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安全卫生规章制度

2024-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餐饮安全卫生规章制度(推荐8篇)

餐饮安全卫生规章制度 篇1

一、食(饮)具。用具清洗、消毒在专用区进行,内设有专用的洗、消设施,各类设施明显标示用途,设带盖的废弃物盛放桶。

二、食(饮)具、用具清洗做到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

三、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食(饮)具、用具分开存放,消毒后的食(饮)具、用具贮存在专用装有防护门的保洁柜内,保洁柜定期清洗消毒并不存放其它物品。

四、定期检查消毒设备、设施、所用药剂及浓度是否正常使用。

五、消毒后的食(饮)具、用具符合《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的规定;食(饮)具感官符合卫生要求,物理消毒(包括蒸气等热消毒),食具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化学(药物)消毒:食具表面无泡沫、无洗消剂的味道、无不溶性附着物。

餐饮安全卫生规章制度 篇2

1 加强领导, 健全机制, 卫生监督公示制度顺利启动

自卫生部把姜堰市列为餐饮业卫生监督公示制度试点市以后,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餐饮业卫生监督公示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 把餐饮业卫生监督公示制度的实施作为创新卫生监督工作摆上突出位置。

1.1 强化组织领导, 健全组织体系

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的姜堰市餐饮业卫生监督公示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研究和解决公示制度实施工作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和困难并将参加卫生监督公示制度和政府公务接待招标挂钩, 凡是获得“苦脸”标志的餐饮单位将取消其参加“政府公务接待招标”资格。市卫生局也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 主要负责组织开展卫生监督公示工作, 市卫生监督所抽调精兵强将, 实行工作分片包干, 各尽其责, 确保卫生监督公示制度的有效实施。

1.2 深入宣传发动, 营造舆论氛围

在餐饮业卫生监督公示制度实施工作中, 我们始终把宣传放在首位。2004年11月份, 姜堰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播了电视新闻栏目《每周卫生监督报告》, 到目前为止共播出了165期。《本节目》开播以来, 以敢说真话、敢曝问题、贴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 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 有力宣传了卫生监督工作, 加大了卫生舆论监督力度, 走出了一条基层卫生监督宣传工作的新路子。自2007年4月份以来, 我们先后召开了卫生监督公示制度宣传会议5次, 在《新华日报》、《泰州日报》、《泰州晚报》、姜堰电视台、电台、省卫生监督所网站、卫生局网站发布各类卫生监督公示制度信息30多条, 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1.3 坚持培训先行, 保障效果到位

为认真执行餐饮业卫生监督公示制度, 我们首先组织了卫生监督员业务培训会和公示制度专题研讨会, 以保证公示监督检查的一致性, 确保检查结果和所贴标志准确公正, 提高结果的可信性, 从而确保餐饮业卫生监督公示制度试点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和合法有效。其次, 组织开展相对人培训, 我们先后组织开展了大中型餐饮单位卫生监督公示制度研讨会、餐饮业卫生监督公示制度试点动员大会、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员培训会, 使各餐饮单位了解开展公示制度的意义和工作要求, 使广大餐饮单位积极参与卫生监督公示工作, 自觉维护“笑脸”标志的权威和尊严。

2 制定方案, 内强素质, 卫生监督公示工作质量得到保证

根据卫生部文件精神, 结合我市实际, 我局制定并下发了姜堰市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公示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明确要求从2007年6月份起集中一年的时间在全市开展餐饮业卫生监督公示制度试点工作, 具体分三步实施:8月份开展全市所有政府公务接待中标餐饮单位卫生监督公示, 9月份开展全市所有学校食堂卫生监督公示, 10月份开展城区其他接待能力在50人以上的餐饮单位卫生监督公示, 为保障公示工作质量, 我们狠抓执法能力建设, 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2.1 继续办好“周末法制课堂”

掌握法律、精通业务的执法队伍是卫生监督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为此, 我们在往年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每周五集中全体卫生监督员业务学习2小时, 学习法律法规及卫生标准, 及时通报和反馈卫生监督公示工作的经验和问题,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卫生监督公示工作水平和能力。

2.2 开展好卫生监督公示文书的月度点评活动

我们在2006年执法文书点评活动的基础上, 增加了卫生监督公示文书月度点评, 点评采用科室互评、稽查科点评、所长点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各科室间互评时, 实行主点评人制和科室负责人审核把关, 每次点评时由科室安排1名监督员做主点评人, 所有监督员依次轮流做主点评人, 从而为卫生监督员提供一个学习培训、工作交流、促进提高的新平台。

2.3 继续开展好执法能力建设主题活动

我们在2006年开展的行政处罚模拟听证会、执法图片摄影比赛、现场快速检测仪器操作比赛、卫生法律和专业知识竞赛、执法文书制作比赛等执法能力建设活动的基础上, 继续以“岗位练兵、岗位成才”为主题, 加强卫生监督公示技能竞赛活动, 通过活动的开展, 提高全所职工参加卫生监督公示工作的热情, 提高工作水平, 增强职工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

3 明确目标, 完善制度, 卫生监督公示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3.1 强化目标管理

为使卫生监督公示工作全面落到实处。我市严格按照卫生部要求确定城区所有餐饮单位和全市所有学校食堂为试点单位, 加强目标管理和督查。一是与所有卫生监督员逐一签订公示工作责任状;二是和餐饮单位签订了卫生监督公示承诺书, 形成一级抓一级, 一级管一级, 一级向一级负责的责任机制, 使卫生监督公示工作的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更加规范有序, 使公示工作责任更加具体化、规范化。

3.2 强化内部监督

我们把卫生监督公示工作作为稽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 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法, 重点检查监督员是否依法公平、公正、公开开展执法检查和确定“笑脸”标志, 确保公示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3.3 强化社会监督

我市进一步完善卫生执法社会监督网络, 聘请行风监督员, 主动邀请人大政协的领导视察卫生监督公示工作, 自觉把公示工作置于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之下, 采取发放函调信、明查暗访等活动, 主动了解被监督单位和社会各界对公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动员社会各方力量, 共同参与, 着力将卫生监督公示工作付诸阳光下, 确保餐饮业卫生监督公示试点工作的圆满完成。

4 创新思路, 突出重点, 推进卫生监督工作跨越发展

自2003年12月我市卫生监督所成立以来, 我们一直把创新贯穿于卫生监督工作的全过程, 下一阶段, 我们将在做好餐饮业卫生监督公示制度试点工作的基础上, 创新工作思路, 突出工作重点, 加强执法能力建设, 推动我市卫生监督工作再上新台阶。

4.1 全面启动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为进一步健全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增强全社会食品卫生安全意识, 注重从体制、机制和法制等方面建立和完善长效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体系。2008年我们将在全面启动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 将餐饮业信用体系建设和卫生监督公示制度有机结合。通过开展“食品卫生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示范街、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发挥一批卫生设施完善、诚信可靠、卫生安全的餐饮单位的示范作用, 以点带面, 推进全市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

