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描写作文

2024-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二语文描写作文

高二语文描写作文 篇1

细节描写是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

例1:记得有一次,爸爸喝醉了,到家很生气,就开始打人、骂人,就在那天,少年无知的我被爸爸打了。

例2: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同样是记叙自己被爸爸打的经历,例1没有细节描写,内容平淡无味,让人读之难有感触。

例2使用大量文字进行细节描写,使得故事情节生动具体,真实可感,细细读来,仿佛读者亲眼可见一般。

由此可见,细节描写在写作中不可或缺。

细节描写的作用可以用这四个词概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鲜明生动,感染力强。

再看一个精彩的例子:

例:本区的教士来给葛朗台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动了一动。

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象,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巴尔扎克《守财奴》)

如何写细节

那么,重点来了,如何写好细节?

总结如下:

在关键处驻足,“慢”说细微之处;

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交换角度,增加层次;

类比联想,添其内涵。

细节描写的方法有哪些

一、细致观察事物

要使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就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细致的观察。

如下面一段写花的文字:

例:天边那一弯新月发出淡淡的清辉,静静地洒在花园里。迷蒙的月色下,那些白天里姹紫嫣红的花,青翠欲滴的叶,都显得黯淡了。这时候,几朵刚开的昙花正散发出缕缕清香,沁人心脾。

啊!还有一朵正含苞欲放,会不会开呢?我观察了好一会儿,忽然间,花蕾动了一下……终于,花蕾尖上悄悄地裂开了一个小孔,接着,小孔缓缓地张开,花瓣一片片地舒展开来。那一片片花辨像是水晶雕成的,连一条条花脉都看得清清楚楚。

作者对昙花作了详尽的描写,花的质地、气味、色彩、纹路、花蕾开放的整个过程写得细腻生动,让人如临其境。

二、选用典型细节

细节是展示文章主旨思想、灵魂的关键处,所以一定要选好。

如《孔乙己》中的肖像描写:

例: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莲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一段抓住的是“长衫”这一典型细节,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是“又脏又破”,表现了他的穷困潦倒,突出了孔乙己的迂腐、麻木的特点。

三、精心锤炼词语

细节描写中,要选择恰当的词语,精心锤炼,做到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

如下列句中的词语就用得非常恰当:

① 他轻手轻脚地拉开门,眯着眼,透过门缝看我做什么。

② 一阵风扫来。

③ 树上叶子飘了一地,一片叶子在雨中打了个漩涡落在地上。

四、巧妙运用修辞

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可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如朱自清的《春》中对春雨的描写:

例: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又如写母亲端详孩子睡觉:

例:母亲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色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霞与小草的交谈!

五、变换不同角度

对同一细节,可以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来考虑。

还是写母亲端详孩子睡觉,上例是从母亲的眼神这一角度来写的,我们还可以变换角度,从“我”的角度来写,如:

例:我微微睁睁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在这眼神的普照下,顿时有种异样的感觉,我好像成为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在酣然入眠,感动得母亲满脸都是幸福;

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朵俏丽的月季花,激动得母亲绽开了笑颜;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幅五彩的画,陶醉得母亲在那儿欣赏啊欣赏!

我们还可以运用联想来写细节。如还是写母亲端详孩子睡觉,可以联想史铁生、屠格涅夫、毕淑敏等人的作品来写,如:

例:我微微睁睁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曾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无言的祝福;

我曾在屠格涅夫的《呱……呱……》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幸福的安详;我曾在毕淑敏的《我的五样》中见过,那母亲的眼神里是一种不能割舍的珍爱!

变换不同角度还可以通过环境来写细节。因为人物活动、情节的展开必然是在一定环境下,必要时的环境描写,也是细节。如:

高二语文描写作文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景物描写;作文教学;分析

有一定阅读量的人们都会发现,一段好的景物描写能够良好地展现出一个画面,有效地烘托出当时的气氛,让人们很容易接收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比如,朱自清在《春》中这样写道:“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段对春的描写,选取了春天最吸引人的特征,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但是,在小学作文中,我们几乎不会发现这样的描写,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在启发学生的同时,把一些有助于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一、训练学生的感受观察能力

景物描写中,无论是对所写事物粗略地描绘,还是细致地刻画,都要抓住事物特征,这是关键。如果没有真实、准确的把握住所写对象的特点,那么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是空洞甚至是错误的。小学生是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喜欢跑跑跳跳,往往没有耐心停下来好好观察、感受什么。所以,在课堂上训练学生们的观察感受能力是很好的方法,这样不仅使学生们得到了训练,一旦学生养成了善于发现、勤于观察的好品质,这样在生活中他们就会不自觉地进行训练,是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人们对于事物的感知往往来源于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而景物描写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升华。

二、鼓励学生说出感受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最终表达的都是感情,没有感情的景物描写是没有血肉的。所以,对于事物的观察,都要落脚到情感上。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有很多想法,这时就要利用这种天性加强训练。课堂上,老师可以准备一幅风景画或者一段文字作为材料,让同学们在观察和阅读过后发表自己的感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同一事物的感受不会完全相同,应该请不同同学发表感想,这时的感想不要求文字优美,只要能正确反映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这种训练应该和观察事物联系起来,这样能让学生在观察过后就能立即说出自己的想法,一举两得。

三、加强阅读,模仿写作

有的学生观察到位,想法丰富,但是到动笔的时候往往无从下手,自己丰富的想法反映不到纸上,这说明对于写作的方法还没有掌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加阅读,才能慢慢体会到别人是如何把感情通过一支笔描绘出来,如何让读者切身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这是个长期的过程,短时间内很难看出效果,但是依然要持之以恒地坚持。

