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三年感想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节目三年感想(精选6篇)

节目三年感想 篇1

前天和大学室友通电话,突然发现我们已经快半年没有通电话了。和有些朋友就是这样,即使是几年没见,但是只要联系了,还是有聊不完的话题,我们还是像大学那样,互相调侃,聊了将近一个半小时,这次聊得更多的是工作、感情生活,我们聊到了房价,聊到对将来另外一半的憧憬。不像当时刚毕业时,每次通电话,都是聊聊班上同学的八卦,聊聊大学那些事。果真是聊天的话题体现了你现在处于哪个成长的阶段。下个月就是毕业满三年了,加上前几天看到那篇《我的助理辞职了》,心中感慨万千。

此刻的我,坐在窗户旁,抬头就能看到蓝天,耳边还有鸟叫,小孩的嬉闹声,楼下亭中老人们聊天的声音,一片和谐。这样的生活真好啊,细想有好久没有这样惬意的时光了。我记得有一次傍晚下班走路回家,看着夕阳西下,广场上来来往往的人,眼前突然就浮现了去年在云南时的场景。那天是到大理第一天,我和闺蜜坐在去洱海的公交上,已经快八点了,太阳依旧没有落山,看着窗外的花花草草,还有好蓝好蓝的天空,空气好到不行,我当时的念头就是什么工作上的事,感情的事,各种事情,都让它们滚蛋,不要辜负了这美好景色。这样一次说走就走的自助游对自己影响挺大的,倒不是说云南的风景多好,而是对自己心态的改变。说实话,自己也不想再去第二次了,云南这地方去了一次就好了,也算满足了自己从小对云南的憧憬。现在的我,再烦恼的时候,貌似也没有那么长的假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长途旅行,所以我学会了自我调节,和家人一起散步,和小侄女独处时,和妈妈逛街时,我把他们当做美妙的时光,因为不用去想那些报告,不用去想明天还有什么等着我去做。生活已经不易,得从小事中去寻找快乐。

毕业三年,尤其是今年换了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最明显的对比是,没人把你当做那个傻乎乎刚毕业的大学生了,自己必须认清事实,自己是一个已经工作两年的青年,按照国家对青年的定义,自己可以算已经步入中年好几年了,不可能还会像当年毕业时在原来那个单位,有专门的培训,有一个专门的师父全程带着自己,直到顺利出师。现在的自己,别人说的最多就是,你不是在银行工作过啊,这个应该知道吧,或者直接就是这件事你做,没有一句多余的话,留下一脸懵逼的我。刚开始那两个月,自己完全找不到头绪,和自己原来接触的东西好多都不一样,我原本也天真的以为,既然都是放贷,应该不会差别太大,而今三个月过去了,我才稍微缕清了思绪,慢慢走上了道,但是我心里明白,一切才刚开始,未来还有许多挑战。估计换了工作会有一个磨合期吧,一如当面刚毕毕业参加工作的自己,也有过一段时期的过渡期,熬过了那个时期,回头看看,别有一番滋味。

也不知道是不是25岁这个坎,还是被工作磨炼的,自己的身体状态和心里状态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尤其是如果前一天加班太晚,第二天似乎就会有点不对劲,不像刚毕业那会,在台州封闭培训那几个月,每天晚上看书练习到十一点,第二天六点半还要起来晨跑,还有几个小时的拉练,也没觉得有多累。不过,我还是把这个归为现在运动太少了,太懒了,懒到多爬几个楼梯都觉得是个煎熬。刚毕业那会,自己还是有一点点小性子的,现在好像已经消磨殆尽了。昨天家庭聚会,姑姑坐在我边上,说起厂里有个别员工和姑姑聊天时说起,不想干了,太辛苦了,我说,哪里都辛苦,即使你换了其他工厂,只要是做的还是计件的活,要想工资高,照样辛苦,如果运气不好,找到的是一家生意不是很好的厂家,你估计又会抱怨工资太低了。前段时间在银行门口搭的摩的,和摩的师傅聊天,摩的师父说,银行上班真好啊,不像我们整天风吹日晒。我说,你没有看到晚上十一点我们那个亮灯的办公室,你没有看到礼拜六礼拜天坐在电脑前加班的我们。我并不是抱怨什么,而是陈诉一个事实,不要有对比,一对比,你的心里会受到至少一万点伤害。我还想说其实那摩的师傅还和我说,他在城里有房,老家乡下也做了一栋房子,女儿和女婿是开公司的,他自己也有车,但放在租赁公司出租,自己出来开摩的,纯属是不想天天无所事事。剧情反转很快啊,人还是不能看表面。还是踏实活好自己的日子吧,少抱怨,多做事,生活是活给自己看的,不是给别人看的。