4.2 全面推广卫生监督公示制度

2008年年底, 我们将认真总结餐饮业卫生监督公示制度的经验和教训, 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研究扩大实施卫生监督公示制度的行业, 计划在2009年年初启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公示制度, 2009年下半年启动职业卫生监督公示制度, 全面推进卫生监督公示制度在卫生监督领域的应用, 打响卫生监督公示品牌。

4.3 认真组织开展卫生监督系列科研活动

在创新业务管理工作的同时, 我们认真组织科研攻关活动, 培育创新思维。目前, 市卫生监督所已完成并获得泰州市政府三等奖的科研项目有2项, 已经立项正在开展的省级科研项目1项、市级科研项目4项。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科研立项, 突破了多年来基层卫生监督战线无科研的传统思想禁区, 培育了创新思维, 拓宽了大家的视野, 为基层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干部职工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研究意识、协作意识和成果意识。2008年我市将组织业务骨干, 成立卫生监督公示制度科研项目组, 明确项目责任人, 组织学习相关理论, 了解相关科研信息, 在广泛调研和创新的基础上, 开展卫生监督公示制度相关的科研课题, 撰写科研立项报告, 积极推进了我市卫生监督工作高质量地开展。

浅析卫生监督投诉举报制度 篇3

关键词:投诉举报;调查处理;查处效率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群众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近年来卫生监督所在受理涉及餐饮服务、医疗服务、饮用水和涉水产品等方面的投诉举报明显增多,随之而来的社会矛盾也在逐渐升级。为规范投诉举报工作,及时处理公共卫生事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本文通过对投诉举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而提高查处投诉举报的效率。

一、投诉举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投诉举报工作是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相当一部分投诉举报是在投诉者与被投诉者双方协商不成出现纠纷的情形下而进行的举报,因而其工作面广而且复杂,衛生监督员在处理投诉举报时难以避免会出现以下问题:

(1)接到投诉举报后,对投诉举报的调查处理更重视被举报人是否有违法行为,这无形中将投诉举报的处理标准上升为行政处罚,而忽视对投诉举报反映情况的核实,尤其是一些食品安全问题,证据比较难固定,投诉举报人反映的情况已经发生,行政违法行为已经结束,卫生监督员事后进行的调查处理已经缺乏时效性,故对此类投诉举报的调查处理时常流于形式,而并不能真正的对此类违法事实进行查处,所以重复举报的情况经常发生,进而造成处理投诉举报的效率较低。

(2)投诉举报中的事实认定时常缺乏相关证据的印证,使得整个证据链缺乏完整性。卫生监督员对投诉举报的调查经常是仅凭现场所查见情况,以及根据被举报人的口述主观推定是否存在违法行为,而缺乏对举报人进一步详细了解情况,以及对相关的证人的询问调查。例如举报餐饮服务单位人员没有健康证的情况,现场调查中被举报人正好不在岗位,卫生监督员没有进一步调查餐饮服务单位用人情况,以及向在场工作人员询问,便认定投诉举报的情况不属实。

(3)卫生监督员对投诉举报的调查处理结果记录的不完整及表述的不准确。在实际工作中,一部分卫生监督员认为举报的违法事实不存在或者社会影响不大,便对调查处理的情况简单描述并记录,而一些事关当事人切身利益的投诉举报,投诉人对于回复的内容相当重视,稍有马虎,便会引起投诉人对卫生行政部门的不满与不信任,进而造成行政部门公信力的下降。所以现场调查笔录或者检查笔录的书写规范是有必要的,这样才能更好的还原整个投诉举报的过程,使得投诉人对于卫生行政部门的答复满意。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

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卫生监督投诉举报工作机制的完善迫在眉睫。

(1)严格执行投诉举报受理登记制度。通过实行24小时投诉举报电话值班制度,向社会公开投诉举报途径,安排人员24小时接听,实行首问负责制,接报人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将举报事项详细记录,并及时向领导汇报举报情况。

(2)着力增强投诉举报调查处理能力。定期通过视频系统、网站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有效提升卫生监督员的执法能力。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模拟演练,切实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协调能力和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同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积极做好解释工作,缓解举报人情绪,化解双方当事人矛盾,使得投诉举报都能得到解决。

(3)提高投诉举报查处效率。卫生监督员对于职责范围内的投诉举报案件应立即赴现场调查,保证举报案件处理的时效性。认真及时做好投诉举报应急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利益被侵害问题,查处违法行为,消除公共卫生隐患,不仅是是体现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行政效能,为民服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卫生监督工作的一种有力措施,弥补了日常监督的不足,特别是在目前单位人员少,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通过投诉举报,可以发现好多处于萌芽状态的卫生隐患和违法行为,并及时予以制止。同时对于投诉举报中查实的违法行为应及时立案查处,把投诉举报的工作制度真正落到实处,避免投诉无门、理而无果、积重难返的负面作用

(4)严格执行反馈制度确保群众满意。应当事人要求,对投诉举报事项的承办情况,事项处理结果,及时反馈当事人;对较复杂一时不能结案的案件,规定时间内采取先将初步调查处理情况向当事人进行反馈,然后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分段进行反馈,使群众真切感受到卫生监督机构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同时也是对政府的信任。

(5)建立保护举报人制度,维护举报人合法权益。为了鼓励和支持群众投诉举报,保护举报人的权益,我所建立了严格的保密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受理登记、接待和投诉举报资料的管理工作,尤其对举报材料,举报人资料进行严格管理,真正把保护举报人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原则贯彻始终。

三、结语

投诉举报是卫生监督机构的重要工作,直观地反映着卫生监督员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在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协调群众间矛盾,树立政府权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规范投诉举报工作,高效履行卫生监督职责,才能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作者简介:

餐饮安全卫生规章制度 篇4

组长:徐辉

副组长:高英

成员:高英 用餐的教师和班主任

1、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对食堂进行监督。

2、监督管理小组征询师生对食堂的意见,好的要继续保持,不足之处要尽快纠正过来,直到师生满意为止

3、监督小组主要从食堂卫生,饭菜质量等方面进行监督。

4、每月由监督小组公布一次检查情况。

5、监督小组也可不定期或突击检查。如存在问题,要对承包者给予一定的惩处,并勒令其改正。

餐具用具清洗消毒制度

1、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清洗、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餐饮具。

2、洗刷餐饮具必须有洗涤、消毒专用水池,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其它的水池混用。洗涤、消毒餐饮具所用的洗涤剂、清毒剂必须符合食品用洗涤剂、消毒剂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3、消毒后餐饮具必须储存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已消毒餐饮具应分开存放。

