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的国际趋势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子商务的国际趋势(精选8篇)

电子商务的国际趋势 篇1

2014年已经将要过半,这5个月里国内外电商从业者都没闲着,有的忙着上市,有的忙着进军国际市场,有的开始重视移动电商。互联网带给人们生活上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电子商务、社交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从根本上变革了原有的商业模式。消费者的选择更多、可以与企业直接对接实现双向交流,而企业也可以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去实现精准营销。

掌握技术发展和行业发展趋势就能获得先机。那今年下半年国际电视商务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呢?

本地化建站

本地化是跨境电商走向国际化全球化的第一步。虽说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让地球变成了地球村,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和全世界各地人进行沟通。但是相对于本土供应商来说,跨境电商除了价格方面外并没有其他优势。本地化建站就是根据本土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建立符合他们口味的网上商城,帮助跨境电商补齐短板,缩短与本土电商的差距、建立与消费者间的信任感和亲近感。今年,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开始重视商城站的本地化,这是消费者的需求,也是跨境电商发展最重要的趋势。

移动电商

移动互联网现已被很多业内人士单独视为一种产业,可见他受重视的程度。随着4G时代的开启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凸显,移动互联网被注入了巨大的能量。2014年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必将迎来前所位于的飞跃。兼容移动端并进行移动优化,跨境电商才有机会搭上移动互联网这辆列车。

物流建仓

人们选择跨境购物往往是因为物美价廉,但是跨境物流的速度让很多人宁愿放弃物美价廉。可见跨境物流影响程度之大。好在良性的竞争让很多专业的跨境物流公司开始简历海外仓储、简化流程、缩短配送时间、提升服务体验度,这无疑是跨境电商的福音。也是跨境物流的发展趋势。

品牌活动

品牌不是企业自己说了算,而是消费者说了算。品牌重在经营、管理,2014年,大部分企业将下大功夫塑造在线品牌,跨境电商也不例外。

内容营销

社交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交友方式。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意识到社交媒体上消费者行为数据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社交网络上的内容营销,因为这是与顾客最直接、最有针对性、最精准的营销方式。

顾客体验

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注重顾客体验,苹果的体验店就是一个线下体验最好的案例。但是如何提升顾客在线购物体验呢?除了之前提到的品牌活动、内容营销外,跨境电商更应该注重跨境客服、界面交互、售后服务等这些可能直接影响到体验感受进而间接影响到成单量的问题。这里要重点要谈一下跨境客服。客服的国际化就是平台的国际化,培养有素质、有服务意识并且又懂本地化的客服至关重要。

电子商务的国际趋势 篇2

1.1 电子商务

首次提出这个概念是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举办的全球信息社会标准大会, 该大会是在ISO和TTU的倡导支持下由欧洲经济委员会举办。具体电子商务实际就是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它存在于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 在开放的因特网网络环境中和买卖双方互不相见的情况下就能够达成。其一些内在的特征如高效率、低成本、开放性、全球性、地域性符合商业经济的本质要求的同时超越了其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相比, 它具有好多优点:增加了贸易机会、降低了贸易成本、提高了贸易效益。在推动了国际贸易创新方面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并且作用越来越明显重要。尤其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电子虚拟市场和全球化市场最为突出。

1.2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 是指不同国家 (和/或地区) 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 (Import Trade) 和出口贸易 (Export Trade) 两部分组成, 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

1.3 运营

运营就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 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从另一个角度来讲, 运营管理也可以指为对生产和提供公司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的管理工作。

2 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运营趋势

2.1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 国际贸易已然上升为一种普遍的贸易方式从而方便国与国的交流和贸易。相比之下, 自身问题也越来越多。传统的国际贸易本身过程复杂, 涉及的手续较多不说, 而且需要层次分销, 买卖双方无法直接交涉产生多重摩擦, 从而使得一些小型的生产商和采购商无法参与其中。为了改变传统贸易带来的弊端和推动经济的发展以及最大限度的获取利益, 各国采取不同的方针政策, 一方面维护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 一方面支持促进各自的贸易发展。在由迅猛发展的科技革命和飞速增长的国际生产力带来的坚实的技术和物质基础下, 不仅国际贸易发展越来越快, 更是呈现出层次不穷的变化和创新, 同事引发了国际贸易新的思考。那就是企业必须顺应国际贸易电子化这个大的发展趋势因为电子媒介的全球性、高效性、快速准确性突破了物质、时间、空间对贸易的限制。

2.2 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的广泛使用, 使得国际贸易的流程和交易模式都发生了改变。首先, 流程上买方在网上发布自己的购买需求及产品要求等, 卖方也通过网络按买方的要求发布产品的详细信息并给出报价, 买卖双方在价格上进行交流谈判, 直到双方达到满意的程度立即签订网上合同。然后, 卖方寻找物流公司用标准电子商务单证传递并采用网上跟踪系统以便买方及时查收。最后, 买方采用网上支付的形式给卖方付款, 中间经过银行的处理完成款项的交付并记录。其次, 交易模式上一般分为无形产品贸易方式和有形产品贸易方式。对于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运营模式的发展期决定性作用电子支付服务, 它联接起了买卖双方起到了纽带作用并且使国际贸易更好的顺利可行的实行。

