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开口说英语(精选11篇)
如何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
文/李晓娇
摘 要: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帮助大多数学生克服他们的心理障碍,给学生创造交流的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说的兴趣,使学生敢说、爱说、会说英语。
关键词:渗透;克服障碍;创设情境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五级(初中毕业)所能达到的“说”的水平是:(1)能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2)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3)能在口头表达中进行适当的自我修正。(4)能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5)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6)能有英语表演短剧。(7)能在以上口语活动中做到语音、语调自然,语气恰当。
现在看来我们的学生距离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那我们该如何缩小这个差距从而达到这个课程要求的标准呢?我想我们应该先剖析一下我们达不到标准的原因。(1)学校没有口语考试,导致家长及学生不注重练习口语。(2)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学生有心理障碍,羞于开口说英语。(3)学生没有口语交际的氛围。针对剖析的这几条原因,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
一、克服心理障碍,使学生敢说英语
我们平常总是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不要害羞,但是如果有人鼓励我们自己说一门我们不怎么精通的语言,我们会张口说吗?恐怕那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所以让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个学生的气质、性格、家庭环境都不同,参与开口讲英语的程度也不同。有的学生父母比较重视学习,可能会给学生创造一些说英语的机会,而有的学生父母并不十分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更别说他们会给孩子创造说英语的机会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那些不敢张口、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学生在课堂上说英语时,哪怕他们说了一句错的`英语,也要给予他们鼓励,要让他们有自信心。而且在他们讲英语时,老师最好别去打断,应允许学生暂时存在某些语言错误,待讲完后,教师再指出并纠正。这样做,就不会干扰学生说话的思路、意念表达,不挫伤其说话积极性,又能帮助其提高口语水平。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一个人学习成功的次数越多,他的学习自信心就越强。因此,教师要帮助这些学生克服思想和心理障碍,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肯定其点滴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进步,进行个别耐心具体的辅导,不要急于一步到位,让他们每天都练习说英语,一点一滴地积累,让他们在练习中感受到成功和快乐,以增强其说英语的自信心,激起其说英语的内心欲望。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有想说的欲望
丹麦语言学家斯帕森说:“外语教学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学生头浸泡在水里,才感到自由自在。这样他们才能够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新目标新版的英语教材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引人入胜,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而且比未修订前的版本多了更多的口语对话练习,书上口语交际的实例会让学生学会怎么同别人交流,所以,教师可以以教材为依据,对教材本身提供的情景做适当的调整、补充,充分利用图片、实物、动作、表情、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交际情景。如,在教学“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这一单元时,我带了搅拌机和香蕉牛奶等实物,通过创设情景呈现有关对话知识,一边制作一边用英语讲解了制作奶昔的过程。学生清晰直观地了解了制作香蕉奶昔的过程,学生通过实践,学会了制作过程,而且很轻松地运用英语表达了制作奶昔的过程。实际操作完之后,接着又主动要求说出做其他水果奶昔的过程,不仅这节课的知识得到了练习,还激起了学生说英语的兴趣,真是一举两得!这样的情景交际更能使学生表达自己的愿望,展现自己的生活,他们更容易进入角色,成为情景交际的主体,这样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就成了一种自觉的语言实践活动。
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说好口语的重要性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想让学生一下就把英语口语说好是不可能的,说好口语需要学生在平时不断地积累、不断地练习。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跟学生用英语对话,锻炼他们说的能力。经常讲一些英语口语好的成功人士的事例来激励学生练习口语,强调说好口语的重要性。还要经常跟家长沟通,跟家长强调口语的重要性,让家长督促学生练习。如果可能的话,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口语重要性的最直接的办法是在平时的测试中增加口试。增加口试既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又是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从一定程度上讲,刺激某些学生开口,是为了达到口语锻炼的目的。
总之,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并非易事,需要我们每位英语教师脚踏实地地去实践,我们要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尽量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给他们创造张口说英语的机会,让他们敢说、爱说、会说英语。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口语,英语情景,主动表达
我是一名一直在乡下工作将近十年的英语教师, 英语教材不断的改版更新, 由起点版变成了衔接版, 而乡下的师资力量又不足, 乡下的小学都没有上英语课!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自主学习能力, 不敢开口讲英语。让学生开口说英语是摆在我们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让中学生开口说英语呢?下面我来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课堂教学英语化, 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开口说
课堂上英语组织教学, 给学生营造更多的语言习得环境, 为学生下一步更好的说做好铺垫,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刚开始学生听不懂, 我总是借住手势、表情、动作等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 且说的慢些, 多重复几次, 学生反复听, 学生就明白理解我的课堂用语的意思。节节课说, 次数多了学生就明白了。从一年级开始, 我就坚持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 刚开始时用简单的一两个单词教学, 同学们也是从我的手势体态语了解我的意思, 久而久之, 这些孩子到了三年级时整堂课几乎全用英语教学, 同学们都能明白我的意思了。
二、创设情境, 使学生敢于表达
