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建设经典诵读(精选10篇)
2012—2013学
喷画,如“天生我才必有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等。也可以叫班上书法较好的学生来书写上述名句,然后装裱挂起来。还可以让学生为诗歌配画,定期选取优秀作品向班上学生展示。
3、利用多媒体播放诗歌的朗读磁带,搜寻以诗歌为词的歌曲,让学生在歌唱中掌握诗歌。或者找展现诗歌内容或诗人经历的动画短片,让学生更轻易进入诗歌情境,以此来提高他们读诗背诗的兴趣。
4、图书柜中增加一些浅易的诗歌赏析或诗人生平介绍的书籍,让学生能通过多种途径来了解唐诗,从而更加喜欢唐诗。
5、以比赛的形式,每月考查学生的朗诵和背诵情况,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与奖励。还可以在期末举行唐诗知识的考试,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的诗歌知识,一方面也方便教师及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摸底,好为下一学期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激发兴趣, 让经典诵读充溢魅力
在平时的经典诵读过程中, 学生对诵读的兴趣不浓厚, 诵读氛围不浓烈, 诵读时间没保障;学生在诵读活动中无情感、无节奏, 如和尚念经, 有口无心。那么, 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1.创设激情课堂。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作者流眼泪, 读者才会受感动;教师有热情, 学生才会被感动。教学中力求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 当学生的情感随着教师一起上升到高峰时, 巧妙地设置悬念增强学生阅读的欲望, 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 陶醉其中, 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 形成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必须艺术地启发学生形成经典诵读的需要, 激励学生兴致盎然地投入学习。
2.推介诵读体验。
为了更好地唤起学生对阅读的期待, 激起学生自主奔向书海、品味“书香”的欲望, 教师应在自己广泛阅读的基础上, 利用阅读课时间现身说法, 尽可能多地向学生讲述书中的动人故事和精彩片段。读书交流活动中, 请班级中的小书迷介绍读书的乐趣和好处, 或者请同学讲述一些名人小时候读书的故事。在教师的引导和名人事迹的激励下, 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被激活, 对诵读充满期待与向往, 迫不及待地想从文字中去寻找诵读的欢乐。
3.做好环境布置。
为了让传统文化随时随地感染学生, 教师应在班级中努力营造经典诗文的诵读氛围, 让班上的墙壁、黑板、书橱、窗户充溢浓烈的书香。一张张诗词小报, 一幅幅诗配画作品, 展示出孩子们诵读经典的每一份收获。这些, 不仅成了教室中的一道风景, 更重要的是能吸引学生去诵读、欣赏, 潜移默化,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经典诗文的陶冶、影响。此外, 从学生读书的心情出发, 力求温馨、舒适、甜蜜, 可适当运用鲜花、音乐、书签等。
4.运用现代眼光。
学生的经典诵读要用现代眼光来引导, 不能简单照搬以往的做法。如要求学生利用课内课外和假期阅读《史记》中的15篇列传, 并提供一个并不完善的注释版本, 让学生在阅读时补注补译, 这样的阅读就不再是死记硬背了。不少学生因此对《史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自发地阅读其余部分。
二、培养习惯, 让经典诵读具备常态
培养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习惯, 就是要广泛、深入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让学生主动与高尚对话, 与智慧碰撞, 从而打下坚实的国学功底, 塑造健康的人格, 让学生学中华美德, 悟美好人生, 做高尚之人。
1.巧妙挖掘经典。
目前课本中经典诵读的篇目过少, 教师在教材以外要进行较大量的阅读扩充。课内外阅读是相辅相成的:课内阅读是基础, 课外阅读是延伸;课内阅读学方法, 课外阅读重应用。如初中语文教材要求学生学习《论语》中的八则, 班内可把要求提高到更多则。在向外扩充的基础上再相对集中地开展专题诵读, 逐渐在学生中形成经典作品的诵读意识。
2.提倡图书“漂流”。
每个学生每个月向班级捐一本书, 书后附上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 充实班级图书角。学生与学生之间, 班级与班级之间可建立“好书交换站”, 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的活动。捐书者在书的扉页上工整地写上自己的姓名, 阅读者也在捐书者姓名下方写上自己的名字。不久, 一本本好书上就能留下一串串姓名。让好书在热爱阅读的学生中漂流, 发挥出好书的最大价值。
3.教给阅读方法。
事实上, 学生有很强烈的阅读饥渴, 最大障碍是课业负担过重, 又缺乏具体、实用的阅读指导。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略读、选读、跳读、精读、品读、赏读等, 要在平时的阅读指导课或读书活动中, 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 学会在实际情况下灵活地运用。
4.做好读书笔记。
学生建立一本经典诵读集锦的小册子, 抄写自己喜欢的古诗文;或建立扑克牌式的古诗诵读卡, 随时进行诵读, 便于记忆。此外, 指导学生撰写诵读经典的体会和感受。
5.举办读书博览会。
每个学生每学期要读3本经典书籍, 并精读其中5篇文章。每天课前三分钟, 举行“读书博览会”, 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______”“好书推荐”等小板块, 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 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6.开展读书实践活动。
经典诵读活动中, 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的读书实践活动, 如故事会、演讲比赛、调查报告、书签制作、小小报、读书征文比赛、报刊剪辑等。为了展示学生的优秀阅读报告, 可以举行类似“你读的书真多!”“你画的真棒!”“你写得真好!”的活动。
