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拓展阅读(推荐8篇)
——名人故事
【选文解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第二学段(三、四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实施新课程和推进素质教育以来,课堂结构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学生阅读量少仍然是困扰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学校教育的瓶颈。为此,我校推行了“单元整合、五课渐进”教学法,让学生用很短的时间学完教材内容,节约出大量时间,并借助与教材主题同步的语文主题读本《五彩的童年》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大量阅读,通过阅读,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了语文素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名人故事”,《语文主题阅读五彩的童年》全册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是名人故事展开。旨在让学生从名人身上平凡小事中感受不平凡的品质,激发培养学生对名人高尚品质的崇敬,从他们故事中得到启示。
为有效衔接课内阅读,更好地体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一理念,本节主题阅读,我选择了《阿辽沙的童年》《郑板桥画梅》《文同观蛇悟书法》《小才子戴大宾》四篇课文,来训练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初步学会默读。
2.通读相关文章,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选文带给的启示。
3、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学习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读相关文章,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选文带给的启示。
教学方法:点拨指导,自主读书,合作交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紧扣议题
推荐文章
1、回顾主题
同学们,我们在第二单元学习了哪几篇课文?(《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
指生简要介绍每篇文章的人物性格特点。
还记得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吗?(名人故事)
板书主题,齐读。
这组课文讲的都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方的小故事,从这些平凡的小故事中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平凡的人物形象。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认识几位名人。
2、齐读课题:示书单: 《阿廖沙的童年》 《郑板桥画梅》 《文同观蛇悟书法》 《小才子戴大宾》(设计意图:主题阅读不是无本之源,它是课内阅读的拓展延伸,而单元主题就像一条丝线,将课内外文章串联起来,既体现了“扎根课内,拓展课外”的教学理念,也使课堂做到了主题明确,形散而神不散。)
二、借助书单
全文阅读
1、自主阅读 整体感知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阿廖沙的童年》《郑板桥画梅》《文同观蛇悟书法》《小才子戴大宾》,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2、指名说。鼓励学生回答简洁、准确、完整。预设:
1、(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达到用简洁的语句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三、互助交流
分享收获
1、自选两篇,细读感悟
两篇文章里,一定有一篇文章特别吸引你,那就选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按要求细细地读一读。
(出示读书要求:
1.我自读:不动笔墨不读书
(1、)初步勾画、感受基础上概括具体事例。(2、)读了这个文章,你有什么收获?可从“主要内容”、“精彩句段”、“我的感想”、“我的疑问”等方面作简单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谈谈自己的收获
(小组内讨论一下自己的看法,准备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主题阅读的课堂教学是粗线条的,它不以解决语文的基本能力为目的,鼓励学生自己扫清文字障碍,也允许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某些点上“不求甚解”。遵循“兴趣第一,儿童本位”的原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一个平台。“小组交流”环节,不仅能让孩子们一同分享到阅读心得,而且营造出浓厚的团队读书氛围,提高了个体与群体阅读素养。)
3、、交流收获
全班交流,相机评价。
(一)以《阿廖沙的童年》为例:
预设:
1、主要内容: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你认为阿辽沙是个怎样的孩子?(A: B:热爱读书、善良、不屈不挠的意志、顽强的精神)
2、精彩句段:指读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并说说原因。鼓励感情读。
预设精彩句子:
4自然段:皱(神态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小女孩的母亲对阿辽沙的嫌弃。)
5自然段:心理描写:细致地表现了阿辽沙的心理活动,突出了阿辽沙敏感的人物性格,感觉女孩的母亲对于自己的嫌弃时的失落而又自信的神情。
9自然段:满、跑、藏、塞、赶紧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突出了阿辽沙读书害怕被发现时紧张的心理。(谁能带着紧张害怕的心情读一读)
(描写细致,更形象地写出了阿辽沙的人物性格,使得形象更生动、逼真。):。。。语言描写(保姆、老太婆的话)(谁能学着他们的样子演一演,体会人物形象)
3、我的感想:(预设要点:a、阿辽沙是个善良的孩子、不屈不挠、坚强的孩子。b、阿辽沙在生活在喋喋不休的谴责生活环境下,依然不屈不挠的热切的渴望读书,生活在今天幸福的环境中的孩子,应该学习阿辽沙坚强的学习精神,同时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努力读书。)•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4、我的疑问:学贵有疑,鼓励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不解的地方。
教师可组织进一步阅读交流,也可选择有价值的几个点将学生阅读引向深入,体现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引发学生的争论。
5、小结: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不同的人物性格,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好像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就站在我们读者面前一样。
(二)以同样的方法交流另一两篇。
预设:
《郑板桥画梅》
.1、主要内容:郑板桥为了好朋友不画梅花,并不是自己的技艺不精,而是给好朋友留条生路。君子之道不为名利。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高尚的人品。读相关句子。
2、品读2、3、4自然段中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描写体会郑板桥的谦虚及良苦用心的高尚人品:“A:我画的梅花比吕先生差远了。走吧,我领你找吕先生求画去
B:郑板桥总是当着众人高度评价吕子敬的画,赞扬道:吕先生画的梅花,我在学十年八年,也未必能画到这个程度。
C:郑板桥推辞说:尚书大人呀,说道画梅,还是吕子敬先生画的好。这么说吧,他画的梅花能值五十两银子,我画的充其量值五两银子!”
(要让学生反复的品读,从郑板桥的语言中读出郑板桥的谦虚!最后,让学生把这种谦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格通过自己的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3、品读8、9自然段:神态描写:抓重点词:惊得。。。好一阵子,楞了半天,嗫嚅。通过吕子敬的神态侧面烘托出郑板桥的技艺高超。
语言描写:平静地、郑板桥依然谦虚,顾忌吕子敬的自尊。如此得到郑的帮助会觉得羞愧,而郑板桥的话却又顾忌了绿的自尊是怕对方谦让。郑是真正的君子。
4、.你想对郑板桥说些什么?(如何赞美?)
如果你是吕子敬你会对郑板桥说些什么?