英语口语教学的效果取决于学生能否开口, 为了给学生创设语言环境, 作为英语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多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同时也可以借助于电教器材或必要的手段, 例如:简笔画、动作、表情等,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听懂、看懂所说的内容, 也可以让他们多接触几种表达方式, 在引导学生会话过程中, 不必提过高要求, 在他们会话过程中, 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时, 尽量不要打断他们, 可以诱导他们在进一步的口语练习中自行改正, 真正改不过来的, 作为教师可以间接改正, 比如让学生看课本上的内容或教师用正确的语言复述一遍。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是持久兴趣的关键
学习了新课标以后, 我们都深刻地认识到: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所以我们对学生要做到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用自己的爱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对学习的热爱。每当学生在学习上有进步, 哪怕是微小的进步, 教师都应该感到高兴并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由于我们处在较落后的乡村中学, 所以大多数的学生都比较腼腆, 较少主动与人交往。因此, 教师要多接触学生, 关心其学习和生活:下课后, 主动和学生沟通, 了解他们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放学后, 常邀请学生到教师宿舍聊天或者一起做运动……学生更喜欢老师能够做他们的朋友。
四、增加学生的口语交际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必须具备的基本心理要素, 是口语交际成功的第一秘诀。课堂上有大量的英语信息传递和交流, 在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活动中, 教师往往是高度警惕地听着学生所用的每一个词句, 一旦发现学生在语音、语调、语法上有什么差错, 就马上打断纠正。这种见错就纠。甚至打断学生的对话的方式, 不仅打断了学生的思路, 影响了学生的完整表达, 而且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过多地考虑自己所说的句子有无语法错误, 过多地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还有的学生总觉得自己的英语基础差, 语音语调不标准, 怕开口, 缺乏自信心, 渐渐就会失去口语表达的愿望。因此, 教师对学生交际中出现的语言错误, 在纠正时应注意策略, 要以不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不挫伤其积极性为原则, 要采取鼓励、肯定的态度纠正其错误, 消除学生怕错误而不敢开口的顾虑, 使学生经常地获得成功的体验, 增强口语表达的自信心和愿望。
五、多鼓励表扬, 宽容错误, 让学生敢于开口说
在学生参与课堂交际活动时, 很多学生有害怕说英语的心理, 害怕出错, 害怕在同学们面前发言, 怕同学们嘲笑, 丢面子。所以为了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孩子们大胆开口说的能力, 我课堂上经常鼓励表扬孩子们。班里有个男孩, 英语底子差, 所以很不喜欢英语, 因此我就很关注他, 一次上课, 我故意提了个很简单的问题鼓励他回答, 他回答对了, 我及时的表扬他, 还让全班同学用我们惯有的方式表扬他:“Good!Good!You are very good!”他很自豪的笑了。现在他的英语水平进步了很多。为了避免孩子开口说的焦虑感, 挫伤他们开口说的积极性。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的错误, 我不去一边一边的纠正, 也不去评价他的对与错, 我让其他同学回答, 让他从别的同学的回答中找到正确的答案。告诉他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要勇于面对错误。让学生在一种轻松、宽容、温暖的氛围中自信的开口说英语。
摘要:英语教学难,农村学校英语教学更难,很多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连说汉语都表达不清楚,更不要说英语了,怎样让农村中学学生开口说英语、说好英语,是农村中学英语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文章就影响农村学生说英语的因素、怎样培养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如何提高说的质量等方面做了阐述。
关键词:英语教学;口头表达;口语教学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工具,英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种之一,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将需要大批能够“说”英语的人,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英语学习的四项技能中,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训练。
一、影响学生“说”的因素
一是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学跟不上现在中学教材的要求,很多小学在英语教学上重视不够,一味地重视语文、数学,同时,很多小学英语师资力量不够,有的甚至没有,教学力度不够等。二是没有英语语境。大家都知道一个好的语境对学习一门语言有多重要。但在农村到哪里去找这样一个语境呢?
二、如何叫学生开口“说”
(一)消除怕“说”的心理
教师在学生进行口语时,不要过分强调训练要求,要设法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要用与口语练习内容相关的趣事、图片或者漫画,来消除学生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唤起学生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萌发自我训练、自我表述的欲望。
在口头表达中,学生往往羞于开口,气氛紧张,这时教师要耐心启发,具体引导,做好提示者。教师可通过“套近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学生“怕”的心理因素。老师显得至高无上,而学生又显得一无所知,这无形中使学生感受到巨大的英语学习压力,害怕万一说错,会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耻笑。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套套近乎,与学生开开玩笑,谈谈家常话,学生就会觉得老师和蔼可亲,没什么可怕的了。但是教师在与学生拉关系、套近乎的同时,要掌握火候。另外,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频频提示,这样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会丧失,还会产生依赖心理。
在口语训练活动中,应该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发挥,不要因为指出他们的错误而打断交流。干扰一多,势必造成诚惶诚恐,无所适从,不敢开口的局面。教师纠错时语气要委婉,态度要和蔼,千万不要大惊小怪,使学生兴趣索然。不要怕学生犯错误,要鼓励他们大胆开口。
(二)激发“说”的兴趣
古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跟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喜欢一位英语教师,也往往喜欢听他的英语课,并能主动接受这位老师所传授的英语知识。因此,教师应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使他们真正地喜欢自己,爱上自己的英语课,从而能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为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应当精心设计作业,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及时为后进生补缺,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都能克服胆怯、自卑心理,善于发现自身的长处。
(三)创造“说”的机会
