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服务中心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残疾人服务中心(精选8篇)

残疾人服务中心 篇1

盐港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概况

盐港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区民政局(区残联)、盐田街道的大力支持下,于2009年5月正式注册为全市第一家民办非企业的职康中心。中心位于盐田沿港新村32号1楼,面积约900多平方米,现有工作人员4名,内设日间照料室、多功能活动室、康复训练室、娱乐室、阅读室、心理咨询室、居家、技能训练室等,为盐田街道辖区228名残疾人无偿提供包括日间照料、技能训练、文体娱乐活动、居家训练、就业咨询、心理咨询等多项服务。

中心坚持以人为本,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努力开拓各项为残疾人服务的项目为重点,以中心为平台,以“四位一体”的托养服务、“心理咨询服务”、“文体娱乐活动”为特色,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不断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质量,不断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不断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努力把中心创建为残疾人的“快乐之家”,共同建设文明盐田、和谐盐田。

残疾人服务中心 篇2

不久前, 福建省漳浦县首家在卫生院设立的残疾人康复中心——旧镇镇残疾人康复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意味着旧镇籍残疾人士只要持《残疾证》申请, 即可在家门口接受康复治疗、训练等, 圆他们的康复梦。

漳浦县旧镇镇有1900多名残疾人, 他们的治疗康复一直是残联着力解决的问题。该康复中心现有专业医务人员8名, 各种康复设备30余件, 可为残疾人进行康复治疗。除此之外, 还为残疾人提供需求调查评估、诊断及残疾人体检、康复知识普及、提供辅助器具等服务, 并为残疾人建立健全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图为残疾病人正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公共服务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分析 篇3

关键词:公共服务;残疾人;就业;影响

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仍旧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根据统计,我国残疾人数量大约8502万人,占据全世界残疾人总数的8.5%左右。而世界银行曾经提出,残疾人被排斥在就业之外,对全世界GDP大约造成了1.94万亿美元的损失。就业作为残疾人社会保障服务中的重要内容,一直受到我国党中央与国务院的重视,目前,残疾人就业情况不容乐观,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城市残疾人就业率仅仅16.93%,而农村残疾人就业率为35.65%,与非残疾人就业率之间有着明显的差距。

一、公共服务概述

公共服务是21世纪以来公共行政领域的核心观念,主要包括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科教文卫等公共事业,提供社会保障,重点突出政府职能的转变,即从管理职能转变为服务职能,重点方向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承担着服务社会公众的职能,对于社会而言,公共服务是促进就业的关键环节,而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手段。对于残疾人而言,就业更为艰难,因而更加依赖政府发挥公共服务职能,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保障,包括物质保障、教育手段以及康复手段等。

二、公共服务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

公共服务对残疾人的就业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其职业技能培训状况中。残疾人就业离不开政府的职业技能培训。有关数据显示,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残疾人就业率远高于未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残疾人的就业率,因而职业技能培训是残疾人就业能力增强中的主要措施。其次,生活知识普及情况对残疾人就业状况也有着重要影响,接受过生活知识普及的残疾人就业率是未接受生活知识普及的残疾人的2.188倍。这是由于生活知识普及能够明显增强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推动残疾人就业。再次,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残疾人就业的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越高,残疾人实现就业的比例就越大,二者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三、提高残疾人就业率的措施

1.发挥政府职能

残疾人就业属于政府公共服务的范围,其服务体系属于公共范畴,需要政府承担主导作用。政府本身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依靠其权威性,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统筹发展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从而逐步扩大残疾人就业服务的覆盖面积,促进残疾人就业水平的提高。其次,需要政府发挥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建立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中包含的各项内容,并且完善管理机制与评价体系,从而让残疾人服务体系走向正规化、专业化,从而有力的推动残疾人就业,实现残疾人就业率的提高,从而提高我国残疾人生活水平。

2.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机制

残疾人作为社会的特殊弱势群体,需要来自社会各方的支持与鼓励。除了进一步发挥政府服务职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机制。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康复工作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还需要追加资金投入,大力开发残疾人辅助工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免费发放或者给予一定补贴的方式支持残疾人使用辅助工具,从而让我国广大残疾人群体能够依靠康复工具逐步恢复身体各项机能,进一步强化自身生活能力,从而促进残疾人就业率的提高。

3.完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普通人接受义务教育基本已经覆盖全体公众,然而残疾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仅为71.4%,远远低于普通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而在诸多研究中,就业率与受教育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人力资本理论中认为,人力资本的水平与就业质量有着极大的关联。因此,进一步建立健全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对提高残疾人就业率有着极大的作用。而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要从残疾儿童开始,即首先需要扩大残疾儿童受教育的覆盖面,让残疾儿童都能够接受义务教育,这需要我国扩大特殊儿童教育学校规模与数量。其次,逐步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对残疾人的职业技能进行培养,加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力度与培训质量,从而进一步增强残疾人就业能力,促进残疾人就业。

4.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残疾人就业渠道还比较单一,大部分残疾人实现就业都来自于熟人的介绍,并没有形成严密规范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导致部分残疾人始终处在失业状态下,生活水平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我国逐步建立健全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建立残疾人就业平台,为残疾人提供包括就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技能评估、就业失业登记等服务。其次,进一步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益,即加大力度保障残疾人就业晋升、获得劳动报酬、享受生活福利以及相应的工伤保障、劳动保护等权益,让残疾人能与正常人一样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除此之外,还需要进一步鼓励有条件的残疾人创业,用创业来带动就业,激励其他残疾人参与到创业与就业过程中来,还应该扶持一批接收残疾人就业的福利企业,以政策优惠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源加入到残疾人就业的事业中来,进一步推动残疾人就业。

四、结语

现如今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党中央与国务院对残疾人就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权益是我国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内容,因而需要政府不断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残疾人就业,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赖德胜,廖娟,刘伟. 我国残疾人就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01:10-15.