3 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运营趋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措施

3.1 存在的问题

网络经济的发展逐渐占据了主要的地位, 它对于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和未来的国际贸易的地位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就应运而生。第一, 企业信息安全问题。第二, 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第三, 法律滞后, 亟待完善。随着电子商务的运营, 一些网络上的国际贸易纠纷也就产生, 而我国的法律对于这一块还没有完善的、成熟的、健全的、稳定统一的相关规定, 这就使得一些人可能会钻了法律的空挡, 也会使一些纠纷不能得以合理的、及时的解决。第四, 综合型人才的匮乏。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较传统的贸易要复杂的多, 需要的知识更广泛, 那些单一的业务员可能就不在适合这个职位, 造成了人才的缺失。

3.2 应对的措施

有问题相应的就会有解决的方法, 人们就会不断地去探索。第一, 加强网络管理, 维护信息安全。既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去管理也需要企业自身的积极应对, 大家共同打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运行平台。第二, 加快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大力提供物质和动力, 企业也要不断地加强建设与投资, 只要在不断地在引进国外的先进的技术的同时与自身的情况相结合才能更快的适应发展, 跟上电子商务发展的脚步。第三, 制定完善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法律要严格明确规范企业、政府、买卖双方等的权利与义务, 以保证贸易的顺利进行, 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建立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第四, 培养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将人才的培养与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 快速的使人适应发展从而提高综合业务水平。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 科技迅猛前进的一个空前时代环境下, 网络成为了生活的必须, 各行各业都在实行电子化, 电子商务的国际贸易自然也就出现。本文就一些基本概念给出了解释, 并且对其的发展趋势和运营模式以及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措施做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运营趋势,问题及措施

参考文献

[1]胡金.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电子商务, 2010, 12 (4) :56-58

[2]张媛.浅谈外贸函电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中国商贸, 2011, 10 (2) :42-44.

电子商务的国际趋势 篇3

【关键词】一带一路 贸易壁垒 通关便利化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和印尼的时候提出来的。“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速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在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是沿着帕米尔高原穿越中亚、西亚、北非最终抵达欧洲和非洲,海上丝绸之路自中国东南沿海起经东南亚、南亚、非洲最后抵达欧洲。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我国联系各西方国家重要通道,还是中外进行各方面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一带一路”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一、通关便利化是当代世界贸易的发展必然趋势

世界贸易组织WTO(1998年)认为,贸易便利化是指国际贸易程序(包括国际货物贸易流动所需要的收集、提供、沟通及处理数据的活动、做法和手续)的简化和协调。总的来说,贸易便利化的主要内容是贸易流程中的通关便利化,简化和协调管理海关、国检、海事等部门和多种运输方式,制定统一的规则制度,建立统一信息平台,实现贸易通关便利化,才能大大促进各国贸易的效率及效率,推动一带一路跨境贸易的发展,也能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举个例子,为凝聚“一带一路”建设达成共识,中国海关总署在2015年5月27日至28日在西安举办“一带一路”海关高层论坛,一带一路沿线近70个国家海关和国内相关部门及商界代表围绕“互联互通,共建共赢”主题共同探讨推动互联互通与贸易便利化海关合作的措施和项目。中国海关总署表示,海关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在通关制度、联合风险分析和布控、数据信息交换、通关协调机制和海关执法合作六个方面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为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而推进具体合作,无疑是配合“一带一路”战略而进行的一次“清障”大行动提高。

贸易便利化以及通关环节便利化有效促进了国际贸易持续健康的发展,提高了贸易政策透明度,从而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个简化协调、透明便捷的环境,推动货物和服务更好地流通。

二、贸易便利化情况下通关便利化的经济效应

我国近年来积极推进对外贸易便利化的进程,目前,我国积极推进口岸通关程序改革,简化贸易流程,就上海而言,上海自贸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实验区,就其便利化措施对全国经济贸易区起着示范作用。上海自贸区采取了一系列通关便利化措施:推进“单一窗口”和APEC全球供应链电子口岸试点,通关无纸化,“负面清单”的设立,一系列海关贸易监管制度和检验检疫监管制度创新等23项改革措施,以此提高通关速度。

未来中国海关应更努力地提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化海关业务改革,深化无纸化通关改革,大力推动沿线国家口岸执法机构的国际合作,加大对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研究,积极推广海关信息管理系统、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监管系统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系统等项目,为更多进出口企业提供便利,积极推动各项通关改革取得更大成效。

据海关统计,我国货物在2015年贸易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人民币,仍居世界首位,由此可见,通关便利化带给贸易的潜在利益是巨大的,其经济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深化通关便利化的途径

(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海关程序的系统化,促进互联互通

清晰的通关系统以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是推进“一带一路”贸易通关便利化的重要保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建设内容上,各国需共同推进在水运、空运、铁路、公路等交通枢纽基础建设多式联运物流监管中心,通过多方联网获取多式联运物流全程信息,使信息交流快速和高效,加强贸易流程,建立了一整套便捷的自动化通关系统。