4、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按餐饮具要求进行消。

5、餐饮具保械应当足量密闭、定期清洗保持洁净,严禁存放私人碗筷。

原料采购索证制度

1、采购食品及原辅料时应向供货商索取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及产品检验合格证。

2、进货渠道不明,标签和说明内容不规范、怀疑有卫生质量问题的食品及原料,除查验卫生许可证外,还必须索取产品的化验单。

3、采购鲜(冻)畜肉类,应当索取畜产品检疫检验证,查看肉体上是否加盖验讫印章。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

1、新参加工作和临行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体检合格,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2、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健康检查,体检合格,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工作。

3、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从业人员应及时调食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岗位。

库房管理制度

1、做好食品数量、质量,进、发货登记,做到先进先出,易坏先用,凭单验收货时须验收货物的规格质量,生产日期,保存期是否符合规定,并索取食品合格的有关证明,不符合规定的列证食品拒不收货。

2、定型包装食品按类别、品种上架堆放,做到一货一卡,注明食品按进货日期及食品最终食用日期。

3、仓内货物要定期检查是否超过保存期,发霉变质锈盖食品,一旦发现,上报处理,及时清除。

4、应保持空气干爽,地面干燥,作好防鼠虫、蝇及蟑螂工作。

5、散装霉食品,储存于密封加盖的容器内,其他货物堆放做到定期清洁,定期化霜,生熟食品分类存放。

6、调味品存放的容器应符合卫生要求。如塑料桶其原料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品种并经出厂化验合格所有容器都应加盖。

7、保持仓库内环境卫生。

食堂卫生检查制度

建立健全完善的卫生制度是学校食堂保证师生用餐安全的基本前提:定期寻学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卫生检查是全面落实卫生管理制度的根本保证。

1、个人卫生天天查(如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澡、勤劳换衣服;不得留长发、涂指甲油、戴戒子;严禁在操作时吸烟;不得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等。)

2、食堂内外环境卫生天天查。

3、厨房、操作间卫生每餐加工烹饪、销售完毕,及时打扫并进行督促检查。

烹调加工管理制度

1、检查食品质量,变质食品不下锅,不蒸煮、不烘烤。

2、食品充分加热,防止里生外熟。

3、对含有天然毒素的植物(扁豆、豆浆等),要高温加热。

4、隔顿、隔夜外购熟食品烧后供应。

5、炒菜、烧煮 食品勤翻动,勤洗刷炒锅。

6、烘烤食品受热均匀,蜜糖、麦芽糖使用前,必须消毒处理。

7、用于煎鸡蛋的生鸡蛋,必须经过清洗消毒。

8、抹布生熟分开,不用抹布揩碗盘,滴在盘边的汤汁用消毒布揩。

9、工作结束调料加盖,工具、用具、灶上、灶下、地面清扫洗刷干净。

食品粗加工管理制度

1、认真检查特加工的食品原料的质量,发现有腐败变质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2、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蔬菜应当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进行消毒处理。

3、加工食品必须燃烧煮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C。加工后的熟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两小时)存放的食品时应当经常补充新油和滤除油渣。用于油炸食品的不油,不得再用作炒菜。烘烤食品应当避免明火直截与食品接触。凡隔夜或隔餐的热食制品,必须在充分加热后食用。

4、不得制售冷荤凉菜。

5、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使用前应当严格消毒,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面食制作管理制度

1、原料检查挑选使用、发霉、虫蛀、变质原料来变。

2、操作前用肥皂水洗手,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

3、制作前将刀、案板、棍棒、食品容器等清洗干净。

4、馅芯用多少加工多少,剩余馅芯放入冰箱储蓄。

5、鲜蛋经清洁消毒后方能使用。

6、添加剂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使用。

7、工用具、容器、盛器生熟分开,成品容器专用。

8、成品放入清洁的食品柜内,做到防蝇、防尘、防鼠。

9、工作结束后将刀、案板、盛器、食品容器、工具等洗刷干净。

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1、学校有关部门应将食品卫生宣传培训列为经常性卫生管理的内容,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学习食品卫生法规,进行食品卫生法规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

2、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经过食品卫生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3、长期从事学生食品工作的人员,经初训考核合格后,每三年还需复训一次。

学校食堂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必须取得卫生许可证后主可经营,食品从业人员每年体检一次身体,持有效的健康证和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凡有传染病者,坚决予以辞退。

二、进入食堂的各种原料,全部实行定点采购,确保食品质量。

三、学校领导要经常检查饭菜质量,抓好卫生制度落实,保证师生就餐。严禁闲杂、生人进入食堂。

四、餐后要全面清洁打扫,经常保持室内外地板、墙壁、天花板、灶台、案板、饭台、厨柜、餐具、容器清洁,用具摆放有序,防尘、防蝇、防鼠设施齐全,食堂内无鼠、无蝇,食堂周围无垃圾,无污染、无杂物。

五、定时做好餐具消毒工作,防止交叉污染;餐具做到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食品实行“五隔离”,即主食与副食、生与熟、成品与半成品,食品与杂食,食品与鼠药、农药隔离,不得混放;生、熟食刀案及冷荤配餐用具必须分开专用,并有明显标志。

六、学校每月都要对食堂管理、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后勤服务等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督导检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改进工作。

七、按学校作息时间准时开饭,没有特殊原因,不准提前或推迟开饭。

八、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教育,经常进行营养、卫生、职业道德和法治纪律教育,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政治、业务水平,树立爱岗敬业精神。

黄市学校食堂岗位责任制度

采购人责职

1、轮到每周买菜的教师,应提前买好菜并保证菜的质量。

2、采购人帐目日结周清,本周结束后应及时把教师用餐登记表结算好一式二份,一份交总务处,一份贴到食堂醒目处,供教师核实餐数。

炊事人员工作职责

1、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准时到岗到位。

2、精心科学地烹调菜肴,做到色、香、味俱佳。

3、严格把好食品卫生关,确保食物清洁卫生,严防食物中毒。

4、严格执行食堂卫生制度,菜要洗净,用具及时消毒。

5、做到用具不丢失,食品不浪费,把好食品的数量关和质量关。

6、搞好环境、用具、个人卫生。

7、按时开饭,及时收拾洗涤餐具,热情为师生服务。

用餐人员责职

1、按统一时间用餐。

2、用餐后,自己的碗自己洗净放在指定的位置。

安全卫生制度 篇5

一、学校成立安全保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安排和检查督促学生及学校财产的安全保卫工作。

二、班主任要利用班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课任老师要精心组织体育课和活动课,要求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懂得运动、防火、防水、用电、交通等安全知识,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班主任没两周为学生上一次卫生健康课,专讲健康安全知识,教育学生勤洗、勤剪,养成良好的集体卫生习惯。