[2]罗遐,兰瑶. 残疾人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安徽的调查[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80-85.

[3]纪雯雯,赖德胜. 中国残疾人劳动参与决策分析[J]. 中国人口科学,2013,05:30-39+126.

残疾人服务中心 篇4

深圳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占地面积4954平方米,建筑面积16707平方米,其中:地下一层,地上十三层,局部裙房三层。目前该工程已竣工,按计划即将于2010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建成后的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定位上一方面是围绕着市残联四个直属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开展残疾人功能障碍评估与转介服务、康复训练服务、辅助器具展示服务、劳动就业咨询与培训服务,以及残疾儿童特殊教育服务;另一方面是结合广大残疾人服务需求,开展残疾人来信来访接待、法律援助咨询、网络信息建设,以及文化交流、体育康乐服务等。

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设计施工,以残疾人为本,从建设理念到技术手段,都细致入微的考虑了各类残障人士工作活动要求,体现并营造了全方位的无障碍环境。

中心独特的无障碍设计处处体现了对残障人士的关爱。室外设置了缘石坡道,并有无障碍标识系统,室外广场有无障碍停车位,地面安装了导引盲道。建筑出入口设置缓坡方便轮椅车出入,入口采用感应自动门,通道地面采用防滑塑胶地板,脚感舒适。室内有三部电梯,电梯符合无障碍标准,设有带盲文的低位控制按钮和清晰的楼层显示屏和音响报层装置,楼梯间与走道两侧均设有安全扶手,扶手上安装了智能语音导向系统。大楼每层设有专用的无障碍厕所,采用感应自动门,内设安全抓杆和应急呼叫系统。儿童区设有儿童专用盥洗室,配备儿童座便器、洗手盆等。每间无障碍病房门口均设置凹室,病房内单独设置无障碍淋浴间,并设有安全抓杆、紧急呼叫装置。

在服务中心大楼的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市建筑工务署和使用单位市残联积极配合,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先进地区的无障碍设计经验,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还邀请了香港的专业人士对大楼的无障碍设计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并付诸实施,精雕细琢,不断地补充和完善无障碍设施的内容。如在建筑内部装修方面,注重视觉对心理的影响,地面、墙面、灯光都采用暖色调设计,营造出温馨的氛围;儿童活动区通过将金属门把手调高位置,墙面突出阳角采用圆弧形塑料护角等措施,减轻了碰撞造成的伤害;考虑弱视群体需求,适当增加了走道灯光的照度;设置低位服务台、低位专用餐位,方便轮椅人士使用。

该中心的无障碍功能为残障人士提供了很多便利,对正常人群使用却并没有造成影响,是一座以人为本、和谐共处的无障碍建筑。

残疾人康复服务个性化服务方案 篇5

绥德县残疾人图服务站成立于2012年,是一所以精神残疾人和智力残疾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民办公益性质的康复服务机构。以“服务残疾人”为宗旨,“以人为本,扶贫助残”为理念的残疾人服务机构。托养以“残疾人需要什么、残疾人乡做什么、残疾人能做什么”出发,最大限度的发挥残疾人的自身潜能,为每位残疾人“量身定做”个性化的康复服务和发展方案。

个性化服务宗旨:

每位残疾人存在的问题都是特殊的,包括年龄、性别、家庭情况、婚姻状况、发病年龄、患病时长河病情的稳定性。充分了解残疾人的特殊性河迫切需要康复的功能。“量体裁衣”制度出符合残疾人的个性化康复服务方案,帮助残疾人康复,早日回归社会。

个性化服务内容:

1、对于病情不稳定的残疾人服务对象,由精神科医生、护士进行实时监控,药物调整治疗,积极控制残疾人病情,定期进行监控检查,保障残疾人身体器官功能处于良好状态。实时介入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训练残疾人自己解决大小便、自己梳洗打扮、整理自己的衣物、打扫自己的病房卫生,努力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针对病情相对稳定、生活能够自理的残疾人,由精神医生进行药物调整治疗,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介入家庭功能训练,帮助残疾人恢复家庭功能,组织残疾人认识钱币面值,创造场景,一道残疾人合理使用钱币进行交易,观察天气情况为自己和家人增添衣物,做简单的饭菜供家人享用。

3、大多残疾人病情已经稳定,生活能够自理,家庭职能得到健全,能够做到爱自己、爱家人。但因患病原因与社会脱节,部分职业功能丧失,加之文化素质低,又没有专业技术,不能再社会“立足”。针对这一类残疾人,我托养服务站开展社会参与能力训练和职业技能培训。调动残疾人对待工作的主动性,组织残疾人学习农作物种植、家禽养殖、手工艺品制作等,让残疾人学会一技之长。增强残疾人社会参与能力,了解现代社会政策、就业渠道、组织残疾人参加工娱训练,引导残疾人对自己今后的人生进行合理规划。

残疾人服务中心 篇6

和服务水平

摘要:残疾人作为公民,虽然有一些身体缺陷,但这并不妨碍残疾人有劳动权利能力。就业是残疾人发送生活善、参与社会生活和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具有残疾人就业安置与管理、职业技能培训、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管理等职能,是社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残疾人就业工作更是发送民生的重要内容。要实现残疾人充分就业,必须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增加就业岗位;根本是大力发展残疾人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残疾人素质和就业能力;当前,提高残疾人就业工作发展水平的关键在于尽快提高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自身建设。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能,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进行研究。

