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孝道的作文

2025-02-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有关于孝道的作文(推荐9篇)

有关于孝道的作文 篇1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于孝道的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于孝道的作文1

我奶奶66岁。她银白色的头发夹杂着几根黑色的头发,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虽然她的眼神不是很传神,但足以找出我不良行为的证据。奶奶有很多陷阱。今天我就把他们一个个找出来。

奶奶个子不高,所以她走不快。可惜我奶奶智商太高,我设的陷阱总是匆匆忙忙。

第一个是美食。奶奶会先煮点好吃的,放在厨房门的桌子上,等我上钩。当我看到好吃的准备冲过去吃的时候,躲在门后的奶奶会以刘翔的速度追上我,但是她跑得没那么快,但是她的手很快。

第二:糖果。天一黑,房子里的灯就亮了,但是农村的灯要拉绳子。奶奶先把糖果绑在绳子上,然后关灯等我套上盖子。我一回来就看到了糖果,冲上去一把抓住,绳子被.一拉灯瞬间就亮了,强光晃了我几秒钟,在这几秒钟里,我奶奶又快又狠的抓住了我。

第三:钞票。奶奶会在桌子上放一些钱,我一拿到钱就忍不住想花。奶奶总是在商店门口等我。

第四:最简单最有用的就是她先让我几个朋友约我出去在门口玩,我奶奶总是在门口等我被她忽悠。

虽然奶奶总是对我不忠,但是如果她想吃东西,她可以做,也不能做。我要钱,她绝对不会送人。在街上,她可以买到我想要的任何东西。我爸妈给她的钱总是再给我。有一次我很难受,想吃县城卖的那种麻球,但是外面雨下得很大。奶奶带着伞出去给我买的,买了之后却舍不得咬一口。

奶奶有时对我很严格,但有时她很爱我,我的奶奶

有关于孝道的作文2

在我家,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别看她年纪大,却耳不聋、眼不花,做事干净利索。不过她生气的时候,说话的声音特别大,她就是我的奶奶。

奶奶是个大嗓门。每天早晨起得很早,从不睡懒觉。每到星期天,在我睡懒觉的时候,她总是早早干完家务活,就出去和对面的老奶奶到早市去买菜。一路上俩人说说笑笑。奶奶回到家,见我还没起床,就来到我的房间和颜悦色地对我说:“乖孙子,该起床了,起来吃早点。”我的睡意正浓,翻了个身,不理她继续酣睡,奶奶连续说了好几遍:“快起床,起来吃完早点,一会还得写作业……”可我实在是困得睁不开眼。这下,她会使用看家本领——河东狮吼。她噌地掀起我的被子对我吼道:“和你说话听见没?赶紧给我起床。”这一吼,连床都颤抖了。我立刻清醒,睡意全无,瞬间从床上蹦了下来,洗漱完毕,吃完早点,抓紧时间写作业。

记得还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见奶奶正在做饭。我暗自窃喜,蹑手蹑脚地抱起足球往外溜,不想却被奶奶逮了个正着,喊住我:“杰龙,写完作业再出去玩儿。”我机智地答道:“今天作业不多,我写得快,先玩儿一会儿再写也不迟。”说完我就跑到院子里踢球去了。其实我的作业很多,那次我说谎了。过了一会儿,奶奶见我没回去,便气势汹汹地走出来,一阵“震天吼”把我骂回了家:“你这小兔崽子,怎么说谎呢?作业那么多还在玩儿?”奶奶的声音让我毛骨悚然。

这就是我大嗓门奶奶,虽然她经常吼我,但我能感觉到她很疼爱我。

有关于孝道的作文3

她是一个连自己名字都要我帮忙写的农村妇女。

她的话不多,甚至很无趣。她什么都不懂,也没有能力带我去什么地方,跟别人吵架总是弱势的一方。向别人说自己家里的家长里短惹家里人嫌。

她是带我长大的人,可惜只陪我到十岁便抛下了我,抛下了这个世界。

幼儿园时,父母工作忙,照顾我的任务便交到了她手中。可照顾我的同时还要照顾姑姑家的表弟表妹,于是幼儿园时期我便住在姑姑家,父母每月探望个两三回。

上小学时,终于可以回到父母身边住了,可那时弟弟又出生了,父母都围着弟弟转,只有她天天步行送我上学放学,只有她忍受我的任性胡闹。

等弟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她要接送弟弟了,好吧,她的`疼爱又被分走了一半。

她似乎跟妈妈总有吵不完的架,闹不完的矛盾。可有一半白发的她哪里是妈妈的对手,常常吵完都一个人坐在阳台的废旧桌子上伤心。年小的我也只能默默坐在她旁边,偶尔瞥一眼她那泛红的眼眶却什么都做不了。

可是她也是我童年时期的神啊,她什么都不会,但又好像什么都会。

她教我折纸飞机,折乌篷船。

她会腌制酸菜,她会腌制梅子。

她做饭有魔力,她的脖子很软很暖。

她跟我说话很温柔很慈祥。

她很疼我,也不偏心谁。

她很信任我,连她锁钱的箱子的钥匙都分了我一条,还说我想买东西吃的时候可以拿。

她向别人说起我时总是面带笑容,甚至带有一点点得意。

她知道被蜜蜂蛰了被虫子咬了要怎么处理,她认得出很多植物。

我很想她,也只能想她。

她是我至挂念的人,也是我最亲爱的奶奶。

有关于孝道的作文4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直遵从“孝道”。所谓“百善孝为先”,可见其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这次,我和几个小伙伴打算开展一个有意义的活动:去探望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于是在一个骄阳似火的下午,我们敲开了老人家的门。爷爷奶奶的子女在新疆,他们见到我们显得特别热情,连忙招呼我们坐下,并端来水果。

“嗯,爷爷奶奶你们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助的吗?”我们有点不好意思了。

“没什么!”奶奶满面笑容,“有你们陪我说说话就好!”接着,她和我们说起了她的儿女和以前的故事。直到日头偏西,奶奶才依依不舍地“放”我们走。她感叹:“今天的时间可过的真快呀!”

我们只是陪老人说了说话,但他们却像中了大奖一样高兴。那我的爷爷奶奶呢?如今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而生为晚辈的我们,却从没想过去尽尽自己的义务,我的心里思绪万千。“快回家看看吧!”我听见自己心中有一个声音在召唤,“去尽尽你的孝道吧!”

