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屠宰检疫技术规范

2024-10-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牛羊屠宰检疫技术规范(精选7篇)

牛羊屠宰检疫技术规范 篇1

为了加强生猪、牛羊屠宰管理,规范生猪、牛羊屠宰行为,保证生猪、牛羊产品质量,无注水猪肉和病死牛羊肉上市,保障生猪、牛羊屠宰行业健康发展和公众身体健康。我所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内蒙古自治区牛羊屠宰管理办法》的要求,全面实行生猪、牛羊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制度。

一、全旗生猪、牛羊定点屠宰场资质审核情况

第一,对我旗所有的生猪、牛羊定点屠宰场进行摸排,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和《内蒙古自治区牛羊屠宰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其屠宰场所资质进行审核。审核合格者准许其正常运行,审核不合格者,令其限期整改并对不合格的原因出具书面说明。

第二,对今年向我所申报的新建、改建、扩建生猪、牛羊定点屠宰厂(场),我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并将符合要求的屠宰场的书面申请上报给上级兽医主管部门。

第三,对屠宰场检疫检验人员、屠宰技术人员进行定期技术业务、法律法规的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准许其上岗。

二、全旗生猪、牛羊定点屠宰场监管情况

我所加强对全旗定点屠宰场的监督管理,以保障申报制度的落实和动物产地检疫率的提高,使得全旗定点屠宰场检疫率达到100%,认真落实屠宰检疫申报制度,规范实施屠宰检疫并按要求严格落实“瘦肉精”检测。“瘦肉精”检测按屠宰量的10%检测,一周一次。我旗共有生猪屠宰场4个,现运行的2个,牛羊屠宰场5个,现运行的2个。

截止2017年11月底,屠宰检疫生猪51538头,检出病、死猪0头,无害化处理0头。屠宰牛羊5583头只,检出病、死牛0头,无害化处理0头,病、死羊0只,无害化处理0只,改善了全旗生猪、牛羊肉市场,保障了全旗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三、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管,有效打击屠宰加工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等违法行为。

为了进一步做好病死畜禽及其监管工作,防止疫情传播,保障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第一,要充分认识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的重要性。病死畜禽带病原体,如未经无害化处理而任意处置,不仅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还可能引起重大动物疫情。

第二,要明确责任主体。从事动物屠宰加工的单位和个人是无害化处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三,要落实监管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就近处理”原则,确保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措施落到实处。

第四,要加大执法办案力度。依法打击屠宰加工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在监督中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涉嫌犯罪的案件及时移交公安机关。

四、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第一,提高重视,加强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的宣传工作。为提高全旗屠宰加工单位和个人的责任意识,我所应当重视对生猪、牛羊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制度的定期宣传。

第二,完善生猪、牛羊定点屠宰场的监管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当前,我旗生猪、牛羊定点屠宰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私屠滥宰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个问题,下一步我所要做到边整治、边检查、边总结、边推广,努力做到不留空白和死角。

牛羊屠宰检疫技术规范 篇2

1 动物检疫工作的程序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 动物检疫工作主要包括两个环节:即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其中, 产地检疫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 检疫目的是防止让疾病感染的牛羊禽等进入流通环节, 从而在源头上阻止某些动物疾病的蔓延和流通, 阻止带病动物流入市场, 因此, 产地检疫的程序一定要严谨规范。根据我国《屠宰检疫规程》规定, 检疫员在产地检疫中, 要严格遵守检疫程序, 认真执行检疫标准。此外, 屠宰检疫在动物检疫工作中也占据重要地位。检疫员在进行屠宰检疫时, 一定要严格落实屠宰相关制度, 必须按照派驻检疫、入场检疫、索证登记、签字准宰、检验登记和无害化等制度展开工作。对于经检疫合格的动物产品, 必须加盖验讫印章并出具检疫证明, 方可准许进入市场。

2 基层动物屠宰检疫存在的问题

2.1 学习和宣传不到位, 执法工作不规范

目前基层屠宰检疫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对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学习不到位, 此外, 经营户也对国家法律法规等的认识不够。同时, 在宣传上, 缺乏有效的手段, 执法工作不规范, 动物屠宰检疫执法工作还未被基层广大民众接受。此外, 动物卫生监督管理不到位, 屠宰检疫工作也缺乏日常的监督机制, 致使出现问题后不能及时解决。

2.2 检疫方法落后, 检疫工作不规范

目前, 在我国基层, 对牛羊禽的检疫, 大多地区仅仅使用简单的刀和钩等检疫设备, 在检疫方法上, 也只采用“看、摸、闻、切”等主观判断及检疫员的工作经验来判断, 没有规范的检疫手段。在检疫工作中, 也不能按照《屠宰检疫规程》开展检疫工作。

2.3 屠宰场设备落后

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牛羊定点屠宰场一定要具备与屠宰量相对应的待宰间、急宰间、屠宰间、观察室、冷藏室、检疫消毒室以及无害化处理设施等。但基层动物屠宰检疫工作由于受资金、条件等的影响, 其设备简陋, 一般只有简单的待宰间, 而其他设施都不健全, 消毒及无害化处理措施无法达到规范要求, 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屠宰管理工作及屠宰检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2.4 基层集市分散, 市场监督及屠宰管理难度大

