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的近义词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持久的近义词(精选8篇)

持久的近义词 篇1

基本解释

◎ 持久 chíjiǔ

(1) [protracted]∶长期对峙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资治通鉴》

持久战

(2) [lasting]∶维持长久;历久不变

持久和平

近义词

长期、历久、经久、漫长、良久、长久、悠久

反义词

速决、一时、短暂

英文翻译

1.lasting; enduring; durable; persistent; permanent; protracted; endurance

详细解释

维持长久;长期坚持。《吴子・料敌》:“厚其父母妻子,劝赏畏罚,此坚陈之士,可与持久。” 宋 曾巩 《熙宁转对疏》:“如是而用之以持久,资之以不息,则积其小者,必至於大。” 明 徐渭 《拟上府书》:“利於速战,不利於持久。” 张天翼 《欢迎会》:“台上那位英雄跟 强小国 的军队面对面楞着已经持久到了十来分钟。”

相关内容

用持久造句

但是,在变动汇率下,这种逆差不可能持久。

意大利的战争将成为一场艰苦的持久的战争。

没有正确的领导,群众的积极性就不可能持久。

这种朴素的两个粒子的局面,终于没有持久下去。

药物经皮下注射后吸收率均匀而缓慢,药效持久。

他那持久的力量中有一方面可以简单描述为诚恳。

她在英国人的生活中推行持久的社会和医疗改革。

法国和越南的军队进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围城战。

查理公爵为约克家族赢得的声望是相当深远持久的。

我们今天的工作就是要为明天持久的关系奠定基础。

恢复欧洲经济的各种计划,都是为了带来持久的繁荣。

虽然在1984年恢复了增长,但事实证明这是难以持久的。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使他们国家财政濒于破产的边缘。

我由于旷日持久地虚度光明而感到百无聊赖,身心虚弱。

总之,她的孤独的持久的、真正的爱情渗透所有的思想。

美国文学虽然显示了某些较持久的趋势,它并不是静止的。

我今天站在这里说话,我相信在我们的时代就能实现持久和平。

持久的近义词 篇2

“十二五”的节能目标能否完成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 全行业的节能目标能否实现一直为各方所关注, 这对于石油和化工行业下一步的节能工作来说至关重要。“如果按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来考核的话, ‘十二五’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节能指标已经基本完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节能与低碳发展处处长李永亮说。

李永亮所作出的结论也得到了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所提供数据的证实。在节能协会于9月17日发布的《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进展报告》中, 节能协会资深专家张觐桐对外强调, 如果按单位主营业务收入能耗计算, 仅“十二五”的前4年, 全行业就实现节能量14196.8万吨标煤, 完成了节能目标的146.9%, 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二五”节能目标。通过各行业产品的单位能耗降低, 2014年与2010年相比, 全行业实现节能9722.2万吨标煤, 也已超额完成“十二五”节能绝对量目标9666万吨标煤的节能任务。

张觐桐介绍说, 从石油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能耗来看, 2014年是376.7千克标煤/万元, 2010年是468.7千克标煤/万元。由468.7千克减去376.7千克所得的101千克再乘以1405626252万元 (全行业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 , 因此得出了节能量为14196.8万吨标准煤。

“以上的数据已经是实际发生的。另外, 通过对石油和化工行业内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原油加工、合成材料制造、化肥制造、化学农药、化学矿采选、有机化学品制造、无机化工原料制造、橡胶轮胎制造业等9个子行业产品的能耗降低情况分析, 除2014年原油加工单位综合能耗比上年上升了0.21%以外, 其他各子行业产品的单位能耗均有所降低, 因此, 2014年与2010年相比, 全行业实现节能9722.2万吨标准煤, 也提前完成了‘十二五’的节能目标。”张觐桐明确表示。

各方分析认为, 这一节能成绩的取得, 主要源于“十二五”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把节能减排工作摆在“调结构、转方式”的战略位置, 持续深入推进, 取得了显著成效, 从而为促进行业加快转型升级, 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 “十二五”以来, 行业能效水平显著提升。2014年, 全行业万元收入能耗为375千克标煤/吨, 同比下降0.1%, 其中化学工业为412千克标煤/吨, 同比下降2.7%。2014年, 乙烯综合能耗816.3千克标煤/吨, 同比下降2.3%;烧碱综合能耗374.1千克标煤/吨, 降幅2.3%;电石综合能耗1010.2千克标煤/吨, 下降3.1%;黄磷综合能耗3076.9千克标煤/吨, 下降3.2%, 纯碱综合能耗316.7千克标煤/吨, 下降1.6%。

其次, 节能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十二五”期间, 围绕“调结构、转方式”, 广大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联合攻关, 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能效水平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 研发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并在全行业广泛推广应用, 有力地促进了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如乙烯生产中的辐射炉管强化传热技术、氯碱组合式旋流干燥技术等, 不仅大幅降低了能源消耗, 而且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 提升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再次, 行业节能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石化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本、2013年本) 》等一系列产业政策, 强化了规划、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行业初步建立了能效领跑者发布制度, 连续四年向社会发布了相关重点产品能耗情况, 通过树立典型, 引导全行业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先后发布了36项涉及烧碱、尿素、聚氯乙烯等产品能耗限额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由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公布执行;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也初步建立, 有150多家重点企业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 节能效果显著。

然而, 有业内人士表示, 对于“十二五”节能目标, 国家考核的是单位工业增加值 (GDP) 能耗。而目前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距离完成目标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卢文新表示, 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二五”的节能目标是,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要比2010年降低16%。但全行业2014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1.7362吨标煤/万元, 比2010年的1.8826吨标煤/万元下降了7.8%, 离时序进度目标尚有差距。

《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进展报告》对全行业节能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结果也显示, 2014年的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了7.8%, 显然没有完成进度目标, 与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16%的目标相去甚远, 差距达到了8.2%。

张觐桐谈到, 要实现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6%的目标, 到2015年的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就必须达到1.5814千克标煤/万元才行。若按7%的速度增长, 到2015年, 全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应达到32090万元, “十二五”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绝对量目标则应该是9666万吨标准煤。“但是‘十二五’前四年, 按工业增加值能耗以定比计算, 全行业只完成了4665万吨标煤, 只是任务的46.2%。”张觐桐说。

李永亮也谈到, 就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目标的完成来说, 虽然到目前为止有一定的进展, 但是否完成还要看今年第四季度行业节能的后续情况, 尚需要在后面的几个月时间里继续做一些更有成效的工作。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完成情况不能尽如人意, 与化工行业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大宗、高能耗产品占比较大且产能过剩有直接关系。

“目前, 我国化工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高于美国和日本, 在化工行业平均技术水平和产品结构上与美国和日本还有一定的差距。近年来, 国内化工行业工业增加值率为27%左右, 即如果产值是100元的话, 国内工业增加值是27元。而美国和日本的工业增加值率则分别为52%和41%, 这样算下来我国化工行业工业增加值的能耗本身就比日美要高出不少。这一指标表明行业在结构节能方面还有较大的空间, 我国化工行业应该发展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 延伸产业价值链, 以提高石油和化学工业的精细化率和工业增加值率。”李永亮强调。

尽管“十二五”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节能目标实现起来颇有难度, 张觐桐、刘琼玉、王建东等专家却表示, 这一节能目标或许能“被完成”。他们的理由是, 企业和政府都希望能够完成目标, 均需要业绩, 因此在目前部分企业节能管理不到位、能源消耗数据统计并不规范的情况下, 最终上报的数据可能会皆大欢喜, 实现节能目标。也有一些业内人士告诉笔者, 因为完成情况都是由企业和各省自己来报, 所以这个节能目标有可能“说完成就完成了”。

