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耗管理制度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能源消耗管理制度(精选11篇)

能源消耗管理制度 篇1

轧钢厂把降低吨钢能源消耗作为降本增效的重点,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进能源消耗稳中有降。

首先,通过采取日统计、旬分析、月总结的办法,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措施,严格控制能源指标,深入细化职工操作;其次,严控电、水、高炉煤气、压缩空气等用量,修订完善各工序能源消耗指标;第三,将成本指标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形成人人降本、处处降本、事事降本的良好氛围。

坚持管理与技术创新,不断降低能源消耗

-武钢集团2006年节能工作总结

2006年武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速技术改造,增加品种,改进质量,降低消耗,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理念,坚持管理与技术创新,企业生产建设和能源节约协调发展,促进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6年,武钢集团公司(青山地区)共生产铁1100万吨,钢1100万吨,材999万吨,能源消耗总量为824.5万吨标准煤。能源消耗总量比去年同期增加3.25%,低于钢、铁、材增长速度。集团公司吨钢综合能耗为749.5kg标煤,比上年降低19.42kg标煤,全年节能21.36万吨标准煤。公司十五个主体工序中焦化、烧结、炼铁、一炼钢、型线、轧板、二热轧、棒材、一冷轧、取向硅钢等10个工序能耗下降。其中炼铁、炼钢、焦化、大型等工序能耗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炼铁、烧结、二热轧等工序能耗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回顾2006年节能工作,武钢的主要做法是:

一、开展体制和机制创新,积极探索能源节约的长效机制

1.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建立能源节约管理体系。武钢成立了由总经理、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创建节约型企业推进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从集团公司到子、分公司和生产厂、车间、班组的四级能源节约管理网络,分层次开展能源节约活动。

2.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责任、奖惩体系。武钢制定和完善了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管理制度。完善了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指标体系,并严格进行目标分解,使资源节约成为各单位和各级领导班子经营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8月份,武钢在与省政府签定“十一五”节能目标责任状后,将135万吨标准煤的节能总量分解到14个主要耗能单位,由公司总经理与这些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定“十一五”节能目标责任书,确保节能任务落实到实处。

3.倡导节约文化,营造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氛围。武钢积极倡导节约文化,努力为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提供制度和文化支撑。以“创建节约型单位”为主题,组织开展“挖掘节约潜力”的合理化建议、节能攻关等主题活动。特别是上半年,针对钢材价格下跌和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形势,武钢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滴油、一块布、一斤煤、一张纸的“六个一”竞赛活动,利用各种媒体集中宣传节约资源、加强管理的先进典型,积极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建设节约型企业,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氛围,形成了良好的节约文化体系。

4.加强能源动态管理。继续坚持公司能源例会制度,及时解决能源工作中呈现的各种难题。并加大能源检查监督力度,公司每月开展合理用能、安全用能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坚决执行考核。

二、优化生产工艺,挖掘生产过程中的节能潜力。

钢铁企业生产工艺的更新对能源消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炼铁系统着力改善原燃料条件,烧结矿与焦碳质量稳步提高,原燃料条件的改善保证了高炉炉况顺行、稳定,炼铁工序贯彻精料方针,利用高风温、高富氧、高煤比等条件,强化冶炼,提高产量,降低焦比,2006年高炉入炉焦比达到325.2kg/t、综合焦比498.3kg/t,利用系数2.411,工序能耗下降了16.1kgce/t,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另一方面,充分重视挖掘生产过程中节能潜力。公司和各二级单位在安排生产及检修计划时,尽量考虑能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待机能耗。

焦化公司在2#干熄焦投产后,2座干熄焦产蒸汽约为140吨/小时,两台干熄焦同时正常生产,可以满足焦化公司除鼓风以外的所有生产用蒸汽。为减少蒸汽外购,降低工序能耗,焦化公司把2台干熄焦的生产和检修与全厂蒸汽平衡结合起来考虑,达到了较好效果。全厂蒸汽除煤气鼓风机外,基本上做到了不外购。

烧结厂开展降低固体燃耗攻关,同时制定大型电机开、停管理制度,减少大型抽风机的空转时间,使烧结固体燃耗下降了2.56%、电耗下降了1.81%、工序能耗下降了1.43%。

一炼钢通过优化工艺路线,开展部分钢种不进LF炉实验,缩短优质钢在LF炉、VD炉的生产时间,降低电耗和蒸汽消耗,取得明显节能效益,2006年在品种钢比例大幅提高情况下,工序能耗还下降了1.08kgce/t。

二炼钢厂针对作为品种钢的生产基地,品种逐年增加,特别是作为公司的效益工程硅钢的产量逐年增加,降低工序能耗困难的情况,除积极配合能源动力公司搞好煤气回收外,还采取很多小改小革措施降低氧气、氮气和煤气消耗,如针对混铁炉炉口及护板周围的残铁原用煤氧枪烧,消耗大量的煤气、氧气,现改为拆炉机作业;改变大罐热换透气砖工艺路线;提高一次拉碳命中率,避免反复点吹,减少钢水过氧次数,降低氧耗等等。

三炼钢重点抓好转炉煤气回收,要求当班OG操作工实时与燃气厂联系,根据转炉煤气回收柜柜位情况,柜位低时尽量多回收转炉煤气,柜位高时回收热值高的转炉煤气,尽最大可能地保证吨钢煤气回收热值;另一方面采取措施在“二吹二”、“三吹二”生产模式下,确保多炉转炉煤气能够同时回收。轧钢工序针对公司适应市场和整体经济效益的需要,品种钢、高附加值等高能耗钢种比例要达到甚至超过80%要求,节能降耗难度加大情况,重点开展降低加热炉燃料消耗技术攻关,各类炉窑做到经济运行,调整好空燃比,降低煤气消耗。

一热轧为了提高加热炉热风温度制定了逢修(炉)必清(灰)的原则保证1#~3#加热炉热风温度≥350℃,4#加热炉>400℃。为了缩短在炉时间,对所有钢种在炉时间下限进行清理。对除鳞泵的运行台数重新规范,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减少除鳞泵的运行台数。

轧板厂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集中生产相类似温度的钢种,避免加热温度的起伏频率频繁。在满足产品质量前提下,尽量减少加热炉和热处理炉的再处理量。

