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关于学校的作文:四季的学校(精选6篇)
一大早,我们就举行了运动会开幕式。每个班组成一个小方阵,伴随着激昂的《运动员进行曲》,每个方阵都精神抖擞地来到主席台前,整齐响亮地喊着口号,双手高举着鲜花和气球。从远处看,一个个方阵就像花的海洋,球的世界。隆重的开幕式,让我们一个个都热血沸腾。
走完了方阵,结束了开幕式,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始啦!在操场上,有挑战极限的跳高跳远,有紧张刺激的60米短跑,有考验毅力的800米长跑,还有铅球、垒球等很多比赛项目。
瞧!800米长跑的运动员们已经各就各位。我们班的王若颖排在跑道中间,只见她双拳紧握,身体向前倾着,左腿向前跨着。哨声一响,运动员们就像离弦之箭一样飞了出去。可是,跑完第二圈后,我们就发现王若颖的体力有所下降了。于是,我们就大声地喊:“王若颖,加油!王若颖,加油!”听到我们的加油声,她就咬紧了牙关,加快了速度,最后一鼓作气,向前一冲,取得了好成绩。首战告捷,我们拥抱着,欢呼着……
接下来,我去参加了跳高比赛。排在我前面的运动员们,一个个都轻而易举地跳过去了。可是轮到我时,只觉得两腿发抖、四肢无力,我真怕自己跳不过去。于是,我深吸一口气,默默地对自己说:“夏子轩,加油!相信自己,你可以的。”然后,我飞快地跑到杆子前,左脚用力一蹬,身体向上一弹,恰好过了杆子。耶!可是,就在我暗自庆幸之余,不料落地时摔了一个狗啃泥。我抖抖尘土,重振旗鼓,又跑到队伍的后面,准备第二次比赛。但随着高度的调升,难度也渐渐变大。第四局时,我一失脚,踢到杆子,杆子一滑,“啪”的一声,掉到地上,我也被淘汰了。“唉!好可惜啊,不过不要灰心,失败乃成功之母!以后我要加强锻炼,明年运动会,再来挑战新的高度!”
这次的校运会,同学们努力拼搏的一个个精彩瞬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期待着下一届校运会的到来,我们要再创佳绩!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使用“语文素养”一词,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新课改的核心概念。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做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融合,“语文素养”这一概念是三个维度的综合体现。我们把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界定为: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小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最后内化为自己的语文情感态度价值观,使自己在语文方面达到一种新的价值水平,这是一个人在语文学习中所特有的整体素养表现。
二、调查设计
1. 调查对象
本调查以徐州市C学校四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学生数共144人。学生以不记名的方式参与。
2. 调查内容
调查结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素养内涵的阐释,确定了小学生语文素养调查的三个维度与五大内容领域。三维度是语文素养的内在表现,内容领域是语文素养的外在表现。
3. 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为问卷和测试卷,问卷分别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5个方面设计问题,均为单向选择题。由于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不能通过问题很好地反映出来,因此设计了一套测试卷。试卷主要包括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综合、口语交际书面表达、写作四个领域,分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 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调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研究主要从学生的语文喜欢程度和学习目的对其语文学习兴趣进行调查。
从调查数据可以得出,现在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接近一半的人(42.4%)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这部分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枯燥乏味,内容复杂多变,不易掌握。学生虽然重视语文学习,但是缺乏正确的认识,87.5%的学生表示学习语文是为了升学考试,而不是为了自我发展。由于大多数学生学习语文都是为了升学考试,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小学生语文素养整体不高。
2. 小学生识字写字情况调查
写字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小学是培养学生写字、识字能力的关键期。
表2显示,58.3%的学生对识字写字没有兴趣,由于汉字量多,架构复杂,形近字、形声字较难辨别应用,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识字写字贯穿整个小学语文学习,它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本的学习,更要注重平时的积累。调查发现,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仅有20%的学生愿意主动去查找工具书,这说明小学生在识字写字中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主动学习的愿望。由表3可知,试卷分别考察学生的字音识记能力,得分率为82.7%;形近字、多音字的辨别能力,得分率为64.2%;字词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分率为49.2%,可见学生注重掌握字词的识记,但是不能理解记忆,导致不能辨别多音字、形近字,对字词的综合应用能力比较低。以上调查反映小学生语文素养总体不高。
3. 小学生阅读情况调查
阅读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
从表4得出,小学生对阅读有浓厚兴趣的还是占多数,68.8%的学生喜欢阅读,并能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有目的地进行阅读。大部分小学生阅读方式单一,52%的学生在阅读中只选择默读,对此,教师应引导他们结合朗读、精读、泛读等多种阅读方式增进对文章的理解。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喜忧各半,33.3%的学生赞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秉持学而不思则罔信念,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写,边读边思考,但56.3%的学生选择只读,近半数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从表5可知,学生阅读部分得分率不高,只有56.3%,部分题目没有固定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只要答案合理即可,但是习惯于追求固定答案,思维不开放,导致其在阅读中不能走进文本,难以产生有效的情感体验。
4. 小学生写作情况调查
作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作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数据显示,74.3%的学生在写作中不能真实表达自己的情感,写作是学生情感体现的主要途径,但是现在的学生为了迎合社会的要求,为了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在写作中空话、假话之风盛行,导致写出来的作文几乎千篇一律,不能显示出独特性和创造性,这必然影响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在作文修改上,多数学生只对作文进行简单的错别字、标点的修改,对作文进行整篇细致修改的比较少,其写作目的是为了应付老师的作业。67.4%的学生写作素材主要来源于作文辅导书,作文脱离现实生活,导致作文写作手法模式化、情节模式化、写作结构模式化。目前小学生整体写作水平不高,得分率为69.6%,由于阅读量少,缺少社会实践,写作没有素材,导致作文内容空洞,缺乏真实情感,可谓问题多多。
