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资金管理工作汇报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灾后重建资金管理工作汇报

灾后重建资金管理工作汇报 篇1

青川县地处川、甘、陕三省结合部,震惊全国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全县带来了毁灭性灾难。灾区百废待举,群众充满期待,灾后重建资金管理任务十分繁重,资金保障的时效性要求极高。面临新的形势,青川财政干部职工发扬自强自立、顽强拼搏精神,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履行职责,积极主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确保灾后重建资金使用管理快捷、安全、有效,把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的刀刃上,着力解决群众最急、最需、最盼的事情,推动全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立足主动及早谋划面临繁重的灾后恢复重建任务,财政部门积极主动,制度靠前建设,人员及时培训,监督全面跟进。一是及时建立恢复重建工作机构。成立了县财政局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管理领导小组,明确了机构职责,为管好、用好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及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在“5.12”后,县财政局及时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抗震救灾资金管理的通知》、《抗震救灾捐赠款物管理暂行办法》、《青川县浙江援建补助类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加强灾后重建资金管理,出台了《青川县灾后重建项目及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青川县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办法》等文件,从制度上规范了重建资金的归集、使用和监督。三是及时研究政策,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依据。针对资金到位情况,提出了统筹安排重建资金的基本原则、保障重点。中央灾后重建资金控制数下达后,积极与发改部门配合,明确项目资金使用范围,做好预算资金与项目对接工作,对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及时进行梳理、分类,做好资金、项目平衡工作。四是及时落实内部监管责任。完善了局内部目标责任制,把灾后重建任务纳入目标考核,实行局领导、股室联系乡镇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督促检查救灾资金管理和账务管理,实行一定三年不变。五是及时抓好人员培训。10月,县财政局组织全县财政系统职工开展了救灾资金管理暨财会业务培训会。,又先后聘请专家对各乡镇、各项目单位财会人员、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了项目资金管理业务培训,为进一步规范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管理奠定了基础。认清困难重点切入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的特点是数额大、项目多,管理上主要有“三难”:一是统筹组织、平衡安排难。表现在资金渠道多,数额巨大,是以前县级财政支出的十数倍,另一方面资金在总体需求上仍存在较大缺口。目前,调整后灾后重建项目总投资238亿元。已落实重建资金154亿元,其余84亿元,只能通过银行贷款、自筹解决。二是组织实施、项目管理难。目前,调整后全县灾后重建项目总个数有920个。由于项目多,资金渠道多,形成管理部门多,不同项目类别资金安排标准难以相互衔接、相对统一,同类性质的项目因管理部门、实施主体的不同而难以有效地整合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后,要在两三年内统筹组织好资金,并安全有效用出去,困难大、责任重。三是全面跟进、有效监督难。庞大的资金、项目,单独靠一个部门、以日常监督形式不能实现有效监督。由于专项监督工作量剧增,必须建立健全部门间联系协调机制,才能确保灾后重建有序开展。多措并举强化管理针对这些特点,县财政局按照上级有关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管理要求,努力实现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围绕规划保障资金。一是坚持以重建规划为依据,科学制定筹资方案,多渠道筹措资金,做到筹资规模与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使筹资计划与重建时间进度相匹配,使专项资金安排与专项规划实施相统一。二是结合全县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全力做好国家、省、市对灾后重建各项投入的政策研究,全力以赴做好项目申报和衔接落实工作,最大限度争取上级财政对全县灾后重建支持。三是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开支,严格控制非应急性专项支出,挤出财力支持恢复重建。四是全力做好投融资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效应,广泛吸收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恢复重建。五是整合各类资金,搞好资金统筹平衡。大力整合财政贴息、税收减免、国债投资、转移支付等多种财政政策,创新财政投资管理和资金运作方式,全力支持恢复重建。“三专”“三严”强化管理。一是坚持“三专”管理原则。项目资金的使用注重绩效、快捷方便,坚持“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重建项目资金统一在“灾后重建资金专户”中进行核算、实行直接支付。细化了重建资金到项目具体实施单位,明确资金拨付方式和办法,规范资金申报流程,确保资金专款专用。二是资金监管实行“三严”。严格资金使用方向,确保灾后重建资金根据项目规划落实到位,不得随意更改资金用途,不得任意改变或扩大资金使用范围;严把拨付审核关,申报资金时应前期规划落实、手续齐备、程序规范,确保资金安全运行;严明资金拨付时效,做到资金跟着进度走,既保证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又避免资金闲置浪费。对于不按规定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或 []

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各项规定,不按批复的建设规模和标准进行建设,不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相关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财政坚决不予拨款。坚持财政投资评审制度。在加快重建过程中,把灾后重建工程纳入财政投资评审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监控关口前移,扎实开展项目(概)预算的评审工作。确定预算控制价,作为招投标的最高限价,使项目预算更为节约合理。二是

灾后重建资金管理工作汇报 篇2

一、建立灾后重建资金管理机构

对于受灾地区而言, 其灾后重建资金的高效使用以及安全性是最为重要的。因此, 需要建立灾后重建资金管理机构, 对受灾地区的重建资金进行科学管理。公安机关可以成立灾后重建项目管理部门, 设立财务科, 调取财务专业人员负责重建资金的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约束, 例如建立岗位责任制或者绩效考核制, 确保资金管理工作能够落实到每一位财务人员身上。此外, 还要制定一些管理制度, 例如资金使用办法、财务管理方法以及大额资金使用规定等。在配置灾后重建资金时, 必须做好预算管理、监督管理等工作, 保证能够专款专用、安排合理。这样一来, 有专门的机构对资金进行管理且管理制度健全, 灾后重建资金就会得到合理配置, 并且安全性得到提升。在此过程中, 可以采取“先拨付、再结算”的方法, 即对建户数进行初步确定, 按标准进行预拨补助资金, 等所有重建数据全部录入并确认后再结算, 提高了资金拨付的准确性和效率。“先拨付、再结算”措施采用了预算的方法, 对救助资金做了一个分类, 可以清楚地知道是否还有剩余款项, 对于资金的再次筹集也可以提早规划。

二、扩宽资金来源道路

重建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以及市场资金, 因此本文要对政府以及市场资金进行优化。基于新农村标准, 对学校、卫生、道路等公共设施进行重建、基于我国颁布的小康标准对灾后住宅进行重建等过程中, 政府都是处于主导地位。因此, 在灾后重建阶段也要将政府资金放在第一位, 对灾区的经济活动及生产活动进行恢复, 在此过程中主要应用无偿转移模式。同时还需要应用社会市场资金来带动灾区经济, 以“无息债券”的方式吸收普通百姓手头的零散、闲置资金。因为不是盈利性质, 最后能收回成本资金, 还能为灾区人民尽一份心意, 百姓们乐于且容易接受这种形式, 能有效加大重建资金数额。

在资金筹集方面, 不能等待救援, 而要进行自救;不能单纯地依赖政府资金, 而要争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金;不能只发动普通老百姓的善心, 而要让大型企业为国分忧。普通老百姓手上的钱是零碎的, 他们捐赠的每一分每一毫, 都是一个善意的举动, 是他们的良知。作为大型企业, 公司的规模已经定型, 他们可以拿出一部分备用资金给灾区人民解决眼前的困境, 政府对采取该项措施的企业给予表彰性奖励, 如此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相信有不少企业都会拿出自己的备用资金。同时大、小型企业还可以给灾区人民提供工作的机会和岗位, 使灾区人民的生活得到基本的保障, 可以减少国家的财政负担。

三、创新相关机制

主要包括灾害损失审核机制、救助资金投入机制、资金考核机制、内部监督机制以及灾害保险机制等。现详细说明。

(一) 创新灾害损失审核机制。

充分利用现今信息化时代的科学技术水平, 建立所有重建户的数据, 把重建户的家庭成员、身份信息、受损房屋或倒塌情况、资金拨付进度等详细信息输入到网络系统, 并要求主管部门对所有信息进行核实后再确认。还可建立覆盖各职能部门的灾害灾情核查统计制度, 设计开发专门统计软件、完善灾情信息员制度, 建立自下而上的核查机制, 将核查结果作为安排分配的重要因素。

(二) 创新救助资金投入机制。

建立“分级负担和管理”的政府救助资金投入机制。对于灾后资金管理而言, 最关键的是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此时, 可以建立救助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同时还可以建立相关机制, 即与受灾地区相衔接的政府机构, 要建立救助资金的分级负担以及管理机制。现对此进行细致分析:第一, 一些地区若发生特大自然灾害, 例如大型水灾、地震、洪涝灾害、旱灾、雷暴雨灾害等, 则可采取分级负担机制, 对该地所需的救助资金则按照国家、省市的比例来分配;第二, 若该地区遭受的自然灾害并未达到重大灾害程度, 但是能够启动该省的应急预案, 则其救助资金根据该灾区的财务状况和发展水平, 由省市财政部门共同承担;第三, 该地遭受自然灾害等级较低, 则其救助资金由市县财政部门承担。

(三) 创新资金考核机制。

就目前情况而言, 在灾害核查中存在着统计部门繁杂、灾害类型的划分依据不一致、上报的结果无法统一等问题, 造成了同一自然灾害而不同部门统计出来的受灾情况不同, 救助资金的发放标准也就不同。因此我们可以采取救助资金分级负担、分级管理制度。制定经济以及行政方面的处罚制度, 对不听指挥不按规定执行的相关部门, 由上级政府从其收入中扣取, 对主要负责人给予两倍甚至三倍的处罚, 以此来确保救灾资金的分级制度落实到位。