7.开展“亲子共读”活动。
充分发挥社会、家长的作用, 使其成为班级经典诵读活动的支持者、宣传者和参与者、建设者。通过家长学校活动, 要求家长将每个双休日利用一小时的时间定为“读书时间”, 和孩子共同诵读、共同提高, 营造家庭读书氛围。有条件的家庭, 要经常带孩子到书店购书, 到图书馆借书, 拓宽读书渠道。倡导家长在孩子过生日时以书为礼品, 过春节的时候送好书压岁等。
三、完善评价, 让经典诵读铸就永恒
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通过多种方式激励学生,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学习热情, 调动他们参与经典诵读活动的积极性, 实现自我对诵读学习过程的有效监控, 从而将经典诵读活动引向深入, 扩大影响, 形成机制, 保证长效。
1.注重诵读能力评价。
学生的诵读能力主要从吐字清晰、发音正确、注意停顿和重音、语调及速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应努力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激励的言辞、热烈的感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宽容的态度来有效地调控评价的过程。建立学生自评、互评的评价机制, 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 建立正确的学习观。通过评价, 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 检查自己的学习行为, 培养个人评价观念, 提高认识能力。
2.形成活动结果评价。
对于经典诵读开展的各项活动, 要能做出及时、有效的评价:评选优秀诵读日记, 评选班级“诵读大王”“诵读能手”或“每月一星”等, 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
3.建立诵读成长记录。
成长记录主要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做出的评价的有关材料以及学生的作品、信息。它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为了把学生平时学习的发展过程清晰地展示出来, 教师可以画一张经典诵读评价表贴在教室里, 评价内容包括听力、朗读、作业、背诵、检测等, 凡是在活动中优异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颗进步星。
新经典诵读宗旨是:诵读古今美文,传承中华文化,培育民族情感,丰富人文素养,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文化基础。将新经典诵读融入学生生活,更鲜活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新经典诵读活动与创建书香校园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更有利于提升人的思想品格的境界,让学生受到文化的洗礼。
一、诵读的内容
1. 低年级段。内容:精选童诗、童谣、《三字经》、《弟子规》。由该段课题组的老师收集诵读资料,也可以发动有条件的家长帮助收集。
要求:每天保证15分钟诵读时间,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为诵读活动训练。每周会背诵1首童谣童诗、2首唐诗,积累2句绝句。每学期至少能够背诵35首唐诗绝句、会诵读15首童谣、童诗。争取在一、二年级段完成唐诗的诵读积累。并能够对其中的经典进行歌舞表演。对于此年级段的学生只要求会背诵。
2. 中年级段。内容:唐诗、宋词、熟读《小学生必背80首古诗》;背诵《反义词对子歌》。由该年级段课题组的老师收集诵读资料,并发动有条件的家长和学生参加,帮助收集。
要求:采用唱歌、故事、朗诵、游戏的方式进行。每天和每周的诵读时间与低段学生相同。并能够大致了解诗词的意思,根据其中经典的诗词进行表演或绘画。
3. 高年级段。内容:收集经典的唐诗宋词,欣赏其中的千古绝句。熟读《小学生必背80首古诗》;背诵《中华成语千句文》,收集资料的方法与中、低段相同。
要求:故事、短剧、绘画、诵读。每天每周的时间安排、每周每学期的阅读量要求与中年级段相同。要求相对提高:能够了解诗词大意、作者情况、时代背景。并能够为经典的诗词绘画,或进行故事、短剧的编写与表演。
二、如何开展新经典诵读
(一)制订研究计划
每学期征求各位科组长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诵读计划,确定各年级的诵读内容。一二年级:熟读《小学生必背80首古诗》;背诵《三字经》。三四年级:熟读《小学生必背80首古诗》;背诵《弟子规》。五六年级:熟读《小学生必背80首古诗》;背诵《弟子规》。每天早读、午读,由班主任组织学习背诵必背经典,每节课上课前预备铃响后,由班长指挥背诵,保证学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时的经典诵读时间。
(二)加强师资培训
派出骨干教师到外地参加相关的学术活动,然后回来进行汇报讨论。积极组织骨干老师参加名师大课堂的观摩学习。组织成立教师读书会,规定时间,开展读书沙龙等活动, 每次活动, 都要求交心得体会。
(三)开展诵读活动
1. 学校举行隆重的读书启动仪式,在启动仪式上发出倡议,赠送书籍。
2. 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在固定时间播放《三字经》、《弟子规》的录音。
3. 开设经典诵读导读课,要求开课的教师结合网络和多媒体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地进行导读。
4. 每年举办一次“书香节”活动。每年的4月23日世界阅读日,是学校的传统节日——书香节,在这一天,学生可以展示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每个年级展示诵读经典的成果,全校掀起诵经典的热潮。
(1)开展“阅读之星”“书香班级”的评比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阅读之星”评比,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学生,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评选书香班级,对班级读书氛围建设好、读书活动开展得好的班级,记入文明班考核,期末评选,给予表彰。
(2)亲子共读。每年的书香节,学校都开展“我与父母同读”的活动,并进行“我与父母同读书”征文比赛。活动结束后,还评出书香家庭,予以表彰。
(3)“书香校园”读书征文活动。每学期,学校都举行不同主题的征文活动,有征文比赛、读后感比赛、现场诗歌创作……学校还把学生的作品做成作品集,在书香节展示,优秀的作品还推选到街、区、市。