关键词: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 残疾人事业 残疾人就业

引言:鹤壁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辖两县四区,人口161万,总面积2299平方公里。市委、市政府历来对发展残疾人事业非常重视,把残疾人工作列入省政府工作责任目标,并把残疾人重点工作每年都列为政府民生工程,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仅“十二五”期间”就培训城乡残疾人次近10000人,安置残疾人就业6000余人,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1000余人。

残疾人就业工作是改善残疾人民生的根本途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不但承担着残疾人就业安置与管理、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等工作,还可以接受人力资源部门委托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因此现阶段提高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发展水平的关键是尽快提高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当前鹤壁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鹤壁市委市政府对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就业工作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认真贯彻残疾人就业工作政策法规,落实有关残疾人就业法规政策,明确政策重点,制定扶持措施。采取积极的扶持和保护措施,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采取多种形式推进残疾人就业,取得较好的效果。积极开展残疾人“互联网+”培训,帮助残疾人借助互联网技术,足不出户,实现网上灵活就业。鹤壁市以浚县孙炳良电子商务公司和龙威电子商务公司为依托开展了定岗培训,开展了电子商务培训班,开展了诸如互联网云客服、众智慧、网络售机票等在线网络培训。促进了残疾人的集中就业,规模安置,大力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鹤壁市残疾人就业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高度重视,精密部署,残疾人就业率显著提高。

按照河南省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协调办统一安排,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府办公室每年印发《鹤壁市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实施方案》,从组织领导、任务目标、资金保障等方面保障就业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将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目标任务向各县(市、区)细化分解,督促其抓紧开展就业培训和完善数据录入工作,并对培训台帐、培训周报、月报等情况进一步做了要求和规范;依托残疾人培训基地,根据残疾人自身意愿,对城镇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农村残疾人开展以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主的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协调财政、农业、扶贫办等部门,扩大培训范围,力争培训面覆盖辖区内每一位有培训需求的残疾人。

市残联、市人社联合制定了《鹤壁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残疾人就业培训工程的重要性及实施要求。市、县(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已经完成规范化建设工作,切实提高了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建立起残疾人培训长效机制。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一系列扶持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残疾人个体就业和灵活就业发展很快,残疾人一次性就业率有了显著提高。

(二)残疾人就业安置渠道相对健全

河南省于2009年颁布了《河南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河南省人民政府第127号令),为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按比例就业提供了法规制度化保障。利用分散安置、集中安置和个体创业等形式全面推动残疾人就业工作,残疾人就业安置渠道相对健全。

(三)就业服务网络较为完善

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目前鹤壁市已经初步建立了市、县(区)、社区三级的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大部分就业服务机构具有独立的服务场所,有从事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的专职人员,基本实现了就业服务全覆盖,就业服务网络较为完善。

(四)就业方式多样化,就业规模迅速扩大。

鹤壁市由单一的集中就业向多样化发展,按比例就业全面推行,个体开业或组织起来集体从业迅速发展,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取得重大进展。

二、当前鹤壁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不断加强,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但残疾人事业仍滞后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残疾人生活与社会平均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随着人口老年龄化加快、致残因素增多等,残疾人数量将呈现较快增长态势,残疾人事业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残疾人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服务机构设施,尤其是示范性、标志性的综合服务设施仍然不足;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人员编制和经费来源得不到切实保障,专业服务人才队伍亟待加强;残疾人工作的政府责任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理解、尊重、关爱、帮助残疾人的社会氛围有待进一步增强。

(一)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自身服务能力相对不足。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服务能力的相对不足,一方面体现在服务硬件设施,也就是服务场所面积、无障碍设备、服务设施等不够完善,另一方面体现在残疾人就业服务专职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社会化就业服务机构相比,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需要完善和提高的工作内容还有很多。乡镇级就业服务机构专(兼)职人员配备不平衡,有的甚至无法正常开展就业服务,严重影响了当地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的发展。

(二)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职能体现不明显,已经成为阻碍机构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首先,残疾人就业的总体层次和水平不高。其次,残疾人就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三是残疾人群体没有完全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念。一些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存在等、靠思想,不愿意从事劳动,还有一些残疾人对就业岗位的期望值过高,这些都阻碍了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健康发展。但是切实提高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残疾人就业服务培训相对滞后。还不能完全满足残疾人就业工作的需求,残疾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主要体现在:残疾人就业层次低;残疾人收入水平低;不同地区、城乡之间以及不同类型残疾人之间的就业发展不平衡。

三、如何有效提升鹤壁市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专业化建设

按照河南省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要求,从开展残疾人精细化就业服务的特殊性出发,建设符合鹤壁市特色的残疾人就业服务场所、残疾人个性化服务场所、职业技能培训场所、就业信息网络服务场所、职业能力评估室,建立残疾人就业指导、职业能力评估体系,探索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工作。

(二)完善信息化就业服务平台

进一步健全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完善信息网络功能,开设政策咨询窗口、职业介绍窗口、劳动事务代理窗口、盲人按摩服务窗口、证照受理审批窗口、年审服务窗口等多个服务窗口,积极为用人单位及残疾人提供一站式开放服务。定期或不定期通过电子显示屏、触摸查询系统、信息简报、新闻媒体、大型活动等多种形式发布就业培训信息、招聘会信息、政策法规、残疾人就业创业典型事迹等,进行信息发布和宣传社会。开展职业介绍与职业指导,定期组织用工调查,举办招聘洽谈会,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建立规范的残疾人定点培训机构,建立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农村残疾人种养殖扶持基地。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大力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与自主创业,依法开展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工作,开发就业岗位,协调公益岗位,组织劳动派遣。积极为残疾人托养机构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康复劳动提供服务并进行技术指导。