石油和化工行业做好节能工作、实现节能目标的主体是企业。李忠铭等人坦言, 实际上国内很多企业的节能管理水平还比较低, 能源管理人员不足, 能源消耗数据统计不规范;节能服务机构 (包括技术专家队伍、服务水平、市场化机制等) 不健全, 还不能满足当前企业节能的迫切要求, 不少企业的节能工作也处于应付的状态。因此, 政府相关部门还需要进行深入调研, 制定、出台更加符合我国国情的节能管理政策和法规, 切实提高国内企业的节能工作水平。

张觐桐谈到, 目前企业节能工作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最重要的是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同, 企业节能工作的发展并不平衡。也就是说一部分企业, 特别是耗能少的企业对节能的重视程度不够, 他们往往以效益为中心, 总是考虑先把产品产量搞上去。而能耗高的企业对节能则比较重视。如合成氨、烧碱生产企业能源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60%~70%, 所以这样的企业一般比较重视节能。因为“不抓这个抓什么呀”, 但如果能耗只占成本的5%的企业, 自然就不会下大力气节能了。而这类企业占到全行业企业总量的30%左右, 对全行业节能目标的完成十分不利。

还有多少节能潜力可挖?

石化行业“十二五”的节能任务能否完成或许目前还不可知, 但有一点可以明确, 全行业的节能潜力是有的, 也有不少石化企业表示提前完成了“十二五”节能任务。而我国石化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高于美国和日本, 以及行业重点耗能产品能效领跑者评选中先进值与落后值的巨大差距, 也从另一角度印证了全行业在“十三五”的节能潜力。那么, 我们到底还有多少节能潜力可挖?这些节能潜力存在什么地方?哪种方式的节能潜力更大?又该如何挖掘这些潜力?笔者对此进行了调研。

可实现节能潜力——3000万吨标煤

连续4年参与行业重点耗能产品能效领跑者评先与发布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节能与低碳发展处处长李永亮明确告诉笔者, 从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的能效水平以及4年来的能效领跑者评选结果来看, 全行业还有3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潜力可挖。

李永亮介绍说:“通过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氨、甲醇等15个重点耗能产品的能效领跑者水平和行业平均水平的对比可以看出, 如果在今后几年内, 这15个品种的行业平均能效水平达到2014年度能效领跑者的水平, 则可以实现每年约3000万吨标煤的节能潜力, 这将是实实在在可以实现的节能潜力, 而且这还没有考虑能效领跑者水平不断进步的情况。”

“另外, 我国化工行业的工业增加值率为27%左右, 而美国和日本则分别为52%和41%, 导致我国化工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高于美国和日本。这说明我国在结构节能方面还有较大的空间。”李永亮说。

氯碱是高耗能行业之一。中国氯碱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张鑫谈到, “十三五”期间, 氯碱行业的节能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节能技术装备的支撑。随着我国烧碱行业装备的升级换代, “十三五”期间将全部采用离子膜电解槽, 并且有50%以上的电解槽在“十二五”末进行了膜极距改造。预计“十三五”期间膜极距改造还有一定的节能空间。

二是节能管理水平还有提升空间。“十二五”期间, 氯碱行业积极推进能效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企业积极开展烧碱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能效对标等工作。此外, 与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相比, 我国烧碱的运行管理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如在盐水精制指标控制、离子膜使用寿命和非计划停车次数等方面都有待改进。

三是由技术节能向系统节能转变。“十二五”期间, 氯碱行业积极推进建设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工作, 特别是“煤电盐化”一体化项目, 涉及的产业多、产品多, 能源管理更加复杂。

当前贡献最大——技术节能

任何行业的节能几乎都要依靠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和结构节能等几种方式来完成。多数专业人士表示, 在这几大节能方式中, 技术节能的贡献率最高、节能潜力也最大, 不仅在“十二五”的节能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十三五”期间也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了解, “十二五”期间, 石油和化工企业积极投入资金, 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其中, 炼油行业重点实施了炼油装置生产过程优化、公用工程能量系统优化等技改项目, 提高了炼油系统和炼化装置能效水平;乙烯行业重点实施了裂解炉、压缩机等关键设备的优化和改造;合成氨和氮肥企业积极开展气化技术优化改造、全低温变换工艺、低压低能耗氨合成技术、合成氨—尿素蒸汽自给等节能改造工程;纯碱行业重点推广新型变换气制碱技术;氯碱行业膜极距离子膜电解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 吨碱综合能耗大幅下降;炭黑行业积极开展余热发电技术改造, 提高了余热利用效率和质量。

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资深专家张觐桐介绍说, 他曾就国内的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和结构节能等的贡献率做过一个课题。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管理节能的贡献率比较高。那时候全行业的管理水平都不太高, 企业只要稍微加强管理就可以节约很多能源。但现在随着企业管理的加强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管理节能的贡献率已经越来越小, 从过去的30%~40%, 下降到了15%~18%;技术节能和结构节能的贡献率在逐渐增大, 而且技术节能占比越来越大, 已经超过40%, “十三五”期间技术节能仍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调查中, 一些专业人士也表示, 尽管技术节能的贡献率最大, 但也不能忽视其他节能方式所起的作用。

“要实现大规模的节能, 必须有技术创新。不过在没有产生重大的技术突破之前, 企业的节能工作也不能干等, 日常的管理节能还是必须做的, 毕竟革命性节能技术的出现可遇不可求。”河南金山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霍小永说。

河南金山化工是纯碱行业连续几年的能效领跑者, 他们在管理节能上最有效的做法是推行内部“节能技改投资多元化”管理体系, 相当于在企业里搞合同能源管理。以公司某车间实际为例, 车间针对原工艺运行的不足提出了优化方案, 车间主任组织员工对项目的预期效果、投资风险、具体实施等环节进行了客观分析, 达成共识后, 由员工自愿参与该项目投资, 并与公司签订项目投资与实施协议。该项目投资仅60万元, 半年节约成本242万元, 员工投资收益率高达50%。

“河南金山的这个管理机制很有特色, 极大激发了员工的主动性, 既让员工得到了实惠, 公司的生产成本也明显降低。”中国纯碱工业协会技术咨询部部长齐玉娥评价说。

有专业人士表示, 在期待革命性的节能技术出现之时, 不光是管理节能, 结构节能也必须更加重视。

山东华鲁恒升集团有限公司节能管理主任许立和告诉笔者, 他们已经超额完成了“十二五”的节能目标, 主要是通过结构节能来实现的。他们利用原有煤气化平台所产的合成气上马了耗能少的醋酸、己二酸、多元醇等产品, 通过调整产品结构, 在向下游延伸产业链的同时, 减少了能源的消耗。企业的产品能耗成本由原来单一尿素时的70%下降到现在的34%左右;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由原来的7吨标煤下降到现在的3.88吨标煤。每年投入1亿元左右的节能技改资金, 不断优化装置的煤、电、蒸汽的平衡利用, 合成氨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达到了1381千克标煤/吨的全国最好水平, 能源利用效率有了大幅度提高。

许立和还强调, 从节能潜力来说, 淘汰落后也有很大的潜力。比如现在有很多小化肥企业还在使用固定床造气, 成本太高, 节能效果也不好。所以落后的固定床必须淘汰, 无论是站在国家、地区, 还是行业的角度, 以先进的流化床替代固定床, 都是化肥企业的必由之路。对企业来说, 长痛不如短痛, 因为老旧设备的开开停停, 对节能十分不利。