(4)开展读书展示活动。发动学生搜集优秀读书格言,自制书签、读书卡;举办“课本剧”表演活动和黑板报、手抄报展评活动;举行优秀读书笔记评比;好书推荐;通过演讲、讲故事等形式进行读书活动交流;开展形式多样的比赛如“古诗配画”“赛诗会”、“书写经典书法赛”、朗读比赛等。
1、班主任认真阅读《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按方案中的具体要求做好相关的工作,收集并整理好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记录下的资料。各班的班主任为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具体负责人。
2、各班语文教师为国学经典诵读的指导者,利用每一节语文课的前2分钟,指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内容。
3、班主任根据学校的安排,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三个活动”:
(1)“国学经典”征文比赛活动:
2012.11.27—2012.12.14写征文,各班全员参与写作,由语文教师协助班主任挑选10篇优秀作文上交学校参评。
2012.12.14日下午由班主任交德育处宋主任。
2012.12.18—2012.12.20由德育处评选优秀作品。
2012.12.21由德育处颁发奖品。
(2)“国学经典”朗诵比赛活动,初赛由各班自行组织,初赛时间:2012.11.27—2012.12.14,各班通过初赛选拔出优秀者2名,参加学校组织的决赛,2012.12.14下午把决赛报名表上交到教导处。决赛时间:2012.12.25日上午。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
(3)“国学经典”知识竞赛活动,时间初定为12月26日上午。具体安排见“三个活动”的方案。
4、按照《书香班级评比方案》中的要求,组织学生努力争创“书香班级”。
5、按照《班级读书活动计划》,扎实开展好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为学生展示能力搭建平台。
6、选好班级图书管理员,管好班级图书角和班级好书交换站,做好图书借 1
阅登记工作。
6、宣传发动学生向班集体捐献2本及以上的好书,丰富班级图书角,增加班级图书的收藏量。
7、学校印发的《国学经典诵读》校本教材,属于循环教材,班主任要求学生要妥善使用和精心保管,不能故意损毁或丢失。学校将在期末考试前收回该校本教材,凡故意损毁或丢失,按
奖金中扣除。切记!切记!
课题研究计划
湖北省应城市实验小学课题组
一、工作思路
贯彻落实新课标,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加大课题研究力度,建设研修团队,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生活品质;创新课题研究方法与形式,落实课题研究过程。
二、主要工作:
1.重视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的新教育理念。
组织教师重温《新教育理论和实践》等理论专著,进一步明确开展实验的目标及价值,从而深刻领会“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与主要观点。同时学校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育实验专题网站的资源,及时学习和吸纳新教育实验的最新成果,保持与新教育实验的主流团队的步伐相一致。
2.营造书香校园,享受阅读成长。
继续营造书香校园,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交流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共读共写共生活,推进书香社会的形成。倡导“晨诵、课间读、课前读、课后诵”新教育的学生生活方式,重点从“教师专业阅读研究”、“中华经典诵读”、“阅读节与书香社会”等入手,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在确保阅读实效的基础上探索师生阅读成长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以师生的共同发展为基点,来帮助全校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3.以班级为载体,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各班要认真制订好班级读书计划,积极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在班级读书角、学习园地、黑板报中定期布置班级读书活动专栏,使校园的书香气息更加浓郁。诵读内容为优秀中华诗文,包括优秀的古典诗文、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等。诵读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诵读讲座、诵读表演、诵读比赛等。各班要及时把诵读活动的信息、典型、经验等在班级读书活动专栏上发布。
4.规范课题管理,扎实行动研究。
新教育实验要立足校本,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融为一体,要与新课改结合,要与校本教研结合。倡导老师围绕学校参与的实验项目,围绕“三小”(发现小问题,围绕小现象,提出小建议)进行,从小入手,使得研究成为人人都能做的事情,改变教师的科研范式,推动草根化运动,形成“批判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良好科研氛围,促进教师成为科研型教师。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和活动研讨,使课题的研究呈现常态化。全体课题组成员要注意积累自身的课题研究资料,课题组长更要做研究工作的有心人,在做好平时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认真记载好“课题活动记录”,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不断丰厚课题研究成果,为课题结题作好准备。
同时要做好学校新教育实验进展活动信息的报道和成果的推广,及时将学校新教育实验的活动信息、成果等上传到应城市教育信息网站及应城市小网站。积极参与总课题组和上级部门组织的各项研究活动,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共同研究,共同提高。
三、研究措施:
1.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在“充电”交流中加快研究步伐。
