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复习总结

2024-08-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通信原理复习总结(精选4篇)

通信原理复习总结 篇1

通信系统分为基带和频带传输两类。

数字基带通信系统模型

高速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一、A/D转换:

作用:完成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 过程:采样、量化、编码

方法:PCM脉冲编码、增量调制(△M)、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

调制ADPCM1、A律13折线(PCM脉冲编码):采用8bit量化,1bit极性码,3bit段落码,4bit段内

码,具体例子见习题答案。

2、增量调制(△M):对前后样值的变化进行编码:增大编为1,减小编为0,只用一位

编码。

a)避免过载的方法:一是增大Δ,二是减小Δt;

b)增量调制一般采用的数据率为32Kbps或16Kbps;

3、PCM与△M的比较:

a)在比特率较低(低于40Kbps)时,增量调制的量化信噪比高于PCM,话音质量

比PCM的好,增量调制抗误码性能好,可用于比特误码率为10-2~10-3的信道,而PCM要求10-4~10-6

b)增量调制通常采用单纯的比较器和积分器作为编译码器,结构和设备较PCM简

单。

4、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对信号的抽样值与信号的预测值的差值进行量化、编码,其编码可采用N位二进制码。

5、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与DPCM相比,自适应的量化取代固定量化

二、信源编码:

作用:产生适合于信道传输的信号,提高系统有效性;

信源分类:语音信号和图像信号

语音压缩编码:

1、基本的语音编码方法:波形编码、参量编码和混合编码

2、应用举例:移动通信中多采用混合编码方式,如飞利浦的AMR-WB宽带自适应多速率语音

编码方法:语音带宽范围:50-7000Hz,16KHz抽样,6.6 Kbps~23.85 Kbps,应用领域:GSM、3G及其他

图像编码:

1、图像可压缩的原因:(1)图像信号中存在着大量的冗余度;(2)人眼的视觉特性,对高频信

息的感受度低.2、基本的图像压缩编码方法:

i.JPEG(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联合图像专家组):静止图像编码标准 ii.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活动图像专家组)-1:存储介质图像编码

标准

iii.MPEG-2:一般视频编码标准

iv.MPEG-4:多媒体通信编码标准

v.H.261(ITU-T 制定):会议电视图像编码标准

vi.H.263:极低码速率的编码标准

3、H.261与MPEG-1比较:H.261编码后的数据流速率更低,总体上图象质量略逊于MPEG-1,它适合在网或网上传输运动的图象

三、码型编码:

目的:选择适合于信道传输特性的码型。

基本的常用码型及特点:

NRZ码:无定时

归零码:可提供定时信息

双极性码:减少直流分量,判决电平为“0”

HDB3码:用在复接设备中,如PCM30/

32一、二、三次群中

编码步骤:

1)1→+B、-B

2)经过奇数个B的0000 →000V,经过偶数个B的0000 →B00V,V与前面的B极性一致

差分编码:用在DPSK调制中,传号差分码规则:“1”变,“0”不变

具体编码实例见书p87,说明其中的差分编码参考码为“1”

四、信道编码:

作用:纠检错,提高可靠性基本分类:ARQ(检错重传)、FEC(前向检错)、HEC(混合差错控制)

常见编码方法:奇偶编码、CRC循环冗余校验,具体见作业。

CRC循环冗余编码步骤:

1)生成码:由生成多项式得生成码

2)监督码:信息码补r个0对生成码求r位余数(不足r位,前面补0,r=n-k)

3)循环码:信息码+监督码

五、其他眼图的特点:评价系统性能的基本方法,噪声越大,线迹越宽,越模糊;码间串扰越大,眼图越不端正。

加密:

1.作用:加密;去除长的连零,有利于提取定时

2.基本方法:用移位寄存器的产生的m序列与信息序列模2加。具体见作业。

交织:

1、作用:与信道编码结合,检查或纠正突发性错误

2、基本思想:分散集中型错误,使其在检错或纠错范围内

六、复用、多址与复接:

复用目的:实现信道共享,提高信道的利用率;

多址目的:实现信道共享,区分终端(如地球站、基站或手机)

