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术课水彩画技法的教学(精选13篇)
水彩画形成于英国,传入我国已有百年历史。水彩画在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常人们只认为水彩画是提高学生造型、色彩及审美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实在进入现代社会的今天,水彩画技术及其特点还具有许多实用价值。它可以直接应用在工业设计上。例如,建筑(房屋、桥梁效果图设计)、园林(景点、绿地、长廊等效果图设计)、装修、装璜、家具、服装以及工业产品制造设计的效果图等均采用了水彩画技术。另外,水彩画工具简单、价格便宜,使用及携带方便,加之水彩画效果透明、明快、润泽,因而令人喜爱。
初中美术课水彩画部分的教学目的之一是使学生掌握水彩画的方法步骤和基本技法。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范画、讲解,使学生了解、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方法:干画法第一次涂色干了后再涂第二遍色,这样重叠着色下去即为干画法。此法不流、不混,可以从容作画;缺点是表现力差一些。湿画法头次上色未干就接涂第二遍颜色,反复接涂下去即成。此法画时比较急,需要学生有控制水分、时间的能力,一般要求学生在具有一定的绘画技巧之后运用才行。干湿并用有的地方用干画法,有的地方用湿画法。此法有快有慢,表现力强,中学生易于掌握。在整个水彩画教学过程中,应重点传授干湿并用法,以求收效快、效果好。
一、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干湿并用法,胸有整体,局部画起。
所谓胸有整体,是指学生除了要有必备的素描色彩基础外,还要有对画面的整体构想:色彩基调,远、中、近、大层次关系等。局部画起,是指把画面分成若干部分逐个完成。这种方法可使学生精力集中,绘画范围缩小,水分和时间容易控制,干湿画法并用得当,从而避免顾此失彼的现象。水彩静物写生是室内水彩画基础训练的最好方法之一。在静物写生之前,可先指导学生做几次静物范画临摹,意在使学生熟悉工具,认识各种画法,体会水彩画的特点。写生要注意指导学生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起笔要细,形体准确,高光、反光、明暗交界线、投影等都应尽量交待清楚,暗部和投影要少量涂点铅笔线条以示位置,上色时心中有数才能涂色不乱。2.画前先在纸上刷一遍水,目的是让纸吃水饱和,必要时可以刷两遍,这样纸不易干燥,干湿画法便于施展。
3.先画背景(一般指衬布),优点是不乱、不花,整体效果好。背景争取一气呵成,整个画面的基调便得以确立。
4.画物体时要一个一个完成,这时采用湿画法比较得心应手。例如画一只梨,从亮部开始,留出高光后涂淡黄色;未干时迅速涂中间调子土黄色,使之与淡黄色相接自然晕合;趁其未干再涂褐色与土黄色相接,晕合后未干时再涂灰绿色于反光处,或者再涂衬布色于反光部分作为环境色的影响。这样,此梨的画面便基本完成了。
5.整理画面尤为重要。局部画法往往容易使画面出现“碎”的现象及层次上产生误差感。所以应要求学生充分重视整理,学会调整画面。前景物体当实,可以用线条来提形(在物体的关键部位狠提轮廓线);后边物体当虚,尽量在形体和色彩上减弱,以获得层次分明的效果。画面单调的,可适当增加环境色,以增强色彩的丰富感;画面色彩花而乱的,需要在基调的范围内整理,使画面更加和谐。水彩风景写生是色彩写生的重要课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同时也是进一步掌握水彩画技法的极好机会。这部分教学中,构图、起稿、刷水同静物画法一样,但风景画作画顺序的特殊性是由上往下、从远至近、从左向右进行。在写生之前也应指导学生先临摹几张范画,这有助于学生领悟概括自然的三个层次(远、中、近),并能熟悉自然界中各种物体的画法。写生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着重指导:
1.写生开始要先画天空,力争一气呵成,这样整体基调和气氛便已确定,其它景物的色彩应向基调靠近,以促成色彩协调之美。
2.待天空色未干时迅速画出远山或远树,使之与天际相接的部分自然晕合。这样既可使远处朦胧、深沉,又符合近实远虚的规律。
3.从左到右,每画一个物体前再刷一次水,以防户外气候干燥、湿画法难以进行。例如,水中倒影里的房屋、树木都要趁湿把各种颜色接涂,自然晕合渗化,使倒影里面的形朦朦胧胧。等到全部干了的时候,用干画法轻轻画上几道水的波纹,此时倒影就显得真实生动了。至于岸上的房屋、建筑等宜用干画法描绘,使之坚实、挺拔,并和水中倒影形成鲜明对比。
4.主体部分应重点刻画,以使画面具有凝聚力,从构图的位置、色彩明快的程度、形体刻画的入微等方面增强其感染力。在让学生知道自然界分成远、中、近三个层次之外,还应让他们懂得艺术有主次之分。即学生在掌握水彩画技法的同时还要学会艺术处理画面的空间。5.风景画的整理仍是重要的一环。局部画法有利于水分的发挥,湿画法得以充分的利用,但副作用是易“碎”,使整体画面受到影响,故需要从层次和色彩关系上调整一下,画面就基本完成了。
二、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操作的几个重要环节
1.学生欣赏范画,教师要逐张讲解其画法及色彩的运用,使学生了解水彩画的样式、特点,并告诉学生为了保持水彩画的透明、明快,调色时不宜过多,涂色时尽量一次完成,最多也不能超过三次,否则画面就会脏乱。临摹时首先要让学生熟悉工具的使用,以及调色和控制笔中水分的方法。
2.带领学生到室外写生时,教师可以先示范一部分景物,边画边讲:应该怎样画,容易出现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同时也明确了写生的步骤,掌握各种景物的表现技法。
3.给学生改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学生某一部分不会画或画得不成功时,教师廖廖几笔,即令学生茅塞顿开,帮助很大。一个班级那么多学生,教师重点应给哪些人改画呢?我认为改两头带中间为宜,画得较好的学生的画只要“点”上几笔便会大增其色,给大家提供了样板,给中间水平的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另一方面帮助画得较差的学生改上一两个物体,如一个苹果一个梨,然后鼓励他们按此方法大胆画其他物体,不怕画坏坚持画完,长此下去必能有所进步。4.将绘水彩画的一般规律编成浅白易懂的口诀,有助于学生尽快掌握和记忆水彩画技法。如画蓝天白云:“水彩水彩一遍水,涂蓝留白免后悔,画上暗部为白云,这样画天才最美。”画近树:“近树先画干,树冠几大片,干湿画远处,深浅画明暗。”画草地:“草地一片绿,冷暖要注意,天地不接实,近处盖几笔。”画小房:“水彩画小房,先涂一遍黄,深色分大面,影子不能忘。
教学案例
美术课本里经常会有一些美术作品,尤其是一些外国美术作品中的雕塑、油画里面的人物形象很多都是裸体的,或者是半裸,每当看到这些,学生们的反映都很怪异,有些胆子大的男同学就发出怪叫;有些女同学就赶紧低头或保持沉默;有些同学甚至会在书本插图上显示的特殊部位画上符号。。。每每碰到这样的情况,用何种更贴切的言语去引导学生?学生的眼中的“美”与“丑”到底以什么为标准的?
在一次美术课上,当我提问要求学生对雕塑作品分类时,一位男同学说:“雕塑可以分为穿了衣服的和没有穿衣的”。他的话音刚落,就引发了好一阵怪笑。看着同学们好奇但是又似懂非懂的样子,我严肃地说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审美差异,介绍了米开朗基罗、罗丹等艺术大师以及他们的雕塑作品,强调了人体艺术的运动、健康和自然美,顺手从桌上翻阅一本书,这本书中有几幅国内人体雕塑作品,正好可以给同学们看看。这时有的同学在忍不住偷偷地笑,还有还乘机大声怪叫,而更多的同学(女同学为主)保持沉默。
面对学生的反映,我很被动,也很生气。但是我又不能回避这个话题,回避将意味着什么?用什么办法引导学生,以正常的心态、健康的审美情趣欣赏人体呢?
