我们不难看出“石中生人”的夏启,“铜头铁骨”的蚩尤,“与帝争位”的刑天以及淮祸水怪无支祁的影响。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的编订和体制

共8页

第2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一、《诗经》的编订

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二、《诗经》的体制

1、风

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饿乐调。国是地方、方域之意。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凤、豳风

2、雅

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大雅河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创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74篇,大部分西周晚期。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 地位低微者。

3、颂

是 宗庙祭祀之乐,许多是舞曲,音乐较舒缓。

分三种:周颂31篇

鲁颂4篇

商颂5篇

三、用诗(诗的作用)

古人讲求

立身、立言、立命“三立”

1、作为教材《诗经》中的作品,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 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儒墨两家以此教人

2、在政治生活中,借以言志讽谏

四、传诗(诗的流传)

《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在汉代流传很广,出现鲁、韩、韩三家诗。汉时设立官学,三家诗兴盛一时,后“毛诗”晚出盛行于世即今本《诗经》(作者鲁人毛亨和 赵人毛莜)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一、反映战争徭役离乱的诗篇

如《卫风·伯兮》、《小雅·采薇》、《王凤·君子于役》、《豳风·东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二、反映婚恋题材的诗

如《周南·关雎》、《邶风·静女》、《郑凤·子衿》、《卫风·木瓜》、《郑凤·狡童》

三、反映剥削压迫的诗篇

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隰有苌楚》

四、反映社会黑暗的政治讽刺诗篇

如《邶风新台》、《秦风黄岛》

五、反映古老的祭歌 如《生民》

六、反映劳动生产的诗篇

如《 葛覃》、《七月》

《葛覃》反映的是奴隶主的剥削和压迫下努力地辛苦劳动,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积极创造物质财富的乐观精神。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

一、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造的基本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如《生民》、《七月》

比就是比方以比物比此物(比喻、拟人)如《魏风硕鼠》《硕人》、《卫风氓》 兴就是触物兴词,先言他物所引之词如《关雎》、《蒹葭》、《黄鸟》 既是比又是兴的如《关雎》、《卫风氓》

赋可叙事描写,也可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的。

二、强烈的现实主义情感

三、复迭又叫做重章迭句

共8页

第3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四、四言为主的句式丰富生动的语言形象如《木瓜》、《黍离》(-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双声词

2、重叠词 第四节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风雅精神

:《诗经》表现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二、《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为后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

(艺术特色:赋比兴,尤其是比兴)

三、《诗经》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比兴:《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世发展,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传统,用来指诗歌的形象思维或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第三章 屈原 楚辞《离骚》 第一节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楚辞

一、屈原的生平和思想

屈原名平,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为庚寅吾以将。

二、楚辞的含义

楚辞是指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北方诗歌以《诗经》为代表。

三、楚辞的编纂和屈原作品的真伪

编纂: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

东汉时

王逸作有《楚辞章句》

明朝时

朱熹作有 《楚辞集注》 认为屈原所创作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招魂》 不是屈原所创作的作品有 《大召》、《远游》《卜居》、《渔父》 第三节 《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 长篇抒情诗。解题:

1、司马迁、班固认为离骚的意思是遭受忧患的意思。

2、东汉的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意思。因为司马迁距离屈原的年代未久所出其说法最为可 信。

一、语言形式

语言形式生动活泼形象

句式杂乱长短不一

语言带有楚地方言如謇。

二、《离骚》的主要思想内容

1、美政理想

政治革新

举贤授能

修明法度

2、热爱国家 关心人民疾苦的强烈爱国激情

3、坚持正义 反对奸邪 表现九死未悔的斗争精神

如《湘君》、《湘夫人》

三、《离骚》的艺术成就

1、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2、运用神话传说 驰骋想象

3、发展了比兴的艺术手法(比兴源于《诗经》不是源于《离骚》,到《离骚》时,比兴有了系统性用一类比一类。

4、创造出了新的诗体形式和精美的语言

《诗经》以四言为主,《离骚》长短不齐的杂言形式,《离骚》语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第四节

楚辞的流变和屈原的地位

共8页

第4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一、宋玉等楚辞作家

宋玉的作品收入《楚辞》、《文选》的有《九辩》《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其中唯有《九辩》公认为宋玉所作。

《九辩》是宋玉的 代表作品,其内容主要是抒发他因不同流俗而被谗见疏,流离失所的悲哀,批判了出国黑暗的政治现实。作品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和自己的怨苦之情,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第四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散文的产生是以文字的产生为前提的1、甲骨文

河南安阳小屯村首先发现甲骨文

用来占卜的卜辞的内容很丰富包括祭祀、农业生产、畜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许多方面。

甲骨文被称为先秦叙事散文的萌芽(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商周铜器铭文

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三足而立商周时期铜器的特点。

3、《尚书》

历史著作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又分为古文《尚书》今文《尚书》)

4、《春秋》

以一字寓褒贬

春秋笔法 表达了作者的爱憎。

春秋时期经过孔子编订的《春秋》记事系统,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和写作义例,儒家为代表,维护周的正统地位,反对儹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主要的思想倾向。

贤者讳

宋人弑其君

杵臼

晋人弑其君

周蒲

莒人弑其君

庶其太子

《左传》

春秋三传

公羊高

《公羊传》

谷梁赤

《谷梁传》

左丘明

《左传》 《春秋》成为经

传指《春秋》三传

5、《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鲁国左丘明所作。《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基本与《春秋》重合,但比《春秋》记载长13年历史,而且比《春秋》更重视人民(提高了人民的地位)为社稷着想。

《左传》文学成就(文学特色)

《左传》西晋杜玉称为”左氏之传,史之极也。”“高深若云海”

一、叙事艺术:善于叙事,精于裁剪

1、叙事手法多样化(77页)

作为编年史,《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叙事手法有倒叙、预序、插叙、补序、实序、虚序、明序、暗序等29种。

2、叙事的完整性和戏剧性

《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就在描写战争。一般说来,《左传》血战争,不局限于交战过程的 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酝酿过程及其后果。

3、神秘化

《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作者面对即成的历史事实,根据历史人物的言行得失,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加入种种神秘化的故事,共8页

第5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预示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这样反映了春秋时代人们的世界观和认识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左传》是一部历史著作,但作者有时就想一个讲述故事的人,把时间叙述的颇具戏剧性。

二、写人特点

《左传》中广泛描写了各种人物,其中许多人物写得个性鲜明,人物性格丰富、复杂,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

《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为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物外貌、心里等主观静态描写。

三、记事语言特点

1、《左传》中记言文字

主要是行人问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初始他国专政之词和向国君谏话之词等。这类记言文字无不“文典而美”,“语博而奥”,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

2、《左传》叙述语言简练含蓄,词约意丰。《国语》

一、《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鲁晋战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时间成书于约在战国初年,传说是左丘明所作。

二、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

记言成就表现在:

1、谏对之词《邵公谏厉王饵谤》

2、有些篇章记叙了生动曲折的故事,在叙事中刻画了人物性格。《齐姜与紫犯谋遣重耳》。

3、《国语》语言简练简省。(这种语言对唐宋的古文的创作颇有影响。

《战国策》

《战国策》共三十三卷,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是由战国后期纵横所作。并且经刘向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主要是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与《春秋》、《左传》、《国语》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战国策》突出表现了纵横家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在政治上他们冲上谋略,强调审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在人生观上则是追求功名显贵,富贵利禄。

《战国策》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艺术成就:

一、人物:

1、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的生动的描写。“士”形象的写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

2、《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

二、语言

“辩丽横肆

铺张扬厉”

1、引类譬喻

以小见大

循序渐进的封建语言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

2、用大量的寓言故事、轶闻掌故来增强辩词的说服力如《冯瑗客孟尝君》。

3、《战国策》的铺张扬厉,气势充沛,还与行文的夸张铺陈,大量运用对偶排比有关如《苏秦始将连横》。第五章

先秦诸子散文

一、诸子散文

定义:春秋站国时代,诸子百家阐述自己对自然社会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哲理性著作。

二、发展脉络:

共8页

第6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春秋时期:代表作《论语》《墨子》语录体位表达方式 战国中期:代表作 《孟子》《庄子》对话体位表达方式专题论文出现但尚不成熟 战国晚期:代表作《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成熟

三、《论语》

孔子“孔圣人”

儒家学派代表作 文学成就:《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 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简练、清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等)

四、《老子》

道家学派的代表作,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学派,佛教由印度而来,作者是老子,又称《道德经》。

《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说理文的另一形态。《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一、孟子

山东人

楚国人

名轲

字子鱼

被称为“亚圣人” 孟子是孔子孙子的弟子再传弟子。

区别

《孟子》 游说诸侯进行的政治活动

目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行王道 施仁政。

纵横之家 游说诸侯进行的政治活动

目的 追求个人功名利禄

显达富贵。

《孟子》七篇是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和其弟子共同著作。其艺术成就:

1、《孟子》中的论辩文中,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类比推理,欲擒故纵,反复诘难)如《梁惠王下》

2、“孟子长于譬喻”,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如《齐人有一妻一妾》

3、“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而且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是文气磅礴。(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是学习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语言特点)

4、《孟子》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庄子》

一、庄子

名周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生活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二、《庄子》哲学思想继承了老子道的学说,并加以改进的思想和拓。

《庄子》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庄子 》33篇,分为内(7篇)、外(15篇)、杂(11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

《庄子》中的哲学观点:

1、齐生死

2、主张无用

3、否定一切仁义礼乐

4、主张无为

三、《庄子》艺术特色:

1、表达方式

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

(1)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寓言十九(十分之九)

(2)重言即借助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是自己的道理为是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

(3)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

2、文章风格:

是一部哲理著作,但哲理性并不掩盖它文学说上的光彩。

3、文章结构:

深邃的思想 浓烈的感情。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散文论述(无待:不凭借外物、不等待)(反社会是庄子的一种思想)

4、文章比喻很多:比喻之多,比喻之奇

四、《庄子》文章及其回响

共8页

第7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1、对诗歌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流派:游仙诗

玄言诗

山水田园诗

2、对小说的影响:,《红楼梦》

3、对中国戏剧的影响:《牡丹亭》(汤显祖)因梦而死,因梦而生 《荀子》

一、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

共8页

第8页

9:44:30 PM

古代文学史 篇2

一、古代城市文学的内涵性意义

首先, 中国古代城市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其文学史意义不能被忽视。其文学的内涵深度和广度因其独特性而被深入挖掘, 但是由于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因素限制, 直至今天, 我国古代城市文学的发展仍然显得稚嫩。古代城市文学构建的客观丰富内涵需要建立在对其认知的、成熟的因素上, 才能得以实现其完整性。