基本方法及应用

FDM:GSM系统200kHz/频带

TDM:PDH的PCM30/32路一次群

TDMA:GSM系统8时隙/载频

CDMA:3G(第三代移动通信)中区分小区和移动台

复接:在多路复用的基础上在时域上进一步“复用”。

复接存在的原因:电子元器件精度限制

PDH系统:正码速按位准同步复接

SDH系统:按字节的同步复接

七、调制:

实质:实现频谱搬移

目的:改善系统性能,可以实现频分复用

基本的调制方式:ASK、FSK、PSK、DPSK

(G)MSK:最小移频键控,用在GSM系统中

QPSK、QAM:用在3G移动通信系统中

八、同步:收发双方在时间上步调一致

同步获取的基本方法:自同步(滤波法)和外同步(插入法)

位同步:

NRZ获得同步的方法:编成RZ码,在0频处插入同步信号,或采用滤波法

滤波法的基本思想:大量信息工程系中总存在着“0”“1”的交替变化,此部分即为高频分量,将其滤出,既为位同步。

帧同步:一般采用集中插入的方法,如PCM30/32次群采用“集中插入”(TS0=“0011011”)载波同步:相干解调中需要载波同步,基本方法:平方变换法、平方环、科斯塔斯环

在“平方变换法”得到的PSK载波,因为存在2分频所以存在倒Π现象;

科斯塔斯环法:不存在倍频,直接得到载波,适于应用在高频电路中

网同步:数字通信系统中,为保证通信网中任意各站能够进行通信,需要有统一的时钟 我国SDH系统采用“分区等级主从同步”,PDH采用准同步方法。

英文缩写:

ASK:幅移键控、FSKPSKDPSKQPSKQAMGMSK

A/DPCM△MDPCMADPCM

FDMFDMATDMTDMACDM CDMAFDD

SDH:

STM-N :同步传输模块n级

PDH

ARQ、FEC、HEC

利用以上知识点理解下列系统参数

935.5KHZ935.3KHZ935.1KHZ

双工方式:频分双工

上下行频率间隔:

工作带宽:

复用方式:频道间隔

多址方式: 时分多址

双工方式:

通信原理课程总结 篇2

08通信2班王树伟0805070109 《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信息及电子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特点是系统性强、概念抽象、数学含量大。通信原理这门课,一开始就觉得很难,因为书本上一大堆数学推导公式看着就心慌,因为自己数学功底不太好,所以对那些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总有着很强的畏惧心理。虽然课程已经基本结束了,但说实话自己的上面的很多知识也还不是很清楚,尤其是在数字信号的调制和传输方面,其中涉及了很多的数学推理过程。

我们的课程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但主要讨论数字通信。如果模拟信号不需要数字化,那么我们可以进行模拟调制,同样可以发送出去,这个过程要简单很多。

实际中的信号总是模拟的,我们把这些信号通过滤波等处理,得到带限的信号,经过采样保持电路,我们就得到PAM信号。离散信号经过量化归属到个档次的幅度中比如我们有2V,4V,6,V,8V四个档次的归类,并且规定1V~3V之间的PAM离散信号就归类到2V的档次中去,一次类推,通过比较给每个PAM信号进行归类,这就是量化。之后将量化了的信号进行编码,编码是一种认为规定的过程比如我们规定2V用00表示,4V用01表示,6V用10表示,而8V用11来表示,这样就把阶梯信号和二进制信号有了一种对应关系,顺着这种对应关系,我们可以得到刚才量化了的信号的二进制代码,这就是PCM编码得到了可以在存储器中存储的数字信号。这就是我们本课程第五章节模拟信号的波形编码中的脉冲编码调制PCM。

为了达到通信目的,我们就要将数字信号传递并且转换成模拟信号,因为模拟信号才是我们可以识别的。所以我们从存储器中读取数字信号,这些信号是基带信号,不容易传输。当然这其中还涉及到数字信号的码型设计、功率谱分析、无码间串扰和扰码解码等有利于信号传输的方法。这就是我们本课程第六章节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部分。

经过数字调制系统就可以转换成高频信号而被发送设备以各种形式比如微波,光信号传播出去。接收设备将这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解调器,就可以还原基带信号,同样可以将它们放进存储器存储。缓存中的信号通过解码器,也就是与编码器功能相反的器件将数字序列转换成各种量化的台阶信号。最后将台阶信号进行填充恢复,我们就又可以原来的输入的模拟波形了。由此我们完成一次通信。这就是我们本课程第七八章节数字信号的调制。