那天,我和爸爸妈妈驾车回到了乡下,老远就看见爷爷顶着烈日站在村口。看见我们,他高兴极了,笑得合不拢嘴。“我听说你们要来,就站在这等你们。”喜笑颜开的爷爷就像个孩子。“那么热的天,您等了多久啊?”我担心的看着爷爷早已被汗水浸透的衣衫。“没什么,没什么,就一会儿!”爷爷已乐得语无伦次,“快进去吧,我开了空调,切了西瓜。”爷爷,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你却为我们付出了太多。

走进院子,我看见奶奶从厨房走出来,满头都是晶莹的汗珠。她看见我们就乐呵呵地说:“今天我们杀了鸭,炖汤喝!”我望着那一桌丰盛的饭菜,却没想到这里面藏了如此多的汗水。我回头,发现爸爸妈妈也沉默着。我们回家是为了尽尽孝道,让辛苦、孤单已久的爷爷奶奶享受天伦之乐,可没想到这让他们更加辛苦。

“烧菜我们来就好!”“不用,你们大老远的跑来,歇歇吧!”……我在心中默叹:该歇歇的,是你们啊!

“乡下南瓜、冬瓜都有你们拿去些吧!”奶奶提议,不等我们同意便往车上搬去。“妈,乡下南瓜就那么几个,您怎么全搬车里了?”妈妈急了。“没关系。囡囡多吃点!”奶奶擦了一把头上的汗,望着我,目光中满是慈爱。

当我们踏着夕阳回程时,爷爷奶奶还在车后挥手,跟了我们好远好远。

我们对老人的“孝”,缺失了太多。有时候,常回家看看,尽尽孝道,便是最美的行为。

有关于孝道的作文5

对我最好的人是奶奶,在生活上处处关心我。上学带饭奶奶变样拿,饼、油条、饺子、包子等等。有一次我感冒把奶奶忙坏了,拿水拿药一夜好几次盖被子,姜水、鸡蛋、鸭蛋、鹅蛋,小米粥做好让我吃。在奶奶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下,我的病几天就好了。

奶奶对我的学习很关心也很严厉。上午学习8点到11点,下午1点到3点。我和哥哥上午写一会作业,就去玩小猫。奶奶看到很生气,批评我和哥哥,你们不好好学习,光贪玩,你能对得起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吗?他们在外挣钱多么不容易,供你念书,学习不好更对不起你们的老师,老师天天站在讲台前给你们讲课,晚上别人睡觉了,她还在灯下批作业多辛苦呀!我听了奶奶的话心里很惭愧,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让爸爸妈妈高兴,不辜负他们对我的希望。

有一天我和奶奶去赶集,我穿上奶奶给我买的新衣、新鞋,高高兴兴跑出大门外,就在这时,我家大公鸡瞪着大眼、展开翅膀,张牙舞爪猛向我扑来,可把我吓坏了。我哭着向奶奶跑去,奶奶把我挡在身后捡起石头猛向公鸡打去,嘴里还说我打死你吃肉,你把我孙女吓坏了。公鸡吓跑了,奶奶紧紧把我抱在怀里告诉我不怕不怕,有奶奶在什么都不怕。在我心里奶奶就是我的保护神。

有关于孝道的作文 篇2

关键词:中职生特点,孝道,孝道人格

孝道是儒家思想中的最重要部分, 是中国社会一种独有的、反映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的一种文化品质。也是民族历史上的各种思想状态、文明、观念形态等汇集的总体表征。我们整个民族一直传承的孝文化是“百善孝为先”, 并且这一特质也早已经潜移默化的浸润到了中国的传统人格系统中。从幼年开始就在培养尊老爱幼的品德, 生活中、教育过程中都不断的在引导和诠释着“孝道”品质的重要性。“孝”品质已经内化为国人的优秀人格的一部分, 并作为一个重要的处事标准加以倡导和发扬着。

一、中职生的特点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中阶段教育是在一个层次上的两种教育方式, 职业教育主要以职业化培养为主。故中职生具备一些独特性:

(一) 年龄层次普遍低, 可塑性强

中职学生的大部分均处于15-20岁区间, 且以15-16岁居多。这一阶段的学生等同于一般普通高中的年龄, 但教育内容却完全不同, 高中以未来的选拔教育为主, 而职业教育以职业素质的培养为主。所以, 其年龄普遍偏低, 其职业教育的可塑性就很强, 职业技能方面的可塑性很高。而由于其的年龄层次, 意味着在德育及人格教育方面, 其可塑性空间也是巨大的。故通过在教师和他们自己的共同努力下, 寻找适合他们的人格教育引导方法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二) 思维活跃, 但学业成绩方面的有效思维能力欠缺

中职学生成绩普遍不是很好, 但不影响其思维及人格的发展, 大部分思维能力还是很活跃的, 只是因为长期的学业上的负性结果, 造成了其大部分有效思维能力欠缺, 但这并不影响人格的塑造。在教育的过程中, 要优化教学内容, 同时改革教学方法, 不要过度的强调教育的学习质量, 更应该从人格培养角度加以引导, 以达到提升整体能力及塑造健康人格的目标。

(三) 缺乏自信、长期认可程度低甚至不被认可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现, 中职生长期的被认可程度低, 造成了其缺乏自信, 课堂回答问题的热情很低, 甚至有些点名回答问题, 都很害怕自己会回答错误以致不敢开口回答问题。这和一直以来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有关, 教师在某一阶段过分的喜好成绩优良的孩子, 造成了低水平孩子的逐渐弱势化, 逐渐这群孩子成为了家长和教师眼中的问题孩子, 而长期的不被认可, 就引发了学生对自身的认可程度低的问题, 普遍缺乏自信。做事情总是不敢有自我的主见, 逐渐形成怯懦、无主见的人格特性。这种人格特性对于健康的人格的培养是有负性的阻碍的。

二、孝道人格概述

70年代, [1]大陆学者张文新、张坤的研究发现, 青少年孝道态度与亲子关系有正相关, 与亲子冲突有负相关, 而且孝道态度中的敬爱纪念、抑己顺亲、随侍奉养对亲子亲和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抑己顺亲对亲子冲突的强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敬爱祭念对亲子冲突的次数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Ho也曾强调:“作为儒家伦理道德之首的孝道, 它不仅仅是指服从和尊敬父母, 而是由文化界定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样本与准则”。[2]也就是说孝道不仅仅是人们行为中的对父母的一种行为方式, 而还通过社会化辐射到了个体的人际关系互动当中。[3]苏小七 (2009) 提出了孝道人格的理论探讨, 并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发现, 孝道人格清晰地由七个因素构成, 分别是放纵任性维度、严谨自制维度、外向活跃维度、温和宽厚维度、好斗能干维度、善良志远维度、孝顺体贴-粗心维度。这表明孝道人格的结构是多维的, 而不是单维的。

