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中语文古诗词(共10篇)
2014年上海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备考专题
37、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恨 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上元元年三月,校检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
【问题】
(1)分析本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2)请结合具体诗句,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本诗所表现的情感。
【答案】
(1)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
(2)前三联“一别”“长驱”点题,抒写了深痛忧愤之情;“衰”“老”想呼应,写自己的飘零憔悴,悲凉沉郁。“思家”“念弟”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最后一联以充满希望的诗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广阔。
3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雁二首(其二)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矰缴(zēng zhuó)古代射鸟用的拴着丝绳的箭。
【问题】
这首诗题为“孤雁”,“孤”是全诗的关键。可是,诗中只在最后一句才点出这个字。你认为诗中除了“独”字之外,还有哪些地方表现出“孤”字?试举两例说明。
【答案】
暮雨相呼失--“失”,失群,在傍晚的冷雨中,他长鸣着呼唤伙伴,可是哪里能找得到:寒塘欲下迟--“迟”,它想在一处寒塘歇歇脚,由于身孤影单,胆怯心疑,迟迟不敢下落:关月冷相随--它飞越层层关山、重重险塞时,只有冷寂的月光与之为伴。总之,诗人除了直接描写孤雁之“孤”以外,还加上了自己的想象:暮雨中的相呼而失,寒塘上的欲下而迟,飞行中的云低月冷,都是孤单的结果和表现。
3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 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问题】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案】
“诗眼”分别“自”、“空”。碧草春色,黄鹂好音,着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突出了祠堂的荒凉。而诗人的万千感慨也正是由此而生发的,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体验到诗人表现出来的感伤叹婉的情调。(或字里行间寄寓诗人感物思人的情怀。)
4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 甫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注: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赊:远。
【问题】
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若雨猛,则鱼潜水底;风急,则燕子不能禁受)“出”,写鱼儿的欢欣,“斜”,写燕子的轻盈。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
4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
【问题】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战争频仍,时尚动荡,民不聊生。(“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出长不达”)
(2)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
4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 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问题】
(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2)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
【答案】
(1)“一”字用得最好。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
(2)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
一.品读欣赏, 理解背诵, 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阶段, 记忆力强, 在古诗词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多背。俗语说:“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读百遍, 其义自现”。知识的积累是学好古诗词的前提。品读背诵是学好语文尤其是古诗词的有效途径, 诵读古诗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艺术瑰宝, 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是学生欣赏文学的良好素材, 非常适合品读背诵。因此, 在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要在解析的基础上, 加强学生品读, 体会诗词的内在魅力, 体味诗人的情感经历, 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把握好诵读的韵律, 读出诗词的韵味, 去感知其中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比如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 诗中两联广为熟知: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样优美的诗句, 教师无需逐字讲解, 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 去体会到诗的意境, 感受到春回大地, 万物开始复苏的美, 如娇嫩的柳枝吐露新绿、五彩缤纷的春花迷人双眼, 展现出一幅清新的水彩画, 诗中有动有静, 情趣盎然, 充满了诗情画意, 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诗词多姿多彩的景色的过程中达到熟读成诵, 并能领悟诗词的语言魅力, 感知诗人此刻心境。
二.深入理解, 展开合理想象, 体味诗词的悠远意境
古诗词的美妙在于“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言有尽而意无穷”, 作品用凝炼的语言, 通过一些鲜明、生动的意象, 营造出美妙悠远的意境, 含蓄隽永, 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字里行间渗透出作者浓浓的情思。古诗词追求言简意赅, 其魅力在于语言的艺术和生动鲜明的意象, 意象是诗人内心的情感活动创造出的融合了思想与感情的独特艺术形象, 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不同于生活原态而又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要品味古诗词的内蕴, 需要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与诗人一起进入意境, 品味浓郁的诗情, 填补古诗词中的空白, 感悟诗词独特的意象带来的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 体会作品蕴含的诗情画意, 以获得审美体验。
三.体验生活, 用心感知, 用情欣赏
古诗词都是来源于诗人真实的情感经历, 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来讲, 它们源于生活, 而又高于生活。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 要联系生活实际, 通过生活经验等,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 用情去欣赏,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 摒弃传统的机械教学, 优化教学过程, 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教学古诗词时,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与诗词的意境相协调的导语, 放一段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音乐, 导入与诗词情境相融合的画面, 恰当地创设诗词中的情境, 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 激发他们对诗词赏析的兴趣, 引导学生用情去欣赏, 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四.联系比较, 加深对古诗词的题材、意象、表现手法等的理解
在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采用联系比较的方法, 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还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增强学生的主观感受。比如教学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归雁”是理解整首诗的关键意象, 教师可以从这一意向着手, 对学生进行引导。古人常用雁自喻, 抒发乡愁和羁旅之情。这首诗的前三联通过“青山”、“绿水”呈现山清水秀画面, 衬托出诗人怡然自得的心情, 但通过诗中的“次”、“客路”、“行舟”等, 表明了诗人的旅人身份, 从而通过北固山下的优美景色反衬出诗人羁旅愁怀, 思乡深情, 诗歌以雁传书, 表达了思乡之情, 给人一种飘零的感觉。古诗词教学中通过联系比较, 能让学生以意象为介入点, 将情感完全融入诗词的情境, 体会诗词蕴含的情感, 加深学生的理解。