我国地大物博, 基层农村集市大多较分散, 加之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少, 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也不能很好地协调, 导致部分不法经营户为了牟取私利而在场外私屠乱宰, 同时, 使监督检查工作难以开展, 因此在经营户中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定点屠宰工作的领导

在基层屠宰检疫工作中, 应加强政府统一领导, 加强部门联动, 基层畜牧兽医局要积极争取食药、公安、环保等部门相互配合, 联合执法, 进一步健全信息通报和案件侦办联动机制, 形成联合执法的屠宰管理体制, 密切配合, 环环相扣, 通力协作, 形成监管合力, 打击私屠滥宰行为, 长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突击检查, 对牛羊禽屠宰环节的违法犯罪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3.2 严格履行畜牧兽医部门监管责任

畜牧兽医部门应加强检验检疫监管力度, 全面加强屠宰检疫监管, 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要求, 依法向屠宰企业派驻官方兽医。官方兽医不得私自脱离检疫岗位, 要严格按照畜禽屠宰检疫规程的要求, 查验入厂 (点) 动物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牛羊还要查验耳标, 临床检查健康的, 方可准许入厂 (点) 屠宰, 要在岗在线规范屠宰检疫工作, 不能擅自指定人员实施检疫。官方兽医在做好屠宰检疫的同时, 要监督屠宰厂 (点) 实施肉品品质检验, 督促牛羊屠宰企业严格执行肉品品质检验制度, 做好“瘦肉精”抽样检测。认真查验屠宰企业“瘦肉精”检测合格报告, 对检疫合格的动物产品加盖检疫验讫标志, 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坚决杜绝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动物产品出厂 (点) 上市。再者, 应加强病害产品无害化处理监管。官方兽医要监督企业对检出的病害牛羊禽产品及不可食用产品做到100%无害化处理, 严防病害肉流入市场。此外, 还应加强安全生产监管。

3.3 加大宣传力度

利用电视, 网络、广播等进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专题讲座, 以及印制发放宣传册, 加大动物屠宰检疫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人认识动物检疫的重要性;同时组织动物卫生咨询活动, 发动群众力量, 进行大力监督。

3.4 加大投入, 规范动物检疫程序

当前, 我国对基层动物检疫的投入还不足, 从而导致基层动物检疫设备及执法队伍不健全。因此, 政府应加大对该行业的投入, 更新基层检验设备, 壮大检疫执法队伍。在加大对动物检疫投入的基础上, 加强肉品品质检验, 应严格按国家规定的操作规程、技术要求进行牛羊禽的屠宰, 设立足够的检验岗位, 严格按照畜禽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做好肉品品质检验工作, 确保出厂上市肉品质量。此外, 对查出的病害牛羊禽产品和不可食用的产品, 要在官方兽医监督下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3.5 加大打击违法活动的力度

生猪屠宰检疫技术 篇3

东莞市虎门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529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加强了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督机制,尤其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常见食品的检疫工作。猪肉作为我国主要的肉食品,在人民群众食品结构中食用率达到50%以上。生猪屠宰过程中实施检疫工作,有利于遏制病害经过猪肉食品途径传播给人民群众,从而避免给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关键词:生猪;要点;屠宰

生猪屠宰检疫是由官方兽医对待宰的生猪实施的宰前检疫和宰后同步检疫。屠宰检疫对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保证人民肉食品卫生安全和保护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农业部2010年颁布实施的《生猪屠宰检疫规程》为官方兽医搞好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将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兽医知识结合起来,在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中抓住操作要点,做到判断快速准确,处理及时得当,则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技巧。

一、入场监督查验

1、查证验物

对送宰的生猪应检查其是否佩戴耳标及核查生猪数量,并查验入场生猪 《动物检疫合格证明》,验证耳标,并询问生猪在运输途中有无发病及死亡情况,对证物不符,手续不全的一律严禁入场。

2、临床检查

对生猪群体的精神状态、排泄物及呼吸状态等进行检查,发现疑似染疫病猪,要进行隔离观察,并按个体临床检查要求作进一步检查。

3、消毒工作

消毒的主要目的是将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消灭,并减少生猪体表携带的病原体继续蔓延。通常屠宰场应做好以下消毒工作:①对运输车辆出入口消毒池进行消毒。②生猪卸车前进行消毒。③生猪卸车后对空车进行消毒。

4、盐酸克伦特罗等“瘦肉精”抽样检测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抽样检查,生猪必须经“瘦肉精” 抽样检测,待检测合格后再进入待宰间进行屠宰。屠宰场卸猪时间段规定为每天8:00~19:00,有利于确保足够的检测时间和肉品的及时上市。通常选择金标快速检测方法对待宰生猪按不低于5%的比例进行筛查,筛查呈阳性样本进一步用ELISA 检测法进行复检,要求22:00前完成检测工作,确保生猪在24:00屠宰前全部检测完毕。

5、宰前检疫结果处理

(1)准宰:生猪检测合格后应开具准宰通知书。

(2)急宰:对患一般性传染病的生猪、普通病患生猪等无碍肉食卫生要求的,可立即签发急宰证明书进行急宰,销毁病猪病变部位,并高温处理其他部分。

(3)缓宰:对普通病或一般性传染病的病猪,有治愈希望的情况下应予以缓宰。

(4)禁宰:若检测出有急性烈性传染病、危害性大的病猪应禁宰,并将有同一类型传染病的病猪及时销毁,并向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处理。

