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的三个注意点

2024-1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考场作文的三个注意点(通用7篇)

考场作文的三个注意点 篇1

一、拿到作文先审题

1、审类别(认真分析题目属于哪一类文章。)

2、审范围(看看题中是否有时间范围、地点范围和内容范围。)

3、审题眼(题眼也就是关键词,抓住重点词,也就是抓住了文章的重点。)

4、审中心(根据自己的材料确定要文章表达的中心。)

二、利益技巧

1、抓住“正确”不放松(文章要表达的`意思不可围绕个人的片面认识及偏激和消极。)

2、纵向开掘求“深刻”

3、人无我有,求新颖

三、选材

1、材料的真实性(就算假也要写真。)

2、材料要不典型,要不新鲜(考场作文如果可以用写过的内容切题会更好。)

可用方式:

1、锻造开头,开门见山。

2、结构谋划,别具匠心。

3、锤炼语言,彰显文采。

4、结尾点题,珠联璧合。

5、巧拟题目,以名惊人。

6、详略分明,反复修改。(考试时建议在脑袋里直接修改。)

考场作文的三个注意点 篇2

关键词:考场作文,写作技巧,作文语言

谁都希望别人喜欢看自己写的文章, 这是常理。对于即将步入考场的学生, 谁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高分, 这也是常理。那么, 怎样才能写出别人喜欢看的文章, 怎样才能抓住阅卷老师的眼得高分呢?

一、要有真情实感

古语云:“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夫缀文者, 情动而辞发。”它道出了情感对文章写作的重要意义。

什么是写作?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得好:“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 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 没有丝毫的隐瞒, 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

可见, 只有在作文时把读者当成知心朋友, 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 还有想到的一股脑儿告诉读者, 他们才会感到真诚、亲切可信, 才会在阅读你的文章的同时, 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文章具有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譬如, 我们读《背影》, 语言是那样的朴实无华, 使我们几次跟作者一起流泪, 或感激或伤怀或怀念, 而且读了还想再读。这是因为作者把一位真实的父亲展现在我们面前, 毫不保留地把作者当时的情感传输给读者的缘故。

如果在作文时把所见所闻夸大其实, 甚至无中生有, 编成虚假的故事, 或者抒发情感言不由衷, 抑或躲躲闪闪, 装腔作势, 那么, 读者会觉察到这位作者不实在, 认为你欺骗了他们。如果是这样, 尽管你绞尽脑汁使用了多么华丽的辞藻, 多么娴熟的技巧, 多么别致的情节, 也照样打动不了读者。因为读者主要时通过读你的文章与你交流思想。既然你没有诚意, 谁还愿意往下看呢?

要写出真情实感, 就要创设情感氛围。“氛围”是指周围的气氛和情调。作文中的氛围师指笼罩着文章的一种韵味、一种情调, 是弥漫在字里行间的文气。这种氛围的创设, 可以给文章蒙上一层特殊的面纱, 给读者以品味、咀嚼的空间, 赢得心灵的共鸣。情感是文章的生命, 如何创设文章的情感氛围呢?

第一, 环境渲染法。

作文要感人, 离不开情感的铺设和渲染。有个同学在《窗外有棵紫藤树》中写道:窗外有一棵紫藤, 由于姥姥的精心照料, 已经枝繁叶茂, 把一大片绿阴映在窗上。起风了, 弯曲的枝条摆动腰身, 带来阵阵清爽;下雨了, 片片叶子抖落着水珠, 雨水顺着藤条滑落;太阳出来了, 丝丝缕缕的光穿透了枝叶, 树叶亮晶晶的, 让人赏心悦目……即使不开窗的时候, 也能嗅到缕缕清香……情因景生, 景随情变, 情景交融, 把自己对紫藤树的喜爱跃然纸上, 让读者也接受感染和熏陶。运用环境创设情感氛围, 还可以烘托人物心灵, 预示主人公命运, 也可以预示事态的发展趋势, 升华文章的主题。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 鲁迅的《社戏》,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都为我们提供了环境与创设情感氛围的典范。

第二, 细节描写法。

朱自清的《背影》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因为它写出了异常真挚的亲子之爱。文章选择了父亲“买橘子”这一细节, 对父亲的背影作了细腻的描述:那肥胖的身躯, 穿着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 步履艰难, 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特别是对父亲一连串的动作描写, 营造了厚实的情感氛围, 催人泪下, 也寄托了儿子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第三, 心灵独白法。

心灵独白法是塑造人物、抒发情感的手法之一。利用人物内心世界的活动很容易营造浓郁的氛围, 并且这种氛围一旦形成, 会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产生强烈的共鸣。唐敏的《心中的鹰》起笔惊人:“我再也看不见飞翔的鹰了”石破天惊, 悬念顿生;结尾“我再也没有见到过飞翔的鹰”, 这种心灵的独白, 使文章笼罩了一种惆怅和遗憾的情调, 对鹰表示了深深的怀念和崇敬, 对于所有喜欢鹰、爱护鹰 的人来说, 无疑是一种心灵的震撼。

情感氛围的创设, 形式多样:可以是一段景物描写, 铺垫烘托;也可以是情景交融, 借景显情;可以是心灵的独白, 真情流露;也可以是一个细节, 字字见情。情感氛围折射出作者的灵魂, 牵动着读者的神经, , 摆渡着我们的心灵, 成为连接读者和作者的桥梁。

二、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创新

文章是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古人曾讲:写文章要“见前人之未见, 发前人之未发”, 就是强调写文章要有创新。警语隽言、奇思妙想、新颖的立意、深刻的理论、精彩的见解等都属创新。有创新的作文往往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会令人刮目相看。但创新仅是优秀的作文诸多特征中的一个主要特征。所以作文要力求创新, 但非唯新是务;要敢于创新, 但非一切不顾。也就是说作文要在规范中求创新。

作文的规范, 就是遵循作文历史形成的公认的统一的规则和要求, 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诸方面。

