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实施细则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实施细则(精选8篇)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实施细则 篇1

沪民老工发〔2015〕4号

一、基本原则

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遵循三个主要原则,即:以人为本原则、公平公正原则以及安全便捷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是指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每个老年人不同的实际情况,提供贴合老年人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2.公平公正原则

公平公正原则是指在服务内容个性化的基础上,不因老年人身体、经济、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个体差异而产生服务歧视,做到一视同仁,确保公共服务资源的公平分配,合理使用。

3.安全便捷原则

安全便捷原则是指在社区内部建立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养老服务队伍,能够就近就便向社区老年人提供有效服务,同时保护老年人及服务人员的安全。

二、服务对象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有上门服务和日间照料服务等服务形式。服务对象为本市年满60周岁及以上,依据《上海市老年人统一照护需求评估标准》,经第三方评估,有照料需求的老年人(患有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的老年人除外)。

三、主要内容

(一)生活护理 1.服务内容(1)个人卫生护理

个人卫生包括洗发、梳头、口腔清洁、洗脸、剃胡须、修剪指甲、洗手洗脚、沐浴等护理项目。

(2)生活起居护理

生活起居包括协助进食、协助排泄及如厕、协助移动、更换衣物、卧位护理等护理项目。

2.服务要求(1)个人卫生护理 ①洗发

——控制水温至40℃~45℃,防止水流入眼睛及耳朵; ——用指腹揉搓头皮及头发,力量适中,避免抓伤头皮; ——洗净后吹干头发,防止受凉。②梳头

——由发根到发梢梳理,动作轻柔; ——宜选择圆钝的梳子; ——鼓励老年人每天多梳头,起到改善头部血液循环等作用。③口腔清洁

——老年人戴有活动性义齿的,先取下义齿后再进行口腔清洁; ——操作时擦拭手法正确,擦拭用具切忌伤及口腔黏膜及牙龈; ——擦拭时棉球(或纱布)不应过湿,防止引起呛咳。④洗脸

——水温适宜,擦洗动作轻柔;

——颜面部干净,口角、耳后、颈部无污垢,眼部无分泌物; ——眼角、耳道及耳廓等褶皱较多部位重点擦拭; ——洗脸后适当涂抹润肤霜,防止干燥。⑤剃胡须

——保持颜面部无长须; ——剃须用具保持清洁;

——涂剃须膏或用温热毛巾敷脸,软化胡须; ——动作轻柔,防止刮伤皮肤;

——剃完后用温水擦拭干净,适当涂抹润肤霜; ——定期消毒、更换剃须刀片,避免细菌滋生。⑥修剪指(趾)甲 ——保持无长指(趾)甲; ——动作轻柔,防止皮肤破损;

——修剪后指(趾)甲边缘用锉刀轻磨。⑦洗手、洗脚

——洗手、洗脚用具分开,即时清洗;

——将手(脚)放入调节好水温的脸盆或水桶中充分浸泡;

——用适量肥皂或洗手液细致擦洗,去除手(脚)部污垢和死皮,动作轻柔;

——洗后适当涂抹润肤霜,防止干燥。⑧沐浴

——水温控制在40℃~50℃,室温(24±2)℃,先面部后躯体,注意观察老年人身体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沐浴前有安全提示,忌空腹或饱餐时沐浴,忌突然蹲下或站立; ——沐浴前水温调节适宜,先开冷水,再开热水;

——沐浴时取舒适、稳固的座位,肢体处于功能体位,沐浴后身上无异味、无污垢,皮肤干洁;

——沐浴过程中应有家属或监护人在场,防跌防烫伤,注意防寒保暖、防暑降温及浴室内的通风。

(2)生活起居护理 ①协助进食

——用餐前老年人和服务人员须洗手;

——对有咀嚼和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人,要将食物切碎、搅拌; ——喂食时服务人员位于老年人侧面,由下方将食物送入口中; ——每次喂饭前应先协助老人进汤或水;

——协助进食时让老年人有充分时间咀嚼吞服,防止呛噎; ——进食完毕后用清水漱口。②协助排泄及如厕

——对有能力控制便意的老年人适时提醒如厕,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扶助如厕及协助使用便器;

——对失禁的老年人及时更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无污迹; ——对排泄异常的老年人观察二便的性状、颜色、排量及频次,作记录; ——便器使用后即时倾倒,污染尿片即时置于污物桶内,防止污染环境; ——保护老年人隐私。③协助移动

——器具性能良好,轮椅刹闸稳固,轮椅刹闸后定点放置;

——将轮椅靠近老年人身体健侧,轮椅与床或椅子呈30°-40°,固定轮椅,将老年人稳妥地移到轮椅或椅子上,叮嘱老年人扶好轮椅扶手; ——动作轻柔,为坐轮椅的老年人固定好安全保护带。④更换衣物

——了解老年人的肢体功能,注意更换的顺序;

——保持肢体在功能位范围内活动,防止牵拉受损,防跌倒、坠地; ——根据老年人意愿及时更换衣物; ——保护老年人隐私。⑤卧位护理

——根据不同的身体状况及护理要求调整老年人体位; ——翻身后适当按摩受压部位;

——保持姿势稳定,并在受压部位垫海绵垫、气垫或垫衬枕头等; ——翻完身后整理床单位,各肢体关节保持功能位; ——保护老年人隐私。

(二)助餐服务 1.服务内容(1)集中用餐

集中用餐是指老年人到社区助餐点集中就餐。(2)上门送餐 上门送餐是指由助餐点或供餐单位派遣专人使用具有统一标识的送餐运输工具将膳食送至老年人家中。

2.服务要求(1)集中用餐

①助餐点的设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相关规定。②配置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无障碍设施,配备满足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的膳食设备(保温设备、消毒设备、必要的炊事用具和餐桌椅等)。

③在醒目处公示助餐服务时间、服务须知等,保持内外环境及餐桌整洁,餐具须每餐消毒一次(不得使用化学消毒剂)。

④助餐员须经体检合格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才能从事膳食服务工作,每年定期体格检查一次,有记录;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理发、勤剪指甲,保持工作服清洁。

⑤尊重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做到荤素搭配、干稀搭配、粗细搭配合理,每周有食谱。

⑥给予老年人充分的用餐时间,服务过程细致、周到、亲切;注意观察老年人用餐安全,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送餐上门

①使用具有统一标识的送餐运输工具将膳食送至老年人家中。②提前一周为老年人预定膳食,并作记录。③送餐途中确保食物的卫生、清洁、保温。

④送餐时核对老年人的姓名、菜品及数量,确定无误后签收,服务时礼貌、周到、细致。

(三)助浴服务 1.服务内容(1)上门助浴

上门助浴是指由服务人员上门协助老年人沐浴。(2)外出助浴

外出助浴是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公共洗浴场所协助老年人沐浴。2.服务要求(1)上门助浴

①根据老年人身体状态确定助浴次数,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防跌防烫伤,注意防寒保暖、防暑降温及浴室内的通风。

②水温控制在40℃~50℃,室温(24±2)℃,先面部后躯体,注意观察老年人身体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③沐浴前有安全提示,忌空腹或饱餐时沐浴,忌突然蹲下或站立。④沐浴时取舒适的肢体功能位,沐浴后身上无异味、无污垢,皮肤干洁。⑤沐浴过程中应有家属或监护人在场。(2)外出助浴