同时,逐步实现就业服务信息与人保局信息的对接互通。自下而上的收集残疾人就业需求信息和用人单位岗位信息,为用人单位和残疾人双方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使残疾人就业需求与供给信息顺畅流动,提高残疾人与就业岗位的匹配度。

(三)牢固树立服务意识

一方面要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质量,另一方面要提高为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提供服

务的质量,以此实现残疾人稳定高层次就业。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不仅要完善服务场、人员编制、经费来源所等硬件,还要强化基层服务人员的能力建设,建立人才引进和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就业服务专职人员的整体素质,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四)大力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

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是改善就业服务质量和提高就业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鹤壁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点。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不仅要完善服务场、人员编制、经费来源所等硬件,还要必须坚持融入公共就业的道路,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一方面要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质量,完善职业指导、职业心理咨询、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职业适应能力评估等服务环节,另一方面要提高为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提供服务的质量,以此实现残疾人稳定高层次就业。

(五)拓展就业服务,努力推动残疾人多渠道就业。

围绕以培训促就业、以征收促就业、以扶持促创业、以创业促就业的方式,多渠道实现残疾人就业。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做好求职及失业登记、就业咨询、能力评估、信息发布、职业介绍等工作,积极拓展各项残疾人就业服务,为残疾人提供“一对一”用工指导和推介,开展社会用工调查和岗位协商,为用工单位匹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通过开展按比例就业执法检查、组织专场招聘会、“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活动、小型对口洽谈会、组织农村残疾人发展种植养殖和家庭手工业,实现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自主创业,农村生产等多渠道就业。

(六)坚持实名制培训,加强培训质量监管

进一步加强实名制动态管理,确保残疾人就业培训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按照人社部门规定的培训课程、课时和标准开展。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培训后残疾人职业资格证获取率达到95%。对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各类委托培训机构进行严格评审,对各个环节进行指导与

监管。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切实结合实际,合理安排培训课程、课时,确保残疾人掌握技术,增加收入。严格按照“三个不算”的标准进行培训,即:培训低于三个月不算,培训残疾人比例低于80%不算,培训结束拿不到初级以上资格证不算。同时,通过依法推进按比例就业,福利企

业集中就业、扶持自主创业等方式,帮助残疾人解决就业,使培训就业率达到80%。

(六)创新方法,推进残疾人精细化培训工作。

根据各类残疾人就业培训需求和就业市场情况,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的精细化培训。一是积极开展残疾人“互联网+”培训,帮助残疾人借助互联网技术,足不出户,实现网上灵活就业。二是委托按摩医院及按摩机构对残疾人定向开展盲人按摩培训和实习,并联合人社部门组织开展盲人按摩职业技能鉴定,以鉴定合格率来切实保证培训质量。三是狠抓培训与就业的对接,通过学校培训、公司实习、扶持启动等一整套的精细培训和扶持工作。四是结合我市汽车电器配件企业的用工需求,开展岗前培训和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切实解决企业的用工需求及残疾人的求职需要。

(七)创新模式,分类解决残疾人就业难题。

通过“互联网+”,促进重度肢体残疾人就业;通过建设农村扶贫基地,推动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通过按摩机构规范化建设,增强视力残疾人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残疾人就业条例释义》,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等主编,华夏出版社,2007年7月.(2)残疾人就业条例(2007年)

(3)河南省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

残疾人服务中心 篇7

1 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解构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一个具有世界性的难题,我国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在2009年两会上提出来的方案,这个体系是保障残疾人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体育公共服务在国内的研究并不陌生。其涵义、内容、具体实施方案已被不少研究者进行阐述。比较各研究者对体育公共服务所下的定义,温州大学樊炳有教授的观点更有说服力,他指出体育公共服务是指提供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为的总和,包括加强体育公共设施建设、发展体育公共事业、发展体育公共信息等,为丰富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提供社会保障和创造条件。[2]根据樊教授的观点可以理解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在政府引导下的公共部门参与的以满足各类残障人士在康复、心理和发展需求,为丰富残疾人社会生活和享受体育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保障其体育权益的各种公益性体育机构和服务的总和。

2 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的主体和客体

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主体是一个关键因素,占主体作用。它是提供方,要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体育公共服务,没有主体,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整个体系就无从谈起,更不可能运转下去。主体主要包括政府组织、准政府组织、社会组织、企业团体、慈善团体等方面。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主体可划分成两个部分,分别为主体义务和主体自愿,政府组织首当其冲是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最大、重要性最强的主体义务,而企业团体、慈善团体、社会组织等主体自愿是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不能缺少的辅助主体,两者相辅相承,均不可或缺。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两者都及其重要,都能够在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无论是主体义务还是主体自愿。在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主体的全面性、多样性、互补性是能否为残疾人提供多层次、广泛性、个性化的公共服务,并且反映残疾人群体在享受公共服务的质与量方面起决定性作用的环境变量。

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客体是需求者,是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的受益方,即要为他(她)提供体育公共服务,是指享受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的对象,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最终评价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否达标是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客体即残疾人群体及其家庭,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客体也是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最终裁判。