首先, 要求熟悉掌握并灵活运用作文的规范, 这是平常作文训练所要达到的目标。譬如, 中心突出、分析透彻、行文流畅、语言准确、叙述生动、结构严谨、层次清晰等, 都是同学们在写作中首先注意把握和努力达到的要求。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没能写出好文章, 并非我们写的文章没有创新, 而是违背了作文的某些规范。有创新有文采的佳作, 往往是各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文章。看来要写出高水平的文章, 更要重视规范的学习和掌握。例如, 我们只有熟悉记叙的六要素, 我们才能在记叙中以景物描写暗示时间、随人物行动暗示地点、在他人陪衬下刻划人物、从事件发展中透露结局……才能在写作中创新出各种新形式。所以, 灵活掌握并运用规范, 是作文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每个同学都应从规范入手, 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其次, 要有自觉的创新意识, 努力追求新的意境、表现形式等。如果说掌握规范是作文不致于写差的保证, 那么, 在规范下的创新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文不惊人誓不休”, 要做到“言人之所欲言, 言人之所未言”, 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从“人人心中有”的素材中, 发掘出“人人笔下无”的题材来。例如, 《关心》。当绝大多数同学把笔墨放在生病、遇到困难, 老师和家长怎样关心等方面来浓墨重彩时, 我们可以另辟蹊径, 将目光投向生活中大家所关心的一些热点或重要事情上, 申奥、环保、濒危动植物……即使同一题材, 角度又可以不同:从反面作笔, 正面收束;从正面下笔, 反面揭示主题, 让本来平常的内容平添几分新意。另外, 初中作文一般只要求写五六百字, 掌握一些“尺水兴波”的技巧也很重要, 一波三折、欲扬先抑;可以把材料浓缩于一日之内, 也可以将材料分散在四季之中;可以把材料统领在几个小标题之下, 也可以试着把它写成一封书信;可以加题记, 也可以附后记……既然合乎规范又有个人独特风格的作文才是最优秀的作文, 所以我们要积极追求作文的新内容和新形式。

再次, 创新更重要的是立意创新, 古人云:“文章如日月在天而光景常新, 若是乎, 新者, 非徒新其字句, 实当新其意识。”要立意新颖, 就要思想敏锐、思维多向、一题多意, 只要力避众说, 新意自出。朱自清的《春》之所以让人百读不厌, 其原因当然有文词优美、构思独特, 但更重要的是这篇文章立意新颖。它不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而且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在规范中创新, 不仅是一般写作的方法, 更是一种写作的态度。唯新是务、刻意创新往往是哗众取宠的表现, 在作文中是万万要不得的。

三、要让语言多一点“嚼头”

俗话说:“人看衣裳马看鞍”, 我们看一篇文章, 首先看到的就是文章的语言。什么样的语言才能抓住你的眼呢?看电影, 大家喜欢诙谐有趣的;同学之中, 懂幽默, 会调侃的也最有“人气”。叶圣陶先生不止一次说过, “语体文的最高境界就是文章同说话一样。”写文章, 除了语言通顺流畅外, 无拘无束, 幽默自在, 含蓄生动, 稍稍闪出那么一点点“不正经”, 文章的味道便浓郁了起来。

让语言亮丽起来的方法有很多, 词法、句法、修辞法等等, 各有千秋, 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努力。

一是在积累上多下点功夫。除了动词、形容词、叠词、成语、色彩词、古今诗词佳句, 还要注意吸取群众语言, 不妨准备一个小本子, 把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精彩的口语记下来, 久而久之, 就会“积累”成一座丰富的语言宝库。乌克兰作家消洛姆·阿莱汉姆, 少年时常受到后母的虐待、打骂, 在那几年, 他常常流着泪, 把后母骂他的话语详细地记在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上, 后来, 他由此编成了一个小词典, 命名为《后母的词汇》。成为作家后, 因为语言有特色, 情感真实丰富, 许多人爱读他的作品。在他的作品里, 不少生动的咒骂和尖酸刻薄的话, 都来自于《后母的词汇》。中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词汇, 也要像阿莱汉姆一样, 多下一些苦功夫。

二是要注重语言的幽默感。请看:

(1) “克隆绵羊, 没爹没娘;名人出书, 一塌糊涂。——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昌文居然克隆出了家长的签字呢!”清早, “小广播”大声宣布着。

(2) 如今, 肆无忌惮地大笑, 成了我的“招牌”, “神经病”成了我的代言词。这不, 开学才一个月, 供师生取笑的谈资却有了一大把, 尤其是各位老师的偏爱, 更让“左邻右舍”无不为之扼腕。

或漫画戏谑“冒名签字”, 或形象展示“活泼爱笑”, 风趣中跳荡着一丝叛逆, 幽默中蕴含着一缕渴望, 巧妙地捕捉住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清新俏皮, 风趣幽默, 让人读来妙趣横生, 回味无穷, 其鲜明的语言个性令人难忘。

三是妙“留白”, 余味回甘。我们首先来读马克·吐温的一篇小小说《丈夫支出帐单中的一页》: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用…… (支出金额)

提前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 (支出金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 (支出金额)

同她共进一顿晚餐…… (支出金额)

给夫人买衣服…… (一大笔开支)

给岳母买衣服…… (一大笔开支)

招聘中年打字员的广告费…… (支出金额)

这篇小小说采用“留白”的手法来叙述“丈夫”某一段时间内的生活经历, 我们读后可以想象出具体情节:丈夫招聘年轻女打字员后与其关系不够正常被妻子发现, 并遭到严厉斥责。丈夫为了弥补过失, 就给夫人及岳母买高档的衣服讨好, 以求宽待 (可能是靠岳母家的资产发迹的) , 还遵循妻子的教导辞退了年轻女打字员重新招了年纪大的打字员……这些留白给我们留下了不尽的思索和想象, 给文章增添了含蓄、蕴藉之美, 可谓让人余味无穷。如果我们的文章中也能留些“白”, 那么, 我们的文章就多了些“嚼劲”。

语文阅读对话的三个注意点 篇3

从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有必要对语文课堂中的“对话”理论进行一番辨证与讨论:

一、对话要注重内容和深度

语文课堂中的“对话”内容应该是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教师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引导学生与学习的对象(课本)进行对话。把握课文的言语形式,领悟文本的义理内容,学习阅读课文的技能策略是阅读教学的三大内容。

于漪老师说过:要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特点,教师一定要胸中有书,教材要烂熟于心,也就是说教材要熟悉到如出我心,如出我口。现在流行的话就是教师跟教材对话,跟作者对话,对话不能停留在浅层次上,读了以后有些不了解的问题,可以深入剖析,教材的灵魂是什么,核心是什么,它用怎样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它的语言的表现力在什么地方,生命力在什么地方。离开语言文字的表现力、生命力叫什么语文?那是在上思想品德课啊!如果我们上课变成思想品德课,那就糟了,那就不叫语文了。

《语文建设》2003年第10期曾刊载这样一个案例:

有位教师上《乡愁》,设计了一个提问导语,目的是想让学生说出课题来,于是他叫起一个学生,启发道:“如果有个人到了一个遥远的地方,时间一长,他开始想念自己的亲人,这叫做什么?”