三、学校明确值周和值日制度,做到随时有人在岗在位,防止社会闲杂人员进入校园寻衅滋事或带走学生及其他物品。

四、全体学生必须按时上学、回家,不得在路上逗留玩闹,回家后告知家长,再做其他事务。

五、六、中午放学时由老师护送学生处校门,晚上放学由班主任自行组织与护送。校园商店不得向学生出售霉变食品,如果发现食品问题除承担一切责任外,还将由有关部门追究其责任。

七、在卫生部门指导下,按时注射疫苗,预防流行性疾病的发生。发现流行病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告知家长带回看护。

附则:

1、考核工作由各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每周公布,每月汇总,每学期实施奖惩兑现。

餐饮卫生管理制度 篇6

一、食品及食品原辅材料进货索证和验收制度

为保证本单位经营食品的卫生安全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是本单位为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的内部管理制度,本单位所有员工必须自觉遵守。

2、本单位对购进的所有食品及食品原辅材料实行进货登记,建立进货台帐并对鲜(冻)畜禽肉类及制品、米、面、食用油脂、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及其他预包装食品及食品原辅材料等进行索证管理。

3、按以下原则对采购的食品及食品原辅材料进行索证:

①采购鲜(冻)畜禽肉及制品时,索取相同批次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购货凭证(包括发票或收据,下同)。

②采购进口食品及食品原辅材料时,索取购货凭证和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相同批次的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③采购食品添加剂时,索取购货凭证和生产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食品添加剂生产卫生许可证,以及相同批次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明。

④批量采购其他预包装食品及食品原辅材料时,索取购货凭证和生产商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复印件,以及相同批次产品的检验合格证或者化验单。

⑤采购非预包装(散装)食用农产品或非批量采购食品及食品原辅材料时,到证照齐全的销售单位或市场采购,并索取销售单位或市场出具的购物凭证。

4、采购的食品及食品原辅材料质量合格,包装完整,标识齐全;不采购使用《食品卫生法》第九条规定的禁止生产经营食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规定的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及食品原辅材料。

5、对进货检查验收不合格的食品及食品原辅材料实行退货或销毁处理并做好记录。

6、进货台帐和索证资料不得涂改、伪造,保存两年。

7、本单位

(职务:)对购进的食品及食品原辅材料卫生安全负总责;食品卫生管理员

负责查验供应商、生产商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资质条件,检查每批食品及食品原辅材料的索证资料、感官质量及包装标识,并按要求做好进货验收和台帐登记,对不合格食品及原辅材料进行处理并报告当地卫生监督机构;采购员负责到证照齐全的生产经营单位或市场采购,对采购的食品及食品原辅材料质量进行初次把关并做好索证工作;库管员对购进的食品及食品原辅材料质量进行二次把关,对不合格的不予以入库,对已入库的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8、违反本制度的,本单位将严厉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个人卫生管理制度

1、设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工作。

2、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

3、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4、对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员工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5、建立职工个人健康档案,随时了解职工的健康状况,对可疑患有传染性疾病或有碍相关岗位工作的疾病人员(如手部外伤、皮肤病等),应要求其立即脱离相关岗位,积极就诊治疗,痊愈后方可恢复工作。

6、从业人员上岗时必须穿戴洁净工作衣帽,不得留长发、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不得佩戴戒指、耳环等饰物。

7、从业人员应做到“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

8、从业人员应随时保持手部卫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三、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1、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卫生知识培训班,取得有效培训合格证。

2、内部每月进行一次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集中学习。

3、培训时员工应作好记录,培训后进行相关知识、操作考核。

4、对工作中发生的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除及时改正外,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律知识学习。

四、卫生检查制度

1、各责任区域内卫生应每餐后及时打扫,每天早上8时对店内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检查。

2、责任区域未打扫干净一次扣5分。

3、员工工作衣、帽不整洁一次扣2分。

4、员工留长发、指甲、涂指甲油一次扣2分。

5、员工佩戴戒指、耳环等饰物一次扣2分。

6、工作时间内抽烟、饮酒一次扣2分。

7、工作时间内随意吐痰、乱扔废弃物一次扣3分。

8、所扣分值与工资或奖金挂钩,每月结算。

五、食品添加剂使用与管理制度

1、采购食品添加剂应按规定向销售者索取检验合格证书、化验单或有关批准文件及生产厂家的卫生许可证复印件等,存档保存至少两年。

2、食品添加剂必须是食品专用的添加剂,添加剂产品说明书的内容必须真实,禁止使用非食用添加剂。

3、建立严格的食品添加剂采购、验收、使用登记制度。

4、食品添加剂应设专人负责管理。

5、严格遵照国家卫生标准和有关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随意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

6、食品添加剂的存放应做到专柜专用,并有明显标识。

六、食品库房管理制度

1、库房管理人员应对进出库货物作好登记。

2、原、辅料进库前必须严格检查,感官检查不合格或无检验合格证书者拒绝入库。

3、库房内物品应分类上架,隔墙10厘米、离地10厘米堆放,并标明名称、入库日期、生产日期,做到先进先用。

4、主、副食品宜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库房中。

5、库房内应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干燥、清洁,做好防鼠、防蝇、防潮、防虫工作。

6、肉类及其它易变质食品,应使用容器盛装后存放于冰箱(柜)中,温度达到规定要求;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应分别存放于不同冰柜内,并有明显标识,防止交叉污染。

7、食品库房内只能存放食品,不得将个人物品及有毒有害物品存放于食品库房内。

七、餐厅卫生管理制度

1、餐厅服务员应穿统一、整洁工作服,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

2、服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仪表,做到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不得留长指甲和涂指甲油,不得配戴戒指、耳环等饰物。

3、服务人员应用语文明,不准与顾客争吵,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虚心接受顾客的意见。

4、对顾客提出的问题应耐心解释,及时处理。对超出本岗位职责范围的问题应及时报告。

5、不得向顾客提供未经消毒、破损的餐具、用具。

6、每餐后及时对餐厅进行清扫、消毒,保持整洁。

八、粗加工岗位卫生管理制度

1、员工必须穿整洁工作服,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不得留长发、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不得佩戴戒指、耳环等饰物。

2、待洗肉类和蔬菜应分别存放于架上,不得随地乱放。

3、肉类和蔬菜必须分池、使用足够的水量进行浸泡、洗涤。

4、洗涤后的肉、蔬菜必须放于架上或台上,禁止直接放于地上。

5、保持上、下水道设施完善、畅通,及时清洁地面污水、污物。

6、盛装垃圾的容器应加盖、无渗漏,当日或盛满后及时清运。

7、切配操作台应保持清洁;加工肉类(包括水产品)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与蔬菜加工分开使用。

8、加工完毕应及时对场所及工用具进行冲洗、消毒,保持整洁。

九、烹调加工岗位卫生管理制度

1、员工必须穿整洁工作衣、帽,持有效健康证上岗;不得留长发、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不得佩戴戒指、耳环等饰物。