本研究者们通过引用孝道人格的七因素理论及问卷进行调查分析, 针对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 得出以下调查结果:研究者对新2013级入学的中职新生566人用苏小七编制的孝道人格七因素量表进行测试。共发放问卷699份, 回收问卷676份, 有效问卷达到了96.7%。测试的结果显示, 被调查者中67.9%放纵任性维度指数偏高, 不听教育者和父母的劝阻者偏多, 当然这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青春期的特点是吻合的, 并没有发现中职生此维度与正常这个维度上年龄段相同的其他孩子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与生长发育特点有关, 并无显著的特殊性。89.2%被调查者的严谨自制维度指数显著性偏低, 说明中职生普遍的不能做到很好的自我管理, 这个将影响教育者制定教育方案的决策, 如何在有效的自制时间内给予学生最有效的引导, 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关键。67.2%的被调查者外向活跃维度指数偏高, 说明中职生的活跃程度还是能达到教育的理想水平的;而79.8%的被调查者具备温和宽厚维度的品质, 这个指数说明, 大部分的中职学生还是温和善良的, 这为未来的人格教育制定方案提供了很好的培养基础。17.1%具备好斗能干的品质, 但此项品质与负性行为有直接的相关性, 故要更加好的加以引导和规划, 56.4被调查者具备善良志远维度, 92.3%基本孝顺维度, 体贴指数却有显著的负相关, 说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 孝顺的概念还是清楚的, 并且明确的懂得孝顺的根本, 却不能很好的从行为和思想中加以理解并运用。从研究结果可见在中职生孝道人格培养问题上, 积极的正向引导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并且通过提升各项人格指数, 整体提高其孝顺-体贴维度指数才是人格教育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张坤, 张文新.孝道的心理学研究现状[J].心理学探新, 2005, 11 (1) :35-37.

[2]Ho D Y F, Kang T K.Intergenerational Comparisons of Child-rearing attitudes and practices in Hong Kong[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84, (20) :1004-1016.

[3]苏小七.孝道人格的理论探讨及实证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学位论文, 2009, 6.

中华孝道——家有家风 篇3

一个人是否遵守孝道,其实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家族或者说是一个家庭的事情。

针对这个问题,孔夫子对曾子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孔子讲,一个人一生安身立命的东西,你做的事情,要给人家一个印象,你显出了你父母的名声,这才是你最终完成了孝道。(图1)

主讲人:朱翔非,博士,曾任北京四中校长助理,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史。

图1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画像

我们彰显父母什么?是显示父母的财富吗?要让人知道我的家里多么有钱?还是多么有权?孔夫子说,你要经常地想起你的祖先,要继承他们的品质,他们的德行。孔子还有一句带有告诫的话:“修身慎行”,要注意修身,要注意你的言行,不要因为你的言行玷污了你的祖先,玷污了你家族的荣誉。孔夫子的教导,在中国历史上,对很多家庭影响巨大,很多家庭不是靠财富,也不是靠政治地位,是靠孝义传家。有的一传十几代人,十几代人住在一起。有的一传几百年。

这样的家族了不起,这样的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不少。中国人给这样的家族起了一个名,“义门”。是说这个家族有孝义的门风。有的家族影响非常大,如浙江浦江的郑氏家族,也叫义门郑家。这个家族是什么时候开始要求家族成员住到一起,要把自己的家族经营好,发扬光大的呢?是在南宋初年。家族中有一个人叫郑启,他文化程度不太高,也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可是这个人很孝顺,他对母亲很好。有一年大旱,赤地千里,他的母亲生病,为了调整身体她要喝溪水。郑启拿工具到处去刨溪水。刨了很深也没找到水。最后,精疲力尽的他绝望了,想到母亲的病好不了,他嚎啕大哭。据说哭的时候水来了。当然,这是一个传说。这个传说说明郑启是一个孝子。哭了之后就有水,可能是各种偶然的原因,不是有人哭就会有水。可是孝子郑启,他把这个家族笼到一起,一代一代传这个家风,这个家族的人,认为郑启带了个好头,他是孝顺的人,这个家就传这个家风。传到第四代时,有哥俩,哥哥叫郑德归,弟弟叫郑德章。哥哥被人诬陷告到官府,是死罪,弟弟跟哥哥争着入狱,想把哥哥替出来。他没有实现目的,哥哥死了。他决定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也要把哥哥的后代抚养好。他做到了视如己出,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郑氏家族一代一代就这样传下来了。传到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称帝。朱元璋很注重孝道。朱元璋父母去世很早,从小孤苦伶仃,他的父母去世时,连安葬的墓地都没有,甚至棺材都买不起。朱元璋非常羡慕别人家里有温情,他心里有一个情结,羡慕孝义之家。江南郑家他大概早有所闻。他称帝后,便把孝义之家都请到京城,并特意找江南郑家来说话。郑家家长叫郑廉。朱元璋说,天下的孝义之家你们家居首,尤其是江南一带。后来因为朱元璋这个话,郑家被称为江南第一家。(图2)

朱元璋开始给自己的孙子朱允炆物色老师了,他选了24家天下义门,孝义之家,一家选一个。选的江南第一家郑家的这个人叫郑记。朱元璋特意召见他跟他讲,你教我孙子不要教他什么法律,秦朝的时候,秦二世小的时候,跟赵高学的都是法律,学怎么治人,怎么管人,怎么样能把人控制住。朱元璋告诉郑记,你要给我孙子讲你们郑家几百年的大家族,为什么过得那么好,为什么人和人之间那样有亲情、有温暖,能够其乐融融。并特意叮嘱他,不分白天黑夜,你想什么时候讲就什么时候讲,让皇太孙就跟你学这个。朱元璋让自己的皇太孙学孝义的道理。(图3)

郑氏家族以孝义传家,受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重视,朱元璋多次接见郑氏家族的人,并对郑氏家族的人委以重任。一时间郑氏家族是朝野瞩目,飞黄腾达。但天有不测风云,郑家人虽然洁身自好,以孝行为重,但还是卷入了朝廷的是非中,以孝道闻名的郑氏家族,会面临怎样的命运呢?