(四) 创新内部监督机制, 加大监督力度。

时常听新闻报道说:“某地的救灾资金送到灾区人民手中, 只剩下了多少。”贪污公款、挪用资金等问题屡见不鲜, 我们会用道德标准来束缚自己, 当在大量金钱面前, 人能抵挡住自己的欲望吗?而灾区人民正急切地等待着这些救命钱。为了确保救灾资金抵达灾民手中, 应加大对内部监督的力度。相关部门应成立一个检查组, 成员由财务、审计两个部门组合而成。基于重建项目具体投资情况以及建设进度, 派遣检查组成员对于项目建设的材料与设备采购情况、项目结算情况以及资金使用情况等予以不定时地审核监督。相关部门的工作情况应及时公布更新, 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施工单位也可以对相关部门进行评定, 使二者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五) 建立并完善灾害保险机制。

在发达国家自然灾害救助中, 保险公司的赔款有时高达80%以上, 而我国的保险公司在自然灾害救助中的作用却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因此, 国家可以建立“国家主导联合商业运作”的保险机制, 将整个国家划分为各个小区域, 按照灾害的频发率和具体情况设定保险赔率, 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对各省给予救助和补贴, 使得灾害保险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并完善。

四、规范会计核算流程

会计核算的主要作用是对灾后重建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详细反映, 是审核工作的基础。为了确保会计核算的主要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并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 相关单位和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都需要有较高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且要建立责任意识, 让工作人员意识到灾后重建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从而提升自身操作技能, 对资金财务管理、工程结算以及会计核算等规定也要进行充分了解。这就需要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以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与此同时, 要为各个单位都安装会计核算的相关软件, 这样能够监督资金使用情况是否符合规定, 其核算流程是否规范以及核算手段是否符合电子化要求等。

五、与银行相互合作, 保障资金畅通

银行能够保障资金的畅通与安全。相关部门、施工单位、银行三方可以达成协议。由银行直接将资金划给核实确认的施工单位, 避免了资金不到位, 工程不能施工的问题。银行在不泄露商业机密的情况下, 协助管理资金。若发现拨付款项违反规定, 则要通知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同时, 在灾后项目重建工作还未结束前, 专项资金不能用于其它项目上。此外, 建立银行监控网, 对施工单位资金支付进行监督。

六、对灾后重建资金进行灵活使用

为节省灾后重建资金, 降低借款所产生的利息, 可采用将履约保函金转变为保证金的措施。具体而言, 即将中标的施工单位为了履约而存入开户行的保函资金转变为保证金, 即将资金存入业主所在的开户行。这样业主可在基于保持合同条款内容的情况下, 灵活使用该笔资金。若该中标单位为施工单位, 则可用于购买备料或者支付工程款。采用这种做法有两方面的好处:其一, 施工单位能够保持原有利益, 且他们更乐于采用这种做法;其二, 业主在项目重建过程中, 可充分利用该笔资金, 不必向银行大额贷款, 利息费用得以节省。经过某些灾区的实践后证明该措施可行性高且效果较好:首先, 能够保证灾后重建资金得到安全及充分利用, 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违规乱纪现象。建设方及施工方都提升了对资金的管理水平, 且支付款项和进行会计核算时都遵照规定, 避免在支付款项时过于随意, 使财经纪律得以有效维持。其次, 能够为今后的灾后重建资金管理提供经验, 可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健全管理制度、加大内部监督力度、建立预防体系, 做好事前以及事中监督。最后, 节省灾后重建的建设资金。如上文所言, 将履约保函金转变为保证金, 能够降低贷款额度, 节省资金。还可促使施工方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对材料和设备的采购以及劳务行为进行规范。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 还能维护民工权益。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 对于灾后重建的资金管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建立灾后重建资金管理机构;第二, 扩宽资金来源道路;第三, 创新相关机制;第四, 规范会计核算流程;第五, 与银行保持合作, 保障资金管理渠道畅通;第六, 对灾后重建资金进行灵活使用。除此之外, 还要注意一些细节: (1) 规范运作, 对于招标方案、文件等要仔细审核, 并将具体情况向财务部门报备; (2) 合理控制资金的拨付环节, 将灾后重建所需资金直接拨给使用方, 在此过程中要杜绝留置、截用等现象, 同时还要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分期拨付制度。这样也便于对资金的监督管理。 (3) 做好审计监督工作。对于每一项拨付资金都要进行动态追踪, 对于资金配置全过程则要予以核实监查, 若有必要则可通过中介机构, 发挥其审计评价之效。一旦在此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 则要立即停止拨付资金, 并将具体问题上报, 经核查后及时采取措施予以防范。受灾地区若能采取以上措施, 并注意上述细节, 则能够对灾后重建资金进行科学管理, 这不仅关乎灾区人们的切身利益及经济发展, 更涉及到全国的民生安稳。

参考文献

[1]郭明建.灾后重建资金管理问题初探[J].财经界, 2011 (14) .

[2]司俊军.加强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管理确保安全、高效使用[J].交通财会, 2009 (9) .

[3]庄天慧, 陈秀兰, 傅新红等.贫困村灾后重建资金投向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四川为例[J].农村经济, 2011 (2) .

[4]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资金优化问题的探讨[J].生产力研究, 2009 (16) .

[5]王凤京, 范嘉毅.论灾后重建中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J].生产力研究, 2012 (6) .

灾后重建资金管理工作汇报 篇3

今年4月11日至12日,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携弟子来黔举行赈灾义演,将在贵阳期间两场义演收入及义演现场拍卖的10幅书法作品收入共计200万元捐赠给贵州省慈善总会,用于贵州雪凝灾区灾后重建。贵州省慈善总会本着对灾区人民负责,对捐赠者负责的态度,通过到灾区实地考察,并依据赵本山先生本人的意愿,确定将这笔捐赠款用于多彩贵州艺术学校修缮今年遭受雪灾损坏的部分基础设施及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用于正安县俭坪乡五星学校、龙泉学校雪凝灾害中毁损设施的恢复重建及湄潭、仁怀受灾严重的部分黔北民居恢复重建以及平塘县大塘镇里中村遭受雪凝灾农房恢复重建项目等。

在今年的雪凝灾害中,贵州省铜仁地区是重灾区,其中石阡和松桃两县受灾尤为严重,为帮助尽快修复在灾害中损毁的学校,贵州省慈善总会决定从中华慈善总会援助款中安排30万元用于石阡县石固乡王家沟小学和松桃县长坪乡长坪中学灾后恢复重建。

今年5月贵州省望漠县和紫云县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导致特大洪涝灾害发生。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损失,其中望漠县打易镇、打王小学在遭受雪凝灾害后再受洪灾冲毁,教学中断。紫云县在雪凝灾和洪涝灾害中部分五保户住房受到严重损坏,灾情发生后,贵州省慈善总会立即向两县进行了救助,紧急购买了50吨大米送往灾区,并经研究决定将天津市慈善协会捐赠的3l万元用于望漠县打易镇打王小学的恢复重建,将中华慈善总会的捐助款中安排50万元用于紫云县建设社会福利院,用以解决部分住房受损五保户的安置。

在今年贵州遭受特大雪凝灾害和四川5·12大地震中,贵州及全国各单位、各界慈善爱心人士踊跃捐款捐物,向灾区人民奉献爱心,谱写了一曲万众一心、抗击灾害的壮丽凯歌。贵州省慈善总会将社会各界的捐赠款物及时在新闻媒体和相关网站上进行了公示,并将捐赠款物全部发放到了受灾地区。将社会各界的爱心及时传达给灾区人民。

7.23灾后重建工作汇报 篇4

7.23特大自然灾害发生以后,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灾后重建的安排部署,全面落实省、市、县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理念,组织人员对全县地灾隐患点进行了逐一巡查、排查,积极向上争取灾后重建资金,严格履行工作职责,现将在我局灾后重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情况

根据7.23的启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干部群众的防灾应急能力,我局迅速编制了《潼关县灾后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宣传培训活动实施方案》。按照方案安排,积极开展宣传培训活动。

1、利用周例会,先后3次对全局职工进行了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培训,既提高了大家防灾意识,也增强了干部职工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2、根据乡镇、村组人员分散,不便集中的特点,从7月下旬起,由主管领导带队,以乡、村为单位,分组分片进行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同时组织举办了一次全县矿山企业负责人培训班,并邀请了相关成员单位参加,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7.23以来,共计发放宣传资料2000多份,制作横幅4条,设立地灾报警点8个,张贴标语300余张。利用短讯平台向地灾成员单位、责任人以及监测人员发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短信20余条,通过以上

形式的宣传,极大地提高了广大群众的安全素质,增强了防灾避险意识。

二、加强领导,及时排查。

7.23特大暴雨后,我们迅速组建排查队伍,成立了由赵永峰局长任组长,盛刚副局长任副组长的灾后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督导组,兵分两路,分别由贺始峰总工带队的南山乡镇组和马智敏副局长带队的非南山乡镇组,对全县区域展开了地毯式排查。同时,我们先后下发了《关于做好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关于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在矿区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通知》、《关于开展汛期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百日行动的通知》和《关于防范应对次生地质灾害工作的紧急通知》等8个文件,适时对我县地灾防治工作在时间、任务和工作要求等方面作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