文学史研究工作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种复杂、多样的文学性格要求其在对待古代城市的研究中, 应当将它作为文学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整体上看待其文学史意义。

古代城市文学研究离不开客观历史存在对于它的影响。分阶段、分时期的对古代城市文学进行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价值理念, 其在具体研究工作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 我国的文学史研究着眼于对文学的历史时间意义的关注, 缺乏从更为具体、更为客观的空间意义上去参照其文学意义的体现。在这种历史的研究结构下, 古代城市文学一直存在着, 却没有登上历史的舞台。但因为其客观存在的性质, 又决定了古代城市文学终将被抹去历史的尘埃, 而重获新生。以其客观构建内涵来填补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中的诸多方面的历史空白。也因为其内涵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它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文学史的发展。

在对于城市文学的价值以及发展规律的研究中, 主要是从文学空间分布形态位移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的城市文学发展。这种作家与地理位移上的对应关系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探究方向, 有其重要的文学史意义与价值。当然, 在作家文学创作上对审美体验影响因素的探讨和文学取材方向上的选择性问题等, 都是在文学空间角度形态位移方面的价值型表现。

同时,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文学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以独立个体的方式存在的, 在其发展进程中, 城市文学受到乡土文学的影响与渗透。客观地说, 从历史空间的因素角度讲, 文学史的发展是在乡土文学与城市文学的二元空间文学因素下不断发展丰富的。想要脱离乡土文学谈城市文学, 或者脱离城市文学整体研究文学史, 都是片面的。只有从二元结构的空间因素角度去着手, 才能全面的、完整地实现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准确认知。

二、城市文化的文学性外延

城市文学是建立在城市文化上的外在性表现形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 城市文学的发生与发展是在城市文化的高度繁荣与发展的格局之上的一种文化态势。因此说, 城市文学表现出的外延性特征的诞生与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的自主意识与创造精神, 并且毫不避讳地彰显其城市文化的绝对创造力量、弱化无意识行为, 以及在城市追求与张扬世俗精神的过程中高调显示其对文化意义的表现能力。

城市文学具备什么样的属性与特质, 也就必然是对现实城市文化中属性与特质的反应。中国古代城市是在政治、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同时又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与制约, 其中政治因素最为明显。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与衰亡往往伴随着其背后的政治性因素, 城市作为人们追求政治的渴望和幻想的摇篮, 最先能够感受到这种振幅的正是生活在城市当中的普通百姓。城市文学作为城市文化的外在性表现, 在这一方面对于城市的政治文化生活构成城市文学的最重要的文化性内涵。城市厚重的、复杂的社会环境基础, 对于文学发展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最为优良的物质基础。使之在城市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式形成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催化作用。通过研究历代中国古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关系不难得出, 单纯的文学形式产生, 不会是在离群索居的社会交际环境中完成的, 而是在人口相对集中、物质文化相对富足的区域中实现的, 这种现象足以证明中国古代文学的城市文学性意义。而城市的发展促使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与艺术欣赏水平得以提升, 反过来对促进城市文化多种文学形式的水平提升又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以这样说, 中国古代城市市民阶层的不断发展壮大, 为古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并起到保障性作用。

三、结语

对于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研究应当通过发展的唯物史观去分析, 将古代城市文学融入现代文学史中, 找寻其现代文学价值。随着城市地域性文学研究热潮的到来, 中国现当代城市文学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通过以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历史机运, 纵横比较, 借鉴移植, 进而形成独具中国现当代特色的中国城市文学史研究, 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任务。任何一种文化形态、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要有其历史传承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去滋润营养其现代的文学形式。中国文学史在这方面应当有所发展, 将全身的“穴位”打通, 突破在文学研究方面的历史围栏。从全局的角度审视中国文学历史的整体性特征, 为后世中国文学的研究与发展创造更多、更有用的文化资源。

参考文献

[1]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导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2][美]乔尔·科特金.全球城市史[M].王旭, 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古代文学史 篇3

【关键词】古代城市文学;文学研究;文学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城市文学的空间形态架构作为一种维系特定空间视角的独立关照,维系着城市与人、城市内部物质解构中各种因素的不同侧面的主客体关系。从多角度、多侧面表现古代城市文学的生活形态,凸显古代城市潜在文学因素的物质欲望,并对城市个体的文学方式和文化意义赋予更多的深层次内涵。其对于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一、古代城市文学的内涵性意义

首先,中国古代城市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其文学史意义不能被忽视。其文学的内涵深度和广度因其独特性而被深入挖掘,但是由于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因素限制,直至今天,我国古代城市文学的发展仍然显得稚嫩。古代城市文学构建的客观丰富内涵需要建立在对其认知的、成熟的因素上,才能得以实现其完整性。

文学史研究工作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复杂、多样的文学性格要求其在对待古代城市的研究中,应当将它作为文学史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整体上看待其文学史意义。

古代城市文学研究离不开客观历史存在对于它的影响。分阶段、分时期的对古代城市文学进行研究作为一种重要的价值理念,其在具体研究工作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的文学史研究着眼于对文学的历史时间意义的关注,缺乏从更为具体、更为客观的空间意义上去参照其文学意义的体现。在这种历史的研究结构下,古代城市文学一直存在着,却没有登上历史的舞台。但因为其客观存在的性质,又决定了古代城市文学终将被抹去历史的尘埃,而重获新生。以其客观构建内涵来填补中国古代文学史发展中的诸多方面的历史空白。也因为其内涵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它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文学史的发展。

在对于城市文学的价值以及发展规律的研究中,主要是从文学空间分布形态位移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文学形式的城市文学发展。这种作家与地理位移上的对应关系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探究方向,有其重要的文学史意义与价值。当然,在作家文学创作上对审美体验影响因素的探讨和文学取材方向上的选择性问题等,都是在文学空间角度形态位移方面的价值型表现。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文学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以独立个体的方式存在的,在其发展进程中,城市文学受到乡土文学的影响与渗透。客观地说,从历史空间的因素角度讲,文学史的发展是在乡土文学与城市文学的二元空间文学因素下不断发展丰富的。想要脱离乡土文学谈城市文学,或者脱离城市文学整体研究文学史,都是片面的。只有从二元结构的空间因素角度去着手,才能全面的、完整地实现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准确认知。

二、城市文化的文学性外延

城市文学是建立在城市文化上的外在性表现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文学的发生与发展是在城市文化的高度繁荣与发展的格局之上的一种文化态势。因此说,城市文学表现出的外延性特征的诞生与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的自主意识与创造精神,并且毫不避讳地彰显其城市文化的绝对创造力量、弱化无意识行为,以及在城市追求与张扬世俗精神的过程中高调显示其对文化意义的表现能力。

城市文学具备什么样的属性与特质,也就必然是对现实城市文化中属性与特质的反应。中国古代城市是在政治、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同时又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其中政治因素最为明显。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与衰亡往往伴随着其背后的政治性因素,城市作为人们追求政治的渴望和幻想的摇篮,最先能够感受到这种振幅的正是生活在城市当中的普通百姓。城市文学作为城市文化的外在性表现,在这一方面对于城市的政治文化生活构成城市文学的最重要的文化性内涵。城市厚重的、复杂的社会环境基础,对于文学发展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最为优良的物质基础。使之在城市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式形成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催化作用。通过研究历代中国古代文学形式发展的关系不难得出,单纯的文学形式产生,不会是在离群索居的社会交际环境中完成的,而是在人口相对集中、物质文化相对富足的区域中实现的,这种现象足以证明中国古代文学的城市文学性意义。而城市的发展促使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与艺术欣赏水平得以提升,反过来对促进城市文化多种文学形式的水平提升又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以这样说,中国古代城市市民阶层的不断发展壮大,为古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起到保障性作用。

三、结语

对于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研究应当通过发展的唯物史观去分析,将古代城市文学融入现代文学史中,找寻其现代文学价值。随着城市地域性文学研究热潮的到来,中国现当代城市文学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通过以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的历史机运,纵横比较,借鉴移植,进而形成独具中国现当代特色的中国城市文学史研究,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任务。任何一种文化形态、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要有其历史传承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去滋润营养其现代的文学形式。中国文学史在这方面应当有所发展,将全身的“穴位”打通,突破在文学研究方面的历史围栏。从全局的角度审视中国文学历史的整体性特征,为后世中国文学的研究与发展创造更多、更有用的文化资源。

参考文献

[1]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导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美]乔尔·科特金.全球城市史[M].王旭,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蒋述卓,等.城市的想象与呈现[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李云娜,1980年生,女,山东潍坊人,研究生,长春广播电视大学,中级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古代文学史明清》 篇4

1、朱权和朱有炖。朱权和朱有燉是明初杂剧的核心人物。他们影响着一批文人墨客,形成了宫廷派杂剧创作的小群体。喜庆剧、道德剧和神仙剧是宫廷派杂剧作家的主要创作类型。

二、临川四梦

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剧的合称。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或许“四剧”皆有梦境,才有“临川四梦”之说,或许“四剧”本身就是其毕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梦。

三、虞山诗派

明末清初以常熟虞山命名的东南诗坛重要流派。以钱谦益为首,包括其门生冯舒、冯班、瞿式耜,族孙钱曾、钱陆灿及吴历等。虞山诗派最大的特点是学古而不泥古,积极主张诗歌革新并能取诸家之长而自成风格,对东南诗坛的繁荣作出了一定贡献。

四、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五、中国戏剧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大量写作戏剧的作家李渔《闲情偶寄》是他的一部戏曲理论。

六、诗界革命:近代后期由资产阶级文化思想更新带来的文学变革之一,是诗歌领域出现的“诗界革命”鲜明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是梁启超,而早已反映出诗歌变革趋向并获得创作成功的,成为诗界革命旗帜的是黄遵宪。诗界革命冲击了长期统治诗坛的拟古主义、形式主义倾向,要求作家努力反映新的时代和新的思想,部分新体诗语言趋于通俗,不受旧体格律束缚,这些在当时都起了解放诗歌表现力的作用。但是,梁启超等强调保持旧风格,这就又束缚了手脚,使得它只是旧瓶装新酒,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改革上虽有前进,却前进不大。