3 我国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基础

3.1 公共服务体制

建设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应该从以下二个方面来阐述:一是实现贫困免除,涵盖培育残疾人的可行能力。残疾人是弱势中的弱势,特别是农村残疾人。有关调研数据表明,我国农村中重度残疾人和老年残疾人中约有六成人员没有经济援助,完全依靠家庭供养,一些残疾人特别是有重度残疾人的家庭,家庭经济抵御风险的压力非常拨薄弱。[3]要保障残疾人的生存权,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救助和养老保障,并针对性不断培训有就业能力和需求的残疾人,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地促进其就业,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能力。因此,为了实现免除残疾人的贫困,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尤其是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显得非常迫切且任重道远;二是残疾人基本体育权利的保证。包括获得体育公共服务,并能享有主动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权力。此外,还有享有能借助某些辅助工具参与公共服务的组织以及提供监督。

3.2 公共财政制度

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没有经济辅助是不可能完成的,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必须基于市场和财政来共同完成资源配置问题,否则一切都成为空谈。从经济层面来看,要从“政府能够做什么”与“市场能做什么”两个角度来探讨。为残疾人提供体育服务是政府的职责,政府的经济预算里理应有残疾人补助这个部分,并要不断提高财政投入。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是很难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足,应该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和管理办法》,对残疾人创业基地(点)建设、残疾人自主创业项目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从管理层面来看,在公共治理视野下,应该普遍受惠予绝大多数残疾人或一部分某一类型的残疾人,合理配置与培育以抽象公共服务为主的无形的软社会资源,在观念和价值方面为残疾人提供均等体育公共服务和参与机会。

3.3 社会分配制度

起点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分配的重要前提,没有起点公平就没有真正的社会公平分配,残疾人从起点开始就不可能与非残疾人站在一条分配的起跑线上。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平衡社会分配在供给内容方面:公共服务体系要与残疾人特点相一致,主要包括残疾人的就业、康复、教育及社会参与等方面,残疾人理应有优先权;同时要符合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以及不同残疾人群之间的体育公共服务提供内容的特殊性,要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和西部地区残疾人分配投入。在供给标准方面要注意二点:一是残疾人事业与其各个组成部分以及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系统与社会保障系统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二是落实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归根到底离不开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的合理配置,获取也离不开大致均等适当的公共服务。

残疾人体系建设是合理配置和分配社会体育设施资源与参与身体锻炼机会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体现,让残疾人也能向非残疾人一样享受到体育公共服务。只有合理地配置社会体育设施资源与参与身体锻炼机会,才是更好建设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并设定相应操作方案的良策。

4 比较我国与发达国家残疾人在体育公共服务建设上的差距

我国8千多万残疾人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意识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相比,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残疾人公共服务理念不到位、残疾人权利保护未得到足够重视、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经费短缺、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组织不健全、主体职责不清晰以及残疾人公共服务不均等方面。[4]

国外发达国家的残疾人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较为完善,在各个方面基本都能满足所有残疾人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他们成功经验总结为三点:一是有较强的体育权利观念。为了保障残疾人的体育权利,如美、加拿大两国在环境无障碍、信息无障碍和交通无障碍、所有设施和服务都必须能够为残疾人所享用等具体规定均能在相关法律中找到,使社会关照残疾人得到法律上的保证,有效地保障残疾人的体育权利。此外,美国对特殊体育师资培养服务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美国90—170公法第五款明确提出为特殊体育师资的培养和研究提供资金保障。二是有完善的配套服务。如美国在各级学校和社区中都配置了无障碍公共设施以方便残疾人活动,并且在体育活动内容和场地上做了不少的努力,确保残疾人和其他公民一样可以享有自己的体育权益。三是有科学的评估体系。美国学者研发的健康评估体系能对不同年龄段锻炼人群作评价,达到标准的人将颁发总统健身奖章,整个系统已在2013年秋季投入全面使用,对于残疾人的体育健身方案也由总统健身委员会下属的残疾人事业部在2013年春天实施。发达国家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5 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5.1 注重公平优先的价值标准

罗尔斯的《正义论》中指出,社会公平取向不仅力求在经济、法律制度与法律程序上充分保障每一个人的平等权利和机会,而且要求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利益优惠,为那些最少社会的成员提供利益补偿。文中特别强调“起点公平”的重要性以及要注重社会某种补偿机制和再分配政策,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处在平等的地位上,而要这种平等的话,弱势群体应要有相对于常人的优先权。

当下,受城乡分割、二元社会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诸方面因素的制约,农村残疾人的公共服务严重落后于城市,城市和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的发展水平严重不平等。因此,首要促进城乡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的公平化、均等化,力求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均等化也是发达国家在体育公共服务方面最重要的关键词。要将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纳入城乡统筹发展的范畴,应该通过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力度的特殊方式,如增加资金投入,倾斜社会分配机制等措施来逐步缩小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方面的城乡差距,要增加残疾人收入,改善残疾人经济生活条件。此外,在制度设计层面,应该把残疾人服务体系纳入到整个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建构的规划中,来保障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需求得以满足。这样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和实效性才能得以真正有效提高,才能真正体现残疾人公平优先的价值标准。

5 . 2可采用“软硬混合法”的残疾人体育法律保障模式

“软硬混合法”是指在宪法之下,硬法是基础,在此框架上,各类软法规范在国家管理、社会治理中各即各位,以不违反硬法规定的方式实行政治和社会共同体的自治。如果将整个法体系比作一棵树,那么宪法是“根”,硬法是“主干”,而软法则是“枝叶”。软法和硬法各有利弊,在保障残疾人体育权益方面,应把两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建设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例如《残疾人保障法》就是属于普适性和权力性的硬法,而有关残疾人体育方面制定的纲要、条例、意见等中央和各部委在建国后出台的有关加强残疾人体育工作的文件,这些规范多半属于较灵活的软法。硬法属于宏观层面,虽具有权威性和持久性,但也有不少缺点,比如灵活性且导向性不是很强等等,这样使得政策的约束力和支持度大大减弱。而软法与残疾人的体育权益是紧不可分的,更是对残疾人体育权益管理的直接规定,具体实施起来更具有操作性,对残疾人体育权利保障与否和保障程度产生更直接、更具体、更明显的关系。