2、对使用的原材料应进行相应的感观检查,发现有可疑原料不得加工、使用。

3、各功能区应按规定使用,制作过程严防生熟交叉污染。

4、加工的各类菜品必须烧熟、煮透;盛装容器须清洁。

5、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C或低于10°C的条件下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当在放冷后再冷藏。

6、凡隔餐或隔夜的熟制品必须经过充分加热后方可食用。

7、废弃物存放必须加盖,不得渗漏,及时清运。

8、个人物品及有毒有害物品不得存放于厨房内。

9、制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卫生行为,经常保持手部卫生。

10、非厨房内员工不得进入厨房。

11、每餐后及时对厨房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环境整洁,并关好门窗。

十、面食制作岗位卫生管理制度

1、制作面食的原料必须在保质期内。

2、制作、存放面食原料、半成品、成品的用具应当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防止其它污染物污染面食成品。

3、面食制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遵守国家卫生标准和有关规定。

4、销售直接入口的面食成品应当采取有效的保存措施,使用专用工具,防止面食成品变质。

5、隔餐、隔夜的面食成品必须经过充分加热方可出售。

6、面食成品必须存放在带纱窗的存放架上,隔夜面食成品必须放入冰箱存放。

7、贮存面食成品的场所、制作面食的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

十一、凉菜制作岗位卫生管理制度

1、凉菜制作必须在专用的凉菜间内进行。

2、凉菜制作必须由专人进行,进入凉菜间前必须进行洗手、消毒、更换干净工作衣、帽后方可进入。

3、凉菜间内不得存放个人用品及有毒有害物品。

4、食品进入凉菜间前必须先洗净、煮熟;制作凉菜的肉类、水产品类原料,应当餐用完;剩余的必须存放于专用的冰箱内。

5、凉菜制作好后到提供给客人食用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否则须重新加热后方可食用。

6、注意凉菜间的通风换气和制冷,保持凉菜间内温度不高于25度。

7、凉菜间内的工具、设施必须专用,不得用于存放或制作生食等;工具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

8、非凉菜间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出凉菜间,出菜窗口用后及时关闭。

9、每天定时操作前或操作后对凉菜间内空气、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并作好消毒记录,下班后应关好门窗。

十二、烧烤制作岗位卫生管理制度

1、所用畜禽肉类必须经过兽医检疫合格方可使用。

四、卫生检查制度

1、各责任区域内卫生应每餐后及时打扫,每天早上8时对店内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检查。

2、责任区域未打扫干净一次扣5分。

3、员工工作衣、帽不整洁一次扣2分。

4、员工留长发、指甲、涂指甲油一次扣2分。

5、员工佩戴戒指、耳环等饰物一次扣2分。

6、工作时间内抽烟、饮酒一次扣2分。

7、工作时间内随意吐痰、乱扔废弃物一次扣3分。

8、所扣分值与工资或奖金挂钩,每月结算。

五、食品添加剂使用与管理制度

1、采购食品添加剂应按规定向销售者索取检验合格证书、化验单或有关批准文件及生产厂家的卫生许可证复印件等,存档保存至少两年。

2、食品添加剂必须是食品专用的添加剂,添加剂产品说明书的内容必须真实,禁止使用非食用添加剂。

3、建立严格的食品添加剂采购、验收、使用登记制度。

4、食品添加剂应设专人负责管理。

5、严格遵照国家卫生标准和有关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随意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

6、食品添加剂的存放应做到专柜专用,并有明显标识。

六、食品库房管理制度

1、库房管理人员应对进出库货物作好登记。

2、原、辅料进库前必须严格检查,感官检查不合格或无检验合格证书者拒绝入库。

3、库房内物品应分类上架,隔墙10厘米、离地10厘米堆放,并标明名称、入库日期、生产日期,做到先进先用。

4、主、副食品宜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库房中。

5、库房内应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干燥、清洁,做好防鼠、防蝇、防潮、防虫工作。

6、肉类及其它易变质食品,应使用容器盛装后存放于冰箱(柜)中,温度达到规定要求;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应分别存放于不同冰柜内,并有明显标识,防止交叉污染。

7、食品库房内只能存放食品,不得将个人物品及有毒有害物品存放于食品库房内。

七、餐厅卫生管理制度

1、餐厅服务员应穿统一、整洁工作服,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

2、服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仪表,做到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不得留长指甲和涂指甲油,不得配戴戒指、耳环等饰物。

3、服务人员应用语文明,不准与顾客争吵,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虚心接受顾客的意见。

4、对顾客提出的问题应耐心解释,及时处理。对超出本岗位职责范围的问题应及时报告。

5、不得向顾客提供未经消毒、破损的餐具、用具。

6、每餐后及时对餐厅进行清扫、消毒,保持整洁。

八、粗加工岗位卫生管理制度

1、员工必须穿整洁工作服,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不得留长发、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不得佩戴戒指、耳环等饰物。

2、待洗肉类和蔬菜应分别存放于架上,不得随地乱放。

3、肉类和蔬菜必须分池、使用足够的水量进行浸泡、洗涤。

4、洗涤后的肉、蔬菜必须放于架上或台上,禁止直接放于地上。

5、保持上、下水道设施完善、畅通,及时清洁地面污水、污物。

6、盛装垃圾的容器应加盖、无渗漏,当日或盛满后及时清运。

7、切配操作台应保持清洁;加工肉类(包括水产品)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与蔬菜加工分开使用。

8、加工完毕应及时对场所及工用具进行冲洗、消毒,保持整洁。

九、烹调加工岗位卫生管理制度

1、员工必须穿整洁工作衣、帽,持有效健康证上岗;不得留长发、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不得佩戴戒指、耳环等饰物。

2、对使用的原材料应进行相应的感观检查,发现有可疑原料不得加工、使用。

3、各功能区应按规定使用,制作过程严防生熟交叉污染。

4、加工的各类菜品必须烧熟、煮透;盛装容器须清洁。

5、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超过2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高于60°C或低于10°C的条件下存放;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当在放冷后再冷藏。

6、凡隔餐或隔夜的熟制品必须经过充分加热后方可食用。

7、废弃物存放必须加盖,不得渗漏,及时清运。

8、个人物品及有毒有害物品不得存放于厨房内。

9、制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卫生行为,经常保持手部卫生。

10、非厨房内员工不得进入厨房。

11、每餐后及时对厨房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环境整洁,并关好门窗。

十、面食制作岗位卫生管理制度

1、制作面食的原料必须在保质期内。

2、制作、存放面食原料、半成品、成品的用具应当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防止其它污染物污染面食成品。