(二)着眼于建立一体化监管体系,加强通关便利化的机制化建设

在“一带一路”各国贸易畅通中,监管一体化是一个十分重要且潜力巨大的领域。我国应提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组建“贸易通关便利化委员会”。要推动各部门之间的横向合作,统一协调贸易通关便利化措施,以程序简化和监管标准化为核心,监督各国推进举措。

(三)海关管理的信息化,深化政策沟通,增强互信互利

在信息化时代,贸易便利化首先意味着信息便利化。信息联通是实现跨部门协作的重要基础,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共用机制应依托电子口岸平台,以通关一体化为契机,实现海关管理部门对进出境运输货物、物品、人员等申报信息、物流监控信息、查验信息、放行信息、企业资信信息等全面共享,推动口岸管理相关部门各作业系统的横向互联,另外,加强政策沟通是推进“一带一路”通关便利化的重要保障,随着便利化越来越深入人心,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明白这是一条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互惠互利的道路;做好各国政府以及相关海关管理机构的信息沟通体制,做好通关便利化的发展战略和措施。

四、结束语

随着贸易通关便利化的发展,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关互联互通,有效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贸易通关便利化有助于实现世界经济的再平衡,它将最具活力的欧洲经济圈和亚太经济圈链接起来,共同为复兴世界经济而努力,这也是“一带一路”建设最具智慧的所在。

参考文献

[1]曾文革,江莉.《贸易便利化协定》视域下我国海关贸易便利化制度的完善[J].海关与经贸研究.2016(01).

[2]张天桂.贸易便利化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5(11).

消费税的国际发展趋势 篇4

第一点就是普遍开征,广受重视

消费税是世界范围内都广泛课征的一个税种,目前世界上有120多个国家征收消费税,而且在各国税制结构、税收收入中都占有一定的地位。消费税的开征主要有两种路径:一种是财政压力下的自身发展路径,也就是传统模式。另一种是是税权让渡下的国际影响路径,这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结果。比如说欧盟的统一市场准则规定各个成员国对矿物油、烟草、烧酒、啤酒必须征收消费税,各个成员国根据准则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

消费税课征之后,虽然多年来由于税制结构的变化,在发达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数量上依然呈上升趋势。消费税税额的增长是课征范围扩大化、税率不断提高双重作用的结果,甚至也有通过税制调整增加税收收入的主观因素。比方说,英国政府在2010年6月推出紧急预算法案,把国内消费税税率从17.5%调高至20%,是为了争取在5年内把政府预算赤字减少为零;

法国为缩减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赤字规模,在2013年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就包括将烟草消费税的征税标准提高4.5%。

第二点是征税范围逐步扩大,调控倾向日趋明显

根据各国征税范围的宽窄,消费税可以分为有限型、中间型和延伸型。从实践上看,各国的消费税开征之后,征税的范围逐步扩大,呈现出向中间型和延伸型方向发展的趋势。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消费税的属性发生了变化,各国从关注它的财政属性过渡到调控属性,征税范围上带有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具体表现就是为了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目标,把奢侈品和高档消费品纳入征税范围;

为了实现环保目标,将高污染的消费品纳入征税范围;

为了节约能源,将资源型消费品纳入征税范围;

为了引导消费,将健康损害型产品纳入征税范围。

然后第三点是税收政策上的国际趋同属性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为了能更好地发展,世界各国结成了很多个合作组织。组织内部密切合作,包括实行统一的税收政策,其实实质上是各成员国为获得一体化的利益让渡自己的税收主权。比如说按照加入欧盟时签署的过渡期协议,捷克在07年底前必须把香烟的最低消费税提高到零售价的57%或者每1000支64欧元,所以捷克政府06年和07年分两个阶段对香烟的消费税进行过渡期改革,提高烟草产品的最低消费税;

希腊政府则在2013年逐渐减少针对天然气的特别消费税,因为希腊的天然气特别消费税为5.5%,而欧盟平均税率只有2%;

最后是税收征管和税金使用上的发散性

各个国家对于消费税的征收和使用很不统一。就计税方式而言,有的国家实行价内税、有的国家实行价外税,在税收征管权方面,归于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的情况并存,这是由不同国家的消费习惯、文化背景和财政体制决定的。

电子商务的国际趋势 篇5

[摘要] 在当前形势下,外事局主动适应形势变化,不断调整工作思路,积极推动对外交往工作由传统的友好交流朝着务实有效的执法合作方向发展,努力实现国际执法为国内执法服务,为维护国家稳定服务。截至目前,在联合国191个成员中,我国已与146个国家和地区的内政警察部门建立了双边关系;在多边合作领域,我们共参与国际和区域组织、国际会议56个。我们继续向国外派驻警务联络官,共向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加拿大、法国、俄罗斯五个国家派驻九人,向美国增派两人。还向联合国五个维和任务区派遣九批60名维和民事警察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应联合国请求,我国向海地派遣了第一支由125人组成的维和警察防暴队,掀开了我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新篇章,在国内国外引起积极、强烈反响。派遣民事警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不仅体现了中国警察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而且表明了中国政府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决心和实力。同时,为进一步加强与国外执法部门的直接联系,将对外执法合作的触角延伸到国外,逐步构筑国际警务执法合作网络根据外事局工作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外事局青年干部居多等实际,外事局紧紧抓住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一有利契机,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近年来新增加的维和工作和派驻警务联络官工作,以及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划归外事局,外事局的工作职能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公安对外交往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打击各种跨国犯罪活动发挥了积极

