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语文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课文用优美的语言讲述了盲童安静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气息,触摸春天的脉搏,捕捉春天的影踪。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作者也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隽美,所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教学本文一是要引导学生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二是要学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教学的重点是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教学难点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本课的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书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花繁叶茂、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5、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6、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7、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3、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方法: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根据以上的认识,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在情境中感知。用图画渲染春天的美景,配上非常轻柔的音乐,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用明亮的眼睛观察春天,欣赏美好的春景,用优美的词句描绘春光,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词语搭配:欣赏春景,沐浴春光,观察春天……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谱写“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
2、在探究中感受。从学生质疑入手,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学习需求,激发出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抓住盲童安静在触摸春天的过程中,创造了哪些奇迹?这一问题逐层展开。我让学生带着疑惑反复读课文,“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一种积极的态度引导下,课堂学习必然是充满挑战,充盈快乐的。
3、在品读中感悟。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教学内容中显性的语言文字,更应该体会到隐性存在的情感、思维、精神,实现语言文字与人文情怀的同构共建,让学生在探究中进行感受,在品读中感悟。
4、在拓展中升华。课文结尾是作者引发的感想,揭示了一个哲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指导朗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片段,欣赏《千手观音》的优美舞姿等,借助名人故事拓展理解,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加以提升。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叩解课题:
1、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五单元,明确本单元的专题—热爱生命。
2、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板书:春天)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说说你眼中的春天:花红柳绿,阳光明媚„„
3、你们真幸福,看到的春天真切而绚丽!我们每天都用眼睛去感受着美丽的春天。如果你是一个盲童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位盲女孩的心灵。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安静,让我们看看她是怎样用她独特的方式触摸着绚丽多彩的春天——(板书:触摸)
4、读题:触摸春天(轻轻的触摸,轻轻地读)
二、识记字词,感知课文:
1、想读这个故事吗?现在就让我们打开书,美美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内容?
2、出示下面词语,指导学生读正确:
流畅穿梭悄然拢住奇迹
小径瞬间弧线飞翔权利
缤纷 磕磕绊绊 浓郁流连 引导
竟然 灵性 经历 概念 扑闪 张望
多姿多彩清香袅袅花繁叶茂
3,盲童安静怎样触摸到了绚丽多彩的春天 选用第一行的几个词语来给课文说一句话。(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小结:这就是抓主要词语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三、读文理解,探究品悟:
1、感受奇迹:
师:什么是奇迹?让我们再用心的读读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到这是一种奇迹了呢?用波浪线画下来,并说说你的理解?
(1)预设句子一: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师:为什么感到这是奇迹?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板书:热爱春天)
(2)预设句子二:(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
她走得......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① 流畅:很熟悉
极其准确:一个盲童能极其准确地将手伸向一朵月季花,这可能吗?安静为什么做到了呢?
②她,一个盲童,看不见鲜艳的花朵,只能闻到浓郁的花香,却整天流连在花丛中,她爱的是什么呀?可以看出安静不仅热爱春天,还热爱生活。(板书:热爱生活)
(3)预设句子三: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你为什么认为这是一个奇迹呢?这奇迹源自她对春天的热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她对春天的那份爱。这神奇的灵性就是安静对花的爱,对大自然的爱,对春天、对生命的热爱,能读出这种爱吗?(大屏幕出示,齐读、并练习背一背:边想象边背诵)(板书:热爱生命)
小结:刚才同学们运用了抓课文中的句子,抓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分析理解了课文,真的很了不起。
2、探究品悟:
师:这些奇迹打动了你,打动了我,更打动了作者,此时安静的内心世界是多姿多彩的。
(1)齐读第6自然段。
(2)在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里,蝴蝶飞走了,它是怎样飞的,飞向何方,这些安静一无所知,她多么想亲眼看到,所以她才会仰头张望。海伦.凯勒曾说:“人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特殊的内在视觉,那可能看的更真实,那就是用心看世界。”
(3)想象:随着蝴蝶的飞舞,你觉得安静用心望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 师:太好了,我们用眼睛能看到的,安静用“心”也同样能看到,拢住蝴蝶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不是盲童,是个正常的孩子。正常的人能享受到的灵动的春天,安静也一样能享受到。那是因为她有一颗爱心,对春天的爱,对生活的爱,对生命的爱。
(4)再读第六自然段。
四,总结升华,拓展应用:
1、课文小结: 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师:安静虽然是个盲童,但她用自己的心灵来触摸春天,感受世界,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像安静这样创造美好生活的人!