节目三年感想 篇2

在美利坚游学近十年, 虽然也尽情享受那边的山水和空气, 也有很多非常好的老师朋友, 有国际一流的实验室, 但内心总是牵挂家乡。国家的崛起、各项事业的蒸蒸日上也吸引着自己不安的内心。当看到年迈父母在回国机场不停地抹眼泪, 自己内心也就知道该回家了。机缘巧合下, 我回到了燕园, 一个十年前我离开的地方。

初入校园

这里也开始了Tenure Track制度, 不过周围不少人私下都和我说在国内只要不犯政治错误, 只要是老老实实干活的, 基本不会被开除。我和富有亲和力的院长见面, 签了聘任合同, 拿着比很多年前在美国读博士RA都低的薪水, 开始了对未来充满憧憬的“老师”生涯。

先是办理人事手续, 这个比较繁琐, 除了学校, 还有留学服务中心, 北京市的出入境管理部门等机构, 最后拿到身份证是五个月后的事情了。学校的工资是人事关系办好才正式发给你, 结果一次补了好多月的工资, 被当成“高收入”人狠狠宰了一笔高额收入所得税, 让人很无语。幸好母校还没有把我当年档案处理掉, 居然靠我的学号就找了回来, 不然还不知道要拖多久。不过国内办事制度非常“灵活”, 系里院里帮忙的话, 你就可以别的名义提前拿到工资, 我就是在断粮压力下让院里帮着解决的。

经费、空间和生源是新来老师最关心的三件大事。作为享有盛誉的学校, 在启动经费上还是不含糊, 没有猫腻地就爽快地按合同批下来了。空间和生源, 则下放到各个院系负责。这点我加入的新学院没有雄厚的基础, 在连院行政人员办公空间都不能稳定保障的情况下, 还是努力给找了三十平方米的实验室加十多平方米的办公空间, 大家都知道难处, 也就没多少认真计较合同条款了。学生生源问题是回国前真没想到的, 原来平均一个教授每年还不一定能有一个名额。如果像化院, 制度健全, 生源也多, 可以给新来老师每年两个名额。但我们这, 一年多后我才有自己招的研究生, 之前靠其他教授大力支持下带别的学校学生开始搭建实验室。这个提醒以后要海归的同道一定要在学生名额上和学校沟通好。

教学也是马上要面对的。和传统大系不同, 我所在的工学院新成立几年, 教学压力大。因此我这新来的老师给了一个学期修整就赤膊上阵了。由于我数理基础出身好 (物理专业) , 结果就被安排教大一全院必修的《线性代数与几何》。生平第一次讲课, 一学期下来一半时间扑在教学上, 最后总算没有耽误祖国的花朵。期间, 唯一的借来学生挺努力, 慢慢实验室雏形也出来了。

科研环境

海归大学, 还是希望在科研上能有所作为的。从科研硬件上讲, 国内确实发展很快, 我在北大和别的大学看到不少实验室硬件真是让国外一般教授看着绝对眼红, 但这更多是有实力和势力或背景的“大老板”的场景, 大多数像我这样的平民教工还是得老老实实自己建实验室。一来北大, 就被反复告知, 北大不是给你一个实体的科研物质条件的, 而是给你一个广阔的科研平台, 你的利用这个平台为自己科研开辟空间。其实这句话对大多数海归人员都适用。国内优秀人才真多啊。我常常和很多同事交流, 不论他们是不是我们系的, 都感受到大家对待科研的热情和严谨, 而且他们科研的出发点都是面向国际前沿的。而且不仅很多年轻教员干劲十足, 学生也非常努力。我一个生科院朋友就对我说, 他们实验室是24小时有人的, 而且不是他强迫学生工作。每每看到这样的同事和优秀的学生, 我就觉得中国科研的希望是实实在在的, 如果给予更合理的制度, 赶超世界一流在我们这一代就能实现。

