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故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2024-1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数字故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精选8篇)

数字故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1

教师运用数字故事进行教学辅助时,需要了解数字故事制作的一般流程,结合语文课文,制作相应的数字故事进行教学。

(1)数字故事应用于导入环节。

设计数字故事,应充分展示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人物性格或事物特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创设情景,使学生进入到将要展现的故事中。这里的数字故事可以是语文教学中整篇的课文,也可以是课文中的一个点、一个自然段或是一个片段。比如:选取初一语文上册中的寓言故事《蚊子和狮子》,将数字故事运用到教学的导入环节。在数字故事的开头引出故事的主角狮子和蚊子,再描述寓言故事出人意料的结局,提出疑问,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寓言故事《蚊子和狮子》。同时添加录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数字故事导入环节的理解。这样的导入环节能够激起学生学习这则寓言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思维也能很快地进入思考状态。

(2)数字故事应用于讲授环节。

讲授环节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在讲解语文课文时,往往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得到整体感知,为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主旨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准备。如果把数字故事应用到讲授环节时,应该把整个课文作为故事内容进行设计,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把课文展现出来。

①运用数字故事进行整体感知。数字故事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呈现方式,有效组织信息,把学生较快带入到数字故事创设的课文情景中,达到整体的感知。

②运用数字故事渲染气氛。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更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而数字故事中的背景音乐或解说,更能渲染故事所表达的氛围。

③运用数字故事产生情感共鸣。把课文用数字故事的形式展现,可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利用生动的图像、声音,将学生吸引到故事情节中,使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有了较深的初步印象,进而激发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情感共鸣。例如,在初一语文上册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的教学中,将数字故事应用到讲授环节。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对课文有大致的了解,为理解重要的句子和课文内容做好铺垫。在讲授环节设计数字故事时,把整个课文内容作为故事来进行设计,将学生带入到数字故事创设的课文情景中,达到整体的感知。在讲授课文时,先播放数字故事,把“我”和安妮莎莉文老师的故事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丰富的视听效果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渲染故事所表达的氛围,让学生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初步的印象,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结合数字故事中的图片和文字来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或者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故事情节。

(3)数字故事应用于拓展延伸环节。

在语文教学中,重点是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去学习作者所表达的人文情怀和真正用意。在某些语文教学内容结束后,如寓言故事,就需要拓展延伸环节,将寓言故事含有的寓意联系到生活实际中,理解寓言故事所表达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将寓言故事的`联系到生活和自身,从而进行反思,并有所收获一些感悟。所以,在初中语文寓言教学中,数字故事形式的拓展延伸环节是教学所需要的,将生活中的事情与寓言故事情节用数字故事的方式演绎出来相比较,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使教学内容内化。

2.2学生制作数字故事进行小组学习

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教师也可以结合初中语文课程的特点,指导学生利用数字故事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针对某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或者某一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来展开一系列的活动,通过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数字故事作品,展开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还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如:在初一语文上册《羚羊木雕》教学中,教师在课文讲解之后,让学生制作关于课文内容的数字故事或者围绕课文所表达的“友情可贵、情义无价”叙述一个关于友情的数字故事。具体过程安排参考如下:

(1)活动目标。通过数字故事再现课文的画面或者围绕本篇课文表达的主题叙述一个友情的故事,来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对本篇课文“友情可贵、情义无价”有更深的体会。

(2)活动一般流程。确定主题,主题可以小组讨论确定或按教师指定。制定计划,将学生进行异质分组,组内讨论选出组长及分配各成员的任务。数字故事制作,各组选择主题,收集图片、背景音乐、编写文字字幕等,最后利用PPT编辑合成。作品展示,学生根据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完善作品。

(3)活动总结。将课文制作成数字故事的过程,对于课文内容学生有了更深的理解,懂得了友情的可贵、情意的难得。除此之外,学生在制作数字故事的过程还提高了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锻炼了收集资料能力、合作能力等。

3总结与反思

数字故事作为新兴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辅助教学的得力助手,也是学生小组学习的好伙伴。本文的研究中,数字故事的制作是由教师或学生来制作的,对教师和学生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能力有更高要求,如:在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必须能够使用PPT等软件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编辑合成数字故事,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共同创造数字故事作品的过程中。为了使数字故事与语文课程结合更紧密,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更多的实践和研究,使得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教学质量更高。

参考文献:

[1]陈静娴.数字化故事叙述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2]郑江艳.数字故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08.