①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公共洗浴场所协助老年人沐浴。

②根据老年人身体情况准备手杖、助行器、轮椅,或其它辅助器具。③备齐外出沐浴需携带的洗发露、沐浴露、毛巾、换洗衣物等用品。④沐浴要求同“上门助浴”①~④。

(四)助洁服务 1.服务内容(1)居室保洁

居室保洁是指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居室清洁服务。(2)物品清洁

物品清洁是指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物具清洁服务。2.服务要求(1)居室保洁

①卧室、客厅整洁,地面洁净,无水渍、污渍,垃圾篓外观干净,篓内无垃圾。

②厨房洁净,抽油烟机外表无油污。

③卫生间马桶、浴缸、面盆洁净无异味,镜面无水雾。

④窗面无印痕,洁净光亮,阳台入室台阶、扶手、栏杆无灰尘。⑤注意操作安全,踩梯作业时防止磨损地面、碰损室内的物品。

⑥清洁时应按照由里到外,由上至下的程序完成,完工后重新检查一次服务质量,防止疏漏。

(2)物品清洁

①整理被褥、枕头、床单等床上用品,按季节及时更换被褥且翻晒,夏季凉席每日擦一次。

②家具表面无尘,居室物品洁净、摆放有序,沙发巾、靠枕、揽枕摆放整齐。③清洁需移动物品时,须征得老年人或家属同意后方可移动,清洁完后第一时间将物品复原位。

④清洁用具及时清洗、消毒,保持清洁。

(五)洗涤服务 1.服务内容(1)集中送洗

集中送洗是指选择具有资质的专业洗涤机构为老年人提供衣物等物品清洗。(2)上门清洗

上门清洗是指由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清洗衣物。2.服务要求(1)集中送洗 ①选择有资质的专业洗涤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服务。②告知老年人或家属贵重衣物不在洗涤范围。

③送取衣物时,应做到标识清楚、核对正确、按时送还。④疑似传染性衣物送取时要用专用污(洁)衣袋。(2)上门清洗

①被褥清洗至少一月一次。

②分类收集衣物、被褥、尿布,污、洁衣物分开放置。

③洗涤时根据衣物的质地和颜色分类洗涤,并做到洗净、晾晒。④告知老年人或家属贵重衣物或不能水洗的衣物不在洗涤范围。

⑤疑似传染性衣物先消毒后清洗,消毒液浓度及消毒方式、浸泡时间应符合消毒隔离要求。

(六)助行服务 1.服务内容(1)陪同散步

陪同散步是指由服务人员陪同老年人在住宅附近周边区域户外散步。(2)陪同外出

陪同外出是指由服务人员陪同老年人就近购物、探访等。2.服务要求 ①根据老年人身体情况准备手杖、助行器、轮椅,或其它辅助器具。②服务人员应掌握助行器、轮椅及其它辅助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③告知外出时的注意事项,取得老年人的理解和配合。

④助行过程中注意观察老年人身体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⑤服务过程中注意保护老年人安全。

(七)代办服务 1.服务内容(1)代购物品

代购物品是指由服务人员代替老年人采购日常生活用品。(2)代领物品

代领物品是指由服务人员代替老年人领取养老金、邮局包裹等。(3)代缴费用

代缴费用是指由服务人员代替老年人缴纳公共事业费用。2.服务要求

①根据老年人实际需求,确认代购物品名称。

②代领时仔细核对养老金金额、物品的名称,发生异议当面核实。③代缴公共事业费需持有水、电、燃气、电信等缴费通知单。④提供完整的代购、代领、代缴完成凭证,钱款当面点清。⑤服务过程中注意保护老年人隐私。

(八)康复辅助 1.服务内容(1)群体康复

群体康复是指借助社区卫生和养老服务等公共服务场地设施,组织和指导3人及以上老年人群体开展肢体功能性康复训练。

(2)个体康复

个体康复是指由专业康复治疗(士)师上门为有康复需求的老年人提供被动运动、辅助运动的肢体功能性康复训练,以及保健性康复。

2.服务要求

①根据需求配备相应的康复器具。

②项目设置需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群体康复有计划。③个体康复由专业人员或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按计划实施。④告知老年人康复训练的目的及安全注意事项,量力而为。⑤康复过程中注意观察老年人的身体情况,并予以记录、评估。⑥康复过程中注意防跌、防过度,保护老年人安全。

(九)相谈服务 1.服务内容(1)谈心交流

谈心交流是指服务人员采取倾听、对话的方式,对老年人进行心理上的关爱,舒缓心情,排遣孤独感。

(2)读书读报

读书读报是指服务人员采取读书读报(网络查阅)的方式,帮助老年人了解时事、激发兴趣、促进身心健康。

2.服务要求(1)谈心交流

①以老年人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引导老年人倾诉。

②多倾听,少表达,与老年人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找出症结,给予解决。③消除不良的情绪反应及孤独,帮助老年人维持家庭和子女的和睦关系。④帮助老年人逐步适应老年生活,养成乐观的生活态度。⑤注意保护老年人隐私。(2)读书读报

①了解老年人的阅读爱好,选择老年人感兴趣的书报。②语速慢、声音亮,尽可能用老年人习惯的方言阅读。③帮助老年人多了解时事,加强和社会的有效相处。④帮助老年人多掌握健康养身知识,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十)助医服务 1.服务内容(1)陪同就诊

陪同就诊是指由服务人员陪同老年人到医院取预约号、诊疗、取药、缴费等。(2)代为配药

代为配药是指服务人员到医疗机构或药房为老年人代配药物。2.服务要求(1)陪同就诊

①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陪同老年人就诊。

②就诊时应携带病历、就诊卡,在医疗机构挂号窗口取号,协助检查,就诊后根据医生的医嘱划价、取药,给予用药指导等。

③钱物、票据、药品当面清点,做到票据、药物相符。

④注意老年人安全,保护老年人隐私,并通过交流缓解就医不良情绪。⑤及时向老年人家属或其他监护人反馈就诊情况。(2)代为配药

①代配药需符合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本市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委托代配药的有关规定通知》的要求。

②仅限于临床医师诊断明确、病情稳定、治疗方案确定的门诊慢性病。③由老年人或家属写明代配药的药名及剂量,并签字。④在代配药定点医疗机构挂号、配药,根据医嘱划价、取药。⑤钱物、票据、药品当面清点,做到票据、药物相符。⑥保护老年人隐私。

四、服务管理

1.服务机构和人员要求(1)服务机构

①配备与服务项目相符的设施设备和场所,并依法予以登记注册。②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章制度,包括: ——行政管理制度; ——生活照料制度; ——后勤保障制度; ——质量监督制度等。

③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管理标准,包括: ——环境标准;

——设施设备及用品标准; ——安全与应急标准; ——职业健康标准; ——合同管理标准等。

④配备与服务项目相符合的工作人员: ——管理人员(机构负责人、业务主管等);

——专技人员(社工、康复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医生、护士、会计、出纳等);

——工勤人员(护理员、保洁工、洗衣工、驾驶员、厨工、门卫等); ⑤使用统一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识。(2)人员要求

①遵守养老服务职业道德规范,做到: ——尊老爱老、以人为本; ——服务第一、爱岗敬业; ——遵章守法、自律奉献; ——尊重差异、保护隐私。②掌握基本养老服务礼仪,做到: ——着装整洁、讲究卫生; ——举止得体、细致周到; ——态度诚恳、礼貌待人。③与服务对象直接接触的服务人员须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并确保一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④接受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持有行业认定的证书上岗。2.服务过程控制(1)信息公示

①有关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机构)的简介。②有关于以下信息的公示: ——执业证照; ——服务项目; ——服务对象; ——服务时间; ——收费标准; ——规章制度; ——工作流程; ——服务承诺; ——投诉方式等。

③及时更新信息内容,保证信息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性。④通过社区或机构公示栏、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公示,便于老年人了解、获取信息。

(2)内容核定

①主动、详实地向老年人介绍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及收费标准等。②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服务需求、支付能力及服务机构的服务提供能力,核定服务内容。

(3)协议签订与终止

①遵守老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确保老年人权益不受侵犯。②与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或其家属(其他监护人)签订服务协议。③核定的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发生变化时,及时变更服务协议。④发现接受服务的老年人患有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或违反服务约定时,终止服务协议。

(4)服务安排

①根据服务协议制定服务计划,包括: ——服务内容; ——服务人员; ——服务时间; ——服务要求等。②根据制定的服务计划,安排服务内容、服务时间和服务人员,并提供相应服务。

③服务做到时间准、项目明、安排清。

④服务情况发生变化,及时完善和调整服务计划。(5)意外事件处理

①坚持“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杜绝或减少各类意外事件的发生。②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意外事件处置应急预案,包括: ——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治安案件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老年人急诊应急预案;