科研中的人际关系是所有人不可回避的, 也是包括我在内很多海归人员关心的。我个人其实非常不善于搞人际关系, 回国前也总担心这一点。的确,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金字塔里的人也很多要名要利。首先, 如果说是同事之间, 这个和你去哪个学校, 哪个院所非常有特殊性。就我在的系, 大部分同事都是近些年陆续从海外或外面招进来的, 研究方向差别比较大, 又相对年轻, 彼此总的讲相处非常不错, 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我也听到外校人员抱怨过他们那边复杂的关系, 派别林立还一定要你选边站。这种事情如果回来前实地考察一下就可能发现蛛丝马迹。如果不幸去了那种地方, 绝对科研生活会受到很大影响。如果放大到校外层面, 关系也很重要。最俗的说法, 你的grant申请往往落到某些同行手里, 如果关系不好, 难免受到牵连。有的会拉关系的人, 回国后很快就把国内本专业“大佬”们拜一圈, 我虽然没这么干, 但觉得这也不乏是个熟悉国内本行科研的路子, 至少你刚回来钱还没到位前也有时间。

科研里的人际关系里有很多黑暗面, 这个在饶毅施一公等的博客和Science文章里更尖锐地指出了。其实没有那么多坏人, 我们国内现有的一些不合理的科研评审制度起了逼良为娼的角色。文章、经费、项目是现在评审的主要依据, 而资源往往集中在少数的大佬和政府官员手里。除了人际关系, 科研诚信是严重威胁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的毒瘤。在官本位的大背景下, 政绩是领导最关心的, 出了任何丑闻或者事故, 掩饰或化小往往是本能的第一反应。结果科研造假的风险非常小。但这些, 随着舆论监督的推进和政治体制改革, 将来会得到改善。

生活收入

回国前我被忽悠, 明面上的工资只是教授收入的一部分。结果回来后, 几年了, 工资没动, 传说中的隐性收入基本没看着。国家对纵向经费管的非常死。如果你老老实实地, 也就能报销差旅费。在你工资之外的合法收入可以有:评审费 (论文、答辩、项目) 、会议费 (受邀参加的) 、项目劳务费 (个别大项目) 、讲课费、班主任补助、年终奖等。如果有横向课题 (企业出钱的) , 可以灵活报销餐饮等日常开支。总的讲, 如果你在北上广这样的城市, 绝大多数青年老师不可能靠自己工资付得起商品房的首付。据我了解, 提高收入的正当途径有:1.科研非常杰出, 担任一些重要科学机构的职位;2.有过硬的新技术, 可以和企业开展横向联合;3.自己开公司。此外, 如果你是经管、法律等文科类, 听说外出讲课费的收入不菲。现在国家对教育投入越来越多, 很多大学也高薪招揽人才, 一些地方, 如深圳等也有自己的人才资助计划, 这些都为提高大家收入水平提供了机会。总的讲, 大学老师收入虽然不高, 但放眼国内13亿人民还算生活可以的, 毕竟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

自然和社会环境

很多不海归的理由是自然和社会环境太差。坦率地讲, 从生态环境到公民社会意识上的的确确和美国等西方国家有明显的差距。生态环境就不用多说了, “还我山河”俨然是当下舆论宣传的重头戏, 就说明从上到下都有了危机感。据说北京是治理北方风沙的钱都可以把北边的沙漠铺个遍。这是改革30多年的欠账, 短期内无法达到西方那种蓝天白云, 碧水清溪的现状。相比于自然环境, 整体社会道德沦丧是更严酷的现实。一切向钱看的价值标准和信仰的迷失侵蚀着巨龙的肢体。我曾经在北大东门观察, 到底是哪些人闯红灯, 结果发现不只是所谓的民工、社会人员, 很多北大的学生, 甚至有满头白发的老教师模样的人都在闯。随大流而违规成为一种习惯思维。记得曾经在美国有次我在mitbbs上问车喇叭坏了怎么修, 结果回答的人大部分是反问要修喇叭干吗。回到北京, 就不提马路上喇叭轰鸣外, 就算校园里贴着禁止喇叭标志下一样肆无忌惮地鸣笛。