读书也要求读好书,只有读有益的书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素质。这就要求老师做好推荐书目的工作,在语文课本之外,老师应该给学生留阅读作业,将对学生景物描写写作有益的文章或者图书推荐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后根据某一段进行模仿写作,这项工作也可以偶尔放到课堂中进行。在进行长期训练后,学生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语感,能用一段景物描写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或者烘托出某个气氛,这就达到了目的,而学生的内在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四、综合训练

前面一些训练都是基础工作,属于准备材料,只有前面一些是不够的。有的学生会观察、有想法、能写出一段不错的景物描写,但是全文结构混乱,条理不清,这也是不行的。

第一,老师应该教授文章的条理顺序。无论是文章还是观察事物,顺序都是重要的,有序的观察和结构能让文章表达清楚,让读者清楚明了。所以,在进行观察训练时,老师要加入对观察顺序的引导,在进行写作训练时,老师也要时刻提醒描写事物的顺序,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写作习惯。

第二,老师应该教授修饰方法。没有修饰的文章写的好叫朴实,写的不好叫平淡。而小学生几乎达不到朴实的效果。在进行模仿写作时,学生往往会不经意地掌握几种修辞手法,但这对于他们是模糊的。在对修辞手法进行系统地讲解和专项练习过后,学生们才会在理论上有所领悟,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会更加熟练,这样会对文章增色不少。

第三,在小学作文中,景物描写往往服务于记叙文,老师在给学生布置作文题目时,应该多加强调景物描写的运用。在作文批改时,对于用的好的景物描写要给予鼓励,不恰当的景物描写给出修改意见,这样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

五、小结

小学作文对学生以后的写作起到奠基作用,不能忽视,所以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巧妙的方法来指导小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当学生把景物描写成功的运用到文章中时,说明他对写作已有了初步的感觉,对于以后的写作很有帮助。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努力会成功,老师努力一样会成功。

参考文献:

[1]王秀丽.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学周刊,2012(23)

描写唐寅高二作文 篇3

喧中求静,求的是一份平和的属性。仍有大多数人将安静与宁静混为一谈。安静只是表象,稍稍一丝摇铃,便可如墨汁进入清水般搅乱,旋转,浮跃。而宁静不同,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息是坚不可摧的,因为那已经成了自身的属性了。位于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内的镇馆之宝之一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每天从它面前闪去的人多达几百上千。可它面前好似有一道屏障,外界与它无关,它只用微笑。若是世间有人能如蒙娜丽莎般这样微笑,我想,此人便是已做到喧中求静了。

喧中求静,求的是一份淡然的心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被世人传唱的诗句便是来自陶渊明那远离尘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如此的生活态度在如今喧嚣社会中也是难得可求。这样的态是一种感染力,返璞归真的无形之力,是身与心的高度契合,是心灵至深处开辟的一条道路。远离喧嚣,但不畏惧喧嚣,只求心中一份静。

喧中求静,求的是一份最终的成就。只有摒弃内心的浮躁,在喧市中求得安宁,才能专注于学术研究与自我创造。季羡林老先生生前请求辞去自己头上“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个光环,潜心钻研学术。这样的行为不正是欲去除内外干扰,求得心中一片清静之地供予自己的研究吗?为的不正是最终的花开或是愈加奔放艳丽的盛开吗?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在喧市中求静呢?明代画家唐伯虎一日在家中作画,一群纨绔子弟聒噪不停,唐伯虎为了使他们安静下来便在一张白纸上涂了一团墨留下猜出字谜便赠书画的字语便回房作画了。当纨绔子弟摸不着头脑时,祝枝山来了看了一会便明了,说“墨团,即黑、大、点,加起来便是一个默字。”众人省悟后随即离去。虽说如玩笑一般的故事但也教导了我们如何求静。做到自身的平和安详,身形周围便会不自主地有了一条界线,他人的无意闯入机妙化解便可。

描写剪纸的高二作文 篇4

春节将至,每家每户都开始敲锣打鼓,准备迎接春节的到来。门户上贴着一副对联,喜庆的红色成为装饰的“主角”。看着家中繁杂的装饰,心里总觉得仿佛少了点什么。我一如既往地推开房间门,却看见外婆坐在床边,手持一把剪刀,对着一张红纸进行百般裁剪,动作娴熟,一气呵成,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干练飒爽,清凡脱俗之气映面而来。

不一会儿,一只小巧可爱的老鼠就降世了。我的目光瞬间就被吸引了过去,缠着外婆要学剪纸。外婆脸上绽开了笑容,递给我一把剪刀和一张红纸。外婆从红纸的边缘开始,依照着老鼠的形态展现了不同的技巧。我也照芦画瓢,依照着外婆的姿势进行裁剪。

外婆时刻保持着那副笑容,粗糙的手指在纸上摩挲,身心都沉浸于剪纸当中,纵使世事的变迁,内心依旧如初,未曾改变。我受到外婆的熏陶,仿佛身处世外桃源,时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声,婉转悦耳,执着剪子,对老鼠进行精雕细琢,一只活灵活现的老鼠便在我手中跳动,在我心中跳动。

我和外婆便把剪出来的一只只形态各异的小老鼠张贴在墙上、窗户上,屋子瞬间变得光彩夺目、引人入胜。那一只只小老鼠在屋子里嬉戏玩耍,活蹦乱跳的,仿佛也在庆祝春节的到来,屋子里也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这时,外婆却叹了一口气,说:“唉,现在的年轻人总是盲目地追求新鲜事物,而忘记了中国最传统的文化,这祖祖辈辈智慧的结晶怕是要绝迹了吧。”

听完,我一怔。是啊,现在的人们都在想着如何接受并适应国外的文化,却忽略了中国最本质的文化。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使命,传承并把传统文化发扬下去呢?