一、诵读——加强学生的主观感受
古诗词讲究形式美、节奏感和韵律感,结合汉语言文字特点,诵读起来抑扬顿挫,既可以让学生以美的体验,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教材中的古诗词作品,加强学生的主观感受。例如反复诵读古诗词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意境之美。以《天净沙·秋思》为例,全诗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开篇,营造了冷落暗淡的环境氛围,使人既心生苍凉惆怅之感,又有清新幽静的体会。紧接着“古道西风瘦马”将秋风萧瑟、苍凉怅然的意味进一步渲染,使人很自然的和诗人心中的无限愁思产生强烈的共鸣,而枯、老、昏、瘦等字对事物的细致刻画,以诗人的视角给其蒙上了凄凉愁苦的色彩,更是诗人心绪不佳的间接体现。最后,全诗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收篇,以点睛之笔,直抒诗人心意,将诗人怀才不遇、心生寂寥的形象描绘的栩栩如生。学生在诵读之后,不由自主的会在脑海中形成如下画面:凄凉的秋风中万物萧条,一位满脸疲惫的天涯游子,牵着一匹瘦马,在荒凉的古道中,落寞前行却不知归处。
诵读是学生学习古诗词最有效的途径,学生在刚开始诵读的时候,可以先整体感受诗词的优美和意境,然后在反复的诵读中,细细品味作品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词的精妙之处,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进而强化自己的主观感受,与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作品的透彻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二、鉴赏——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学生要想通过古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趣味和文化修养,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体验,不仅需要对古诗词作品进行大量的诵读,更需要了解与古诗词相关的知识,掌握鉴赏的正确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古诗词的体裁、题材和艺术风格流派等。以李清照的《醉花阴》为例,其体裁为发展于晚唐,成就于宋代的词,在题材内容中属于记事咏怀之作,表达自己重阳佳节,思念亲人而心生百无聊赖质感的伤怀之情。李清照的词作大多文笔委婉,感情细腻,多为抒情叙事之作,如《如梦令》、《武陵春》、《一剪梅》等,因此世人常将其划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如以景抒情、托物言志和借用典故等。以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其中有“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两句,诗中的“子规”即是借用蜀王杜宇禅位臣子,死后化为杜鹃而啼声凄切的典故。诗人李白借用典故,描写了朋友落难后,自己的满怀忧愤,以及自己与朋友患难中的真情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诗人灵活应用典故,既可以增加诗词表达的含蓄性,又可以增强作品的渲染力。而学生对典故背景的了解和掌握,可以帮助更好地鉴赏作品,更好的体会作品中的深意。
三、积累——强化学生记忆能力
初中古诗词数量多,学生很容易出现记忆错误或混淆的情况,因此提高学生记忆能力,使之正确的理解古诗词、背诵古诗词非常重要。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加强诗词彼此之间的联系,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积累和记忆古诗词。
教师在运用归纳总结方法的时候,可以以古诗词的某一特征将其归为一类,以利于记忆和理解。例如教师可以以古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借景抒情,将相似的诗词归纳总结在一起,以利于学生记忆: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上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等等。
教师将古诗词以不同的特征归纳总结在一起,当学生想起这些特征的时候,很自然的就会联想到曾经学过的诗句,既可以准确把握诗词的特征,也利于学生背诵记忆,从而为更好地理解鉴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文摘要】”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结晶。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词,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水平,厚实语言文化素养,享受传统美德熏陶。《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中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注①古诗词精炼优美的语言,生动丰富的形象,都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而审美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具有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和情趣。中学教材中的古诗词融语言美、音韵美、情景美、节奏美于一体的具有丰富的审美元素。“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教师首先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读出诗歌的感情,然后是感知形象,接着再把握诗歌情感。审美心理的形象感知——体验情感——抒发创造三个阶段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进行古诗词审美鉴赏的时候,要灵活贯通地把三者的关系处理好,通过科学的方法使得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得到充分培养。首先要从剖题意、辨词语、补语法、调语序、分析时代背景、品味关键字词等进行感知阅读与审美理解;其次要在朗读吟诵中悟情,巧设疑问抓情感基调,明诗人之志知晓诗情以进行情感阅读与审美体验”注②最后要在学生阅读诗歌时使其沉浸于思考之中,进行审美创造。古诗词,是中学语文教材必不可少的题材,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古诗词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一定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促进学生了解中国古代
文学的精华,增进学生基本素养,有助于现代文的学习。本论文用分析法分析美育教育的现实价值,用解说法对美育教育的意义加以说明,用观察法解析美育和古诗词的内在联系,用调查法清楚现阶段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用实验法论证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必要性,等等。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本论文通过五部分内容论述,阐述了古诗词教学和美育教育的关系。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论述选题的和意义;本选题的研究重点及研究方法;本选题相关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论述中学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论述古诗词教学的研究现状及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必要性;第四部分论述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第五部分论述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英文摘要】Summary of “ancient poems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outstanding culture in ancient China.Elected to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xtbooks of ancient poetry, are after refinement of famous masterpieces.Students read these works, helped to raise the level of modern Chinese, thick language culture, enjoy traditional virtues influence.The Chinese course standard also requires students to “reading ancient poems, consciously building in real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mprove their appreciation of quality and aesthetic appeal.” This requires teachers to guide students