作用。

[关键词]警察 国际警务 现状 趋势

一. 什么是国际警务合作。

国际警务合作的概念,是指“不同国家的警察机关之间,根据本国法律或者参加的国际公约,在惩治国际性犯罪,维护国际社会秩序领域相互提供援助、协调配合的一种执法行为”。其基本特征:一是国际司法合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二是各国警察机构在执法领域的一种合作;三是以国际刑警组织为主渠道,协调不同国家之间打击刑事犯罪;四是灵活性与效益性;五是具有国内与国际双重法律性质的执法活动;六是建立在对等互惠基础上的一种协作关系。国际警务合作的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警务合作范围是指国际刑警组织框架内,主要围绕案件侦查进行的合作;广义的警务合作范围是指包括各国间开展的刑事司法协助的有关内容。国际警务合作能是国家之间加强交流,更好的对犯罪的控制和对罪犯的惩罚,有利于维护国际间的和平。

二. 国际警务合作的意义。

1.国际警务合作有利于更好的维护国家的安全

由于有些犯罪份子利用国家法律的有些漏洞而逃向国外,这使得国内有些民众对社会的安全感缺乏,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而进行国际警务合作后,有些逃向国外的犯罪分子就会受到应有的惩罚,这有利于加强人民的安全感和对社会的认同感,所以有利于更好的维护国家的安全。犯罪份子受到应有的惩罚是世界上每个爱好和平的人的共同的愿望,加强国际警务合作就能更好惩罚那些犯罪分子。使全世界的人都感到安全,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人类社会的稳定。

2.国际警务合作有利于打击跨国犯罪活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拓展和深入,一些跨国的、全球性的问题也相继出现。就国际安全而言,虽然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大战的阴霆己经消散,各类传统安全问题的绝对主导地位有所削弱,和平与发展正在成为世界主题,但来自一些低烈度、非传统的安全领域中的威胁却逐步上升,日益困挠着国际社会。特别是有组织犯罪、恐怖犯罪、洗钱犯罪、毒品犯罪、武器走私、贩运人口、计算机犯罪等等都呈现出跨国化、全球化的新特点。这些新型犯罪活动在全球化肥沃的土壤中汲取了巨大的能量,不仅在空间上向全球各个角落蔓延扩散,而且犯罪组织日益发达健全,犯罪手段日益巧妙高超,破坏力成倍增长,危害全球政治稳定,扰乱国际经济秩序,影响各国人民的幸福生活,成为国际社会的公害。世界给过通过国际警务合作能更好的加强合作从而破获一些跨国犯罪活动,能更好的打击跨国犯罪团体,减少跨国犯罪的发生率。

三. 国际警务合作的现状。

1.国际总体的现状

一些惩罚犯罪的国际公约中,对于警务合作和刑事司法协助都作出了规定。这些公约极大的推动和加强了国际社会在禁毒、惩治劫持航空器犯罪等方面的合作,为促进这些领域的司法互助和警务合作奠定了法律基础。并且国际间各国都在加强国际警务合作。

2.我过与其他国家间国际警务合作的现状

在当前形势下,外事局主动适应形势变化,不断调整工作思路,积极推动对外交往工作由传统的友好交流朝着务实有效的执法合作方向发展,努力实现国际执法为国内执法服务,为维护国家稳定服务。在联合国191个成员中,我们已与146个国家和地区的内政警察部门建立了双边关系;在多边合作领域,我们共参与国际和区域组织、国际会议56个。特别是近年来新增加的维和工作和派驻警务联络官工作,以及国际刑警组织中国国家中心局划归外事局,外事局的工作职能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公安对外交往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仅2004年,全国公安机关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对外工作方针、政策,从公安机关现实斗争出发,积极开展双边、多边国际警务交流与合作,全年同13个国家签署政府、部门间关于加强警务合作,打击犯罪的合作协议、谅解备忘录或会谈纪要15个,建立双边警务联络热线20个,同时向国外派出57个警官办案小组,从10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递解回犯罪嫌疑人35名,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打击各种跨国犯罪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我们继续向国外派驻警务联络官,共向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加拿大、法国、俄罗斯五个国家派驻九人,向美国增派两人。还向联合国五个维和任务区派遣九批60名维和民事警察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应联合国请求,我国向海地派遣了第一支由125人组成的维和警察防暴队,掀开了我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新篇章,在国内国外引起积极、强烈反响。

3.其他国家间国际警务合作的现状

其他国家也积极的加入国际警务合作当中,在联合国191个成员中,我们已与146个国家和地区的内政警察部门建立了双边关系说明了加入国际警务合作的国家之多。国际警务合作已成为各国对付犯罪外逃的主要方法,从而来惩罚那些犯罪分子。