二、宰前检查

1、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的方法

群體检查主要是观察猪群的营养状况、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判别猪群的健康与否。健康猪群表现为群体营养良好,个体大小匀称,被毛光亮;精神状态良好,反应灵敏,行动自如,行走时不停觅食。相反,则是不健康的表现。个体检查是在群体检查后,对疑似患病的生猪或者对健康猪群抽取一定量的生猪进行详细检查,通过视诊、听诊、触诊以及检查体温、脉搏、呼吸数等,判断生猪是否健康或者判断疾病的性质。宰前检疫主要的检查有无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丹毒、猪肺疫等。

2、结果与处理

1.准许屠宰合格的生猪,准予屠宰。

2.处理不合格猪措施:

(1)发现有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等疫病症状生猪,要限制移动。

(2)发现有猪丹毒、猪肺疫、猪Ⅱ型链球菌病、猪副伤寒等疫病症状的,患病猪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同群猪隔离观察,确认无异常的生猪,准予屠宰。(3)发现患上述检疫对象规定疫病以外疫病的生猪,隔离观察,确认无异常,准予屠宰;隔离期间出现异常,按《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等有关规定处理。

(4)确认为无碍于肉食安全且濒临死亡的生猪,视情况进行急宰。

(5)监督场(厂、点)方对处理患病生猪的待宰圈、急宰间以及隔离圈等进行消毒。

三、生猪宰前检疫的要点

宰前检疫在屠宰前2h内进行,在实际工作中多用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具体做法可归纳为动、静、食的观察三个环节和看、听、摸、检四大要领。

1、群体检查

群体检查是将来自同一地区或同批的生猪作为一组,或以圈作为一个单位进行检查检查时以下列方式进行:

(1)静的观察

检疫人员进入待宰圈,在不惊扰生猪使其保持自然安静的情况下,观察其精神状态、睡卧姿势、呼吸状态,有无咳、气喘、战栗、呻吟、流涎、嗜睡和孤立一隅等反常现象,对有上述症状的生猪标上记号。

(2)动的观察

经过静的观察后,可将生猪轰起,观察其活动姿势,注意有无踱行、后腿麻痹、打晃踉跄、屈背弓腰和离群掉队等现象,发现异常时标上记号。

(3)饮食状态的观察

主要观察生猪进食或饮水时状态注意有无停食、不饮、少食等异常状态,发现异常时标上记号。

2、个体检查

在群体检查中被剔出的病猪或可疑病猪,进行较详细的个体临床检查,个体临床检查的方法,实践中总结为,看、听、摸、检四方法。

1.看,就是观察病猪的表现:

(1)看精神、被毛和皮肤。健康猪一般精神活泼,膘肥体壮,对周围环境变化反应敏感,被毛整齐、光亮,皮肤着色正常、弹性良好,病猪则表现兴奋不安或沉郁呆钝,被毛粗乱,皮肤出现颜色异常、肿胀、皮疹或溃烂等现象。

(2)看运动姿态:是否出现足踱等反常运动姿态。

(3)看鼻镜和呼吸动作:在生猪安静状态下,查看其鼻盘的干湿程度,呼吸动作有无异常和困难等。

(4)看可视粘膜:注意观察眼结膜、鼻粘膜和口粘膜颜色是否异常,以及分泌物流出等情况。

(5)看排泄物:注意有无便秘、腹泻、血便、血尿及血红蛋白尿等。

2.听,用耳朵直接听或用听诊器间接听取猪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听叫声注重是否有异常的叫声,如呻吟、磨牙、嘶哑等。

(1)听咳嗽:注重区别干咳与湿咳,判断疾病发生的部位及病种的可能性。

(2)听呼吸音:借助听诊器进行、了解肺和胸膜的机能状态。

3.摸,用手触摸猪体各部,并结合看、听进一步了解被检组织和器官的机能状态。可以大概判定其体温的高低。

(1)摸皮肤:注意有无肿胀、疹块或结节,并查明其性质如软硬度等。

四、宰后检疫

宰后检疫是宰前检疫的继续和完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有利于确保肉品卫生质量、防止病源传播。因此,要认真检疫每一个检疫部位,避免出现错检、漏检现象。

1、头部检疫

对左右颌下淋巴结进行剖检,检查是否有结核、炭疽;对口腔粘膜、唇及鼻盘进行检查,检查是否有水泡病的病变、口蹄疫及萎缩性鼻炎等。

2、皮肤检查

主要通过观察其皮肤色泽,看是否有充血、血斑等情况。若皮肤有血斑则可能有猪瘟,皮肤发黄则可能有炭疽等。

3、内脏检疫

生猪屠宰检疫流程 篇4

1宰前检疫 1.1查证验物

1.1.1查证向畜主索取《出县境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和《口蹄疫非疫区证明》。1.1.2验物核对生猪数量,了解途中发病、死亡情况,并查验免疫标识。1.2消毒

消毒包括运输车辆出入口消毒池消毒、卸车前带猪消毒和卸车后空车消毒。

1.2.1消毒池消毒每天生猪运输车辆进场前对消毒池进行清洗并配制好消毒药物浓度,以保证出入车辆轮胎的消毒。1.2.2卸车前带猪消毒为了减少生猪体表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进入待宰问,在查证验物程序完成后对生猪及运载车辆进行全面消毒,之后方可卸猪。