这时一个调皮的同学开始插嘴:“老师,不是我无知,是我们怕丑。”全体同学都笑了,诡秘地望着我,看我怎样回答。这确实又给我出了个难题,不过我不愿意被他们牵着走,我的的智慧锦囊还不会“资源欠缺”。我对同学们说:“你们觉得人体丑吗?”没有人站起来反对,都神秘的笑了。“我这里倒是有几幅丑的。”我还没有说完,学生惊讶地望着我,有女同学连忙夸张地捂着眼睛,我说:“这都是你们的杰作,正好利用现在的机会作为回报展示给大家,心里好好地想想,究竟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美术教室后面的桌子上有很多被学生弄坏的学生作品和素描师范挂图。我拿出其中的一幅素描作品,画面已经被恶作剧的学生用签字笔画的乱七八糟;几张素描师范挂图也被恶作剧的学生挖破了;被还有摆在架上的石膏头像也被学生用铅笔添画了眼珠和胡须。。。
“谁来谈感受?究竟美与丑的标准是什么?”我说,“你们对这样的作品怎么评价?”学生什么也没有说,刚才的神秘笑容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我严肃的对同学们说:“对作品的尊重和认同是你的文化修养问题,你甚至可以批评可以辩论,但是随意涂划毁坏作品这种作法是不可取的。”
我继续翻到书本中间的裸体画,问学生这怎么样?画家为什么画不穿衣服的人?赤裸的人体美吗?“孩子抬起头看着我却答不出。我从美术的抽屉里将自己以前学画时买来的《人体素描》、《人体油画集》拿出来翻给学生们看,告诉学生人是万物之灵,不仅人的思想和才智是万物之首,人体也是动物中最美的。我们可以拿人体与任何一种动物躯体进行比较,无论哪种动物躯体从形态到比例都不及人体美。比如男性发达的肌肉,倒三角的躯体,有力的四肢。又如女性人体柔美的曲线,正三角形的躯体,丰满的乳房。人体的这些特征是经历了几万年劳动锻炼而自身进化的结果。作者画这些是对生命力和美的歌颂。
我注意到,学生们听得挺认真,脸上的红晕渐渐退去,羞涩也不见了,似乎听懂了我的话。我拿出几幅极具动态美的裸画,又谈到了一些人体绘画的基础理论,如头像的”三停五眼“,人体画的”立
七、坐
五、盘三半"等等。我接着上课,也没有继续展开关于人体的话题,这是一个很中国国情的话题,只有慢慢渗透,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怎么可能在一节课把它阐释清晰?只有在接触和了解的同时,接受和认同。当然重要的是,我欣喜地看到学生的态度正在慢慢地发生变化,这才是我希望看到的。
在现行的美术教学大纲中, 完整地提出“学习固有色、条件色的知识和简单的水彩画方法进行铅笔淡彩、水彩静物或风景写生”。由此可以看出, 色彩训练都是以水彩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中职美术教育专业是一项具有明确职业定向的教育。因此, 水彩画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水彩画教学的目的之一, 是为未来的学前教育美术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水彩画学习, 明确水彩画画种属性, 掌握水彩画艺术语言, 打下水彩画的技能基础。所以, 在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中应是以水彩画作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训练色彩造型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基础课程。
同时, 在进入现代社会的今天, 水彩画还以自身的技法特点, 广泛应用在工业设计上。例如, 建筑、园林、装潢、家具、服装以及工业产品制造设计的效果图等均采用了水彩画技术。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水彩由于其特殊的性能, 更应该有计划、有程序、有目的地学习, 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学习水彩画的基本方法可归纳为临摹、写生、创作练习、鉴赏等几个方面。这对于提高学习的效率、较快地掌握水彩画的特点和加强审美能力是有意义的。教学中, 我认为应重视把握以下两方面。
一、技能学习重能力培养
无论是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结合, 还是一系列的水彩特殊技法, 水彩色的透明性决定了作画要有周密的计划性。反复修改余地的缩小, 本身也是一种能力训练, 水彩画从起稿到完成都是非常有序的。因此, 水彩画训练的是胸有成竹的宏观策划能力。
二、技法学习服务于表现
水彩画学习的一般技法, 是使用惯常的工具材料的有效方法, 必须首先掌握。特殊技法则是为了表现某种特定的对象和画家的感受, 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 获得表现对象的更大自由, 必将丰富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水彩画特殊技法的研究使用必须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 不可因此而放松严格的基本训练。
我在教学实践中, 首先运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 以水彩、水粉、油画范画作品的比较, 让学生感受优秀水彩画作品, 初步了解水彩画特点, 了解水彩工具材料性能, 在此基础上讲解、演示基本技法, 使学生直观的了解、掌握水彩画的表现方法。
(一) 干画法
干画法指在干底子上着色的方法, 其特点是水分容易控制, 适宜于表现形体明确、色彩清晰, 体面转折明确的物体。
(二) 湿画法
湿画法又称连续着色法, 是指在湿底上着色的一种手法, 即趁湿画颜色。此法绘画时节奏紧凑, 最能发挥水彩画水色淋漓特点。在整个水彩画教学过程中, 应重点传授干湿并用法, 以求收效快、效果好。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情趣与观念的更新, 传统画法已不能满足表现画家对某一事物的特殊感受,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多种多样的特殊材料和特殊技法, 使画面产生特殊的美感效果, 从而进一步丰富了水彩画的表现力。如撒盐法、油彩法、涂蜡法、遮挡法等。特殊技法的美学意义得到了一定的发掘。所以水彩技法的发展不在于面貌不断变化, 而在在于如何奇特, 能体现出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体现出对审美和文化感的追求, 体现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这也是水彩画技法教学所应重视的本质问题。
其次, 水彩画技法实践是一个非常具体的过程, 带有极强的经验性。在教学中还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学习:
1.学生欣赏范画, 教师要逐张讲解其画法及色彩的运用。使学生了解水彩画的样式、特点, 并让学生知道为了保持水彩画的透明、明快, 调色时不宜过多, 涂色时尽量一次完成, 不宜多次反复, 否则画面就会脏乱。
2.带领学生到室外写生时, 教师可以先演示一部分景物画法, 边画边讲, 应该怎样画, 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该如何解决……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 同时也明确了写生的步骤, 掌握各种景物的表现技法。
3.给学生改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学生某一部分画得不成功时, 教师寥寥几笔, 即令学生茅塞顿开, 帮助很大。辅导中注意抓两头带中间, 画得较好的学生的画只要“点”上几笔便会大增其色, 给大家提供了样板, 也可以给水平中等的学生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帮助画得较差的学生改上一两个物体, 如一个苹果一个梨, 鼓励他们观察、分析、理解并大胆表现, 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 坚持下去必能有所进步。
中职美术教育专业学生从综合能力形成到单项技能掌握, 均应着眼于将来所从事的美术教学工作需要, 掌握水彩画的审美和表现技能特点, 使学生在有限课时的初步学习后, 对水彩的视觉判别到实践尝试, 都具有最基本的能力。同时, 美术教育是以其综合性产生效应的, 作为美术教育的方法之一, 水彩技法学习的目的远不在于使人掌握技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还要求技法的学习同素质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 这是符合技法的本质的, 是水彩画技法学习的核心所在。所以, 在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中应重视水彩画教学, 着眼于学生将来所从事的美术教学工作需要, 以水彩画作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训练色彩造型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基础课程。
关键词:水彩画,美术教育专业,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一、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干湿并用法,胸有整体,局部画起。
所谓胸有整体,是指学生除了要有必备的素描色彩基础外,还要有对画面的整体构想:色彩基调,远、中、近、大层次关系等。局部画起,是指把画面分成若干部分逐个完成。这种方法可使学生精力集中,绘画范围缩小,水分和时间容易控制,干湿画法并用得当,从而避免顾此失彼的现象。水彩静物写生是室内水彩画基础训练的最好方法之一。在静物写生之前,可先指导学生做几次静物范画临摹,意在使学生熟悉工具,认识各种画法,体会水彩画的特点。写生要注意指导学生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起笔要细,形体准确,高光、反光、明暗交界线、投影等都应尽量交待清楚,暗部和投影要少量涂点铅笔线条以示位置,上色时心中有数才能涂色不乱。