(自由表达心中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不是一味地将课文作深,而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多元的理解。在这里,学生的感悟无论是深刻还是肤浅,都是属于他们的独特感悟,教师都应充分地尊重,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以学生学有所得为基本原则。不追求课堂的精彩与精致,而追求课堂的朴实与落实。总的原则就是:“自主学习,组织交流,粗枝大叶,不求甚解,学有所得”)
四、归纳提升就
延伸阅读 拓展练笔
1最近你都读了哪些名人故事?请说给同学听听。
2.生活中你是怎么帮助别人的?学着文中的表现手法,写一写。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应是一致的,除了课堂教学,还应有课外积累和运用。设计小练笔,既注重了读写结合,让阅读教学走向纵深,落到实处。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六、板书设计:
名人故事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
嗨,小伙伴们,我是初初。爱国情怀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主题的文学作品其呈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萧乾的散文《枣核》用以小见大、托物抒怀的手法,表现了海外华人眷恋祖国、依恋故土的赤子之心;法国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刘敬智的人物通讯《始终眷恋着祖国》,记述了中国航天之父、中国火箭之王钱学森放弃海外的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力,回国报效祖国的艰辛历程,赞扬了老一辈科学家科学报国的爱国魂;古诗《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则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诗人们忠贞不二、忧国忧民的爱国心;而春秋时代的晏子,则通过不卑不亢、有理有节的辩驳,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最终不辱使命……
篇篇爱国文,拳拳爱国心。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哪一个人不跳动着一颗虔诚而火热的中国心呢?为了配合本单元的语文学习,初初精心筛选了多篇经典的爱国诗文和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来享受这饕餮盛宴吧!
延伸文本
《枣核》拓展阅读——
故乡的水土
林清玄
第一次出国,妈妈帮我整行李,在行李整得差不多的时候,她突然拿出一个透明的小瓶子,里面装着黑色的东西。
“把这个带在行李箱里,保佑旅行平安。”妈妈说。
“这是什么密件?”
妈妈说:“这是我们门口庭抓的泥土和家里的水。你没听说旅行如果会生病,就是因为水土不服,带着一瓶水土,你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故乡,就不会水土不服了。”
妈妈还告诉我,这是我们闽南人的传统,祖先从唐山过台湾时,人人都带着一些故乡的泥土,一点随身携带、一点放在祖厅、一点撒在田里,因为故乡水土的保佑才使先人在蛮荒之地,垦出富庶之乡。
此后,我每次出门旅行,总会随身携带一瓶故乡的水土,有时候在客域的旅店,把那瓶水土拿出来端详,就觉得那灰黑色的水土非常美丽,充满了力量。
故乡的水土生养我们,使我们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儿,即使漂流万里,在寂寞的异国之夜,也能充满柔情与壮怀。
那一瓶水土中不仅有着故乡之爱,还有妈妈的祝福,这祝福绵长悠远,一直照护着我。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林清玄著,中国文学出版社2014年4月版,本刊有改动)
鉴赏空间
萧乾的《枣核》采用以小见大、托物抒怀的手法,借助一枚小小的枣核,表达了海外华人眷恋祖国、依恋故土的赤子之心。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故乡的水土》采用类似的手法,将浓浓乡愁寄托于一瓶故乡的水土。挖一捧家乡的泥土,掬一瓢家乡的清泉,即使漂流万里,在寂寞的异国他乡,也能充满柔情与壮怀。本文文笔流畅清新,情感醇厚深沉,在平易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
读有所思
1. 文中母亲“拿出一个透明的小瓶子,里面装着黑色的东西”,这黑色的东西是什么?寄托了什么情感?这里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2.请任意写出两句寄托对家乡思念之情的古诗句,并分析一下诗人是借助哪些意象来寄托爱国思乡之情的。
《最后一课》拓展阅读——
四世同堂
(节选)
老舍
铃声,对于一个做惯了教员的,有时候很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定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得好好的。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听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课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动着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地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地竖直了背,扬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味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嗽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地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他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使他们或者能够得着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大家的眼失望地追着他。极快的,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槛,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音很微,像是偷手摸脚的那样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吸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
(选自《四世同堂》,老舍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年3月版,本刊有改动)
鉴赏空间
法国小说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借助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告诉我们:“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类似的情境出现在我国的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某学校老师祁瑞宣上第一堂课的情景。《最后一课》和《四世同堂》,虽然两篇小说所反映的时代不同、国家不同、人民不同,但在课堂气氛、人物的描写手法上却又有类似之处,正是因为小说所要反映的主题是相同的:表现出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屈辱悲愤的生活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读有所思
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里,“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他告诉学生“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而本文中的祁瑞宣老师在“第一堂课”上,只“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你如何看待这两个人截然不同的表现?