3、面食制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遵守国家卫生标准和有关规定。

4、销售直接入口的面食成品应当采取有效的保存措施,使用专用工具,防止面食成品变质。

5、隔餐、隔夜的面食成品必须经过充分加热方可出售。

6、面食成品必须存放在带纱窗的存放架上,隔夜面食成品必须放入冰箱存放。

7、贮存面食成品的场所、制作面食的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

十一、凉菜制作岗位卫生管理制度

1、凉菜制作必须在专用的凉菜间内进行。

2、凉菜制作必须由专人进行,进入凉菜间前必须进行洗手、消毒、更换干净工作衣、帽后方可进入。

3、凉菜间内不得存放个人用品及有毒有害物品。

4、食品进入凉菜间前必须先洗净、煮熟;制作凉菜的肉类、水产品类原料,应当餐用完;剩余的必须存放于专用的冰箱内。

5、凉菜制作好后到提供给客人食用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否则须重新加热后方可食用。

6、注意凉菜间的通风换气和制冷,保持凉菜间内温度不高于25度。

7、凉菜间内的工具、设施必须专用,不得用于存放或制作生食等;工具用后应及时清洗、消毒。

8、非凉菜间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出凉菜间,出菜窗口用后及时关闭。

9、每天定时操作前或操作后对凉菜间内空气、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并作好消毒记录,下班后应关好门窗。

十二、烧烤制作岗位卫生管理制度

1、所用畜禽肉类必须经过兽医检疫合格方可使用。

2、烧烤卤制肉类食品严禁使用亚硝酸盐,使用其他食品添加剂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和要求。

3、制作间必须设洗手消毒水池及设施。

4、切配烧烤卤制熟食品间要设紫外线消毒灯,定时对案板及空间进行消毒处理。

5、切配烧烤卤制熟食品要专人负责,专用工具,防止生熟交叉污染。

6、防蝇、防尘、防鼠、防腐卫生设施要完备。

7、从业人员必须穿戴整洁卫生衣帽、口罩,保持个人卫生。

十三、裱花制作岗位卫生管理制度

1、裱花间必须每天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2、裱花间工作由专人负责,非裱花间工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裱花间。

3、裱花间加工工具、容器必须专用,用前必须消毒,用后必须洗净并保持清洁。

4、供加工用的食品原料,必须洗净消毒后,方可带入裱花间。

5、制作剩余的食品必须存放于冰箱或冰柜中。

6、奶油类原料必须低温存放,含奶、蛋的面点制品应当在10°C以下60°C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储存。

7、裱花制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遵照国家卫生标准和有关规定。

8、加工、贮存裱花成品的场所、制作的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

9、保持裱花间环境整洁,操作前或操作后对空气、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并作好消毒记录。

十四、配餐岗位卫生管理制度

1、餐厅店堂应当保持整洁,在餐具摆台后或有顾客就餐时不得清扫地面,餐具摆台超过当次就餐时间尚未使用的应当回收保洁。

2、当发现或被顾客告知所提供的食品确有感官性状异常或可疑变质时,服务人员应当立即撤换该食品,并同时告知有关备餐人员。备餐人员应当立即检查被撤换的食品和同类食品,作出相应处理,确保供餐的卫生安全。

3、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专用工具分捡传递食品。专用工具应当定位放置,货款分开,防止污染。

4、供顾客自取的调味料,应当符合相应的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

5、外卖食品的包装、运输应当符合有关卫生要求,并注明制作时间和保质期限。禁止销售和配送超过保质期限或腐败变质的食品。

十五、餐具用具清洗消毒制度

1、餐具、用具清洗消毒人员必须穿戴整洁工作衣帽,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

2、餐具、用具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清”、“三消毒”、“四保洁”工作程序进行洗涤消毒。

3、餐具、用具清洗消毒用水池必须专用,分设洗涤池、消毒池和清洗池,并有明显标识。

4、化学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消毒产品卫生标准和要求。餐具消毒时消毒液浓度不得低于250PPM(250mg/L),餐具全部浸泡作用5分钟以上。

5、待清洗餐具、用具应用不渗漏容器盛装,不得随意乱放。

6、清洗消毒后的餐具、用具必须感观良好,不得有污物、水渍。

7、清洗、消毒后的餐具应存放于保洁柜中,保洁柜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8、废弃物盛装容器应加盖,及时清运废弃物,不得满溢、渗漏。

餐饮安全卫生规章制度 篇7

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劳工标准在国际上被认为具有高度的权威地位, 是国际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并日益成为各国制定法律法规的标准文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 将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相联系是一个必然趋势。

1995年6月22日, 国际劳工组织在日内瓦举行的第82届会议上通过了《矿山安全和卫生公约》 (以下简称176号《公约》) 。176号《公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各国在矿山职业安全和卫生方面采取行动, 制定国家矿山安全和卫生政策、法规和实施制度, 并要求政府、主管部门、雇主、工人承担各自的职责, 确保矿山职工拥有安全与健康的工作环境和体面的工作, 促进采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176号《公约》主要是政府对国际团体做出的承诺, 以其努力在改善采矿业职业安全和卫生领域做出全面贡献, 这对促进全球采矿业健康持续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 176号《公约》规定了采矿业职业安全与卫生方面应具备的最低要求, 是对改善国家采矿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第二, 176号《公约》可以促进矿山安全与卫生总体状况, 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 消除或减少劳动者发生安全事故和职业病, 维护劳动者权益, 使劳动者在安全卫生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工作;第三, 176号《公约》将为国际劳工组织和其成员国间的合作提供更好、更牢固的构架, 保证采矿业职业安全和卫生的持续改善。

2矿山安全和卫生公约的主要内容

176号《公约》建立在国际好的做法和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应用现代系统管理方法, 体现了矿山领域最低安全卫生要求的国际一致意见。176号《公约》对成员国的政府、主管部门、雇主和工人的职责和权利作了规定。

2.1政府

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国家矿山安全卫生整体政策和法律法规。176号《公约》要求成员国的政府与雇主组织、工人组织协商, 制定和执行有关矿山安全与卫生, 特别是使176号《公约》实施的整体政策, 并定期检查政策的执行情况。为确保176号《公约》各条款的贯彻实施, 政府还应制定矿山安全卫生法律法规, 提供监察设施和物质条件以监督履行公约措施的执行情况, 并指定负责监督和管理矿山安全与卫生各方面工作的主管机关。

2.2主管部门

176号《公约》规定主管部门应享有以下几项权利和义务:一是矿山安全卫生检查、监测和管理。主管部门依据矿山安全与卫生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指南或操作规程, 对矿山职业安全与卫生的各个方面进行检查、监测、管理。二是矿山安全卫生监察。主管机关应任命矿山安全卫生监察员对矿山安全和卫生状况实施监察, 发现重大隐患有权中止采矿活动, 使矿山安全卫生情况处于国家掌控之下。三是事故、隐患的报告和调查。对人身伤亡事故、隐患和矿山灾难实行报告制度, 并调查事故原因, 为纠正和预防同类事故和隐患提供措施依据。四是矿山安全事故、职业病和隐患统计。建立制度, 对安全生产事故、职业病和隐患进行统计, 统计资料汇编, 并定期向公众公布。五是确保工人拥有参与工作场所安全与卫生协商的权利。六是制定法规确保矿山炸药和引火装置的制造、贮存、运输和使用等危险作业, 应由具有相应能力和资质的人员操作。