在课堂上,教师要精讲多练,防止满堂灌,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说的机会。以往,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太多,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很少有开口说话的机会。比如,现在校与校之间,校内班级之间互相学习,交流经验的机会很多,也就为学生开口说英语提供了会话环境。新大纲把原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改为“指导作用”。“主导”,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指导”,则要求教师应像导演一样,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是学生。英语课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多说,要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有意义的、交际性的语言活动,“说”的机会多了,学生就会逐步敢说,会说,说好英语了。许多同学在说过几次之后,就逐步克服了“怯”的心理,变得积极踊跃了。
(四)享受“说”的快乐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乐“说”,同时又享受“说”的快乐,让他们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初始阶段,“说”的内容要浅易些,就像摘桃子一样,跳一跳就可以摘得到,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对于初次开口说,说得好的学生,要充分鼓励;说错了的,也要表扬他们的勇敢精神,鼓励他们下次再努力,从而排除他们“怯”的心理障碍。万事开头难,只要学生能够“说”起来,再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得体的英语词语来表达,避免交际过程中的文化误用现象,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最终达到正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五)提高“说”的质量
由于东西文化背景的差别,交际文化也存在着重大差异。而我们由于不太了解这些差异,因而经常按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说”英语。因而,也就“说”得不规范,不地道。其他还有问候、称赞、道谢、道歉、年龄、工薪等等诸多方面,英、汉两种不同语系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我们应该多加了解,在教学时予以澄清,力求使英语尽可能不受我们母语的干扰,这样也才能保持“说”的质量,才能不“说”出笑话。当然,这样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对于学生而言,都绝非是一朝一夕能学会的。当学生“说”错时,“说”出笑话时,教师一定要耐心纠正,切不可讥讽挖苦。“说”是英语口语教学,特别是中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从一句到两三句到一段,每取得一次进步时,教师都应给予鼓励。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首先,要让他们感觉说英语并不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从最简单的单词或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单词或词组学起,如Good morning,,Hello,Sit down,please,Bye bye,See you,等等。这些又简单又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单词或词组,能够逐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然后,要让孩子们有一定的成就感,这就需要老师的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他们有信心多说多练的。
其次,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口的能力。如在学习有关生日这一个话题时,就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一张生日卡片,互相交换并说“Happy birthday to you”,这一定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兴趣。因为中学生就是活泼,好奇,好表现,善模仿,喜欢交际,喜欢动手。
然后可在课堂上表演对话或者其他的有趣的一些故事。如抢板凳游戏,就可以让学生表演,边表演边引导学生说一些英语,如,Be careful,Hurry up,Go,Sit down,You have done a good job等等。又如,在学习问路和指路的话题时,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反复多次的表演会让他们对那些句子更加的熟悉,也可以让他们感觉英语并不难,增加大家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学生在欢笑中学习,在欢笑中成长。
同时经常进行知识抢答和智力竞赛。可以选用一些关于英语脑筋急转弯和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比一比,看谁能说得出更多的国家的名字,水果的名称,动物的名字等等,也可以提问看谁能最快回答,如先提一些和现实有关的引入比赛,What day is it today?Who is on duty today?Are you ready?How are you?等等,然后深入到课本上的知识。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老师要面对全体但要有侧重点。对那些害羞,有心理障碍的不愿开口的学生,老师要鼓励、指导、示范,并一定要耐心,态度和蔼,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当然,在口语训练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所以老师一定要及时纠正,也可以让学生互相纠正。
有些本土职业人士之所以在外国高管面前不敢开口发言,多半是由于对自身英语水平的不自信。我们的一位候选人也曾碰到这样的问题,每次用英语演讲都会紧张,因而屡屡受挫。最后,他开始寻找紧张的来源。“决定语言交流质量的其实是我的观点和想法,而不是我过于在意的外语水平。自从意识到这一点,我开口说英语的自信提高了。如果我的观点和想法很好,那么我的演讲效果也不会差。此后我开始注重谈话内容,让它有重点有精华。有了这点意识,紧张问题得到显著改善,能自然地用英语表达想法。
沟通能力和性格取向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会比其他人要更加外向,自信,直率。然而,如果你的目标是实现更大的职业成就,那么你就要成为一个能分享你的思想和观点的人,参与到你所在的境况和讨论中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培养相信自己言行的心态,在别人看来,参与总是要比不参与看上去要主动。
传统应试教育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在孩提的心灵里播下发明创造的种子。作为英语教学第一线的工作者,通过教学实践的不断摸索,我越来越坚定地认为“开口说”是英语素质教育的核心动力。
英语是一种语言,它最本质的特点是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我们正是用听、说、读、写来评判一个学生的英语能力。所以,英语素质教育应该是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注意对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的双重研究,引导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
传统的死背单词、讲授课文、分析句型、讲解语法,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结果呢?学生中“怒发冲冠”的有之,之呼者也昏昏欲睡的有之,教学效果不佳。仔细思考,这都缘于没有把语言生动化、生活化、情感化,而是硬塞给学生,这样根本不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如果我们换个方式,把一篇课文中所涉及的语言知识点全部溶入学生亲历的生活,让它口语化,使得学生在课后的嬉笑玩耍中能信手拈来,脱口而出。这种方式最能让学生尽快品尝到成功的滋味,而这种内在的改变又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师教得舒心,学生学得热心,从而使教学活动得到良性循环。
例如背新生词是英语学习的最大难点之一。学生常常向我诉苦:背了忘, 忘了背,背了还是忘。如果老师在教生词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这个生词用到自己最爱说的一句话或是最常做的一件事中,让这个词真正走进学生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运用它,便能自然而然地记住它,真正做到活学活用,比方在学习be afraid of这个词组时,我引导学生,让他们将心里害怕的事情勇敢地说出来,于是便有了许多学生创造的“他们”的句子:
1、 I’m afraid of my teacher.