七、茶陵派:明成化、正德年间的一个诗歌流派。因该派领袖李东阳为湖南茶陵人,故名。明成化之后,日见严重的社会弊病已与粉饰太平的台阁体不相容。于是以李为首的一派起而振兴诗坛,以图荡涤台阁平正醇实的诗风。他们主性情,反模拟,推崇李杜,不拘一格;并且重视诗歌的声调、节奏、法度、用字,要以不同的风格代替台阁体。李东阳官居相位,并主持文坛,门生众多,其诗论诗风堪称一代之盛,成为台阁体向前后七子复古运动之间的过渡。但因李东阳生活圈子平静狭小“四十年不出国门”,其诗多是题赠之作和咏史之作,内容大体不出宫廷、馆阁的生活,诸如“坐拥图书消暇日,梦随冠盖入新年”之类,故使茶陵诗风并未脱离典雅工丽的台阁体的影响。李东阳盛赞“馆阁之文,铺典章,裨道化”。但是其离开台阁体的作品,如《白杨行》等,颇有生活气息。茶陵诗人还有彭民望、谢铎、张泰及“李门六君子”邵宝、何孟春、石珤(bǎo)、顾清、罗玘、鲁铎等。

八、《一文钱》作者徐复祚

九、南朱北王——朱彝尊、王士禛

南施北宋——施闰章、宋琬

南洪北孔——历史剧作家洪升和孔尚任

十、明中叶三大传奇: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

十一、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

十二、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十三、吴伟业《圆圆曲》七言歌行

十四、纳兰性德最为推崇南唐李煜。

十五、陈其元《庸闲斋笔记》

十六、吴敬梓《文木三房诗文集》

十七、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十八、《桃花扇》的社会历史背景是明清易代时期称得上是南明王朝的一部兴衰史。作品以复社名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反映了南明王朝由兴到亡的全部过程。孔尚任主要是想以《桃花扇》来总结南明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十九、曾国藩是桐城派后继者,使桐城派一时复盛,从古文理论到创作实践对桐城派的改造使桐城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后人称之为”湘乡派“

二十、纪昀批评《聊斋》“一书而兼二体” 名词解释

一、童心说:明代末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的一篇散文,他在文中提出了“童心”的文学观念。“童心”就是真心,“一念之本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李贽将认知的是非标准归结为童心。他认为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在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根据,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二、三灯丛话:三灯丛话:是明代三部文言小说的合称。包括瞿佑的《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馀话》以及邵景詹的《觅灯因话》。瞿佑的《剪灯新话》和李昌祺的《剪灯馀话》是明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代表作。

三、京华三绝:清初词坛,流派纷纭,迭现高潮,出现了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和独树一帜的著名满族词人纳兰性德,后者又与曹贞吉、顾贞观合称“京华三绝”。

四、乾隆三大家:清代中叶,袁枚与蒋士铨、赵翼并称“乾嘉三大家”或“乾隆三大家”

五、江左三大家:是中国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三人的合称。三人皆由明臣仕清,籍贯都属旧江左地区,诗名并著,故时人称江左三大家。

六、台阁体: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坛上出现一种所谓“台阁体”诗。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又称为“馆阁”。台阁体是指以当时馆阁文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号称“三杨”)为代表的一种文学创作风格。“三杨”都是当时的台阁重臣,故他们的诗文有“台阁体”之称。他们的诗文只追求所谓“雍容典雅”,多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应制”和应酬之作,脱离社会生活缺乏实际内容,内容大多比较贫乏,多为应制、题赠、酬应而作,题材常是“颂圣德,歌太平”,毫无创新,毫无生气。这种文风由于由统治者倡导,因此一时模仿成风,千篇一律成为流弊。后来这种萎靡的文风渐为时代所不容,在后起的茶陵派、前七子等流派的冲击下,渐渐退出了文坛。

七、公安派:是明代后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领袖,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高,成绩最大,其次是袁中道,袁宗道又次之。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

八、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因其早期的重要作家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徽桐城人,故名。桐城文派理论体系完整,创作特色鲜明,作家众多,作品丰富,播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影响深远。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九、李玉的四种传奇:【一人永占】明末清初 李玉 所作《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四个传奇剧本各取首一字的合称。中国明末清初传奇《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的合称。李玉著。《一捧雪》写莫怀古被幕客汤勤告密,严嵩之子严世蕃向其强索祖传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不肯给予,被严世蕃捕获问斩,临刑前由义仆莫诚代主受戮,怀古得以脱身。首级传至京师,又被汤勤识破。法堂审头时,汤勤又逼怀古妾雪艳成婚。雪艳假意应承,洞房中刺死汤勤,然后自杀。严家败势后,莫怀古一家才得以团圆。《一捧雪》揭露了明代社会的黑暗和世风险恶,成功地塑造了卖友求荣的人物汤勤的形象。《审头·刺汤》至今仍在舞台上演出。惟义仆莫诚的形象,过多地鼓吹了落后的封建奴隶道德观念。《永团圆》是一部讽刺喜剧,写秦文英和江兰芳婚姻事,揭露了嫌贫爱富的种种丑态。《人兽关》据小说《警世通言》之《桂员外途穷忏悔》改编,谴责桂薪忘恩负义,立意与《中山狼》相近。《占花魁》据小说《醒世恒言》中的《卖油郎独占花魁》改编,写卖油郎秦钟和妓女莘瑶琴的爱情婚姻故事,较好地体现了原作的主题思想。

十、肌理说:清代翁方纲的论诗主张。肌理指义理和文理。主张作诗应以学问为根底,内容质实,形式雅丽,旨在纠正当时神韵说、格调说等诗论或标举神韵、或死守格调、或空谈性情的偏颇,致使诗歌成为枯燥的有韵之文。

十一、拟人话本: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话本小说的流行,一些文人在润色、加工宋元明旧篇的同时,开始有意识的模仿“话本小说”的样式而独立创作一些新的小说,这类白话短篇小说有人称之为“拟话本”。从鲁迅起,一般又将三言之后的白话短篇小说都归属于拟话本之类。

十二、竟陵派:是明代后期文学流派,因为主要人物钟惺、谭元春都是竟陵人,故被称为竟陵派,和公安派一样,竟陵派也主张性灵说,是明末反对诗文拟古潮流的重要一派。竟陵派认为“公安”作品俚俗、浮浅,因而倡导一种“幽深孤峭”风格加以匡救,主张文学创作应抒写“性灵”,反对拟古之风。但他们所宣扬的“性灵”和公安派不同,所谓“性灵”是指学习古人诗词中的“精神”,这种“古人精神”,不过是“幽情单绪”和“孤行静寄”。所倡导的“幽深孤峭”风格,指文风求新求奇,不同凡响,刻意追求字意深奥,由此形成竟陵派创作特点:刻意雕琢字句,求新求奇,语言佶屈,形成艰涩隐晦的风格。

十三、格调说:格调说由清康乾年间的沈德潜所倡导。“格调”渊于严羽,主张思想感情是形式格调的决定因素。主张创作有益于温柔敦厚“诗教”,有补于世道人心的“中正和平”的作品,故而归之于有法可循、以唐音为准的“格调”。因此其诗论具有维护封建统治的色彩,有一定保守性。而其创作多为歌咏升平、应制唱和之类。但另一方面他也提倡“蕴蓄”、“理趣”、诗的化工境界及重视作品主导作用等具有审美理论价值的有益观点。

十四、前七子: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针对当时虚饰、萎弱的文风,提倡复古,他们鄙弃自西汉以下的所有散文,及自中唐以下的所有诗歌,他们的主张被当时许多文人接受,于是形成了影响广泛的文学上的复古运动。除李梦阳、何景明之外,这个运动的骨干尚有徐祯卿、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总共七人。

十五、后七子:继前七子之后,重新倡导复古的文学流派,成员有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元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简答题

一、《三国》尊刘贬曹的原因

①刘备是帝士胄裔,多少有点正统的血缘关系。刘备是“刘皇叔”

②刘备从来以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著称,容易被接受。特别是在宋元以来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人心思汉,恢复汉室,正是当时汉族人民共同的心愿,因而将这位既是汉室宗亲,又能仁德及人的刘备树为人君,奉为正统,是最能符合大众的接受心理,符合广大民众的善良愿望。

③作者从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出发,融合千百年来人民大众对于明君贤臣的渴望心理,把刘备作为美好理想的寄托。二、三言二拍在题材选择上的时代性

①、商人成为时代的宠儿。城市市民的急剧增长和重商思想的抬头,商人在三言二拍中频频亮相,并且编者对商人的感情也与传统不同,这些商人往往是一些善良正直淳朴以及吃苦耐劳、有道德的正面形象。并且二拍中的一些作品更直接的接触到了商业活动的本质。

②婚恋自主与男女平等意识的张扬。“礼顺人情”主张。《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宿香亭张浩遇莺莺》;,歌颂真挚爱情。《卖》莘瑶琴对秦重感情的认识;尊重女性、男女平等观念,对贞节观的突破。《蒋兴哥》对女性失贞的理解;对于“改嫁”的认识(《满少卿》);对人格尊严的强调(《杜十娘》)。

③、对贪官污吏的抨击和清官的赞赏。清官的市民化色彩,承认人情人欲,身上的私欲《滕大尹鬼断家私》

三、蒲松龄的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①蒲松龄科场蹭蹬使他体验了科举弊端,在《聊斋》中写出生动的应试士子形象。

② 30多年教书生涯,使其有研习学问、搜集民间传说、写作聊斋故事的机会。

③一年幕僚生活使他在南方开阔眼界,有机会接触社会各层,为塑造官僚豪绅和女性形象打下重要基础。

④从小喜爱民间文学,喜好搜集奇闻异事,从中汲取艺术营养,是他善用奇幻故事反映现实的重要原因。

四、《聊斋》对传奇手法的超越表现在哪些地方?