[3]周静,赵志靖.数字故事设计及其教学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6):100-101.

[4]李雪薇,张筱兰.数字故事应用于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设计要义[J].中小学电教:上,2015(4):32-34.

[5]杨艳艳,杨高云,杨晓哲,等.数字故事的创作、设计及技术实现[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6):11-13.

[6]魏振英.于数字故事中挥洒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彩[J].中学课程资源,2012(7):21-23.

[7]黎加厚.数字故事的教育意义[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6):8-10.

数字故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2

初中英语是初中阶段的重点和难点课程, 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将数字化故事叙述模式应用在初中英语教学课程中, 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下面, 笔者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概念与功能

(一) 数字化叙述模式的概念分析

故事化叙述模式最早由温斯洛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他使用老照片讲述了一部关于自己的电影, 受到了朋友的广泛好评。后来, 这种模式开始在美国社会中得到了普及性应用, 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上了这一项创作。在旧金山数字媒体中心成立之后, 来自美国二十五个州的代表聚集在一起, 并创立了专门的数字化故事叙述协会。这种叙述模式就是将多媒体技术与故事艺术结合起来的叙述模式。此类叙述方法能够播放动画、艺术作品、图片、字幕等一系列的短片, 最终目的是将其转化为已有的知识体系, 为受众分享经验, 将信息传达出去。将该种模式应用在教学模式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数字化叙述模式的功能

1. 开发出多元化的智能。

就现阶段来看, 初中英语教材的主要内容是围绕人物活动, 通过交际会话让学生学习句型、词汇等知识, 并循序渐进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这与初中阶段学生的语言学习规律、心理特征、年龄特征是一致的。初中英语教材中有大量的话题, 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极富时代性特征。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口头对话等形式进行学习。但是, 在日常教学中, 还是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采用数字化故事叙述模式可以将教材中的对话、句型以及词汇通过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故事中融合了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一系列的资源, 能够让学生产生深刻的体验, 为学生多元智能的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2. 实现课程资源的整合。

数字化故事叙述能够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整合。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 利用数字化故事叙述模式能够将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学习目的整合起来。同时,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搜集信息, 进行鉴别与筛选, 再将其发布到网络上, 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还能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

3. 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

媒体素养即面对媒体信息的理解能力、选择能力、评估能力和创造能力。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数字化故事讲述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 它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习的过程也是分析材料、创造作品的过程。通过这一模式, 学生可以掌握批判性的学习模式,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媒体素养。

二、数字化故事叙述在初中英语课程中的应用方式分析

(一) 确定好学习主题

在应用数字化故事叙述模式时, 必须要确定好学习主题。故事主题的选择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 注重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中心, 结合社会重大事件, 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在确定好学习主题之后, 可以让学生自由搭配成小组, 在成立小组时, 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 考虑异质分组原则, 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合理搭配, 让每一个小组都可以实现协调发展。

(二) 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的制定包括时间安排以及活动安排两个内容, 在安排时间时, 需要进行系统、整体的规划, 安排好每一个人员的任务, 在开展小组活动时, 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 每一个学生负责相应的工作, 大家共同完成任务。

(三) 实施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的开展阶段是数字化故事叙述模式开展的核心阶段, 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取都集中在这一阶段。在完成准备工作之后, 可以让学生围绕相关主题单独开展学习活动, 也可以开展小组互助式学习活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习与探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必备的指导, 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 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促进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 得出小组作品

通过上述学习的活动, 学生可以得出小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学生情感与知识的深刻表现, 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大有裨益。在每一个小组都完成作品之后, 即可组织大家来展示数字故事, 让学生分享、交流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交流方式可以为网络扩展方式, 也可以是班级中的竞赛和展览。通过交流, 能够促进学生的反思, 找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三、结语

初中英语教学中, 数字化故事叙述教学方法的应用,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同时, 数字化故事叙述的应用还有效开发了学生的多元智能, 培养了多媒体素养, 促进了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信息课程的有效整合, 值得广大初中英语教师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广宇.数字化故事叙述在初中英语课程中的应用[J].中学英语园地 (教学指导) , 2012 (13) .