另外不断提高余热、余能利用率,减少了能源放散损失。2006年,武钢新投产了焦化2#干熄焦、7#高炉TRT,利用富余高炉煤气发电的2×220t/h锅炉(热能电站)等节能项目,同时公司加大了对TRT发电、干熄焦发电和热力锅炉发电的考核力度,将公司主要余热、余能设备纳入在线设备进行管理,公司主要余热、余能项目作业率大幅提高,能源回收量上升,2006年,武钢利用余压、余热发电量达到10.411亿kwh,比2005年同期增加了4.58亿kwh,其中干熄焦发电增加了0.43亿kwh;TRT发电量增加了0.74亿kwh,利用富余煤气锅炉发电增加了3.4亿kwh。2006年上半年,针对热能电站未投产前煤气富余情况,公司加强了对以燃烧煤气发电的“0七”电站、焦耐电站和冶炼电站的管理,对三个电站日常运行、维护、检修等作出了具体规定:规定一般情况下汽轮发电机的检修必须与高炉检修同步,在220t/h锅炉没有投产前,不安排汽轮发电机的大、中修。能源动力公司每月将锅炉、汽轮机等发电设备大、中、小修计划报生产技术部审查备案。同时要求能源动力公司每天在能源调度报表上将电站发电情况如实汇报,没有完成发电指标,必须说明原因。能源动力公司加强了对电站设备维护和管理,据统计,三个电站年运行时间达到了8000小时以上,在全国同类发电设备中处于领先水平。下半年热能电站投产后,能源动力公司积极配合设计施工单位,在很短的时间里,电站就达到了设计发电负荷,消耗了大量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为完成公司自发电量10.4亿kwh目标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6年,公司焦炉煤气放损下降了1.66%,高炉煤气放损下降了4.43%,氧气放损下降了0.65%,转炉煤气回收上升了6.25%,自发电量增加了78.55%,吨钢耗新水下降了29.23%,蒸汽配损下降了0.15%。2006年动力亏损比2005年下降了7.66kgce/t。

三、坚持开展节能技术创新,提升武钢节能水平。

1.积极建设节能项目,为武钢增添节能后劲。2006年投产的重大节能项目有:2#干熄焦、7#高炉TRT、两台220t锅炉及2*50MW发电机、鼓风站直排水改循环工程等,另外还有30余项节能“短、平、快”项目投入运行。这批项目能为武钢形成35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2.为优化武钢能源利用结构,降低能源消耗,编制了武钢“十一五”节能规划,并开展“十一五”武钢煤气、蒸汽平衡研究工作。依据能源规划指导技术改造方向。如提出三热轧加热炉煤气热值降低、重轨加热炉采用高炉煤气双蓄热技术、转炉煤气掺入三热轧和薄板坯连铸连轧工程等建议得以采纳,转炉汽化汽过热用于真空项目即将实施。并按国家对千家企业要求,完成了公司能源审计工作。

3.走自主创新之路开发节能新技术。蓄热式燃烧技术具有节能效果显著的特点,武钢计划“十一五”期间将10多座轧钢加热炉全部改为蓄热式。由于国内目前蓄热式技术还不十分成熟,武钢决定自主开发该项技术。耗资300万元的试验装置已建成,07年有望形成一套完整的自有技术。另外公司依靠自身技术力量开展冷轧厂引进的氮氢罩式退火炉改造为全氢罩式炉技术开发工作也取得良好进展,第一批两台炉已投产。

虽然武钢集团2006年在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企业的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主要能耗指标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2007年武钢要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创节约型企业的要求,要继续坚持技术进步,走自主创新之路,为武钢早日迈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国际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打好基础。

轧钢厂以提高成材率指标为主线,以降低能源消耗和备件消耗为重点,不断优化轧钢工艺结构,挖掘设备潜能,以工序降本促进经济技术指标的有效提升。

第四节 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制度

1、各岗位工必须达到“三好”、“四会”。(三好:管好、用好、维护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小故障),否则考核20元/人。

2、维修人员应加强岗位练兵,必须做到四懂。(四懂:懂性能、懂原理、懂作用、懂构造),否则考核责任人20元/次。

3、各作业区操作台操作工和天车工上岗前,必须经过对关键设备和特殊专用设备的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否则考核责任单位100元/人次。

4、设备的维护要达到“四项要求”:整齐、清洁、润滑、安全。

整齐:要求工具、工件、附件放置整齐,安全装置齐全、线路完整。否则考核责任单位100元/次。

清洁:设备内外清洁,各配合部位、传动件等无油垢,无碰伤、无划痕、各部位无漏油、水、气、电。否则考核责任单位50元/次。

润滑:按润滑制度要求润滑,润滑备件齐全,油路畅通,油品充足到位,未达到要求的考核责任单位100元/次。

5、各作业区的操作工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设备超温、压、超速、超负荷等违章作业,严禁拼设备。否则考核责任单位100元/次。如由此造成设备事故按设备事故管理制度处理。

6、各作业区对各自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要遵守“五项纪律”

7、各作业区不准随意取消设备安全设置:不准随意拆、卸、割、焊和改变设备结构,否则考核责任单位200元/次。

8、操作工人必须认真填写运行记录和交接班记录。检修工要认真填写巡检记录和检修记录,否则考核责任单位100元/次。

9、各作业区积极推行点检、定修制。点检人员要以日常点检为基础,逐渐实行专业点检和精密点检。逐渐完善点检制度。设备操作人员和维检人员对设备要进行岗位点检和巡检,及时修理、安全运行。否则考核责任单位200元/次。

能源消耗管理制度 篇2

作为一名运营经理,控制工程师或设备操作员,通常是根据削减成本的能力来对你进行评估的。为了最大化生产力并将浪费降至最低,你可能已经竭尽所能运用了各种省钱方法。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被压缩到极限,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提高收益率吗?