2、 I’m afraid of myself.
3、 I’m afraid of the sun.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出现了一个接一个的高潮,于是一个良好的语境在不知不觉中包围在我们四周。
告诉别人一件事,或者跟人说个理,这就是口语交际最直接的目的,也是对语言最基本运用,让学生自己自主地将所学知识与自身的生活环境和场合相结合,从而有效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入门向导,实践学生由苦学变乐学,由学会变会学的转变。
开口说英语更是语法教学枯燥无味的克星。我和我的许多同行一样曾经为语法的难教而苦恼,自己翻来覆去地讲,学生却总也难以真正掌握,当时明白了,过后又不知了,老是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如果把语法知识结合到一句学生常挂在嘴边的话中,学生便能理解性地掌握它,并能真正体会到学语法是为了能更好指导我们遣词造句,能更灵活地运用语言,掌握语言规律。
举个例子,我在教If引导的条件句时,写下一句学生爱说的一句话:
If it’s Sunday tomorrow,I’ll be very happy.
学生立即开怀大笑,我顺势利导,让他们说出自己渴望做到的事,告诉他们只需假设个条件,你就能梦想成真。很快地,学生们说出一大批精彩句子。摘录如下:
1、 If I’m my mother,I won’t be too serious.
2、 If I’m a film star,I’ll visit all over the world.
虽然当时的句子有很多错误,但我并未直接说出来而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只是当他们发挥完毕后,我告诉他们,要想梦想成真,一定要记住:If引导的从句用一般现在时,主句用一般将来时,即将来时只能用一次。教学效果非常明显,所以我的学生在做到类似题目时,便能轻而易举解答出来。
总之,开口说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开口说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与自豪感,开口说能改变英语教学一味“喂”的传统,开启学生自主“觅”的心窗,开口说更是我们外语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只要让学生能开口说出流利的英语,英语的听、读、写等其他方面的能力也随之提高。
一、教师,英语口语的引导者
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受教学环境和学生能力的限制, 大多数的英语教师仍然采用的是“汉语教英语”的机械授课模式。这使得学生只能简单的被动的接受英语知识而无法灵活运用并说英语,从而使英语教学出现恶性循环,严重制约着学生的英语能力的提高。然而,尚有部分英语教师的语言功底差,语音不准,口语不流利,导致了大多数时间用汉语组织课堂教学,这不仅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英语语言学习的良好环境,而且还阻碍了学生英语语言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此外,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上课时仅仅是领读、领练,满堂灌,而学生只是被动地跟读、做题,也会造成大部分学生只会做做英语而不能会说英语。因此,教师的作用在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一环。
1.加强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师是学生进行说英语的重要引导者,因此教师自身的英语能力必须过硬,同时要适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作示范,指导学生如何用英语回答问题,如何用英语来表达图文意义,以及如何用英语进行小组交流和讨论。
2.改变和调整英语教学方法。英语教师应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实践语言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的开口讲英语。语言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技能,没有大量的实践和交流,就无法准确而熟练地掌握。因此,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必须要设计充足的环节让学生用英语思考并尝试用英语说出来。此外,在学生作业的布置上,英语教师应该布置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课外作业,如看图说话、复述故事、 角色扮演等,并定期在课堂举办这些作业的展示环节,使学生从课堂到课外都能很好的去尝试使用英语,说英语。
二、学生,英语口语的使用者
每个人不管从什么年龄开始学英语,都要经历与自己儿童时代学习说话一样的经历的阶段。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因年龄早已过了儿童时期,加之处在都是汉语语言的生活氛围里,所以不愿意开口说英语。因此,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成为教师必须重视和必须做到的重要任务。
1.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口语是用来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英语也不例外,人们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就是学会学习英语知识、理解吸收英语文化、交流表达英语思想的过程。因此,必须要让学生要树立信心, 大胆尝试,无论说出的英语语法是否存在问题和语法错误, 都要鼓励学生说出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多加鼓励而不是过多的批评错误,从而让学生有更大的信心和勇气。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英语口语实践,得到教师和他人的肯定,才会更加喜欢和运用英语。
2.要加强学生的词汇量的训练。大量教学实践证明,词汇量的多少是一直接影响学生开口讲英语和进行正确的英语表达的重要决定因素。每一种语言在交流中都是一边思考一边用单词句子表达出来的,因此是否有大量的词汇量作支撑,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在开口讲英语中与他人好好进行交流,只有交流的好,交流的流畅才能使学生更加勇敢的开口讲英语。
3.模仿听说对口语学习十分重要。儿童时代的语言学习就是从模仿大人的语言开始的,因此,英语学习中,学生的模仿练习十分重要。在英语学习中,鼓励学生去模仿听到的英语声音并能积极的说出来,表演出来,鼓励学生在发音上与所模仿的对象相似或相近,从而增强语感和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三、环境,英语口语不可缺的背景
1.学校环境。学校,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阵地,也是能让学生开口讲英语的重要地方。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的英语口语环境提供良好的创设条件。用行政的手段将英语口语课纳入正常的教学活动,鼓励支持教师进行英语教学,在学校开设专门的英语活动室,在教室设立专门的英语角等, 积极为学生打造好一个轻松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特点,抓紧时机,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彻底杜绝“哑巴”英语的现象。
2.生活环境。生活环境包括家庭和社会两大生活圈。教师应当积极向学生家长推荐相关合适的英语书籍和英语视频等,与学生家长积极沟通,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去接触和使用英语。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如英语风采大赛等,在生活中多关注英语标识并努力读出来。