描写家乡的高二作文 篇5

已有两个多月没回家了,思念突然像一脉清亮的水,一点一点地弥流进我的身体……

我是从来小嗅着乡村那种淳厚质朴的气息长大的。那方生我育我的土地,翠山环抱,松柏成林,天朗水清,土沃地明,绿茶满园,青竹似海,人情古朴,笑语盈天……虽然山算不得伟岳,水也并不是秀川,但那散发着自然乡土情味的美丽庄园,却是任何名山大川也难以企及的。

晨曦时分,太阳还探头探脑地躲在山窝,而勤劳的人们已悉悉簌簌忙着起床了。朝阳轻盈的挂在山窝,如一个轻衣罗衫的女子,娇柔地给大地播撒着沧沧凉凉的流光;而远处的青山,恰如素女的青黛娥眉,绵延着无穷的诗意;晨风过处,竹海泛起层层绿浪,连空气都染上那淡淡的绿色,美得让人所恨不能撷一捧绿意长留心间;轻灵的鹤儿们,被厮磨着的绿叶唤醒,扇动着洁白的翅膀,飘然于浑然一体的山水间;葱绿的稻田里,苗儿们拔节地努力接近着晨光的普照……这时,天空中会游荡着些许浅淡的炊烟,早晨的炊烟,比起傍晚的,细若游丝,更显温柔与娇羞……

再晚一些时候,简单的早餐便随意地卧在了饭桌上。说是简单,乡下人不像城里人,早餐习惯吃面条或包子,乡村人永远热爱着香喷喷的米饭,三餐不离。或许是因为稻田里有着农人们一季的辛劳于心血吧,农人们对米饭有着化散不开的特殊情结。洁白的米饭映衬着人们黝黑的脸堂,煞是令人遐思无尽……

当熹微的晨光悄然隐去,空气中开始浮现一线金黄的灿烂,人们也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在农人们依恋一生的土地上,播下汗水,播下希望。松土的乡亲,熟练的挥动着犁锄,那犁锄像一个个问号,切割着泥土低吟的碎碎絮语;采茶的人们,轻轻一拈,一撮撮嫩绿可人的芽儿便听话地蹿到人们厚实的手掌中,背上的竹篓中,满盛的阳光便一滴一滴地被茶芽赶走……偶尔用手背擦擦额上的汗珠,偶尔顿顿手,挽挽衣袖,偶尔摘下草帽扇扇凉,顺便回头看看身后的成就……夏日的熏风滑过大地的肌肤,瞬间无影无踪,烈日下的村庄更像一个仙炉,酿制着神奇的丹药,而这粒珠丹,便是深秋的丰收……

当夕阳披着晚霞接踵而至,已是傍晚时分了。尽管是一日的迟暮,但村庄却在此时分外鲜活。孩子们尽情追逐着凌空乱舞的蜻蜓,被人们落在田地里的忙碌,肆意拨乱着绿苗们欢畅淋漓的节奏。我喜欢在这时,踱步在曲径小路,或者宁心静气地聆听落日与群山的情话,看着青竹与余光约会亲吻,我的心里泛起一股绵绵的情意;或者站在野草介足的凉坝里,耳边的电话中传来朋友温婉的声音,我的眼前是一片开阔的视野:一棵古老的黄角树,盘曲萦回的虬干琼枝尽诉温暖的沧桑;一方方稻田安静的镶嵌在大地上,我几乎能听到它们睡熟的鼾声;爱出风头的知了还趁着暮光意犹未尽地扯着嗓子,炊烟也再来凑凑热闹,在房屋的四周旋转着舞步……此情此景,让我的脑子里,注满了所有诗情画意的语言,就要溢出,就要泛滥。但我仍嫌不够多,不够精,不够妙,一颗心因找不到能承载那种能歌善舞的诗意的句子而略带茫然……

这就是我的家乡,一座安静美丽,温暖祥和的小村庄。我时常想,生活在这片净土的人们,呼吸着这芬芳醉人的空气,被这浓浓的乡土情味熏陶着,心也必定是温良明净的吧!

美丽的家乡

我的家乡瑞金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小镇。这里山清水秀,树木葱郁,鸟语花香,到处都呈现出一个“美”字。

家乡的春天是柔美的,春像一个未出阁的姑娘,悄悄地唤醒了大地万物。那小河“哗哗”地诉说着秘密,水中过完冬的鱼儿也出来活动,时不时的跃出水面,说不出的顽皮。茂盛的竹林也热闹起来,嫩绿的竹叶在枝头迎风飘动,展现那婀娜的身姿,小鸟们也喜欢在这时凑热闹,穿梭于竹林间,“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像是在庆祝这一时刻似的。褐色的花坛上已长出了新绿,它一天比一天新鲜,使人觉得仿佛希望之神曾经在夜里打这儿经过,在早上留下了更加明亮的足迹。其中各种蝴蝶也在花坛中翩翩起舞,像传说中的花仙子。远望去,有一排排的土房子,人们脸上都挂着纯朴的笑容,对于家乡的春,我喜爱它的柔美。

这时夏天到了,家乡又是另一番景象,河流不再窃窃私语,它咆哮着,汹涌着向前流去。那些竹林蓬勃的生命力,随风飘舞的身姿显得更加优美。没有一片云,没有一丝风,顶着一轮烈日,所有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这里出来走动的人少了。大家都在屋子里乘凉,等凉爽了,才会出去干活。草地里也充满了生命力,远远望去,草地上一片翠绿,那是对生命的呐喊。对于家乡的夏,我喜爱它的刚烈。