《聊斋》不仅继承了唐传奇的艺术手法,而且还超越了他,具体表现为:

①从故事体到人物体。唐传奇多为故事体小说,以叙述一个完整故事为主要特征,艺术上由六朝志怪的“粗陈梗概”,发展到有头有尾,情节丰富、曲折生动,与作者“作意好奇”的创作思想一致。《聊斋》则从唐传奇以叙述故事为主,发展到以刻画人物为主。而且刻画出人物复杂的思想性格特征。

②其次是环境描写。唐传奇中有环境描写,但比较少。《聊斋》加强、发展了环境描写,并使之与刻画人物相互表里。

③ 再则是心理描写。唐传奇中极少心理描写,然而《聊斋》中且不乏见到。如《青凤》《辛十四娘》《聂小倩》等较好的以心理描写的方法达到艺术表现的目的。

五、《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特点

(1)作者能秉持公心,把握分寸,针对不同的人物作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讽刺,而且,作者的讽刺还往往随着人物的社会地位和思想品质的变化,分别采取不同的态度。(2)善于将讽刺对象的真实性和喜剧性相结合。作者“秉承公心”“指摘时弊”,不一味显露描写对象的喜剧性特征。专突出其可笑一面,也注意到讽刺对象性格中的某些正面因素,使人物既可笑又真实,使讽刺既辛辣又深刻。

(3)善于将讽刺对象的悲剧性和喜剧性相结合。其既是儒林“丑史”,更是儒林痛史。(4)善于将讽刺对象的真实性和夸张性相结合。对最富特征的细节,需要否定的东西延伸放大;如严监生死前“伸着两个指头”不肯咽气;胡屠户打范进后“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

六、《金瓶梅》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 ①他虽然受到说唱文学的影响,但已不是民间传唱的基础上加工,而是经过作者完整构思独立创作的作品。

②作品描写的不是历史或传统的人与事,而是作者耳闻目见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是通过一个家庭来折射社会,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步以写家庭生活为主的长篇小说,开创了世情小说这一派。

③作者笔调冷峻,人物刻画细腻,细节描写丰富,语言生动传神,标志着中国小说史上写实创作成熟。

七、明中后期小说繁荣原因

八、清代骈文复兴的原因

①清代社会文化的环境,尤其是乾嘉朴学的兴盛,给骈文的再兴提供了一定的动力。②清代骈文的兴盛是清代尊崇汉学的考据学家与尊崇宋学的桐城派文人相抗衡的产物。③汪中代表骈文的最高成就,其骈文风格与当时诗歌领域袁枚等人的“性灵说”遥相呼应,是清代中期敢于重振主情和澡丽文学思潮逆当时文学大潮流而动的弄潮儿。论述题

一、《三国》人物形象类型化,曹操、诸葛亮、关羽怎样塑造?

1、突出人物主要性格。即特质型性格(单一化、类型化、定型化、终极型),性格特征比较单纯、稳定、犹如雕塑,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有程式化、脸谱化、简单化的不足。

2、具体方法; 其一,出场定型

其二,反复渲染

其三,细节强化 其四,对比烘托

曹操: 是书中刻画最成功的人物之一,具有深广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被称为古今第一奸雄。

1、奸——残暴、权术、伪善、狡诈。(1)中风诬叔(2)杀人方式繁多,富有创意

疑而杀人:华佗、吕伯奢一家、蔡瑁、张允;借刀杀人:杀祢衡是为了泄私愤;梦中杀人:杀管家是为了保护自己;酒后杀人:杀刘馥是为了警告别人;忌而杀人:杨修。活——一合酥——鸡肋(3)狡诈善变

2、雄。即英雄的一面(1)目光远大、识才重才。

(2)足智多谋。其一,不做皇帝,顾全大局。其二,转嫁危机。厚葬关公。其三,化被动为主动。释张辽。其四,败中取胜。总之,曹操是奸和雄的结合体,同时又是刘备的衬托者。他虽奸犹雄、以奸显雄、奸得可爱、奸得有趣。惟有他的奸,才更能显示出刘备的仁。

关羽:是按照社会理想塑造出来的典型,因此获得了社会各界层的喜爱和尊重,官方

1、勇

2、义

3、傲。因此,关羽的悲剧是性格悲剧。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志演义》第一主角。有七十回以他为核心。

1、智

2、忠——两朝元老,一片忠诚。

3、德

《三国志演义》主要人物塑造呈现出中国古典美学的特征,那就是重神而不重形,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不惜在一定程度上偏离现实,表现出夸张的特点。

二、《红楼梦》通过人物形象是如何对儒家思想质疑的 ①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思想,他的突出要点就在于他一方面用仁爱来作为每一个人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另一方面又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原则,这种不惜以牺牲个性价值为代价,对社会的服从是儒家传统思想的负面影响。《红楼梦》对此进行了自觉的反省。②曹雪芹通过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以仁爱为核心和以个人服从社会为前提的儒家思想提出了大胆的质疑。我们不仅可以从贾府那些丧失廉耻的贵族后裔身上看见儒家思想的失败,而且连那些作者肯定的青年女子的不幸命运往往也可以从儒家道德文化的影响中找到原因:贾迎春尽管与人为善,胆怯懦无能,他逆来顺受的性格不仅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反而使她的生命葬送在孙绍祖的折磨摧残之下;尽管林黛玉自己的悲剧就是儒家道德和礼教婚姻制度的牺牲品,但同时也是她自己被儒家道德文化浸润而难以自拔的原因所造成的;薛宝钗尽管是婚姻上的胜利者然而她在自我上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他只知道以压抑个性去服从社会和家庭,她与贾宝玉婚姻的最后解体。不仅意味着她的爱情生活的最终失败,同时也标志着她作为社会道德文化所造就的标准淑女典范的彻底失败。

三、《牡丹亭》的文化意义

1、以情反礼,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蔼情感价值,拨开了理学统治的迷雾,导引着人们与腐朽的礼教抗争,唤起当时人们强烈的共鸣。

2、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给正在情关面前止步甚至后缩的女性们以深刻启示与巨大鼓舞。

3、对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文学艺术领域开辟了思想解放、个性张扬的新战场。

四、鲁迅先生曾经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指出:“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谈谈你的看法

(一)女性突出,以往小说都以男人为主,女性地位低下,《红楼梦》中则以女性为主,且是较女性作为正面形象来描写,对女性尊重。

(二)以一个家族的日常生活来铺展描写整个社会风貌,其中人物也是日常普通人,突破注重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的特点。打破传统小说的单线结构。

(三)人物形象上更加丰富,每个人极有特点,性格分离,没有纯粹的好坏之分,是比较真实的人物塑造,而没有把人物完美化、英雄化,这是一大突破。

(四)以往小说才子佳人是一见钟情,建立在外貌基础上,哦《红楼梦》中才子佳人是日久生情,爱情建立在思想共鸣上,且是缘定三生,如宝黛。

(五)《红楼梦》中将作品中的诗词歌赋来反映作品的主旨,暗示人物的性格命运,这是一大突破。

(六)以往小说才子佳人是大团圆结局,如《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中才子佳人非大团圆模式,打破传统小说大团圆结局模式。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篇5

2.提出“以适用为本”的文学主张,诗文创作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文学家是B A:苏舜钦 B:王安石 C:苏洵 D:苏轼 3.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写作年代是宋仁宗C A:庆历四年 B:庆历五年 C:庆历六年 D:庆历七年 4.北宋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词人是B A:欧阳修 B:柳永 C:苏轼 D:秦观 5.李清照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鬼雄”一词出自D A:《诗经》 B:《左传》 C:《战国策》 D:《九歌》 6.在宋代古文运动中,柳开是A A:先驱者 B:响应者 C:过渡者 D:集大成者 7.宋初以杨亿为代表的重要文学流派和风格是C A:白体 B:晚唐体 C:西昆体 D:荆公体 8.王安石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颇有影响,其散文最擅长的是

A:叙事抒怀 B:描景写意 C:用事用典 D:议论说理D 9.吕本中是第一个用宗派观念论诗人群体的人,他率先提出的诗派名称是A A:江西诗派 B:剑南诗派 C:江湖诗派 D:晚唐诗派 10.秦观词作内容绝大多数是A A:儿女柔情 B:羁旅行役 C:家国兴亡 D:田园风光 11.柳永词赢得“凡有井水处都能歌柳词”的声誉,所指的是C A:清空词 B:骚雅词 C:俚俗词 D:豪放词 12.杨万里诚斋体诗最为出色的是D A:乐府 B:古风 C:律诗 D:绝句 13.刘克庄是南宋末年文坛领袖,在诗歌方面是C A:江西诗派传人 B:剑南诗派后进 C:江湖诗派宗师 D:遗民作家先驱 14.文天祥是著名的遗民作家,其诗歌代表作《过零丁洋》的名句是D A: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B: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宋代文学的主调是C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爱国主义 D:自然主义 16.作诗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而自成一家,世号“诚斋体”的南宋诗人是A A:杨万里 B:范成大 C:陆游 D:尤袤 17.下列作家中,不属于“苏门四学士”的是D A:黄庭坚 B:晁补之 C:秦观 D:陈师道 18.江西诗派的得名主要是由于D A:其中的诗人都江西人 B:其中的诗人都曾共同生活在江西 C:他们的诗都作于江西 D:其领袖黄庭坚是江西人 19.元好问论诗的代表作是C A:《戏为六绝句》 B:《论诗十绝》 C:《论诗绝句三十首》 D:《百首论诗绝句》 20.欧阳修散文基本风格是C A:气势磅礴 B:雍容典雅 C:平易流畅 D:瘦硬简健

21.苏轼于熙宁年间写诗对新法弊端进行讽谏,遭新党中小人陷害而引发的事件是B A:熙宁变法 B:乌台诗案 C:元祐党争 D:靖康之变 22.北宋晏殊主要是以词传名,被称为D A:豪放词人 B:爱国词人 C:俚俗词人 D:馆阁词人 23.姜夔白石词所创立的词派是A A:清雅词派 B:豪放词派 C:咏物词派 D:田园词派 24.严羽《沧浪诗话》提出的著名诗论观点是B A:以俗为雅 B:别材别趣 C:点铁成金 D:别是一家 25.陆游堪称古代作家中多产的诗人,其诗歌收入《剑南诗稿》的有C A:一千四百多首 B:七千多首 C:九千二百多首 D:一万四千多首 26.永嘉四灵推崇的唐诗,实际上是D A:初唐诗 B:盛唐诗 C:中唐诗 D:晚唐诗 27.下列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有D A:曾巩 B:王安石 C:苏洵 D:范仲淹