——老年人意外事故预案(猝死、噎食、跌倒、烫伤、走失、坠床等)。③掌握意外事件处置流程,在意外事件情况发生时,紧急启动应急预案。(6)档案管理

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保证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完善档案借阅手续,达到规范化、合理化、标准化。②档案包含服务对象档案和机构内部档案,包括: ——服务对象照护评估表; ——服务对象服务合同; ——服务对象服务计划; ——服务对象服务记录; ——机构内部行政管理档案; ——机构内部人事管理档案; ——机构内部财务管理档案; ——机构内部质量安全档案; ——机构内部基建档案等。

③有条件的机构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

五、服务质量评价 1.评价主体和程序(1)评价主体 ①机构自我评价。②服务对象评价。③第三方评价。(2)评价程序 ①通过调查,确定服务质量评价的依据。②收集服务质量评价信息。③整理分析评价信息。

④向员工、老年人、家属反馈评价结果。⑤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改进重点。⑥定期评价并分析改进。2.评价指标(1)评价指标 ①有形性指标

——具有现代化服务设备; ——服务设施有吸引力; ——员工穿着得体整洁; ——与服务有关的材料齐全。②可靠性指标

——在约定时间内履行承诺; ——表现出解决老年人问题的热忱; ——能提供确切的服务时间; ——会在承诺时间内提供服务; ——服务保持完整的工作记录。③响应性指标

——告知老年人提供服务的确切时间; ——为老年人提供及时的服务; ——服务人员乐于帮助老年人。④保证性指标

——服务人员的表现使老年人有信心; ——老年人接受服务时感到安全; ——服务人员始终对老年人保持礼貌; ——服务人员能回答老年人问题。⑤移情性指标

——关注每一位老年人; ——服务时间方便所有的老年人; ——将老年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了解老年人的特殊需求。(2)评价量表

①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表。②家属(监护人)满意度测评表。③有效投诉率。3.评价方法

(1)基于服务对象的评价方法 ①服务实绩评价,方法有: ——实地察看; ——电话回访; ——信件投送; ——网络评价。②投诉问询记录。③服务对象流失分析。(2)基于服务机构的评价方法 ①员工报告和调查。②服务数据记录分析。③质量检查。

(3)委托第三方明查和暗访 4.服务质量改进(1)改进目的 ①提高服务质量。②提高团队竞争力。③消除影响服务质量的障碍。④降低服务成本。

⑤改进与老年人、家属(监护人)、员工及社会组织的关系,促进互相沟通。(2)改进程序

①根据现实中存在的服务质量问题,确定质量改进的对象。

②根据所确定的质量改进对象,按规模和涉及范围大小,组织有关人员实施改进,必要时制定改进计划,明确资源配置和完成期限。

③调查服务质量问题的原因,采取预防和纠正措施。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实施细则 篇2

一、社区居家养老的特点

居家养老从居住方式上看,是老年人不离开自己熟悉的居住环境,分散居住在自己家里的一种养老方式,看似与家庭养老相同,但从本质上而言它和家庭养老有很大区别。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的服务为依靠,为在家居住的老年人提供用于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和医疗服务[1]。杨宗传认为,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分散居住在自己的家庭养老,而不是集中居住养老机构养老,是与机构养老、家庭养老(家庭照顾)不一样的一种养老方式[2]。居家养老以家庭养老为基础,旨在提供家庭养老中经济保障以外的其他大部分服务,可提高服务效率,增加老年人的福利水平。与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相比,社区居家养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能使老年人具有安全感、归属感

熟悉的生活环境,熟悉的邻里关系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需求。大多数老年人不愿离开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家,这里是老年人长时间生活的场所,能够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习惯。此外,亲情也是无可取代的,老人和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相处也是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和参与社会活动的乐趣也是老年人满足精神慰藉需求的重要方式。这也是大多数老年人愿意接受不离家庭居住的养老方式的主要原因。社区居家养老能使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下,得到精神慰藉[3]。

(二)能够缓解居民的经济压力

虽然快速发展的机构养老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但与机构养老模式相比,相同效用情况下居家养老的成本要低得多[4]。从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看,政府没有足够的能力负担较多的公办养老机构。民间资本参与的养老机构成本较高,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退休金,从入住费用来看,只有少数老年人有支付能力,尤其对于农村居民更是望尘莫及。另外,老年人主要的财产是居住的房子,由于各种原因,很少有人愿意为筹集机构养老的费用将自住房子变现。因此,机构养老费用成为大多数老年人的经济负担或压力。而居家养老居住在自己家里,购买的是需要时的上门服务,其费用要大大低于机构养老费用,缓解了老年人的经济压力。

(三)能够使家庭关系更加和谐

家庭矛盾的产生更多的在于家庭成员之间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老年人如果站在自己角度就会觉得自己年龄大了,子女应该更多关注自己的身体、自己生活需求、自己的精神需求,然而更多的家庭已经进入“4-2-1”家庭模式,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已经进入老龄化,这样一对夫妇至少要赡养4位老人,1个孩子。他们面临的生活、工作压力都非常大,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难免在精力上对老人、孩子照顾上有疏漏,加剧了家庭矛盾。而居家养老服务在使老年人享受家庭的氛围的同时,服务者很好地替代儿女满足老年人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使家庭中的劳动者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为其解除了后顾之忧。老年人更加理解儿女的辛苦和不易,儿女们会在工作之余供奉尽孝,家庭气氛其乐融融。这种养老模式与传统的家庭养老相比,更加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二、杨凌居民对养老服务需求的特点

(一)老年人退而不休,完全养老的时间较短[5]

杨凌是国家唯一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是依据辖区科教单位发展而成的一座美丽小镇,虽然地处农村,但人口的文化程度非常高。这里的专家学者虽然已经退休,但退而不休的专家学者大有人在,他们仍著书立传,行走在田间地头,活跃在自己的岗位上。杨凌政府机关现已退休的工作人员大都是20世纪80年代从周边地区抽调的杨凌本地人,多数配偶和子女在农村有土地,退休后也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因此,这些退休老人一般在丧失生活能力以后或失去老伴后才需要社区提供养老服务,完全养老的时间较短。

(二)老年人养老的成本较低[6]

独特的地理位置,浓郁的文化气息,优美的自然环境,低廉的生活成本,加上越来越方便的交通设施,使许多老年人不愿跟随外迁的子女生活,甚至年轻时生活在大城市的人退休后迁居杨凌。与大城市相比,这里没有大城市高昂的房价和较高的生活成本,居住在自有住房的老年人衣食住行成本相对低廉,养老成本较低。

(三)养老保障需求存在差异性

杨凌不同于其他县区,农村居民的安居小区大都在城区。从居住形式上看,城乡没有多大差别,然而从养老保障需求来看还是具有一定差异性的。从养老服务需求的强度看,科教单位退休的专家学者大都子女不在身边,即使有子女在杨凌就业,父母与子女同住一屋的现象也较少见,大部分父母都是独立居住。这部分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较高,比如家政服务、三餐供应等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而其他居民,尤其是近几年才进城的农村居民延续了养儿防老传统,多数父母与儿女同住,更多的养老需求由儿女满足。从养老服务需求的内容看,科教单位退休的老年人除了对物质生活服务项目的需求外,还有精神需求的服务项目,如阅览室、老年大学等,而其他老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多地集中在对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这为相关部门建设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内容提供依据,要根据不同小区的居住对象的特点提供相应服务内容。

三、杨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已被关注,但落实力不够

社区居家养老是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绝大多数老年人愿意选择的养老服务模式,关系着养老保障事业的成败。2013年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杨管发[2013]18号),意见中关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统筹规划是到2015年底,全区要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社区养老服务基本覆盖全部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的农村建制村。然而通过走访调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仍然停留在规划阶段。政府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方面执行力不够。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经费难以保障[7]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不仅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才能够顺利实施,而且还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政府一拍脑袋就能开办的事情。杨陵区之所以2013年就相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统筹规划,但成效甚微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经费保障问题。经济保障决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展的规模与档次,社区居家养老资金应该来源于政府、社会、企业等多种渠道。政府应该在资金、政策、税收优惠方面有所作为,根据杨陵区人口居住特点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落后[8]