5. 小学生口语交际情况调查
口语交际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很重要,在生活中也非常重要。
调查发现,49.3%的学生不喜欢与人交流,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总是担心说错,怕被同学嘲笑或者被老师批评。在表达能力方面,21.5%的学生不思考也不发言,在课堂上都是听别人回答问题,70.1%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等着老师提问,课堂上发言的总是固定的几个学生,有的学生想说却总是词不达意,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口语交际书面表达得分率为70.1%,从学生的答案看出其口语表达比较随意,不能用通顺、完整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可见,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很不乐观,学生缺乏表达的自信心,语言积累不足,口语交际水平低下。
四、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建议
1. 培养小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
汉字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最古老、最优美、最有文化内涵的语言文字之一,让学生慢慢领会汉字是我们的母语,语文蕴藏着民族深厚的文化,要热爱语文学习。小学生只有热爱语文,对语文有了兴趣,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并学好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让语文学习不再这么枯燥乏味。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在上课之前查找桂林山水的有关资料,可以是文字介绍,可以是图片展示,也可以是视频,等等。在上课时把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进行展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也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了桂林山水的美景与文化,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教育,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 培养小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把字写得端正、规范、干净是小学生最基本的素养要求。小学生处于认知的初始阶段,由于汉字笔画繁琐,书写时会觉得又累又枯燥,教师在写字教学方面一定要充满爱心与耐心,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学生的写字耐心与信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如注音识字、归类识字、谜语识字、图画识字、情境识字等,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些识字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识字的质量与效率。
3. 指导阅读,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在阅读动机方面带有功利性,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满足感,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教师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时,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同时养成摘录和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读到好书要进行交流,谈谈自己从书中所受到的启发,这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时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生活,培养自己的阅读素养。语文教师要尽量多地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中外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吸收有益的文化,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丰富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生的作文是其内心世界的写照,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作文就是把身边的所见、所闻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好的作文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这样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集体批改、互批互改等多种形式批改作文,让学生在批改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让学生多读书,引导学生读名家名著,汲取其中丰富的营养,做到厚积薄发。除了课外阅读,语文教材中许多优美的片段也是写作的好材料,学生要多读多记,积累多了,写作时就会文思泉涌,信手拈来。
5. 创设情境,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的,符合生活实际的真实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设计探亲访友等常见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对话,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还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知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表达能力普遍不强,课堂上缺乏主动说话的勇气。教师不仅要及时发现学生口头表达不足之处,还要对学生给予适当的表扬,让他们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增强其表达的自信,这是提高口语交际的关键一步。
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终极目标,小学是教育的基础阶段,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意义重大。本研究以江苏省徐州市C小学四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内容领域对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小学生语文素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旨在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素养,问题,培养建议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教育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钟启泉.我们的中小学生需要怎样的语文素养——与日本教育者臼井嘉教授的对话[J].课程·教材·教法,2002,(4).