(1)《千手观音》剧照:一群残疾人用她们美妙绝伦的舞姿征服了观众,做出了许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
(2)张海迪高位截瘫却掌握四种语言,被誉为“当代保尔”。
(3)贝多芬双耳失聪可仍能弹奏出美妙的乐曲。
2、感悟道理:他们这些人都在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 ________都有生活的权利,________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1)无论你是健康还是残疾,无论你是老人还是小孩,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这里可以填上我们每一个人。这也是安静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齐读)
(2)让我们的声音飞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所有的同学和老师都能听到安静告诉我们的道理。(齐读)
(3)让我们把这句话送给同学,送给朋友,送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再读)
3、出示海伦.凯勒简介,读课后“阅读链接”布置学生课后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板书设计:
17、触摸春天
伸向——热爱春天、创造奇迹:拢住——热爱生活
放飞——热爱生命
教学反思: 《触摸春天》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故事很简单。教学这篇课文时,总感觉这堂课没有上出预期的结果,经反思后,才如梦初醒:
一、指导训练不到位
教学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从本单元导读入手,让他们了解了本组课文的研究专题是什么,学生归纳的很准确。但是剩下的内容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主要分三方面的内容。我在教学时没有让学生归纳出来,而是让学生草草的读一读就进行了课文的学习。没有让学生进一步说说体会含义深刻句子时应把握哪几点?所以学生本课的学习没有抓住重点进行突破性的训练,是教师指导不到位。
二、学习方法不扎实: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为了给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主线:读读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到这是一个奇迹了呢?用波浪线画下来,并说说你的理解。这个问题能够牵出全文的学习。学生在回答时都特别的优秀,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了教师学法的指导。
互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PhET
“PhET”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制作的一个交互式科学仿真程序平台, 曾荣获2011年造福人类的技术奖。PhET平台提供了100多个免费有趣、互动研究型的数学、物理等科目的仿真程序, 程序被翻译成60多个国家的语言, 其中的每一个仿真程序都经过制作者严格测试, 不仅制作精美, 而且功能强大。这些仿真程序能够让学生将真实的生活现象与潜在的科学之间建立起联系, 并可以加深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欣赏。
仿真程序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访问 (http://phet.colorado.edu) , 也可以把整个网站的离线压缩包下载下来使用, 有Windows、Mac OS X和Linux三种系统的完整离线安装包可供下载。安装好PhET网站的离线安装包后, 用户不需要连接互联网就可以浏览或运行任意 仿真程序了, 因为仿真程序主要是由Flash和Java制作, 所以先要安装好Flash和Java插件才能正常使用。
其实PhET平台不仅只是提供仿真程序, 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仿真程序的使用方法及相关的教学设计和学生活动设计, 相比国内的其他资源类网站, PhET平台在教学服务方面做得更贴心, 这点也是国内网站要加强的一个方面。下面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如何使用它。
案例1, 曲线拟合在教学中的应用。
打开资源平台网站, 在左边菜单栏中找到“仿真程序”→“数学”→“曲线拟合”并打开 (如图1) 。
本程序由Flash软件制作, 在使用前可先参考相关的教师资源, 教师资源包括“主要议题”、“示范学习目标”、“教师提示”及“教师想法”。
“教师提示”即程序使用方法简介, 本程序使用起来很简单, 首先从数据点篮子中拖动点到场景中, 然后尝试选择拟合函数, 拟合函数有“一、二、三、四次函数”和“调整拟合”等, 最后观察左下角的颜色条, 值越小颜色条会呈绿色表示拟合程度高, 反之会呈红色表示拟合程度低。在程序右下角会自动生成相关的函数解析式。
“教师想法”中有教师们的教学设计和学生活动设计。在本程序中, 我们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 是由Trish Loeblein和Mike Dubson两位教师设计的教学实例“Curve Fitting:How well does the curve describe the data? (Inquiry Based) ”, 里面包含有教师教学设计和学生实验指导。我们先来看看学生的实验指导, 如下表所示。为确保原汁原味的展示, 这里就没有翻译成中文, 若读不懂请使用翻译软件。
学生活动设计分“学习目标”和“实验步骤”两部分, 试验设计了6个问题,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来发现曲线拟合规律。限于篇幅, 教师的教学设计就不再这里展示了, 相关文档请到网站下载。
组卷备课的教学平台:梯子网
中国的教师很辛苦, 每天都做着大量重复枯燥的工作, 像写教案、改作业和出试题等, 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 为了减轻教师们的负担, 网络教学平台应运而生了, 教师们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轻松完成出试题等繁杂工作。不过大多数好一点的资源网站都要收费, 这对很多教师, 特别是一些贫困山区的师生们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还好有一些功能强大、具有公益性质的免费平台,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梯子网”。
“只要有网络的地方, 在线教育就能让偏远地区的孩子受益。”以提供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为平台的“梯子网” (www.tizi.com) 于2013年11月24日正式上线。网站从创建伊始, 就承诺将会永久免费使用, 这在全国的教育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下面我们来体会一下梯子网备课平台的强大功能。
案例2, 利用梯子网组卷系统出一份试题。
先登录网站并注册一个用户, 可以教师、家长或学生的身份进行注册, 本例是用高中数学教师的身份进行登录, 登录后的界面如下页图2所示。
梯子网操作界面简洁清晰, 很容易上手。组卷系统分“知识点选题”、“搜索选题”及“智能选题”三种方式进行出题。所有选题方式都能设置题目的题型、难度和题量等, 像高中数学题库就有十几万道题目可供选择, 教师们可以很方便地选择自己需要的题目。
选择好题目后, 点击试卷预览后, 会看到已自动排版好的试卷, 包括试卷和答题卡都已设置好, 无需再做任何修改就能直接打印使用了。最后下载试卷到自己的计算机上, 试卷的下载选项也设计得很好, 如图3所示。
以上是梯子网的组卷功能, 除了出试题外, 梯子网还提供海量的教学课件和教案免费供教师们下载使用, 也提供了创建班级, 给学生布置作业并自动批改和统计成绩等功能。另外以学生和家长身份登录会获得不同的功能, 限于篇幅, 这里不再展开介绍, 大家可自已慢慢去体验它的强大功能。
板块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
生:树多。
师: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
生:桂树多。
师:是啊,桂树成林,“桂林”这座城市,名字里似乎都散发着一种芬芳。你们知道它位于哪个省或者是自治区吗?
生:在广西。
师:对,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课文已经读过了,我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于课文中的词语掌握得怎么样?
(指名读两组词语,第一组为地名,第二组为形容词,读后让学生两组词搭配起来学。)
师:搭配得非常准确,说明你课前进行了认真的预习,对课文内容很熟悉。想一想:“波澜壮阔”是什么意思呢?
生:很有气势的样子。
师:是说什么有气势啊?
生:波浪。
师:你们知道“波”是“波浪”的意思,“澜”呢?(生答不出来)“澜”这个字也是三点水旁,看来和水有关系,它的意思是大波浪。现在谁能说说“波澜壮阔”是什么意思?
生:波浪翻滚,一浪接着一浪,非常壮观,有气势。
师:说得真准确,表达得真清楚。我们知道有的词语是极富有情意的,你能读出这个短语背后的情意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什么叫“峰峦雄伟”呢?“峰”——
生:山峰。
师:“峦”呢?