秋,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小河也安静了,静静地清点着这一年的收获,竹林里一片黄叶纷飞,像疲惫的蝴蝶,回归母亲的怀抱。草儿慢慢变成了金黄色,绿毛毯换成了金黄的毛毯,踩上去,软绵绵的,每吹过一阵寒风,经霜的树叶猝然脱离树枝,像一群飞鸟一般,在风中飞舞,对于家乡的秋,我喜爱它的疏朗。

到了冬天,万籁俱寂。小河也沉寂了,不再流动,只是在静静地回味,等待明年。街道看起来仿佛是银子一样的,它们是那么亮,那么光辉,长长的冰柱像水晶的短剑似的挂在檐前。行人走起路来是快的,嘴里边的呼吸,一遇到严寒好像冒着烟似的。光秃秃的枝条在雪白的大地上挺立着,收藏着一年的感悟。对于家乡的冬,我喜爱它的冰莹。

她的美,她的好,该怎么比拟呢,那怎么比拟的出呢。或,她如诗,浸润每一条情丝;或,她如歌,柔软每一句话语……谁能体会这种情趣?只有我——故乡的孩子。谁能奏出这种旋律?只有她——美丽的家乡。

故乡

还记得杜甫的一首诗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对我们来说故乡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天,故乡的地。对我们都有一丝丝的养育恩情。我的故乡一个小小的村落,哪儿有着我满满的回忆。

我的故乡一个小小的乡村,在哪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宽广的马路,没有乌烟瘴气的工厂;有的只是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房,有的只是一个个勤劳的人,有的只是一颗颗朴实的心,有的只是到处飘着泥土味和青草味的新鲜空气。

故乡的秋,到处飘玉米小麦香味的秋。星期天到了,坐在家门前的小巷口,到处都飘着丰收的果实的香味,大街上的叫卖声应有尽有买苹果啦!橘子啊!叫卖声真是好不热闹。望望故乡的天,总是觉得故乡的天别的地方要蓝好多好多,故乡的秋的天总是少不了大雁南飞的景象,一排排的大雁结伴南飞,一下子打破了天空的寂静……

故乡就像母亲的的手,永远给我的都是爱的抚摸。故乡有着我儿时的记忆,有着我童年的乐趣,在故乡这个摇篮上,我们可以安静的熟睡。

还记得小时候和小伙伴一起在小麦地里放风筝,整个田野地里都充满了我们的欢笑,在小麦地里我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奔跑,我们没有束缚,没有约束,在那的时候,我们只想着要让风筝飞得更高更远……

高二语文选修课学习模式探究 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30010

按照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要求,我校高二语文科的教师在高二上学期第1学段完成了必修课程5个模块的上课任务,接下来将进入选修课程的学习。经过备课组成员的讨论,我们把《先秦诸子选读》作为选修的第一个模块。按照以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表现,如果教师走老路,按照介绍写作背景、作者,翻译课文,总结知识点等环节上课,那么给学生的“伤害”可想而知。学生不但没有从文言文的学习中品尝到快乐,更难以从文言文的学习中切实地感受到它独特的文化魅力,而只是为了高考分数吃力而苦闷地学着文言文,甚至为拿不到高分而苦恼,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学习的依赖性强,情绪低落,教师教得累。为了让选修课堂“活”起来,我尝试了这样的教学模式。

课前我把班级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组5-6人,各组设小组长一名。接着又把学习内容分成若干部分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本组的研修任务。研修任务具体步骤是:一、由学习小组的一名成员带领全班诵读三遍;二、一名成员翻译;三、一名成员把本则需要积累的重点词、句式圈出来提醒全班同学记住;四、一名成员解读本则蕴涵的思想和具有的现实意义;五、一名成员从选修课本中找出与本则有相同思想的文句;六、学习小组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 ;七、学习小组与教师对话:老师,让我考考你。

以研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第一则(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为例,这个小组为全班展示了以下内容:

第一步和第二步略 ;第三步学生认为需要积累掌握的内容有:

重点词:(略)

(1)克己复礼为仁克:克制。

(2)天下归仁焉归:称许,赞许。

(3)请问其目目:条目,详情。请:请求对方做某事;请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4)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不敏:资质愚钝;事:实践,实行。

文言句式:(略)

(1)克己复礼为仁判断句

第四步,学生认为本则蕴涵的思想:一、礼不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所以必须加强自我约束,不自我、不任性,一切行为要合乎礼的准则。所谓礼仪,体现在与人相处中对他人的礼让、礼敬,对自我的约束,以及对欲望的节制,这就是孔子崇尚的“克己复礼”精神内涵。二、礼的关键在于内化和自觉。要做到仁,最重要的是自己渴望拥有仁心并且躬身去实践。

具有的现实意义是通过礼对于自我的约束,使个体的行为合乎礼,减少人与人之间冲突,最终达到社会的和谐,这就是“克己复礼”的目的。

第五步,学生找出与本则有相同思想的文句是本课的第六则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第六步,学生质疑环节中,有学生提出,一切行为要合乎礼的准则是“神人”“圣人”的要求,我们凡夫俗子能做得到吗?

学生回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作为凡夫俗子一切行为要合乎礼的准则是很难的,只能说我们的一言一行应尽量合乎礼的规范,做有礼之人。”

第六步,学生问:“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礼节,那你认为学生与老师交往应注意哪些礼节?”