也有很积极地一面, 现在车上让座的多了, 志愿者行动受到了广泛认可, 孩子们也从小开始接受传统道德的培养了。我还是能感受到社会在改变, 在解决大部分人温饱问题后, 民主和道德的追求会渐渐成为主流, 毕竟我们有五千年文化的底蕴。

学生的培养

国内的学生培养, 尤其是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国外还是有不少的差异。中国的学生是非常优秀的, 这点大家都承认。现在的学生非常聪明, 很多新东西都可以快速地学会。但受到整个社会功利性地风气影响, 个别学生变得也非常实际起来。选课挑考试给分高的、课题愿意做出文章快的。几乎每次考完试, 都有学生以为了将来出国或毕业为由向我要分的。这些要回国的同道要有心理准备。还有一个很大不同是, 国内研究生是国家出钱, 导师在很大程度上不能靠经济手段影响学生的工作热情, 这与拿RA, TA工作的留学生不同。此外, 如果学生因为自己不努力而很难毕业, 往往变成了导师自己的负担 (影响职称评定等) 。为此, 我也常常请教同事经验。

央视中国骄傲节目观后感想 篇3

上消防知识课时,老师教育我们遇到火警,要以最快的速度有序地到达操场集合。但真到了那一刻,要想做到有序且快速并不那么容易。

记得第一次参加学校的消防演练时,同学们都很紧张。那天下午,老师讲完演习中的注意事项后,突然警铃声大响,只见楼上浓烟滚滚,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跑,毫无秩序,早把老师刚才交待的话忘得一干二净。虽然大家都迅速地逃到操场,但秩序非常差。当时我就想,真要是有火灾,这种逃离方式最容易发生踩踏事故了。

演习结束后,老师总结点评后又再一次耐心给我们讲解演习中的注意事项,并问大家:如果发生了火灾,你会拉上你的朋友、同学一起逃生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会的,因为我们是伙伴,我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是伙伴就应该互相帮助。顿时,老师竖起大拇指说:很好,做人就应该这样,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有秩序地逃离,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战胜火灾,逃离危险区域的!

由于第一次演习失败,学校决定休息10分钟后继续再进行第二次消防演习。当警铃声第二次响起来时,同学们立刻离开座位排好队,弯着腰、用毛巾捂着鼻子跟着老师井然有序的撤离,沿着安全通道跑下楼。每层楼梯都有一位指导老师来协助我们。那时我的心情和同学们一样,虽然心里像装着十几只兔子似的七上八下,但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都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撤离到了安全地带操场。全校师生也都从各个安全通道撤离在操场集中。两分钟后,消防车到达了,先进的设备把火给灭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次消防演练顺利完成,老师和同学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笑容。

后来,老师还给我们举了几个近年来发生的火灾事例,一个个惨不忍睹的画面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使我的心久久无法平静下来。火,的确给人类带来很多方便,可也给人类带来不计其数的损害。

节目三年感想 篇4

由于没有实战经验更别提专业训练,起初没打算报名院主持人大赛,不够自信,怎奈,班级没人报,曾参加过校演讲比赛并取得不错成绩的我,被班长用期待的眼光和言语射杀着,于是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我参加了!哈哈哈...

从初赛到复赛,我都是在比赛之前的1到2小时准备内容,有些演讲经验,可以拿来滥竽充数,最后直杀入总决赛。此时一个很强烈的感觉油然而生,整体而言,决赛选手水平不高。心有小小失望,失望没有那么强的竞争,失望我们院这方面的人才很稀缺。仅仅靠提前两小时的准备,虽说表现还不错,但竟然均已第一名的成绩晋级,不是我有多强,是竞争力太小,矮子里拔大个而已。这是实力方面,如果这只是失望,那么接下来发生的事,又让我多了些气愤和无奈,甚至是悲哀!

用3个字概括本次大赛:不专业!

总决赛在能容纳千人的大学生会活动中心举行,且请了校、院领导及校、院学生会、校语言艺术团的核心干部为评委,在10几个评委中,较为了解主持领域或有过主持经验的评委仅为1、2位,这是不是有些可笑?