能源使用可能成为节省成本的新领域,这是制造行业中最难以捉摸和难以管理的成本之一。传统上,人们只从一个维度对工业能源消耗进行观察,工业能源消耗被认为是商业运营中一项不可避免的成本。但事实是,管理能源要从三个维度来分析:更少、更便宜、最优化。

虽然一些能源用于设备运营,如:供暖设施、制冷和建筑照明,但是大部分进入工厂的能源还是用于驱动机械,将原材料加工成中间产品,产生蒸汽,或促进生产。通过改变行为和程序,实际上你可以使用更少的能源。例如通过使用更高效的设备,重复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热量,或制定生产计划将高能耗转换程序降到最低。你还可以对能源使用的地点、方法和时间进行管理和制约来获得最廉价的能源,例如在非高峰时间使用设备。

最后,你可以优化能源使用情况,对生产中很多固有的变量进行平衡,实现以最经济的价格、最大利润的方式完成生产目标。这方面最终对财务业绩产生的影响最大,因为你可以主动对能源进行管理,将其作为整个生产过程中众多输入的一个。下面给出具体方法。

“绿图”法

这里总结出能源管理的七个基本点,这些基本点可以单独或同时使用,能将你的能源管理策略转变为全局性战略计划。这是一张关于你现有自动化系统和电力控制资产的蓝图(我们也称之为“绿图”),使你可以的能源节约更加高效,同时以更明智的方式进行投资。

·第一:设备监测

在开始进行能源消耗管理之前,你必须深入了解你的能源使用情况和质量模式。可能你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了你的能源消耗。为了扩展这些知识,对你的生产设施整体评估可以帮助建立一个节约能源工作的范围,定义关键指标,并帮助你预备必要的资源,以便对整个设施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通盘考虑。

你还可以监控设备的计量基础设施,收集有关各种于设备使用和环境状态相关的能源数据,如:水、空气、煤气、电力、蒸汽等。能源历史分析软件可以将该数据进行记录并标注时间,这些数据和分析结果可为改进工作提供趋势、变化以及基准数据等信息。

有了这样一个粗略的概念之后,你就可以选择和制定业务调整措施,达到降低能源消耗和成本的目的。这些措施中可能包括在高峰期使用设备减少负载或降低功率水平。设施监测收集的信息也可以帮助你理解和管理一些能源质量问题,如:电压骤降、会对设备造成破坏性的谐波,以及电网设备的功率因数问题。这样一来,你可以更好地保护你的设备,也能避免公用事业公司因功率因数产生的罚款。

评估和监测应该是持续不断的,这样才可以识别出一些变量,比如:季节是如何影响生产的,先前实施的改善是否按计划持续有效。

·第二:生产监测

为了了解工厂的能源消耗情况,与你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合作在机器和流水线中确定一些有用的数据收集点,并为存储和分析数据编制信息系统用于分析数据。一旦系统到位,你可以将车间消耗数据从总体设备消耗数据中分离出来。这样你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公司整体能源消耗中有多少是用于生产过程,又有多少是用于日常运作,如数据中心和HVAC。

在对于工厂层面的能源消耗有了一个更清楚的了解之后,可以将你的设备效率计算方法进行修改,将能源效率添加到设备的整体性能指标中,并对输出一成本性能曲线进行优化。消耗数据还可以通过传统的精益六西格玛工具来优化运营。例如,一家北美的包装公司将厂房能源消耗数据配合传统的价值流向图数据,通过对生产工序重新排序从而降低了能源成本。该公司通过将高能耗的工序移到低成本能源时间段,一年就节省了66,000美元。

·第三:从生产BOM中获取能源

一旦在信息系统中对制造能源消耗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你可以清晰地看到能源在大量历史事件中的使用趋势,比如一个或多个特定的生产循环。你不必再猜测将来类似生产操作需要消耗多少能源;实际上你可以提前开始项目规划。这样一来,就来到了能源管理架构的下一个基本点。在该基本点中,能源需求包括在资源规划和时间计划之中,就像原材料包含在物料清单(BOM)中一样。

根据经验,将能源消耗需求与生产BOM捆绑在一起有助于你做出具有前瞻性的生产决策,并以获得更高收益的方式进行能源投资管理。例如,通过了解某批次生产流程需要更多的能量,你可以在高峰时间段以外进行这些生产的操作。此外,单个的能源消耗信息对于贵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机制来说也是很有价值的。

·第四点:建模

在了解了运行一个特定生产周期需要多少能源之后,你可以在生产模拟软件工具中输入一些变量(如高峰和非高峰时段的能源成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和预测排放量),通过这些“如果一怎样”的预测试可以了解某些修改之后的生产产出和成本的变化。

在这点中,通过把能源作为一个变量,你可以将所有的生产资产进行优化并且预测最经济产品制造方法。你还可以预先对所有的生产时间进行先后排序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最优化。

·第五:控制

在厂房中所有的生产应用程序和自动化解决方案产生了数据之后,能源管理体系的下一步就是将所有这些数据应用到一个公共自动化解决方案,它可以对控制变量进行识别,建立模型,可视化以及实时控制优化,或自动控制生产变化。虽然这可能超出了你的日常工作范围,但是建模可以在没有你直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做出决策。这些决策可以从过去那些简单的厂房生产变量延伸到一些你无法直接估计到的变量,如:最后时刻的人事变动或主要客户临时通知的紧急订单。

·第六和第七:反应和打分

在你对工厂内的能源管理活动充满信心之后,贵公司可以使外部市场和管理相关部分作为能源管理战略的一部分这样有可能将视角移到设施的外面,并开始把重点放在应对市场的波动和调整要求时如何做出明智、经济的能源消耗更改决策。

“管理能源要从三个维度来分析:更少、更便宜、最优化。”

绿图白皮书

七步绿图法在一张名为“工业能源最优化:为高收益率管理能耗”的白皮书中做了详细论述。可以登陆Rockwell Automation网站:www.rockwellautomation.com/solutions/sustainability/.免费下载。

文章编号:100915

发送短信“文章编号+评语代码”至13817814265,告诉我们您对此文的意见。

1-很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一般,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能源总量的消耗预测 篇3

[关键词]灰色预测模型;能源消耗

一、引言

中国虽然是一个能源大国,但是能源是有限的,合理利用资源是我国一直提倡的。能源是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基础,能源短缺就会抑制社会发展,进而阻碍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虽然近些年能源短缺的局面有所好转,但是从长远来看,合理利用资源的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因此做好未来能源预测,为能源规划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利于我国经济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本文利用《中国统计年鉴》得到31期全国能源消耗总量y的时间序列如下表一所示:

二、预测方法介绍

2.1灰色预测法

灰色预测法是一种对含有不确定因素的系统进行预测的方法。一般是利用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GM(1,1)模型进行预测。灰色预测模型的预测步骤如下:

原始序列:

对原始序列进行一次累加生成,得到新序列:

构造系统矩阵B和数据向量Yn

(4) 求待估计参数向量

GM(1,1)模型中参数向量,其中的a,u都是常数,可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

(5) 确定GM(1,1)模型的形式

t=1,2,3……n-1

上式就是数列的预测公式。

(6)求原始数列的预测值

由于上式是对一次累加生成数列的预测值,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累减生成法求得原始数列的预测值。公式如下:

(7)利用历史数据对数据模型进行精度检验,若通不过检验,则利用残差对原模型进行修正。

2.2灰色模型预测

根据历史数据序列x(0),做一次累加得到生成序列

进行矩阵运算得到发展灰数a=-0.050814196,μ=258992.1173,得到预测模型为:

2.3残差检验

将得到的序列x(1)进行一次累减生成预测序列x(0),将预测值与真实值比较得到绝对误差序列et为:

△(0)={0,1338.651788,2273.716487,2385.661674,202.7264055,5911.485433,1809.201255,3684.633277}

相对误差序列为:

φ={-0.004772241,0.007801448,0.00777983,0.000623891,-0.016986929,-0.005001496,0.009825689}

计算相对误差后发现相对误差几乎都小于1%,模型的精确度较高。下面进行关联度检验,当ρ=0.5时,关联度大于0.6时就可以通过关联度检验了。由残差的绝对序列可知

。然后根据公式

计算每个序列值的关联系数,再求平均得到关联度r=0.653957543。本文取ρ=0.5,r>0.6,因此模型通过了关联度检验。模型既通过了残差检验,又通过了关联度检验。

三、G(1,1)模型用于宏观经济预测

由上面结论可以推到出中国能源消耗的预测模型为:

四、小结

由上文可知灰色预测模型对我国2006-2013年的全国能源消耗总量数据做了出色的解释。因此,笔者运用灰色预测法大胆的对中国未来5年的能源消耗进行了预测,其预测值可信度较高,对政府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和能源发展战略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09.

[2]徐国祥编著.统计预测与决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3]刘勇,汪旭辉.ARIMA模型在我国能源消费预测中的应用.经济经纬,2007,

[4]潘志刚,韩颖.组合预测法在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预测中的应用.商业研究.2006,(20).

作者简介

能源资料消耗统计分析报告 篇4

为全面掌握我局能源消耗状况,加强节能工作,按照××××××要求,结合实际情况,针对××××能耗消耗统计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现形成如下报告:

一、××××年能源消耗基本情况

二、统计结果分析

(一)统计结果

包括全年各种能源资源消耗量、费用与上一相同季度、半年、相对应的消耗量、费用相比的结果(金额、百分比等)。

(二)结果分析

相比××××年我局能源资源消耗总体上有所××××,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

二是

三是

我国能源消耗对经济周期影响分析 篇5

经济周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影响经济周期形成的`因素众多,能源消耗是其中之一.本文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周期波动与能源消耗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二者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不同的经济阶段,二者之间的因果数量关系也有所不同.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周期对能源消耗的依赖程度增强,需要充分利用国外市场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缓解能源供需之间的矛盾.

作 者:王丹 吕宾  作者单位: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北京,101149 刊 名:资源・产业  PKU英文刊名:RESOURCES & INDUSTRIES 年,卷(期): 6(3) 分类号:F407.22 关键词:经济周期   能源消耗   相关分析  

能源消耗管理制度 篇6

填表说明

为全面掌握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的实际状况,加强能源资源领域的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促进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科学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制定本报表。

一、总体要求

(一)本报表属于政府部门统计调查,各级公共机构和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如实填写,按时报送。

(二)本报表统计内容:公共机构使用的各种能源资源消耗量。

(三)本报表统计对象:全国各公共机构(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四)本报表统计范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

(五)本报表包括:《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表》、《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汇总表》。其中《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表》为基础表,由各公共机构填写,并报送本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汇总表》为综合表,由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负责汇总填写,并报上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

(六)报送要求:统计频率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 1

定,可以是月报、季报。各地报送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汇总表》,统计频率为年报,报送时间为统计的次年4月30日前。

(七)本报表实行全国统一分类标准和编码,各级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可根据需要,在本报表中增加个别指标,但不得改变本报表指标的排列顺序和统一编码。

(八)本报表自印发之日起执行,2008年各地能耗统计年报使用本表。

(九)本表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解释。

二、指标解释

(一)单位地址:即单位的通讯地址。

(二)单位性质:国家机关包括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事业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和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益性事业单位;团体组织包括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工、青、妇等社会团体和有关组织。

(三)建筑面积:按照有法律效力的数据为准,如房产证、竣工验收备案文件等。

(四)能源资源种类:包括电、水、煤、汽油、柴油、煤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集中供热耗热量、太阳能集热板以及其他能源。

三、相关能耗数据采集方法

(一)电耗数据采集方法

电耗数据采集方法有两种方式:从电力供应部门获取数据或采取逐户调查各用户和公用电耗,然后累加获得整个单位的电耗。应优先选用易获取数据的方式。

(二)水耗数据采集方法

水耗数据采集方法有两种方式:从自来水供应部门获取数据或采取逐户调查各用户和公用水耗,然后累加获得整个单位的水耗。应优先选用易获取数据的方式。

(四)煤耗数据采集方法

采取逐户调查各用户煤消耗量,然后累加获得整个单位的能耗。

(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能耗数据采集方法

1.对天然气和集中管道供应的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能耗数据采集有两种方式:由燃气公司提供能耗数据或采取逐户调查各用户能耗,然后累加获得整个单位的能耗。应优先选用易获取数据的方式。