生:山峦。
师:那到底什么叫“峦”?你们伸出手来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边做动作边说:峦,就是一座挨着一座,连绵起伏的山。)你能读出它的气势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我们再来看这样一组词语:(出示: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谁会读?(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好“啊”字的变音。)现在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试试还会读吗?(出示句子并指导学生读准确)
师:朗读是要找感觉的,其实你不必刻意去想它怎么变音,摸索到一点规律后自然就读好了。我们再来看这组词语,你自己试试能不能读好。
(生练习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词语和句子)
师:接下来我想再来了解一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这篇课文有四个自然段,我请三位同学来读,请你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指名三位同学分别读第一自然段,第二、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
师:为什么课文是四个自然段,我请三位同学来读呢?
生:因为第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讲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生:这样一来就把课文分成了三大段,第一自然段为一段,第二、三自然段为一段,第四自然段为一段。
师:你能给大家说说依据是什么吗?
生:第一自然段是总结。
师:上来就总结吗?
生:不是,是总述。
生:接着是具体的叙述。
师:与总起相对的应该是什么?
生:分述。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总结。
师:说得好。也就是说,我们通过读书把课文分成了三大部分,分别是总起、分述、总结。这样课文的结构咱们就理清楚了。(边引领学生小结边板书)
[点评]
课上到这儿是一个板块,主要任务是课文初读,读好课文,整体把握内容与结构。怎样整体把握?根据课文特点和学段教学要求,重点落在理清课文结构上。这一点很重要,而一般高段老师容易疏忽。为什么不单独安排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根据课文特点似乎没有必要,因为一分段落,内容自然也就明白。理清课文内容与结构几乎做到了丝丝入扣、步步为营。先是从课题入手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再是交流预习中学到的词语。学词语有特色,词语分了组,一组地名,一组是四个字的形容词,形容词重点抓“澜”“峦”,充分估计学生的认知基础,扣住已有词语积淀的“陌生化现象”。接着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读,读准字音,包括变调的字音。最后有意识地请三位学生读四段课文,一箭双雕,既理清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又发现了课文重点,下面过渡到精读阶段也就顺理成章。
板块二:细读课文,品味文字,积累语言
师:文章的重点部分就是第二大段——分述这部分,刚才有同学说它讲述了桂林山水的特点。谁能来简单地概括: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分别有什么特点?
生: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
师:你真会概括,仅用三个字就概括了漓江水的特点(板书:静、清、绿),谁能概括桂林山的特点?
生:桂林山的特点是:奇、秀、险。
师: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大概是有意而为之,分别用三个字来概括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用得那么精当,让我们读起来清晰、明了,甚至可以说过目不忘。
我们先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指名一人读第二自然段)
师:作者在讲漓江水静的时候,说“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它到底是不是在流动呢?
生:是在流动,只是感觉不到而已。
师:你能够从课文中找到依据来证明你的想法吗?
生:(读)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教师指导读好这句话)
师:作者在谈到漓江水清的时候,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假设是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你还可以看见什么呢?你能不能也用作者这样的表达句式来说?(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小鱼在水里嬉戏、玩耍。
师:这个句子不光写出了水清,还好有意境。
生: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中的倒影。
师:可以看见谁的倒影?
生:自己的倒影。
生:山的倒影。
生:山上的树的倒影。
师:哦,我们抬头看看天空,再低头看看水中,你又看到了谁的倒影?
生:蓝天白云的倒影。
师:要是天空中偶尔飞过美丽的鸟呢?
生:那就可以看见美丽的鸟的倒影。
师:这时候你再往水里仔细看,你又有发现了——
生:清得可以看见绿色的水草。
师:它们随着微波轻轻地摇着,那是在干什么呢?
生:跳舞。
生:和游人打招呼呢!
师:现在谁能把我们看到的这些事物用一个排比句表达出来?(出示: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清得;清得。指导学生结合刚才的想象说好这个句子。)
师:万事万物交相辉映在一起,就显得漓江的水更清了,更美了,清得那么富有生机和活力,谁再来读一读?(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师:谁再来读读表现漓江“绿”的句子?
生: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谁知道“无瑕”是什么意思?
生:没有斑点,没有瑕疵。
师:请你们观察,这个“瑕”字是王字旁,王字旁的字通常和宝贝有关系。这漓江的水啊,在作者的眼里就像一块宝玉一样,绿得晶莹、绿得圆润。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师:谁能够把漓江水三个特点连起来读?让我们随着你的朗读去感受漓江的美。(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师:让我们再来走近桂林的山。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它的“奇”“秀”“险”的。(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师:作者说桂林的山“奇”,奇在哪里?
生: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师:什么叫“拔地而起”?
生:好像是从地里长出来的似的。
师:形态万千呢?
生:就是各种各样,像什么的都有。
师:我们该怎样读这句话,既读出山的形状,又读出自己的感受呢?(通过和学生对比读,引导学生要读出个性的理解,既可以读出看到多姿多态的山的一种惊喜,也可以读出边看边回味边思考的悠然的感觉。)
师:作者说桂林山“奇”,主要说它的形状美;那么作者说桂林的山“秀”,主要说它的什么美?(生无人举手)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句的写法,你会发现,作者在说“奇”的时候,直接说“像老人,像巨象……”而在这里,却在像什么前面加上了修饰词——翠绿的,新生的……你们发现什么了?
生:这是说桂林的山很绿,而且是嫩绿。
师:结合你说的这句话,回过头来看刚才的问题:“秀”指什么美呢?
生:色彩美。
师:说得好!谁还能够从课文中找到依据来验证他说的是对的。
生:“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请一位同学完整朗读这句话,体会桂林山的色彩美。)
师:桂林的山不仅“奇”“秀”,还“险”呢,谁来读给大家听?
(指名朗读描写“险”的句子,学生读得人情人境;然后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桂林山的特点。)
师:刚才我们一起感受到了漓江水的静、清、绿以及桂林山的奇、秀、险,你们现在能把相关的句子背诵下来了吗?
(集体背诵相关句子)
师:同学们背诵得真好,很出乎我的意料。谁能告诉我你有什么绝招吗?