我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了回答。

按照这样的设计,我这节课只上完两则的内容。

课后评课时教师们各抒己见,有的说你一节课就只上了两则的内容,上课进度很慢,什么时候才能把《论语》选读上完 ?其中一位领导尖锐地提出:语文课不应模式化。这句话让我陷入了思索中,我的这节课真的失败了吗?设计的学习模式是不是太复杂了? 我不应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吗?在随后两周的文言文实验教学中,我一直坚持这样的教学模式。作为实验对象的学生有何感受呢?一位学生在本节下课后对我说:“还是老师教学得到的东西多。”所有的小组轮流发言后我又问他,他说:“还是让我们自己去寻找答案上讲台发言好,起码我们不能睡觉了。”有许多学生为了上台发言提前学习本组研修的内容,有的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出现的;还有学生开玩笑地对我中说到: “老师,我原来以为文言文很深奥,自己学不了,去研究了才发现它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难以理解,反而感觉《论语》挺有意思的。其实,只有自己学了,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老师,你下岗了!”等等,更可喜的是这两周学习时间中,学生由原来的不问问题到争着问、问得多、问得更有深度,许多问题是我没想到的,问的范围之广、之细更是始料未及。我体会到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受益匪浅,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而对我来说更重要的认识是:过去太不相信学生,不注意挖掘学生的潜力,太自以为是了。

几点思考:

一、文言文教学中必须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学生怕学文言文,学生与文言文文本之间缺乏对话,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模式势在必行。归根结底是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走进文本。也就是说文言文教学完全可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只不过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具有探究性,一定要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探究才能完成。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这一节课通过改变文言文教学的模式,学生已经走进了文本,参与到课堂来,交流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激励了自我,学生在参与教学体验中获得了进步的喜悦,同时也获得知识上的满足,这正是我想要的。尽管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但这完全符合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语文教师的观念未能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求

丰富渊博的知识是一名教师立足于三尺讲台的基础,时代发展了,语文教师更应善于学习,勤于学习。通过学习,开阔视野,拓展时空,提升理念。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思考能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可是,当前仍有些教师坚守自己多年养成的“经验”故步自封,仍以书本为自己的根据地而毫不动摇,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仍然坚持唱独角戏,上课面面俱到唯恐遗漏了“重要”的知识点,而这一切最终导致冷落麻木了学生,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基于此,新课改形式下,语文教师应注重更新知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构建语文学习兴趣的平台。我认为只要学生乐于学,乐于探究,即使上课进度慢也无可厚非。就本节课而言,学生能从自己的探究中认识到“一切行为要合乎礼的准则”的观点,要比教师的说教“言行举止要规范,要讲文明,有礼貌”好很多倍。

三、语文新课程改革,要致力于每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是语文能力。我们除了必须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能力,基本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以往的语文教学比较忽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怎样培养呢?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和较高的认知水平,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语文实践,挖掘文本与现实相关的学生关注的话题,促使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进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如在本节课中我设计的“解读本则蕴涵的思想和具有的现实意义”的环节,除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思考本则语录的现实意义:它给我们现代人转达了哪些做人与处世的道理?这些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带给我们现代人哪些有用的营养?它与现代社会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是相吻合?我认为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很有帮助的。

描写再见高二作文600字 篇7

——题记

匆匆这些年,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在即将毕业的时间里,我们有太多的情感无法表达。老师逐渐增多的作业,眼睛上逐渐增浓的黑眼圈,忙碌的课外班,时间如流水帐一样流去,再也不见踪影,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了我记忆中美好的一部分。

记起这六年的种。种,我们无不感叹自己的无知,幼稚,那些朦朦胧胧的心事早已不见了,只是如一只鸟飞快地掠过湖面罢了。绰号的出现总是有趣的。不知是谁给我取了这么一个圆圆的,可爱的,吃起来甜甜的绰号:汤圆。开始,我有些羞怯,脸会红起来,半天也不会消失。后来,懂得了一点,便会怒目直视,再不管用,就会一巴掌狠狠地拍上去。遭到这种良好待遇的总是那些男生。我这个绰号刚刚流传起来的时候还算好。我不理睬的表现使对方失去了兴趣。可总有一些人。他们会越叫越起劲,总会让我怒火中烧,站起来手脚并用地乱打一通,而她们总是嬉笑着跑开,一边跑一边叫,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我的绰号。而我总是怒火中烧,恨不得把他们揍得五体投地。

这个绰号慢慢地传到女生堆里,她总是爱叫我的绰号,还为我的绰号编了一首歌:“小呀们小汤圆。”而我那时候懂得反击了,也给她取了一个绰号:咸鱼。我也给她编了一首歌:“臭呀们臭咸鱼。”我们就在那些互相伤害中慢慢长大,在欢笑中走过。

在一次次的打闹中,我接受了这个绰号。在即将毕业的时间里,我们说好了,要永远把对方记在心中。好了,拉钩吧!

时间不等人,但我们可以等时间,也许在那一声声你好,再见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拥有了最美好的记忆。

描写林黛玉高二作文 篇8

世人皆说你尖酸刻薄,连最疼爱你的贾母,都认为薛宝钗才是孙媳最好的人选。我却认为,你的确是书中一个“妙人儿”,也许,你不及薛宝钗那般机智善变,善解人意;不及王熙凤那般善于心计,泼辣能干;不及史湘云那般娇憨可爱,活泼开朗……但你的卓尔脱凡,你的诗性才气,真正令人倾慕。

你是一缕浑然天成的诗魂,多少人艳羡于你?海棠社里,你夺魁菊花诗;凹晶馆边,你吟出“冷月葬花魂”的千古绝唱;沁芳桥畔,你荷锄葬花,以泪作墨,在满地花瓣上写下诗篇……秋窗下,冷雨连绵,烛已被蜡泪淹没,银红的霞纱早已湿透,鹦鹉不再重复悲戚的诗词。