5.3 采用多元供给,完善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设施

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这样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元公共服务需求。资助运动员公共管理者应当树立合作治理理念,力求构建政府主导、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民共同参与多元合作的残疾人服务网络机制,以共同创造并维护和实现公共体育利益。残疾人较健全人更加需要社会服务,因为目前我国国情的因素,无容置疑,政府需要肩负主导责任,但不能仅靠政府有限的财力来提供,还应当扩大社会组织、企业私人团体等自愿主体的投入,用义务主体政府的公共资源调动民间或社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参与到残疾人事业中来。例如与中国奥委会运作资金主要由政府赞助不同,美国奥委会的运作资金来自个体公民的捐赠、赞助、特许使用费、商业经营。美国政府几乎不出一分钱。

许多事实案例证明,对于残疾人而言,义务主体支持,自愿主体的支持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才能更好地为残疾人这一特殊困难的社会阶层提供基本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从而使他们提高生活质量,有尊严地生存和生活。

5.4 健全培训体系,加强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断壮大,但特殊体育指导员的比例仅有1%左右,其规模、数量、质量和服务水平远远没有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在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残疾人体育服务人才的匮乏已非常的凸显,现有的残疾人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也不过是一些残疾人专干和爱心人士临时提供的服务,极少的人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大部分并不具备特殊体育指导员资格。针对这种尴尬局面,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应联合各个相关部门成立残疾人体育指导员培训机构,扩大特殊社会指导员的人员规模,加大培养力度,建立起省、市、县、区多级多层次的培训体系。

5.5 加强制度保障,健全特殊体育公共服务组织

残疾人服务中心 篇8

关键词 美国 公共图书馆 残疾人服务

分类号 G259.712

Abstract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websites of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Library of Congress and public libraries of states, cities and counties in the USA, it is concluded that, with ALA leading, LC initiating and all public libraries actively participating, there has been a perfect service system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in American public libraries.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for public libraries in our country to formulate regulations about library services to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develop a nationwide service network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raise librarians’ disability awareness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to serve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and attract money and talent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o serve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so as to raise the overall level of disability services.

Keywords USA. Public libraries. Services to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0 引言

2011年6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发布首份《世界残疾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全球共有超过10亿残疾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5%[ ]。该报告采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简称ICF)作为理论架构,将“残疾”定义为(disability)为一种涵盖损伤、活动受限和参与局限在内的概括性术语,指的是有某些健康状况(如脑瘫、唐氏综合征、抑郁症)的个体与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如消极态度、使用公共交通设施和进入公共建筑障碍以及有限的社会支持)之间相互作用的消极方面[ ]。

作为弱势群体,残疾人在接受教育、求职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都会遭受各种不平等待遇。据2012年《美国残疾报告》统计,21~64岁工作年龄段中,健全人士的就业率达76.3%,而残疾人的就业率只有33.5%;同样在这个年龄段,31.7%的健全人士获得学士或更高的学位,只有12.4%的残疾人获得学士或更高的学位[ ]。公共图书馆属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促进残疾人平等的参与社会活动中应当承担必要的责任;其提供各类信息以及信息服务的功能,可以缩小社会差距,减少不平等现象。

美国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早在1868年波士顿公共图书馆就开始为盲人提供服务。关于美国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的研究,国内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美国高校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及对我国的启示[ ][ ][ ];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弱势群体服务[ ][ ];美国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的状况[ ][ ]。本文通过访问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简称 ALA)、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Congress,简称LOC)和各州、市以及县公共图书馆的网站,调研他们有关残疾人服务的政策、指导意见以及具体措施,以期全面了解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学习他们先进的经验,提升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水平。

1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残疾人服务

美国图书馆协会成立于1876年10月,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协会,其使命是在发展、促进和提升图书情报服务以及图书馆馆员专业技能方面发挥领导作用,确保所有人能够获取到信息[ ]。ALA严格依据《图书馆权利法案》[ ]中的各条款,保证所有人能够平等的享受获取信息的权利,在《美国图书馆协会政策手册》(ALA Policy Manual ,简称《ALA政策手册》)[ ]中专门列出条款指导图书馆对残疾人的服务,同时ALA还组织各种培训、出版相关书籍帮助图书馆更好地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1.1《美国图书馆协会政策手册》残疾人服务条款

1.1.1法律依据

《ALA政策手册》残疾人服务条款中要求,图书馆必须严格遵守美国《残疾人康复法案》(Rehabilitation Act)第504条和508条[ ],《美国残疾人法案》(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简称ADA)以及各州和各地方法规中有关残疾人服务的规定,保障残疾人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利。

1.1.2 馆藏要求

《ALA政策手册》残疾人服务条款规定,在不影响图书馆服务并且不给图书馆造成过重负担的前提下,图书馆有义务转换馆藏资源的格式、改造馆内设施,保障残疾人平等获取信息的权利;并建议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和学术图书馆将与残疾人、残疾问题、以及为残疾人、残疾人家庭及其他相关人士提供服务的、准确的、最新的资料和信息纳入其馆藏资源。