in the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found in the United States, experience the beauty and appreciate the beauty.“Note①beautiful refined language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lively and rich images, have a special aesthetic features.And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education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have the United States, the ability to create beauty and interest.Inclusive language in middle school textbooks of ancient poetry, rhyme and rhythm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States in one with rich aesthetic elements.“Poetry is the natural expression of strong emotions.“Note②teachers first to arouse the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s, feelings of the students read poetry, then there is’ image, then grasping the poetic emotion.Image perception experience the aesthetic psychology of emotion-expressing creates three stages are mutually reinforcing.Teachers in the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of the time, to be flexible to handle three relations through, through scientific methods students aesthetic cultivation of the ability and interest be fully.First to from profile tell to SB.a story,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ords, and supplement syntax, and adjusting word order, and analysis era background, and taste key words, for perception reading and aesthetic
understanding;second to in read chant in the understanding love, specially set questions caught emotion tone, Ming poet of records known poetic to for emotion reading and aesthetic experience;last to in students reading poetry Shi makes its immersion Yu thinking among, for aesthetic created.Ancient poems, is the essential theme of the Chinese textbooks for middle school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course.Through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appreciation of ancient poems, promot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to improve students’ basic literacy, help modern literary studies.This paper analysis method for analysis of the practical valu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with the method of interpretation to explain significanc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ternal conne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of ancient poetry, with the method of investigation clearly present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with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by necessity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and so on.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methods make the article more convincing.This paper through a five-part Exposition, elaborat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ing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Introduction to the first part, mainly addresses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subject selection;this topic focus of study and research method;this topic-related research.PartⅡaddresses the ancient poems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ith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the third part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and necessity of aesthetic education to the students;partⅣthe ancient poem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to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 of;partⅤof aesthetic education to students in the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everal problems.【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美育教育
【英文关键词】Junior middle school Teaching ancient Chinese poetry Aesthetic education 【目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与美育教育研究6-712-14Abstract7-8
目录
9-121
2摘要
第一章 绪论1.2 本选题的研究重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13点及研究方法13-14要性任务14-181
41.3 本选题相关的研究现状第二章 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必
2.1 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2.2 摆在面前的2.3 促进古诗词学习,重视美育教育
14-181515-162.3.1 培养审美感知,品味古诗词的语言美2.3.2 培养审美鉴赏,欣赏古诗词的意境美2.3.3 培养审美内涵,体验古诗词情感美
18-2
316-18
3.1 美第三章 古诗词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的理论基础育及其特点特点18-1918-20
3.1.1 什么是美育
19-20
3.1.2 美育的3.2 审美教育在3.1.3 美育的作用
20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地位美因素2120-23
3.3 古诗词教育内容具有丰富的审
3.3.1 引领学生,领悟作品的情感
21-22
3.3.3 引3.3.2 引领学生,品味作品的美感
22-2323-32领学生,享受作品的美感第四章 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4.1 引入诗美的境界,激发实施美育教育的途径及方法学生的审美感知23-24
23-2
54.1.1 从导入入手,激发学生的向往
24-25
4.2 4.1.2 从朗读入手,唤醒学生的美感
25-29鉴赏诗词,引导学生感受美词的意境美26-2725-26
4.2.1 启发想象,感悟古诗
4.2.2 把握形象,领悟古诗词的形象美
4.2.4 4.2.3 反复诵读,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
27-29炼字品字,感受古诗词的图画美29-30