1.2.3卸车后空车消毒卸车后还必须经过空车消毒,并凭动物防疫部门出具的《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离开屠宰场。

1.3盐酸克伦特罗抽样检测 1.3.1抽样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生猪屠宰前必须进行“瘦肉精”抽样(尿样)检测。经过抽检的生猪方可进入待宰间待宰。为了彻底做好此项工作,确保上市肉品及时、合格,每天早上8点到下午6点为卸猪时段,此时段之外一律不准卸猪。

1.3.2检测检测方法采用ELISA。检测工作在当晚10点之前完成。以确保凌晨12点屠宰的生猪全部合格。1.4群体检疫和个体检疫经过盐酸克伦特罗抽样之后,在待宰猪仓对同一批次的猪群进行群体检查,主要观察生猪的精神、活动等动态、静态和饮食表现。若发现可疑患病生猪应当隔离到病猪隔离圈进行详细的个体检查,包括对皮肤、可视黏膜、体温、呼吸系统和脉搏等临床检查。1.5巡检及送宰检疫

1.5.1巡检生猪待宰期间,值班检疫员每1h进行巡查一次,发现病猪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

1.5.2送宰检疫屠宰前对生猪进行最后一次全面检查,防止遗漏的可疑病猪进入屠宰车间。1.6宰前检疫结果处理

经过以上五个流程,检疫(验)合格的生猪签发宰前检疫合格证准许屠宰,不合格的生猪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急宰、缓宰、销毁等处理措施,杜绝一切不合格生猪进入屠宰车间。2宰后检疫 生猪宰后检疫的程序一般包括头部检疫、皮肤检疫、内脏检疫、寄生虫检疫、肉尸检疫、复检盖印和签发检疫合格证明等岗位。

2.1头部检疫,剖检两侧颌下淋巴结和外咬肌,主要检查局部炭疽和囊虫病,并视检鼻盘、唇、齿龈、咽喉黏膜和扁桃体等情况。

2.2皮肤检疫,皮肤检疫主要是观察皮肤的色泽,有无出血斑(点)、疹块、充血、荨麻疹等情况。如全身皮肤发黄提示黄染、黄疸,皮肤出血点提示猪瘟,全身皮肤充血和特征性疹块提示猪丹毒等。

2.3内脏检疫,胃肠检验:视检胃肠浆膜,剖检肠系膜淋巴结,必要时剖检胃肠黏膜。

脾脏检验:视检外表、色泽、大小、触检被膜和实质弹性,必要时剖检脾髓。肝脏检验:视检外表、色泽、大小、触检被膜和实质弹性,剖检肝门淋巴结。必要时剖检实质和胆囊。肺脏检验:视检外表、色泽、大小、触检被膜,剖检支气管淋巴结。必要时,剖检肺实质。

心脏检验:视检心包及心外膜,并确定肌僵程度。剖开心室视检心肌、心内膜及血液凝固状态。特别注意二尖瓣情况。2.4寄生虫检疫,主要检查旋毛虫和住肉孢子虫。由每头猪左右横膈膜肌采取不少于30g肉样两块(编上与胴体同一号码),撕去肌膜,剪取24个肉粒(每块肉样12粒),制成肌肉压片,置低倍显微镜下检查。发现虫体或包囊,根据编号进一步检查同一动物胴体、头部和心脏。

2.5肉尸检疫,肉尸检疫的主要内容包括放血程度、肌肉、脂肪、淋巴结和肾脏等方面检疫。首先判定放血程度,视检皮肤、皮下组织、脂肪、肌肉、胸腔、腹腔、关节、筋腱。摘除肾上腺,剖检颈浅背(肩前)侧淋巴结、股前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或骼内)淋巴结,必要时,增检颈深后淋巴结和胭淋巴结。2.6摘除甲状腺。

2.7复检盖印,在加盖检疫合格验章前对肉尸进行全面的检查,防止漏检、错检,合格的加盖检疫验章。2.8签发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2.9宰后检疫结果处理,对于宰后检疫合格的猪胴体加盖检疫合格验章及签发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对于检疫不合格的病猪、残猪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剔除、高温、销毁及工业用等处理。详细做好检疫结果记录,包括各个岗位的检疫情况,病猪的主要病变、诊断结果及处理情况,并保存资料两年以上。3屠宰后待宰猪仓的管理

由于生猪来源广泛,健康情况复杂,虽然已经过宰前检疫三个环节的消毒,但待宰猪仓往往还会有病原微生物存在,因此对待宰猪仓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工作是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3.I清洗

每天宰完猪后立刻对待宰猪仓进行全面的清洗工作,包括清理粪便,清洗待宰圈、墙壁、通道、排水道等。3.2消毒

在清洗工作完成后对待宰猪仓进行全面的消毒,消毒药的浓度按使用说明书配制,建议交替使用消毒药物,以求达到最佳消毒效果。3.3空仓

定点屠宰场检疫人员制度 篇5

一、定点屠宰场检疫人员违反《动物防疫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及其他违纪行为,追究相应责任。

二、利用职权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一经查实,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取消检疫执法资格。