2.对分户购买的罐装气采取逐户调查各用户能耗,然后累加获得整个单位的能耗。

(六)公车用油数据采集方法

采取逐车调查单车油消耗量,然后累加获得整个单位的油耗。

(七)热力耗热量数据采集方法

影响我国港口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 篇7

港口行业作为交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截至到2006年底, 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5 453个, 比上年净增211个, 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 203个, 比上年净增169个。全国沿海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4 511个, 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978个;内河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30 942个, 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25个。内河港口万吨级泊位分布在长江干流、京杭运河和珠江水系, 分别为216个、5个和4个。我国沿海沿江有1 460多个商港, 承担着9%的国内贸易运输中转业务和85%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中转业务, 2006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5.70亿吨, 比上年增长14.8%。沿海港口完成35.30亿吨, 增长17.3%, 内河港口完成20.40亿吨, 增长10.6%。全国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6.14亿吨, 比上年增长18.1%。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4.75亿吨, 增长17.8%, 内河港口完成1.39亿吨, 增长22.1%。

根据测算, 2006年我国港口能源消耗总量约为270万吨标准煤, 其中主要能源品种为柴油和电力。港口行业能源消耗在整个交通行业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抓好港口行业的节能降耗工作是我国交通行业节能工作的重点之一。同时港口规划建设不但影响港口企业本身的能耗, 同时也会对水运、公路运输的能源消耗产生较大影响。

2 影响港口企业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

影响港口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港口的规划及设计、港口管理、装卸设备、装缷工艺及辅助生产设施、工作人员操作技术水平、节能意识等方面。

2.1 港口的规划、设计

港口规划是影响港口生产能源消耗的关键因素, 做好煤油矿箱等主要货类的运输系统规划和全国港口规划布局可以实现整个港口行业的“大节能”, 对于港口乃至运输体系节能生产意义重大。

港口的规划涉及到多方面内容, 分为港口布局规划、港口总体规划和港口总图规划三类。港口布局规划是在海运规划 (全国或某区域的) 或流域规划 (或某江某河的规划) 的基础上进行的。港口总体规划是一个港口建设发展的具体规划, 根据远、近期客货吞吐量、货物种类及其流量流向, 经过多方案的分析论证后, 提出港口发展建设的分区、分期、分阶段的具体安排。港口总图规划是根据港口客货规划吞吐量、货物种类、流量流向和进港船型, 对一个港口的进港航道、港池、锚地、码头、仓库货场、铁路道路以及装卸工艺等整套设施, 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 使其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彼此之间相互协调, 并留有发展余地;达到装卸工艺合理、先进, 装卸效率高、投资省, 建设快等要求。其中吞吐量是港口规划的基本依据, 直接影响规划质量, 规划前或规划中需反复进行调查研究、落实。

港口的设计确定了港口布局、工艺流程及方案等, 一旦工程建成, 难以更改, 即使可能, 代价也比较大。因此抓港口的节能工作, 首先要从龙头——工程设计抓起。港口的设计是影响港口能源消耗的重要因素之一。

港口节能设计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1) 港口总平面布置; (2) 港口装卸工艺及港口机械方面; (3) 港口配套工程方面 (如供电、照明、建筑、供热及空调等方面) 。港口节能设计应全盘考虑, 将节能理念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中、落实到每个设计细节上。

2.2 装卸设备、工艺及辅助生产设施

港口的装卸生产能耗占港口总能耗比例最大, 是影响港口能耗的最大因素。如集装箱码头:生产用能占总能耗的80%以上, 而生产用能中, 主要装卸设备 (岸桥、场桥) 用能量最大, 其中岸桥用电占装卸生产用能量的20%~30%, 轮胎吊用柴油占装卸生产用能量的40%~50%。煤炭矿石码头:主要装卸设备为码头前沿卸船、装船设备, 堆场用能设备为装车机、堆取料机等;水平运输设备主要是皮带运输机, 装卸设备和水平运输设备用电量各占40%左右。

装卸工艺流程优化、合理匹配装卸机械对于港口装卸作业的能源消耗有着直接关系, 同时装卸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会出现机械故障, 也会增加能耗。

港口辅助生产的能耗数量也十分可观。辅助生产涉及到港口设备维修、港口辅助生产建筑物、港口照明、给排水、供热及通风空调、洗浴餐饮等多方面内容, 忽略这些方面的考虑也会给港口企业造成很大的能源浪费。

2.3 操作技术水平

操作技术水平的高低对港口能耗有较大的影响, 同一港口机械由不同水平的人员操作, 能耗量大不相同。操作水平的高低与操作人员的素质、对港口机械的熟练程度、操作方法是否恰当、港机操作培训方法、港机本身操作的难易等有直接关系。如针对港口散货码头广泛使用的斗轮堆取料机, 天津港就在实践中总结出了能够有效降低能耗的操作方法—“零空闲操作法”, 该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操作方法, 节能效果明显。

2.4 港口运营管理

港口管理中主要有两方面对能耗影响较大, 港口企业能源管理的力度、生产调度水平的高低。港口生产调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港口能耗。高水平的生产调度, 可以合理配置参加装卸作业的装卸机械, 减少待机时间;可以尽可能减少作业中间环节;可以合理安排工艺流程, 缩短运距;可以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削峰填谷”, 取得明显的节能效果。

2.5 港口行业从业人员的节能意识

港口行业从业人员节能意识的高低也是影响港口能耗的主要因素。只有节能意识提高了才能实现港口的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的全过程节能。只有节能意识深入人心了, 才能保证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尤其是港口企业管理者节能意识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港口能源管理工作的好坏。管理者意识高,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始终贯穿节能理念, 对港口企业节能工作是极大的促进;相反不注重节能, 只注重效益, 会造成能源管理工作的混乱或缺失, 不利于节能工作的开展。

3 加强港口节能工作的措施

3.1 继续积极贯彻《节约能源法》

(1) 建立节能长效管理机制, 修订和完善节能相关配套管理办法和规定, 做到更合理科学。突出政府政策引导, 在税收、利率及市场准入上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节约能源法》偏重于工业生产领域的能源使用, 对其他行业如交通行业用能缺少具体规定, 交通部在针对新的《节约能源法》出台实施细则时应该进一步细化。

(2) 出台切实可行的激励奖惩政策, 加大节能奖励;设立节能专项基金, 专款专用, 加大节能工作的资金投入, 保障能源统计、节能标准研究、节能规划等基础性工作及节能技术研究、节能示范工程推广等项目及时开展并顺利实施。