比较阅读
【本文】
他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较大的把泪在脸上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四世同堂》节选
【链接文】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最后一课》节选
阅读以上两段文字,说说人物描写手法上的相同点。
《始终眷恋着祖国》拓展阅读——
中国文脉之屈原
余秋雨
屈原,是整个先秦时期的文学冠军。
不仅如此,作为中国第一个大诗人,他以《离骚》和其他作品,为中国文脉输入了强健的诗魂。对于这种输入,连李白、杜甫也顶礼膜拜。因此,戴在他头上的,已不应该仅仅是先秦的桂冠。
前面说到,中国文脉是从《诗经》开始的,所以对诗已不陌生。然而,对诗人还深感陌生,何况是这么伟岸的诗人。
《诗经》中也署了一些作者的名字,但那些诗大多是朝野礼仪风俗中的集体创作,那些名字很可能只是采集者、整理者。从内容看,《诗经》还不具备强烈而孤独的主体性。按照我给北京大学学生讲述中国文化史时的说法,《诗经》是“平原小合唱”,《离骚》是“悬崖独吟曲”。
这个悬崖独吟者,出身贵族,但在文化姿态上,比庄子还要“傻”。诸子百家都在大声地宣讲各种问题,连庄子也用寓言在启迪世人,屈原却不。他不回答,不宣讲,也不启迪他人,只是提问,没完没了地提问,而且似乎永远无解。
从宣讲到提问,从解答到无解,这就是诸子与屈原的区别。说大了,也是学者和诗人的区别、教师和诗人的区别、谋士与诗人的区别。划出了这么多区别,也就有了诗人。
从此,中国文脉出现了重大变化。不再合唱,不再聚众,不再宣讲。在主脉的地位,出现了行吟在江风草泽边那个衣饰奇特的身影,孤傲而天真,凄楚而高贵,离群而悯人。他不太像执掌文脉的人,但他执掌了;他被官场放逐,却被文学请回;他似乎无处可去,却终于无处不在。
屈原自己没有想到,他给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开了一个大玩笑。玩笑的项目有这样两个方面。
第一,大家都习惯于称他“爱国诗人”,但他明明把“离”国作为他的主题。他曾经为楚抗秦,但正是这个秦国,在他生后来世统一了中国,成了后世“爱国主义”概念中真正的“国”。
第二,他写的楚辞,艰深而华赡,民众几乎都不能读懂,但他却具备了最高的普及性,每年端午节出现的全民欢庆,不分秦楚,不分雅俗。
这两大玩笑也可以说是两大误会,却对文脉意义重大。第一个误会说明,中国官场的政治权脉试图拉拢文脉,为自己加持;第二个误会说明,世俗的神祇崇拜也试图借文脉,来自我提升。总之,到了屈原,文脉已经健壮,被“政脉”和“世脉”深深觊觎,并频频拉扯。说
“绑架”太重,就说“强邀”吧。
雅静的文脉,从此经常会被“政脉”“世脉”频频强邀,衍生出一个个庞大的政治仪式和世俗仪式。这种“静脉扩张”,对文脉而言有利有弊,弊大利小;但在屈原身上发生的事,对文脉尚无大害,因为再扩大、再热闹,屈原的作品并无损伤。在围绕着他的繁多“政脉”“世脉”中间,文脉仍然能够清晰找到,并保持着主干地位。
记得几年前有台湾大学学生问我,大陆民众在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游戏,是否肢解了屈原?我回答:没有。屈原本人就重视民俗巫风中的祭祀仪式,后来,民众也把他当做了祭祀对象。屈原已经不仅仅是你们书房里的那个屈原。但是如果你们要找书房里的屈原也不难,《离骚》《九章》《九歌》《招魂》《天问》自可细细去读。一动一静,一祭一读,都是屈原。
如此文脉,出入于文字内外,游弋于山河之间,已经很成气象。
(选自《余秋雨散文》,余秋雨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1月版,本刊有改动)
鉴赏空间
钱学森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组委会给出了这样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祖国》,记述了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火箭之王钱学森放弃海外的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力、回国报效祖国的艰辛历程。而屈原,大家都习惯于称他为“爱国诗人”的典范,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之屈原》一文则提出了:屈原“明明把‘离’国作为他的主题。他曾经为楚抗秦,但正是这个秦国,在他生后来世统一了中国,成了后世‘爱国主义’概念中真正的‘国’”,“中国官场的政治权脉试图拉拢文脉,为自己加持”而推崇屈原的爱国主义。观点一出,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读有所思
1.大家都习惯于称屈原为“爱国诗人”的典范,而余秋雨先生的《中国文脉之屈原》一文,则对屈原的爱国者形象提出了怎样的质疑?对此你有什么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认为“屈原写的楚辞,艰深而华赡,民众几乎都不能读懂,但他却具备了最高的普及性”,对此你怎么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四首》拓展阅读——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①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②金甲③,不破楼兰④终不还!
[注释]①青海:指青海湖。②穿:磨破。③金甲:铠甲的美称。④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借指敌人。
鉴赏空间
本诗是一首气魄恢弘的边塞诗。前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苍茫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抒情描写,既表现了将士们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激烈,又抒发了戍边将士驻守边关、舍生忘死、立志报国的豪迈气概。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①,死亦为鬼雄②。
至今思③项羽④,不肯过江东⑤。
[注释]①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②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③思:怀念。④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⑤江东:指长江下游一带,项羽当初追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鉴赏空间
本诗是李清照的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为顶天立地的好男儿。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可谓字字珠玑,字里行间透出一股凛然正气,诗人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而出,震撼人心。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①东入海,五千仞岳②上摩天。
遗民③泪尽胡尘④里,南望王师⑤又一年。
[注释]①三万里河:形容黄河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②五千仞岳:形容山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岳:指西岳华山。③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④胡尘: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⑤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鉴赏空间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熬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念祖国大好河山,尽遭胡人的铁蹄践踏,“遗民”年年岁岁盼望南宋能够出师北伐,可岁岁年年心愿落空。诗人的感慨由虚景生发,明明是诗人北望而有感,却以遗民“泪尽”“南望”来表达,悲慨之情更深一层了。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①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②,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③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④。
[注释]①凭:倚靠。②靖康耻:靖康是宋钦宗年号。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攻破汴京,掳徽钦二帝北去。③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④朝天阕:朝见皇帝。天阕,皇帝的宫殿。
鉴赏空间
岳飞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因坚持抗敌,反对议和,被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本词的上片抒发作者舍生忘死、以死报国的忠义豪气,下片抒写了作者重整山河的决心和报效君王的耿耿忠心。感情慷慨悲凉,音调激越高亢,充满着爱国激情。
(以上四首古诗词均选自《唐诗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8月版)
读有所思
1.这四首爱国诗歌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诗人们忠贞不二、忧国忧民、以死报国的爱国情怀。通过比较,试着说说唐朝的爱国诗和南宋的爱国诗所表现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试分析以下诗句中加点字的妙处。
《晏子使楚》拓展阅读——
晏子谏杀烛邹
齐景公①好弋②,使烛邹③主④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⑤,请数⑥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⑦,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⑧闻命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西汉刘向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
[注释]①景公:姜姓,吕氏,名杵臼。春秋后期齐国国君,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②弋:(yì)带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此处名词作动词,指用弋射。③烛邹:齐景公的一个臣仆。④主:掌管,主管,负责管理。⑤罪三:三条罪状。古代汉语中数词作定语常常放在中心词后。下文的“罪一”“罪二”用法相同。⑥数(shǔ):历数;列举。⑦士:商、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指读书人。⑧寡人:古代君主自称。
鉴赏空间
晏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历任齐灵公、庄公和景公的卿相,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于诸侯。《晏子使楚》中,晏子面对楚王的挑衅,通过不卑不亢、有理有节的辩驳,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最终不辱使命。《晏子谏杀烛邹》中,齐景公因烛邹没有管好鸟而要杀他,晏子向齐景公委婉地列举了烛邹的三条罪状,本意并不是让齐景公杀了他,而是婉转地提醒他,杀了烛邹会影响他的声誉,齐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后改变了主意,没有杀烛邹。文章体现了晏子的说服技巧以及机智镇定、能言善辩的高超语言才能。
读有所思
1.结合本文和《晏子使楚》的内容,说说你印象中的晏子的性格特点。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彘肩(zhì) 戮力(lù) 衣冠(ɡuàn) 不悖(bèi)