4.3 创设教学美的形式29
4.3.2 将多媒体4.3.1 将音乐引入诗歌教学29-30引入诗歌教学30-32
4.4 引导学生运用、巩固所学的古诗词
4.4.2 开4.4.1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古诗词
30-31展属对活动,运用古诗词诗词31-32
4.4.3 开展仿写活动,创作古32-34
参考文献
34-36
第五章 结论
致36
2、东隅已逝,桑隅非晚。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6、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1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8、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9、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古诗文教学是初中教学的关键,同时也是中学生的学习的难点。由于考试需求,学生学习古诗文往往停留在 “背诵默写” 层面,而忽视了古诗文中所承载的中华优秀文化,古诗文的学习失去了它的终极价值。古诗文教学需要创新,需要学生在掌握字词句之后的再理解和再创造,这样才能让古诗文学习达到 “形式” 和 “内容” 的统一。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部分古典诗歌形成的环境及构成的意象距离学生生活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学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传统教学秉承 “字词句段篇” 剥竹笋形式,采用 “字字解释、句句翻译” 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抑制了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激情,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枯燥无味,毫无生机,因而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在 “熟读精思” 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很活,学生学得有味。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古诗词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有效性进行概括分析,寻求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合理途径。1 加强诵读,积累古诗词
俗话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不反复诵读,又如何体会得出?只有反复吟诵,才有可能把握诗词的感情脉搏,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心。但 “一口却吃不成胖子”,古诗词的教学不是一夜春雨、杏花满树的快捷,它需一点一滴的积累沉淀,积小流才能成江河,到达一定程度时,进行 “质” 的飞跃。当然,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宝贵、最精彩的部分,而作为语文老师,还有诸多的语文教学任务等着我们去完成,因此我们没那么多时间,也没那个条件去大量的积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得靠语文老师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古诗词的好习惯了。如: 每节语文课前由语文课代表在黑板一侧抄好一首诗词,语文课预备铃一响,由课代表带领大家反复朗读,每堂语文课把师生相互问好的时间改成让全体学生齐背这首古诗词,开始先由教师赏析,后来逐渐转变为学生赏析,为学生提供大胆展示自己的空间,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得以提高。利用这短暂的课前几分钟,每周可熟记并理解两三首诗词,日积月累,就是一笔不小的古诗词财富了。2 结合背景,理解古诗词
凡是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之作,诗所传达出的思想主旨无不与作者的平生、阅历、遭遇及他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生活相关。因此,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就必须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易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赏读杜甫的 《春望》 诗,先要弄清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探家,正值安史之乱,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安家。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他乘隙逃离长安。这首诗就是他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诗人正是因为与家人难通音信,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萦,表达他对妻儿的强烈思念,于是发出了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若不跟学生讲清这一背景,学生就很难明白作者的这种境遇,也就理解不了一封家书何以值万金。又如李白的 《行路难》,若不弄清楚李白写这首诗的处境,那么诗中的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等句子学生就无从理解。因此分析诗歌前,我先跟学生把背景资料交代清楚: 天宝元年,李白被召入京,供奉翰林。玄宗虽对他礼遇有加,但不过是赏识他文学上的才华,李白 “济苍生”、“安社稷” 的政治思想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一向清高的李白忍受不了这种处境,而他的清高又为当朝的权贵所难容,终被 “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就意味着被迫放弃自己的理想。这不能不使有着积极入世之心的李白感到极度苦闷。这时,他的一位朋友在京城摆了一桌酒席宴请他。面对美味佳肴,李白却“停杯投箸”,难以下咽,学生也就能理解这种心情了。3 抓住诗(词)眼,鉴赏古诗词
古人作诗讲究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而一首诗中最凝练最传神的字句就如同这首诗词的眼睛,即整首诗词的主旨句。因此抓住古诗词的诗眼或词眼,是我们教学古诗词的一个突破口。比如大家熟悉的王安石 《泊船瓜洲》 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一句中的“绿”字,诗人曾用过“到”、“过”“入”、“满” 等字,但终觉不如 “绿” 字来得好原因是: 用 “绿” 字诗意就更显深沉,情思浩荡,不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南春风和煦百草逐生,流露出诗人当时奉诏入京的喜悦,还有经历罢相之后被征召回朝的重重忧虑,一个 “绿” 字高度概括出诗人的喜悦、彷徨等丰富的内心世界,着实让称道。4 联系生活,运用古诗词
一、通过诵读方式强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积淀
从当前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程度和掌握情况来看, 其中突出的问题表现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漠视, 因而造成学生自身所掌握的传统文化层级相对较低。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明珠, 因此,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古诗词的积累, 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有鉴于此, 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赏鉴能力, 在教学中安排五分钟以内的时间, 交由学生对古诗词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第一次可由老师为同学示范, 使学生清楚诗歌快速讲析的步骤:范读——练读——作者——诗意——赏析——背诵。这样每册课本的古诗词笔者都要求学生背诵, 诗词的内容也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这样, 学生度过三年的初中生活后, 将会有一笔古诗词知识财富了。然而需要看到的是, 仅仅指望课上五分钟的古诗词分析, 难以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以显著提升, 因此笔者在每天的语文晨读时间,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诵读和识记, 同时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效率, 笔者会随机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抽查。通过这样的方式, 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古诗词诵读习惯, 进而使传统诗词文化深入其心田。
二、体悟古诗词的格律与意境
教师在引导学生产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过程中, 必须使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反复诵读, 从中自然而然地体悟到古诗词所特有的格律之美和意境之美。对古诗词意境的体悟方式不拘一格, 具体包括:
(一) 对诗歌中的经典词句进行耐心揣摩
如《浣溪沙》 (晏殊之“一曲新词酒一杯”) 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上片应注意关键词“天气”、“亭台”、“夕阳”等名词, 这是极有特色的表达, 即一切都与去年无殊。然而, “几时回”三字却道出了今昔的迥异, 吐露出难以藏抑的怀人之情———“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意蕴。而“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两句则道出了作者的感伤之情, 使读者仿佛看到作者所经历的繁华落尽的无奈, 从而加深对作品创作主旨的理解。
(二) 对诗词内容进行概括
例如, 讲授《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一句, 可以用“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相解, 诗诗相通地诠释。
(三) 创设古诗词学习的特定情境
教师应当注重为学生创设古诗词学习的特定情境, 使学生藉由特定情境的进入, 实现对古诗词中心思想和作品承载的情感的理解。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送灵澈上人》一诗时, 要求学生根据诗词内容进行想象绘画, 从而激发了学生对诗词内容的学习兴趣, 进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 采用诗文易位的方式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取诗文易位的方式。古诗词的言语精炼, 因而相当于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教师可以就此组织学生将诗词内容置换为叙述性文字, 从而深化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
三、注重生活化教学模式
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理解和领会知识, 更在于使学生能够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而古诗词教学也是如此, 不仅仅是要欣赏古诗词, 还要在恰当的时候能运用古诗词来表明自己的感触, 使表达能力更上一层楼。有鉴于此, 语文教师应当在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同时, 使学生具备古诗词应用能力。比如当我们带领学生出去旅游, 登上了高山之巅, 可以问学生:“此时你最想用杜甫的哪一句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学生一定能答出:“会当临绝顶, 一览众山小。”当有学生考试失意时, 可以问其他同学, 我们可以用李白的哪句诗来劝慰他?大家齐答:“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古人写诗非常重视意境的创造。意境的创造要经过艰苦的过程, 具有深远、含蓄的特点。考虑到古诗词的文字具有高度概括性, 通常能够以少量文字勾勒出优美的意境, 展现出独特的创作情感, 故而学生极易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出现认知障碍。基于避免前述问题发生的考量, 语文教师应当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诗词内容展开充分的想象,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古诗词的内涵。
四、结语
初中生在人生阅历方面比较薄弱, 他们对于古诗词的认识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如果古诗词教学浅尝辄止, 则对于古诗词教学的初衷是难以实现的。因此,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学习与鉴赏的时候, 不仅要通过诵读方式强化学生对古诗词的积淀、体悟古诗词的格律意境、注重生活化教学模式, 应该更多地挖掘古诗词的内在意蕴, 使学生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角度来学习古诗词, 感悟古诗词, 真正发挥古诗词的意义, 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与人生感悟层次的提升。
摘要: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宝库之中, 古诗词乃是其中璀璨的明珠。在赏鉴古诗词的过程中, 读者的心绪将藉由古诗词隽永诗句的引领, 穿越岁月的长河, 领略到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 体悟到作者彼时的创作心境。从古诗词的内容来看, 一些古诗词讴歌了壮美的自然景观, 一些古诗词道出了亲人朋友离别的不舍和哀思, 一些古诗词倾诉着山河破碎的无奈等等。从语文课程教学角度来看, 教师应当指引学生掌握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从而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诵读,意境
参考文献
[1]赵小莉.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15
[2]唐振杰.初、高中古诗词教学的衔接问题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 2015
[3]于海梅.“生命语文”观照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 2015
[4]孟岩.延边二中古诗词教学拓展伸现状调查与分析[D].延边大学, 2015
[5]崔玉颖.文本互涉理论与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一、重视古诗词的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我国几千年来对学习最好的总结,而对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更是如此。古诗词具有节奏鲜明、音韵铿锵、悦耳动听,具有音韵美和音乐美的特点,对于初中生来说,诵读不仅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而容易在这种极具韵律感的阅读中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增强与作者之间感情的交流。
阅读无疑是学好古诗词最重要的一环,也已经成为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问题是应该如何来诵读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首先,在诵读的时候要突出韵脚,体现出古诗词的音韵美和音乐美,当然并不是说对所有的韵脚都要用重音,而是要使用一些技巧,比如“低中见高”、“快中显慢”等等,真正的对出韵律、读出韵味,像“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窗含西岭千秋雪”中的“含”字等。其次要注意读时的停顿,古诗词都讲究押韵、平仄、节奏、句调等,在读的时候要按照古诗词的阅读习惯,注意节奏,体现出古诗词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而又错落有致的韵味来,比如“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最后,在学生诵读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感情的投入,许多古诗词都包含了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只有投入感情,切身投入到作者的感情之中。才能真正和作者的思想进行交融,真正体会到作者的真实情感,从最本质的层面上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和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
二、引导学生领略古诗词的美感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显然引领学生领略古诗词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绪才是我们古诗词教学的重点。于漪老师对于古诗词教法的阐述我认为非常值得借鉴:古诗词的教学要着力于整体感知,充分发挥诗词所蕴含的丰富的育人功能;把握诗歌的诗情画意,拓展学生想象力、培养和发展创造意识。
许多古诗词都充满着诗情画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诗词中的画面进行想象,或者给予一些图片,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缩短了学生和作者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更好地体验出作者当时的情感。比如在学“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看一些西湖美景的图片。把古诗词的美和画面的美相互融合,实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良好教学情景的设置。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能够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产生主体的意识,进而激发出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在遇到一首新的古诗词时,如果学生能够在观察中质疑,在质疑中欣赏,在欣赏中体验,那么学生就算学会了用自己的观点去理解、感受古诗词的美,感情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对古诗词艺术美的享受,提高自己对美的欣赏品味和情趣。