除了上述领导和学生干部,还请了将近1000的学生,因此活动组织者为了保障观赏效果做出了一个不地道的决定:提前告知比赛题目。这个决定下的一点也不艰难,比腾讯的差远了,呵呵。决赛前几个小时,当我听到很可能会提前告知题目,我承认心中起初是窃喜,没那么大的压力了。然而转身一想,这叫什么事啊!这不是表演,是比赛!而且是要考验选手临场应变能力的主持人大赛!如果题目提前告知了,自己去准备,还比个什么劲?和演讲有什么区别?三个环节,情景主持、突发状况主持、话题讨论,所有的题目全部告知,我TM越来越气愤,于是向此次活动的组织者“抗议”,“咱们这是比赛,不能这样做,否则没有意义”,还没等她回话,身边的选手已经群起而攻我,说什么“失误了怎么办?”“演砸了多难堪!”“万一没反应过来多丢人!”,这时组织者也重重点了头,深表同意,靠!我没有放弃!看情况不妙,好吧,我先退一步,我说“漏题可以,但不要具体告知谁答哪题,让我们准备所有题”这总行了吧?!然而,我又一次淹没在各位的唾沫之中,毕竟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

每个环节,每人具体答哪题,在正式比赛,不,是正式表演 前的2个小时定下。既然他们不专业,既然我无力改变,那我只能适应了,因为我还没有拍案而起,愤然退赛的勇气。于是乎,在有限的时间内,在慌乱的彩排中,我们拖拖拉拉的把自己要上台表演的各个环节的内容编了出来,试演了出来。最后在舞台上,主持人问“你们选哪题?”我们镇定自若的“选”了我们早已准备的题。这场表演在一派掌声中落幕了,在更正一下,他不叫主持人大赛,叫主持人表演晚会。

在不专业的大赛中,我拿了第一,以及最高人气奖,心里除了起初的兴奋,还有很多不自在。校里的马上要举行了,每个学院推选,希望此次组织者能够专业些,即使我在台上出丑了,我也认!心甘情愿的认!!但。似乎没那么乐观,校里的大型活动会有各学院领导莅临,会更加在意效果,这,听天吧。

节目三年感想 篇5

中国有着“礼仪之邦”的雅称,一向注重家教,“家家之训”形成了“家家之风”。正是因为祖祖代代传下的家家之风,形成了我们的成长环境,父母的言传身教、老一辈的谆谆教导让我们在生活中学到了很多,也在我们的心中刻下了永恒的烙印。

我的家庭是一个温馨的三口之家,我从一个容易发脾气的小孩子到一个心平气和的大孩子,一直陪伴的是父亲的教诲:“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

那是一个乌云密布,大雨如注的下午,我和朋友在玩玩具,突然朋友拿起我的玩具就重重的摔在地上,我当时就火了:“你干嘛啊!!!想打架?!!!”刚说完我便卷起袖子,拎起朋友的衣领,重重地朝他脸上打了一拳,两拳,三拳……这时,爸爸听见声音冲进房间,把我拉住了,然后和妈妈一起把我的朋友送进了医院,我一屁股坐在地上,懵了。“我到底在做什么,我打了谁?我怎么会打人?啊啊啊啊啊啊!!”说完我便昏了过去。当爸爸妈妈回来时想教训我时,发现我昏了过去,立马把我送进了医院。医生说是火太大了,导致头脑一时昏了过去,还说下次不能再让我这样发脾气了。当我醒来时,只见一只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头,一个轻轻柔柔的声音在说:“下次不能这样发脾气了,这样对身体不好,也波及到了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下次要谨记一句话:‘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这句话是我们祖祖代代传下来的家风,和别人交往时,难免会发生一些小矛盾,这时候一定要退一步,换位思考一下,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想,一定要谨记这句话……”我把父母的教诲深深地刻在了心里,这句话已经成为了我的座右铭。每当我要发脾气时,就会想起这句话,然后微笑着面对别人。

节目三年感想 篇6

观看时代楷模发布厅抗疫特别节目个人感想1

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忧,挺英雄之傲骨,迎凛冽之寒风,集全国之创力,谋中华之复兴。举国上下团结一心,终会筑成坚不可摧的长城。