28.宋初诗坛派别林立,其中仿效贾岛、姚合,多写清幽枯寂隐居生活的是A A:晚唐体 B:半山体 C:白体 D:西昆体 29.下列著名词句中属于晏殊的名句是D A: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B: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C: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30.柳永对宋词发展最具贡献的方面是B A:小令 B:慢词 C:词境 D:词论 31.下列不属于宋初西昆派代表作家的是A A:林逋 B:杨亿 C:刘筠 D:钱惟演 32.下列不合宋诗特点的说法是A A:以情韵见长 B:以文为诗 C:以理趣见长 D:以才学为诗 33.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的开创者是C A:陈师道 B:陈与义 C:黄庭坚 D:吕本中 34.下列诗句属于秦观的名句的是D A: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不憔悴 C: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D:可堪孤馆闭春寒,杜娟声里斜阳暮 35.下列诗篇中属于陆游的作品是D A:《金陵驿》 B:《游金山寺》 C:《小池》 D:《书愤》 36.姜夔著名诗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篇名是D A:《疏影》 B:《暗香》C:《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D:《扬州慢》 37.《稼轩长短句》的作者是B A:姜夔 B:辛弃疾 C:周邦彦 D:李清照 38.下列作品属于南宋散文的是D A:《读孟尝君传》 B:《岳阳楼记》 C:《醉翁亭记》 D:《跋李庄简公家书》 39.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是C A:晚唐派 B:西昆派 C:江西诗派 D:四灵诗派 40.下列词人中属于格律派词人的是A A:姜夔 B:张孝祥 C:陈亮 D:辛弃疾 41.下列诗篇不属于陆游的有D A:《书愤》 B:《游山西村》 C:《关山月》 D:《明妃曲》

42.兴起于唐五代,到宋代进入鼎盛时期的文体是A A:词 B:散文 C:近体诗 D:杂剧

43.宋词有“豪放”与“婉约”之说,两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B A:欧阳修与李清照 B:辛弃疾与周邦彦 C:欧阳修与陆游 D:王安石与李清照

4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几句词出自C A:苏轼的《水调歌头》 B:周邦彦的《兰陵王·柳》 C:柳永的《雨霖铃》 D:李清照的《声声慢》

45.宋代,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取得独特成就的,堪称宋代最伟大作家的是A A:苏轼 B:陆游 C:欧阳修 D:王安石

46.“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几句词出自D A: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B: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C:周邦彦《兰陵王·柳》 D: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7.号称“中兴四大诗人”的是A A: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尤袤 B:陈与义陆游尤袤范成大 C:曾几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D:陆游范成大曾几杨万里

48.陆游在临终前写的最后一首诗是指A A:《示儿》 B:《老马行》 C:《书愤》 D:《关山月》

49.北宋初承续《花间》派和南唐词风的词人是A A:晏殊 B:贺铸 C:柳永 D:张先

50.欧阳修及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所论的道,指的是D A:论政 B:儒家的正统观念 C:心理、道德 D:事物的客观规律

51.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是B A:苏轼 B:欧阳修 C:柳永 D:周邦彦 52.欧阳修的文学创作中成就最高的是B A:诗 B:散文 C:词 D:赋 53.《东坡乐府》是苏轼的C A.诗集 B.文集 C.词集 D.诗文集

54.“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这里提及的两位词人是D A.秦观、周邦彦 B.朱敦儒、晏几道 C.周邦彦、朱敦儒 D.秦观、晏几道

55.始学江西诗派,转学唐人,最后师法自然的南宋诗人是C A:陈与义 B:曾几 C:杨万里 D:范成大 56.《扬州慢》的作者是C A:吴文英 B:辛弃疾 C:姜夔 D:史达祖

57.调美、律严、字工,是()的词在音律方面的特点 A:晏几道 B:晏殊 C:秦观 D:周邦彦 58.南宋姜派词人多写B A:伤春词 B:咏物词 C:闲趣词 D:艳情词

59.下列文人雅号中,属于欧阳修的雅号是A A:六一居士 B:淮海居士 C:后山居士 D:东坡居士 60.朱敦儒的词自成一体,被称为C A:稼轩体 B:易安体 C:樵歌体 D:诚斋体

61.周邦彦的词以知音律、备法度和风格醇雅著称,以其为代表的词派是C A:稼轩词派 B:清雅词派 C:大晟词派 D:婉约词派 62.李清照词论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是C A:点铁成金 B:夺胎换骨 C:别是一家 D:别材别趣 63.吴梦窗词主要的艺术特点之一是D A:浅近俚俗 B:以文为词 C:沉郁豪放 D:章法绵密

64.元好问《中州集》中所说的“国朝文派”是指A A:金代作家 B:辽代作家 C:由宋入金作家 D:元代作家 65.被称为“梅妻鹤子”的宋初诗人是C A:钱惟演 B:柳开 C:林逋 D:杨亿 66.李清照的词称为D A:六一体 B:后山体 C:半山体 D:易安体

67.白体诗在宋初诗坛影响较大,其中主盟一时的诗人是A A:王禹偁 B:欧阳修 C:杨亿 D、苏轼 68.清真词是宋代词人(A)的词集。A:周邦彦 B:贺铸 C:张元干 D:姜夔 69.元好问的诗歌主张主要见于B A:《戏为六绝句》 B:《论诗绝句三十首》 C:《中州集》 D:《六一诗话》

7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宋人(A)中的名句。

A: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B: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C: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D: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71.晏殊的词集是D A:《小山词》 B:《淮海词》 C:《东山词》 D:《珠玉词》

72.论诗推崇平淡,曾说“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的北宋诗人是A A:梅尧臣 B:苏舜钦 C:林逋 D:王禹稱

73.作诗主张“夺胎换骨,点铁成金”、“无一字无来处”、“文章最忌随人后”的诗人是A A:黄庭坚 B:吕本中 C:陈师道 D:陆游 74.小山词的作者是A A:晏几道 B:晏殊 C:秦观 D:贺铸 75.提出词“别是一家”的是A A:李清照 B:苏轼 C:辛弃疾 D:周邦彦

76.《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南宋有名的诗人B A:陆游 B:范成大 C:杨万里 D:尤袤 77.不是“永嘉四灵”的是D A:徐照 B:徐玑 C:刘克庄 D:赵师秀 78.苏轼下列诗中,最著名的理趣诗是D A:《游金山寺》 B:《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C:《惠崇春江晚景》 D:《题西林壁》 79.宋初“香山派”诗歌诗歌中成就最高的诗人是A A:王禹偁 B:林逋 C:刘筠 D:钱惟演 80.王十朋与钱玉莲两个人物出自D A:《拜月记》 B:《杀狗记》 C:《白兔记》 D:《荆钗记》 81.《碾玉观音》中的主要人物是B A:周胜仙和范二郎 B:璩秀秀和崔宁 C:李翠莲 D:郑意娘和杨思温 82.下列作品中,属于李清照散文作品的是C A:《夏日绝句》 B:《声声慢》 C:《金石录后序》 D:《漱玉集》 83.词集《乐章集》的作者是B A:晏几道 B:柳永 C:秦观 D:周邦彦

8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出自D A: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B:欧阳修《醉翁亭记》 C:苏轼《喜雨亭记》 D:苏轼《石钟山记》 85.《后催租行》的作者是C A:陆游 B:杨万里 C:范成大 D:刘克庄 86.《上欧阳内翰第一书》的作者是A A:苏洵 B:苏轼 C:苏辙 D:曾巩

87.有北宋婉约词“集大成者”之称的词人是D A:晏殊 B:苏轼 C:李清照 D:周邦彦

8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出自辛弃疾的C A:《水龙吟·楚天千里》 B:《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C:《永遇乐·千古江山》 D:《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8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史论观出自D A:苏洵《六国论》 B:苏轼《留侯论》

C:欧阳修《朋党论》 D: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90.《指南录后序》的作者是A A:文天祥 B:谢翱 C:谢枋得 D:林景熙 91.提出“文章如金玉珠贝”的散文家是D A:王禹偁 B:欧阳修 C:王安石 D:苏轼 92.下列词人属于格律词派的是C A:苏轼 B:岳飞 C:周密 D:辛弃疾 93.《东京梦华录》的作者是B A:李清照 B:孟元老 C:朱熹 D:李格非 94.王瑞兰与蒋世隆两个人物出自A A:《拜月记》 B:《杀狗记》 C:《白兔记》 D:《荆钗记》 95.下列不属于格律词派的是D A:周邦彦 B:吴文英 C:张炎 D:陈亮

96.下列作家不属于“中兴四大诗人”的是A A:陈与义 B:杨万里 C:范成大 D:陆游 97.《墨池记》的作者是B A:苏洵 B:曾巩 C:苏辙 D:苏轼

98.下列作品中,属于苏轼史论文的是A A:《贾谊论》 B:《五代史伶官传序》 C:《方山子传》 D:《读孟尝君传》

99.在诗、散文、词、书法、绘画等方面均有杰出成就,堪称宋代文艺全才的是C A:黄庭坚 B:欧阳修 C:苏轼 D:陆游

2001年10月份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宋代古文运动中,柳开是

A.先驱者 B.响应者 C.过渡者 D.集大成者 [ A] 2.宋初以杨亿为代表的重要文学流派和风格是 A.白体 B.晚唐体 C.西昆体 D.荆公体 [C ] 3.王安石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颇有影响,其散文最擅长的是 A.叙事抒怀 B.描景写意 C.用事用典 D.议论说理 [D ] 4.吕本中是第一个用宗派观念论诗人群体的人,他率先提出的诗派名称是 A.江西诗派 B.剑南诗派 C.江湖诗派 D.晚唐诗派 [ A] 5.秦观词作内容绝大多数是

A.儿女柔情 B.羁旅行役 C.家国兴亡 D.田园风光 [ A] 6.柳永词赢得“凡有井水处都能歌柳词”的声誉,所指的是 A.清空词 B.骚雅词 C.俚俗词 D.豪放词 [ C] 7.杨万里诚斋体诗最为出色的是 A.乐府 B.古风 C.律诗 D.绝句 [ D] 8.刘克庄是南宋末年文坛领袖,在诗歌方面是 A.江西诗派传人 B.剑南诗派后进 C.江湖诗派宗师 D.遗民作家先驱 [C ] 9.文天祥是著名的遗民作家,其诗歌代表作《过零丁洋》的名句是 A.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B.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D] 10.《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三剧的主角都是 A.商人妇 B.村姑 C.妓女 D.贵族小姐 [ C] 11.散曲套数[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新奇之处在于采用 A.反讽手法 B.象征手法