图2 江南第一家

图3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郑家牵扯到的不是一般的案件,而是天字第一号大案:谋反。谋反的主要人物是胡惟庸,胡惟庸案是明朝初年的大案,牵扯三万多人,三万多人为之人头落地。朱元璋处理胡案绝不手软,杀了一个公爵、21个侯爵。包括朱元璋太子朱标的老师宋濂的儿子。差点把宋濂也杀了,多亏贤德的马皇后出来为宋濂说话,说老百姓家请一个家庭教师,都对教师那么尊敬,咱们皇家对老师这么刻薄,动不动就杀头,这能行吗?朱元璋才没杀宋濂。朱元璋处理这件事非常严厉。跟这个案件沾边的人,不问青红皂白,只要你跟胡惟庸的案挂上钩了,就是死罪。这个案件是朱元璋亲自抓的。在办案过程中,查到江南郑家介入了胡惟庸造反案,证据是胡惟庸有三千贯钱放在了郑家。三千贯钱大概相当于当时的三千两银子。就这一条,他们有经济往来。牵扯这个案件的基本上都是家破人亡。案件报上去了,郑家知道。郑家负责人郑廉有一个弟弟叫郑湜,郑湜和郑廉兄弟发扬他们郑家的传统,郑家第四代祖先曾争死,这哥俩也争着代表家族被皇帝砍头,希望家族能够保全。这个消息传到朱元璋耳朵里。朱元璋决定对郑氏家族赦免。原因是因为他一家争死吗?不是,而是另有原因。朱元璋特意把郑廉叫来,跟他讲,你们家族被赦免了,为什么呢?因为你们家是受害者,你们没参加谋反。朱元璋有自己的道理,朱元璋说,胡惟庸在你们家放了三千贯钱,你知道胡惟庸是什么目的吗?朱元璋说,这背后有原因,什么原因啊?胡惟庸要生利息。胡惟庸是垂涎你们的大家族,要把你们家族据为己有。胡惟庸地位那么高,即便郑氏家族有一点财产,也不值得胡惟庸图谋霸占。但是朱元璋觉得要霸占郑氏家族还是个阴谋,郑氏家族是值得霸占的,他心里对郑氏家族很当回事。他以为胡惟庸也是这么想的。他说,这是一个阴谋,朕看出来了。我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制止了你们家被骗,你们家不仅没有参与谋反还是受害者,当然要宣布无罪。不仅如此,朱元璋话题一转说,你们郑氏家族能人挺多,你再给朕推荐几个,朕还要重用他们。牵连谋反这种大案,郑氏家族不仅没有得祸,反而得福。家族又推荐出几个人朱元璋委以重任,包括要跟郑廉争死的郑湜,直接派到福建省当最高的民政长官布政使司。

朱元璋去世后,太孙朱允炆继位,发生了“靖难之役”,四皇子燕王朱棣篡权。朱棣也面临一个问题,怎么处理江南郑家。因为江南郑家参与了对他的抵抗。江南郑家是皇太孙的老师,据说他家有十个大柜,其中五个柜里面是兵器,随时准备用来保卫皇太孙跟燕王朱棣拼命的。朱棣打下天下之后,对那些反对他的人可以说是赶尽杀绝,用的手段非常残酷,在历史上罕见。江南郑家在名单里。据传,江南郑家还有一位跟建文帝一起逃跑了。江南郑家涉入政治如此之深,可是在处理的结果上,又让大家出乎意料。明成祖朱棣直接颁布命令:江南郑家赦免无罪。江南郑家又没事了。江南郑家之所以能够受到明代两代君主特殊照顾,就是因为他的这种地位,是皇权格外关注的,轻易不能动,因为皇帝掌握的权力,真正的皇权有多长时间?有的几十年,短的十几年,像秦朝,统一之后14年王朝就灭亡了,有的长一点上百年。就算上百年,几百年的王朝,家族成员间充满着刀光剑影,有几个能享受天伦之乐?你掌握了最高权力又怎么样呢?所以这些人对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是非常羡慕和向往的。

江南郑家卷入朱元璋时期的胡惟庸案,以及燕王朱棣篡位这些历史大事件中,但郑家却在接连的血雨腥风中保全了下来。除了统治者出于维护孝道的考虑,以及郑氏家族的家长以身作则之外,还在于郑氏家族制定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家规。(图4)

《郑氏规范》一共有168条,这是郑氏家族的家规汇编。这168条,不是一时间由一个人苦思冥想写出来的,它是经过多少代人总结梳理,最后形成的家规,《郑氏规范》是真正使得郑氏家族源远流长,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

《郑氏规范》规定了什么呢?

其中有一条规定,青年男女结婚,一定要看对方的道德人品,不能光看对方的经济实力,道德人品是最关键的。这样的大家族,如果有些人的操守有问题,这个大家族离四分五裂就不远了。这个婚姻观家族历经几百年,最后达到三千多人的规模,一直遵守。

除了婚姻观以外,这个家族规定,对待所有家族成员一视同仁。三千人不可能在一起,家族有的分支,因种种原因生活得比较差一点,过节的时候,包括婚丧嫁娶的时候,要由整个家族给他们以经济的保障,不能有谁因为穷日子过不下去。这增强了家族的亲和力,大家对家族很认同。

这个家族还规定所有的人都要守法,尤其是出去做官的人。如果发现有贪赃枉法的,家族做除名处理。郑氏家族不承认你,你死后不要进郑氏的公墓、祖坟,郑氏家族从亲情的角度把你开除了。有人统计,经过宋、元、明、清四个朝代,郑氏家族一共出了173位高官,没有一个贪官。

如果进入时间隧道我们看一看,黎明的时候,这个家族敲四声钟,家族的人都要起床,不允许有偷懒的。然后梳洗打扮,响八声钟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要聚到祠堂里,这是一天的开始,由家族的族长,也就是家长宣读家训。其中有这样的内容:爱子孙者遗之以善,不爱子孙者,遗之以恶。就是如果真的爱惜后代,就要把你身上善良的品质传下去;反过来如果不爱后代,就把不良的习气传下去。

图4 明成祖朱棣画像

图5 曾国藩

图6 曾国藩之子曾纪泽

这个家族的家风,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带动非常大。我在讲这类家族的事迹的时候,有些朋友,包括一些学生的家长,跟我探讨,他说,这个家族很好,这样的风气我也很羡慕,但是如果我这样做,会不会有副作用?比如培养的孩子不太适应比较恶劣的环境?孩子会不会吃亏? 要不要学这样的家族?在现代社会里,江南郑氏家族的以孝传家,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家风,还值得学习吗?家长们的担心不无道理,毕竟郑氏家族离现在已经有些遥远,而且郑家还受到皇帝的特殊垂青。这也许是一个家族的特例呢?时间发展到了近现代,这种传统社会里的家族文化,还能适用吗?