目前,英语教学的最大问题是“哑巴英语”泛滥,虽然近年来各中学加强了对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训练,但大都是为了应试而教、而学,真正讲起洋文来就“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了。研究表明,在与英语本族语者的日常交流活动中,“听”的活动约占45%,“说”约占30%,“读”约占16%,而“写”只占9%,可见口语在跨文化交流中举足轻重,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口语教学状况和收效不容乐观,在实践中,很多学生感到口语交际有困难,表现得非常胆怯和无法开口,实际交际能力和课程标准中的要求相差甚远。那么,如何实现语言知识到语言能力的成功转化呢?以下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提高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个人见解。
一、因材施教,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
保持积极的心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优生、学困生不采取一刀切,保持一颗平常心,勤反思,多总结,善于发现。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对于先天发育有缺陷的学生,教师不要过分在意他们难以克服的发音障碍。教师要告诉他们国外照样有发音困难的人,但这并不阻碍他们正常的思想交流,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摆脱思想负担和心里压力,勇于开口讲英语。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要多创设一些讲英语的活动、游戏和竞赛,并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开口讲英语的机会,增强他们开口的勇气。只要学生开口讲英语,那么培养良好的听说的习惯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二、精心设计口语交际活动,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生动有趣,贴近生活,每单元都以对话形式出现,口语教学在初中阶段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交际教学法也给我们提供一个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语言首先是有声语言,只有开口,才能学好,开口是中学生学英语要过的第一关。青少年学生具有很强的语言可塑性,处于语言学习的黄金时代,如果在中小学时代都没受过语言技能等方面的严格训练,白白浪费了青少年学生在语言学习上的优势。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而语言技能要通过老师精心设计活动,培养而实现。
⑴课前开展Free Talk,Daily Talk 学生可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轶事,内心感受,或唱英语歌,出谜语题,大家开动脑筋,临场发挥,进行有趣的热线形式的 ask and answer。Talk带给学生想说英语,会说英语,说好英语的动力,得以轻松、主动地用英语交流思想情感,提供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⑵韩礼德(Hallidays)从功能语法的角度分析语言,认为语言是一种“doing”的形式,而不是“knowing”的形式,也就是说,对语言来说,口语永远是第一性的,口语交际的信息含量和重要程度是书面表达方式所不能取而代之的。角色扮演让学生尝试着以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情境中自由表现口语技能,可以模拟“交际”场面,如看病、购物、找工作面试等,学生活泼好动,让他们从固定的座位上起来演示,从而做到学中乐,乐中学,动中学,学中动,课堂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⑶用英语教学,增加英语课上使用英语的比例,是中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对上课时出现看窗外、做小动作,趴在桌上等个别行为,教师正可用这一特定的情况来组织英语口语会话交际活动:Would you like to play Ping Pong with me after school? Have you got a red pen?这样变坏事为好事,使大部分所学的语言知识能在课堂用语的反复使用中巩固。
⑷课外活动能展现个人才能,发挥潜力,发展智力。把语言形式和语言意义相联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大量交际活动中学英语,在交际活动中获得和提高交际能力。平时视具体情况,有计划地布置口语交际活动作为Homework来完成,这样学生参与率高,兴致也高。
三、坚持进行口语测试。
坚持进行口语测试是保障口语训练的一个有效措施。它能使学生对英语口语引起足够的重视,还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口语训练成果。因此坚持在期中、期末和毕业考中进行英语口语测试是很有必要的。在进行口语测试时我们可以采用这样几种形式:⑴朗读短文或表演对话。这一形式可以督促学生课外进行大量朗读,训练良好的语音和语调,形成语感。⑵限制性情景反应, 即教师向考生提供一个较为简单的情景,要求学生使用一定的语言结构或日常用语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在这一形式中学生可将课文对话中学过的有用材料进行活学活用。⑶看图说话。既检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检测他们的想象力。⑷复述。能考核学生的口头概括能力和重新组织语言文字的能力。⑸口头作文。这属于有一定难度的口试形式,适合于水平较高 的学生。学生不但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及组织能力,还要根据体裁、角色考虑陈述时语言的贴切性。
总之,通过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受益匪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如何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说英语的习惯》申仲奇
2..《以“换位教学”让学生开口说英语》孙增娜
3.《怎样培养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罗水
一、英语教学应注重动作化
小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好动,尤其是在课堂上,要他们乖乖地坐上40分钟,往往会出现讲话、做小动作、开小差等现象。针对小学生的这种特征,近年来国际上创设了一种TPR(即Total Physical Reaponse)全身心动作法的教学方法。目的是把枯燥死板的教学内容赋予生命,把孩子们的听觉、视觉、动觉全部调动起来,一起学习。如将上课前古板的起立、问好的形式改变为简单易懂和直接摆摆手的形式,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当学生回答的正确时,教师可竖起手指做出“OK”状,以示鼓励;当回答错误时,教师可简单地耸耸肩,双手掌心向上摊开,以避免生硬地说:“ON”。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提高学生语言交际的能力。实践证明,动作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开口说英语的频率。
二、英语教学应注重儿童化
1.Rhyme
歌谣和押韵都具有节奏感强、语言明快,琅琅上口的特点。如果在教学中,我们把单词或习惯用语编成歌谣,这样就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了。
如在教学Rooms:Kitchen/study/dinning;bedroom/bathroom/sittingroom时,我编了一首儿歌:
早晨起床bedroombedroom
刷牙洗脸 bathroom bathroom
肚子饿了 kitchenkitchen
客人来了 sittingroomsittingroom
开饭啦,开饭啦 diningroom diningroom
嘘!我要看study study
2.Joking
在教学中,笑话、幽默、故事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内容了。因此,每当我发现学生学得有点累了的时候,我总是把它们作为调节剂。学生在听听,笑笑过程中,也大胆地开口了。如教“monkey”时,我说:
“Mum,is it really that man comes from monkeys?”