按照逐乡、逐村、逐点的方法,在各乡镇、村组及企业的参与下,深入细致地进行巡排查,重点对学校、医院、集镇、厂矿、施工场地、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河流沟口、高陡边坡及陡崖等区域进行详细排查,确保了无遗漏、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尤其加大了对人口聚集地及县域内重要交通干线和重要工程建设活动区的隐患排查。各乡镇按照“包村到户,落实到人”的原则,逐村逐户开展实地排查并落实防灾措施。

局领导相继带队到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加大了全县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上的力度。共开展地质灾害巡排查300余

人次,形成正式地质灾害排查记录30 份,为政府及时有效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

同时,按照灾后重建指挥部的统一安排,我局参与了企业自救组和灾区危房统计核查工作。

三、积极争取灾后重建资金。

7.23后,我们一边同全县人民一起积极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一边积极向省市国土部门申请灾后重建资金,目前,已初步落实部分资金。

四、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经排查过程中发现,我县农村多数村寨都存在一个共同问题:靠坡建房、房屋布置密集,排水不当。今后在“实施新农村建设行动计划”中应加以引导,合理规划。

(二)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短缺,这也是老大难的问题,由于国家没有地质灾害防治专项配套资金,地方财力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因此,建议政府设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把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的学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组织开展辖区内地质灾害防御宣传工作,广泛宣传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和各类地质灾害的典型特征及预防措施,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的主动性。

(二)科学防灾,认真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我局与气象

部门密切配合,及时收集气象预报,切实做好应急预防措施,确保防灾工作顺利开展。

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汇报 篇5

中共青川县委 青川县人民政府

(2011年4月)

“5.12”特大地震发生近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尤其是浙江人民的倾力帮助下,在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下,全县人民大力发扬“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青川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一、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胜利 面对特大自然灾害,不屈的青川人民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一是克服了县城重建时间紧迫的特殊困难。县城选址2009年5月底才正式批复,比其他灾区晚了近一年时间。二是克服了建设用地不足的困难。青川是典型的山区县,农民建房找不到宅基地,城镇建设缺少平坝地。靠开山劈地、围河筑坝寻找建设用地,全县新增建设用地3255亩。三是克服了重建任务繁重的困难。青川灾后重建面广量大,全县36个乡镇全部受灾,需恢复重建;全省38个重建重点集镇中,我

2生活困难。广电通讯实现全覆盖,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居民点配套设施加快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农村“五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对农村“三孤”、“五保”人员实行集中供养,城乡低保对象进一步扩面,1.6万城市低保对象、2.5万农村低保对象全部实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建立城乡困难群体贷款担保基金,有效解决困难弱势群体贷款难题。筹集各类教育基金575万元,2920名贫困教师和学生受到资助和救助。着力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公租房、安居房、廉租房全部交付使用。二是各项社会事业成效显著。深入开展就业援助行动,支持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376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连续保持较低水平。农民工转移输出就业5.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86亿元。竹园“智慧岛”教育园区和全县52所学校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县级医院和35所乡镇卫生院设施设备、医疗水平实现整体跨越,230个村级卫生站全部建成,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新农合参保率达97%以上。三是扶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集中连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投入各类资金2.4亿元,启动实施生态小康示范片1个、生态小康新村107个,统筹推进住房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风貌改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扶贫攻坚改造,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四是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深入开展县级领导大下访、乡镇大接访和联系领导包案活动,妥善解决了征地拆迁、安臵补偿、住房保障、质量安全、劳资矛盾等事关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社会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四)实现了重建项目和援建工作的预期目标。截至目前,全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累计完工852个、完工率93%,完成总投资215亿元、占规划任务的90.7%,“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如期实现。同时,加大了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全县共排查出124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完成重大地质灾害治理79处、排危除险168处、避让搬迁434处,完成监测预警网络建设492处,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浙江举全省之力援建青川,全体援建干部克服重重困难,发扬“四个特别”、“四不怕”精神和“五干”作风,坚持科学援建、高效援建、安全援建、廉洁援建,为重建美好新青川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洒下了辛勤的汗水,累计完成援建项目547个,完成投资86亿元,援建项目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浙江对口援建工作圆满完成。浙江省及其44个市县与我县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援建长效机制逐步建立。

(五)实现了经济持续向好发展。2010年,全县GDP实现15.94亿元、增长17.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41亿元、同比增长14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1%,农民人均纯收入新增507元、达到3871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新增1506元、达到11723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8%。一

6坚决查处各种危害软环境的行为,大力营造企业发展良好氛围。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农业强县战略。大力推进山珍食用菌、茶叶、生态水产、干果油料等特色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产业基地。瞄准大城市,以富民为目的,大力发展风景林产业,强力推进“银杏富民”工程,农村群众每人栽植10株银杏树,力争两年内全县完成220万株银杏树栽植。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提升示范带动,促进农民长期持续增收。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通过美化县城、完善功能、开发竹园、活乡强镇,逐步实现城乡统筹、均衡发展。二是建成生态旅游强县。坚持“突出生态特色,打造精品景点,开发旅游产品,完善服务体系”的思路,注重旅游资源开发的民族性、地域性及独特自然山水风貌,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加快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开发旅游特色产品,形成产业开发链,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产业跨越发展。三是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诚信社会,做到政府带头讲诚信,企业自觉讲诚信,社会人人讲诚信;提高社会文明素质,开展“感恩奋进、回报社会”主题教育;建设廉洁政府、廉洁社会。

灾后重建资金管理工作汇报 篇6

灾后重建工程管理工作汇报

根据本局农村配网现状,按照农网项目库的轻重缓急,结合灾后重建计划资金,2010年,本局农网灾后重建第一批项目计划资金1994万、第二批项目计划资金130万,共计灾后重建工程资金2124万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10kV主线路卡脖子,台区低电压以及线路设备陈旧老化等问题。在上级农电部的精心帮助和指导下,通过我局各级人员的共同努力,所有工作有序推进,目前灾后重建第一、二批项目已全部竣工完结。

本局辖区面积1321平方公里,多为山区,而灾后重建工作点多面广,较为分散,为确保工作现场安全、规范,我局进一步强化了三级安全保证体系的建设以及对中标施工单位标准化作业的交流和培训,明确了农电科、供电所以及各级安全保证体系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了工作范围和工作界面,使我局灾后重建工作思路清晰,有安排、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

工程规范管理方面采取的主要办法是:提前谋划,超前控制,定人定责,过程管理。

1、下发电司【2010】38号文件,成立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加强管理,落实责任;

2、设专人对合同、资料、各类手续进行专项管理;

3、加强规范化管理力度,稽查科督促检查资料的归档和完整性;

4、每周组织农电、安监、财务、物资、稽查科对灾后重建的进度、难点进行分析。

施工现场规范管理采取的主要办法是:除了依靠安监科的强力现场监督外,还在农电系统范围内抽出15名技术能力、责任心强的人员,成立了农电现场工作督察小组,其主要目的就是对各施工作

业现场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进行指导监督,不走形式,确保安全生产上不出丝毫差错。

一、物资及财务管理方面

灾后重建工程项目时间紧、任务重、工期紧张的矛盾突出,物资管理渠道的畅通是加快工程进度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障。为此,我局在今年的物资管理工作中,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物资供应部门主动服务,积极协助项目主管部门制定物资需求计划,提前掌握项目物资需求信息,改变过去计划下达后才开展工作的惯例,缩短了物资工作进度,同时避免了计划的不准确造成物资的库存积压,拖延施工进度;

2、稽查科、法律事务人员与物资供应部主动衔接,在物资的采购程序及合同会签等方面紧密衔接,严格把关,确保物资采购管理工作严格、规范;

3、强化与局物流服务分中心、供应商、施工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及时做好物资验收、领用、出库等手续审批工作,保障工程物资管理各环节的闭环畅通。

严格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启动款、进度款等资金支付严格执行审批制度,由经办人员、项目负责人、主管领导和局长审核签字,并附相关合同、开工和工程进度报告等相关资料,确保灾后重建资金的使用规范、安全。严格审核资金量与工程量的完成情况,确保工程推进有序。

二、农网灾后重建工程项目管理方面

我局今年农网灾后重建工程项目共两期 2124万元资金,工程量为:新建、改造10kV线路50.5Km,新建、改造低压线路128.8Km,更换、新增配变84台。

一、二批灾后重建工程设计、监理、施工合同等全部按规范签订。

就农网灾后重建工程要求高、进度快,施工难度大等具体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针对性措施:

1、狠抓施工安全管理,做到三个百分之百。一是灾后重建工作百分之百列入计划,杜绝无计划开工;二是所有工作票百分之百实行双签发,对施工难度大的工作点按照分级查勘制度实行分级查勘;三是所有施工现场农电督察队百分之百全过程蹲守,对不满足施工条件的一律不准开工。

在今年8月份,将我局农网灾后重建工程及相关事宜向县委、政府进行了专题汇报,引起了政府高度重视,并得到了大力支持。县政府专门组织全县21个乡镇主要负责人召开工作协调会,设立乡镇专人负责联系,保证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受农民阻挠,不因青苗赔偿等问题影响施工进度。

2、本局局灾后重建第一、二批项目编号21个,子项目88个,我们严格按照典型设计与设计图实施,本局局特别要求分子项目单列合计与项目编号汇总,做到项目编号与子项目资料细化准确,查阅可逆层次清晰。隐蔽工程与监理紧密配合,结合图文说明,充分完善竣工资料。