[2]姜燕燕.数字化故事叙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中学生英语 (高中版) , 2014 (15) .

[3]李海坤.数字化故事叙述在初中英语课程中设计应用分析[J].中学生英语 (初中版) , 2011 (26) .

数字故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3

关键词:数字故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能力

近些年来,我国网络信息化技术和数码产品技术都在快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很多高质量的产品和应用服务,网络的发达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这为我国实行数字故事模式教学奠定了基础。随着教学事业的发展,教学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所以,将数字故事模式应用到教学中也是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

一、数字故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的作用及优势

将数字故事模式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能够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并且能够让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特别是在开发学生思维能力上,有着很大的帮助。

①数字故事能提高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在数字故事教学中,能够创造更多应用信息技术的机会,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提高学习兴趣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②数字故事可以让交流更有说服力。数字故事通过主题和多媒体的辅助,使交流更具有力度。

③数字故事能够提高写作能力和水平。在进行数字故事准备过程中,学生要用最精炼简洁的语言来将事情叙述清楚,而且还要通过叙述去感染他人。这个过程也能提升个人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数字故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确定主题

首先教师要将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性格等因素进行合理分配,要尽可能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调配,每组组员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来互助和互补。

在主题的选择上是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但是也要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①所选择的主题要符合活动开展的时间,要能在活动时间内完成。

②所选择的主题符合实际要求以及现阶段的能力水平,要具有可行性,一定是我们现在可以完成的活动。

所选择的主题要有一定的意义,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还要具有一定含义。

在故事的描述上,我们要求语言简洁,不以言语和修辞去感染人,而是以故事本身的力量去打动人。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的题目进行衡量,如是否具有意义,是否符合活动的要求等,并且教师也要給学生一些指导和意见。

2.开展故事教学活动

数字故事教学的重点在于整个数字故事的展开让学生可以认识到数字的影响,从而加强对信息技术内容理解上的感知,提升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力。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安排一定的数字主题故事,让学生根据主题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搜索,找到最符合的,然后加上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对整个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有一个整体的思路。然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需要找到最能代表小组观点的故事,结合大家的力量进行编排和处理,让故事更加生动地展示在所有学生的面前。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兴趣,经过演绎的内容在学生的思想中能够更加深刻。

3.作品汇报

学生整理出来的内容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个需要小组共同协作完成,里面可以加上一些与主题相符的图片、视频等,内容不限。并且制作出来的内容需要在各个小组之间进行竞赛,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比较认真,内容充实,这样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之投身于作品的制作中。作品完成较好的小组,可以让他们在班级中进行分享,将整个制作过程还有制作的技巧分享给其他学生,形成一个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同时也能帮助其他学生找到制作作品和学习中的不足,保证以后的学习效果。

4.实施作品汇报评价

在完成小组作品的制作之后,就是需要教师来对小组进行积极评价的时候。在教师评价之前,需要学生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优缺点的分析,以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其他人的作品,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优点,也能积极接受。然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和评价,找到最具有创意的、内容最充实的、制作最精良的作品等,从这些方面给予评价,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以后制作作品的时候,提升的重点在哪里,需要掌握什么样的内容。同时,受到教师的正确指导和表扬,还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以后故事的编写中更加投入,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更多的启发。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加入数字故事这样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枯燥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能引导学生的创新性,保证学习效果。同时,通过数字故事的开展,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同时还能提高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侯玉剑.网络环境下Google服务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03):1-48.

数字故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4

摘 要:在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学生的历史素养很难得到提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历史故事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强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故事;应用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历史教学忽视了历史故事在教学中的作用,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分析、理解历史知识能力的提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了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巧妙应用策略。

一、运用历史故事,巧妙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亦是如此。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历史故事导入新课,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有效阅读,这样可以让课堂的有效性得到发挥。例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邓世昌坠身入海,在海中不接救生圈,决心与战舰共存亡的故事,通过这一故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被增强了,学习氛围也被渲染了,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历史故事,发挥学生主动性