C.情景交融手法 D.夸张手法 [ A] 12.杨维桢诗世称

A.台阁体 B.香奁体 C.宫体 D.铁崖体 [D ] 13.《窦娥冤》最后一折让鬼魂出场,创作目的在于 A.以非人间力量来解决人间问题,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批判 B.使鬼魂代表正义来抚慰良善,让窦娥的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C.以鬼魂世界的美好映照现实世界的黑暗,暗示人间不如鬼域

D.以鬼魂世界的黑暗象征现实世界的黑暗,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愤激之情 [ A] 14.《琵琶记》的创作动机是 A.为了宣扬神仙道化思想 B.为了提倡风化,宣扬贤孝

C.为了宣讲“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 D.为了揭示荣华富贵的虚妄 [B ] 15.元好问诗歌的艺术风格主要是

A.悲凉雄健 B.自然清新 C.翻新出奇 D.婉媚凄清 [A ] 16.明代传奇剧《红梅记》的取材来源是 A.《集异记》 B.《张于湖传》 C.《吴越春秋》 D.《剪灯新话》 [ D] 17.在明代传奇中,经过魏良辅改造的声腔是 A.海盐腔 B.余姚腔 C.弋阳腔 D.昆山腔 [ D] 18.章回小说的起源是

A.“小说” B.“说经” C.“讲史” D.“说铁骑儿” [ C] 19.《三国演义》最为流行的本子是 A.《新刻按鉴全像批评三国志传》 B.《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 C.《笠翁评阅绘像三国志第一才子书》 D.《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 [D ] 20.竟陵派提倡的诗风是

A.典雅工丽 B.清新自然 C.幽深孤峭 D.温柔敦厚 [ C] 21.李贽文学主张的核心是

A.情真说 B.童心说 C.性灵说 D.神韵说 [ B] 22.《桃花扇》的基本故事是 A.李甲和杜十娘的爱情故事 B.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故事 C.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 D.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 C] 23.《聊斋志异》的文体类型是 A.文言长篇小说 B.文言短篇小说 C.白话长篇小说 D.白话短篇小说 [B ] 24.王士禛诗歌理论的主要主张是

A.格调说 B.神韵说 C.肌理说 D.性灵说 [ B] 25.姚鼐散文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A.散文写作要讲求“义法”

B.“神气”、“音节”、“字句”三者相互融通 C.“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兼备互容 D.删芟“枝义”,刊落“冗辞” [ C] 26.《儒林外史》中王冕这个人物是

A.保持人格独立,讲究文行出处的潇洒士人的代表 B.牺牲自我和个性,追求科举功名的一般文土的代表 C.实现了科举理想,却不得任用的清苦京官的代表 D.终生应举,却屡试不第的落魄士人的代表 [A ] 27.李玉传奇的基本特征是

A.多以历史题材表现深刻思想 B.往往关注现实问题,有感而发 C.讲求戏曲的娱乐功能和形式技巧D.追求戏曲的案头阅读效果 [ B] 28.黄遵宪1897年将自己的诗命名为

A.新学诗 B.新体诗 C.新派诗 D.新诗派 [ C] 29.清末民初诗人樊增祥、易顺鼎被冠以“中晚唐诗派”的原因是 A.其诗风近于中唐李贺 B.其诗风近于晚唐温李 C.其诗风近于晚唐杜牧 D.其诗风近于中唐孟郊晚唐贾岛 [ B] 30.以下诗句中为南社诗人苏曼殊所作的是 A.声满东南几处箫 B.去尚缠绵可付箫 C.少年击剑更吹箫 D.春雨楼头尺八箫 [ D]

二、多项选择题

31.黄庭坚著名的诗论观点有 A.点铁成金 B.夺胎换骨 C.无一字无来处 D.别是一家 E.别材别趣 [ ABC] 32.下列属于北宋诗歌风格的有 A.半山体 B.东坡体 C.山谷体 D.后山体 E.简斋体 [ABCDE ] 33.下列有关《西厢记诸宫调》的说法,正确的有 A.其作者姓董名解元 B.其思想主旨是“女人是祸水”

C.其结局是喜剧性的 D.其主要矛盾冲突是崔、张二人与崔老夫人的冲突 E.其唱词通俗易懂,接近民间口语,缺乏文采 [ CD] 34.明代前期出现的长篇小说的类型包括 A.历史演义小说 B.神魔小说 C.世情小说 D.英雄传奇小说 E.才子佳人小说 [ABD ] 35.下列诗文流派中,属于清代的有 A.阳羡派 B.浙西派 C.唐宋派 D.桐城派 E.公安派 [ABD ]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 36.“活法”说 37.南戏 38.常州词派 39.科幻小说

四、简答题

40.简述王实甫《西厢记》对传统杂剧体制的突破.41.李渔戏曲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2.简析纳兰性德词与陈维崧、朱彝尊词的不同。43.梁启超“新文体”的特点和意义何在?

五、论述题

44.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回鮰。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傅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在词体的解放和词境的开拓方面都颇具贡献,创立了风格独特的稼轩体。其词丰富多彩,艺术成就很高,具有不朽价值,因而被称为南宋第一家。参考以上二词,论述:辛弃疾词体的解放和词境的开拓有何贡献?

45.汤显祖《牡丹亭》叙南宋南安府太守杜宝请腐儒陈最良教女儿杜丽娘读圣贤书籍,丽娘受《诗经》中情歌的启发,萌动春心。在游园赏春时萌动情思,梦见少年书生柳梦梅,从此为相思所苦,伤情而死。三年后,柳梦梅去临安赴试,经过丽娘墓地,拾得丽娘自画像,终日欣赏倾慕,使丽娘幽灵出现相会,并得还魂再生,私自结合,但杜宝视女儿为妖孽,诬梦梅盗掘女墓。后经丽娘上朝申诉,柳梦梅金榜题名,皇帝作主,杜宝才承认女儿的婚姻。试以杜丽娘形象分析《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2001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D

4、A

5、A

6、C

7、D

8、C

9、D

10、C

11、A

12、D

13、A

14、B

15、A

16、D

17、D

18、C

19、D 20、C

21、B

22、C

23、B

24、B

25、C

26、A

27、B

28、C

29、B 30、D

二、多项选择题

31、A B C

32、A B C D E

33、C D

34、A B D

35、A B D

三、名词解释题

36、[参考答案](1)“活法”说由吕本中提倡。“活法”就是以苏济黄,将黄庭坚山谷体代表的江西诗派“有意于文者之法”和苏轼东坡体“无意于文者之法”结合统一起来。此说较全面反映了以苏黄为代表的宋代诗学精神。

(2)吕本中讲究“活法”与“悟入”,提倡好诗“流转圆美如弹丸”。此说为宋诗发展开拓出新途径。

37、[参考答案](1)又称南曲戏文,原是宋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用村坊小曲演唱的民间小戏。

(2)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清官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技艺,以及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故开始时又叫“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3)元灭南宋后,它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又受到北杂剧的影响,并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

38、[参考答案](1)清中期以张惠言为代表的词派;(2)强调比兴寄托;

(3)提倡“深美闳约”的词风。

39、[参考答案](1)默揣世界将来之进步,独抒奇想,托之说部。

(2)经以科学,纬以人情。离合悲欢,谈故涉险,均错综其中。(3)间杂讥弹,亦复谭言微中。

四、简答题 40、[参考答案](1)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来叙写崔、张的恋爱故事,像是用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连台本。

(2)还打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在第—本的第五折,第四本的第四折等若干折里,采用了由末、旦轮流主唱的方式。

(3)这种体制上的突破和创新,不仅能以比较完善的戏剧形式安排剧情,使戏剧冲突波浪迭起、丰富曲折,也便于更细致、更全面塑造人物形象。

41、[参考答案](1)在构思立意、布局剪裁方面,提出“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

(2)在语言方面,提出“贵浅显”、“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3)此外,还具体论述了填写曲词、现场演出以及演员培养等问题。

42、[参考答案](1)陈维崧师法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往往以豪情抒发悲慨;

(2)朱彝尊师法姜夔、张炎,崇尚醇雅清空,注重词的格律、声韵、技巧;(3)纳兰词风格既不豪壮,也非清空,而是哀郁凄婉;艺术表现自然流转,婉丽清新,没有刻意雕琢;善用白描手法。

43、[参考答案](1)语体:文白夹杂,介于二者之间。(2)文体:打破文体界限,结合叙述、议论、抒情。富于逻辑性鼓动性。(3)写法:打破各派文章家法,采用各种词汇、匀式、体制。(4)集近代文章革新经验之大成。(5)由古文向白话文过渡的中介。

五、论述题

44、[参考答案](1)辛弃疾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的大解放。

(2)无论作长调或小令,都体现出他的才情和人格,继苏轼之后极大地拓宽了词境。

(3)艺术成就最卓越的是以雄健之笔抒发沉郁情思的英雄词,提高了词的品位,极大地开拓了词境。写乡村景致的词作也较多,对词境也是一种开拓。(4)稼轩词具有形式解放、内容广泛、品格多样化的特点,题材和艺术风格丰富多彩,是两宋词人不能比拟的,对宋词艺术的发展极具贡献。

注:应展开论述方可得满分。

45、[参考答案](1)杜丽娘是一个执着追求美好的爱情婚姻、大胆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者。(2)杜丽娘形象体现了明代后期王学左派及李贽等人个性解放的思想。(3)杜丽娘形象有力批判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礼教。

2002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1.王禹偁的文论观点之一是(A)A.有言有文 B.变俗为雅 C.随物赋形 D.以故为新 2.欧阳修散文基本风格是(C)A.气势磅礴 B.雍容典雅 C.平易流畅 D.瘦硬简健

3.苏轼于熙宁年间写诗对新法弊端进行讽谏,遭新党中小人陷害而引发的事件是(B)A.熙宁变法 B.乌台诗案 C.元祐党争 D.靖康之乱 4.北宋晏殊主要是以词传名,被称为(D)A.豪放词人 B.爱国词人 C.俚俗词人 D.富贵词人 5.姜夔白石词所创立的词派是(A)A.清雅词派 B.豪放词派 C.咏物词派 D.田园词派 6.严羽《沧浪诗话》提出的著名诗论观点是(B)A.以俗为雅 B.别材别趣 C.点铁成金 D.别是一家

7.陆游堪称古代作家中多产的诗人,其诗歌收入《剑南诗稿》的是(C)A.一千四百多首 B.七千多首 C.九千二百多首 D.一万四千多首 8.永嘉四灵推崇的唐诗,实际上是(D)A.初唐诗 B.盛唐诗 C.中唐诗 D.晚唐诗