如果在传输过程中再应用第九章中关于差错控制编码技术的进行进一步优化,就可以形成一个更加实用的系统了。

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信原理中也有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调制信号、载波信号、已调信号、基带信号和频带信号。起初总把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的概念相互矛盾,总是把载波信号当做调制信

号,而且还深信不疑,后来老师用减数与被减数的关系引导我们才终于茅塞顿开。当然现在对这几个信号的概念已经很清楚了。基带信号(调制信号)、载波信号和频带信号(已调信号),基带信号与载波信号经过调制后形成已调的频带信号。

另一个让我有疑惑也是很感兴趣的就是复用技术,开始觉得很多复用技术很乱,但当明白它们的概念之后就觉得其实还是很有意思的,而且也觉得这些技术的发明者很让人佩服。常用的复用技术有FDM、TDM、WDM和CDMA,它们分别是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和码分多路复用的简称。

频分多路复用的基本原理是在一条通信线路上设置多个信道,每路信道的信号以不同的载波频率进行调制,各路信道的载波频率互不重叠,这样一条通信线路就可以同时传输多路信号。

时分多路复用是以信道传输时间作为分割对象,通过多个信道分配互不重叠的时间片的方法来实现,因此时分多路复用更适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它又分为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和统计时分多路复用。

波分多路复用是光的频分多路复用,它是在光学系统中利用衍射光栅来实现多路不同频率光波信号的合成与分解。

码分多路复用也是一种共享信道的方法,每个用户可在同一时间使用同样的频带进行通信,但使用的是基于码型的分割信道的方法,即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地址码,各个码型互不重又叠,通信各方之间不会相互干扰,且抗干拢能力强.码分多路复用技术主要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是移动通信系统.它不仅可以提高通信的话音质量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以及减少干扰对通信的影响,而且增大了通信系统的容量.笔记本电脑或PDA 以及掌上电脑等移动性计算机的联网通信就是使用了这种技术。

编译原理期末总结复习 篇3

机器语言: 由0、1代码构成,不需翻译就可直接执行其程序。

汇编语言: 机器指令助记符(伪代码)形式,汇编后才可执行其程序。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类自然语言和数学公式形式

(2) 基本术语

源程序(Source Program):用源语言写的程序。源语言可以是汇编语言,也可以是高级程

序设计语言。

目标程序(Target Program) :也称为“结果程序”,是源程序经翻译程序加工以后所生成

的程序。目标程序可以用机器语言表示,也可以用汇编语言或其它中间语言表示。

翻译程序(Translating Program):是指把一个源程序翻译成逻辑上等价的目标程序的程序。

源程序为其输入,目标程序为其输出。

汇编程序(Assembler):是指把一个汇编语言写的源程序转换成等价的机器语言表示的目

标程序的翻译程序。

编译程序(Compiler):若源程序是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所写,经翻译程序加工生成目标程

序,则该翻译程序就称为“编译程序”,也可称为编译器。

解释程序:是高级语言翻译程序的一种,他将源语言书写的源程序作为输入,解释一句

后就提交计算机执行一句,并不形成目标程序,就像外语翻译中的“口译”一样,不产生全文的翻译文本。

运行系统(Running System):目标程序执行时,需要有一些子程序(如一些连接装配程序

及一些连接库等)配合进行工作,由这些子程序组成的一个子程序库称为运行系统。 编译系统(Compiling System):编译程序和运行系统合称编译系统。

(3) 程序的翻译

除机器语言程序外,用其它语言书写的程序都必须经过翻译才能被计算机识别。这一过

程由翻译程序来完成。

编译方式是一种分阶段进行的方式,包括翻译和运行两部分。

前一阶段:翻译

后一阶段:运行,由运行系统配合完成。

(4) 过程

1、词法分析阶段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从左到右一个字符一个字符地读入源程序,对构成源程序的字符流进行扫描和分解,从而识别出一个个单词(也称单词符号或符号TOKEN)。

某源程序片断如下:

begin var sum, first, count: real; sum:=first+count*10 end.

保留字 begin var real end

标识符 sumfirstcountsumfirstcount

界符 .