新课标下的学生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还应该具有创造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历史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很多学生的课外知识都比较丰富,他们知道不少历史故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积极地表现自己,给全班学生讲故事,这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还能够使学生拓展视野、提高综合素质。例如,在教学《戊戌变法》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去收集相关故事,课堂中讲解相关人物的故事,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运用历史故事,重现历史事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了不可抵挡的.趋势。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历史故事,以重现历史事件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学科知识。例如,在教学《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新中国成立的视频,通过毛主席铿锵有力的语言再现新中国成立的盛大场面,也给学生上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将历史故事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舒锐奇。历史故事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与分析.华人时刊:中旬刊,2014(06)。

数字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5

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把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学习方式纳入到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以更富有创意和生动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育目标。同时,把数字资源运用到直观性很强的语文学科中无疑是一个最富有创造力的应用课题之一。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数字资源,使它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的信息能成倍地增加,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优势,构成教学信息的高效传输和反馈,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对语文现象、过程、状态的观察、感知、理解,达到语文教学最优化的境界。

一、运用数字资源能开阔学生视野、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满足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最大需求。

在新课程标准下,在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将突破以往所规定的内容,更加注重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更关注内容的实效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一切有利于提高学生健康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内容都应该成为语文课的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来确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的方法。

教师可在网上提供多种课件及练习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选择练习的内容和方法。除了对传统教材的内容进行改造外,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众语文的蓬勃开展,新兴的内容不断涌现。儿童喜欢天真的童话故事,通过校园语文网和语文数字资源库,让他们获取这方面的知识,从而给学校语文教学带来无限的魅力。

二、运用数字资源可以丰富学习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时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又牢固。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维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利用数字资源教学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形象、灵活多变的放映特点和媒体丰富的表现、交互功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新颖的手段最大的限度地展现学生的联想思维,丰富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能够充分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从而很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燕子》教学中,利用课前5分钟,放映燕子的图片„„等等深深感染了学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在随后播放《燕子》这一课的课件中,学生都能专心致致地注意课件中的每一个环节,在渴望知道悬念的气氛中,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教学内容成了一种最佳的结合状态。然后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学生的那种好奇心理和求知的欲望溢于言表。这充分说明数字资源的运用能把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一到教学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数字资源能使学生感知过程,并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育家指出:“学生要正确地进行学习新颖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是必须学以致用的,因为在他们过去的学习经验中,还没有这样的方法,而不应当和他们的习惯学习混淆起来。”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会碰到以下几种情况:由于受教师年龄增长,知识狭窄等影响,往往对某些课外知识的了解会一知半解,虽然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示范不规范所带来的影响,但还是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在某些技术内容上,教师无法“逐帧”示范,也往往造成学生概念理解模糊,甚至错误。

每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常会感到无奈又无策,而数字资源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工具,利用其灵活的动静、快慢、连间、重分等变换功能,可以把我们讲了半天还不一定讲清楚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几种内即可得到解决。使教学的重点、难点由抽象变形象,由微观变“宏观”,使学生正确的领悟学习的重点,又节约了教学时间,从而真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时,可利用已有的数字资源,将海底丰富的物产在大屏幕上反复播放,让学生们感知。也可将瑰丽无比的海水演示出来,让学生进行观看。现在有了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就可以用丰富多彩的课件展示出来,使学生很快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使教学的难点迎刃而解。

这样,利用数字资源教学既可弥补感性材料不足的缺陷,又调动了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从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动作技术的难点和重点。这样教学动作技术不仅准确、规范,而且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

四、运用数字资源的反馈功能,加强学生动作技术的完善及对学生的评价激励。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包括看到自己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成效,练习题的正确与否等等,均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结合学习技能的形成规律,利用现代媒体的摄像功能,把学生练习中的优秀文章及作品采集到计算机中,形成数字资源和正确的技术动作进行欣赏、比较,并通过计算机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这样恰似医生对病人所作的B超一样,有无问题,问题在哪儿便一目了然。知道了症结所在,只要对症下药,进行有的放矢的练习,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我们利用这一反馈功能,为作文竞赛,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

在理论课的教学时,计算机能及时提供正确答案,及时判定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如果答对了,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真棒!”、“你真聪明!”等激励机制性的语言或带有大拇指、五星、卡通人物等图案,使学生兴趣盎然,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即使学生写得不太好了,计算机也会很友善地建议他“多想想”、“你能行”,有的还伴以美妙的乐声。学生在这友好的激励和鞭策情境中,不断愉悦身心,及时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