瞧!这就是未来的学校。咦?怎么同学们都不用背书包?哦!差点忘了告诉你啦!未来的学校给每人发一台手提电脑了。走,我们进未来的学校看看吧!学校的门是自动的,只要放进相对的卡片,校门就自动开了,我们进去吧!一进入校门就有一架无人控制的飞机从天而降,你只要对飞机说出你要去某个年级某个班它就会把你送到目的地。进入教室,你只要走到自己的座位上站三秒,就会有一张椅子从地上钻出来,而且黑板也换成了大屏幕。
叮铃铃……上课啦!上课的老师是智能机器人,机器人老师用的是万能笔,只要轻轻点一点,练习题就在大屏幕出现了,我们只要在电脑做练习就可以了。我们现在用的笔变成了鼠标,在电脑控制就可以了,写完了机器人老师就把答案写出来,我们就核对下我们作的答案是否正确,不对就改正。而且课本也不用带了,我们只要在电脑上轻轻一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科目了。
下课了,大家都跑上楼顶做什么?原来上面有一个花园,花园里有很多五颜六色的鲜花。花园中间还有一个大水池,水池里有许许多多的金鱼,还有几只青蛙在跳来跳去。真是太美了!这也是未来学校在上自然课的真实课本。
未来的学校非常美丽,像个大花园。大门上有一个声音识别器,如果是陌生人,它就会说:“对不起,我不认识你。”如果是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它就会说:“欢迎您来到这里,希望你能在这里度过美好的一天。
走进校园,只要随时说一声去哪个教室,就能马上到。学校四周是用水晶做的,能看见花草。墙上是同学们的作品。走进教室,所有的东西都是高科技,墙上挂着电子黑板,老师要写字时,只要说一下要写的东西,黑板就会自动显示出来。下课后,只要说一声“Yes”或“No”,黑板就会自动保留或自动擦掉。墙上还有一个电子屏幕,能自动给同学们上课。桌子是自动调整高低的,如果同学的头离书本近的话,这个书桌就会自动提醒。课本不是普通的,是一台笔记本电脑,能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里面有所有要学的教材,如果不会做题的话,只要对课本说一声是哪一课,就会帮你讲题。笔能自动写字,如果笔芯用完了,就会自动出来,而且从来不会断。校服有三种功能,只要到春天,校服就会变成春季样式的,如果是夏天,校服就会变成短袖,如果衣服脏了,只要放在水里泡十秒钟再拿出来,衣服不仅跟新的一样,而且也不湿。
我希望这种学校能早点建造出来。
每天早上,一个少先队礼仪队在学校门口迎接老师和学生,走进外面的操场。我们可以看到庄严的国旗平台、宽阔的篮球场和圆形跑道。
法国梧桐种植在国旗架的两侧。它高大挺拔,像草原上的哨兵一样守护着我的学校。
走几步,就到了内草坪。内草坪的右侧是一栋三层的教学楼。左边是一栋四层的教学楼。我在左边四楼164班学习。
每个教室都宽敞明亮。一个教室里有80个人。每个年级有250多名学生。后面的建筑是多媒体阶梯教室,一个机房,一个实验室。
多媒体梯形教室可用于家长会等。在机房里可以玩很多游戏,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每周三,我们164班的同学都去这里上计算机课。
实验室可以让我们做许多有趣的实验。也可以学到很多在外面学不到的知识。
一、改变两个认识
1. 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
教育科研:学校的教育科研是受教育科学理论指导, 植根于教育实践, 与教育实践同步, 直接为教育实践服务的科研活动。它既包括从上级接受的科研课题, 也包括大量的自选课题以及更多的为解决教育实践中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活动。因此教育科研不是专家的专利, 完全可以“下嫁”到中小学, 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 更是教学改革的助推器。教学研究:研究状态下教学, 教学过程中研究, 教学、研究、学习相统一, 教学、教研、科研相融合, 用研究的眼光审视传统的教学环节。
2. 校本与师本
校本就是以校为本。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的研究;二是在学校中研究;三是基于学校的研究。“为了学校的研究”就是校长和教师的研究要改进本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 解决本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研究。“在学校中研究”就是对自己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通过研究的方式使问题得以解决。“基于学校的研究”就是从本学校目前面临的实际状况出发, 充分依靠本学校的干部教师, 挖掘学校内部现有的具备研究能力的人力资源, 使问题得以解决。师本是以师为本, 每个教师都是一个研究的个体也是研究主体, 是从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 从事相关研究, 并不是真正将自己的研究融入学校的发展, 扩展为学校共享的智慧和经验, 而校本是为了学校, 在学校中、基于学校, 三者缺一不可, 相辅相成。它着眼于改进学校的实践, 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 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真正做到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因此师本是校本的基础。
二、正视三个问题
1. 有行动无研究
行动研究是每所学校、每个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之一, 但是许多课题研究正在为行动所取代, 有行动无研究的现象日益明显。最近我接触了几个课题设计和成果表达形式, 仔细检查存在着以下问题:有的课题只有工作组织, 人员调配等难觅研究角色, 有的课题成果, 只有成效分析、经验积累, 难觅研究价值。
2. 有研究无成果
学校教育科研担负着解决学校问题,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重任, 但是课题的数量与实际问题解决的质量并不相称, 课题立项了、经费投入了, 但成果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3. 有成果无转化
对学校教育科研来说研究的一切目的都在于应用, 许多科研成果只是文字性的成果而已, 学校科研成果转化难, 成了学校面临的问题。如果无法转化为实际教育教学, 科研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三、疏通四条渠道