3、加强工程进度管理。按照市局的统一工作进度安排,我局内定工程推进进度表,每周进行全方位过程分析。严格审查施工方的施工计划、人员安排、安全技术措施的合理性,要求施工作业单位倒排工期,每天汇总汇报工作量,当天的工作当天了结,同时对施工单位作业现场的组织、技术措施进行实时掌控,确保灾后重建工

程按时间节点推进。

4、严格废旧物资管理。各项目部门确定专人,每天对施工单位拆除废旧材料进行跟踪,检查督促废旧物资退库情况,物资部门根据当天的拆除计划表,清点退库物资,签字确认,并在库房内划定区域,存放灾后重建废旧物资。严把施工剩余物资及废旧设备、材料的回收入库、登记建卡工作,做到帐、卡、物一一对应,巩固废旧物资管理效能监察的成果,确保国有资产“颗粒归仓”。

5、严把工程质量验收关。配合工程监理,及时组织农电科、供电所、施工单位对完工工程进行工程质量验收,同时完善新投、异动手续,更新运行单位的基础台帐资料。对施工不规范、不符合技术要求、与设计方案不相符的督促施工单位限期整改。

6、工程资料管理。工程资料管理是农网灾后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局认真组织了对相关文件的学习,在过程中比照文件,按要求执行。农电科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从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各环节的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归档。特别要求管理人员对工作现场的取证资料完整。做到工程完工,资料档案同步完善。

灾后重建资金管理工作汇报 篇7

树立健康、效率、科学发展的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是从事管理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在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思想意识。它贯穿于管理全过程,渗透于全部管理行为中,决定着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效果。高校在灾后重建的基建项目管理过程中,要树立健康、效率、科学发展的管理理念。“健康”理念,意味着“阳光”重建,避免腐败、渎职行为,严格按照国家及省市关于基本建设、灾后重建的相关法律法规来执行,真正做到敬业清廉。“效率”理念,是指在管理过程中注重时间、投入和收益的管理,以积极的心态,消除惰性,遵循客观规律,认真规划,不断反省、总结和归纳。“科学发展”理念,是指在恢复建设过程中,应把灾难损失恢复与高校长期的建设、发展目标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素质。

不断加强制度建设

灾后重建是一项新的、特殊的工作。高校要加强校外制度和校内制度建设:校外制度主要是指国家、省、市、行政主管职能部门关于灾后重建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指示、规定,对于这些指示、规定,高校要按照了解、掌握、运用的步骤,结合具体基建工作进行操作,做到有章必依;校内制度主要是指通过组织行为,改进原有规程或建设新规程,在实施过程中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不断检验和完善制度。应分别在设置机构、建立管理体系、具体实施办法、专项经费管理、现场管理、审计监督、具体岗位职责等方面制定一系列规范性制度文件,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内容对灾后重建的管理提出具体的要求,以保障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都按照有计划、有分工、有落实、有监管的原则进行,克服随意的、个人的、短期的行为,保障各项工作责任分明、运转有序、管理高效。

建立专业强、素质高的管理队伍

一切建设管理工作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人来完成,高校在灾后重建的队伍建设中更应注重以人为本,发挥个人的特长和才能。一方面要依靠原有的基建管理人员,充分利用他们的基建管理经验,把工作经验与特殊时期的各项新要求相结合,在工作中注重调动积极性;另一方面,充分运用高校土建学科这一专业优势,抽调部分专业教师参与灾后重建工作,这样既可弥补管理人员不足的欠缺,也可把专业教师的前沿学科知识运用到灾后重建工作中。如西南科技大学在灾后重建的管理队伍建设过程中,注重“老带新”、“新促老”,把丰富的管理经验与新的专业知识相结合,通过每周组织的管理例会等各种平台,让管理人员就灾后重建过程中出现的新技术、新材料等各种具体问题进行讨论,既解决了实际工作问题,又提高了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从而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源保障。

优化组织机构

灾后重建的时间要求紧迫,高校不可能全部重新搭建新的组织机构,只能以现有的组织机构为基础,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以便于发挥高效的管理职能。

西南科技大学初期的组织机构是:主管校领导全面协调灾后重建工作;基建处领导牵头实施灾后重建工作的总体规划、具体组织和安排;总工办负责灾后重建工程的技术、经济管理和审核;综合科负责与学校内外部门联系、项目立项及招投标、档案管理、后勤保障等;工程科负责与设计、监理等单位配合,分项目组织实施工程。在灾后重建初期,西南科技大学整个灾后重建工程的机构组织与原组织一体化、机构设置的管理层次清楚,从上至下的工作职责明确,各个机构各司其职,符合机构设置目的性、精干高效的原则,在管理过程中较好地起到了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职能。从可行性研究报告、总项目的立项批复,到每个子项目的报建、规划、设计、审图、勘察、招投标、具体开工实施,每个环节都安排人员组织实施,保障了灾后重建工作顺利实施。但在运行过程中,该校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在明确职责的情况下,协调性不好,各科室、各项目之间存在互不通气的现象。整个工作流程虽然从上到下层次清楚,但是从下到上的资料汇总、数据闭合、整体运行状况掌握起来较困难。

灾后重建资金管理工作汇报 篇8

___镇辖区内有2座千亩圩堤——___圩堤、___圩堤,1座小(一)型水库,7座小(二)型水库。当鄱阳湖水位达到警戒线19米,我镇即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防汛当中,抓好防汛巡查排险除险等工作,由于今年洪水来势凶猛,根据省市县防指文件相关要求,我镇两座圩堤全面泄洪。进洪受灾后,镇党委、政府始终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积极开展受灾群众转移安置、防疫消杀、灾后自救、“六稳六保”和脱贫攻坚工作,确保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极尽全力降低灾害的损失。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标对表,从严从紧抓好抗洪抢险工作

(一)工作落实情况

自防汛工作开展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防指等各部门的悉心指导下,镇党委、政府始终将责任扛在肩上,带领全体党员干部与洪魔斗争。镇党委书记担任东风圩堤的副指挥长,镇长任左桥圩堤的指挥长,其他班子成员及一般干部按照安排在圩堤上值守、巡查、抢险。

按照要求行洪后,镇党委政府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开展救灾和灾后重建等工作,明确分工,确定职责,围绕防汛值班值守、核灾救灾、灾民转移安置、灾后恢复生产自救、灾后重建、救灾物资的申报发放、贫困家庭和人口的救助、灾后环境整治及防疫等8个方面,有序开展工作。

(二)物资储备情况

4月份进入汛期后,我镇就开始为防汛做好准备工作,圩堤、水库清杂到位,砂石、编织袋、三色布等防汛物资提前提前采购到位,同时投入资金___万余元在两个圩堤上搭建了___个值守点,架设通电线路___公里,为防汛工作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巡查排险情况

全镇防汛工作开展以来,我镇和县乡两级责任单位的防汛干部日夜坚守东风、左桥两个圩堤,严格按要求进行巡查排险,镇纪委牵头的督查组每日对值守情况进行督查。至7月11日行洪时,共发现出险点___处,处理险情___余次,确保了两座圩堤的安全。

在做好圩堤防汛工作的同时,镇党委政府也密切关注山塘水库汛情,每座山塘水库都有专人巡查,水位高时及时开闸放水,如发现险情第一时间上报,并按预案进行处置,确保了水库安全。

二、精准规范,从实从细做好减灾救灾工作

(一)转移安置情况

我镇共转移群众___X户___X人,其中___户___人集中安置在长红、亮星村小两个集中安置点,每个安置点都按“八有”要求配备,保障了安置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村干部每日到安置点了解群众需求,并做好思想工作,确保无人私自返回原住所居住。

(二)核灾报灾情况

灾情发生后,镇安排专人对全镇灾情进行汇总,要求各村据实上报,不得漏报、虚报。7月11日水位超历史最高水位,我镇___个行政村有___个受灾,梅堂村委会四房查村、港头老街村等部分自然村全村被淹。共有___X户___X人受灾,其中贫困户___X户___X人;紧急转移___X户___X人,其中集中安置___户___人;农作物受灾面积______亩,水产养殖受灾面积___X亩,良田损毁___亩,其中贫困户产业受灾种植业___亩,绝收___亩,水产养殖受灾___亩;受灾房屋___X户,其中贫困户___户,倒塌房屋___间;道路损毁___X米,桥梁损毁3座,水利设施损毁___处,直接经济损失______余万元,其中农业损失___X万元,基础设施损失5186万元,群众家庭财产损失______万元。

(三)救灾款物管理

灾情发生后,镇村干部通过微信等方式向在外能人志士介绍受灾情况后,许多乡贤通过个人、企业或者商会的形式为我镇捐资捐物,为家乡救灾工作奉献一己之力。

共收到社会捐资___万,各部门下拨及社会捐物约___万元,已按程序全部发放到位,镇村两级全部建立台账。救灾资金___X万元正在按照“户报、村评、乡审、县定”步骤进行分配,各村按照省市县文件要求正在制定分配方案。

(四)防疫消杀情况

在抓好防汛工作的同时注重抓好防疫工作,镇党委政府安排镇分管卫生防疫的领导牵头在镇卫生院召开专题会议,对各村村医进行防疫消杀工作专题培训。村委会和村级卫生机构每天对退出洪水的区域进行消杀,对集中安置点的群众进行体温测量,对居住点定期进行消毒,杜绝疫情发生。