当然,要使数字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得心应手,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要紧跟数字化潮流。不能将课本上的内容简单地数字化,或将数字资源应用理解为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应用中要强化教育观念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

2.教师的计算机、网络等获取数字资源的应用水平普遍不够。要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及其网络意识,加强教师如何把数字资源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在学科中应用能力的培养。

3.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匮乏。学校乃至全社会要加速课程数字资源的建设。语文教育资源虽然很丰富,但从教与学的角度来讲,真正从语文学习规律的角度去设计的却不多,而且大多数的内容是在低水平地重复建设。

4.数字资源污染与网络安全。这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它需要全社会来关心与爱护。

5.运用数字资源进行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有益补充,但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无法被替代的。即不能替代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作用和主导地位,教学中运用数字资源,仅仅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而不是全部。6.语文教学主要是在优美、温馨的环境下进行的教学,是通过教师讲解指导及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为此在运用数字资源教学过程中应适时、适量,分清主次,有的放矢。

数字故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6

内容摘要:数字化设计能够为家具专业的师生提供必要的工具手段,它具有便于创建和修改的优点,使设计创意得以快速准确的呈现,方便设计人员的观察和改进,更能将相关数据导入制造设备,实现家具的快速生产;数字化设计还能为家具专业提供专业的展示功能,使学生对家具结构有直观的了解。

关键词:家具专业 生产制造 NURBS建模 数字化仿真

一.家具专业中的数字化设计

近年来,消费者的审美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攀升,而市场的消费需求又决定了其必须满足工业批量生产的要求。因此,传统的设计方法和手绘施工图的做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行业需求。在这样的前提下,数字化设计作为一个新兴而有效率的手段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其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工艺设计、工程分析、产品数据管理等内容。纵观如今国内大多数的家具专业教学,计算机的应用已日益普及,各高校相关专业均陆续开始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数字化设计课程则被泛指利用计算机及其相关数字化设备进行设计的学习课程。

二.数字化软件建模在家具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在国外现代家具设计中,广泛采用的电脑绘图与加工方式有两种:其一是,采用3Dmax建模及渲染制作效果图。其二,利用基于AutoCAD平台上的绘图软件进行立体建模。

3Dmax的常用思路是多边形建模,即首先将设计创意通过工具创建成可编辑的多边形对象,然后其进行编辑和修改和曲面化转换。这种建模方法可以完成许多非常复杂的曲面模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游戏和电影等CG行业。然而,这种多边形建模思路的模糊性却可能导致其尺寸上的不精确,这对家具设计可算一大弊端。当然,也可以先由AutoCAD进行平面尺寸图的绘制,再导入3Dmax进行尺寸上的约束,然而这样一来势必延长设计师的操作时间。同时,3Dmax并不具备精确的工程图出图手段,一旦在3Dmax中建模完毕还要再次导入AutoCAD等软件再次进行平面图的绘制。因此,尽管多边形建模思路能够适应非常复杂的立体模型创建,却并不是家具设计等行业的首选。

此时不得不提起目前市场上另一款常用建模软件Rhino,与3Dmax不同,Rhino使用的是NURBS的建模思路。就是由曲线组成曲面,再有曲面组成立体模型,曲线有控制点可以控制曲线曲率、方向、长短。

三.数字化展示在家具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家具设计有别于纯然艺术品的展示,不但需要从审美角度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还要从人机尺寸出发,使产品符合工程力学和基本的标准化结构原理。因此,也要求专业从业人员对家具结构有基本了解。

传统的家具设计培养方式是师徒作坊式,学徒在长期的实践和观察中掌握家具设计和生产的基本原理。到了近现代,学校教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图培养能制作会设计的家具专业从业人才。然而,受诸多客观条件所限,家具专业教学中往往存在实物资源不足的问题。以中国传统明式家具为例,光常用榫卯结构就有三十三种之多。学校教学中,若以图文释义为教学手段,十分考验教师的描述能力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且效果也不理想。

因此,可以考虑将数字模型和仿真动画导入教学。所谓数字模型即指,按实物大小等比创建的三维软件虚拟模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局部放大、旋转各处细节,观察其组合方式、结构特点。为了实现该种展示手段,教师则必须选择合理的软件进行制作。软件的选择也必须符合几个基本条件。首先,创建模型必须能够保证尺寸精准。其次,能够保证单体文件在多个图档中转换自由,缩放精准。第三,在生成仿真轨迹时,也要能够精确控制其路径尺寸、角度以及旋转方式。第四,修改、编辑方便。