生:我是抓关键词,一想到桂林山水的那几个特点就背下来了。
生:我觉得必须得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能背得快,死记硬背肯定不行。
生:我觉得背诵的时候,仿佛我自己就站在漓江边上,看着静、清、绿的水,看着奇、秀、险的山。
师:说得多好啊,使自己身临其境,把作者的文字和情感,都内化为了自己要表达的东西。其实,还有一种非常朴素也非常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多读,熟读成诵。
生:我刚想说,就被您说了。(听课老师笑)
师:那说明咱俩想到一块去了,心有灵犀啊!
师:课文学到这里,我有个问题想问一问大家:作者既然是写桂林山水,为什么第二、第三自然段开头分别写大海、西湖等,这是否浪费笔墨呢?
生:不是。作者是为了把漓江的水和西湖、大海作对比,把桂林的山和泰山、香山作对比。
师:你这样说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作对比呢?
生:这样才更能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师:哦,原来作者这样写是有目的,是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美啊!(板书:对比)
[点评]
这个阶段是引领学生细读课文,以致熟读成诵,可谓精彩!最值得欣赏的是:对漓江水和桂林山的“感悟”,直接从“怎样写”的角度切入,并且与积累、运用语言结合,让学生“感”的是山水景物的“独特之美”;“悟”的是语言表达和自己的体会。“悟”有重点。漓江水清,重点落在具有想象空间的“清”字上。文中说“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老师说,假设你站在这漓江的游船上,还可以看见什么呢?能用作者的表达句式来说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在移情体验中,学得灵动,想象丰富且诗情画意。接着老师进而要求把想象的事物用排比句表达: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清得……;清得……领悟语言形式与熟读背诵紧紧结合,并相机提炼记忆方法。“第二、第三两段开头分别写大海、西湖等,这是否浪费笔墨”呢?这一问,使之豁然开朗,作者运用对比才能显示桂林山水的“独特之笑”。
板块三:创编传说,拓展研读,感受文化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观赏桂林山水的风光片,验证作者的文字带给我们的独特的美。(播放课件:配乐播放一组图片,出示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节选,学生见到后,自觉有感情地跟着老师朗读起来:)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师:同学们学习得真投入,为了奖励大家,我再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出示课件——象鼻山的图片)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那座像“巨象”的山,它叫象鼻山,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传说这头大象原本是天上玉皇大帝的坐骑。有一年,玉皇大帝骑着它来到桂林这一带巡游。不巧,这头大象生病了,实在走不动了。玉皇大帝见此就遗弃了它,自己返回到天上去了。当地的百姓积极地为这头大象寻医问药,没过多久,它的病被治好了。为了感谢大家对它的关心和爱护,它决定留在这里和当地的百姓一起耕种,一起生活。玉皇大帝听说了,非常生气,派天兵天将前来捉拿大象。大象奋起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天兵天将从后背刺人了一把宝剑,从此,就化作一座石头山屹立在漓江边上。
师:人们为什么要创编这样的故事啊?
生:因为这样就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旅游,增加收入。(众人笑)
师:从商家的角度看,可以这样认为,如果从文学的角度看呢?
生:为了更加突出山水的神奇。
师:如果你喜欢旅游的话,你会发现很多山水的背后都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人们往往借助这些故事表达自己对真善美的追求,倾诉着人性的美好!
现在,你们再来看——(出示课件——骆驼山的图片)
生:(叫起来)骆驼山。
师:是啊,这就是骆驼山。接下来就请你想象一个故事,讲讲它的来历。为了让你讲起来更流畅,王老师教给你一个方法——写出这个故事的关键词。例如,我刚才讲“象鼻山的来历”的时候,脑海里就想着这样几个词语——玉皇大帝、大象、生病、救治、捉拿、石头山。下面给大家三四分钟的时间,来想象关于骆驼山来历的故事,可以在纸上写下故事的几个关键词,提示自己讲好这个故事的内容。
(生思考,动笔写,教师巡视。四分钟后,指名汇报,汇报过程略。)
师:作者乘着小船荡漾在漓江上,欣赏着周遭的风景,想象着它还有那么多神奇的传说,怎么能不感慨,怎么能不由衷地赞叹呢?让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师:记得刚一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就说这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那么这一段中哪—句话最能够起到总结的作用呢?
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你们来看看这句话,为什么用引号引起来呢?
生:这是表示引用别人的话。
师:说得对,这是一种修辞方法,就叫“引用”。(板书:引用)可是自己写文章,为什么要引用别人的话啊?
生:因为引用别人的话能显得这个地方更美。
师:呵呵,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就是说如果别人说的话刚好能够表达你的感受或者能够代表你的观点,就可以引用过来。当然,用引号标注上,也表示对原作者的尊重。你在课文中还能发现这样的例子吗?
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没错,这句话最早是距今800多年前的宋朝,一个叫王正功的人说的。(板书:王正功)此人相当于我们今天桂林市的市长。当时,有11个举子要进京赶考,考取功名,王正功作为地方官员设宴为这些举子送行。宴席中,他作了一首七律诗,其中就有这——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表面上意思是说桂林的风景之美是天下第一的,其实也是希望这些举子进京考试能够考个——
生:天下第一!
师:(边说边出示课件)你们看,在桂林的云湖公园里还矗立着王正功的塑像,而他写的那首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句的七律诗就镌刻在阳朔的独秀峰石壁上。
课文并没有说“王正功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是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你们知道都有谁在这样说吗?
生:作者在说。
师:你真会思考,他引用了王正功的话,说明两个人想到一起去了,所以作者在说。(板书:作者)还有谁在说呢?
生:我们学了课文之后。我们也会这样说。
师:那也就是说读者在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读者)。你们这些读者绝大部分都没有去过桂林,可是你们也会这样说,这说明——
生:没去过的人会这样说。听说过的人会这样说。去过的人就更会这样说了。我觉得当地的老百姓一定会这样说。
师:(板书:当地)与“当地的百姓”相对应的应该是什么人呢?