2.3雇主

176号《公约》规定雇主承担以下几项义务:一是对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 按照消除危险、控制危险、制定规章制度、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优先顺序制定安全措施。二是对风险较大工艺、设备设施、材料和工作场所采取措施, 如矿山设计、建造和报废, 电气、机械和通讯装备, 安全出口, 地下工作场所, 弃矿场, 火灾和爆炸场所, 有害材料和废物, 物理、化学和生物危害等。三是保证在开工前和有任何重大变动时制订矿区工作计划, 针对每个矿山制定应急计划, 提供矿山救护和急救设备。四是为工人免费提供安全与卫生事务培训和再培训。五是对每个班次实行适当监督和管理, 使每个岗位安全卫生状况处于掌控之中。六是使所有井下人员的姓名及所在位置在任何时间都被准确掌握。七是雇主应保证向接触矿山特有职业危害的工人提供定期卫生监督。八是提供良好的辅助设备设施, 如环境良好的洗浴、更衣和进餐便利条件和设施。九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雇主在同一矿山作业, 负责该矿山的雇主负主要安全卫生责任。

2.4工人或工人代表

176号《公约》明确了工人或工人代表的四项权利和三项义务:一是知情权。了解和被告知可能影响他们安全与卫生工作场所中的危害, 获取由雇主或主管机关掌握的与他们安全或卫生有关的资料, 获得与他们被安置区域有关的事故和隐患信息。二是紧急避险权。在经合理判断可能发生对他们的安全或卫生造成严重危险的情况下, 从矿山的任何地点自行撤离。三是监督权。监视和调查安全与卫生事务, 参与雇主和主管机关在工作场所进行的监察和调查, 在有正当理由关注安全与卫生状况时, 可要求并应得到雇主和主管机关的监察和调查。四是查询与工作有关的安全卫生资料, 获得安全卫生专家或顾问技术咨询的权利。五是报告义务。向雇主和主管机关报告事故、隐患和危害, 报告可能危及自己或他人安全与卫生的危险。六是接受安全与卫生培训, 遵守规章制度, 关注自己及他人安全, 正确使用防护服装、装置和设备。七是协商与合作义务。就安全与卫生事务, 与雇主和主管机关协商。为了使雇主履行安全卫生责任和义务, 积极与雇主合作。

另外, 176号《公约》鼓励雇主与工人及其代表合作, 促进矿山安全与卫生工作。总之, 176号《公约》在总体上详细规定了政策中应当考虑的措施以及国家、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和工人应采取的具体行动规则。

3我国矿山安全和卫生立法与176号《公约》的差距

为了改善矿山业安全和卫生条件, 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减少人员伤亡和职业病例数, 近几年, 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矿山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初步形成了矿山职业安全与卫生法律法规体系, 但是, 与ILO通过的176号《公约》相比, 还存在一定的差距。176号《公约》规定的内容覆盖面很广泛, 既包括对国家的要求、也包括对政府主管部门、雇主和工人的要求, 且每一方面又包含若干条款。我国法律法规在某些方面规定的很细, 但某些方面未有提及,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176号《公约》特别强调建立三方协商机制, 矿山安全与卫生政策的出台应事先与雇主代表和工人组织沟通, 以便政策的执行。我国《工会法》规定劳动部门应当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 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 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劳动关系涉及内容十分广泛, 包括职业安全和卫生。目前, 我国三方协商机制是指劳动部门、企业家联合协会和工会。事实上, 矿山职业安全卫生主要涉及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卫生部门;企业家联合协会主要代表国有企业的利益, 而非近些年发展起来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其他经济组织的利益;工会更多的是代替工人而非代表工人。所以, 我国矿山职业安全和卫生三方协商机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176号《公约》所指的“三方机制”。

(2) 176号《公约》强调对事故、职业病和隐患统计资料进行汇编并公布。我国《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规定对事故、职业病、隐患进行统计, 事故向社会公布, 但未规定对事故、职业病和隐患统计资料进行汇编, 也未规定公布职业病和隐患。

(3) 176号《公约》强调采取措施, 鼓励雇主与工人及其代表合作促进矿山的安全与卫生。客观地说, 我国在鼓励雇主与工人及其代表合作促进矿山安全与卫生方面重视程度不够, 与176号公约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令人欣喜的是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雇主与工人合作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些措施, 如建议企业建立工会委员会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委员会,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国政府正在考虑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加强雇主与工人合作以促进矿山职业安全与卫生工作。

另外, 176号《公约》对于具体的职业安全和卫生事宜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如所有井下人员的姓名及所在位置在任何时间都被准确掌握, 赋予安全和卫生工人代表享有咨询专家的权力, 矿山企业应提供良好的进餐条件和设施, 以及雇主应按消除、控制和降低危险源、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优先次序对危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等。对此, 我国法规未做明确规定, 即便在某些方面一些企业的确是这样做的。

4完善我国矿山安全和卫生法律法规建议

176号《公约》建立在国际好的做法和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应用现代系统管理方法, 体现了矿山领域最低安全卫生要求的国际一致意见。从我国矿山安全与卫生法律法规与176号《公约》的差距可以看出, 若与176号公约达成一致, 我国尚需在以下四方面做出改进:

(1) 进一步完善三方协商机制

完善法律法规, 确立矿山职业安全和卫生三方协商机制, 政府方应由矿山职业安全和卫生主管部门构成, 企业方应由能代表大多数经济形式的组织构成, 包括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明确三方在矿山职业安全和卫生方面的职责以及运行模式, 充分发挥各方在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独立作用。

(2) 进一步明确矿山安全卫生主管部门职责

第一, 完善事故、职业病和隐患统计与报告制度, 明确矿山安全与卫生主管部门定期对事故、职业病和隐患做统计资料汇编并公布。事故、职业病和隐患数据是我国安全生产状况和职业危害状况的真实反映, 明确统计指标、科学分析数据有利于制定安全卫生对策措施, 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 改变安全生产事故和职业病高发局面。

第二, 对矿山企业统一实行监察制度, 明确监察员职责。目前, 我国煤矿实行监察制度, 监察员由主管部门指定。金属非金属等矿山与其他行业一样实行属地综合安全监督管理, 法规更关注监管机构而非监管人员的职责。176号《公约》既关注矿山职业安全与卫生专门主管部门, 又强调主管部门指定专门安全卫生监察人员进行监察或监管。事实上, 煤矿、金属非金属矿山除了矿种不同外, 并无性质的根本差异, 都属于风险较大的行业, 应实行同一种监察制度, 确定监察员的责、权、利。