B.怃视(wǔ) 刀俎(zǔ) 参乘(shènɡ) 偏袒(tǎn)
C.阙秦(quē) 犒赏(kào) 变徵(zhǐ) 嗔目(chēnɡ)
D.厚遗(wèi) 玉玦(jué) 弭谤(mí) 拊心(fǔ)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B.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顾:回头看
②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遭受
C.①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如:往
②道芷阳间行 间行:抄小路走
D.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骑:一人一马
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戮力:合力
3.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令将军与臣有卻 ⑥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⑦拔剑切而啖之 ⑧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⑩愿大王少假借之
A. ①③⑥⑦⑨ B. ②④⑤⑦⑩
C. ②④⑥⑧⑩ D. ①③⑤⑧⑨
4.下列各句中加的点词,全为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 )
①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 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④将军战河南 ⑤秦王目眩良久 ⑥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⑧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④⑥⑧ B.②③⑤⑦
C.③④⑥⑧ D.①③⑤⑦
5.下列各组句子中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B.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C.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B. ①乃为装遣荆轲 ②乃遂私见樊於期
C. ①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②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D. ①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②人不敢与忤视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夜缒而出 ②共其乏困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⑤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⑥皆白衣冠以送之 ⑦籍吏民,封府库 ⑧道芷阳间行 ⑨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⑩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常以身翼蔽沛公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刑人如恐不胜
A.①④?/②/⑤⑨?/⑥⑦⑧/③⑩?
B.①④?/②/⑤⑨/⑥⑦⑧⑩?/③?
C.①④?/②/⑤⑨/③⑩?/⑥⑦⑧?
D.①④?/②/③⑩/⑤⑨?/⑥⑦⑧?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②为击破沛公军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⑤约为婚姻 ⑥若属皆且为所虏 ⑦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⑧窃为大王不取也
A. ①/②④/③⑦/⑤/⑥/⑧
B. ①⑤/②④/③⑦/⑥/⑧
C. ①/②④/③⑤⑦/⑥/⑧
D. ①⑤/②③④⑦/⑥/⑧
9.从句式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夫晋,何厌之有 ④若属皆且为所虏 ⑤敢以烦执事 ⑥大王来何操
A.①⑤/③⑥/②④ B.①④/③⑥/②⑤
C.①⑤/③⑥/②/④ D.①④/③/⑥/②/⑤
10.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相传为春秋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重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多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课文《荆轲刺秦王》就选自这部史书,该文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群像。
C. 《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D.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二、阅读理解(共21分,共5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粱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①,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②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③,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④!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注】①握齱:同“龌龊”,指器量狭小,拘泥于小节。②里中:同乡。③传舍:古时供往来行人居住的旅舍、客舍。④竖儒:骂人的话,指无见识的儒生。竖,竖子,小子。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 徇:攻占,夺取
B.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 下:归附
C.郦生曰:“弟言之。” 弟:小弟
D.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 冲:交通要道
1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B.①郦生乃深自藏匿 ②凡三往,乃见
C.①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 ②素善留侯张良
D.①延郦生上坐,谢之 ②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13.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郦生“狂”的一组是( )
①然县中贤豪不敢役 ②郦生乃深自藏匿 ③郦生入,则长揖不拜 ④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 ⑤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④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郦食其虽然只当了一名看管里门的下贱小吏,但是陈留高阳县中的贤士和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主要因为他放荡不羁,是一位出名的“狂生”。
B.郦生虽然穷困潦倒,很不得意,但是他胸怀大志,有着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见解。在遇到开明的君主沛公后,就自然地得以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C.郦生去见沛公的时候,沛公叉开双腿坐着,以这种姿势见宾客,是一种不礼貌的态度,这个细节体现出沛公的“慢而易人”,也和下文礼遇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郦生出语不凡,寥寥数语,就使沛公迅速转变了傲慢的态度,不但道歉,而且主动问计,并立即采纳了夺取陈留县的意见,由此也可见刘邦确实是一个“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
1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9分,共3题)
16.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两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3分)
项羽这一形象被后人热议的原因,在于其人格魅力、英雄气概和儿女情怀诸方面所表现出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从人格魅力来看,项羽虽然德才兼具却盲目自信;
从英雄气概来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从儿女情怀来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此三者,铸就了项羽荡气回肠的悲剧诗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荆轲刺秦王》等经典篇章将许多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请结合文本内容,从这些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概括其主要事迹并对人物作简要点评。(50字左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案。(3分)
杨小玲,女,汉族,1972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北省武汉市第一聋校舞蹈教师。23年来杨老师默默坚守在特殊教育的岗位上,先后成为420名聋哑学生的代理家长,辅导580名聋哑考生步入大学校园,将包括邰丽华在内的一批学生培养成全国顶尖的残疾人艺术人才。23年前,杨小玲是师范学校的优秀毕业生,校领导告诉她,武汉市的小学、幼儿园随便她挑,但杨小玲却执意选择了武汉市第一聋校。教授舞蹈的困难超出杨小玲的预料,音乐再悠扬,节拍再鲜明,学生们都听不见,必须“翻译”成肢体语言。“孩子们听不到音乐,我就带着他们用心灵感觉。”杨小玲独创“鼓舞教学法”,敲击大鼓,鼓声震动,通过地板传递到孩子们脚心。她还自创“呼吸传递法”,在《千手观音》表演中,后面人张开双手的同时,往前面吹一口气,前面的学生感知后立刻张开双臂。正因为有杨小玲老师的辛勤付出,邰丽华领舞的《千手观音》在春晚舞台上一鸣惊人,家喻户晓,感动亿万观众。23年,从青春到不惑,杨小玲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这群特殊的学生。很多学生和她一样,也成为了特教老师,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请你为杨小玲老师写一段颁奖词,要求语言有文采,使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共40分,共1题)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邵逸夫拥有庞大的“影视王国”,巨额的财富让他历年来高居香港十大超级富豪之列。他对医疗、教育和社会福利等公益事业慷慨解囊,乐善好施。二十多年来,他为祖国内地教育事业捐赠达三十二亿港元之巨,他曾说:“人说赚钱难,但有了钱怎么去用,把钱用在最适当的地方,那才是更难的事!‘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这就是我的人生信条!”