生:外地的游客。
师:(板书:外地)刚才我们欣赏桂林风景的时候,读到了诗人贺敬之写的《桂林山水歌》,其实歌颂桂林山水之美的还大有人在。(出示课件,学生朗读诗句。)
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杜甫(唐)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刘克庄(宋)
青山簇簇水中生,船在青山顶上行。——袁枚(清)
师:阅读了这样的诗句,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你想说什么?
生:诗人也在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古人在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我在去年十月,有幸去了一趟桂林。在那里,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有很多外国人,他们似乎不是到桂林去旅游,而是把那里当作自己的家一样。每天骑着一辆自行车,游走于大街小巷和山水之间,尽情享受着桂林山水带给他们的美和幸福。
生:(恍然大悟)外国人也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生:古今中外的人都认为“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冲其竖起大拇指)是啊,这就真是作者在开篇所说的“人们都说——”
牛:桂林山水甲天下!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到了晚上,桂林的山就成为天然的幕布,而漓江的水则成了人们展现美的舞台。当地的百姓,用这样一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一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有一天,你也能够走进桂林的话,一定别忘了去感受它甲天下的风景之美,领略它的文化之美。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点评]
拓展文本内容和小练笔是最后一个环节的教学重点。从形式来说,这样设计与一般教师的家常课并无差别。值得探讨的是它的实效性。内容拓展有多处:一是引用贺敬之《桂林山水歌》中的诗句。诗句是直接赞美桂林山水的,与“漓江的水真静啊……”的咏叹,赞叹之情完全一致;当然,如果两相对照着朗读,对作者在文句中蕴含的情感,将会体会得更深。二是引用唐、宋、清历代诗人的诗句。“思接千载”,丰富了课文的人文内涵,这些名句对已知者是唤醒,未知者是积淀。三是象鼻山的神话故事。它给桂林的山平添了神秘色彩,使眼前的景物变得空灵,又为下面的小练笔作了铺垫。小练笔可贵处在于展开教学过程。这是一项想象性练笔,文中比喻词“像骆驼”是想象展翅的起点(在文中找准想象点很重要),怎样写的方法有“象鼻山”的故事举例在前,写时有抓住关键性词语的提示,写后有交流有指导和矫正,练习得扎实有效,可以说为此类练习树立了榜样。四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的来历:这使学生懂得桂林山水,除了正面描写以外,还可以引用人们如阿盛赞来侧面烘托。
【总评】
这堂语文课质朴自然,简约高效,教风—扫以往某些公开课的浮华与矫饰。可圈点处甚多,这里仅就本课引人人胜、扣人心弦作点剖析,谈点启示。
善教者必然从学生出发,活用教材,找准起点,抓住重点《桂林山水》学生需求什么?需求的是知识、能力范畴中陌生的未知的东西,而不是相反,本课正是瞄准了这个根本性的着力点,唤醒学生潜在的本能的求知欲望。桂林山水有什么独特的美,有什么体悟,这种美是用怎样的词语、句式、段式等形式表达的。这些对学生来说,既是提高语文能力最需要、而目前的语文课有所缺失的,也是—个“陌生的秘密”。在细读文本的路上迤逦走来,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取、舍、增补着学习内容。不断创造新的思维冲击力。你看,初读课文内容新、词语多,需多花时间读好课文。精读只抓桂林山水两个点,以及与之对比的句子,深人体悟,凸显其“独特之美”。拓展是对文本的增补,使读写内容更为丰富。当然,须有度,文本是本,过多必然影响“本”的细读;写的形式用想象延伸文本内容是其中之—,更多的可取其表达形式,如叶老说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举其一而反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幻想、想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现在正处在爱幻想的年龄,在你们的头脑里,一定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美好的愿望,现在,想不想起来交流一下?
2、多么丰富的想象,多么美好的愿望。我们看书,书中有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小朋友,她梳着马尾辫,右手托着下巴,正在出神地想着,想不想知道她在想些什么?这节课,咱们一起来学习《幻想与想象》这一单元里的第一篇课文《我想》。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赶快读读课文,看看书中的小朋友都想到些什么?不认识的字想法子把它弄会。
2、 指2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纠正字音。
3、 同桌合作认读生字词。不会的互相教一教。
出示:小黑板1: 悠哇、布谷鸟、脚丫、湿软、营养、柔软、课堂、
遥远、汲取、风筝、柳絮
小黑板2:悠、谷、脚、丫、软、营、柔、堂、遥、汲、筝、絮
要求:1、“小黑板1”中的词语,同桌可互相读读,也可用这些词作说话练习。
2、“小黑板2”中的生字,同桌可一字多词练读,也可练习说话。
4、 采取多种方式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引导交流,了解学情。
1、学生自由再读课文,边读边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2、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可以说自己知道的,也可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因势利导,着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使学生弄明白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我想变作什么?;根据学生的疑问以及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下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四、解惑释疑,引导想象,体会文章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 重点引导想象第一小节。
1、 师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下节,学生闭眼想象。
2、 说说你脑袋里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小结:
桃树枝上一串串粉红色的桃花,张着鲜艳的笑脸,随风悠哇、荡啊……多美呀!哎,布谷鸟也发现了桃花的美,你听,她唱着悦耳动听的歌飞来了,落在桃树枝上,和桃花愉快地交谈着:布谷、布谷……
同学们,你听到了吗?看到了吗?想说点什么?
3、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4、总结学习方法,提出学习要求。
师:刚刚我们边读边想象,在脑子里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感受到了诗歌给我们带来的那种美。其他三个小节,同样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赶快读读、想想,用心去感受一下。同学间可互相交流一下。
(二) 引导交流、想象,体会其他三个小节的美。
1、 随便谈,想谈哪一小节就谈哪一小节;想谈什么就谈什么。
2、 根据学生的交流,引导想象、体会、指导朗读。
(1) 交流第二小节时,重点引导体会“绿色的帐篷”。
a、师:“绿色的帐篷”指什么?从“绿色的帐篷”你想到些什么?