2、画前先在纸上刷一遍水,目的是让纸吃水饱和,必要时可以刷两遍,这样纸不易干燥,干湿画法便于施展。
3、先画背景(一般指衬布),优点是不乱、不花,整体效果好。背景争取一气呵成,整个画面的基调便得以确立。
4、画物体时要一个一个完成,这时采用湿画法比较得心应手。例如画一只梨,从亮部开始,留出高光后涂淡黄色;未干时迅速涂中间调子土黄色,使之与淡黄色相接自然晕合;趁其未干再涂褐色与土黄色相接,晕合后未干时再涂灰绿色于反光处,或者再涂衬布色于反光部分作为环境色的影响。这样,此梨的画面便基本完成了。
5、整理画面尤为重要。局部画法往往容易使画面出现“碎”的现象及层次上产生误差感。所以应要求学生充分重视整理,学会调整画面。前景物体当实,可以用线条来提形(在物体的关键部位狠提轮廓线);后边物体当虚,尽量在形体和色彩上减弱,以获得层次分明的效果。画面单调的,可适当增加环境色,以增强色彩的丰富感;画面色彩花而乱的,需要在基调的范围内整理,使画面更加和谐。
水彩风景写生是色彩写生的重要课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同时也是进一步掌握水彩画技法的极好机会。这部分教学中,构图、起稿、刷水同静物画法一样,但风景画作画顺序的特殊性是由上往下、从远至近、从左向右进行。在写生之前也应指导学生先临摹几张范画,这有助于学生领悟概括自然的三个层次(远、中、近),并能熟悉自然界中各种物体的画法。写生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着重指导:
1、写生开始要先画天空,力争一气呵成,这样整体基调和气氛便已确定,其它景物的色彩应向基调靠近,以促成色彩协调之美。
2、待天空色未干时迅速画出远山或远树,使之与天际相接的部分自然晕合。这样既可使远处朦胧、深沉,又符合近实远虚的规律。
3、从左到右,每画一个物体前再刷一次水,以防户外气候干燥、湿画法难以进行。例如,水中倒影里的房屋、树木都要趁湿把各种颜色接涂,自然晕合渗化,使倒影里面的形朦朦胧胧。等到全部干了的时候,用干画法轻轻画上几道水的波纹,此时倒影就显得真实生动了。至于岸上的房屋、建筑等宜用干画法描绘,使之坚实、挺拔,并和水中倒影形成鲜明对比。
4、主体部分应重点刻画,以使画面具有凝聚力,从构图的位置、色彩明快的程度、形体刻画的入微等方面增强其感染力。在让学生知道自然界分成远、中、近三个层次之外,还应让他们懂得艺术有主次之分。即学生在掌握水彩画技法的同时还要学会艺术处理画面的空间。
5、风景画的整理仍是重要的一环。局部画法有利于水分的发挥,湿画法得以充分的利用,但副作用是易“碎”,使整体画面受到影响,故需要从层次和色彩关系上调整一下,画面就基本完成了。
二、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操作的几个重要环节
1、学生欣赏范画,教师要逐张讲解其画法及色彩的运用,使学生了解水彩画的样式、特点,并告诉学生为了保持水彩画的透明、明快,调色时不宜过多,涂色时尽量一次完成,最多也不能超过三次,否则画面就会脏乱。临摹时首先要让学生熟悉工具的使用,以及调色和控制笔中水分的方法。
2、带领学生到室外写生时,教师可以先示范一部分景物,边画邊讲:应该怎样画,容易出现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同时也明确了写生的步骤,掌握各种景物的表现技法。
3、给学生改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学生某一部分不会画或画得不成功时,教师廖廖几笔,即令学生茅塞顿开,帮助很大。一个班级那么多学生,教师重点应给哪些人改画呢?我认为改两头带中间为宜,画得较好的学生的画只要“点”上几笔便会大增其色,给大家提供了样板,给中间水平的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另一方面帮助画得较差的学生改上一两个物体,如一个苹果一个梨,然后鼓励他们按此方法大胆画其他物体,不怕画坏坚持画完,长此下去必能有所进步。
设计意图
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色彩,对孩子而言,可能是最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美术语言之一了,通过让孩子了解点彩画的表现特点,尝试了点彩作画。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感知点彩画的画面效果,感受点彩画的独特美。
2.喜欢点彩画,乐意尝试,体验点彩画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相关教师教学资源、教学挂图。
2.颜料、画笔。
3.绘画纸、棉签。
活动过程
1.小小“魔术”,激发兴趣。
“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他的名字叫小点点。他还会变魔术呢!”(播放教师教学资源。)“睁大眼睛仔细看,瞧,这是什么?”
“我们接着往下看。”(将放大的画缩小到原来的大小。)
“看,小点点变出了什么?”
小结:小点点变的画好神奇啊,近看只是各种颜色的点,退远了就组成了一幅画,这就是奇妙的点彩画。
2.出示教学挂图,欣赏作品,感受点彩画的美。
“这幅画什么地方比较特别?”
“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看看整个画面是不是都布满了小色点?”
小结:画面上蓝天、云彩、小船、湖面都是由不同颜色的点构成的。
3.幼儿尝试点彩,体会点彩画的乐趣。
幼儿自选材料,进行颜料点彩。
4.展示点彩作品,进行交流分享。
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教学中我由浅到深,从整体到局部,又从局部到整体进行教学。通过这堂课,引导孩子初步了解“点彩画”的特性,欣赏了点彩作品,很多孩子能独立创作一幅点彩作品。只是在一些小细节方面,我觉得存在一点点问题。如教师示范时,画了一条鱼,很多孩子就都点画了鱼,所以在启发孩子创新方面还不够。而且点彩画是需要耐心去点画的,在孩子作画时,尽量让孩子静下心慢慢的画,这样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2、在借鉴生活美景中设计图案,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蜡笔水彩图案”的描绘方法,并能较大胆地表现图案的色彩。
难点:图案中点、线、面的组合运用与图案色彩运用能力的培养。
三、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蜡笔水彩画工具、范画
学生:蜡笔水彩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揭题
(1)带领学生参观小灵家的新房子(课件展示)
(2)你能帮小灵把这床单、墙壁打扮得漂亮些吗?(展示小灵的房间)
(3)揭题:我们为小灵房间内装扮的花纹叫图案(板书)
(4)了解图案的作用:图案除了用来装扮床单、墙、地毯外,还可以在桌布、衣服、窗帘、手帕等处看到,有了图案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今天我们就要学用蜡笔水彩的方法画图案。(板书)
2、新授(了解图案的构成及点、线、面的组合运用)
(1)了解图案的构成:仔细观察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点呢?四人小组讨论。(展示6幅图案)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图案中的点、线、面。(点、线、面闪动)
讲解点、线、面的多种形式。
结论:我们发现图案一般都由点、线、面构成(板书)。
(2)了解点、线、面的组合特点:是不是每幅图案都由点、线、面构成呢?观察6副图案。指名回答。
结论:图案可以由单独的点、线、面构成,也可以由点、线、面组合而成(板书)。
(3)比较点、线、面的不同组合效果:老师也用了点、线、面组成了两幅图案,比一比,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课件展示)
结论:用点、线、面组合时,要把它们穿插在一起、分散排列在画面中,那才漂亮!
3、范画(示范蜡笔水彩图案的描绘方法,学会大胆运用色彩)
(1)构思:掌握了点、线、面的组合,我们就可以来画图案了,首先,我们要想好设计怎样的图案,书中的同学是怎么想的,我们来听听吧!(课件展示)
(2)范画:原来在大自然中也能找到这么美的图案,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看看吧!(课件)
看到这么美的画面,老师真想来设计一幅。
示范。讲解注意点:①设计不是临摹,要有创意;②用蜡笔画时要肯定、有力;③调颜色时,可稍多加水,刷一遍就够了。
(3)比较不同底色的效果:改变底色,效果一样吗?(出示不同底色的两幅图)
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结论:我们发现用这些相邻的色彩放在一起比较和谐,这三组色彩在一起对比强烈、很醒目。(出示色相图)
4、布置作业
(1)激趣:小灵还要大家帮个忙。(课件展示)同学们,愿不愿意当回设计师啊?
(2)欣赏:就让我们边欣赏这美景边构思你要设计的图案吧!(课件展示)简介:这边是大设计师们设计的图案,那边是老师在生活中发现的美的画面,相信同学们肯定看到过更美的,就请你把最美的设计成图案吧!
(3)作业。
5、巡视指导
6、小设计师作品展,讲设计思路。
7、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每位同学都当了回设计师,帮小灵设计了这么多漂亮的图案,小灵的墙上都挂不过了,你可以带回家装扮自己的房间了。
看到大家这么能干,老师相信同学们长大后肯定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设计师,把生活装扮得更美!