课题研究的深入与有效实施需要先进科研理念和纲领性文件做指导,因此我们紧抓学习不放松。
(1)逐步建立课题理论知识库
课题立项前后,我们从书籍、报刊、网络等途径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把握与之有关的国内外研究发展态势,并把这些文献集在一起形成课题理论知识库,供教师学习。我们要求教师每学期认真学习文献资料,并撰写学习心得,以便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科研理论水平,使教师们明确“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作用,有效地引领学生开展“诵经”活动。
(2)定期召开主题沙龙研讨
我课题基本上每学期举办一次主题沙龙研讨。我们组织课题组教师和学校分管领导一起开展沙龙研讨活动,围绕“经典诵读,我们如何取舍?”“唱读诗文,传承中华文化”“开垦亲子诵读的芳草地”“开展经典诵读与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等主题举行沙龙活动,大家各抒己见,群策群力,为教师行动研究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有效的策略,为课题顺利高效地开展奠定基础。
(3)组织各类培训,为课题服务
“学高为师”是一条古训,鞭策师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且行且思。为了营造我校教师学习经典文学的浓郁氛围,丰盈教师的文化积淀,学校启动了人人争做“书香教师”的活动。我们策划开展了“教师美文诵读比赛”“教师文学素养PK大赛”,这些活动加深了课题组教师的语文知识底蕴,提高了教师的文学修养,也在全校形成了浓厚的古诗文氛围,有效地促进了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从而用行动来感染学生诵读的热情。
除了在校内“学赶比”,我们还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取经,“全国新教育研讨活动”“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的学习现场都留下了我们教师好学的身影。满载而归的教师回到学校,还要展开二级培训和移植课的观摩,真正实现“一人培训,全校受益”的高效校本培训模式,为课题顺利发展
服务。
2.提供切实有效的研究保障,为落实课题研究保驾护航
(1)组织制度保障
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需要组织保证,我课题确立之初就建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全面保障课题研究的实施。课题由特级教师黄应征、郑木旺老师全面负责,语文老师实施指导,形成了教科室协作管理,课题组具体操作的格局。
课题研究以来,我们采取了有效举措落实各项研究制度,保障外出学习、网络信息等的经费支出。课题确立后,我们制定的《课题管理制度》、《课题组工作组长及成员考核》、《教科研工作考核细则》及定期研讨制和个人研究任务制度成了扎实课题研究的有力保障。
(2)课题网站管理
我们构建了应城实小课题管理网站,动态反映研究过程,展示和交流研究成果,实施考核管理,为课题评估提供重要的检阅平台。该网站共设有方案报告、计划总结、方案报告、研究动态、诵读素材、成果荟萃、精彩掠影、理论探析等八个栏目。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都要将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片资料均能及时上传到网上,为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真正实行课题研究的动态管理。
四、本学年工作安排:
二月
1、围绕新教育理念,进行校本培训;
2、制订新教育实验工作计划。
三月
1、制定新教育实验课题学期工作计划;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部署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
3、各班制订班级读书活动计划并正常开展活动。
四月
1、课题组按计划开展研究工作;
2、各班开展读书交流竞赛活动;
3、一、三、五年级古诗文诵读比赛;
4、参加市教科室组织的书香校园建设展示活动。
五月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课题研究情况;
2、举行班级读书活动观摩;
3、课题组按计划开展课题沙龙活动;
4、组织课题组教师撰写“经典鉴赏——古诗词篇”校本教材。
六月
1、开展庆“六一”校园文化艺术节经典诵读展示活动;
2、课题组成员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3、整理课题实验资料,撰写学期实验工作总结;
4、组织课题组教师审核、修订“经典鉴赏——古诗词篇”校本教材。九月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部署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
2、各备课组制定班级读书活动计划并正常开展活动。
十月
1、课题组开展课题沙龙活动;
2、二、四、六年级古诗文诵读比赛;
3、课题组教师上好经典诵读展示课;
4、各班开展读书交流竞赛活动。
十一月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交流课题研究情况;
2、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湖北省“小学生经典诵读课题实验研究”中期报告会;
3、组织课题组教师参加校本培训;
4、组织“书香班级”评比。
十二月
1、课题组成员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2、开展庆“元旦”校园文化艺术节经典诵读展示活动;
3、整理课题实验资料,撰写学期实验工作总结;
4、搞好“诵读之星”“书香家庭”“书香教师”评比工作。
执笔:陈迎华
《池北偶谈》又名《石帆亭纪谈》,据王士祯自序称,他所居住的宅西有圃,圃中有地,地北有屋数椽,有书数千卷度置其中,因而取白居易《池北书库》之意,将本书取名《池北偶谈》。又因为书库旁有石帆亭,王士祯时常和宾客在亭内聚谈,或议论文章的流别,或解晰经史的疑义,以至国家典故、历代沿革、名臣硕儒的言行、神怪传说等等,由儿辈记录整理,并增益他在京二十年间的见闻,编次而成,所以又名《石帆亭纪谈》。