你一袭白衣进了贾府,便奠定了你一生的色调:白。你如一片白色羽毛,飘然而至,又随风而去;你如一场晶莹小雪,轻舞而落,又见阳而化;你如一朵清雅百合,沁心而爽,又香消而逝。然而,你那短暂苍白的生命却有着夺目的红,那是你用尽鲜血染红的啊!看,那是你殷红的血之红;听,那是你幽长的魂之歌……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只愿缩在冬天的角落里,而不愿转过身去迎接春天;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小心翼翼,而不愿试着去改变,或许命运的轮盘会被转动;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冒死追逐,而不愿停下仰望。但我知道的是你在用灵魂歌唱,你在用生命作画。你想用明澈的灵魂照亮黑暗的长路,你想用纤细的手指拨开自由的窗扉。

他们说,上天是公平的,给了你才与貌,便不再给你无憾的情与爱。在注定悲伤的爱情中苦苦挣扎,明知怡红公子只会给你带来致命的伤痛,却还是那么义无反顾。

你恨宝玉辜负自己,却也无可奈何。那一口鲜血既是葬花,也埋葬了自己全部的真心。倒不如说《红楼梦》是你做的一个痴心梦。

最后一滴泪流尽,诗稿焚化成灰,沁芳桥畔的桃花为你落了一地。潇湘妃子,你的肋下是否伸出双翼,随飘零的花瓣去了天尽头?

点苍苔,白露冷冷。湘妃竹林的尽头,可有两株悬着玉带的枯木?薄命寺的金陵钗册上,早已写下你的历史。

高二语文描写作文 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思维;语文问题;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时代在不断进步,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更加的密切,在这种社会发展大背景的情况下,社会对人才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学生创造更多思考的空间,使学生能够逐渐养成自觉、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但是就目前高二语文教学课堂来说,大多数教师仍然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从而导致语文教学课堂的学习氛围凝重,使得学生们无法对语文学习提起兴趣,渐渐使学生厌倦甚至是排斥学习语文这一门学科。一些语文教学专家认为,如果只是为了应试考试而培养出来的学生绝对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他们仅仅是应试的机器,所以改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是非常迫切的事。

一、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培养意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自觉的树立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意识,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展开相应的学习。对于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二的学生来说,由于高考的压力学习任务繁重,学生们每天都承受着来自各界不同的压力,这便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提出了难题。更何况因为应试的压力使得教师们不敢使用创新的教学模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要想从根本上培养学生们的语文思维,那么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授课技巧以及创新的教学模式,进而能够将学生有效的带到教学课堂中,为学生创设更多思考的空间,不断拓展学生们的语文知识面,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以积极、饱满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教育事业,用自己的态度来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在积极的环境中学习语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思维。例如,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了给学生们讲解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之后,还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相关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制造更多思考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思维,最终达到理想中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语文知识更来源于生活,许多教学知识点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首先教师要拓展学生们的语文知识面,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乃至现实生活中,让学生能够通过自我的探索课外知识,从而培养自身的语文学习习惯,为提高自身的语文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方式对该文章的作者,以及作者当时创作的社会背景进行详细的了解,这样学生们便会通过教师布置的作业对该作品进行有效的预习,通过对作者与作品内容的查阅,不但让学生为之后的课堂学习做好了准备,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一定的阅读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发挥自身的逻辑思维,逐渐的使学生们养成一种面对语文问题自觉展开思考的良好习惯,为提高高中学生的语文思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挖掘学生语文思维

要想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那么对其开展一些相关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不停地让学生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地思考语文问题,那么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进而促进自身语文思维的发展。

二、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虽然高二年级的学生心理已经相对成熟,但这个观念仍然适用与他们,因为只有当人们对一件事产生兴趣的时候才能全身的对其展开探索,从中学习到更深层次的东西。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积极为学生营造有趣的教学氛围,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转动逻辑思维,为提高自身的语文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论

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不仅只是关系着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它对学生今后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教师一定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束缚,积极为学生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红梅.浅议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及反思[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

[2]覃庆彬.现代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0(23).

描写文化高二作文700字 篇10

这不,最近啊就开始流行传承经典文化。我们便开始再次亲近这久违的诗词。

为了动员全密云区人民对诗词的热衷,在学生的心里栽下一棵诗词的种子,密云区组织了一次诗词大会。

为了这次比赛,全学学生生进入了火热的备战状态。进行第一轮的笔试,一级第二轮的积累比赛。将两次比赛的分数加起来选拔出了我们参加比赛的四位选手——郭梓梦、申思洋、李云博和我,去参加比赛。

哎呀,这可是苦了我们了,每天课也不上,作业也不写,活动时间也没有。一个人枯燥地背古诗,一背就是一天,真是够煎熬的。

记得一次,我要求自己要背到午夜再睡觉。于是我便一个人在房间里,开着灯,默默地背古诗。为了让自己不睡着,我尽量放出声音,但不能太大,会吵到别人。我就用较小的声音,一边读,一边背。然后在倒一杯水,困了就用水擦擦眼睛,让自己清醒,就这样坚持着。虽然头有些痛,但没有放弃。

很快,我们的第一场比赛,一个热身比赛终于要开始了。我坚信这几天的努力没有白费。在赛场上,我用尽自己的全部力量。为学校的荣誉,为自己的荣誉拼搏!可惜,我们比赛在抢答环节没有抢过敌人,输了。但,必答题与飞花令还是令我比较满意的。不枉费我辛苦的付出啊。

我在比赛中较为突出,那首《满江红》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他学校的老师们给予了我高度评价,这时我的内心一下子就欢快了起来,那几天背古诗的沉闷一下子就被我甩在了脑后。虽然自己输了,但,我并不是输在了自己不够努力,而是输在了抢答器上。不过也有自己的原因。可我依然很开心,因为我对得起我的付出,我对得起之前的苦。