学生答道:“多情。”

“可能是我问得不对,也可能是你理解有误。好,我换个角度再问:这个人待在外乡的时间相当长,长夜里他只要看见月亮就会想起自己的家乡,这叫做什么?”教师又问道。

“月是故乡明。”学生很干脆地答道。

“不该这样回答。”教师有点急了。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学生回答的语气显然不太自信了。他抬头一看教师已是满脸阴云,连忙换了答案:“月亮走我也走。”

“我只要求你用两个字回答。而且不能带‘月’字”教师继续启发道。

“深情。”学生嗫嚅道。

好在此时下面有同学接口:“叫做‘乡愁’”教师才如释重负。

这样貌似对话的回答,其实既“导”又“牵”,与“教育独白”没有本质的区别。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和感悟都在变相指令中受到“自我压抑”,又谈何突破与超越。在课堂上花了大量时间仅仅是为了引导学生说出课题的教学对话,又有什么意义呢?

二、对话要遵循平等原则

对话的实质应是交流,而交流应以人格平等为基准。教师的知识权威不等同于人格权威,其角色应是对话的主持人和对话进程的协调者,其责任是保证对话进程的持久开放性,保证每位学生以同样的资格参与对话。置身于这种等边对话的框架内,学生既善于倾听,更乐于质疑、回答。学生在诚恳的倾听中学会思考,在坦率的表达中获得进步。

巴西学者保罗·弗莱雷指出:“对话不会在想要命名世界的人与不想要这种命名的人之间发生,即不可能发生在否认他人具有说出他们的词的权利的人和说话权利被否认的人之间展开。”在指令型和专制型的语文课上,那种在沉重的威压之下展开的语文教学显然是“反对话”。因此,为了真正开展对话教学,教师要有意识地调适氛围,亲近学生。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对话的氛围中。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课前组织学生唱歌、深呼吸就是一种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的好办法。此外,多媒体导入、故事导入等都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师生对话关系的平等,不仅指话语权利(表达思想的权利)的平等,也指服膺真理的权利的平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服从和尊重的对象只能是真理,这就明确排除了以地位、权威、名望等因素对师生关系的异化,这就使处在“弱势者”地位的学生能有勇气和自信对师长可能出现的“话语霸权”,甚至“思想专制”提出无情挑战。随着现代社会通讯手段与媒体的快速发展,教师已经不可能成为教学知识的唯一拥有者,那种企图以知识权威来维护自己地位的“专制者”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承认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能力的欠缺,与学生平等地对话,共同发展。

师生对话的平等还指教学对话要关注全体学生,不使对话成为少数学生的“专利”。由于学生的禀赋、智能与接受能力不同,任何一个班级都有上中下三个层次,因此所选话题要让领头雁得以展翅飞翔,又要使中间生产生强烈的赶超欲望,更要带动后进生紧紧跟上。总之,要促进每个学生从自身最近的发展区起步,使他们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潜能。

三、对话的形式要多种多样

教学对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教学对话可分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教学对话可以是小型的、无准备的碰撞式对话,也可以是大型的、有准备的活动。教学对话可以口头表达方式进行,也可以书面表达方式进行。

小型的、无准备的碰撞式对话可以随时发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评价勾践“卑事夫差”(《勾践灭吴》)行为的利弊,比较王熙凤与贾宝玉(《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的区别等。大型的、有准备的活动可以是辩论会、课本剧演出等。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与师生实际,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对话活动。

语文教学的对话无处不在,生活就是对话。师生共同阅读与文本对话,生生间关于社会人生的促膝交谈,或者课堂上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探究与合作,甚至日常的戏谑、调侃,都是展示个体人格与语言特征的对话。

真正的教学对话,并非是形式上要学生占据整个课堂,而是要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独特的感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个性品质;同时要求教师以人为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认真反思教学中不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诸多因素。

考场作文的三个注意点 篇4

——关于考场作文的几点看法

哈工大附中 高明杰

中考语文试卷,作文分值比重相对较高,怎样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考生、家长都十分关注的事情。可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考生越是焦躁、老师的技法讲解越多,学生往往越是无从下手。笔者很想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大家真诚的交流,让孩子以平和的心态由表及里地把握考场作文的一些规律与特点。

一、装扮得体,获得好感

考场作文必须在第一时间、第一印象上给阅卷老师以靓美的感受,给人清新自然、赏心悦目之感。实现这一点的必备要素为:卷面整洁、字迹规范、篇幅适中、结构清晰。

卷面必须追求整体的美感。反对大量的勾抹、涂改;字迹要工整,书写要规范,反对潦草、随意涂鸦;篇幅要适中,一般地说,字数要控制在600-800字之间,文字过少会显得内容单薄,给人欠充实之感(通常是一页半稿纸以内),但也不能过于冗长,有的考生写了满满的两页还嫌不足,背面又占据了大量篇幅(往往在一千字以上)这样的文章给人沉重累赘之感。在突出中心和主旨的基础上,我们要追求简洁、明快;文章的结构也是很重要的,一些考生常犯“头重脚轻肚子大”的毛病,因此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一定要有清晰的层次意识,就全文来说,起码应在五个段落以上,且涉及到人物对话时,最好能分行进行,让读者一目了然。无论考生文章的立意如何新颖、内容怎样不俗,若给阅卷老师整体感觉不够理想,势必会影响到对你文章得分上的评判。所以聪明的考生决不要输在推销自己的第一关上。