(3) 加强对港口企业节能工作督导检查;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新机制, 引导港口企业开展节能精细化管理。

3.2 进一步完善港口行业能源综合利用标准体系

建立健全港口行业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 对原有的相关标准进行系统整理, 对现有的不适应的标准进行修订, 针对新情况和原有标准空白区制订新的能源综合利用标准, 并逐步与国际接轨, 缩短差距。

3.3 建立健全节能行政管理体制, 形成完整的节能管理网络

(1) 在港口行业各级行政部门和港口企业内部进一步明确能源管理职能和机构, 做到节能工作有人做、有事做, 责任到人, 形成较为健全、完善的能源管理网络。

(2) 建立健全能源节约责任制, 并将其纳入各级工作岗位的职责和日常管理、工作考核之中, 做到层层有责任, 逐级落实。

(3) 要求港口企业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制度, 将节能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使节能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3.4 规范和强化港口基本建设及技术改造项目节能评估管理

(1) 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继续做好港口行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节能评估工作, 对于年能源消耗总量达到3 000吨标准煤以上的港口工程项目, 必须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 部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 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考虑对港口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节能竣工验收和后评价工作, 对港口企业节能评估建议的落实和实际运营的能耗情况进行评价, 促使港口深入开展节能工作。

3.5 加大港口行业规划执行力度

规划建设以港口为中心的综合运输枢纽, 制定行业节能规划, 规范港口节能设计。

(1) 加大港口行业规划执行力度, 利用规划指导港口行业发展。如《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 (交通部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组织编制, 已于2006年8月16日经国务院审议通过)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 (2004-2010年) 》等, 建设层次分明、分工合理、大中小结合的港口体系, 避免港口重复性建设。

(3) 制定行业节能规划, 在充分了解交通行业能耗水平的基础上, 对照国内外先进水平, 分析港口行业节能潜力, 组织制定港口行业节能中长期规划。

3.6 提高港口行业从业人员节能意识和技术水平

(1) 通过各种途径在港口行业积极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的宣传教育活动, 使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的约束性指标深入人心, 把节能降耗的工作变成港口行业的自觉行动。

(2) 加强港口节能培训, 保持一支高素质、稳定的港口行业节能工作队伍, 建立港口行业节能专家库。创造培养高层次节能人才的条件, 为行业节能研究、检测、培训、示范、技术传播等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3.7 做好港口能耗统计工作, 制定港口能耗考核指标

(1) 做好港口能源消耗统计工作, 细化能耗统计指标体系, 实现能源统计信息化, 明确节能报告分析制度。研究、建立港口能源统计信息的发布制度, 及时发布港口各类能耗信息。各港口企业均要建立相应的能源消耗统计体系, 并要将其逐步纳入节能目标考核制度中。

(2) 在能耗统计的基础上, 针对港口的用能特点, 合理修正港口综合能源单耗考核指标, 有计划地组织检查港口企业用能状况。

3.8 加强节能交流与合作, 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

(1) 搭建港口节能信息交流平台, 组织港口企业交流节能工作经验。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港口节能技术和管理经验, 开展与有关国家在港口节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2) 积极研发并推广节能的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新工艺, 搭建港口行业优质节能产品、技术信息交流平台, 建立港口节能装备及技术、产品目录管理制度, 将确有节能效果的节能装备、技术及产品列入目录及时发布推广, 积极引导港口行业选择优秀节能装备及技术、产品;积极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 (地源及水源热泵、太阳能、风能等) 。

(3) 研究推广智能化数字港口管理技术, 优化港口生产调度, 提高港口生产管理水平。如推广港口作业在线监控系统、港口企业能耗统计信息化系统等。

3.9 建立高耗能装备准入、退出机制

(1) 组织研究确定港口机械设备准入和退出港口运营的能耗限制标准。

(2) 积极开展重点耗能设备的认证、检测、推荐、抽查工作, 加快淘汰高耗能老旧装备, 从源头上防止能耗高、污染大的装备进入港口行业。

摘要:港口行业作为交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影响我国港口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出发, 进行深入剖析, 提出了港口行业进一步开展节能工作的建议。

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的关系研究 篇8

【关键词】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相关性;经济发展

一、引言

通常来说,交通运输的发展速度越快就意味着社会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因为在新时期,交通运输行业也日益成为了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本人认为此观点是相对片面的,这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最为容易忽视掉的一个问题,也是突出存在的一个经济发展矛盾,它就是能源消耗问题。现阶段,只有树立一种科学发展的战略理念,针对交通运输、能源消耗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管控,国家政府应当把能源消耗的问题放在一个国家战略发展的角度去看待。

二、关于交通运输与能源消耗初步认识

根据2005年到2014年十年发展时期关于交通运输与能源消耗相关数据统计,可以得知我国在交通运输发展领域关于对能源资源的消费是全方位的,所设计到的细分产业也是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方方面面。在最近十年时间内,在能源资源(石油、天然气、柴油等)消费方面,主要包括城市公共交通产业、水上运输行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铁路运输业以及道路运输业。其中,道路运输业能源消耗所占总消耗量的35%,铁路为14%,水上运输业为17%,城市公共交通为14%,航空运输业为9%,管道運输为3%。

三、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对能源的使用

在新时期,包括像一些交通设施的建设、机场轨道的建设等一切相关的产业经济的发展,都应当严格遵守与执行国家关于节能减排方面的政策。关于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针对能源的使用与消耗,本文从下面多个角度来进行概述。

1.铁路运输

关于铁路运输的阐述,它主要是指机车牵引列车借助两条平行铁轨实现货物载运以及乘客交通的一种专线陆上交通运输方式。从当前发展规模以及经济增长、能源消耗角度来看,铁路运输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源消耗小、运输量大并且其辐射影响范围较广。当前,为了能够充分地调动与增强行业内相关人员对于节能减排政策支持与执行的积极性,通过增强他们的能源节约意识来有效实现这一既定发展目标。基于此,国家政府也相继制定与出台了一些关于交通运输能源消耗标准的规划方案,包括交通运输能源消耗标准、以及降低能源评价指标等。