学生作业展示:
看到这花花绿绿的麻袋,我设计了这幅图。完成后,我怎么觉得像孔雀羽毛了呢!秋天的枫叶随风飘荡,飘洒在天空中,飘落在地上,到处都是秋天了!绿色的荷塘、傍晚的朝霞、风车、彩带、任你想象。
1、干画法和湿画法
干画法是一种多层画法。用层涂的方法在干的底色上着色,不求渗化效果,可以比较从容地一遍遍着色,较易掌握,适于初学者进行练习。表现肯定、明晣的形体结构和丰富的色彩层次,是干画法的特长。
干画法可分层涂、罩色、接色、枯笔等具体方法。
层涂:
即干的重叠,在着色干后再涂色,一层层重叠颜色表现对象。在画面中涂色层数不一,有的地方一遍即可,有的地方需两遍三遍或更多一点,但不宜遍数过多,以免色彩灰脏失去透明感。层涂象有色下班重叠,事先预计透出底色的混合效果,这一点是不能忽略的。
罩色:
实际上也是一种干的重叠方法,罩色面积大一些,譬如画面中几块颜色不够统一,得用罩色的方法,蒙罩上一遍颜色使之统一。某一块色过暖,罩一层冷色改变其冷暖性质。所罩之色应以较鲜明色薄涂,一遍铺过,一般不要回笔,否则带起底色会把色彩搞脏。在着色的过程中和最后调整画面时,经常采用此法。
接色:
干的接色是在邻接的颜色干后从其旁涂色,色块之间不渗化,每块颜色本身也可以湿画,增加变化。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表现的物体轮廓清晰、色彩明快。
枯笔:
笔头水少色多,运笔容易出现飞白;用水比较饱满在粗纹纸上快画,也会产生飞白。表现闪光或柔中见刚等效果常常采用枯笔的方法。
干画法不能只在“干”字方面作文章,画面仍须让人感到水分饱满、水渍湿痕,避免干涩枯燥的毛病。
湿画法可分湿的重叠和湿的接色两种。
湿的重叠:
将画纸浸湿或部分刷湿,末干时着色和着色末干时重叠颜色。水分,时间掌握得当,效果自然而圆润。表现雨雾气氛、湿润水汪的情趣是其特长,为某些画种所不及。
湿的接色:
邻近末干时接色,水色流渗,交界模糊,表现过渡柔和色彩的渐变多用此法。接色时水分便函用要均匀,否则,水多向少处冲流,易产生不必要的水渍。
画水彩大都有干画、湿画结合进行,湿画为主的画面局部采用干画,干画为主的画面也有湿画的部分,干湿结合,表现充分,浓淡枯润,妙趣横生。
2、水分的掌握
水分的运用和掌握是水彩技法的要点之一。水分在画面上有渗化、流动、蒸发的特性,画水彩要熟悉“水性”。充分发挥水的作用,是画好水彩画的重要因素。
掌握水分应注意时间、空气的干湿度和画纸的吸水程度。
时间问题: 进行湿画时间要掌握得恰如其分,叠色太早太湿易失去应有的形体,太晚底色将干,水色不易渗化,衔接生硬。一般在重叠颜色时,笔头含水宜少,含色要多,便于把握形体,以可使之渗化。如果重叠之色较淡时,要等底色稍干再画。
空气的干湿度:
画几张水彩就能体会到,在室内水分干得较慢,在室外潮湿的雨雾天气作画,水分蒸发更慢。在这种情况下,作画用水宜少;在干燥的气候情况下水分蒸发快,必须多用水,同时加快调色的作画的速度。
画纸的吸水程度:
要根据纸的吸水快慢相应掌握用水的多少,吸水慢时用水可少,纸质松软吸水较快,用水需增加。另外,大面积渲染晕色用水宜多,如色块较大的天空、地面和静物、人物的背景,用水饱满为宜;描写局部和细节用水适当减少。
3、“留空”的方法
与油画、水粉画的技法相比,水彩技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留空”的方法。一些浅亮色、白色部分,需在画深一些的色彩时“留空”出来。水彩颜料的透明特性决定了这一作画技法,浅色不能覆盖深色,不象水粉和油画那样可以覆盖,依靠淡色和白粉提亮。在欣赏水彩作品时留意一下,会发现几乎每一幅都运用了“留空”的技法。
水彩画自产生到发展至今, 经历了曲折、漫长的历史, 可谓是一个最古老、最普遍、各具民族风格的世界性画种。水彩画从字面上理解, 就是用水和颜料混合的绘画, 具体地说, 是指以水为媒介, 调和透明的水性颜料所形成的一个独立画种。
1.1 水彩画的特点
水彩画由于绘画工具、技法以及材料的特殊性 , 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特点。水彩画通过不同的绘画技法在水、色和笔的不同配合下, 画面会具有润滑、流畅、轻快、透明的效果特点。同时, 由于白色画纸的反射, 使画在纸上的色彩产生了明静、细致的效果。水彩画产生的肌理效果是作画者在非常自然的情况下不经意间形成的。水彩画所具有的特殊绘画效果有一定的偶然性, 它包括水彩颜料在画纸上流动的随意性 ;颜色与颜色之间相互渗透度 ;水和颜料的融合程度 ;纸张对颜色的吸附程度等等, 这些独特的属性是别的画种很难达到的。
几百年来, 水彩画的概念更加广泛, 题材更加充实, 已经远远超出了他本身的概念, 其本来的含义是 :用水来调和颜色所完成的绘画, 画面感由水来控制就称为水彩画 ;而现在的定义是 :用水调剂水溶性颜料, 在粘着性、吸水性能适宜的纸张上作画, 强调独特的透明、简约、自然、润。
2.水彩画技法在动画创作中表现及作用
动画画面绘制的过程中需要一次解决多种画面色彩关系, 如色彩、干湿、亮度、纯度、角度等, 但是在动画创作的画面中同时兼顾到这些关系是较难的, 所以在水彩画众多的绘画技法中诞生了干画法、湿画法和干湿并用法等, 其中干画法、湿画法还可以分为多种不同技法。
在水彩画的过程中我们使用水, 纸, 笔和一些特殊技巧, 使画面具有一些独特的肌理效果, 包含 :拓印法、干刷法、撒盐撒沙法、涂蜡法、吸色法。拓印法 :要根据画面需要, 用比较软质的材料, 像树叶、宣纸、纱布等, 蘸上颜料, 盖在合适的地方, 形成不同的肌理效果, 自然天成, 颇具趣味。在动画创作中, 表现冬天人物说话时嘴边产生的白气, 以纱布蘸上颜料, 轻轻盖在人物嘴边, 形成布纹风格的效果, 非常有趣 ;干刷法 :将含有水彩颜料的画笔在调色板的边缘处拖挤, 减少水分后, 能在纸上涂出具有干枯感的色彩。近景中的树干表现树皮或岩石表面时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画出其阴影和向背, 表现树干或岩石的肌理效果 ;撒盐撒砂法法 :是将盐粒洒在颜色未干的画纸上形成雪花般的肌理效果。当撒盐时, 画面干湿度应该注意, 过干会失去作用, 过湿盐迅速融化后也会失去效用。这个方法可以用在大面积的绘画中 ;涂蜡法 :在着色前将蜡笔或油画棒涂在需要表现透明的部分, 用淡色水彩铺设, 涂蜡的地方会出现自然斑驳的画面效果。用以描绘稀疏的树叶、夜晚的灯光、繁杂的人群等都比较适合, 使平凡的色块增加变化 ;吸色法 :使用吸水纸趁着色未干吸去颜色, 根据画面效果需要, 吸附的轻重、大小可灵活掌握, 也可吸去颜色之后再敷淡彩。在动画中表现天空中的白云, 吸去颜色, 强调纸的白色, 又增加了白云的层次。
3.水彩画技法在动画短片《思江月》中运用
3.1 创作构思
《思江月》的创作灵感源于我们毕业时各自分别时的伤感。故事主旨描写一个人独自走在六月的江南水乡, 在游走的过程中睹物思情, 在月光中感受人生的光明及目标的明确。
在古代人眼里, 江南往往是柔美和宁静的象征, 它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与宜人的气候造就了深厚的江南文化, 是被文人墨客美化的地方, 更是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水是具有生命的物质, 它既能感知外界的信息, 也具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由于水彩画中水性的透明、流动的特点而产生的渗化、渗融、朦胧、湿润、柔和、淋漓等效果特征, 特别符合描绘江南水乡水色淋漓、洒脱飘逸, 浑然天成的独特风俗文化和建筑风格, 让画面中的景象更具有了生命与感情。水彩画的透明、简约、自然、润泽的迷人画面效果更能使人卸下身上疲惫, 在柔和音乐中感受丽江的静和美, 用静如止水的心去面对毕业时的离别和对未来人生的感悟。
3.2 根据景别决定技法
在影视动画中, 镜头分为特写、近景、中景和远景。在动画场景绘制时, 根据不同景别中景物的虚实度运用不同的水彩画技法。
在景别的绘制中, 湿画法多用于远景的表达。远景中一般有天空、树木、建筑等景观较大的场景。由于远景中景物较多, 往往会出现虚实不同的多种层次关系, 在描绘远处模糊的景物时多用湿画法。为了实现镜头中远虚近视不同的效果, 往往先将画纸刷湿, 在水没有干透时画上所需物体, 这样会产生模糊的虚化效果。
干画法多用在中景和近景的绘制中。在画面的近景、中景中, 由于距离较近, 描绘的物体轮廓较为清晰, 我们通常用干画法来表现这种真实感。但在动画场景的创作中不能按部就班, 要根据画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绘画技法的调整。
关键词:水彩画;技法;绘画材料;干;肌理
中图分类号:J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1-1
展望绘画史,每位绘画大师都有属于自己的独门技法,这些独门技艺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推动了绘画艺术的蓬勃发展。然而,这些技艺语言并非是不可言传的。水彩绘画贯穿历史古今,后人通过大师对水彩绘画的研究与探索,进行了借鉴与吸收,使得新的特殊技法和应用材料广泛兴起给予了水彩画新的时代精神。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当代艺术作品中科学巧妙的运用绘画材料对画家而言这种“底子”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水彩具有通透、明亮、润泽、清新自然的特性,主要以水为媒介进行作画。画家常用水的流动度、色彩变化以及造型塑造来掌控整幅创作。在材料选择上水彩可谓是“大家族”市场上常见的色粉,水溶性铅笔等也都属于水彩材料选择范畴。总之,现代水彩绘画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格局。浅谈水彩技法,常见应用技法通常包括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结合画法及综合材料画法。伴随着水彩绘画语言的不断开拓,众多画家在水彩绘画中还创作出多姿多彩的肌理效果。这类技法包括运用留白液、撒盐、用画笔勾勒、运用肥皂水、刻刀雕刻等。水彩绘画总体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高透明度水彩,另一类则为不透明水彩。