班级
姓名
一、课内阅读
翠鸟(片段)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gǎn gàn)上,一双红色的小爪.(zhuǎ zhǎo)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bâi bēi)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lín ling)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1、给选段中的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2、文中描写翠鸟羽毛颜色的词语有。
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4、这段话主要描写了翠鸟的外形,在写它的羽毛时,先写 的,再写 的,最后写 的羽毛。
5、翠鸟的体形特点是,眼睛的特点是
,嘴的特点是
,爪子的特点是。
6、这一段是写了翠鸟的,是从、、、四个方面写的。
二、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 我的名字叫大树,是森林家庭中的一员。我们是人类的特别“卫兵”。为了保护人类的环境,我们特别“卫兵”像魔术师一样,有时变成“工厂”,有时变成“机器”,有时又变成一种“特种板”……
我们大树的第一个本领,就是吸进二氧化碳,吐出氧气。要是没有我们这个规模巨大的氧气制造工厂,地球上的氧气早就被人类和各种生物吸完了,生命也就不存在了。
我们大树的另一个本领是消音。噪音是人类的大敌,()干扰人们的谈话、通讯,影响人们的休息,长期受噪音影响,()会使人听力减弱,使心脏、血压、神经等出现异常。而我们大树,却站在抗噪音的第一线。我们手拉手,组成一道道“隔音板”,随风摇摆,声波刚来就被驱散了。你看我们的本领大不大?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2)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
规模()驱散()血压()(3)用“有时……有时……有时……”关联词写句子。
(4)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大树是 家庭中的一员,是人类的特别“ ”。短文写了它的两个本领,第一个本领是,第二个本领是。
(6)“噪音”对人类有哪些危害?请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制卷人:向晖
(一)【甲】《岳阳楼记》节选(略)
【乙】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
——(选自《贞观政要·务农第三十》)【注】(1)谏:委婉地规劝。
10.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月不开
开:天气放晴
B.掇数枚而咒曰
掇:摘取,选取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品尝
D.所冀移灾朕躬
躬:身体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文描写了一阴一晴两种自然景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文中的范仲淹和【乙】文中的唐太宗,都具有某种共同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滕子京负①大才,为众忌疾,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②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文正)患无隙以规③ 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选自范公偁《过庭录》)【注】①负:依仗。②贻:遗留。③规:劝诫。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2分)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故《记》中云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愤郁颇见辞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来回答。(2分)
【甲】文中体现范仲淹政治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表现范仲淹对滕子京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范仲淹、滕子京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人生启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范仲淹罢宴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絰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賵殓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注释】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酒杯。③缞絰: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寓居士人:客居在外的读书人。⑥賵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⑦棺材外面的套棺。⑧彻:通“撤”,撤去。⑨周:救济。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公亟令询之
()(2)賵敛棺椁皆所未具
()(3)公怃然
()(4)使毕其事
()
2.翻译: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公亟令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上文中摘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游岳阳楼记(节选)袁中道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绳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谈,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墓,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夫定州之役,子京增谍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诚不能无慨于心。第以束发登朝,入为名谏议,出为名将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已,不久报政最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屏一障之用,玄鬓已皤,壮心日灰,近来又遭知已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1)予时四望惨淡()
(2)泫然不能自己也()
1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皆以美于徐公
B、以数谏故 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D、屠惧,投以骨
13、眼前的景物不同,作者的心情也不同,请根据上面的语段概括作者的心情。(1)风渐劲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猛风大起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第二段所说的人物滕子京是范公在初中课文(题目)_____________中提到的,在文中作者指出古仁人面对不同景物产生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养鱼记
欧阳修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①,修竹环绕阴映,未尝植物,因洿②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③,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
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④而无识者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注]①非非堂:堂名,欧阳修在洛阳时所建。②洿(wū):掘土为池。③甃(zhōu):指砌池壁。筑:指夯平池底。④嚚(yín)昏:愚蠢糊涂。13.写出下列文言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⑴折檐之前有隙地 隙:__________________ 3 ⑵任其地形 任:__________________ ⑶纵锸以浚之 浚:__________________ ⑷湛乎汪洋 湛: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选句与后句中加粗文言词意义完全相同的是()(2分)A.修竹环绕阴映 茂林修竹(王羲之《兰亭集序》)B.予偃息其上 偃旗息鼓(陈寿《三国志·赵云传》)C.潜形于毫芒 山岳潜形(范仲淹《岳阳楼记》)D.晶乎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王禹偁《清明》)15.把下列文言句翻译成白话文。(3分)
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文意回答问题。(3分)
⑴①文中“巨鱼”喻指_________(A.有才华而郁郁不得志的人;B.一般才能或才疏学浅的人);②“小鱼”喻指_________(A.有才华而郁郁不得志的人;B.一般才能或才疏学浅的人)。(1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⑵童子“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引起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①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璟兵②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③,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④于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⑤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滃(wěng)然:水盛大的样子。②周师破李璟兵:后周出兵由赵匡胤指挥,进攻南唐,在滁州的清流关大败之。南唐主李璟割地求和。③铲削消磨:削平削灭。④涵煦: 4 滋润化育。⑤刻露:清晰地显露出来。
13.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顾:回头
B.升高以望清流之关 升:登上 C.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 按:察看
D.遂书以名其亭焉 书:写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B.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C.因为本其山川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散文,融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于一体,以“乐”开篇,以“乐”终结,“乐”贯串始终,景怡人,情动人,理启人。
B.文中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之意。