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也是一个大家族,这个家族没有郑氏家族历史那么久远,似乎影响也没有那么大。但是这个家族对我们近代中国人来说确实很熟悉,这个家族是湖南湘乡的曾氏家族。曾氏家族著名的人物曾国藩是晚清重臣。这个家族可不是从曾国藩这一代开始的,他的爷爷、父亲和他都是读书人,但是没有什么功名,到他这一代开始发达了。可是在他进北京做官的时候,他的爷爷告诉整个家族,宽一(曾国藩的小名)到北京做官,但是我们曾家不依靠他做官,曾家的家风不能改,还要跟以前一样朴实。所以后来曾国藩做了大官,他开始影响家族的时候,他特意说,家族里的成员,尤其是青少年,钱不可多,不要给他那么多钱。衣不可多,这会助长孩子的奢侈之风。我们看看对待孩子教育,曾国藩的独到之处。(图5)

曾国藩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曾纪泽从小玲珑剔透,聪明过人,曾国藩有点忧虑。有些人看到孩子这么聪明会高兴,他不是,他觉得,这个孩子气质中缺乏根本的内容:浑厚。一个男子,要有一种浑厚之气,他感觉这个孩子将来不能自立,缺乏一种更健壮的精神。所以他一再跟这个孩子讲,你要注意,包括说话、举止,要注意养成一种厚重的风格。这个孩子后来按照曾国藩的培养长大成才了,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晚清的时候,中国外交方面应该说非常弱,很多不平等条约都在这个时候签订,而曾纪泽在新疆签的《伊犁条约》,尽最大的可能维护了国家的合法权益。曾纪泽后来的贡献,应该说跟曾国藩早期的培养密不可分。(图6)

曾纪泽有一个弟弟叫曾纪鸿,他喜欢数学。曾国藩告诉他,喜欢数学没有关系,但是你也不要太用功,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都使出来。不是让他更换兴趣的方向,而是告诉他,从乐趣入手。这非常符合教育学的原理。所以曾国藩培养孩子,是培养有厚重的精神,厚重的品质,要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做事。曾氏家族在中国近现代发展中,经历了社会转型,由清朝到民国,由民国到共和国,一直到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不像一些靠外在力量的家族,最后烟消云散,曾氏家族在各个转型时期始终人才辈出。

这个家族家族文化的影响力今天也仍然为我们所熟悉、所称道,所以《曾国藩家书》一直长销不衰,不同时代的人都能在这里获得一种家庭教育的智慧。这就是家族文化。

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家风,实际上是我们学习《孝经》,学习历史最关心的问题。孔夫子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孔夫子特别谈到,一个家庭,父母二人在教育子女上要有分工。就是父亲要像父亲,母亲要像母亲。伟大的母爱,为人所称道,可是父爱,父教该怎么做,往往不太清楚。孔夫子讲,在一个家庭里面父亲非常重要。孔夫子的意思,父亲身上,蕴含着两种教育的职责,一个当然是对孩子要爱;另一方面,父亲要给孩子讲他面对社会该怎么做。所以,在中国古代社会家庭里,父母是有分工的,我们称自己的父母,母亲叫家慈,父亲,家严,父亲会严肃一点,会给你讲社会上的常识,伦理。分工是明确的,分工是必要的。

有些人会说,时代变化了,如果家庭有变故怎么办?现在社会跟古代社会不一样,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女主内、男主外,而现代社会很多女士有社会身份,女企业家、女政治家,很普遍,母亲也同样可以给孩子讲社会教育这一部分。单亲家庭更是如此。所以在这里强调的父教不是只有父亲能说,实际上强调的是社会教育的内容,只不过一般家庭,父亲在这方面应当承担得多一些。

实际上,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单亲家庭,这方面做得也很好。比如儒家孔子、孟子。孔子、孟子都是早孤,父亲都去世得很早,两位伟大的母亲培养出了儒家的宗师。大家都很熟悉“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开始家住在一个坟地,孟子天天学人家怎么哭,怎么出殡,社会环境不好,孟母决定搬家。搬到一个市场上,市场做买卖的,干什么的都有,孩子又学会了吆喝。最后孟母把家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在这里看到了师生之间的彬彬有礼。这个故事表明,社会教育的内容非常重要。我们说这个孩子“有所养无所教”,这个话说得实际很严厉,指的就是这方面的内容,不完全是一味地爱。(图7)

有人会问,完全听父母的,父母做的就对吗?完全听他们的可以吗?这个问题不仅我们有,曾子也有,曾子把这个尖锐的问题向孔夫子提了出来,我们看孔夫子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高中关于孝道的作文 篇4

說實話,我自認為我是一個很理性的人,所以在看到這樣的事情時,我的第一反應不是憤怒,而是思考這個家庭中子女與父母的關係究竟是怎樣的,子女與父母是要有多大的矛盾才能讓他們如此安置年邁的父母而忘了父母曾經的生養之恩。

(1)父母的忽略

講到原因,我想到的第一個原因就是這個,80后的孩子不像我們現在90后的孩子因計劃生育所以個個都是父母捧在手心裡的寶,而是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血緣親戚一大堆。雖說天下哪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不可否認,孩子多了,煩心的事也就多了,父母自然而然會因為家庭或個人的原因在不經意間偏愛其中一個孩子,而忽略了其他的孩子。

哪個孩子不渴望父母的關注,卻因父母無意間的忽略受到了傷害,數次多了,便自我感覺父母不愛自己了,長大了,只記住了父母的不好的他們,親情自然也就淡了,怨或恨卻增加了。於他們來講,只是遠離父母已是仁至義盡,想要他們好好的贍養父母,呵,那純屬扯淡。

(2)父母財產分配不均

俗語說人多好辦事,可這個道理在贍養父母的問題上卻並不靈驗。子女多了,當他們成家立業另立門戶之時,大部分父母都會因林林總總的原因使某個孩子的財產比其他孩子的要多。良心好點的,最多也就在心裡抱怨一下,該有的贍養費卻不會少上一分錢,可是親情卻也淡了,調查一下不難發現他們回家的次數也少了。

至於沒有良心的人,我想不需要我說大家也都知道,眾多的糾紛案例中可是有不少都是因為財產分配不均引起的。

(3)愛人與父母的隔閡

有使以來,因自身愛人與父母的關係不好鬧上法庭的贍養糾紛同樣不少。不是他們不愛父母,而是相比較而言他們更愛自己的另一半。以他們的立場來看,一邊是一起度過前半生的年邁的父母,一邊是將要一起度過後半生的妻子,即使是願意贍養老人,也會因為新婚妻子的枕邊風而遠離老人,不與父母住在同一個屋檐下。在他們的想法中還是愛人重要,至於父母,給點錢也就差不多了。

這並非危言聳聽,任何一個人處在贍養父母與維繫自己小家庭安穩的矛盾中都會舉步維艱,大概只有父母曾在年少時給予他深刻的感動的人才會站在父母這一邊吧。

……

尊老,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需要傳承與發揚的,可是現在的人們總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與父母鬧上法庭,難道他們忘記了嗎,忘記了父母把自己從小養大,付出的心血、傾注的愛心?