透明水彩绘画技法颜料要求极为稀薄,以浅色的纸张为先决条件,要想达到透明的效果,提倡底子尽量洁白且不易褪色。透明水彩画法首先要抓住水流运用,其次添加大量的水和稀薄颜料色制作。这种绘画技巧需要作者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幼兔》的作者丢勒在描绘这幅作品时运用了水彩淡彩画法,把水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提高了整幅作品的通透性。透明水彩绘画技法也可参照中国水墨画法。水彩画与中国画虽然性质不同,但是作品的成败都与水的运用密切相关。通过“透”来表现画面的“韵”。透明水彩在创作之前,可以先把画纸整张喷水打湿,运用点、染、擦、积层渗破的方法使笔迹浑化,从而使画面在视觉上产生空灵效果,整幅画作结束之后给人一种通透感。还可采用中国画的渲染法,在纸上勾勒出形,随后进行染色。随着各国文化的不断交流,社会发展的日益加快,中国式水彩画现在被置于一个全新层面。
雨果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艺术家要有两只眼睛,前一只眼睛叫做观察,后一只眼睛叫做想象。”所以对艺术家来讲不能总采取固定的绘画模式。如同不透明水彩绘画技法,这种方式虽不如透明水彩得到人们的欣赏与重视,但是在水彩绘画观念里面,如果颜料过厚或者没有充分利用水的特性使画面变通透,这种画法会被误认为没有充分利用水彩的特性,作品缺乏创新意识,缺少对水彩绘画的理解。很显然这种说法颇具偏见。西方美术理论思想中曾提到,水彩画与油画技艺是非常相像的。在17—18世纪的英国,水彩画是模仿油画技法去描绘物体的。常用颜料不断加以调和,然后分不同层次涂抹在画面上,这样的水彩画由于缺少大量水作媒介,画面会变的昏暗缺乏通透性。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可用丙烯或者水粉颜料、石膏底子等进行打底,让画面变得深沉犹如油画。画家毕加索,他曾经把水彩运用到素描绘画上,让整个画面变的具有现代感,这也可以说是水彩与油画的一次融合。
伴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人类审美观念巨变,艺术家们不断要求自己提升审美品格从而推动了绘画材料的革新与发展。在水彩材料创新方面,开创新型绘画材料不断提上日程。中国水彩材料初期发展运用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首先在纸张选择上,由于水彩画的独特性,水彩纸要求不易卷曲,收藏时不能有折痕出现。为了满足广大绘画者的要求,市面上出现了亚麻破布手工制造纸。手工纸有很强大的实用性,绘画者可根据画面要求选择不同克数的纸张,通常克数轻的纸张颜色越鲜艳,越重的吸水性越强。手工纸易吸水且不容易损坏,颜色覆盖之后能达到通透明亮的效果。真正手工纸在包装上要有handmade字样。介绍几款评价度较高的画纸,英国瓦特曼手工纸、英国的获多福、康松、巴比松。新型水彩纸张还可选取羊皮纸、丝绸、白板纸。水彩颜料需要持久溶于水的状态且无需用笔多次调试,色料要易冲洗。最著名的是德国施米尼克,被称为顶级的水彩颜料,属于专家级别。对初学者而言,可选择中国产的马利水彩颜料、英国温莎、荷兰梵高、日本樱花等。这些颜料不但价格适宜,而且颜色鲜艳稳重,易于作者发挥。
综上所述,水彩绘画技法与材料选择目的在于在实践中发展水彩拓宽水彩画艺术语言的表现领域。水彩绘画虽比不上油画厚重,也不及中国画的神韵,就是这种特殊性使得水彩画在画坛上占据了不可代替的地位。如今,水彩画在中国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纳入到高等学府教学课程,教学上到处可见到水彩画的踪影,例如美术学教学、设计教学,可见水彩画还未发展到艺术极限,还需后人不断进行探讨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汪晓曙.水彩画的表现语言:水彩画[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2.
[2][德]马克斯·多奈尔著,杨红太,杨鸿宴译.欧洲绘画大师技法和材料[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舒士俊,韩结根.水墨的诗情:从传统文人画到现代水墨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整理人:徐君冬 古典风格的写实油画在当代西方几乎成了绝响,然而在目前的中国油画界却有许多画家仍然热衷于这一古老的绘画方式,出现了很多有东方韵味和时代感的古典风写实油画作品,并且在学术界和收藏界都有广泛的影响力。在当下的美术学院油画教学中,笔者认为系统的教授学生古典写实油画的制作技巧、方法和步骤,以及帮助他们理解古典写实油画的深厚底蕴和精神内涵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明白古典写实油画是人类绘画史上的最高峰,所有的画风都是从古典绘画中派生出来的,那种精深唯美的样式,具象的外表下升腾出的灵性之美是我们在作品中一直要追求的。其二,通过对古典写实油画材料、技法以及制作步骤的熟悉和掌握,使学生在今后的油画创作实践中能够获得较强的写实能力和画面控制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从古典油画普遍使用的技巧、步骤以及材料方面的运用讲起,在学生对古典绘画的艺术准则以及各个阶段最具代表性画家的风格技巧有初步的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临摹和写生训练能够掌握一定古典写实油画技巧,并运用在以后的创作实践中。以下本文就从古典写实油画材料、技巧和训练方法三个方面总结一下笔者在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首先,学习古典技法的油画在绘画材料上应该有所研究和讲究的,学生在平时的写生课上往往忽视对这方面的关注和应用,因此在绘制作品之前系统的向学生讲解古典油画材料的制作和应用是很有必要的。油画的材料主要为画布、底料、画笔、光油、颜料,以下是古典写实油画在这几个方面所要注意的。画布: 画布中最好的是纯亚麻布,国产亚麻布质量较好,可选用。目前画材商店的现成的油画布极易出现问题,如脱落、龟裂等。我们应该提倡学生自己刷制画布,因为它是绘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绷画布的时候不要绷的太紧,而是绷的即要紧又要有弹性。画布须钉的平整,纤维的纹路要平直,不能扭曲,扭曲的纹理会破坏作品表层的肌理美感。底料: 底料分为涂胶和涂粉两步。涂胶是绘画作品的第一层结构,可鼓励学生自己用动 1 1 8576280.doc-2微妙变化的色调。例如在黄色的色层上涂罩深沉的蓝色,就会产生蓝中透绿即冷中寓暖的丰富效果,这往往是调色板上无法调出的色调。另外,每一遍绘制之间都要先涂一便媒介剂进行 衔 接。
二、多层次着色法: 也称不透明覆色法,透明与不透明两种画法没有严格的区别,画家经常在一幅画作中综合运用。作画时先用统一的颜色画出大形体, 然后用颜色多层次塑造, 中间调子和亮部需层层厚涂,暗部画得较薄,或留或盖,形成色块对比。由于厚薄不一,显出色彩的丰富笔意与肌理。表现处在暗部或阴影中的物象时,用不透明覆色法易于塑造处在亮部的形体,增加画面色彩的饱和度。透明罩染则可以产生稳定、深厚的空间感和体积感。20 世纪以前的画家大都采用这种画法,制作作品的时间一般较长,有的画完一层后经长期放置,待色层完全干透后再进行描绘。在指导学生的作画过程中要求他们在画面上要经过五六次的反复制作。第一、二遍笔触要减弱,使画面平整。第三、四遍在大的色调和谐的情况下,有目的制作些符合造型、结构的笔触和肌理。在后来的透明罩染中,笔触又被减弱,同时利用皴擦等技法露出凸起部分的高点,留下暗部痕迹。如此反复多遍使作品呈现出一种丰富耐看 的 效 果。
三、不透明一次着色法: 也称为直接着色法或局部推移法。即在画布上作出物象形体轮廓后,凭借对物象的色彩感觉或对画面色彩的构思从一个局部开始铺设颜色, 基本上一次画完,。这种画法要求笔上所蘸的颜料比较浓厚, 色彩饱和度高, 笔触也较清晰,易于表达作画时的生动感受。19 世纪后期的许多俄罗斯学院派画家较多采用这种画法,如列宾、谢洛夫等。为使一次着色后达到色层饱满的效果,必须讲究笔势的运用,常用的涂法分为散涂、平涂和厚涂。散涂指的是根据所画形体的转折趋势运笔,笔触比较灵活、松散;平涂就是用均匀的笔势涂绘成大面积色彩,适于在安定、平稳的构图中塑造静止的形体; 厚涂则是全幅或局部地厚堆颜料,使颜料表现出质地的趣味。这种技法是现代写实画家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不同的指导和要求。在具体的课堂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临摹、写生两种手段进行技法的训练。3 8576280.doc-4的过程中可以自觉地驾驭油画材料、选择并运用可以表达艺术思想、形成艺术形象的写实技法来进行油画创作。在此基础之上,能够进一步的理解古典写实油画的精神内涵,自觉的向古代
[关键词]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形体准确
水彩画形成于英国,传入我国已有百年历史。水彩画在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常人们只认为水彩画是提高学生造型、色彩及审美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实在进入现代社会的今天,水彩画技术及其特点还具有许多实用价值。它可以直接应用在工业设计上。例如,建筑(房屋、桥梁效果图设计)、园林(景点、绿地、长廊等效果图设计)、装修、装璜、家具、服装以及工业产品制造设计的效果图等均采用了水彩画技术。另外,水彩画工具简单、价格便宜,使用及携带方便,加之水彩画效果透明、明快、润泽,因而令人喜爱。