要深入挖掘节能的潜力, 必须重视系统节能。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孙伟善谈到, 节能的关键是系统节能, 这一点应该引起全行业的重视。

中国石化南化连云港碱厂能源副高级主管孙维兵告诉笔者, 要了解未来有多少节能潜力可挖, 可以看目前工业设计的能耗理论值是多少, 企业实际的运行值是多少, 运行值和理论值之间的差距就是节能潜力。

“我举一个最常见的工业锅炉热效率的例子。工业锅炉热效率的理论值在89%~92%之间, 但我们在实际运行中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企业锅炉目前的热效率只有84%左右, 这是因为锅炉厂设计水平不高所致。我们想改进锅炉, 给锅炉厂提交了很多改进锅炉热效率的建议和具体的改进措施, 但锅炉厂都没有采纳。其实他们在设计锅炉的时候存在的缺陷我们都看得一清二楚, 锅炉厂即使有所改进也改不到要点上, 这其实影响了化工企业的节能。”孙维兵强调, “其实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 产品能源消耗首先是设计出来的, 如果要提高化工企业能源使用效率, 应该从源头改进产品的工艺技术流程, 从提高设计院的设计水平入手。”

陕西蒲城清洁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工程师何佳玮也认为, 系统节能潜力仍然有文章可做。比如锅炉生产9.8兆帕高压蒸汽, 气化、甲醇、MTO等装置产生中低压蒸汽, 等级较多。但由于目前部分装置没有满负荷运行, 副产蒸汽量不够, 只能通过高压蒸汽减温减压补充, 造成锅炉能耗较高。这就迫切需要优化工艺, 做好系统能源平衡。

中圣集团市场部经理曹兵表示, 在各种节能方式中, 从设计抓起的系统节能最合理。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 产品市场突然放大, 加上国内当时的人力成本优势, 凡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都有利润, 企业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如何扩大市场和扩产方面, 工程设计的收费是按照工程的总造价来收取的, 因此最初的产品工艺流程设计时并没有充分考虑节能或者是把节能作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来考虑。但是随着国内产品产能逐步过剩, 人力成本上升, 以前的优势正在慢慢褪去, 系统节能变得格外重要, 尤其是对于耗能占企业生产成本较大的行业或企业显得更为重要。研究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 从系统的角度考虑每个环节, 找到最具节能潜力的环节, 应用先进且经济上合理的技术解决关键的、不合理的耗能, 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永恒的话题。

曹兵还认为, 未来新建的企业需要系统节能, 改造的企业也需要诊断系统, 分析、发现并找出可节能的关键点。化工系统节能听起来是个庞大的工程, 但是仔细分析无非要考虑几个方面:首先考虑工艺的合理性, 工艺最优和具有前瞻性是最为核心的部分;其次要考虑动力源, 例如锅炉、压缩机、电机等核心耗能或产能设备;再次是能量传递过程节能, 合理的传输途径, 传输过程中的节能, 例如优异的绝热防腐工程等;最后是最优的效率, 保证原料使用合理, 转化率最佳等。“节能就是海绵中的水, 挤一挤总是有的。在国内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 合理节能是企业胜出的重要策略之一。”曹兵说。

进一步节能难点在哪儿?

目前, 资源环境约束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瓶颈。展望“十三五”, 我国不仅要实现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国际承诺低碳目标, 还有到2020年能源消费及煤炭消费总量的双控目标。但与此同时, 在新常态下, 外部经济下行的压力, 产能过剩的现实, 给全行业进一步的节能投入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再加上部分企业对节能认识不够、投入不足以及节能效益下降等因素, 给未来全行业的节能增加了不少难度。

一是企业节能存在诸多阻碍。

在面临不利外部环境的同时, 部分企业自身对节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也成为未来节能的难点。

江汉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李忠铭谈到, 未来行业节能的最大难点是节能措施的落实, 企业认识不足会影响到资金投入, 导致真正的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无法被采用。

张觐桐告诉笔者:“我们在企业调研时发现, 对于先进节能技术的推广, 肯定是节能服务公司比化工企业更着急, 因为推广技术对于前者来说是有效益的。但到了企业却不是这么回事, 有的企业不接待, 因为新技术很难马上见效。我们给企业做免费诊断时, 也曾带一些节能服务公司到企业去。由于是节能协会推荐的, 企业才肯接纳。‘十二五’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降低的任务虽然完成了, 但新技术推广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需要相关企业提高认识。”

一些化工企业也针对节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陕西陕焦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光明认为, 传统的熄焦方法采用喷水降温, 显热浪费较大。而干熄焦避免了这些缺点, 节能效果明显, 还有利于改善焦炭质量, 减少环境污染。陕焦化工也想进行干熄焦改造, 但干熄焦投资大, 需要1.5亿元, 目前企业经济效益不好, 主要难点在于资金缺乏。另外, 上干熄焦项目后, 污水处理成本增大。同时吨焦炭产生蒸汽500千克, 而目前企业锅炉蒸汽本身已有富余量, 但自发电上网面临政策障碍。他表示, 焦化企业的荒煤气带出热约占焦炉总输出热的36%, 余热回收利用潜力很大。但目前上升管余热利用技术还没有完全突破, 集中回收难度较大, 推广应用也较少。因此, 他呼吁发电上网政策倾斜, 而对于节能设施投资, 政府应给予一定补贴。

陕西陕化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企管处副处长刘水峰则表示, 企业需要的节能技术很多, 但目前一些技术良莠不齐, 不知道选择哪种效果更好、更成熟, 仅靠企业自己甄别, 成本较高, 工作量较大。他们准备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引用到余热发电改造, 但目前扶持政策不太清晰, 是鼓励节能服务单位还是使用企业?补贴能否到位?这些都是关键问题。

延长石油集团炼化公司天然气液化厂生产技术部副经理曹强强说, 天然气液化工艺需要大量冷剂换热, 但在乙烯、丙烷、异戊烷等混合制冷剂配备过程中存在放空现象, 能源浪费较多。怎么配?配多少?先配哪些?都需要技术突破。

二是行业节能面临外部压力。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近期强调, 在行业节能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 也要清醒地看到, 行业发展仍然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较弱、能源需求压力巨大等瓶颈。

首先, 传统产业及部分新兴产业产能普遍性过剩严重制约了行业节能目标的实现。在这些过剩产能中, 落后产能占相当大的比重, 直接拉低了全行业的节能水平。

其次, 能耗总量持续增长, 部分产品单耗出现反弹。201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总能耗约5.28亿吨标煤, 继2013年后再次突破5亿吨标煤, 行业能耗总量持续增长。与此同时, 2014年, 原油加工单位综合能耗65.08千克标油/吨, 同比上升0.21%, 这也是继2013年以来连续第二年呈现上升趋势。

石化联合会节能与低碳发展处处长李永亮分析认为, 目前全行业节能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结构问题。能耗总量增速较快, 而行业经济运行指标增速放缓, 是造成“十二五”期间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量下降缓慢的主因。比如最近几年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一直在8%~10%, 而“十一五”全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达20%。

同时, 李永亮指出, 由于先进、节能效果显著且易于推广的节能技术逐渐缺乏, 技术问题成为全行业未来节能面临的又一个突出问题, 也是“十三五”行业节能的最大难点。

“‘十一五’期间, 全行业在节能工作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由于投资回报期较短, 投入不大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所以企业的节能积极性较高, 很多好的节能技术也已在这一阶段实现了大范围推广。反观‘十二五’期间, 随着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进步和节能工作的深入, 量大面广、节能效果明显、投入产出比适中、操作条件宽松、管理难度较小、易于推广的节能技术逐渐变少, 甚至到达了一个瓶颈期。如果今后几年节能技术, 包括提高生产率的技术或更高效的工艺技术没有实现大的突破, 将来通过技术手段推动节能的力度就会逐渐减弱。”李永亮强调。