四. 国际警务合作的趋势。

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形势下,和平、发展、合作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高举的三面旗帜。新世纪最初七年来,世界形势继续发生错综复杂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深入发展,科技突飞猛进,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加快,新情况、新矛盾层出不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加强国际合作是各国人民的共同使命。面对不断上升的跨国犯罪和国际犯罪活动,仅仅依靠各个国家的司法机关独立实施管辖,已远远不能适应同这类犯罪作斗争的需要。近十几年的事实表明,如果各国仅仅依靠自己独立地行使犯罪管辖,就可能在管辖空间上出现空隙和漏洞,导致某些犯罪分子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同跨国犯罪和国际犯罪活动作斗争,各国司法机关必须开展国际合作,即管辖合作,建立侦察协作机制,无论是本国公民犯罪,还是外国人犯罪,终究都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所以各国之间必然会加大国际警务合作的力度。

五. 如何做好国际间的警务合作。

要做好国际警务合作必须加强国际间和作,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好的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派遣民事警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不仅体现了中国警察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而且表明了中国政府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决心和实力。同时,为进一步加强与国外执法部门的直接联系,将对外执法合作的触角延伸到国外,逐步构筑国际警务执法合作网络根据外事局工作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外事局青年干部居多等实际,外事局紧紧抓住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一有利契机,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联合国方面应当建立更加完善的国际公约,从而来保障国际国际警务合作的正常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

《国际警务发展趋势》,高级警官培训教程,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德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篇6

摘要:德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应用科技大学作为主要教学主体,秉承优秀的“双元制”办学传统与教学特色,不断汲取国外高等院校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通过构建高校教育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拓展技术应用研究领域,革新学位学制,国际教育课程开发,吸引国外留学生等,拓展国际教育市场服务范围,从而走向教育国际化。我国应当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重视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利用对外投资战略,建立国际化高等职业教育资格认证系统,形成符合我国国情与社会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德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经验;借鉴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社会的快速进步,国家对于人才资源培养与引进也愈发重视。人才资源是推动国家发展的主要战略资源,同时也是增强国家发展的生产动力。德国高等职业将应用科技大学作为教育教学主体,秉承优秀的“双元制”办学系统与教学特色,不断汲取国外优秀高等教育的教学经验,促进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因此,我国应当学习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教学模式,加强人才培养与优秀人才引进,高度重视人才教育培养,从而构建符合本国国情与发展现状的教育教学模式。

一、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历程

一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定义为:通过与国际高等教育加强交流与合作,不断汲取西方发达国家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秉承国家教育教学传统与办学特色,从而形成适合本国教育发展的教学特色,并不断将教学成功经验向其他国家宣传,从而增强本国的教育教学特色的影响力。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已经将应用科技大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并且应用科技大学已经成为了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并将应用科技成功经验向各国乃至全世界推广,各国开始纷纷效仿德国的成功经验。1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驱动因素

第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的增强,极大的推动了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高等教育教学标准上升了一个层次,不再是简单的文化知识学习,当下更注重的是社会功用性以及技能应用性,而拓展国际教育教学市场也已然成为了高等院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各国高等职业教育也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秉承了德国优秀的办学传统以及教学特色,将未来工作重心放在新兴产业上,加强教育资金、人才、服务、技术知识以及行业信息的资源配置,保证办学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要素都能够和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相融合,最终实现自身的飞跃。

第二,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德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走上了职业化的道路。而欧洲各个国家以各自的语言、地理位置以及文化特色为基础,将相互之间存在的利益进行结合,最终实现了政治、法律、经济以及教育的一体化运作,一体化的进程也使得欧洲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如此一来也极大地提升了欧洲各个国家的世界竞争力,在此背景下,德国出于提升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应当积极主动地进行教育制度改革和管理制度。保证相互之间的学历以及各种学分都相互认可,进而保证欧洲各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走上国际化水准。

第三,德国进行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应当加强与外界的文化技术交流。在上世纪50至90年代之间的时间里,德国已经和将近两百个国家建立起了文化学术交流关系。并且在德国政府以及相应的交流机构支持下,德国科技大学已经增加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并且在相互之间的师生互相派驻、资源共享以及其他各种国际交流,有效推动了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更进一步推动了国际社会之间的互相合作。德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具体操作方法

第一,对于传统理念双元制的传承,进一步提升自身国际影响力。作为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最为成功的一种教育制度,双元制已经得到了世界职业教育的普遍认可,而实际操作过程中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分别委托学校和企业同时展开人才培养教育工作,其中学校是第一办学机构,而企业则是对人才进行补充培养,学校应当为人才的教育质量进行负责。应用科技大学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进程安排以及教师聘用等都展现出了有效的双元制特色。譬如,应用科技大学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每年必须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去进行实践操作。在实际的教学方式以及所涉及到的内容和企业之间存在着极大的联系学生的毕业设计也应当以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作为模板。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完全可以安排专门的时间段进行实践操作,保证学生能够到自己所学习的专业企业中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从而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应用科技大学是一个重视实践操作,注重企业研究的学校,这也为推动国际化进程的快速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支持。

第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实际应用和国家课程开发的研究,在2003年11月3日,德国联邦政府已经和其他各州政府签订了相应协议,保证对应用科技大学的后期应用和研究提供基本支持,德国政府以及教育部还曾经共同为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专有资金。其目的在于保证科技大学和经济、建筑、机械制造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之间的成果转换,通过最新的科研成果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升大学生的科研能力,进而提升应用科技大学的总体实力。与此同时,为了快速推动国家化进程,绝大多数的科技大学已经开展了多语种授课的教育方式。从而为国外留学生提供方便的同时还能够对应用科技大学对实际应用极为重视的理念进行广泛传播和扩散。