2.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主要是指汽车等交通工具,通过公路运输来实现货物或者乘客的一种交通方式,包括乘客的换乘以及货物的周转等。公路交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灵活多变,运输周转速度较快,载运量较小。但是,它的缺陷就是受天气气候影响以及地形影响大,并且对大气污染较为严重。进入到21世纪第二个10年发展时期,我国大中型以及微小型公用、民用、家用汽车数量急剧增加。

3.城市交通

关于城市交通,我们最常接触的像城际公交、地铁、轻轨等,它能够有效的实现城市道路体系中物流与客流之间的流转速度。同时也包括一些汽车(出租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等,相比较于电动车、自行车而言,汽车、摩托车等城市交通工具所消耗的能源燃料是巨大的,包括像汽油、柴油、天然气等,这些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四、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相关性分析1.交通运输与能源消耗之间影响关系

首先,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必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能源消耗,但是,现阶段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保证能源资源燃料不被过度的浪费。在现阶段,做好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协调发展才是有效解决当前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之间矛盾关系的关键,国家政府以及各级主管部门应当将节约资源以及环境保护纳入到我国的基本国策当中,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交通运输产业所涉及到的各领域全面入手,狠抓节能减排与生态环保工作。其次,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当前我国产业经济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发展时期,而交通运输产业作为产业体系中的支柱经济,所影响的范围以及造成的问题自然不少,像我国许多大城市出现的雾霾天气,虽然这些都是伴随着经济发展、交通产业发展而产生的,但是这也充分体现出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相比较于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城市而言,其交通运输种类多,交通设施也较完善,基于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等众多问题的思考,在今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注意这些问题,包括公交车与私家车等燃料油气的排放、消耗相关问题,都要对其做出严格规定。

2.进一步协调与强化交通运输与能源消费发展的建议措施

国家政府加强引导,制定政策强化管理;加快交通运输产业经济转型发展,进一步加大节约型、环保型运输工具的使用及其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与利用;按照国家五年发展规划来制定相关针对措施,并加大科技的研发力度,逐步实现与优化产品、产业的运输方案。本文重点针对交通运输发展领域与能源消耗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的研究,通过此次探讨与研究,知道了我国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的消耗影响主要属于大气污染。所以,从中央政府到各地区各级相关管理部门,都要在协调能源消耗、交通运输、社会经济三者关系的基础之上,来以降低能源消耗为基本目标,制定出相应的机制措施。针对交通运输产业经济发展中所使用到的能源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最大限度的去减少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以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加大经济投入、科技研发。

五、总结

关于交通运输与能源消耗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相关性及其关系演变,本文重点分为了三部分内容对其进行了阐述与分析。通过上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论述,从中我们得到一个初步推断,就是降低交通运输的能源消耗不仅是在能源消费量上有所下降,更重要也是最应该注重的是充分利用其与能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沈达佳,储子昀.交通运输与能源消耗关系综述[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5,(2):142-142.

能源消耗管理制度 篇9

公司能源环保部:

1、本月上旬仍有降雨,且受到强降雨的后续影响,入炉物料水分较高,筛分不佳,造成高炉崩塌料较多,负荷偏低,影响全月焦比升高5㎏/Tfe。

2、2#高炉停产检修,热风系统烧炉煤气压力不足,造成3#、4#高炉风温均有明显下降,降低约50℃,影响焦比升高10㎏/Tfe。

3、2#高炉大修用电938740KWh,导致炼铁厂整体电耗升高

7.37度/吨铁。

炼铁厂8月份实际完成能源消耗480.47标准煤/Tfe,上述原因导致超出预算10.47标准煤/Tfe,特申请公司能源环保部免除炼铁厂本月能源消耗指标的考核。

炼铁厂

材料消耗定额管理制度 篇10

一、材料消耗定额是正确确定材料需要量,编制材料供应计划的需要依据。是产品成本核算的基础。实行限额供料是有计划地合理利用和节约原材料的有效手段。

二、材料消耗定额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根据本公司生产的具体条件,结合产品结构和工艺要求,以理论计算和技术测定为主,以经验估算和统计分析为辅来制定最经济合理的消耗定额。

第二章材料消耗定额的内容

三、材料消耗定额分工艺消耗定额和非工艺消耗定额两部分: 工艺消耗定额:

1、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额:指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消耗;

2、工艺性辅助材料消耗:工艺需要耗用而又未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

非工艺消耗定额:指废品消耗、材料代用损耗。设备调整中的损耗等。但不包括途耗、磅差、库耗等(此部分作仓库盘盈盘亏处理)。

第三章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和修改

四、材料工艺消耗定额由工艺工装部负责制订,经总工艺师批准,由有关部门贯彻执行。非工艺消耗定额根据质量指标,由采购部参照实际情况指定采购定额。

五、工艺消耗定额必须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本着节约的原则制订。

六、材料消耗定额一般一年修改一次。有采购部提供实际消耗资料,工艺部门修订工艺消耗定额。

七、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及时修改定额:

1、产品结构设计的变更;

2、加工工艺方式的变更;

3、定额计算或编写中的错误和遗漏。

八、限额供料是执行消耗定额,验证定额和测定非工艺消耗量的重要手段,是分析定额差异和提出改进措施的依据。

九、限额供料范围:

1.产品用料、包括本公司自制件和外协加工件;

2大宗的辅料和能源。

十、限额供料的依据:

1.工艺工装部提供的产品单件材料工艺消耗定额;

2.生产制造部和车间提供的月度生产作业计划;

能源消耗管理制度 篇11

摘要: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我国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通过研究我国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有助于预测未来能源消耗,合理进行能源规划。同时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研究影响我国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首先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预测软件对历年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及模型检验、修正,然后根据研究结果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相关部门制定能源发展战略提供思路。

关键词:能源消耗 影响因素 多元线性回归 经济增长

1 概述

能源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来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投入要素之一,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增长,人类对于能源需求越来越大,而能源的储量却越来越少,我国在拥有经济高增长的同时,能源的供需矛盾也日益凸显[1]。自2005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年均增加近2亿吨标煤,2011年新增能源消费量达到2.3亿吨标煤。现今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位居世界第一。然而,大量能源消耗带来的产值并不高。《21世纪经济报道》显示:2011年,我国GDP约占世界的8.6%,但能源消耗占世界的19.3%。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也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