引导想象:湿软的土地上,绿柳成荫的美景。
b、在学生入情入境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 交流第三小节时,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尽情表达。
a、师可引导:如果把这一小节的文字,变成一幅动感的画面,
那会是一副怎样的画面?(我变成了一只风筝,飞上了高高的蓝天,风筝上装着我的一对善于观察的眼睛,我看到在湛蓝的天空中,有柔软的白云,有明亮的太阳……我望呀,望——)
b、想想看,我还能望到些什么?
师:在天空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认识的事物,当然,天空中还有许多我们不认识的事物,我们也可以发现。经过探索,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我们不明白的事物。所以,大家齐读这一小节的最后一句话——“蓝天是我们的课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C、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 交流第四小节。
a、 引导学生想象花红柳绿,柳絮飘飞的春天美景。
b、 理解:“遥远的地方”会是哪里?飞到那里干什么?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我希望我会飞,飞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尽自己的力量去装扮大自然,使大自然更美;飞到遥远的地方,去领略大自然的美景,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飞到辽阔的宇宙世界中,去认识地球,了解月亮……
c、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 齐读最后一小节。
师:说说要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
(四) 回归整体,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师:这篇课文,写了小作者一个个美好的愿望,我们从这些愿望里面,领略到一幅幅大自然的美妙的图画。可以看出小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这些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我们同学的头脑中,同样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开课时,同学们已交流过一些,但是,我们的表达方式还有些欠缺的地方,课后,同学们可仿照第三小节再编一段,说说你的美好的愿望。
第二课时
一、 提出本节课教学目标,导入新课。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 课后练习:仿照课文第三小节再编一段。
二、 开展朗读比赛,熟读成诵。
1、 学生自由准备,也可小组合作练读。
2、 学生自愿参赛。经同学们推荐,选五名同学接读课文。
其他同学评价,并做出示范。
3、 四排自成四个大组,每排一个小节接读,教师评价,并做出示范。
4、 学生自由试着背诵,师抽查。
三、 学写生字。
1、 出示小黑板,指读田字格中生字并组词。
2、 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3、 在田字格里指导书写生字。
4、 学生自由书写。
四、 仿写课文第三节。
1、 学生自愿交流,教师、学生点评。
五、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我 想
变成桃花 随风悠荡 引来布谷鸟的歌唱
柳树 绿色的帐篷 热爱自然
风筝 上蓝天观察学习。 热爱生活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黄河颂》课堂教学实录
作者:加入日期:06-04-0
1《黄河颂》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李昌翠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平和,亲切地):同学们,上课之前,先让我们静静地听一首歌曲,请你边听边发挥想像,然后说说你听后的感受。(播放歌曲《黄河颂》,板书学习目标一欣赏:让我们静静地听。)
生:我感受到黄河流水汹涌澎湃,一泻千里。
生:我听见黄河在咆哮,在奔腾。
生:我感受到了黄河奔流不息的一种力量。
师:同学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真强,同学们想像的非常丰富!
早在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新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希望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用以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到了黄河岸边,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我们今天学习它的第二乐章《黄河颂》。
(板书课题)
师: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
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诗歌应注意些什么?
生:首先要注意感情,其次是语音和停顿。
师:以上这些朗读要领具体在课文中应怎样体现呢?
生:歌词与朗颂词之间要有较长的停顿。
生:感情要深沉、悲壮。
生:还有一些动词要重读,如:“掀、奔、劈”读出赞颂之情。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所说的几个细节大家一定要在朗读中细细体会,老师补充一点,文章最后两句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师:下面让我们高声地朗读起来,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板书教学目标二诵读:让我们朗朗地读。)
(学生自由朗读)
师:好。请同学们停下来。下面,我们来推荐同学读一读。
(男、女生各一名朗读)
师:以上两位同学咬字都比较准确,语速也处理得比较得当,特别是付玉霞同学,读出了悲壮,更读出了激昂,让我们用掌声给他们鼓励!(师生鼓掌)
师:老师再给大家朗读一遍,请大家边听边细细揣摩。(师朗读课文)
师: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我们还要更深刻地领会诗的内涵,下面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认真思考,通过读诗歌①你读懂了什么?②你还有哪些疑问?(出示思考题)
(学生独立思考,老师板书教学目标三品析:让我们细细地品。)
师:把你读懂的和没有读懂的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你这个小组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读懂?(分小组讨论)
师:我们一个小组一个小组说,别人说过的你可以不重复。
生:我们小组读懂了“澎湃”、“狂澜”、“宛转”、“屏障”等词语的含义,它们向我们展示了黄河的伟大气势和独特的特征。我们没有读懂的是,为什么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
师:他们读懂了几个雄壮豪迈的词!
生:我们小组读懂了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表明整篇诗歌都在对黄河进行赞颂。我们不懂的是,为什么在演唱前安排一段朗诵词?
师:很好!能够抓住文题来领会内容。
生:我们小组读懂了本诗是作者借对黄河的描绘歌颂,表达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我们不懂的是诗歌最后两句为什么重复?
师:哦,深入理解了课文的主题。
生:我们小组读懂了诗歌对黄河的赞颂部分,它用“啊,黄河”把它分为了三个层次。我们不懂的是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民族的屏障”说它有“千万条铁的臂膀。”
师:你们读懂了三个层次!
生:我们小组结合课后练习,读懂这首诗是属于风格豪迈的诗歌,而我们曾经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是属委婉含蓄的。我们不懂的是,在赞颂黄河之前为什么还要“望”黄河呢?
师:你们小组还挺用心的,除了诗歌本身,还关注了课后练习。
生:我们小组读懂了诗歌中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不懂的是为什么最后一段要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呢?