1.1.3提供服务

《ALA政策手册》残疾人服务条款严禁图书馆歧视残疾人,详细列举了图书馆可以向残疾人用户提供的各种服务;并建议让残疾人参与到图书馆设施、项目和服务的规划、实施以及评估工作中。条款还要求:ALA有责任与其他机构共同努力将残疾人吸纳到图书馆事业的队伍中;由ALA主办的会议在会场选址、布置以及会议安排等方便必须考虑残疾人的特殊需求;ALA的各类出版物必须有如电子文本的可替代格式,同时其网站建设必须遵守公认的如万维网联盟发布的“网站内容无障碍指南”。

1.1.4馆员教育

《ALA政策手册》残疾人服务条款强烈要求图书情报研究生项目的学生必须学习有关残疾人服务的各种事项,并提议图书馆应给所有的员工和志愿者提供培训,以便更好地与残疾人共事,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1.1.5辅助性技术

《ALA政策手册》残疾人服务条款建议图书馆与残疾人、残疾人机构、组织和与之相关的企业合作,将辅助性技术嵌入到图书馆设施和服务中,满足各类残疾用户的需求;并希望馆员能够掌握辅助性器具的使用方法,并指导残疾用户使用。

1.2 ALA的残疾人服务

ALA和ALA各分协会不定期组织各类网络培训课程和网络研讨会,以提升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水平。2015年春季由ALA及其下属各协会组织的有关残疾人服务的网络课程包括:ALA出版社和编辑部组织的针对图书馆馆员的基本美国手语电子课程,课程旨在帮助馆员了解聋人、掌握与他们交流的方式以及常用的手语[ ]; ALA的专业与合作图书馆组织协会(Association of Specialized and Cooperative Library Agencies,简称ASCLA)举办的提高图书馆对残疾人服务的在线课程及相关的网络研讨会,课程内容涉及残疾人的界定、与残疾人服务相关的法律措施发生的改变、与残疾人交流的态度与方法、身边可以获取的残疾人辅助技术[ ];ALA的儿童图书馆服务协会(Association for Library Service to Children 简称ALSC)主办的针对残疾儿童的图书馆服务在线课程,课程将帮助儿童图书馆员或其他与相关人员,了解不同的残疾儿童及他们的特殊需求,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 ]。

ALA的扫盲与延伸服务办公室( Office for Literacy and Outreach Services 简称OLOS)主要关注对弱势群体的服务,残疾人就是其主要服务对象[ ]。OLOS附属的美国流动书籍和延伸服务协会(Association of Bookmobile and Outreach Service,简称ABOS)主要通过流动图书车,为残疾人提供各类服务。

2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

美国国会图书馆是美国历史最久的联邦文化机构,也是国会的研究机构;其使命是支持国会履行其宪法规定的职责,为了美国民众的利益进一步促进知识的发展和创新[ ]。1931年,LOC成立国家图书馆残疾人服务中心(National Library Service for the Blind and Physically Handicapped,简称NLS),这是一个面向所有美国居民和定居海外的美国公民,覆盖美国各州、哥伦比亚特区、波多黎各、关岛和美属维尔京群岛相关图书馆的全国性残疾人服务网络;该服务网络向残疾人提供免费的电子书、电子杂志、有声材料、盲文书籍、盲文或大字体乐谱以及特别设计的播放设备的借阅[ ]。

2.1NLS明确规定服务的对象

NLS对所服务对象的残疾认定进行了具体的规定:视力等于或低于20/200(视力是20/100意味着,正常视力在距视力表100英尺处可以看到的东西,您需要在20英尺处才能看到;而视力为20/200,相当于我国的0.1,即可认定为失明。)或者视野不超过20度的盲人;矫正后仍影响阅读标准印刷材料的视觉障碍者、因身体缺陷不能正常阅读或使用标准印刷材料的人以及由于有机功能紊乱导致阅读障碍和不能正常使用印刷材料的人[ ]。另外,NLS还针对各类服务对象,明确了服务对象的认定机构;并指出退伍残疾士兵有优先享受服务的权利;其他如福利院、敬老院、医疗机构、残疾人学校及各类学等机构也可以享受其服务,但必须保证所服务对象为残疾人士。

2.2NLS提供的服务内容

NLS负责管理全国的图书馆残疾人服务项目,并建成一套检索系统,用户可以检索各州甚至各县提供残疾人服务的图书馆。NLS拥有一套盲文材料和有声材料的数据库系统,方便用户检索并下载所需内容;同时还有专门针对儿童用户的检索系统。每两个月NLS会出版一期《盲文读物书评》和《有声读物专题》,向用户介绍最新的盲文读物和有声读物的信息。NLS还会汇集其他机构、企业或组织提供的与残疾人服务相关的信息。此外,NLS积极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展各类残疾人服务项目,如,NLS与美国印钞局(Bureau of Engraving and Printing,简称BEP)免费向盲人和视障人群提供纸币阅读器(iBill Talking Banknote Identifier)[ ]。

2.2.1NLS各合作馆提供的服务

NLS各合作馆向其用户提供馆藏印刷书籍的盲文版和有声读物版;并提供免费邮寄和归还服务;并向借阅有声读物的用户免费提供专门设计的播放设备。各地图书馆还根据各地特色提供相关的盲文读物和有声读物。一些图书馆还针对视障人群专门制作视频的音频介绍。有些图书馆在暑假提供针对年轻人和学生用户的阅读项目[ ]。

2.2.2 NLS直接提供的服务

NLS直接提供的服务包括:向学习音乐的残疾用户提供盲文乐谱、有声乐谱、盲文教材和有声教材;提供网络盲文(Web-Braille)资料为注册盲文项目的用户解释NLS的电子文档;与全美的志愿者组织合作认证盲文誊写员和校对员,并测试盲文知识的能力;向居住在海外的美国公民提供服务;出版各类参考资料,向NLS用户和为这些用户服务的馆员提供他们感兴趣的信息。