(3) 以法律法规形式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和主要负责人的义务

包括积极采用安全科学技术, 配备相应的通讯设备器材, 使所有井下人员的姓名及所在位置在任何时间都被准确掌握;提供环境良好的进餐便利条件和设施;采取预防和保护措施时, 雇主应按消除危险、控制危险源、制定安全规章制度、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优先次序控制危险。

(4) 赋予工人安全与卫生权利和义务

工人应享有查询与自身工作有关的职业安全和卫生情况, 以及就安全与卫生事务向专家进行技术咨询的权利。工人应能及时获得雇主和政府为保证职业安全卫生所采取措施的足够信息, 就安全与卫生事务与雇主和主管部门进行及时协商。

摘要: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劳工标准在国际上被认为具有高度的权威地位, 日益成为各国制定法律法规的标准文书。176号《公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各国在矿山职业安全和卫生方面采取行动, 制定国家矿山安全和卫生政策、法规和实施制度, 并要求政府、主管部门、雇主、工人承担各自的职责, 确保矿山职工拥有安全与健康的工作环境和体面的工作, 促进采矿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我国矿山法律法规与176号《公约》的比对分析, 本文提出了应进一步完善访协商机制, 明确主管部门职责, 以法律法规形式明确义务, 赋予工人安全与已生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完善我国矿山安全和卫生法律法规建议。

餐饮安全卫生规章制度 篇8

[关键词]健康权;卫生法律

1.前言

健康权在不同的法学领域有不同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12条中规定,医师卫生保健领域,包括医药保健、食品卫生保健、预防儿童保健、孕前孕后卫生保健、精神保健等,二是卫生条件领域,包括清洁用水、充分营养食品、职业卫生与健康有关信息等[1]。为了保障国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国颁布了母婴保健法、执业医生法、献血法等9部法律,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2.我国卫生法律制度的历史进程

我国的卫生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建国初期到文革开始,是第一阶段,这是我国卫生法律制度的摸索阶段。把公民的身心健康放在了首要位置,并且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明确规定:“提倡国民体育,推广卫生医药事业,并注意保护母亲、婴儿和儿童的健康,1954年宪法第九十三条进一步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至那时起,先后又制定了31条行政法规。第二阶段是文革时期,那个时候属于停滞阶段,所有的法律都不能得以实施和制定。第三阶段就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1984年,中国立法部先后颁布了《药品管理法》、《母婴保健法》、《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师法》、《食品安全法》、《执业医师法》、《献血法》、《职业病防治法》、《红十字会法》和《精神卫生法》10部法律,国务院制定了《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医药医药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30多部法律法规;多数省、自治区也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直到目前为止,我国卫生行政立法的内容已经包括了公共卫生及预防保健方面的法律制度(妇女儿童健康权益和公民生殖健康权益保障等),规范和身体健康相关的化妆品、药品、食品和医疗器械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规范传统医学保护的法律制度[2]。

3.卫生法律制度建设需具备的特点

我国卫生法律制度的颁布,是以保障公民的生命安全为根本的,它是一条生命连接带,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和利益。一个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直接体现出这个国家的国力强弱。所以,完善我国相关的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向公民提供便捷有效的医疗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卫生制度的建立,是有科学性和专业性的。是以保护公民身体健康为基本目的。特别是在科技飞速发达的今天,人类对生命科学的考究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登上了一个又一个高峰。卫生制度的建设,应当具有扎实的科学理论为基础,具有可行的操作性,而不是天马行空。

3.1应当具有可操作性

例如,在制定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由于认真研究和运用传染病防治的“三环节,两因素”(发现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等医学理论,根据传染病控制的不同环节和相关因素,制定对应的策略。所以,在防治传染病的工作内容上,尤其是在前两年的甲型H1N1流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相关职业病防治法中巧妙地运用了“三级预防理论”(一级预防是指致病因素的预防,二级预防是指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三级预防是指在患职业病后要采取措施防止病人残障),使职业病防治法在理论上更为严谨,更有切实的操作性。所以,衛生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很有必要以科学事业的发展为前提,要在探究、借鉴医学科学发展成果的基础上,依据真实且客观的医学科学卫生发展的规律,使卫生法律制度得到质的突破,为今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创造更完美的环境。[3]

3.2符合当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和符合我国的国情

一个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影响到经济发展建设,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雄厚,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疾病进行预防控制,直接关乎到一个国家的政治问题,比如说,因为疯牛病和艾滋病的传播,导致相关国家政局动荡。所以,建立健全的卫生医疗制度是必要的,而且要与国家的生产力,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国民经济与卫生事业相辅相成,均衡发展。

3.3借鉴和吸取国外的经验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交通也随之发达,国内外人员出入频繁,很容易将病毒以及各种传染病传播出来,而内一个地方出现疫情,都会引起各个国家的恐慌和关注。这个时候,各种之间相互研究,相互交流经验是必要的,一起探讨疾病的治疗措施,预防等。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人与人交流起来更是便捷,各个国家对自己本国的疾病控制和治疗都是不同的,所以,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借鉴他国的经验和方法。我国制定的相关卫生法律制度,应当借鉴别国成功的案例,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了《国际卫生条例》、《麻醉药品单一公约》、《精神药物公约》以及确定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阿拉木图宣言》等等一系列国际条约。

4.对我国卫生法律制度的评价

我国虽然已经建立起了很多的卫生法律制度,但很多都没有得以完善。现在普遍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医患关系紧张,虽然也已经有了医疗保险,但看病难,看病贵这个还是没能很好的解决,各种非法拍卖人体器官组织等等, 疾病风险与个人经济能力之间的矛盾,不同社会成员可能遇到的疾病风险以及相关的医疗服务需求是不同的,个人及家庭之间的经济能力也是有限的,主要依靠个人和家庭的经济能力来抵御疾病风险,必定会有部分公民无法承担起巨额的医疗费用,他们的健康权利无法得到保障。这不仅有失社会公平,也会带来其他一系列经济与社会后果。因此,在医疗保障体制的设计上,必须在全面覆盖的前提下,建立风险分担和社会共济机制。中国城乡医疗保障体制改革的实际结果,就是将医疗服务需求逐步演变为私人消费品,其消极后果已经显现。

5.结束语

我国的卫生法律制度的设立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这都需要借助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红霞,潘虹,杨丽娟等,PBL在高等医学院教学中的创新与应用[J].价值工程,2012(24):277-279

[2]张淑娟,王振涛.PBL教学法在西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74-76

[3]谷超,李健,苗绪红.RBL教学模式在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114-119

上一篇:食堂仓库卫生管理下一篇:来宾欢迎致辞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