美术课水彩画部分的教学目的之一是使学生掌握水彩画的方法步骤和基本技法。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范画、讲解,使学生了解、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方法:干画法第一次涂色干了后再涂第二遍色,这样重叠着色下去即为干画法。此法不流、不混,可以从容作画;缺点是表现力差一些。湿画法头次上色未干就接涂第二遍颜色,反复接涂下去即成。此法画时比较急,需要学生有控制水分、时间的能力,一般要求学生在具有一定的绘画技巧之后运用才行。干湿并用有的地方用干画法,有的地方用湿画法。此法有快有慢,表现力强,中学生易于掌握。在整个水彩画教学过程中,应重点传授干湿并用法,以求收效快、效果好。
一、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干湿并用法,胸有整体,局部画起
所谓胸有整体,是指学生除了要有必备的素描色彩基础外,还要有对画面的整体构想:色彩基调,远、中、近、大层次关系等。局部画起,是指把画面分成若干部分逐个完成。这种方法可使学生精力集中,绘画范围缩小,水分和时间容易控制,干湿画法并用得当,从而避免顾此失彼的现象。水彩静物写生是室内水彩画基础训练的最好方法之一。在静物写生之前,可先指导学生做几次静物范画临摹,意在使学生熟悉工具,认识各种画法,体会水彩画的特点。写生要注意指导学生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起笔要细,形体准确,高光、反光、明暗交界线、投影等都应尽量交待清楚,暗部和投影要少量涂点铅笔线条以示位置,上色时心中有数才能涂色不乱。
2.画前先在纸上刷一遍水,目的是让纸吃水饱和,必要时可以刷两遍,这样纸不易干燥,干湿画法便于施展。
3.先画背景(一般指衬布),优点是不乱、不花,整体效果好。背景争取一气呵成,整个画面的基调便得以确立。
4.画物体时要一个一个完成,这时采用湿画法比较得心应手。例如画一只梨,从亮部开始,留出高光后涂淡黄色;未干时迅速涂中间调子土黄色,使之与淡黄色相接自然晕合;趁其未干再涂褐色与土黄色相接,晕合后未干时再涂灰绿色于反光处,或者再涂衬布色于反光部分作为环境色的影响。这样,此梨的画面便基本完成了。
5.整理画面尤为重要。局部画法往往容易使画面出现“碎”的现象及层次上产生误差感。所以应要求学生充分重视整理,学会调整画面。前景物体当实,可以用线条来提形(在物体的关键部位狠提轮廓线);后边物体当虚,尽量在形体和色彩上减弱,以获得层次分明的效果。画面单调的,可适当增加环境色,以增强色彩的丰富感;画面色彩花而乱的,需要在基调的范围内整理,使画面更加和谐。
水彩风景写生是色彩写生的重要课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操,同时也是进一步掌握水彩画技法的极好机会。这部分教学中,构图、起稿、刷水同静物画法一样,但风景画作画顺序的特殊性是由上往下、从远至近、从左向右进行。在写生之前也应指导学生先临摹几张范画,这有助于学生领悟概括自然的三个层次(远、中、近),并能熟悉自然界中各种物体的画法。写生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着重指导:
1.写生开始要先画天空,力争一气呵成,这样整体基调和气氛便已确定,其它景物的色彩应向基调靠近,以促成色彩协调之美。
2.待天空色未干时迅速画出远山或远树,使之与天际相接的部分自然晕合。这样既可使远处朦胧、深沉,又符合近实远虚的规律。
3.从左到右,每画一个物体前再刷一次水,以防户外气候干燥、湿画法难以进行。例如,水中倒影里的房屋、树木都要趁湿把各种颜色接涂,自然晕合渗化,使倒影里面的形朦朦胧胧。等到全部干了的时候,用干画法轻轻画上几道水的波纹,此时倒影就显得真实生动了。至于岸上的房屋、建筑等宜用干画法描绘,使之坚实、挺拔,并和水中倒影形成鲜明对比。
4.主体部分应重点刻画,以使画面具有凝聚力,从构图的位置、色彩明快的程度、形体刻画的入微等方面增强其感染力。在让学生知道自然界分成远、中、近三个层次之外,还应让他们懂得艺术有主次之分。即学生在掌握水彩画技法的同时还要学会艺术处理画面的空间。
5.风景画的整理仍是重要的一环。局部画法有利于水分的发挥,湿画法得以充分的利用,但副作用是易“碎”,使整体画面受到影响,故需要从层次和色彩关系上调整一下,画面就基本完成了。
二、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操作的几个重要环节
1.学生欣赏范画,教师要逐张讲解其画法及色彩的运用,使学生了解水彩画的样式、特点,并告诉学生为了保持水彩画的透明、明快,调色时不宜过多,涂色时尽量一次完成,最多也不能超过三次,否则画面就会脏乱。临摹时首先要让学生熟悉工具的使用,以及调色和控制笔中水分的方法。
2.带领学生到室外写生时,教师可以先示范一部分景物,边画边讲:应该怎样画,容易出现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同时也明确了写生的步骤,掌握各种景物的表现技法。
3.给学生改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学生某一部分不会画或画得不成功时,教师廖廖几笔,即令学生茅塞顿开,帮助很大。一个班级那么多学生,教师重点应给哪些人改画呢?我认为改两头带中间为宜,画得较好的学生的画只要“点”上几笔便会大增其色,给大家提供了样板,给中间水平的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另一方面帮助画得较差的学生改上一两个物体,如一个苹果一个梨,然后鼓励他们按此方法大胆画其他物体,不怕画坏坚持画完,长此下去必能有所进步。
关键词:水彩,技法,研究
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水彩画除了要掌握水分,色彩,也必须掌握如何仅用水和薄薄的色彩表现质感量感。我们如何表现水彩的质量感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法。
一、水是水彩画的根本
从绘画发展史来看,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出现了两个新的画种,一个是油画,另一个则是水彩画。水彩画是在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丢勒可以说是最早的水彩画家。他所画的《一大块草皮》《湖畔松林》可以说是早期的水彩作品。现在水彩画已经发展到了它的辉煌时期。
现在要讨论一下水彩画中水的运用,水在水彩画中承担了主要的角色,水彩画之所以能变现出空灵,透明的质感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水的成功运用。由于水彩颜料多是透明或是半透明的,透过底色能显现色层出来,通过结合水分的运用,利用纸的吸水性和笔的柔韧性,表达水与彩的渗透变化,并具有流动的感觉,因而更具有透明滋润流动的特点。水彩颜料还具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色粒很细,在与水的溶解过程中可以显示其晶莹剔透,把它运用到作画过程中,便可以有透明中却有不缺乏变化的效果。水与彩的融合在以水为脉、以彩为魂的水彩画艺术语言中,水是水彩的灵魂,而彩是灵魂的载体。水彩画中水的韵味,有各种不同和差异,有水的流动,水的渗透,水的冲洗,这都是水彩画中水运用的结果表现。
二、用水之道
水分的运用和掌握是水彩技法的要点之一。充分发挥水的作用,是画好水彩画的重要因素。
1、掌握水分应注意时间、空气的干湿度和画纸的吸水程度
(1)在时间方面:在画水彩的过程中,根据你的画笔上水分的多少和时间的控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笔上水分较多,同时又在短时间内进行创作,两笔之间的衔接会十分自然并有相互渗透的效果。相反,如果笔上的水分不多,时间相隔有比较长。这样产生的效果就是颜色不易渗透,衔接生硬。
(2)在空气方面:在画水彩时就能体会到,在室内水分干得较慢,在室外潮湿的雨雾天气作画,水分蒸发更慢。在这种情况下,作画应该减少水的运用;在干燥的气候情况下水分蒸发快,必须多用水,同时加快调色的作画的速度。
2、画纸的吸水程度
不同的画纸吸水的程度也是个不相同的,纸的吸水程度是通过纸的密度决定的。例如在光滑的纸上如卡纸,就可以有坚韧的效果和清晰的笔触;在粗糙的纸上作画,就可以产生模糊的笔触,可以用来描绘阴雨和雾天。如果想更加充分的表现雾天,可以在作画之前,先用砂纸把水彩纸打磨一遍。
三、水彩画的绘画技法
在说完水的重要性之后,我们来讨论一下水彩画的一些绘画技法。在水彩画中,技法也有着重要的地位,不同的技法可以用来表现不同的效果。老师也对水彩的技法进行了讲解,在自己的实验中有以下的理解。
1、干画法和湿画法
(1)干画法是相对于湿画法而言的。干画法是指在第一遍颜色干了之后在上第二遍颜色,其特点是水分容易控制,步骤稳当。这种画法风格趋势细腻,能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和量感。干画法可以分为:平涂法,重叠法,并置法,罩染法等方法。
(2)湿画法又可以叫做连续着色法,是水彩画技法中最基本的技法之一,也是最成熟的技法之一。它充分反映了水彩的艺术特征,有最具有“水”的韵味。具体方法是,在作画之前可以先用水把纸打湿,趁画纸还没有完全干得时候使第一遍颜色与之后的颜色相互自然的融合,形成水色交融的特色。具有滋润,流畅的特点。但湿画法也有它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是要控制好水分,二是手法的变化。湿画法又可以分为:湿叠法,湿纸法,湿接法等。
2、刮的作用
在画一些树枝和一些细小的地方,可以运用刮这个技法。但刮又分成两种。一种为:在纸是湿的情况下,轻轻地刮已经上色的部分,颜色会变深。另一种为:在纸在快干得情况下,快速的刮过需要提亮的地方,便可使变白变亮。
3、油和浆糊的用法