由于资金、管理、组织等方面的原因,总体上杨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处于低级阶段,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设施建设非常落后。作为最大科教单位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区有针对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餐厅,其他社区都没有这样的“待遇”。市区社区很少见到相关的养老服务中心,最多在居住小区内安装几个简单的健身器材。智能化养老信息平台是居家养老必备器材,通过这些装置才能够及时了解居家老人需求。

四、促进杨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社区居家养老体系中的主导作用

一般来说,对于发展居家养老体系,各国政府都会在发展规划、运行机制、政策扶持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9]。以英国、瑞典、新加坡、西班牙等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居家养老模式,主要由政府建立的基层组织运作,非营利性的民营机构和中介组织作为补充。以美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市场并重型的居家养老模式,主要由社会团体或中介组织按商业化原则提供,政府负责制定法律并进行指导和监督。因此,应充分发挥杨凌两级政府在社区居家养老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制定发展规划、运行机制、政策扶持的详细规定,以确保杨凌区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方向和相关政策的落实。

(二)多元化筹集社区居家养老资金

快速的老龄化速度,庞大的老龄化规模和“未富先老”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无法完全以福利的形式由政府向国人无偿提供,需要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居家养老的资金也应是多渠道的。

第一,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从社区居家养老的性质看,它具有准公共物品的特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使得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能单纯依靠市场主体,政府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从各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看,不管是政府主导型还是市场并重型,政府财政支持都是居家养老事业持续和健康发展的基础。杨凌两级政府(示范区政府和区政府)应该通力合作,明确各自责任,加大财政支持,将杨凌社区居家养老事业发展壮大,让杨凌的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第二,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建设社区居家养老事业。准公共物品性质的居家养老服务决定了提供主体除了政府之外还有市场主体。相比于政府主体,市场主体的参与能够极大地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的效率,快速解决政府资金不足,促进社区养老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政府应该从政策、税收等方面鼓励市场主体投入居家养老事业。

第三,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养老服务的对象是失去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属于社会弱势群体,常常会得到爱心人士的关注。因此,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会呼吁等方式筹集捐款,鼓励个人、社团、企事业单位等提供资金或者物质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慈善组织进行资金的社会募集,利用这些募集的资金支持居家养老的发展,对居家养老出现的资金缺口进行补充。通过社区养老专项基金的设立来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过程中。国家要加强基金的筹集、运用及监督工作,确保基金能够真正运用到居家养老发展中。

(三)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养老服务人员分为两大类,即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首先,要加强管理人员的规范,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及权限。其次,要对服务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服务人员是和服务对象接触的一线人员,其素质高低,业务能力直接关系着服务对象对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满意程度,是树立服务形象的关键。另外,我国养老服务业处于新兴产业,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尤其是专业人才缺乏。因此,社会应该加大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校或职业院校应设立相关专业培养专门人才。

(四)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前提条件。杨凌地方小,城乡差异不大,政府部门应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理念融入城市发展规划之中。首要的工作就是加强各小区内有利于老年人出行的住宅小区的建设或改造,其次是满足老年人健身、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及便于其生活就餐,再次是建设有利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蔡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5,(4):21-25.

[2]杨宗传.居家养老与中国养老模式[J].经济评论,2000,(3):59-60.

[3]杨励.推行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模式,逐步完善新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7,(6):37-39.

[4]肖成林,于淑文.新农村农民居家养老模式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67-69.

[5]李艳,李雅君,何静.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城市养老模式研究——以齐齐哈尔居家养老为例[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39-41.

[6]初炜,胡冬梅,孔祥金,吴云红,宋桂荣.农村老年人群对养老方式的态度及养老模式探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12):87-90.

[7]陆耀明,李静思,张小燕,吴兵.关于推行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行政管理问题浅谈——基于保定市居家养老调查数据分析[J].学理论,2012,(25):78-80.

[8]季磊,章昕泽,张颖洁.苏南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新模式探索[J].现代商业,2014,(11):78-80.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居家养老;人口老龄化;养老模式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30-02

一、研究背景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继世界上所以发达国家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1999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老龄化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人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从1982年的4991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2714万人,年均增加257.4万人;老年人口占比从4.9%增加到9.4%,年均增加0.15个百分点。汹涌而来的白发浪潮对我国养老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使尚未形成完整体系的我国养老服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在传统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社会机构养老服务水平滞后的情况下,居家养老受到了政府和学者的推崇。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方式是适应我国养老新形势的需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但是,在实际开展当中,社区居家养老的问题日益凸显,多方面阻碍了居家养老的高质量发展。

二、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社区服务专业化和多元化的不足。

社区服务人员素质低。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文化素质水平不高,年龄偏大,服务水平较低,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的需求。社区工作人员很少受到专业社会工作的熏陶,真正社工专业出身的少之又少。面对社区养老存在的诸多问题,不能及时的发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其次,社区服务培训缺乏专业性。虽然大多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都接受了专业的相关服务培训,但是这些培训仅仅是一种针对上岗员工的短期培训,专业性不强,也不系统,不连贯,没能够把真正的服务理念灌输其中。简单的岗前培训并不具备实际的成效,面临复杂的现实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再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单一。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中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政府垄断服务导致导致竞争缺乏,以致服务质量下降。志愿者队伍的发展程度也严重不足。社区成员的志愿参与度更低,只有低龄健康老人、年轻学生组成一支比较固定的志愿者团队,专业服务人员也比较缺乏。

2.社区居家养老规模化水平低。

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是由民政部门在做,其他部门和与民政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配合。在责任和义务方面没有明确的界定和划分,造成提供服务主体不明确,管理混乱。政府在养老服务资源的分配和整体规划上的缺失,导致服务项目不健全,对服务资源的管理也产生混乱,出现多头管理。工作机制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管理机制缺失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区居家养老规模化发展。资金来源上,居家养老服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投入,但是对于社区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部分老年人购买服务和用于服务人员的培训和工资发放等来说是杯水车薪。居家养老服务资金有限成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个瓶颈,直接制约了养老服务的规模发展及该模式的效果发挥。

3.需求方老人参与度不高。

当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是通过在社区内设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来实现的。但是在调查中,很多社区中老年人并不知道居家养老的含义,也不了解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性质,更不需要说参与了。在大部分地区,政府直接提供或间接购买服务的对象主要限于自理有困难的老人,特别是城市的“三无老人”,服务覆盖面十分狭窄。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和示范地区,居家养老服务仍是一种不完全的救济型服务。

在法律规范方面,我国还没有颁布专门关于居家养老的法律,各地区、各级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和下发的文件基本上都是以2008年1月29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为指导思想。因此,从法律效力上来看并不高;从地域上来看,一般都是针对各地方所制定的,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诸多方面从多角度制约了社区居家养老的规模发展。

三、加强和完善社区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建议

1.以专业化人才带动居家养老服务多元化、规范化。

众所周知,专业决定质量。在居家养老起步阶段,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专业化人才匮乏。经过调查了解,目前活跃在养老助老服务中的大部分人是一些仅凭人道主义和经验工作的人。一个完整,充实的居家养老社区服务,配备的人员应该以专业化人才为主,辅之非正规照顾人员。例如:应该建立一个由社会工作者、专业家政人员、失业低保人员等构成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进行相关职业培训,经过严格的考核,对合格者发放从业资格证书再正式上岗。其次,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居家养老助老服务工作除了专业工作人员之外,还应有相应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作为支撑,组成各类志愿组织。这样一来,面对老年人需求的增多,两大服务主体统筹兼顾:完善服务类型,设置多样性的服务项目以供老年人选择,将物质生活与精神照料相结合;提升服务质量,真正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的人性化、个性化;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服务,从而提高服务的效率。

2.政府加强管理与资金支持,实现社区居家养老规模化、网络化。

由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还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所以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和监督办法。社区组织体系中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调和配合,部门间缺少沟通,没有形成合力,组织管理分散化,各层级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无法达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效果。因此,政府在这方面要增强关注力,与社区联动起来,确立可操作性强的标准和规范来指导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实施与开展;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的职能,实现层级联动,互相监督,打破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另外,政府加大投资力度,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借助信息化手段和统一的养老服务平台,通过整合全社会养老服务资源形成网络,为居家养老人提供方便"快捷"高效"随需的为老服务,使老年人能够尽享现代社会带来的便利,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形成一种规模效应,运行标准化。

3.增强社区居家养老的知名度与可信度。

社区居家养老是近年产生的一种新生事物,保证老年人的参与率是实现其稳定持久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要加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使老年人了解社区居家养老的便利、经济、快捷等特点。加强居家养老的宣传不能仅仅通过标语宣传,口头宣传,政策宣讲等方式,首先应该让居家养老试点化,让部分老人亲身体验居家养老的优点,这样有利于更进一步地推进居家养老。

其次,家庭养老主要依靠传统的道德体系来约束,这样就缺乏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居家养老模式也不可能成为一种科学的体系持续发展下去。所以,要使社区居家养老有法可依,设立一整套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和政策,包括鼓励、优惠、服务标准及法律责任等;加强对社会支持行为的激励、规范与引导;丰富完善居家养老的政策法规体系。这样一来,在保障老年人权利的同时,也能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可信度。从而吸引更多的老人参与进来,实现社区居家养老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陈恒.老龄化社会中国准备好了吗[N].光明日报,2011,10,13.