《池北偶谈》是清代著名笔记之一,以谈文艺、掌故为主,偶及考辨,间杂大量神怪故事,带有较浓的小说色彩,部分内容由作者儿辈记录整理而成。全书共二十六卷,近一千三百条,分成四目:一,谈故:记叙清代典章与科甲制度、衣冠胜事等;二,谈献,主要记叙明中叶至清初名臣、畸人、烈女等事;三,谈艺,评论诗文,采撷佳句;四,谈异,记叙神怪传闻故事。在全书的四目中,以前三目内容最具参考价值。如“谈故”中“翰林卿寺属”条,记清初太仆寺增设满洲员外郎及翰林院起居注舘增设满洲主事、中书舍人员额的情况;“八旗开科”、“台湾开科”、“满洲乡试”等条,记顺治、康熙时乡会试制度的若干情况;“巡方”条可藉以了解清初任命巡按的制度;“殉葬”条记清初八旗用仆妾殉葬的旧俗,可以和《清通礼》、《清通典》等典籍参证补充。“谈献”中的记傅山父子故事和明崇祯时五十个宰相的姓名,足资参考;一些条目,虽系传闻,但亦可补史籍记载之阙,如“史阁部”条,记扬州城破时史可法骑蹇驴自诣清军军营,不屈被杀等,可广异闻。“谈艺”大约占全书篇幅的三分之一,主要是作者以神韵说评诗论画,阐述个人主张。所以《四库全书总目》称“谈艺九卷,皆论诗文,领异标新,实所独擅”。其中一些条目则保存了明末清初有关文艺一类的材料,如“粤诗”条,记岭南三大家屈大均、陈恭尹等的诗作片断。“粤风续九”记康熙时吴淇所辑粤中民歌,为南朝乐府《子夜歌》一类作品;又《石鼓诗“条,谓韩愈《石鼓歌》比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好,”坡诗“条说苏轼《送苏伯固》五言诗像《生查子》词,评论皆均中肯。但书中一些常识却发生错误,如“表语本乐天诗”条将刘禹锡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误为白居易诗;将苏轼诗“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误为李西崖诗。
《池北偶谈》通行本有《清代笔记丛刊》本,《笔记小说大观》本。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过:“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 如同每天的饮食, 会变成营养, 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长大后会在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而然的运用出来。至于成年后再读这些书, 因为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 犹如脾胃不健康的人, 即使面对丰盛的美食, 也难以吸收其营养了。”因此, 许多教育专家, 学者纷纷倡导经典的诵读活动, 旨在通过诵读培养中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 感受传承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从实际的情况来看, 在中学生中进行中华传统经典诵读, 其意义非常重大。
1 在中学进行经典诵读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
首先, 时代已跨入21世纪, 我国经济正飞速发展, 我们成功加入了WTO, 成功举办了奥运。在这个汹涌而来的国际一体化大潮中, 我们凭借什么与世界对话?凭借什么在泥沙俱下的世界文化交流中不至于迷失方向, 不失气节, 不失根本?凭什么使旅居海外的炎黄子孙有一种文化归属感、民族自豪感?列宁说过:“历史是爱国主义的源泉”, 我们最大的财富就是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 我们所共同拥有的也正是这五千年历史文化。时代赋予我们不仅要将优秀的文化种子播撒在青少年的心田使他们在世界文化交流的激荡中挺起我们民族的“主心骨”, 更重要的是要在世界舞台中进行积极的文化交流, 让中华文化再次在世界大放光明。列宁曾如此告诫我们:“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是龙的传人, 历史亟需我们去做重大的修补性的工作。让广大青少年诵读千古美文, 弘扬传统文化, 是我们万世一系、薪火相传的历史使命。所以, 在中学进行经典诵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的责任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其次, 众所周知,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在经典诵读实践中, 不仅可以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 提高记忆力, 而且可以积累语言, 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其具体表现在:第一, 经典诵读可增强记忆力。经科学家研究证明, 正常人一出生大脑就有1000亿个脑细胞 (或称神经元) , 它们彼此孤立, 当受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刺激时, 每根神经元会形成发达的神经网络, 受到外部元素刺激越大, 大脑的功能就越强, 智力就越高, 在学生智力发展最关键的中学阶段, 接受大量的优秀的信息刺激, 就能使学生脑部的神经元相互连接, 形成网络, 使学生的脑部沟壑增多, 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同时, 在反复强化经典诵读的基础上, 学生能很快增强专注程度, 提高记忆力, 摸索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第二, 经典诵读可开发智力。经典教育虽看似简单落后, 却是科学、高效、扎实而又易行的教育方法, 它可以迅速开发右脑, 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知觉、灵感、创造力, 乃至真正打开学生智慧的大门。在中学时期通过经典的诵读, 开发出学生大脑的潜力, 这就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经典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 其中有介绍如何不偏不倚处理好各种关系的《中庸》, 有“半部可以治天下”之说的《论语》, 有人类历史上的智谋奇书《老子》, 有教会人们修身、治国、平天下之道的《大学》……这些足以看出我国传统文学的丰富内涵。而经典诵读工程, 就是充分利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 把经典装到学生的脑子里, 随着年龄的增长, 理解能力的发展, 知识面的扩大, 生活阅历的丰富, 他们就能逐步理解这些经典, 并将其变成自己的东西。之后, 学生们就会用圣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所以, 诵读经典无疑是一种适合中学生智力结构发展特点的最简洁高效的教育方式;再次, 经典诵读有利于学好语文。经典诵读可以让学生的识字量显著增加,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古典文学的阅读能浸润学生的心灵, 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 也为学生习文中引经据典提供了更为丰富和更具文化内涵的内容, 传统文化蕴藏着巨大的语言宝库。许多名篇, 读之字字珠玑, 诵之金声玉振。“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我们应当让学生们在吟咏诵读中含英咀华、衔华佩实, 使他们不再有无以言表的尴尬, 少一点粗俗的表白, 多一点儒雅的谈吐;少一点词穷木纳, 多一点含蓄幽默。在学习与生活中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下笔有神, 更让学生们在诵读过程中学习到古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的基本知识, 语文水平自然会得到极大程度提高。