四.数字化设计在家具专业软件教学的实践意义和总结

基础的夯实离不开基本工具的掌握,家具专业应用软件的选择应该能够体现其在设计、制造的实际环节所体现的便捷性。通过对多种应用软件的研究,能够从实践角度提炼家具专业不同小方向的特殊性要求。对其应用软件的选择过程正是对专业方向的再思考,不同的地域特色和小专业方向都会对应用软件提出不一样的要求,从而使学生的设计思维、设计手段更符合特定点专业技能要求。倡导教学与实际设计生产相结合、以开发实际产品为目的的课程设计,能够有效使课程服务于实践,使数字化设计应用于设计和生产。而数字化的展示手段能够将家具结构分解为几何建模与功能约束、概念设计、刚度强度设计、工艺与造型设计四部分,将复杂系统的家具结构的一般规律化整为零,将关键部位的功能进行细节分解和展示,从而为专业的家具设计提供概念模型和理论依据。

本文为2013年度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立项编号:1326)

数字故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7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通过调查、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就可发现,其主要暴露出这几个问题:首先,过度依赖PPT,致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研究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就能发现,教学工具使用频率最高的是黑板,其次是多媒体投影。但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教师使用PPT辅助教学流于形式。PPT内容是教材的复制本,教师普遍是为应用课件而制作课件,没有充分利用PPT教学工具的功能,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对比高年级学生,PPT可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高年级学生已经产生明显的厌烦感。因此,在数学课堂上使用PPT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其次,学生对知识重点与难点掌握不透彻。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性作用不容忽视,但教师受到自身教学水平的影响,课堂讲解知识要点不够透彻与清晰,学生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尤其是面对相对抽象、逻辑性非常强的数学概念时,即便教师讲解层次分明,学生仍旧难以掌握。而且部分学生在教师讲解的时候思路清晰,可课后思维却十分混乱,这主要是学生对知识并没有深入理解,尚未构建知识体系;最后,学生主动性探究不够。新课程改革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沿袭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学模式,主导权仍然掌握在教师手里,并未充分展现学生探究的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模式体现的是教师主导性位置,但并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

二、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越性

早在20世纪80年代,数字故事就已经产生。随着数字故事的逐步发展,逐渐应用到教育教学中,特别是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数字故事是一种可视化的教育叙事方法,相对文字性的语言,数字故事更体现出情境性、直观性。根据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教师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知识授课与复习中显现出非常明显的优越性。利用数字故事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可为学生的知识迁移搭建良好的平台。同时,教师也可将数学名词演变历史、数学小故事以及数学家简介制作成数字故事,这样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挖掘数学知识的人文价值。此外,教师在复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可将不容易理解的、较为抽象的、学生容易忘记的公式演化过程制作成数字故事,促使数学知识变得更直观,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三、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教师利用数字故事辅助教学,可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利用数字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新课程改革要求,课程教学的内容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这是因为学生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得越紧密,学生就越能接受。同时,这样还有利于新知识的迁移。因此,教师可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而数字故事就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创设情境的教学工具。相对纯语言教学,利用图片、音乐及文字还原故事情境,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在此期间,教师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主题的选择。根据数字故事创设情境教学,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作为课堂引导,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就是内容举例。如教师在讲解《认识周长》时,可将生活中的情境带入课堂教学中。生活中的对话模式,借助数字故事制作软件,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周长的知识内容。同时,教师为避免学生遗忘图形的边线、首尾相连,可利用图片展示,这样就可加强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

其次,借助数字故事介绍数学知识。小学数学中包含很多的数学小知识,如乘法的由来、小数的读写、分数的读写,等等。这些数学常识贯穿于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可利用数字故事将数学常识展现出来。这种教学既可以作为课堂的导入部分,同时也可穿插于课堂中间,这在缓解学生紧张的同时,还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促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数学发展的历程。当然,教师利用数字故事介绍数学常识的时候,可促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背后的人文价值,有助于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兴趣。

总之,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借助数字故事展开教学,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教师加强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可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摘要:基础教育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推动下实行改革。数字故事是最近几年一种比较流行的可视化教育模式,同时也是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的一种具体表现。面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的教育对象,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基于此,本文就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数字故事,小学数学,应用

参考文献

[1]郝阿敏,张攀峰,高艳艳.数字故事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构想[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8(29):789.