“Yes!”
“Oh,thats why monkeys have become fewer and fewer!”
就又如教“dog”时,我穿插:
Mother:“If you wrangle on.Ill throw you to the doghouse.”
Son:“Yes,you may ,but if a thief comes.I wont bark!”
通过这些笑话,紧张的课堂气氛一下子就变得轻松愉快了,在这种氛围下,学生自然就会开口了。
3.Act
孩子是天生的表演者,有着极强的表现欲。那我们就投其所好,把教室当作舞台,将学生当作演员,把教学当作表演。在现行的PEP教材中,几乎每节课都有Lets play或Lets act的内容。我们可以把书本中的知识搬到生活中来,让学生尽情地演,尽情地说。如上《Food and Drink》时,我叫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食物和饮料带一件来教室,琳琅满目的食品俨然是一个超市,逼真的环境让孩子们如临其境,一时间买的买,卖的卖,好个热闹!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又让学生正确、自然地开口说英语了。
三、英语教学应注意生活化
教室传统上都是教师教书、学生听课的地方,但如果我们要让学生开口说英语,就要大胆地让学生走出课堂、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让他们亲耳听、亲眼看。操场上,公园里、商店里、饭店里……让他们的脚步遍及生活的角角落落,“apple/playground/shopping/whats this?…等话便能脱口而出。同时,我们每周都进行1~2次的英语角活动,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让学生做到用英语交谈,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产生说英语的巨大动力。
总之,在新教材英语教学中,只要我们能遵循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定能拥有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让学生初步具有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Sometimes when we are learning a new language it can be really frightening to start speaking it with other people. We may have a good vocabulary and grammar base but speaking is the aspect that we most need to practise.
Overcoming this fear of speaking a new language is extremely important as it will help us gain confidence in ourselves and will show others that they can speak to us in their native language.
Today let’s look at a few great tips that can help you overcome your fear of speaking English or a different language to other people:
1. Accept that you are going to make mistakes and learn from them.
People make mistakes all the time, especially when speaking a new language. Don’t be sad or feel disappointed if you make mistakes; it’s part of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your speaking. Once you have made a mistake, correct it and carry on. As Albert Einstein said, “Life is like riding a bicycle. To keep your balance, you must keep moving.”
2. Ask for help.
Once you have started speaking English, don’t be afraid to ask people questions about how to say or pronounce something. Most of the time people will be more than happy to help you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They may not be so happy if you ask them grammar questions as they may not know the answers themselves but I’m sure there will be no problem with vocabulary and pronunciation questions!
3. Learn some survival phrases or sentences.
It’s a great idea to learn some set phrases or answers for certain questions in English. For example, if you don’t understand what someone says to you, say things like “I’m sorry, could you repeat that?” or “I’m sorry, I didn’t understand what you said”, using sentences you have already memorized. This is a great way of being honest with yourself and also learning how to react to situations or questions which may take you by surprise.
4. Don’t be shy!
One of non-native speakers’ biggest problems is being too shy to speak. This can be the biggest problem for a lot of people. Be aware though that most people speak more than one language and know how difficult it is to learn a new one. Also, most people really don’t even notice if you say something wrong or if you are too shy; most of the time we have false perceptions of what others may think when really nothing could be further from the truth.
5. Enjoy yourself!
You are 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for a reason, so go ahead, have fun, make mistakes and even invent new words!It’s all part of the process.
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时,有时候我们会很害怕跟其他人开口说出这门语言。我们也许词汇量和语法基础都很好,但是英语口语则需要多多练习。
克服说外语的恐惧极其重要,因为它会帮助我们树立信心,并且可以向外国人表明:他们可以跟我们用母语进行交流。
今天,让我们来看看几个非常棒的建议,他们能帮助你克服和别人说英语或其它外语的恐惧:
1. 你会犯错——接受这一点,并且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
人们都会犯错误,尤其是说一门外语的时候。不要因为犯了错误就感到伤心或者失望;犯错误是提升英语口语的必经阶段。犯错误的时候,就马上改正并且继续努力。就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说的,“人生就像骑自行车。如果你想保持平衡,你必须保持前进。”
2. 寻求帮助。
在你开始说英语后,不要害怕问别人某句话怎么说、或者某个单词怎么发音。大部分情况下,你问别人问题他们会感到很高兴。但如果你问语法问题他们(外国人)可能就不高兴了,因为可能他们自己都不太清楚语法。不过我能肯定,如果你问他们词汇或者发音方面的问题是绝对可以的。
3. 学习一些生存应急的短语或句子。
学习一些英语固定词组、或者某个问题的特定回答方式,是个不错的主意。比如,如果你不懂别人在对你说什么,你说一些背下来的句子:“抱歉,你可以重复一遍吗?”或者 “抱歉,我没有理解你刚才说的内容。”这是一种可取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且通过这种方式你也可以学到怎么面对一些你意想不到的情况或者问题。
4. 不要害羞!