高二语文描写作文 篇11

不同于春天,秋天多的是萧瑟与枯败。许多人因此不喜欢秋,可依我的看法,春的烂漫与娇情,着实令人眼花心烦,腻味之至。秋天的枯败中,我们可见它曾经的美丽;秋天的萧瑟中,包含着冷峻的真理。秋是春的悲剧,春是一出喜剧,秋则是把喜剧撕碎给人看。这更理智,更具有哲思。

相比于夏天,秋天好像她浩荡诗篇的余音。经历了春的播种,夏的酷热,秋终于是收获的季节。经历了希望与激情,秋天也终于静。秋月无怪乎为历代诗人词人吟咏的对象:“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也不妨理解为对命运的思索。在经历了浮沉起落,风雨飘摇后,万物不也终归于静穆,归于

与冬天比较,秋的静穆中却尚有潜伏的活力。冬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乃是不免于死气沉沉的,然而秋天,枝丫上挂着几片枯叶,晴空中掠过几只飞鸟,瓦亮的湖面上云影漂浮,你能说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中生机是死绝了么?夕阳西下的如血残阳,就是那正在修行的、受苦的生命力顽强生存的证明,也是这秋的诗篇里最明亮的一笔!所有的诗篇,不都是那最艰难的一部分最为壮丽么?要么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明知故败,要么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勇。这股不熄灭的生命火焰,即便免不了必然的结局,也要用短暂的一生,像彗星划过天际,照亮一块黑暗的天空,像雷电劈开死一般的静,发出最后一声怒吼!这样的诗篇,都是秋天,也只有秋天……

高二语文描写作文 篇12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01-01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我国不断的加强与它国的交流与合作,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帮助学生树立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目前的高二语文教学大多还沿袭旧的教学方法,因此导致课程氛围沉重,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相关的语文教育专家指出:只为考试而培养出来的学生,绝对不是新时代的人才,仅仅是“考试机器”,因此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一、当前高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

语文相较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语文属于“言语类”学科,主要目的是进行口语交流,更重的是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说话的方法和技巧。但是根据笔者调查发现,百分之九十的高中语文教师忽视其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只是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各种答题技巧、作文模版等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高二语文课堂中主要还是老师说、学生记,通过各种“语文高考题母”展开日常的教学工作。接受采访的同学纷纷表示课堂气氛沉闷,难以集中注意力,有些同学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长此以往,不但学生的语文成绩难以提高,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过分注重学生的书面成绩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显示,百分之八十的高中语文教师都会说“高考的指挥棒不变,我们的应试教育就不会变”,因此导致语文教师过分注重学生最后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甚至有些教师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差生”等多个等级,对于那些平时考试成绩较好的同学予以更多的关爱,对于那些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则不闻不问。从心理学角度而言,高中生的心理发育已经较为成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行为判断能力,且自尊心较强,加之考大学的压力,高二的學生处于“忧郁彷徨期”,如果教师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只会导致好生更好、差生更差,拉大两极分化。

二、解决高二语文教学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改变教学方式

首先,作为高二的语文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出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因材施教”。教师不仅仅需要具备较高的语文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较强的综合授课能力。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高中语文教学的局限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彻底抛弃“填鸭式”“一言堂”等被动的教学局面。高二的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在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诗歌时,教师可以让同学进行必要的课前预习,然后在课堂上引进“多媒体”教学。教师首先要想同学介绍李清照诗人的个人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让简单介绍写作背景,在充分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请小组同学认真讨论,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问题、词语、诗句。五分钟之后,教师先请同学进行提问,针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千万不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应该以正确的、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最后大家一同解决提出的问题。该教学方法相较之前的“填鸭式”教学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该教学方法下,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有助于培养真正的“四有”人才。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真正锻炼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阅读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因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具体方法如下:课前,学生要自主的预习,通过自己的理解对学习内容有大致的了解,遇到不懂的问题学会自己思考,然后标记提出质疑。上课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自己发现问题,再自己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课后,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同时,还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二语文教学还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它需要教师与学生的不懈努力,教师要根据实际的课堂情况打破原有的固定模式,灵活的转变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地改正、实践,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语文应用能力,保证教学质量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只有让教师与学生在高效课堂中获得共同发展,才能促进教学计划的完成。

参考文献:

[1]海颖凤. 浅谈高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 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06:2.

[2]李苗. 高二语文教学工作回思[J]. 中学语文,2015,18:130-131.

描写夕阳的高二700字作文 篇13

黄昏,夕阳开始散发金光,天空的颜色开始变深,由亮白变成了粉红。

是夕阳开始下坠。

它仿佛有意渲染天空的色彩,有意制造这良辰美景。在夕阳的渲染下,云朵仿佛喝醉了酒般,朵朵鲜红,朵朵醉人。江水仿佛镀了一层金似的,用淡淡的金光映照着周边的花草树木,缓缓向东流去。

江边,一对年近七旬的老夫妇悠闲地漫步着。

众多行人,他们与众不同:一个老爷爷推着一把轮椅,轮椅上坐着他的老伴。

他们是一对恩爱的得让人羡慕的老夫妇。老奶奶下半身残疾,无法站立,可老爷爷不嫌弃老奶奶,细心地照料她,还时常推着老奶奶来江边走走,看看晚霞,活动活动,尽管老爷爷自己的腿脚也有些跛。

“哎,你瞧,西边的云多好看啊,鲜红的,着了火似的!”

“老头子呀,要我说,还是东边的好看嘛,像朵花儿!”

“祝你生日快乐……”洒水车从远处开来,哼着悦耳的小调,喷发着快乐的源泉,滋润了干旱的大地。花草树木得到了水的恩赐,透出一种水灵灵的柔美,与夕阳的金光交织在一起,更显妩媚。

洒水车前进着,路两边的行人纷纷躲避它喷出的水。

可那对老夫妇似乎浑然不知,沉浸在他们那快乐的交谈中。

终于,洒水车的歌声提醒了他们,可能躲到哪儿去呢?再说,也来不及了呀!