逗号,逗号,冒号:分号;加号+乘号*赋值号 :=整数10 10

2、语法分析阶段

是编译过程的第二个阶段。语法分析的任务是在词法分析的基础上将单词序列分解成各类语法短语,如“程序”,“语句”,“表达式”等等。一般这种语法短语,也称语法单位,或语法成分,或语法范畴。

语法分析所依据的是语言的语法规则,即描述程序结构的规则。通过语法分析确定整个输入串是否构成一个语法上正确的程序。

3、语义分析阶段

依据语言的语义规则,对语法分析得到的语法结构分析其含义以及应进行的运算,审查源程序中有无语义错误,为代码生成阶段收集类型信息。

4、中间代码生成

在进行了上述的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阶段的工作之后,有的编译程序将源程序转变成一种内部表示形式,这种内部表示形式叫做中间代码。

所谓“中间代码”是一种结构简单,含义明确的记号系统,这种记号系统可以设计为多种多样的形式。

重要的设计原则:一是容易生成;二是容易将它翻译成目标代码。

5、代码优化

任务:对前阶段产生的中间代码系列进行变换或改造。目的是使生成的目标代码更高效,即省时间省空间。例如上例四个四元式可优化为下面两个四元式。

6、目标代码生成

任务:将中间代码变换成特定机器上的绝对指令代码或可重定位的指令代码或汇编指令代码。它的工作与硬件系统结构和指令含义有关。

7、表格管理

编译过程中源程序的各种信息被保留在种种不同的表格里,编译各阶段的工作都涉及到构造、查找或更新有关的表格,因此需要有表格管理的工作;

8、出错处理

如果编译过程中发现源程序有错误,编译程度应报告错误的性质和错误发生的地点,并且将错误所造成的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使得源程序的其余部分能继续被编译下去,有些编译程序还能自动校正错误,这些工作称之为出错处理。

(5) 前端与后端

参考上面的图,目的是为了在多种源语言和多种目标语言的开发过程中,可以灵活搭配组合,消除重复开发的工作量,提高编译系统的开发效率。

(6) 遍

所谓遍,是对源程序或源程序的中间形式从头到尾扫视并完成规定任务的过程。

每一遍扫视可完成一个阶段或多个阶段的功能。

一遍的编译程序:以语法分析程序为核心 。

多遍扫描的优点:

可以减少内存容量的需求,分遍后,以遍为单位分别调用编译的各个程序,各遍程序可以相互覆盖。

可使各遍的编译程序相互独立,结构清晰。

能够进行充分优化,产生高质量的目标程序。

可将编译程序分为前端和后端,有利于编译程序的移植。

多遍扫描的缺点

每遍都要读符号、送符号,增加了许多重复性的工作,降低编译效率。

(7) 程序设计语言范型(从支持的计算模式)

1. 强制(命令)式语言:是面向动作的,即一个计算过程看做是一系列动作,其动作是命令驱动,以语言形式表示。

也称过程式语言,如C,FORTRAN等;

2. 函数式语言:注重程序表示的功能

也称应用式语言,如ML和LISP等;

3. 基于规则的语言:检查一定的使能条件,满足时执行动作

也称逻辑程序设计语言,如PROLOG。

4. 面向对象语言:提供抽象数据类型,支持封装性、继承性和多态性。

如C++和Java等。

(1) 符号和符号串

1、字母表:元素的有穷非空集合。

2、符号串:由字母表中的符号组成的任何有穷序列。

3、符号串的头尾,固有头和固有尾:如果z=xy是一符号串,那么x是z的头,y是z

的尾,如果x是非空的,那么y是固有尾;同样如果y非空,那么x是固有头。 如:设z=abc,那么z的头是,a, ab, abc, 除abc外,其它都是固有头;z的尾是, c, bc, abc, z的固有尾是, c, bc。

4、符号串的运算

(1)符号串的连接:设x和y是符号串,x和y的连接xy是把y的符号写在x的符号后得的符号串。

如:x=ST, y=abu, 则xy=STabu显然有x=x=x。

(2)符号串的方幂:设x是符号串,把x自身连接n次得x的几次方幂xn。

如:设x=ab则x0=x1=abx2=ababx3=ababab

(3)符号串集合的乘积:设A和B为符号串集合,则A和B的乘积定义为AB={xy|xA且yB}

如:a={a, b}, B={00, 11} 则AB={a00, a11, b00, b11} 显然:{}A=A{}=A

(4)符号串集合的方幂:设A为符号串集,则A的n次方幂An定义为:An=AA……A=AAn-1=An-1A

(5)符号串集合的正闭包A+:A+=A1 U A2 U … U An U …

(6)符号串集合的闭包A*:A*=A0 U A+ = {} U A+

如:设有正字母表={0,1} 则*=0 U 1 U 2 U … U n U …={, 0, 1, 00,01, 10, 11, 000, 001,……}

(2) 文法

文法G定义为四元组(VN ,VT,P,S)其中:

(1)VN 为非终结符号集

非终结符号表示一个语言短语(或语法成分、语法单位)。 如 程序、语句、表达式等。一般用大写字母或用〈 〉括起表示非终结符号。

(2)VT 为终结符号集

终结符号:组成语言的基本符号。是文法中不属于非终结符号集合的符号。一般用小写字母或不带〈 〉的符号表示。如程序设计语言的.单词符号。

设V=VN U VT,称V为文法G的字母表。

(3)P 为产生式(也称规则)的集合。

产生式的形式:→或∷=,其中∈V+,∈V*

(4)S 称作识别符号或开始符号,是一个非终结符号。

一般表示此文法定义的最大语法短语,至少要在一条产生式 中作为左部出现。 句型、句子的定义

设G[S]是一文法,如果符号串x是从识别符号推导出来的,即有S*x, 则称x是文法G[S]的句型。

若x仅由终结符号组成,即S*x, xV T ,则称x为G[S]的句子。

句型:在一棵树生长过程的任何时刻,所有那些端末结点自左至右的排列,就是一个句型。

语言的定义:文法G产生的语言记为L(G),它是文法G产生的全部句子的集合。 文法等价定义:若L(G1)=L(G2)则称文法G1和G2是等价的。

(3) 文法的类型 N.Chomsky

0型文法:定义0型语言,对应Turing机;

1型文法:定义1型语言,对应线性限界自动机;箭头后面的要比前面的长或相等 2型文法:定义2型语言,对应非确定下推自动机;箭头前面的是非终结符,后面是串 3型文法:定义3型语言,对应有限自动机。非终结符可以推出一个终结符或一个终结符和一个非终结符

最右推导也称为规范推导,所得句型称为规范句型。

如果一个文法存在某个句型对应两棵不同的语法树,则说这个文法是二义的。或者说,若一个文法中存在某个句型,它有两个不同的最左(最右)推导,则这个文法是二义的。

上下文无关文法是否具有二义性是不可判定的。

但有些特殊的2型文法[例如LL(1)、LR(0)、LR(1)等文法]是无二义性的。 一个文法兼有左递归和右递归是导致二义性的常见原因。

排除文法二义性通常有两种方法:

(1)在语义上加些限制

(2)重新构造一个无二义性的文法

(4) 句型的分析

句型的分析:就是识别一个符号串是否为某文法的句型。是某个推导的构造过程。 分析方法分两大类:自上而下分析法和自下而上分析法推导与归约,最右推导是规范推导,逆过程为规范规约

若S*A+(由A+得)则称是句型相对于非终结符A的短语。

若S*A(由A→得)则称是句型相对于A→的直接短语(也称简单短语)。 一个句型的最左直接短语称为该句型的句柄。

一棵子树(至少要有父子两代)的所有端末结点自左至右排列起来形成相对于子树根的短语。若子树只有父子两代,则得到直接短语。

(5) 有关文法

(1)有害规则 文法中含形如U→U的产生式。

它对描述语言没有必要,且会引起文法的二义性。

(2)多余规则 文法中任何一个句子的推导都用不到的规则。

(3)无用规则 文法中含形如U→V的产生式,即单产生式。

为保证文法G的任一非终结符A在句子推导中出现,必须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1)A必须在某句型中出现,A。

(2) 必须能够从A推导出终结符号串t。

有关文法的化简和改造,包括以下几项工作:

(1)无用符号和无用产生式的删除。

(2) -产生式的消除。

(3)单产生式的消除。

(4)左递归的消除。

(1) 词法分析输出

单词符号(TOKEN) 是一个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语法符号。程序设计语言的单词符号一般可分成下列5种:

1.基本字,也称关键字,如PASCAL语言中的begin,end,if,while和var等。

2.标识符,用来表示各种名字,如常量名、变量名和过程名等。

3.常数,各种类型的常数,如25,3.1415,TRUE和“ABC”等。

4.运算符,如+,*,<= 等。

5.界符,如逗点,分号,括号等。

词法分析程序所输出的单词符号常常采用下二元式表示:(单词种别,单词自身的值) 可用整数码或助记符等表示。

(2) 单词的描述工具

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单词(TOKEN)是基本语法符号。单词符号的语法可以用有效的工具加以描述。

正规式和它所表示的正规集的递归定义如下。设字母表为∑,辅助字母表∑ ={ |, ·, *, (, ) }

定义(正规式和它所表示的正规集):

设字母表为Σ,辅助字母表Σ`={Φ,ε,|,·,*,(, }。

② ε和Φ都是Σ上的正规式,它们所表示的正规集分别为{ε}和{ };

② 任何a∈Σ,a是Σ上的一个正规式,它所表示的正规集为{a};

③ 假定e1和e2都是Σ上的正规式,它们所表示的正规集分别为L(e1)和L(e2),那么,(e1), e1|e2, e1·e2, e1*也都是正规式,它们所表示的正规集分别为L(e1), L(e1)∪L(e2), L(e1)L(e2)和(L(e1))*。

④ 仅由有限次使用上述三步骤而定义的表达式才是Σ上的正规式,仅由这些正规式所表示的字集才是Σ上的正规集。

(3) 有穷自动机

有穷自动机(也称有限自动机)作为一种识别装置,它能准确地识别正规集,即识别正规文法所定义的语言和正规式所表示的集合,引入有穷自动机这个理论,正是为词法分析程

马克思原理 期末复习总结 篇4

1.世界观、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理论来源 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两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他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斯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第一次明确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说的关键。矛盾的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他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展。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的内容:其一,意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有一般到个别二者的矛盾运动。就是生产关系一定 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是世界的本源,即物的辩证发展过程。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9.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式。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是对生产力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问题。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18.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来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产关系的总和。收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英国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以及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英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法 昂利.圣西门 沙尔.傅立叶 英 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罗伯特.欧文)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动。其一,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义社会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量变,如此交替循环。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映经济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其二,在不2.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 1 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体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矛盾更为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继承现。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复杂。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主义史观和剩余价值学的限度、幅度和范围。1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说。10.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社会基本矛盾 3.物质与意识(相对的)(定义,性质,意识和本质,时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间和空间,运动和静止,意识能动性)第一,否定是物的自我否定 20.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即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人们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与我们的感觉而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第一章完)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性质)11.认识的本质和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2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两个本质)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意识的能动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脑中的主观映像,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22.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唯物主义。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在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的深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不断反复 以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至无穷)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在实践中发生,在实践中实现。12.实践对认识的作用 第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首先,必须尊第一,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部门之间的分配比 重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二,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三,实践是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三,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在实际的生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运动是标志一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活动中,生产同种商品的各个生产者,由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1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特点 于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不同,生产中实际意识的本质是正确发挥作用。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耗费的劳动时间也不一样。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23.商品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只觉和表象三种形式。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特点:直接性,具体,生动形象。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动力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运动的特殊状态。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的体力和脑力消耗。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24.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伸张行,特点是三维性。特点:抽象性、间接性、深刻。2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4.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1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种过剩是相对的。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条件性、无限性。(具体内容)26.垄断是竞争的对立物,因而垄断消灭了竞争 说明。内容:首先,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形成的,是作为自由竞争的对社会中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都不能立面产生的,但是,垄断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被推翻。其次,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5.事物的普遍联系。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条件性、有限性。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其特点为 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他27.经济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的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只能是对无限的物质世界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方原因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面、某一层次的认识,因而是有限的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而且其正确程度也是有限的。任何真理对认识对象为什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6.事物的永恒发展。的反映只能是相对正确的或者是近似性的 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呢?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15.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人文精神要求把人们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是一切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7.矛盾及其两个属性。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件所决定的。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1)一切从实际出发;(2)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学范畴。真理(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艰巨性和长期性的原因: 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性。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方式,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映。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划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来的。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宗教、哲学等。增值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地位和作16.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 的统一。用。1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过程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

上一篇:夏令营心得下一篇:乡抗旱救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