外语学习者最大的问题是因为害羞而不敢开口。这是大多数人所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你要意识到大多数人不止说一种语言、而且学一门外语真的很难。还有,在你说错话或者很害羞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不会注意到的;很多时候我们会误认为别人对我们有看法,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5. 享受说外语!
“为什么宝贝还不开口说话他要咿呀到什么时候?”
“为什么教了他大半年,他还是只会把所有的词都简化为一个字?”
“为什么隔壁大半岁的毛毛会背唐诗了,宝贝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句子?”
面对宝贝紧闭的小嘴,心急的爸妈们忍不住开始胡思乱想;宝贝是不是哑巴?宝贝的智力是不是有问题?宝贝是不是有什么生理上的疾病?
如果你有这样的担忧,不妨回答一下下面的问题:
1.你的宝贝能发出各种声音,而且音调有高有低吗?
2.你的宝贝能听见声音,并能辨别声音的方向,还能有选择地对某些声音予以注意,而对另一些声音不予理睬吗?
3.你的宝贝有模仿性行为,特别是模仿发声及发声时的方式吗?
4.你的宝贝会想象,能对不出现在眼前的事物用假扮性的游戏反映出来吗?
5.你的宝贝认识熟悉的事物,并当大人盖住眼前的实物时,会寻找它吗?
如果你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你可以放心了,你的宝贝不是哑巴,听力、智力也发育得很好。这5个问题考察的是宝贝说话前必须具备的5项技能,有了它们,宝贝才有开口说话的可能。
0~3岁儿童语言发展进程
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3岁前儿童的语言发展进程。对照宝贝的真实情况,也许你会发现,宝贝的状态十分正常,只是你自己太着急了。
4个月~10个月
特点:咿呀学语
4个月的宝贝开始咿咿呀呀地说着没有人听得懂的“火星语”。别试图破译他(她)的声音密码,宝贝只是纯粹在做说话前的准备活动呢,就像歌唱家练歌时的吊嗓子,在反复地发声中学习掌握声带、舌头的发音运动。当然,有需要的时候,宝贝还是会试着用“咿咿呀呀”来提醒你:他(她)饿了。
11个月~18个月
特点:单词句
进入这个阶段之后的某一时刻,也许就在你不经意转头的那一秒,宝贝的小嘴里蹦出了那个你期待已久的单词妈妈(或者爸爸)。激动得几乎热泪盈眶的你忍不住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所有的人:宝贝会说话了。从那一刻起,你和家人就开始期待着宝贝说出更多单词,甚至是句子。别急,宝贝在这个阶段还只能用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且大多是单个的、重叠的音,比如球球、抱等,并用表情和动作作为辅助。你所要理解的是,当他(她)对你说“球球”的时候,真正的意思可能是“那是球”、“我要球”、“球滚开了”等。
19个月~24个月
特点:双词句
在这个阶段,你会突然觉得,宝贝会说的词语一下子多了起来,就像词语爆炸一样。到这个时候,宝贝才开始掌握真正的词,他(她)将以每个月平均说出25个新单词的速度发展着。并且不是用一个单词来表达所有相关的意思,而是把两个单词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虽然听上去有点像我们发电报时所用的句子,断续、简略、结构不完整,如“苹果——削”“坐——凳子”。也开始学会使用否定和疑问的表达方式,用“不”来拒绝你,用“哪儿”“什么”来提问。这是宝贝语言发生重大进展的关键期,需要你和家人好好配合。
25个月~36个月
特点:简单短句
这是每个孩子必经的学语过程,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宝贝都在努力地进行着量的积累,然后在某个时刻实现质的飞跃。爸妈们所该做的,就是耐心地观察,并促进这个过程的发展。
需要明了的是,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有自己的发展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因此学语过程也有快有慢,但是只要宝贝的语言一直在向前发展,就是正常的,不用过分担心。
宝贝终于不发电报了,他(她)在名词前加上动词,并开始用“你”、“我”、“他”来指代对方、自己、他人。
36个月,让你感到欣慰的时候,瞧,宝贝渐渐能说出完整的句子:“他睡觉了”、“积木掉了”……
语言发育迟缓判断
与同龄语言发展正常的孩子相比,有的孩子开口时间早、语言掌握快、表达能力强、爱说爱问,而有一些孩子则掌握得很慢,语言发展明显迟于同龄孩子,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语言发育迟缓”。下面的表格能够帮助爸妈们判断宝贝的语言发育是否真的迟缓:
宝贝为什么不开口
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语言是在生物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语言发育的差别中,有69%是因家庭认知环境的差异而导致的。
缺乏语言刺激
现象:爸妈只管照顾好宝贝的起居健康,但每天与宝贝面对面说话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半个小时。
问题在哪里:由于父母性格内向、不多话,或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缺乏和宝贝的正面交流,宝贝得不到足够的口型和发音示范,大脑也因缺乏足够的刺激而无法建立正确的语言神经联系,自然开不了口,说不出话。