二、意图明确,情感集中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写作的个性化特点,更加推崇考生独到的生活体验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取向。优秀的作文,一定是书写自己在生活中最真实独特的感受,并具有可给予理解,给予推广的价值取向。老师特别强调学生在写作中要有极其强烈的写作意图,表达情感的意识流向,必须真实有效地传达最可靠的信息。我建议同学在写作前一定要明确写此文的目的、意图,要表达怎样的情感,然后力求通过各种办法在文章中实现。其实,就是调用一切可行的手法来突出中心。我们可以适用“以小见大”、“对比”、“衬托”、“象征”、“卒章显志”、“细腻描摹”、“欲扬先抑”、“铺垫”等等一些手法,使文章中的每一个段落,都与写作目的、表达的情感密切相关。这样你的作文就如同一颗枝繁茂的大树参天而立,而倍受瞩目。

我们可以从我们阅读到的名篇中获得一些启示:如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春》,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是颂赞大好春光,盛赞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为了能让读者产生共鸣,他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盎然的春之画卷。春草图生机勃发,春风图和煦怡人、春花图万紫千红,春雨图清新缠绵;再如冰心的《观舞记》作者要表达的是对印度著名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优美舞蹈艺术的由衷赞叹和钦佩之情。有了这样的写作意图,那么怎么去表现呢?一般的作法自然是把第“11”段:“朋友,在一个难忘的夜晚——帘幕慢慢地拉开……”作为开篇。可是冰心这篇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

“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开篇设疑,引起下文)然后从第二段开始运用一组排比句式: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他们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

这里作者针对第一段提出的问题,连用“四个假如”和“一个然而”一方面先声夺人,为后文写优美舞蹈做铺垫,另一方面为正面写舞蹈表演做侧面烘托,表达了作者极强的颂赞之情。所谓文章“意”为先,就是解决作者要“写什么”的问题,接下来就是解决“怎么写”、“如何写”的问题。

三、诠释话题,角度要小

话题作文因其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自主性,能较真实地考查出考生的实际写作能力而深受欢迎。目前中考话题作文的命题通常还是以提示语引出话题的形式为主流。其中提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话题的一种阐释,这为考生在写作时如何打开思路作了必要的提示。

如:声音无处不在;大自然中的风声雨声、蝉虫鸟虫语;生活中的歌声书声,笑声哭声、亲人朋友的安慰、鼓励、批评;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其中一定有某种声音让你难忘。它也许会让你想起一件事,也许会让你产生丰富的想像,也许会让你感到可贵的哲理……

请你以“声音”为主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广东中考作文题)

认真分析不难看出提示语是从某一侧面、某一角度对“声音”这一话题进行诠释的。我们在立意时可以把声音看成是大自然的,也可是现实生活中的,也可是心灵深处的呼唤……仅举几个题目与大家交流。

1、夜阑卧听风吹雨(想像当年陆游内心深处的呼唤―强烈而深沉的爱国思想)

2、琴音袅袅(可以是学琴或听琴的经历)

3、“老师喜欢你“(可写一位老师充满爱心的故事)

4、“BEIJING”(奥运申办成功的消息带给我的内心感受)

依“意”拟题,依“题”选材,调用多种手法言心声,述真情,凸现最为鲜明的个性体验,你的文章必定打动人。

再如:以“收获”为话题作文,体裁不限。600字左右。

析题:“收获”有物质上的收获,也有精神上的收获,物质和精神上的收获还可以细化。但必须写出收获的过程,是艰辛的付出,还是不经意偶拾。

请看初四同学的一篇作文—

收获

“妈,我走了!”

“哦,再见。”(开篇先声夺人,直接入事)

我打理好行装,出了家门。心成了放飞的鸽子,接下来的三天,将自己一个人去感受,去体验,去度过。想着一个人简简单单的行程,用不着顾忌身后挑剔的目光,用不着应付无休无止的念叨—我感到快乐。(摆脱妈妈,自己出行,好痛快呀!)

携着新鲜的心情上了大巴,却察觉出周围陌生的脸孔隐隐现出一点点防范,很不亲切。只有最后一排有空位,非常不甘地坐下来,心里懊恼着为什么不早点上车。汽车一路颠簸得很厉害……我好难受。如果妈也在,她一定会早早上车为我占一个位子—那个最前排临近窗口的位子,雷打不动。真是,还没有半天就想起了妈,没出息。我暗暗责备自己。(情感发生微妙的变化:我,有些想妈妈了……)

渐渐有了几分倦意,本想美美地睡一会儿,闭上眼睛发觉有一点儿不对劲。终于找到了答案—身旁没有肩膀可让我依靠,只好作罢,舍弃了一个妈妈肩头的美梦。

(再次想到妈妈肩头的美梦,想妈妈的情感加浓)

……

只有欣赏欣赏窗外的风景了。马路边上,一个扎着小辫的小姑娘扯着阿姨的手说着笑着—这才忆起,妈一直都是我最忠实的听众,无选择无原则无时间限制地倾听我的喜悦苦闷我的欢笑和哭泣。我是她生命中那幕大戏永远的主角,尽情出演的同时却还抱怨观众的守旧和不理解。(终于省悟:我是妈妈生命中那幕大戏的永远的主角,妈妈是爱我的)

下了车,眼前就是旅行的目的地—庐山。下午开始爬山,一路人前前后后走着,终于到了“彩虹瀑”。一条白练从山顶急泻而下,在阳光照耀下现出七彩的光。“太美了!”我为眼前的奇景而赞叹。……我在迷茫的雾色中尽力想看清什么,是家中那盏永远为我点着的灯吗?

忽然我想回家,一路又掠过美庐,仙人洞,三叠泉……然而心中只有妈妈,那个为我在家点灯的人。

风尘仆仆赶到家时,妈妈正坐在沙发上看江西的天气预报,手里仍是那件尚未完工的—我一心想穿的白毛衣。妈急急忙忙奔往厨房,锅碗瓢盆叮当作响,好温馨的声音啊,我再熟悉不过了。(看天气预报,织毛衣,急急忙忙……母爱真实可感)

妈妈问我:“旅行收获多不多?”