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说老师就不再重要,相反,这种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学生作为主体,老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就出现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老师就必须努力的提高自己,面对学生各个方面的需求;其次,老师还要对知识,对学生都要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其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比如有些诗词过于抽象、有些诗词时代感极强,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就要设计一些环节能够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从生活中去体验诗词。从中看出,老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按照教参对学生一步一步教讲解,而是要不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学习的服务和引导上。对老师的古诗词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实现初中古诗词的有效教学,各种教学教法层出不穷。本文主要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经验,阐述了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一些拙见,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盂庄中学
七年级上册
童趣、论语十则、古诗歌四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山市、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龟虽寿-曹操、过故人庄-孟浩然、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夜雨寄北—李商隐、泊秦淮-杜牧、浣溪沙-晏殊、过松源晨饮漆公店-杨万里、如梦令-李清照、观书有感-朱熹
《繁星》、《春水》;《伊索寓言》
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木兰诗、孙权劝学、口技、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狼;
山中杂诗-吴均、竹里馆-王维、峨眉山月歌-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李白、逢入京使-岑参、滁州西涧-韦应物、江南逢李龟年-杜甫、送灵澈上人-刘长卿、约客-赵师秀、论诗-赵翼《童年》、《昆虫记》
八年级上册
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三峡、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观潮-周密、湖心亭看雪-张岱、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李白、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长歌行-汉乐府、野望-王绩、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黄鹤楼-崔颢、送友人-李白、秋词-刘禹锡、鲁山山行-梅荛丞、浣溪沙-苏轼、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八年级下册
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赤壁-杜牧、过零丁洋-文天祥、水调歌头-苏轼、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饮酒-陶渊明、行路难-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己亥杂诗-龚自珍;
赠从弟-刘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终南别业-王维、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无题-李商隐、相见欢-李煜、登飞来峰-王安石、苏幕遮-范仲淹
《海底两万里》、《名人传》
九年级上册
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望江南-温庭筠、渔家傲秋思-范仲淹、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武陵春-李清照、破阵子-辛弃疾 ;
观刈麦-白居易、月夜-刘方平、商山早行-温庭筠、算子咏梅-陆游、破阵子-晏殊、浣溪沙-苏轼、醉花阴-李清照、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水浒》《傅雷家书》《培根随笔》
九年级下册
公输、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庄子与胡、装置与惠州游于濠梁、曹刿论战、邹忌封齐王纳谏、愚公移山、关雎、蒹葭; 从军行-杨炯、月下独酌-李白、羌村三首-杜甫、登楼-杜甫、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望月有感-白居易、雁门太守行-李贺、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别云间-夏完淳
诗中雄心壮志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之一)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诗中哲理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诗中夕阳(落日)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
2、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
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S226;秋思》)
诗中忧愁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4、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诗中树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东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S226;秋思》)
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4、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诗中泪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3、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4、夜久雨声绝,如闻泣幽咽。(杜甫《石壕吏》)
诗中塞外风景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塞下风来秋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诗中鸟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用》)
5、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6、山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
诗中山河(江山)
1、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朱熹《论诗这》)
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诗中春景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
诗中夏景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2、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3、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4、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诗中秋景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2、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这》
5、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沙场秋点兵。(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这》
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S226;秋思》)
10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
诗中冬景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诗中山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健《题破山寺后禅院》)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武判官归京》)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S226;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S226;秋思》)