C.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援引史实,通过写景、议论、记叙,达到突出颂扬赵宋王朝统一天下的功德的写作目的。
D.作者欧阳修时为滁州刺史,是朝廷命官,他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将滁州治理得井然有序,与百姓相处和谐,关系融洽,于是他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9分)(1)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沧浪亭记
(明)归有光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南纳土①,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鏐因乱攘窃②,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注]①纳土:指吴越灭亡,淮南的土地归于宋国。②攘窃:指窃取帝位。16.对下列句中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 环:环绕
B.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 易:改变 C.迨淮南纳土 迨:到,等到
D.极一时之盛 极:完全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即苏子美沧浪之地也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B.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C.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钱鏐因乱攘窃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8.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2分)
国 富 兵 强 垂 及 四 世 诸 子 姻 戚 乘 时 奢 僭 宫 馆 苑 囿 极 一 时 之盛 19.翻译下列句子。
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西湖游记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3.翻译下列句子。
(1)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月景尤不可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描写西湖春景、月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最后一句话中的“此乐”是什么意思?“俗士”是什么人?作者为什么用这句话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具体描写“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文中找出原句,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13.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西一舍 一舍:三十里。
B.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玩:嬉戏。C.使其中不自得 中:内心
D.收会计之余 会计:管理钱粮财物等。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B.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不以物伤性
不赂者以赂者丧
D.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15.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快哉”二字着墨,表面上赞赏迁客张梦得“自放山水之间”,实际上是借题发挥,寓有自我劝谕之意。
B.先写江流之胜,再点明筑亭始末及命名由来。这种从大处着眼的笔法,使行文不同凡响,也是览观胜景而“快哉”的需要。
C.前人认为开篇“谪居”二字,引起全文议论,其中,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而无往不快的思想,颇含人生的哲理。
D.作者凭吊赤壁“流风遗迹”,联想到此处发生的楚王宋玉论风、曹操孙权争雄的故事,既点明题目“快哉”二字出处,又使人生快意添上了怀古的内容。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江流之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3分)
耆卿词,善于铺叙,羁旅行役,尤属擅长。然意境不高,思路微左,全失温韦忠厚之意。词人变古,耆卿首作俑者也。蔡伯世云:“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己。”此论陋极。东坡之词,纯以情胜,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儿女私情耳东坡少游皆是情余于词耆卿辞余于情解人自辨之。(选自[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十)观捕鱼记
松江产鱼非一,取鱼者,或以罩,或用叉,或以笱,或以罾。巨家则斫大树置水中,为鱼藂①,鱼大小毕赴之。纵横盘亘,人亦无敢辄捕者,故萃而不去。天始寒,大合。渔者编竹断东西津口,以防其佚②。乃彻树,两涯鼓而殴之。鱼失所依,或骇而跃,或怒而突,戢戢③然已在釜中矣。于是驾百斛之舟,沉九囊之网,掩其左右,遮其前后,而盈车之族,如针之属,脱此挂彼,损鳞折尾,无一纵者。
予观而叹曰:“鱼之托于水也,非无九州四海之可归也,而归于数亩之陂,朽株之下,以为至安无患,若登龙门焉。恶知诱之者将以致之,养之者将以杀之?人之机亦巧且深矣!予又伤其而无遗,何其不仁之甚耶?呜呼!天下之死于尽取者,岂独鱼已乎?” 【注】:①藂cóng:聚集,丛生。②佚:同“逸”,逃跑
③戢戢:停止的意思。16.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巨家/则斫大树置水中
B.驾/百斛之舟
C.鱼大小/毕赴之 D.以为/至安无患 17.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毕:__________________
(2)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1)损鳞折尾,无一纵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恶知诱之者将以致之,养之者将以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此文松江鱼的悲剧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九年级上第三单元文言文拓展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一)10.C 11.(1)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满眼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悲伤到极点啊。(2)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粮食,这对百姓有害。
12.为下文引出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议论做铺垫。
13.忧国忧民,以民为本
(二)1.书信
所以
2.(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他的悲愤郁闷之情常常表现在文章言辞中和脸上。
3.【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乙】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4.(1)我们要有忧国忧民的精神(吃苦在前,享乐在后)(2)做人要有宽阔的胸襟(3)对朋友要真诚帮助(4)要善于接受他人意见(5)做人要谦虚。
(三)1.(1)急忙,赶快(2)具备,齐备(3)失意的样子(4)结束,完毕
2.①闲暇的时候带领部属登上高楼摆酒宴
②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有的人感动得流下眼泪
3.公亟令询之,怃然,即彻宴席,厚周给之
4.表现了范仲淹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的道德风范与人格魅力。
(四)11、(1)我(2)停止
12、B
13、(1)亦甚雄快(愉快)
(2)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也(悲伤)
(3)《岳阳楼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范仲淹“先忧后乐”的话,是因为滕子京有所作为而发的感慨。
(五)13.⑴空
⑵因,顺着
⑶疏通
⑷深
14.A
15.沿着水面的波浪,有一种茫然身处千里江湖上的感受,我的忧愁和孤独都得到解脱
16.⑴①A ②B
⑵作者指出了大鱼“大得其所”,小鱼“有若自足”的不公平现实,借指责童子“嚚昏而无识”,强烈抨击了(批判了)当时社会随意利用权力主宰别人的命运、人为制造不公平的权贵(强烈批判了当时社会随意利用权力主宰别人的命运、认为制造不公平的现象)。
(六)13.A 14.B 15.C
16.(1)我治理滁州以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3)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又喜欢它的风俗安宁闲适。
(3)于是(我)就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丰山,低头听泉水,春天采摘幽香的山花。
(七)16.D
17.D
18.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
19.吴越王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它的旁边建造园林。
(八)13.(1)我当时被桃花之美迷住了,竟然舍不得离开。
(2)绿柳如烟,桃花似雾,一片浓艳,长达二十多里
(3)月光下的美景尤其不能用言语形容。
14.春景:今岁春雪甚盛……尤为奇观;湖上由断桥至苏堤……艳冶极矣
月景:月景尤不可言……别是一种趣味。
15.“此乐”指游湖赏景的乐趣。“俗士”暗指忙于功名利禄而没有雅兴的人。作者用这句话结尾,是为了抒写自己游湖赏景的乐趣和体会,表达自己寄情山水、愤世嫉俗的感情。16.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17.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九)13.B
14.C
15.D 16.(1)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场景的胜景。(2)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让世俗之人称快。(3)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
17.情之至者/词亦至/只是情得其正/不似耆卿之喁喁儿女私情耳/东坡少游皆是情余于词/耆卿辞余于情/解人自辨之。
(十)16.D 17.(1)全部
(2)离开
革命诗情朗诵会活动。
一、活动组织:
活动主题:革命诗歌朗诵比赛
活动方式:全班分4-8组,每组推选2-4人参加比赛。可单人朗诵,可多人组合朗诵。
活动准备:1.教师指导学生选材,课内课外均可;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朗读节奏。2.学生分组交流探讨,互读切磋。比赛顺序:抽签决定。
比赛评判:教师和学生推荐评委。
比赛原则:公正公开。评委当场亮分,及时板书累计。
二、供选诗歌。以下诗歌均选自萧三主编的《革命烈士诗抄》,谨供参考。李大钊诗六首之五
幼蘅行未久,相无又去江户,作此送之 逢君已恨晚,此别又如何? 大陆龙蛇起,江南风雨多。斯民正憔悴,吾辈尚蹉跎。故国一回首,谁堪返太和?