[2]杨宗传:《居家养老与中国养老模式》,载《经济评论》,2000年第3期

[3]郑建娟.我国社区养老的现状和发展思路[J].商业研究,2005,(12):159一161

[4] 王静,范绮萍,李雪霜.我国养老模式发展与探索[J].现代护理,2005,(18).

[5] 居家养老服务研究课题组. 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R]. 北京: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8

[6] 缪青.社区养老照顾势在必行[J].求是,2013(7).

[7] 荆文娜.居家养老服务:富裕的归市场,保障的归政府[N].中国经济导报,2012,9,1.

[8] 张良礼. 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及规划[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7

[9] 周德民.论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特征[J].宁夏党校学报,2002,(6):38一40

[10]张卫东.居家养老模式的理论探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0,(2):120一122

[11] 赵丽宏.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支持居家养老[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3): 112一115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阶段性成果。许阳超、李静、台启婷均为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12级本科学生,李婕为项目指导老师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实施细则 篇4

金塔社区辖区内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508人,其中男性250人,女性258人。身体状况:患有身体残疾的38人,患有疾病较重的28人。居住状况60—69岁286人,70-79岁184人,80-89岁34人,90岁以上8人,根据掌握的具体情况,非常适宜筹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重视民生、解决民生、着力改善民生,这是党“执政为民”宗旨的直接体现。居家养老服务是以家庭为核心,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其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加快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增进老年人福利,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根据《宁夏社区居家养老实施方案》和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关于居家养老的规定精神,结合我社区社会福利社会化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实际情况,特针对进一步继续深化我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发展社会福利服务事业政策为依据,通过政府扶持与引导,整合社区资源,发挥民办非企业单位、中介组织、服务实体,志愿者的作用。形成政府、市场、社区和家庭联动的养老服务体制。坚持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工作方针,采取专业化服务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建立一个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养老服务机构为辅助具有金塔社区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

二、建立健全养老机构

成立一社区党支部为龙头,共建单位以及相关社区协作部门为主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三、建立居家养老服务队伍

一支是评估员队伍,一支是护理员队伍、一支是监督工作队伍及志愿者队伍。

四、服务范围

户籍且居住在本辖区的60岁以上老人均属服务范围。

五、服务内容

以“立足社区、面向老人、专项服务”为特点,根据老人需求设立的服务项目分为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文化三大类。具体分为六大类:

(1)生活照料类:为老年人提供托老、购物、配餐、送餐、家政服务等一般照料和陪护等特殊照料的服务。

(2)医疗保健类: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康复护理、心理卫生、临终关怀、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开设家庭病床等服务。

(3)法律维权类: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维权及维护老年人赡养、财产、婚姻等合法权利等服务。

(4)文化教育类: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电大、老年学校、知识讲座、学习培训、书法绘画、图书电子阅览等服务。

(5)体育健身类: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体育健身设施、健身团队等服务。

(6)志愿服务类:为老年人提供邻里互助、谈心交流、精神慰藉等服务。

六、服务原则

1、运行机制市场化。居家养老事业要按照产业化运作和市场化经营的思路发展。设立民办非企业性质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按照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整合全区居家养老服务资源,建立科学的居家养老管理体系,扩大规模效应,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实现全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2、服务对象公众化。居家养老在确保国家供养的“三无”对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和无子女享受“低保”老人及其他按政策规定享受居家养老对象的服务需求的同时,面向全区老龄人口提供有偿和低偿的居家养老服务。

3、服务方式多样化。以居家养老服务基本内容为基础,根据不同老年家庭的需求,提供完善的个性化服务。形成与各街道日间照料为主要内容的日托所互相衔接的、形式多样的居家养老服务。建立整合性的服务网络,因地制宜开展综合家庭服务(清洁、膳食、探访、转介服务)、个人及家庭照顾服务(衣、食、住、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照顾)、社区医疗服务、支持及配套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老年人养老意愿,形成完整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4、服务队伍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是新兴的社区服务产业。积极引入社工专业人才,建立跨专业的服务团队,发挥区级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统筹协调的作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扩大协作单位之间的边际合作效应,最大限度的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及经济层面的需求,提高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积极组织开展居家养老志愿者服务活动,建立社工带义工的机制,促进敬老助老风气的形成。

七、主要任务

1、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创新模式。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建立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的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机制,是成立我社区专业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重要任务。成立民办非企业性质居家养老机构,是新形势下我区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工作的重要探索实践,对利通区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发展意义。

2、承接全区居家养老服务任务。新成立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应是承接整个金星镇居家养老服务任务的专门机构。它是政社合作的载体和抓手,也是金星镇培育、扶持和发展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具体体现。

3、建立居家养老社工服务队伍。发展以受过专业训练、掌握了专业技能、能够以专业手段开展“助人自助”的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社工队伍,是建设专业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需要,也是向老人提供康复性、辅助性和发展性居家养老服务及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需要。

4、构筑专业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加强统筹协调,避免服务分割,有效发挥正式和非正式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提高现有资源的最大使用效益,建立科学、规范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是设立居家养老机构的重要任务。

八、服务机制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建立科学地运行机制,才能保证其持续稳定地运行。在新建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运行过程中,应确立以下五项运行机制:

一是综合协调机制。新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是一家公益型的专业服务机构,需要政府职能部门赋予其综合协调的职能,以有效整合与居家养老相关的政府资源,避免各职能部门把矛盾集中到社区,从而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同时,它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契约手段建立与居家养老服务相关的各专业服务团体的合作关系,促进整合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二是政社合作机制。根据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的新型社会管理模式的要求,新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应是金星镇社会事业发展的配套服务机构,是全区解决居家养老问题的发起机构、各种居家养老关系的协调机构、可利用居家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机构、居家养老项目的组织和实施机构。

三是专业化运作机制。新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致力于整合性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的建设,管理团队由包括社工在内的专业人士组成,服务团队由医疗、营养、膳食、保洁、维修等专业人士组成。管理和服务团队协调互动、高效运转、专业服务。

四是规范化运作机制。新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是一家虚拟的养老院。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服务、统一内容、统一质量,是它发展壮大的基本要求。建立规范化运作的机制,是确保居家养老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五是系统化运作机制。居家养老服务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的服务,从生理到心理,从物质到精神,涉及到与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的专业,新的居家养老机构将把各方面的专家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建立了权威的专家支持系统,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为老龄人口提供多样性的选择,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

九、工作模式

为建立适应社会建设和居家养老需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稳固的居家养老服务系统的建设,加强政社合作,提高服务质量,新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将建立如下工作模式:

一是档案管理模式。根据居家养老需求的不同,采取“分类建档、分层服务”的办法,为服务对象居民建立工作档案,以保证服务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是菜单服务模式。为了让社区的每位老龄人口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服务内容,将以菜单的形式将所有的服务项目进行分类介绍,并注明提供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的专业人士,以方便居民在约定的时间、约定的地点享受其需要的服务。

三是个案工作模式。按照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要求,采取一对一的工作模式,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