2 在中学进行经典诵读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
曾听有人如此阐述文化:文化是民族的标志,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文化创造了希望, 文化创造了发展, 文化使人民团结一致, 我们曾受过屈辱, 但我们从不屈服, 我们用灿烂的文化来融合我们的中华大家庭, 使之更加辉煌。可以说, 文化是无形的制度, 文化是内在的法律, “观乎人文, 天下化成”。文化是一切道德的基础,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 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 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因此, 我们应将道德资源几乎无处不在的优秀传统文化教给青少年, 给我们这个人心浮躁、急功近利、诚信缺失、道德危浅的时代以补救和滋养, 让青少年乃至社会在优秀传统文化的诵读中浸明浸昌、沐仁浴义。而经典诵读恰可以做到这一点, 它既可以陶冶学生情操, 发展其个性, 又可以有效的提高的学生道德修养水平, 使其具有更佳的学习状态、生活状态, 促进各门功课的进步。
其具体表现在:一、经典诵读有助于中学生的人格成长。经典教育并不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背诵古诗那么简单, 它是一个综合性、立体性的系统工程。就内容而言, 它不仅涉及到经典文化, 还包括经典音乐、美术等诸多艺术门类;就效果而言, 经典教育不只是为了让学生们把这些古诗文不求甚解的背记, 也不只是为了有利于以后文科的学习, 甚至也不只是为了让学生们接受最真、最美、最善、最雅的文化熏陶, 最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养成天性, 造就一生高尚优雅的人格。学生在诵读经典的同时, 会自觉不自觉的用圣人的思想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于是渐渐行为好转, 心地向善, 修养提高、孝顺父母、诚实守信、踏实认真……正所谓“读千年经典, 做少年君子”, “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各种诵读活动, 就可以使学生变得胸怀博大、知书达理、善良聪慧、乐观向上, 培养学生从小树立高尚的情操和拥有远大的人文情怀;二、经典诵读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读书兴趣, 促进学习品味生活。学生的读书兴趣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生按时上课, 接受正规的课堂教育, 中午或活动课时, 每天诵读20—30分钟, (最好是安排每天的同一时间) , 不论是什么情况都要持之以恒, 坚持不断, 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每日必读书, 不读则无事可干, 手不释卷的读书习惯;另一方面, 通过经典诵读可以明显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读书是最简单的学习形式, 他即不需要复杂的演绎、推理、运算, 也不需要反复论证、推导, 只要照本宣科就可以获得很多知识和文化素养, 就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引导学生自己阅读学习, 让学生不断增加在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各方面知识。在日常的教学中安排以《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为主, 《大学》、《中庸》、《易经》、《老子》、《诗经》为辅的经典诵读篇目, 可读、可诵、可吟、可唱, 背诵吟唱相互调剂, 学生们自读其“文”, 自得其“乐”。这样, 一到临近上课的时候, 教室内书声琅琅, 校园内书香阵阵, 不管是置身于课堂之内还是徜徉于校园之外, 只要靠近学校, 立刻就会被浓浓的书香氛围所感染, 学生们常有事干, 也不会无事生非, 学校既便于管理, 学生们也各得其乐, 岂不快哉!
总之, 当今社会, 各种不良思想时刻影响着我们, 而中学生又恰好处于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 一步走错则满盘皆输, 当叛逆的青春听不进家长的叮嘱和老师的教诲时, 我们不得不考虑采取其他的办法来帮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因而, 我们有必要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们进行经典诵读, 让传统文化扎根在素质教育的土壤中, 文化是民族的标志,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文化创造了希望, 文化创造了发展, 文化使人民团结一致。让他们“与经典为伴, 和圣贤同行”这样即可以潜移默化的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 做事的方法, 从而让他们自己体会到该如何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 更重要的是, 在学生进行诵读的过程中, 我们老师也不知不觉的与学生们同时受到了圣贤的教育, 读诵吟唱间提高了师德水平, 听说教讲中树立了更加健康的学习、生活、工作态度, 而学生家长也可以在自己孩子的影响下重新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 “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久而久之, 肯定会提高为人的水准, 树立起为人父母的榜样作用, 一举三得, 何乐而不为呢?