李永亮同时指出, 目前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也给行业节能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据石化联合会不完全统计, 目前已建、在建及规划中的煤化工项目中, 煤制天然气项目达1500亿立方米, 按1000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消耗2.2吨标煤计, 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 总能耗将达3.3亿吨标煤;煤制油项目规模在1500万吨, 1吨煤制油的能耗是4吨标煤, 预计总能耗将达6000万吨标煤;未来煤制烯烃规模将达1200万吨, 以生产1吨烯烃的能耗7吨标煤计, 未来又将有8400万吨标煤的能耗增量。几大新型煤化工的总能耗将达4亿多吨标煤, 若按70%的开工率计, 能耗也将达3亿多吨标煤。

“众所周知, 全行业2014年的能耗总量是5.28亿吨标煤, 如果将来再加上煤化工的能耗, 总能耗将大幅增加。如果煤化工按现在的势头发展的话, 对未来节能工作还是会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李永亮强调说。

节能协会专家张觐桐表示, 新常态对行业节能减排有利有弊。行业发展速度降下来了, 用能总量减少, 对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废水等减排是有利的, 但对节能是不利的。不利之处在于, 当年在高速发展之下, 企业装置的开工率和负荷较高;目前产能过剩, 企业开工不足, 装置负荷下降, 开开停停,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会随之上升。

三是未来节能还得啃硬骨头。

“十三五”期间, 全行业节能工作将面临比“十二五”更为艰难的外部环境——经济下行、能源价格下滑、产能过剩、企业开工不足, 效益低下。接下来, 节能工作到了要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

张觐桐谈到, “十三五”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至关重要。对于石油化工企业而言, 不能再一味地增加消耗, 要搞好结构调整, 调整好存量, 优化好增量, 减少能源消耗。同时, 国家也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企业的节能工作。

张觐桐建议, 要抓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措施, 从方方面面开展节能工作。比如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中, 石油和化工企业有近2000家, 估计能源消费量3亿~3.5亿吨标煤, 但此外还有2亿多吨标煤是由上万家中小化工企业消费的, 更要抓好这些企业的节能工作。

除此之外, 还要抓好结构调整, 实施结构节能。长期以来, 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快速增长主要靠铺摊子、上项目、高投入来支撑, 这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 相应带来了能源和原材料的高消耗和污染物的高排放。因此, 未来要进行的结构调整应该是多层面的, 既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装备结构、组织结构、原料结构调整, 也包括能源结构、企业资产结构等调整, 这是实现行业节能的一项重要措施。

当然, 技术节能仍是未来最有贡献率的节能方式。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卢文新表示, 未来行业节能的最大难点仍然是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在追求利润和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大部分企业的节能意识已经显著增强, 难点是如何开发一些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装备。在这方面, 国家可以为有潜力的创新技术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导向, 如可将科技计划向节能减排技术开发上倾斜, 为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的企业减免征税等。

持久的魅力 篇3

在这个国人期盼的奥运之年,全世界的体育健儿将汇聚在奥运竞技场上,尽显风流。

竞技岂止在竞技场上,投资理财何尝不是无形的竞技?尤其是近几年,千万大军勇当基民,争相为股市添火加柴,谁的基金赚钱多,谁的基金赚钱快,谁的基金赚钱稳,都成了大家议论得最多的热门话题。是啊,这年头,赚钱的基金遍地都是,要比拼的自然是谁能跻身“最赚钱”的行列。

本期的《封面文章》,我们将数百只基金当作奥运选手,按照股票型、混合型、指数型、债券型和封闭式等不同的项目类别,通过精密的数据统计来给它们做一番评判。与很多机构的基金评级不同的是,我们不仅比拼速度,挑选出一年里净值增长最快的“短跑王”,还比拼耐力,看看谁能在最近3年的比赛中成为“长跑冠军”。对于荣登领奖台的选手,我们分析和点评它们的成功之道;而对于那些重在参与的所有选手,我们也列出了它们在最近3年里的所有表现,成绩的进步和后退也是一目了然。希望这一份精心制作的成绩榜能有助您挑选到心仪的基金。

在奥运赛场上,成绩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运动员本身,还取决于裁判,而对投资理财来说,时间无疑是最好的裁判。我们或许并不值得为过去的一年里收益翻番而沾沾自喜,其实,耐力持久的稳定收益才能让我们的人生精彩更多。

如何构建高效持久的团队 篇4

一、文化准备

1、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不是喊在嘴上的口号,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不是放在文件柜里的白纸黑字。它是以下三个方面:一价值观,即你认为这件事情重要吗?二思想,即你是否时刻想着它?三行动,你是否按你信奉的原则行事?

企业文化是不断超越的精神,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人类创造过程。

关于企业文化有两种假说:

1、基因假说――文化是企业的基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是可以传承的。

2、选择假说――文化是一种选择,你可以自由选择成功的或失败的生活方式。

3、“第二生产力假说”――文化是第二生产力,科技影响着资源的使用效率,文化决定着资源的使用方向。

2、我们需要的文化和氛围

我们需要的文化和氛围-----信任和尊重

* 信任和尊重的文化和氛围

①信任并尊重每一个人是我们自始至终坚定不移的信念,是公司发展壮大的基础,我们坚信付出的信任和尊重回报的必然是责任心和使命感

②信任和尊重的文化和氛围让每一个干活的人或在某一位置上的人有绝对的权力;在明确的目标下,每一个人拥有最大限度的自由以自己的方式做事;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积极以创新的方式完成自己的使命。每一个人的潜能都得到挖掘和释放

③信任和尊重的文化氛围让每一个人都有高度的责任心,都有主人翁的心态,都对自己的工作承担责任

④信任和尊重的文化氛围需要好的风气和正气,需要员工有对的感觉,正气和对的感觉让人们对事情的判断、问题的解决变得简单和直接

我们需要的文化和氛围-----创新变革的勇气,挑战性的激情文化

* 创新变革的勇气,挑战性的激情文化

①永不满足,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不断追求高目标是我们前进和发展的动力②高目标不只是我们取得竞争优势战略的要求也是我们的信念

③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不断解决我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不断进步,超越自己是我们的追求,不断超越自己,我们就会超越所有的人

④鼓励尝试、创新,允许犯错误,愿意交学费

⑤适应环境的变化,追求高目标,需要我们有主动变革的勇气,欢迎、甚至热爱变革⑥使命般的激情,全身心的投入和努力使看似不可能的事成为可能,使高目标变为现实

⑦在不断创新、变革、挑战高目标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的专业水平、组织和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得到持续的提高和进步,企业的核心能力不断形成和加强

⑧将个人自觉融入企业发展过程中,在压力与挑战面前,始终保持工作的热情,勇于承担风险,不断探索新方法,学习,分享新知识与观念;能够从失败中学习,主动改变不

适应企业发展的环节和思维方式,具有灵活快速的应变能力。

我们需要的文化和氛围-----合作共赢

* 合作共赢的文化

①我们知道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人所在的团队,每一个公司,我们与合作者之间,大家的利益是一致的,大家的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大家休戚相关、荣辱与共,所以我们追求多赢和共同的成功