四是小组工作模式。根据来不同社区而又有同类需求的居民而采取的一种工作模式。其目的是使服务资源效率利用最大化,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

五是社区工作模式。根据不同社区的需求提供不同服务的工作模式。它是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针对不同社区、不同的老年人的需求,结合社区的实际发展需要而采取的工作模式。

六是持续跟踪模式。即对在新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立档案的老年人,根据其接受服务的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将视其需要和服务性质进行跟踪回访。同时,根据老人的需要,对其提供伴随一生的服务。采取这一工作模式的目的主要是:

1、保持服务的连续性,保证服务效果;

2、满足居家养老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为有不同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不同的服务;

3、对服务情况进行回访,以进行质量监测和评估。

七是特殊定制模式。即根据服务对象不同的需求来定制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以保证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十、创建居家养老目前形成的条件

(1)选臵养老服务站在利通区文卫路地区大院院内,物业办公楼二楼200多平方米,目前只有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办公使用。该位臵地处原银南行署老地区大院内,地理位臵优越,紧挨大院居民区。

(2)地区大院属原银南行署市直机关住宅小区是1972年至1995年陆续建成,该小区有居民410多户,1200多人,其中,居住大部分为原银南行署离退休老干部,60岁以上老人占整个小区46%以上。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迫切需要开展为老服务。社区2008年—2009年初入户摸底调查,大部分老年人子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居多。

(一)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居家养老服务采取区、街道、社区与民间服务实体三级管理、四级运作的方式进行。区政府成立居家养老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居家养老的领导。区民政局和区老龄委办公室是居家养老工作的指导管理机关,负责制定相关政策与方案措施,并主导其运作和走向;各街道办事处是居家养老工作的主管单位和实施部门;各社区配合所在街道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民间非营利性服务机构是承接居家养老各种服务功能的实体,对确定的服务对象实行上门服务和日托照顾。区、街道、社区与民间服务实体的具体职责如下:

1、区民政局和街道老龄委办公室负责制定相关政策、搞好指导协调、安排分配资金,并在局内设立居家养老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提出居家养老服务的原则意见,确定服务对象的补贴标准;建立信息库,汇总有关数据,并负责对街道、社区、民间服务实体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考评。

2、街道办事处负责居家养老工作的组织实施,制定实施细则。街道在社发科设立居家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负责对社区申报服务对象的资格确认和补贴标准的审核,并对社区和民间服务实体机构进行检查与监督,负责服务补贴经费的结算和发放,负责居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3、社区居委会设立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站,建立为老服务队伍(下岗职工、外来人员)和义工志愿者队伍(低龄老人),指定工作人员负责宣传动员,受理服务申请,搞好入户调查,初步确定服务对象及所需服务时间、补贴额度或补贴比例;负责服务时间、服务经费的初审,协助街道对服务实体、服务质量进行跟踪和监督;按区、街道的规范标准分门别类建立居家养老工作服务信息。

4、服务实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对服务对象实施上门服务日托照顾。服务项目包括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根据服务需求变化,规范服务内容,开发新的服务项目,提供专业化、人性化的优质服务。

(二)确定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

1.服务内容:

生活照料为基本服务,以医疗保健、法律维权、文化教育、体育健身等为专项服务。具体分为六大类:

(1)生活照料类:为老年人提供托老、购物、配餐、送餐、家政服务等一般照料和陪护等特殊照料的服务。

(2)医疗保健类: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康复护理、心理卫生、临终关怀、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开设家庭病床等服务。

(3)法律维权类: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维权及维护老年人赡养、财产、婚姻等合法权利等服务。

(4)文化教育类:为老年人提供老年电大、老年学校、知识讲座、学习培训、书法绘画、图书电子阅览等服务。

(5)体育健身类: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所、体育健身设施、健身团队等服务。

(6)志愿服务类:为老年人提供邻里互助、谈心交流、精神慰藉等服务。

2、服务形式:

(1)上门照料服务: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居住在自己家中有部分生活能力但又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长期生病卧床及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提供照料服务。

同时,还可由服务热线结合起来,以方便老人在碰到突发情况时随时呼叫。(2)日托服务:通过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休闲娱乐、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服务。

(三)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及运作方式:

1、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为城市社区75周岁以上需要服务的老年人。重点对象是高龄、独居、经济特困老人且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老人。

2、收费方式:

根据老年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家庭经济条件等多种形式,采取无偿、低偿、有偿、义工、社会力量为老服务五种方式。

3、运作方式:

以政府购买服务、发放服务券的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支持。不以现金形式发放,而是采用记名“服务券”形式发到老年人手中,专业人员通过提供服务,然后向服务对象收取同等价值的“服务券”再到居家养老指导中心兑换现金。

(1)

无偿服务(政府购买服务):

三无老人(不适宜去福利院居住的)、75周岁以上独居、空巢老人中享有低保、低保边缘、特困残疾证、特困职工证、国家定补精减职工、重点优抚对象、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全国部门先进)称号、老居委干部、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经济困难的老人、百岁老人每人每月补贴150元。(2)

低偿服务:

独居、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并且经济比较困难的老人,每人每月补贴50元。(3)

有偿服务(自己购买服务):

有经济能力、需要专门上门服务的老人。

(4)

义工服务:

低龄老人担当起义工的职责,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社区服务中心逐一记录义工的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统一入档,若干年后,当义工本人需要服务时,由社区服务中心为其提供养老服务。(5)

动员社会力量为老购买服务:

针对特殊困难老人的需要,实行企业或社会个人为其认购服务。

(四)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

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包括互联网站、呼叫中心和一套运营管理系统以及配套的通信终端构成。

通过为老年人提供集移动通讯和一键通为一体的老人手机及呼叫器等智能终端产品,全天候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支援、信息查询、远程医疗、社区服务、居家养老上门、电器维修等服务项目的综合服务系统。其服务特点:一是随时随地;二是一键求助;三是安全便捷。

1、信息化平台:

通过这套信息化的平台,可以建立完整的需要服务的老人档案。档案内容包括个人信息(住址、病史、联系方式等等),子女、社区物业、社区医疗中心等从属于个人的紧密型信息。老年人的信息科已按照区域划分由街道办或居委会进行收集和确认入网。

入网的老年人拨打平台服务热线,客服人员就可以立即知道老人的个人信息,响应老人的服务请求。并安排社区义工、有关服务机构上门给老年人提供针对性服务。

服务可分为紧急救援、生活帮助和主动关怀三种类型。主动关怀最好用电话的方式通知给老人,老年人不方便看短信。

2、通信终端:

按照服务对象的类型,采用无偿、低偿、有偿相结合的方式由政府或个人购买对应的服务终端;终端产品有呼叫器(电子保姆)、老人手机等,适合于不同类型和经济能力的老人。

对于没有配备终端的老人,可以通过配发“爱心卡”的方式获得平台服务。爱心卡上面标明平台呼叫中心的号码,方便老人记忆和拨打,当老人遇到紧急状况时,也可由其他人拨打平台获取老人个人信息和获得平台的服务支持。

3、建设的目标

以社区为依托,老龄人群为服务对象,企事业服务机构为网点,社区义工为补充,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为支撑,建立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深度整合社会及行业上下游信息及服务资源,为构建全方位的信息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强大的支撑。

让老人生活安心、舒心;让老人子女放心、省心;替政府分忧---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五)设计工作方法和步骤: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采取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方法进行。整个工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主要完成社会调查、制定工作方案和补贴标准、成立区居家养老领导小组、确定试点社区等工作。

2、试点阶段 A、建设信息平台,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中心。建立相应的人员编制和管理标准;组织服务机构、社区义工入网。

B、调查摸底。对试点社区的老年人家庭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摸清老年人家庭的底数和真实需求,建立老年人数据库。

C、开展试点。对试点社区进行重点指导、重点跟踪。

3、总结阶段总结试点社区工作经验,为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借鉴。

(六)居家养老的保障措施:

经费的筹措采取区、街道二级负担为主和社会各界及热衷慈善事业人士捐赠,经济条件许可的老人“筹一点”的办法,保证“居家养老”服务有必要的经费,并逐年有所增加。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经验材料 篇5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带来家庭规模日趋缩小,核心家庭、空巢老人家庭