9.戴复古是江湖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集中数量占一半的是(A)A.五律 B.五绝 C.七绝 D.七律

10.下列元杂剧作品,取材于唐传奇的是(D)A.《赵氏孤儿》 B.《张生煮海》 C.《墙头马上》 D.《柳毅传书》 11.《陈州粜米》是(C)A.历史剧 B.爱情剧 C.公案剧 D.家庭伦理剧 12.元代“四大传奇”的共同创作倾向是(D)A.针砭时事,揭露现实的黑暗 B.颂扬男女之情的浪漫美好 C.展示人生的变幻无常 D.宣扬道德教化 13.关汉卿的性格和为人特点是(B)A.理想高远,希冀隐逸 B.风流倜傥,桀骜不驯 C.勇猛刚强,杀富济贫 D.修身养性,洁身自好 14.现存的寺公大师创作的《醉义歌》在辽诗中是(A)A.最长的诗 B.最短的诗 C.最早的诗 D.最晚的诗 15.《张协状元》对后来传奇作品的开创性贡献是(B)A.创造戏剧中诗的意境

B.创制以生、旦为主而各领一条线索的剧情结构 C.追求词藻华美

D.采用民歌的朴素风格,并含有滑稽表演的片断 16.明初高启的诗歌风格是(D)A.清新 B.沉郁 C.典雅 D.豪放 17.明代“前七子”的文学主张是(C)A.文道合一 B.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C.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D.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 18.宋濂散文成就最高的是(B)A.写景散文 B.传纪文 C.序文 D.寓言

19.关于《西游记》的主旨,鲁迅提出的说法是(B)A.玩世主义说 B.游戏说 C.诛奸尚贤说 D.滑稽说 20.明代长篇小说《木寿杌闲评》是(A)A.历史演义 B.英雄传奇 C.神魔小说 D.世情小说 21.吴江派戏剧理论的核心是(C)A.注重合律侬腔 B.推崇语言本色 C.强调场上之曲 D.注重文采才情 22.沈德潜的诗歌创作主张是(B)A.师法汉魏 B.师法唐诗 C.师法宋诗 D.兼学唐宋 23.陈维崧的词风是(D)A.师法柳永,以赋为词 B.师法周邦彦,典雅精工

C.师法姜夔、张炎,清空婉约 D.师法苏轼、辛弃疾,豪放苍凉 24.下列文学主张中,与晚明公安派思想相近的是(A)A.性灵说 B.神韵说 C.格调说 D.肌理说 25.《荡寇志》的题材类型是(D)A.历史演义小说 B.公案小说 C.讽刺小说 D.英雄传奇小说

26.目前《红楼梦》的通行版本是(D)A.脂评甲戌本 B.脂评庚辰本 C.程甲本 D.程乙本

27.下列作品中,与《长生殿》题材相同的是(A)A.《梧桐雨》 B.《临川梦》 C.《比目鱼》 D.《奈何天》 28.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三项衡量标准是(C)A.新意境、新语句、新风格 B.古意境、新语句、新风格 C.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 D.新意境、古语句、新风格

29.辛亥革命期间,“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狱中赠邹容》中的名句是(C)A.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 B.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C.临命须掺手,乾坤两只头 D.世人皆欲杀,法国一卢骚 30.南社中风格独特的诗人苏曼殊被誉为(D)A.诗界革命一巨子 B.同光体魁杰 C.革命诗僧 D.革命和尚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31.苏轼在文学创作上的显著特点有(ABCDE)A.以文为诗 B.以文字为诗 C.以才学为诗 D.以议论为诗 E.以诗为词

32.从三十首论诗绝句可以看出元好问的诗美追求是(BCD)A.翻新出奇 B.慷慨激昂 C.天然浑成 D.质朴浑厚 E.阴抑穷愁

33.关于《三国演义》主题的几种重要说法有(ABDE)A.拥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 B.讴歌贤才说 C.为英雄豪杰立传说 D.反映三国兴亡说 E.宣扬正统说

34.下列总集中,属于清代民歌总集的有(A BC)A.《白雪遗音》 B.《霓裳续谱》

C.《时尚南北雅调万花小曲》 D.《古谣谚》 E.《挂枝儿》

35.清代曾国藩是(A BC)A.咸同之际宋诗运动的倡导者 B.桐城派古文的中兴缔造者 C.湘乡派的领袖 D.同光体的中坚 E.湖湘诗派的核心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6.一祖三宗 37.《录鬼簿》 38.说铁骑儿 39.神韵说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0.简述周邦彦在词史上的地位。

41.“元诗四家”在诗歌创作上有一致追求,各人诗风却并不相同,请对此作一简要分析。

42.简述公安三袁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情况。43.《金瓶梅》中西门庆形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44.宋代著名词人柳永大量制作慢词,成就很高,著名词作有《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试以这三首词为例,论述柳永对慢词的贡献。

45.《红楼梦》第33回写“宝玉挨打”。下面节录的是王夫人、宝 钗、黛玉在事件中的言语举止:

(1)王夫人连忙抱住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的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再勒死他。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得个依靠。”说毕,爬在宝玉身上大哭起来。„„因哭出“苦命儿”来,忽又想起贾珠(宝玉已死的哥哥)来。便叫着贾珠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

(2)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宝钗见他(宝玉)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

古代文学史作品介绍 篇6

1、上古歌谣

原始歌谣是中国文学古老的源头。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

2、神话传说

主要保存在《山海经》《淮南子》《楚辞》

◆开辟神话(创世神话)

如: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补天

◆自然神话

如:精卫填海 夸父逐日

◆英雄神话

如:鲧禹治水 后羿射日

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①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②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③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④实际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二、《诗经》

1.诗经简介

《诗经》 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现实主义 诗歌总集,

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的诗歌,共311 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

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先秦时期称为《诗》、《诗三百》,西汉时期称为《诗经》。

2.诗经六义: (1)风雅颂三类是音乐曲调名称

“风”: 周代15个地方的歌谣,共160篇。——诗经的灵魂

“雅”: 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共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 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2)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基本艺术手法

“赋”: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

“比”: 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3.《诗经》的艺术特点:

句式上,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起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语言上,准确、优美,富于形象性,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手法上,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

内容上,多用景物描写对人物起到烘托作用。

主题上,现实主义的创作特点,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4.《诗经》名篇

《国风》: 周南中的《关雎》《桃夭》;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蒹葭》

《大雅》: 《文王》、《民劳》,

《小雅》: 《鹿鸣》、《采薇》。

《 颂 》 : 《清庙》《维天之命》《噫嘻》。

三、楚辞

1.屈原简介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

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2.《楚辞》简介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收录了屈原、宋玉、王褒、贾谊等人的诗歌,共17篇。由西汉刘向在前人的基础上辑录而成。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3.《楚辞》常识

①代表作: 屈原的《离骚》《天问》《九歌》;宋玉的《风赋》等。

②《离骚》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政治抒情长诗。

③《楚辞》 与《诗经》 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史的源头。

④“风骚”——《诗经》之《国风》 与《楚辞》之《离骚》

4.楚辞的基本特点

①诗风上,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作品带有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如《离骚》、《九歌》等均是如此。

②体式上,楚辞相比于《诗经》篇幅有所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成长短布局,参差错落,扩大了诗歌的容量,丰富了内容。

③语言上,多用楚语楚声,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方言词语大量出现,常用语助词“兮”、“些”等。

④结构上,结构一般比较宏大,篇幅一般比较长。

四、先秦散文

1.《尚书》

(1)《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

(2)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说《尚书》由伏生传下来。

(3)“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2.《春秋》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孔子修订,记述从鲁隐公到鲁哀公共240多年的大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3.《左传》

(1)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

(2)《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叙事性作品。相传是左丘明为注释孔子的《春秋》而作,重记事。

(3)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4)出自《左传》的课文:《烛之武退秦师》

(5)《左传》的叙事特点

①善于叙写重大事件,往往会突出一个中心,并能围绕中心写出历史事件的前后关系.

②善于将史实和神话传说、历史传闻融合在一起,使历史的记叙故事化

③善于叙写谋杀、政变、行刺等一类事件

④善于叙写战争,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

⑤善于叙事和写人,运用了很多 细节描写,极为传神。如秦晋崤之战后,晋襄公放走了秦国的三帅, 元帅先轸大怒痛斥, “不顾而唾” , 表现了他的深谋远虑和暴躁性格。

⑥《左传》是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以《春秋》的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叙述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事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

4.《国语》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也被称为《春秋外传》。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相传为春秋末鲁国左丘明所撰。例如:《曹刿论战》

5.《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出自《战国策》的课文:《荆轲刺秦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6.儒家

(1)孔子、孟子、荀子

(孔孟:孔子和孟子的合称)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称为“至圣”,思想核心是“仁”和“礼”。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

(2)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的重要代表,后世称为“亚圣”。 核心思想是“仁政”,主张“政在得民”,民本思想,反对苛政。主张性善论。

(3)荀子继承并发展早期儒学的“礼乐”思想,并吸纳了法家的法治思想,主张礼法并重、王霸兼行,主张性恶论。

7.墨家

墨子,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8.道家

(1)老子:

老子是春秋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尊称为“太上老君”,倡导: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

(2)庄子:

庄子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3)《庄子》哲学的诗意表现

①以寓言为主的创作手法,揭露社会风气的黑暗恶劣,讽刺统治集团的虚伪和污秽,鞭挞对一切功名利禄的追求。表达了庄子对理想盛世和理想人物的热烈追求和赞颂,宣扬一种自由和超凡脱俗的追求。阐发了庄子的处世哲学,以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借题发挥,寄予深刻的哲理。

②散文中的寓言,多表现出他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

③说理不以逻辑推理取胜,而以比喻、象征之手法取代抽象的说理,因此体现出形象回恢诡的论辩风格。

④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

⑤句式错综无法,富于变化,喜欢用极端之词,奇崛之语,有意追求尖新奇特。

⑥庄子在文学史上与屈原并称,史称“庄骚”,他开创了不同于儒家的新文学传统。

9.法家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创作的一部政治哲学文集,今存55篇,少数 篇章为后人窜入。其书融合并发展前人之说,建立了以法为本,法、术、势融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法制学说体系。其文多为说理文,逻辑严密,分析透彻,深刻明切,辞锋犀利,风格峻峭,善于分析类比,归纳总结,善于用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阐明事理。