(老师板书集中讨论的六个问题)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精彩,提出的问题也很关键。接下来,我们一起讨论解答。
生:老师,我知道,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是在黄河流域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黄河养育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称它为“摇篮”。
师:对,这是一个喑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诗中类似于此的比喻还有两个″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分别是从黄河的地势特点和自然特点作喻,肯定了黄河的保卫作用和激励中华民族斗志的作用。
生:老师刚才讲朗读要点已讲过,最后两句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
师:对了,这里用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生:我觉得演唱前安排一段朗诵词的目的是引起听众的注意,知道是歌唱黄河的歌。
师:你说的不无道理,前面的朗诵词交代演唱主题,确定演唱基调,有“引言”的作用。
生:我认为在赞颂黄河之前先“望”黄河,是不是先描写,再歌颂﹖
师:确实如此,作者在歌颂黄河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望”中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严谨,为后面的歌颂作了很好地铺垫。
生:我想回答最后一个问题,联系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我觉得诗歌最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师: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这确实是作者的心声,读到这,我们都会热血沸腾,并将保卫祖国作为至高的誓言,下面让我们面对黄河说一句心中的誓言,颂扬伟大的黄河吧。
(板书教学目标四颂扬:让我们美美地说。)
生:黄河,你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儿女因为你而骄傲自豪!
师:声情并茂,激情高昂。
生:黄河的苦难史就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师:牢记: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该发奋图强,让伟大的祖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生:黄河,你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河!
师:黄河啊,母亲!
生:黄河,以她不朽的流淌,构筑成中华民族的主动脉。
师:运用喑喻,形神兼备。
„„
师:我们永远以黄河为自豪,让我们再来一起朗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配乐,一生领读朗读词,师生齐声诵读歌词。)
师:(激昂、深情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侮。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为使我们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下课。
名师点评
李昌翠老师执教的《黄河颂》属诗歌教学范畴,在课堂上体现了诗歌教学的特征。全课由“感受→诵读→品析→说话”四部分组成,思路清晰,结构完美;并且,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了示范、点拨和指导;还有一个最突出的优点,“特别舍得给学生时间”。
这节课的弱点表现在:个别细节的处理不够深入。在朗读教学上,应抓住课题中的“颂”和课文内容中的“赞”来组织,重要的是读出“赞”“颂”的语气,这可以从关键的词、短语式的句、呼告语以及层意的把握等方面来训练。“读出语气”是本课朗读教学的一个“抓手”。在“说话”这个教学环节,话题显得比较大,不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用句式说话:“作者写黄河,就是写”。这样,更便于学生联系文本,理解文本,并使教学紧扣住文本。(余映潮)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世博会专题亚运会专题
中考历届试卷高考历届试卷
在线新华字典在线成语词典
相关资料
《黄河颂》课后练习题及答案《黄河颂》导学案2
七年级下《黄河颂》学案3《黄河颂》教学设计11
《黄河颂》mp3配乐音频朗读《黄河颂》ppt课件12《黄河颂》《木兰诗》学案
一、高度重视, 创新机制, 全面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
学校高度重视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 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 把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培养和管理服务工作。学校于2009年6月成立教育学部和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部的行政职能和学术职能相对分离, 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 注重学科交叉融合, 是学校整合教育资源、强化办学特色、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教师教育学院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任院长, 统筹全校免费师范生、选修教师教育课程模块学生以及有关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教育学部和教师教育学院的成立, 为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机制保障。
校党委书记刘川生指出, 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是一项国家战略, 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北京师范大学要积极服务国家战略, 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校长钟秉林指出, 要把人才培养的质量放在第一位, 进一步优化和落实免费师范生培养方案, 及时准确地将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有关政策向社会和广大师生宣传到位, 及时归纳总结我校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创新性举措。
二、精心制定培养方案, 确保免费师范生培养质量
(一) 围绕培养目标, 精心构建课程体系
为了将免费师范生培养成为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综合素质优良、专业基础厚实、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拓展潜力、富有创新精神、乐教适教的研究型教师和未来的教育家, 学校颁布了《关于制订免费教育师范生教学计划的意见》, 对免费师范生的教学培养计划做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免费师范生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构成。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文与科学素养、身心素质,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专业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较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师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较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其中教师教育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20%左右, 由教育理论基础与实践课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教育研究与拓展课程和教育教学综合实践课程等组成。
(二) 围绕培养质量, 大力开展课程建设
课程是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培养方案的具体体现。为了提高已有课程的教学质量, 建设新课程, 依托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 学校积极开展优质课程建设, 支持新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优质课程建设要求根据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 着力培养免费师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支持新课程建设, 学校积极开展课程教学网络资源建设, 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和师生互动平台;新课程建设要求围绕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 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需求, 注重加强对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开展课程建设的同时, 为确保课程建设质量, 学校还组织了课程专项督查工作。专家督导组深入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学科教学论等教师教育类课程课堂听课, 就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提出建议;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信息, 及时与授课教师沟通, 为课程建设和改革提供了支持与帮助。
(三) 针对学生特点, 加强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学校大力推进学校平台公共课程的教学改革, 要求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免费师范生的特点,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如针对免费师范生开设的《职业信念与养成》课程, 将职业养成教育贯穿于四年大学生活的始终, 每学期结合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 将教育内容设计成为不同的主题, 在展示大量鲜活案例的基础上, 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研讨。
针对教师培养的特点, 学校除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外, 尤其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 将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师教育理论课程中加入实践环节, 如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中, 要求课程紧密结合基础教育改革与实践, 在教学内容上以理论剖析教育教学实践现实问题的案例为主,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专题见习及社会调查相结合。二是在为期半年的教育实习期间, 通过面授、网络等方式, 为学生开设部分与教育实习密切相关的课程, 使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实习实现互动, 提高教师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外, 还提倡免费教育师范生的毕业论文选题结合基础教育改革和教育教学实践, 既可以是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也可以是教学研究论文, 并在内容和时间上与教育实习紧密结合。