雖然那案件最後已然完美解決,可我卻並不認為這是值得慶賀的事情。當贍養父母的問題鬧上法庭,當兒女與父母站在對立面時,我深刻的懷疑親情是否還在,即使贍養問題最終得到解決那又怎樣,父母的心已然凄涼。

俗語說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而父母給我們的,又何止是滴水呢?父母恩情深似海,他們給我們的是整個大海,我們應該懂得回報,懂得孝道。

关于孝道的相关高一优秀作文 篇5

现代时期,就有许许多多的孝子,陈毅元帅就是其中的一个,路过自己的家乡,回家探望母亲发现母亲已经大小便不能自理了,就给母亲洗了一些脏衣服做了一些家务活儿,陈毅元帅每天工作繁忙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但每天都要抽空来孝敬母亲,何况我们还是有大把空闲的小学生。

我家因为开了一个小饭店,妈妈一个人一身兼数职,跑上跑下都是妈妈在忙,由于家务活儿干的太多腿关节这儿很酸,每天下午放学写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我就给妈妈捶捶腿,让她放松放松;妈妈每天头痛都要吃药,每天早上我起来给妈妈准备好一杯热水和吃的药片。他们忙起来了可能会有“健忘症”容易把这件重要的事情。

我们现在是一名小学生能力不大,不能为父母做什么事,但是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孝敬父母的事情,父母让我们上学读书就是为了让我们能有一个好的前途、好的未来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辜负了自己的父母读好书,读透书,学到无限的知识这就是我们对父母应该尽到的孝敬。其实尽孝并不难,给父母泡一次脚,帮扫一次地,给父母倒一杯水,为他们捶一次腿等,这些都是尽孝。尽孝就在身旁的点点滴滴。

关于孝道的名言警句 篇6

2.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萨克雷)

3.河里孩子岸上娘。

4.娘痛儿,路样长;儿痛娘,线样长。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哭一场 。娘想儿,长如江;儿想娘,扁担长 。

5.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6.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维吉尔

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8.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9.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

10.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

11.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12.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后汉书》

1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14.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15.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字严

16.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17.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18.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9.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何铸

20.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21.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22.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锦》

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4.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25.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26.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

27.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维吉尔

28.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29.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关于孝道的国旗下讲话 篇7

在演讲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一个礼拜会给父母打几次电话?常说的话是什么?我相信,很多同学和我一样,放假前会打电话告诉他们,他们的女儿要回家了。

最常说的话大概就是:“喂,妈,我还有两天就要回来了,我想吃你烧的红烧肉。”我想问问在座的,有多少人在和父母打电话的时候问过他们最近身体怎么样?

也许你没有办法体会这么一句轻飘飘的话,在他们看来有多么大的温暖。

我们总是一味的向他们诉苦、抱怨、索取,而没有真真切切的关心过他们。

当我们仔细的去观察父母时,会发现父母的举止不再像以往那般利落,声音也不再像以前那么洪亮了。

是谁,把岁月的霜雪洒落在他们的发梢?

是谁,让升腾的雾气模糊了他们黑色的眼眸?

是谁,将生活的重担压在他们瘦削的肩头?

是谁,令他们日复一日劳苦却甘之如饴?

是无私的爱子之情吧,为了我们,父母呕心沥血。

我今年十七岁,我妈妈今年四十八岁,说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羞愧,因为我不记得她的生日。

现在的我们,一年年的收着父母给我们的生日礼物,却从来没想过他们的生日是几月几号,我们不问,他们不说,默默承受。

当岁月的痕迹留在妈妈的眼角,当缕缕青丝中赫然掺杂着白发,我不敢相信,也无法接受,我一天天在这里努力长大的时候,他们却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悄悄地老了,我们在悄然而逝的时间里留下了太多悲伤。

我们慢慢懂得了时间的无情,慢慢懂得了成长的残酷,原来我们的成长,是以父母老去为代价的。

也许我们潜意识认为,他们不会离开我们,但是要知道,成长的代价就是在你还在为了自己的事,而忽略父母的时候,在不经意间时间已经拿着他们那把无情的刻刀,在父母的眼角留下深深的镌痕。

是因为成长,我们懂得了离别;是因为成长,我们懂得珍惜;也是因为成长,我们开始懂得孝顺。

我知道,如果我好好学习,爸妈会开心;如果好好的照顾我自己没有生病,我爸妈在家里不会挂念,会开心;如果我尽自己的努力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即使我没有成功,我父母也会开心。

孝,不就是为了让父母开心吗?

一句问候,一声关怀,为父母做一顿饭,为他们买一双鞋,事不在小,因为有爱在里面,一样能让父母觉得欣慰。有爱,有心,有行动,就是孝啊。

诗书立业,孝悌做人。

世界只给我们有限的时间和父母相处,对于父母的涌泉之恩,难道我们不应该涌泉相报吗?

关于孝道的国旗下讲话4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孝道、孝心、孝敬,孝字,上边是个“老”字头,下边是个儿子的“子”字。意思就是说,当晚辈的应当孝敬长辈。巍巍中华、泱泱华夏。我们的民族自古以来都是崇尚孝道的民族。“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在古代,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在这天,韩瑜老师为了挽救父亲的生命,毅然将自我的左肾,捐给了生命垂危的父亲,被誉为“大孝女”;大学生孟佩杰“带着瘫痪的养母上大学”,租住房子给予养母悉心照料,被誉为恪守孝道的“最美女孩”。古往今来,感天动地的孝道故事、感人肺腑的孝心楷模,不胜枚举。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生我养我教育我,其恩重如山,其爱深似海。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受恩不忘,知恩图报,羊、鸦亦如此,何况我们人呢?仔细回想,夏天那一盘甘爽的西瓜,冬天那一杯温热的牛奶,学习时那一句关心的问候,玩耍时那一声留意的叮咛……父母总是在暗处默默地做我们成长的基石,多少苦累,却从未说过一次。对于如此莫大的恩情,我们怎能不给予回报呢?