(五)服务保障情况

因圩堤进洪,我镇集镇老街、都中公路道路受淹进行管制,为方便周边十余万群众的出行,镇党委政府同县公路部门一起安排船只免费运送过往群众,累计运送群众4000余人次,对道路被淹村庄临时安排船只开辟简易山道,确保群众出行安全,督促供电、供水部门抢修设施,保障用电用水安全,加强防溺水宣传教育及智障人员管控,杜绝溺水事件发生。

(六)灾后重建情况

按照“一堤一策”的要求,对我镇两座圩堤分别编制了《圩堤退水期管理和圩堤内生产自救方案》,对圩堤巡查、安全管理、险情处置、内湖排涝、水环境保护、生产自救等工作设计了预案,确保退水期圩堤安全。

我镇油茶、小龙虾等产业和早稻、水产养殖在此次洪灾中不同程度受损,镇扶贫站、农技站已对受灾情况逐一进行了核实,积极与保险公司对接,申请农业保险理赔,全镇早稻大户投保面积___X亩,赔付___万元,散户投保面积___X亩,保险公司正在查勘,虾稻共作___X亩,已落实赔付360元/亩,赔付资金___X万元。对退出水面的农田正组织开展自救,抢收早稻面积___X亩,发放粮种___万斤,坚持水退到哪里,种到哪里,已抢种晚稻面积___X亩。并加强技术指导,力争将损失降到最小。

对洪水退出的区域,镇党委政府及时安排各村委会联合___公司对垃圾进行清运,杜绝垃圾成堆现象。对损坏的道路、桥梁和水利设施能抢修的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抢修,目前已抢修水毁公路1.7公里,同时申报水毁交通项目资金1564万元。镇执法队负责协助集镇被淹商户及时清运垃圾,恢复环境,确保集镇经济运转。目前我镇集镇受灾商户已全部恢复营业。

三、科学调度,从优从速统筹落实各项工作

(一)脱贫攻坚工作

一是做牢四道保障。

对全镇___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落实教育帮扶政策;村卫生室、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全覆盖;加大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四类对象危房改造力度,彻底消除住房安全问题;通过安装自来水或签订供水协议,实现了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全覆盖。

二是做实两业扶贫。

在产业扶贫上形成了百亩油茶行政村全覆盖基础上今年计划申报100万元项目资金对油茶基地抗旱设施项目进行改造。在就业扶贫上,目前已有______人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县外___X名,县内___X名其中___名贫困劳动力在就业扶贫专岗实现本地就业)。

三是做好普查准备。

1、成立普查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该项工作;2、加大增收途径。通过筑牢保障、增加光伏专岗等方法7月份全镇贫困户收入测算全部超过6000元;3、细化扶贫政策。因户施策、因地制宜,全面细化十三五期间所有贫困户的帮扶政策。目前正在按照普查工作要求,《行政村普查表》、《贫困户摸底表》和《入户宣传卡》已全面完成初稿,正在进行数据核查。

(二)人民武装工作

一是选优择强,提升入伍青年质量。

通过营造氛围、入户摸排、宣传发动等方式引导优秀在校大学生、大学毕业生参军入伍。

二是走访慰问,营造拥军优属氛围。

临近建军节,我镇对现役官兵家属及退役军人家庭进行了走访慰问,并召开座谈会,感谢其为国奉献。同时,引导群众观看官兵抗洪抢险视频,激发群众爱国热情。

(三)环境整治工作

在做好洪水退出区域垃圾清理工作的同时,全面开展铁皮棚整治,整治率达到85%,持续开展闲置宅基地整治、畜禽圈养整治,落实长效管护措施,同时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使我镇环境整治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四)厕所革命工作

灾后重建资金管理工作汇报 篇9

一、灾后重建基本情况:

(一)灾后重建资金落实情况。到目前为止,列入灾后重建规划75个单位建设项目中,已落实重那一世小说网 http://建资金52624.47万元,(中央资金25183万元,国债资金1280万元[含拉动内需国债项目392万元],河南援建资金22845万元,社会捐赠资金3290万元,自筹26.47万元)。68个村卫生室建设落实建设资金575万元。

(二)灾后重建进展情况。卫生系统列入灾后重建规划75个单位103个建设项目中,项目已竣工的30个,已开工建设51个,正在进行立项等前期准备22个。上述项目中,河南援建资金的项目共计38个,现已全部开工建设。拉动内需国债项目由绵阳市统一采购配发。落实资金的68个村卫生站重建中,项目已竣工的29个,正在进行立项等前期准备39个。

二、主要做法:我局在抓好卫生系统灾后重建工作中,坚持“用好援建资金,依法科学重建”原则,落实“九项措施”,忠实履行职责,扎实推进灾后重建。

(一)健全组织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市卫生局机关、市直医疗卫生单位、乡镇卫生院,从上至下,相继成立了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负总责,确保灾后重建工作组织实施。为确保重建项目的有力推进,加强项目实施和监督,我们从市直医疗卫生单位抽调专人,充实重建队伍,(二)加强政策学习:灾后重建是一项任务重、政策性强的工作,市卫生局灾后重建领导小组组织并要求全市卫生系统在重建工作中要加强政策学习,领会重建精神,坚持依法办事,认真履行职责,高质完成任务,确保不走弯路。

(三)实行工期倒排:各项目单位将整个建设任务合理分配到每月,并编制倒排工期表,经项目业主签字同意后报局项目办。该表是督查各单位重建工作进度、年终目标考核的主要依据。为确保按期完成重建任务,我们将灾后重建工作纳入2009年目标考核,建立局领导分片联系责任制度,设立《卫生系统灾后重建工作进度栏》,把项目工作进度及时直观地反映出来。

(四)领导联系包片:为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工作,市卫生局建立了局领导分片联系医疗卫生单位灾后重建工作机制,落实五个责任片区,督查结果报局重建办汇总,并形成督查报告报相关部门和局党委。

(五)召开项目例会:每周召开一次项目推进例会,通报情况、分析问题、添加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六)落实逗硬考核:为确保按期完成重建任务,我们将灾后重建工作纳入2009年目标考核,对灾后重建工作实行周报告、月汇总制度,同时对各项目单位灾后重建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按月逗硬实施考核,严格落实问责制。实行一票否决,对重建工作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和奖励。

(七)实时廉政监督:灾后重建涉及项目多,资金多、程序多,在重建过程中,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的原则,市卫生局纪委在各个环节中,严格实行纪律监查,防止在重建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违纪行为发生。在认真贯彻落实“两个加快”的同时,我们努力做到“廉洁重建、阳光重建”,确保灾后重建“一身清”。

(八)派驻业主代表: 在重建项目逐步进入施工阶段,我们聘请有资质的项目质量监督人员,做为项目业主代表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等进行现场监督。

(九)加强质量监督:加强项目施工质量安全管理,规范施工行为,提高管理水平,杜绝安全隐患,切实发挥援建资金最大效益,是灾后重建的核心。我们坚持“用好重建资金,依法科学重建”原则,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坚持把“建设优质工程,打造精品工程”贯穿质量监督管理全过程。认真处理好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的关系,严格遵循建设程序。

三、存在问题、困难:

(一)中标单位及代理机构不能得到有效制约。一些代理机构及投标单位在中标后,由于缺少必要的制约,致使项目推进缓慢。主要表现一是代理机构服务滞后。例如:新安、三合卫生院新建项目代理机构——四川建科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标后在业主几次通知下都不能按时到场商定代理事项。二是个别施工单位中标项目较多,实力较弱。比如四川金峰建筑有限公司在**中标项目就有8、9家之多,导致不能按时履行投标承诺,致使工期延误。

(二)项目前期工作程序多,手续较为繁杂。一是项目要真正开工建设,需经过规划、可研、立项、审批、资金落实、选址、征地、环评、勘测、设计、招投标等一系列严格的程序,而每办理一道程序的手续都较为繁杂,不是卫生单方面努力就能解决,这一点尤其是在需新征地的项目上表现尤为明显。二是卫生建设项目专业性强,流程及功能要求较为复杂,设计周期较普通建筑要长,且每个项目的初设方案还需报上级卫生建设项目专家组进行功能评审,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三是重建项目的资金较大,大都超过了

逆隋 异界太极眼 狐色生香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比选的限额,需公开招标。按照招投标法,整过公开招标过程至少需35天。因此,办理项目开工前期准备工作的时间一般超过整个项目建设周期的三分之一。

(三)资金落实时间不一,项目资金不能全市统筹。我市卫生系统虽然在2008年7月份就按照国家的相关建设标准和建设指导意见做了全市所有卫生项目的重建规划,并上报国家发改委批准。但重建资金的安排、到那一世小说网 http://位时间都没有一个具体计划,致使项目单位在开展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时底气不足,延误开工时间。因项目业主不一(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的业主为当地乡镇政府),河南援建资金和捐建资金不能在全市调剂、统筹使用。

(四)项目管理体制运转不够协调。一是由于项目业主不同,出现多头管理现象。二是部份捐赠项目捐赠方对建设的程序和标准要求不一。比如由香港红会捐建的雁门中心卫生院、枫顺乡卫生院等由于该会领导变更,致使前后要求不一,出现项目设计变更频繁等问题。三是项目推进中多部门协调配合机制不健全,在项目推进中各主管部门都按照自己职责进行管理,不能高效地协调配合。