日益增多,使得家庭对老年人的照料功能日趋弱化,迫切要求社会不断强化对居家老年人的服务功能。社区事物与老年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老龄工作是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社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市政府《关于开展居家养老工作的意见》和《洛江区关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意见》,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关爱老年人助老服务为重点。在区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街道有关部门的领导下,我们于7月正式挂牌成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在以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带领下,大力整合社区服务资源,建立一支6人的兼职助老管理队伍,一支14人以上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与社区9家助老服务机构签订了服务协议书。

服务站下设医疗保健、日间照料、代买代购、居家卫生、文化娱乐等服务。积极开发利用环境资源,拓展社区多元化服务工作网络,不断扩大居家养老服务空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占地150平方米,内设书报阅览室、日间照料室、厨房、全方位为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日托照料、代购代买、配餐送餐、居家卫生、法律咨询、医疗保健等服务,使老年人在舒适的环境中有所依托,愉快生活。

服务站共有2名兼职助老服务员,一人专门负责日间照料室,一人专门负责上门入户为老年人服务。目前辖区内享受政府购买无偿服务的老人有1人,有偿服务的老人2人,独居老人5人。每月安排一名助老服务员为无偿老人提供居家卫生、助浴、入户巡视、代购等服务,为2位有偿老人提供居家卫生、代购代买、代洗衣被等服务。组织志愿者为社区独居老人一对一的电话、入户探视。服务站坚持每月一次管理员安全管理例会,适时反映社区老人的需求和服务质量,不断改进服务方式。

社区以归侨小区为活动中心,室外活动场所总面积1200平方米,有一个羽毛球场,一个老年健身场所,一个灯光球场,每周的二、四、六日组织社区的老年人在灯光球场跳舞健身。社区的舞蹈兴趣小组多次参加街道、社区主办的文艺活动表演,泉州市老年艺术节第四套秧歌舞表演,不断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让老年人在和睦舒心的家居氛围中安享晚年。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简介 篇6

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位于XX区中环路26号、XX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三楼,是在上级民政部门和赤壁办事处的重视和关心下,于2013年5月率先成立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之一。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为辖区老人提供无偿、低偿、有偿的日间照料服务。

XX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占地面积486.44平方米,有配套的居家养老服务,室内共有6个日间照料床位,设有文化娱乐厅、棋牌室、休闲保健厅、日间休息室、餐饮服务区、阅览室、心理疏导室等;室外有532平米的活动区,设有篮球场、体育器材健身场和喷泉庭园长椅休闲区。三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日间生活照料服务为主,为社区老人提供日托照料、护理陪伴、代购代买、配餐送餐等服务,同时也提供法律维权、文化教育、体育健身、精神慰藉、医疗保健等专项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集居家、养老、娱乐、保健、健身养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老人居住场所。

居家养老中的社区服务浅析 篇7

1 社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核心地位

社区作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综合基础机构,履行着管理、服务、教育、监督和协调等诸多功能。在以社区为核心和依托的居家养老中,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成为政府和社会联系和服务老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发挥着组织、管理、监督等核心功能。

1.1 社区是老年居民与政府和社会的联系者

在居民与政府之间,社区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和保障民生的基层组织,是居民联系政府、反应情况的良好平台,是政府落实政策、管理社会的基层管理主体。社区在居家养老待遇资格审查与服务中,充当着执行者和联系者的作用;在居民与社会之间,社区是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最信任的基层组织,在居民社会互动中,通过社区组织和协调的服务,满足老人养老需求。

1.2 社区是居家养老生活的保障者

首先,社区对“三无”老人和空巢老人以及困难老人实行无偿服务。同时,借助社区的安排,对有养老需求的居民提供相关的服务,使老人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实现“老有所养”;其次,社区开发和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为社区老年居民提供健康讲座、科普学习等,使社区老年居民扩展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掌握相关生活技能等,以此渗透给老人社会本位和集体本位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实现“老有所学”;再次,通过社区活动实现居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如各种精神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等,使社区老人在得到生活保障的同时,也享受精神活动的乐趣,得到愉悦的人际交往,并在参与社区发展、促进社区文明中实现“老有所乐”。

1.3 社区是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组织者和监督者

一方面,社区要为居家养老提供专职服务,组织服务人员对居家老人的日常生活进行照料,如餐食配送、心理慰藉等;另一方面,社区也要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有效监督,通过居家养老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监督机制,保证居家老人得到高质量的有效服务。

2 搭建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平台

社区在居家养老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核心作用,但是,由于居家养老服务开展时间不长,还存在许多问题,没有形成良好的模式。要使居家养老成为解决老龄社会养老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效实现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必须搭建充分发挥社区作用的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2.1 建立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机制

2.1.1 针对需要,提供服务。

马斯洛需求理论告诉我们,每人都有其不同的需求目标和需求特点。作为居民信任的基础组织,社区应该对居家老人性格特点、基本需求等信息进行汇总,根据老人需求状况对服务人员进行筛选,为更好地开展养老服务工作做好铺垫。

2.1.2 完善机制,做好监督。

调查中发现很多老年人都基于对社区的信任,习惯通过社区找保姆、清洁员等。但是,很多社区只是为居民提供了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并没有真正起到监督检查的作用。某社区70多岁的臧女士独居家中,窗帘坏了两年无人给修整,尽管有社区服务员,只是做些日常清扫等简单的工作。社区不仅要扮演着“中介者”的角色,更要对介绍的服务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的跟踪和监督,建立养老服务质量的评价机制,保障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质量。3) .整合资源,相互协作。社区要充分整合所属社区的资源,利用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服务机构等各类经济组织,引导他们提供各种居家养老的相关服务,提供资金和物资上的帮助,开放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资源的社会化程度。并鼓励各类经济组织遵从市场规律开展有偿、低偿和无偿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社会服务,积极参与、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同时,政府也应制定相关政策,对参与养老服务等各类社会服务工作的经济实体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

2.2 完善居家养老的社区管理体系。

2.2.1“作实”老年人信息档案的统计工作。

调查中发现一些社区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在老年人信息库中随便输入信息,有失事实依据。老年居民信息统计是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依据,社区应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建立真实规范的老年居民信息档案。依据老年居民的实际需求,更好地开设一些相关的服务项目。对社区内不能自理、行动不便的老年居民,社区工作者进行入户调查,到居民家中调查老人信息,采取“走出去”的模式;对生活自如的老人,可请老人走进社区办公室,将个人信息反映给社区,采取“请进来”的模式。

2.2.2 开设互助式的“社区服务银行”。

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很多的人不愿参与社区的义务服务工作。借鉴发达地区的相关经验,开设“社区服务银行”,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卡制度,为义务参与社区服务的志愿者提供保障,只要志愿服务累计达到一定期限,当本人年老需要服务时,可享受社会提供的免费服务。这样形成一种长效机制,使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达到良性运营的状态。

2.2.3 引导企业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社区应积极引导社区所辖的经济实体参与社区工作,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对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提供赞助或者参与相关服务。如组织医疗机构免费为居民提供健康检查,同时针对药品的购买、膳食营养等方面进行专门的讲座等。与本地通讯企业进行沟通,引导通讯企业为困难老人安装应急“爱心呼叫器”,为“三无老人”、低保户老人等提供电话基本消费的优惠等。

2.2.4 开通老年生活服务热线。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低矮的居民楼已经不多见了,许多高龄老人住在较高的居民楼里,上下楼极其不便。再加上现阶段专职人员不足,只能对老人实施轮流服务,形成了类似“一托三”这样的局面。比如,在某些社区服务人员一天只对一位老人进行服务,三天一循环。这样就使老年居民的一些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所以应当依托社区建立一个生活服务热线,比如沈阳市铁西的12349,只要居民拨打热线后,服务人员就会上门服务。

2.2.5 建立便民免费缴费系统。

调查中发现,一些社区开设了便民缴费服务,缴费系统免收手续费为居民缴纳电费、水费、电话费等,真正的为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创造便利,应该推而广之。