[2]袁秀莲.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17(7)82.

微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微故事;初中历史;教学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大部分还是以“填鸭式”教育模式为主,这种近似于教条主义的教学方式让无数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望而却步。而现阶段为了寻求历史教学的突破而引进的微故事教学,希望通过一种案例导引的方式来引起学生对于历史学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对历史内容有一个具体化的理解,在部分尝试中表明,这种思路是有效的。

一、历史微故事的选择原则

1.代表性

由于微故事的篇幅限制和课堂时间的有限性,教师在课堂上讲故事时需要把握好故事的代表性,避免随意选择。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时间十分宝贵,每个微故事所花的时间都应该是物有所值,同时也是紧密贴近课题的,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历史事件的了解有推动作用。

2.趣味性

历史微故事的引进初衷是为了通过一种良性导引来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历史微故事应该是在遵循历史真相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趣味性加工。情节内容引人入胜、丝丝入扣,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从课前开始就紧跟教师的节奏。这种模式的推进无疑是一种间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拓展知识面的环节。

3.科学性

尽管微故事需要具备趣味性和代表性,但更重要的是,微故事需要建立在高度还原历史史实的基础上,避免恶意歪曲,从而对学生的历史认知造成不良引导。历史作为一门过去的学问,无论是历史事件还是事件定性都已经经过了学术界的一致认可和评定,因此,历史微故事的核心立场应该紧扣大方向,能够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取材于可靠的历史事实,从而形成一种常规的故事模式。从性质而言,历史微故事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它也需要真实性和科学性的限制。因此,尊重历史,以史为鉴是教师需要自我秉承,同时传授给学生一种思路和理念。

二、微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应用的相关策略

1.开场预热

通常而言,历史微故事大多出现在课前导引环节,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根据课堂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巧妙设置课前微故事,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解达到课前预热效果,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在新课讲述过程中,过于中规中矩的讲解尽管条理清晰,注重细节,紧扣主题,但终究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走神、开小差,因此,必要的开场预热微故事就成为一种自然导入课程的环节需求。

2.情景模拟

对于初中生而言,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距离他们十分遥远,从角色上来定位,他们不过是历史的旁观者和后来人,对于历史角度和历史情感,大都无法做到感同身受,其内涵定位也无法完全确切。而初中历史在知识灌输上是偏向于记忆的,学生要学好历史就必须通过记忆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的渠道。而在一些历史知识点的学习上,教师则可以通过微故事情景模拟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印象,强化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适当的角色扮演和微故事演绎无疑是一种情景再现的合理方式。例如,在讲到西周分封制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周王和诸侯的关系便可以在角色扮演和情景还原中一目了然,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3.事件具体化

历史是一门盘根错节、知识点错综复杂的学科,同时它和其他学科又存在交叉,因此,初中生有时对于历史知识点的理解是存在困难的。此时,引入历史微故事则可以让学生在一种情景思维中更好地进入历史状态,掌握历史的主线情感。如在进行世界史的学习时,学生对于古罗马的民主制度并没有一个大致了解,进而对于古罗马的一些法令颁布和民主施行概念只限于记忆,这时教师则可以通过一些古罗马的民间故事和传说进行罗马民主的具体化,让学生在故事中体会古罗马的民主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加深对于历史的记忆。

总而言之,历史微故事在近年来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了一种教学思路,即通过历史含义的具体化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内涵的理解,如此不仅推翻了以往枯燥乏味、教条主义的历史课堂,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拓展知识面的平台。教师在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微故事讲解,不仅符合初中生的求学心理需求,还顺应了教育改革的大环境,强化了历史课堂的学习气氛,提高了学生对于历史学的一种知识体系建构主动性,在历史课程学习过程中,其各方面能力也得到充分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来凤.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孙叶叶.浅谈初中历史教师的学识魅力[J].中华少年,2016(25).

上一篇:酒店保洁员辞职报告下一篇:圣诞主题晚会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