(五)已实施的灾后重建项目难以达到调整后的新抗震设防要求。2009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正式实施,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作出了新要求,将七度设防提高为八度设防,将直接增加约200元/平方米建设成本,且修改原设计方案需要一定的时间。(六)服从政府大局,个别项目推进整体较慢。由于规划选址调整,一些项目在计划推进中不能如期进行,前期初设等工作不能如期进行,导致项目推进速度缓慢。中原爱心医院按照市政府节约用地要求,我们已请设计院在不影响现在有建筑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规划调整。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规划选址几经调整,项目仍处于选址阶段,前期所做的初步设计方案也因此需要重新进行。

(七)农村卫生院职工周转房未纳入灾后重建规划内容。农村卫生院特别是山区卫生院需要提供基本生活、值班等条件,才能留住人才,故建设职工周转房确有必要。

四、下步打算:百年大计,质量为先。在继续抓好卫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我们将坚持把“建设优质工程,打造精品工程”贯穿质量监督管理全过程。认真处理好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的关系,严格遵循建设程序。在项目招投标上,继续严格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灾后重建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的通知》精神,依法订立规范合同;在建设管理上,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采取“领导包片联系、召开项目例会、实行工期倒排、派驻业主代表”等措施,实时进行监督管理;在资金管理上,按照《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审计工作方案》要求,设立专门、规范的基本建设财务账目,加强日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按照批准建设内容使用资金,确保援建资金专款专用;在安全管理上,严格落实项目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各项规定,做到机械设备完全受控,施工现场工完场清,材料堆放分类标识,易燃易爆专人管理;在纪律监管上,严格按照国家工程建设程序和规定进行操作,局纪委在各个环节中,继续实行全程实行监督,坚决做到“廉洁重建、阳光重建”,确保灾后重建“一身清”。灾后重建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我们将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把科学重建贯穿到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中,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努力把各项工程建设成为民生工程、德政工程,以良好的工作业绩和优良的建设质量完成灾后重建任务。

灾后重建资金管理工作汇报 篇10

一、发达国际建立救灾管理体系的主要做法和相关经验

1、美国救灾机制的一体化管理

美国是一个易发地震的国家, 5 0个州中有4 3个处在地震高风险地带。地震每年给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 4亿美元。为了应对地震和其他灾难, 美国不断完善一套以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为中心的一体化救灾机制。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 美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1 9 7 9年, 卡特政府组建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 将原本分散在不同部门的救灾机构整合起来。如今, 联邦应急管理署隶属国土安全部, 总部设在华盛顿, 在全国各地建有办事处, 4 0 0 0人随时待命应对灾害。联邦应急管理署的中心任务是保护国家免受各种灾害, 减少财产和人员损失。这种灾害不仅包括飓风、地震、洪水、火灾等自然灾害, 还包括恐怖袭击和其他人为灾难。最终形成一个建立在风险基础上的综合性应急管理系统, 涵盖灾害预防、保护、反应、恢复和减灾各个领域。

根据美国国会1977年通过的“减少全国地震灾害项目”, 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负责协调联邦、州、地方政府以及民间的防震减灾努力。其口号是:地震总会发生, 灾难可以避免。在该项目下, 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负责地震工程标准的研究与发展, 全国科学基金会广泛支持地质科学、工程学和地震对经济社会影响的基础研究。美国地质调查局负责对地震起因的研究和地震灾害评估。“减少全国地震灾害项目”是联邦政府一级的防震减灾规划, 各个州和地方政府另有相应的应急救灾计划。1994年, 洛杉矶北岭地区发生6.7级地震后, 地方警察、消防队、医疗急救等部门首先前往救灾, 并上报州政府。加州的应急事务办公室对灾情评估后, 派出本州救灾力量, 并上报联邦政府。时任总统克林顿宣布北岭地震为“重大灾害”, 联邦应急计划随即启动。由联邦应急管理署牵头, 联邦政府机构分成1 2个紧急救助部门负责救助。除了政府力量, 洛杉矶警察局和红十字会平时还进行平民志愿者救灾训练, 这些志愿者成为救灾力量的重要补充。

2、加拿大救灾体系日趋完善

加拿大是北美公认的自然灾害多发地区, 多年来的努力应对和实践总结, 使得该国建立并健全了一套完善的应急救灾体系。今年初, 加拿大东部地区发生的大雪也是历史罕见的。但是, 加拿大各地政府已经积累了对抗雪灾的丰富经验, 并形成了一套较为高效和系统的应急对策。在加拿大, 及时清理积雪, 保障道路畅通, 责任主要在各省市政府。其中, 省政府负责辖区内高速公路, 市政府负责市内道路, 但位于国家公园内的高速路路段则由联邦政府负责。据统计, 加拿大

全国每年清雪费用高达10亿加元 (约合人民币71.7亿元) , 各级政府也都有专门的年度清雪预算。各省市都常设清雪机构, 与私人清雪公司协作防灾。而且, 私人公司的效率往往更高。相对而言, 国营公司往往费用过高, 服务不到位。最可怕的是, 国营公司会在关键时刻罢工。有时, 联邦政府不得不采取强硬手段禁止他们采取要挟的手段增加工资和福利。加拿大清雪基本靠机械化作业, 每个城市都配有系统的清雪设备, 如铲雪车、撒盐车、融雪车、扬雪机、运雪车和除冰车等。其中, 铲雪车又可分为主路铲雪车和人行道铲雪车。而撒盐车使用的盐视不同情况有干湿之分, 成分也不同。

2008年初, 我国南方发生雪灾, 有报道说南京曾买过一台加拿大产的扫雪车, 但被闲置了1 0年, 今年被派上大用场了。加拿大也有类似的情况, 有几年没下大雪, 那些私营公司就亏大了。于是, 政府就做些适当补贴, 毕竟人家靠天吃饭, 不是旱涝保收的。但即便如此, 私人公司还是比政府养着扫雪公司划得来。最主要的原因是私人公司工作起来更认真, 也更吃得起苦。在加拿大, 清雪不仅有轻重缓急之分, 还有时间要求。最优先清理的道路往往是高速路和城市主干道, 其次才是高速路辅路、公交路线和有坡路段, 最后是其他街道。一般而言, 高速路和主干道上积雪, 一般要求在雪停后2小时至4小时后完成清雪;高速路辅路和公交路线在雪停后4小时至6小时完成清雪, 而其他道路最迟也不能超过雪停后24小时。从每年12月到次年3月, 都有专门人员会紧密跟踪天气预报, 并在所辖范围内2 4小时巡逻, 实时监控路况, 一遇紧急情况, 启动相应方案。

3、日本防震基本原则确保学校安全

日本防震有一个基本原则, 就是“学校是第一避难所”, 所有的房子都可以倒, 学校的房子不能倒。为什么日本会把学校作为第一避难场所?这要从1923年的那一场关东大地震说起。当时的日本学校建筑, 大多是木结构或砖瓦结构, 与现在中国部分农村学校的情况相似。但是, 关东大地震导致不少学校教学楼倒塌, 学生集体遇难。当时的日本政府从中吸取了教训, 以“学生的生命维系着国家未来”为最高原则, 规定学校教学楼必须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而在1923年,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最新的建筑模式。从那时开始, 学校便成为每一个地方最牢固的建筑, 自然也成为了地震后灾民的第一避难场所。学校之所以能够成为第一避难场所, 除了它有牢固的建筑和体育馆、教室等空间可以供灾民避难休息之外, 还有两大功能, 那就是:因为学校大多有操场, 可以作为直升机的停机场, 也就可以成为一个救灾中心。加上灾民都集中在学校里避难, 所以也便于集中救助。另外一个就是成为受灾程度的判定基准。学校教学楼受损程度往往会成为政府判定当地受灾程度的一个主要标准。假如教学楼都倒塌了, 那就意味着这一场灾难严重得超乎想象。

1 3年前, 神户大阪地区发生了7级地震, 这次地震造成了6434人死亡, 其中也有几栋教学楼倾斜倒塌。由于地震发生时, 刚好是早晨, 学生们还大多在家, 所以没有发生教学楼倒塌压死学生的惨剧。但是人们也很快地发现, 私立学校的教学楼很少有损坏的迹象, 而公立学校的教学楼却受损严重。日本文部省 (中心政府教育与文化主管部门) 经过调查发现, 私立学校的教学楼的抗震强度几乎都超过了文部省规定的抗震基准, 而公立学校在抗震设计和施工上, 有一半学校没有达到文部省规定的基准。为什么会出现这一个问题?调查后发现, 日本的私立学校的收费要比公立学校高, 教学质量也相对要比公立学校好, 所以, 私立学校很注重校舍的设计和抗震。而公立学校是由地方政府出钱、文部省适当补贴的办法进行建设的。在地方政府财政紧张的情况下, 这些公立学校的校舍相对于私立学校来说, 就要简单许多。阪神大地震之后, 日本政府开始实施“校舍补强计划”。根据这一计划, 全国各中小学校全面进行一次抗震检查。根据检查结果, 对不符合文部省最新抗震要求 (抗震要求为7级) 的学校立即进行补强施工。