3美国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的具体措施

3.1宣传并推广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

宣传并推广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可以有助于残疾人了解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方式,方便残疾人使用图书馆。新泽西州立图书馆曾经制作有关残疾人服务的手册[ ],寄给与残疾人服务的相关机构。他们建议在时间、人员和经费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分别制作服务手册,介绍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图书馆提供的辅助性技术、有关残疾人的书籍、报刊和杂志以及残疾人的就业机会等内容;图书馆还可以和养老院、手语培训机构、地方政府和社区服务机构等组织合作,共同向残疾人提供服务。各图书馆还积极鼓励残疾人注册NLS的服务项目。

3.2流动车服务

美国图书馆的流动车服务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据美国statemaster网站统计,除了缅因州外,美国其他各州都提供图书馆流动车服务,其中以肯塔基州拥有98个流动车图书馆为各州之最[ ]。一般情况下,流动图书车以2~3 周为一个巡回周期,向各服务点提供服务,每个服务点每次服务时间为60~90 分钟。服务项目除了一般的借还书和参考咨询服务以外,还会配合图书馆的服务需要,在社区服务点组织故事会、展览、社区活动等[ ]。

3.3上门服务

图书馆上门服务,是由图书馆馆员和志愿者提供,将出行不方便的用户所需的资料或者信息免费送到用户家中的一种服务方式。注册过免费上门服务的用户,在家中就能获取他们所需要的书籍、杂志和DVD等资料或信息。密歇根州切尔西区图书馆(Chelsea District Library 简称CDL)和明尼苏达州亨内平县图书馆(Hennepin County Library 简称HCL),就提供这种服务项目。CDL每两个月就出版一本业务通讯《住家读者》(At Home Reader),内容包括书评、图书馆最新目录和项目介绍;CDL的用户还可以享受到图书馆馆员上门提供的参考咨询服务。

3.4辅助性器具的指导

辅助性器具是指可以提高、维持或增加残疾人能力的设备、软件或产品[ ]。辅助性器具的种类很多,包括由纸板制成的交流版、放大镜、轮椅、握笔器、特制的键盘、鼠标、点读器各类硬件设施,还包括如屏幕阅读等软件设施。公共图书馆配备这些辅助性器具方便残疾人进入图书馆,使用图书馆的各类资源。帮助残疾人掌握这些辅助性器具的使用方法成为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曼哈顿公共图书馆为残疾用户和残疾人服务的倡导者提供辅助性技术的培训服务。

3.5与其他机构合作为残疾人提供服务

设施、经费和人力的制约限制了公共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一些图书馆寻求与其他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残疾人服务项目。俄亥俄州霍尔姆斯县地区公共图书馆(Holmes County District Public Library)和当地培训中心合作成立一个特殊需求借阅图书馆(Holmes County Training Center’s Special Needs Lending Library),向当地的残疾人、残疾人家属以及从事与残疾服务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各类资料和信息。自2005年开始,明尼苏达州亨内平县图书馆(HCL)与明尼苏达住宅资源委员会(Association of Residential Resources in Minnesota, 简称ARRM)、(Homeward Bound))等非营利机构合作,每年都为残疾人举办艺术展览,展示残疾人的艺术才华。

3.6其他服务项目

残疾特征的差异导致残疾人在使用图书馆时会遇到不同的障碍和问题。一些图书馆根据不同的残疾类型,开展不同的服务项目。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市公共图书馆负责的聋人和听觉障碍图书馆服务中心(Library Services for the Deaf and Hard of Hearing),致力于满足田纳西聋人和听觉障碍患者,以及想了解听力损失的田纳西人的信息需求。旧金山市公共图书馆(San Francisco Public Library)也专为聋人设立服务中心,向聋人提供手语服务。奥克兰公共图书馆(Oakland Public Library),针对有学习障碍的图书馆用户,将杜威十进制分类法用150个容易辨识的彩色图标代替,方便他们使用图书馆的资源。

4 美国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的启示

美国已经形成一个由行业协会指导、国会图书馆牵头、并且各级公共图书馆共同参与的完善的残疾人服务体系。虽然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后,我国公共图书馆纷纷开展残疾人服务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如下诸多问题:馆藏资源陈旧、缺乏统一揭示和共享;残疾人专用服务空间利用率低、建设欠规范化;服务活动单一并被边缘化、可持续性差;服务人员意识与技能欠缺等[ ]。据此,美国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的政策、措施和实践,对于提升我国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水平有如下启示:

(1)鉴于我国没有如ALA那样的行业协会,可以由国家有关权威机构制定详细并且具有可行性的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条例。明确图书馆在残疾人服务中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指导各级公共图书馆开展具体工作。

(2)国家图书馆应该引领公共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建立覆盖全国范围的公共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网络,借助各馆优势,共同提升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残疾人服务水平。

(3)将图书馆残疾人服务内容纳入图书馆专业的教育体系,培养未来馆员的残疾人服务意识和必要的技能。图书馆或相关机构应该组织馆员进行残疾人服务的培训,介绍先进的残疾人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

(4)各省市县公共图书馆应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当地的特点,开拓有效的残疾人服务项目,并积极宣传推广其服务项目。

(5)图书馆应积极与其他机构、组织和企业合作,借助各方人力、财力和物力,共同开展残疾人服务项目;同时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加入残疾人服务的队伍。

上一篇:路灯维护管理制度下一篇:在市人大代表建议督办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