在我们的熟悉中,油一般用于油画或者丙烯创作中。但是在水彩中也可以用一些油,因为油具有排水性,所以会产生别样的画面效果。油一般采用松节油。我们现在要画的地方先用油涂一下,再开始画。这样的画法可以用来画土墙等,运用这样的技法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浆糊可以与水彩颜料相混合,这样既可以把使颜料透明又可以留出水的形状。
4、防染法
防染法事根据不同分涂蜡防染,留白胶防染等。它们的特点是“留白”的效果。作品中需要一些留白的地方,要提前空出来,但又因为水彩颜料的透明特性决定了浅色不能覆盖深色,所以不能完用淡色或者白色去提亮。这就需要我们用防染法,就是在着色之前先用蜡笔或者留白胶现在需要留白的地方画出,再在这基础上绘画。这样一些细小的地方就可以留出同时也展现出另一种风格。
5、撒盐法
撒盐也是水彩画中最基本的画法之一。撒盐法一般用于雪景的表现中,就是在画面还没有完全干透的情况下,把盐撒在上面,这样会面周围的颜色就会被盐粒吸收,产生一些明显或者不明显的斑点,之后在把盐粒抖掉,这样就会别样的肌理效果。但在用这种技法时要把握好纸的干湿问题,纸太干得话就会没有效果。撒的时候也要注意韵律,不能毫无章法的撒。例如木屑、沙等方法也类似。
四、处理好具体景物与画法的关系
面对具体的事物,也有不同的画法来表现。处理好具体景物,也在很大程度上让画作增色不少。
1、天空
天空是风景画中最常见的组成部分,天空一般也是画面最深远的部分,不能画的过分突出。天空一般为上冷下暖,上暗下明,天空顶部最深、最蓝、纯度相对较高。但是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天空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晴天:要先画暗的部分,留出亮部或者用吸提法擦除亮部;阴天:天空一般呈现紫灰色,云则是用水在纸没有完全干时洗出来的。天空一般采用湿画法来处理,这样便于色彩的衔接、过渡。
2、地面
地面景物与天空的色彩有着密不可分地关联着,所有地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来自天空光源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色彩变化。在画地面时,要把周围的环境充分考虑进去,做到与周围环境的呼应。
3、树木
画树首先要了解树的生长结构和特征。画树一般要先画出树干和主要的树枝然后在画树叶,树叶要先画出整体颜色,然后在不破坏整体的基础上丰富细节,但又不能画的过于琐碎。最后在点缀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树枝,要注意树枝和树叶的穿插关系。最后做到树干、树枝、树叶三者关系和谐统一,主次分明。
4、水
水本身是没有任何颜色的,但由于环境、光线的不同影响,水也表现出不同的颜色。因此水的表现一般都是倒影的表现,画好倒影便画好了水。水中的倒影要比现实景物概括的多,所以我们要画的整体,如果水中有波纹的话,水中的倒影也回出现晃动的样子。要画出流水的受光面、背光面、阴影以及反光。
现在大家对水彩应该有了较为初步的认识,如果想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需要我们的不断实践和探索。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之下,会对水彩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更好的掌握水彩。
参考文献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当前高校课程实施中迫切需要研究的现实问题, 从绘画到设计的转换又是美术院校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传统水彩画技法的研究性学习到实际设计的应用在绝大多数高校中是被忽视的, 更多的是只注重水彩画技法在绘画中应用。水彩画技法一般都是高校美术专业的重点课程, 已经形成为完整健全的新型专业学科课程体系, 该课程具有鲜明的课程特点及实用的教学方法, 不仅是绘画专业的重要课程更是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的应用课程。另外目前手绘设计效果图的表现单一, 色彩单调, 传统水彩画技法表现丰富, 特别适合应用于艺术设计上, 不仅使用方便快捷, 而且艺术表现力极强。如果水彩画技法课程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既坚持经典传统的水彩画学习, 又关注现代绘画与设计前沿变革, 结合现代教学手段与方法, 不仅专业技能可以取得很大的进步, 而且对自身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也有很大的提高。实现从传统水彩画表现技法到艺术设计效果图的转换, 把水彩画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应用于设计艺术领域, 从真正意义上拓宽水彩画艺术的发展空间。
二、传统水彩画技法的特点
水彩颜料具有的透明性和水的流动性是水彩画最为突出的特点。传统水彩画技法主要是干画法和湿画法。干画法在干的底色上着色, 一层层重叠颜色表现对象, 不求渗化效果, 可以比较从容地一遍遍着色, 在画面中涂色层数不一, 有的地方一遍即可, 有的地方需两遍乃至三遍以上, 但不宜遍数过多, 以免色彩灰脏失去透明感, 事先预计透出底色的混合效果, 这一点是不能忽略的。如画面中几块颜色不够统一, 得蒙罩上一遍颜色使之统一, 某一块色过暖, 罩一层冷色改变其冷暖性质, 所罩之色应以较鲜明色薄涂, 一遍铺过, 一般不要回笔, 否则带起底色会把色彩搞脏, 在着色的过程中和最后调整画面时, 经常采用此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表现的物体轮廓清晰、色彩明快。如果要表现闪光或柔中见刚等效果, 笔头水少色多, 运笔容易出现飞白, 或用水比较饱满在粗纹纸上快画, 也会产生飞白。干画法不能只在“干”字方面作文章, 画面仍须让人感到水分饱满、水渍湿痕, 避免干涩枯燥的毛病。
采用湿画法时最为重要的是掌握时间, 叠色太早太湿易失去应有的形体, 太晚底色将干, 水色不易渗化, 衔接生硬, 在重叠颜色时, 笔头含水宜少, 含色要多, 便于把握形体, 以可使之渗化, 如果重叠之色较淡时, 要等底色稍干再画。表现雨雾气氛、湿润水汪的情趣是其他画种所不及的。
水彩画大都是干画法和湿画法结合进行, 湿画为主的画面局部采用干画, 干画为主的画面也有湿画的部分, 干湿结合, 表现充分, 浓淡枯润, 妙趣横生。要掌握水彩画技法首先是对水的认识, 水的运用是水彩画中的关键技术, 每遍色水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色彩的浓淡, 画法上的干湿, 形状上的软硬。前一遍色的湿度与第二遍色的湿度相撞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湿度还涉及纸的吸色能力及色彩渗化能力。水的可控和难以控制的特性, 成了水彩画最突出的技法特点, 也是其迷人的审美价值所在。
三、传统水彩画技法与应用设计有机结合
我国大多数高校美术与设计院系都开设了水彩画技法课。特别是广东省作为水彩画创作的大省, 高校美术专业都开设水彩画技法课, 虽然很多新建本科院校美术专业也开设了水彩画课程, 但是在课程运用方面却止步不前, 或是只注重绘画技法, 或是只注重绘画效果。在制作阶段, 采用制图仪器尺、曲线规板等, 这些都是传统水彩画所不主张使用的。而这些工具的使用会成为水彩画的技法在艺术设计各专业应用商最好的辅助工具。
在服装设计领域, 服装设计效果图采用水彩颜料, 水彩因其丰富的表现能力和透明灵动的本体语言, 能生动而准确地诠释设计师们千姿百态的设计思想, 所以备受设计师青睐。不同纹理吸水快慢的纸张及其他工具, 对体现各类面料质感都会有非常好的效果。法国画家安东尼·鲁匹兹为了充分表现一位穿了一套用纱做的褶裙正在跳舞的女郎的面料的飘逸、蓬松、透明及流动的感觉, 采用了吸水较慢且纸张纹理较细的水彩纸。先用清水将纸刷湿, 待水在纸上充分渗透后才开始上色, 这样纱的质感就能体现出来。为了能更好地体现一些带有小花纹的薄纱衣服, 在未干的颜色上用喷雾器喷一下水, 也可以先用油画棒画出花的纹样后再上水彩色。
水彩画最早是以描绘地形和建筑物为表现对象, 它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与现在的建筑表现图很像。当前世界各国顶级的建筑师大多数都是采用水彩手绘来表现建筑效果图, 意大利当代建筑师伦佐·皮亚诺1977年在法国巴黎设计的吉奥格斯·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建筑效果采用了水彩干画法中层涂和罩色, 色彩淡雅、层次分明, 结构表现清晰。美国当代著名建筑师斯帝文·霍尔曾感叹水彩在设计中连接了主观和客观要素, 描绘水彩的过程是很有乐趣的, 从骨子里能感受到它的启发性和光影效果。
水彩颜料的特殊性使得动漫作品的画面效果清新、亮丽、透明, 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这非常符合手绘漫画创作的要求。近年来, 我国动漫产业成为了一个热门行业,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动漫专业, 进行动漫创作的学习。动漫创作首先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手绘功底, 一般我们进行动漫创作大都采用水彩技法来表现动漫造型。而水彩画既可表现出古典绘画般的细腻层次和丰富的色彩感觉, 又可以表现出一种水色迷离的画面效果, 是进行动漫设计最好的表现方法。
把水彩应用到工业设计效果图中, 是对设计思想的表达, 设计师将设计构思化为可视形态, 把脑海里所想的用直接明了的方法表现出来, 让人一目了然。工业设计表现贯穿着工业设计的全过程, 设计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形式的表现图。一般情况下, 设计师在进行水彩手绘时, 为了更完美的表现物体的质感, 会根据物体的材质选择一些特殊的水彩画技法来表现, 在水彩画的特殊表现技巧中, 一部分是借助辅助材料来实现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的规律, 既不论是先涂还是后加辅助材料, 均是利用水与这些辅助材料的相溶性与抗溶性之特点而产生的特殊效果。此画法运用可达到厚实、色彩鲜艳丰富、质感明显突出等效果, 运用于工业设计效果图中可以让材质肌理丰富、色彩鲜艳。