2019年的告别之际,歌舞升平,在繁荣之下,一场战争即将打响。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却也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从武汉,到长江,再如洪水般一发不可收拾地席卷全国。绵延千千万万里的战线,医院里的彻夜灯火通明,无不成为这场战争的见证。但是,你看到了吗?在这里,在那里,在每个地方,到处都有逆行的身影。他们是不是无儿无女,他们是不是穷途末路,他们是不是早已在死亡的边缘徘徊,已经不再害怕致死的病魔。不,都不是。他们只是平凡人,同千千万万的大众一样,但他们又不平凡,他们是战士,是英雄,不畏生死的傲骨。

有些人在死亡面前泰然自若,不是因为他们不害怕,而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到底是什么,支持着他们的精神支柱,是责任,是勇气,是理想,更是信念。他们前仆后继,只为对得起心中那份大爱天下的心。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在第一时间赶到抗疫最前线,17年前的那句“把重症患者都转移到我这里来”时至今日都是那么的震慑人心。无数的共产党员舍生忘死,从全国各地驰援武汉,政府审时度势,计划国家的发展,大到每一个省市,小到每一个家庭,无不发出“武汉加油”的壮语。

是啊,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我看到了,一个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民族,一个同仇敌忾,团结战斗的民族,一个充满希望,迅速崛起的国度,我大中华的复兴势不可挡。我看到的,一条巨龙,在世界的东方,在太平洋的海畔,正欲腾飞。

中华复兴的道路,并不一帆风顺,但五千年之悠久历史,无数次化解的灾难,足以给我们信心。我们携手,共渡这艰难困苦,然后,去奔跑,去拥抱,那2020年最美的春天。

观看时代楷模发布厅抗疫特别节目个人感想2

在新型冠状病毒肆意妄为的时刻,钟南山院士、无数医务人员纷纷走到前线,直面困难、主动请战、一线战斗……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筑起了一道阻击新型冠状病毒的铁墙。同时,我们待在家的人们,也要同时担负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为在一线奋斗的工作人员出一份力。

我们现在的任务,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外出、不聚堆,躲在家中不乱窜,自我控制,自我防范。为了不给国家添乱,我们进行了封城、封村等行动,这难道不就是在为国家做贡献吗?我们还要做到家中隔离,首先要做到的是不信谣和不传谣;再者,需要更加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和饮食习惯,在饮食方面,我们必须要做到的是:勤洗手、多饮水、不让野生动物进入餐桌。如果有了发热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只要我们相信自己的国家、相信医护人员,我们就一定可以战胜这次病毒。

对于这次病毒的来历,想必大家一定都清楚吧!作为人类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反思吗?这一次严重的危机,如果没有得到控制,我们人类该何去何从呢?如果我们管好自己,不贪图野味,会有这种事发生吗?!从种种疫情来看,可全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报复,我们欣喜于战胜自然的优越感,但反面不就写出了自然界对我人类的不满吗?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保野生动物,对不是单单对自己生命的重视,同样也是对他人的生命的尊重,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更要对他人负责!对国家负责!不要因为自己的一己私欲为国家带来不利。

在疫情面前,我们所有人都看到,医护人员在一线奋斗的同时,各行各业的人已经行动起来了,共同汇聚起守望相助的温暖希望,有的在镜头之内,有的在镜头之外,他们的努力凝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在这场战争中如一道光芒,将温暖撒入每个人的心中。

观看时代楷模发布厅抗疫特别节目个人感想3

2020年的春节,在所有中国人的心里,注定是一个永生难忘的记忆。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让辞旧迎新的钟声更加沉重,人们脸上的那一个个口罩,让这个春节倍感冷清。

这个冬天,梅花依然宁静地开放;这个冬天,蓝天依旧明净如洗;这个冬天的武汉却非常艰难,全国人民却非常艰难。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谨遵医嘱,静静地待在家中。我们为武汉忧心忡忡,我们为治愈病例的增多而感到高兴,为武汉的人们牵肠挂肚。

与此同时,有一群人,他们正冲在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躯为身后的亿万中国人筑起防护的堡垒,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眠不休,战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的最前沿。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最美逆行者,他们是新时代的最美先锋人物,他们是可亲可敬的白衣天使。

在这群人当中,有一位84岁的老院士,叫钟南山,17年前,这位老院士奋斗在抗非的最前线上,为抗击非典立下了汗马功劳。17年后的今天他临危受命,搭上前往武汉的高铁,再次前往抗击疫情的前线;86岁的董宗祁老教授,他坐在轮椅上,一上午看了30多个病人,他说:“我这辈子,就是为了救人”;73岁的李兰娟教授,知道国家有难,她毫不犹豫前往武汉,坚定地说出她的誓言:“我打算长期待在武汉,与那边的医护人员一起奋斗!”