②精诚合作,互相支持,互相学习的感觉、氛围让我们能达成一个人或部分人不能达成的事业,让我们每一个人能感觉和体会到团队比自我强大

③只有通过团队精神和合作,我们才可能达成高目标,创造奇迹

④最好的实践共享使我们作为团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⑤虚拟组织是跨部门合作、交流、学习的好办法,它促进资源共享,促进最好的实践共享

⑥我们尽可能使我们的公司架构扁平,尽可能减少管理层级,尽可能让团队发挥作用⑦我们尽可能的奖励团队,通过奖励团队鼓励团队合作和团队精神

⑧团队精神、合作共赢需要我们有开放的心态,站的高看的远

我们需要的文化和氛围-----尊重员工发展的文化

* 重视员工发展的文化

①满意的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出发点和源动力

②我们希望员工感觉到理解和关怀,我们希望员工满意,我们知道每一个人其实更在乎发展:能力的提高、收入的增长、机会的增多,只有员工发展了,他才会满意,所以我们需要重视员工发展的文化

③我们重视员工发展,不是仅仅培训他,教他怎么做,告诉他怎么做,我们是要给他提供机会让他尝试,提供舞台让他施展,提供沃土让他成长,让他有机会努力,有机会学习,在努力和学习的过程中发展

④我们让员工满意,不是让所有的员工满意,我们重视员工的发展,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发展,只有那些认同和执行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人,愿意激情投入,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人才能得到发展,那些不认同企业核心价值观、没有责任心的人一定要让他离开

⑤我们尽可能自己培养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和领导人,尽可能为企业内部的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⑥我们希望每一个人都有危机感,都能感觉到非人际关系的工作压力,都能快速行动、持续进步

⑦我们希望员工能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希望员工在这里能有自豪感和成就感

①对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

②对核心价值观的偏执和执行。

③对违反核心价值观的人和事的零容忍。

④把不符合核心价值观的人清除出去,让我们拥有一支有共同信念的队伍。

⑤把核心价值观贯彻在每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把核心价值观溶化在每一个人的血液里。

⑥把核心价值观体现在战略思考,战略执行和期望的结果中,溶入公司的聚焦战略的管理体系和考核奖惩体系的所有行动中。

二、制度建设

制度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1、约束

2、规范

3、结构

三、团队精神建设

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我们崇尚竞争,竞争使我们不断超越自我,使我们不断面对挑战又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但我们所理解的竞争不是相互争斗中的两败俱伤,不是一定范围内的此消彼长;我们崇尚的是在竞争中走向双赢,我们提倡的是“竞合”。因此我们提倡富有竞争意味的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1、团队凝聚力的旗帜——共同愿景

2、团队前进的原动力——使命感

3、团队坚定的意志——信仰

4、团队的向心力——忠诚

5、团队成员的基本义务——责任

6、团队成员的执行力——服从

7、团结就是力量——相互协作

8、团队的利益高于一切——敢于牺牲

9、团队精神的黏合剂——沟通能力

10、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团队激励

四、机制建设

1、利益驱动机制

不是给他多少,而是帮他创造多少。

以坦诚、务实的风格,迅速激活一个新加入者的作业能力,这方面我们要做的首先是树立其信心,简化作业流程,明确作业概念,发现和管理目标客户。

2、快速发展机制

夯实基础期,建立管道期,事业启动期;目标客户,地级市,省会,大区;业务专员,片区经理,区域经理,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发展脉络,并随时检验自己所处的阶段,作出有效的行为调整。公司在这方面极力配合,敢于交学费。

3、分级培训机制

形成有序的阶梯培训方案,体现针对性,编写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培训应包括思想培

训,素质培训,技能培训,情感培训,和角色塑造培训等。

4强劲激励机制

强调高压强,快节奏,紧迫感,激情活泼,紧张有序。强调责任感,荣辱观。

激情,不是狂喊乱叫,不是装疯卖傻,而是由内在强大的精神力表现出来的强大的感染力。

5、亲情家园机制

体现亲情关怀。

(1)我们是利益共同体;

(2)我们是信仰共同体;

(3)我们是势力共同体;

(4)我们是理想共同体;

(5)我们是道德共同体;

(6)我们是发展共同体;

(7)我们是意义共同体。

使团体的发展迅速转化为组织的壮大;使组织的壮大迅速反馈到个人的发展。我们不但工作,连生活都是相互依存的。

6、意义赋予机制

《论持久战》的读书笔记 篇5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败。”毛泽东正是从敌我双方分析论证。“持久战”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胜利”,毛泽东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所以要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日。

毛泽东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社会形态、双方战争的性质、战争要素的强弱状况、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否,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从而有利地批判了当时国内存在的速胜论与亡国论,为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他还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必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为了实现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毛泽东还提出一套具体的战略方针。这就是在第一和第二阶段中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第三阶段中,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

有人说,这是当代的《孙子兵法》。也有人说,这是中国的《战争论》。毛泽东的特色,是以弱胜强。这是军事上最难做到、又是军事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具体而言,“《论持久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两个首次。”一是首次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二是首次提出开辟敌后战场。由此,“形成了一种犬牙交错的战争。”国民党正规军大步退却时,我们依然在敌占区的每一个角落,拖住敌人的脚步,靠的就是游击战,全民皆兵!这是个奇迹。奇迹的创造,得益于信任群众、广泛发动群众,这正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

毛泽东这一伟大创新与应用在世界史上有独特的地位。《论持久战》的思想也会一辈辈传承下去,一次次散发魅力。《论持久战》及一系列抗战时期的毛泽东著作,无疑正是战胜侵略者、推动那个时代前进的思想伟力。分析完《论持久战》,我感触很多。其实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持久战呢?无论是谁,都不可能经历一帆风顺的一生,也不太会有注定失败的一生,成功的取得往往需要经受过无数困难与挫折的洗礼,不可能不废吹灰之力就能享受幸福的生活。但是,只要你有毅力,不怕失败,不怕挑战,成功近在咫尺。

激发孩子持久的学习动力心得体会 篇6

10月29日,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专家来我校作《激发孩子持久的学习动力》专题讲座。我校全体学生家长现场聆听了这场生动的报告会。作为一名教师,我怀一颗期待的心抽空去听了讲座。

专家的报告重点关注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针对家庭教育中出现的种种现实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问题孩子多数出自问题家庭,让差生转变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孩子找到自信。她说:“对于孩子,你说他是龙,他就腾飞;你说他是猪,他就只能趴在地上。”从这里可以悟出一个道理,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打开自信之门,给孩子赢的机会。)对于此,钱老师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适度夸大孩子的优点,缩小孩子的缺点,为孩子描绘美好前景,帮助孩子制订学习计划,制定孩子能达到的目标。孩子出了问题不要简单粗暴的处理,一定要找到孩子问题的根源,批评只能打击孩子的自信,家庭的不安定只会动摇孩子的信心。当孩子成功时要帮助他找方法,孩子失败了也要帮助他找原因。她说:“误人子弟可恨,误自己的孩子就是可悲。”她劝告家长要紧紧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认真学习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她还举了邓亚萍从1米50到世界冠军;从兵兵女皇到共和国最年轻的厅级干部的故事;说明邓亚萍的成功离不开家人的鼓励。