摘要:目前在我国各地兴起的经典诵读工程, 如一股最强力的飓风席卷了整个华夏大地, 许多教育专家、学者纷纷倡导经典诵读活动, 是因为在中学学生中进行中华传统经典诵读, 意义非常重大。在此就在中学进行经典诵读所具有学科意义和道德意义两方面进行论述, 谈谈经典诵读在中学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经典诵读,学科意义,神经元,道德意义,人格修养,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王志艳.开展经典诵读塑造美好心灵[J].黑河教育, 2009 (5) .
[2]周双清.经典诵读多元评价的探索[J].教育科研论坛, 2009 (10) .
一、巧用时间,精选内容,诵读经典
落实课时诵经典,每周安排一节诵读课,指导学生阅读经典诗文。我一般利用每周两次的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上诵读指导课,指导学生读得准确,读出语感,读出情感,读出美感。还有每周两次的午间小课,也是我可以利用的时间,抑或是语文课前的三分钟,再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背一句《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还利用家校平台,发动家长积极支持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人人拥有经典读本(我把诵读的内容上传到家校平台上,家长配合下载),保证学生每天诵读经典20分钟。内容可以是《论语》《三字经》,抑或《弟子规》《千字文》,或是唐诗宋词和四大名著中的经典片段……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一个片段,贵在坚持。我觉得诵读经典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让孩子们在润物无声中与名作为伍,与经典同行,让经典从学生口中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
二、引导巧背,循序渐进,诵读经典
厚积而薄发,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巧背,实现量的积累。如将诗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言志诗等。引导学生根据意思背,更能促使他们分类清楚,背得更多。在指导学生背诵《论语》《三字经》等时,指导学生正确理解经典的含义,结合讲解其中一些经典的故事,播放一些视频。在学生背诵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创设一种吟诵氛围,引导他们入情入境地背诵。比如背诵立意欢快的诗文时,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背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婉低沉的曲子;背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时,配以优美的大自然画面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在教学生朗诵时,一定要专心熟读,不要急求背诵。一遍又一遍,全身心投入地读,有滋有味地读,在读中享受,在读中深化,慢慢达到背诵的效果。
三、开展活动,激发兴趣,诵读经典
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在过去的知识经验愉快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它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是认识某一类新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经典诗文诵读训练的关键是动之以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开展活动,为学生学习经典诗文注入强有力的动力,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其形式大致有如下几种。(1)诗歌擂台。在班上定期举行多种形式的背诵比赛活动,如两人赛、小组赛、男女赛、师生赛,还可以限时背、轮换背、接龙背等形式激发学生背诗的积极性。(2)诗歌欣赏。利用班上的投影等教学设备,播放配乐、配画的诗歌音像片子,让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传情的乐声中,想象、体味、感受古诗文的艺术魅力。(3)诗歌朗诵。在班上开展每天“课前一诵”的活动,让学生按学号轮流上讲台背诵一首诗并讲讲自己的理解赏析等,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4)诗歌健体。精选一些短小精辟、节奏感强的诗词,利用课间活动时间,让学生在跳绳、踢毽子的同时,拍手击掌吟诵,如“……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等。学生乐此不疲,激发诵诗的兴趣。(5)诗歌活用。让学生学有所用,在愉快的活动中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在学生、家长、老师中开展“见面送首诗”的活动,每天早起晚睡送家长一首诗,上学放学送老师一首诗,课间送同学一首诗。这种送诗活动,可以起到加强学生对所学古诗的理解、记忆作用。还有在作文、说话中鼓励学生多引用诗词警句,让自己的表达产生引人入胜的魅力,让学生更加热爱经典诵读。
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诵读经典,将会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操,加厚我们的人生底色,为我们的人生奠基!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手把诗书,或高声放歌,或低声微吟,在唐诗宋词的天地里心驰神游,在诸子百家的殿堂里领略经典的魅力!享受经典给予我们的诗意人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
(一)线上活动
微信栏目设置《悦读 在路上》,集朗读、专家(名人)解读、名篇、图书推荐为一体,每月推出一期,每学期推出4期,9月启动第一期。
每期推出一篇(节选)文章,由学生(老师)诵读音频,中文教研室教师指导解读,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中文教学、新书推荐等情况名著(名篇)推荐3-5本(篇)。
(二)线下活动
1、诵读
结合本学期团支部政治学习计划,要求各团支部每月至少有一次主题团日活动结合诵读活动(形式不限),各团支部可根据线上活动推荐的名著(名篇),有选择展开本支部的读书诵读活动。
2、大型诵读会
暂定于10月国庆节假期后,举办全院“传承文明诵读经典”大型诵读会。结合“仁”、“义”、“礼”、“智”、“信”,内容由各系按照主题进行筛选,提交中文教研室审核,各系按照不同主题进行诵读,人数不少于150人。
4活动时间安排
(一)筹划准备阶段
(.9.12―2017.9.24)
9月24日前,将所选篇目报中文教研室审核,诵读形式不限。
(二)组织开展阶段
(2017.9.25―2017.10.31)
拟定于10月16日举办大型诵读会;10月份团支部诵读团日活动,需10月31日前报送图片、音频、视频等相关资料。
(三)深入开展阶段
(2017.10.31―1月)
展开“风采团支部”线上评选,各团支部结合每月线上活动推荐,策划本支部诵读方案,并与每月底前提交图片、音频、视频等相关资料,以参加评选。
注:经学院同意,可以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名义,将优秀诵读作品可发布网络。
共青团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经典诵读材料
侯川中心小学 2013、11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至元曾。乃九族,而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阉乱后,寇内讧。闯逆变,神器终。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