第三,为了进一步满足国际化发展的需求,应当积极开展学制改革。伴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而为了满足博洛尼亚进程的实际需求,应用科技大学作为可以进行学位授权的高等职业学校,也在积极的进行学制调整,当前开始授权的三种学位分别是:学士、专业硕士以及硕士。如此一来,能够保证学生获得各种证书,并且在实际的学习和职业发展过程中进行自我规划。另一方面来说,将学时进一步缩减,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欧洲的学分转移系统其实是通过量化指标以及学习模块的方式进行的,学生所获得的学位能够在国际社会通行也为学生的跨国学习和工作提供了便利。上述教育制度也使得德国成为了世界上极具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国家之一。

第四,提升国际交流力度,进行成功经验的广泛推广。德国的相应机构对于德国大学的教育国际化进程推广提供了基本的帮助和支持,各个应用科技大学也在进行积极的自我推广,充分发挥自身在经济、工程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加强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以人才交换的方式进行教育模式推广,以此提升应用科技大学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譬如,处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亚深应用科技大学已经和世界上超过130所大学建立了有效的合作关系,而本校在校学生中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都是国外留学生,如此一来对于提升该院校的国际知名度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二、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化的成功经验 1 对于双元制教育模式的传承

德国高等院校和企业共同合作的办学方式极大地推动了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家化发展。而应用科技大学则通过海外办学以及设立相应分支机构的方式提升自身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德国的跨国公司依然继承了双元制培训模式,为大量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机会。譬如,大型化工企业康采恩公司在全球设立了大量子公司以及合资公司,其每年都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以“双元制”的方式进行新员工培训,待培训完成之后考核合格者即可被公司录取。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机制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提升学习过程中的效率,保证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更能保证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理论分析进行解决。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科技企业对于技术操作人员的需求量在不断缩减,而对于同时具备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人才的需求量则在不断增加,大量德国企业以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对于提升教育的有效性有极大的帮助作用。譬如,德国西门子公司就通过和其他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共同开设了工商管理、商务信息、计算机科学、机械工程以及电气工程和信息技术等多个专业的课程,对于人才的培养计划则通过双方共同协商进行制定,以保证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大学生的理论学习应当在大学期间完成,而企业的实训和毕业论文等多个毕业文件都应当在企业中进行实训时完成。学生在企业中实训时可以熟悉生产的基本流程,理解企业文化,从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2 借助第三方力量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德国高等教育完全可以借助各种民间组织以及其他的国际组织进行文化,专业化的交流对于推动德国教育和国外的高等教育进行交流合作有极大的帮助作用。譬如,德国绝大多数的应用科技大学都和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展开了合作,并且在德国国内外设立了相应的办事处,并且制订了相应的高校留学制度,保证了留学生的普遍适用准则以及相应标准,德国会向在德国进行留学的国外学生提供奖学金,还会为德国赴外留学的学生提供奖学金,如此一来就可以形成一套极为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德国绝大多数高校以及团体在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过程中也能够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3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制

在当前的高职教育全球化背景下,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前提是保证办学质量的高水准,经过一系列的文件签署,在欧洲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德国也成立了大量的跨州府教育评估机构,德国出台的高德国教育质量条款也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对于教学质量的考评主要可以分为高校内部的自我考评和外部专家的考评。外部专家考评组主要由国际教育专家、各州的教育部长以及行业代表等组成。在实际考评过程中主要对高校的办学条件、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专业特色进行分析和考评。进而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障制度,最大限度的提升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以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三、德国高等职业教育国家化带来的启示 以对外投资为基础进行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

伴随着各国贸易合作交流的不断加强,大量中国企业已经走出国门进行对外投资,而由中国所领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对外投资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必须以本土企业的大力发展作为基础。基于此,以跨国企业发展需求为基础,建立起与之对应的高等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案例和大量经验为基础,展开企业所需技术人才的培养,努力提升我国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有效扩大我国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应当以此作为国际化教育发展的量级,为企业提供所需的国际标准应用型人才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2 将国际化资格认证作为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基础

所有企业都有自己的职业教育资格认证标准,而职业教育的产品只有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才能够实现自身的国际化发展。我国作为世界的工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对于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升,部分行业甚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然而对此我们上缺乏职业教育岗位的能力认真标准。只有以最快的速度建立起具有国际化标准以及中国特色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才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素质,全面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进而有效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快速发展。3 以国际化品牌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源动力

高职教育的基础是建立国际品牌,我国教育部以及财政部于2006年就已经启动了相应的高职教育院校建立计划,先后已经有超过200所高校得到了相应的资金支持,从而积极打造出属于中国的高职教育品牌。然而,我国应当继续进行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经验的学习,并且以国内成功的教育案例为基础,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校企合作机制的开展。建立起类似于德国双元制的国际化高职教育品牌,以推动我国的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快速发展。4 以境内外校际交流机制保证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实现

到2012年5月为止,我国已经和超过39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高等教育学历互认协议,基于此,我们应当尽快建立起主动参与国际社会学历互认机制,以保证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能够和国际社会接轨。建立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学分互认的留学制度,加快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国际化改革,提升对国际留学生的支持力度,保证师生资源以及各种教学资源的共享,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努力提升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国际化水准。