打开孩子梦想之门,让孩子找到学习的理由。要让孩子懂得要为荣誉而学习——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钱老师引用了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小时候的一段故事。赖斯出生在种族隔离制盛行的阿拉巴马州伯明翰。一次,小赖斯和父亲一道去白宫参观,看着一家家人进去了,他们却被卫兵挡在门外,只因为他们是黑人。小赖斯用不服气的眼神盯着白宫的大门,说:“总有一天,我要成为这里的主人!”赖斯的父亲说了一句:“好样的,孩子!但是要实现梦想,就得需要加倍的的努力。”后来当赖斯成功之后,记着问她成功的秘诀,赖斯回答说:“我没有什么秘诀,我只是比别人多付出八倍的辛劳!”因此,钱老师指出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学习,要让孩子向着梦想的方向努力奋斗。她还讲了一段父与子之间感人的故事。一位家境并不富裕的父亲带着他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去北京参观了清华、北大两所著名学府,坐在北大的湖边,父亲对儿子说:“儿子,你希望将来考进这所学校吗?”孩子说:“想啊!”父亲对孩子说:“那你一定要加倍努力,实现你的理想!”孩子点了点头。在回家的火车上,孩子无意中发现了父亲的医院诊断书——癌症晚期。孩子的精神受到非常沉重的打击,对父亲说:“爸,我不读书了,我要把钱用来给你治病!”父亲生气了,说:“我不想告诉你这件事,就是为了让你安心的读书,希望你能考上你理想的学校!”在父亲临终时,紧紧拉住儿子的手,用尽生命中的最后一口气对儿子说:“孩子,一定要考上重点大学!”当儿子接到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长跪在父亲的坟前,泪流满面:“爸,我终于考实现我的梦想了!”讲完这个故事,钱老师流泪了;听完这个故事,所有人无不为之动容;留给所有人,不会仅仅是一时的感动而是更多的是思考!

打开孩子习惯之门,让孩子学会感恩。生活、学习中的不良习惯会影响孩子日后成才。家长良好的习惯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习惯的形成源自不断地重复。钱老师指出了几个让大家很容易忽视又确实存在的现象:孩子在读书的时候,家长是不是在一旁看电视?孩子在完成作业的时候,家长是不是还在“酣战麻城”?常言说,“养子不教如养虫(寄生虫),养女不教如养猪(任人宰割)。”如果孩子的鞋子乱扔乱放,你应该对孩子说:“你能让你的鞋子排好队吗?”如果家里有了好吃的东西,你应该对孩子说:“可以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先尝尝吗?”一定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家人、感恩老师、感恩社会。在学校,不要等到临毕业才知道老师的苦心,才知道多么的不舍离开校园;在家里,不要等到父母头发花白、牙已掉光,才懂得父母的含辛茹苦。

此外专家强调了孩子兴趣的重要性,(打开兴趣之门,让孩子爱上学习)她语重心长地告诫在座的家长,停一停匆忙的脚步,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用我们的耳朵去倾听、用我们的心灵感应,我们的孩子的兴趣。小心地呵护,耐心地引导。因为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最后,专家还说:孩子的阅读能力与其综合素质的形成有密切相关。其实,松山湖中心小学也在一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一直坚持的“美文诵读”、“读书节”和开展书香家庭评比活动,无一不是在向提高我们孩子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方向而努力。而作为孩子最亲的人--父母,我们可有陪孩子一起阅读过他们喜欢的课外书?和他们分享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跟他们一同探讨书中的人生哲理?钱老师的话留给家长们的是更多的行动空间!

帮助学生获得深入持久的历史理解 篇7

一、学生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 不能将试题信息正确对接所学知识

例1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哥伦布传》 (美·莫里森著) 中叙述道:在欧洲大陆上岸的时候, 哥伦布带着的是由骡子驮着的……“印度”纪念品, 还有几名健壮的印第安俘虏作“标本”。材料中的“印度”纪念品有 ()

A.象牙、宝石B.茶叶、陶瓷

C.别针、镜子D.玉米、马铃薯

答题时有一部分学生错选为“A”。如果直接问: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在哪里? (美洲) 从美洲传到欧洲的物种有哪些? (烟草、玉米、可可和马铃薯等作物) 这样拆开来问答, 学生还是清楚的, 可一旦放到试题情境中, 一部分学生就糊涂了。他们不能根据试题创设的新情境, 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 迅速将“哥伦布”“印第安”“印度”等信息与相关知识内容建立起准确而有效的联系。这类现象在高三历史学习中还是挺常见的。经常有学生在考后分析原因时说, 某个知识点考试时忘记了, 一时想不起来。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这部分学生在平时学习历史的过程中, 更多看到的只是一个个孤立、零碎的知识点。事实上, 历史学习过程中能力的高低以及更多的高考区分度, 体现在学生是否掌握历史学科特有的逻辑分析能力, 并按时间顺序、按历史学科几大要素来掌握历史知识、解释逻辑关系。

(二) 对历史知识、历史概念理解有偏差

例2 (2013年浙江省高考文综调研卷第15题) “上 (唐太宗) 谓侍臣曰:‘薛延陀倔强漠北, 今御之止有二策:苟非发兵殄灭之, 则与之婚姻以抚之耳。二者何从?’房玄龄对曰:‘中国新定, 兵凶战危, 臣以为和亲便。’上曰:‘然, 朕为民父母, 苟可利之, 何爱一女?’”此段材料反映了唐太宗 ()

A.“存百姓”的思想

B.虚怀纳谏的胸襟

C.“战而后和”的策略

D.文德治国的思想

做该题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了“B”, 从中主要暴露出两方面问题。一是学生对一些知识的理解不够准确。如该题B选项就涉及对“纳谏”含义的理解。纳谏是指接受规劝, 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由此审读材料, 显然, 唐太宗只是在君臣讨论问题时认同房玄龄的主张, 并非纳谏。二是学生没有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材料, 尤其是没能抓住材料中“朕为民父母, 苟可利之, 何爱一女”这一核心落脚点。

(三) 纠结于历史的细枝末节, 没有把历史事件放置于更宏大的阶段中去考察

例3 (2013年浙江省高考文综调研卷第20题) 在一次中央会议上, 周恩来说:“原想再关一年的门, 现在看来是关不了的!”毛泽东赞同地说:“关门关不住, 不能关, 而且必须走出去。”“缓和局势、和平共处, 本是我们的口号, 现在艾登 (英国外交大臣) 、尼赫鲁都说了, 形势大变了, 我们应与一切愿与我建立关系的国家建立工作。”可以从中获取的信息有 ()

(1) 新中国决定以真正的不结盟作为自己的外交政策

(2) 新中国开始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

(3) 新中国开始以主动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

(4)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这道题学生做错, 问题主要集中在三点:一是对课文内容不熟悉, 知识之间混淆, 如新中国什么时候起以真正的不结盟作为自己的外交政策?二是对核心知识一知半解, 如“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的内涵是什么?三是知识结构不完整、不清晰, 对历史的阶段特征不明确。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区别于其他历史时期的标志性事件, 学生如果对历史阶段没区分、对重大历史事件不敏感, 可以想象他对历史的把握也是不确切的。

(四) 没有读懂材料和问题

例4 (2012年浙江卷第39题) (1) 中华民国建立时, 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 世界上的共和国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 (2) 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 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 (材料略) , 并综合所学知识, 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 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 (3) 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 结合所学知识, 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这道试题考查的是学生高层次的历史思维能力, 包括史料的阅读、分析、理解和处理的能力, 也包括对所设问题的理解力。首先, 学生需要学会批判性地阅读材料, 需要对每一条材料进行批判性的阅读, 关注每条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及揭示的观点与立场。其次, 学生需要具备从整体上分析、把握全部材料 (包括问题) 的能力, 并考虑为什么提供了这一则材料, 其目的是什么。学生唯有整体上阅读材料, 理解和分析所有材料 (包括问题) 之间的联系, 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逻辑组织材料, 以恰当的方式表达。