二、我国防震抗震的综合管理和知识普及

1、建立和健全国家防灾应急的综合管理体系

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往往突然降临, 灾害巨大, 损失惨重。以我国为例, 2003年的非典流行和2008年的南方地区雪灾, 泼及面积之广和经济损失之巨大至今让人记忆犹新。此次影响大半个中国的四川汶川重大地震灾害事件, 更是在约8万人死亡的同时造成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数千亿元, 它再一次对打造我国的防灾应急综合管理体系提出了紧迫要求。国家公共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自然界或主要由自然界引起的问题, 如地震、海啸、水灾、台风、冰雹等气候、天气、地质灾害;第二类是由社会人文因素引发的突发灾害, 如恐怖与暴力、经济犯罪、信息网络犯罪、战争等;第三类是自然和社会两种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而引发的突发灾害, 如动植物疫情、人类传染性疫病、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危险品安全事故、生产安全事故、交通安全事故、消防安全事故、环境卫生安全事故等。

我国防灾应急综合管理体系只有未雨绸缪, 才能在重大公共突发事件来临时不慌不乱。首先, 重中之重是抓指挥体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及其日常办事机构市应急办, 应仔细核实指挥人员和专家队伍, 定期向民众发布指挥机构动态信息, 经常进行模拟实战演练, 以检验是否已具备协调和处理能力。同时, 还应检验省、市、县政府联动的应急指挥能力。其次, 应当狠抓应急管理机制。要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方便统一指挥、分类分级处置的应急信息和处置平台, 发布透明、准确的权威信息, 以便于领导者指挥和避免民众恐慌。同时, 还应抓好各类预案建设。全国应急联动中心除履行应急联动处置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事件的责任外, 还应担负组织卫生、安监、民防、海事、建设交通、环保等部门以及各区县政府和区域行政主管机构对特大或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先期处置的职责。最后, 应抓好应急管理体系中的保障、监督环节。国家有关部门要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通信保障等工作。救灾资源要常备不懈、合理分布, 一旦紧急需要就能快速、经济地调用。日常电话、手机短信、无线宽网、卫星电话等渠道, 以及陆地、空中、水路的救援运输方式都要有应急备份, 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至少能保证一个畅通的方式。同时, 在经常性地开展对市民的自救训练之外, 还应注重城市基础公共设施、房屋质量、消防设施等的高标准建设和定期检验。此外, 还应严格执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或者失职、渎职、推诿扯皮行为的, 要依法追究责任。

2、在搞好灾后重建工作的同时加强抗震知识普及

在举国上下大力支援下, 汶川地震的抢险阶段很快就会结束。灾后重建, 即将展开。据中国地震信息网介绍, 有地震记载以来, 汶川震中附近200公里范围内曾发生过8次7级以上地震。而我们的不少地区都像汶川一样处在地震多发带上。人多地少是我们的国情。把地震带上的群众全部迁走?显然难度是相当大的。因此, 现实的抉择就是设法提高我们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此次地震, 让我们再一次体悟到了住房抗震的重要性。因此, 灾后重建, 住房的抗震安全问题, 理应成为首先考虑的问题。受自身各方面条件所限, 让农民自己去解决这一问题, 难度很大。这就提醒我们, 在灾后重建中, 政府应该就如何提高住房抗震标准, 进行周密审慎、立足长远的统一考量。切忌把钱一拨了事。

此次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 全国10多个省市的很多高层建筑都有震感, 许多人从高层建筑物下来避难, 但其中慌乱奔逃的人还是比较多。所以, 事先学会应对地震灾难很有必要。针对地震, 日本消防厅曾经提出10点注意事项, 这包括:地震突然发生时, 首先确保自身安全, 等待摇晃减弱;摇晃停止后, 冷静地采取关火灭火措施;避免慌乱行动导致受伤;随时准备避难, 打开窗户和门确保逃生出口;有坠物危险, 不要慌忙乱跑;不要靠近门和围墙;通过广播和电视掌握灾情最新情况;在确认自家安全后, 确认左右邻居的安全;同心协力救出、救护那些被坍塌房屋和家具等压在下面的人;避难前切断总闸, 关闭煤气开关。与此同时, 预先贮备防灾紧急物品也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应对地震, 日本的每个家庭和公司都会准备背囊等一些紧急避难时必备的物资。背囊中经常储备有饮用水、便携式收音机、衣物、干面包等食物, 以及火柴和打火机、贵重物品、手电、急救箱、防雨用具、卫生纸等。为预防断水的情况, 用浴缸储水也是有效的。为避免与家人离散, 必须确定联络场所。在日本, 学校、公司、地方每年都要进行防灾避难训练, 演练由哪条路线该往何处逃身、紧急时刻个人职责等。这次汶川地震中, 最最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呼吁并展示了互帮互助、齐心协力的人道精神。为抗震救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定的基础。1 9 9 5年日本阪神发生大地震。震后3个月内超过1 2 0万人的志愿者参与到抗灾赈灾活动中。这样的活动对于抗灾救灾, 是十分重要的。

三、发达国家以立法和科学手段确保建筑抗震

1、美国通过立法确保建筑抗震达标

美国的科技可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谈到能否科学预测地震问题时, 约翰斯顿说, 尽管美国科学家采用不同先进技术对地震预测进行详细模拟测试和预测, 但迄今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对地震来临的时间、震中、规模以及可能带来的破坏程度提前进行预测。看来, 在地震面前, 人类目前还显得有些无可奈何。那么当今社会如何使政府和公共建筑符合抗震标准呢?美国旧金山在1 9 0 6年发生大地震后, 该市吸取教训并对城市进行重新规划设计, 使之能够经受得起强震的摇晃。美国许多专业公司建造的大楼, 门口墙壁上都刻有某某公司和某某设计师在什么年份兴建的字样, 一旦出事, 立即对有关公司和相关人员追究法律责任。1 9 9 0年, 美国通过联邦建筑安全法规, 规定凡是获得政府资助和贷款兴建的所有建筑, 今后都必须符合抗震的标准。为了落实这一法规, 美国紧急管理学院为有关方面提供培训和指导。如果建筑公司在工程兴建中偷工减料达不到标准, 在验收时就通不过质检这一关。唐安竹说, 上级领导到地方检查和考察工程质量时, 要是事先发通知下去, 工程项目负责人一定会把漂亮的和符合质量标准的建筑给上级领导看, 不会安排察看一些可能有问题的工程。因此, 如要进行质量检查, 一定要搞“突然袭击”。

在美国的每个社区, 都有一些按高标准兴建起来的学校, 它们比工业建筑和居民大楼都还要坚固, 这也是联邦法规规定的。建设坚固的校舍不仅是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安全, 而且一旦发生灾难, 学校立即成为人们避难的中心。学校和社区每年举行灾难自救演练, 让公众掌握如何在紧急情况下采取自救措施, 平时应该做些什么准备。一旦发生灾难, 公众和社区领导知道跟哪个政府部门联系以及如何联系等。要是地震破坏了路面交通和所有通讯, 美国如何在第一时间内恢复灾区的通讯联系呢?美国的做法是:通讯公司会派遣紧急通讯卡车立即驶入灾区, 卡车上装有一些卫星通讯电话, 受灾群众可以通过这些移动通讯站同外界联系。美国有许多气象预报公司是私人企业, 这些企业甚至比国营公司更加有效和敬业。它们的设备并不比国营公司差, 也有卫星监测系统, 且还可以从天气预测中赢利。这似乎显示, 任何事情一旦落实到个人责任以及个人利益上, 或许会把人的潜能和责任心发挥到极致。

2、日本强化建筑基准并定期检查确保达标

日本是世界上公认的多灾, 尤其是地震多发国家,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 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六级以上地震有一半以上发生在日本和日本海域。为此, 日本建筑的抗震性能普遍较高。但如同人摆脱不了衰老一样, 随着时间推移, 建筑的抗震性能会有所下降, 所以日本十分注意定期给建筑做“体检”。提起日本建筑, 首先要提到其抗震建筑方法, 即让地震产生的力不直接作用于建筑, 从而避免建筑受损的方法。具体来说, 就是把夹杂多层铁板的积层橡胶和减振器组合成抗震层, 然后把房屋建在抗震层上, 从而提高其抗震性能。日本第一栋采用这种方法建造的建筑于1983年问世, 历史并不长, 但因抗震性能卓越, 在日本得到迅速普及。要保证建筑切实发挥其抗震性能, 还要注意维护管理。日本抗震构造协会以《建筑基准法》有关条款为基础, 制定了《抗震建筑的维护管理基准》, 要求由在该协会注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抗震建筑进行“体检”。“体检”大致分为4类, 即竣工时检查、定期检查、应急检查和详细检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定期检查:技术人员除每年检查抗震层外, 在建筑竣工后第五年、第1 0年及之后每1 0年, 对建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抗震材料的性能、抗震层外围有无阻碍建筑水平移动的物体、设备管线有无损伤等。

公共设施使用者众, 一旦出现问题, 可能导致重大伤亡, 所以日本尤其注意定期检查公共设施, 建立了“特殊建筑定期调查报告制度”。一定规模的剧场、影院、超市、医院、学校、体育馆、美术馆和宾馆等均属特殊建筑。根据《建筑基准法》, 特殊建筑需要定期由高级建筑师或经国土交通省认定的专业人员进行检查, 检查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用地是否出现地基下沉等状况;地基、柱子、梁、墙壁、外墙、屋顶等处的构造强度是否出现老化;避难设备和避难场所的安排与维护管理状况等。日本专家认为, 让建筑保持其抗震性能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 有关方面需要长期坚持“定期体检”, 注意维护管理, 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只有这样, 才能指望抗震建筑能够经受住重大地震的“实战”考验。