我微笑着点头:“很多很多。”(意味深长)

心中满盈盈的,一种从未如此深刻触及到的充实和安全感将我温暖的包围。三天的旅行,让我收获那丝丝缕缕如空气般真实存在却不善发觉的母爱,让我幸福的知道:永远有个家,有盏灯,有个点灯的人,在为我守侯。(结尾点明中心)

这篇考场优秀作文可取之处除了中心明确即收获了母爱,更为可取的是作者视角的新鲜独特,母爱,不是在我生病时收获的,不是在我雨天无助时收获的,是在一个独自出行的日子里收获的。真切自然。

另外,本文采用层层铺垫,欲扬先抑、卒章显志的手法,使中心明确而集中。

四、开卷之初,奇句夺目

清代李渔说:“文章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执卷流连,不忍弃去。”这强调了开头对一篇文章的重要性,最令人欣赏的开篇应是简洁明了,直接入事或直接入题。我们最反对千迂百转,“犹抱琵琶”的开篇。至于那些不必要的套话、无病呻吟的词句,更令人痛厌、反感。

请看下面的几个开篇:

1、与父亲不相见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

2、最令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魏巍《我的老师》)

3、那是一个夏天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张晓风《敬畏生活》)

4、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5、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宗璞《紫藤蔓瀑布》)

其中“1、2”属于直接入题(也叫开篇点题),“3、4”属于自然开篇,娓娓道来,不露声色,不留痕迹,应该说这样的开篇简洁明了,入题入事,深得读者喜爱。而愚以为“5”的开篇可谓奇句夺目。“不由得停下脚步”的原因是什么?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已无法阻止读者继续读下去的欲望了。后来在某学生的作文中也发现了一个独到的开篇。

走了一路,醉了一路。(《一路风光》)

其中“醉”字耐人寻味,一字千金,一字传神。因何而醉?醉到什么程度?读者必要看个所以然来。

这里我谈到的只是几个记叙文的开篇,至于议论文的开篇,愚以为还是从某个生活现象或一则故事讲起会好一些,它为后文论点的提出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依据,充当了事实论据。同时也避免了生涩和说教气。至于若能以排比句式和精致比喻开篇,营造磅礴气势,也是值得称道的。

五、气贯文章,磅礴如虹

我们学过苏辙在19岁中进士后写给当时的枢密使韩琦的一封信为《上枢密韩太尉书》,文中提出了“文者,气之所形”的为文之理。颇为独到。

作文中若能注入人格的魅力,或低婉言其宽容涵养或高亢言其自强抱负、不管是“小桥流水”也好,“晓风残月”也罢,亦或势如风雪,动人心魄,都能感染读者,收到极强的艺术效果。你的宁静温婉,你的谦逊质朴,你的奔涌热辣,你的豪气冲天,都是你最为宝贵的财富。但愿你的作文如你一样真实,我们一定喜欢。

下面是同学写的一篇《理想的力量》

该文从三个板块—萌芽·理想、生长·理想、传递·理想来结构全文。

在“生长·理想”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我以为我会看到一片欣然的花园,我理想的向阳坡,没想到我看到的只是一片灰暗、荒芜的山谷—杂草丛生。我也曾想过自生自灭,可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你会长成一只百合!”于是,我咬紧牙关去生长—顽强的生长就是我的理解。我狠狠地把根扎向大地,贪婪地汲取着每一滴水份、养料。我把头高高地仰起,向着天空,捕捉着每一缕阳光,吮吸着每一滴甘霖,把它们转化为生长的力量。我渐渐抽出了嫩绿的叶子,绽开花苞,舒展着花枝,散发着阵阵幽香,我长成了一只亭亭玉立的百合,在这幽暗的山谷中闪烁着生命的光芒!”

当时,我做的评语是“作文如做人,托物言志,大气、坚强俱于一身,很好!”

考场作文区别于一般作文就在于来不得任何冒险的行为,在主题鲜明的前提下,注重内容的充实,构思的精巧,言真情,诉实感,用人格打动读者,用飞扬的文字和思想去感染阅卷老师,那是关心你的人最大期待!

考研考场需注意事项 篇5

一、进入考场的安排

首先确定,无论大家是否在本校考试,在考试之前,都要按照规定的时间提前10分钟或者15 分钟到达所在考场学校,然后在考场门前,由监考老师举考场牌号,各位考生按照准考证上的倒 数第三四位寻找考场号(应该是这样的,最后两位是考生座位号,倒数5到3位应该是考场号码)。 然后按照规定的时间,进入考场。

注意事项:

1. 尽量提前一刻钟到达所在考场,特别提醒那些做事不紧不慢的考生,不要拖拖拉拉,都这 种关键时候了,就不要因为这个而在考试之前出现麻烦。我们考研复习那么困难都挺过来了,也 不在乎这十几二十分钟了。

2. 对于一些设在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的考点,如果考场离你的住处较远,建议早起动身 ,或者在考场附近的旅店居住,这样便于第二天早上到考场。但是对于这类在考场附近住旅店的 考生,一定要提前预订房间,预计提前5-7天预订房间,否则很难找到合适房间,毕竟考生众多 ,有这种想法的人也不在少数。建议为了保证房间安静和条件满意,创造良好的睡眠条件,建议 考前两天入住,适应这个旅馆的住宿,如果不慎安静,影响睡眠,那么赶紧换房间或者旅店。如 果在考试的这两天内休息不好,对考试是非常不利的。我当年司法考试的时候就吃了这个亏,没 有提前预定房间,是考试前一天才临时找的,以至于很多条件比较好的旅馆都住满了,好不容易 找到一家住了下来,结果旅馆窗户外面是农贸市场,半夜了都还有车在运货,早上很早又开始做 生意了,一个晚上基本没怎么睡着过,可想而知我第二天的精神状态怎样了。因为人一旦疲倦, 脑子的反应就会比较慢,平时记得很清晰的概念都要花时间才能完全想起来,在像司考、考研这 种争分夺秒的考试中,这是相当不利的。所以,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奉劝外地考生一定要注意考 试期间选好住处。

3. 如果住处离考场较远需要坐车的话,大家一定要事先考虑到塞车的因素,所以建议大家早 起赶车,或者直接打的,一切已及时到达考场为准。

二、进入考场所需工具

这个是大家准备的重头戏,工具就好比士兵打仗的兵器一样,再好的士兵丢了兵器也无法作 战了,因此大家一定要多多了解!