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这世上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有因为人们需要,才有人愿意牺牲自己成为英雄。

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明白他们是为了谁。他们也许并不富裕,甚至有些贫穷;他们也许并不高大,甚至有些瘦弱;他们也许并不光鲜,甚至有点卑微,他们的形象在我心中是那样模糊,但他们的精神在我心中却是那样鲜明;不计生死,不求回报,默默坚守的他们,守护着健康,保卫着生命。

普通的我们无法到达正面战场与病毒作战,我们只能做好我们的后勤工作,不出门,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这是为了不给他们添麻烦,祝愿他们平安早日凯旋。

观看时代楷模发布厅抗疫特别节目个人感想4

“不计报酬,不论生死!”这是白衣天使们一封封请战书中的话。每当我在手机电视上看到这些,总是会流下感动的潸然眼泪。

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让人措手不及,无数白衣天使和志愿者们前往一线展开救治、救援,他们见“疫”勇为,夜以继日地投身“战疫”一线,我们虽然看不清他们可爱可敬的面容但我们却知道他们是这个春天里最美的风景,是敢于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真英雄!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白衣天使们穿梭在各个ICU的重症监护室,为病人提供食物.救治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用生命来奋战,当他们结束了辛苦的一天,脱下防护服,摘下口罩,脸上勒出了一道道压痕,出汗了的衣服来不及换,甚至还不能洗个热水澡!在夜晚,他们也希望与家人团聚,可是,为了避免疫情散播,他们也不得不咬紧牙关,日夜不停的付出了这么多......面对疫情的防控,八十三岁的钟南山院士身先士卒,挺身而出,他本可以避开病毒的危险,安度晚年,但我们没想到的是,他又一次站了出来,就像十七年前那样,义无反顾,这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始终未变!

火神山雷神山建院的速度仅用不到一个月就全部竣工,并且设施完整,工具齐全。这,足以体现我们中华民族的强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我们虽然并不能帮上很大的忙,我们不出门乖乖在家就是为国家作贡献!切记一定要勤洗手,多通风,减少病毒传播。如有必须,不得不出去,一定要戴好口罩!

“前方战疫紧,后方勿挂牵。为奉献者奉献,为守护者守护”。

白衣天使们,因为有你们的义无反顾,才有了我们的安全保障!疫情消散,春暖花开的那一刻不会太遥远,我们和你们的家人一起迎接你们凯旋!

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

观看时代楷模发布厅抗疫特别节目个人感想5

疫情当前,小家和大国,无疑先有大国才能有小家。无数志愿人员奔赴疫情一线,医护人员为了更好的工作而剪短头发甚至剃成光头,许多热心市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捐赠口罩,不留名字。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地奔走在疫情一线,从未放弃。

万水千山的距离,是你们,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用爱扛起生命的重量,我向你们致敬!

这场无声的战役打响以来,千千万万医护人员奔赴前线,自动请缨、毫不犹豫、毫无退缩,微信群里一句句“我请愿”“我报名”是我听过最动听的誓言,请战书上的一个个红手印是我见过最耀眼的色彩,视频上掉落的一缕缕发丝是我见过最决绝的感动。

如果这算是一封信,这封信,是写给奋战在前线的全体战士,写给坚守岗位为人民服务的勇士,写给同是中国的英雄相见而又不能见的亲人,写给努力抗击疫情的所有人,待到春暖花开之际,见面必定热情相拥。

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运动,是一场齐心协力的人民战争。每个人都应当牢牢坚守自己的战位,只要我们继续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相信一定能打赢这场阻击战。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有无数“逆行者”的拼搏奋斗,一定能战胜疫情、打赢这场特殊战争,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上一篇:双培双带总结下一篇:遵纪守法从我做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