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双周两首古诗
一、古诗 兰溪卓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
1、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
2、卓歌:也作棹歌,指渔民的歌。
3、布德泽:布,散布。德泽:恩惠。
4、焜(kūn)黄:颜色衰败的样子。【译文】
园中生长着绿色的葵菜,叶上的晨露待阳光一照就干了。春天的暖气向大地施布着恩泽,万物就可充满生机勃勃的光华。但时常叫我担心的是秋天来得太快了,那时便红花凋谢,绿叶枯萎。一切河流流到东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呢?一个人如果在少壮年华不抓紧时间,有所作为,等到年纪大了,一事无成,再悲伤后悔也没有用了。明日歌
(清·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注释】
1、何其:多么。
3、漉(lù):,过滤。
4、豉(chǐ):豉,豆豉,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用。
5、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菜做成的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子和豆茎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豆茎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的急迫呢?
5、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13、轩:窗户。
4、场圃:农家的小院。
5、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译文】
老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的田舍作客。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苍翠的小山包在村外平缓地延伸。推开窗户迎面是打谷场和菜园子,举杯对饮,闲聊着庄稼长势、收成几何。(谈得真开心,于是约定)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品尝美酒,观赏菊花。、、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注释】
①涧,是山涧,夹在两山间的溪沟。②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3 ②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人。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由于他的诗雄奇豪放,飘逸不群,想象丰富,被称为“诗仙”。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③乱:错杂。
④赧郎:赧,面红。赧郎,为炉火照红的冶炼工人。【译文】
冶炼的炉火照彻天地,火星四射,紫烟升腾。明月当空的夜里,炉火映红了小伙子们的脸。他们一边工作一边高声歌唱,这歌声响亮,震动了寒冷的山川。
9、早春(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
1、天街:京城(长安)的街道。
5【注释】
1、不久归:是说春天很快就要过去。
2、百般:各种各样。
3、红紫:指五颜六色的花。
4、芳菲:花草茂盛芳香。
5、杨花:就是柳絮。
6、榆荚:也叫榆钱,老了后变成白色。
7、惟解:只知道。【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11、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
7【注释】
1、百啭:啭,鸟声婉转。百啭,指鸟儿好听的叫声。
2、随意移: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
3、锁:就是囚禁的意思。
4、金笼:镶金的鸟笼。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条件优越的居所。【译文】
千百声的鸟鸣婉转悠扬,任意回荡着,鸟儿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树木高低有致的林子里自由飞翔。我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欢唱。、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
9【注释】
1、胜日:天气晴朗的日子。
2、寻芳:游春,踏青。
3、泗水:河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
4、等闲:平常、轻易。
5、东风面:东风,春风,代指春天。东风面,指春天的面貌。【译文】
我选择了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观花赏草来到泗水边,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东风吹得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5、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注释】
1【注释】
1、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2、傍花随柳:傍,靠近。随,沿着。
3、川:河流。
4、时人:当时的人。
5、将谓:以为。
6、闲:忙中抽出空余的时间。【译文】
天空飘着淡淡的白云,春风轻轻地吹拂着我的脸,时近中午,我漫步于野花之间,随着一行垂柳来到河边。身处这宜人的景色之中,我完全陶醉了。可当时的人不知我心里多么快乐,以为我偷闲学那些到处游荡的少年。
17、金 缕 衣
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1、清平乐·村居:选自《稼轩长短句》。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这首词的题目。“乐”在此处读yuè。
2、茅檐:茅屋的屋檐
3、、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说着喜爱要好的话。
4、翁媪(ǎo):对古代老翁老妇的敬称。
5、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6、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译文】
一座小茅草屋,屋矮檐低,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溪流的岸边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吴地方言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最是让人喜欢。归田园居(晋·陶潜)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5【注释】
1、登幽州台歌:选自《陈伯玉集》。幽州,现今北京市。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
2、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3、怆(chuànɡ)然:凄伤的样子。
4、涕:眼泪。【译文】
放眼望去哪有古贤人的踪影,回头看看也不见一个效法古贤的今人。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二、推荐书目
【班级建设经典诵读】推荐阅读: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班级主要工作11-08
小学特色建设经典诵读活动总结10-25
班级小组建设09-14
班级建设建议10-04
建设和谐班级11-12
班级学风建设11-24
如何建设班级11-24
班级建设创新案例07-27
学风建设先进班级10-14
班级学风建设计划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