(四) 强化实践教学, 提升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1. 科学构建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 保障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
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作为免费师范生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程, 旨在使免费师范生获得教育教学实践知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 巩固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 形成教育研究和创新意识和初步的教育研究能力。
免费师范生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包括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 以及部分与专业学科实验教学相关的课程, 以基础教育教学相关问题为研究内容的毕业论文也是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重要内容。为了增强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将参加不少于32学时的教育见习活动, 第7学期需参加为期一学期的教育实习活动;同时, 在各类教师教育课程中, 也特别强调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 要求教师教育类课程中实践环节的比重达到20%以上, 使教育理论与教育见习、实习相互促动, 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保障教学技能训练
为了保障对免费师范生的专业素质的培养, 学校为培养免费师范生的专业单独配备了微格教学设备, 用于课程教学以及学生自主教学技能的训练;建立“现代教育技术实训中心”, 开展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工作;投入专项经费, 用于学科教学实验室建设, 进一步提高免费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条件;设立“教育教学实践中心建设项目”, 按照学生人数为各师范生培养单位配备了多套数字媒体采集、制作设备, 包括笔记本电脑、数字摄像机、摄像机三角架、数字照相机、数字录音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等, 用于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采集、制作教学资源。这样, 一方面提高了师范生对媒体采集、制作设备的使用水平, 强化了其实践动手能力, 另一方面加强了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3. 遵循互利互惠的原则, 建立长期稳定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为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保证免费师范生的教育见习和为期半年的教育实习, 学校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模式, 在遵循互利互惠、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地域、层次和特色, 开展了以北京为主体、多模式并举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在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方面主要遵循两个指导原则:第一, 互惠互利, 长期合作。学校为合作的中小学实践基地开放图书馆数字资源、提供教师进修和培训机会以及支持对方开展教学研究, 并与之合作开发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资源。第二, 充分利用优质基础教育资源, 切实保障教育见习、实习的质量。中小学实践基地和优秀教师是保证高质量实习和见习工作完成的重要条件。以北京为主体、多模式并举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模式能让大多数来自农村或不发达地区的学生切实体验到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理念, 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并将其带到未来的工作岗位。
(1) 京师教育创新实验区
依托优质基础教育资源, 通过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合作共建、与学校的附属学校合作共建等模式, 在北京市建设一批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实验区充分利用北京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 使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有高的起点。通过教育见习, 使学生了解代表我国基础教育高水平的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 领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学习和积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经验。
(2) 西部生源地教育创新实验区
针对学校面向全国, 特别是主要面向西部地区招收免费师范生的特点, 在西部部分省份, 与当地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合作, 选择若干学校建立教育教学实践基地。这不仅能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以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支持和带动实践基地学校的发展, 而且能够使学生及早把握当地基础教育现状, 为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当地及早联系并确定毕业后的工作单位。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 加强了学校与西部地区中小学的联系与沟通, 加强了学校教师教育优势和特色对西部基础教育的辐射作用。
(3) 华北教育创新实验区
学校积极开展与周边省份教育厅的合作, 在其辖区内选择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若干所学校建立教育实习基地。通过教育实习基地,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相对落后的基础教育现状, 增强学生投身基础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进一步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另一方面, 通过实习生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的输入, 支持和带动当地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4) 校际合作教育创新实验区
学校与省属师范大学积极合作, 共同建设教育实习基地, 让两校实习生实施联合编队开展教育实习。通过共建教育实习基地, 可以促进两校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在教育教学实践以及教师教育研究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三、多举措, 全方位, 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
(一) 与中小学名师面对面, 接受言传身教
为使免费师范生尽早形成教师专业意识并树立职业理想, 体验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和魅力, 学校启动了“名师导航计划——免费师范生与名师面对面”系列讲座, 陆续邀请了一批优秀的中小学校长、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特级教师走上北师大讲台, 对免费师范生言传身教。名师的人生追求、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执著, 深深感动了免费师范生。学校还聘请了一些中小学优秀教师做免费师范生的兼职导师。兼职导师通过座谈、研讨、讲座等形式, 定期与学生交流、沟通, 帮助学生了解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动态, 促进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 实施国际视野拓展计划, 开拓学生视野
师范生国际视野拓展计划包括海外教师与教育专家讲学计划和师范生海外学习计划。
海外教师与教育专家讲学计划主要是为了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 让他们了解最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发展动态。学校特别设计了“国际知名教授系列课程”, 邀请海外教育学科专家、基础教育研究与管理专家、基础教育优秀教师到学校讲学, 介绍国际上基础教育研究与发展的趋势、动态、前沿与经验, 并作为小学分的选修课计入学生的成绩单。
为了使优秀的免费师范生有机会获得海外学习或见习的机会, 学校实施了师范生海外学习计划, 并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三)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深入认识基础教育现状
为了让免费师范生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我国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 学校多次组织学生赴西部省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走进当地中小学校的教室和宿舍, 感受基础教育的现实环境。他们还与当地学校的校长、优秀教师进行了深入座谈, 并进入课堂专心聆听一线教师的授课。在部分学校, 免费师范生还与当地教师同台授课、共同评课, 取长补短。学生们结合自己的所知所学和当地的实际环境, 开动脑筋, 因地制宜地策划出了一系列本土化的实践活动,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 开展丰富多彩的品牌活动, 提升师范生职业素养
为引导免费师范生树立崇高的教师职业理想, 坚定投身教育事业的信念, 各免费师范生培养单位为设立了多种形式的品牌活动。“未来教师自我成长营”“教师素质大赛”等活动的开展, 既锻炼和提高了免费师范生的教学技能, 又使免费师范生体验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骄傲, 对以后的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
日前, 学校《2008级免费师范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及与2007级比较的调查》结果公布。连续两年的数据调查表明, 学校的相关举措实施顺利、收效良好, 免费师范生的总体思想状况积极、健康、向上。调查显示, 免费师范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 主流价值观认同度高, 能够积极服务国家社会需要。他们能够正确认识教师的职业性质, 对教师职业的评价继续提高。针对免费师范生在调查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动力等方面的问题, 学校正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 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 增强主动性与计划性, 塑造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免费语文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好汉查理免费教学反思05-28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免费05-29
一年级语文园地一免费10-20
免费通用教学论文06-08
免费魔方教学设计06-22
后茶馆式教学免费07-03
水产动物教学设计免费07-14
免费初三化学教学案例09-13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免费10-31
免费软笔书法教学总结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