就义诗 杨超
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
就义诗 夏明翰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胜利 邓中夏
那有斩不除的荆棘?
那有打不死的豺虎?那有推不翻的山岳?你只须奋斗着,猛勇的奋斗着; 持续着,永远的持续着。胜利就是你的了!
胜利就是你的了!
诗一首 方志敏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为祖国而歌陈辉 我,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埋怨,我不是一个琴师。祖国呵,因为
我是属于你的,一个大手大脚的 劳动人民的儿子。
我深深地
深深地
爱你!
我呵,却不能,像高唱马赛曲的歌手一样,在火热的阳光下,在那巴黎公社战斗的街垒旁,拨动六弦琴丝,让它吐出
震动世界的,人类的第一首
最美的歌曲,作为我对你的祝词。
我也不会
骑在牛背上,弄着短笛。
也不会呵,在八月的禾场上,把竹箫举起,轻轻地
轻轻地吹;
让箫声
飘过泥墙,落在河边的柳阴里。
然而,当我抬起头来,瞧见了你,我的祖国的那高蓝的天空,那辽阔的原野,那天边的白云
悠悠地飘过,或是
那红色的小花,笑眯眯的从石缝里站起。
我的心啊,多么兴奋,有如我的家乡,那苗族的女郎,在明朗的八月之夜,疯狂地跳在一个节拍上,…………
我的祖国呵,我是属于你的,一个紫黑色的年轻的战士。
当我背起我的
那枝陈旧的“老毛瑟”,从平原走过,望见了
敌人的黑色的炮楼,和那炮楼上
飘扬的血腥的红膏药旗,我的血呵,它激荡,有如关外
那积雪深深的草原里,大风暴似的,急驰而来的,祖国的健儿们的铁骑……
祖国呵,你以爱情的乳浆,养育了我;
而我,也将以我的血肉,守卫你啊!
也许明天,我会倒下;
也许
在砍杀之际,敌人的枪尖,戳穿了我的肚皮;
也许吧,我将无言地死在绞架上,或者被敌人
投进狗场。
看啊,那凶恶的狼狗,磨着牙尖,眼里吐出
绿色莹莹的光……
祖国呵,在敌人的屠刀下,我不会滴一滴眼泪,我高笑,因为呵,我——
1942
黑牢诗篇之第一章蔡梦慰
禁锢的世界
你的大手大脚的儿子,你的守卫者,他的生命,给你留下了一首 崇高的“赞美词”。我高歌,祖国呵,在埋着我的骨骼的黄土堆上,也将有爱情的花儿生长。
年8月10日,初稿于八渡。手掌般大的一块地坝,箩筛般大的一块天; 二百多个不屈服的人,锢禁在这高墙的小圈里面,一把将军锁把世界分隔为两边。
空气呵,日光呵,水呵……
成为有限度的给予。
人,被当作牲畜,长年的关在阴湿的小屋里。
长着脚呀,眼前却没有路。
在风门边,送走了迷惘的黄昏,又守候着金色的黎明。
墙外的山顶黄了,又绿了,多少岁月呵!
在盼望中一刻一刻的挨过。
墙,这么样高!
枪和刺刀构成密密的网。
可以把天上的飞鸟捉光么?
即使剪了翅膀,鹰,曾在哪一瞬忘记过飞翔?
连一只麻雀的影子
从牛肋巴窗前掠过,都禁不住要激起一阵心的跳跃。
生活被嵌在框子里,今天便是无数个昨天的翻版。
灾难的预感呀,像一朵乌云时刻的罩在头顶。
夜深了,人已打着鼾声,神经的末梢却在尖着耳朵放哨;
被呓语惊醒的眼前,还留着一连串恶梦的幻影。
从什么年代起,监牢呵,便成了反抗者的栈房!
在风雨的黑夜里,旅客被逼宿在这一家黑店。
当昏黄的灯光
从帘子门缝中投射进来,映成光和影相间的图案;
英雄的故事呵,人与兽争的故事呵……
便在脸的圆圈里传叙。
每一个人,每一段事迹,都如神话里的一般美丽,都是大时代乐章中的一个音节。
——自由呵,——苦难呵……
是谁在用生命的指尖
弹奏着这两组颤音的琴弦?
鸡鸣早看天呀!
一曲终了,该是天晓的时光。
我们是青年的布尔塞维克 殷夫
我们是青年的布尔塞维克,一切——都是钢铁:
我们的头脑,我们的语言,我们的纪律!
我们生在革命的烽火里,我们生在斗争的律动里,我们是时代的儿子,我们是群众的兄弟,我们的摇篮上,招展着十月革命的红旗。
我们的身旁是世界革命的血波,我们的前面是世界共产主义。
我们是劳苦青年的先锋军,我们的口号是“斗争”!
嘹亮,——我们的号筒,高扬,——旗儿血红,什么是我们的进行曲?
“少年先锋”!
伟大是我们的队伍,无穷是我们的兄弟,共产主义青年团,新时代的主人翁。
我们是资产阶级的死仇敌,我们是旧社会中的小暴徒,我们要斗争,要破坏,翻转旧世界,犁尖破土,夺回劳动者的山,河!