四、积极应用市场化手段推进灾后重建

在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和房地产市场不断发展的今天, 此次四川汶川的地震应更多依靠市场化手段推进灾后重建。可考虑把房屋个贷归还与房屋新建相结合, 并适时灵活运用经济和金融杠杆, 积极开发转按揭产品, 最大限度减少商业银行损失。政府部门可通过发行长期债券的方式筹措资金。对于各界援助资金以及发债募集资金, 必须建立一整套资金管理与使用制度, 同时辅之以民主监管机制, 真正做到专款专用。“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据国家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统计:截至5月30日, 各级政府已投入超过225亿元, 共接受国内外捐赠款物超过4 0 1亿元, 这些资金、物资全部到位后, 应可基本解决灾区人民的安顿之需。接下来要直面的问题是:努力做好化解个人房贷风险以及尽快恢复灾后重建工作, 解决这些重点和难点问题。在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今天, 应该更多地依靠市场化手段加以解决。

1、科学制定重建规划并加速实施

要科学制订灾区重建规划与推动落实、制订地区房屋强制性抗震标准、加强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管, 要对灾后重建过程中违反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市场主体予以严惩。比如, 赈灾资金直补到受灾群众, 由受灾群众自主消费有可能引发商家哄抬物价行为, 政府对此要有预防措施, 一旦出现苗头应当及时予以严厉打击。将赈济受灾群众资金直补到受灾群众手中。根据受灾群众接受赈济的不同等级, 将国内外募捐所得资金按人头分阶段直补, 以家庭户为单位分户发放, 同时对“三孤”人员确定额外专项救济。政府要及时公布灾区重建资金缺口, 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募捐, 并且将所募资金及时分批直补给受灾群众。另外, 中央财政今年已先安排7 0 0亿元作为灾后恢复重建基金, 在剔除公共设施建设和专项补贴等资金后剩余的部分资金, 也可按上述同样办法分批直补。将赈济资金合理分类。赈济给受灾群众的资金, 可适当划分为“房屋建设资金”、“创业资金”、“恢复生产资金”等类别。受灾群众领到的“房屋建设资金”必须用于居所的修复或重建;“创业资金”主要为非农人口谋求生计提供启动资金;“恢复生产资金”主要为拥有土地的农业人口恢复农业生产提供启动资金。所有资金均专款专用, 尤其是“房屋建设资金”, 除非受济人能够提供材料证明自己住房问题已获解决, 否则该账户内的余额不能提作它用。

2、房屋个贷归还须与房屋新建相结合

我们高兴地看到, 中国银行业协会以及国内商业银行负责人日前表示, 正在统筹考虑灾区个贷延缓缴纳或核销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明确表态说, 会按照国际惯例, 制定一整套灵活政策进行个贷核销。或许有人会认为, 银行是国家的, 核销所有个贷天经地义。但是我们不能忽略这样的事实:目前除农行外的各大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革以后, 纷纷引入战略投资者, 而且都已在境内外上市, 也就是说, 都成了公众公司。因此, 核销范围、核销比例等, 都应该参照国际惯例, 按市场准则办事, 而不能由银行统统“打包”, 这是市场经济规律使然。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是, 把房屋个贷归还与房屋新建相结合起来, 毕竟房屋附着的土地还在。可考虑适时灵活运用经济和金融杠杆, 积极开发转按揭产品,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商业银行的损失。

3、尽快统筹发行灾后重建债券

目前各地援助资金还在源源不断地涌向灾区, 一些企业和个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捐款, 我们中国民族倡扬的“博爱”“互助”得到最充分的体现。但是俗语说, “救急不救穷”, 灾区恢复重建还需要巨额资金, 必须有妥善的应对之策。鉴于此次地震给当地经济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政府部门可考虑通过发行长期债券的方式筹措资金。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其一是以财政部发行特别建设国债方式, 其二是以四川省政府名义, 发行地方建设债券方式, 或者两种方式交替使用。考虑到恢复重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发行的债券期限可以设定为5年或者1 0年, 分年次发行, 而每次发行额宜控制在一两百亿左右, 避免造成资金闲置。由于这样的债券带有支援灾区性质, 发行利率可以定得低一些, 只要略高于活期存款利息即可。对于认购债券额度较多的企业、个人, 建议当地政府授予“汶川荣誉市民”称号, 让大爱者成为骄傲的汶川人!我们有理由相信, 有了全国人们的合力支持, 这样的债券发行定会取得圆满成功。与此同时, 国家民政部可借鉴国外经验在全国范围组织发行专项赈灾彩票, 所筹集的公益善款全部用于此次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

4、积极建立和健全灾区造血机制

对于各界援助资金以及发债募集资金, 必须建立一整套资金管理与使用制度, 同时辅之以民主监管机制, 真正做到灾后重建资金专款专用。为加强资金物资监督, 中共四川省纪委、四川省监察厅在5月14日就发出《关于严肃纪律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督检查的紧急通知》, 国家审计署也在次日决定, 组织对汶川地震救灾资金和物资进行审计。对于重大建设项目, 实行全国范围内的招投标, 杜绝工程承包的“灰色地带”。与此同时, 对当地重建必须科学规划, 根据地质地貌情况, 合理布局工、农、商、旅游等产业。这些产业重构之后, 当地经济造血机制必然随之建立、健全。四川汶川地震是一场灾难。在天灾面前, 人类是无助的, 或许我们可以把地震预报工作做得更好些, 以避免数万人遭遇荼毒之灾, 但我们终究无法阻挡灾难降临的脚步。不过, 灾难终会过去, 它压不垮伟大的中国人民!1976年的那场地震, 完全摧毁了唐山, 但短短数年, 新唐山拔地而起, 并涌现出唐钢股份、冀东水泥等一批优秀上市公司。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有理由相信, 汶川恢复重建的步伐会更快, 或许十年之后, 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新汶川!

5、设定的分级受灾资金可在相对范围内自由支配

合理界定受灾群众的受济等级。首先按不同地区地震的损害程度来划分受灾群众的不同受济等级, 越靠近震中受灾越严重的地区, 受灾群众接受赈济的等级也应越高。其次按受灾群众原居所的居住环境来划分受灾群众的受济等级, 对处于断裂带、易受泥石流侵扰等不宜人类居住地区, 受灾群众受济等级也要相对高些。再次按区域经济不同发展程度确定受灾群众受济等级, 比如在县城包括购房成本等在内的生活成本要高于乡镇, 那么县城民众受赈济等级也应适当高于一般乡镇。在资金规定使用范围内受灾群众可自由支配使用。比如说拨付到受灾群众“房屋建设资金”补助账户内的资金, 到底是用于毁损房屋的修复, 还是用于新房自建甚至是购买新房, 应由受灾群众自主慎重选择;再进一步, 受灾群众要用“房屋建设资金”购买何家房地产公司开发建设、何种质量的楼盘也应由受灾群众自主选择, 要让市场来发挥资源配置与优胜劣汰作用。如果某受灾人所居房屋地震后只是出现裂缝, 经过适当修复完全可以放心入住, 那他完全可以选择修复, 既节约利用了资源, 同时也是对注重质量的建设者与使用者的正向激励。

6、建立灾害指数期货交易体系

灾害指数期货就是将各种自然灾害以指数的形式表达, 并针对这些指数进行期货方式交易的衍生品。世界上最早大规模开展的这类衍生品交易是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在1 9 9 9年正式推出的“天气指数期货”交易, 其具体做法是:交易所根据过去1 0年同月气象指标, 对未来气温变化创设一个初始值, 由多空双方竞价, 以期货的方式交易, 标的物就是天气指数。这种交易的最大意义在于, 交易者可以通过将客观上存在的“不利因素”或“有利因素”与天气指数的相关性量化, 然后通过远期交易的方式买入或者卖出天气指数来对冲经营中可能面对的风险。举个简单的小例子:某农民生产粮食, 其产品在气温 (以某种灾害方式) 下降时将减产甚至绝产, 于是他就可以到期货交易所买入气温下降 (到某种时期遭受减产或绝产损失程度) 的天气指数期货 (或者卖出气温上升的期货) 。这样一来, 如果气温真的下降到使其减产或绝产的预期值以下了, 农民就可以用期货交易中的利得来对冲他在粮食生产中的损失, 以此对抗自然条件所产生的风险。目前这种衍生品在美国大行其道, 2 0 0 5年时, 交易额高达3 6 0亿美元。灾害指数期货的基本思想与上述“天气指数期货”是一致的, 所不同的是标的物的内容。我国自然灾害频发, 灾害种类各不相同, 有地震、台风、洪水、沙尘、雪灾等等, 但不管标的物有多大差别, 利用指数期货来帮助遭受灾害的微观个体对冲风险的基本原理都是一样的。同时, 也正是因为自然灾害的多样性, 所以也给我们创造了创设多样化的灾害指数期货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1].刘丛生.地震灾害与科学预防[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年.

[2].肖元真.全球科学与经济发展大趋势丛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年.

[3].鲁启峰.灾害学研究的意见和作用[M].北京:经济出版社, 2007年.

[4].周振华.中国经济分析丛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

[5].鲍宗豪.科学发展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

上一篇:写给自己本命年的话下一篇:生产部的个人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