我的爸爸是一个单位的办公室主任,我的妈妈是一位小学教师,每一天工作都十分繁忙。每一天下班回来,他们拖着疲惫的身子,既要加班工作,又要操劳家务;既要照顾年迈的婆婆爷爷,又要给我辅导功课。每当我看见爸爸的两鬓又增添了白发,妈妈的脸上又新长了皱纹,我就内心就像针扎一样,感到无比的内疚。爸爸的日复一日的咳嗽、妈妈的一遍一遍的唠叨告诉我:他们累了。他们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们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解渴;他们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颗真诚的感恩之心去安慰安慰。

生活并非想象中那样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们无法体会的,此刻我们虽不能与父母分担生活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但我们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父母,尽自我所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来减轻父母的一点负担;我们能够出门时说一声“再见”,进门时抱一个微笑,让爸爸妈妈的心里充满阳光;我们能够动一动手,搬一把椅子给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给父母痛饮;我们能够动一动口,说一句真诚温暖的话语给父母听听,解除他们的疲劳,驱散他们的心病。孝敬父母,其实并不难做到。

关于孝道警句 篇8

2) 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格言集锦》

3)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西塞罗

4)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5)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6) 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7)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9) 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劝孝歌》

10) 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劝孝歌》

11) 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劝孝歌》

12) 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13)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经》

14) 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15)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16) 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对联集锦》

17)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18)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二十四孝·为母埋儿》

19)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庐

孝道的传承作文 篇9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孝道的传承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孝道的传承作文1

崇尚孝道生命是一种幸运,生命是一种奇迹。生命在茫茫宇宙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却是父母赠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鸦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情

——题记

感恩祖国,赐予我们诗情画意的河山,感恩青春,赋给我们缤纷多彩的梦。感恩老师,似蜡烛燃烧般的无私,更感恩父母,给予我们无尽的呵护与关爱

我曾经,体会不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父母这般深情,甚至于觉得诗人太过矫情与做作,曾固执地认为,父母对我更多的是苛责,却不曾发现,父母将无尽的关爱隐藏在心底,埋藏在点点滴滴

总是不曾注意到,过马路时父母都会轻轻的牵起我的手,买菜父母总喜欢问我想吃什么,在书桌台前总有一杯温热的牛奶........可面对这些,我回给他们的更多的是漠然与一句漫不经心的‘’随便‘’,我后悔,渐渐地,我开始懂得了,父母的爱.......刚回家,父母总会问我冷吗,并将我冰冷的手贴近他们的脸颊,饭桌上,总有冒着热气的饭菜,生病时,父母焦急的面孔,感冒时,桌前的药.......父母的爱,隐藏在点点滴滴

父母的爱,真的很简单,但却不平凡,父母的爱,是简单,亦是伟大,面对犹如滔滔江海的爱,我想回报他们,才发现,自己竟似滴水,无以回报他们的爱,才发现自己是那么的自私,面对他们的无私,我又能怎么做?替他们捶肩捏背,为他们端茶,以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不与他们拌嘴,可是,面对他们,自己做的这一切太过渺小。母亲的分娩之痛,我体会不到,父亲的劳累奔波,我亦感受不到,我又如何才能做到他们的那般无私,我唯有承载着他们的爱,驶向前方充满荆棘的路,去击碎前方的困难与阻碍

唯有感恩,感恩父母的苛刻,感恩父母的唠叨,更感谢父母的爱,我会用感恩的心,感谢你们对我无尽的关爱

孝道的传承作文2

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神。孝是中华民族不变的传统,在各个朝代,孝一直处于传统文化的首位,白善孝为先。中华历史上有众多的关于孝的例子。我就在以下举一个不太著名的例子。

古时候有一位孝子,他在全国都非常有名,皇帝亲自为他写了一块扁,“天下第一孝”。他的家乡在北方,冬天天气十分寒冷,他的父亲因为天冷,腿生了病,每天只能做在家中,不能活动,孝子每天用温水来温暖父亲的脚,每到冬天他家的柴是最多的,炕是最暖的。但他的父亲每到冬天就不太开心,几年过去了,他发现父亲在平时总是东家坐坐西家聊聊。他知道一到冬天父亲就只能坐在家中,不能出门走动,他便开始学习关于药物的知识,他此后经常出没于深山之中,有时药草生长在悬崖,有的是生长在沼泽,有的是生长在雪山…….经过多年的采集,他终于把父亲的腿治好了,但治好了以后,父亲又开始在村子里活动,因为他的父亲每天都在寒冷的户外活动,几天后老人病复法了,又卧床不起,刚开心几天的老人又不开心了,他用仅存的药把老人治好,但他不允许老人出门,他四处寻找可以根治寒疾的疗法,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一位猎户告诉他,雪山上有一种貂,它的皮毛可以用来治寒疾,他用高价请猎户去打一只貂来,猎户说这种貂是打不到的,如果你真的孝顺的话,你脱下衣服躺在雪山上,他就会来救你,这样你就可以抓到它,孝子当天晚上就上雪山了,夜里下起了大雪,整个村子都变成白色,猎户早上去找他,在他躺的地方,雪已经把他埋在了地下,只剩下一个模糊的形状了,猎户叹了口气,他用铁铲把雪挖开,发现他身上覆盖了一层白色的毛,猎户立即发现他没死,被貂救了,孝子回到家,把貂皮作成了一套衣服,老人又可以天天外出走动了,孝子把貂的尸体埋在家后柳树的根部,每天孝子都会来祭拜。

孝是中华传统美德中最普遍的话题,我们要发扬孝文化。

孝道的传承作文3

我们中国人几千年以来都是以孝为先。弟子规上也说过:“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褥。

闵子骞是周朝时期的人。幼时丧母,父娶某姓女为继室。闵子骞素性讲孝,对待继母像生母一样孝顺。后来继母接连生了两个儿子,于是对闵子骞开始憎恶起来。总是在丈夫面前说子骞的坏话,挑拔子骞与父亲的关系。

冬天到了,天气十分寒冷。后娘为两个亲生儿子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给子骞做的棉衣,内面铺的是一点也不暖和的芦花。芦花是水中生长的芦草,到处飞扬的那个轻飘飘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骞穿着觉得冷得很,好像没有穿衣一样。而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说:“子骞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骄养了,故意称冷。”