四、结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快速调整和转型的过程中,我国职业教育对于经济发展所能产生的帮助作用已经逐渐显现出来,以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国际化成功案例为基础,积极提升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品牌,努力提升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是我们的基础性目标。参考文献:

武红:国际化是未来的趋势 篇7

《国际公关》:新盟国际的发展始于博鳌亚洲论坛,这对新盟国际的发展模式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武红:2000年,我和几位合伙人协助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策划了第一届论坛。当时从Logo设计到网站制作,从议题设置到邀请各国政要,我们都参与其中。可以说,博螯亚洲论对新盟的创立和发展是一个契机。我经常跟别人讲,没有博鳌亚洲论坛,就没有今天的新盟。这样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平台,给了新盟一个很好的发展基础。无论是在眼界还是在资源整合上,都让我们有了一个较高的起点。今天新盟的一个重要业务,就是为相关政府机构提供公关顾问服务,这是新盟的一个特色。

《国际公关》:国家形象片的制作和推广表明,中国已经全面进入国家公关时代。新盟长久以来一直与政府机构密切合作,你如何看待国家形象传播?

武红:新盟国际在2009年10月,就曾协助新华社承办了世界媒体峰会。该峰会由新华社与新闻集团、美联社、路透社等世界传媒巨头共同发起。我当时参与其中,深切感受到这实际上就是一次很好的国家形象传播活动,它体现了国家公关战略在不同层面的推进和落实。如何更好、更客观地传递国家形象,一直是我在工作中思考的课题。我认为在国家形象传播中,应该更多地展现普通人的生活。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所取得的傲人成绩,正是在于普通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众的力量更加真实、质朴,更能够折射国家形象,实际上也更有说服力。新盟其实一直在做国家形象传播方面的工作,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把中国的形象真实、丰满、准确地传递给世界。

《国际公关》:如何看待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对国家形象的树立?

武红:国家形象传播,中国本土企业责无旁贷。企业的品牌也是国家形象的组成部分,一个在全球具有良好品牌声誉的企业,对国家形象一定是一个正面的传递效果。我们现在有一批优秀的民族品牌,譬如联想、海尔、青岛啤酒这些世界品牌。要支持和鼓励更多的中国品牌走出去,世界性的品牌越多,越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

《国际公关》:随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中国本土公关公司是否也要随之走出去?

武红:国际化肯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走出去,中国本土公关公司也会逐步将服务延伸到海外。这是一个大趋势。新盟公司今年要在美国纽约设立代表处,因为我们的客户已走出国门,我们需要为它们提供国际性的公关服务。我不久前到美国参加中美两国商业精英的一个论坛,深刻感受到美国商界对中国的重视。我相信未来10年对中国本土公关公司来说,国际化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基于中美两国经济交流日益密切的现状,新盟正考虑在美国设立一个论坛,为中美两国企业界搭建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国际公关》:你学的是电影艺术,做了10年广告,之后又是10年公关,特别是金融公关已成为新盟的一个特色。你如何看待新盟这种成长的经历?

武红:博鳌论坛之后,新盟又加入《财经》年会的策划和组织,将《财经》年会做成了一个具有前瞻性、国际性的金融论坛平台。另外,我们还参与策划和实施了上海陆家嘴金融论坛。中国金融业逐渐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全球性的金融机构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在这一背景下,新盟把自己的定位为金融领域的高端传播资讯顾问。从电影人到广告人再到公关人,让我体会到追求理想和事业是需要忘我的投入和付出的。正因为此,我常常在内心鼓励自己要跳出性别和专业的局限,理性思考问题,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一个行业的发展。

《国际公关》:这也是你创建中国女性俱乐部的一个初衷?

电子商务的国际趋势 篇8

[关键词] 大学排名 世界各国 规范发展

一、大学排名的发展回顾

自198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美国大学排名以来,美国已有几十个机构发布了形形色色的美国大学排名。世界各国也开始对本国的大学排名,《泰晤士报》于1986年发布了英国大学排名,《明镜》周刊于1989年发布了德国大学排名,《麦克林》杂志自1991年起开始进行加拿大大学排名,《钻石周刊》自1993年起开始发布日本大学排名。此后,这些国家中又有多家机构相继发布各类排名。

近几年来,意大利、瑞士、瑞典、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乌克兰、波兰、斯洛伐克、哈萨克斯坦、韩国、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巴西、阿根廷、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尼日利亚、突尼斯等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国家也开始出现对本国大学进行排名的现象。

我国大学排名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目前影响较大的排名主要有:网大的“中国大学排名”、广东管理科学研究院的“中国大学评价”和“中国研究生院排名”、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的“中国大学综合竞争力评价”和“中国大学科研竞争力评价”、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大学周刊》的“中国大学排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一级学科评估”。