三、不按程序实施检疫,不实施瘦肉精同步抽检的,吊销检疫员证件,调离动物检疫执法岗位。

四、服务态度差,屡教不改,群众反映强烈、多次举报的,要下岗培训,待合格上岗安排适当工作,培训期间扣发奖金。培训不合格的,调离动物检疫执法岗位。

五、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随时进行各种形式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重大问题严肃处理。

六、受理群众举报后,由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一名主管领导负责,组成调查小组,对举报问题进行核实,并将结果上报区局、市所。凡出现被媒体曝光,对本系统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律不得参加年终评奖。

七、定点屠宰场检疫人员发生违法、违纪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定点屠宰场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制度

一、发病动物、送至待宰圈后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动物、经检疫确认为不可食用的动物产品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不得随意处置及出售、转动、加工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动物。对死亡动物及发病动物不得随意进行解剖,由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所采取临时性的控制措施。

三、对非动物疫病引起死亡的动物,应当在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所指导下进行处理;对病死但不能确定死亡病因的,应立即采样送至县级以上动物病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尸体要在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所监督下进行深埋、化制、焚烧等无害化处理。

四、在对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采样、诊断、游行病学调查、无害化处理等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和消毒工作。

五、无害化处理按照《实现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的规定进行。

六、对污染的饲料、排泄物等,应当喷洒消毒剂后与尸体一起进行无害化处理。

七、定点屠宰场必须具备动物、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基本设备。实施集中焚烧、掩埋的,屠宰厂要配备专用车辆、包装容器及相关的消毒设施。

八、对病死、死因不明动物及检疫不合格动物产品的各项处理,应按规定做好相关记录、归档等工作。

九、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定点屠宰场消毒制度

一、有专职卫生消毒工作人员,有必备消毒器械,并有15日以上的消毒药品库存。

二、场区出入口、生产区门口设符合要求的消毒池,定期清洗、更换消毒药,常年保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

三、进场动物,在进入待宰栏之前要按规定进行消毒。运载动物车辆进行消毒后离场。

四、屠宰加工场地和屠宰工具做到宰前、宰后各消毒一次。

五、屠宰或检疫检验过程中,如所用工具触及带病菌的屠体或病变组织时应将工具彻底消毒后再继续使用。

六、选择符合国家规定的,对病原休敏感的消毒药,严格按比例配制,消毒药应现配现用,交替使用。

七、保持厂内清洁卫生、无污水、血渍、污物积聚。生活区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大消毒。

八、发生动物疫情时的消毒,按国家疫情处理的规定执行。

九、定点屠宰场法人是本单位动物按防疫消毒安全第一责任人,驻动物检疫人员负责动物防疫消毒的技术指导,监督消毒工作。

定点屠宰场动物标识回收管理制度

一、动物标识为农业部统一规定和监制使用动物耳标。

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派驻检疫人员负责动物耳标的识读、回收登记,并建立动物耳标识读、回收处理档案。

三、检疫人员对进场动物进行耳标信息识读,应该加施而没有加施耳标的动物不得入场,屠宰检疫时进行耳标回收。

四、每天属实后的动物标识卸下,造册登记后统一放到村识回收桶内,并进行彻底消毒。

五、回收的动物耳标由所属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统一组织销毁,并作好销毁记录,记录应保存二年以上。

六、回收的耳标不得重复使用。

定点屠宰场检疫证、章、标志管理制度

一、定点屠宰场检疫证章为农业部统一规定和监制使用的动物检疫证、章、标志。包括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动物产品检疫标签、检疫合格验讫滚印、检疫原子印章。

二、证章实行逐级组织、发放、专人负责、专人保管,专库存放、专册登记。建立领用、发放登记台账、存根和损坏印章使用回收处理督查核对档案。

三、检疫证明存根和回收的检疫证明保存不少于一年,检疫原子印章、检验合格验迄滚印、动物产品检疫标签等其他相关资料按照有关规定保存。

四、验讫印章要保持清洁,保证正常使用,发现印章有损坏的,及时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申请更换。销毁不合格证、章、标志、档案,必须经当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负责人批准,涉及财物管理的须按财政部门有关规定处理。

五、动物检疫证出具人必须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具有执法资格证件的人员,出证时要严格按照农业部《动物防疫证照填写及应用规范》的要求填写和使用,并对检疫结果负责。

六、任何人不得伪造、涂改、买卖、租用、转借证章标志,违者按照《动物防疫法》规定处理,检疫人员执法犯法,坚决清理出检疫队伍,情节严重的,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定点屠宰场检疫工作管理制度

一、县级以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辖区定点屠宰场检疫监督工作并派驻检疫人员具体实施检疫。

二、定点屠宰场检疫工作实行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法人负责制,驻场检疫期间由班组负责人负责检疫监督工作。

三、建立岗位责任制,实行责任目标管理,职责明确、责任到人、政务公开。

四、驻场检疫班组负责人负责填写定点屠宰场检疫工作日志,并负责监督对河南省定点屠宰场检疫登记表的填写。

五、驻场检疫人员要接受班组负责人的领导。

六、在发生认为需要上报的情况时,驻场检疫班组负责人要及时向所属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人进行汇报。

七、严格依法办事。按照农业部《动物防疫法》、《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生猪屠宰检疫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行使动物检疫监督职责。

八、严格执行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关于发布农业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的通知》文件规定。