浅析国学与古代文学思想 篇7

关键词:古代文学思想,国学,联系

古代文学思想在学科上又称为文学思想史, 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已经成为过去的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与文学观念。可以说, 其实古代文学思想研究的就是一种历史。既然是历史就与现代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时空的距离, 这种距离包括语言、思想观念、文化制度等等的差别。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别, 就没有办法消除研究上存在的距离感, 那么古文学研究就很难进行。国学是指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 那么无疑它自然包括了医学、戏剧、星相、数术等等, 这些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国学如果按学科, 可以分为分为哲学、史学、文学、礼俗学、宗教学、考据学、版本学、伦理学等, 以儒家哲学为其主流;如果按思想分, 又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 儒家学说贯穿中国思想史并起到主导作用, 其它占从属地位;如果按《四库全书》分, 国学又被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其中以经、子部为重, 更倾向于经部。

一、国学是研究古代文学思想的基础

我国古代文学思想史的研究的有三个重要方面:一是将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结合起来, 全面地了解古人对文学的看法;二是将文学思想发展的过程全面展示出来, 而不做泛泛的逻辑归类;三是要揭示出文学思想发展演变的具体原因。这些特点都需要对当时的历史有深入的研究和全面的了解。对于文学创作来说, 历史背景很重要, 离开了对历史背景的把握, 对文学作品的研究最多只能停留在一知半解的阶段。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不了解历史, 对文学的研究就举步维艰了。

对于专业的文学思想史的研究, 对学者的史学要求就更高。比如元末的词风过于华丽, 词风浮躁, 缺乏力度。这也是与那时历史特点紧密联系的, 并不只是文学本身的问题, 如果不了解那时的历史特点, 对元末的词风就无法理解。元代是一个蒙古人统治为主的朝代, 原来占据政治中心的汉人被排挤, 而蒙古人崇尚武力, 轻视文学。那些被排挤的汉族官员无法进入朝廷发挥政治抱负, 只能躲避隐逸。在风雨飘摇血雨腥风的时代, 汉族文人郁郁不得志, 只能借助诗词, 聊以打发时光, 可是逃避现实不关心政治的态度, 就使这些词句失去了立足的精神支柱, 而变成好空有辞藻的空壳子。可以说, 文人们政治责任感的丧失和隐居自适的态度才是造成元末词风浮夸的根本原因。也只有对这段历史有了深度的把我, 才能解读那学文人的心理状态, 报以同情或者理解。所以说, 要想研究古代文学思想史, 国学的修养是必备的。

中国古代文学的特征之就是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一般来说, 在文学的发展过程中, 总会出现某些地域文学繁荣, 某些地域文学萧条的现象。这样就出现了《诗经》和楚辞这两种风格的文学诗歌形式。在我国秦汉、魏晋时期, 中原地区文学发达。六朝时期文学中心南移, 成为以金陵为中心, 北方文学相对落后。唐代, 以长安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发达, 文学繁荣。但到了五代时, 却又出现了南唐和西蜀文学圣地。北宋的文学以汴都、洛阳为中心。南宋以后, 文学创作中心又向南移, 杭州成了当时的文化中心。元代杂剧前期是北方兴盛, 后期则南方成就突出。明清时, 作家则集中在江浙一带。这些都和当时的历史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古代文学思想的研究辅助国学研究

上面我们谈到, 史学修养对于文学思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历史已经成为过去, 真相无法复原, 我们的研究都只能根据后人的记载来探讨。这就又出现一个问题, 历史文献都是被人记载的, 不一定具有客观真实性。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假设:一是有意识的做了错误记录, 例如永乐年间所修撰的“洪武实录”, 把洪武的年号记载为35年, 众所周知的是洪武朝只有31年, 那么这多出的4年从何而来呢, 其实是修撰者故意把建文朝的4年给取消了。连皇帝的年号都敢作假, 那么还有多少记录可以当真呢?这样的历史记载, 不仅不会为后世研究提供帮助, 而且会把后世研究者引入歧途。二是无意遗漏。所谓的无意遗漏是指, 尽管作者在修撰历史时是本着追求实录的精神, 但是由于古代交通和通信的落后, 很多东西都是根据人的记忆和口耳相传得来的, 这样经过记忆和传说加工的历史, 已经很难再维持它的真面目。三是言不由衷, 即作者因为某种原因, 只做了部分表达, 或者含糊的表达, 没有把话完全真实的表达出来。由此可以看出, 在历史的研究中, 认真辨别每条试料的真实性也是至关重要的。在历史记载不完全可信的情况下, 如果有了充足的文学知识记载, 便可以根据诗作里面的内容推知出历史事件的真假, 这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了国学的研究。

由以上分析可知, 文学思想史和国学是相互交叉的学科。要想研究我国古代文学就必须对国学有着丰富的知识掌握, 而在国学的研究中, 如果掌握了文学知识就能够更加清楚的判断历史事实, 两者是不可独立开来的两门学科。作为文学思想的研究人员, 国学素养是基本, 作为国学研究者, 文学素养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左东岭.国学与古代文学思想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1 (03)

古代文学分层次教学初探 篇8

关键词:古代文学 分层次教学 人文素质型 实践创作型 学术研究型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教学内容丰富,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以及近代文学,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熟悉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思潮,同时还要培养学生阅读古文释读文献的能力。然而,古代文学课时一缩再缩,现已压缩至240学时,分四个学期在大二、大三两年时间学习。在如此短的教学时间内要完成如此丰富的古代文学教学内容,又要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创新能力以及研究能力,难度比较大,故古代文学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因此,本文拟以《古代文学分层次教学初探》为题对人文素质型教学、实践创作型教学、学术研究型教学等缘由、内容以及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一、人文素质型教学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高等教育改革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国高等教育由贵族化转为大众化,意味着更多的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既然如此,在教学内容上势必有所调整以适应新形势,由以前的精英教育转为素质教育。面对素质教育被忽视的问题,“教师应该自觉地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理念,联系当代社会与文化,更新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都具有新颖性、前沿性、知识性和思考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古代文学课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1]。

人文素质概念的内涵解释众说纷纭,但基本特质不变,是指一个人的内在品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既要有人文知识,也要有人文精神。古代文学课程人文素质型教学肩负着传授人文知识、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因此,在教学方法与措施上,主要有二:其一注重经典,在文本解读时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经典之所以形成,与经典在历史文化中的接受过程息息相关,“经典包含的不是简单的知识,不仅仅是待人接物的一些技术性的东西,它包括一种境界,一种基本的人生态度”[2]。因此,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古代文学教学过程时,注重经典内涵的挖掘是十分必要的。如讲授陶渊明作品时,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培养学生正义正气的人格品质,也可以展开联想:陶渊明追求的桃源社会与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之间的关系。其二,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古代文学课程体现汉语言文学本科生的基本素养,故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二、实践创作型教学

作为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古代文学的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与培养相结合是目前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迫切之点。所谓实践创作型教学是指在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在人文素质型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实际创作的能力,主要指古典诗词的写作。作为宣传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大学校园出现了大学生对古典诗词了解甚少的现象。2007年8月10《光明日报》报道:尽管喜爱古典诗词的学生很多,但了解诗词、能写诗词的学生并不多。从阅读量来说,自认为量较大的只占4%,绝大多数学生自认为阅读量一般,占总人数的78%,甚至有许多学生几乎不读古典诗词,这些人比例高达18%。而能够写作旧体诗词的学生,只有7%左右。大学生的古典诗词写作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循序渐进。在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三个步骤:其一熟读经典诗词,其二模仿和韵,其三即景写作。鉴于二本院校汉语言文学本科学生的古典诗词修养有限,故古代文学实践创作型教学不是普及的,而是在人文素质型教学的基础上面向其中一部份古典诗词爱好者。古代文学实践创作型教学的首要阶段即是要求学生熟读经典诗词,因为只有熟读,才能对古典诗词创作的相关环节有所了解。熟读经典诗词之后,学生还不能立即进行即景创作,其中还有一个环节,那就是模仿和韵。古代文学实践创作型教学中的模仿和韵类似于书法中的临摹,既熟读了经典诗词,又为即景创作做好了准备。在前面两个步骤的基础上,要鼓励一部分较为优秀的学生即景创作,抒写真情实感。

三、学术研究型教学

研究型教学既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既是主导者,也是参与协助者。所谓主导者,是指教师在研究型教学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钻研、分析、理解以及建构新知识皆处于茫然无绪的状态,因此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时,教师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善于培养学生批评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合作意识等,因此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比,教师又处于参与协助者的地位。

研究型教学的主要方法与措施有三。其一,指导学生研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研读教材是解决这一紧要环节的首要一步,也是重要的一环。首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文学史》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的优点,这需要从总绪论与每一编的绪论入手;其次,注重教材的注释,从注释中扩展自己的知识以及挖掘线索;再次,提供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研修书目,如《两宋词史》、《中国词学史》、《唐宋词汇评》等。其二,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教师的科研心得,做到教研结合,以自己研究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新的研究成果是促进良好教学的润滑剂。在教学过程当中,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科研心得,特别是将自己如何发现问题、怎样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心路历程与学生交流,这样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古代文学的研究工作并不是难于上青天的。其三,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古代文学的考试一般以闭卷考试为主,其题型主要是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以及赏析题等。大学古代文学考试的内容以教学内容为主,以学生笔记为主。然而,大学教学不是比赛学生的记忆力,而是教会学生怎样去掌握知识。斯塔夫尔比姆曾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用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3]因此,研究型教学的课程考核方法与普通人文素质型教学有所不同,主要以撰写课程论文为主。故在进行研究型教学时,“要求学生不但要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还要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4]。

四、小结

古代文学分层次教学宛如金字塔。人文素质型教学是古代文学教学分层次当中最为基础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亦是首要执行的。可以说,人文素质型教学是后面两层次实践创作型与学术研究型教学的前提,没有人文素质型教学就不存在后面两层次的教学。在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实践创作型教学并不是普及型的,而是面对少数古典诗词爱好者并有此创作潜力的学生。学术研究型教学与实践创作型教学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面向的学生并不是全体学生,而是少数一部分,相异的是学术研究型侧重于研究,培养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释:

[1]邱美琼:《古代文学课程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探讨》,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2]尤西林:《古今之争:经典与大众化》,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3]刘志军:《走向理解的课程评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3页。

[4]刘宝存:《美国研究性大学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10期。

上一篇:西街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四字成语解释及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