我们要敲碎资本家的头颅,踢破地主爷的胖肚,你们悲泣吧,战栗吧!
我们要唱歌,要跳舞。
在你们的头顶上,我们建筑起新都,在你们的废墟上,我们来造条大路,共产主义的胜利,在太阳的照耀处。
我们不怕死,我们不悲泣,我们要破坏,我们要建设,我们的旗帜显明:
斧头镰刀和血迹。
战斗的警钟响彻了天空,是时候了,全世界无产青年快团结!
齐集在共产青年团的旗下,曙光在前——
准备刺刀枪炮,袭击!
1930年“五卅”纪念
南京书所见 李少石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使用的是初中英语译林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内容。这篇课文将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了解Kitty的香港迪斯尼乐园之行的相关细节,初步使用新词汇,并可以根据提示完成课文复述。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本课知识目标是学习新词汇,了解Kitty在香港迪斯尼乐园的活动。在落实知识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尤其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并培养持久学习兴趣和信心,使学生乐于分享,善于合作。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几次不同要求的阅读课文,了解Kitty一家在园内一天的主要活动,以及她们的感受,并对课文内容按时间先后进行梳理,便于记忆、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根据要求询问信息、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并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1.热身环节激发兴趣。T:What’s your hobby? Can you guess what my hobby is? Yes,I like travelling.I’ll show you some pictures of a city.Can you guess what it is? 教师呈现香港购物和港口的PPT,学生看图说话,热身的同时,打开学生思维,激发学习愿望。
2.导入环节作好铺垫。通过小对话和图片展示,消除学生畏难和紧张的情绪,并迅速激活同学们的英语思维,为接下来的课文教学作好铺垫。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图片呈现,帮助学生盘活旧词汇,学习新词汇。同时,树立信心,培养学生语言成篇输出的能力。当堂检测使学生在适度的紧张中,巩固学习效果。
3.阅读环节捕捉信息。第一步,快速浏览,回答问题:Q1.Who visited Hong Kong Disneyland? How long did they stay there? Q2.Did they enjoy themselves in Hong Kong Disneyland? How do you know?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第一次接触文本,通过略读,查找相关信息。第二步,细节查找。教师呈现更多的细节问题如:How did they get to Disneyland? What did they meet on the way to a restaurant? 等,帮助学生熟悉课文的同时,培养正确理解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捕捉信息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追问Can you ask more questions? 学生以pair-work的形式,互相问答。
精读课文,要求学生根据时间顺序,找出更多细节。而最后的学生互相提问环节是本课的亮点。在这个环节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又养成了他们勤思考、多动脑、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4 . 笔头练习巩固成果。在前两步泛读和精读的基础之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完成书本page 25上的笔头练习,同进适时板书关键词。
练习的主要功能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以笔头练习的形式巩固口头训练效果。同时教师用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写一写的多种形式的训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板书为本课重点短语,既校对答案,又为下一环节的课文复述降低了难度。
5.复述课文减负增效。在问、读、写的基础上,再帮学生理清课文框架。根据板书框架,先复习词组,再用词组完成课文内容复述。通过多种途径的输出,巩固当堂学习效果,降低了学生课后的课业负担,真正做到了减负增效。
四、教学反思
1.培养了开放性思维。在导入课文时,教师以半开放的方式,多处引导学生输出旧词汇,并能以旧带新。在课文细读时,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提问,这既促使学生接触文本,又培养了学生开放性思维,提高了他们询问信息、输出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师的鼓励和启发下,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悟语言功能的同时,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同时,学生在尝试中升华了学习情感,变得更自信和勇于探索。
2.课堂教学效率高。这是一堂实在而高效的课。在本节课中,教师用多种训练形式和手段,结合一个个小而明确的任务,一环接一环地促使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发展了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注意到学习者有学习疲劳的可能,因此以individual-work,pair-work,group-work等多种形式的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既增加了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又培养了合作精神。
3.学生快乐积极。在本节课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图片的插入和使用恰到好处。在多处细节处理上,教师的设计和提问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说。本课以Kitty一家的迪斯尼乐园之行为主线,教师创设轻松、活泼的语言情境,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体验、交流、互动、合作,快乐而积极。
摘要:随着世界政治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日趋明显,对公民外语素质的要求也日益提升。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使今后的公民能在多元文化的地球村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我们初中使用的牛津英语教材贴近学生和社会生活实际,材料取于生活,用于生活,给人一种自然、地道和具有现代气息的语言魅力。课堂教学是落实知识、培养能力、提升兴趣的主要场所,教学活动是落实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
主持
蒋俭学,中学高级教师,张家港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现任教于江苏省张家港市港口学校。
亲爱的同学,升入九年级,你是否会有一点小兴奋或者小紧张?
在这个时候,初初和你相约在这里,陪你一起阅读,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初初觉得,本单元的文章是值得一读的。4篇选文都侧重描摹自然风光,赞颂自然山水的秀美和神奇,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所言: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翻开语文课本,用心阅读,在我们面前展开的就是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初初还觉得,好文章既是要反复去读,更是要用心去感受的,所谓“吟哦讽诵而后得之”。“吟哦讽诵”是古人读诗喜用的方法,是一种通过声音节奏,感悟玩味作品内在情绪的朗诵方式。它要求有节奏地大声诵读、反复诵读。通过“吟哦讽诵”,我们能感受到的一定不仅仅是作者笔下描绘的山水风情,更能感受到他们的情绪情感,感受到他们的胸襟与情怀,感受到文字背后那一双双深情而深邃的眼睛。
落实到阅读写景抒情的文章,初初有如下建议:
1. 同学们可化身为作者,用作者的口吻去读,去品味语言,去想象文章描绘的画面;
2. 同学们也可以抓住文章描绘的主体和特征,把握作者的情感;
3. 阅读游记散文,一般可先梳理作者的行踪,把握文章的脉络。
好了,初初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和你一起开始本次阅读之旅了。
【第二单元拓展阅读】推荐阅读:
单元阅读拓展教案01-03
2024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拓展11-04
第二单元课外阅读练习10-02
高一英语模块一第二单元阅读教学案06-22
拓展阅读:苦柚11-27
英语协会第二次素质拓展活动策划书06-09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单元目标07-27
四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单元单元备课06-15
第二单元 人间真情07-17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