就在路人为他们担心时,洒水车的水量开始奇迹般减弱,由原来疯狂喷发的水变作一股细细的水流,开到老夫妇脚边时,又变做一滴晶莹的水珠,滴在老夫妇脚边。

路人见到此情景,不禁为司机的行为竖起大拇指。老夫妇更是感激,老爷爷朝那位司机挥挥手,喊了一声:“谢谢啊,同志!”司机笑着点点头,洒水车又唱起了欢乐的歌,喷出快乐的水源。

老夫妇目送着洒水车渐渐远去,成为一个黑点,消失在太阳坠落的地平线。老夫妇继续在江边散步,笑着议论新安江的新风尚。夕阳的脸慢慢消失在远处的山峰中。天空的颜色开始变深,直到浓稠的黑夜把老夫妇的身影吞没……

我与夕阳相遇

天空渐渐地变成了昏黄的颜色。火红火红的火烧云慵懒地在天际飘荡着,一群归巢的鸟儿整齐地掠过,我听见了它们鼓翼的声音。

那一轮夕阳,就这样挂在天上,与我对视着,久久无语。

多久,没有像现在这样,可以随着心灵的脚步,去追逐梦想的脚步了?我不清楚。我也许是陷入了一种迷茫的状态,每天都是机械地完成事情,根本体会不到什么乐趣,更不要说自由。

心中缱绻的忧伤,如麻的惆怅,随着火热的夕阳而去。我与夕阳,开始了不为人知的沟通。

又回想起小时候。总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在窄窄的田坎上奔跑,把裤子衣服都玩得沾满泥土也不害怕会被大人斥责……多么无忧无虑的年代啊!人与人之间,没有谎言,只有真诚以及信任。

我与夕阳相遇,遇见儿时荡漾童趣的日子。

想起刚树立梦想的那一天。我背着小小的书包,兴奋地跑回家,对爸爸妈妈喊道:“爸爸妈妈,我决定了,要当一名作家!”爸爸妈妈都对我露出了微笑,对我说:“那就从今天开始努力吧!”我天真地点点头,用力地说:“嗯!”

我与夕阳相遇,获得了一片澄明开朗的心境。

那么,现在呢?我现在为什么要因为这一些小事就裹足不前呢?为什么又因为害怕失去而驻足,而不是向前奔跑呢?

妈妈曾对我说:“孩子,知道为什么太阳永远都能抬头看见?因为只要你心中有光、有热,有温暖,就永远不会失去它。”

人生的路途遥远,会遇见晴空万里,白云翩翩;会遇见大雨瓢泼,阴云密布;会遇见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会遇见秋风萧瑟,落叶归根。

我细细品味生活的每一天。只要还有希望,只要初衷不灭,黑暗就不可以将你笼罩。

历史是在前进的,时间是在流动的,没有人可以阻止。过去对于我,只会是美好的回忆罢了。

不论面对多么大的困难,我会与顽强同行。我迈开坚定的脚步,向家中走去。这一次,我不会再放弃,也不会再痛苦、彷徨,我会一如既往地奋斗、成长。

不经意地回了回头,夕阳正发出温暖的光芒。

当夕阳散开时

春风吹醒大地,太阳渐渐地升起,所有的动物们都醒了,整个森林王国散发着快乐的味道。提米是一只小熊,它和其他动物不同,小鸭子小鸡都有妈妈,可他一生下来就没见过妈妈,为此,他十分自卑,因为别的小朋友都嘲笑他没有妈妈。提米甚至不敢再出去和他们一起玩,每每看着那些小伙伴们快乐地玩游戏,他多么想出去和他们一起玩呀,可是。。。他害怕。他怕朋友们嘲笑他,可他似乎忘了一个人,那就是他的好朋友安娜。安娜是个好孩子,知道提米是个孤儿后,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远离他,反而更加密切的与提米来往,其他的动物曾经多次劝安娜不要再理提米,但安娜却不以为然。这不,她来了。

安娜笑着坐在提米身旁,那笑容多么的灿烂,仿佛天上的太阳都黯然失色,仿佛闪烁的星星都沉醉其中,仿佛春风柔和地散开所有的心结。一时间,提米也忘记了所有的烦恼,是啊,他怎么会忘记呢,他怎么能忘记呢,一直以来,安娜都陪着他,从不曾离开,他还有这么一个好朋友呀。随后,安娜知道了提米闷闷不乐的原因,笑着说:“我们去大石桥那儿荡秋千去吧,风一吹,就把所有烦恼都吹走了。”提米答应了。

大石桥那的景色优美,河面平如银镜,石桥旁有两个秋千,是牵牛花姐姐和藤蔓伯伯专门为孩子们做的。每天,安娜和提米都会在这里荡秋千,谈悄悄话。这时,太阳慢慢落下,夕阳印红了天,大红中印着金黄,金黄中透着淡蓝,这场景,美妙绝伦。

安娜感叹道:“多美啊,提米你看,并不是日出才绚丽,落日更是无与伦比的。懂得它的美得人并不多,但他永远不会懈怠,每天都是如此的艳丽。即使没有人看又怎样,即使没有人喜欢又怎样,活出自己的光彩才是最重要的,你说是吗?”提米重重的点了点头,说道:“如果下一次,下一次,再下一次,都能和你一起看夕阳,那该多好啊,是吧,好朋友?”安娜笑了,说道:“是啊,好朋友。”

上一篇:写心灵美的开头和结尾下一篇: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