大家在考试前夕很容易由于紧张而心神不宁,丢三落四。所以为了在考场上顺利答题,不妨 事先准备一个文具用品清单,按照清单上的内容把考场上需要用到的文具一样一样的准备齐全, 和准考证、身份证等证件用一个大的笔袋装好收好,放置在书桌上,等待第二天带走。

一般来说,大家需要携带的工具有铅笔(建议去正规商场或者文化大楼,或者专营文化用品的 专卖店购买正品中华牌2B铅笔,至少2根,削好,我见过一个女生头尾都削好,这是个很保险的 做法,建议大家也采纳,毕竟考场上谨慎为妙),橡皮(最好是画图用的橡皮,擦得比较干净,不 至于擦得模模糊糊的,影响读卡器),小刀(试卷和答题卡都是封在小信封中,有同学又要说了, 直接用手撕不就得了?我们说,当然可以直接用手撕,但是直接用手撕的话会撕得参差不齐,由 于考试结束之后试卷和答题卡是要放回试卷袋封好的,如果你撕得乱七八糟的,就不好封了,而 且有的同学比较粗心,一撕就撕个大口子,这样很容易撕到里面的试卷),胶水(封信封),计算 器(只带计算功能的,不能使用带有存储,查询功能的电子辞典式计算器),身份证,准考证(这 个再强调都不为过,没有准考证身份证,连考场都进不了),手表(而不是手机。如果谁把手机摆 在课桌上看时间是会被监考老师制止的,这样无谓地又浪费了大家的时间,而且影响了自己答题 的心情。除此之外,千万不要带会滴答滴答作响的闹钟,有的同学会把自己平时用的闹钟带到考 场上,因为指针较大,比较好看,但是有的闹钟滴答滴答的声音不仅会分散你的注意力,而且会 莫名地增加紧张感,因此建议大家不要带这种闹钟),中性笔(建议使用黑色的中性笔,如果有的 同学喜欢用钢笔或者圆珠笔,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钢笔是不是漏墨,如果钢笔质量不好漏墨 的话会对试卷的美观造成很大的影响,有可能无形中成为监考老师扣分的原因。对于蓝黑色钢笔 ,应该也是可以的,但是建议家不要使用纯兰色的,字迹相对比较轻,造成不易辨认)。

以上是大家需要携带的东西,如果考生在进入考场后才发现缺少某样文具用品,考生千万不 要着急。让我们一步步地解决问题,首先与监考老师沟通,在考试现场寻求帮助,看在老师或者 其他同学那里能否得到备用的文具用品。如果你所需要的文具用品在考试现场无法解决问题,你 最好迅速找到通讯设备,让同学、朋友或者家人送至考试现场,恳请监考老师传递一下。还有一 种情况,在你较早发现遗漏文具用品的情况下,可以先观察考点附近,一般学校周围都会有位学 生准备的文具用品商店。

另一种意外也发生过,就是考生携带证件不齐全,无法进入考场。曾经就有一个女孩,在考 试前一天身份证和学生证一齐丢了,在这种无望的情况下,女孩找到学院开具了一纸证明,又跑 到学校盖章,第二天考试的时候,监考老师又不承认这个证明,那么这个女孩的结果怎样呢?这 个女孩的经历对考生一定有帮助。她在身份无法被肯定的情况下,恳请老师进行研究生入学考试 ,在进行了第一场考试后,她马上赶往学校附近身份证的发放单位某派出所,开出一纸证明,随 即交给监考人员。这位小女孩聪明的做法在于,在考试成绩不确认是否有效的情况下,她首先保 证了自己能够完成考试。之后身份的确认虽然繁琐,但也没有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这是一个真实 的故事,希望大家在这个故事中能够有所借鉴。就是在考场遇到紧急状况时,大家不要轻易放弃 .在不打扰考场秩序的情况下,可以寻求老师和考场人员的帮助。如果像上面提到的小女孩一样 ,遇到无法解决的突发情况时,一定要冷静。

注意事项:

1. 小刀和胶水,一般是考场提供,但是为了防止个别考场或者各地考试安排不一致,建议无 论哪个考生,都必须携带好上述全部的东西,如果您要是想到还有别的,那么也不要吝啬得没有 力气拿这些东西,一律带上。

2. 手机等通讯设备是一定不能使用的,强烈建议关机,如果调成震动,也不能放在身上,如 果发现,那么视为作弊处理,按照0分处理试卷。

3. 计算器的功能越简单越好,对于卡西欧等多功能的计算器,应该是可以使用的。认为计算 器在专业课二上的用途比较大,其他科目,包括数学在内,计算器基本上不必使用,一般手算就 可以了。

4. 大家尽量不要自己携带草稿纸进考场,如果需要草稿纸考场就一定会准备,自己携带的纸 张万一有什么问题就会被监考老师认为是作弊,而且通常只要不是要求直接答在试卷上的`题目, 试卷空白地方或背面都是可以打草稿的,空间完全足够了。

5. 笔的颜色,并没有明确规定,一般来说蓝色,黑色都可以,致于判卷老师的个人喜好只是 一些微不足道的主观因素,对于你的成绩影响不大,各位考生就根据个人喜好,准备你的考试用 笔颜色,当然如果您喜欢红色的,那么也只能忍痛割爱地不用了,毕竟跟老师判卷一个颜色还是 不太好吧。