一天,父亲要外出,子骞为父亲驾驶车马,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吹来,子骞冷得得战票不已,手冻得拿不稳马的缰绳,将缰绳掉到了地上,马将车子差点儿拉下了悬崖。父亲大怒,气得扬起马鞭,将子骞猛打。子骞的棉衣被打破了,内面的芦花飞了出来。父亲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责骂后妻,要将狠毒的女人赶出家门,将这个心恶女人休掉。后妻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立着,羞愧得无话可说。子骞跪在父亲面前,哭着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请不要赶走母亲。”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不知让多少人所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伟大所在。

社会主义在发展,我们的精神文明也应该在发展,尊老爱幼不是我们的口头禅,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孝道的传承作文4

很小的时候,我就是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吟诵中睡着的。

上小学了,从《天仙配》的电视剧里,我看到了董永卖身葬父的感人之举,“孝恩”因之得名。

步入初中,学习了李密的《陈情表》,王祥卧冰求鲤,岳飞事亲,无一不令人动容。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为我们做了表率;孝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我们应继承和发扬,但我一直未真正明白,直到父亲为我诠释了这个字的含义。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那轮骄阳挂在空中,向大地散播热量和光明,连蝉都热得没有力气去聒叫了,繁茂的大树下也无人乘凉,大家躲在房中,不敢迈出一步。

父亲从不下厨,可是那段昏暗的日子里,他每天都去厨房,与锅、碗、瓢、盆打交道,黑米粥、排骨汤、清蒸鱼,每一样令我垂涎。他只留给我一小部分,剩下的便装在保温筒里带走。我知道,是给爷爷送去的。爷爷不是父亲的亲爸爸,是继父。爷爷病得不省人事的时候,口里喃喃地叫着爸爸的乳名,于是,除了吃饭时间,他寸步不离地守在病床前。

每次去医院探病,父亲都在床前忙碌着,用棉签蘸水涂抹爷爷的嘴唇保持湿润,清理大小便,整理爷爷衣服,每次都是这样。我不由得敬佩起父亲来。日子一天天地流逝,爷爷在父亲的照顾下渐渐好转。出院的那天,爸爸扶着爷爷走进家门时,我看到爷爷眼角边的水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每次想起,都会好奇地问爸爸:“为什么你执意一人照顾爷爷呢?”父亲只是笑了笑,淡淡地道:“他需要我,我年轻时不懂事,伤害了他老人家,现在要尽孝报恩哪!”我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问道:“现在晚吗?”他目光投向远方,依旧平淡的语气,说:“晚了,但是正因为如此,才要在现在更好地尽孝啊。你只要明白一句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到那时,才悔之晚矣。”

我还小,不懂这些话的含义。

渐渐长大了,我才逐渐明白,亲人给予了我们太多,我们还也还不尽,报也报不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说得就是这个道理。我要将孝心传承下去,好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孝心需要传承,我端起一杯茶,走到父亲面前,轻轻道了句:“您辛苦了!”

孝道的传承作文5

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拥有多达十四亿的人口。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已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年,从未变过且流传至今的那就数孝道了。

孝,乃中华民族传统之美德。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而孝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个评价人们道德素养的尺度。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孝”的概念,那么就没有资格使用“人”这个名词来称呼自己,甚至连动物都不如。羊羔尚且懂得跪乳之恩,乌鸦也知反哺之情。那么作为灵长类的我们又该当如何呢?

古时候《二十四孝》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耳熟能详,故事中的人物也都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然而,又过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到了这个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向他们那样去孝敬自己的父母呢?在这个现实主义的物质社会,很多人也都变的现实。一味追求自己的地位、赚取自己的薪水、寻求自己的恋人,那么又有谁能够真正想到过自己的父母呢?很多人以为能给自己的父母足够的零花钱,让他们住豪宅就是尽孝了,且不知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于是“空巢老人”就应时而生。而那些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就是关爱,能够儿孙绕膝,享受一家人美满的快乐。

然而,这些正是那些做子女的所不能给的。因为他们要工作、要赚钱、要追求地位。然而我们反过来想一下,自己的父母都已年迈,这些做子女的又能尽孝几年呢?且不知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恳请那些正忙于工作的子女们好好反思一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尽孝。哪怕是陪父母逛下街、看场电影、聊聊天~这些看起来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情却恰恰是父母最需要的。这平凡的一件事就能让他们高兴好几天。如此看来,尽孝又何尝不是一件简单而有趣的事情呢?

所以了解自己的父母,认清父母的需要,让父母快乐,让自己问心无愧才是你当前最应做的。现如今,我们不仅要知道“百善孝为先”,更要做到“百忙孝为先”。把手头的工作放一放,多陪陪父母,这样才能真正履行好一个做子女的职责,才能真正把“孝”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孝道的传承作文6

孝,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文化。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孝文化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维系家庭和睦,增强民族团结,稳定社会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言名句,是教育我们要孝老敬亲,从小就要对父母、亲人百般孝顺和爱护,我们几乎就是背着这些名言名句长大的。幼时,我们一定想:长大后一定要对父母和亲人好,可是现在社会上有些人的行为动作令人发指。我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则令人心酸的,又令人发指的新闻:一位母亲亲手把儿子抚养大,她的儿子长大了,竟然觉得母亲很碍事,便将母亲扫地出门。无论刮风下雨,老母亲只能一人流落街头,靠乞讨为生。看完后,我愤怒了:怎么可以这样?有这样的儿子还不如没有,简直冲破了做人的底线。这名男子的做法简直有辱我们这个一直以来以孝闻名于世界的中华民族!

当然,世界上也不缺乏有孝心的人。看完下面这个故事,也许你会欣慰多了。

孙朋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只因为她的一片孝心,感动了千千万万个山东人。她刚嫁给丈夫时,丈夫就经常生病,以至生活不能自理。婆婆也愈渐年迈,从此,家庭中一切重担就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她每当干完农活就赶紧回家,她知道,年迈的婆婆肯定会很担心。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无怨无悔地照料着年迈的婆婆和多病的丈夫,风雨无阻地撑起一个家。如今,她把婆婆照料地很好,丈夫的病也有所好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的脸上充满了美丽的笑容。这笑容,这孝心,有谁能不感动呢?

孝老爱亲,也要我们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传承一代又一代的美与爱。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尽量为父母做什么:比如帮他们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他们捶捶背,揉揉肩,不要让他们操心……这是我们每个子女都应该做的。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朋友笑了小学一年级叙事作文150字下一篇: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