九、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不谎报、瞒报、缓报疫情。

十、违反工作纪律,造成不良后果的依法给予严肃处理。

定点屠宰场动物疫情报告制度

一、严格遵守《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发现动物疫情,按规定、程序上报。

二、定点屠宰场动物疫情报告实行法人负责制,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人为动物疫情报告第一责任人。

三、驻场动物检疫人员发现动物疫情,驻场检疫班组负责人要及时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人进行汇报。

四、发现疑似重大动物疫情,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及时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沟通,按规定、程序上报。

五、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动物疫情,不得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

六、严格遵守动物疫情发布规定,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发布动物疫情。

七、驻场检疫人员发现有添加瘦肉精等违禁药品的情况时要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汇报协助处理。

八、违反本制度,造成动物疫情扩散蔓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定点屠宰场检疫人员工作制度

一、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廉洁奉公,不徇私情。

二、严格按规定程序查证验物、实施检疫、出具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加施检疫标志,并对检疫结果负责。

三、检出染疫、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按规定监督货主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认真做好各项检疫记录,严格执行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发现疫情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严禁谎报、瞒报、缓报疫情。

五、维护和保管好检疫用具设施,妥善保管动物检疫证明、检疫标志,确保屠宰检疫工作正常开展。

六、规范执法行为,严禁只收费不检疫、检疫不出证、乱收费、乱罚款、越权执法、买卖检疫证等行为。

七、遵守工作纪律。严禁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勒索受贿、吃拿卡要、打击报复,严禁聚众赌博、打架斗殴,严禁酒后上岗。

八、严格执行瘦肉精等违禁药品抽检工作。

牛羊屠宰检疫技术规范 篇6

陕西省定点屠宰场屠宰检疫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动物卫生监督规范建设改革、发展、提升的要求,根据强化措施、重点监控、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工作方针,通过建立屠宰检疫执法监管制度,规范检疫程序,严查违法行为,做到强化源头、全程监督,全面提升我省屠宰检疫工作水平,促进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定点屠宰场屠宰检疫示范点建设,建立健全我省屠宰检疫执法监管有关制度,在全省逐步实现动物屠宰检疫到位、规章制度完善、队伍素质合格、执法手段完备、执法行为规范等目标和任务,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确保人民群众“食肉安全”。

2009年,在全省建立12个定点屠宰场检疫示范点,其中西安市2个,其它市区个各1个,通过对定点屠宰场检疫室进行标准化建设,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促进屠宰检疫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

三、建设内容

(一)配备定点屠宰场屠宰检疫仪器设备。按照《屠宰管理条例》、《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和《生猪屠宰检疫规范》等有关规定,配备屠宰检疫相关的仪器设备,提高屠宰检疫执法手段。要通过加强硬件设备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依法履行动物产品安全监管的职能。

(二)完善屠宰检疫规章制度。根据《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定点屠宰场检疫工作制度、执法人员管理制度、疫情报告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证章管理制度等,并在定点屠宰场示范点统一悬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标志,进行《动物防疫法》和相关制度的统一制作和张贴,确保动物屠宰检疫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培训屠宰检疫执法人员。按照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培训计划,在全省开展屠宰检疫执法人员专项培训,并要求未开展屠宰检疫执法专项培训的市(区)逐级开展培训,进一步提高我省屠宰检疫人员执法水平。

(四)发放“生猪屠宰检疫规范示范点”标志牌。对完成建设和严格按照各项制度实施屠宰检疫的示范点,经验收合格后,发放陕西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监制的“生猪屠宰检疫规范示范点”标志牌。

四、进度安排

(一)2009年9月开展定点屠宰场屠宰检疫示范点条件要求、仪器设备配备名录、相关制度的制定和调研。

(二)2009年10月各市根据陕西省定点屠宰场屠宰检疫示范点初步确定辖区内定点屠宰场屠宰检疫示范点。

(二)2009年10—11月开展屠宰检疫执法人员培训。

(三)2009年11—12月进行仪器设备的招标和制度的统一制定。

(四)2010年1月份,对示范点的工作进行总结,完成各示范点的建设工作。

(五)2010年7-8月,对示范点的工作进行一次检查验收,确定发放“生猪屠宰检疫规范示范点”标志牌的屠宰场。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省定点屠宰场屠宰检疫示范点建设由省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由所长统一领导,主管所长全面负责示范点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检疫监督科具体实施。各市和确定为示范点的县(区)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有一名所长主抓此项工作,明确专门科室负责和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的组织协调和落实工作。

畜禽屠宰检疫检验技术规范 篇7

屠宰检疫合格的标准:一是无规定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二是符合农业部规定的相关屠宰检疫规程要求;三是需要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应符合要求。

2官方兽医在屠宰动物入场时应当监督查验的内容

首先查证验物,查验入场动物的检疫证明和佩戴的畜禽标识;其次是询问货主或承运人,了解动物运输途中有关情况;第三是临床检查,检查动物群体的精神状况、外貌、呼吸状态及排泄物状态等情况;最后是监督消毒,监督货主在卸载后对运输用具及相关物品进行消毒。

3屠宰检疫相关记录的保存时间

屠宰检疫记录应当保存12个月以上,其中牛屠宰检疫记录要保存10年以上。

4生猪屠宰检疫

4.1生猪屠宰检疫的检疫对象生猪屠宰检疫的对象为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猪副伤寒、猪II型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丝虫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等13种动物疫病。