三、进入考场正式考试之前

进入考场,请各位考生立即关闭手机等通讯设备,并且尽量不要放在身上,各位考生按照在 桌面上贴着的考号,对号入座。将携带与考试无关的物品一律放在考场前方,然后监考老师读考 场规则和考试注意事项。之后,监考老师按照考场的考生名单和照片依次与各位考生的身份证, 准考证等证件一一对照无误后,在规定时间,展示该科试卷的密封大信封袋,以表示没有人在考 前打开过,之后裁信封,取出各位考生考试小信封袋,发放给相应考生。在小信封上应该是写清 楚您的准考证号码和姓名和座位号。信封有两个开口方向,请仔细看清楚在哪一边开口(监考老 师会告诉你的,一定要仔细听,如果没有听清楚,一定要询问,不要想当然的剪裁,当年数学考 试的时候将信封的口裁错了方向,导致监考老师向巡考人员找到新的密封标签贴上,再重新裁口 ,为了这个事情,耽误了大约5分钟答题),请不要裁错方向。取出试卷等所有信封中物品,按照 监考老师提到的信封内容与您的事物一一对照,看是否缺少东西,请不要着急看题目,一定要仔 细地听监考老师的讲解,绝对不要为一两分钟的答题时间而出现错误(一定要将里面的试卷倒出 来,并且确认您的试卷数量和老师告诉你们的相符合,还要注意信封中一定不要留下任何考卷。 记得1月考研的时候,有个别同学就将一个半页的数学试卷落在了信封里,导致总分少了30 -40分。因为08年1月考研数学卷纸不像的考试卷纸,信封里的卷纸并不是完整的长页,而是 一个长页卷纸和一个单页的小页,所以个别考生由于没有仔细检查信封或者不注意将小页漏在卷 纸里,或者掉在地上而没有做,所以导致未能得到理想分数)。仔细听监考老师的嘱咐 ,按照规定填写试卷和答题卡,答题卡的学校名称和准考证号码的文字书写部分,不能用铅笔书 写,要使用中性笔或者水性笔,主要是为了防止有人在封卷后窜改您的答题卡。之后准备答题。

注意事项:

1. 经验之谈,一定要仔细的听监考老师的安排和嘱咐,不要因为看到试卷,就忙于做题。因 为这个1-2分钟的时间对于您的答题有什么大的帮助,但是会因为您的注意力不集中,错过了关 键的信息,事后极有可能犯下难以弥补的过失。

2. 一定要注意信封开口的方向,不要草率地剪开信封,因为信封必须是用刀片或者小刀从信 封一端划开。

3. 用小刀划信封的时候不要太用力。因为信封里面有一个纸舌头用来最后翻出来粘合信封的 .动刀之前一定要看好!

2021高考考场规则和注意事项 篇6

考生需要遵守的高考考场规则

1.考生应诚信应考,自觉服从监考员等考试工作人员管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妨碍考试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不得扰乱考场及其他考试工作地点的秩序。

2.考生凭本人《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按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应主动接受监考员按规定进行的身份验证核查、安全检查和考试违禁物品检查。《居民身份证》丢失的,应持由当地派出所出具的身份证明。

3.考生入场时,除2B铅笔、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无封套橡皮等必需的考试用品外,其他任何物品(如手机、手表、涂改液、修正带等)一律不得带入考场。

4.考生入场后,对号入座,并将《准考证》和有效《居民身份证》放在“准考证号签”旁的桌面上以便核验。入座后,须在《考生签到表》上签字。领到答题卡和试卷后,应在指定位置和规定时间内,准确、清楚地填涂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等,不得提前作答或动笔写任何字迹。凡因答题卡上漏填(涂)、错填(涂)或书写字迹不清等影响评卷结果的,责任由考生自负。

5.遇试卷、答题卡分发错误及试题字迹不清、重印、漏印或缺页等问题,可举手询问,并在开考前报告监考员;开考后再行报告、更换的,延误的考试时间不予延长;涉及试题内容的疑问,不得向监考员询问。听力考试期间,不得向监考员询问并保持安静。

6.开考信号发出后方可开始答题。考生必须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答题(外语科目除外)。

7.开考前30分钟,考生可以进入考场。开考15分钟后,迟到考生不得进入考点参加当次科目考试(外语科目14:45以后,禁止迟到考生进入考场)。交卷出考场时间不得早于当次科目考试结束前30分钟,提前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须在警戒线外安静等待,接到考点广播通知后方可离开考点。

8.考生须在与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题,写在草稿纸上或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规定以外的笔和纸答题,不得在答卷上做任何标记。

9.考生在考场内应保持安静,不得吸烟,不得喧哗,不得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打手势、做暗号,不得夹带、旁窥、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得传抄答案或交换试卷、答题卡、草稿纸,不得传递文具、物品等,不得将试卷、答题卡、草稿纸、垫板带出或传出考场。

10.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考生须立即停笔,将自己的答题卡、试卷、草稿纸依序放在桌面上,用小木块或小石子压住后,静坐在座位上等候。待监考员清点核对无误后,根据监考员指令依次退出考场。

高考考试的有哪些细节

先要把我们的卷子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破损,会不会影响我们的考试,如果一切正常考试答题,答题之前,也要把我们的姓名和学校都写上,不要忘记,有些同学看到高考的卷子,就答题,然后在最后的时候,忘记把名字写上了,那么这科我们就没有成绩了。

看好每道题的要求,也看好卷子上有没有什么对答题的要求。还有就是图答题卡的时间不要过长,可以做一个题,就把答题卡写上,也可以在答完试卷之后,再图答题看,不忘记就可以了,有的同学在最后的时候,可能图答题卡的时间比较少,所以还是答完一道题,图一个比较好。

高考考场经验及十大注意事项

——填名号,粘条码。

进入考场后,考生应按《考试操作指令》完成答题前的准备——考场分发题(卡)后,应按考场提示先将姓名、考号准确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处,再将本人条形码粘贴到答题卡相应位置,然后须检查核对本人的试题题数、页数和答题卡上的题数是否完整、对应。

——先审题,后作答。

对任何一道试题都须仔细审题,先看清题意,看准提问,然后作答;对综合题、作文题等则要先审题构思再动手答题,并看清答题区域大小,以免因理解有误答错试题回头修改。

——快答易,再答难。

应按试题顺序作答——选择、填空、简答、综合应用等,先做简单、有把握得分的试题。遇到难题不紧张、不纠缠,以便节省时间解答相对较容易的试题,确保会做的题都能得分,将疑难试题留到最后分析解决。