2.3 探索多种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形式

2.3.1 实行多种形式的“无偿”服务模式。

现阶段的居家养老服务多是政府购买的简单的日常服务,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形式开展居家养老工作,并不能全面地、多层次地满足老人需求。应该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比如为相关居民发放“代币券”,老年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购买各种养老服务。

2.3.2 突破“无偿”养老服务,拓展多种形式“有偿”养老服务模式。

居家养老“无偿服务”模式基本上是由政府买单,在资金不足、需求广泛的情况下,单纯由政府出资的“无偿服务”无法满足居家养老的需要。开展无偿、低偿、有偿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势在必行。社区开展有偿服务,也不应开展单一的收费模式,收费方式也应拓展。比如,对无法定继承人的老年居民和愿意以房养老的老人,可以以房产抵押形式获得养老服务;再如建立日间托老所、居家养老服务站等,使有经济实力的老人能够适当地购买各种养老服务等。

2.4 组建专职专业的居家养老社区服务队伍

2.4.1 引进专职专业人才。

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配备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等服务人员,使居家养老服务更加专业化、多样化,满足老年居民物质和精神等等方面的需求。

2.4.2 组建专职服务队伍。

根据现有条件,社区应把有爱心和耐心,能热心为老年人服务的“4050”下岗职工组织起来,经专业培训,使他们了解老年人的基本心理特征、感情需要,懂得基本的护理知识等,持证上岗,形成规范化的服务队伍。

2.4.3 发展社区志愿者。

社区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的基础之上,通过“社区服务银行”等互助形式,在社区内积极培育和发展包括老年、中年及大、中、小学生在内的志愿者队伍,力所能及满足所在社区居家老人的生活和服务需要。

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居家养老成为养老的新模式。论文阐述了社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核心地位, 搭建社区服务平台, 发挥社区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作用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居家养老,社区,服务

参考文献

[1]阎凤岐.社区在“居家养老”中的作用[J].大庆社会科学.2009年6月总第154期第3期

[2]曹月丹.我国城市居家养老问题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管理学硕士论文

[3]赵丽宏.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支持居家养老[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总第90期

[4]于显洋.社区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实施细则 篇8

【关键词】图书馆;阅读课活动;服务理念;全民阅读

《2014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老年人口基本信息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883亿,老年抚养比为11.9%,较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1】。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2】。这意味着我国即将迈入老龄化时代。南岸区是也是人口老龄化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区60岁以上户籍人口12万,占全区总人口的16%左右,今年老年人口已达到12万以上,占我区总人口的16.56%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调查:老年人群中90%以上仍然喜欢居家养老,6%左右喜欢社区养老,大约的老人最终4%选择养老机构养老。社会养老问题已为各级政府所关注。

一、南岸区社区养老现状分析

(一)政府主导 探索有效路径

2004年以来,南岸通过“规划布点落实一批、改建扩建改造一批、房屋开发商提供一批、社区共建解决一批”,大力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和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建设。一方面,各养老院内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服务到位,成为许多老人选择养老的港湾;另一方面,自启动“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及实现城乡社区居民综合服务平台全覆盖,全区所有社区建有老年活动中心。

为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养老服务模式,建立覆盖广泛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我区于2007年出台了《关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首先让城市“三无”、独居、空巢、经济困难的老人在家享受到各类专业、贴心的居家养老服务,开始探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践。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分别可以享受每月200元、100元的免费服务。在政策引导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并引进社会组织积极承办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将得以进一步提升。

(二)需求多元 难以面面俱到

就我区老人实际享受服务的现状调查表明:28.9%的老人需要社区日間照料(托老所),受到服务的只有1.5%;46.8%的老人需要保健服务指导,得到服务的老人占29.3%;32.5%的老人需要家庭病床,只有14.8%的老人得到服务;45.1%的老人需要应急服务,得到服务的老人约占1%。在今后几年里,南岸的老龄人口正以每年0.5%的比率上升,几乎每5个南岸人中差不多就有一个老年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更需要统筹规划。目前南岸区养老机构入住的老人很多都并不是没有儿女,往往是老人自己要求住养老院减轻儿女负担;而另一大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则属于临终关怀型。即由于疾病、孱弱等原因,在被动或意识模糊的情况下,被子女送入养老机构。对于这部分老人来说,不是高质量的晚年生活,而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二、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日常照料专业性有待加强

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虽然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也拿出了相当大的资金来做这项工作,但是,由于目前大多数社区主要提供打扫卫生、陪聊等服务,另外一些如诸如家电维修、代购、水电维修、上门理发、送餐服务提供的却很少,而这些服务却是老年人十分需要但自己又无法提供的,这就形成了一个困境,需要的服务没有人提供,而提供的服务又不是老人最需要的。另外,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老年人精神慰藉成为一个重要内容。据调查,老年人非常需要精神慰藉,但是,陪聊的服务人员或志愿者大多与他们缺乏共同的话题,缺乏专业性。

(二)硬件设施普及化有待提高

虽然政府已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住房的老旧,以及经费的有限,在一些硬件上仍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如居家绝大部分社区不是无障碍的设计,社区内没有公共活动的空间,没有护理的设施及空间,房间的呼叫设施不够等。如通过走访,在社区,由于没有给老年人安装相关呼叫设施,老人都已经去世几天才发现,往往都是在发现问题之后,才向民政部门申请呼叫器,硬件上的先天缺陷使得居家养老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问题。

三、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

政府要积极争取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我区城市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待,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长期规划,尤其是要把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列为社区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着力改变把社区养老工作仅仅归结为民政部门负责的福利事业,甚至仅仅是救济事业的狭隘观念。要逐步形成街道(镇)民政办统揽社区养老这一工作的格局,并从整个辖区范围、乃至周边来规划社区养老服务工作。

(一)建立高素质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

一是广泛建立老年协会或老年人互助服务中心。老年人既是社区服务的对象,又是社区服务的参加者和组织者。在一些老年人集中生活的地区,让老年人自己组织起来,开展各种健康有益活动,使老年人感受到老有所为,既可得到精神上的满足、获得生活的乐趣,又可以解决一些具体困难。

二是建立“义工”制度,使青年志愿者服务制度化。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离不开中青年群体。一方面有赖于中青年群体中养成尊老敬老的风气,主动地承担起赡养自己的长辈的责任;另一方面,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尤其是精神慰籍等方面的困难也需要青年志愿者的服务。广泛建立“义工”制度,对青年志愿者的活动作出制度性的安排。

三是强化专业服务队伍,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建立服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学习如老年心理学、老年社会学、养老设施的经营与管理、护理专业等课程,增长知识和才能,并建议从社会中、各大医院等公开引进、招聘一批懂专业的人员,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四是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建立一支能够为居家养老提供经常性、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将社区志愿者有效组织起来,搭建新的服务平台,如:成立“法律援助、健康咨询、文化娱乐、家政服务、应急救援”等服务队。

(二)统筹资源,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必需的设施

一是增加社区老年福利设施。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社区老年服务福利设施是整个社区内公共服务设施的组成部分,应当与社区旧城改造和小区住宅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造和同步投入使用。

二是充分利用已有医疗资源。充分发挥城乡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注重发展护理型养老设施。积极利用专业养老机构已有的服务网络、管理人员、设施优势,开展对社区老年人的日常照顾和上门服务。

三是探索试点,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多种运营模式。运用市场机制,引进社会组织,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福利资源中的主导作用。对一般离退休人员根据实际承受能力,实行以有偿服务为主,合理收费。配合政府老购买服务的措施,做到既有利于社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老年人得到相应服务,又有利于养老服务产业实现良性发展【3】。

四是构建全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体系。充分应用现代网络技术,结合本区实际情况,按照高效、便捷和广覆盖的原则,建立完善区级居家养老信息和呼叫服务网络,真正做到“让老人生活舒心、安心,老人子女放心、省心”,从而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全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http://www.taiwan.cn/taiwan/roll/201506/t20150615_10037068.htm.

[2]陈莹.中国孤寡老人的社会养老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

[3]纪珊珊.金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调查报告.改革与开放,2010,10.

作者简介

上一篇:观风海镇沙子小学下一篇:朱子家训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