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S226;陌上桑》)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民《己亥杂诗》)
6、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至龙标遥有此寄》)
6、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诗中雪
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之一)
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
4、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3、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3、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诗中草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年羊。(敕勒歌)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6、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村居》)
诗中柳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游山西村》
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诗中云
1、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观书有感》)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诗中湖
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中海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逋之任蜀州》)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颧雀楼》)
5、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之一)
诗中舟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S226;常记溪亭日暮》)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6、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中酒
1、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2、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4、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行路维》)
5、浊酒一杯千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S226;塞下秋来风景异》)
诗中乡情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S226;秋思》)
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夏完淳《别云间》)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诗中豁达对待离别的诗句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诗中不明送别但意味深长的诗句
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孤帆远影碧空净,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古诗名句:事理哲理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
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
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11.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
12.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
13.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14.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
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6.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
17.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8.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19.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2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21.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
22.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
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4.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2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2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27.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28.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
2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3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31.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3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
3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36.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
37.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
38.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明.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
3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古诗名句:友谊爱情
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8.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9.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2.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13.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1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16.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1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18.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1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20.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
2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2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2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竹枝词》
2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
26.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27.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
2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2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3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古诗名句:学问成才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
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
1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
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1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古诗名句:乡思离情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2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2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2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2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3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31.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 ——宋.苏轼《水调歌头》
3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古诗名句:愁恨悲欢
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
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相见欢》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8.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
9.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
1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
1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1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1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
1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1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1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
18.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9.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20.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清.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
21.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琵琶行》
2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23.陶陶然乐在其中——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
2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同上
古诗名句:爱国忧民
1.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6.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8.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10. 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
11.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12.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 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
14.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
1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
16.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
17.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18.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9.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20.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21.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22.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24.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
25.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
26.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古诗名句:述志抒怀
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
1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13.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1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16.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
17.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
2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23.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25.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2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3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31.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古诗名句:时令节日
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
3.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4.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辛弃疾《青玉案》
5.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6. 困人天气近清明——宋.苏轼《浣溪沙》
7.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阵子》
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9.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10. 更能销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宋.辛弃疾《摸鱼儿》
11.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12.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13.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4.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朝.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15.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16.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17.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清.赵翼《野步》
18.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19. 满城风雨近重阳——宋.潘大临《断句》
【上海初中语文古诗词】推荐阅读:
上海初中古诗词集锦11-24
上海初中语文教材目录03-06
上海初中社会03-17
上海初中化学教案01-05
诗词理解:月上海棠10-14
上海小学15年级古诗10-31
初中语文古诗词必背03-18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背诵大09-25
初中语文古诗赏析题目06-06
初中语文古诗理解默写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