——答题后,速涂卡。

涂卡时要涂点准确,不能漏涂,更不能串格;涂后如需更正涂点,要用橡皮将原涂点擦净,不致影响得分。

——字迹清,卷面洁。

在回答主观性试题时,不要只顾答题速度,不计书写质量,切忌乱涂乱改。一定力求字迹清晰,保持卷面整洁,且叙述要有条理,避免因字迹辨认不清引起不必要的失分。

——心气静,抗干扰。

进入考场后,可先简单地熟悉一下环境,平心静气地专心应考。考试期间,无论阴天下雨,还是刮风打雷,甚至是考场内其他考生发生意外情况,都不应分心听看,分散精力。

——不懊悔,不自责。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试题具有一定区分度,因此有答不出的题目,或有的题目答题失误实属正常。考过一科就该忘记一科,切勿因一味责怪自己而影响下一科的正常发挥。

——遵时间,守纪律。

按照规定,交卷时间不得早于每科考试结束前30分钟。如有考生在规定出场时间内答完试题,应认真检查、修正答案,既不要违犯规定提前退出考场,更不得在考场内影响其他考生答题,若违犯考场纪律,将被按有关规定取消单科或所有各科的考试成绩。

——区域外,莫答题。

答题卡中每道题都限定了答题区域,如在限定区域外答题,包括将答案写在试题上、草纸上,答案都无效。更不得将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卡非指定位置,或以其他方式在答题卡留有“特殊标记”。

——第一天,勿估分。

考场作文的三个注意点 篇7

一、问题要源自学生

课堂上教师围绕文本设计的问题,应来源于学生的所思所想。在教学中,教师应安排让学生提问的环节,并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有价值的问题组织教学,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如特级教师王崧舟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就让学生自读课文,分小组提出问题。在学生自主提出六个问题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抓住其中的四个问题“为什么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地球为什么容易破碎”“为什么不保护地球”以及“人们为什么会随意毁坏地球”来进行学习。在师生共同交流中,开展积极合作,多元探究,真正实现以“学”为中心。

当然,每一节课不能都以学生提问的形式进行,有时课堂的问题应来自于教师的课前预设。那么,课前预设怎样源自学生呢?这就要在植根学情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设定。关于学情,上海师范大学的专家认为,有年段学情、具体学情以及目标学情。在课堂中,我们所要研究的更多的是目标学情,也就是一节课所要达成的目标,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里。了解课堂上学生的目标学情,教师设计的问题就能很好地与学生的学习衔接,这也相当于间接地源自学生。比如教学《少年王勃》一课,确定这一课的目标为“学习课文用正面、侧面描写表现王勃才气的写作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学生的实际特点,会发现三年级学生对正、侧面描写没有接触过,对王勃这个人物也不够了解,于是,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课文哪些语句表现出王勃的才气?写都督、宾客怎么也表现了王勃的才气了呢?”这两个问题分别指向对人物的认识和对文本写法的感知,这便是立足于目标学情进行的问题设计。

二、问题要主次搭配

课堂教学可由一个或几个主问题展开。主问题直指目标,承载教学重任,能从全文整体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品悟、讨论,把握文本主旨,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但同时,主问题也需要次问题搭起支架,铺设台阶,共同配合完成整个教学任务。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问题的简约性。主问题也罢,次问题也罢,需要做到当减则减,以一当十,不能问题烦琐,肢解课文;二是问题的指向性。主问题指向课堂目标的达成,次问题指向主问题的理解,需环环相扣,不能漫无目的,逻辑不清。

以《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的教学为例,课文的主问题为“哪些语句表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和“彭德怀为什么要杀大黑骡子”,这两个问题揭示了课文的主旨: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针对第二个主问题,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次问题:(1)课文写了彭德怀的哪几次命令,分别找出来。(2)这些命令语气不同,但表达的内容相同,是什么?(3)彭德怀那样爱大黑骡子,他为什么要下命令杀大黑骡子?找到文中的语句说明。(4)饲养员和战士们愿意杀大黑骡子吗?读一读课文的语句,明白这样的写法。这样的几个次问题,其实都是围绕学生对主问题的理解层层推进的,让学生真正透彻地理解课文的主题,主次问题的合理搭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 问题要不仅仅指向语言形式

文章写什么是很多人可以通过读书知道的,而文章究竟是怎么写的,对大多数人来讲,却是一个秘密。因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核心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问题需要指向语言形式,也就是作者是如何写的,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同身受的。但是当下许多的语文课把怎么写作为唯一目标,往往学生刚刚知道课文写了什么,教师就把学生的视线聚焦在了怎么表达的讨论学习上,这让课堂教学陷入了另一种机械单一之中,也让本来充满诗味、人文味的语文课堂偏于理性,走向枯燥。

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曾分析指出:“阅读者解读文本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感知的表层,第二层次是潜在的情志,第三层次是文学的规范形式。”在课堂实践中,我们可能重视了第一层次和第三层次的教学,对于第二层次有所忽视,这也许便是语文课堂缺少“语文味”的原因所在。如何把握平衡,还原课堂的丰富和生动?这便要求我们首先从问题开始,不能仅仅指向语言形式,还要指向语言的情意。

还是以教学《少年王勃》为例,在设计了上文所提到的“课文哪些语句表现出王勃的才气?写都督、宾客怎么也表现了王勃的才气了呢?”两个主问题后,如果仅仅就这两个问题展开教学也是可行的,但无疑会让这篇具有浓厚诗情的文章失去应有的魅力。因而,围绕第一个主问题,教师在让学生找到相关语句后,可分别进行设问,如针对“一位姓阎的都督正准备在滕王阁举行宴会,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一句中的“听说”一词,设计这样几个层次的问题:唐代信息传递不发达,为什么能“听说”?阎都督会听哪些人说,分别怎样说?请学生演一演。由“听说”一词能让你感受到什么?你想对王勃说些什么?帮助学生读出“听说”背后潜在的意思,唤起学生对王勃才气的共鸣。以此类推,在学习其他语句时,所设计的问题也应关注文字背后的情思,让学生内心的共鸣在课文学习的字里行间不断得以强化,王勃这个人物形象也就在学生的心中“立”起来,王勃的“才气”不再是一个名词,而是鲜活可感的,是得到学生真切认同的。语文课,多了这样一些情意的“温度”,才会多一些生命的触动,才会真正与学生的生命相融合。

上一篇:学生写给老师一封信下一篇:六一亲子运动会通知