2 能源消耗影响因素的选择

研究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离不开一些基本的经济变量。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而能源消耗与人口总量关联度很强。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产业结构以能源消耗较大的工业为主,中国在一定阶段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处于绝对脱钩与相对脱钩阶段[2]。本文选择工业总产值、人口总量、国内生产总值三方面因素作为变量进行分析。

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3.1 初步模型建立与分析

本研究旨在建立我国能源消耗的回归模型,因此因变量Yt指当年的能源消耗量,以标准煤为单位(万吨),建模[3]如下:

Yt=B0+B1X1t+B2X2t+B3X3t+ui (1)

其中,Yt——能源消耗量(万吨);

X1t——当年的工业总产值(亿元);

X2t——当年的人口总量(万人);

X3t——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

B0、B1、B2、B3——表示待定系数;

ui——表示随机误差项。

选取了1992~2006年我国能源消耗量、工业总产值、人口总量、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数据见表1。

选取1995~2002年的数据代入经济预测软件。得到表达式Yt=40647.63-11.62X1t-0.91X2t+2.58X3t。Yt代表当年的能源消耗量(万吨),X1t代表当年的工业总产值(亿元),X2t代表当年的人口总量(万人),X3t代表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回归模型显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业总产值每增加1亿元,却相应少消耗11.62万吨标准煤;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总量每增加1万人,就要少消耗0.91万吨标准煤;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就要相应地消耗2.58万吨标准煤。工业总产值与能源消耗量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与现实情况不符合。

为进一步检验模型,代入2003~2006年数据对能源消耗量进行预测,得2003~2006年的能源消耗量依次为-264381.16万吨、-399408.03万吨、-400511.97万吨、-494935.56万吨,与实际数据的174990万吨、203227万吨、224682万吨、246270万吨完全不符。

考虑到回归模型中各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关系异方差、多重共线性、自相关性的因素均未消除。故认为模型不合理。

3.2 模型修正

考虑到工业总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现实中,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的能源比重很大,同时,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并不合理,在分析对于能源消耗量的影响因素时不宜引入工业总产值[4]。故剔除工业总产值,将模型修正如下:

Yt=B0+B1X1t+B2X2t+ui (2)

其中,Yt——能源消耗量(万吨);

X1t——当年的人口总量(万人);

X2t——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

B0、B1、B2——表示待定系数;

ui——表示随机误差项。

3.3 回归分析与预测

选取表1中1995~2002年的数据代入经济预测软件。得到表达式Yt=1435904-11.73X1t+1.55X2t。Yt代表当年的能源消耗量(万吨),X1t代表当年的人口总量(万人),X2t代表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从回归模型可以看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总量每增加1万人,就会少消耗11.7万吨标准煤;同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就要相应地消耗1.55万吨标准煤。

为进一步检验模型,代入2003~2006年数据对能源消耗量进行预测,得2003~2006年的能源消耗量依次为160884.84万吨、189162.19万吨、209789.22万吨、235434.91万吨,与实际数据的174990万吨、203227万吨、224682万吨、246270万吨大致符合。

修正后的模型较为合理。

4 模型检验

4.1 经济检验

从上述分析情况来看,在假定其他变量的情况下,人口总量每增加1%,就会少消耗11.7%;在假定其他变量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就要相应地消耗1.55%。人口总量与能源消耗量为负相关关系,且负相关程度较大,这与初步设想不太符合,国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耗量为正相关关系,与现实相符。但总体而言,上述模型与理论分析、经验判断相一致。

4.2 统计检验

将代入Matlab软件可得:

①可决系数r2=0.9243,很接近1,说明回归方程显著,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②F=327.4309,P值=0.0000,也说明回归方程高度显著,X1t、X2t整体上对Yt有高度显著的线性影响;

③给定α=0.05,查t分布表,先后得到各解释变量系数t值的绝对值大于临界值。

所以,人口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对能源消耗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5 分析与结论

通过以上的检验与分析,建立起研究我国能源消耗量的影响因素的二元线性模型:

Yt=1435904-11.73X1t+1.55X2t

其中Yt代表当年的能源消耗量(万吨),X1t代表当

年的人口总量(万人),X2t代表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亿

元)。

本文建立的模型表明人口总量负相关影响能源消耗量,分析人口增加而能源消耗减少的原因,二者关系比较复杂,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实施,人口的增加幅度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节能环保观念的更新,政府越发重视能源的高效利用。诸多原因导致了近年来人口增加幅度下降而能源利用率提高、能源消耗减少,二者便呈现负相关。所以,考虑我国国情,我们仍应该合理控制人口,同时开发可替代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考虑到私人部门很难从事诸如生物能、核能、太阳能这些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新能源生产,政府应当鼓励私人企业或者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进行开发生产。

国内生产总值正相关影响能源消耗量,正符合我国GDP增长很大程度依赖于能源消耗的现状。现今我国能源消耗总量位居世界第一,而能源消耗带来的产值并不高。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是靠加大能源供应的外延方式来发展经济,然而受到资金、能源储量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的弊端越来越凸现。

所以我国应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逐步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稳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降低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开发新型能源,缓解能源的供需矛盾,促进经济增长。另外,考虑到工业总产值与国内生产总值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因而在建模中将工业总产值剔除。

6 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模型,研究分析我国能源消耗量的影响因素,总结出如下政策性建议:在能源的利用上,我国应根据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的预测值做好对能源的战略发展规划,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并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加大新型能源的开发力度与资金支持力度,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确立节能优先战略,在保证社会稳定的情况下,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平稳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胜.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关系研究[J].研究生论文,2006(5).

[2]王崇梅.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3):35-37.

[3]刘严.多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3).

[4]鲁兴华.我国能源消耗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1(6):45-47.

[5]张洪胜,李阳.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实证研究[J].中国商界,2010(3):173-174.

[6]赵燕娜,朝霞,孙育强.我国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界,2005(10):21-22.

[7]周少甫,闵娜.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协整分析[J]. 当代经济,2005(6):49-50.

基金项目:

该项目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1048),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110036120001)和中央高校基金研究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

王永利(1980-),男,河北新乐人,中国社科院财经院博士后,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史丹(1963-),男,北京人,中国社科院工经所,教授。

上一篇:九年物理级知识点总结下一篇:湖北高考零分作文:站在开心农场的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