把传统水彩画技法应用于设计中丰富了水彩画的表现内容, 拓展了水彩画研究层面。利用水彩画技法加上各种技巧, 在画面上制造着各种痕迹和肌理并有别于他人, 形成属于自己的有着独特面貌的水彩画表现效果, 可以很好地帮助设计师制造强烈震撼的画面效果, 烘托画面气氛。不仅发挥了水彩的应用性功能, 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水彩画艺术的传播, 还提升了设计师的审美修养和作品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张小纲.水彩画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蒋跃.水彩画语言的诗兴化.水彩艺术[J].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4.
[3][美]斯图瓦特·陌塞.现代素描技法[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3:7
[4]黄增炎.水彩风景静物技法[J].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2。
[5]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7:229
关键词:水彩画;艺术;创作观
水彩画传入我国已有200年的历史,近年来大大小小的水彩画展又使得这一画种更显活跃。长期以来在美术教学中人们习惯于将水彩画看做是小品欣赏,仅将其当作色彩基础练习,或将简单的水墨技巧移植当成了水彩画民族化。這些观点一直影响着水彩画的教学,特别是在当今学生需要我们能够更专业地进行指导创作,有必要重新审视并倡导以欣赏为主的教学观点。
一、水彩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家长们都希望小孩具有一定的美术才能,都希望能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提升。但水彩画教学相对于快速发展的时代潮流来说,已经显示出一定的滞后性。水彩画的教学和中国画的教学有一定的相似成分,从画体上来看,水彩画和中国画之间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它们在未来有很好的潜力继续得以发展。当前,我们国家的文化艺术得到了明显的发展,绘画有了很大的进步,绘画的类别形式纷纷出现在我们社会中,绘画中运用到的内容随着时代的潮流越发丰富多彩。水彩画的教学也紧跟时代的潮流和步伐,进行了不断的更新和创新,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绘画时代。虽然从整体上来看,水彩画的创作有了很大的提升和进步,但是在美术教育中,水彩画教学仍然没有得到更加乐观的发展,这主要还是受到了人们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我国,教育理念一直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没有对教育观念进行改革,没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美术教育从整体上看并没有得到很明显的提升,没有出现多样性的局面。
二、水彩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彩画的自身特征,小学美术水彩画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难点,传统的水彩画教学模式逐渐出现一些“不适应症”。主要表现在:
(一)水彩画教学中重技术轻艺术,不利于水彩画的传播
在20世纪初,我国最早的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设置了图画手工科,其中就有水彩课程。自那时起,我国许多学校先后都开设了水彩画这门课程,直至现在,小学、中学以及许多初学绘画者往往从水彩画开始培养色彩感,由此,水彩画得到了很大的普及。通常在小学、中学、美术高考班直到大学美术专业,水彩画教学的中心是“写生色彩学”,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是将水彩画作为色彩基础课来教的,几乎是一门纯技术的课程。虽然几乎每本水彩画教材的开头部分都会提及在水彩画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性,教师在开课时也会讲到这一点,然而在以后的具体教学中,这一重要性通常都无从体现,没有贯彻落到实处,成了一句空话。这也是以上固定思维对学生今后的艺术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也正因为将其仅作为技术来传授,不利于水彩画的进一步发展。
(二)对初学者层次把握不准,过于追求大幅面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不能准确把握初学者能力层次,片面追求大幅面水彩画教学。其效果适得其反。长期反复修改及深入刻画的大场面制作,适合轻快的、一挥而就的作业。水彩画适于做富有诗意的抒情曲,不适于做过大幅面。小学阶段水彩画都是初学者,应基本上以小幅面的写生为主。学生们最初接触水彩画时,老师应向他们灌输这种观点。让他们在今后的水彩画学习与创作的道路上,避免做过大篇幅。作品面貌基本上是以淋漓的水分、轻快的大笔扫过纸面的“抒情曲”,画些诸如雨中树林、江南水乡一角、花卉静物之类的小品。
三、水彩画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思考
水彩画教学得从头做起,带领学生认真学习水彩画传统,从源头学起,广采博收,开拓水彩画的广度、深度。引导学生用技术来达到情感的表达,引导学生进入艺术的语言。让学生摆脱束缚,拓宽思路,扩大题材面,鼓励学生在技法、手段、工具、材料上的变化革新,培养创造意识、探索精神、追求自我、更新观念。
(一)教师要正确认识水彩画教学的美术教育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文化素质的培养也越发重视。因此,中小学校已经把美术教育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对学生进行文化艺术的培养。另一方面,水彩画教学有很好的优势条件,在美术教学中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这充分体现了水彩画教学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二)加强学生对色彩的观察与认识
色彩在绘画中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画一张好看的画,并不是上了颜色就是一张好画,如果你不会使用颜色,那么上了再多的颜色,也不能表达你要表现的效果。因此,要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表现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和认识能力。首先,要教会学生打破陈旧的观念色,在具体环境中观察物体的颜色,其次,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处于不同光照和处于不同空间中的物体色彩的变化。低年级可以让学生自由、大胆地选择色彩作画,选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大胆地画出自己最想画的图画,倡导学生把图画画大或按教材临摹。中年级则应讲述色彩理论知识,例如:原色是混合产生各种色彩的最基本的色,是任何色彩无法调制出来的,也称为一次色,即红、黄、蓝。间色是两种原色的等量混合。在伊顿的十二色相环中,间色处于两种原色之间。间色也称为二次色,即橙、绿、紫。复色在间色的基础上产生,是两种间色或三原色的适当混合。复色也称为再间色或三次色。除了通过观察认识这些色彩外,还应理解这几种色彩的形成过程并用毛笔等工具作调色练习。使用水彩作画时,先用单色平涂的方法,对描绘的物象只作一般的色彩标记。高年级必须进一步提高要求,学会用水调色的方法,根据水彩画的特点,能分步骤地着色。色彩可由原色到间色,复色不作过高的要求,但需要逐步了解运用复色的方法和步骤。
参考文献:
[1]李一.水彩技法在美术教学中的特殊意义[J].群文天地,2011(14).
[2]黄汉礼.水彩画中情绪张力的艺术表现[J].大众文艺,2011.
【谈美术课水彩画技法的教学】推荐阅读:
浅谈农村小学的美术教学12-22
浅谈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教育11-29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9-29
浅谈农村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10-26
浅谈怎样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效果12-30
浅谈高中美术素描教学01-03
浅谈美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12-17
谈美术教学与美育教育10-18
浅谈农村小学美术剪纸教学01-12
浅谈农村小班化美术教学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