4.2生猪屠宰后,应当对哪些组织脏器进行检疫生猪屠宰后,应当对头蹄、体表、内脏(心脏、肺脏、肝脏、脾脏、胃肠)、胴体(支气管淋巴结、肝门淋巴结等)和旋毛虫进行检疫,然后对上述检疫情况进行复检。

4.3对生猪屠宰后的旋毛虫应当如何检疫应分别取左右膈肌各30 g左右,与胴体编号一致,撕去肌膜,感官检查后再镜检作出判断。

5牛屠宰检疫

5.1牛屠宰检疫的检疫对象牛屠宰检疫的对象为口蹄疫、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炭疽、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日本血吸虫病。

5.2牛屠宰后,应当对哪些组织脏器进行检疫应当对牛的头蹄、内脏(心脏、肺脏、肝脏、胃肠、脾脏、肾脏、子宫和睾丸等)、胴体(包括淋巴结)进行检疫,然后对上述检疫情况进行复检。

6羊屠宰检疫

6.1羊屠宰检疫的检疫对象羊屠宰检疫的对象是口蹄疫、痒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炭疽、布鲁氏菌病、肝片吸虫病、棘球蚴病。

6.2羊屠宰后,应当对哪些组织脏器进行检疫羊屠宰后,应对头、蹄、内脏(心脏、肺脏、肝脏、胃肠、脾脏、肾脏等)、胴体(含淋巴结)进行检疫,然后对上述检疫情况进行复检。

7家禽屠宰检疫

7.1家禽屠宰检疫规程的适用对象家禽屠宰检疫规程适用于鸡、鸭、鹅以及鹌鹑、鸽子等禽类。

7.2家禽屠宰检疫的检疫对象家禽屠宰检疫的对象是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禽白血病、鸭瘟、禽痘、小鹅瘟、马立克氏病、鸡球虫病、禽结核病。

7.3家禽屠宰后,应当对哪些组织脏器进行检疫家禽屠宰后,应当进行屠体检查(体表、冠和髯、眼、爪、肛)和内脏器官抽检(包括皮下、肌肉、鼻腔、口腔、喉头和气管、气囊、肺脏、肾脏、腺胃和肌胃、肠道、肝脏和胆囊、脾脏、心脏、法氏囊和体腔等),最后对上述检疫情况进行复检。

7.4家禽屠宰检疫的抽检比例日屠宰量在1万只以上(含1万只)的屠宰场,按照1%的比例抽样检查,日屠宰量在1万只以下的抽检60只。抽检发现异常情况的,应适当扩大抽检比例和数量。

7.5家禽屠宰检疫中的法氏囊(腔上囊)检查检查有无出血、肿大等,剖检有无出血、干酪样坏死等。

7.6家禽屠宰检疫中的体腔检查检查内部清洁程度和完整度,有无赘生物、寄生虫等,检查体腔内壁有无凝血块、粪便和胆汁污染及其他异常等。

8生猪屠宰产品

生猪屠宰产品是指生猪屠宰后的胴体、头、蹄、尾、皮张和内脏。

8.1生猪屠宰产品中应当判定为不合格肉品的种类《生猪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GB/T17996-1999)规定了生猪屠宰产品中应当判定为不合格肉品的有:放血不全、白肌病、白肌肉(PSE肉)、黄脂、黄脂病、黄疸、骨血素病(卟啉症)、种公母猪、晚阉猪,(患)有脓毒症、尿毒症、急性及慢性中毒、全身性肿瘤、过度瘠瘦及肌肉变质、高度水肿的病猪及其产品,特定病变的组织器官(局部化脓、创伤部分;皮肤发炎部分;严重充血与出血部分;浮肿部分;病理性肥大或萎缩部分;钙化变性部分;寄生虫损害部分;非恶性局部肿瘤部分;带异色、异味、异臭部分及其他有碍食肉卫生部分)。

8.2在生猪屠宰肉品品质检验中,发现放血不全的肉品的处理放血不全的肉品应根据病变程度分别作处理:

8.2.1全身皮肤呈弥漫性红色,淋巴结淤血,皮下脂肪和体腔内脂肪呈灰红色,以及肌肉组织色暗,较大血管中有血液滞留的,连同内脏一起作非食用或销毁处理。

8.2.2皮肤充血发红,皮下脂肪呈淡红色,肾脏颜色较暗,肌肉组织基本正常的,在高温处理后可出厂(场)。

8.3在生猪屠宰肉品品质检验中,发现白肌病的肉品的处理白肌肉是指受到应激反应的猪屠宰后色泽呈苍白、灰白或粉红色,质地松软,有肉汁渗出的肉。主要特征为半腱肌、半膜肌和背最长肌显著变白,质地变软,且有汁液渗出。白肌病的肉品应根据病变程度分别作处理:

8.3.1后肢肌肉和背最长肌见有白色条纹和条块,或见大块肌肉苍白,质地湿润呈鱼肉样,或肌肉较干硬,晦暗无光,在苍白色的切面上散布有大量灰白色小点,心肌也见有类似病变的,其胴体、头、蹄、尾和内脏全部作非食用或销毁处理。