(1) 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求同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 通过集体讨论、共同研究、合作攻关、智慧碰撞、专家引领等形式, 制订教学预案并共同实现相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可以激发群体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更准确地把握课堂、吃透教材, 实现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实现集体备课的目的是张扬教师个性, 挖掘集体智慧, 真正实行资源共享, 第一, 让集体备课从形式上得到保证;第二, 让集体备课从过程上得到保证;第三, 让集体备课从制度上得到保证, 学校将集体备课纳入日常规范管理。
(2) 课题研究。学校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 其研究深深扎根于教育教学, 研究自己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问题即课题, 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中自己关注时间最长、兴趣最浓的问题和现象开展研究, 这样的研究就充满激情和乐趣, 每一份投入都将获得丰硕的回报, 课题研究要形成学校教研工作的常规内容。
(3) 聚焦课堂。课堂是非教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聚焦课堂”既是一种研究的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 校本教研活动中研究课堂无疑是重中之重。聚焦课堂是以课例为载体, 融课堂改革与教师学习为一体的模式, 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模式最能唤醒教师专业成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的教学体验是由无数的教学片段编织而成的, 这些教学片段就是个案, 对这些个案加以整理反思, 上联教育心理学的有关原理, 下联班级教学的实际, 就构成了教师对该班教学特点的基本认识。
(4) 调查与实验研究。教育调查研究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 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方式搜集资料, 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分析, 认识并提出建议的方法。教育实验研究方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 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 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 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素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如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模式与教法实验、青少年发展的实验等。
从以上可以看出, 我们中小学教师做研究并不难, 难的是我们长期生活在学校中, 对教育现象熟视无睹, 有点麻木, 没有问题意识, 或者有问题意识, 却没有行动的反思意识。只要我们做有心人, 具有反思的意识, 善于发现问题, 善于采用策略, 问题总能得以解决。抓住一点, 就能解决一个问题, 排除一种困难、烦恼。真正的教育科研就是从行动中产生问题, 进而研究, 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 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 实实在在搞校级研究, 科研兴学, 科研兴教, 科研才得以兴校。这样自觉地把教学与科研和谐地结合, 使自己的教学始终充满创造的活力, 就能研出成果, 作出贡献, 就能在教学中学习, 在实践中提高, 成为教师与学者兼而有之的教育实践家。
校本研究是教师职业生命发展的一种基本方式, 是教师专业生存的一种基本状态, 也是消减教师职业怠倦的重要途径, 已成为当今教师职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真正负责任的教师, 其教育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个行动研究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 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理论、反思实践、优化行为、促进发展的过程。
教育作为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母机”, 校本研究则是“母机”赖以生存的动力源泉。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既不能单纯靠所谓的教育研究专家提供什么范式, 也不能只凭传统和代代相传的经验去发展。必须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我们要积极投入到教育科研之中, 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寻找新的生长点, 在理论的指导下反思实践的有效性和时效性, 在实践的基础上检验、丰富、完善和发展并创新教育教学理论, 做实行教育家, 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人的使命和责任。
摘要:学校的教研是受教育科学理论指导, 植根于教育实践, 与教育实践同步, 直接为教育实践服务的科研活动。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于教育情景,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现实问题, 并以研究者的精神不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教师角色也必然要从传统意义的“教书匠”向具有科研意识的“研究者”转变。只有改变两个认识, 正视三个问题, 疏通四条渠道, 学校教育质量必然会大有提高。
关键词:改变认识,正视问题,疏通渠道
参考文献
[1]于海英.浅谈新课改标准下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J].新校园, 2009 (2) .
【四年级关于学校的作文:四季的学校】推荐阅读:
关于爱护学校的四年级作文400字09-21
学校的花坛四年级作文09-24
我们的学校_四年级作文10-17
关于四年级的作文09-25
未来的学校四年级想象作文300字04-09
四年级关于新年的作文06-11
关于校园的一角作文四年级06-05
四年级关于花的作文12-17
家乡的四季-四年级作文05-28
美丽的四季-四年级作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