改善建议:在照顾宝贝的起居时多和宝贝说说活,可以和他(她)进行交流,也可以说出自己正在做的事,如帮他(她)穿衣服时口中说:“现在妈妈帮你穿外衣了,先把左手放进袖子里,再把右手放进袖子里,然后把扣子扣上,一颗,两颗……”语言与动作同步进行,这样宝贝可以看到你说话的口型,也能知道你所做的动作或接触的事物用语言如何表达,建立起词与物的联系。即使是工作繁忙,每天也应抽出一定时间和宝贝交流。
没有说话机会
现象:宝贝用手一指水瓶,大人明白他想喝水,于是立刻把水倒好给他。
问题在哪里:孩子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总是先于表达能力,因此当孩子能够明白大人所说的话时,却不一定能自己开口说,于是便通过表情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图。这种“哑语”在宝宝年龄还小时确实是交流的好方法,但是当孩子达到学习语言的阶段时,它就成为了语言发育的障碍。爸妈们迅速的回应使孩子的需求不用开口就能得到满足,因而失去说话的机会和动力。
改善建议:在回应时慢半拍,或故意曲解宝贝的意思,总之不要立刻满足他,给宝贝练习说话的机会,让他说出想要的事物,如在想喝水时努力开口说出“水”字,再满足他,并因他成功开口说话给予鼓励,给他继续说话的信心。
不良的交流氛围
现象:每当宝贝想和爸妈们说点什么时,爸妈们总是胡乱应付两句,或是不耐烦地粗暴拒绝,然后打发宝贝一个人去玩玩具或看电视。
问题在哪里:年幼的孩子还没有自我判断的能力,他们对自己的判断通常来自于大人的反应。当孩子说话时,大人表现出不爱听、不耐烦或粗暴的态度,孩子会以为是自己的表达能力不好,
从而失去信心及发问的勇气,怯于说话,并因此不愿和父母交谈。
改善建议:当宝贝要和你说话时,尽量停下手头的事,蹲下来或坐下来与宝贝保持平视,认真听他把
话说完,即使宝贝说话吞吞吐吐、发音不清也不要打断他,耐心地做出回应。如果实在放不下手中的事或回答不出宝贝的问题,一定要用温和的态度坦诚相告,并在事后主动找他交谈。只有建立起良好的交流氛围,让宝贝感到轻松、自信,宝贝才会有表达的信心和勇气。
语言环境复杂
现象: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保姆等各有各的方言或语种,对宝贝说话时也各用各的方言,甚至试图让宝贝学会所有的方言或语种。
问题在哪里:有些家庭里,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对同一个事物,几种说法及发音交替出现,使正处于模仿大人学习语言的孩子产生困惑,不知该模仿哪一种发音,结果导致说话晚。
改善建议:在0.5~2岁这个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尽量统一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语言,使一种或两种语言发音正确、清晰、持久地出现在宝贝的耳边,避免语言环境混乱。同理,爸妈们所热衷的双语教学也不是越早越好,从4岁开始比较合适。
教法单调,逼迫过紧
现象:爸妈制定学习计划,每天指着实物、图片反复地教“苹果”“桌子”……并要求宝贝跟着自己一遍遍地念,即使宝贝念不出,也强迫他一定要念。
问题在哪里:教语言不是枯燥的模仿。父母说孩子学的单调模式是不容易奏效的,容易遭到孩子的拒绝。而且因为有些语言,特别是那些较难理解或较难发音的词语,孩子一时半会儿是讲不出来的,如果父母硬逼着他们“鹦鹉学舌”,只会使孩子感到紧张和痛苦,失去对学语言的兴趣。
改善建议:结合表情、动作,通过游戏,如打电话,来开发宝贝的语言能力,尽量让他感到快乐、有趣。游戏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宝贝的年龄特点来安排,并不断变换游戏内容,吸引他的注意。游戏前可以先看看宝贝对什么最感兴趣,包括吃的东西,如冰淇淋、糖果或饮料等,当他按照要求做了某件事或完成了某项任务,就可以用这些东西奖赏他,但更多的是要用语言、快乐的表情、拥抱或亲吻的动作来对宝贝表示鼓励。
长期使用儿语
现象:宝贝刚开始只会说重叠音,如“饭饭”、“觉觉”一类的儿语,爸妈以为宝贝只能听懂这样的话,或是觉得有趣,于是长期用这种语言和宝贝说话。
问题在哪里:不论是口型、发音,还是单词、句子,孩子都需要从大人那里得到示范,加以模仿、练习,才能渐渐掌握正确的语言。在宝贝开始向双词句,甚至再往后向完整句发展的阶段,父母如果仍然保持对宝贝使用儿语,而不给出正确的语言示范,就会使宝贝一直停留在单词句阶段,拖延他过渡到完整句阶段的时间。
改善建议:不管宝贝怎样说话,都坚持用正确的语言来回应每件事情,并用标准的话语来纠正宝贝的话。通过正确的语言示范,宝贝就能较早学会说完整的句子。
其他原因
父母中有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那么孩子的性格有可能像他(她),因害羞或害怕而迟迟不开口。
身体不好,时常生病的孩子,情绪总是处于消极状态,不愿意练习说话。
家庭成员关系不好,时常争吵,让孩子感到害怕,不敢开口。
TIPS
宝贝语言的进展在开口说话之前是悄然进行的,爸妈们在教宝贝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持之以恒,哪怕短时间内看不到宝贝在语言上有明显的进步,也不要气馁。如果因为一时看不到进步而灰心丧气,放弃对宝贝的教导,那么失败是难免的。
【教会学生开口说英语】推荐阅读:
教会学生修改作文01-09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05-24
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观察12-22
浅谈如何教会小学生写作文10-13
教会孩子独立范文09-28
父母教会我教案10-29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11-10
父亲教会我坚强02-09
家长应教会孩子03-04
全教会学习心得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