8.3.2局部肌肉有病变,经切检深层肌肉正常的,割去病变部分后,经高温处理可出厂(场)。

8.4在生猪屠宰肉品品质检验中,发现黄脂、黄脂病和黄疸的肉品的处理黄脂、黄脂病和黄疸的肉品应根据病变程度分别作处理:

8.4.1仅皮下和体腔内脂肪微黄或呈蛋清色,皮肤、黏膜、筋腱无黄色,无其他不良气味,内脏正常的肉品,可以不受限制出厂(场)。如伴有其他不良气味,应作非食用处理。

8.4.2皮下和体腔内脂肪明显发黄乃至呈淡黄棕色,稍浑浊,质地变硬,放置一昼夜后黄色不消退,但无不良气味的,脂肪组织作非食用或销毁处理,肌肉和内脏无异常变化的,可不受限制出厂(场)。

8.4.3皮下和体腔内脂肪、筋腱呈黄色,放置一昼夜后,黄色消失或显著消退,仅留痕迹的,可不受限制出厂(场);黄色不消失的,应作为复制原料肉利用。

8.4.4黄疸色严重,放置一昼夜后,黄色不消失,并伴有肌肉变性和苦味的,胴体和内脏应全部作非食用或销毁处理。

8.5家畜屠宰时必须摘除“三腺”“三腺”是指甲状腺、肾上腺和病变淋巴结。甲状腺和肾上腺都含有激素,误食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病变淋巴结中可能含有大量细菌,不宜食用,家畜屠宰工艺和肉品品质检验均要求摘除“三腺”。

8.6生猪屠宰品质检验结果登记需记录的内容每天检验工作完毕,要将当天的屠宰头数、产地、货主、宰前检验和宰后检验的病猪及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情况进行登记备查。

9牛羊屠宰产品

牛羊屠宰产品主要包括牛羊屠宰后的胴体、内脏、头、蹄、尾以及血、骨、毛、皮。

9.1牛羊屠宰产品中应当判定为不合格肉品的种类牛羊屠宰产品中应当判定为不合格肉品的种类有:创伤性心包炎、神经纤维瘤、牛的脂肪坏死、骨血素病(卟啉沉着症)、白血病、种公牛和种公羊,患有脓毒症、尿毒症、急性及慢性中毒、恶性肿瘤、全身性肿瘤、过度瘠瘦及肌肉变质、高度水肿的病畜及其产品,以及特定病变的组织和器官(局部化脓;创伤部分;皮肤发炎部分;严重充血与出血部分;浮肿部分;病理性肥大或萎缩部分;变质钙化部分;寄生虫损害部分;非恶性肿瘤部分;带异色、异味及异臭部分;其他有碍食肉卫生部分)。

9.2在牛羊屠宰肉品品质检验中,发现有创伤性心包炎的肉品的处理根据病变程度分别作处理:一是心包膜增厚,心包囊极度扩张,其中沉积有多量淡黄色纤维蛋白或脓性渗出物、有恶臭(胸腹腔中均有验证),且膈肌、肝、脾上有脓疡的,应全部作非食用或销毁处理;二是心包极度增厚,被绒毛样纤维蛋白所覆盖,与周围膈肌、肝发生粘连的,在割除病变组织后,经高温处理可出厂(场);三是心包增厚,被绒毛样纤维蛋白所覆盖,与膈肌和网胃愈着的,将病变部分割除后,可不受限制出厂(场)。

9.3在牛屠宰肉品品质检验中,发现有神经纤维瘤的肉品的处理牛的神经纤维瘤首先见于心脏,当发现心脏四周神经粗大如白线,向心尖处聚集或呈索状延伸时,应切检腋下神经丛,并根据切检情况,分别作处理:一是见腋下神经粗大、水肿呈黄色时,将有病变的神经组织切除干净,肉可作为复制加工原料;二是腋下神经丛粗大如板,呈灰白色,切检时有韧性,并生有囊泡,在无色囊液中浮有杏黄色的核,这种病变见于两腋下,粗大的神经分别向两端延伸,腰荐神经和坐骨神经均有相似病变,这类肉应全部作非食用或销毁处理。

9.4在牛屠宰肉品品质检验中,发现脂肪坏死的肉品的处理在肾脏和胰脏周围、大网膜和肠管等处,见有手指大到拳头大的,呈不透明灰白色和黄褐色的脂肪坏死凝块,其中含有钙化灶和结晶体等,先将脂肪坏死凝块修割干净,肉可不受限制出厂。

9.5在牛羊屠宰肉品品质检验中,要对病畜及其产品全部作非食用或销毁处理的几种情况检验过程中发现有脓毒症,尿毒症,急性及慢性中毒,恶性肿瘤、全身性肿瘤,过度瘠瘦及肌肉变质、高度水肿的情况时,要对病畜及其产品全部作非食用或销毁处理。

9.6在牛羊屠宰肉品品质检验中,应将病变的局部或全部作非食用或销毁处理的几种情况检验过程中发现有局部化脓,创伤部分,皮肤发炎部分,严重充血与出血部分,浮肿部分,病理性肥大或萎缩部分,变质钙化部分,寄生虫损害部分,非恶性肿瘤部分,带异色、异味及异臭部分和其他有碍食肉卫生部分的情况时,应将病变的局部或全部作非食用或销毁处理。

上一篇:代理记账实习报告报告下一篇:节支降耗项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