(五) 随意放大或缩小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范围

例5 (2012年浙江卷第17题) 1862年6月26日, 《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对于选择D项的学生而言, 错在放大了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范围。历史学科的思维方式是强调要用材料、史实说话, 否则, 思维就没有了根基和起点。学生在做材料型选择题时, 容易放大或缩小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范围, 该类题型解答的关键之一是用材料说话, 尊重材料, 不可随意发挥。2013年浙江省高考文综调研卷中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类似的要求, 如“可以从中获取的信息有”“由此可见”“此段材料反映了”“这种现象可以说明”“这句话表明了”等。

综上, 学生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地体现在:历史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相对孤立、支离和隔膜, 因此也是脆弱的, 易忘的;学过的知识用不上, 在知识间或知识与情境材料间建立不起有效联系;学生提炼新材料的信息并运用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较弱。

二、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加强自身对历史的理解

教师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容易想当然。一是对学生学习历史情况的想当然。如进入高三第二学期, 有的教师会觉得一些知识已经在第一轮复习中讲得很仔细、很透彻了, 学生应该已经落实和掌握;又如教师对于一些历史问题, 会觉得其非常简单, 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 可事实也许并非如此。二是对历史本身的想当然。可能是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 或是知识更新不够, 又或是存在思维定势, 有的教师觉着历史就应该是这样, 可事实也许并非如此。如提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对外开放, 我们一般会得出以下结论:近代中国是被迫开放, 1978年以后的中国是主动开放。事实上, 近代中国对外开放有“约开商埠”和“自开商埠”两种。前者是自《中英南京条约》开始, 清政府根据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规定, 相继开放的通商口岸。“约开商埠”是西方资本主义损害中国主权, 并对中国进行全面侵略的桥头堡。1898年, 清政府电谕各封疆大吏:“现当海禁洞开, 强邻环伺, 欲图商务流通, 隐杜觊觑, 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宣布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为自开商埠, 对外开放, 不久又宣布秦皇岛为自开口岸。此举意在振兴商务, 扩充利源, 并欲挽回利权, 抵御侵略。

可见, 高三历史教师要做足功课, 加强专业阅读, 在此基础上对史学研究新动态有高度的敏感和领悟, 从而对史实、历史概念有一个相对深入正确的理解, 从更深层次地把握历史发展中的事实逻辑和历史逻辑, 开阔自身的学科视野, 进而运用于教学。

三、帮助学生获得历史理解的基本策略

(一) 了解学生历史理解的难点, 尽量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历史的理解需要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积累和升华。如为什么说牛耕技术和铁制农具的采用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学生对这一问题缺乏相关的生活体验。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思考:在此之前人们是怎么耕地的?耕者用手把着耒耜的柄, 用脚踏着刃部, 把锋刃刺入土中, 向外挑拨, 才能把一块土掘起。耕者需要掘一块, 退一步。这种后退间歇的耕地方法, 用力多效果差。春秋战国之交, 铁农具的出现及牛耕技术的使用, 耕地变为连续向前, 用力少效果好。正是由于铁犁牛耕的出现和使用, 使大批荒地的开垦成为可能, 也使小农户个体经营的农业经营方式成为可能。战国时期在木犁铧上套上了V形铁刃, 俗称铁口犁。《汉书·食货志》云:“赵过用耦犁, 二牛三人。”操作方法是一人牵牛, 一人掌犁辕以调节耕地深浅, 一人扶犁。这种犁犁铧较大, 增加了犁壁, 深耕和翻土、培垄一次进行。从画像石图及陪葬的牛犁、冥器看, 从西汉晚期起, 二牛三人的耕作方法已逐渐为一人扶犁并驶二牛的方法所取代。东汉时, 出现了操纵更灵便的短辕一牛挽犁。这种短辕一牛挽犁的出现, 是跟犁铧的改良相联结的。东汉时, 已经大量使用全铁制犁铧, 它与从前的V形犁相比, 刃端角度已日趋缩短, 起土省力, 还能够深耕。西汉赵过还作耧车。据东汉崔寔《政论》记载, 耧车由三只耧脚组成, 即三脚耧, 下有三个开沟器, 播种时, 用一头牛拉着耧车, 耧脚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播种, 同时进行覆盖和镇压, 一举数得, 省时省力, 故其效率可以达到“日种一顷”。

这样进行复习教学, 能使学生对“耕作技术的进步”这一核心知识有相对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史实, 在理解的层次上进行思考, 从而提高思维品质, 养成历史的思维习惯。

(二) 围绕核心知识、重要概念展开复习教学

在把握“教学指导意见”和考纲要求的基础上, 围绕核心知识、重要概念展开复习教学。历史概念不能生硬地灌输给学生, 只有将历史概念放在生动活泼的、有思考性的史实中, 通过从具体到抽象的逻辑路径, 对核心概念展开有意义深层次的探究, 历史概念才能成为理解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基础, 才有可能实现知识的迁移。

1. 明晰历史的来龙去脉

围绕历史概念, 以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为载体, 通过分析前因后果、相互关系, 在把握历史发展线索和史实的过程中, 领会历史概念的本质, 掌握历史思维方法。学生能对历史事件进行合理、恰当解释的背后, 往往涉及如下一些问题:为什么会这样?用什么来说明此类事件或行动?它与什么相联系?它是怎样起作用的?教师要选择、运用相对可靠的史料, 引导学生追根溯源, 按历史学科特有的逻辑, 以时间为线索, 考察历史的宏大线条, 追考历史的细节。如《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课, 围绕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核心知识, 教师可引导学生考察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贸易状况以及二战的历史, 师生一起归拢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的原因与条件。 (1) 历史原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经济与货币混乱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各国之间形成了一种共识, 即稳定的货币关系有助于世界贸易的扩展和持久的和平安全。 (2) 二战中形成的合作精神。在这场战争中并肩作战的国家间结成的政治军事同盟有助于彼此的妥协, 各国也意识到明确的计划有助于结束战争。 (3) 有识之士的推动与努力。 (4) 美国实力的空前强大。可见, 要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需要追溯它的历史渊源。只有明晰核心事件的来龙去脉, 才能为学生理解核心知识做好足够的铺垫, 学生也才能逐渐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合理性。

2. 在比较中理解

教师可基于史实, 立足教材, 建立“小切口”的比较话题。如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 须帮助学生厘清几个制度上的概念。政体有两种划分: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 分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 分议会制、总统制等。共和制是指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其区别于君主政体, 而且是作为君主政体的对立面而存在的。联邦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 (如州) 结合而成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联邦共和制下, 各州有各自独立的宪法、法院, 但统一由联邦政府管理。总统共和制是指以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由总统直接领导政府, 政府不对议会负责而对总统负责的国家政体形式。又如“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通过阅读“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部分法律条文, 既可与美国1787年宪法比较, 又要区别于政治课上所学的法国政体, 今天的法国政体是在1958年通过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基础上修改制定的。

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典型材料, 依据历史事件的联系性、区别性来求同或存异, 力求客观、合理、实事求是地进行比较认识。如《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围绕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这三大国际区域集团, 如何看待它们各自的典型性?教师可提供《欧洲联盟条约》、《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茂物宣言》、1995年《大阪行动议程》以及一些学者的研究文章, 师生一起探寻三大区域集团在经济合作原则、运作方式上的各自特点, 进而认识区域集团内部的关系和作用以及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3. 长时段、宽范围、多角度看历史事件