大学排名已成为一种全球现象,世界上几乎所有高等教育规模较大的国家都有大学排名存在。从排名的目的来看,大多数排名以帮助学生择校为目的,也有一些排名是为了给大学、政府提供可比信息;从排名的方法来看,选择若干能够反映大学办学实力、办学效益的指标,并赋予权重进行加权求和是最为常见的方法;从排名的发布者来看,既有媒体、公司,又有政府机构、中介组织,也有大学、独立研究院所等学术机构;从排名的类型来看,主要有大学整体排名和按学科、专业及院系进行排名两大类。

二、大学排名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大学之间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相继出现了若干个国际性的大学排名。香港《亚洲周刊》1997~2000年间连续发布了亚洲地区的大学排名。瑞士的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于2001年在其网站上发表了全球500余个学术机构的单指标(论文数量或平均影响力)排名。

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在其网站上用英文发布了世界首家多指标的全球性大学排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500强,并在2004、2005、2006和2007年进行了更新。

2004年,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开始发布世界大学排名200强。2004年,西班牙科学资讯与文献中心的网络研究实验室(Cybermetrics Lab)发布了以校园网信息量为主要指标的全球大学网络排名(Webometrics Ranking)。2006年,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和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等分别在国内中文媒体上发布了《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排行榜》和《国际大学创新力评价》。

除了对大学的排名外,近几年来还出现了若干个对院系或学科进行的全球性排名,包括全球100强商学院、200强经济学系、200强政治学系等。当然,还有已经存在多年的MBA培训项目全球排名。

此外,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大学排名已经扩展到德语区的瑞士和奥地利,并正在进一步扩大范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澳大利亚墨尔本研究所等大学排名机构也在考虑将它们的排名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三、大学排名的社会反响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其日益增长的市场化导向,使得学生、家长、雇主、研究机构、政府对大学的声誉、质量、投资回报率等越来越感兴趣。大学排名通过对大学间可比信息的加工处理,以直观的结果显示出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各界了解大学的需求。因此大学排名得到了广泛关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大学排名不仅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且也受到大学自身的重视。一项由经合组织和国际大学协会联合发起的全球大学校长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调查发现,大学的管理者经常使用大学排名,70%的被调查对象希望自己的学校能够排在国内前10%,71%的被调查对象希望自己的学校能够排在世界前25%。(注:Hazelkorn,E. Are league tables and rankings influencing higher education decision-making?IAU Horizons,Vol 13,2007(4))

但是,大学排名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遭到批评和质疑。经常遇到的问题包括:排名的动机是否正当?排名的指标体系设计是否合理?排名所用的数据是否可靠?排名结果是否得到了正确的解读?等等。来自学术界的深入思考还有:大学的一些重要特质是否能在排名中被反映出来?声誉调查和民意测验是否存在方法上的缺陷?排名结果是否可信?排名是否会导致大学朝着相同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大学失去特色?等等。

四、大学排名的规范发展

无论人们是否认同大学排名,它们都真实、长期地存在着,并且快速发展着。大学排名对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我们面临的问题就不再是大学排名应不应该存在,而是应当如何引导、促进大学排名健康发展。

200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和美国华盛顿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等单位发起组织了大学排名的第一次国际研讨会。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排名研究,探讨有关大学排名本身的质量标准与评价方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美国华盛顿高等教育改革研究所、德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等机构的倡导下,2004年在美国华盛顿成立了“大学排名国际专家组”(International Ranking Expert Group),召开了第一届大学排名国际专家组国际会议。专家组的成员包括排名机构代表、政策研究人员和高等教育学者等。

为了促进大学排名的规范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美国华盛顿高等教育改革研究所、德国高等教育改革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等机构起草了《高等教育机构排名的柏林原则》(Berlin Principles on Ranking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并于2006年在德国召开的第二届大学排名国际专家组会议上讨论通过。(注:Bollag,B. International group endorses principles for ranking of higher-education institutions.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06.6.1)《柏林原则》旨在为各国、各地区和全球性排名的制作和发布提供指南,促进大学排名的不断完善。《柏林原则》共有十六条,涉及排名的目的、指标设计与权重分配、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结果公布等方面。

2007年,第三届大学排名国际专家组会议将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届时将有来自40多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和科技政策研究专家、大学排名研究人员、大学排名机构代表、大学校长和高层管理人员、国际组织和政府的官员等100余名代表参会。目前,大学排名的国际组织正在策划成立过程中。该组织在为大学排名提供交流平台的同时,将通过组织自律的方式规范大学排名活动,引导用户正确使用排名,使排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五、大学排名的合理使用

大学排名的使用者众多。学生和家长可以使用排名来缩小备选就读学校的范围,雇主可以用排名作为员工招聘的参考。在政府层面,尤其是对那些尚未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的国家,排名可以成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为政府资源配置和战略决策提供参考。对大学而言,排名可以成为发现竞争对手、寻找合作伙伴、制定赶超目标的工具,也是大学向投资者和公众说明自身工作成绩的证据之一。

大学排名从宏观上提供了高校间可比的,有时甚至是关键的信息。同一所大学在不同的排名指标体系中会有不同的名次,因此,要根据排名的目的和指标体系来认识大学排名的结果,理性地把大学排名作为大学评价的参考依据之一,任何过度渲染乃至滥用排名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作者单位:林晓青,教育部办公厅;程莹、刘念才,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上一篇:我眼中的秋天小升初话题作文下一篇:0709401支部组织纪检委员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