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考察, 一方面需要长时段纵向观照, 强调前后之间的相互联系、具体事情的前因后果, 还需用全球史眼光考察, 关注大范围的区域间事件间的彼此横向联系, 要将历史事件或概念纳入某一历史时期整体思考, 使视角更开阔, 也更易获得相对全面完整的理解。如《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课, 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全球史视角下的两个世界, 看到二战结束后国际政治局势的一个重要变化———冷战。苏联最后拒绝参加“基金”和世界银行, 这使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调节范围主要限于资本主义国家;就在美英等国签署关贸总协定协商降低关税的时候, 美国对苏联展开了经济封锁, 因此, 关贸总协定下建立的是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贸易体系。

多视角、思辨性地认识历史、评价历史, 对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思维走向成熟大有裨益。学生常常会思考如下一些问题:站在谁的立场?需要阐明哪些观点?证据是否充分合理?观点的利弊是什么?可信度和局限性如何?这样的深度思考, 有助于学生反思自身思维中的盲点或疏忽。

(三) 引领学生学会阅读教材

教材是高考与教学的交汇点。在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要充分用好教材, 强化学生看书过程中的问题意识, 使学生学会看书, 学会整理, 学会追问。

1. 从教材编者的视角去理解文本

厘清教材叙述的逻辑关系, 领会编者用意。如《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纸的发明”一目中, 教材上写道:人们现在一般认为“蔡侯纸”并不是最早的纸;这些残纸文书的发现表明, 可能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公元8世纪, 阿拉伯人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 之后, 造纸术传往欧洲。“一般”“可能”两词说明学界对此还有不同的声音, 体现了编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同样, 在造纸术的西传中, 教材上的造句也极其谨慎。在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 造纸术是最早传播到其他国家的。公元751年, 唐朝大将高仙芝率军与大食将军沙利的军队会战于中亚重镇怛逻斯。激战中, 由于唐军中的西域军队发生叛乱, 唐军战败。之后, 唐军中的部分造纸工匠被阿拉伯军队俘虏。沙利将这些工匠带到中亚重镇撒马尔罕, 让他们传授造纸技术, 并建立了阿拉伯帝国第一个生产麻纸的造纸厂。从此, 撒马尔罕成为阿拉伯人的造纸中心。随后, 源自中国的造纸术随着阿拉伯大军迅速传到叙利亚、埃及、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地。可见, 高三历史复习教学应学会运用研究成果来解读教材, 理解文本。同样, 还要重视课文中的插图以及课后的“材料阅读与思考”, 有选择地阅读“资料卡片”“知识链接”, 有重点地思考“学习思考”, 领会教材这样编写设计的意图。

2. 在结论处追问

教学不是让学生去背诵教材上的结论。如果教师靠宣讲、学生靠记忆来完成对历史意义的认识, 这样的认识并不能提升学生的历史意识, 其教育价值也不大。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反思不同的理解, 对已经形成的历史结论、历史现象、阶段特征、相关材料等多问几个“为什么”“还有什么”, 学会思考、理解、追问。如民国初年, 民族工业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 为什么是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大部门发展最快?与一战这一国际背景相联系, 进行分析, 学生就容易理解了。这样既避免了对这一知识的硬记, 又进一步理解了一战对中国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这样的例子很多, 如为什么说浦东的开发开放, 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经常引导学生学思结合, 能够使学生从历史事实中求得对新意义或新价值的认识, 获得习史明智的体验。

3. 善于思考, 敢于质疑, 不盲从于教材

历史学科培养创新能力重在思辨, 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理性的独立思考, 使学生在理解历史的基础上感受对历史质疑的力量。如《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一课中, 教材就毕升创造的活字印刷技术, 列出其优点:“节省了雕版的费用, 提高了印制效率, 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对此, 我们可作进一步的思考:事实上, 直到明清时期, 还是以雕版印刷为主。为什么?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果从技术角度看, 中国活字印刷术还有什么不足?结合谷登堡发明的印刷机, 还是从技术角度看, 为什么活字印刷在欧洲却能获得推广呢?

(四) 重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与对话的展开

持久妆容的化妆伎俩 篇8

粉底粉底如果能够持久,脸上的彩妆自然不会变“乱”。要保持妆容持久,粉底一定要加上蜜粉来定妆。不论你是不太容易出油的中性肤质还是四季都出油糊妆的超油性肤质,无油脂粉底都能让你的皮肤在夏日里自由呼吸,令妆容更服贴,持久。

方法:打完粉底后,利用粉扑沾取蜜粉轻按全脸;再用干净的蜜粉刷,刷去余粉,即使脸上出现浮粉、出油,也不会太明显。

眼影过多的眼影(或其他化妆品)是造成脱妆的主要原因。为了避免脱妆、浮粉,眼影的用量要控制得宜。另外,眼影的粉末越细致,就越容易贴合眼部肌肤,也就越不容易脱妆。

方法:①选择与肤色相近的眼影颜色作底色,打上眼窝。这样,不只是眼妆更干净,眼影的颜色衬得更明显,且不易脱妆;②用海绵棒沾取眼影粉,先在手背上调节用粉量,这样可使眼影打得更均匀;③选择你喜欢的眼影颜色,叠搽在整个眼窝;④利用较细的海绵棒(或笔刷前端)蘸取深色眼影,加强在靠近睫毛根部的眼褶处。

眼线想要避免眼线晕开时成熊猫眼圈的尴尬,掌握以下三个小贴士,绝对万无一失:①选择防水性的眼线笔(液);②尽量将眼线画在睫毛根部,像是填满睫毛间空隙般,一截一截仔细描绘;③眼线笔描绘完再叠搽上眼线液。

方法:先以眼线笔顺着眼头至眼尾,细细地画一道眼线打底;再以眼线液顺着刚才所画眼线笔的线条,画出一道重叠的眼线,无论是眼线笔或是眼线液,都不容易晕开。

眉毛眉毛是平衡五官的关键,眉毛脱妆了,脸看起来就怪怪的。利用眉笔描绘出眉毛轮廓,再刷上眉粉加强眉型,最好将眉型、眉笔(粉)颜色及眉毛的流向固定,眉毛就不易脱落了。

方法:①用眉笔沿眉毛上侧仔细描出眉型轮廓;②顺着眉毛下侧弧度,从眉头到眉尾一点点地描绘修整,画出比较自然的眉毛;③选择和眉笔颜色相近的眉粉,从眉头约四分之一处,往眉尾画上完整的眉型;④利用眉刷将眉毛的线条晕开,除了刷落多余的眉粉,也让眉型更柔和自然;⑤最后刷上眉胶或透明睫毛膏,使眉毛不容易晕开。

睫毛膏防止睫毛膏晕染到眼周,最直接的方法是选择有防水效果或持久效果的睫毛膏。另外,搽睫毛膏时应避免一次涂得太多,薄薄的一层均匀地刷上睫毛,不仅看起来根根分明,而且不容易出现晕染的尴尬。

方法:①将面纸对折,用沾取了睫毛膏的刷头在面纸上拭去多余的睫毛膏;②从上睫毛的下侧,像是要将睫毛往上提般,由根部往前刷去;③利用睫毛梳将纠结的睫毛膏梳开。

口红最经不过持久考验的是口红。上口红前,先以遮瑕膏(粉底)遮盖住唇周,除了让口红更显色外,也不要出现只剩唇周一圈脏污色素的尴尬。上完口红后扑蜜粉定妆,再搽一层口红,持久程度更强。

上一篇: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下一篇:创建无烟医疗卫生单位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